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再創高峰》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 大立光積極跨界布局 三大成長引擎 下個黃金10年關鍵

2015-03-09  TWM
 
 

 

毋庸置疑的,大立光過去十年之所以大賺,主要是拜智慧型手機普遍之賜;不過隨著市場飽和,智慧型手機銷售成長率也有走緩之勢,且競爭對手也頻頻追趕。

林恩平在繳出亮眼的接班成績單後,如何帶大立光再創高峰,是他最大的挑戰。

撰文‧謝富旭、宋和謙

股價二千六百多元的大立光還能漲到哪裡?這是投資機構與投資人對大立光前景的疑慮。然而,如果深究照相鏡頭產業,外資普遍看好大立光今年目標價可達三千至三千二百元不是沒有道理;但大立光前景也非晴空萬里,對手的追趕以及「晶圓級光學鏡片」這個新玩意兒,可能是未來的兩大威脅。

毋庸置疑的,大立光過去十年能大賺,主要是拜智慧型手機普遍之賜。不過,隨著市場飽和,智慧型手機銷售成長率也走緩。根據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調查,二○一三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高達九.九億支,年增率高達四二.三%;一四年出貨量達十二.八三億支,年增率走緩至二九%。

引擎1.多鏡頭手機

六鏡頭手機問世

林恩平砸二○五億擴廠搶商機至於一五年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各家市調機構預測的中間值則是成長二○%,約十五.四億支。從這個趨勢看來,智慧型手機的銷貨紅火歸紅火,年成長率下降亦是不爭的事實;九八%營收來自智慧型手機照相鏡頭的大立光,還能維持過去的高成長嗎?

既然如此,為何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無視這股趨勢,還計畫大買設備,砸下新台幣二○五億元,等於是大立光過去十年的資本支出總和,準備大幹一場?

原因就在於,儘管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量趨緩,但每支手機搭配的照相鏡頭數呈倍數增加。目前一機兩鏡頭(前置鏡頭用來自拍;後置鏡頭用來拍別人)逐漸成為主流。因為,自從宏達電推出M8 手機,搭載三鏡頭,在市場掀起照相規格大戰,大立光前景的想像空間就出來了。

根據研究機構O2針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的調查顯示,七五%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最常使用的手機功能是拍照,其次才是用來打電話(七二%),可見拍照已成為智慧型手機功能中的主角。宏達電抓住這股趨勢,推出M8旗艦型手機,搭配兩個後置鏡頭,一個前置鏡頭,可讓拍照品質更逼真,看起來就像用高畫質相機拍出來的一樣。

就連對前景一向守口如瓶的林恩平,也在去年第四季電話法說會中表示,一五年大立光營運最強的驅動力就是三鏡頭的設計。「兩個後置鏡頭的設計在市場上愈來愈流行了!」林恩平說。

一支手機搭載三鏡頭還不夠看,六鏡頭才令人驚訝,這不是癡人說夢,而是事實。為了讓手機拍照看起來有立體效果,亞馬遜去年推出一款叫Fire Phone的新玩意兒,搭載四個後置鏡頭、兩個前置鏡頭。雖然亞馬遜手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率微不足道,但是這種力求突破的策略,會不會引起蘋果、三星、小米、索尼、宏達電跟進,也引起話題。

引擎2.車用鏡頭

一車配多鏡頭成趨勢

大立光切入車用無門檻

除了智慧型手機搭載的鏡頭愈來愈多,大立光未來再造巔峰的第二個機會則在車用鏡頭。以大立光的技術而言,車用鏡頭並非難事,公司也於數年前開發就緒,目前已送樣品至全球各大車廠認證。不過,車用鏡頭迄今占大立光總營收還不到○.五%。

鏡頭應用在汽車上,主要是用於倒車與停車輔助系統,大型車輛如大卡車、大客車,駕駛時視線容易產生死角,需要裝鏡頭來克服這個問題。韓國去年立法規定,未來新出廠的大卡車須加裝防死角鏡頭,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許多重視安全的高級房車,如裕隆Luxgen MRV休旅車,就至少安裝八個鏡頭。

車用鏡頭的功能要求雖不如智慧型手機高,但對抗高低溫、抗震、抗撞等要求,卻遠高於智慧型手機。大立光擅長的是塑膠鏡頭,而為了達到環境適應要求,車用鏡頭未來可能以玻璃鏡頭為主流。即使鏡頭從塑膠改為玻璃,對大立光也非難事,因為大立光就是製作傳統數位相機的玻璃鏡頭起家。不過,通過車廠認證測試耗日費時,車用鏡頭為大立光貢獻明顯營收與獲利,並非短期間可達成。

即使如此,車用鏡頭大餅依舊令人期待。因為全球一年約賣出六千萬輛新車,如果一輛車搭配八個鏡頭,一年就有四.八億顆的規模。目前車用鏡頭仍處於百家爭鳴的時代,以大立光的技術及成本優勢,勝出機率不低,這也是林恩平積極布局的新領域。

引擎3.隱形眼鏡

布局十一年開始收割

大立光拚低價高品質搶市

另外,大立光布局十一年(也虧了十一年)的隱形眼鏡業務,預計今年開始進入收割期。林恩平指出,大立光投資星歐光學,跨足隱形眼鏡市場經營,在技術開發甚至製造設備,均是自行研發。

目前大立光有台中一中店一家門市,第二家逢甲店也剛開張;然而大立光的隱形眼鏡採用與市占最高的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同樣的「三明治」(在鏡片兩側均進行色層加工)製程生產,卻打出震撼市場的超低價,不到知名品牌的三分之一。

工研院旗下產業研究機構IEK的分析師張慈映指出,一四年全球隱形眼鏡產品市場規模在七十六億美元上下。當中歐美地區又是主要消費市場,占比高達七○%以上,市占率第一的嬌生就拿下三八%,如加上排名第二到第五的隱形眼鏡業者,總計拿下全球高達八○%的市場占有率。「隱形眼鏡使用重視舒適度,消費者不輕易更換品牌,大立光要靠自己品牌突圍不容易,靠代工比較有機會。」張慈映說。

這也是為何大立光把重心放在歐洲市場,目前已取得歐盟的認證,伺機切入代工市場。並強打自家隱形眼鏡是市面上最低價,而且品質不打折。這種策略已讓同業坐立難安,金可董事長蔡國洲透過助理表示:「我們希望這個市場是以品質勝出,而不是陷入殺價惡性競爭!」向對手喊話意圖明顯。

不能忽視的威脅:

合作夥伴變競爭者 原有對手步步逼近大立光未來有「三支箭」加持,同時也有兩個威脅逼近。首先是「晶圓級光學鏡片」的挑戰。大立光照相鏡片(塑膠)是採開模、利用機器射出方式生產;然而,隨著鏡片愈來愈小,要求的誤差率愈來愈低,數年前已有部分廠商採用半導體製程製作鏡片。

晶圓級光學鏡片廠商以索尼(Sony)、美光科技集團旗下的Aptina(以光學感測器製造起家),以及美商豪威科技(Omnivision)三家公司為代表。這些公司原本是大立光的上下游夥伴,未來可能因為晶圓級光學鏡片而變成勁敵。

不過,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研究大立光的分析師William Yang認為,晶圓級光學鏡片最大的問題在良率不穩定,尤其現在鏡頭採多鏡片設計,如八百萬畫素手機照相鏡頭至少就要五個鏡片,每片的曲度設計又都不一樣,這讓優勢在大量標準化生產的晶圓級光學鏡片製造難度更高。「這個威脅短期內不會發生,但長期而言卻是隱憂。」另一個威脅則是對手的追趕。不僅台灣的玉晶光與先進光,甚至鴻海集團也摩拳擦掌想吃照相鏡頭大餅,更遑論有大集團撐腰的韓國光學鏡片公司如Parton、Dalen,以及研發技術不輸大立光的日本光學廠如索尼、康達智(Komatsu)、松下集團。在手機照相鏡頭已來到一千二百萬畫素,往一千六百萬及二千萬畫素邁進,因接近極限而開始放緩之際,大立光的對手未來相對較有時間,趕上大立光的技術與製造良率。或許這是大立光董事長林恩舟憂心忡忡地認為,大立光處境艱難的另一層深意吧。

大立光能否再創巔峰,端視它能不能掌握上述三個機會,並克服兩個威脅,沒人可以給答案;但確定的是,這家公司在林恩舟與林恩平帶領下,絕對會努力不懈。

4.8億顆車用鏡頭

全球一年賣出六千萬輛車,幾年後,車用鏡頭每年需求將達四.八億顆。

2400億元隱形眼鏡

全球一年消費

2400億元隱形眼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931

【推薦】A股4000點前夕被忽略的事:誰是下個財富金礦?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64

【推薦】A股4000點前夕被忽略的事:誰是下個財富金礦?
來源:每日股市精選

摘要:在A股沖向4000點之際,有一件事情被忽略了。在A股漲幅超過60%之後,恒生指數依然在箱體震蕩,至今無法突破去年9月高位25300點。在歷史走勢上,A股和港股的牛熊周期幾乎一致,眼前這一局面非常罕見。


值得註意的是,公募基金直投滬港通終成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日前說,公募基金可以通過滬港通直接投資香港股票市場,不需具備QDII資格。同時港交所於3月30日正式推出前端監控優化功能,投資者將無需在出售股票前將股票轉至券商,海外投資者將可券款對付。這意味著推出至今不甚活躍的滬港通將被激活。

一、A股牛市因何而起?


A股自去年10月2300點一路漲至3700點,短短5個月漲幅超過60%,有三大重要原因,一是國家正式開始實行寬松貨幣政策,資金面走向充裕,無風險利率下降;二是傳統行業消沈,地產滯銷,投資渠道進一步收窄,引發權益類資產成為資產配置的核心;三是習李領導之下的強國戰略,尤其是支持人民幣國際化,鼓勵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在這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首先展開第一輪對大盤藍籌股的估值修複行情,其後新增資金依然源源不斷流入市場,引發市場對中小板和創業板的第二輪追逐。


二、港股滯漲之謎?


在A股漲幅超過60%之後,恒生指數依然在箱體震蕩,至今無法突破去年9月高位25300點。在歷史走勢上,A股和港股的牛熊周期幾乎一致,眼前這一局面非常罕見。重要原因是:


內地資金投資港股渠道未有完全打開。一波三折後滬港通於去年11月啟動,但是不僅機構參與存在諸多限制,而且前期港股可選標的有限,許多有特點和估值處於窪地的中小盤都不在可選範圍之內。另外內地13億人對港股的了解也不足,資金渠道沒有實質上打開。


綜上所述,港股滯漲的的重要原因在於不完備的投資渠道(新增資金不足)。但是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深港通年內落實,市場開始躁動。上周五,證監會突然宣布所有公募基金可直接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5萬億資金南下的渠道已經打開——港股展開估值修複的導火索因此點燃。


當天還有一個關鍵信號:南下流入香港港股通資金有4億港幣,而北上流入滬股通僅1億,此消彼長,攻守之勢異也。


因此,最為關鍵的渠道建設將走向完備。如同去年底A股對藍籌股的估值修複,港股市場的糾錯也將以瘋狂上漲的方式進行,這是大勢所趨。


三、巨變之下,誰是巨大投資機遇?


隨著資金渠道的開放,我們相信政策預期也將走向明朗。在中國的大國金融戰略中,香港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棋子,而且將扮演先鋒的角色,這是因為香港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制度最為完備的金融中心。資金是金融的血液,而香港在與國際資金的對接上有著境內其它城市無法取代的天然優勢。


具體到股票市場,港股與A股的最大不同在於,港股大盤股的估值往往高於小盤股。港股小盤股的走勢不僅弱於港股藍籌股,更弱於A股可比中小盤和創業板,在兩地之中,走勢最為落後的就是港股小盤股。


去年底A股行情的啟動,是從走勢偏弱的大盤藍籌股開始。我們斷言,本次港股的估值修複,同樣將從兩地估值最低,走勢最弱的小盤股啟動。投資要想取得超額收益,首先必須認準大勢,而繼A股大盤股、中小板和創業板之後,下一輪大的投資機遇必將從港股中小盤產生。


王亞偉上周末在杭州某私募論壇說到:“看過去的兩三年,可能價值型的投資表現是相對表現較落後的。但是呢,未來兩年,如果估值回歸起作用,那麽價值投資他會遠遠跑贏成長性投資,這點是需要關註的一點。”


遵循“一哥”的這一價值投資思路,在小盤股的選股上,低估值,高增長的公司很可能成為最早獲益對象。尤其是那些尚未引起市場關註的品種,成為倍升股的概率更大,而這一部分個股符合下述幾個標準:


1. 市值小(低於20億);
2. 估值低(靜態PE=8,預測PE=5),成長高(15年預增50+%),PEG低;
3. 有題材,工業升級,產業轉移(港股A股化);
4. 無硬傷,財報真實;
5. 市場關註度低。


對於這一類小盤股,我們務必重點關註,而且在這一輪投資周期中堅定持有。這是獲得超額收益的不二法門。


總而言之,兩地下一輪大規模行情,將從港股小盤股展開。其具備天時:收益率落後同類股份,估值回歸帶來超額收益;地利:基礎建設在完善;人和:監管層支持,新投資者進入。因此,旗幟鮮明做多港股小盤股,是我們跨境投資者現在的第一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002

下個月要收充電服務費了,北京電動車車主要冷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834.html

下個月要收充電服務費了,北京電動車車主要冷靜~

一財網 孫銘訓 2015-05-10 10:44:00

6月1日起,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最高每度收為當日汽油售價的15%,自2020年1月1日以後,充電服務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

為引導經營企業進入充電服務市場,6月1日起,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實行政府限價管理。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充電設施經營單位提供充電服務,在收取電費的同時,可按充電電量收取充電服務費。制定的最高收費標準為:每度收費的上限標準為當日汽油售價的15%,自2020年1月1日以後,充電服務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而居民自用充電設施將不執行這一收費標準。

上述負責人表示,按當前規定,充電服務費加上電價費用,電動汽車仍有較大優勢,動力成本約為同款燃油汽車的50%~60%。

根據規劃,北京市政府要在2014年布局完成5公里半徑充電圈,三年內布局超過1萬個快速充電樁,但建設異常緩慢,截至2015年3月底,該市累計建成的社會公共充電樁約有1500根(加上民用共有約7500根),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投資充電樁的商業模式並未形成,電網建電站和電樁沒有利潤,是導致投資力度不大的關鍵。

盡管北京市的電動車市場發展迅速,但基數太小,電動車的市場化進程緩慢,使得牢牢把控充電樁領域的電網公司並未從中獲利。公開資料顯示,電網過去數年投建的充電樁,少則三五百萬,多則數千萬,但數年過去,實現盈利的幾乎沒有。高額的投資與漫長的投資回報讓電網對充電站的熱情銳減。

據了解,為保證電網企業的投資熱情,2014年,國家發改委曾發布關於電動汽車用電問題的文件,明確充換電設施經營企業可向電動汽車用戶收取電費及充換電服務費兩項費用。其中,電費執行國家規定的電價政策,充換電服務費用用於彌補充換電設施運營成本。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把充電服務費和燃油價格掛鉤、上限標準定為15%,是為了保持電動汽車使用的成本優勢。”同時,根據前期調研情況,充電服務收費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經營企業進入充電服務市場。從長遠看,服務供給的增加,也將有利於充電服務市場的均衡。

根據測算,以5月8日北京地區92號汽油每升6.46元的價格計算,公共充電樁將可以向使用者收取最高每度電0.97元的服務費,再加上大工業用電的價格。在6月1日後,車主在北京公共充電站充電,每度電需交費約1.7元左右。

相比之下,電動車的使用成本依然低於汽油車。以北汽EV200輕快版為例,官方測算的綜合路況下滿電續航能力為200公里,一次蓄電量30.4度。如果執行1.7元的最高收費標準,這輛電動車每百公里的使用成本約為26元左右,而同級別汽油車在城市工況下每百公里的使用成本約為50元~60元。

“這個(最高收費)標準還是比較高的。”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對於電動出租公司而言,無疑增加了一倍的成本。“國家現階段還應該加強補貼,畢竟電動車消費者的使用成本看似是低了,但由於電池的衰減和使用壽命等問題,電動車的殘值很低,如果中間更換電池,那成本會更高”。

事實上,推廣電動車普及的另一個措施是,支持國家高效動力電池的開發,進一步提升電池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根據調查發現,目前中國電池企業所主導的鋰電池,尚無法保障電池的衰減可以8年內不用換電池。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92

微信第一大號負責人孫冠男:下個風口一定不是原創文章,而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06/149977.html

黑馬說:插坐學院請到微信第一大號、擁有1500W用戶的“微信路況”負責人,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孫總分享了一片長文幹貨。

孫總除了擔任車托幫的副總裁,還創辦過海天盛筵、史玉柱時間拍賣、創新中國論壇等大型活動,是聯通精彩在“沃”品牌營銷負責人,曾任Onezine總裁,Luxury Insider奢侈品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優米網副總裁,珍品網聯合創始人。是互聯網圈內近年來比較有影響力的產品和營銷專家。

所以……你就知道下面的內容有多少幹貨了!話不多說,一起來看本次專訪吧!


口述 | 孫冠男
 

1、微信路況前期是怎麽推廣的?能不能分享一個案例?

其實推廣都是一些術,我覺得術的東西,各有各的做法,都有成功的機率,但它不是最重要的,勢是最重要的。

我們為什麽用戶量比較大?我們做的比較早,2012年7月份就做了,2012年底的時候,我們一幫人還飛去廣州見了張小龍。

當時微信是一個約會工具,但張小龍想打造生態,不想局限於約會工具。我們就說,我們幫你做了一個路況查詢、違章查詢的工具,是服務性質的,便民的。張小龍就非常喜歡,他說自己在廣州經常被罰款,沒有電子狗什麽的,而我們的產品可以幫他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就把微信兩個字加到我們上面來。

而且他在後期對外說微信生態時,很多次都是用微信路況舉例子,我們就成了行業標桿,在官方渠道上經常會出現。

這個勢一定要抓住,你要先抓住這個平臺想幹什麽,順著它的想法去做,這樣它就會給你很多平臺上的資源。


2、那現在微信的大勢是什麽?您能詳細介紹下嗎?

你肯定聽說了總理說網速慢、網費貴吧,這什麽意思呢?實際上總理是鼓勵互聯網創業和經營的理念,所以他拋出互聯網+的概念,但你知道互聯網+的概念是誰提出的呢?

實際上它是人大會議上馬化騰提出來的,他提出了4個互聯網戰略,其中一個就是互聯網+戰略。

那什麽是互聯網+戰略呢?這就要提到KK(《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的一本書《新網絡、新經濟》,他在98年就準確的預言了今天互聯網發生的所有事件。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理念就是:

讓結點組成網絡,讓結點有價值,並且傳遞價值。

實際上這就是微信做的事,每一個人加入微信後都是一個節點,然後他身邊有一圈朋友,就可以傳遞價值。

就像紅包,它是一個簡單的體現,內容的分享有價值,電商的商品分享——拍拍、微店這些,都有價值傳遞……

在這種環境下,邊際成本會越來越低,邊際效用會越來越高。他舉了一個例子是,當貝爾發明第一部電話機時,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它的價值非常低,因為沒什麽人陪你打電話。而當話機越來越多時,電話機的成本會越來越低,但是它的價值卻越來越高,因為你能聯系到的人變多了。

這樣的話,就會形成一個網絡化效應,你每增加一個節點,你生產節點的成本會越來越低,而它創造的價值會越來越高。這就是微信能在2012年起來的重要原因。

剛開始的QQ也好,也是這樣的東西。如果一開始在微信上,我只有你沒有別人,那就沒意思了。但如果微信群里面已經有1000萬人,其中有2000個是我的好友,我一加進去就可以跟人聊天,這個價值就非常大了。

而這,就是馬化騰強調的連接和傳遞價值。所以從KK的這個理論,分析馬化騰“微信連接一切”的觀點時,我們能發現他已經完成了結點的鋪設。而微信也已經走下坡路了,它的人數已經從峰值往下掉了,不可能再超過巔峰的4.6億,所以它要開始註重傳遞價值了。

要傳遞的價值,不是人與人的基礎價值,它看重的是人和商品、人和商家之間的串聯。人和商家之間的串聯是通過什麽來做的呢?就是公眾平臺。

現在的公眾平臺看起來像一個自媒體平臺,或者是一個傳播文章的平臺,但實際上張小龍不希望看到這些,他希望看到的是每一家飯店、咖啡館都能夠通過微信來提供價值、提供服務給用戶。

所以你看它新推的幾個功能——周邊搖一搖、微信連WIFI、卡券推送,這幾個都是要重點發力的,它的指向非常明確。

就比如你去一家店的門口,用微信搖一搖,店家就會送你一張進店消費的優惠券,或者是加關註,無論你使用優惠券還是加關註,都會成為這家店的用戶,自動連接上這家店的WIFI了,不用輸密碼,不用查找網絡。

所以說微信以後的趨勢一定是鼓勵商家,讓每個飯店、圖書館、咖啡廳,能夠提供方圓5公里、10公里的客戶管理、營銷以及硬件設備的連通(比如說WIFI、搖一搖),這些都是微信比較關註的,它希望可以把已有的商業模式搬到線上,這個總結成一個詞就是互聯網+。

這就是為什麽馬化騰在人大會議上提出互聯網+,因為他看到了自己有這個能力,只要政府支持他就能夠把商家都發動起來。而一旦把商家發動起來,用戶又接入進來了,那他挑戰的是誰?是阿里、美團、大眾點評,它幹掉的是京東、淘寶,是所有現有的既定生態。

這個才是它真正想做的事兒,為什麽叫連接一切?它連接的是商家和用戶,如果只是寫寫文章、發發文章,那現有的業態已經有了,今日頭條、微博都有這些功能。

未來一定是傳統企業想上網,或者想在網上做一些用戶服務的業務,微信要做的是讓他們首先想到公眾平臺,因為它提供了太好的、完整的生態體系。

就像淘寶網,它只能是你想開個店,那你把店里的東西搬到網上,我讓網上的人也能買你的東西,但它對現有客戶的管理是沒有的。

互聯網+不是要顛覆傳統行業,而是要讓傳統企業產品升級,它是一個有延續性的東西。

所以未來的趨勢會是已經有業務流的傳統企業,想辦法結合微信的公眾平臺和互聯網的服務方式,去創造出新的服務客戶的模式,這才是趨勢和重點。

而這件事國家也支持,微信公眾平臺也支持,用戶也會喜歡。

所以我們要順應的大勢一定是,把你原有的業務生態體系接到微信上,誰聰明誰就能夠在這里重新獲得自己的競爭優勢。

比如說現在第二梯隊的企業,你微信用得好,就有可能超越原來的梯隊,上升到第一去。現在微信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但很多企業還是沒有看到這些紅利。

3、那這塊紅利還有多久呢?

這塊紅利還有最少3年,因為這是國家扶持的項目。

4、那我們應該怎樣去順應這個潮流呢?

現在時間很重要,你要盡快發展起來,迅速積累一個比較大的用戶量,然後業務就會比較容易運轉。所以每一個從零開始的公眾號都應該花錢去買用戶。

換量也好啊、做廣告也好啊、送東西也好啊,都可以。但一定要不惜成本、趕緊把用戶搶到手里,而且要搶精準的、活躍的用戶。

這里有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你一定不能只做一個媒體內容平臺,你來就是看我的文章,這樣太賠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盈利模式。

就像我幫奶牛媽媽做的推廣,它就很精準,一定是剛生完孩子、一周以內的、北京的媽媽。這個人群有多少?是可以算得出來的,雖然人數不會很多,但它的盈利模式很明確。

這些媽媽里面,可能有10%是沒有奶的,而沒有奶的媽媽可能會有1/10下單用一下你的服務,每個人消費500塊錢,每天就會形成固定的流水,這個很明確。

所以呢,如果你去做廣告,可以這樣計算成本:如果10個人看見有1個人點的話,她在你這里消費500元錢,那你就可以花高達1個點擊50元錢的廣告費來吸引用戶來。因為這500塊錢花出去了,你吸引一個用戶來消費500元,你是不賠不賺的。當用戶量越來越大,你後續的服務再去延展,就會有機會去盈利。

這樣算來,你在初期,迅速用50元錢獲取一個用戶值不值呢?肯定是值得。但如果你只是做媒體內容平臺,一毛錢獲取一個用戶都是賠錢的。所以微信也傾向於有明確盈利模式的公眾號趕緊發展自己的粉絲。

所以我在幫奶牛媽媽做推廣時就很簡單。就是廣點通(微信廣告平臺,廣告位點擊付費),所有母嬰類的公眾號、北京地區投放,限制在20到30歲的女性,必須對母嬰感興趣。

然後我廣告創意也很直白,你沒奶我就可以幫你出奶,你有奶就別點我。這樣可能每天有1萬人看到了,但真正點的也就二三十,但是點擊的這二三十就全都過來了,里面可能有2、3個下單的,業務就迅速做起來了。現在在北京、上海、深圳都要開分公司。

而且這樣的業務是一個正循環,特別容易在微信這個平臺上快速發展起來。

5、那如果我沒有預算,靠文章可以完成用戶積累嗎?

微信這個平臺不像微博。微博這個平臺是你做一套內容,會有機會被幾百萬人看到,只要你能刷出熱榜,造出營銷的勢。它還是一個營銷性質比較強的地方,你會造熱點、會出噱頭就很容易獲得營銷效果。

但微信不是,微信會斷鏈,它是靠人和人傳播的,不是靠一個集中平臺——這邊有一個熱門事件,大家每個人都能看見,它不是資源型的。

它是靠保持你的精準度和你的動力。精準度就是,你的用戶確實喜歡這個東西,動力就是如果他傳下去會有好處。這就是微信營銷和微博營銷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還以奶牛媽媽為例,首先它保證了精準度,你在廣點通投廣告的時候會精準到每天可能會沒有一個人點,這反而是好的。微博上卻反而是越多人點越好。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微信吸引的人是十分精準的,有可能下單的,而且你可以做一些優惠活動,她下單後推薦給好友可以享受5折優惠,那她就會去推薦給自己的朋友。

其實你看哈,你要結婚的時候,你的同學朋友可能都快要結婚了,你生孩子的時候,他們可能也差不多都要生孩子了。它是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的,微信十分適合這種傳播。

所以傳統的做法,說你沒有預算,先湊個熱鬧吸引一些共同取向的人群,這個有點不符合微信的玩法了,微信一定是創造出你自己的用戶運營模式——無論是盈利模式還是互動模式,然後迅速花錢砸出一個規模來。

你看奶牛媽媽一共就1萬用戶,但他每天有幾千的流水,這個很重要。然後用戶在你這里,享受你的服務,你再發明新的服務去刺激他們再消費,這個就很簡單了。

6、所以現在的趨勢會是做服務先行,而內容則慢慢被弱化了,對吧?

做內容的人很容易有一種思維定式,我希望把這篇文章寫出自己的態度,然後讓它精美,但是在這個快速消費信息的時代,這個並不重要,反而是你能一句話把這個說明白就行了,我著急看下一個。在這方面你沒有特別強的優勢,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個。

你應該把服務性質的東西做出來,放在微信上,因為服務是不可替代的,內容的可替代性太強。

你看我們微信路況用的最多的是問路、查違章。用戶不取關你,不是因為你文章寫得好,而是因為你的服務不可替代——用戶在我們這里註冊了一個號,每個月給他推送查違章的信息,他就不會對你取消關註。

大家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想好大家為什麽要留著你這個號。就像新榜,它的榜單獨一無二而且有權威性,別人沒有辦法複制。

7、那您在平時運營中會著重關註哪些數據?

我第一關註的是自己微信後臺上的數據,第二關註的是行業數據,第三才是整個微信的大數據。

我們現在用戶數非常多,每天發過來的各種消息可能有1萬條,有人會專門把這1萬條分類整理出來。他們什麽都有,給我們唱歌的、講笑話、發尋人啟事,什麽都有。

然後有一天我們就發現,大家都在問15萬——20萬的國產SUV哪個最好?他們認為我們會有這樣的服務,實際上我們沒有。但是問的人多了我們就會提供一個這樣的服務,專門解答一下這樣的問題。

你要分析用戶的需求,當你的基數夠大時,用戶的需求五花八門,共性高的整理出來,就能變成你能提供的服務。

第二呢我們會分析汽車行業的一些動向,能不能把一些新的功能嫁接到微信上。

像我們車托幫的App里面功能很多,導航、車友之間的組隊出行、停車計費、上門洗車、上門保養、也有查違章、看哪兒堵不堵。

那什麽功能適合放在微信上呢?前面的功能肯定是太重了,所以我們就把訂閱的東西、隨時語音問路的東西摘出來放進去就夠了。現在也就迅速起來了。

那行業內還有沒有新的動向?就比如春節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順風車,你可以看上面有多少人發了路線,從北京到沈陽還是從北京到深圳,有合適的就可以和他們去拼車,我們2天策劃、3天開發,上線2個禮拜,就有3萬條路線拼車成功,這個數據超過了58同城幹一個月的量。


那這個具體是怎麽策劃的啊?

其實特別簡單嘛,這事兒怎麽幹?做平臺唄,讓司機上來能發路線,讓乘客上來能找,拼成了怎麽辦,放不放電話號碼,怎麽驗證,怎麽算成功了,然後怎麽向用戶驗證這個新功能,放在哪兒做入口,這些策劃完了就開發,3天,很簡單。

做好了以後放在微信的菜單里面,以前我們的欄目是車友互動,後來改成春節順風車,做了2個禮拜,效果就很好。

所以你要看行情,就比如現在,天氣很熱,突然來了高溫,很多車主就會有爆胎、開鍋、空調不制冷的問題,會集中爆發出來,那你就可以放一個欄目——夏季愛車養護,給大家介紹一下必備的小知識,提供一些不錯的服務商供大家選擇,非常時令性的。

不一定非要是文章,可以是很多服務和功能在里面,一定是動態的,根據市場的動態去走。

所以我也會每天都看百度風雲榜和微博熱詞,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就比如大屯飆車這件事兒,法拉利、蘭博基尼,到底這倆車多少錢?

SCC就發表一篇文章,說這倆車不是超跑俱樂部的,因為這倆車太便宜了,一個200多萬,一個才300萬,不夠資格來我們這兒。

那我們就會聊一下SCC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組織,為什麽說法拉利和蘭博基尼都進不了這一家,我們就去扒這種東西,再看一下行業內還有那些車友會,你現在是幾十萬的車,可以加入哪些車友會。這下社交也出來了。

這些東西都可以去涉及,一個媒體不一定是要寫文章才是媒體,一個媒體其實要把握輿論、熱點,然後把用戶引導到該引導的地方去。

8、那您覺得,以後微信的運營人員需要具備什麽樣的素質啊?

我們開了幾次大會後發現一個問題,現在微信分成兩種,一個叫新媒體,一個叫企業自媒體。新媒體實際上還是微博那批大號轉移到微信上,而企業運營的這些號完全是兩回事,人才的能力配比也是完全兩碼事的。

他們可以完全沒做過微博,也沒做過原來的媒體運營,但是他們非常了解公司的業務,可以把公司的某些業務搬到網上去,然後運營的用戶不是海量的用戶,而是一小部分公司的已有客戶,這部分人將來會非常吃香。

微信的公眾平臺最後慢慢會變成一個非媒體平臺,變成一個企業營銷和客戶管理平臺,所以它要求運營者即懂原來企業的業務和客戶管理,又要懂微信用戶的習慣,才能把這個事兒做好。光能做微博那種營銷是不行的。

如果我現在做一個新號兒,用媒體的方式去做,那吸引的用戶是無法變現的。但像奶牛媽媽這樣的例子,雖然我人很少,但是每一個都是高消費,這個對於企業是有用的,而且微信也鼓勵這方面內容,它更想讓整個生態轉起來,讓企業提供真實的服務是微信想看到的。

所以你看微信前段時間的是視頻,這里面完全沒提到看文章、讀新聞、營銷這類事情,全是說去這里買個東西、去那里吃個飯什麽的,全是這些。

9、針對微信運營這件事兒,您給推薦幾本書吧。

KK這本《新網絡,新經濟》我覺得不錯,但他視角非常縱觀,因為他在98年寫的這本書,預言了未來20年互聯網發生的事情,前六七章都兌現了,你可以去看一下,結合已經發生的現象做比對,會有些啟發,也會對微信如何連接生態有個更深入的理解。

但涉及到如何去操作這件事,目前沒有太好的書。

《微信思維》里面有個案例還是不錯的——泰康人壽眾籌的案例,原來泰康人壽一年的人壽險是120塊錢,然後它在微信上搞了一個活動,讓用戶自己分享鏈接,聯系120個好友,每個人給他1塊錢,這一年的保險就出來了。

實際上對他的朋友來說,我關心你,給你1塊錢,就像給一個紅包一樣,特別簡單。而這個用戶就1分錢不花,得到了1份保險。這個是一個不錯的案例。

它也不是說去營銷一個事情,而是把傳統的保險公司付費形式變成了他人關心你的一個方式,然後借助微信的平臺傳播,這個是很巧妙的一件事兒。未來很多企業也會面臨這方面轉型。

比如醫療行業,就可以做這樣的事情,哪天有人得病了,就可以跟朋友籌點錢。或者我發明了一個智能硬件,從朋友這里籌點錢。這類的眾籌模式會火起來,因為這里有好友關系,有需求,每個人分散風險、分散單位的付出,還能圖一樂呵。

這不就是微信連接了人,連接了商業模式嘛,這個是很好做的。

10、最後一個問題,除了奶牛媽媽,您再推薦一個不錯的案例吧。

有一個哥們剛剛拿到了投資,叫小微律政。原來註冊公司很麻煩,三證沒合一,跑一個需要2000多塊錢,花1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把公司註冊下來,而且流程不知道、不清楚。

於是他們把所有辦證流程都放在微信上,你可以隨時查看你的辦證進度,稅務辦完了、開戶辦完了、章刻完了……而且用互聯網,598塊全辦完,20天下證。

這個東西特別符合李克強總理互聯網+創業的概念,又趕上了創業的熱點。因為企業的誕生是在我這兒誕生的,以後企業想招人,想融資,想擴大,想換辦公室地址都可以來找我。

所以他是在一個企業的誕生之初,切入企業後續服務的所有點,所以我覺得特別好玩。

第一,它足夠的精專垂直。

第二,他把用戶生命周期拉得特別長,在最開始的時候切入到服務的起點,所以後續可玩的東西特別多。

它是在2、3月份開的,現在已經在深圳開分部了,這個月馬上在上海開。它發展的特別快,走的路是特別對的。
 

文章來源:插坐學院。版權歸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所有。

出品 | 插坐學院(ID:chazuomba)
采訪 | lucky(ID:luckyloser233)

嘉賓 | 孫冠男(車托幫副總裁)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和i黑馬共同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一財網 壹資本 2015-06-24 23:00:00

壹資本(cbnyiziben)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這兩天火熱的電力國企改革概念股,接下來還會有央企改革、地方國企改革、軍工等行業國企改革概念股,千萬不要錯過

近期,A股市場走勢並不盡如人意,壹資本(cbnyiziben)小編也急的上火,因為小編上周抄底抄在了半山腰,雖然這兩天股市大漲,但小編仍然在站崗,求解放。

不過,還是主編大人有遠見,主編說了發家致富要靠寫稿。於是,從本期開始壹資本(cbnyiziben)小編開始為小夥伴們拆解A股下一個風口——國企改革,小夥伴們接下來就可以詳細了解國企改革、地方國企改革、軍工、電力等行業國企改革概念股,千萬不要錯過啊。

本期,壹資本(cbnyiziben)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這兩天火熱的電力國企改革概念股,目前長江電力和國投電力已相繼停牌重組,接下來電力國企改革會更精彩。開始上幹貨。

電力國企改革大背景

今年5月18日,國務院公布國家發改委《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從制定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六大方面,對今年的國資國企改革重點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尤其是明確提出要制定央企結構調整與重組方案。

2015年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幹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等文件,為下一步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做出保障性安排,意味著國企改革向實質性推進又進了一步。

新電改下的電力國企改革

2015年,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以“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為主要思路。3月15日,《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幹意見》出臺。“新電改”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三放開、一獨立、三加強”,即放開新增配售電市場,放開輸配以外的經營性電價,公益性調節性以外的發電計劃放開;交易機構相對獨立;加強政府監管,強化電力統籌規劃,強化和提升電力安全高效運行和可靠性供應水平。

“管住中間”是指將兩大電網公司的角色從之前的電力買賣主體重新定位為中間輸配電服務商,不再以電價的買賣價差作為收入來源,轉而收取輸配電價。

放開兩頭是指在發電和售電側推行交易機制改革,由政府定價轉變為供需雙方協商確定,逐步實現電價市場化。

有了國企改革和新電改雙重利好,電力國企改革將會錦上添花。

電力國企改革可行性因素

1.空間:電力行業資產證券化率從2000年的17.21%提升至2014年37.08%,增速較慢且尚有較大提升空間,在本輪國企改革政策驅動下,電力行業資產證券化有望提速。

2.市場環境:國泰君安統計數據顯示,電力板塊當前PE、PB及其與滬深300的比值均處於上升通道中,且已分別接近和超越歷史均值,符合增量混合的要求,同時,符合大股東“心理預期”。

3.公司承諾:電力公司自股改以來,大股東解決同業競爭、逐步資產註入的承諾未完全兌現,新電改預期下,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電力國企改革大路徑

集團整體或部分上市:這是提高集團資產證券化率的較為直接且徹底的方式,我們認為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本身經營狀況良好,競爭力較強,資產核心程度較高的企業。

集團資產註入: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集團核心主業突出,且對應上市平臺具有唯一性,非上市公司與上市平臺間存在同業競爭情況。

投資主體多元化(如引入戰略投資者,私募股權等):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被廣泛采用的模式,通過引入效率較高的民營資本,來提升國有企業的運作效率,提高市場化程度,實現國企+民企:1+1>2的效果。

並購重組:適用於集團內部企業優化重組,重組整合等。

股權激勵: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清晰,其進行股權激勵的難度要小於集團層面。

機構眼中電力改革

國泰君安: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及其配套措施出臺,特別是關於混合所有制改革、消除同業競爭等方案措施的出臺,將成為電力行業國企改革投資的催化劑,央企和地方國企先行先試案例也將引燃電力板塊國企改革行情。

華泰證券:新電改的核心改革在於三個方面:電價的市場化、售電參與主體的開放、電網壟斷權力的削弱。新電改方案削弱了電網的壟斷權力,意味著之前電網環節利潤在產業鏈中的重新分配,對整個A股前端電力運營公司均有正面意義。

當然除了這麽多利好之外,小夥伴們也不可不知風險所在,比如電力需求持續低迷,煤價大幅反彈,電改進度不及預期,河流汛期來水偏少,均將影響行業和公司業績。

A股標的大搜羅

國電電力:控股股東為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控股股東堅持整體上市戰略,將國電電力作為常規發電業務整合平臺,逐步將火電及水電業務資產註入國電電力。2014年7月承諾每年財務決算後核查相關資產,滿足條件後3年內註入。

華電國際:大股東為中國華電集團公司,中國華電確定華電國際作為中國華電整合常規能源發電資產的最終整合平臺和發展常規能源發電業務的核心企業。中國華電2014年3月承諾用3年左右時間,將相關符合條件的資產在符合上市條件時註入華電國際,並給予華電國際常規能源發電項目開發、收購的優先選擇權,以支持華電國際持續、穩定發展。

華能國際:大股東是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大股東2014年6月承諾,對於華能集團位於山東省的常規能源業務資產,華能集團承諾在2016年年底前,將該等資產在盈利能力改善且符合註入上市公司條件時註入華能國際。

長江電力:控股股東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在金沙江流域開發四座巨型水電站。溪洛渡、向家壩兩座大型電站已經投產,總裝機容量2026萬千瓦,接近三峽電站裝機容量,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曾承諾在一定時期註入相關資產到上市公司。

大唐發電:大股東為中國大唐集團公司,2014年6月承諾,對於大唐集團位於河北省的火電業務資產,大唐集團不遲於2015年10月左右在該等資產盈利能力改善並且符合相關條件時註入本公司;對於大唐集團非上市公司的火電資產(除河北省的火電業務資產以外),大唐集團不遲於2018年10月左右在該等資產盈利能力改善並且符合相關條件時註入本公司。

皖能電力:公司目前權益裝機容量331.77萬千瓦,控股裝機容量555萬千瓦。控股股東皖能集團在2013年承諾用5年時間內分兩步將剩余的符合條件的優質發電資產全部註入公司。集團目前所擁有的投產和在建權益裝機容量637萬千瓦,是公司權益裝機總量的2.15倍。

福能股份:公司總裝機容量為318萬千瓦,在2014年借殼上市時,控股股東福能集團承諾將剩余的451萬千瓦的電力資產註入公司,是目前公司裝機容量的1.42倍。

浙能電力:公司控股裝機容量為2253萬千瓦,控股股東浙能集團還剩余控股裝機443萬千瓦,占公司目前裝機總量的20%。此外浙能集團還擁有潛在的625萬千瓦的籌建核電資產,未來有註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

粵電力:大股東是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其曾在2011年11月承諾,粵電集團將在未5年內,通過資產並購、重組等方式逐步將符合上市條件的資產註入粵電力,最終實現粵電集團境內發電資產整體上市。

甘肅電投:大股東為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曾在2012年12月承諾,在未來5年內,將所擁有的符合上市條件的優質風電及太陽能發電等清潔發電業務板塊全部註入上市公司。

國投電力:在今年4月份,通過股票收購的市場運作手段,成功成為贛能股份的戰略二股東,與控股股東的股權僅差5%。國投電力方面變項目投資為股權投資,不僅享受牛市溢價,而且一舉進入江西,將電力業務發展到川、津、桂、閩、隴、滇、贛。可以預見國投電力後續會繼續通過市場投資手段,不斷擴張自己的經營範圍和提高裝機規模。

其他標的:豫能控股、吉電股份、內蒙華電、上海電力、上海電氣等。

OK,國企改革之電力改革壹資本(cbnyiziben)為小夥伴們介紹到這里,如果覺得不錯,請小夥伴轉發吧,讓更多人能享受國企改革的盛宴;也可以掃碼關註壹資本,查看更多概念股。關註壹資本(cbnyiziben)回複“網絡安全”、“金融”、“汽車”、“家裝”、“金融”、“醫療”、“家電”、“農業”、“教育”等關鍵字看相應概念股!

壹資本(cbnyiziben)是第一財經日報資本部每日新鮮、重磅、原創稿件,有新聞線索、意見反饋、互動交流或其他相關合作需求也歡迎直接回複本微信號。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67

下個大立光?聯亞光電得先過三關

2015-07-13  TCW


七月一號下午,遠東國際大飯店三樓的宴會廳擠得水洩不通,人潮比固定在這辦法說會的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多上近一半。一位有十四年經驗的證券分析師說:「很久沒看到這種盛況了」。

這是低調的興櫃股王聯亞光電,首次對大眾的公開業績說明會。大家都在問,這家興櫃股價近四百元的公司,會是下一個大立光,或者,會像半導體設備廠漢微科一樣,成為下一支千元飆股嗎?

十四年前,身處光通訊產業最上游、生產磊晶的聯亞光電,曾因網路泡沫化,光通訊市場規模驟減,幾近倒閉。它如何又翻身成當紅炸子雞?

答案很簡單,它在所處的磊晶代工市場中,取得寡占地位,僅有英國磊晶廠IQE與其直接競爭。這市場技術密集,但總產值僅約一百億美元,是其他砷化鎵或半導體大廠不會想切入的小池塘。

但小池塘裡,有著大題材。聯亞光電的大客戶之一是國際大廠英特爾。這給予股本小的聯亞光電很好的想像空間,股本僅六億元的聯亞光電,去年已淨賺一個股本。

若聯亞光電與英特爾合作、尚在開發的「矽光計畫」成真,將會再改變我們的上網習慣。「矽光計畫」,是一種以矽光束取代銅纜線的傳輸技術,每秒可傳輸的資料量最高可達一百GB,是現行銅線技術傳輸極限的三到四倍,等同一秒內,就可以下載好一部高畫質(HD)的電影。

物聯網世代中,大家都希望更快更穩定的傳輸。但,這就代表聯亞光電會成為下一個大立光或漢微科嗎?

前頭仍有三個考驗。

第一關:計畫未成定局英特爾誤判前例,是大變數

第一個考驗,是它的題材,壓寶在尚未確定的技術上。

大立光的高獲利來自蘋果,漢微科的好成績則來自台積電。兩者所處的產業,相對可預測、能見度高。聯亞光電雖然一樣有技術優勢,不過,它被資本市場賦予的高成長想像,卻是英特爾尚未成定局的矽光計畫。

英特爾過去推行新規格時,有許多踏錯步的前例。最顯著的例子,便是逾十年前推行WiMAX(全球互通微波存取)通訊規格,讓許多相挺的台廠,最後血淚收 場。約二○○○年時,也曾誤判DRAM主流規格,二○一一年強推的超輕薄筆電(Ultrabook),最後也未成筆電市場主流。

一位研究光通訊傳輸的大學教授認為:「矽光的成本太高,要成功商業化、普及,最快可能還要五年。」而據了解,聯亞光電內部高層也曾對法人透露:「矽光計畫 不是一百,就是零。」翻開聯亞光電財報,矽光計畫的營收占比,已從去年的近三成,降至今年第一季約一成五,若今年底至明年,矽光計畫仍於試產階段,營收比 重未能拉升,恐怕將影響市場信心。

對此,總經理林蔚強調,矽光技術不是僅有單一客戶,若大客戶計畫有變數,仍能出貨給其他客戶。

第二關:中國市場多變成長動力趨緩,恐拖累出貨

第二個考驗,來自多變的中國市場。

目前占聯亞光電營收約八成的光通訊磊晶代工業務,出貨量不斷增加,主要受惠於中國市場近兩年蓬勃發展。

中國國務院自二○一三年八月發布,提升中國寬頻網路普及化的八年政策「寬帶中國」之後,便帶動台灣光通訊產業鏈的成長。

但,觀察光通訊產業的分析師直言,中國政策的實施力道,向來會隨時間遞減,當中國市場成長減緩的時候,聯亞光電能不能分散客戶區域,找到其他市場來補足缺口,將是觀察指標。

第三關:營收過度集中前三大客戶占65%,怕抽單

第三個考驗則是,聯亞光電的營收能否長出第三隻腳?

客戶與市場集中,風險相對增加,目前聯亞光電前三大客戶,便合計約占其六五%營收。如果切入下游的晶粒製造發展,不僅產品單價馬上成長十倍,產品也將更多元,並可增加新客戶,但現有客戶也可能抽單。

左右為難的局面,聯亞光電目前仍澄清,將切入下游的傳言。財務長楊吉裕說:「我們就是一個專業的磊晶製造廠。」

然而,即將轉上櫃的聯亞光電,仍逃不掉此疑慮。若後續不能提出更好的策略以維持穩健成長,千元股價的夢,恐是曇花一現。

【延伸閱讀】聯亞光電從倒閉邊緣,坐上興櫃股王?聯亞光電大事紀

1997年|聯亞光電成立,生產以砷化鎵和磷化銦為基板的磊晶片2000~2001年|網路泡沫,連帶衝擊光通訊產業,單月營收僅剩六分之一,一度面臨倒 閉危機,獲佳和紡織(佳和實業)入股得以續命2008年|因市場對光通訊需求興起,公司營運開始損益兩平2009年|開始與英特爾合作開發, 用光取代電子束傳輸的「矽光計畫」2014年|7月15日以168元登錄興櫃掛牌2015年|395.06元穩坐興櫃股王,7月底將掛牌轉上櫃

註:股價統計至2015年7月7日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92

直達消費者太燒錢 酒水電商轉戰B2B賭下個風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039.html

直達消費者太燒錢 酒水電商轉戰B2B賭下個風口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08-25 22:16:00

酒類的B2C網站都會面臨這樣一個矛盾:互聯網流量成本越來越高,黏住消費者的成本巨大,但是單個消費者提供價值卻是有限的,這個矛盾從目前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難以解決。

“酒業B2C、O2O是偽命題,不符合行業趨勢。”國內酒水電商買買圈董事長李風雲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買買圈,在2013年高調進入酒類O2O行業,現在,它已經完全拋棄了當初選定的方向,轉戰B2B,“我們走了很多彎路,走著走著就發現不對,這不是廠商和消費者的需求。”與買買圈相同,從事賣酒近10年的北京盛初營銷咨詢董事長王朝成也放棄了B2C領域,“賣不上量,還虧錢,這種模式很難持續。”

現在,這些酒水電商開始轉戰B2B,賭下一個風口。

拋棄

拋棄O2O,李風雲說是虧了不少錢才得出來的教訓,“從前是盲目跟風,但事實上,酒類O2O並沒有消費場景。O2O主要訴求之一‘即時送達’並非消費者現階段真正的需求,這一需求人群有限,畢竟白酒消費均是在一定的消費場景下發生的,購買頻度特別低,消費者研究的興趣不高,屬於淺涉產品,僅為滿足用戶單一的購酒用酒需求,建設垂直型O2O平臺、強行構建專屬平臺,粘性極差,流量成本極高,不僅如此,單一酒業O2O的即時性配送問題也很難解決。”

持相同觀點的還有王朝成,“喝酒多的人有兩類,一類是酒精的重度消費者,他們對互聯網不知道或者不信任,害怕買到假的,而且消費的單價低,沒有必要上網買,因為便宜不了多少;還有一類是機關企業單位,他們是被動喝酒高頻次飲用者,但是這類人都很少在網上買酒。最後,酒的高頻次購買者都不在網上,主流的消費群體並不喜歡在網絡上耗費那麽長的時間買酒。”

事實上,曾經一度將O2O幹得熱火朝天的企業也悄悄開始收縮戰線,酒類電商龍頭酒仙網最近就將送貨時間從“9分鐘”延長到“19分鐘”,同時發展重點也從全國變更為打造幾大樣本市場。酒仙網相關負責人坦言,打造樣板市場是運營過程中的戰略調整。2015年1~3月,酒仙網O2O的收入為55.03萬元,只占到整個銷售收入的0.1%。

北京盛初營銷咨詢COO陳晟強對本報記者分析,“酒水2C的成長得很慢,而且未來幾年也看不到快速成長的可能,因為沒有這個消費場景。”現實的數據也是殘酷的,這幾年來,經過酒仙網、中酒網等眾多垂直酒水電商的耕耘,2014年酒行業銷售收入8779億元,但酒類電商的銷售收入僅占1.3%,只有約110億元。而B2C要獲得一個用戶的費用平均在150元左右。

“白酒消費頻次不高,意味著酒水B2C網站對消費者的粘度不高。因此,酒類的B2C網站都會面臨這樣一個矛盾:互聯網流量成本越來越高,黏住消費者的成本巨大,但是單個消費者提供價值卻是有限的,這個矛盾從目前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難以解決。”李風雲表示,在到達消費者這個領域上遇到了很大的難關,無法克服。

資本青睞

這些酒水電商,現在已經紛紛開拓B2B領域,也就是直接讓廠家或者一批商與消費終端店鋪對接,省卻酒水二、三批商的中間環節,以此換取利潤,他們看中的市場,比B2C要大得多。

“2014年釀酒行業實現銷售收入8778.05億元,利潤總額976.17億元,體現在終端的采購規模超一萬億元。”李風雲說,以一線城市為例,北、上、廣、深的酒水消費額超百億元;中等規模省會級城市的酒水消費額在30至50億元;中等規模地級市的酒水消費額在5-10億元,所以他所以轉而做B2B,“B2B的發展超過我們的預期,現在承接300多個SKU(庫存量單位),在北京的終端店有超過8萬家,月流水達3000萬元。”這是李風雲做了1年B2B的成績單,他擁有名為鏈端網的平臺已經獲得風投,並計劃短期內向上海、西安擴張。

與李風雲相似,同樣做B2B的易酒批淡季一月的銷售額達1億元,並預計今年的年銷售能達10億元,只運營了一年,他們剛剛達成B輪3000萬美元的風投融資,A輪由貝塔斯曼投資800萬美元。陳晟強說,根據風投對財務的要求,明年計劃營業額要達30億元到50億元。通過B2B,未來酒水物流費用要比現在低得多,陳晟強測算,平均能給終端節省2%-3%的成本,“原來批發商的物流成本能到3%-5%,現在只需要1%。”

壹吉購是剛剛上線1個月的B2B酒水電商平臺,單日流量30萬元,也已經獲PreA輪風投,正在談A輪風投,和君咨詢集團副總裁兼和君酒水事業部總經理林楓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打了一個比喻,”從前是‘開發區’,酒水行業發展靠的是增量,現在是‘舊城區改造’,靠的是存量創新,需要產業優化。”甚至,最近獲得Pre A輪風投的自媒體酒業家也表示,計劃涉足酒類B2B領域。

“目前B2B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速度和平衡,大家都在跟速度競爭,就看誰能在最短時間內做大。”林楓說。

不過,B2B也面臨著一道坎,陳晟強認為,隨著B2B越做越大,由於與二、三批經銷商會產生競爭,在一些市場會遭到抵制或者有謠言的障礙,“這是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而這是競爭造成的,林楓估計,2015年已經進入酒水流通領域的新開端,未來3年內,酒水流通渠道中的二、三批商有一半以上要被淘汰。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74

專訪貝恩咨詢全球合夥人韓微文:下個阿里巴巴在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168.html

專訪貝恩咨詢全球合夥人韓微文:下個阿里巴巴在哪?

第一財經日報 王思琪 2015-09-11 06:00:00

貝恩咨詢全球合夥人韓微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要成為阿里巴巴這樣的“獨角獸”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千億元市值,二是能改變人們的生活或工作方式。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今年創投界正遭遇一場寒冬,但寒冬過後很可能走出一批優秀企業,或許其中就會出現下一個阿里巴巴。

貝恩咨詢全球合夥人韓微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要成為阿里巴巴這樣的“獨角獸”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千億元市值,二是能改變人們的生活或工作方式。由於涉及對人們舊有生活模式的改變,這個變化需要循序漸進,以扭轉人們的舊有觀念。

“眼前比較快的、在短期內可以看到效果的就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直擊小微企業貸款痛點,盡管國家出於風控考慮對此加強了監管,但在大方向上依然支持互聯網金融來解決這一痼疾,“互聯網+和國企改革,對於互聯網金融來說都沾得上邊,這陣風擋不住。”韓微文說。

韓微文

相比較而言,醫療、教育公司的成長與人們的思維習慣改變有關,在這兩個領域要出現千億元體量的公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些都是朝陽產業。未來可能要20~30年才能出現下一個阿里巴巴。”

同時,在目前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常規市場環境所出現的線上線下的融合,也可能成為培育出下一個阿里巴巴的土壤。韓微文表示,雖然國企改制能夠吸引民間資本進入,但還需要時間落地,“與國外民營企業不同,中國民營企業對待自己的企業如同對待自己的小孩,把他養大是理所應當的,把他賣掉則情感上接受不了。當國企改革進入到深水區,民營企業家想明白這不是自己的小孩、只是生意的時候,行業的整合就會越來越明顯。”

韓微文告訴記者,由於市場領先者的現金比較充裕,管理能力比較強,具備這些條件的企業會充當行業整合者的角色。最近京東投資永輝超市、阿里巴巴與蘇寧聯姻,為這場線上線下的整合大戲拉開了帷幕。

如今互聯網創業呈現泡沫狀態,一些互聯網公司可能會迎來估值下跌,這也許會為這場整合帶來機會,“不管線上對線下,還是線下對線上,整個趨勢是相融合的。”韓微文說。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01

矽谷大咖 下個淘金站:外太空


 

2015-08-24  TCW

有沒有可能,在遙遠的某顆星球上,外星人觀賞的電視訊號、撥打的電話訊號,逸散傳播到宇宙這方的角落,被地球上的科學家接收到?

電影《接觸未來》(Contact)中,奧斯卡影后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飾演的SETI(搜尋外星文明)計畫女科學家,堅持不輟觀測來自外太空的無線電波,想尋找外星人發射的訊號,以證明外星人存在。劇中,由於 多年皆無突破,美國政府刪除預算讓計畫斷炊,最後在神秘富豪的資助下,女主角終於成功接收訊號,促成了與外星文明的第一次接觸。

俄富豪,砸32億找外星人揪全民參與,家用電腦就能追蹤

其實,SETI是個真實存在的機構,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依據一九七○年代的研究計畫,於一九八四年發起設立。

俄羅斯創投天王米爾納(Yuri Milner)七月二十日宣布投入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二億元)鉅資,進行長達十年的「突破聆聽」(Breakthrough Listen)外星文明搜尋計畫,就是在SETI基礎上加碼擴大的研究案。與電影劇情巧合的是,由於美國削減政府支出,SETI計畫真的在四年前一度中 斷。如今米爾納竟也如劇情諭示般,扮演起神秘富豪角色。

台灣天文界對SETI並不陌生。身為電影女主角原型的SETI「教母」──前主持人塔特(Jill Tarter),今年六月甫在中研院邀請下來台演講。而台灣也有不少民間人士,讓自家電腦在閒暇時幫忙SETI運算所蒐集的太空訊號。台灣人集結而成的代 表隊「BOINC@Taiwan」,在十萬多個協助SETI在家運算資料的團隊中,貢獻度全球排行第十八,表現不差。

自家電腦也能參與SETI?是的,就像米爾納極為推崇的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讓全球人類一起貢獻自己的大腦與電腦,解決過去因為太龐大、太艱困而無法處理的問題。SETI目前已經號召了九百多萬台家用 電腦,一起分攤運算任務,堪稱全球最大的超級電腦之一。

由於無線電波頻段很寬,台大天文物理所教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分析,不知道外星人用的是廣播AM、FM、電視還是高頻訊號,加上電波望遠鏡每指向一顆星,就要掃描多段的頻段,到底要掃描幾顆星星、掃多廣的頻段、每頻段要掃多久時間,一直受到經費限制。

有了米爾納提供的經費,突破聆聽計畫將動用全球最大可轉向的無線電波望遠鏡──美國西維琴尼亞州(West Virginia)綠岸(Green Bank)望遠鏡,直徑長達一百公尺,比過去SETI使用的望遠鏡還要靈敏數十倍。南半球則由澳洲南威爾斯(New South Wales)直徑六十四公尺的Parkes望遠鏡負責。

「這是史上涵蓋最廣的搜尋計畫,只要一天,這個計畫所接收的資料,就比過去蒐集一年還要多,」米爾納說,搜尋的星空範圍比過去擴增十倍、監聽的頻段增加五倍、速度快一百倍。

而且,所有的資料都向大眾公開,提供更強大的分析軟體,廣邀大眾用自家電腦一起參與,軟體並採開源方式讓高手一起參與修改。米爾納強調,不論軟、硬體資料 都能與其他電波望遠鏡相容,所以這些天文台也能據此一起追蹤外星文明,「這是將矽谷的做法帶進科學領域,結合社群網路力量一起解答問題,」他說。

為了進一步與外星人的接觸,米爾納還打算向全人類徵求「地球人對外星人發送的訊息內容」,最後獲選代表全人類向外星人傳訊的人,將獲得米爾納捐贈的一百萬美元獎金,但細節仍在研議中。

馬斯克,瞄準貨運商機研發低成本火箭,已開始送貨上太空

事實上,米爾納並不是唯一一個擁有太空夢的網路相關產業大亨,也不是網路巨擘第一次把矽谷作風引進太空業。

進度最快的莫過於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他的SpaceX公司以矽谷式的公司組織、網路業的創業精神加快研發,開發出低成本火箭,二○○八年成功試射火箭後,目前已開始經營發射火箭載運人造衛星、為國際太空站運送補給的生意。

貝佐斯,看好旅遊熱潮造太空計程車,還想推long stay

亞馬遜購物網站(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的藍源公司(Blue Origin)則甫於今年四月成功試射第一枚火箭,並計畫與波音(Boeing)等公司合作打造太空計程車、新型氫燃料太空梭引擎。

而就在亞馬遜火箭試飛前夕,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之一的艾倫(Paul Allen)宣布成立瓦肯太空公司(Vulcan Aerospace),研發「太空母艦」,以超大型飛機將火箭送到九千多公尺高空,再向太空發射,不只節省燃料,還能讓發射地點不受限,預計在明年試飛。 值得一提的是,艾倫也是SETI計畫的支持者,個人與家族已累計捐了數千萬美元。

這三位創業家都不諱言,最想做的,是讓太空旅遊成真。目前SpaceX正在測試的載人太空梭,若運轉成功,送一個人上太空的成本將只需兩千萬美元,比現在 俄羅斯太空船一人要價六千三百萬美元,便宜許多。藍源公司想法更先進,依據營運計畫,未來不只提供旅遊服務,還將朝向打造人類可以永久居住的太空基地為目 標。

由於從二○○○年開始,美國太空總署(NASA)預算被大幅刪減,美國轉為與民間公司合作推動商用太空載人服務。凡人們想上太空,就要寄望網路大亨們真能美夢成真。

有趣的是,讓他們對太空魂牽夢縈的,都跟科幻影集《星艦迷航記》(Star Trek)有關。貝佐斯在參加去年漸凍人慈善活動冰桶挑戰後,點名接力的,不是網路同業,而是他童年的英雄──星艦系列的三位演員。

馬斯克則曾數次對外表示,自己是星艦與《星際大戰》(Star Wars)的超級粉絲。至於艾倫呢?早將星艦影集中艦長坐的道具椅納為蒐藏。

相較之下,米爾納的太空夢務實多了。他說,自己不算是星艦或星戰影片的超級粉絲,但很欣賞電影《星際效應》,從這部依據科學理論拍攝的影片可得知,想旅行 到另一顆有外星文明的行星,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難的,「也許要旅行八萬年才能到達。還好無線電波不用太空船就可以傳輸,我認為,若有外星文明,雙方會先 用便宜的無線電波對話。」

那麼,到底米爾納相不相信有外星人?SETI教母塔特來台時曾表示,如果說未來要探索的太空訊號量像大海,人類過去五十年只完成大約一杯水的量。

「在一杯水裡面沒找到魚,並不代表海裡面沒有魚,」米爾納指出,自己並沒有答案。但要是十年後,突破聆聽計畫還是沒找到來自外星人的訊號,他將會出資再支持十年!

【延伸閱讀】太空計程車、星際之旅,將因他們成真

俄羅斯創投家 米爾納 (投資1億美元)目標》尋找無線電波訊號,證明外星人存在

˙贊助原始SETI計畫,已監測近50年

˙2016年發動擴大搜尋

特斯拉創辦人 馬斯克 (投資20億美元)目標》找出最便宜的成本,送人類上太空

˙提供載運人造衛星服務

˙4年完成18趟太空站補給任務

˙即將測試載人升空

亞馬遜創辦人 貝佐斯目標》製造便宜太空計程車、建立太空基地

˙與波音等公司結盟

˙4月完成首次火箭試射任務

微軟共同創辦人 艾倫目標》研發太空母艦,提供便宜太空旅遊

˙甫成立公司,以X科學獎(X Prize)得獎作品為基礎進行研發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22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馬丁。沃夫預言:德國超額儲蓄 下個經濟未爆彈

2015-09-28  TCW

「我們能從金融危機裡學到什麼?」這是馬丁.沃夫(Martin Wolf)想探討的問題。身為倫敦《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他的最新著作《面對轉變與衝擊的年代》,用大量數據來解釋危機為什麼發生,以及未來我們該怎 麼辨。本刊摘錄這本新書的精華內容,讓讀者一窺這位當代著名經濟學家,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趨勢觀察1

看新興市場:都中了「縮減恐慌」魔咒「史上擴張性最強的貨幣政策,加上民間部門積極尋求投資收益,一定會造成某種經濟脆弱性。」

二〇一三年五月,聯準會主席柏南奇公開談到聯準會減少購買資產的可能性,當時聯準會是以每月八百五十億美元的速度購入美國公債。請注意,當時柏南奇並非宣 布聯準會馬上就要放慢購買資產的速度:聯準會要到二〇一三年十二月,才宣布降低每月的資產購買額一百億美元。也請注意,聯準會並非真的緊縮貨幣:柏南奇不 過是公開提到,聯準會未來可能減慢增持資產的速度。

儘管如此,長債殖利率仍應聲大漲:五月初到六月底期間,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升至二.五%,升幅略高於八十個基點。這引發一場「縮減恐慌」 (tapertantrum),世界各地的市場對超寬鬆貨幣政策將結束的可能性,均有顯著反應,新興經濟體可能因此受到特別嚴重的衝擊。

海外舉債,買賣方同謀高風險賭注雖然沒有事情發生(柏南奇發言後,聯準會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並未改變任何做法),市場卻大受衝擊,原因之一是柏南奇的發言顯示,美國貨幣政策的轉捩點可能就在眼前。但更重要的是,它暴露了新興經濟體的弱點。

此外,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世界頂尖金融經濟學家申鉉松指出,國際上對新興經濟體民間債券的需求增加,已導致這些經濟體出現新的外部弱點。

這些債券的買方,希望藉由承擔較高的放貸風險,在超寬鬆貨幣環境裡獲得較高的收益。賣方則把握以外幣舉債成本較低的好處。賣方因此承擔起幣別錯配的風險: 債務以外幣計價,資產則以本國貨幣計價。這些借款人等同壓注他們的本幣不會顯著貶值。研究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的人,會覺得這情況似曾相識, 令人不安。

隨著聯準會收緊貨幣政策,美元可能將進一步升值,美元債券的價格則料將下跌,而美元資本的流向可能一如二〇一三年夏天那樣逆轉(見上固)。

隨著美元債券價值下跌,這些債券的發行者將被迫拿出更多本幣做擔保品。這會擠壓現金流,促使資本支出下跌。本幣貶值,將使這些公司承受更大的壓力。背負重債的非金融企業可能因此破產,危及包括銀行在內的本地債權人。

史上擴張性最強的貨幣政策,加上民間部門積極尋求投資收益,一定會造成某種經濟脆弱性。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什麼政策啟示?啟示之一是,如果企業獲准在海 外舉債,政府對資本流入的管制將幾無作用。另一啟示是,貨幣方面的調整,將暴露出幣別錯配的問題。雖然一如IMF指出,這種調整對管理我們這個波動的世界 至關緊要。最重要的是高所得國家要恢復正常的貨幣環境,同時避免導致全球動盪,將是十分棘手的事。

趨勢觀察2

看中國經濟:失速將比預期猛烈「長期而言,投資成長快於消費是沒道理的。那很可能是投資過度、產能過剩,且投資報酬正在下跌。」

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挑戰,不僅是應付全球經濟尋求新平衡狀態的調整,還包括適應中國經濟可能出現的嚴重放緩。新興經濟體在危機爆發後表現優異,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表現優異。

二〇〇八年爆發的危機,讓淨出口不再是中國經濟重要需求來源,而中國政府馬上意識到此一變化。那麼,什麼取代了淨出口?

中國緩成長,打翻一船新興經濟體

中國政府的應急方案,是藉助信貸膨脹大量增加投資,使得投資毛額占GDP的比率增至近五〇%。與此同時,二〇〇七至二〇一二年間,民間消費占中國GDP的比率保持在三五%左右,以所有其他經濟體的標準衡量,這都是極低的水準。

好在投資大增,完全抵銷了淨出口萎縮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在二〇〇九年。此後投資對經濟的貢獻降低了,而中國的經濟成長也放緩了。這種高度仰賴投 資,做為中國經濟需求來源的異常情況無法長久,原因有兩個。先講長期原因:生產的最終目的是消費,而投資不過是生產的一種中間形態。長期而言,投資成長快 於消費是沒道理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很可能是投資已變得過度,產能嚴重過剩,而且投資的經濟報酬正在下跌。再講短期的原因。投資的規模本身取決於經濟 成長率:經濟成長率越高,投資占GDP的比率通常也越高。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一如所有人(包括政府)的預期,中國的投資需求很可能將急跌,而這將令中 國經濟需求失去一股重要的支撐力量。

金融壓力很可能將導致中國經濟加速放緩。中國近年快速的信貸擴張,是受經濟持續高速成長產生豐厚盈利的預期驅動。如果經濟成長令人失望、資產價格下跌,許 多新貸款可能將變成壞帳。雖然中國政府無疑有能力應付想像得到的損失,這種經驗將使它在未來對信貸擴張的態度變得謹慎得多。簡而言之,中短期而言,中國頗 有機會出現比預期猛烈的經濟放緩,而趨勢成長率隨後將顯著降低。

趨勢觀察3

看德國後市:經濟出現超大外部失衡「高儲蓄率,手段是抑制德國人的消費以補貼製造業,結果是常常打擊到世界其他各國的製造業者。」

德國經濟出現顯著的外部失衡,也就是出現了巨大的經常帳盈餘。下圖簡單的呈現了這一點。

第一面,呈現在該國的總體經濟收支上:民間部門維持大幅的財務盈餘(民間儲蓄超過投資),由經常帳盈餘吸收過剩的民間儲蓄。這不是德國決策當局刻意造成的,但它發生了。

另一面,則是提升競爭力,而這確實是決策當局曾想過的事:將薪資成長率壓制在微不足道的水準,確保實質薪資成長落後於生產力成長。假以時日,德國向來強大的出口導向製造業之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企業盈利和儲蓄對GDP的比率,也將因此上升。

北京大學的佩蒂斯教授對德國的政策是這麼說的:「德國的高儲蓄率,主要是政策的結果:這些政策旨在產生快速的就業成長,手段是抑制德國人的消費以補貼德國製造業,結果是常常打擊到歐洲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製造業者。」這是以鄰為壑的政策,效應正是令德國的鄰國變窮。

現在該走的路,是大力刺激經濟

想像一下,我們有兩種政策可選:大力刺激經濟,以及執行緊縮政策。如果經濟體中有大量產能閒置,而我們選擇大力刺激經濟,結果將是經濟更強勁的復甦。

因此,如果我們犯了樂觀的錯誤,代價將是通膨超出預期,然後我們將修正政策。但如果我們犯了悲觀的錯誤,代價將是經濟規模永久萎縮。後者的代價比前者慘 重。因此,我們應該冒的風險是大力刺激經濟,因為緊縮政策的代價比較大。而且,在經濟產出如此大幅下跌後,經濟體中確實很可能有大量產能閒置。我們因此更 有理由冒險執行擴張政策。

我們必須盡全力恢復經濟成長,從需求面和供給面雙管齊下。我們也應盡全力確保類似的危機不會重演,同時設法保存開放的世界經濟體和整合的金融體系的益處。 這需要超出多數人認知的激進改革。我們不能只是從世界經濟的錯誤裡記取教訓,還必須據此有所作為。如果我們不這麼做,下一場大危機爆發時,我們開放的世界 經濟體可能將毀於大火。

書名:面對轉變輿衝擊的年代作者:馬丁.沃夫(Martin Wolf)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15年9月30日

整理.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