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馬化騰靠寫書賺了百萬,iOS 9.3仍出Bug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24/154845.shtml

——靜靜僅以此圖獻給遇到困難一邊“哈哈哈”,一邊“想辦法”解決的你們
大家早上好!在昨天的早報(蒼井空入職中國互聯網公司,這100萬人是怎麽評價的? | 黑馬早報)里,靜靜發起了一個投票,對於蒼井空入職某房寶你怎麽看?截止到目前,共計1282名網友參與了投票,其中“想調侃”的有376票,“想點贊”的有412票,“想吐槽”的有494票。大有勢均力敵之勢,但是還是想吐槽的網友更多一些啊!
廢話不多說,以下是今天專屬於2萬名黑馬會會員的早報。
1.廣東清遠馬拉松2萬選手1.2萬受傷

20日,清遠市舉行馬拉松。據市衛計局不完全統計,本次比賽近2萬人參賽,其中接受救治總人數為12208人次,其中肌肉痙攣9838人,扭傷1743人,擦傷194人,暈倒20人,腹痛107人,虛脫等306人。出動救護車23次,其中送院救治17人,危重癥5人,其中3人入住ICU,2人入住心內科。
天吶,60%的傷病率,是不是沒受傷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跑過清馬?
這麽多人受傷,原因何在?
➤ 怪賽事運營方?
馬拉松賽補給里的水果香皂竟然酷似食物包裝。

相似度99%啊!聽說很多人不小心把完賽包里的肥皂誤以為是蛋黃派,啃了一口五味雜陳…於是完賽後的路邊時不時看到啃過的肥皂…
@嘿嘿-黑小貓:本來路上就沒吃的,跑完了沒吃的還要玩丟肥皂,連一塊毛巾都沒有。
@弓箭手愛攝影:真是皂滑弄人啊!
➤怪市民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
@crystalshaol:呵呵,裝逼!
@避風閃浪:為發了朋友圈也是夠拼的!
@樂老爹:我有個朋友去跑了,回來還發朋友圈。我私下問他。他說跑了50米就歇了,差點笑死我。
@123259291:我全馬四小時完賽,我來說說吧,這次比賽主要是清遠市民組人太多了,返程的時候,看到好些人,才跑了4公里左右的樣子,就開始走,受傷的肯定都是這部分不怎麽運動的人。
➤ 怪天氣?

那天確實煙雨蒙蒙。
➤ 怪不知道什麽時候興起的跑步熱?
如果你不是廣東人,你可能連清遠這個名字都沒有聽到過吧!它是怎麽獲得馬拉松舉辦權的呢?
先來看一組數據你就明白了:2015年中國共辦了134場馬拉松,參與人數超過150萬,要知道2014年中國的馬拉松賽僅有51場啊!
馬拉松賽這麽多,跑馬拉松的人明顯不夠用了!
現在問題來了,新增的這些馬拉松賽,服務水平到底有沒有跟上去?一個城市舉辦馬拉松,是為了促進城市旅遊等方面的發展,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什麽?
2.火車免費WiFi 4月底要開通了!但高鐵動車無緣

北京鐵路局表示,現在有100余組列車的免費WiFi系統正在裝車調試,預計4月底就能為旅客提供聯網服務。相信這對於經常出行的網友來說無疑會是一個好消息,不過也別高興太早,因為目前參與免費WiFi計劃的均是普通列車,不包含高鐵、動車。
黑馬會員專享早報:
@這樣仔:陰謀!意味著普通車要漲價了。
@leton-:只是局域網而已。其他app及網頁都不能玩。
@可來問:把4G、5G建設好,比在高鐵動車上裝wifi強多了。誰用流量誰付錢,憑什麽讓所有乘客為部分乘客的個人需要買單?支持高鐵動車不裝wifi。
3.王健林馬化騰靠寫書就賺了幾百萬
2015年中國作家榜發布,並首次增加了“企業作家榜”。榜單顯示,2012年至2015年期間,吳曉波、羅振宇、王健林、馬化騰、黎萬強分列前五,收入分別為750萬、600萬、415萬、400萬和390萬。
黑馬會員專享早報:
@soarinter:雞湯故事欺騙著每一個屌絲!
@火星網友:商人成功秘訣,自傳什麽的誰買誰SB。
@IAMU:成功了什麽狗屁都是經驗,失敗了什麽經驗都是狗屁。
4.中國電信公布財報,三大運營商2015年日賺3.8億元
中國電信公布2015年全年財報,凈利潤200.54億元,比去年增長13.4%。2015年全年,三大運營商營收總額為12766億元。而凈利潤總和達1391億元,平均日賺3.8億元。
黑馬會員專享早報:
@jinbo998:要不是裝寬帶捆綁要用手機,那來那麽多電信用戶啊!
@廟坡村的遊子:所以,這樣的單位工資能不高嗎!
@大藥劑師法拉尼爾:運營商,銀行,三桶油,都是弱勢群體,被老百姓欺負的盈利1300億,天天數錢數不完非常累。
5.iOS 9.3仍出Bug 部分iPad變磚

部分iPad用戶在升級到周一發布的iOS 9.3版本之後,手中設備不幸變磚。目前還無法統計問題的波及範圍,但是似乎第二代iPad成為變磚問題的重災區。
黑馬會員專享早報:
@海東-於:每次更新都會出現這種報道阿!
6.無需蘋果幫忙:以色列軟件公司幫FBI解鎖iPhone
以色列移動法醫軟件開發商Cellebrite正幫助FBI解鎖一起兇殺案槍手所用的iPhone。據其網站信息顯示,該公司可提供各種智能手機的數據提取服務,擁有解鎖iOS 8.x設備來取證的能力,同時沒有刪除數據的風險。
黑馬會員專享早報:
@打小很笨:FBI不是解不開,是想把這個規矩立起來。。
@夏Ann1993:來中國50塊錢給你解了,還給你免費貼膜。
7.谷歌開放語音識別API,發布機器學習雲平臺
谷歌Next雲計算大會今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谷歌在會上發布了面向開發者的新機器學習平臺,並開放語音識別的API。機器學習平臺初期將免費提供給開發者。開發者可以借助谷歌的機器學習技術開發各種新產品與技術。
黑馬會員專享早報:
@瑾80年代末期:看看谷歌,再看看百度,一個天,一個地。
@陽朔旅遊接待倌崢愈 :臥槽,還是碉!國內科技企業都在忙著山寨、跟風、坑人賺錢,谷歌良心啊!
8.拉勾網宣布獲得2.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
拉勾網宣布獲得2.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本次融資由弘道資本領投,啟明創投、榮超投資等跟投。本輪融資資金將用於產品和技術研發,連接人與企業,提供更多元的人力資源服務。
黑馬會員專享早報:
@王亞松de:拉勾網的招聘信息有點誇張,而且沒圖沒真相。四、五個人,窩在不到50平米的居民樓里的小公司,都能在拉勾網把自己說的跟快要上市了似的。
@莫桑微與:然並卵,投了幾百份還是沒找到。
9.牛電科技獲3千萬美元融資,雖然李一男仍在受審
小牛電動所屬牛電科技公司宣布獲得3000萬美元A+輪投資,由鳳凰祥瑞領投。截至目前,牛電科技A輪共計完成8000萬美元,即超過5億人民幣融資。
黑馬會員專享早報:
@上海李強:踏板車+APP=牛電。當年天才的想象力也不過如此。
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其實靜靜是兩周前被老牛特意挖過來的,為20000名黑馬會會員專門做早報。希望各位小主滿意,請多多留言評價,靜靜會努力做更有價值的黑馬早報噠!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常皓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獲得騰訊戰略投資,這名90後創業者用團隊協作工具連接了百萬用戶 |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9/158266.shtml
獲得騰訊戰略投資,這名90後創業者用團隊協作工具連接了百萬用戶 | 每日黑馬
張曉軍
Teambition 創始人齊俊元坦言,“希望做到讓協作像空氣一樣在企業中彌漫”。
在互聯網+的強力推動下,不同行業都開始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提高工作效率,推進產品的規模化。尤其是計算、存儲等諸多功能被放到雲端後,團隊或個人之間的在線協作機會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團隊在線協作工具浮出水面。
Teambition就是一款通過共享和討論工作中的任務、文件、分享、日程等內容,幫助團隊輕松實現日常協作、項目管理等需求的在線協作工具。
簡單來講,如果你想研發一款新產品、制作一個廣告案,還是策劃一次婚禮,那麽,在 Teambition 上創建一個項目,將所有相關的團隊成員添加到項目里,Teambition 就可以為你提供管理任務、日程會議、文件存儲、即時討論等企業和團隊所需要的多種協作功能。
根據Teambition 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Teambition 的員工超過130人,分布在全國7個城市,服務付費企業超過數千家,每天有超過100萬個的項目在Teambition上運行。
而在近期,Teambition宣布獲得了騰訊的戰略投資。在此之前,Teambition 已獲得來自戈壁投資、IDG、盤古及北極光的多輪融資。
Teambition創始人兼CEO齊俊元是一名不折不扣的90後。當大多數90後走入職場不久時,他卻已擁有了5年的創業經歷。近日,他對i黑馬講述了Teambition的創業之路。
因管理困境催生的協同工具
相對於周圍的人,齊俊元顯得有點不“安分”。早在參加上海交大自主招生面試時,教授們一致認為他應該投身科學研究,當時的齊俊元心卻直接了當地告訴面試老師,他將來想開公司,想創業,想研制、設計出更先進的成果和產品。
初入大學,齊俊元便積極參加各類的創業比賽,寫各種商業計劃書。但到了大三的時候,齊俊元意識到那並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需要真正做出一些東西來。
於是,齊俊元開始了第一次創業。當時齊俊元做的是一個叫做健康檔案的項目,主要是想讓人們把病歷等資料上傳到在線檔案平臺上,實現病例的聯網、在線管理與在線診斷。但他發現,公司卻陷入了管理困境,“效率低,很多事推不動”。
為此,齊俊元和團隊夥伴從國內外引進了包括項目管理、數據可視化等二三十種工具,但是發現結果並不好。最終,齊俊元選擇了自己來做這個工具,並希望一定要讓員工用起來,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同事提高工作效率。Teambition的雛形由此產生了。
做輕量級的協同“白板”
在確立Teambition的產品形態時,齊俊元認為,好產品的一種維度叫做好用,比如名片掃描工具,它功能特別少,但很容易上手,能夠幫助人們解決一個工作場景的問題。
另一種維度是能夠解決剛需,這個東西也許很難用,但是能解決問題。比如說數據可視化系統。
因此,齊俊元敲定的 Teambition 產品應用邏輯是,既很容易上手,同時又能解決很多問題,這樣的產品形態才是最終可行,並能夠承載足夠價值的。
作為一名用戶,當註冊了Teambition後會發現,里面分類了任務、文件、分享以及日程等多種應用,就像一個“白板”一樣,用戶可以自由選擇任務管理模式,既可以用它做流程,也可以用它做分門別類的管理,同時它的文件都可以在線預覽,實現版本更新與在線討論。
“我們是從手機系統找到了這個思路。”齊俊元說。2013年,Teambition正式上線,而2012年正是蘋果如日中天的時候。“它當時有一個口號就是‘你總能找到應用解決你的問題’。蘋果的入口非常簡單,桌面上有一個圖標告訴你這是郵件,你就知道這個問題該怎麽解決。所以我們確信,這就是Teambition要去做的。”
本著這樣“輕松上手解決問題”的邏輯,Teambition確立了以項目為主的簡潔的產品形態,並在成立5年中都沒有經歷大幅的改版,在協作的道路上順利走了下去。

Teambition CEO 齊俊元
從布局移動端到商業化嘗試
2014年,Teambition開始布局移動端,齊俊元的判斷是,很多工具還是會在桌面使用,人們並不會都轉向移動辦公。但他認為,協作這件事情,通用性很強,它可以像空氣一樣彌漫在整個公司。
“斯坦福的校訓就叫做‘自由的氣息在空氣中彌漫’。我們當時的感覺是,一個成功的公司,會讓協作像空氣一樣在公司里面彌漫,大家互相配合去完成目標的氣息會非常強烈。這樣的公司會很有戰鬥力,會很容易超越其它公司。”齊俊元說。
而在線協作要實現這種效應,齊俊元認為,光在電腦面前還是不夠的,在手機上應該同步,這樣才會有協作無處不在的感覺。所以Teambition采取的是全平臺策略,做桌面客戶端的同時,也做移動端。
2015年,Teambition開始商業化的嘗試。一些大型公司也開始選擇與Teambition進行合作。在這個過程中,齊俊元發現,企業服務遷移成本很高,因此,它們對平臺的信任度是一個關鍵問題。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Teambition就必須確立一個簡單、清晰的商業模式。在線協作工具給企業提供服務的核心,就是要為企業管理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樣他們才會願意為產品買單。
Teambition的做法是以普通員工作為切入點,對小團隊和獨立的項目組實行免費,當有管理層介入之後,再向他們推出具有多種核心場景和增值功能的企業版本。在企業版里,管理者可以看到不同員工的工作狀態與項目進展情況,並在第一時間介入過程管理,以提高項目的成功率。
“Teambition商業化進展良好,第一年的銷售額就達到近千萬元,今年可以達到數千萬的水平”齊俊元說。

Teambition桌面
向服務大中型企業過渡
齊俊元表示,到2016年初,Teambition逐步具備了服務大企業的能力,並通過第三方插件平臺,在維持標準的SaaS模型基礎上,開始幫助大中型企業解決一些針對性的問題。
“我們會非常關註獲客成本和最後的轉化效率,很在乎做這個事是不是真的在商業上可行。”在齊俊元看來,獲取一個初創公司的項目經理和獲取一個大公司的項目經理,如果它的成本是相仿的,所帶來的商業回報卻是不一樣的。大企業的團隊內部擴散性大,付費能力也更強,所以Teambition更偏重於中大企業的推廣。
但這也會落入不可規模化的陷阱。為此,Teambition上線了第三方應用與插件平臺。Teambition本身只有一個標準體,但可以去做一個新的插件,接入到一些企業服務中,讓用戶利用插件平臺去解決某些特定性的問題。
目前,除了與騰訊的合作以外,Teambition 也於近期登陸多個企業溝通平臺,並形成產品的深度綁定。
談及合作對雙方產生的影響,齊俊元認為,二者之間的整合都能增強對方的價值。Teambition能幫助這些平臺,使得它們服務的工作場景的溝通變得更有價值。
“合作的核心邏輯在於,你是否能在有限的時間里解決這些平臺自身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當你能直接貢獻價值,提供這個平臺做不了的事情,才會創造一個共贏的合作。”齊俊元說。
黑馬檔案
公司:上海匯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齊俊元
所在地區:上海
所屬行業:企業級服務
融資狀況:1200萬美元B輪融資,並於近日獲得騰訊戰略投資
[本文作者張曉軍,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Teambition
騰訊
贊(...)
分享到:
拆了百億件包裹,留下百億個廢棄物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259

快遞包裹有毒有害物質檢驗,目前尚無標準。(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6月15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拆了百億件包裹,留下百億個廢棄物》 )
2015年我國消耗了99.22億個包裝箱、169.85億米膠帶以及82.68億個塑料袋。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12億件,相當於年人均快遞使用量近23件。
作為一項非政府強制性要求,多家公司發起的“青流計劃”“綠色行動”“漂流箱計劃”正在嘗試推動快遞包裝材料綠色化、減量化。
2017年6月5日,京東物流聯合寶潔、雀巢、惠氏、樂高、農夫山泉、聯合利華、屈臣氏、伊利等品牌共同發起了一項針對綠色供應鏈的統一行動“青流計劃”,預計3年內或少用紙箱100億個,這相當於2015年中國全年快遞紙箱的使用數量。
據《2016年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312億件,相當於年人均快遞使用量近23件。但那些被遺棄的包裝袋或紙箱去向何處,鮮有人問津。
如果將它們看做垃圾的一環,那麽它們只是攝影師王久良拍攝的四百多座垃圾場中的一個微小分子,但借助於電商和物流體系的發展,它們每年正以超過45%的增長率侵蝕原本健康的土地和環境。
據《2016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消耗了99.22億個包裝箱、169.85億米膠帶以及82.68億個塑料袋。
2016年春節,廈門一位網友在微博上自曝因口撕快遞包裝袋,出現皮膚過敏癥狀,甚至出現潰爛,引發輿論對於快遞包裝袋材質的關註。
快遞包裝的綠色化、減量化已經成為業界的公益共識。
在2016年6月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網絡和包括“四通一達”、中國郵政、當當、蘇寧等物流企業在內的32家合作夥伴聯合啟動了“綠色行動”,旨在從快遞包裝、配送、回收等環節減少碳排放和快遞汙染。無膠帶紙箱和全生物降解快遞袋作為菜鳥網絡“綠色行動計劃”(以下簡稱“綠色行動”)的一部分,2016年12月在天貓企業購綠色包裹專區上線。
綠色行動不是電商行業和快遞企業的第一次環保行動。2014年8月,當當網曾在福州倉推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袋,但由於材質薄,韌性不足,影響用戶體驗等原因,在投放市場3個月後停止使用。2016年蘇寧、1號店等商家則開展了以積分獎勵快遞包裹回收的環保行動,但未能實現持續有效的模式。
針對包裝箱、膠帶、快遞袋等包裝耗材造成的汙染問題,現在,菜鳥網絡、京東、蘇寧、當當等都在共同發力,試圖破解包裝汙染困局。
一個紙箱的誕生史
作為綠色行動的合作夥伴,北京一撕得物流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撕得”)CEO邢凱曾有一段做化妝品電商的經驗。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發現用戶對化妝品的感知並非全部來源於產品本身,其包裝也特別重要。
“娃哈哈和農夫山泉同樣的一瓶水,它們之間的差異是通過包裝產生的,用戶感覺不到水的差異。包裝是用戶感知到你品牌最重要的手段。”邢凱和合作夥伴們認為找到了一個有巨大需求空間的行業。2012年,在化妝品包裝上嘗試了緞帶、領帶、中式盤扣後,他們找到了紙拉鏈這一最佳的開箱方式。
按傳統方式包裝,一個電腦機箱大小的紙箱至少要使用一米長的膠帶。一撕得紙箱使用自主研發的波浪雙面膠代替不可降解的膠帶,從而實現箱口的黏合。用戶想拆開包裹,直接撕去箱子上的拉鏈形狀的撕條即可。撕條雖小,卻是紙箱不可複制的產品細節。而在撕條背後,有一處長度不足一厘米的塑料細條,它為用戶的撕拉行為提供了足夠的拉力支撐。
一撕得也參與了綠色行動另一個產品——全生物降解快遞袋的研發工作。邢凱說:“這個產品的主要成分是PBAT(石油基降解塑料),占比在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另一種是PLA(生物基降解塑料),來自玉米澱粉,是生物基降解塑料。”
綠色行動負責人範佳則透露,該包裹180天內可以降解90%以上,“真正地被土壤吸收”。
北京工商大學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楊彪教授說:“PBAT是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目前其原料也可以部分來自生物合成。PLA是聚乳酸,其原料(乳酸)一般經生物發酵得到,屬於生物基降解塑料。”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翁雲宣簡要解釋了降解塑料的原理:“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化學結構里有一些含氧的基團,它們作為薄弱點,可以被微生物所攻擊,微生物利用碳鏈上面的有機碳作為它的碳源,從而造成它的生物降解。傳統聚乙烯的碳是直鏈結構,微生物很難進行攻擊,所以它不太容易進行生物降解。”
根據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6年發布的《降解塑料的定義、分類、標誌和降解性能要求》(GB/T 20197-2006),生物分解塑料需要在堆肥等有介質存在的條件下最終降解成二氧化碳或/和甲烷、水等物質。
參與了綠色包裹標準研發工作的翁雲宣介紹:“按照GB20197標準的生物降解材料,在實驗室環境下,180天實驗周期內可以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到了自然界以後,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4-5個月應該會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017年3月,菜鳥綠色聯盟公益基金成立,未來計劃投入3億元,用於在綠色物流、綠色供應鏈等方面展開研究。4月21日“阿里地球日”這天,美的、海爾、飛利浦等12個商家和菜鳥網絡合作,承諾捐出阿里電商平臺銷售收入的一部分,用於推廣綠色包裹。
範佳告訴南方周末,目前阿里市場部已有員工對接大型商家,“可以想象,未來能有更多的商家來使用這種包裝箱,因為商家也已經意識到,使用綠色包裹後,品牌形象會更好”。

中山大學東校區一處菜鳥驛站網點內,兩名學生正在綠動計劃回收臺旁拆開快遞包裹。(馮佳雯/圖)
垃圾分揀余毒未清
廈門口撕快遞嘴角潰瘍事件後,一個說法在網絡上不脛而走——“灰黑色包裝袋,是回料材質。綠色款是半新材質,一半回料一半全新料。而白色款為全新料制成。”
以快遞耗材等為主營業務的廣東天元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營銷中心負責人白娟告訴南方周末,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快遞包裝袋的顏色可以通過色母的添加進行改變,灰黑色也有可能是全新料,但因為回料大多為灰黑色顆粒,且雜質多,制成白色會有較多的顆粒狀斑點清晰地呈現出來,因此使用回料的包裝袋一般不會制成白色。
目前,我國專門針對快遞包裝系列的標準僅有GB/T 16606.1-2009《快遞封裝用品》系列標準,分為封套、包裝箱和包裝袋三部分,該標準僅對包裝拉伸力等物理性能做出限制。
“現在在快遞包裝有毒有害物質檢驗檢測這塊沒有相關標準可以參照。”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院長朱磊介紹,他們曾對快遞材料做過相關研究,“市面上的塑料包裝問題不像人們想象當中特別嚴重,有問題的也是個別的”。
“部分包裝產品雖然也有相應的國標及行業標準,但均為推薦性標準,”白娟說,“由於行業和市場因素,在具體實施中沒有完全按照相應標準(執行)。”
邢凱及其團隊成員曾對快遞包裝做過市場研究,並對研究結果感到震驚:“一些快遞包裝袋使用的回收料基本來源是醫療垃圾、工業化工廢物、農藥桶化工原料桶等沒人要的垃圾,因為沒人要,所以價格低廉,最便宜的可以達到兩三千一噸。”
在白娟看來,使用回料本身並無問題,“但由於中國塑料廢料分類回收體系的缺陷,導致回收化學廢棄物、醫療垃圾、洋垃圾被大量用作再生料快遞袋的原材料,危害性問題非常嚴重。”
“回收再利用的前提是做好垃圾分類,垃圾分類之後回料的純度就更純,更純的話使用效果就更好。”朱磊說。
綠色包裹所使用的全降解快遞袋屬於生物分解塑料,根據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6年發布的《降解塑料的定義、分類、標誌和降解性能要求》(GB/T 20197-2006),生物分解塑料是在自然界堆肥等環境下,由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並最終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或/和甲烷、水等物質的塑料。
環保部2016年針對《環境標誌產品技術要求 塑料包裝制品》等三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發布征求意見稿,對可降解類塑料的生物分解率要求由12年前《環境標誌產品技術要求 包裝制品》(HJ/T 209-2005)的≥15%提高到≥60%。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負責人回應南方周末,該標準仍在向社會征求意見階段,還未落實實施。
誰來承擔成本之殤?
率先使用澱粉基可降解快遞包裝袋的當當網沖在了包裝綠色化的前線,然而,他們面對的是成本上漲20%的困局。在使用這類包裝袋的3個月時間里,當當網承擔了65萬個圖書塑料袋的上漲成本。
帶有“綠色包裹”標識的天貓香外香麥芽糖旗艦店的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自2016年12月店鋪改用綠色行動的綠色包裹發貨以來,平均每一個包裹的成本比之前上升了七倍。“原來的袋子一兩毛就買到了,這個袋子要一塊錢。”
楊彪稱,全降解快遞袋的高昂成本一方面源自生物降解樹脂材料本身的高成本,另一方面,由於生物降解聚酯的密度大於傳統原料聚乙烯,“同樣規格條件下,生物降解聚酯的用量要大於聚乙烯”。
翁雲宣認為可以通過擴大產業規模來降低生物塑料的成本。“假如說是幾萬噸的規模,擴大到十萬噸以上,它的價格就會下降到現在的一半左右,這樣成本就下降了。”
對於一撕得而言,阿里只是他們的合作夥伴之一,而和阿里合作的全降解快遞袋上市之後的銷量也不樂觀。盡管12家響應綠色行動的商家承諾未來給阿里巴巴公益寶貝基金捐出一部分平臺銷售收入,補貼中小型商家因購買綠色包裹而上漲的成本。但對於香外香麥芽糖這樣早期點亮綠色包裹標識的商家來說,仍需要自己承擔上漲了七倍的包裝成本。
在談及成本問題時,範佳說:“我們希望政府、商家、消費者、快遞公司、綠色包裝生產商共同出力,解決成本上升問題。”
為了降低生物降解材料的高成本,各國政府也采取了相應對策:美國規定聯邦政府優先采購生物降解材料;德國對傳統塑料征收處置費,而有降解認證的產品則可申請免稅或減稅,此外對傳統塑料回收重複使用也給予免稅優惠。
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其中提出要“提高生物技術服務對產業的支持水平”,“鼓勵生物技術在水汙染控制、大氣汙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質降解、廢物資源化等領域拓展應用”。並將“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作為重點工作展開。
參與了國家郵政局《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調研工作的朱磊介紹,目前,國家日漸重視快遞包裝行業的綠色化發展。“這個(綠色包裝)是純粹市場化的行為,要走研發,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到地方政府、科技局,都有支持研發的體系。”
國家發改委2016年8月公布的《循環經濟引領計劃》和工信部、商務部兩部委2016年12月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快我國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分別對快遞包裝回收和綠色包裝研發工作給出指導性意見,後者提出要“推廣綠色包裝技術”,“推行簡約化、減量化、複用化及精細化包裝設計技術,扶持包裝企業開展生態(綠色)設計,積極應用生產質量品質高、資源能源消耗低、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小、便於回收利用的綠色包裝材料”。
被忽視的末端
“綠色回收”是綠色行動的另一個主題。綠色回收基於菜鳥校園驛站網點,架設了環保回收點,對學生丟棄的包裹進行二次回收利用。
2017年5月10日,南方周末在中山大學東校區明德園附近的一家菜鳥驛站站點看到,店內一臺面旁掛有綠色行動標誌牌,並放置有兩個回收垃圾桶。半小時內,有四名同學在這里拆件,丟棄快遞垃圾。在該站點投放快遞的一名如風達快遞員告訴南方周末,如果有合適的廢棄紙箱,該站點工作人員會聯系他們做二次回收利用。
綠色回收項目作為綠色行動的另一維度,將在2017年內覆蓋全國1000所高校,這占到了目前菜鳥校園驛站總量的55%。
然而,菜鳥校園驛站只是快遞末端的一個整合分支,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快遞的派送點零散分布於大學校區各個角落。在華南師大大學城校區東門外的一處天橋下,快遞散落一地,學生正在其中挑揀自己的快遞。從這些派送點流出的包裹,仍然難逃被遺棄後成為垃圾的結局。
在2016年6月5日世界環保日上,四川蘇寧雲商銷售有限公司和眾享天下蜀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眾享蘇寧環保行”廢舊包裝循環再生公益行動,在成都28家門店落地啟動。
不同於以往的紙箱回收利用,這次回收打通了物流和造紙廠之間的“最後一公里”,借助蘇寧物流系統,由快遞員回收後的紙箱直接運輸至專業造紙廠打漿再生,真正暢通了循環利用渠道。
北美紙箱理事會(Carton Council of North America)自2009年在美國開展紙箱回收工作至今,已經覆蓋了60%的美國居民,超過5800萬的居民可以將紙箱丟棄在路邊回收設施,以待後續的循環企業接手紙箱再生工作。
“紙漿再造也存在很多問題,”朱磊說,“主要是咱們國家的垃圾分類沒有做得徹底,垃圾分類做得不徹底的話,紙箱跟其他東西混在一塊再進行回收,會影響紙箱再生利用的質量。”
然而,紙箱再生並不能實現100%的回收利用。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估算,1噸廢紙回爐後能生產0.8噸的再生紙,仍有0.2噸的缺口要靠砍伐樹木來解決。
“即使建立了密閉的回收體系,也會有一部分(汙染物)釋放到環境中,不在密閉體系里的那一部分如果用生物降解材料,也能避免對環境造成汙染。”翁雲宣說。
當當網、蘇寧等電商目前都針對快遞包裝回收做出了自己的新舉措——當當網使用回收紙類填充物以替代塑料制品填充物,蘇寧則在2017年4月推出了新的“漂流箱計劃”,在北上廣深等八個城市投放一萬個可循環使用的塑料箱,以替代原有的普通紙箱,塑料箱內物品完成送貨任務後,再由快遞員帶回,進行下一次的循環利用。
“隨著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綠色低碳是一個可以預見的重要趨勢,”當當網公關部負責人說,“綠色行動提升了行業和社會對綠色包裝的關註,我們期待更多的社會力量甚至政府參與,找到一個可持續的、更綠色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