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沒有明確表示個人擁有第二套房就不能借出九成按揭,只要第二套房都是自住的,就有批出九成上會機會。所以就算讀者自住擁有唐樓,是可以在第二套房九成上會,當然要申明為何有第二間自住樓。另外在你一拆二之策,即將現居屋由聯名轉單名,DSD(雙倍印花稅)是用你該次交易的從價印花稅徵收金額之雙倍計算。
還有一點就是,同學在課堂上問如果本身有一間工廈(總之係非住宅樓),如在港購買多一間住宅,是否要繳付雙倍從價印花稅呢? 答案是需要的。上述意見是本樣向教律師提問,惟要留意雙倍印花稅是2013年2月之新政策,在港熟悉此策的人根本未有。基於本BLOG希望提供資料不是純粹和大家解字面,本樣會力求將真確信息放上網,如大家有更多此方面資訊不妨傳送予我和大家分享。有所不當亦請提出,你可見之前有些文章會公開重要的修訂。
家庭總收入為$48000,已假設所收租金為可核實收入,租約處理清楚。借貸力為48000*50%/10000*2.59=6.2MIL。現已用借貸約為(1.5+1.6)MIL=3.1MIL,剛好是借貸力之一半。原本呢個「設置」做得不錯,買唐樓是要高息些少(2.75%年息)但用現價計收租回報都有5%(10950*12/2.6MIL),最正係可以提供成萬蚊正現金流。問題係首期要多點,現時估價都係1.9MIL,但市場做緊2.6MIL附近,此為讀者活生生提供的例子,說明唐樓有其投資好處,但在首期上,及租客加上維修上都要用點心力。如果用讀者當初買入價計,回報更有(10950*12/1.86MIL)=6%,不過不失。
現時老公要幫家人買樓,就係放棄第時市跌再買平貨的機會。既然係屋企人,那也沒從選擇。其實以你們人工只中等,小朋友出世後更要沒錢儲,難免要保留實力再乘下次跌市,買入物業善用槓桿才能改善下半世的生活。香港人就是就是這麼苦,人工已經唔高,仲要計好兼食盡個勢,再能用有限人工去改善人生。當然人工是可以靠努力去增加的,但是此等機會在香港你話有幾多呢?
i黑馬:創始人人群因長期處於高強度、高壓力的環境,無疑是癌癥的易發人群。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至2012年的四年間,中國有超過20位知名企業家因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先後去世。死於癌癥的平均年齡為46歲。黑馬哥以下的盤點包括近年來飽受癌癥之苦的商業精英。用以警示創業者們:“健康面前人人平等。”
著名歌手姚貝娜因癌癥去世的消息這兩天刷了朋友圈,這位天使歌手的離去,不僅給這個冬天增加了凝重,更讓人們開始警醒,癌癥距離我們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遙遠。據相關數據報道,近年我國每年新發癌癥280萬人,死於癌癥190萬人,每死亡5人中有1人死於癌癥,並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
企業家人群因長期處於高強度、高壓力的環境,無疑是癌癥的易發人群。公開資料顯示,2008年至2012年的四年間,中國有超過20位知名企業家因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先後去世。死於癌癥的平均年齡為46歲。
下面黑馬哥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正在飽受癌癥之苦以及被癌癥奪走性命的商界精英們。借此給廣大創業者提個醒,不要為了所謂的成功一直過度消耗身體,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錢。
1、李開複:淋巴癌
出生於1961年,被青年奉為導師的“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複先生,在2013年9月5日晚上十點十七分,微博稱:“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癥面前,人人平等。”後來,經過多方渠道證實,李開複的確已被確診,患有淋巴癌。
李開複隨後前往臺灣接受化療,確認腹部有20多處腫瘤,得病原因是作息不規律長期熬夜,以及壓力過大導致。李開複在得病後,還通過微博提醒其他人要加強鍛煉,不要以為年輕就可以透支身體。
2005年時,李開複身價已經為3.9億美金。
2、慈銘體檢創始人韓小紅:胃癌
2002年3月28日,憑著自己的醫學背景,沒有一點管理經驗的韓小紅,開了第一家慈銘健康體檢機構。兩三個月後,慈銘開始贏利了,韓小紅的管理潛能也被一點點挖掘出來。
在其父親去世前三個月,韓小紅被查出胃癌早期,後來通過手術治愈。2011年,在“慈銘體檢”成功運行十幾年的基礎之上,韓小紅始創中國第一家“治未病”的頂級健康管理機構慈銘奧亞國際醫療會所。
慈銘體檢已提交IPO申請,屆時如果成功上市,估值或達16億。
3、薛蠻子:直腸癌
2011年5月,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發微博宣布自己患癌的事情。
@薛蠻子:我剛做完腸鏡有個不太好的消息告訴大家:我得了直腸癌。希望這方面的專家能給予幫助。可以私信也可以郵件我的微博首頁郵箱。我的心態很好精神矍爍!死生有命成事在天!謝謝大家!
薛蠻子是UT斯達康創始人之一,曾擔任中國電子商務網8848前董事長、中華學習網前董事長等職務。他投資過的項目包括PCPOP、李想的汽車之家、方三文的雪球財經以及杜子健的華藝百創等公司。
從投資項目上評估,薛蠻子身價為十幾個億。
4、股神巴菲特:前列腺癌
2012年4月17日,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向其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致信,稱自己患有前列腺癌。不過他樂觀表示,自己的癌癥並未擴散,目前感覺良好。醫生表示“目前還沒有生命危險”。
2014年美國當地時間9月29日,《福布斯》發布美國富豪400強榜單顯示,憑借670億美元財富排名美國富豪第二名,沃倫·巴菲特自2011年起就一直保持這個排名。
據醫學資料顯示,一般癌癥治愈後會有一段時間的保險期。比如前列腺癌治愈後可以保證5年內100%不複發。上述商界精英是幸運的,他們的病情或者已經治愈或者已經得到控制,並沒有被癌癥奪走性命。然而更多的癌癥患者,比如以“喬幫主”為首的商業奇才們已經被癌癥奪走了性命。在癌癥面前有多少財富又有什麽用,財富的厚度並不能決定人生的長度。
5、喬布斯:胰腺癌
2003年10月《財富》雜誌披露喬布斯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在進行了癌癥手術和肝移植手術之後,於2011年10月5日逝世。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世就被父母遺棄了。幸運的是,保羅·喬布斯和克拉拉·喬布斯——一對好心的夫妻領養了他。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隨後,21歲的喬布斯與26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在自家的車房里成立了蘋果公司。公司的名稱由喬布斯定為蘋果。
2011年喬布斯身價為83億美元。
6、北生前董事長何玉良:癌癥複發去世
廣西北生集團是一家集生物制藥、高新建築材料的開發與生產、農產品的種植和加工、旅遊資源開發經營、房地產開發、廣告裝飾等高新技術產業及產品研究與開發的高科技企業集團。總部設在廣西北海市,總資產50億元。
2008年4月28日淩晨,北生董事長前何玉良在北京301醫院接受治療時由於病情惡化搶救無效辭世,享年53歲。
據悉,何玉良生活很不規律,白天睡覺,晚上工作,通常都是淩晨一點召集重組人馬開會,一直開到淩晨四點。其身邊人認為,在生活極不規律和頂受極大壓力的情況下,舊病複發及病情進一步惡化使得他在短短兩個多月,就在301醫院病逝。
何玉良曾經憑借一手創立的北生集團成為廣西首富。然而昔日首富,今日只能追思。
7、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腸癌去世
上海均瑤集團成立於1991年7月,至今走過了22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均瑤集團以航空運輸、營銷服務為主營業務,並涉及置業和投資等領域。
2008年11月7日,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因勞累過度,患腸癌,英年早逝,年僅38歲。
王均瑤2007年年9月份在上海瑞金醫院體檢時查出得了腸癌,並做了手術。當時王均瑤認為腸癌在癌癥中不是特別可怕的病,對生命不構成威脅,仍然繼續工作。
38歲的王均瑤去世時身價近40億。
8、健力寶原董事長李經緯:肝癌晚期去世
李經緯,1984年創建“健力寶”品牌;1990年創建“李寧”品牌;1994年把全球第一顆以企業命名的行星命名為“三水健力寶星”; 2013年4月22日13點56分在故鄉病故,終年74歲。
李經緯的一生充滿了悲情色彩,他的離去也留下了許多爭議。上個世紀,健力寶獨步天下;最終卻因與三水市政府政商關系惡化,健力寶被賣。2011年11月,李經緯被以“涉嫌貪汙犯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5萬元。
9、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肺癌去世
江上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海歸,海南建省初期最早的一批闖海人,他也是上海芯片產業的奠基人、國家大飛機項目的啟動者之一。
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芯片代工企業。2006年,江上舟接替鄧樸方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同年,他被委任為中芯國際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2001年,江上舟被查出肺癌。2009年,江上舟仍以患病之軀挑起“中芯國際”董事長重擔,不舍晝夜地工作,該年一舉扭轉前五年虧損。2011年,江上舟因肺癌晚期辭世。
10、《時尚》雜誌總裁吳泓:胰腺癌
1963年7月生於江蘇的吳泓在恢複高考的第三年,即1979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吳泓廣為人知的是他對書法的熱愛和造詣。
《中國旅遊報》是吳泓的第一個工作單位,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國門打開,一些西方的高端品牌商品和服務也隨旅遊走入了中國,並逐漸滲透進中國一線城市。吳泓在負責月末增刊的時候,註意到這個領域的暗流湧動,1993年8月8日,雙月刊《時尚》誕生了。她是中國第一本以白領階層為目標讀者的高檔雜誌。
吳泓因患胰腺癌醫治無效,於2009年8月20日23時零5分在北京病逝,時年46歲。
11、網易代理首席執行官孫德棣:癌癥複發猝死
香港人,已故中國大陸著名入門網站網易的代理行政總裁。2005年9月18日他因為工作過勞引起癌癥複發猝死,終年38歲。
孫德棣自1999年12月開始擔任網易董事。他在代理CEO位置上的4年中曾多次因病休假,但病因一直保密。
據說孫德棣得病後,一直在香港靠打點滴維持生命,但對網易公司的重要事務仍親自過問。
除了身體疾病之外,經營一家公司的巨大壓力,也讓不少企業家們飽受心理疾病的折磨。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之前就被診斷出患有心理疾病。
上述僅僅是被媒體公開的案例,而事實上,更多的企業家患病後為了權衡更方面的利益關系選擇不公開。然而,健康的警鐘是每個創業者應該時時銘記的。就像習大大說的:“先把自己的心態擺順了,內在有激情,外在還是從容不迫。”黑馬哥也希望每個創業者都先享受健康,再享受事業上的成功。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本以為高鐵每天有大量的班車經過普寧,該是很容易買票吧?豈料真的沒有票,若非臨時找到姪兒,還真的要打道回府哩!
原來要買深圳北到普寧的車票還真的要有點學問,若非提早一星期以上訂票,的確很難買,臨時要買票,還真的是永遠買不到票,除非是找黃牛黨代買,讓他們賺錢,那就易買得多了。
除此之外,只有走「偏門」了,要嘛隨便買一張車票,到哪裡都好,目的是先上了車,再在車上補票,要嘛就買遠一點的票,然後中途下車,這樣就容易買票了。
買不到高鐵車票,惟有退而求其次,轉乘長途大巴,哪料到車站旁又是圍繞著長長的人龍,看情況根本難以買到車票,就在徬徨無計可施之時幸而聯絡上了在廣州的姪兒,終於能夠順利成行。
只是,更料想不到的是,平時只需三、四小時的車程,竟然花了八小時才到達,以為時間太長了,哪料到還有更長的,有人更要花上十二小時才能夠到達呢!只是內地人似乎已經是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由此可見,內地的塞車問題是何等的嚴重,高速公路尚且如此,市區內更是不用說了,難怪內地多個城市要實施限購車輛,限制單、雙數車牌行車了。
當很多人在抱怨大醫院“看病難、看病貴”時,生活在黔西南新益村的人們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村民因為腹瀉去40分鐘路程外的地方買藥,但是到了賣藥的地方,全身已經布滿大便。
缺醫少藥
雖然中國經濟在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在邊遠民族山區,醫療衛生基礎設施仍然遠遠滿足不了群眾的健康需求,缺醫少藥仍存在。
“從山里的這些村子出發,需要坐車40分鐘才能到達最近的有醫有藥的地方,很多半夜發燒、腹瀉的農民只能在家扛著,加重了病情,增加了痛苦。並且來回車費需要22元,都給他們貧困的生活增加負擔。”黔西南州食藥監局總監柳紅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中國新一輪醫改自2009年啟動以來,已經進入第7個年頭,但是7年之久的“醫改風”還沒有吹到黔西南的山村來。8月3日下午,國家食藥監總局走基層采訪團轉過山路24拐,繞過山路180道彎,翻了多少山頭已經無從計數,終於抵達了這所坐落在山中的新益村。
“新益村沒有村醫,還有很多沒有村醫的村子跟新益村一樣,為了方便老百姓應急用藥,我們在沒有村醫的村子設置了藥櫃,配置一些非處方用的急需藥品,比如感冒藥、退燒藥、腹瀉藥等。因為我們沒有專業的藥劑師守在這里,只能配備非處方藥品。”柳紅英表示。
有些村莊雖然有了村醫,但村醫也並非一天24小時都在崗,而是只有白天在,晚上要回城居住,所以夜半起病之人只能扛。
“交通是一個問題,一些村民組地處偏遠,就醫買藥需要到幾十里外的集鎮或縣城。同時,這些缺醫少藥的地方,也給一些非法分子提供了空間,很多藥販子在村子里拖著藥箱賣假藥、劣藥以及非正規渠道的藥品,老百姓用藥安全根本無法保障。而且監管人員也無法去監管這些打遊擊的藥販子。”柳紅英表示。
而在此之前,基層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多次呼籲,為這些無醫無藥的山村里的村民解決缺醫少藥問題,但是至今沒有被解決。
藥櫃進村
在經過多次調研之後,黔西南走出了第一步,無法解決醫的問題,至少可以解決藥的問題。
“只靠政府的力量難以完成,於是我們聯合了兩家藥品流通企業,把藥櫃放在了村子里,解決邊遠山區人民用藥最後一公里的安全問題。”柳紅英表示。
為此,大家康健藥房的王文軍進入了藥櫃配置隊伍中。“藥品限定在常溫儲存的非處方藥,藥櫃和藥品都是免費配置,等賣完藥再付藥品錢,藥品價格低於市場價格的15%左右。雖然利潤降低了,但是至少在銷量上也是擴大了,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王文軍表示。
除此之外,王文軍還為守護藥櫃的負責人免費安排了專門的藥劑師24小時待命來自藥櫃的電話咨詢,而這個免費卻需要王文軍在每一個藥櫃點投入5000~6000元,因為要定制藥櫃、統一門頭、統一標識。同時藥櫃的藥品一律由他們統一配送,無論需要多少藥,他們都來配送。“此外,我需要承擔的就是人力費用和配送成本,但是能夠保障老百姓安全用藥,也會為我們帶來無形的社會效益。”王文軍表示。
守護新益村藥櫃的小夥子叫陳維。當時,這個已經看過世界是什麽樣子的小夥子,因為家庭的需要重新回到了村子,如何維持生計是他在考慮的問題。
“剛回到老家就聽說了這個項目,於是就去咨詢報名,參加培訓。對我來說,這也是一個創業的項目,能在大山里找到這樣一個項目,極為難得。”陳維表示。
在選拔藥櫃負責人的時候,陳維順利通過以下條件:從業人員必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經上崗培訓合格後發放“鄉村藥店(櫃)從業人員上崗證”,同時要求體檢並辦理健康證。於是,即使沒有醫學知識背景,陳維仍可以參照《鄉村常見病用藥指導手冊》對村民進行用藥指導。
事實上,在陳維負責的藥櫃開張一個月內,藥品就銷售了近4000元,而他能獲取的利潤在900左右。但是藥櫃並不能代替農村醫療機構的職責,它能起到的作用只是在第一時間讓當地村民用到藥,減少他們在尋醫路上的痛苦。
目前,在黔西南州,已有157家鄉村便民藥店進駐到全州各縣鄉村開始運營。已經簽署協議的共有360家,這些簽約的扶貧藥櫃在陸續報各縣市場監管局審批備案後對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