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保全業死薪水省出富足退休人生退 休時,能夠存到一千萬元當老本,對台灣大部分的中產階級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然而,對四十歲、收入不豐的劉仁和而言,千萬元退休不是夢,而是他正在按部就班達到的「低標」。他的理財與投資方法,值得借鏡。 撰文‧謝富旭 在保全業上班的劉仁和,收入並不豐裕,他與在外商電腦公司擔任品管工作的太太兩人薪水加起來,每個月還不到九萬元。但即使養育二個小孩,扣掉房貸及所有開 支後,劉家每月至少還能存下二萬元。 「除了每月的結餘,我們夫妻倆幾乎把每年年終獎金存起來,照這樣的存錢速度,加上我們手上現有的儲蓄,在我六十歲退休時,存到千萬元老本應不是太大的問 題!」劉仁和微笑地說。 劉仁和在理財投資上並不比別人聰明,他反而把自己存錢比一般人快的原因歸功於「自己很笨」。「我和太太都不是高學歷,我們都很清楚自己無法賺得比別人多, 但總可以省得比別人多吧!」他如是說。 厲行節約 省錢省出「五子登科」 劉家總是在周末才開伙。劉仁和說,太太會在星期天開伙時多煮一點肉類,作為下一周夫妻倆的便當主菜,而每天下班,從外面買便當回家時,再多買一、兩樣青 菜,當隔天的便當配菜,這種方式讓劉家省下不少伙食費。 此外,家住淡水的劉仁和,雖然擁有一輛貸款已付清的豐田汽車,但為了省油錢,每天前往台北天母上班時,依然選擇騎機車上下班;太太則搭捷運到信義區上班。 汽車只用在假日時出遊,並且盡量控制一個月只加一次油。 「我太太從不買名牌,每月最大的開銷就是搭捷運,兩個小孩的頭髮都由太太剪。我下班後從不在外頭流連,我們夫妻倆每月各自的開銷嚴控在五千元以內。」原本 每天約一包香菸的劉仁和,結婚後厲行節約後發現,每個月買菸竟花了一千多元,已經成為他個人開銷的「最大項目」,索性也在多年前戒了。 別看劉仁和日子過得節儉,生活卻過得相當有質感。數年前他在淡海新市鎮以每坪約十四萬元買下權狀近五十坪的房子,社區裡公共設施齊全,有健身房、閱覽室、 KTV室、小孩遊戲間等,他也花了數十萬元裝潢家裡,還添購了一套家庭劇院設備。「我們把朋友邀請來家裡唱歌,只要額外花幾百元買飲料零食,享受程度不比 外面的KTV差!」儘管儉以待己,對兩名兒女學鋼琴、學繪畫的費用,他卻從不吝嗇。 劉家靠著節儉,不僅每個月至少節餘二萬元以上,夫妻倆每年十五至二十萬元不等的年終獎金,也全部存下來買保險。原本對投資一竅不通的劉仁和,眼看存款利率 已無利可圖,「被迫」鑽研投資。多年下來不僅加速了存款累積速度,也練就一套穩中求利的投資心法。 靈活投資 投資配置分散,穩健積極兼顧劉仁和的投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基金定時定額、基金單筆投資、股票投資以及保險。這四種之中,以基金定時定額與保險為主,占可 投資資產七成水位,股票與基金單筆為輔,占三成。 目前,他投資數年的基金有富達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富達新興市場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基金,以及天達環球策略收益基金F累積股 份,每檔每月投資三千元,共計一萬五千元。 劉仁和定時定額基金鮮少贖回,把定時定額當作未來退休金主要來源,只要求每年報酬率比定存利率高即可。「定時定額我不設停損、停利點,如果報酬率連續二年 低於定存利率,我就轉換其他標的,原則很簡單!」劉家第二個投資支柱是保險,劉仁和把保險規畫為未來子女長大後教育基金主要來源。「基本上,我主要把保險 當成一種比定存利率高的儲蓄手段,存錢為主、保障為輔,我們的年終獎金幾乎全部都花在為兒女買壽險上!」為了不讓投資過於保守,劉仁和有一筆操作單筆以及 股票操作的準備金,總金額嚴控在一百萬元以下。劉仁和運用單筆來投資強勢主流基金,獲利二○%即出場,虧損一五%就停損,目前他投入三十萬元操作景順韓國 基金、富蘭克林全球債券基金以及聯博美國收益基金I股等三檔。 股票投資部分,劉仁和偏好股價低於淨值的大型金融股與大型傳產股,早些年他以十五、六元價位買進中鋼、竹商銀,以及去年以十元出頭買進的中信金,皆讓他享 受到一倍左右的獲利滋味。「遇到好股票跌到爛價格的機會不多見,二至三年才來一次,我會傾向重壓,一次可能買進二十張!」劉仁和打算在六十歲之前退休,他 與妻子計畫,退休後回到雲林老家鄉下種水果,並完成他年輕時一度追求,但因迫於生活壓力而放棄的音樂創作夢想。 過慣節儉生活的他說,隨著年紀增長,物質欲望愈來愈淡泊,但他時常提醒自己,夢想可以延後,但絕不要放棄,他正為未來的夢想努力不懈地儲蓄著。 淡江大學保險系教授繆震宇:40歲一定要開始退休理財40歲的民眾一定要開始考慮退休理財,用定時定額的態度下去投資,不要殺進殺出,要停利。同時,開始 減少投資在波動過大的新興市場,選擇較穩健的全球型基金,跟著趨勢走的風險比壓注在單一市場低。 相對於停利,定時定額買基金則不用設停損,因為一停損就等於認賠,要對景氣回春有信心,繼續定時定額買進。 另外,過了40歲之後,對健康的投資和對財富的投資一樣重要! 劉仁和 出生:1970年 現職:保全人員 學歷:高中畢業 期望退休年齡:60歲 期望退休金額:1000萬元計畫退休夢想:回鄉務農,完成年輕時的音樂創作夢想 |
|
||||||
成立不到五年的晨昌健康科技,以X-Bike健身車一鳴驚人,引來大廠仿冒跟進,光是中國就山寨了五百萬台。不到四十歲的創辦人陳英權,如何從門外漢創造 出年年翻倍的業績? 撰文‧燕珍宜 衡量企業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就是有沒有人要仿冒你的產品。愈成功的產品,山寨仿冒品也就愈多。一家名不見經傳,成立不到五年的小公司,它所生產的產品, 竟然反過來,遭到有三十年歷史的大廠仿冒。這家公司就是以X-Bike健身車,一鳴驚人的晨昌健康科技。 「有人仿冒,就代表你的產品是成功的。」晨昌創辦人陳英權幽默地表示。 陳英權所創立的艾克斯百克(X-Bike),沒有一家實體店面,單靠網路訂單就熱銷二萬多台,營業額高達二億元。X-Bike成為網路明星商品後,立刻引 來廠商一窩蜂跟進,大陸工廠就山寨了五百萬台。 在金融海嘯的時候,X-Bike健身車業績依然紅不讓,年年至少翻轉一倍以上,如此讓人眼紅的亮眼成績,業界紛紛猜測,究竟X-Bike健身車背後到底是 什麼三頭六臂的人物?大家沒想到,X-Bike靈魂人物陳英權不到四十歲,而且完全沒有運動器材的背景。 沒店面 首張訂單來自批踢踢「怎麼會賣起健身車?」陳英權表示是一個機緣,自己原本開設電腦公司,有一位客戶專門為日、韓代工,生產運動器材,為分散風險,想開拓 台灣內銷市場。於是,客戶挑中兩個合作對象,一個是有經驗的運動器材經銷商,另一位則是毫無經驗的陳英權。 經驗豐富的經銷商走實體路線,砸千萬元設立店面,但不到一年,因銷售成績不佳慘澹收店。反觀一開始不被看好的陳英權,因沒有雄厚資本支持,只能選擇成本低 廉的網路開店,從架站、軟硬體設備,一切自己來,幾乎不花成本。 「X-Bike健身車外銷日韓,品質有一定的水準,比起市場動輒上萬元的健身車,我採取平價策略。」沒有實體通路的昂貴成本,陳英權採取「平價策略」,吸 引的第一筆訂單,是來自批踢踢(PTT)的學生團購。 輕薄短小 獲年輕女性青睞沒錢開實體店鋪的陳英權,也沒錢打廣告,他於是採取地雷式行銷策略。「品牌就像布地雷,先把一百台服務好,這一百台的親朋好友看到了,就會 擴散成兩百台,兩百台可能變成四百台……。」起初,陳英權用外銷剩下來的貨寄賣,隨著訂單愈來愈多,「剩貨」早已不夠賣,陳英權決定砸錢向工廠下單,未料 遭到家人反對。「為了投入更多資金,我爸氣到三個月不跟我講話,還說要去拆人家的工廠。老婆也抗議,『你為什麼錢一直拿出去』。那時剛好過年,我甚至沒回 老家圍爐,就一個人待在房間裡,埋頭回答客戶問題。」為了證明自己的眼光是對的,陳英權更進一步介入產品研發,「我連睡覺都在想怎麼讓產品更好。」首先, 一般運動器材體積都很龐大,移動不便又占空間,當時小摺自行車風行,陳英權靈機一動,設計可以折疊、收納產品,推出「輕薄短小」的X-Bike健身車。 此外,由於X-Bike健身車的許多買家是年輕女性消費者,陳英權於是將原本硬邦邦的運動器材,在造形和顏色方面,改為更時尚、活潑與女性化,擺在家裡一 點都不會和室內裝潢相衝突,甚至有吸睛效果。 效法3C 不斷推陳出新X-Bike健身車的訂單如潮水般湧至,也讓第四台紛紛找上門希望販賣。MOMO、遠東等網路通路商,甚至願意花錢買X-Bike當關鍵字。 「我們的產品很有指標性,東西賣得好不好,就知道這個通路平台好不好。」陳英權說道。 X-Bike健身車的成功,並沒有讓陳英權沖昏頭,﹁人家講說『你們X-Bike很有名』,我都不相信,會覺得是阿諛奉承。」「我比較有危機意識,會擔心 如果這個產品賣不動了,怎麼辦?」一般實體運動器材品牌大廠,產品的生命週期是五到十年。但X-Bike則是每半年就推出一個新產品,「就跟電腦一樣,我 們會有一代、二代……,不斷改版、增加功能,推出新產品。」從電腦產品得到靈感的陳英權說。 MOMO產品開發經理陳彥名也表示,網路產品的潮流變化非常快,生命週期只有三個月到半年,因此要不斷推出新產品。 此外,一向是點子王的陳英權,很快就聯想到邊玩遊戲、邊健身的遊戲健身車(Game Bike)的潛力,結合本身電腦專長,讓陳英權的產品研發更具優勢。 目前,已有馬來西亞與法國廠商看上X-Bike,並大推電視廣告。陳英權表示,「我們希望透過專利申請,變成世界number one。」透過網路創業,陳英權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陳英權 出生:1973年 現職:晨昌健康科技總經理經歷:晨昌電腦科技總經理學歷:美國南加州理工大學EMBA 晨昌健康科技 成立:2007年 資本額:500萬元 近三年營收:2009年0.5億元 2010年1億元 2011年2億元 近三年獲利:2009年1500萬元 2010年3000萬元 2011年6000萬元 |
| ||||||
概念勝過磚頭,相信是二○一三年的最佳總結。升幅以倍計的濠賭股﹑科技股,市盈率逾百倍的零食股,成為一個獨特的新經濟體。美好的故事,比實在的磚頭更吸引。在內地,同樣颳起改革風氣。環保﹑醫藥等新生代企業,取代內銀﹑內房﹑煤銅鐵。本刊請來去年表現優秀的揀股專家,推介心水股份,齊齊迎接新浪潮。蔣有衡:押注新經濟股 「今天還說國策股﹖已經過時了﹗」國泰君安執董兼首席策略員蔣有衡語出驚人,「投資內地企業,就要選新經濟股。」一三年年初,蔣有衡在該年投資特刊內,推介了北控水務(371)和復星藥業(2196)。一年間,北控的股價如「坐火箭」,從兩元升至四元七毫,升幅達一倍三,而復星的股價也升約八成,成績斐然。蔣有衡是恒指大好友,不過,去年有兩件事卻出乎意料,令他一度調低預測,「第一件是五月時,美國聯儲局暗示退市;另一件是六月底,中國鬧錢荒,內銀之間的拆息抽升。前後壓迫令大市下挫。」雖然如此,一四年,蔣有衡繼續看好﹕「我始終認為恒指會升至二萬八千點,但要分兩步。第一站是二萬五千點,然後才可以再往上走,到年底或一五年年初,恒指有機會創新高,升越三萬二千點水平。」 補貼out市場in 看得這樣「牛」,皆因對中央改革派有信心。蔣有衡指,港股表現仍很大機會取決於內地經濟,而內地經濟一直是政治主導。他認為,以習近平、李克強和王岐山為核心的派系,都有改革中國的決心,從最近石油幫垮台事件,可見一斑。而習李王的經濟政策,是回歸市場主導,相信有利內地企業發展。「以前所講的國策股,是受國家補貼的企業,以後要避開這些企業,因為他們沒有競爭力。」蔣續道,以往個別行業的補貼政策,破壞了市場經濟,相關企業的業務其實沒有前景,缺乏真正的市場需求。如今若要說「國策股」,應該是符合市場經濟政策的企業,或稱「新經濟股」。因此,他看好醫藥、環保和科網股等新生代板塊。 英達食正環保風 中資股中,蔣有衡推介半新股英達公路(6888)。一三年六月上市的英達,業務是修復覆蓋高速公路的瀝青。旗下擁有「就地熱再生」技術,通過加熱等工序,將受損瀝青軟化和再用,重新鋪在公路上,是內地少有的技術,目前亦沒有其他上市公司擁有其技術或相似業務。內地交通部去年曾發出指示,要逐年提高瀝青等公路物料再用的百分比。蔣有衡估計,內地需要養護的公路面積,達十二億平方米,去年英達處理的面積,僅約三百萬平方米;而英達的技術正正符合交通部的要求,切合市場經濟需要,同業競爭的壓力低,所以發展空間龐大。 翠華:下一間星巴克 此外,中央希望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發展小康社會,翠華(1314)正是受惠這個概念。蔣有衡透露,國泰君安曾派人檢視翠華的上海業務,發現當地的分店一天內可翻枱八次,回本期只需一年。由於內地人欣賞香港的本地飲食,加上視翠華為中高端的品牌,新建的大型商場會給予翠華兩至三年的免租期,主動引入其作為「生招牌」,「如果親友來到香港,我也會推薦他們到翠華吃飯。」蔣有衡笑道﹕「翠華在內地很可能成為餐飲業的星巴克﹗」 莫偉民:國指跑贏恒指 海通國際投資董事莫偉民,旗下「香港特區基金」一二年大升超過兩成,成績冠絕同行。去年,截至十一月,累計回報亦超過一成。對於今年上半年,他相信這港股仍然向好﹕「內地第三季GDP唔錯,第四季亦唔會太差,甚至有機會比第三季更好;而且,去年下半年,中央推出唔少經濟拉動政策,例如固定資產投資、發展訊息金融等,足以支持今年上半年經濟繼續增長。」另外,去年上半年股市表現不濟,在基數低的情況下,他預期今年上半年股市增長超過一成。莫偉民指,過去幾年通脹高,地產股爆升帶動恒指跑贏國指,但今年情況可能逆轉,「恒指主要由銀行股同地產股帶動,美國退市下銀行股不會太差,但地產股的高峰期已過,雖然未必大跌,但難以再升,所以今年國指走勢可能會更好。」 燃氣改革利中石油 一三年,中資石油股備受醜聞困擾。去年九月,中央積極打貪下,中石油高層大地震,前董事長蔣潔敏率先落馬,令全國震驚。不過,莫偉民認為,短期政治因素雖然會影響股價,但長遠反而有利,「改革國企係中央勢在必行,清除咗公司啲瘀血,長線更有助提升效率。」因此,一四年,他看好石油及燃氣板塊,特別是中石油(857)。「首先是股息吸引,有四釐息;其次是自去年七月,內地實施天然氣價改革,對中石油幫助好大。中石油的天然氣業務一直都虧損,但天然氣價格市場化之後,零售價升,會帶動上游價格上升。」莫偉民指,中石油就是上游的龍頭,自然最受惠,只要天然氣業務不虧蝕,就會有明顯的盈利增長。 內險首推平保 另外,受惠於中央政策,莫偉民亦看好內險股。「內地今年起實施年金(類似香港退休金)稅收優惠,即企業年金嘅供款和收益暫時唔使繳稅,直至員工退休提取年金才須繳稅,可以吸引更多企業投保;而且保單一直都錄得增長。」在眾多內險股中,莫偉民首推平保(2318)﹕「佢嘅銷售渠道比同行多,業務多元化、靈活啲,特別係銀行業務嗰度,其他同行都無,幫咗平保唔少。」在海通的「香港特區基金」中,和黃(13)是持倉最重的五大股票之一,持股兩年,股價由七十元,晉升成紅底股,令基金升值不少。莫偉民稱不會減持﹕「歐洲復甦緊,和黃業務就唔會差,就算過去一直蝕錢嘅3G業務,都轉虧為盈,係港口業務做得麻麻哋,但最差嘅時候已經過去。」最後,他指在網購熱潮下,百貨股將首當其衝,除非改變營運模式,否則短期股價會受壓。另外,亦建議減持內房股﹕「估值係平,樓價亦繼續升,但來年放鬆政策機會不大,加上資金成本上升,負債高嘅內房股更是首當其衝。」 郭家耀:A股向好帶挈恒指 美國股市在一三年屢創新高,恒指卻伴內地A股一齊憔悴。中國銀盛首席財富管理策略師郭家耀認為,近期內地經濟數據持續利好,港股首季可隨A股扭轉頹勢,選股則看好現代牧業(1117)和中芯國際(981)。 A股否極泰來 近年,中央大力扶持新興產業,內地中低端的消費力穩定,製造業數據亦轉好。郭家耀預料,投資、內需和出口這「三頭馬車」穩定增長,GDP可站在百分之七點五之上,有利A股市場,而中資股佔比重甚多的恒指亦能乘勢而上,「第二季可以到二萬五千點,但第一季會有啲反覆,要睇(美國)債市嘅反應。」郭估計,恒指首季或見二萬一千點水平。 騰訊銀娛仍可買 去年科網股及賭業股熱炒,股價高處未算高。然而,郭家耀認為未來只有龍頭仍能跑出,科網股中,只看好騰訊(941),「騰訊嘅消費、金融產品同銷售都非常成功,好難取代。」另外,他指二、三線賭股「麻麻哋」﹕「內地遊客希望衣食住行係同一個項目進行,只得路氹有幾個項目可以選擇,即係銀娛(27)嘅項目提供到。」若騰訊和銀娛從高位回落,郭認為可買入作長線投資。郭家耀指出今年的焦點,將是內地券商和內險。「內地券商有創新業務,例如融資融券,(業績)係咁上,股市低迷時都有收益。加上內地一月有機會重啟IPO,較為睇好有投行業務嘅券商。」內險股則因為中央放寬銷售渠道,客路增加,且保險的遞延稅將被陸續深化,保單銷售將可受惠。 最愛還是飲牛奶 至於個別股份,郭推介現代牧業(1117)﹕「政策唔支持個體戶產奶,有利現代牧業呢啲規模企業。加上奶荒問題持續,奶價仍會上升。」郭續分析,現代牧業乳牛充足,有先行者優勢,可以搶佔市場份額,明年會有淨現金流,可能派息,予以目標價六元。至於蒙牛,則宜在業績前沽售,待績後回落至三十元時再買入。另外,他又看好中芯國際(981)。「市場覺得中芯技術低,但內地電子裝置增長最快嘅部分,正是低端裝置,中芯食正需求。」郭表示,銀聯陸續升級旗下的銀聯卡,把過往內置的磁條更換為晶片,而中芯正是少數獲銀聯認證的技術提供公司,預料中芯年內純利有兩至三成增幅,目標價八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