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九巴四大家族拆檔恩怨情仇

2001-8-30  Nm




從事地產投資的上市公司九 龍建業,近日放盤求售。本來周大福財團傾好收購,豈料臨門一腳撻Q,因而引起一場殺訂一億的風波。敢與周大福老闆鄭裕彤搞對抗的,原來是九巴四大家族,九 建背後的大股東。九巴四大家族,族長分別是鄧肇堅、余道生、雷瑞德以及伍時暢,均是三、四十年代已然發迹響噹噹的百萬富翁。曾與九巴有關連的九建,賣盤顯 然是四大家族要拆檔,內裡充斥恩怨情仇。租金縮水收購卡住但政府這批租約,原來於今年二月、八月及十月相繼到期。兩年前政府呎租要卅元,但今天續約時,市 價呎租已回落至十七、八元而已。換言之,始創縱然留得住政府這個大客續租,租金收入亦會縮水逾四成!加上租用兩層共六萬六千呎的宜家傢俬,明年八月租約亦 會到期,以目前樓市麻麻之下,九建的租金收入亦要縮一大截。其實競投九建的收購財團,不只周大福一家,據悉還有其他財團如恒隆、長實等,而代表九建談賣盤 的,則是主席伍兆燦。知情人士表示,有財團曾建議以每股七元,收購不逾三成半股權,避免全面收購。而九建四大家族目前持逾六成半股權,其中就只有伍兆燦家 族及有關人士,持有逾三成股權,上述建議,無疑將其餘三大家族拒諸門外,所以九建董事局 反對。至於周大福,則願意以每股約四元半,向所有九建股東提出全面收購建議,但睇數後卻要求減價,伍兆燦覺得無面,雙方談判因而僵住。無論是次收購會否成 功,九建賣盤已成定局,事關合作逾六十年的四大家族,早已貌合神離,數年前已為拆檔作出部署,到今天才正式動手而已。一直是私人公司的九建,九五年七月上市時,表明目的只是讓股份較易流通而非集資,所以上市是以介紹形式進行,並無發行新股。

家族淵源六十年三三年以前,九龍區行走的巴士公司,有九龍巴士和中華巴士,往來油麻地和深水埗一帶,兩公司競 爭激烈。直至三二年九月,政府有意公開招標承辦巴士專利權,港島區專利權,由顏成坤的中華巴士奪得,而九龍及新界區的專利權,則由太平紳士鄧肇堅,與澳洲 歸僑雷瑞德醫生合作投得。他們先收購啟德巴士,令旗下有一百零六部巴士;然後鄧肇堅找來一齊做過東華主席的譚煥堂、商人林銘勳入股;而雷瑞德則找在廣州做 開巴士的雷亮加入,齊齊經營九巴。四五年,日本仔攻佔香港,譚、林兩家想退股,於是雷瑞德找來兩個台山同鄉,伍時暢和余道生入股九巴,形成五大家族均勢。 除董事長鄧肇堅外,其餘家族的第二代均陸續加入幫手。六○年九巴專利權再續,翌年五月公開上市。九巴上市後票價不斷上升,服務惹來市民不滿。七五年政府實施利潤管制,只容許九巴每年回報率在一成六以下,令九巴股價表現疲弱,長期在四、五元水平,被市場謔稱為「老爺車」。

鄧 肇堅家族有「慈善王」之稱的鄧肇堅,已經過世十五年,香港人對於他的名字,仍然十分熟悉。然而鄧家身家不算豐厚,股票連物業亦只值兩億多而已。父親鄧志昂 創辦天福銀號後便建立名氣,是早期太平紳士,與羅旭龢、何東極為熟稔。鄧肇堅在聖士提反中學畢業後沒有升大學,跑回家族銀號做「後生」,慢慢模熟生意竅 門。鄧肇堅深明鑽營之道,要成功便先出名,年僅廿三歲便當上東華醫院總理,一九二八年更成為最年輕的東華三院主席。香港淪陷時,手上只有百多萬現金的他, 沒有到澳門避難。戰事結束後,他的家當已不多。他日日回九巴返工,更開始投資恒生銀行、油麻地小輪等,很快便再度冒起,活躍社交場合。鄧肇堅投資業務瓣數 多,有酒店、運輸、銀行、電台等,但都只是少數股東,所以他過身後,兒子及孫子都自行創業。如二子鄧日燊開設昇和公司賣 音響器材,九二年更跑到上海做汽車代理生意。經常中港兩邊走的他,住在跑馬地蟠龍道的「祖屋」,另外在上海浦西置業,作為他第二個家。而另一個較為出名的 鄧肇堅後人,便是長子伯勤的兒子鄧永鏘。作為長子嫡孫的他,雖然不為二叔鄧日燊承認是鄧家人(因鄧肇堅與伯勤曾脫離父子關係),卻秉承了鄧肇堅作風,擅於 交際。他搞的社區英語學習中心,竟可以請來英國王儲查理斯王子主持啟用典禮,在中國會辦畫展,又請到港督彭督出席。自言是世界上最忙的他,有自己的太平洋 雪茄、上海灘等生意,不過正職是當顧問,利用其人脈網絡,拉攏財團合作投資,是真正的「通天經紀」。

九建上市大賣資產及至去年年尾,九建將旗下全線物業資料,委託第一太平戴維斯及仲量聯行放盤。一位地產代理說:「這些老牌家族好少賣嘢,當其他人都趁低吸納,他們反而全線放盤,我哋覺得奇怪。」在全線放售物業的同時,九建亦開始清除零散業務。如伍家以成本價,購回網上原油貿易公司NetThruput四成股權;雷覺坤太太以市價九百萬,購回注入的證券公司四成股權。還有,最明顯的是九建將值錢的九巴股份,攤派給股東,擺明是散水格。今年五月,九建將所持五千二百三十萬股九巴股份,市值達十二億八千萬,以特別股息攤派給股東,股東可及時接收九巴於六月才派的末期息(每股一元二角半)外,並可藉着持有九巴,而取得剛自九巴分拆上市的 路訊通股份,一箭三鵰。伍家是九建最大股東,單計攤派九巴的收益便值四億元!踏入八月份,九建出售資產進入白熱化。首先,由百佳超市租開的藍田匯景二萬九 千呎商鋪,以一億六千三百萬賣予鋪王鄧成波財團;而位於旺角彌敦道的創建商業大廈,亦以一億五千八百萬轉手予周大福。「兩項物業資金回報都有九、十釐,而 出售價亦好筍,反映九建賣得好急。」有份參與交易的地產經紀說。這兩項物業均是九建於九四、九五年樓市高峰期購入,今次變賣卻帶來二億一千萬元的虧蝕。

伍 時暢家族一八八八年出生的伍時暢,二十歲便飄洋過海到秘魯搵食,其後南美爆發排華潮,他拿着當地政府的賠償,回港在上環開設萬信隆,將土產賣到南美、非洲 等地,其後更開設萬國茶行,以及開隆記置業搞地產。在萬信隆隔鄰開鋪賣菜種已六十幾年的陳伯說:「在上環一帶,無人唔識萬信隆㗎!佢哋有大把樓收租,好有 錢!」而伍時暢與香港其他姓伍的富豪,如永隆伍宜孫、伍絜宜,美心伍舜德、伍沾德,亦十分熟稔。在鄉下台山肯堂村的同鄉,亦無人不曉「時暢公」。「佢解放 前已經成日捐錢返嚟修橋築路嘞!」村長伍啟賢說。伍時暢的三個兒子超群、鈞惠、兆燦,都在鄉下出世,大仔和二仔早在解放前已經到港,細仔兆燦則六七年才來 港加入九建。伍超群太太,目前負責看守萬信隆「本業」;已退休的鈞惠,則時常往返家鄉,捐錢搞建設,「除咗小學、中學,仲有游泳館,所有鄉親父老有咩喜 慶,都係喺時暢紀念堂擺酒㗎!」世姪伍啟賢說,每逢農曆新年,每個超過六十歲的村民,以及困難戶,伍家還會派一百元利是。至於伍家資產,主要是持有九巴和 的九建股票,市值十四億元,連買賣物業利潤及置業,伍家估計至少有十八億身家,而族長目前由伍兆燦出任。

董事酬金分派不勻雷覺坤於七、八十年代熱衷搞「麗聲」戲院院線,及與黃百鳴、石天等合作搞金公主拍電影,而伍兆燦則負責公司的地產,雙方合作無間。直至九二年十二月,雷覺坤過身,公司由伍兆燦擔大旗做主席,九建由雷、伍兩家和平共管的日子隨即過去。九三年,九建為重建始創中心集資,而大賣五項資產,令公司賺取十三億元特殊盈利。九二年雷覺坤未死時,雷氏董事酬金有六百萬,而伍兆燦有五百五十萬。九三年公司賺大錢,伍兆燦一人獨得千六萬酬金,而其餘六位董事酬金各有三百萬,其中一人,是剛加入公司董事的伍永漢,伍兆燦的兒子,當年只有廿六歲。伍家獨享千九萬酬金,當然引來其他股東的嘀咕,雷家長子嫡孫雷禮權,於翌年加入九建做董事外,亦部署九五年將九建上市,令股東可以隨時散水。而發動九建拆檔的,是年屆七十的主席伍兆燦,「佢一、兩年前心臟有事,差啲去得,而且年紀大嘞,日日返公司好操勞,所以想退休。」一名九建高層說,伍兆燦一心想捧兒子伍永漢上位,早兩年已升兒子為助理董事總經理,職銜較雷禮權還多了一個總經理。但其他董事卻認為,伍永漢「未夠班」。事實上,伍永漢投資眼光麻麻,九四年他投資四億三千萬元,掃入灣仔霸田商業中心全幢,最近只能以一億三千五百萬出售,一鋪勁蝕近三億!

雷伍兩家本是世交輪到賣旗艦物業始創中心,九建以招標形式推售,八月十二日截標,結果周大福食過番尋味。「大家傾吓傾吓,就話不如賣埋間公司,而且好快傾掂,第二日就簽協議書,收埋一億元訂金。」知情人士亦估不到,最後橫生枝節。自九巴時代已然合作的四大家族,其間經歷三代人。九巴原由鄧、雷兩家創辦,其後伍、余兩家加入,初期四大家族合作愉快。及至六一年九巴上市前 夕,先分拆地產業務而成立九龍建業,而九建便一直由雷家及伍家主持。九建成立初期,由雷家第二代的雷覺坤管理,他同時是九巴負責人,經常要兩邊走。「他大 佬雷覺華,同伍家二佬伍鈞惠好好朋友,兩人都負責打理九巴。雷覺坤於六七年時,去廣州搵做獸醫的伍兆燦(鈞惠細佬)來港,幫手打理九建業務。所以好多人 話,伍兆燦是雷覺坤帶出身,人人都知。」一位家族友人說。「那時伍兆燦同雷覺坤都後生,兄弟班感情好好,工餘會碰頭聚會食飯,仲一齊在加多利山(卅五號) 買地起屋,一人一間屋,可以想像關係有幾密切!」一名熟悉內情人士說。

余道生家族余道生是四大家族中最低調的,所持物業亦最多,絕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早期置落,未計海外資產,家族身家亦逾廿二億元。在海外居住的余淦超,近日因出售九建而返港。中環德輔道中三十七號余道生行,是余家象徵物業,大廈頂樓是家族公司多 福的辦公室;樓下不少是後人所辦的醫務所和律師樓,如余銳超有股份的余曾龍律師行。現時較為人所熟悉的家族成員,是余道生的曾孫女余桂珠,夫婿是「名牌公 子」,廸生創建主席潘建生,經常在社交圈出現。據余氏台山鄉里說,余道生父親余美和,原在美國打工,早年返港搞過金業。兒子余道生在二、三十年代,靠經營 黃金買賣而發財,當時鄧肇堅亦是經營家族的鄧天福銀號,雙方可謂是行家。現時位於上環永樂街的昌盛金鋪,四七年由一眾余姓鄉里創辦,余道生是其中之一,金 鋪還兼營貸款、按揭和找換生意,替台山僑胞做匯款的服務。五十年代余道生開始地產發展,「佢有好多物業㗎!單是收租已經唔使做。大仔(余振強)最鍾意數銀 紙,喺屋企開個夾萬,數住啲銀紙就開心。」一名曾與余道生長孫余啟超是同班同學兼同行的金融業人士說。除了五七年落成的余道生行外,早於五○年余氏已搜羅 德輔道中、西營盤、般含道一帶物業,六八年買地自建馬己仙峽道二十六號住宅,成為余氏後人的居所。余氏還經營的士,四七年與黃普新家族,在港島區合辦大來 的士公司,不過到六七年暴動後結束業務。家族公司多 福,現在由三子余樹泉佔一成三為最大股東,算是族中的長老。他那台山三八鎮鄉下的姪兒余元添說,余樹泉掌握族中財政大權,族人如有需要借錢搞生意,得寫一 份意向書呈交他審批。據九巴人語,余伯自奉甚儉,有時由中環去上環余氏大廈的余氏宗親會時,亦會拿家屬乘車證等巴士,而不肯花兩元去坐「叮叮」。

認 股權證再起紛爭賣盤導火線是去年六月,九建推行認股權計劃。「本來個屎坑就臭,但個計劃就掀開屎坑個蓋,有些股東終於出聲。」一名知情人士說。九建共批出 千五萬股認股權,行使價每股三元,到二○○四年才行使。問題出在其中九百萬股平分予伍永漢、雷禮權和老臣子劉少賢,而餘下的六百萬股,亦可能分派給伍穎 裳、雷兆貞及另一外姓高層,他們很多都未做夠十年。「計劃的原意,是獎勵服務了很久、對公司有貢獻的員工,但依家卻是伍雷兩家搞攤派。」結果不歡而散。九建賣盤的結果,是四大家族自九巴時期源遠流長的關係,從此一筆勾銷。

八月十三日,由四大家族控制的九龍建業,因賣盤進入最後階段而宣佈停牌。九日後九建突然復牌,表示買家周大福及禹銘,因「不滿意」九建提交的審查報告,有 可能撤銷交易。而有意出售股權的伍、雷及鄧氏三大家族,亦聲言可能會沒收買家那一億零二百萬元的訂金。買賣雙方有點劍拔弩張。「其實我哋仲傾緊,既然佢哋 俾咁大筆訂金,證明志在必得,但突然間話想減價,所以要慢慢再傾。」一知情人士說。以百分之五作訂金計,是項交易收購價約為二十一億元,與九建停牌前市值 差不多。賣盤交易觸礁,因周大福睇數後,發現九建租金收益未如報告中估計那麼理想。問題出在旺角始創中心身上。始創中心是九建重要資產,去年租金收入有一 億七千八百萬元,佔集團總租金八成。而大廈目前約五成樓面,分別租予兩大租戶,政府及宜家傢俬。其中政府的屋宇署、運輸署及勞資審裁署共租用十一層逾十九 萬呎樓面,一年交租六千二百萬元,成為始創的大戶。

新地敵意收購九巴九巴因業務關係,以廉價向政府取得九龍及新界區數百地皮作車廠,結果引 來新鴻基地產「敵意收購」。當時新地主席郭得勝已密密在市場吸納九巴股票,八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宣佈要購入九巴三成三股權,收購價每股十四元。九巴即時還 擊,找測量師為物業估值,結果資產淨值達十三元七角;若全部交吉,每股更值二十五元二角,較新地收購價十四元還高。新地吸納九巴股份,至二成六便戛然而 止。經此一役,五大家族在九巴的控股有所變動,以雷中元為首的雷亮家族,持股最少,其餘四大家族,雷瑞德家族仍是主要股東之一。九巴自新地入股後,便逐漸 由家族經營蛻變為制度化的大機構,董事長及主腦均由專業人士出任。如今加入九巴的家族分子,只是出任部門主管而已。四大家族退出九巴及九建舞台,然而家族成員活躍香港上流社會,而且身家豐厚。

九建大事記61年1月九巴上市前, 分拆地產項目而成立九龍建業,九巴四大家族因而亦成為九建主要股東。75年-79年開始戲院經營,先後購入深水埗樂聲戲院及紅磡金門戲院、油麻地民樂戲 院。77年購入金公主娛樂,從事影片發行,與十五間戲院合組上映華語之麗聲院線。79年參與電影製作,成立佳力影業和新藝城。82年購入11%九巴;同年 九巴附屬美居分拆上市。88年向新鴻基地產購入23%美居,將美居私有化。89-92年電影市道走下坡,凱聲、麗聲戲院先後結業。92年12月董事長雷覺坤逝世,伍兆燦接任,公司逐步退出電影圈。91-93年出售五項物業及華聲、樂聲、金聲三間戲院,籌資重建始創中心。95年7月始創中心建成,九龍建業亦正式上市。最後一部投資電影《和平飯店》上演。2001年8月周大福為首財團,提出收購建議,至今未有結果。

雷瑞德家族四大家族當中,風頭最勁、最為人熟悉的,首數雷瑞德家族,除了是因深水埗雷生春堂荒廢祖屋引來注目,第二代雷覺坤大搞電影生意,亦經常星光熠熠,第三代的雷禮權和雷兆光,更時常扮鬼扮馬,與太太雙雙出席大小ball場。身為雷瑞德長子嫡孫的雷禮權,雖然是九建董事,卻較少處理公司事務,「每逢有重要會議,要董事議 決通過,佢先至會返嚟亮一亮相。」一名九建員工說。但他可以花兩個鐘頭畫個花臉參加舞會,亦會用五十幾萬買部電腦,為的只是拼製特別效果圖片。而太太利蘊 珍亦系出名門,是利孝和二女兒,二人經常衣著華麗、穿戴名貴。而雷覺坤大仔雷兆光,與太太林靜怡的恩愛相,亦經常出現各報名人版。他繼承了父親對娛樂事業 的熱衷,開設了Phantom Media唱片公司,旗下有大陸歌手田震。而他自己亦愛 浪漫,曾經灌錄一張唱片向林靜怡求婚。「公子」們過着優游閒適的生活,做自己喜愛的事,皆因家族底子厚。四大家族當中,以雷瑞德家族所揸的九巴、九建股份 最值錢,市值十九億元,再加上山頂種植道獨立屋及其他物業,身家少說有廿五億。目前雷家話事人,是已經年近百歲的雷瑞德夫人魯潔華。雷瑞德家族發了財,不 過在家鄉台山錦龍村的鄉里,提起他都不大起勁。「佢出咗鄉之後就無返過嚟,喺香港發咗達,對家鄉一啲建設都無,佢間祖屋好殘舊破落,依家俾人用嚟養雞。」 一位鄉里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31

九巴蝕本願賭服輸 林本利

2011-7-28  NM




九巴的控股公司載通國際突然發出盈警,指九巴今年上半年錄得虧損。九巴出現虧損,主要是油價持續高企,令公司燃油成本急增,加價不能彌補燃油開支的增加。九巴建議政府注資設立票價穩定基金,減輕巴士公司加價壓力。

九巴的控股公司載通國際,大股東是新鴻基地產,市值三千億元。一間財雄勢大的上市公司,轄下的巴士公司竟然向政府伸手要錢,甚至以倒閉作威脅,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九 巴在2006年1月與政府簽訂新的專營權合約,加入「可加可減」票價機制,以平衡公司股東和乘客之間的利益。根據可加可減票價機制,程式只包括員工薪金 (佔50﹪),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佔50﹪)和生產力因素(扣減0.3﹪加幅)。倘若油價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成本因素,九巴便應該爭取把這個因素列入程式 內,藉此降低經營風險。

九巴當日沒有堅持把油價列入程式內,可能是以為油價日後很大機會從高位下跌。原油價格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十多美元一桶,一直上升至2005年的六十美元一桶,不少投資者相信油價會回落。但之後油價卻繼續攀升,突破100美元一桶,以致巴士公司大失預算。

既然油價並沒有列入可加可減機制的程式內,九巴「願賭服輸」,不應以此為加價藉口,更不應以此要求政府補貼,甚至以倒閉作威脅。倘若油價大幅回落,政府和市民同樣不能因此而要求九巴減價。

 

事 實上,在政府大力推動拓展鐵路網絡的形勢下,巴士公司的市場佔有率不斷被港鐵所侵蝕,已變成「夕陽工業」。1979年,九巴擁有1,800多部巴士,平均 每日乘客255萬人次,佔整體公共交通市場近40﹪。三十年過後,在2010年底,九巴車隊數目倍增至3,800多部巴士,但每日乘客數量不增反減,只得 250萬人次,市場佔有率跌至20﹪左右。三十年前,九巴每部巴士每日平均載客1,300多人次;三十年後,每部巴士每日的乘客量只得600多人次。以每 部巴士每日行走18小時計算,每小時平均載客量只得30多人次。非繁忙時段的平均載客量,可能只得10多人次。九巴擁有龐大車隊, 但載客量卻十分低,大量載客量極低的巴士在馬路上穿梭往來,不但浪費燃料,兼且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和交通擠塞問題。九巴管理層指出在重組路線時遇上很多障 礙,包括被區議會反對,故此去年重組路線,只能省下9部巴士。作為公司管理層,若不能夠說服政府和乘客接受有利各方的路線重組方案,亦應付上一定的責任。 過去十多年,九巴在通縮及低油價時期沒有減價,藉着將路訊通上市,以及將車廠改建作豪宅,已經多賺了數十億元。過去半年因油價持續高企而可能虧損一、兩億 元,又怎會蝕不起而要倒閉?政府實不應以公帑去補貼財雄勢大,過去一直賺個盆滿鉢滿的大財團。九巴若想放棄經營巴士業務,相信有不少其他公司願意接手。過 去中巴經營不善, 其業務逐步由城巴及新巴取代, 過程十分順利。故此,九巴若想提早交回專營權,便請早些和政府磋商,以免影響數以百萬計乘客的服務。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c.com.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00

乘客要找九巴算賬(2012/12/6) 林本利

2012-12-6  NM
 
 

 

九巴以今年上半年虧損1,500萬元為由,向運輸署申請大幅加價8.5%,加幅高於可加可減票價機制容許的幅度。九巴還大賣廣告,希望乘客體諒公司申請大幅加價。

兩年前,九巴同樣向政府申請大幅加價8.6%,最終只獲批加價3.6%。故有意見認為九巴今次重施故技,開天索價,期望即使加幅被削,依然可以加價4至5%。今次九巴申請加價,突然間不少報章評論向九巴翻舊賬,指摘公司過去運用財技,將賺錢業務分拆後扮窮,向乘客苛索要求大幅加價,以求達至收支平衡而不至於虧損。翻查過去十一年九巴的財政狀況,確實出現上述「扮窮」情況。2001年,九巴將路訊通分拆上市,大賺3億多元。當年九巴稅後盈利達到16億元,再加上路訊通1.7億元的盈利,總額接近18億元。根據資料,九巴在2000年底的股東資金不過28億元(市值60多億元);28億元的投資在一年間賺18億元,股東資金回報率超過60%!按照專營權規定,九巴在巴士站、巴士車身或車廂內的廣告收益,應全數撥入巴士收益內,以減輕乘客面對的加價壓力。但不知何故,當年九巴竟然能夠成功游說政府官員,將裝設於九巴車廂內的多媒體資訊系統,透過成立路訊通分拆上市,把廣告收益據為己有。坊間一直有傳言指路訊通可能蝕本,九巴不想乘客承擔風險,故此分拆上市。亦有傳言指當年運輸署高層反對九巴分拆路訊通,無奈最後在更高層官員的干預下成事。既然近日公眾關注九巴分拆業務隱藏盈利,立法會實應調查一下當年路訊通何以獲批分拆上市。

過去十一年,路訊通不單不是「蝕本貨」,更為股東帶來可觀盈利,總額達到3.3億元,平均每年0.3億元。過去兩年,路訊通出現2億多元的虧損,原因是要為內地的投資減值。若撇除這2億多元的減值虧損,過去十一年路訊通的盈利達到5.5億元,平均每年0.5億元。2005年,九巴正式易名為載通國際,業務包括香港及內地的巴士業務和路訊通,還有地產業務。載通轄下的荔枝角地產,與大股東新鴻基地產合作,將荔枝角巴士廠房的工業用地,改為興建豪宅曼克頓山,為公司帶來巨額盈利。2006年及2007年兩個財政年度,載通從出售曼克頓山的單位中取得50多億元稅前盈利。從年報顯示,2007年公司售樓收入54億元,稅前盈利37億元,毛利率近70%。這還未計算大股東新鴻基地產所獲的利潤。過去十一年,載通(前身九巴)的稅後盈利總額接近126億元,每年平均賺11.4億元。加上路訊通同期5億多元的盈利(不計減值虧損),兩間上市公司的盈利合共超過130億元。2000年九巴的股東資金不過28億元,十一年來共取得130多億元盈利,是股東資金的四倍多!本地的幾位富豪,他們的地產公司都擁有附屬公共事業公司,提供電力、煤氣和公共交通服務。這些公用事業公司,支配市場和得到政府的利潤保障,過去為大股東賺得豐厚利潤。大股東又懂得分拆賺錢業務,將廠房變成住宅,把所有利潤據為己有,沒有與用戶分享分毫。小市民一直忍受地產商的高樓價,以及他們轄下的公用事業公司不斷加價,又豈能不怨聲載道?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684

九巴雷林靜怡迪士尼慶生

2013-08-15  NM  
 

 

富二代慶祝生日,最鍾意包夜場喪玩通頂,但對於有仔有女的大富之家,就鍾意趁假期時去外地慶生。九巴後人雷兆光的太太雷林靜怡上月尾生日,成家飛咗去美國加州哈仙達岡(Hacienda Heights)嘅度假屋住番一個月,仲去埋迪士尼樂園慶祝,享受天倫之樂!提早慶祝

雷林靜怡(Jane)未做母親時,經常孖住Ball后薛芷倫去蒲,生咗一仔兩女後修心養性,就算去ball都係同老公雷兆光(James)孖住上,其餘時間多數用嚟陪仔女。今次老婆生日,James特地策劃家庭樂慶祝活動,帶埋兩個分別六歲、八歲的女兒Jacqueline和Jamie飛去美國加州度假,James仲提早兩日二人世界,同老婆去比華利山極受歡迎的扒房Mastro's Steakhouse慶祝,sweet到爆。

自製蛋糕

但更甜到漏的,是兩個囡囡分別親手整水果「蛋糕」送俾媽咪,James都冧晒咁話:「係呀,兩個囡囡都好努力impress媽咪,令媽咪好開心!」James生日重頭戲係全家出動去加州迪士尼樂園玩到癲,以前無名牌珠寶加手袋都落唔到樓嘅Jane,依家為咗陪兩個女,吊帶衫、熱褲仔加對拖鞋就出動,迴旋木馬、繩網陣等玩得開心,又唔使同強國人逼餐死,難怪一家人玩到唔願走。但話晒雷兆光喺九巴仲孭住商務總監職銜,玩足一個月都係時候返工,唯有一支公先返香港,佢有啲冇癮話:「老婆囡囡仲留喺美國,得我自己返嚟先,因為要開工。」

二代包場喪玩

今個月初是前仁濟醫院主席嚴玉麟個女Carmen牛一,佢嘅名人二代friend:四太女何超盈、邢李㷧女兒邢嘉倩、旅發局主席林建岳細女林心兒等三十人,齊齊包起位於北角一間工業大廈內、最低消費兩萬五千元的法國私房菜Ta Pantry搞Gangster(古惑仔)派對,最誇張係生日蛋糕都有十幾個,食得晒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66

九巴司機貼錢打工

 
2014-09-25  NM

 

爆哥相識滿天下,其中阿全職業係九巴司機,底薪雖然只有八千蚊左右,但加埋超時補水、良好服務獎、安全駕駛獎及年度表現獎,每月平均都有萬三蚊「頂薪」人工嘅,但佢同爆哥呻,話揸巴士好大壓力,最怕發生交通意外,因為萬一發生交通意外,分分鐘賠上半個月糧,搞到佢同同事日日都好大壓力。

原來每當巴士發生意外,九巴會立刻派出一名稽查到場擔當臨時判官,當覺得係自己同事唔啱,稽查會游說同事自掏腰包賠錢私了以免被警察扣分。但部分司機卻對此安排非常不滿,認為係公司想慳錢。阿全就話較早前跟一架私家車發生碰撞後,稽查到來指係阿全責任,更即場半挾半氹咁陪住阿全到提款機撳五千蚊俾對方司機,之後阿全肉痛到無心機返工。阿全所呻不無道理,因九巴自行承包保險責任,也公開承認無需向外購買保險,換言之司機唔賠即係要九巴賠,所以先盡量叫司機自己出錢了事。但當然個司機可以堅持唔賠,公司自然唔會出錢私了,咁就要鬧上法庭,成件事最後都搞到唔想賠錢嘅司機好煩,每日壓力大到爆錶,分分鐘影響乘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54

$6一條匙 可揸 3800架九巴

1 : GS(14)@2011-10-03 21:12:0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668398

九巴員工協會外務副理事長李國華指出,車長入職時會獲公司派發一條車匙,明言要好好保管,不能自行配匙,離職時要交還。
不過,由於公司規定遺失車匙要罰款 50元,不少車長均不理公司勸告,自行配匙。「條公司匙就收起唔用,平日用自己配嘅匙,唔見咗都唔使罰錢。好多車長入職第一日就有同事教路,配多幾條匙。」李國華坦言,有時車長之間會互相借用車匙,加上遺失後濫配,令車匙越配越多。
記者從知情人士口中得悉,部份九巴車長經常光顧的配匙店保安意識鬆懈,客人只要說句「大 Sir叫我落嚟配匙嘅」,就能輕易買到巴士車匙。「大 Sir」的意思,估計是指車長主管。
記者根據線索,日前身穿便服到鄰近荔枝角九巴車廠的美孚新邨商場一間鎖店向店主說:「大 Sir叫我落嚟配匙。」店主問:「邊個大 Sir?」記者胡扯:「大 Sir講低咗㗎嘛。」店主即說:「係咪八達(百搭)匙呀?」記者答是,對方即從配匙機旁的牆上找出一條早已配好的巴士車匙交給記者,說:「六蚊啦!有冇證件呀?」記者稱是首天上班未有證件,店主只說:「下次要攞埋證件呀。」



無人巡站
【本報訊】六名初中男女上月 13日涉嫌在慈雲山南巴士總站縱火燒巴士被捕,事發逾半個月,有關方面似乎已稍為鬆懈。昨凌晨所見,縱火案現場雖未有巴士停泊,但慈雲山北巴士總站泊滿巴士(圖),記者觀察約三小時,未見有保安人員巡邏。潘志能攝
2 : honey(6546)@2011-10-03 21:53:40

內部監控系統有漏洞
3 : GS(14)@2011-10-03 22:17:43

我地呢有度有巴士迷
4 : 龍生(798)@2011-10-03 23:01:47

咁佢條例100%搵晒員工笨, 又好難怪員工下有對策架喎

唔見罰50!!

配多條都只係買保險姐...怪得了誰?

又要諗埋的縮數, 又要人乖乖遵守, 當人白痴?
5 : GS(14)@2011-10-03 23:30:57

有計平就得
6 : passby(15493)@2011-10-04 04:38:23

4樓提及
咁佢條例100%搵晒員工笨, 又好難怪員工下有對策架喎

唔見罰50!!

配多條都只係買保險姐...怪得了誰?

又要諗埋的縮數, 又要人乖乖遵守, 當人白痴?


你唔罰,佢地就唔會小心用
人就係咁賤格
7 : 龍生(798)@2011-10-04 17:21:59

我知呀

其實罰50蚊都算少, 咁之但係人地咪私下配囉....

呢個環節, 大家各有角度, 其實無人有問題

但可見管理層的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51

九巴創辦人之孫雷添良﹕向爺爺學習

1 : GS(14)@2012-04-23 21:43: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423/News/eb_ebl1_er.htm

雷添良(中)在英國讀工商管理碩士,圖為他1977年與留英香港同學合照,右為第一東方董事長諸立力。(受訪者提供)


樓齡81年的雷生春,經保育及改建後,成為浸大中醫藥保健中心及社區診所,本周三開幕。(受訪者提供)

雷生春建於1931年,已有81年歷史。這幢4層高的建築物,除了是雷家大宅之外,地下經營跌打酒的生意,賣的就是雷亮設計出來家傳秘方「雷生春」跌打酒。「當年開幕時,連港督也有來剪綵。」說覑雷添良不其然流露出為家族自豪的神情。

Tim自出生已在雷生春生活,直至6歲,最懷念的是現時仍保存覑的走馬騎樓。「那時爺爺已很前衛,找來一個意大利人設計。雷生春前面原本是海,那個闊闊的走馬騎樓,夜晚很通風很涼爽。還有屋頂的設計很聰明,用的是隔熱磚,中間是有個空間的。」

早在Tim出世之前,雷亮已過身,但從親人口中得知爺爺是個勤奮的人。「他當時由台山來港時,不是很有錢,但很有頭腦,跟幾個鄉親一齊創業,又搞巴士。」九巴在1933年成立。原來在此之前,雷亮已經在九龍一帶辦巴士了。

可惜雷生春建成後不久,雷亮即去世,賣跌打酒的生意在日戰時代亦停止了。雷氏一家後來遷出雷生春,令這幢饒富特色的建築物一直丟空。

在雷添良眼中,爺爺絕對是一個要「好好學習的榜樣」。問到Tim今天公職多多(詳見另文),是否有受到爺爺的榜樣感召。他說﹕「爺爺是很有魄力的人,我不敢跟他比較,但香港確是一個好地方,個個人都有責任將這個地方做好。」

無償捐出雷生春 發展中醫藥保健中心

本港其他多個被列作古蹟的建築物,家族後人正跟港府就拆卸與賠償的問題拉拉扯扯。相較起來,雷亮的後人就撇脫得多,甘願放棄賺錢機會,將雷生春無償捐出來。「以前也有不少人找我們談發展,但我們就是不想拆。」

Tim說﹕「雷生春的業權一直集中在我爸爸及兩位兄弟手中。大家都覺得這是爺爺的故居,亦很有特色。在2000年我們談了很久,最有效的保存方法是找政府幫忙。」於是他們跟古物古蹟辦事處商討,直至2003年,一家人決定無償捐給政府,後來並找來浸會大學,終於發展成中醫藥保健中心及社區診所,市民可以前來買涼茶及預約診症。

雷氏一家決定捐出大樓之後,連屋契也交了給政府。「我們只提出3項要求,第一是保留建築物,第二是不要改名,第三是用途盡量配合原意。」Tim說12年之後,見到古老大宅可以活化,用途亦是那麼配合大樓的原意,家人都感到很高興。
2 : GS(14)@2012-04-23 21:43:4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423/News/eb_ebl2_er.htm
雷添良的投資組合中有傳統的藍籌股及物業。他表示,會計師事務所成員在投資方面有不少規限,選擇藍籌股,因為可以放在一邊,安安樂樂。被問及可有短線投資,他則稱,投機有機會賺更多,卻需要大量時間貼市操作,且太頻繁出出入入未必能錄得更高回報,不如集中精神做其他事,他稱自己退休後可能會嘗試短炒。

雷添良的紅酒投資則可追溯到拉菲(Lafite)價格還在3000多元的多年之前,他指出,紅酒本身屬於中長線投資項目,且跟宏觀經濟十分相關,現時經濟環境不佳,作為奢侈品的紅酒自然跌價不少,購入幾萬元一支拉菲顯然不合時宜。而就像他購入紅酒博升值的同時會「自飲」一樣,他投資的油畫、雕塑品等也會置於家中欣賞。他表示,雖然知道家中的藝術品在升值,但沒有出售,因買的時候更看重的是喜歡,這與投資股票更看重升值潛力不同。
3 : GS(14)@2012-04-23 21:44:1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423/News/eb_ebl3_er.htm

雷添良1978年在英國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當時的想法是最好有一項專業,不是法律就是會計。」他自覺不是律師人才,於是選了會計,努力爭取加入當年的永道會計師行(Coopers & Lybrand)。「當時永道是全球最大的會計師行,一年幾百個學徒,只得幾個是黃皮膚的。」

做會計師 軟實力很重要

留在英國3年,取得專業資格之後他便回港。後來永道跟羅兵咸合併,即34年來,雷添良只打過一份工。

但對他來說一點也不悶。「若要在公司內向上游,除了做好專業工作,亦要接觸客戶,向他們提供意見,例如公司應唔應該上市、收購,怎樣可以打通國內國外市場,所以自己對客戶的行業都要有點認識。」

所以,他覺得做會計師,軟實力很重要,包括人與人的溝通、社交能力、對國內、香港及國際環境亦要有認識。「事業再發展下去,更可以考慮樹立自己的形象,參與專業及社會事務,不斷將自己推向前。」

加入政府諮詢架構 擴闊人際網絡

Tim早在97年回歸時,已是會計師公會會長,當時他不過是40出頭。後來他更擔任多項公職,現在至少身兼8個委員會委員(表)。「加入政府的諮詢架構,無償地給予意見,自己的人際網絡亦可以擴闊。」

問到會否考慮參加今年立法會會計界功能組別選舉,雷添良即說目前做人大代表已很忙碌。他又說,會計界人才輩出,寧願集中精神做好現有的公職,年底的港區人大選舉,他有意爭取連任。
4 : GS(14)@2012-04-23 21:44:2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423/News/eb_ebl4_er.htm
有在行非執董 有效保護投資者利益

雷說,無論民企或是國企,中小企或大型企業,投資者除了關注業績升跌之外,還需要清楚了解公司的實際業務情、管理層的背景及管理架構。

「公司財報的透明度高不高,可以從公司管理架構中反映出來,譬如可觀察一間公司審計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的成員組成及其工作,留意非執行董事成員中是否有與公司行業背景相關的人士,因這類人士可以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及建議,此外非執董是公司管理層之外的角色,高質素的非執董可以有效保護投資者利益。」

從訪談中,可以感受到雷添良衡量企業投資價值時十分重視公司管治水平。他指出,在港上市的公司既有業務遍及全球的跨國公司,又有東南亞華商企業及內地民企,後兩者的家族背景很強,即管理層多為家族成員,對這類企業特別要注意是否有聘請專門人才參與公司治理。

他稱,雖然大家族不乏人才,但行業演變迅速,加上不少公司涉及跨境生意,「老闆話晒事」的營運模式一定要改進。

在財務數字方面,他認為如今全球經濟處於低潮期,即是企業存在衰退風險,投資者應特別關注公司的現金流是否充足,及資金有沒有得到有效運用。

不可過分依賴業績數字

他續指出,散戶投資者可獲得的公司資料不多,財務報表數字無非是靜態的「一幅相」,儘管藉此可與往季作對比,對公司運營趨勢作簡單預測,但決不可過分依賴它。他強調,業績公布頻度有限,投資者不妨盡量提升對投資目標所處行業的認識,及在「看數字」細節方面多花工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898

擬增跨區轉乘站 九巴盼減路線重複

1 : GS(14)@2012-08-02 13:21:1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802/News/ec_gnb1.htm

九巴董事總經理何達文表示,正構思在全港增建8至10個跨區轉乘站,盼減少繁忙路段巴士線重疊的問題。(陳淑安攝)
九巴董事總經理何達文昨稱,九巴現有400條路線,燃油開支較去年同期增加3000萬元,而前線員工加薪後開支再增1.7億元,加重營運負擔。過去一年九巴約280條路線虧蝕,佔整體七成,較去年的六成嚴重,但暫未考慮申請加價。
七成路線虧蝕 重組盼止血
為減成本,九巴向運輸署提交逾40個重組路線方案,涉及70多條路線。九巴副董事總經理歐陽杞浚期望方案長遠可減少加價壓力。何達文表示,正構思增設8至10個跨區巴士轉乘站,盼藉轉乘減輕路面交通壓力,選址包括觀塘、美孚及西九龍。
此外,耗資1.6億元的小欖轉乘站10月啟用。歐陽杞浚稱,該站涉及19條巴士線,今年先啟用往九龍路段,明年首季則啟用往屯門路段,具體路線仍需與運輸署商討。據了解,九巴有意在轉乘站開設一條來往屯門至觀塘,以及屯門至裵魚涌的過海路線,增加轉乘吸引力。
不過,屯門區議員嚴天生認為,小欖轉乘站只能吸引部分青山公路沿線市民,且經過轉乘站的巴士多數只有企位,不方便乘客。觀塘區議員洪錦鉉稱,九巴需先改善脫班問題,才再考慮增設轉乘站。運輸署表示,會繼續與九巴及地區人士研究在各區增加轉乘站的可行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70

政府被轟益九巴市民付鈔

1 : GS(14)@2012-12-11 00:03:3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1210/News/ec_gok1.htm


九巴申請大幅加價8.5%,希望明年內達收支平衡,但社會反對之聲不絕。其實九巴專利巴士業務,只是九巴母公司載通國際集團(2005年前稱九巴控股)的一部分,這間現時由新鴻基地產佔33%權益的控股企業,主要依賴過去十多年的財技,把地產及媒體業務從九巴分拆出去,從而賺大錢。
九巴:地皮發展與巴士帳目無關
不過,九巴副董事總經理歐陽杞浚回應本報表示,九巴多年前已由本身出地經營巴士,有關地皮一直不計入專營權的資產內,故地皮發展與巴士帳目無關。至於九巴曾替電視及平面廣告業務招標,價高者得,故從無優待路訊通,且向路訊通收取最高的「租金」。
蕭炯柱:當年政府睇得好緊
當年任運輸局長的蕭炯柱向本報表示,當時荔枝角車廠收到美孚居民投訴噪音,政府很希望九巴搬走車廠,由於車廠用地本身無土地限制,九巴實可發展其他用途。至於是否手鬆?他指「這是觀點與角度問題」,但強調當時與九巴談判「政府睇得好緊」。
載通分拆地產業務一直有舻可尋。1997年7月15日,即香港回歸後半個月,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向九巴批出新一份為期10年的專營權,當中包括一項特別的條款,就是同意九巴持有的荔枝角車廠地皮可作其他用途,換取九巴在西九龍新填海區興建另一座新車廠,成本不准轉嫁乘客。
後來九巴只用4億元興建西九龍車廠,卻將地皮以55億元出售予母公司另一間子公司荔枝角地產。由於地皮本身無土地限制,毋須補地價下,發展成為有1115個單位的豪宅曼克頓山、商場「曼坊」及九巴現時總部,「曼坊」撥入載通子公司LCK Commercial Properties Ltd持有,總部則由載通子公司LCK Real Estate Ltd持有。據載通年報,06年至08年間出售曼克頓山單位的收入,便達81億元。
車廠建豪宅毋須補地價
過去10多年間,載通再透過另外兩間子公司,以這方式發展地皮,先後將觀塘車廠地皮售予母公司附屬的KT Real Estate Ltd,屯門車廠地售予TM Properties Investment Ltd,觀塘項目正準備發展作創紀之城第8期,屯門項目亦擬作商業用途。
在97年有份批出專營權的行會成員、現為民建聯主席的譚耀宗表示,不太記得當年的細節,亦不願評論當年政府是否明益九巴,「已經過鰦去,難講番轉頭,但如果今日有同樣情,一定唔會咁樣批。」
另外,政府2001年容許九巴分拆路訊通上市,若不計算2010及2011年被內地合作機構欠債而作減值虧損2.1億元,路訊通平均每年純利逾5000萬元。
學者林本利及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均認為,路訊通在九巴上的生意盈利,並無全部放入九巴帳目,做法不合理。范國威更指出,政府當年批准荔枝角車廠改建豪宅,猶如「送錢畀九巴」,「造就母公司玩財技,將九巴煎皮拆骨,賺錢撥走,然後不斷加巴士票價。」
明報記者 蔡傳威
2 : GS(14)@2012-12-11 00:07:0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3072202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30722021_C.PDF

曼哈頓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91211229_C.pdf
觀塘地
3 : Ar Yan(11362)@2012-12-11 00:20:00

賺錢唔俾加價,咁蝕錢俾唔俾加價?
咁報紙佬咪要大加突加?

總之增加個人支出,小市民就係覺得你錯
4 : mr_dlm(19486)@2012-12-11 14:47:30

建議狗巴將賺錢的路線再分拆出來,
剩下蝕錢的路線, 咁下年就一定蝕錢, 然後再加過價smiley

賺錢的路線就分拆架巴士成日有人坐的座位出來,
剩下成日無人坐的位 (eg車頭車尾位), 獨立計係蝕緊錢, 然後又可以加價lusmiley
5 : teddycmh(30805)@2012-12-11 19:20:08

3樓提及
賺錢唔俾加價,咁蝕錢俾唔俾加價?
咁報紙佬咪要大加突加?

總之增加個人支出,小市民就係覺得你錯

roadshow如果無左九巴, 佢地邊有人落咁多廣告?
咁佢地賺既錢應唔應該分拆出去先?

假如依家九巴無左專營權, 依家HKGOV俾左第二個, 第二個靠自己旗下巴士又成立另一間roadshow
咁現時路訊通就即係收左皮, 所以結論係roadshow收入計入九巴賺錢帳目係理所當然。

另外, 巴士專營權有公用事業味道, 好似中電港燈咁用會計方式求加價對市民黎講係唔可以接受
6 : teddycmh(30805)@2012-12-11 19:21:07

4樓提及
建議狗巴將賺錢的路線再分拆出來,
剩下蝕錢的路線, 咁下年就一定蝕錢, 然後再加過價smiley

賺錢的路線就分拆架巴士成日有人坐的座位出來,
剩下成日無人坐的位 (eg車頭車尾位), 獨立計係蝕緊錢, 然後又可以加價lusmiley

最醒目係你!!~smiley
7 : greatsoup38(830)@2013-02-20 23:27: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220/18171169


【本報訊】行政會議批准九巴由3月17日起加價4.9%,是九巴15年來最高加幅,250多萬乘客大部份每程須多付一至四角,最高七角。九巴與其他巴士公司聯營的50條過海隧巴線暫不加價。九巴卻嫌加幅太少,表示極度遺憾。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批評,特首梁振英聲稱施政重民生,卻又鬆手批准財團加價,並配合縮減路線,加重基層市民負擔,不利民生。
記者:麥志榮袁樂婷

九巴獲准的加幅,比巴士票價調整幅度方程式運算的結果4.34%,高出0.56%。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表示,批准的加幅低於九巴要求的8.5%,亦低於2011年上次加價至今的通脹率6.31%,以及同期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7.14%的升幅。
3月17日起生效

他強調已考慮一籃子因素,包括市民的接受程度負擔能力、九巴的回報率及服務水平等,方程式只供參考,票價不會按方程式運算結果自動調整。
由於油價及工資成本上升,九巴去年賬目預料會出現虧損,即使今次加價4.9%,九巴未來兩年的經營會繼續艱巨。他指九巴部份路線重叠,影響成本效益,需進行路線重組以減輕虧蝕,一些載客量長期偏低的路線將會被取消,意味乘客日後或更難搭車。
現時九巴每程平均票價為6.3元,3月17日加價後,平均票價為6.6元,即平均每程加三角。約四分之三的乘客每程需多付不超過四角,另約四分之一乘客則每程需多付五角至七角,只有馬場線的乘客需多付1.1元至3元。而為免引起混亂,九巴與新巴及城巴聯營的50條過海隧巴線暫不加價。
九巴自97年至今曾加價三次,97年12月加幅為7%,2008年6月加幅為4.5%,2011年5月加幅為3.6%。今次是97年以來加幅最高的一次。
九巴嫌少「遺憾」

九巴企業事務總監陳碧君表示,只獲准加4.9%,不足以抵銷龐大薪酬開支、燃油價格升幅及隧道費加價,九巴感遺憾。九巴今年會推行區域性路線重組路線,以減輕成本。涉及範圍包括北區、元朗與天水圍、西貢與將軍澳、沙田與大埔、屯門、青衣等地區。
九巴去年11月底申請加價,政府在短短不足三個月時間內火速完成審批。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批評,以往審批加價至少半年至一年,今次明顯「又快手、又鬆手」,質疑偏幫九巴。而且九巴正開始重組路線,若待削減蝕本路線後才審批,或可降低加幅。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批評,政府在九巴與區議會未開始商討路線重組前便先批准九巴加價,令九巴改善服務的誘因大減,區議會亦失去談判籌碼。
8 : greatsoup38(830)@2013-02-20 23:27: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220/18171171


【被斥造數】
九巴聲稱400條巴士線中大部份都屬虧蝕,為減輕將來的票價壓力,有五成路線急需要重組止血,包括將部份乘客量較低的路線取消或合併。但區議員質疑九巴是利用蝕本假象,藉路線重組達到「縮皮」目的。
北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主席劉國勳表示,九巴已提出新界北區的區域巴士網絡重組方案,下周日會舉行諮詢大會,諮詢居民意見。
方案提出要縮短及合併約六條北區巴士線,但同時又會加開全日來往港島的過海隧巴線、來往西九龍長途巴士線及來往市區的通宵巴士線。
九巴又建議在上水火車站設立區內巴士轉乘站,及在粉嶺華明設立出市區的巴士轉乘站,居民轉車可享轉乘優惠。
合併路線多付車費

他指出,九巴提出的重組路線方案一定影響部份居民,例如其中建議將上水至觀塘的70X線「拉直」,該路線目前較為迂迴,不斷在不同地方兜路,行車時間長達個多小時,影響吸引力,可研究重整行車路線。但另一建議將78K上水至沙頭角及70K上水至華明兩線合併,卻會導致部份乘客要多付車費,他們就不同意。
他表示,九巴聲稱蝕本只是「造數」,他們反對九巴藉重組路線達到「縮皮」目的,所以重組必須以增加巴士效率及居民便利為唯一目的,所有縮減路線而節省的資源,必須完全投放回北區以改善巴士服務。
《蘋果》記者
9 : greatsoup38(830)@2013-02-20 23:28: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220/18171172


【扮窮掠水】
政府及九巴均口口聲聲聲稱削減加幅後巴士經營艱巨,議員踢爆九巴只是「扮窮」,暗中運用財技將盈利抽乾,其中在每架九巴大賣電視廣告、轟炸乘客耳朵而賺大錢的路訊通(RoadShow),原來只將18%的盈利用作補貼巴士服務。
僅18%補貼巴士服務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翻查資料後發現,九巴其實有錢賺,根本毋須加價,但九巴卻將賺錢業務全部分拆出去,造成賬面上虧蝕。除地產收益外,行走機場路線的龍運巴士亦一直賺錢,去年上半年盈利1,530萬元。
范國威指出,最離譜的是路訊通,九巴一直聲稱所有廣告收入已經補貼巴士,但其實路訊通只是將18%的盈利交予九巴作服務費,獨吞餘下八成多盈利,去年上半年便賺了2,600萬元。
以2011年為例,九巴賬面廣告收益約一億元,以車隊有3,800輛巴士計算,平均每輛巴士廣告收入只有2.6萬元。反觀同期的城巴有933輛巴士,廣告收益4,800萬元,及新巴717輛巴士,廣告收入近5,900萬元,兩巴平均每輛巴士廣告收入分別達五萬多元及八萬多元,反映了九巴廣告收入明顯被路訊通搶去。
《蘋果》記者
10 : 草帽(1253)@2013-02-20 23:33:07

城巴冇加價仲有回程優惠, 狗巴話要蝕加價, 小佢老味.
11 : hh0610(1603)@2013-02-20 23:39:30

真正要做的, 重組巴士線, 但又過唔倒區議會.
12 : greatsoup38(830)@2013-02-21 00:27:2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220/news/ec_gca1.htm

【明報專訊】九巴下月17日加價,平均加幅4.9%,較原先申請加幅削減近半,約四分之一乘客每程需多付0.5至0.7元。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稱,巴士路線重疊影響成本效益,政府會大力推動區域路線重組,冀提高效率、改善空氣質素,並紓緩加價壓力,呼籲公眾支持。九巴對加幅表示極度遺憾,企業事務總監陳碧君稱,加幅不足彌補燃油、工資、隧道費上升帶來的成本上漲。

七成路線加少於0.4元

新收費下,九巴平均車費由6.3元加至6.6元,逾七成乘客每程多付不超過0.4元,四分之一乘客多付0.5至0.7元。加幅最高路線為上水往打鼓嶺的79K,由5.3元加至5.7元,加幅7.5%;加幅最低為3%,如荃威花園往港鐵荃灣站的39M,加價0.1元,至3.4元;聯營過海路線則倖免加價。
...
近年九巴每日乘客量持續下跌,由2002年約306萬人次,下跌至去年257萬人次。2011年度車費收入為58.2億元,預計加價後,車費收入每年增約2.9億元。九巴對加幅表示極度遺憾,企業事務總監陳碧君稱,加幅完全不足以彌補燃油、工資、隧道費上升所帶來的成本上漲。

陳碧君說,現時約400條路線中,五成半有迫切需要重組或優化,會與政府及地區繼續磋商,盡快在北區、天水圍、將軍澳、青衣、沙田等地區落實區域重組。

范國威:分拆賺錢業務加價不公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鑑林認為加幅加重市民負擔,逼於無奈接受,冀重組路線降低營運成本。委員會副主席范國威批評九巴將賺錢的廣告業務分拆,再「獅子開大口」申請加價,對乘客不公。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批評加幅勢加重基層負擔,認為九巴應做好路線重組,政府應先看成效才審批加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24

載通(0062,前九巴控股)專區

1 : GS(14)@2014-08-20 02:10:37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6553&page=\r\n前專區
2 : GS(14)@2014-09-05 10:47:58

盈利增630%,至1.02億,3億現金
3 : greatsoup38(830)@2015-02-15 18:29: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213/news/ec_ghc1.htm


【明報專訊】國際油價自去年下半年起大跌,燃油成本佔總營運成本約兩成多的九巴表示,目前暫時未有考慮加價問題,但強調巴士票價受員工薪金、維修成本等多項因素影響,加上未來港鐵有多條新鐵路線落成,都對九巴構成營運壓力。
相關分析

更多   

油價雖跌 指薪金維修成本壓力大

九巴去年7月獲批准加價3.9%,九巴企業事務總監陳碧君昨與傳媒茶敘,被問及今年會否加價時稱,「暫時未去到睇呢件事。」至於會否受國際油價下跌而調整票價,她說九巴一直觀察油價變化,但油價並非車費關鍵因素,反而薪金佔總營運成本一半,另維修成本等多項因素影響也對九巴構成營運壓力。

她說,港鐵西港島線去年底通車後,九巴聯營路線至今已流失15%至35%客流,加上未來仍有多條新鐵路線落成,即使國際油價下跌,亦未必可以減價。

原定首季展開、包括深水、油尖旺、九龍城、黃大仙及觀塘在內的九龍5區巴士路線重組計劃,陳表示港鐵觀塘線延線工程有所延遲,會影響這5區特別是何文田、黃埔一帶的客流變化,加上涉及重組的巴士路線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仍要小心研究,將稍遲展開重組,稍後會諮詢區議會。

此外,為配合農曆新年期間市民到大埔林村許願樹許願,九巴會於年初一至年初四,加開特別路線63R,來往大埔墟港鐵站及林村;至於途經林村、來往元朗至大埔墟的64K路線亦會加強服務。

4 : waisinglau(3738)@2015-02-15 21:49:05

2個月前見15元附近不肯向下,冷門股莊最易舞!已感覺有投資餐士,猶豫不決一陣到想落盤,股價已上升,衹嘆自已走寶,短期難回落15元附近,就真見翻都唔敢買啦有內傷。
5 : greatsoup38(830)@2015-02-16 00:01:26

呢隻真是唔錯現在
6 : greatsoup38(830)@2015-03-19 17:54:33

盈利增長1.7倍,至2.7億,1億現金
7 : GS(14)@2015-08-22 02:10:32

盈利增150%,至2.5億,輕債
8 : 甘正光(40421)@2015-08-23 18:12:19

今年半年已经几乎等于去年整年的利润,油价又破USD 40。看看此股能否反地心吸力。
9 : greatsoup38(830)@2015-08-24 10:38:56

現在都幾明顯
10 : greatsoup38(830)@2016-03-26 00:59:13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25/news/ec_ech1.htm
油價跌 九巴利潤飈1.5倍 母企全年多賺五成 無提減車費
  2016年3月25日

【明報專訊】受惠油價大跌,九巴母公司載通國際(0062)昨日公布2015年旗下九巴利潤大增近1.5倍,而公司全年純利亦增逾五成。載通表示今年將拓展機場東涌一帶的龍運巴士,惟未提及是否會考慮趁盈利表現好時調減票價。

根據載通國際公告,九巴去年除稅後盈利錄得4.882億元,按年大增148.3%,主要由於國際燃油價格下跌和巴士營運效率持續提升。公告顯示,載通國際去年燃油成本約為8.09億元,較2014年13.52億元大減四成。惟公司表示,該利好因素被其他成本上升部分抵消,其中包括員工加薪4.6%及折舊支出上升等。載通去年總經營成本下降1.6%至61.956億元。

載通續指,九巴車費收入亦因去年票價上調3.9%而有所提升,年內車費收入按年提升3.6%至65.327億元。去年載客總量達9692億人次(日均266萬人次),較前年提升1.5%。

去年燃油成本減四成

儘管載客量與收入均有增加,載通並未提及九巴是否會因業績向好而考慮減價。翻查公告,公司去年於「乘客回饋結餘」一項中錄得應付帳款7615萬元,創下自2009年設立該項目以來新高。

除九巴外,載通旗下龍運巴士車費收入上升6.4%至4.4億元,主要由於國際旅客及東涌地帶個基建住宅項目建築工人對交通服務需求增加,而載客量亦提升5.3%至3670萬人次(日均約10萬人次),同時龍運機場線路將全面革新,除車廂設計更新外亦會增加新路線。

乘客回饋結餘創新高

載通亦表示,今年會通過政府資助計劃測試電動巴士。九巴將會測試10輛電池電動巴士及8輛超級電容巴士,龍巴則會測試4輛電池電動巴士。而此前比亞迪(1211)方面亦曾表示,已從九巴取得11輛K9單層電動巴士訂單,新巴城巴及大嶼山巴士亦各有5輛與2輛。

明報記者 尉奕陽

11 : GS(14)@2016-03-28 20:49:16

盈利增110%,至5.5億,輕債
12 : GS(14)@2016-08-08 02:20:44

43億補價
13 : greatsoup38(830)@2016-08-16 06:59:41

勁買巴士
14 : greatsoup38(830)@2016-08-19 07:59:48

盈利增32%,至3.37億,輕債
15 : greatsoup38(830)@2016-08-19 07:59:48

盈利增32%,至3.37億,輕債
16 : GS(14)@2017-03-25 09:34:14

盈利增3成,至7.2億,債一般
17 : ahtf(35089)@2017-05-25 02:31:22

唔覺唔覺股價都升左唔少
18 : greatsoup38(830)@2017-05-25 07:26:50

實在做得幾好
19 : GS(14)@2017-10-27 09:21:17

62 1.093 sell 888
20 : GS(14)@2018-01-02 14:35:10

3 more person in
21 : GS(14)@2018-09-02 15:25:18

盈利降20%,至2.2億,輕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1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