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南向交易遇冷背後:一類股成新熱點 作者:格隆匯 趙文利,陳治中,許子辰 北向額度用盡,南向交易遇冷 滬港通首日的港股市況和我們預期的相符——南向資金對 本港藍籌興趣有限。從恒生綜合指數大中小型股指數走勢、賣空交易比例等數據顯示港 股通對港股市場的影響以負面為主。另外,A50ETF的大幅調整也表明在北上通道正式 開放後,資金急於“真實的”北上,同時市場亦對各類前期受益於滬股通概念的品種有強烈 的獲利了結沖動。 “估值折讓股”成港股通新熱點,H/A折價股遭獲利回吐。 個股走勢表明此前受追捧的 H/A折價股今日普遍遭遇拋售,不過,成交量變化數據表明此類個股仍為短期交易熱點, 預計其成交及價格波動在未來幾日仍會保持較高水平。但更值得重視的是我們早前建議 關註的“成交及研究覆蓋不足導致估值折讓”的個股今日受到市場關註,表明這一概念題材 開始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 (詳情參考8月13日的報告:滬港通投資邏輯的再思考: 此輪行情能走多遠?) 我們建議: 1)南向資金中的長期投資者仍可繼續關註澳門博彩、基建藍籌。本港投資者宜繼續 觀望,但應高度註意防禦此前借滬港通概念上漲的個股(如中資券商、非中資金融、 H折價的複合概念)的獲利了結風險。 2)“成交不足導致估值折讓”概念的表現值得繼續跟蹤關註。我們維持早前的相關投 資建議:“自TMT、博彩、醫藥、環保、新能源、油服、食品飲料、零售、香港本地 等板塊內,精選目前覆蓋度低、外資持股少的同時,基本面具有競爭優勢,以及所 屬行業或相關概念在A股市場上受到歡迎,但在港股市場關註度較低的中小市值企 業。” ![]() 市場觀察: 北向額度用盡,南向交易遇冷 滬港通首日的港股市況和我們預期的相符——南向資金對本港藍籌興趣有限。 從恒生綜合指數大中小型股指數走勢、賣空交易比例等數據顯示港股通對港股 市場的影響以負面為主。另外,A50ETF 的大幅調整也表明在北上通道正式開放 後,資金急於“真實的”北上,同時市場亦對各類前期受益於滬股通概念的品種 有強烈的獲利了結沖動。 交易首日,滬股通受追捧,全日額度於午盤後 13 點 57 分用盡。滬市當日總 成交 1992.65 億元,低於前期水平。(2014 年至今日均 1107.29 億元,10 月 至今日均 1948.18億元,上周日均 2484.93億元)。 盡管滬股通額度提前用盡表明北上資金對 A 股興趣確實較為濃厚,但滬市成 交額回落且估值微跌表明 A 股投資者對北上資金的推漲效果仍存疑慮,以謹 慎觀望為主。 相比之下,港股通則全線遇冷,全日額度使用緩慢。早盤僅使用不到 10 億, 全日使用不到 20 億。不過,港股今日成交依然旺盛。港交所主板今日成交 830.21 億港元,與前期水平相當但居於年內高位(2014 年至今日均 650.40 億,10 月至今 650.78億,上周日均 830.77億)。 ![]() ![]() 今日港股市況和我們預期相符,南向資金對本港藍籌興趣有限。從恒生綜合 指數大中小型股指數走勢對比也可以看出,日內大中型股指數(開放)在大 部分時間跑輸小型股(不開放),亦表明港股通對港股市場的影響以負面為主。 此前受追捧的 A50ETF 今日價格大幅回撤,並伴以成交劇增,顯示資金的北 向欲望強烈。此前包括 A50 和滬深 300 在內的若幹 A 股關聯 ETF 作為滬股 通開放前資金北向的替代性渠道而受到市場追捧。市場今日對 A50 指數的集 中賣出與滬股通受追捧形成鮮明預期,或表明在北上通道正式開放後,資金 急於“真實的”北上,同時市場亦對各類前期受益於滬股通概念的品種有強烈的 獲利了結沖動。 另一個值得註意的數據是港股主板的賣空交易情況。今日港股市場主板錄得 賣空成交 88.11 億港元,為 4 季度以來的第二高水平,相對主板交易額亦升 至 10%以上。顯示資金對港股後市判斷謹慎。 ![]() “估值折讓股”成港股通新熱點,H/A 折價股遭獲利回吐。 個股走勢表明此前受追捧的 H/A 折價股今日普遍遭遇拋售,不過,成交量變化 數據表明此類個股仍為短期交易熱點,預計其成交及價格波動在未來幾日仍會 保持較高水平。但更值得重視的是我們早前建議關註的“成交及研究覆蓋不足導 致估值折讓”的個股今日受到市場關註,表明這一概念題材開始受到市場的廣泛 認同。 如表 1 所示,成交量大幅增加的港股普遍不是此前賣方機構推薦的“熱點股/金 股”。反而諸如神州數碼、鳳凰衛視等我們此前在《滬港通策略專項報告之二》 中歸納為“成交不足導致估值折讓”的個股。同時,港股通個股漲幅普遍有限, 並也集中在“估值折讓股”板塊中。 同時,我們註意到港股通中上周曾受追捧的 H/A 折價股今日普遍遭遇拋售, 大連港、熊貓電子、創業環保等兼具地域開發或國企改革概念的概念股均在 列,表明資金短期自此類個股中獲利了結。不過,成交量變化數據表明此類 個股仍為短期交易熱點,預計其成交及價格波動在未來幾日仍會保持較高水平。 ![]() ![]() 策略建議: 1)南向資金中的長期投資者仍可繼續關註澳門博彩、基建藍籌。本港投資者宜 繼續觀望,但應高度註意防禦此前借滬港通概念上漲的個股(如中資券商、非中 資金融、H 折價的複合概念)的獲利了結風險。 2)“成交不足導致估值折讓”概念的表現值得繼續跟蹤關註。我們維持早期的相 關投資建議:“自 TMT、博彩、醫藥、環保、新能源、油服、食品飲料、零售、 香港本地等板塊內,精選目前覆蓋度低、外資持股少的同時,基本面具有競爭優 勢,以及所屬行業或相關概念在 A 股市場上受到歡迎,但在港股市場關註度較低 的中小市值企業。” ![]() ![]() ![]() ![]() ![]() ![]() (源自招商香港) |
在全國各地紛紛推出中歐班列向西拓展的同時,一條西部地區面向東盟和海洋的南向大通道迅速升溫。
5月22日上午,“川-桂-港(馬)”南向通道(宜賓-欽州)集裝箱鐵路首趟班列從四川宜賓發出,到達欽州港之後,再轉運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
此前一周,與宜賓相鄰的瀘州也首發了至欽州的鐵海聯運外貿鐵路班列。
去年以來,重慶、成都、貴陽、蘭州等地陸續開通到廣西欽州港的貨運班列,這些出口貨物再通過海運等多式聯運從欽州港發往東盟、南亞和中東地區。
南向通道與中歐班列的結合,使得泛歐泛亞國際貿易物流大通道逐漸成形。
西南出海大通道
長期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都是海運為主,因此,廣大內陸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都要經過長距離的運輸才能到達上海、廣州、天津等東部港口出海。這大大影響內陸地區的開放和經濟發展。
新開通的瀘州、宜賓至欽州班列將成為四川出海運距最短鐵路班列。“川-桂”段1642公里,單程運行時間在兩天左右。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向第一財經表示,四川最近的出海港就是廣西的欽州港。通過長江航運向東出海,受航道升級遇阻和三峽大壩瓶頸的影響,走廣西出海是現實的選擇。
有業內人士對四川當地媒體介紹,通過長江水道經上海出海,至少要耗時15天。貨物經宜賓出海,公路運輸成本約500元/噸,鐵路運輸成本約300元/噸,水運約200元/噸。鐵路運輸比公路成本低,比水運速度快,優勢明顯。
實際上,近10年來,四川、重慶、貴州和廣西等地一直在打造西南出海大通道,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這條線路的推進更加快速。西部地區可以通過廣西實現國際海鐵聯運,從廣西出海到達泛東南亞各國及印度、中東等地區。
廣西社科院研究員粟慶品向第一財經表示,南向通道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需要,也是中新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需要。十九大提出,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廣西正好是這樣的連接點。
2017年8月31日,重慶、廣西、貴州、甘肅四方簽署《關於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協議》,攜手合力打造南向通道。
尤其是蘭渝鐵路2017年9月通車,將西北和西南地區貫通,形成第一條南北縱向大通道,可以銜接“一帶一路”,與中歐班列連接起來。
在這次會議後,重慶、甘肅和貴州都開始組建南向通道運營平臺公司。貴州由遵義交旅投資集團公司牽頭負責貴州省“南向通道”建設運營平臺公司;甘肅省南向通道建設省級物流運營平臺公司已於2018年3月31日掛牌成立。
粟慶品表示,廣西因此成為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連接點和門戶。在四省區合作的基礎上,廣西提出“南向、北聯、東融、西拓”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並邀請其他省份加入南向通道。
今年4月20日在重慶舉行的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2018年中方聯席會議上,四川、雲南、陜西、青海、內蒙古、新疆等省區也派代表參加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重慶市市長唐良智就表示,建設南向通道是國家戰略性項目,是西部地區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凝聚共識,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加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全面開放新格局。
貫穿泛歐泛亞
除了海鐵聯運,國際班列也是一個方向。
今年2月26日,成都首次測試成功從越南經憑祥鐵路口岸至成都的“蓉歐+”國際鐵路通道。3月16日,首趟中歐班列(重慶)越南國際班列由廣西憑祥口岸出境,直達越南河內。
去年,廣西、重慶與新加坡簽署協議,開通鐵路集裝箱班列,形成由重慶經廣西北部灣港到新加坡的海陸聯運線路;開通中國至中南半島的公路貨運直通車,形成由重慶經廣西到新加坡的陸路通路;擴展空中航空物流的合作,在南寧合建中新大型綜合物流園區;推動通關便利化,拓展信息物聯,探討跨境電商、智慧物流的合作等。
而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公司也對第一財經表示,成都鐵路港集團與北部灣港務集團對接,商討北部灣港與成都鐵路港的深度合作機制,如參考渝桂新模式,聯合北部灣港和相關具有較強實力的大型物流企業,共同組建成都東盟海鐵聯運通道的輕資產合資運營公司。
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公司副總經理張倞表示,東盟人口密度大,很多低附加值產業轉移過去了。人口多意味著市場就大,產業多就有運輸需求,一些產品還需要到其他國家組裝加工。
尤其是這條線路將東盟、中亞和歐洲連接起來,與中國各城市開行的中歐班列、中亞班列可以對接,顯示出泛歐泛亞國際物流大通道更為廣闊的前景。
成都提出建立以國際鐵路班列、國際海鐵聯運班列和國內互聯互通班列為支撐、連接泛歐泛亞的國際班列體系。重慶提出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構建西向中歐班列、南向通道、東向出海通道、國際航線網絡化骨架。
不僅如此,戴賓表示,西部地區可以利用廣西的港口航線資源,擴展與東盟地區的物流貿易,另外,還可以從體系更深角度去考慮怎麽利用這個通道,包括建立產業園區。
實際上,2012年9月,四川、廣西兩省區政府就曾經簽訂了《關於加快推進建設西南出海大通道暨合作共建北部灣川桂臨海產業園的協議》。2018年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調任四川省委書記,這為助推川桂合作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粟慶品表示,雲南、貴州和廣西有能源和有色金屬方面的合作,川桂產業園區合作,希望能引進成都這邊的產業進駐。隨著主要官員的調任,四川和廣西兩省區合作將會加強,政策有所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