|
||||||
要想怎麼收穫,就先得怎麼栽!大學時代就開始半工半讀的鄭嘉蕙,很早就懂得開源節流的道理,二十六歲賺進人生第一桶金後,接著開始投資理財、買房,目前已坐擁名車與市價兩千萬元的房產,開啟她迎向富足的人生之路。 撰文‧林心怡 「我一直主張,人一定要在年輕的時候,替累積財富預作準備。」張著一雙靈活的大眼睛,今年四十二歲,任職遠東百貨公關處襄理的鄭嘉蕙,說話速度飛快,正如同鄭嘉蕙總是快速立定目標、全力以赴的作風,靠著薪水與兼差,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進而理性投資、買房。 如 今,鄭嘉蕙住市價近兩千萬元的北市好宅,出門以賓士代步,生活富足的程度,羨煞不少同儕友人。原來,早在就讀文化大學中文系時,從大一開始,當大多數同學 都還在享受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涯時,鄭嘉蕙就已在雜誌社工讀,寫文章賺外快,自給自足。畢業時,還能同時拿到中文、新聞系雙學位,並存到人生第一個五十萬 元,爽快地買了輛車犒賞自己。 「同學們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的月薪,平均僅有二萬多元,但我當時月收入就已經有近十萬元了!」鄭嘉蕙笑著說,當年在《大成報》時,她不但接了早、晚各一班的編輯工作,還利用空閒時間,接下其他雜誌社的各種大小書稿案子。 三 年後,即使是在聯經報系工作,鄭嘉蕙仍不改作風,白天在《聯合晚報》、晚上在《民生二報》(後來的《星報》)做編輯的工作,「算算最高紀錄,我這段時間一 共兼了三.五份的工作,在報社工作時間,從早上九點一直到凌晨一點,幾乎眼睛一睜開後的時間,全花在工作上!」富足邏輯一:投資龍頭股「看好它」或許正是 因為忙到幾乎沒時間花錢,對於物質上的誘惑,鄭嘉蕙在踏入社會之初,就已「產生抗體」。一九九九年時,在《民生報》開始轉任精品線記者,即使每天須接觸各 種名牌精品,但鄭嘉蕙卻始終顯得興趣缺缺,她回憶當年,物質欲望偏低的她,月花費往往不會超過五千元。 如此極端到徹底的「開源」與「節流」,讓她畢業四年後,在二十六歲那年,就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二十八歲就有逾二百萬元的存款。 而 在台股狂奔的九○年代,當時任職聯經報系的鄭嘉蕙,在《聯合晚報》同事「牽線」下,買下人生第一檔股票||中鋼,她笑著說,自己是個超長線的投資人,她甚 至常自我調侃道:「我從來沒想過有天會跟中鋼分手!」原來光是中鋼這一檔股票,鄭嘉蕙就持有十八年,靠著逢高調節、逢低補回,加上每年穩定的配息,獲利已 達百萬元以上;至於投資時間較短的,例如玉山金、遠百,投資年限也已經有二、三年,獲利也分別高達三倍與二倍。 分析鄭嘉蕙的投資邏輯,「鎖定獲利佳、產業前景好的幾檔龍頭股就好。」觀念頗類似「股神」巴菲特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並且看好它」。 在此邏輯之下,「在將近二十年的投資生涯中,我挑了十檔股票作為『長期飯票』。」細數她口中長線持有的「黃金十檔」股票,除了上述三檔股票,還包括台塑、巨大、鴻海、台積電、佳世達、統一超、中華電。 鄭嘉蕙以「最高規格」對待這些「長期飯票」,「這些股票的任何消息,我都會加以記錄,仔細研究股價走勢與消息間的變化,長期下來,對這十檔股票的『股性』非常熟悉。」而這些股票也大多「很爭氣」,幫她賺到四○%至五○%的報酬率。長年下來,鄭嘉蕙股市獲利累積接近千萬元。 「選對股之後,買進價格漂亮最重要!」鄭嘉蕙說,摸清股性的好處,就是知道相對高低點的位置。「例如中鋼長線的鐵板價就在近二十元左右。」因此,只要中鋼股價見到二字頭,鄭嘉蕙就會分批布局、長線持有,果然讓她累積不少財富。 只是,鄭嘉蕙迎向富足的人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她曾歷經《民生報》結束、失業與房貸申請四處碰壁的窘境,所幸早期的打拚「存糧」,與人脈專業的累積,還足以應付當時失業、房貸因信用遭質疑的人生低潮,並且順利轉業成功。 富 足邏輯二:及早規畫與努力二○○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期間,鄭嘉蕙眼見房價夠低,又有結婚打算,便以近三百萬元的自備款,在台北市文山區 買下總價八百萬元,三十五坪附雙車位的房子,經過幾年的增值,轉手獲利近三百萬元後,同樣在文山區換屋,以一八○○萬元買下五十四坪的住屋,若以該區住 宅,目前每坪成交價約四十幾萬元計算,房屋市價至少逾二千萬元。不到兩年,潛在獲利又有二百萬元以上。 對照許多昔日同學,現在還在大嘆買不起房子,抱怨著經濟壓力沉重。現在生活相對寬裕的鄭嘉蕙,覺得自己在理財上及早努力與規畫有了回報,因為在金錢上的富足跑得比同儕快,使得她有更多一點的銀彈與時間,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鄭嘉蕙 出生:1969年 現職:遠東百貨公關處襄理經歷:《民生報》記者、《大成報》編輯學歷:文化大學中文、新聞系雙學位 鄭嘉蕙的富足之鑰 開源:努力兼職賺外快,累積投資資本。 節流:從生活與工作習慣中及早養成對於物質誘惑的「抗體」。 投資: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邏輯,把握低檔買進原則。 |
| ||||||
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大賺一票住豪宅,行徑之惡劣引起公憤;但謝青良不是個案,如果檢調不徹查,盈正案也不會是最後一件坑殺案。︽今周刊︾近日接獲許多檢舉,為了保護所有人民的資產,本刊持續追追追,繼續揭發這些住豪宅的「謝青良們」。 撰文‧劉俞青 自從︽今周刊︾第八二九期揭發政府基金代操經理人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坐擁豪宅後,謝青良的作法引發各界撻伐;究竟還有哪些基金經理人和謝青良一樣住豪宅、開名車? 謝青良其實不是個案,這些投信業界的「謝青良們」,以家人之名坐擁億元豪宅的所在多有,和其收入比例明顯不符。檢調如果再坐視不管,恐怕將是台灣資本市場亂源的幫凶。 凱基投信前經理人彭國星 坐享頂級生活 這次盈正案的起頭,金管會共懲罰三家投信、三位基金經理人,其中除了安泰投信的謝青良已經曝光之外,另外一位凱基投信股票投管部協理兼「凱基台灣精五門基金」經理人彭國星,也在這次金管會懲處名單中。 彭國星的住家,就買在台北市富人聚集的安和路上,是遠雄建設在三年前推出的「遠雄安禾」。如果以目前市價每坪約一四○萬元計算,彭國星家裡共七十坪,外加兩個車位,總價大約一億一千萬元。 這棟豪宅的市場知名度雖然不高,但以具備隱私、低調的特質,頗受有錢人喜愛,而且社區只有五十戶,住戶單純,地點在安和路靜謐的巷內,環境很清幽。推出之時,遠雄建設強調這是一座具備制震、制音等設備的新一代五感住宅,前一陣子因為宣明智外遇生子案而聲名大噪的李珍妮,在此也有一戶;社區共有十三樓,彭國星的豪宅就買在中間樓層。 此外,投信圈也盛傳,彭國星很喜歡汽車,曾經看過他開著保時捷、BMW等名車,馳騁在台北街頭。 當時金管會清查彭國星的戶頭發現,他的手法和謝青良如出一轍,在盈正上櫃前用徐姓人頭戶買進,並在上櫃後股價五百多元的高點賣出,大賺一票;但他操盤的凱基投信基金卻在上櫃第一天大買,等到人頭戶下車後,他的基金才賣出。對於金管會的調查,彭國星在去年九月去函金管會,對自己的行為坦承不諱,並在去年底自凱基投信離職。 不過,該檔基金當年度仍然有正報酬,因此凱基投信表示,並未因為盈正股票導致該檔基金交易虧損,而對投資人做出任何賠償。 日前,財政部長張盛和才宣示要徹查公股行庫旗下的證券營業員,是否有開名車、住豪宅等異常不明財產所得的現象,但金管會對繼謝青良之後,類似彭國星這樣的「不明所得」,不知究竟看見了沒有? 第一金證券前操盤人陳伯俞 買進盈正時機很敏感 此外,近期市場盛傳有官股行庫旗下的自營商也介入盈正案,根據本刊抽絲剝繭調查,這位行庫操盤人,就是曾任職第一金證券自營部門的「陳伯俞」無誤。 陳伯俞比謝青良年輕,今年只有四十一歲,而且家境很好,他的家族是有名的「雙葉冰淇淋」食品公司,但據說陳伯俞在外面常自稱,自己從來不用靠家裡,他的錢都是自己賺來的。 陳伯俞在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前後任職約三年,卻在盈正案爆發前的敏感時刻突然離職,根據第一金證券表示,陳伯俞在二○一○年七月底正式離開第一金證券,第一金證券高層還表示,陳伯俞是因為前一年度操作「表現不好,有瑕疵」,才因此走人。 不過就在陳伯俞離職後一個多月,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就在市場上買進盈正股票,當時的操盤人是經理莊炎霖,目前還在職。但以第一金半官方的色彩,卻異常地買進「盈正」這種股價大起大落、爭議性又高的股票,背後的投資決策過程,恐怕必須對外界好好解釋清楚。 而第一金證券也向本刊證實,二○一○年九月,盈正掛牌上櫃後,確實有從市場買進三十、四十張的盈正,「持有一個禮拜到十天左右就賣掉」。 市場傳言離職後的陳伯俞,在盈正這檔股票上大賺一票,雖然聰明地選擇在敏感時刻離職,切斷他個人與第一金證券之間的關聯,但他自己是否與公司派、其他經理人有所聯繫,而他自己、以及第一金證券前後都有買進盈正的紀錄,時間上的巧合,也引人遐想。 對此,本刊去電求證陳伯俞,他表示自己買進盈正股票,都是在離職之後,為數也不多,至於第一金證券買進盈正時,他已經離職,與他沒有任何關係。 這位自稱「錢都是靠自己賺」的陳伯俞,如今就住在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上,著名的「元大花園廣場」豪宅內,他在三年前買下這戶權狀七十七坪、外加兩個車位的豪宅,目前市價每坪以一二○萬元計算,總價也上億元。買進當時他年僅三十八歲,市場傳言許多基金經理人都來過他家。 而陳伯俞任職第一金證券期間,第一金董事長剛好就是現在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日前財長張盛和才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查出不法,「督導的董事長、總經理都要負責」,但截至目前為止,所有出事的公司,沒有一位負責人因此有所異動。 買豪宅不會輕易找人頭戶 成回溯金流重點 事實上,這波從盈正案延燒出的「經理人住豪宅風」,是因為這幾年豪宅興盛,許多從股市賺取暴利、不法所得的基金經理人,都會興起住豪宅的念頭,因此不約而同紛紛買進豪宅。 相對證券市場的人頭戶盛行,在金檢中不易被查出,但投資不動產,尤其是買進上億豪宅,一般人若無充分信任,不會輕易找毫無關聯的人頭戶頂替持有。因此這次本刊揭發從「豪宅」回溯查金流,成了這些基金經理人百口莫辯的鐵證。相對過去偵辦炒股案,這是最大不同,也是案情最有可能突破之處。 除了這條逆向的金流,熟悉台股的市場資深人士還表示,這些經理人的行為會如此猖獗,背後隱約有一個無形組織長期在支持,而這個組織的主導者,就是市場上傳言的「金主」。 這些所謂的金主,事前找好人頭戶,墊款的年利率二成,基金經理人只要負責繳二成的保證金、然後在指定的帳戶下單買股票即可;這種「金主加基金經理人」的「營業模式」,最大好處是金流就此斷掉,和經理人幾乎是毫無關係,這也是過去金管會或檢調在調查類似盈正炒股案時,經常以「查無實據」結案的原因。 除此之外,包括公司董監事在內的公司派相關帳戶,也是檢調單位最不該放過的查緝方向。由於公司內部人士最清楚公司的營運狀況,因此利用上市櫃時機上下其手,坑殺外部股東,也是常見的手法 。 以盈正案為例,二○一○年九月上櫃時的董事長陳友安,已經因為涉及內線交易案下台,由此可見這種被基金經理人或市場主力提前鎖定的標的,事後證明公司派都可能涉入其中。 從正面思考,如果檢調具備足夠的專業辦案能力,這次盈正案不啻為一次整頓台灣資本市場的絕佳機會。這場牽連甚大的炒股案,從金主、基金經理人、自營商操盤人,到公司經營者,幾乎都涉入其中,如果能夠整串粽子一舉擒獲,正能收殺雞儆猴之效,一清股市風氣。 檢調與金管會調查盈正案三管道管道一 這次盈正案最大不同之處豪宅 金流曝光 基金經理人管道二 過去的檢查方式,經常查無實據結案基金經理人 金流斷流,不易曝光 金主的人頭戶下單 市場金主 管道三 公司派 盈正上櫃時任董監事的金流,也是檢調清查方向 董事長 陳友安 董事法人 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 王燕群 董事法人 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 陳朝水 董事 許文 董事 蕭宗哲 獨立董事 丁予嘉 獨立董事 林詮盛 監察人 陳世浩 監察人 陳淑華 監察人 何俊輝 |
| ||||||
一百零七億元稅收,可供全台近三分之二國中小學生,一整學年的免費營養午餐。但過去六年,這筆錢卻拿來補貼包括凌志(Lexus)、賓士(Benz),甚至是法拉利(Ferrari)等豪華進口品牌的油電混合動力(Hybrid)車款。 二○○九年,國際油價每桶一度站上一百四十美元歷史新高背景下,政府為鼓勵新能源,以行政命令方式,認定油電車可適用貨物稅條例第十二條第四項:「電動車輛,得按一般車輛之稅率減半課徵貨物稅」。統計過去六年來,包含進口賓士及國產豐田(Toyota)等十五個汽車品牌,總計售出逾六萬輛油電車,累計減徵的貨物稅稅額超過一百零七億元。 但在此同時,以裕隆為主的國產電動車,組裝不過約三百輛,加上其他車商少數引進的進口電動車,合計不到五百輛,使得原本以推廣電動車為政策目的,增訂的貨物稅條例,九成九以上受惠的全是油電車。 爭議: 85%減徵對象是豪華車 依品牌別,受惠最大的,是日系進口豪華品牌凌志,累計減免稅額達六十七億餘元,占六成二;受惠最大的單一車商,則是旗下擁有凌志與豐田兩大品牌的和泰汽車,減徵稅額超過九十三億元,占總減徵金額八成七。 論個別車款,超跑品牌法拉利的LaFerrari 油電車,一輛車以環保之名,減免逾六百八十萬元貨物稅,完全抵銷車主原應負擔新車售價一○%、約五百多萬元的奢侈稅,令人咋舌。 檢視各品牌的減徵稅額統計,進口豪華車品牌就占前五名的四席。光凌志、賓士、寶馬(BMW)以及保時捷(Porsche),合計占減徵稅額七成四,確實難擺脫給外界補貼富人買名車的印象。 對此,立委孫大千在立法院本會期,提議修正該條例,他批評這項減稅方案,受惠的不但多為豪華進口車,且八成五減徵對象,更落在排氣量兩千西西以上的中大型房車,無法有效抑制大排氣量車輛成長,實現節能減碳目標。 以凌志LS600H油電車為例,油耗測試值每公升可跑十‧五公里,只須繳一五%貨物稅;但油耗表現普遍優於該車款的國產車,卻須負擔二五%或三○%貨物稅,公平性令人質疑。 反觀臨近日本,不分是否為油電車,只要購置車輛燃油效率越佳,持有稅率便越低,甚至還可退稅給車主,車主直接受惠,而非透過車商間接受益。 由於事涉車商龐大利益,孫大千向本刊透露,今年五月間,原本在上個會期,該修正案即已排入議程,但送進院會之後,「卻被一股力量擋了下來。」 副作用:資源錯置,電動車遭擱置 更重要的是,原本鼓勵發展電動車的政策,如今主要獲利者卻是進口車商,不但對提升國內汽車產業的新能源技術,沒有實質幫助,因油電車持續普及,政府稅基恐擴大流失,無力投資電動車充電站等新興產業的基礎建設,排擠車商開發電動車意願。 汽車網站U-Car總經理陳鵬旭指出,從全球新能源車輛的發展趨勢,油電車只是過渡性產品,是傳統車廠因應北美和歐盟,日益嚴苛環保法規開發的節能技術,這是為什麼特斯拉(Tesla)等新車廠,直接鎖定純電動車發展的原因,但給予油電車購車優惠,確實提高消費者對節能科技的關注。 福特六和營銷副總劉繼升表示,油電車固然具節能效果,但車用鋰電池壽命有其年限,不但維修成本高,電池組回收的環保問題,也須付出一定外部成本,對美系車商來說,只是動力選項之一。 油電車雖是新能源的過渡性產品,卻享有減徵貨物稅優惠,讓豐田、賓士等少數油電技術成熟,且原本已是市場龍頭的強勢品牌,更具價格競爭力,市占率進一步擴大。以國產中大型房車為例,豐田Camry兩年前推出油電車款之後,其在該級距市占率,即從原本五成攀升至七成,導致本田及福特等品牌同級競爭車款因銷量遽跌,在台組裝無法達成規模經濟,相繼被迫退出國產化行列,豐田獨大的局面更為鞏固。 修法:修正減稅條件,回歸公平 為了避免遭批獨厚富人及節能減碳效果不彰,財政部與經濟部工業局日前研擬,傾向修正新車售價在一百萬以內,且油耗改善率需達一○%以上,貨物稅才能減半。本月底前定案,但由於這等同自明年起,各進口品牌電動車,將全數排除在貨物稅減半名單之外,引發車商強力反彈,串聯進行政策遊說。 針對此修正方向,過去六年減徵稅額最高,也是導入最多油電車的和泰汽車,不願正面表示意見,僅指出一旦取消該優惠,日後油電新車售價勢必上漲,失去政府當初降低環境負擔,鼓勵車商導入節能車款的美意。賓士、奧迪(Audi)等歐系車商所組成的歐洲商會汽車委員會,近期則將正式發函行政院,希望政府的節能政策維持一致性,切莫搖擺讓業者無所適從。 車商反彈主要理由,除須設法與車主重新溝通油電車的性價比;另外,明年度產銷計畫早已排定,以賓士為例,甚至未來三年,全車系計畫將發表十款油電車,一旦政策環境丕變,勢必打亂市場布局。 然而,當一個租稅優惠政策,既顯失公平性,且已遠離立法旨意,不只該修正,更應全盤思考其對產業轉型,究竟帶來的是助力還是阻力? 【延伸閱讀】補助電動車發展,竟錯愛豪華油電車—減徵貨物稅受惠最多5大車廠 ■凌志(Lexus)減徵稅額 67.15(億元)減徵車輛數31,982輛 ■豐田(Toyota)減徵稅額26.61(億元)減徵車輛數25,071輛 ■賓士(Benz)減徵稅額 8.15(億元)減徵車輛數1,909輛 ■寶馬(BMW)減徵稅額3.02(億元)減徵車輛數674輛 ■保時捷(Porsche)減徵稅額1.02(億元)減徵車輛數259輛 * 前兩名的凌志及豐田(和泰汽車)占總減徵金額87% 註:統計時間為2009 年至2014 年8 月資料來源:財政部賦稅署整理:尤子彥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