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民第一次K歌 讓他變東北KTV王

2013-11-09  TCW  
 

 

一直以為台灣服務業超前中國內地,這刻板印象,卻在東北瀋陽踢到鐵板。

後現代感裝潢、絢麗燈光交織、用手機就能點歌……,這裡看似台北鬧區的時尚酒吧,卻是歡唱娛樂集團四月底開幕的瀋陽概念店,也是東北三省之首──遼寧最「潮」的量販式KTV。

消費者大排長龍等著花錢,開幕後每個週末都如此。台北市鬧區KTV的裝潢,在這裡只是上一個世紀的遺物,點歌系統更像是早期的四八六電腦。中國競爭激烈,KTV業者進化也特別快。

起步晚錢櫃九年,已攻進30個據點

歡唱娛樂集團成立時間比老大哥錢櫃晚九年,卻是東北量販式KTV之霸。而它能在強敵環伺中出頭,靠的是二線城市戰法。

先來看幾個數據:上海市人口與台灣相當,約二千三百萬人,但這裡的KTV至少有一千家,台灣只有三、四百家;瀋陽常住人口八百二十二萬人是上海的三五%,但KTV家數僅上海的兩成不到,是三者中潛在爆發力最誘人的。

歡唱娛樂集團一九九八年自福建福州起家,也是台商「二轉三」(指製造業轉服務業)的先驅者。當時,瀋陽歡唱娛樂副董事長蔡百彥離開家族的福州禮品製造工廠,與兩位好友開風氣之先,成立福建省第一家主攻上班族與家庭消費族群的量販式KTV,顛覆了原本KTV消費高昂、小姐陪侍的複雜環境。

蔡百彥不諱言,選擇福建,一來是家族工廠在福州、地緣親近;二來福建台商多、KTV文化盛行。然而,初期當地人對新形態的量販式KTV接受度不高,每樣服務都要分開計費,「好像在逛超市,最後才一次結帳,」蔡百彥說。直到在台商密度更高的廈門開店,營運總算進入爆發期。

避開一級城市,歡唱娛樂緊抓二、三線城市擴張,未來鎖定內陸主要城市,河南鄭州、吉林長春、遼寧鞍山、安徽合肥。

「如果其他二線城市,我們不趕快加緊速度去占領的話,等當地人勢力(據點)形成五家、十家,你根本跑不進去!」蔡百彥說,當地人相對有採購優勢,去晚了,「即使台商再有錢,他們可以聯合降價啊!酒商的支持(酒水是KTV產業重要獲利來源)、行銷活動的力度,跟不上他們,你怎麼拚?」

挾十餘年兩岸KTV的寶貴經驗,瀋陽歡唱娛樂總經理溫証淮說,集團也曾評估到北京開店、做名聲打品牌,但發現要在北京開一家六十間包廂的店,成本約人民幣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二億五千萬元),足足是瀋陽旗艦店的兩倍,而且北京的開店審查比上海更複雜、檢查更嚴格、標準更難達到,「隱形成本」高出一大截。

一直替集團新據點打前鋒的蔡百彥認為,中國一個城市自成一個文化,例如瀋陽人天性豪爽,又有豐富天然資源養出來的「礦老闆」,小費文化盛行,「上廁所小費一給就是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元),我們一週能碰到一、二十次。」

不過歡唱娛樂集團三十多個據點中,貴州貴陽店的獲利最超出預期。貴州經濟數據雖然不如瀋陽亮眼,城鎮化比率也只有三六%,但人口正要大舉從農村往城市移,上KTV成了他們體驗生活的方式。

蔡百彥說,貴州對外交通相對不便、選擇較少,加上當地崇尚享樂,人們大膽消費,物價硬是比別的地方高。同樣一瓶啤酒,瀋陽賣人民幣十三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五元),貴陽就高出二○%到二五%,消費者照買不誤,而歡唱也計畫在貴州繼續展店,希望打造二線城市KTV金字招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49

磨利「富人稅」刀鋒 他變富豪夢魘

2014-06-16  TCW
 

如果最近一個月,你曾閱讀歐美主流財經媒體,相信很難忽略Thomas Piketty這個關鍵字。

他是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其最新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在歐美財經界,引起極大波瀾。

美國財政部長召見他,國際貨幣基金(IMF)、聯合國爭相請他演講;《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把他高舉做成封面人物,稱他為經濟學界的新寵兒;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卻在頭版,大篇幅評論他的著作;連台灣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都對他連寫了八篇專文。誰是皮凱提??

「如果『靠爸族』成為未來世代的致富之道,誰還會覺得人生是公平的?」這是皮凱提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英譯版上市三個多月以來,所有筆戰、口水戰的本質。

他預言世襲年代回歸歐美埋單,英法重提富人稅

五月底,《彭博商業週刊》專欄作家麥卡朵(Megan McArdle)操刀封面故事,探討他為何掄起討伐財富不公的正義之劍,就能製造出超級富翁的夢魘:

……他細細描繪了一個可能的恐怖未來,看起來像極了過去那個繼承權凌駕一切致富之道的年代。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主題總圍繞在千方百計想嫁給繼承人,不惜謀殺親手足這些絆腳石,極盡巴結叔叔、伯伯之能事。因為,這遠比努力工作更有賺頭。

根據摘述,皮凱提在書中強烈主張,二十一世紀的現代資本主義,已經退回世襲年代,富爸爸才是經濟的制高點;尤其當今的美國富人圈裡,十個有六個都是繼承遺產致富,而非白手起家的實業家,「走向寡頭政治的風險真實存在,我們沒有理由樂觀。」

說皮凱提的黑暗預言是危言聳聽也好、真知灼見也好,至少歐、美國家都埋單。

在英國,副首相剋雷格(Nick Clegg)建議,認真考慮課徵富人稅的時機已到了;在法國,原本有意撤回已經推行的富人稅,近日又打消念頭;在華盛頓,你想走上街頭抗議,得先參加幾場智庫的貧富差距研討會再說。

他喊出中產階級焦慮卻被反對派譏為「嫉妒」

麥卡朵認為,總的來說,這本書與其說是寫出真理,毋寧是喊出中產階級的集體焦慮。從二○一一年的佔領華爾街社會運動,控訴一%的少數富人貪婪,留給九九%的多數平民日益貧困的未來,到憂心近七成美國人民拿不到大學學位,經濟與文化陷入惡性循環而崩潰,它說出了買家想聽的話:過去正一步步吞噬著未來。

原本,四月訪美打書的皮凱提所到之處好似巨星登台,媒體簇擁採訪,激起各擁立場的明星評論家撰文針鋒相對;然而,隨著新書銷量石破天驚的衝破二十萬本後,反對派的炮火也從挑剔錯誤轉成人身攻擊。自由派評論家希夫(Peter Schiff)就在他頭上扣一頂「嫉妒」的大帽子,說他和一票追隨者因此被沖昏頭,聽不見內心追求成功的渴望。

金融投資家索羅斯(George Soros)對路透說:「歐洲人嫉妒富豪,美國人則會努力效仿。」順此邏輯,歐洲相對仇富,《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不是特出觀點,所以去年在法國面市時波瀾不興,但放在一向相信「每個人都值得一次機會」的美國社會中,分外扎眼。

回顧皮凱提過去四十三年人生,似乎就是與左派結緣。一九七一年,他出生於巴黎近郊,法國街頭正為紀念無產階級揭竿的巴黎公社起義一百週年大做文章;雙親都是左傾的勞工階級,參加過學運,他也從小就閱讀左翼歷史學家及社會學家著作。

十八歲以前,他的成績不算好,理科曾拿過C級分,不過進了大學找到終身熱情寄託後,他一改學習態度,只花四年就一路攻下經濟學博士學位。隨後他轉往美國任教,他在新書導言中自承,那三年「就很多方面而言,起了關鍵作用。」因為,美國同事全都著迷於他論文中的稅務模型,對他更熱中的財富再分配、消弭貧富不均的問題都不聞不問。

從那時起,他決定不再只純粹研究理論,而是要接棒美國最後一位關心這個領域的經濟學家顧志耐(Simon Kuznets)的工作。於是,近二十年來,他與美國教授賽斯(Emmanuel Saez)持續蒐集相對不透明的稅務資料:繼承與遺產稅、房地產和財富稅,與家庭調查中受訪者自行申報的財富資料。

「光是分類、編排所有龐雜資料,這項工程本身就價值連城,連最毒舌的批評家都要肅然起敬。」麥卡朵推崇道。因此,當《金融時報》發難,指稱資料嚴重誤植,反倒有研究經濟數據見長的智庫跳出來支持,認為結論仍有說服力;尤其是其他學術機構也採用不同研究方法發現類似結論。

他的書艱澀難懂卻吸引20萬讀者買來洩憤

雖然皮凱提激進主張課徵「全球財富稅」,稅率最高達八○%,讓他成為富人公敵,他堅稱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信徒,因為二十歲與密友同遊羅馬尼亞時目睹,商店空蕩蕩、人們大排長龍卻買不到一口食物的慘況,「我們需要私有財產和市場制度,不只是為了經濟效率,更是個人自由。 」

整起事件走到今日,凸顯出另一個小小的諷刺。麥卡朵說,這本連同行都說艱澀枯燥的大部頭專書,二十萬名讀者或許根本就不想搞清楚皮凱提的資料是真是假,只想買一份理直氣壯指著富人鼻子飆罵的權利。反過來想,他可是成功仗著替九九%族群的收入公平說話,才進了人生勝利組,也成就自己明星經濟學家的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34

打敗中國山寨 他變身台灣燈飾霸主

2015-01-12  TCW

 

他把燈當藝術品賣,不只賣進台灣雲品、君品、神旺等五星飯店,連泰國皇宮、杜拜麗池卡登(The Ritz-Carlton)酒店,甚至美國職棒大聯盟道奇隊王牌左投克蕭(Clayton Kershaw)也埋單。

燈產業共分光源、商業照明和燈飾,其中前二者屬大宗商品,由飛利浦(Philips)、歐司朗(Osram)、奇異(GE)等國際品牌寡占,產值最小的燈飾則幾無品牌。在最小的燈飾產業,利斯得董事長莊章星卻讓台灣品牌走向國際,年營收破五億元,可說台灣精品燈飾王。

「它是燈界的賓士,」台灣首位獲國際認證的燈光照明設計師、袁宗南照明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袁宗南觀察,相較多數台商燈飾代工廠一個個不敵中國價格戰退出市場,近二十年來堅持品質、質感並轉型品牌的莊章星,打造出讓國際客戶埋單的高階燈飾一線品牌。

所謂燈飾,不偏光源、照明,而更重裝飾。把「飾」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做的燈最多能有三十種不同組件,除了一般的五金:金銀銅鐵錫,舉凡竹子、玻璃、水晶、大理石,甚至麻繩、水管、自行車鏈條等材質都能應用在燈上,一盞燈要價新台幣上萬元起跳,外銷客戶一旦下單至少要等上三個月。替飯店量身訂做的大型燈飾甚至要上百萬元起跳。

銷美,躋身燈飾前三大遇代工瓶頸,萌生轉型念頭

「就像劍走偏鋒,我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採訪這一天,五十四歲的莊章星身穿卡其色外套、橘色褲子,光頭的他一派藝術家形象。

「只要打出明星產品,人家就願意找你,」初期莊章星專攻美國市場,其後因新樣式設計切入家得寶(The Home Depot)、勞氏(Lowe's)等美國大型家飾通路,一年貢獻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億元)營收,和凱薩琳、百德詩特並列的台商前三大燈飾商。

正當他連續接了三年美國賣場大單,也進階到設計代工,卻發現不管自己如何提升價值,價格仍受限,又遇上進口商延遲付款心生危機,「蛋都放在這個籃子裡,它哪天打破我就死了。」所以九年前,他決心放棄一張八百萬美元、等於占他當年營業額六○%的代工大單,轉型跳進中國內銷市場打品牌。

這正是他邁向台灣精品燈飾王的關鍵轉念。

做品牌,迎戰山寨品挖深技術能耐,別人難複製

先行者,先贏,這讓他只花了一年時間,中國市場業績就從零成長到逾新台幣兩億元,獲利更比過去代工多至少一倍。

終結他這場美夢的是中國山寨市場,讓他的燈飾在中國市場業績從兩億元腰斬到一億元,甚至連經銷商都改賣山寨品,逼得他不得不二次轉型。

為了迎戰抄襲品,他用自己的經驗嗅出設計趨勢,也引進約二十人設計團隊,幾何圖形、自然風等市面少見燈飾風格都是靈感來源,挖深技術能耐。

由於燈飾生產難以自動化,要按工序靠手工組裝,簡單的燈只要三、四個工序就能完成,複雜的則有超過十個,光一支燈就要組一天。複雜的燈從設計開始,紋路、大小、形狀、款式等樹脂膜具雕刻,及五金材料燒焊、彎管、電鍍、拋光等一個個生產步驟都是功夫,他的燈飾工廠除了自己有樹脂模具產線,還有約八十人的五金著色團隊,這些都是難以複製的創意財,「別人不想那麼麻煩……,我們這麼貴的手,做便宜產品肯定也做不過!」

靠設計,築起護城河一支燈也出貨,養大市場

接著,再以有賣點、設計感和製作難度的高階燈飾築起護城河。舉例來說,他新推出的櫻花造型燈飾,光不同大小櫻花和花苞就得分別新開玻璃模具;又如客製化的石頭燈飾,同色澤、紋路的大理石要一一拋光、穿洞,再依美感搭配顏色組裝……,「這三個都結合就不好抄,今天要抄,你的成本不會比我低。」

鼎耀燈飾五金董事長張國維觀察,燈飾產業門檻不高,拚價格肯定無法和中國同業競爭,拚品質、創意、創新和少量多樣確實是條不得不走的路,莊章星看得比同業更早。

「我常講一個話,不是我一定要把它做難,(而是)做簡單我也沒有飯吃,」莊章星解釋,量大、簡單的產品不是他優勢,第一打不過網路、第二打不過宜家家居(IKEA)、第三打不過山寨。

轉進品牌終究是條困難的路。過去代工是每筆訂單有客戶下單才生產,品牌卻是提早生產出來,假設有人要買,所以他一方面透過品牌目錄和開實體店測試市場水溫,也承擔庫存風險,金額最高時逾千萬元。

為求開拓市場,他把眼光看向全世界,哪怕外銷客戶只買一支燈照樣出貨,就為了讓自己精品燈飾的好讓更多人看到,藉此養大市場。儘管品牌訂單量少但價高,出口一貨櫃上看十萬美元,比過去多一倍,原來他的品牌路是這樣靠一支支燈踏出來的。

「我很篤定走這條路,它是小眾化市場,可是只要走得出全世界,它是大利基的市場。」品牌長路漫漫,莊章星早一步下定決心,無畏困難,路再曲折也會走出自己的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628

牢記每次誤差 他變最年輕製茶冠軍 七年級許瑋翔入行五年 就掌握製茶最難的「判斷力」


2015-12-14  TWM

做茶五年就拿下全國發酵茶製茶技術比賽冠軍,年輕製茶師許瑋翔,三年前拿到這個冠軍時,自己都不可置信,但正是這樣的榮耀驚喜,變成一股龐大的推力,推著他往前走,令他不斷要求自我:只能進步,不能退步。

許瑋翔出身新北市石碇的製茶世家,從爺爺開始,一家三代都身兼茶農、製茶師。父親許鍊文擁有五十年以上的製茶功力,是茶藝比賽的常勝軍,被日本媒體封為「大台北茶王」。

家學淵源的許瑋翔底蘊天成,從小聽父親講茶,跟著喝茶、聞茶,有時許鍊文還會遞來一杯新製的茶,抽考題目,例如:「茶菁(茶葉採收的嫩葉)炒多久?」許多製茶知識就這麼耳濡目染地進了腦袋。

製茶靠直覺 沒標準答案

儘管如此,結婚以前的他,說到製茶本是一派「漫不經心」,直到結婚生子,意識到自己有承擔家業的責任,才開始認真跟父親學做茶。

許瑋翔說,製茶最難在「判斷」。尤其石碇以文山包種茶聞名,這類茶的發酵程度低,且以果香清醇著稱,製茶過程比烏龍茶細膩繁複,要歷經採茶菁、萎凋(茶葉 採回後,攤開散熱去水氣)、攪拌、炒菁、揉捻等過程。其中,萎凋、攪拌、炒菁三個階段最重要,如何掌握製作「火候」,是茶品優劣的關鍵。譬如,靜置,是讓 茶葉裡的水分可以從葉尖蒸發;翻撥則可調節茶葉發酵的程度,像是「叫醒睡著的茶葉」,兩者交互運用,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因此,什麼時候該翻撥、該靜置多 久、之後炒菁幾分鐘,在在仰賴「判斷」,而且每一次採收茶葉都不同,沒有標準答案。

每一次實做,許瑋翔便牢記判斷的誤差在心頭,對於茶菁的掌握越來越好,二十六歲才入行,不到三十歲,就拿到區域比賽的頭等獎,當時農會總幹事打電話來報佳 音,「我以為開玩笑」,接著以區域冠軍身分,參加新北市比賽,與坪林、新店等地的製茶師同場競技,結果拿到二等獎,這時他也發現茶世界其實很廣大,自己的 技術還有待精進,自此「整整休息兩年沒參加比賽」。

這兩年他閉門沉潛專心「練功」。每天日復一日地在種茶、收成、做茶的循環中,追求製茶之道,父親則是他的最佳導師。

許鍊文看著如今包辦製茶流程的許瑋翔說,「我只告訴他『做茶沒有捷徑,全靠自己摸索』」;同時他還加入產銷班,與同業交流,藉此開拓視野。不斷揣摩製茶技 術,許瑋翔逐漸體會出,當萎凋、翻撥的調節不同,製作的成品就不同,「翻一翻茶菁,二十分鐘後,香氣又變了」,箇中變化無窮。

兩年下來,他越來越體會到其中奧妙,對做茶的掌握也越細膩,譬如,有一次炒菁時,聞起來茶香濃郁,等到泡起來卻「像開花至盛則凋」,他回頭問父親,許鍊文提醒他「增香火候要恰到好處」,原來,「並非炒到至香就是好」。

炒菁到最香 沖泡未必好

製茶工作日復一日,平日,每天顧茶園,一旦收成,立刻展開連續八天、十天不眠不休的製茶過程,其間一天睡不到一小時,只能在萎凋靜置空檔假寐;勞心勞力的過程,為的就是他眼中「很漂亮」的茶寶貝。也難怪,不到三十五歲,許瑋翔已是一頭少年白。

對茶葉製作越來越有把握之後,他也會與父親較勁,比「誰炒出來的茶比較好」。二○一二年,他「出關」,與爸爸一起報名比賽,報了三個點(每一點十台斤茶,作一個比賽單位),沒想到父子拿去比賽的茶都拿到頭獎,而他的排名還在父親前面。

許瑋翔記得,一四年台大體育館參加全國製茶技術比賽的那天,當茶葉經過一夜的萎凋,隔天他憑著直覺判斷,把炒菁時間定為四分鐘,四分鐘之後,十二台斤茶葉只剩不到四台斤,當他把炒茶的結果湊近鼻前,那股撲鼻清香,迄今記憶猶新。

這四台斤包種茶讓他一舉拿下全國製茶冠軍,成為歷來最年輕的冠軍,連推廣新北市文山茶不遺餘力的農業局承辦人宋珮琪都說,這次比賽從地方、新北市一路比到 全國,「得獎難度相當高」。一般茶葉比賽,都是製茶師拿製好的茶去比賽,這項比賽則不同,是在同一時間、地點,以同一批茶現場製作,考驗的是臨場判斷與真 功夫。

「一旦拿了頭等獎,就不能退步。」許瑋翔說,為了維繫第一名的名聲,他更專心做茶,領略到追求製茶技術的過程,沒有終點,也沒有退路,他說,現在「腦袋裡沒有其他,只想著如何做更好的茶」。

有父親許鍊文做老師,許瑋翔英雄出少年,拿下全國製茶冠軍。

許瑋翔

出生:1981年

現職:阿文茶園製茶師

學歷:東南技術學院電子科

主要成績:

2014年全國製茶技術競賽條索組冠軍(包種茶形為條組狀)2013年石碇椪風茶比賽特等獎

2012年新北市文山區

製茶競賽頭獎

撰文 / 許秀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47

【動畫】無懼被嘲人妖泰拳冠軍堅持他變她

1 : GS(14)@2016-12-31 01:06:25

泰拳冠軍予人雄糾糾形象,誰又會料到泰國鄔隆他尼府這位猛男原來暗藏少女心,決意不理旁人嘲笑及父母反對,變性成為女兒身。18歲的乃東目前在學校讀高中三年級,他說由於媽媽開美容院,故他在耳濡目染下非常愛美。另外,由於他本身性格比較軟弱,常被同齡朋友欺負,家人為了讓乃東學會保護自己,在他4、5歲時就送他學泰拳。乃東在5歲就開始打拳賺錢養家,8、9歲時更成為東北部拳擊冠軍,令父母非常驕傲。不過,踏入青春期後朋友們開始嘲笑乃東是「人妖拳擊手」,他雖然心裏難過,但想做女人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心想從小打拳養家再累再痛再氣餒都沒退縮過,於是下定決心追求女兒夢,毅然放棄打泰拳。父母知道兒子想變性感到失望又生氣,不時與他爭吵。乃東意志堅定,終如願變成美女,他希望將來考入大學,以另一種形式成為父母的驕傲。泰國《世界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30/198816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