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資能入股聯發科?年金怎麼改? 搶先開問》林全談五大火線議題

2016-03-21  TCW

經濟學博士出任行政院長,組閣前夕與本刊會面,暢談他對經濟問題的原則與立場,精彩內容一次曝光。

民進黨二度執政的核心組合,相當「非典型」。

不但總統兼黨主席蔡英文,不是傳統抗爭型的綠營政治人物,她的首位閣揆,也不像陳水扁八年任內的五位閣揆,全都是政治性高於其他專業考量。無黨籍的林全,將出任蔡執政的「執行長」,他也是民進黨政府第一位財經閣揆。

「不需要跟民進黨一鼻孔出氣。」這是一年多前,林全剛獲聘為民進黨智庫─新境界基金會執行長時,對《商業周刊》記者說的話。當時他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很清楚:提供具體可行的公共政策論述,「不受民進黨既有框架的約束,除非 (民進黨)能說服我。」

如今,林全將從領導綠營智庫,進一步到領導綠色新政府。他仍能不受政黨競爭框架約束嗎?而相較於國民黨執政時期的財經閣揆,如蕭萬長、陳沖,都是文官出身,林全則是台灣第一位經濟學博士、經濟學者背景的閣揆。他對經濟問題的基本立場是什麼?

主計長、財長任期

守財防赤字,堅持小政府

二十八年前,《商業周刊》創刊初期,曾邀林全擔任主筆。 當時他攻讀美國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博士後回台沒幾年,在中華經濟研究院擔任副研究員,是不到四十歲的年輕學者。

回顧林全當時為《商業周刊》撰文的主張,相信市場效率、小政府的經濟右派傾向頗為鮮明。例如,他認為:「只要訂出客觀的遊戲規則,做個公正的裁判,政府的角色就算扮演好了;切忌政策搖擺不定,讓企業無所適從。」

他也提出土地政策的全面檢討,「土地的使用、持有,與轉移,均受到種種『違反市場經濟』的待遇。……土地的經濟利用受到嚴重扭曲。其結果則是土地炒作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土地徵收困難重重、地方財政收支惡化,及農業保護與補貼成為全民的負擔等。」

四十四歲時,林全進入政府,從台北市財政局長、行政院主計長到財政部長,他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守財」,控制預算、嚴防赤字,延續他的小政府立場。即使面對陳水扁開出擴大老人年金的總統選舉支票,他當年的回應也很精明,他說,政策面他會尊重行政院的決定,但就預算面,「能否執行,要看找不找得到財源。」面對林全兩手一攤,當時民進黨上下奔走設法,後來想到從公益彩券原本要撥給國民年金(當時尚未成立)的盈餘,先分配給老人年金用,這才兌現了選舉政見。

卸下官職走人民間

向中間靠攏,看不同價值

但十年官場經歷下來,林全的立場也不是鐵板一塊。政治實務上要處理不同群體的利害分配問題,遠比單純的經濟學敦科書複雜。從他恢復民間身分後所發表的言論,可見其主張由右派漸往中間靠攏。

例如,林全曾在媒體專欄批評馬政府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台灣經濟的發展困境,在於競爭力不足,而非市場自由度不夠。」但他又指出,「沒有競爭力的產業可能只是缺乏市場價值,卻具有社會價值,例如農業或傳統文化產業。這些產業不應該,也不容許被淘汰。」相較他早年質疑農業保護和補貼造成全民負擔,立場已有調整。

民進黨智庫的財經學者中,林全仍較偏向小政府主張。像蔡英文三月上旬產業之旅所提出,新政府研擬成立一類主權基金」,以帶頭投資創新產業,智庫人士指出,其實早先內部討論時,林全是較為質疑的,因為政府不易管控被投資公司。但團隊中有人躍躍欲試,他不忍潑太多冷水,同意在數百億元規模的範圍內「先試試看」,與團隊其他成員提出的數千億元規模差一大截。

未來主政作風不變

傾向保守,凡事先看風險

由此可知,林全未來主政,也會與他當年任官時作風相似:凡是要額外花錢的政策,他會傾向保守,拒絕舉債支應,找得到其他財源再推,或先縮小規模試行。

蔡英文在發布林全組閣時,特別提到他擅長在分歧的意見中,釐清問題的本質。其實蔡本人的思考專長也在於此,而且,林全還與她同樣具有謹慎、凡事先考慮風險的特質。

因此,這兩人的執政組合,雖不至於再如民進黨初次執政時,常有躁進之舉,但也不容易期待他們跨出大步,或快速前進。然而,台灣政府需要快步跟上國際的事,多年下來已經累積太多了。林全經常提到,解決台灣當前經濟問題的關鍵在於提升產業競爭力,事實上,更關鍵的還有政府本身的競爭力。

當蔡英文強調林全的內閣不會只是「財經內閣」,更會是一個「改革內閣」、「溝通內閣」時,不免令人好奇,他們諸事求全、避免衝突的習慣,會不會讓新政府的財經、改革目標,老是停留在「溝通、溝通、再溝通」的階段?

準閣揆談產業政策》

你要走向國際,政府就會幫你忙

在確認組閣前夕,林全與商周圍隊會面,暢談幾個企業界關心的議題。他直率提出個人看法,以及新政府財經政策的思考原則。以下為訪談摘要:

台灣還要石化業?

石化業在台灣不要去跟韓國、中國大陸比「量」,而要看歐洲、日本石化業為何還能存在。日本和德國都讓國內石化業走向高質化,石化園區與都市融合,不排廢水、沒有汙染。新政府要讓大家知道,民進黨執政下只有這條路,你不走高質化,那只好讓新業者進來。否則高汙染的石化業繼續走下去,台灣不會成功的。

聯發科讓中資入股?

政府的目標很簡單,要讓台灣IC設計業走向國際。如果只是走向中國大陸,那會令人憂慮。因為中國大陸會培養自己IC設計產業,不會讓你台灣的IC設計業超過它的。而且定向中國大陸、變成一個中資公司後,還能走向國際嗎?外國也許會對你設下市場障礙。所以前提是你的長遠策略是要走向國際,那政府就會幫你忙,再一起思考你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要怎麼搭配。

新產業舊官僚怎麼辦?

新產業出來,卻用舊法規去管,是很大的問題,可是要那些舊法規的人換個想法去管新產業,也很危險,因為他不曉得那是什麼東西。所以需要一個新的立法,讓新產業有較大空間去發揮。政府的眼光也要夠快,能看到新產業的機會。

年金改革出什麼菜?

如果沒有各政黨背書,年金問題很難解決,因為這裡面有太多矛盾在,改革一定會傷到每一個人,沒有加入的政黨也會代表其他利益團體,反對年金改革會議的結論。所以輿論一定要去要求各政黨都參加年金國是會議,先就幾個大原則達成初步共識,例如,先確定是不是要延長退休年齡、提前退休的人要不要少領退休金,如果有共識,以後就不要再吵這些事。先把原則問題確認,才有下一步。

長照政策會怎麼做?

國民黨一長照政策是每年要花一千多億元辦保險,但長照產業都還沒有建立,保險開辦之後只能請外勞,那台灣長照產業永遠起不來。民進黨的做法是先找最需要的人先照顧,不是每個人都有權利申請長照,這樣剛開始所需要的錢就不會很多,每年四百億左右,同時先把產業做起來,未來才有再推全民長照險的可能性。

撰文者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63

捷星牌照未卜 同系先開日本線

1 : GS(14)@2015-02-16 16:18:4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16/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空運牌照局上周六完成捷星香港申請營運牌照的研訊,惟未確定公布結果的日期。有政府消息表示歡迎捷星進入香港,但若以註冊本港公司的形式,捷星香港的最終控制權難解釋為在香港。惟另有接近政府人士認為,儘管控制權的爭論對捷星不利,但或有「其他潛在的重要因素」,會最終影響政府決定,故捷星香港能否獲批仍存疑。就在捷星香港苦等結果的同時,同集團的捷星日本率先進入香港,準備本月底開航。

政府消息指出,歡迎包括捷星在內的廉價航空進入香港,而香港政府及機管局等相關機構,亦在積極為擴大廉航市場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全球不同廉航來港開設航線。惟強調捷星要以成立本港航空公司的形式進入香港,政府在審批上需要非常謹慎,因為涉及到若該公司的控制權在外國航空公司手上,意味香港部分航權讓給他人。

上周六捷星香港及其反對者、本港3家航空公司各自就其發牌申請作總結陳述。雙方重點都放在「捷星香港是否擁有公司的最終控制權」。國泰強調捷星集團的商業模式是將旗下合資公司整合為一個互相協調的組織,飛機採購、行政總裁任命等對航空公司最重要的事務均經集團決定。而捷星香港反駁只將部分營運事務外判給更有經驗的捷星集團處理,但航機營運、乘客服務、乘務員培訓等重要事項均由捷星香港獨力完成,以證明公司控制權在香港。

從各方現時公開的觀點來看,政府的取態或對國泰及其他已成立的本地航空公司更有利。但有接近政府人士認為,如果有關捷星香港的最終控制權問題是這場爭論唯一的考慮因素,那麼政府要做出最後的決定應不需要如現時那麼困難,「國泰對於保護本港航權的說法顯然更容易被政府接受」。但該人士表示,政府在事件上的猶豫不決,或是因為除了上述原因,仍有其他相關因素需要權衡,「這些考慮因素可能超越香港政府可以決定的範圍」

消息:或有其他因素影響發牌

儘管捷星香港仍在等待監管機構審批,但其同集團的航空公司紛紛率先開闢香港航線。捷星亞洲在成立之初已經開設來港航線,而2012年成立的捷星日本,近幾年專注於日本國內航線,而今年2月底將開通香港至大阪航線,將香港定為它首個國際航線目的地。

明報記者 魏嘉儀
2 : GS(14)@2015-02-16 16:19:3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16/news/ec_eca2.htm
亞洲發展逾十年困難重重
2015年2月16日

【明報專訊】捷星能否進入香港生死未卜,但這非捷星在亞洲市場首次遇到阻滯,事實上捷星現時在亞洲成立的3間合資公司,雖然已在當地市場做出名氣,但在成立和營運期間都困難重重(見表),加上近年廉航競爭激烈,包括捷星在內的亞洲廉航盈利狀況全線轉弱。

2004年澳洲捷星航空成立數月之後,以新加坡作為基地的捷星亞洲成立,當時澳航持有45%的股份。但這個合資項目並不順利,新加坡航空的主要股東淡馬錫和澳航的股東關係並不友好,2009年淡馬錫退出了對捷星亞洲的持股,幸得新加坡韋斯特布魯克投資公司接手,澳航持股增至49%。

澳航於2007年買入越南一家小型航空公司30%股份,更名為捷星太平洋。自2010年起捷星太平洋在越南麻煩不斷,當年越南調查該公司燃油套期保值的虧損情況,扣留了兩名澳航高管超過6個月。另越南民航局曾發現捷星太平洋未按規定進行飛機保養而造成嚴重損失,亦扣留一名前高層。捷星在亞洲的合資公司快速提升市場份額,其中2012年成立的捷星日本現已成為日本最大的廉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62

【師傅教落】你真係識開冷氣?識開梗係先開風

1 : GS(14)@2016-06-21 07:40:06

冷氣機的隔塵網,其實最好每周清潔一次。



日日高溫似炎夏,返屋企連燈都未開就撲去開冷氣,但你認識正確冷氣機方法嗎?。今次Gadget Guy找來有逾十年維修冷氣經驗的昌哥,教大家開冷氣步驟,睇埋洗冷氣幾招,咁部冷氣機就又涼又㩒啦。


所謂洗冷氣機,好多人只會一年一度用洗潔劑清潔機內金屬片(coil)及內外各部,這觀念其實錯了,一部正常運作的冷氣機,應該每周起碼清潔一次。昌哥解說:「隔塵網最好每周清洗一次,最多兩星期也必定要清洗!至於正確的洗隔塵網方法,是先去除隔塵網上的塵埃,後再以1:49的漂白水浸泡10分鐘,這樣就可以殺死積存在隔塵網上的細菌。」冷氣機用久了,機體內或會出現霉菌,昌哥說有相應方法防止及清除,「冷氣機內部金屬片亦可用1:49的漂白水,以噴水壺噴灑,噴上後待半小時至一小時,之後開着機內風扇功能,就可令漂白水味道變淡;由於漂白水的腐蝕性對機身金屬片位影響不大,重啟冷氣後就會被機身產生的水滴帶走,而且還可順道清理去水喉位的霉菌,可說是一舉數得。」不過昌哥亦提醒大家,如果家中有小朋友或你對漂白水氣味敏感,最好在整個清潔過程中,不要留在屋內,而且機身在吹風時,亦最好打開窗戶,令漂白水氣味更易消散。記者:朱崇德 攝影:劉永發



昌哥是一位有逾10年冷氣機維修經驗的師傅。

漂白水與水的稀釋對比為1:49。

隔塵網放入1:49漂白水中,大概只需10分鐘,就光潔如新了。



1:49漂白水亦可噴在機身金屬片上,而且全程不用拆機,操作好簡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621/196625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