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刺殺組織訓練40女特務

1 : GS(14)@2017-01-21 03:33:13

【本報訊】中共建政初期,香港政局隱憂重重。多份中情局密件顯示,中共不斷在香港製造事端,包括刺殺行動及發動罷工。1951年8月一分主題為中共恐怖分子在港九活動的文件顯示,廣東公安局在當年4月加強了香港及九龍的刺殺組織。


部份人回國後被處決

文件稱中共潛入香港的刺殺組織由40名工人組成,頭目為李震華,他們原以青山道為基地,後來搬入上水。他們收到的指示是,平時不要攜帶武器到九龍和香港,而刺殺成功後則可棄掉武器。1951年2月,廣東公安局從偵查單位中挑選了40名女子,由李震華在香港提供訓練。訓練課程包括對話技巧、從行駛中的汽車跳下,以及槍械使用。當年的確有國民黨將領在香港一間中共分子經營的酒樓被槍擊,但文件沒有說明該將領有否傷亡。至於這些中共特務,部份回國後慘被處決。其中一名負責聯絡香港報人的中共特務馮典承,未能成功勸導香港報人回廣東後,遭到處決。多份文件又顯示,中共已利用金錢資助本港團體發動工運。早於1949年11月,中共曾向香港電車公司工會承諾提供50萬港元,資助他們發動罷工,以觸發全港工運,解放軍則藉此進攻香港。惟工人最終只獲1萬元資助,引起不滿。工會主席歐陽少峯曾要求工人堅持,最終與其他高層被警方拘捕,至1950年3月被遞解出境。工聯會旗下各工會對中共的「走數」行為表示不滿,拒絕再煽動工人;該會主席甚至為此要即時上京與商討解決辦法。■記者梁御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0/199031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43

What we are reading:為何刺殺騎士團長?

1 : GS(14)@2018-03-12 01:56:28

(含劇透)我們不妨把這故事理解為村上春樹對創作的一次辯證思考。怎樣的辯證思考?站在正反雙方的是兩種創作方法。其一稱為「免色型」。一如《刺殺騎士團長》的免色先生,這種方法計算清晰、思考慎密,細節盡經反覆鍛煉,達至近乎完美。這樣的寫法多是按部就班的,先把故事主題設定好,然後寫大綱、創造角色、編排衝突和懸念後,才真正動筆。大多寫作班導師(尤其是美國)教的都是這種方法。比如所謂故事要有「前提」,要能夠用一句話把故事總結,此外還有下筆前須先為角色寫一篇履歷,好讓他們變得有血有肉,諸如此類。想吸引讀者追看,必須要有懸念,於是,噢,加進一個懸念;故事要有深度,內心獨白必不可少,因此,唔,給它一段內心獨白……如此構成故事。這種做法最大好處是出品質素穩定,所以才說是「免色型」──因為就像免色先生,每個步驟都有其背後目的,每個判斷都是經年累月的經驗的結果,因此失敗是絕無僅有。荷李活電影為何總是這麼賣座?你看免色為何如此富有便能明白。當然這種創作法也不是沒有問題。在《刺殺騎士團長》中這問題體現為免色這男人的危險性。不是說他有惡意或害人之心,而是說,即使他確實是個正直的人,這樣的理性總是潛藏着某種負面力量。一種抽起擱在地洞的爬梯,讓洞中人困在裏面,就此死去的衝動。一種想要破壞故事本身,以至讀者的欲望。因此才有另一種寫法,即「我」這個人繪畫的方法。讓idea顯現,接受它的引導,之後把它殺死,藉此抽出metaphor,穿過現實與精神世界的通道,在精神的荒野中探險,最終返回現實,藉此讓自己成長。這樣的寫法,有別於「免色style」,以這種寫發創作,下筆時往往只有極其粗略的想法,不到最後也不知成品怎樣。不順利的話,還會像我的繪畫,畫到一半,畫布就向「我」發出訊號:「到此為止,不要再畫。」因此作品永遠無法完成。這是絕對有可能的,畢竟騎士團長(idea)被殺死了,作者被吞沒進一個一片空白的地方,誰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出來。然而伴隨着這種危險性的亦是突破的機會,因為現實與非現實的界線模糊之後,一種更寬廣的可能性才能誕生。「我」的畫之所以具有一般肖像畫所沒有的撼動人心的力量,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哪一種寫法比較好?故事到最後,一方面「我」穿過了精神的荒野返回現實,但若不是得免色先生所救,「我」怕就會死在洞中。而作為最終產物,「我」的女兒誕生在這個世上,而且「我」相當喜歡她。至於你,又是否喜歡用這樣的方法寫成的《刺殺騎士團長》?楊天帥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11/203281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5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