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暮光之城》作者史蒂芬妮‧梅爾 全職家庭主婦 靠吸血鬼變身四十億富婆

2011-11-21  TWM




在全球影迷期待下,《暮光之城》 第四集《破曉》十一月十八日上映,全球票房上看百億元,《暮光之城》作者史蒂芬妮從平凡家庭主婦成為暢銷作家,創造出龐大商機,簡直就是《哈利波特》作者 羅琳的翻版。

撰文‧乾隆來

有一位很乖的美國女孩,她不抽菸也不喝酒,在學校認真念書,二十一歲就嫁給男友,連 續生了三個小孩,成了全職的家庭主婦,唯一做過的工作是地產公司的接待員。

三十歲那年,乖女孩作了一個夢:單純、沒有企圖心的小女孩,愛上 了一個吸血鬼,這個吸血鬼很帥,也很愛這個女孩,但總想要吸她的血。乖女孩決定要寫下這個故事,三個月後,她的第一本小說《暮光之 城》(Twilight)出爐,然後,這本小說以及接下來的三本續集,總共賣了超過一億二千萬冊,電影公司拿她的小說拍片,拍了三部電影,票房賣出十八億 美元、超過新台幣五百四十億元。

乖女孩今年三十七歲,她變成非常有錢的成功婦女,《富比世》估計她的身價超過一億三千萬美元(新台幣四十億 元),她的吸血鬼小說《暮光之城》,創下美國小說界多項紀錄,《暮光之城》的第四部電影《破曉》即將於十一月十八日在全世界同步上映,可能創造另外一次新 台幣百億元的票房。

這位名叫史蒂芬妮‧梅爾 (Stephenie Meyer)的美國女孩,是當今最令人稱羨的灰姑娘傳奇,大家拿她與《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J. K. Rolling)相提並論。

一九 六五年出生的羅琳,人生比史蒂芬妮更戲劇化,羅琳大學畢業七年後,成為離婚、失業、還拖著一個小孩的單親媽媽,被逼到絕境的羅琳全力創作《哈利波特》,三 十歲完成第一部小說,接下來幾年,《哈利波特》小說大賣超過四億本,電影拍了七集,總共創下七十七億美元、新台幣兩千三百億元的票房紀錄,羅琳本人也在 《富比世》的富人排行榜,以逾十億美元身價,成為英國第三十大富豪。

摩門教徒 不菸不酒不看限制級電影史蒂芬妮的《暮光之城》,小說、電影的數量,乃至個人的財富累積,雖然都不及羅琳的《哈利波特》,卻一點也不折損史蒂芬妮的傳奇 性。一位原本只是單純家庭主婦的創作者,在企業化的行銷與包裝之下,創造出的財富與影響力,值得急於打造文化創意產業的台灣參考學習。

當 然,史蒂芬妮更以自身的經驗證明,成功的女性小說家不一定要反叛社會、不一定要憂鬱、不需抽菸酗酒、更可維持美好婚姻。

史蒂芬妮出生美國東 北部新英格蘭的康乃狄克州,後來父母親搬家到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她的家庭是摩門教的信徒,因此高中畢業後,史蒂芬妮就進入摩門教聖地鹽湖城的楊百翰大學 就讀。她堅守摩門教戒律,不抽菸也不喝酒,不看限制級的電影,連打打殺殺的片子都讓她覺得不舒服。

史蒂芬妮不只不看限制級電影,嚴格說來, 她連吸血鬼小說都沒看過。大學念的是英文系,喜歡的是珍奧斯汀的小說,她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讀小說,越厚的書讀得越起勁,而且每年都情不自禁地將珍奧斯汀 的小說重讀一遍!」所以,當她在二○○三年寫出第一本《暮光之城》,男主角雖然是吸血鬼,但是整部小說其實是一本現代版的古典羅曼史。她的小說沒有劇烈衝 突、沒有性愛場景、男女主角都不喝酒,用台灣人熟悉的語言來說,就像當年瓊瑤小說,說的是青澀少年純純的愛。

《暮光之城》的對象就是十幾歲 的少女。女主角貝拉(Bella Swan)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女生,她對自己缺乏信心,而且是個「麻煩事吸鐵」(a danger magnet),倒楣事如影隨形跟著她,與離婚的父親住在偏僻的華盛頓州福克斯小鎮時,遇到大帥哥愛德華(Edward Cullen)。愛德華非常神祕,住在人煙罕至的森林,貝拉愛上了愛德華,而且意外發現愛德華全家都是吸血鬼;還好,這個吸血鬼家庭以動物的血來代替人 血。

史蒂芬妮打造出與眾不同的吸血鬼帥哥,英俊、善體人意、有特異功能「讀心術」,而高瘦的身軀、炯炯有神的目光、極為蒼白的膚色、配上紅 潤而薄如刀片的嘴脣,很快擄獲成群少女的心。愛德華的形象,後來也成為全球影視產業模仿的對象,這幾年台灣著名男星如邱澤、周渝民等人,都有愛德華的影 子。

古典小說變形吸血鬼 七十五萬美元簽約熱愛小說的史蒂芬妮,把她讀過的古典小說安插到吸血鬼創作裡,前後四本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說,第一本有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影子, 第二本《新月》猶如《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吸血鬼版本,第三集《蝕》是艾蜜莉伯朗特的《咆哮山莊》,而完結篇、也就是正要上演電影的第四集《破曉》則有莎士 比亞巨作《仲夏夜之夢》的影子。史蒂芬妮說,我的小說「是生命,不是死亡;是愛情,不是情慾」。二十一世紀的新作家,回到古典小說,套上了吸血鬼的外衣, 擄獲千萬少女的心。

但是,光有文筆與熱情並不足夠,是現代的文創行銷將史蒂芬妮引領到了無可想像的人生高峰。

英國的《哈利波 特》從一九九七年問世之後席捲全球,美國的小說界與電影界因此熱烈地尋找美國版哈利波特,一本以青少年為對象、卻能夠吸引各個年齡層的讀者與觀眾,沒有色 情與暴力,卻充滿奇情幻想、滿足人們對於神話故事的期待。

史蒂芬妮的小說草稿出爐前,美國出版業已像雷達般不斷向既有的作者掃描,史蒂芬妮 登錄「作家市場網站」(WriterMarket.com)向十五家版權經紀人投稿,十四家拒絕或沒有回覆,但是作家出版社的黎曼(Jodi Reamer)給了她正面回應,黎曼與史蒂芬妮簽約之後,就向各大出版公司進行版權招標,在黎曼的行銷推介下,吸引八家出版公司競標,到了二○○三年十一 月,出版商力特布朗(Little, Brown and Co.)得標,拿了七十五萬美元簽約金,簽下史蒂芬妮三部小說合約。

史蒂芬妮在 ○三年三月作了吸血鬼大夢,六月寫出第一章草稿,十一月拿到七十五萬美元(新台幣二二五○萬元)簽約金,前後只花了八個月時間。當然,七十五萬美元簽約金 要與黎曼分帳,但是從零到第一桶金的過程,已經可以看到美國文化產業經營的威力。

接著我們看到出版商力特布朗強大的行銷能力,這家公司是媒 體巨擘華榭(Hachette Book Group, HBG)的子公司,總部在法國的母公司是法國數一數二的媒體集團。正如同大多數的美國企業,力特布朗也有一長串的合併歷史,公司一八三七年成立,經過多次 合併,仍維持創辦人力特與布朗(Charlie Little and James Brown)的名字。這家書商是以法律書籍起家,經過一百多年,一直維持高度競爭力,美國媒體龍頭時代集團(Time Inc.)在一九六八年買下這家百年出版商,○六年時代華納集團又將整個出版事業賣給法國華榭。

文創行銷傑作 創造數十億美元商機力特布朗在與史蒂芬妮簽約時,已經轉型成以青少年書籍為主的書商,對於《哈利波特》的成功模式也充分掌握,力特布朗一開始就投入千萬美 元行銷《暮光之城》,因為從行銷與財務的估算,以五百萬本為基礎銷量的小說,光是小說的收入就超過一億美元,而後續的電影版權、產品授權、紀念品與周邊產 品的銷售,更遠超過小說本身的收入。

史蒂芬妮在她自己的官方網站說,一開始聽到七十五萬美元的簽約金,她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這是個「殘酷 的笑話」(a really cruel practical joke),不相信會有人對一個家庭主婦開這種大玩笑。當時的史蒂芬妮不知道的是,她已經被現代化的文創行銷鎖定,成為一個產值數十億美元生意的發起人。

在 史蒂芬妮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狼人」後裔與「吸血鬼」爭搶女主角貝拉的愛情,故事的場景從華盛頓州的山區小鎮,延伸到義大利的古城佛特拉 (Volterra, Italy)。到了○八年出版的完結篇《破曉》,兩位已經談了三集戀愛的男女主角,終於走進結婚禮堂,男主角說:「我為了娶你,已經等了一百多年!」(男 主角愛德華是一百多歲的吸血鬼,但能永遠維持帥哥的外貌。)即將上演的完結篇電影,更將所有的激情元素傾巢而出,吸血鬼與人類結婚,在家裡、巴西的瀑布下 肉體交纏,不能懷孕的詛咒,為了下一代寧願犧牲生命的母親,還有狼群必須毀滅孽種的廝殺,再加上為了愛情背叛宗族的衝突。電影的畫面把唯美的愛情故事、最 先進的動畫科技、最激烈殘酷的打鬥場面全部集結,而且因為劇情太豐富,還分成上下兩集,堪稱是文創行銷的終極產品。

完成《暮光之城》系列小 說後,史蒂芬妮還有許多新構想,包括一個稱為《夏日之屋》的鬼故事、一個回到過去的時光機故事。已經發大財的史蒂芬妮,並沒有太大改變,除了多了一些漂亮 衣服、買了一間新房子、原本當會計師的先生辭去工作專心在家帶三個小孩外,史蒂芬妮仍是那位篤信摩門教的乖女孩。

誰說乖女孩不會發財?

史 蒂芬妮.梅爾(Stephenie Meyer)出生:1973年12月24日經歷:2003年完成《暮光之城》前,僅短暫在地產公司做過接待員

學 歷:楊百翰大學英文系

家庭:21歲結婚、育有3名子女身價:約新台幣39億元(2010年, 1.3億美元)暮光之城(Twilight Saga)小說系列1. 暮光之城 (2005年)2. 新月(2006年)3. 蝕 (2007年)4. 破曉 (2008年)◎ 總銷售超過一億冊,在38個國家出版◎ 創下多項美國小說銷售第一的紀錄

暮光之城電影系列

◎ 1~3集總計全球票房約新台幣540億元 (18億美元)◎ 第4集完結篇分成上下兩部,於2011/11/18全球同步上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4

調配物業作全職媽媽(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301

綜觀策略是正確的,即減持及套現收息。你在樓房升值所得,遠超過你打工所賺。客觀而言,如樓房所賺金錢超過你打工十年所儲得,即$19000*120=2.28mil,你便有誘因沽樓或加按。惟筆者對荃灣西物業的按揭安排上有疑問,為什麼聯名物業作抵押,兩名業主一位是借款人一位是擔保人呢? 理應兩位都是借款人才對。如有更新做法而特別原因有此安排,還請指正。

 

 

首先你從荃灣西聯名物業、及西九龍和母親聯同持有之物業除名,對你最大幫助是把港島南物業換出及再買入時不用繳交雙倍從價印花稅。除名不是就咁除去,要經律師樓及支持樓價一半成交金額之印花稅,我相信兩間同時除名加起來都要約七萬元。聯名轉單名都是一種業權轉讓,房產及股票都要因此支付印花稅,但因近排太多新例,在法律界之專業朋友請在此給點意見。另外西九舊樓由母親一人持有,相信為方便遺產安排他日會轉回聯名,用「長命契」持有,到時又多一次攪作。

 

 

將荃灣西轉做單名作用只為先生成全太太他日買第二套房(那時即夫婦並擁有三間房)時可報自住。先生人工$18000,用盡可供每月$18000*50%=$9000之按揭。又再用2.59之法則,即盡借為2.59*0.9=2.33mil,減去現有久下金額1.45mil即可套現88萬。當然先生本身可能有些微借貸,影響套現金額。港島南建議趁高套現,但買入置富不是最好選擇,相信因經紀只能熟悉一方盤源而介紹範圍收窄在香港仔及薄扶林區。其實香港區樓價已不斷比九龍新界落後,而薄扶林土地改變用途還是在商談中,到整區變天不是十年內的事,雖然居屋質素頗高,租客亦好,但不見得在未來會跑贏大市。用香港仔中心為例,呎價在過往一年跑輸全港中原指數,而新界西用大興花園為例,呎價跑贏全港中原指數多於10%。香港仔中心及大興花園,都是五百至七百呎單位為主,樓齡為香港仔中心約31,大興幾期共約22年。

 

 comparison

再擴展統計屋苑數目,用香港中原指數及新界中原指數比,仍然是新界於2012年跑贏。

 

 

應賣走港島南單位,套現3.9mil。在元朗一帶買入價值4.0mil的單位,最好係近西鐵站之兩房,樓齡較新,單位一踏入30年價值便會下跌,因用作抵押之能力隨之降低。知你剛續了一年租約,但都可在港鐵通車前完成死約部份,可在那時部署在通車前售出單位,該單位和南區一眾豪宅亦扯不上關係。

 

 

澳元計債券請先收看youtube video,不要買錯。先生轉名,將港島樓賣掉作減磅及剩下1.80mil cash,有能力應再加按父母單位。請你在當全職媽媽前做妥此事。原因是: 就當你自住,你加按一百萬出黎都每月有三千至四千蚊息,再將利息用作五千元左右之按揭供款,十數年之後,你剩落既就係一層樓加一百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42

全職投資, 誰想應徵? Consilient_Lollapalooza

http://blog.frankyfan.com/2013/05/blog-post_7.html
今日去了朋友的應徵講座支持. 很欣賞我的朋友可以有笑容及自信地分享他的事業帶給他什麼. 這令我想起, 如果全職投資也有講座會, 那應該怎樣介紹呢? 記得當初在大學學投資時, 原來我有個外號叫"傳教士", 那時我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 講得學投資, 是財務自由的道路. 那些窮爸爸富爸爸熱賣, 所以有一陣財務自由的熱潮. 我也是乘著這股熱潮開始探索的.

全職投資的工作是主要是看資料及看電腦, 有時按一兩下mouse, 一邊聽歌, 飲咖啡, 甚至你喜歡的話到海灘 或世界各地也可以. 只要你能低買高賣就可以了. 是完全唔辛苦及收入無上限的工作. 因此低買高賣需要從世界中找出靈感及觀察倒趨勢, 所以這也是發揮創意及洞察力的工作.

全職投資有還有很多好處, 包括工作不變,但回報卻幾何級數變動(不一定增加的:P), 不用受氣, 時間自由,  工作地點自由, 公平公正公開, 畢生受用. 你想想, 財富、自由及公義何價呢? 另外, 投資涉及很多方面的見聞, 絶不沉悶. 好處可以節外生枝可以少講.

其實絶大部份人, 都已經是業餘的投資者, 都知道資本增值, 財富累積的重要性. 如果計過數, 冇乜問題, 唔返工全職投資不是很爽嗎? 還可以享受自由及公義, 又不用受氣, 工時短等等. 其實全職投資是但一個好處已經好吸引. 然而, 適不適合這樣做, 我覺得除左計過數之外, 還要考慮以下的因素.

1 接受無常
生命無常, 聖經都話一切係虛空, 市場的無常更是正常. 如果你的世界觀是一個很穩定, 很合理, 很有秩序的世界, 那市場可能會令人覺得"好難捉摸". 當然, 市場不是完全無常, 但就是要尊重敬畏, 你就是不能把握著它, 因為市場正反影著未來, 未來又怎樣可以完全把握得住呢? 你以為你玩市, 其實很有可能被個市玩呢.

2負全責
你獲得的, 是你應得的. 你要為你所做的負上完全的責任.
這是理想當然的, 對嗎? 其實不是呢. 很多時候, 我們可能要負過多或過少的責任, 但總是可以找一個人去抵賴的. 然而, 投資只有你跟市場, 不可逃避了. 很有可能, 你需要接受"我錯了", 以及"是我的能力不足"等等.  然而, 不論任何結果, 尤其是無常的結果也得負責, 所以有時會"明明是對的"心態. 是的, 明明是對地也錯了, 不是什麼理論的責任, 誰叫你用這理論. 因此, "我錯了". 虛心學習才能長久在股市生存, 我媽總說"股市專收叻仔的", 十分獨到.(唔知佢覺得我叻唔叻呢?:P) 最後, 你可能付出很大的努力, 卻還是失敗. 是的, 很多老闆用盡心血也是破產, 所以不要只說老闆衰呢, 他是搵命搏的, 投資也同樣地要負全責.

3 身份
全職投資的身份, 可能不會被旁人接受. 更有趣的是, 你越是被認可的觀點, 越可能是有問題的. 這跟其他工作很不同. 人就是喜歡被認同的, 但做投資需要一點性格, 不是一定要跟人不一樣, 但如果跟很多人一樣, 真的要懂得小心. 我記得我的職業最受人尊敬是2007海嘯前, 可見一班. 投資人可能是交最多稅的人, 但說起貢獻, 人們很難想像. 其實投資者對市場的運作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及犧牲...:P), 同時也創造出很多經濟活動(廢話少講). 然而, 就是不夠直接. 所以身份認同是需要時間尋找的. 不過, 其實成功人士值得推祟, 但活得有價值, 我覺得更有意義. 投資需要克苦, 謙卑, 好學, 冷靜, 健康, 寬恕, 克己等種種小學的週訓格言. 自我提升價值成為有尊嚴及有恩慈的人, 也是一種身份的意義. 另外, 投資不是人生的全部, 反而空閒出來的時間心力可以自由地實現自己想做的事, 這挺有意思的.

4 自我培訓
其實很多工作都有很好的培訓機會. 很多公司是花很多錢去做這些培訓的. 投資也是要用很多錢去培訓的, 蝕的錢必然遠大於你所擁有的. 要自己設計好培訓的課程, 針對自己的心理弱點, 誠實地面對自己,一步一步學習, 改善. 這需要一點耐性, 寬恕及勇氣去接受自己, 改變自己. 然而, 好的培訓都不是輕鬆, 而是痛苦的過程. 尤其是投資是關乎個人性格弱及深層次心理的塑造, 例如自信心, 寬容, 自尊, 恐懼, 心理創傷, 甚至家庭關係, 生活習慣等. 不過, 只要對無常謙卑, 堅持學習, 循序漸進, 對個人心理的提升及治療是有很大卑益的.

5 培訓時間較長
知識面的培訓可能用幾年就可以初部完成, 但再到實戰心理面, 又可能用上幾年. 有種講法係投資者最少經歷兩個週期, 最好大輸過一兩次, 才算不是初哥, 更談不上是專業級及大師級. 有很多知識要知道, 而最後又不能被知識障所蒙蔽, 到了心理層, 更需要學習處理情緒,面對失敗, 學習堅忍等. 其實學來學去, 最重要是心靈能夠跟無常相處.

6 本錢
最後來談談本錢, 其實我認為這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有本錢才學投資, 那你學費便可能很貴了. 越少本錢開始, 越早開始是越好的. 試想一個年輕人, 18歲開始, 輸得起, 佢破三次產也可以. 但一個年長的人, 有家庭, 有支出, 又如何承受得起屢敗屢戰, 而尚未成功的滋味呢? 另外, 若你想即使懂了又怎樣, 還是無本錢. 這根本上是一個假命題. 想想世界多少錢在獲報極低的回報, 如果你能夠獲得超額回報, 基本上不用擔心, 世界有需要你的地方. 這就等於問如果能煮出極好味的菜餚,但沒有人吃怎麼辦一樣. 沒有人吃便自己吃, 也不錯呢~

我認為全職投資是很好的職業. 思想財務時間的自由, 公義公平公正的對待, 而且可以省掉業餘投資的時間及精神, 真是世界少有. 代價是, 學習過程不比醫學外科簡單, 而且涉及心理及精神層, 需要用心、認真及誠實面對自己. 入職基本上是無條件的, 只是無底薪, 自求多福, 所以怎樣夠本錢支撐學習時間, 以及有勇氣這樣做是很重要的. 很多天才, 如果在工廠式的教育中失去興趣, 鬱鬱不得志, 股市很有可能是你吐氣揚眼眉的地方, 這裏是自由競技場呢~

然而, 我所見聞, 全職的人不多, 種種原因. 其中, 可能是種種困難及擔憂, 始終這是注定不穩定, 注定無常的工作. 因此, 我想談一談天賦論. 我們做什麼, 其實以上意識的比較及選擇只是一部份的. 有時某些工作就是特別吸引, 就是特別地令你有興趣, 而且可能你做得好, 又或者當做得不好時, 你卻有更大的動力去做, 又或者有一天你放棄了了, 過一會你的鬥志卻重燃. 無錯, 恭喜你, 這就是天賦了, 天賦不是神級天才, 而其實只是異於常人的興趣及專注力, 可以讓你抵受長時間的用功. 當你有天賦, 你說, 你能怎樣呢? 跟隨內心, 跟隨天賦, 世界自然有要你的地方, 向前探索嘗試, 向前踏出一步便是, 收穫往往是意想不倒的, 這就是上天的奇異恩典了.
方方章章2013 年5月7日下午8:31

全職投資,我覺得其中一個最大問題要想辦法製造岩自己既每月positive cash flow,畢竟個個月會用錢,有家庭負擔後更係,當然順景時義意不大(因賺$賺到笑),但逆景時其義意及 對EQ 的影響十分重大,特別逆景時才是投資的黃金機會,但是會遇到帳面虧損,資金不足,收入問題,除非事前或長期備有股災入市儲備/工具,否則好難做到股災價入市,生活亦會緊絀.



方方章章2013 年5月7日下午8:31

全職投資,我覺得其中一個最大問題要想辦法製造岩自己既每月positive cash flow,畢竟個個月會用錢,有家庭負擔後更係,當然順景時義意不大(因賺$賺到笑),但逆景時其義意及 對EQ 的影響十分重大,特別逆景時才是投資的黃金機會,但是會遇到帳面虧損,資金不足,收入問題,除非事前或長期備有股災入市儲備/工具,否則好難做到股災價入市,生活亦會緊絀.
當然股息等都可以當係,但感覺上不夠踏實,自己就用物業租金,SHORT OPTION 等 當作/試圖增加月入,仲諗緊有冇其他方法
回覆刪除
回覆

Franky Fan2013 年5月8日下午10:42

      你講得十分正確. 我是在大學一年級時開始的, 所以有父母資助學費, 而我自己賺補習賺錢, 一邊自學嘗試. 更重要的是那是我的開支只在每月1000以下包食宿, 我每月還能把多餘的錢儲起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 但都係量入為出, 開源節流吧.

      Short Option可有收入, 但小心黑天鵝風險, 始終世上沒有免費午餐. Short完再short即越賭越大, 有機會被KO, 所以此法不能長久, 上山終遇虎. 股災幾年一次, 黑天鵝出現比想象中頻密及離譜. 先立於不敗之地是在無常的市場上生存(不是獲利)之道.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36

全職炒股 蔡東豪

http://thehousenews.com/finance/%E5%85%A8%E8%81%B7%E7%82%92%E8%82%A1/

又係周顯,早前他在網上帶起關於全職炒股的討論,有意思,我想加入。他的結論是,當全職炒股者,首要條件是有充足本錢,一方面可應付日常支出,另一方面可讓自己堅守信念。

周顯一語道破全職炒股者面對的最大問題:沒有經常性收入。我沒長期試過沒有經常性收入,但可想像到,這是非常不舒服的生活環境。正常理財原則,一定是量入為出,支出是實在,但收入飄忽不定,什麼理財原則也失靈。一個沒有正常理財概念的人,是一個情緒不穩的人,一定會影響工作表現。

很多人都沒有經常性收入,例如辭了份工去創業的創業者,不過我認為創業者和全職炒股者之間有很大分別。開始的時候,創業者雖然多數沒有經常性收入,但他們有的是目標。創業者在儲蓄,每日在建立一些東西,建成之後可收成,創業者在構建一盤屬於自己的生意。

全職炒股者或者可把炒股當為一盤生意,當自己是創業者,但分別是其他創業者對生意有一定掌握,能見度較高。這些創業者知道什麼是逆境,而逆境是必經階段,捱得過逆境,便有可能見光明。全職炒股者對炒股成績的掌握有限,因為面對的是無常的市場。遇上長期熊市,成交低,波幅小,這時候,全職炒股者一是痴痴地等,一是結束全職炒股生涯。

全職炒股者面對的挑戰,大家容易理解,我較有興趣探討全職炒股者是怎樣練成,是什麼人在什麼因素推動下,決定投身全職炒股行列。全職炒股的挑戰,外間人都容易看到,當事人評估過自己抵受挑戰的能力,仍決定加入,這些人擁有一定程度的信念。這份信念是能夠戰勝內在心魔,擊退外在環境因素,深信自己可炒出個明天。

全職炒股者成為全職前,一定贏過大錢,可能不是偶然一兩次,而是經過長時間累積優秀戰績。這些人心裡盤算,這些年經過不同周期,他們仍能沉着應戰。在牛市贏到盡,在熊市力保不失。這些人深明世途險惡,仍能夠在股場大鱷小偷堆中,殺出一條光明路,證明自己有一定能力。

全職炒股者犯的錯,是高估自己,忽略不同環境製造出不同表現。一路打住工,一路炒股,擁有的優勢正是享有經常性收入。業餘炒股者有一個重要選擇,是坐着不動。看不通或感信心不足時,業餘炒股者可選擇離場,專心做好份工。這份自由的重要性,大至可決定炒股者的成敗。可瀟灑地離場的人,是一個頭腦清醒的投資者。

理論上,全職炒股者也擁有這自由,但實際上,他們不會有。一日二十四小時,全職炒股者望着電腦,腦裡全是股價上落,他們的傾向是要郁動。對於他們來說,不動不是代表冷靜,而是代表迷失方向,而有信念的人不容許自己迷失方向。全職炒股者對股市所有事,不管看好或看淡,都要有一個肯定看法。這是危險傾向,因為全職炒股者失去一份瀟灑。

我相信全職炒股者在牛市比業餘炒股者贏得多,這些人不停在市場中滾動,真真假假機會也給他們碰上,問題出在非牛市,而非牛市可持續一段長時間。 2007年至今,港股未見過一個似樣一點的牛市,這種市況是對全職炒股者最嚴峻考驗。

如周顯說,這些時候見真章,全職炒股者能否堅守信念,取決於他們的本錢。可是,本錢是一個有限數目, 2007年至今漫長六年,再來六年大有可能,全職炒股者有幾多個六年的本錢?當生活逼人這現實,走進炒股者的決策過程,股神變股屎。

如有人問我意見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反對做全職炒股者。我不敢看低這些人炒股致勝能力,但可能年紀大了的關係,考慮什麼事情我都考慮這問題:「如果我錯了,怎麼辦?」全職炒股的壞處是,日常生活沒趣味,容易變成一個性格特別的人。再者,全職炒股環境孤單,不利建立和維繫人際網絡。假如實驗失敗,重投主流工作,全職炒股這段時間基本上是浪費了。我從壞處想,條數計唔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919

全職炒股淪賭徒90後輸百萬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1/90.html
今日有報章以「全職炒股淪賭徒90後輸百萬」作標題,止凡看報導後決議回家一定要以這標題寫一篇感想。今時今日社會開始不再多講80後了,開始到講90後,所謂90後,即90年代出生的朋友仔,今年最多23歲。20出頭,如果好好學習理財之道,必定大好前途。

報導中一名90後青年阿賢(化名)中七畢業後就到證券行工作,20歲的他月入約萬五元,他不認為這個薪金能足夠買樓結婚,在母親鼓勵下,阿賢全職炒賣股票衍生工具,工作則變成了「副業」,惜窩輪市場瞬息萬變,眨眼就輸了約30萬元,阿賢未有被嚇怕離場,半年後再出擊,再虧損更達68萬元,最後近100萬元欠債需由家人代還。

有社工指越來越多90後青年炒賣股票,這也是我預期的。投機炒賣的心態多是因為認為正途不可能「上位」,在近年公認上流力下降的香港社會,普遍青年人都抱有一個心態,就是腳踏實地努力工作根本不可能出人頭地。

從他們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就算大學畢業生,初出來社會工作,薪金好的兩萬多元,差的只有一萬幾千。看看今天香港樓市,新界偏遠單位,09年還是100萬上下,今年可以過300萬,這個近3倍的升幅已經不是指一些極佳位置的高質單位,只是普通新界細價單位一個而已。近年政府又出多樣樓市「辣招」,銀行又用什麼壓力測試增加申請按揭難度,屈指一算,以這個薪金賺啊賺,人家的資產眨眼飛昇,何等無奈。

對於這個情況,不少90後對慢慢努力賺錢這個模式失去信心,認為只有投機及賭博才能「上位」,因為有的是青春及時間,就算博輸了也可以重新再來。但其實90後有的最大資產正正是青春及時間,何不好好計劃一下,從而把這個青春的「時間值」釋放出來呢?

我要說的,來來去去也是財務知識,加上愛因斯坦認為最厲害的複利效應,這是造就今天投資首富巴菲特的元素。青年人,時間值是有的,要的是知識及好好的計劃,如著眼於財富的話,這樣不知能造就多少個富豪出來。

曾經教訓一名債仔朋友時問過類似的一個問題,在這裡想問一問報導中的90後:「既然因為年輕輸了一百萬也不要緊,覺得好好咬緊牙關儲錢還債後人生還有時間重新再來,為何一開始不好好計劃及儲蓄呢?如今不是要還這輸掉的一百萬債的話,還完債務的那天不就是有一百萬了嗎?(雖然報導好像是要家人幫他還的)」

當然這是「馬後砲將軍」的言詞,但我還是要教訓,因為真心希望朋友能好好改過。如果不欠債,好好計劃儲蓄、增加財務知識、善於投資,青年人的時間值所帶出的威力可以大得難以相信,不信的話不妨按一按計算機,40年複利息10%或15%之類有多少倍回報,投機者多不多理解,因為他們滿腦子都是「炒一轉,賺一兩倍」之類的概念,有多少人能炒贏巴菲特的回報率呢?

80/20法則能放到很多方面,相信香港大部份青年人(可能超過八成)是不太懂財務知識的,當中又多少人心信投機才能出人頭地,從而親身嘗試投機或賭博,以至落得輸身家後還要欠債的處境呢?我不敢猜測,但相信不會少。

希望透過這個blog宣揚一下財務知識。這裡沒有十分具體的投資建議,但對90後來說,相信看畢及思考後,絕對有所幫助,從而不再成為「八成人」,而是「兩成人」,你身邊有90後朋友仔嗎?分享給他們吧,不要讓他們浪費他們的「時間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643

人生贏家:如何在18歲拿到Facebook的全職Offer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428

Facebook大膽尋找有才華的程序員。只要認為候選人有潛力,Facebook甚至會聘請大學尚未入學的學生來擔任實習生。現在,Facebook大膽的政策幫助其找到了“好苗子”。8月24日,剛滿18歲的Michael Sayman接受了Facebook的一個全職職位。他將在Facebook擔任工程師。(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剛剛從邁阿密高中畢業的Sayman是該公司最年輕的員工之一。

之前,Sayman使用了Facebook的開發者工具來開發一款非常受歡迎的iPhone應用程序。這讓Facebook關註到了他。在他開始實習前,Facebook出資讓他飛到加州,與Mark Zuckerberg見面。Sayman在其Facebook主頁上稱,

在Facebook的暑期實習太棒了!但它並沒有結束。Facebook給我發出了全職工程師的Offer!冒險才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05

想要全職投資的朋友們過來看一下 黃鐵錘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2va5p.html

想要全職投資的朋友們過來看一下:


1、我們假設自己的水平和巴菲特相當,收益率也和巴菲特相當,那麽,巴菲特年輕時,用小資金實現了多少的年收益率呢?30%,持續10年的。當然,有些年份會超越50%,但是這個意義不大,我們需要的是持續盈利。

 

2、現在,我們再來考慮一下,在30%收益率的情況下,要養活自己,並且過上體面的生活需要多少本金,我們知道,全職投資所面臨的壓力是非常大的,若不能通過適當金錢來彌補,肯定就不合算了。所以,10萬每年是基本線,20萬每年比較恰當。

 

3、以10萬每年計算,那麽至少需要33萬元的本金,但是且慢,若所有的收益都用來消費,那怎麽發展,更關鍵的問題是熊市的時候怎麽生活?所以,我們除了消費,還必須得留有更多的收益用來滾雪球。暫定收益的三分之一用來生活,那麽每年的收益就需要30萬元,總資金至少需要100萬元。

 

4、若以較舒適的生活為標準,每年消費20萬元,則本金至少得有200萬元。

 

5、若認為自己的水平不一定有巴菲特那麽高,比方說只能實現大投資家約翰聶夫那種收益,也就是年15%收益率,那麽本金至少得400萬。

 

好了,首先想想自己有沒有成為大投資家的水平,若有這個水平,再考慮一下自己有沒有400萬的本金,若也有這個本金,那麽,你可以來試試,否則,還是好好工作吧,業余學習一下投資,也是很不錯的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908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全職加盟廈大經濟學科

4月27日,據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網站消息,近日,廈大經濟學科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沈丹陽博士正式全職加盟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王亞南經濟研究院(WISE),受聘為廈門大學特聘教授。他將結合自身豐富的海內求學工作履歷,助力廈門大學經濟學科特別是國際貿易學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設與發展。

沈丹陽

沈丹陽曾先後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獲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是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培養出來的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高層次人才代表之一。沈丹陽博士長期在國務院辦公廳和商務部擔任重要的職務,參與了政府的許多重要決策和談判過程,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沈丹陽博士多年致力於開放型經濟、全球價值鏈與中國外貿發展、服務經濟與服務貿易等領域的政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和重大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迄今出版了10多部專著,發表了上百篇論文、研究報告,主持大量省部級以上課題,研究成果曾獲得“全國商務研究成果獎”等重要獎項。此外,沈丹陽博士長期擔任上海、福建、甘肅等省級政府決策咨詢顧問,對外經貿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北京大學兼職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作為著名的國際經貿和服務經濟問題專家,沈丹陽博士多次受邀參加黨和國家領導人主持召開的專家座談會,特別是2007年曾應邀赴中南海參加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的專家座談會建言獻策。

據悉,沈丹陽博士全職回校後,除了在廈大經濟學科從事教學科研、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外,將擔任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共建的“中國服務經濟研究中心”的首任主任,同時負責籌建“廈門大學全球開放型經濟研究中心”,全面負責上述兩個研究中心的研究與管理任務。

此次沈丹陽博士的加盟將帶領我校國際貿易學科在國際服務貿易、開放型經濟和全球價值鏈等領域的研究水平邁入國際學術前沿行列,同時也將進一步提升我校經濟學科的智庫建設水平,更好地解決國家戰略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

作為國內經濟學教育與科研的重鎮,廈門大學經濟學科一直高度關註國家和地方建設,並積極發揮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為之提供智力支持,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對當時設立的經濟特區作過系統研究。當今中國正處於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時期,破解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難題,應對複雜多變的全球性問題,都迫切需要大力加強智庫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服務。廈門大學經濟學科正以開放心態和世界眼光博采眾長,吸收借鑒國外智庫建設的有益經驗,積極倡導應用計量經濟學等現代分析方法與工具對中國各種社會經濟政策進行定量評估與分析,增強了經濟政策建議的科學性,從而推動建設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高水平的新型經濟智庫。

沈丹陽博士工作經歷與學術背景:

工作經歷:

1985—1996年,在國務院辦公廳從事對外經貿政策研究,任副處長、處長。

1996—2003年,廈門市貿易發展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廈門)國際投資促進中心主任、廈門市對臺貿易促進中心主任、中國貿促會廈門分會會長兼廈門市政府會展辦公室主任。

2003—2008年,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外貿調研》主編,主要從事對外經貿、開放型經濟、服務業與服務經濟、商務促進等研究。

2006—2010年,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2008—2010年,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

2010—2014年,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秘書局局長、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外經貿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4年至今,商務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對外經貿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背景:

2004年被評為副研究員,2009年被評為研究員,2010年擔任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兼職教授。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中國財政學會理事,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高級顧問。

歷任《外貿調研》主編,《Business Week》(中文版)以及《國際貿易》、《國際經濟合作》、《中國外資》、《商業時代》等學術刊物編委。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評審委員,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成果獎評審委員。

中國貿促會顧問,上海市政府、福建、甘肅省政府決策咨詢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85

電商刷單產業鏈現狀:大學生、全職太太當刷手 涉案數千萬處罰20萬

提起刷單,張毅(化名)開始參與僅僅是為了幫一個朋友的忙。他的這位朋友是做畫掛代理的,並在國內一家大型電商平臺上開了一家網店,但生意異常慘淡。“剛開始,他網店的買賣記錄全空白。”張毅說,“根本沒人點開他的網店,因為類似的網店太多了。”

張毅這位朋友發現,許多網店生意火爆得益於刷單。通過這種方式,網店可以獲得較好的搜索排名,比如,在平臺搜索時“按銷量”搜索,該店鋪因為銷量大(即便是虛假的)會更容易被買家找到。

在朋友的請求下,張毅參與了刷單。“刷單非常簡單,如果我這位朋友想刷幾件商品,他通過銀行賬戶往我的卡里打幾件商品的費用。”張毅說,“比如,它的一副掛畫賣200元,我要買5件,那麽他就需要給我打1000元的費用。”

在電商行業里,這還只是“炒信”的一部分。"炒信"是指在電子商務及分享經濟領域以虛構交易、好評、刪除不利評價等形式為自己或他人提升信用水平,包括但不限於因惡意註冊、刷單炒信、虛假評價、刷單騙補以及泄露倒賣個人信息、合謀寄遞空包裹等違法違規行為。

刷單中介的“生意經”

對張毅而言,刷單的過程比較簡單:登陸朋友網店所在的電商平臺,然後點開該網店下單,收到訂單後,網店就給張毅發貨。所謂發貨,不過是一個空殼包裹,並非真的把商品放在里面,只不過是為了騙過電商平臺完成訂單交易而已。收到空包裹後,張毅就會給該網店送上五星好評,朋友的網店因此增加了可信度。

幫朋友忙還是小事,但這樣的行為已經衍生成為一種“兼職”,催生了刷單中介的“生意”。張毅說,“這種行為至今依舊普遍,不少刷手是為了掙外快的大學生和家庭婦女,因為加入刷單組織接活太容易了,坐在家里動動手一個月也能掙個兩三千,同時有專門的刷單中介教你如何刷單。”

在張毅的提醒下,第一財經記者用“刷單”、“QQ群”等關鍵詞在百度上搜索發現,刷單中介俯拾即是。

8月9日,記者隨機找到了一家名叫米粒網中介,自稱是一家專為大型電商商家解決信譽低、銷量少的難題的中介平臺,“同時也為有空余時間的朋友提供賺取傭金的一個渠道”,其主頁的一則廣告是“馬上入駐一起賺大錢”。

在米粒網一位客服的指導下,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米粒網還有專門的手把手刷單流程。

在與米粒網客服的對話中,第一財經記者假扮需要刷單的商家,當記者問及米粒網是否還在做刷單業務時,他表示還在做。而當記者問及刷單行為被發現時是否被罰的時候,他表示,刷單都是有風險,平臺無法保證刷單不被檢測到。

整個流程簡單得就像張毅所說,商家和刷手同時入駐米粒網,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商家把錢給平臺,平臺再把錢給刷手,從而完成了一個資金的流轉,還有刷單配套服務,比如張毅所說的空包(即空包裹)服務。期間,商家只是支付了接手人的傭金而已,同時商家需要支付已經的手續費給米粒網。

和米粒網一樣,第一財經記者隨機又找到了一家名叫試用平臺論壇,該論壇除了有不少電商刷單中介的QQ群之外,還有不少有關如何避免刷單被發現的技術文章。

文章稱,刷單千萬不要太死板了,要靈活,不要聚集在一個時間段刷單,假如有10個單子要放,那麽不要一次性放出來,而是要早晨放幾單、下午放幾單、晚上再放幾單,這樣放單的話會更安全一些。

可見,“炒信”越來越呈現出職業化、專業化、產業化的特點。刷單上下遊分工明確,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包括虛假物流、刷單軟件、販賣個人信息、招募刷手等多個環節。比如快遞公司制造虛假物流號段(空包),供商家及工作室刷單使用。而快遞公司或下級代理還可為刷單商家出具快遞簽收證明,以假亂真,幹擾系統識別。此外,還有些商家通過定時定量的放單,將任務分配到全國各地的真實用戶進行下單購買。為了盡量貼近真實用戶的購買習慣,還湧現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比如要求貨比三家、要求最低的瀏覽時長、要求滾動瀏覽高度及停留時間等。

不過,文章也提到,刷單如果被查到,會導致自己的電商平臺降權,嚴重的還會封店。這讓商家陷入了兩難:刷單是找死,不刷單是等死。文章最後說:“既然選擇刷單,那就要做好打長久戰的準備。”

電商平臺抱團反炒信

當然,電商平臺不會坐視不管這種傷害用戶體驗的行為。8月10日,一位做刷單生意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淘寶、京東的單子不接”,理由是官方查得嚴。

已經有電商平臺尋找法律途徑對刷單進行打擊,全國首例電商平臺狀告刷單平臺案可追溯到兩年前。

2016年12月初,阿里巴巴集團向法院正式遞交起訴書,狀告杭州簡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簡世公司”)涉嫌嚴重危害市場競爭秩序,索賠216萬元人民幣。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簡世公司於2014年成立傻推網,主要業務是從事網絡刷單炒信等,商家在此平臺上發布刷單任務,“刷手”接單並提供服務,在此過程中,商家支付給“刷手”費用的20%將作為傭金被傻推網收入囊中。此外,長期有刷單需求的商家可以“入會”,會費有268元/月和1980元/年兩種選擇。一直以來,該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就是傭金和會費。

2016年4月5日,在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的舉報和協助下,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查處了傻推網,執法人員當場收繳有關設備、賬簿及企業資金流轉相關財務單據。在現場查處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該平臺利用QQ等聊天工具組織刷手,廣泛傳授刷單技巧。

中國裁判文書網信息顯示,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傻推網發布刷單任務的淘寶網、天貓網商家有3001家,發布刷單任務共計5萬多單,平均每家刷16.6單,共涉及的刷單金額有2639.83萬元,違法所得36萬元。

2017年10月,法院判定,簡世公司組織炒信的行為違背了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道德,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並擾亂了電商平臺的經營秩序,一審判決簡世公司賠償阿里巴巴經濟損失20.2萬元,目前該判決已經生效。

還有電商企業用大數據進行反制。據京東方面透露,公司自主研發了“反作弊識別系統”可以利用京東大數據平臺,從訂單、商品、用戶、物流、支付、評論、瀏覽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識別各個交易環節的異常數據,結合多種智能算法進行數據建模,從而對虛假交易進行精準定位。一旦商家出現虛假交易行為時,京東能夠識別出來這是作弊訂單。京東對所有識別出來的作弊訂單均不計入銷量排名,且會刪除虛假的評價內容,讓“虛假交易”行為徹底無效。

此外,凡是被系統鑒定為虛假交易的店鋪,京東將對商家進行嚴厲處罰。主要包括:對涉及商品進行懲罰性降權、下架,情節嚴重者關店;限制有虛假交易行為的商家參與京東的營銷活動,營銷資源優先提供給無作弊行為的優質商家。

在不少電商企業看來,反“炒信”已經不再是某一家公司或者機構可以完成的任務,而是整個互聯網行業需要跨平臺、跨企業共同打擊的惡劣行為。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10月25日,京東與騰訊、百度等8家企業共同簽訂了國家發改委“反炒信”信息共享協議,並且已經共享了因炒信而被關店的商家名單及第三方炒信公司,號召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打擊虛假交易、炒作信用。

2017年10月31日,“反炒信”聯盟在國家發改委舉行了擴盟儀式,美團大眾點評、唯品會、蜜芽等七家企業加入聯盟,該聯盟希望以“雙11”為契機,強化電子商務領域信用建設。

責編:寧佳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88

全職投資者游耀林:公屋淡市最好炒 旺市變雞肋

1 : GS(14)@2010-09-20 23:00:39

2010-09-20 HT

  樓價持續急升,連公屋樓價也節節上升,各區先後誕生了多個公屋樓王,令社會各界意識到樓市炒風蔓延至公屋市場;可是,有公屋炒家卻認為,樓市淡靜公屋才最好炒,旺市則變成雞肋。

  投資公屋市場多年的資深投資者游耀林,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公屋交易流程相對緩慢,樓市淡靜時可以慢慢做,單從帳面上看,公屋升幅一定比私樓勁,他試過以約50萬元購入粉嶺華明邨一個500餘平方呎單位,短短數月後以100萬元售出,帳面升幅1倍。

  現年36歲的游耀林,早在96年開始投資物業市場,一直集中在新界東及北區投資,早年在沙田河畔花園賺到第一桶金後,轉移投資馬鞍山區,最高峰期手持逾 20個物業。近年一直在樓價偏低的粉嶺區投資,現時手持約10個單位,價值約2,000萬元,集中細價私樓、居屋及公屋為主。

質素遜私樓 全屋需大修

  對於公屋市場的投資情況,游耀林指出公屋買賣需投入3至4個月,因為賣方大部分為一手向政府買入,單位本身裝修肯定好差。要全屋大裝修,例如搭棚將舊式鐵窗換鋁窗,換全屋入牆電綫、水喉及地板,裝修費最保守要20萬元。

  「好多人以為炒家賣樓求求其其化粧後,便出售圖利,但這在公屋市場肯定無可能。因私樓基本設施穩固,還可以化粧,但是公屋根基太差,以水喉為例,根本不能只換水龍頭便算數,因為有些單位水喉漏水情況十分嚴重,更換水龍頭是治標不治本,所以在公屋市場不能賣化粧樓。」游說。

  游耀林又謂,公屋投入的資金遠比私樓多,因為銀行對公屋的估價嚴重偏低,有些銀行甚至不會承造二手公屋按揭,故投資者往往要全資購入,再加約20萬元的裝修費用,所以在樓市活躍的時間公屋絕對炒不過。

樓價升穿120萬 沒利潤可言

  「尤其是近日各大報章報道公屋樓價急升後,好多公屋業主放盤時都會以公屋王作參考,叫價急升,以粉嶺華明邨為例,現時最平入場費要80萬元,對投資者而言仍有利潤,若樓價升穿120萬元,連裝修費用,日後要賣150萬元,追上同區二手居屋,根本無人會買。」他形容現時的公屋市場有如雞肋。

冀政府搞活化 助居民換樓

  但他坦言,公屋市場也是一個具潛質的市場,只是過去政府一直沒有好好管理及開發,將單位賣給租戶後便一直不管,令公屋質素變差,應該把二手公屋市場和居屋市場一起活化,例如簡化補地價手續。

  他說︰「其實,不少過去購入公屋細單位的業主都想換樓,但是不能好似租戶般申請調遷,想賣樓又要補地價,出售後也未必可以轉買私樓,因為樓價相差太遠;想換購公屋大單位也未必如願,因公屋二手市場根本不活躍,若政府加以活化,便可以幫助到公屋居民換樓。」
2 : GS(14)@2010-09-20 23:00:48

五大秘訣 投資公屋市場   

  踏足物業市場逾13年的游耀林,近4、5年將不少精力投放在公屋市場,累積了不少經驗,他認為投資公屋市場有以下5大要素要注意。

  1.投入資金進行裝修︰由於公屋內籠裝修相當殘舊,不花錢裝修,根本找不到買家接貨。但不主張進行豪華裝修,因買家多數為公屋第二代;或是邨內做生意的小商販,以方便工作。

  他們對裝修的要求相對實際,例如加入基本廚具、洗衣機及冷氣機便可。這些基本傢電除有實用需要外,賣方會將它們計算入樓價一起借貸,對公屋買家也是一種方便。

訂金宜少於5萬

  2.與地膽細行打交道︰公屋市場一向放盤不多,加上樓價較細,大型地產代理公司很少染指,故多數盤源會流入地膽細行手中。投資者必須與地膽細行打交道,要私樓、居屋及公屋都與他們交易,當他們遇到公屋筍盤才會第一時間通知。游耀林甚至已預備數張支票給相熟細行,以便第一時間入貨。

  3.留意賣方財務狀況︰不少公屋住戶財務欠佳,游耀林遇過購入單位後,有財務公司上門收數,甚至在單位門外噴漆,結果要報警備案及在大門貼上律師信,證明單位已經轉讓才了事。

  4.訂金宜少於5萬元︰由於公屋業主購入公屋時只需10多萬元,若賣方立心不良,收取數萬元訂金後便失蹤,故落訂前宜到管理處查問單位有無人追數或落訂少於5萬元。

  5.小心銀行估價不足︰銀行一般不大熱衷為公屋業主承造按揭,故投資者可能要預備較多資金作全資購入。
3 : abbychau(1)@2010-09-21 00:55:11

雞犬升天
4 : 鄉下佬(3667)@2010-09-21 10:40:18

算把啦,10幾萬一間公屋又嫌三嫌四,依家又賴三賴四
投資哲學唔係人人識,哇哈哈(又發UP瘋)smiley
5 : 龍生(798)@2010-09-21 14:02:52

無眼睇, 根本買個的都唔係正常人!
6 : 鄉下佬(3667)@2010-09-21 18:16:42

凶宅搶7口價都可以未夠價收回既smiley
7 : 龍生(798)@2010-09-21 23:40:05

唯一解釋係, 買果的人係儍姐, 追到連拍賣官都儍埋, 真係有咩好講 smiley
8 : GS(14)@2010-09-22 22:21:49

7樓提及
唯一解釋係, 買果的人係儍姐, 追到連拍賣官都儍埋, 真係有咩好講 smiley


個樓市是咪shot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