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 案例篇》保錯險種 百萬年薪還不夠支應一家四口 用儲蓄險規畫退休金 差點退不了休!

2013-03-04  TWM  
 

 

因為錯把儲蓄險當成退休規畫標的,又誤信業務員而買了三張投資型保單,龐大的保費重擔讓于安慧的家庭財務一度陷入窘境,更讓他們離退休目標越來越遠。所幸,在積極調整之後,不僅使保障更周全、保費大幅降低,透過年金險規畫,也讓他們對退休目標更加明確。

撰文‧何珮郁

「如果不是在保單上走了這麼多冤枉路,我先生應該可以更早退休的!」于安慧(化名)嘆了口氣說。

早在十多年前,于安慧和先生在第一個小孩出生時,就有了規畫退休金的念頭,但是因為用錯工具、買錯保單,不僅長期使家庭財務陷入入不敷出,還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不少保費。所幸,經過專家的建議和調整後,他們的保費不僅大幅降低,保障也更完整,再加上年金險的規畫,離退休目標又更近了一步。

年繳六十五萬保費 差點拖垮財務時間回到十七年前,于安慧和先生剛結婚時,兩人就各規畫了一套基本保障,包括終身壽險、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和癌症險等,年繳保費約十二萬元。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于安慧離開職場,成為專職的家庭主婦,同時也身兼家庭財務長,一手控管家庭收支;處理家務之餘,也會聽廣播、閱讀理財資訊,在耳濡目染下,于安慧有了為退休生活和子女教育基金打算的念頭。

「那時候我們一心只想到要努力儲蓄,為了退休做準備,就一口氣買了兩張儲蓄險保單。」當時的于安慧根本沒想到,這兩張終身還本儲蓄險保單,壽險保額各一百萬元,年繳保費高達二十七萬元,正是日後拖垮他們家庭財務的關鍵致命傷!

雖說是想為退休金準備,但于安慧回憶,「當時很多理財節目都說退休大約需要一千二百萬元,我就以為我們的目標也是一千二百萬元。」關於退休後的生活費需要多少錢,以及退休目標金額要訂多少,這些問題她全然沒有具體概念。另一方面,當時家庭收入全靠先生一人的薪水,先生的年收入平均介於一百二十萬至一百五十萬元之間,而年繳保費卻高達三十九萬元,完全不符合一般認為保費不超過年收入十分之一的原則。

後來,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兩人的家庭責任又更重了,此時,于安慧才意識到,先生是家庭唯一收入來源,萬一發生意外狀況,自己和孩子的未來一定會陷入困境,而過去花大錢買的保單,先生的總保額不過一六○萬元,保障根本不夠。為了加強保障,于安慧接受了業務員的建議,在兩年間就為先生陸續買了三張投資型保單,保額增加了一千六百萬元,但年繳保費也高達二十六萬四千元。

更重要的是,因為不熟悉投資型保單的商品架構,于安慧誤信業務員而重複買了三張投資型保單,每一張保單的前置費用都高達一六○%,而這些前置費用都是保險公司用來支付業務員佣金和行政管理的費用,根本不會投入保障和投資中。而且于安慧缺乏資產配置的觀念,保單所連結投資的基金多達十五檔,全都是積極型的標的,初期表現不錯,但在金融海嘯之後,一度慘賠五成。

精算所需壽險保障額度 砍掉多餘保單宏觀財務顧問資深首席李鳳蘭表示,這是相當錯誤的作法,若想透過投資型保單增加壽險保障,應該先計算出個人或家庭所需要的保障額度是多少,再依照保險公司規定的保額級距,來推算出應繳交的目標保費,而且只要投保一張投資型保單即可,才不會一再重新繳交新保單的前置費用,無端虛擲保險費。

好不容易幫先生加強了保障,但于安慧也發現,家庭的支出漸趨沉重,一家四口的日常生活開銷加上房租,每月將近十萬元,再加上當時每年須繳保費約六十五萬元,結算下來,家庭收支呈現捉襟見肘的狀態,甚至還開始啃蝕了婚前儲蓄的老本。

走到這個階段,讓于安慧開始驚覺「一步錯、步步錯」的連鎖效應:因為用儲蓄險作為退休金的準備,以至於高額的保險費並未換來足夠的家庭保障;為了補足家庭保障,又投入了更多資金買保險;現在,為了應付保險費,反而開始動用到原本的存款……。「想來很可笑,一開始買保險是為了退休,後來,保險反而侵蝕了我和老公的退休老本。」她說。

連鎖效應還沒走完,也是為了擠出這筆龐大的保費,一家人的生活品質都連帶受影響,盡量省錢,不外食、少買衣服,老公上班時也是每天帶便當。「最慘的是,甚至連購屋的計畫也因此取消。」于安慧悔不當初地說,當時剛經過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事件,房價正是便宜的時候,看見一戶房子想買,但因為保險費負擔太重,最後決定暫緩購屋計畫。

這一緩,就讓她錯失了近十年來最佳的買房機會,隨後房價一路高漲,直到今天,于安慧一家人還是只能繼續租房子,無法擁有自己的小宅,面對退休後的生活,心裡壓力也更為沉重。

常年為龐大的保費負擔而焦慮不已,于安慧眼看著先生即將邁入五十歲,兩人距離退休年齡越來越近,退休規畫卻一點進展也沒有,政府的勞保制度又頻頻傳出危機,終於讓于安慧下定決心改變家庭的財務窘境。徵詢專家建議後,于安慧首先計算出先生實際需要的壽險保障額度,這才發現目前已有的保障加上現有資產,早已遠超過家庭的保障缺口。

於是,她壯士斷腕地先將兩張投資型保單解約,趁著二○一一年股市表現較佳時陸續將基金贖回,只保留一張一千萬元保額的投資型保單,另外再以保費較便宜的意外險增加保障。而兩張儲蓄險部分,則是剛好繳費十年期滿,于安慧選擇以解約方式一次領回。經過一番調整後,于安慧的保費重擔頓時減輕不少,年繳保費從逾六十五萬元大幅降低至十九萬元,保障也比過去更周全。

加入變額年金險 為﹁長壽﹂先做準備接下來,她與先生開始進一步討論確切的退休規畫,透過平常的記帳習慣,于安慧初步預估兩人退休後的每月生活費約需四萬五千元,若加計未來通膨,則實際需要約七萬四千元,而先生的家族成員普遍長壽,不少長輩都活到九十歲高齡。因此,先生退休後的餘命以活到九十歲為計算基礎,若選擇在六十五歲退休,扣掉儲蓄、勞保給付與公司的退休金部分,須準備的退休金缺口約為一千三百萬元。

有了明確目標後,于安慧進一步試算,目前處於低利率環境,若只靠定存或一般的利變年金險,恐怕無法達成目標。她決定以變額年金險作為標的,將部分儲蓄加上先前保險解約的兩筆金額共約八百萬元,投入年金險保單,若順利於六十五歲時達成目標,預計每年可領回六十九萬元,保證領取期間二十年。雖然走了不少冤枉路,于安慧說,至少現在很清楚退休的目標,家庭收支平衡且保障無虞,夫妻倆的心情也更踏實。

于安慧「步步驚心」的保險4 階段

1新婚時期

建立基本保障

規畫內容:為自己和先生各規畫終身壽險60萬元,並投保終身醫療險(包含癌症險、重大疾病險)。

年繳總保費:12萬元

影響:雖有基本保障,但利用終身險作為保障工具,保費已偏高。

2第一個小孩出生

為退休金做準備

規畫內容:夫妻兩人各買一張終身還本儲蓄險,保額各100萬元。

年繳總保費:39萬元

影響:用儲蓄險作為退休金規畫,成本甚高,嚴重排擠其他重要保險配置的資金空間。

3第二個小孩出生

補足壽險需求

規畫內容:增加3張投資型保單,保額共計約1600萬元。

年繳總保費:65萬4000元影響:家庭收入過半用來繳交保費,嚴重拖累生活品質,甚至影響購屋計畫。

4年屆50歲

降低保費、確保退休生活無虞

規畫內容:

1、將兩張儲蓄險期滿解約一次領回。

2、解約兩張投資型保單,只保留一張保額為1000萬元。

3、增加先生的意外險保額2000萬元。

4、保單解約金額投入變額年金險。

年繳總保費:19萬元

影響:透過年金險,確定退休後的固定收入,心情篤定踏實,也能更有效地規畫退休資金缺口。

于安慧的家庭保單調整後,保額提高、保費大幅降低!

調整前

險種 壽險總保障 年繳總保費終身壽險2張 1920萬元 65萬4000元

終身還本儲蓄險2張

投資型保單3張

調整後

險種 壽險總保障 年繳總保費終身壽險2張 3120萬元 19萬元

投資型保單1張

意外險1張

變額年金險1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4

不夠飢渴 台灣網購優勢只剩3年

2013-03-18  TCW
 
 

 

台灣,到底是何時開始,被中國的電子商務(簡稱電商)產業甩在後面的?

眼見淘寶網,甚至是中國電商的大爆發,對照台灣的牛步前行,近期,從PChome董事長詹宏志到宏?硌釣う齯?振堂都憂心忡忡。雖然台灣市場規模遠不及對岸是事實,但是,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統計,台灣網購市場成長力道已在二○一一年開始疲軟,二○一一至二○一五年,預估年成長率都會遠低於○八年至一一年的平均值,約一五‧五八%,和過去的跳躍成長,明顯出現分水嶺。

台灣電子商務跑不動目前僅占總體零售產值三%

台灣網購市場已經飽和了嗎?其實不然,因為電商是零售的一環,根據顧問公司麥肯錫去年發布的報告,台灣總體零售產值三兆多元,電子商務目前僅占三%,但鄰近國家韓國則高達一二‧四%,從中可以發現台灣電子商務根本還未飽和。

問題,到底出在哪?台灣電子商務產業,曾經與美國並寫扉頁,一九九五年,雅虎(Yahoo)、亞馬遜(Amazon)、以及eBay在美國成立,同年,台灣博客來網路書店成立。一九九八年,購物網站PChome(網路家庭)、台灣拍賣網站始祖Ubid(後被eBay購併)成立;二○○一年,雅虎拍賣網站上線。台灣電商年產值從一九九八年的十六億三千萬元,每年以三○%的成長率一路狂飆,二○○八年突破兩千億元。

而在二○○九年之前,中國電商市場,根本還不成氣候。但現在,一個淘寶網的崛起,就讓台灣電商界推測,兩至三年內,台灣優勢就完全消失。

回頭看,分水嶺的形成,並非偶然。

以「第三方支付」為例,中國網購市場能蓬勃,第三方支付服務絕對居功甚偉,如阿里巴巴集團旗下著名的支付寶,其實,台灣早在二○○○年就有類似服務業者的興起。這種金流系統就像是第三方,若消費者對貨物有疑慮,可以停止支付錢給賣家,讓買賣家的信任感大增,購物意願也提升。

第三方支付延宕十年去年僅放行一半,且無法儲值

但是,二○○三年起至二○○五年左右,預繳費型的消費糾紛越來越多,讓金管會聯手央行,以防堵網路詐騙與洗錢開始管制銀行與此類業者合作。二○○七年亞力山大健身中心無預警倒閉,吸金三億多元,造成銀行重大損失,更讓金管會嚴加管制。

「預估當時(二○○五年)的代收市場規模約一年新台幣一百億元。」資策會產業推動與服務處資深研究經理翁堉珊指出,這項服務若未被禁止,台灣網購市場規模可能是現在的三倍到四倍。

一個牽涉三億元規模的消費詐騙事件,在主管機關「一朝被蛇咬」的心態之下,讓台灣網購金流市場就像是被按了暫停鍵。去年,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現任經建會主委管中閔便說,管制讓個人與小賣家只能採取貨到付款,或面交方式,這是很原始的交易方式,「幾乎回到古代了!」

當年在扼殺之列的業者綠界科技,如今被遊戲公司歐買尬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歐付寶」(ALL Pay)購併,其總經理王建民很感嘆:「如果當年不喊停,搞不好沒有支付寶的存在!」延宕十年,行政院終於在去年協調金管會放行,「失了先機,現在只能急起直追。」然而,這次放行也只放了一半,最關鍵的「儲值」仍不被允許,支付寶稱為「充值」,「這次沒花完,放著下次買東西再用!」這是吸引消費者再上門的誘因,遲來的網路金流開放政策,也因此被業者諷為「跛腳的」第三方支付。

頻寬、稅務處處落伍網路創業生態不健全,當然沒活水

政府對不需要特別管制的握緊雙手,但對於業界最擔憂的頻寬問題,卻看不到解決之道。現在,台灣跟韓國在無線頻寬速度相差起碼十六倍。

東京著衣品牌總監周品均表示,網路是創業的沃土,可是正因生態不健全,使得網路創業環境不利小公司或個人發展,不僅是第三方支付,稅務與公司法也仍被創業者嫌棄過於老舊。之初創投合夥人林之晨表示,二代健保和證所稅設計都以大公司為考量,全沒考慮小公司要額外花多少資源處理。

「台灣網路圈,這十年來有什麼活水注入嗎?都是些老面孔。」一位已經從台灣網路圈淡出的早期創業者指出。在兩岸電商打滾十三年、現任東京著衣營運長黃文貴就直指,台灣的網路開店平台如雅虎奇摩、露天,競爭力落後淘寶非常遠。

當這十年,台灣陷在金流、資訊流的基礎建設原地不動的情境,台灣的人才也失去活力,台灣創意工場首席執行官王仁中看遍世界各種創業家,最後對台灣的創業家,給出了「不夠飢渴」的結論。

「互聯網的世界裡,只有不斷前進,跟後退兩種選擇,」淘寶網人力資源副總裁盧洋說。曾是先行者的台灣已落後,再不奮起直追,後退的速度,將超乎想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42

產品優還不夠 我們靠九萬張嘴搶回戰場


2013-03-25  TCW
 
 

 

一家四十二年的老公司,被新崛起的對手搶走江山,陷入連續三年虧損的困境,它如何能重新定義自己,找出新戰場?

葡萄王,就是這家老公司,自二○○八年至二○一二年來營收成長近倍、稅後淨利增加逾兩倍、股價漲了超過三倍,它是二○一二年台北股市表現最亮眼的明星之一。

走進桃園中壢的葡萄王總部,迎面看到的是老舊的大樓與辦公室裝潢。三年前,這家公司還停留在使用三‧五吋磁碟片、假單要人工手動填寫,一半的員工不用電子郵件,而且員工平均年齡比公司歷史還要老。它,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提到這家公司,很多人想到「come best」的康貝特口服提神飲料,還有曾引起風潮的奇檬子飲料廣告台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高峰期還曾贊助業餘棒球隊、高爾夫球賽。

但這些都是塵封在上一個世紀的往事了。

今天,提起台灣的口服提神飲料,人們想到了蠻牛或白馬馬力夯,康貝特反而成了二線品牌,因為蠻牛的出現,過去以康貝特為主要獲利來源的葡萄王陷入了嚴重虧損,二○○○年甚至還發不出年終獎金,只好用兩瓶即將過期的靈芝王,代替年終獎金。

去年,葡萄王卻交出了獲利的新高,每股稅後盈餘(EPS)可望超越四元。葡萄王曾家第二代擔任執行副總經理的曾盛麟告訴我們,今年葡萄王發出的年終獎金最高可以發到二十個月,而且,今天康貝特只占整個葡萄王六%的營收。

轉型三管齊下,不見效反連虧三年

一邊談話,空氣中還瀰漫著靈芝、樟芝菌菇類發酵的味道,公司背後就是生技產品的發酵槽,葡萄王已經轉成為生技保健食品公司,成長與獲利來源是轉投資的直銷公司葡眾公司。去年,葡眾擠進了全台灣前四大的直銷公司,營收達到四十二億三千萬元、會員數突破九萬人,根據專業直銷媒體直銷世紀排名資料,是台灣本土最大直銷商,也讓葡萄王毛利率超過八成、淨利率高達二成六。

從生產口服提神飲料轉進生技保健食品,接著再轉投資直銷商,建構新通路,葡萄王就是靠重新定義自己,而浴火重生,但這條路一點都不簡單。

幾乎是同一時期,台灣跨入生技保健產品領域的企業很多,有統一、味全、中油、台糖、台鹽、永豐餘、金車、愛之味,就連台塑集團也成立長庚生技,這些企業規模有的遠勝葡萄王,也不乏有通路優勢者,而長庚生技更與來自大陸的天獅集團合作,跨足直銷。因此葡萄王轉型生技,再透過直銷通路來找出新戰場的模式,並非唯一。

更嚴重的是,葡萄王還曾面臨蠟燭三頭燒的問題。

其一,一九九七年,蠻牛大量的廣告曝光,搭配產品「加量不加價」的路線,讓他的父親葡萄王董事長曾水照悔恨當年輕忽了對手,讓蠻牛攻城略地大敗了康貝特,口服提神飲料霸主拱手讓人。

其次是,葡萄王在一九九一年,就已經開始嘗試轉型了,以學名藥起家的葡萄王早看到了生技保健食品的趨勢,成立生物工程中心,接著展開了大陸布局,投資了上海廠,準備在中國開拓康貝特的第二春。

其三,葡萄王還在一九九三年成立了直銷事業葡眾公司。簡單的說,新事業、新通路、新市場都同步展開了,該做的都做了,但一九九八年還是出現了連續三年虧損、營收往下掉的窘境。

重新定義自己很難,首先是本業口服提神飲料被對手搶走市場,其次是中國廠面臨競爭,市場開拓不如預期,陷入虧損噩夢,葡眾直銷市場發展也不如預期。

雖然葡萄王挖角了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勁初,用外部人才,並在一九九七年,葡萄王推出靈芝王產品,相對同業一顆膠囊三十多元,葡萄王靈芝王喊出十元有找的低價,加上強力放送廣告,但大量廣告並沒化為實際銷售數字,好產品不一定就能賣錢,這是傳統製造業思維公司的弊病。

讓出部分股權,找直銷老將當股東

隔行如隔山,重新定義自己,轉到新戰場需要不同領域的人才。

曾盛麟說,在連續五年虧損五千多萬元之後,又遇到了蠻牛這個強勢對手的挑戰,葡萄王痛定思痛面對直銷事業葡眾,體悟發展新事業不能自己土法煉鋼。

一九九八年,葡眾重組找來六個外商直銷業的老將,以葡眾六大顧問的身分協助重新建立了葡眾的直銷體系、獎勵與銷售制度。生技保健食品需要體驗行銷,但現行廣告市場規定食品不能講療效,於是改走小眾之間口語相傳的傳播,中山大學直銷學術研發中心主任陳得發說,就發展生技保健食品而言,葡萄王選擇直銷通路,這是正確的決定。

但很多人不知道,還有一個最大的關鍵是,曾水照讓這六個人以入股的方式成為葡眾的大股東,葡萄王只占有六成的股權。也就是說,這六大顧問不僅是專業經理人,也是擁股權的大股東,葡眾的成敗跟這些專業經理人緊緊綁在一起,是讓直銷事業能夠迅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代工發酵原料,成全台最大供應商

葡萄王創始股東家族之一,最近十年來重新買回股權當上董事的全球刷毛布大王──菁華工業董事長黃彥一說,重組葡眾強化直銷通路,是葡萄王能夠重生的關鍵決策。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發展生技保健食品,應該善用直銷通路,但葡萄王是先讓利給專業經理人,回頭就能貢獻給葡萄王,今天,光葡眾就占了葡萄王八成左右的營收。

通路交給直銷體系,葡萄王則專注本業,它長期且緩慢的一步步把產能擴大,就以生技保健食品最重要的發酵槽來說,葡萄王是從一套設備五噸,接著投資十噸、二十噸、四十噸到五十噸,這樣一套套慢慢設立。曾盛麟說,每一次投資都是建立學習曲線達到最佳效益,接著才把產能擴大,長期下來建立了進入門檻。

反映在財報與獲利,一九九八年重組,到了二○○九年才爆發,中間是長達十一年的紮馬步,現在葡萄王發酵槽產能達二百七十五噸,是台灣主要乳酸菌、菇菌等原料發酵的最大供應商。

因為,這些發酵槽不僅是供應葡萄王自己使用,也替台灣其他生技保健品牌代工,客戶超過十家,原來台灣有許多乳酸菌是葡萄王代工的。堅持自己走產品垂直整合,自己研發自己生產。這一點讓曾盛麟相當自豪,他說,因為原料到成品都自我生產與掌握,二○一一年塑化劑事件完全沒有影響到葡萄王。

相較之下,當年塑化劑風波幾乎席捲台灣食品與生技保健業者,如統一集團、台塑集團的長庚生技,到國營事業中油等品牌都被波及。

通路、生技保健產品都扎下基礎,葡萄王的中國廠也設定停損,原本期待能在中國再創第二春,務實面對變成替其他品牌代工的代工廠,只要求工廠的產能能夠充分應用,達到自給自足、不虧損即可。未來,甚至不排除賣了中國廠。

三年來,葡萄王重新定義自己的腳步沒有停止。回到公司內部,由曾水照的兒子曾盛麟執行,他強制把請假系統改掉,請假只能上線,強迫老員工學習網路。曾盛麟說,剛開始連換影印機都會引起抱怨,因為老公司、老員工安於現狀、害怕改變,他也招募留學與外籍員工為打開國際市場做準備,員工數從一百七十人增加到二百三十人,平均年齡降到了三十五歲,這家老公司的改變仍在持續進行中。

雖說,蠻牛的出現,把葡萄王打到虧損累累,才讓這家老公司重新定義自己做出大改變,但今天看台灣面對這樣困境的老企業很多,卻找不到葡萄王敢這樣大膽改變自己的公司,因為,敢說要發展新產業、新通路的很多,但真正敢做,而且認真去做才是最難的。

【延伸閱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51

櫃子不夠?或習慣不對?

2013-06-17 TCW
 
 

 

我的臥室有一長櫃,檯面是一塊厚實老木塊,不過因為上面堆滿雜物,所以難得一見真面目。雜物為何這麼多?房間已有置物室,幾年前覺得空間不夠,增加一些層板。再覺不夠用,又添一長櫃。現在還是不夠,雜物堆放到地板。

還要再擴充新櫃嗎?我靜下思索該怎麼解決時,忽然了悟:問題根本不在櫃子不夠,而在習慣不對。一有東西,我就隨手放,也不看這是否需要留。日積月累,櫃子的成長速度當然跟不上雜物成長速度。我為何疏於過濾雜物?難道我以為家有萬坪,毋須計較小節?平心而論,潛意識可能是如此。這是潛意識的員外個性,台語稱之為阿舍。我這現代員外,每當置物空間一擴大,就更肆無忌憚。終於,多到雜物爆炸。

生活上的「櫃子不夠?還是習慣不對?」亦是管理上常有的迷思。

管理者常有的口頭禪是:人手不夠。人不夠與櫃子不足,是同樣慣性。我常會反問當責主管:人員不夠,還是人才不足?還是,工作流程未能與時俱進的優化。管理,從來都不能簡單化處之。

我對於加人,一直有恐懼症。商周早年營運不佳時,人員是不少,但效率不彰,後來一度全員減薪。儘管多年,但減薪度難關的陰影仍在。因此,我很深的感觸是,人多未必能搞定事,人少未必成不了事。除非這是一個成長型組織,否則,加人,是最膚淺的解決手段,也不夠深究問題。解決了眼前,卻把問題丟到日後,逐漸邁向大象型組織而不自知。

再說,人不夠,亦可能是工作流程未與時俱進。老組織,隨著任務的日新月異,管理者通常的處理就是要求加人,而未同步整理合併舊的、不合時宜的工作內容、流程。人事的膨脹,大象型組織,皆導因於此。這亦是上述沒有養成過濾雜物的慣性。

行此文,我倒不是全盤否定員外個性的管理者,而是提醒:加人,應有配套做法。否則,家財萬貫總有花光的一天。慎之慎之!(本專欄每兩週刊登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52

利率攀升埋隱憂 經濟復甦不夠力 面對利率危機 柏南克如何解套?

2013-07-01  TWM  
 

 

除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挑起國內的貨幣戰爭掀起風暴,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也不約而同走上貨幣緊縮的險路。

不過,在減少收購資產背後,一場利率風暴,即將在QE退場之後,威脅全球經濟!

撰文‧楊卓翰

這是一個全世界投資人最不想聽到的「好消息」。當柏南克宣布美國經濟前景看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將退場時,全球市場出現了哀號。正當焦點在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調整,也就是聞之變色的「收回熱錢」時,悄悄跟隨在後的利率變化,將比收回熱錢影響更大、更廣。

市場預估,如果失業率掉到七%以下,代表經濟復甦狀況良好,聯準會就在今年九月或十二月啟動退場機制。第一步將減少收購美國公債和不動產擔保抵押貸款。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指出,在啟動退場機制後,失業率每掉○.一%,聯準會將會減少一百五十億美元的資產收購規模,直到收購金額為零。

第二步,就是過去四年來的操作大反轉。在二○一四年中,聯準會將開始把過去收購總額超過三兆美元的資產,在市場上逐漸一點一點地賣出。而當三兆美元的債券資產投到市場時,利率,將首當其衝。

雖然柏南克表示,聯準會不至於在經濟尚未好轉前就在短期利率動刀,按照現在的時間表,短期利率將在一五年夏天前維持在零的水準,債券價格將慢慢緩落。但,劇本真的會如柏南克所想的完美嗎?

「當央行開始控管利率,整個世界都要變天。」摩根大通董事長傑米.戴門六月初在中國成都演講時說。他警告投資人,上一次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被設定目標,是二次大戰的時候,而且就算定了目標利率,也要過了好幾年,「直到一九五○年,利率才終於正常化。」因此,「直到利率正常化前,市場將會既嚇人、又震盪。」戴門說。

公債殖利率曲線將大幅陡升過去,美國中央銀行大量購買公債和一部分的公司債,也就是所謂的「印鈔票、買債券」,這讓利率保持在極低,這等同苦了存錢的辛苦人,樂了借錢的享受者。過去四年,投資人早已習慣相對平滑的公債殖利率曲線(短期利率與長期利率的差距較小),如今這條曲線將會大大地變陡。

一旦聯準會貨幣操作的方向逆轉,最讓投資人害怕的就是接下來利率狂升。高盛的一篇報告就指出:「當聯準會啟動退場機制,第一次利率飆升(Interest Rate Hike)就可能隨後而來。」報告甚至將利率高峰從原本的一五年夏天提早到明年年底。市場機構對今年年底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預估,已經從之前的一.七%,揚升到目前的二.五%。一旦殖利率曲線正常化,金融機構預估將高達四%以上。

上揚的長期利率,除了影響公司融資投資的意願,也將對美國剛開始復甦的房市造成衝擊。而最可怕的衝擊,將從美國擴及到那個全球投資人心中永遠的痛──歐元區。

聰明的享樂者,會用接近○%的利率,向銀行借一大筆錢來花,而最「聰明」的,就屬南歐豬國:希臘、葡萄牙、義大利、西班牙這些國家。一旦QE退場,這些負債國家的融資成本勢必增加。義大利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從四月的三.七%新低點,一路漲到四.六%;而希臘利率更是在柏南克發言後飆漲三成,重回一一.三%的高峰。這也是為什麼,避險基金早就嗅到變天前兆,從五月初就開始大賣債券。如果現在僅是預期心態作祟,那麼等三兆美元規模的債券釋出,你能想像嗎?

如果經濟確實復甦,那麼QE退場造成的利率上揚並不是壞事,但若聯準會衡量經濟復甦的體溫計失準,那麼高利率就會成為殺死美國經濟的一號凶手。而柏南克雖明確指出啟動QE退場的二個指標:勞動市場和物價,都和他提前退場的決心唱反調。

數字衰退說明消費力冷卻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就指出,柏南克眼中的失業率雖然下降,但是這僅代表主動找工作的人口減少,並不是工作機會增加。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統計,五月的勞動參與率是七六%,和風暴前的八○%水準仍相差甚遠。「因為人口老化,失業率雖然掉,但是就業率並沒有提升。」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中指出。

除此之外,美國五月的通膨率僅有一.四%,代表經濟這具引擎不但沒有過熱跡象,衰退的數字說明了民間消費力還在冷卻中。連柏南克在五月二十二日的發言中自己也承認通膨率過低的問題;事實上,他在會中強調了十六次。

這場逆轉操作,聯準會沒有說明書,歷史上的經驗只有災難,柏南克該如何解套?

高盛的一份報告指出,首先,柏南克可能會將啟動退場的時間點,延後到一四年。而第二,也是比較有可能的方式,就是把啟動退場的開關調緊一點。柏南克也給自己留了後路,表示把原本的七%失業率標準,用更嚴格的六.五%來看「也是可能的」。

我們無法知道柏南克何時啟動QE退場,但能確定的是,熱錢退去時,主宰金融市場的大轉變,就是利率。當利率逆轉時,你,做好準備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814

「只喝咖啡聊天和發郵件並不夠」,持續積累人脈得下功夫和用真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645.html

不過,有效人脈的建立不僅僅是握手和交換名片。這一觀點來自近日召開的第14屆商界女性沃頓年度研討會,會議主題為「通向成功的階梯:先問答後行動」。與會者指出,最牢固的關係是通過分享經歷,靠思想、自我整理和注意力建立人脈網絡而培養起來的。人際關係不一定會在多年後有回報,重點在於:想要讓人際關係歷久彌新,這關係得先是實在的。

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MetLife)分管跨國政府和行業關係的副總裁蘇珊·格林威爾(Susan Greenwell)在其中一個下午舉行的名為「建立並利用有效的商業關係」的專家討論會上說,「在關係培養中產生高下之分的差別之一在於,培養關係時保持真誠,才會讓關係在生活和事業上助你一臂之力。」她說,人們往往「把培養關係當作任務來完成。」

培養關係的一個好辦法是,嘗試找出你現在與別人已有的聯結,然後在此基礎上發展。格林威爾說,「你得自然地培養關係,從你們的共同點、共同的聯繫開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是,不要只關注有權位的人,而應該與工作中碰到的人建立真誠的聯繫。」

格林威爾說,培養的關係要等多年後兩人在事業上有所發展,晉陞高位才有回報。比如,她今天合作的許多政府高官就是早年在工作中認識的,那時他們的職位還沒有這麼高。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股票部的董事總經理珊莎·奧茲根(Shantha Ozgen)說道,「今天和我關係最好的人,我在十二年前做初級銷售員時就開始和他們培養關係了。」奧茲根剛入職時,她的上司是三位高級銷售員,他們都配有最好的會計師,她的會計師則被認為職位較低,對公司不那麼重要。她說,「這並沒有影響我,我有我自己的花名冊。」

奧茲根努力地瞭解與她接觸的每一個人,記得他們生活中諸如子女生日之類的生活細節。她說,「就是那些小事讓別人記住了我。」不管她的熟人轉行或是搬遷,她仍然與之保持聯繫。現在很多情況下,「這些關係儲備已經在自然地發展。」

發展權力關係的重要性

女性成功培訓學校(Women's Success Coaching)創始人兼校長邦妮·馬庫斯(Bonnie Marcus)提醒大家,培養長期關係並不見得要忽視能影響自己職業軌跡的權力者。她說,「我們需要真誠等品質,但也需要搞清楚我們知道是誰說了算。我在職業生涯中有很多教訓,其中之一就是發展權力關係的重要性。」

馬庫斯是從與別人競爭升職機會的經歷得到這一教訓的。她說,「該做的我都做了,我想,沒問題,我很自信、有能力、有業績,而且我確實為公司增加了收入,還降低了成本。」她甚至直接要求升職,並讓她的直接報告替自己說好話。「我還是沒有升職。原因是,我沒有發展權力關係,我沒有與最終決策的人培養關係。」

在一場名為「從現在起:建立在世界五百強企業工作的職業生涯」的專家討論會上,蘇珊·柯普曼(Susan Keppelman)給出了一個與高層領導會面的策略。柯普曼在總部位於華盛頓的跨國電力公司愛依斯(AES Corp.)任高級助理,她與其他四個MBA畢業生同時進入這家公司工作。

柯普曼回憶道,我們其中一個人「很聰明,提議我們一起去聯繫CEO」然後請他吃午飯,CEO同意了,「然後我們也聯繫了CFO和COO,這麼一路下來。」以小組為單位聯絡上司的方式讓她在認識高管的同時也加深了與其他四個MBA畢業生的關係。她很快注意到高層領導在走廊裡認出她並開始叫她名字、跟她打招呼。她說,這種集體聯絡的辦法「非常管用」。

中午聚餐並不是柯普曼利用集體來培養關係的唯一方法。出差時,她總是優先參加團隊活動,而不是獨處,選擇跟同事出去玩,而放棄去健身房健身。這些社交活動讓她有機會瞭解同事,否則大家在平時都是下了班匆匆回家陪伴家人。她說,「我覺得我最有意義的關係是在出差時培養的。不管什麼時候出差,我都決定了無論大家安排什麼活動,我都參加。」

與會者之一、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的創業團隊楊森保健創新(Janssen Healthcare Innovation)商業試驗開發高級經理安妮·休伊特·費希爾(Anne Hewitt Fischer)認為,尋找機會與以前不認識的人一起工作也是另一個建立彼此聯繫、培養持久關係的辦法。

休伊特·費希爾說,「積累人脈不僅僅是靠喝咖啡聊天、打電話和發電子郵件。」她建議可以主動參與一個項目的工作,這會是在一個新團體中建立聯繫的好方法。在強生公司,她參加了一個輪崗項目,短時間內可以在幾個不同的工作組裡輪崗。

「有時人們以為在大公司積累人脈就能讓你得到想要的工作,但我發現其實為你想加入的團隊工作才是最有效的辦法,當他們真的有職位空缺時你就能成為候選人。因為你並不僅僅是在建立新的人脈,鍛鍊新的工作技能,同時也是在向這個團隊展示你的性格和工作成果。」

小改變帶來大效果

另一個培養關係的方法是利用現有人脈並加強已有關係。葛蘭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品牌經理海瑟·艾斯普拉斯(Heather Aspras)在會上說,她是靠上司給她的引導來改善自己在公司的人際關係。「除了具體工作以外,我的上司常常和我一起想辦法來提高我在組織中的知名度,讓我在團隊中更受歡迎。」

一次,艾斯普拉斯和她的上司負責一個新產品的上市工作,為此上司要開一系列的會議。他們注意到,參加會議的人總是直接提問她的上司,雖然很多事情都是由她負責。她說,「因此我們決定由我來主持會議,現在人們開始漸漸更關注我了。這就是小改變帶來的大效果。」

艾斯普拉斯說,另一個可能有助於女性建立人脈的改變是婚後不隨夫姓。她當年就決定這麼做。她說,「名字是一個人的重要招牌,我們並不是始終知道人們什麼時候會注意我們的名字。」

艾斯普拉斯推斷她的這個決定在她應聘現在這份工作時起了作用。「我發現有幾個在葛蘭素公司工作的人是我曾經在另一家公司的同事,他們在簡歷上認出了我的名字,所以對我的評價很高。因此如果你要結婚,當你結婚時,要麼不改姓,或者如果改了也沒關係,但要在簡歷上寫上你的閨名,因為有些人只知道你的閨名。」

另一條關於培養持久人脈的建議是,僅僅為人所知是不夠的,還要讓人記得。百事可樂的份額管理董事希多·拉賈帕爾(Sheetal Rajpal)認為,做到這一點的訣竅在於充滿激情。

拉賈帕爾說道,「人們想瞭解你這個人本身。不要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你對工作以外的事情感興趣,這種熱情就很有散發力……任何時候我只要談起我熱愛的事情,人們都會有共鳴。這是會傳染的,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喜歡你……因此要利用這一點。這會讓你被別人記住,而且會給你帶來長期的好處。」

與會者、德意志銀行紐約分行的董事總經理簡·迪弗洛里奧(Jane DeFlorio)也同意被人記住很重要。她在「人際關係」專家討論會上說,「你得找出讓你與眾不同的地方。我在辦公室吸引人的辦法是我穿的衣服很誇張……有些和別人不一樣這很管用,雖然有點誇張,但是有效果……我發現一點點與眾不同能讓我變得突出。」

迪弗洛里奧說,不過要維持長期的關係,記住別人也同樣重要。她強調了在培養人際關係中自我整理的重要性。她說,「我會對我遇見的人做很多筆記。無論是一個會面三小時的客戶,還是在一個晚宴上認識的人,或者是一個坐在我旁邊的有意思的人,如果我想認識他或者想建立關係,我會給我自己發一封郵件。在與客戶會面結束後我會在餐館的盥洗室給我自己發一封語音郵件,總結我們當晚談話的內容,因為第二天我就不記得了。」

迪弗洛里奧對所有事情都做筆記,比如「工作以外的興趣、他喜歡特技跳傘、她喜歡刺繡……只要堅持記錄人們喜歡的東西,你會常常找到藉口回去找他們。」

總之,維護人際關係是個社交活動,如果一段關係是有趣的,就會變得最為持久。迪弗洛里奧說,「我把我的工作看作是一個巨大的社交藉口,這一點都不誇張。我把我的私人生活和商業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對於建立人際關係,她的首要建議,也是她希望她能早點知道的一點是,「學會開派對,如果你真的想專注社交方面的話……你要把人聚攏到你的身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67

某淘寶賣家到人人貸貸款,抱怨貸款額度不夠 - Cedric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nguw.html
下午看了幾個小時的人人貸,很有趣。如果從網站的交易額上看的話,絕對是高成長的公司啊,不過,暫時不是很清楚這種模式怎麼贏利。特別是聯繫起之前看的另一個理財平台「愛投資」的承諾「不收取費用」,就更加疑惑這種平台怎麼贏利了。* 

人人貸的其中有一個貸款項目如下:
借款金額為8000元,期限為3個月,年利率18%,還款方式為按月還款、等額本息。

借款人為一個淘寶賣家,他在人人貸的論壇裡面發了一個帖子,抱怨貸款額度不夠,帖子鏈接為:

裡面的內容蠻有趣的,這裡轉載如下:
發表於:2013/09/18 16:36:30

我是12年10月左右註冊的用戶,已經在人人貸上借款三次,也都已經全部還清。

剛剛接觸人人貸是朋友介紹的,當時兩家淘寶店都還是五鑽,當時在人人貸第一次申請借款,額度是8000元,很高興。

可是現在店舖已經兩皇冠,特別是快國慶節了,準備在期間做活動,所以申請了提升額度,

提交了徵信報告,最近半年的銀行流水,差不多120萬,將近150頁(一張一張裁圖都花費了不知道多少時間),淘寶的交易數據(每個月交易量大概在15萬到20萬之間)

提交後,還特意問了QQ客服,說5到10個工作日,無論通過都會有通知的。結果呢,到今天問了客服才知道沒有通過。

感覺很奇怪,無法理解,所以幾個問題問問人人貸客服

一,在人人貸上面的借款,是否按時還款,是否有作為一個額度的評審標準,看了你們的(人人貸借款用戶提額申請辦法公告)

http://www.renrendai.com/index/noticeDetail.action?noticeId=135 按照我的理解,我應該符闔第二種情況的提額申請的,前兩項是必須的,我提供了,第四項我也提供了

可是還是沒有通過提額,難道必須提供房產或車產,才可以提額成功?

二,淘寶賣家到底在人人貸是怎麼樣的一個審核標準?一年前,我只有五鑽店舖,交易量差不多是每個月6到10萬,可以在人人貸上借款8000元,

現在是兩皇冠,交易量大概在15萬到20萬之間,仍然只能在人人貸上借款8000元?

第一個回覆的貌似是人人貸官方:

您好,您日前提交的提交提額申請由於不滿足審核標準未能通過。請您保持良好的信用和還款記錄,並在滿足下列條件之一之後再次嘗試申請:

1、距離本次申請3個月之後;

2、在本次申請之後又有新增的房產、車產等大額資產。

很抱歉本次提額申請沒能幫到您。


後面另外有一些網友回覆:
直接在淘寶申請貸款不就好了,人人貸只是信用貸款,能有多少額度~
[Post New]發表於:2013/09/18 16:51:39
能具體答覆為什麼不通過嗎?

前在淘寶申請過一次6萬元的信用貸款,6個月的,可是被坑了啊。

用了不到3個月,正好當時是淡季,再加上上級供貨商提價,產品價格提高了15塊錢,導致銷量下降了很多,結果淘寶突然來個通知,要求我提前歸還借款,最後東拼西湊才把錢給還上。

現在淘寶貸款顯示的是可以貸35萬6,可是心裡有陰影啊,如果不是非常必要,我還是希望通過別的渠道借款。


[Post New]發表於:2013/09/1817:39:33
被要求提前還款?這麼詭異……樓主你是差評過多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62

《退休大調查》起步晚、活太長、存不夠三大迫切危機沒有閒錢四成青壯族未準備退休金

2013-11-18  TWM
 
 

 

多數人對存退休金抱持「還早」的心態,偏偏退休這檔事,時間到了,肯定來不及。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對全台二十二縣市青壯族群所進行的「二○一三年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可以看出,台灣人正面臨三大迫切的退休金危機。

撰文‧劉育菁

十五年前,到科學園區找一份好工作,認真上進、存十年股票,人生想在四十五歲輕鬆退休過好日子,並非絕無可能;但也不過十年的光景,二○○八年一場金融海嘯,打碎了提前退休的美夢,更因全球進入低利率超過十年以上,國家也面臨退休金準備不足的窘境,只好把法定退休年齡往後延。

「延退」手段,只是把退休危機向後遞延,但台灣卻不能喘息,因為不婚、不生的少子化氛圍,讓台灣晉升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根據經建會今年的統計數字,二五年台灣即步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達全民二○%。

「台灣人面臨的是高齡化及少子化的雙重夾擊。」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楊子江語重心長地說,並呼籲對於退休金的準備,政府、家庭或個人及企業三方面同等重要,且缺一不可。

因此,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與政大商學院民意調查中心,在今年九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七日,針對全台二十二縣市,年滿三十歲至六十歲且仍未退休民眾,進行「二○一三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的電話訪問,透過分層系統抽樣並以縣市為分層單位,取得一○六九份樣本。從調查結果中,可清楚觀察出支撐台灣的青壯年族群,在面對退休規畫時出現三大難題。

難題一:開支壓縮﹁未來財﹂

計畫退休年齡往後遞延

究竟該幾歲退休?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國人平均退休年齡為五十七.三歲,較七年前延後近二.五歲;本刊一○年與德盛安聯資產管理公司的退休調查中,計畫五十六至六十歲退休的比率最高,約二三%。

若對比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最新二○一三年退休趨勢調查,打算退休的平均年齡六十一歲,比去年全台實際的退休年齡多出四歲,也高於本刊在一○年的調查結果,凸顯國人對於計畫退休年齡向後遞延的趨勢。

對自己的工作年齡向後拉長,背後的意涵,是國人對於退休財務規畫的缺乏信心。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的調查,高達四四%受訪者目前尚未開始準備退休金,沒有準備原因是手上沒有多餘的錢,占了七八%,比率遠遠高於不知如何準備、認為子女會奉養或目前還不需要的選項。

這二年台灣人對退休金的準備,有種「生吃都不夠了,哪還能曬乾?」的無奈。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發起人陳登源表示,台灣的物價雖然不高,但卻被高房價壓得喘不過氣,在台北市中心就算不買房子,租金負擔也不低;把居住地向南位移,到中南部租房子很容易,但找工作卻大不易,就算找到了,薪水卻不動如山。

要把「未來」會花用的錢,「現在」就存下來的確不容易,這對於剛成家立業的三十至四十歲族群更是難上加難,在調查中,四十歲以下受訪者當中,已開始準備退休金的不到一半。

值得慶幸的是,在過去幾年產官學積極的宣導之下,國人都有「愈早準備愈好」的概念,三六%受訪者認為,最慢也該在二十五歲時開始準備退休金,也就是第一份薪水就要開始存退休金。

然而,理想與現實終究存在差距,根據調查,實際上真正開始存退休金的平均年齡落在三十三歲,至於尚未存退休金者,多半計畫在四十五歲開始準備,但距離預計退休的年齡六十一歲,只剩十六年時間準備。

全美首席理財大師大衛.巴哈在《起步晚,照樣致富》一書中說,與其把自己放在「早知道??」的懊悔裡,還不如現在開始下定決心改頭換面,開始行動。楊子江說,在求學階段只有商學院學生建立較佳的基本財經知識,理財教育扎根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對尚未起步者,他建議,從現在開始做好理財三大基本功。

第一,開始記帳,記錄每日收支項目;經過半年後,進入「檢視」階段,重新檢視消費習慣,找出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絕對可以找到省下二分之一開銷的方法。在關掉漏水龍頭後,則要開始學習編列預算,導入「收入-儲蓄=支出」的觀念,一定能存下退休金。

難題二:低估生命長度

忽略長壽風險隱憂

究竟要存多少退休金才足夠?澳洲公認最成功的理財規畫大師、安睿理財顧問集團(ipac)總裁艾貝(Arun Abey)在《多少才夠》書中指出,理財的目標就是管理生活。退休後究竟需要多少錢?取決於能活多久、以及想要過什麼生活。

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調查,國人對自己壽命的平均想像是七十七歲,男性比女性略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年齡層中,三十五歲至三十九歲對於壽命的長度預期最短,僅七十四歲,低於平均值三歲。

若對比日前內政部公布的去年國人平均壽命七十九.五歲,再考慮長壽化趨勢,那麼,三十五至三十九歲族群對自己的「長壽風險」顯然嚴重低估。

低估自己的生命長度,可能會有哪些風險?楊子江認為,隨著年齡增加,活太久且活得不夠健康,需要的醫療費用會增加,倘若退休金準備不足,沉重壓力就得由下一代撐起來,可能拖垮年輕人。

究竟該如何因應活太久的風險?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建議,除了政府在長期照護制度的政策制訂要加把勁之外,個人對於購買長照險的風險意識也應加強,年紀已過了四十歲的彭金隆,已經開始認真評估長照險的需求。

至於退休後的生活費用,根據這份調查,受訪者對於退休後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需二萬四六八一元,比退休前生活開銷高出一成六。除了生活費之外,醫療費用成為最主要的支出,進一步用性別分析,女性比男性更擔心醫療費不足。

難題三:退休金仰賴政府

理財工具過度保守

對於退休金的來源,根據調查,把政府及雇主退休金當成主要來源者占六一%,其中軍警公教占八成以上,而金融保險業占四三%。陳登源表示,在歐美國家,政府與企業原是退休金來源的二大支柱,台灣人對政府退休金「有感」,最主要的關鍵是○九年政府修改勞工退休金制度,把勞保年金化。

楊子江認為,歐美福利社會國家的退休制度,政府與企業責無旁貸,然而金融海嘯後,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加劇,政府退休金朝向「晚退少領」的趨勢改革,因此不妨把退休規畫的主動權拿回自己手上,透過積極的準備,讓自己沒有退休後顧之憂。

但很不幸地,國人對退休金規畫主要來源,除了靠政府之外,也有四六%受訪者會利用最保守的「儲蓄」作法,但仰賴「個人投資所得」者則只有一五%。換句話說,台灣人對存退休金的理財工具的選擇,似乎有過度保守的隱憂。

從理財規畫的角度來說,「準備退休金」必須依照生命週期的風險承受度,進行積極或保守的布局調整,如果一味傾向於利用「最保守」的低報酬率工具,在起步太晚又低估長壽風險的情況下,可想而知,要在退休前存到足夠退休金,恐比登天還難,這一點,從將近五成民眾沒信心在退休前備妥退休金,也可略窺一二。

退休雖然是人生重要的最後關卡,但想要過好的生活,其實並不難。

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的估算,以六十一歲退休、活到八十歲為例,每月生活費二萬五千元,以年報酬率二%計算,四十五歲才開始起步,每月約存二萬五千元;提早到三十三歲準備,每月約存一萬三千元;若從最理想的二十五歲開始,每月約需九千元。

其實只要把握二十五歲不嫌早,四十歲也不嫌晚的心態,踏出第一步,不僅能確保退休基本保障,甚至還能繼續追求人生夢想。

沒有閒錢,是尚未啟動退休規畫的主因逾四成尚未開始準備退休金Q:請問您是否已經開始準備退休金了? 單位:%

開始準備56

還沒準備44

近八成是因沒有閒錢,未開始退休準備 單位:%Q:還沒開始準備的原因是什麼?

現在手邊沒有多餘的錢 78

覺得目前還不需要 9

不知道該怎麼準備 4

沒有時間準備 3

認為子女會奉養 3

退休後每月生活費高於現在,

但理財動作卻極度保守

退休後預計生活費較退休前高一成六Q:你預估退休前和退休後,你個人每月生活費大約需要多少錢?

現在 21184元

退休後 24681元

規畫退休金,普遍傾向低報酬率的保守工具Q:預估退休金的主要來源為何? 單位:%政府及雇主提供的退休金 61

個人儲蓄 46

保險 18

個人投資所得 15

親人奉養 3

房租租金 2

不知道 7

近一半的人沒把握能在退休前備妥退休金Q:是否有信心在退休前準備好足夠的退休金? 單位:%

沒信心 48

有信心 39

不知道 13

退休準備應及早起跑

35-39歲族群,明顯低估長壽風險Q:請問你想活到幾歲?

30-34歲 76

35-39歲 74

40-44歲 76

45-49歲 77

50-54歲 79

55-59歲 82

準備退休金愈早愈好,但知易行難…Q:你覺得應該幾歲開始準備退休金最理想?

25歲以前 36%

26-30歲 15%

31-35歲 9%

36-40歲 11%

41-45歲 7%

46歲-50歲 5%

51歲以後 7%

不知道 10%

及早準備與尚未準備者啟動時間落差12年Q:你從幾歲開始(計畫在幾歲才要開始)準備退休金?

25歲 開始準備的理想起點

33歲 已準備退休金者

平均在33歲開始規畫

45歲 尚未準備退休金者

平均打算在45歲開始

61歲 預計退休年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42

戴蒙2013年薪水高達2000萬美元 巴菲特認為“仍不夠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086

儘管過去的一年裡摩根大通官司纏身,累計被判支付200億美元罰金,但這絲毫不阻礙CEO傑米·戴蒙加薪的腳步。2013年,戴蒙的薪水高達2000萬美元,同比劇增74%!更令人吃驚的是,巴菲特評論說:「戴蒙應該得到更多。」

2012年戴蒙的薪水為1150億美元。今年的2000萬中,包括1850萬美元的股權獎勵。下圖為歷年來戴蒙的年薪:

在2012年,摩根大通董事會將戴蒙的年薪削減了一半,原因是該行首席投資辦公室的失誤導致了「倫敦鯨」事件的發生,令摩根大通蒙受了62億美元的交易損失。董事會當時表示,戴蒙「對導致這項損失的失誤負有最終責任」。

但在本週三,摩根大通董事會則批准調高戴蒙的2013年年薪,並在週五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一份監管文件中披露了這一信息。董事會指出,之所以批准調高戴蒙的年薪,其理由在於摩根大通的長期業績表現良好,市場份額有所增長,而且該行「已經採取了相關措施來解決監管相關問題」。

2013年,主要由於旗下銀行和證券部門的業績表現相對強勁,摩根大通的股價上漲了33%。

即使是在提薪以後,2013年戴蒙的年薪也未能達到2011年時2310萬美元的水平,當時他是大型銀行中薪酬最高的CEO。

下面這張圖能夠很好的說明,為什麼戴蒙能夠得到如此高昂的薪水。無論在危機前,還是危機後,摩根大通在戴蒙的管理下都表現除極強的盈利能力

巴菲特對戴蒙讚譽有加。在近日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的時候,巴菲特評論稱:「如果我擁有摩根大通,那麼我不僅會繼續讓戴蒙任CEO,而且會比現在的董事會支付更高的薪水。」

巴菲特指出,摩根大通在金融危機期間「為美國金融系統做出了巨大幫助」。

巴菲特毫不吝惜對戴蒙的讚賞,他甚至公開表示「挖角」的想法:「如果戴蒙想賺更多的錢,他只需要給我打電話,伯克希爾哈撒韋很歡迎他。」

對於摩根大通董事會批准調高戴蒙年薪的決定,也不乏激進的反對者。資產管理公司Walden Asset Management的高級副總裁Timothy Smith表示:「我們都對這項薪酬計劃感到非常擔心,原因是其完全無視(摩根大通)在過去一年時間裡所面臨的重大混亂形勢和醜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03

摩根大通建議大學生:存錢是不夠的,你們得學會投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2739

摩根大通在比較了近35年來存款回報和學費增速後建議大學生,僅僅存錢是不夠的,而是應該去投資。因為你存款的利率遠遠趕不上學費增長,無論是股票、債券,其回報都高於學費增長。 根據1978年至2013年的數據,存款的平均利率僅4.1%,遠遠不及學費7.1%的年均增長。而投資債券平均年齡能獲得9.4%的收益,而股票的回報更是高達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