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钢协建议上调钢材出口退税率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311/05075958458.shtml


  本报记者 董文胜

  消息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2月份我国出口钢材下降至156万吨,同比下降62%,环比下降18%,创下52个月新低。中钢协已经向财政部 等相关部门递交了一份钢材出口退税上调的建议。中国证券报记者还了解到,备受舆论关注的铁矿石进口量,2月达到4674万吨,比1月增加1409万吨,进 口现货矿每吨浮亏可能达10美元。

  另外,据业内人士透露,2月份,我国进口钢材109万吨,同比下降14.7%,环比增加25%;进口钢坯31万吨,环比增138%;钢坯出口为零。

  钢材出口形势继续恶化

  “2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156万吨,这也是继2004年10月出口150.8万吨之后创下的又一新低。”

  “我的钢铁”分析师徐向春认为,我国钢材出口形势继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没有比价优势。国际需求的下降,加上汇率因素, 人民币对欧洲、独联体、韩国等国货币的相对升值,中国钢价一度高于上述国家的钢价,造成国外钢材回流到中国市场。这对钢材出口无疑是雪上加霜。此次进口钢 材环比大幅增加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由于2月中旬以来,国内钢价连续4周回调,带动国际钢价下行,两者差价已经不大,预计3月份,中国进口钢材数量会有减少。

  中钢协建议上调出口退税

  中钢协权威人士表示,我国钢材出口大幅下降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协会已经向财政部递交了一份建议。不过,该人士没有透露具体内容。中国证券报记 者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的情况表明,建议内容涉及所有享有出口退税的钢材品种。其中,出口退税为5%的产品,包括冷板、镀锌、合金钢等高附加值产品退税提高 至17%。另外,对于中国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热卷板,建议出口退税由零提高至13%。

  徐向春认为,国内钢厂2月产量猛增也加剧了产能过剩的压力,钢价回调压力相当大。如果不减少出口下降压力,中国钢厂的亏损面还会进一步扩大。

  昨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透露,今年1、2月份,我国粗钢产量达到达到8134万吨,钢材产量918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和3.1%。而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的数据显示,1月,我国粗钢日产水平达到134万吨,2月份达到144万吨。其中,2月份的生产水平已经相当于年产粗钢5.2亿吨。

  此前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钢厂的产能复产太快太猛,对国内钢价形成巨大压力。主要钢材品种价格甚至已经接近去年最低点,钢厂再次回到亏损边缘。

  铁矿石进口增1409万吨

  浮亏再现

  2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达到4674万吨,比1月的3265万吨增加1409万吨,环比增幅达到43%。

  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胡凯认为,由于这批铁矿石主要是1月份的订单,到目前为止每吨矿石价格下跌约10美元,因此,钢厂与贸易商进口的现货矿再度出现浮亏。

  胡凯表示,1月份时国内铁矿石到岸价大概处于80美元/吨,3月份已经降至70美元/吨区间,因此,国内钢厂与贸易商在2月份的进口的现货铁矿石占比在50%左右,浮亏可能达到2.5亿美元。

  由于国内钢价大幅回调,钢厂又开始减产限产,3月初国内铁矿石库存比2月初增加约300万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13

中鋼七十九萬名股東最想知道的答案 鄒若齊能讓中鋼不再當選舉祭品?

2010-07-5今周刊





到中鋼不到五個月的鄒若齊,升官的速度猶如坐電梯般的快速,從總經理一下子晉升成為董事長。他究竟有何能耐,讓前董事長張家祝力排眾議,破格錄用他擔任總 經理外,又立即在四個多月後交棒?在在引人好奇。

撰文‧吳美慧

在六月二十三日舉行股東會的中鋼,當日最令人錯愕的爆點,是董事長張家祝在股東會後立即宣布辭職,職位改由總經理鄒若齊接任,總經理遺缺則由現任中龍鋼鐵 董事長歐朝華擔任,並將在近期內宣布中龍鋼鐵董事長由總經理邢坤貴晉升。

這項令人錯愕的人事安排,早在今年二月鄒若齊回任中鋼總經理前就開始布局,積極運作則是最近兩個月的事。為了讓鄒若齊能順利接班,從公文的撰寫,到與主管 機關經濟部、行政院的溝通,張家祝都親自操作,不假外人之手,可說保密到家,就是要確定董事長這個棒子,能親自交到鄒若齊手上。中鋼七十九萬名股東都想知 道,為何中鋼非鄒若齊當家不可?

打破董事長空降慣例

過去,中鋼的總經理或董事長都由內部晉升,十年前政黨輪替後打破傳統,董事長一職改為空降,林文淵、郭炎土、江耀宗等都在這種情況下,出任中鋼董事長。政 黨再度輪替後,國民黨循例把曾在交通部擔任次長的張家祝,空降到中鋼。

董事長由「空降」部隊擔任,外行人領導內行,中鋼內部已經習以為常。

張家祝到中鋼後再度打破總經理由內部晉升的傳統,在前總經理陳源成退休後,力排眾議破格找回曾在中鋼服務二十年的鄒若齊當總經理。

這麼一來,原本排隊等著要當總經理的人失望透了,如副總級的杜金陵、陳玉松、高東昇等人,這些列名在「準」總經理名單中的人,或許曾經積極表態或是運作的 心血白費了。而工會的積極抗議出乎張家祝的預期,也種下他提前交棒的遠因。歷經這場震撼教育,張家祝清楚未來接班人選的運作要更謹慎,稍有閃失將會為自己 引來無謂的麻煩。

根據張家祝的規畫,他希望鄒若齊熟悉總經理的工作後,在明年的股東會時正式交棒給他。

而觸動張家祝提前交接,除了他希望挪出位置讓資深的員工,在退休前還有晉升的空間外。側面了解,五都選舉地方與中央積極角力,甚至傳出,有人以中鋼董事長 職位作為交換條件。所以四、五月分間曾出現張家祝位子不保的說法,並傳言他可能會出任華航等國營事業單位董事長。這些訊息讓張家祝陷入長考,認為既然當了 中鋼的董事長,就要為公司未來的發展著想。

一路從公部門走來及學者出身的張家祝,這段時間他觀察到,過去中鋼董事長更換速度過於頻繁,延緩公司發展,在全球鋼鐵業快速變化中,若沒有熟悉鋼鐵產業的 人來當操盤手,中鋼營運上如競爭力、上下游關係等問題,很快就會浮現。他決定從自己做起,趁自己還有能力時,讓中鋼找回自己,回到過去中鋼人經營中鋼的模 式,不再成為選舉下的犧牲品。

他看到過去擁有良好企業文化的中鋼,因為政黨輪替和主管更替過於頻繁,造成人心浮動,一些同事把晉升當作第一要務,忽略了工作的本質。暌違八年重回中鋼的 鄒若齊,會有更深切的感受。所以,找回失去的中鋼精神,成了張家祝和鄒若齊兩人間的默契。

最明顯的例子,過去中鋼主管為避嫌,堅守不讓子女進入集團內工作的不成文默契,自從林文淵引薦朋友的子女到關係企業中貿國際任職後,中鋼高階主管有樣學 樣,陸續把子女送到集團企業內工作。表面上,這些子女都經過考試,不論這些高官的子女是否優秀,對注重輩分的中鋼來說,這種行為已經在管理上形成障礙。需 要強而有力的人把關,公司才不致淪為「家族企業」。

建構鐵三角經營團隊

此外,員工收受客戶好處或是回扣的傳言不斷,對公司形象造成負面印象,這是張家祝或鄒若齊難以接受的事。基本上,張和鄒兩人在道德與自我要求上的頻率接 近,所以從邀請鄒若齊回任的四個多月以來,張家祝直說慶幸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為中鋼找到好的接班人。他私下曾說「中鋼絕對需要鄒若齊」,他是可以導正中 鋼企業文化,開拓中鋼發展方向與視野的唯一人選。

一般預料,鄒在中鋼、台灣應用材料以及華新集團任職的資歷、一介不取的良好操守,以及肯承擔與付出,應是他勝出的三大關鍵因素。

除了董事長快速接班外,總經理也不循由執行副總升任模式,改徵調中龍董事長歐朝華擔任。希望在鄒若齊擅長業務,歐朝華專長於生產,搭配執行副總鍾樂民長於 財務,在三足鼎立局面下,建構出中鋼新的鐵三角經營團隊。

從中鋼董監事改選及選擇的獨立董事名單中,看出張家祝交棒給鄒的理由。獨立董事中的李伸一曾任監察委員,對道德要求很高;張祖恩曾任環保署署長,希望借重 他的經驗來發展節能環保事業;中山大學教授梁定澎在決策支援與管理上有獨到的見解,他們都將是「重整」中鋼的最佳顧問團。

思考敏捷的鄒若齊,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已為中鋼訂下「立足台灣、放眼亞洲」目標,及「三年走出去、五年有收成」的規畫藍圖。接下來,中鋼將往特殊鋼、合金 鋼或是鈦鋼等領域邁進,並將全力衝刺節能環保區塊,鎖定讓集團奮起的契機產業。

鄒若齊

出生: 1952年

現職: 中鋼董事長

學歷: 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材料科學博士經歷: 華新特殊鋼總經理

中鋼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45

鍾廷森來訪 中鋼、金獅重新「牽手」?


2010-7-26 TWM





馬來西亞金獅集團主席鍾廷森七月十九日低調拜訪中鋼董事長鄒若齊,雙方在十幾年前,曾經有意攜手興建鋼廠,惟合作案在立法院中受阻,而今隨著鍾廷森的來訪,雙方是否會再度燃起「火花」?令人好奇。

對於鍾廷森的來訪,鄒若齊說,主要是金獅集團正在興建年產量二百萬噸的高爐廠,希望中鋼在技術與設備上提供建議,倒是沒有談到更進一步的合作。鄒若齊說, 「我們本來就是朋友,現在先維持朋友關係就好,還不急著做夥伴。」話雖如此,但十餘年前雙方合作未果,在許多業界人士眼中卻頗感惋惜。回頭來看,當年若能 順利合資建廠,中鋼在東協市場自然更有提前布局之利;此外,金獅集團原本只是馬來西亞的知名集團,十多年來卻已開枝散葉,在當地擁有二三○餘家公司,旗下 的百盛(Parkson)百貨,不僅在中國是有名的連鎖百貨公司,股票還在香港掛牌上市,此時若再談合作,金獅的談判空間也不可同日而語。

在東協十加一開始實施,加上中鋼在馬來西亞設有鍍面廠,儘管中鋼口口聲聲表示,馬來西亞廠所需的原料可全數從台灣運送過去,但以鋼鐵業在該國是受保護產 業,政府隨時可啟動保護措施下,中鋼有必要為馬來西亞廠原料做更多的布局。近來中鋼積極為國際化鋪路,馬來西亞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目標?值得觀察。

(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82

中钢转托山西中宇:将引入新重组方解决债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7/0MMDAwMDE5MjQ0MQ.html

8月16日,本报记者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处获悉,中钢集团将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山西中宇)交给河北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国丰钢铁)托管,一方面为逃避国资委监管,另一方面,中钢集团缺乏管理钢厂生产的经验和条件。

上述知情人士还告诉记者,目前,国资委和审计署已介入中钢集团与山西中宇之间的财务问题,中钢集团已向国资委保证,通过引入新的重组方来解决巨额债务。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8月,山西中宇创办人王兴江等七名自然人,将持有的山西中宇90%股权作价1.8亿元,转让给国丰钢铁旗下的唐山丰南国丰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国丰贸易)。

实际上,国丰贸易购买王兴江等人股权的1.8亿元出资来自中钢集团,中钢集团为山西中宇的实际控制人。

2008年11月,有媒体报道,随着山西中宇陷入亏损,中钢无法收回付给山西中宇超过26亿元的预付款。中钢集团旗下子公司中钢钢铁从2008年2月开始对山西中宇进行委托经营管理。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钢集团对山西中宇“债转股”后,由于中钢集团的主业不包括钢铁生产,而国资委近两年严格审查央企非主业投资,因此借托管避人耳目。

据本报记者了解,国资委规定,央企“投资规模较大或有可能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需由企业集团层面决策的项目”,要报国资委审核,国家将对违规企业进行及时跟踪,并否决存在严重问题的投资项目。

“中钢是在中宇还不起债的情况下,被迫收购中宇,中钢一开始希望借助托管改善中宇的业绩,没想到此事被曝光。”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此外,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中钢缺乏管理实体钢厂生产的经验,也是将山西中宇托管出去的原因。

“中钢的业务集中在钢铁生产服务领域,没产过一吨钢,突然搞过来一个钢厂,中钢应付不过来。”上述人士说。

由于山西中宇的经营情况每况愈下,国丰钢铁已于2009年11月正式退出对山西中宇的托管。

同时,中钢集团一直在积极寻找山西中宇的重组方,希望通过引入新的重组方摆脱财务包袱,这也证明,中钢无意继续经营山西中宇。

中钢集团新闻发言人李可杰表示,鉴于山西中宇在山西省钢铁产业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相关大型钢铁生产企业都表达了重组意愿,有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有媒体称,山西中宇带来的财务黑洞,影响了中钢集团的上市进程。对此,李可杰表示,中钢股份的IPO正在稳步推进,环保核查已通过专家评审,其他各项准备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根据环保部公示的《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环境保护核查技术报告》,中钢集团上市平台中钢股份目前共拥有全资、控股二级和参股二级企业61家,所从事的行业包括矿产资源、贸易物流、装备制造、科技研发、综合服务等。本次上市募集资金计划投资国内项目共计41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15

审计署细审中钢

http://magazine.caing.com/2010-08-28/100174837.html

中钢国际四五千万美元佣金存在问题,货运代理争议重重——审计署对中钢的审计告一段落,国资委纪委已展开调查

《新世纪》周刊 记者 张伯玲

  8月21日,星期六。对于中国中钢集团(下称中钢)上百名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这个周末并不轻松。

  在中钢北京总部大楼,中钢集团和股份公司管理班子、职能部室负责人以及中钢二级子公司的党政领导,上百人聆听国家审计署工作组对中钢审计情况的通报,外地子公司党政负责人也都通过视频参加会议。

  这次通报披露的中钢管理之混乱、决策之无序、投资之冒险,令中钢上下触目惊心。审计署工作组在情况通报中指出,中钢存在财务管理混乱等诸多重大 问题。这次通报意味着审计署对中钢的审计基本告一段落。但中钢的内部整肃可能才刚刚开始。多位消息人士向本刊记者确认,国资委纪委已成立工作小组对中钢展 开调查。

  审计署此次审计始于今年5月,由境外司司长带队,从中钢在香港的子公司中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钢国际)入手,着重于中钢的贸易及货运业务。中钢国际成立于2005年12月,主要参与中钢集团海外资源开发及管理和国内外项目投资的优化等。

  知情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审计署对中钢国际进行了详细审计,发现多笔佣金支付存在问题,涉及金额高达四五千万美元。

  “这些费用支出是现金支出,没有合同。”一位曾在中钢工作多年的高管告诉本刊记者,正常佣金支出都有合同,一般比例在交易的3%-5%左右,而 且少有现金支出。知情人士称,2009年初出任中钢国际副总经理的辛希乐已于今年8月被撤职,目前被限制出境。此前辛曾担任中钢钢铁总经理。

  这之后,审计署对中钢展开延伸审计,进一步发现中钢与民营钢铁企业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之间的巨额资金往来形成了近40亿元欠账(参见本刊2010年第32期封面报道“中钢被套”),而在中钢与另一家民营钢铁企业河北纵横之间,问题严重程度可能甚于山西中宇。

  中钢的货运业务也被怀疑有可疑之处。最近几年,中钢80%的货运交予在香港注册的两家小货运公司。2007年以前,中钢货运与鹏荣国际有限公司 (Glory Prans)合作。香港公司注册处资料显示,鹏荣国际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万港元,施伟东出资9999港元,占比49.99%;周艳萍出资1港元,李天翔出 资1万港元,占比50%。

  2007年后,因中钢部分管理层反对,认为鹏荣国际没有实力,中钢货运开始与另一家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货运公司海达船务有限公司(Sea Win Shipping)合作。知情人士透露,海达船务控制人为陈建华。

  施伟东、陈建华二人均出身于五矿货运公司,而中钢集团董事长黄天文在2003年调任到中钢前,正是五矿主管货运的副总经理。

  2008年,全球船运业遭遇金融危机,普遍陷入亏损,但海达船务得益于中钢业务,丝毫不受影响。审计署估计,近两年中,两家货运公司从与中钢的货运业务中盈利近2亿元。

  从2005年开始,中钢进行了一系列并购重组,逐步构建起了“矿业、炭素、耐火、铁合金、装备制造”五大产业运作格局,“中钢模式”受到国资委 认可。然而,这些收购并没有给中钢带来较好回报。2008年,中钢出资14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100%股权,原计划铁矿石年产量3000万 吨以上。不过,2009年这一项目还处于前期勘探阶段,当期亏损9281万元。

  重要投资项目回报较差的情况下,中钢盈利能力也在下降。中钢2009年向国资委报告利润5.8亿元,但扣除政府补助、汇兑收益等非经营性收益后,主业则亏损3.8亿元。“营业收入下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却在上升。”看过中钢财务报告的知情人士表示。

  针对中钢现状,大股东国资委已要求中钢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确保资金流安全,加快应收预付款的回收速度,控制带息负债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不过,知情人士称,国资委高层对于中钢问题的严重性仍存在认识分歧。

  本刊特派香港记者王端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56

整併唐榮踢鐵板 林義守緩兵槓中鋼

2010-11-11  TNM




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企圖整併唐 榮,惹毛公股,經濟部8月派出中鋼系統的蔣士宜接手唐榮董座,反遭林義守杯葛。上週五(5日)唐榮董事會,義聯只派1席獨立董事出席,出席人數未達門檻, 董事長一案3度難產。以20多億元大手筆買下唐榮35%持股的林義守,面臨經濟部與中鋼聯手,恐怕有場硬戰要打。

上週五(十 一月五日)國內第二大不鏽鋼廠∣唐榮召開董事會,高雄小港廠區會議室瀰漫焦急與不耐的氣氛。出席的泛公股六席董事,等候二個小時,最後只等到最大民股、義 聯集團一名獨立董事出席,未達重大人事決議案出席門檻。這是經濟部八月指派唐榮董事長蔣士宜任命案後,第三度叩關失敗。

官民鬥 董座難產

唐榮共十一席董事,去年董監改選時,在林義守突襲下,義聯取得三席董事及二席獨立董事。當時唐榮由原董座吳豐盛續任董事長,林義守勉強接受;直到今年八月間,吳豐盛任期屆滿,經濟部找來中鋼系統的中聯資源總經理蔣士宜接任,才引爆了這場官民大戰。

依公司法,董事長人事案需三分之二董事出席,也就是八名董事出席才能達到門檻。八月、九月唐榮二場董事會,義聯的五席董事通通缺席,泛公股的六席董事等無人,蔣士宜只能「代理」董事長,無法真除。

為使董座爭議順利落幕,上週五唐榮董事會召開前,經濟部曾私下勸說,希望義聯的二席獨董出席。「林義守表面上釋出善意,派一名獨董出席,但另一名獨董請假,先前我們希望他委託他人出席,結果他當天失聯。」一名董事透露。

穩鋼價 買進唐榮

代表工會的董事施端鴻氣急敗壞地告訴本刊:「林義守根本就是緩兵之計,想拖過月底五都選舉再處理。」施端鴻當場要求監察人召開臨時股東會,罷免義聯的五席董事,重新改選;但「經濟部代表打圓場,說選舉後事情會解決。」知情人士透露。

林義守是商場老將,明白「民不與官鬥」的道理,但他和經濟部的梁子卻越結越大,外界以為他是看上唐榮不動產,其實背後與林義守企圖穩定不鏽鋼價有關。

國 際大鋼廠如中國寶鋼等,都同時具備碳鋼與不鏽鋼產線,台灣則「黑白分明」,碳鋼(俗稱黑鐵)歸中鋼,不鏽鋼(俗稱白鐵)以義聯為王。義聯旗下的燁聯年產一 百萬公噸,唐榮及華新卡本特二家年產量各三十萬公噸。其中,唐榮原是國營企業,但長年虧損,經濟部原本要中鋼接手經營,中鋼沒意願,唐榮只好減資到資本額 三十五億元,二○○六年重新上櫃掛牌,完成民營化。

照理說,唐榮並非義聯的對手,但唐榮的訂價策略,卻緊緊牽動義聯的獲利。「唐榮挾國營優勢動輒掀起價格戰,打亂燁聯定價策略,唐榮每公噸外銷盤價曾經比燁聯便宜三百美元,教燁聯氣得牙癢癢。因此唐榮減資重新掛牌後,林義守就默默在市場吃貨。」一位業界人士表示。

卡義聯 中鋼攻防

林義守人馬一旦進入唐榮董事會,勢必影響唐榮不鏽鋼盤價訂定。唐榮工會做過分析,少了唐榮價差制衡,只要不鏽鋼價格每公斤多漲一元,燁聯一年百萬公噸銷量就可多賺十億元。

為此,唐榮上市以來,林義守悄悄砸了二十多億元投資,直到去年唐榮董監事改選,才浮出檯面。林義守的大動作,引起公股高度防範,經濟部委託中鋼協助徵求委託書。「當時,市場就傳出經濟部將從中鋼派人擔任唐榮董事長,以防堵義聯集團進一步滲透。」知情人士說。

未料,傳言成真。今年八月底,前唐榮董座吳豐盛借調任期屆滿,經濟部竟重用中鋼大將蔣士宜。「七月底唐榮董事會上,泛公股突然提出要支持蔣士宜當董事長,義聯五席董事楞住,大家不吭一聲,也沒簽署。」這位人士透露。

被蒙在鼓裡的林義守私下抱怨:「經濟部沒意思,一點也不尊重。」業界人士說:「經濟部未照會在先,又找宿敵中鋼的人當董座,林義守等於被打了兩巴掌。」義聯集團投資唐榮三年仍不得其門而入,讓林義守心生警惕,只好杯葛人事案。

踢鐵板 工會反彈

眼 看僵局難解,經濟部國營會副主委陳昭義與經濟部長施顏祥先後南下溝通,林義守趁機提出總經理人選,由燁興總經理顧季川擔任。但隨即遭唐榮工會反彈,唐榮工 會理事長張仲傑抨擊:「請問顧季川是要聽林義守的,還是蔣士宜的?」今年十月還大動作檢舉義聯集團,未依法公告持有唐榮股權超過三五%。

林 義守則對友人抱怨:「經營這麼差,我要進去整頓,還攔著不讓我進去。」他還公開批評:「同樣是生產不鏽鋼,義聯旗下的燁聯去年賺六十三億元,今年上半年賺 了二十三億元,而唐榮還虧損○?七億元。」翻看財報,唐榮民營化四年以來,沒有配發過股利,去年因高雄港區的二十五公頃舊廠土地被徵收,去年才大賺十六. 三六億元。

林義守還說:「現在全世界鋼廠都在整併了,唐榮與燁聯沒有理由不合作,站在整合角度,我們有熱軋廠、唐榮有冷軋,資源可以共享。」

面對死對頭中鋼人馬進駐唐榮,與唐榮工會強勢反彈,林義守布局整併唐榮算是踢到鐵板,讓他如鯁在喉。

不景氣 重整翻身

林義守槓上中鋼已非頭一遭。早在一九九四年,林義守推動籌設七股大煉鋼廠,想與中鋼分庭抗禮,但遭中鋼杯葛,經濟部也力挺中鋼,全案胎死腹中。

接 著,全世界鋼鐵產業陷入極度不景氣,林義守的鋼鐵集團財務出現危機,不得已向中鋼求助,中鋼與燁隆(現改名中鴻)策略聯盟,最後紓困無方,林義守被迫讓出 經營權。直到二○○二年初, 鋼鐵景氣翻揚,林義守才重整旗鼓,大舉吃進中鋼三%股權,甚至傳言林義守將藉由收購委託書,搶進中鋼三席董事。

面對敵軍兵臨城下,前中鋼董事長林文淵出馬阻擋,林義守只取得一席董事,功敗垂成。「林義守很霸氣,前年他嗆聲要中鋼降價,放眼國內鋼界,敢如此公開向龍頭鋼廠放話的,大概找不到第二人。」業界人士說。

林義守出身台中龍井鄉,他十九歲離家闖蕩,落腳高雄,從賣布到建築,一九七八年,他選擇從鋼鐵加工業出發,成立燁興。當年,燁興僅是一家產製各類線材的中游廠;如今,林義守的鋼鐵王國年營收約二千億元,旗下燁聯為不鏽鋼龍頭,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鋼鐵集團。

掀戰火 揚言出走

今年六月,中鋼新董座鄒若齊一上任,就宣示進軍不鏽鋼領域,向義聯下戰帖,加上中鋼持股唐榮八˙五%,若把持唐榮董座,對林義守更是一大威脅。

林 義守也不甘示弱,不但鐵了心,杯葛唐榮董事會,防中鋼搶不鏽鋼地盤,還攻入上游,今年上半年投資越南廣聯大鋼廠,將以七百萬公噸年產量與中鋼匹敵。十月 間,林義守更揚言旗下燁輝要出走,燁輝是台灣最大鍍鋅烤漆廠,每年購料百萬公噸,占中鋼年產量一成,是最大客戶,此舉無疑將中鋼一軍。

唐榮董座風波愈演愈烈,不管結果如何,這場風波已掀起義聯與中鋼新一輪戰火。

林義守 小檔案

69歲,出身台中縣龍井鄉

現職:義聯集團創辦人

家庭:妻子林蔡月娥、育有4子1女。

學歷:明德中學、交通大學榮譽管理博士。

義聯集團版圖

◎鋼鐵業: 

˙燁聯鋼鐵(興櫃):2010年上半年總資產593.94億元;每股盈餘1.21元

˙燁輝(上市):2010年第3季總資產437.73億元;每股盈餘0.35元

˙燁興(上市):2010年第3季總資產146.6億元;每股盈餘0.49元

◎醫療:義大醫院

◎教育:義守大學、義大國際中小學

◎地產休閒:義大遊樂世界、義大天悅飯店、義大皇冠假日飯店及義大世界購物廣場。

唐榮 小檔案

唐榮是1940年由台灣企業家唐榮所創辦,為國內歷史最悠久鋼鐵公司,曾有「南唐榮,北大同」之名。1962年唐榮被政府接管,改為省營事業,1978年起投入不鏽鋼廠建設,為台灣第1家不鏽鋼廠。1999年改隸經濟部國營事業,2006年上櫃釋股後,轉為民營事業。

唐榮公司最近3年每股盈餘分別為0.04元(2007年)、-6.75元(2008年)、4.68元(2009年);今年前3季每股盈餘為0.07元,總資產216.14億元,2010年11月8日收盤價為28.75元。

不鏽鋼 小辭典

鋼 鐵產品可分為普通鋼(碳鋼)與特殊鋼,普通鋼再加鉻、鎳等其他合金,就是特殊鋼。不鏽鋼屬特殊鋼的一種,具美觀、耐腐蝕、抗氧化等特性,價格是碳鋼的 4~5倍,依合金材料的不同,分為400系列(加鉻)、300系列(加鉻、鎳)、200系列(低鎳)等。其中又以300系列運用範圍最廣、需求最大,估計 占全球不鏽鋼產量約7成。而200系列則因價格低廉,頗受中、印等新興國家歡迎。

不鏽鋼用途廣,重工業與汽車、五金、營建等消費工業都用得上;台灣早期仰賴進口,1983年投產的唐榮是第一家不鏽鋼廠,燁聯、中鋼跟著投入後,台灣才轉為產出國。不鏽鋼主要市場原為歐美,近年已移至亞洲,中國為最大消費國,也是台商的出口主力。

公股事業民營化 曲折多

◎中國石油化學、中華工程:1994年完成民營化,隔年中石化、中工的承銷券商威京集團,因掌握股東名冊、積極收購委託書,成功入主2家公司董事會。2007年,威京負責人沈慶京,遭立委指控以公司資金轉投資個人在中國的京華山一公司,涉嫌掏空。

◎ 台開:1999年開始釋股,民股爭相卡位,最後由邱復生的年代集團結合外圍勢力,取得近4成股權。但年代介入經營後,發現台開未揭露的逾放及應轉銷呆帳的 金額過高,邱復生因而請辭台開監察人,隨後又傳出台開以高於市價買入遠倉土地的弊案。直到2008年邱復生人馬取得經營主導權,台開才真正轉型為民營公 司。

◎開發金:2004年開發金爆發經營權大戰,中信辜家二少辜仲在公股支持下,大敗公司派的陳敏薰。2007年開發金又爆發官民爭奪股權大戰,辜仲以7成股權拿下2/3席次,取得主導權,開發金自此進入辜家主導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02

審計署曝光中鋼財務管理嚴重問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0/xNMDAwMDIzOTYxNw.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9

取代日商 成台灣四大面板廠鋁靶首選 鑫科中鋼小金雞拿下台灣逾五成市占

2011-5-16  TWm




從不到五人的團隊,到拿下逾五成台灣鋁靶市占率,它是中鋼集團的材料急先鋒——鑫科。

默默耕耘十一年,鑫科從沒人要的金屬材料廠,成為台灣四大面板廠首選,它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賴筱凡

高雄的四月天,豔陽滿溢在路竹科學園區裡,穿著灰藍色的制服,鑫科董事長王茂根詳細地介紹著陳列在鑫科大廳的各項產品,成立十一年來,第一次有媒體進到這個中鋼集團轉投資的小金雞內部。

「這個,就是面板廠五代線用的鋁靶。」頂著眼鏡,王茂根如數家珍般地介紹。他是標準的中鋼工程師,一開口談技術就停不下來,從光儲存用的靶材、面板濺鍍靶材,到最近很熱門的觸控面板用靶材、薄膜太陽能電池用之靶材,王茂根對每項產品都能說上一筆。

二○一○年,是鑫科成立的第十年,營收達到三十八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二.二五元,幾乎是鑫科成立以來最好的成績,為了這一刻,鑫科苦蹲了十年。

鹹魚翻身!

處理速度與成本 都優於日本相較於日本鋼鐵廠多自建金屬材料廠,從事加值金屬材料的開發,中鋼投資鑫科,其實是場美麗的意外。「當時因為中盈(中鋼子公司)在尋找投資標 的,才會注意到鑫科。」王茂根說,當年中盈入股鑫科時,只是三大股東之一,但鑫科成立沒多久,股本就幾近燒光,在其餘兩個股東無意加碼下,中盈接手增資, 成為鑫科最大股東。

錢燒光,人也走光了,中鋼入主鑫科時,公司剩不到五名員工,更別提在日本材料廠壟斷市場下,鑫科幾無生存空間,連爭取一張小訂單都不容易。在那個光碟片廠 最風光的年代,生產光碟片就像印鈔票,每一片光碟片上,光亮的平面都得用到真空濺鍍所需鋁靶,這就是鑫科的起家根本,與老字號的光洋科相同。

然而,靶材成本占每片光碟片的生產成本只有一%,正值產業巔峰的光碟片廠,根本沒有縮減成本的壓力,自然也不會輕易更換靶材供應商,即使鑫科頂著中鋼光環,也沒有受到太多禮遇,反倒吃了不少閉門羹。

但天無三日晴,產業景氣循環攀上頂峰後,終究得面臨成本競爭的嚴峻考驗,「當客戶每次要趕急單,用完的靶材還得退回日本重新上靶,一來一往又是一個月過 去,客戶自然會想要改用本土供應商。」比起日本許多擁有十年、百年歷史的材料大廠,立基在台灣的鑫科,也開始擁有「主場優勢」,眼見機會來了,鑫科開始動 了起來。

日本廠商要花費一個月來運送廢靶,鑫科卻只要一天;日本廠商要價高,鑫科卻能調整成本結構;客戶反映有問題,鑫科的工程人員立刻趕到現場。對於分秒必爭的 科技業來說,哪家供應商能提供最好的服務,產品上市(time to market)時間縮到最短,成本又最具競爭力,就能出線。

另闢戰場!

跨足觸控面板、薄膜太陽能不過,當光碟片廠找上鑫科時,已是明日黃花,價格跌到開始有業者虧損甚至出局。王茂根很清楚,鑫科絕對沒辦法單靠一樣產品生存;於是,從被動元件到汽車車燈,凡是需要用到靶材的產品,鑫科都極力嘗試,直到台灣面板廠的崛起。

「做面板靶材,一塊靶材能打幾個小時,能做到多厚,都是學問!」鑫科總經理簡有彥說,面板上需要濺鍍一層膜,就會用到靶材,但每更換一次靶材,就要停機數小時,所以如何抓到極大值,將一塊靶材發揮到最大效用,再停機更換,每個環節的銜接,都是關鍵。

能夠依照每個面板廠客戶需求,客製化設計,是鑫科今日吃下面板鋁靶大半市場、讓台灣四大面板廠都買單的最大祕訣。「當面板廠從五代線演變到十代線,設備、 材料都要跟進,鑫科能在第一時間提供服務,至於日本材料廠嘛……。」王茂根搖了搖頭,「主場優勢」讓鑫科成功地後來居上,不只跟上日本材料廠的開發腳步, 甚至還超越。

簡有彥透露,鑫科一舉拿下台灣面板鋁靶逾五成市場,讓面板廠捨日本供應商而就鑫科,已經讓日本材料廠注意到鑫科的威脅性,「所以,有些專長不在鋁靶的日廠就找上門來,希望能合作。」在在顯示鑫科耕耘材料市場已有了初步成績。

只是,隨著鑫科在台灣面板廠的市占率趨近飽和,鑫科內部也開始想下一步市場會在哪裡。「我們還不夠好啦,鋁靶市占率高,但還是有很多地方我們沒做到的。」 聽到鑫科擠進興櫃市場獲利前一百名,王茂根謙虛以待,因為他們並不以此為滿,「觸控面板、太陽能,都有很多新的機會。」挾著中鋼厚實的研發資源,鑫科不像 其他材料廠起步的艱辛,因為中鋼擁有眾多金屬材料的研發人才,等同是鑫科研發的最有力後盾。此外,鑫科擁有十年的金屬材料開發經驗,任何以中鋼產品為基底 的產品,鑫科都能盡力研發,像是去年一舉將碩禾推上八八○元天價的太陽能導電漿,鑫科也已送給客戶驗證,企圖在高毛利的導電漿市場,分到一杯羹。

從不到五人的公司,到今日手握五成台灣鋁靶市場,鑫科不懂得宣傳,而是默默地做,賣力地耕耘客戶關係,從一張訂單都沒有,到將日廠擠出一線供應商位置,鑫 科始終維持一貫低調。承襲中鋼的文化特色,王茂根要將這隻還在發育的小雞,培養成台灣金屬材料一方之霸的新一代金雞。

鑫科

成立:2000年

董事長:王茂根

主要業務:金屬材料研發製造10年成績:擁有台灣鋁靶市場50%市占率,擠進台灣四大面板廠一線供應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1

中鋼集團非常換帥

http://news.hexun.com.tw/2011-05-23/129867566.html

 5月16日上午,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下稱中鋼集團)和中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鋼股份)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各職能部室和京內外所屬企業主要負責人、股份公司獨立董事均現身中鋼集團總部會議室,出席中鋼集團的中層及以上領導幹部大會。

 會上,國務院國資委企業幹部二局局長姜誌剛宣佈免去黃天文中鋼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等職務,但他和同時與會的國資委副主任金陽並未對免職緣由加以陳述,只對中鋼集團過去幾年的改革發展做出肯定,並指此次人事調整是基於工作需要。

  黃天文,現年56歲,2003年12月掌舵中鋼集團,其未及退休年限便被國資委免職,引來業界和媒體的諸多猜測。

  外界首先將黃的免職與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下稱中宇鋼鐵)對中鋼集團的40億元負債聯繫起來,中鋼集團的這一財務窟窿曾被媒體廣為報導。

  但中宇鋼鐵所在地山西曲沃縣前任縣委書記楊治平卻對《財經》記者稱,這應該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國資委主任王勇對中鋼集團和中宇鋼鐵的事情很瞭 解,而且很支持中鋼集團對中宇的重組。目前,對中宇鋼鐵的重組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山西太鋼集團正在對中鋼方面提出的中宇鋼鐵公司債務重組方案做最後的評 估,再過一個多月就會有結果。

  5月20日,國家審計署發佈2011年第27號審計公告,指出「中鋼集團被合作夥伴佔用資金88.07億元,截至2011年6月底,未對風險狀況進行系統評估,未形成有針對性的風險應對預案。」

  一位中國鋼鐵業協會(下稱中鋼協)資深人士認為,黃天文被免職的原因應與其海外項目經營失利有關。中鋼集團曾於2008年底斥資13.67億澳 元(約14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Midwest Corporation Limited,ASX:MIS)超過98%的股權。該交易達成後被業內認為溢價偏高,並因當地基礎設施差而延後了投產日期。

  另有圈內人士將黃的去職歸因於中鋼集團在國資委考評中表現不佳,和黃本人的工作作風。一位中鋼集團高層機構人士向本刊記者表示,此次人事變動系多方面原因導致,但黃天文未滿足現行央企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指標或為其重。

  黃天文主政中鋼七年半,儘管中鋼集團主營業務收入自2003年末的137億元猛增至2010年的1860億元,但中鋼收入增長最快的2007年-2009年間,利潤卻大幅下滑,分別為30.9億元、17億元、5.8億元。

  國資委2010年11月發佈的《中央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綜合考核評價辦法(試行)》規定,對央企領導人員任期考核評價結果共分為「優秀」 「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大類,其中,領導人員任期考核評價結果為「基本稱職」的,將被進行誡勉談話,指出問題和不足,限期改進,並視具體情況進 行崗位調整。而領導人員任期綜合考核評價結果為「不稱職」的,將不再繼續聘任或免職。而《中央企業資產損失責任追究暫行辦法》亦規定,對企業發生較大資產 損失或者連續發生資產損失的,將對直接責任人和主管責任人給予包括降級、解聘、責令辭職、撤職等在內的行政處分。

  滿城風雨之際,5月19日,黃天文接受了《財經》記者專訪。他說:「國資委領導已經明確表示,我不是因為有問題才被免職,而是工作需要,要進行崗位交流。到任新崗位前的這段時間內,我的原有待遇保持不變。」

  他向《財經》記者強調:「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中鋼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才取得這樣的業績,否則就2007年後鋼鐵行業的發展態勢而言,中鋼陷入被動無可厚非。」

  但他也認為,過去七年,中鋼集團已基本完成了從相對單一的傳統商貿企業向面向現代生產性服務型企業的轉變,「接下來,確實需要打造更強的贏利能力了。」

  鋼鐵服務商

  中鋼集團在七年時間內主營收入增長逾12倍,這或可證明其「鋼鐵服務商」定位的準確性,但不可剝離的經營背景,是中國乃至國際鋼鐵行業正好經歷了一個黃金發展期。

  黃天文接手之前,中鋼集團只是一家以鐵礦石、鋼材及相關設備貿易為主的商貿型企業,資產約100億元,2003年銷售收入也僅為137億元。

  不僅如此,2003年12月到任的黃天文還面臨另一問題——下屬產業所處行業過於分散。

  中鋼集團最初由原冶金部下屬的中國冶金進出口總公司、中國鋼鐵爐料總公司、中國國際鋼鐵投資公司和中國冶金鋼材加工公司組建而成,後以劃撥方式重組中國冶金設備總公司、中國冶金技術公司、冶鋼經濟技術開發總公司,以及鞍山熱能院等多家科研院所。

整體而言,中鋼集團所持資產雖同處一行業,但並無關聯,更難提整體戰略。這樣的現狀,不但有礙於黃天文對中鋼集團進行統一管理,同時也無法形成各企業間的聯動以創造規模效益。

  彼時,中國鋼鐵業正值高速膨脹期。自2001年以來,大量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開始進入鋼鐵領域,鋼鐵業投資大幅增長,鋼鐵產量迅猛攀升。 2003年,中國鋼產量達到2.22億噸,同比增長22.38%,中國也成為世界第一個年產鋼超過2億噸的國家。至2010年,中國鋼產量已突破6億噸, 幾乎占到世界總產量的一半。

在此過程中,全球鐵礦石價格逐年走高,而中國最大的鐵礦石貿易商中鋼集團則收益頗豐。

  2004年,“上無煉鋼廠,下無鋼材加工廠”的中鋼集團形成了明確的企業定位:不做鋼鐵主業,圍繞鋼鐵產業鏈,做鋼鐵生產企業的服務商。業內人士認為,正是明晰的發展戰略,奠定了中鋼集團此後壯大的基礎。

  從2005年開始,中鋼集團依此戰略進行了一系列並購重組。當年,中鋼集團投資控股西安冶金機械有限公司,更名為中鋼集團西安重機有限公司;投資控股洛陽耐火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此後一年,中鋼集團先後重組衡陽有色冶金機械總廠、吉林碳素股份有限公司、邢臺機械軋輥集團有限公司、吉林新冶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等。

  至2007年,中鋼集團已逐步構建起了“礦業、碳素、耐火、鐵合金、裝備制造”五大產業運作格局。

  然而,新進入的領域,僅給中鋼帶來了規模擴張,卻並未實現利潤突破。貿易商起家的中鋼集團,大部分贏利仍來自礦產品開發及貿易業務。

  金融危機爆發後,資源價格暴跌,延續了40年的鐵礦石定價體系也發生動搖,並在隨後兩年內完成革新,鐵礦石貿易的利潤下降,中鋼集團在快速擴張中被掩蓋的風險開始凸顯。

  贏利能力之困

  中鋼集團目前的主營業務為資源開發、貿易物流及工程科技,這些大多是強競爭行業,考驗企業的服務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利潤率不高,靠這些行業的利潤進行資本金積累頗為困難。

  “在貿易這個行業,利潤率僅為1%左右是常見的事情。”黃天文對《財經》記者說,“更何況2003年接任的時候,資本金非常有限。”

  相關資料顯示,當時中鋼集團註冊資金僅為2億元,而2003年銀行對其授信金額也只有17億元。在此情形下,中鋼集團2003年近1000萬噸的鐵礦石貿易量中,有一部分必須借助客戶資金才得以完成。

  為擴大業務量,中鋼集團不得不提高銀行貸款在融資中的比例。至2009年末,中鋼集團鐵礦石貿易量超過4000萬噸,占用資金逾400億元人民 幣,其間借貸資金占比頗高。過分依靠銀行貸款融資必然導致高財務成本及高負債率。至2009年底,中鋼集團負債率已至89.5%。

  中鋼集團人士表示,為維持良好信譽以保證持續融資,中鋼集團須按時支付銀行貸款利息,每年的利息額在10億-20億元人民幣之間,“相當於我們在給銀行打工”。

  高額財務成本損傷中鋼集團贏利能力的同時,經營環境在持續惡化。相關人士透露,鑒於鋼鐵行業發生的諸多變化,至2010年末,中鋼集團在鐵礦石貿易代理業務上所獲利潤率已低至不足1%。

  在此情勢下,中鋼集團的礦產開發業務被寄予了更大的期望。據中鋼集團內部人士介紹,2007年,該公司全年利潤為30.9億元,其中約80%來自於澳大利亞鐵礦和南非鉻礦的投資。

  黃天文稱,中鋼集團1996年在南非成立中鋼南非鉻業有限公司,後又投資津巴布韋鉻礦項目,至今已在非洲控制鉻礦資源量2億噸以上,相當於國內 資源量的20多倍。另一被寄予提高贏利能力之期待的投資項目,則是一度讓中鋼集團風光無限的澳洲項目,該項目是中國企業發起的首筆海外敵意收購。

  2007年末,中鋼集團著手收購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中西部公司,並就此與另一家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默奇森金屬有限公司(Murchison Metal Limited,ASX:MMX)展開歷時九個月的競購,最終耗資約14億美元將該公司納入囊中。

  “我們已經勘探了整個區塊的三分之一,目前已勘探部分預估可每年提供1500萬噸的產量。”黃天文說。遺憾的是,中西部礦業(601168,股吧) 所持資產尚處勘探開發期,短期難見產出,黃天文也未能給出該項目的達產日期。影響因素之一是項目所在區塊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根據澳方政策,鐵路等運力 的修建須由招標等方式確定,該地區的招標工作已幾度流產,令實際建設工期一再順延。而未達產的礦產投資項目不但不能提供現金流,還會占用大量資金,令中鋼 集團的資金鏈壓力進一步增加。

 去職之前,黃天文正謀求調整中鋼集團的發展戰略。

  調整從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兩個方面進行。雖然黃天文認為傳統業務仍有潛力,但他更強調中鋼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鋼鐵產業。

  2010年初,中鋼正式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環保列為集團的戰略新興產業。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中鋼提出實現從低贏利產品向高贏利產品的轉變,拋棄以往的“大路貨”,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序列。

黃天文認為,要實現這樣的轉變,資金是中鋼亟須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中鋼一直憑借自有資金和銀行信貸進行投資,這樣的財務成本太高。”

  2007年11月,國資委批準了中鋼集團主營業務整體上市方案並發起設立中鋼股份公司。按照計劃,中鋼集團整體上市時將采用A+H模式。但隨後上市計劃受包括“中宇事件”在內的財務醜聞所累,被迫暫緩。

  與中宇鋼鐵之間的預付款糾葛始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鋼材價格大漲,貿易商形成較好牟利空間。但國營鋼鐵企業大多有自己的貿易公司。為 謀求穩定的貨源,中鋼集團鋼鐵公司與當時月產20萬噸的民營鋼企中宇鋼鐵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包銷協議,中鋼鋼鐵公司按行業慣例同意提前兩月支付金額約20億 元的預付款。

  在當時看來,以20億元的預付貨款換取每年100多億元的銷售收入,頗具誘惑。但鋼材銷售利潤率本就不高,占用如此巨額資金,一旦資金鏈斷裂, 風險頗大。中鋼鋼鐵公司更未料到,該筆預付款被中宇鋼鐵用於支付此前的欠款。同時,中宇鋼鐵的供貨商也縮緊了對其的供貨,這導致中宇無法向中鋼鋼鐵公司及 時供貨。據《新世紀周刊》報道,至2010年下半年,中宇所欠中鋼的債務已高達40億元。

  黃天文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坦承:“中宇事件”系中鋼集團旗下的中鋼鋼鐵有限公司“在擴大業務的過程中,風險把控不嚴,咨詢調查不夠,造成預付款無法及時收回”。他表示,就太鋼重組中宇鋼鐵一事,目前大部分工作均已完成。

  中鋼集團的高層更叠是否會影響中鋼股份上市?黃天文不置可否,但無疑,他非常希望在自己的任內完成上市。

  “中鋼集團沒能夠進入資本市場,這是我最大的遺憾。”黃天文對《財經》記者說。

  黃的遺憾只能由他昔日的下屬,今年53歲的賈寶軍來彌補了。5月16日的中鋼中層及以上領導幹部大會上,賈寶軍被宣布為黃天文的繼任者。

  賈寶軍任職武鋼集團長達18年,從熱軋廠的一名技術員擢升為武鋼集團副總經理, 2010年1月,賈寶軍從武鋼空降至中鋼股份公司任總經理。

  據曾與賈寶軍共事的武鋼人士描述,賈寶軍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其知識分子形象,談吐斯文,行事嚴謹。2000年,由於賈寶軍在武鋼集團總經理助理職位的出色表現,中組部於2004年將其調任陜西漢中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兩年,後於2006年調回武鋼任副總經理。

  一位在中鋼協任職的資深專家向《財經》記者表示,相比前任,賈寶軍的風格更加穩健。而在5月16日的會議講話中,國資委副主任金陽也明確要求:“中鋼集團新的領導班子必須積極穩妥地解決重點問題,穩健紮實地開展工作,開創中鋼集團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1

中鋼吉炭:難產的「碳纖維」或為雞肋?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7/xNMzA3XzM5NDAxNQ.html

2011年11月25日,中鋼吉炭(000928)一紙公告引發了市場對其「碳纖維」概念的信心崩盤。計劃於2011年11月投產的江城碳纖維項目再次延期,而新的投產時間待定。

這已經不是中鋼吉炭第一次後延碳纖維項目的投產時間。2011年9月28日,中鋼吉炭就發表過公告,將原定於2011年8月份投產的江城碳纖維項目延至2011年11月份。

2009年以來,由於受高成本壓力、下游鋼鐵行業景氣度低的影響,公司的主營業務石墨電極一直難有起色。

而因為有10年製造軍用碳纖維的經驗以及民用碳纖維市場供需存在巨大缺口,公司於2008年設立了江城碳纖維有限公司,開始計劃進入民用碳纖維市場。

隨 後,連續的研報和公司公告不斷刺激著市場情緒,儘管主營業務持續「微利」,但是在碳纖維概念的助推下,公司股價被一輪輪抬高。從2009年年初到投產計劃 推遲公告披露前日(2011年11月24日),公司股價已經從4.12元一路飆漲到19.49元,區間漲幅高達373%。

「市場明顯對碳纖維給予了過高的期望。」業內人士分析,中鋼吉炭在技術方面不存在問題,但是為此所付出的成本仍然無法預計。在這種情況下投產碳纖維能否盈利?沒有人能給出肯定回答。

公告當日,中鋼吉炭股價中止了去年8月份投產預期以來的連續上漲,進入急速下行階段。從去年11月25日到今年1月4日,公司股價從19.32元下跌至10.43元,區間跌幅高達46%。

主業難有起色

2009年以來,中鋼吉炭主營業績漸漸下滑。公司2009年實現淨利潤僅220.18萬元,2010年增長到480.06萬元,但是這已經遠遠比不上2008年度的1233.4萬元。

並且,2010年前三季度,行業外部環境一直沒有得到改善,公司基本沒有盈利,其全年業績主要來源於2010年11月份和2010年12月份的訂單。

「2010 年9月份的拉閘限電措施使得一部分環境不達標中小型石墨電極生產企業產能受限,而中鋼吉炭作為國內石墨電極龍頭企業並未受到影響,同時因為具備了西部地區 用電成本低優勢,使得公司四季度訂單比歷年平均增加20%以上,」華創證券韓振國指出。即便如此,中鋼吉炭2010年超高功率電極產量為25000噸,比 2008年少4725噸。

2011年延續了2010年的微利狀態。上半年,在國內粗鋼產量同比大幅增加背景下,公司調整了產品結構:普通 功率電極產量減少10%,高功率電極產量增加4%,超高功率電極產量增加了45%,炭素製品總產量增加15%。但是,公司微利狀況仍然持續,報告期內實現 營業收入8.6億元,同比增長僅11.8%;實現營業利潤100.05萬元,同比下滑42.40%。前三季度,中鋼吉炭實現營業收入12.87億元,營業 利潤也僅為252.42萬元。

「公司持續微利的最大的癥結在於期間費用居高不下,降低空間很大,但由於管理層釋放業績動力不足,短期難以改觀。」韓振國認為。

另有券商人士分析,公司業績主要是受高成本壓力、下游鋼鐵行業景氣度低的影響。「從長遠看,(市場上)石墨電極增量空間不大,石墨電極屬於易耗品,每年市場上的消耗量就是市場需求量,但是基本上每年市場上的消耗是定量的,不會有爆髮式的增長。」

中鋼吉炭方面也認為,雖然我國以粗鋼為主,但未來特種鋼的市場空間也已經飽和,石墨電極市場容量後續空間不大。

「碳纖維」概念助力

主營業務業績難有起色,中鋼吉炭開始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碳纖維」概念應運而生。

最 早涉及「碳纖維」的是中鋼吉炭全資子公司神舟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這是國防科工委唯一認證的碳纖維生產商公司,目前擁有一條生產線,主要生產1K、3K的 T300級碳纖維,產品主要應用於神舟系列飛船、長征、東風等國家武器研製。然而,儘管該碳纖維的價格高達3000元/公斤,毛利率在35%左右,但是因 為公司軍用碳纖維的產能僅為10噸/年,所以不足以成為公司新的業績支撐點。

公司於2008年設立江城碳纖維有限公司,開始計劃進軍民用 碳纖維市場。最初公司持有江城碳纖維公司100%的股份,但因設備從德國進口遭歐盟武器禁運,公司將70%的股權轉讓中鋼集團,中鋼吉炭最終僅持股 30%。2010年研報顯示,該項目佔地近18萬平方米,主要產品12K T300級小絲束碳纖維,主要用在民用、工用領域;計劃生產2000t民用碳纖維,一期500t,二期1500t。

在碳纖維概念的助推下,主業持續「微利」,公司股價卻被一輪輪抬高。從2009年年初到江城碳纖維投產計劃推遲公告披露前日(11月24日),公司股價已經從4.12元一路飆漲到19.49元,區間漲幅高達373%。

碳 纖維概念的狂熱源於市場對於碳纖維的巨大需求和國內產能低下所產生的巨大缺口。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達到1萬噸左右,國內對於碳纖維的需求 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另外,風電系統和電線電纜用骨架是碳纖維後期產業化主要實用方向。而目前國內碳纖維生產企業僅20餘家,規模 都在千噸以下,總產能約為4000噸/年。

在2011年來的5份研報中,券商分析師對碳纖維概念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其中,宏源證券和方正證券都將碳纖維的投產作為第一投資要點。

宏 源證券稱,公司在江城建設的500噸碳纖維項目,預計9月份可以完工,經過試生產等程序後,預計2012年底、2013年初可以達到正常盈利水平;方正證 券則表示,基於神舟碳纖維生產軍用碳纖維產品多年的生產經驗以及技術積累,公司在民用碳纖維的生產技術上佔有優勢,未來將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

難產的「碳纖維」

中鋼吉炭: 難產的「碳纖維」或為雞肋?

或為雞肋?

難產的「碳纖維」

上市公司和券商機構都言之鑿鑿,然而事實是,中鋼吉炭一次又一次「失言」,原定的投產計劃一次又一次延後。

2011年8月,中鋼吉炭原定的投產計劃並沒有實施。公司9月28日發佈公告稱,預計正式投產時間為2011年11月。這是公司民用碳纖維投產計劃的第一次延後。

12月份臨近,公司仍然無法正式投產。公司給出的原因是中鋼公司設備調試及試生產過程比預計所用時間延長,而具體投產時間需中鋼江城獲得進一步試生產結果後方能預計。

多次延期投產終於擊潰了市場的信心,中鋼吉炭開始大幅下跌。然而,實際情況可能比簡單的延期更為複雜。

「我 們無法判斷江城項目投產之後對公司的業績貢獻有多大,儘管公司在技術方面並不存在問題。」宏源證券祖廣平指出,與軍用碳纖維相比,民用碳纖維對技術的要求 相對比較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軍用碳纖維每公斤的售價可以到3000元,那麼一噸的售價是300萬元,而一噸民用碳纖維的售價大約在20萬元。軍用碳 纖維在生產過程中會較少的考慮到成本,但是民用碳纖維的售價大大低於軍用碳纖維,對降低成本的要求就相當高了。

也因此,另有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即便是中鋼江城能夠按期投產,民用碳纖維對於企業的貢獻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最大的風險還是成本方面的風險,首先是購進原絲方面的成本。」 該分析師強調,碳纖維的生產工藝主要包括原絲生產和原絲碳化兩個過程,現在大多數公司做的碳纖維項目其實做的就是原絲碳化。公司必須購進原絲然後從事加工生產。而原絲供給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資 料顯示,碳纖維原絲佔生產成本的60%以上,目前我國原絲技術力量薄弱,只有以奇峰化纖為首的幾家公司能夠批量生產T300級原絲,其餘依靠進口,而 T300以上原絲國外實施封鎖,只出售附加值更高的碳纖維成品。所以,目前只有T300碳纖維實現了國產化,更高等級完全依賴進口。

江城 碳纖維公司生產的民用纖維主要是6K和12K的品種。原絲供應與吉林化纖簽訂協議供貨,由其全部供應。「即使如此,我們並不能說江城項目在原材料方面得到 了充分的保證。因為原絲價格波動難料,一旦價格上漲,江城項目業績貢獻將大大低於預期。」上述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第二個是碳化成本。」 就目前國內平均水平來講,較少企業掌握核心技術,技術不過關,這會導致大量的耗電、肥料,且產品質量不穩定。「一旦投產,而成品率不高,成本就會很高。可 以肯定的是,即便是按期投產,在兩年之內碳纖維項目對於公司業績的貢獻都不會很大。」 該分析師稱。

對於碳纖維項目的最新進展,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表示毫不知情,而公司董秘辦公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