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lbms.html
中国A股历史底部一览,如果底部到来,就牢牢抓住!
如果底部不来,就耐心等待!
如果底部到来,就牢牢抓住!
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
1.市赢率:股票市场永远在超跌和超涨中循环往复,2007年造就了平均70倍市赢率的超级泡膜,那是因为牛市,现在平均市赢率不到20倍,但仍然没 有到底部,真正的底部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会出现10倍,5倍市赢率的股票,而平均市赢率应该在15倍以下,底部才会真正的到来.
2.市净率:底部来临的时候,起码有30%的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70%的股票的市净率在1-1.5倍之间。现在肯定没有,根据我的研究,目前有三只 股票跌破了每股净资产,而研究发现,这三个股票各个都是铁公鸡,很多年都不分红,同时业绩也非常的难看。虽然买了股票就等于买了公司,但不挣钱又不分红的 公司谁又愿意要呢?如果大家听信报纸上的一面之词,不上当才怪呢!
3.价格:我记得在2005年底部起动的时候,没有一只100元的股票,同时出现有几毛钱的股票,而现在的茅台还高高在上,就连每股净资产为负的ST股票的价格也在两元以上.这能叫底部吗?
4.成交量:成交量是底部最重要的指标,2005年底部的时候上海A股的成交量曾经跌100亿的规模,人气低迷可见一斑,而现在的成交量最少也有400亿,怎么可能是底部呢?按照现在的基金的规模,底部的成交量应该在200亿的规模。看来还需要长期的等待。
5.人气:牛市的时候交易大厅人满为患,而现在呢?根据我调查的一个营业厅,现在还至少有一半的席位还有人在操作,在挣扎,他们还没有绝望。而底部来 临的时候,市场一片萧条,唯一留守的人也是在观望和等待,端着一杯茶来,带着一副牌来,边打牌,偶尔观望一下,人们一提起股票就封嘴。甚至有人跳楼上吊投 河,家庭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们的信心彻底的绝望,而现在还有人有奥运牛市的梦想。没有绝望哪有希望。希望在绝望中诞生。新生在逝去后投胎转世,这就 是轮回。
6.证券部门:萧条的最好的表现就是大量的证券公司经营亏损。
7.基金:底部的时候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几乎看不到1元以上的。大部分是跌到净值以下。而封闭基金出现30%以上的折价。
8.舆论:现在的舆论还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底部已经到来论,如果大家都说底部到来了,那底部绝对不可能到来,只有舆论一边倒的说底部还在探寻中,这个时候底部就在眼前。
9.技术:底部是技术无法分析的,技术是历史的总结,而实践证明,未来虽然有时候和历史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但永远不可能重复历史,否则历史学家和证券分析事这两个名称就成为永远的历史了。而那些所谓帮助人挣钱的分析软件注定永远是骗人的鬼把戏。
10.大股东:曾经底部的时候,出现非常之多的大股东的增持案例。根据我掌握的案例是中国联通出现大股东增持是在2.25元左右,而华电国际是在 2.15元大股东开始增持。而现在出现的大股东增持案例已经是今非昔比,在我看来完全是在做秀。因为他们的增持的价格高的有点吓人。只有在股票价格极低的 时候出现的大股东增持才能反映底部的特征。
11.分红: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的价格应该在分红收益率超过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而目前超过这个线的股票寥寥无几。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底部还需要我 们耐心等待。很多专家鼓吹的银行股有所谓的投资价值,经过我用国际标准的分析方法分析,无论市赢率,市净率都差远了,更不要说最多2%的分红收益率了,所 以大家千万别听机构忽悠。
12.指数:真正的底部是指数在最高点跌去了80%,前一轮熊市印证了这一理论,现在看来离这个指标看来不远了。当然时间还需要不断的延长,行情不断的反复,一直这么折磨到90%的人都绝望了,底部就来了。 (2010-04-26 21:34:42)
目 前已經上市的酒店集團(有些是子公司上市,有些是集團整體上市;因為細分比較困難,暫時先不作統一口徑對比)中,萬豪的市值都最大;不過2007年黑石收 購希爾頓時動用的資金達到260億美元。誰是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很難去衡量,那我們就都說之一吧。下面是我選擇的十家酒店的大概情況:
1、萬豪國際酒店集團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
$萬豪國際酒店(MAR)$以 經營及特許經營的方式管理萬豪、JW萬豪、麗思-卡爾頓(Ritz-Carlton)、萬麗(Renaissance)、ResidenceInn、萬怡 (Courtyard)、TownePlaceSuites、FairfieldInn(經濟型酒店品牌)、SpringHillSuites以及 Bulgari酒店品牌;通過MarriottVacationClubInternational、Horizons、麗思-卡爾頓俱樂部 (TheRitz-CarltonClub)及MarriottGrandResidenceClub等品牌發展和管理產權經營度假式酒店;特許經營和委 託管理的酒店各佔一半左右。
香港JW萬豪酒店、上海萬豪虹橋大酒店等都是其代表作;萬麗酒店及度假酒店、新世界酒店(優質酒店)、萬怡酒店(中高價酒店)和萬豪行政公寓(長租酒店)等品牌均已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萬豪國際官方網站: http://www.marriott.com/
2、喜達屋酒店與度假村集團Starwood Hotels and Resorts Worldwide
$喜達屋(HOT)$是 通過兼併成長起來的全球最大的飯店及娛樂休閒集團之一,以其飯店以高檔豪華著稱;旗下品牌包括聖·瑞吉(St.Regis)、至尊精選(也稱豪華精選) (The Luxury Collection)、威斯汀(Westin)、喜來登(Sheraton)、福朋喜來登(Four Points)、艾美 (Le Meridien)、W飯店(W Hotels)、雅樂軒(aloft),以及源宿(Element)等。
早在1985年,喜達屋就在北京開設的喜來登長城飯店,成為進駐中國的第一家國際品牌酒店。現在,中國也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喜達屋第二大酒店市場。
喜達屋官方網站: http://www.henderson.com
3、法國雅高國際酒店管理集團Accor
$雅高(ACRFF)$是 由杜布呂和貝里松(GillesPelisson)於1967年在發過創辦的,旗下擁有索菲特(Sofitel豪華型)、鉑爾曼(Pullman)、全季 (All Seasons)、美爵(Mercure)、諾富特(Novotel高級)、美居(Mercure中端)、美憬閣(Mgallery)、宜必思 (ibis)、Formule1(大眾化)、Motel6/Studio6, Red Roof Inns, Accor Thalassa等品牌。
雅 高集團於1985年進入中國市場,現在集團旗下七個品牌索菲特、鉑爾曼、美爵、諾富特、美居、宜必思和美憬閣均已在中國大陸開店,這些品牌覆蓋奢華型、高 端、中端和經濟型各細分市場;一線城市佈局索菲特品牌,二線城市佈局鉑爾曼品牌,在三線城市佈局美爵品牌;其中宜必思品牌進入了中國經濟型酒店前十名。
雅高集團官方網站: http://www.accor.com
4、香格里拉 Shangri-La
$香格里拉(亞洲)(00069)$集 團由馬來西亞著名華商"糖王"郭鶴年創立於1971年;現在總部設在香港。香格里拉一向注重硬件設施的豪華舒適,加上亞洲人的慇勤好客之道,已躍升為以香 港為大本營輻射全球的頂級豪華酒店集團。香格里拉集團旗下現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在香港上市的香格里拉(亞洲)、在馬來西亞上市的香格里拉酒店(馬來 西亞)和在泰國上市的Shangri-La Hotel Public Company Limited。
1984香格里拉在中國大陸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酒店----杭州香格里拉大酒店;隨後進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現在已經在幾十個中國二三線城市開設了酒店。中國也已成為香格里拉最重要的市場。
香格里拉官方網站: http://www.shangri-la.com
5、凱悅酒店管理集團Hyatt Hotels and Resorts
$凱悅酒店(H)$由 JayPritzker創辦於1957年;現集團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集團旗下酒店品牌包括:柏悅(ParkHyatt),Andaz,君悅 (Grand Hyatt),凱悅(Hyatt Regency),Hyatt Place,Hyatt Summerfield Suites,凱悅度 假村(Hyatt Resorts)及Hyatt Vacation Club。
1986年,凱悅集團成立天津凱悅酒店正式進入中國;隨後進入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西安,東莞,杭州,香港,澳門,台北,南京,徐州,無錫,寧波,濟南,貴陽等中國各大城市;目前凱悅在最大的酒店是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
凱悅集團官方網站: http://hyatt.com
6、洲際酒店管理集團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
$洲際酒店(IHG)$在 英國倫敦交易所和美國紐交所上市(代碼都是IHG);集團旗下有洲際酒店、皇冠假日酒店、假日酒店、假日快捷酒店、StaybridgeSuites、 CandlewoodSuites和HotelIndigo等多個品牌;以特許經營為主,幫助設計、修建和管理/運營酒店。公司擁有的優悅會會員系統。
洲 際應該是是中國最大的國際酒店管理公司;主要以洲際和假日品牌在中國大陸市場出現;上海錦江湯臣大酒店也是由他管理的;目前洲際在中國60餘座城市經營超 過160家酒店。此外,洲際還剛剛在中國特別推出了「華邑酒店及度假村」五星高端酒店品牌-;預計第一家酒店將於2013年底或2014年初開業。
洲際酒店集團官方網站: http://www.intercontinental.com
7、溫德姆環球Wyndham Worldwide Corp
$溫德姆環球(WYN)$是 一家全球性的旅遊和房地產服務的集團公司;主要經營住宿、休閒和度假旅遊、自助遊;高中端、經濟型酒店經營和加盟;集團旗下擁有戴斯(Days Inn也 叫天天)、豪生(HowardJohnson)、華美達(Ramada)、BaymontInn、WingateInn、AmeriHost Inn、 Wyndham Hotels和速8(Super8)等品牌;其中速8是在中國經濟型酒店市場發展最好的海外品牌。
溫德姆環球官方網站: http://www.wynnstay.co.uk/
8、精選國際酒店管理公司Choice Hotels International
$精選國際酒店(CHH)$成 立於1939年,總部位於美國的馬里蘭州(SilverSpring);最早起源於信譽良好的品質客棧(Quality Inn);是一家以中等價格提供 高質量服務的飯店業先驅。1981年,隨著舒適客棧(comfort Inns)的開設和發展,精選國際酒店管理公司開始快速發展。在相繼收購了 Clarion、Rodeway Inn和Econo Lodge之後,精選國際酒店管理公司又對Sleep Inn和MainStay Suites進 行了革命性的改造,使自身的業務範圍得到全面拓展,從經濟型消費到高端消費,從基本服務到高檔次的娛樂享受等多種服務,滿足了社會各階層人士的需求。
精 選國際酒店目前在中國通過CLARION(凱瑞)系列酒店C Lucky、Clarion、Clarion Hotel、Clarion Resort、 Clarion Suites、Clarion Collection、Clarion Inn等七大酒店的品牌發展酒店規劃設計、旅遊綜合開發、國際品 牌貿易、教育培訓等綜合業務。
精選國際酒店官方網站: http://www.churchillchina.plc.uk
9、希爾頓酒店管理集團Hilton Hotels Corp.
希 爾頓是世界公認的飯店業中的佼佼者;由希爾頓(Hilton)於1919年在美國創建;現已擴展到全球100多家,遍佈世界五大洲的各大城市,成為全球最 大規模的飯店之一。希爾頓酒店在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的品牌認知度較低;但在國際旅遊者眼裡,希爾頓卻是首選;凡入住希爾頓的旅客均可贏得50多個航空公司 的飛行旅程積分。
2007年,黑石集團以180億美元收購希爾頓上市公司,較公開市場價格溢價32%;加上其他債務,黑石此次收購交易共花費約260億美元。這個價格是目前市值最大的酒店集團萬豪的兩倍多;由此可以看出希爾頓在酒店業的地位。
希爾頓在中國除了主要運營希爾頓品牌,香港港麗酒店、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和三亞海棠灣康萊德酒店也是由其經營的。
希爾頓酒店官方網站: http://www.hilton.com.cn/
10、卡爾森酒店管理集團Carlson Hotels
卡 爾森酒店管理集團涉及酒店、度假村、餐廳及游輪等業務,是美國最大的私營公司之一。該公司旗下有麗晶(Regent)、麗笙(Radisson)、麗亭 (ParkPlaza)、麗怡(CountryInns&Suites)和麗柏(ParkInn)等品牌;其中麗晶是卡爾森的頂級品牌。
卡爾森在中國大陸已建成的酒店主要分佈在上海、天津、海南和深圳;在建即將投入使用的有無錫、重慶、柳州、惠州、瀋陽;以麗笙品牌居多。
卡爾森酒店官方網站:http://www.carlson.com/
• Eni 在埃及西部沙漠發現新的石油儲藏
• Maersk在安哥拉離岸地帶髮現了新的鹽下石油
• Sonatrach在利比亞beleaguered 發現了新的油氣儲藏
• Tullow 在肯尼亞開始商業運作
• TAQA和Fairfield能源在北海發現兩處石油
• Karoon Gas 在巴西海域發現輕質原油儲藏
• Fossil石油公司在得克薩斯州發現新的天然氣/凝析油儲藏
Eni 在埃及西部沙漠發現新的石油儲藏
意大利石油巨頭Eni日前發佈聲明稱,該公司在埃及西部沙漠發現了一片儲量豐富的大油田。該區域位於公司的Rosa北部油田1X井附近。預 計,今年上半年Rosa北部油區產量將達到5,000桶/天.埃及西部沙漠,自去年5月Eni發現Emry Deep區域巨大的石油儲藏後,如今日產量在18,000桶。總體來說,Eni在埃及西部沙漠6個油區的總產量在50,000桶/天。
Maersk在安哥拉離岸地帶髮現了新的鹽下石油
1月下旬,Maersk聲稱與合作夥伴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在安哥拉 Congo/Namibe盆地低處發現一個新的鹽下石油帶。去年9月Maersk與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在Kwanza盆地發現並開鑿了日產量達3,000桶的Azul-1油井。Kwanza盆地在2012年2月由Cobalt國際開採公司發現此處蘊藏大於15萬桶原油從而引發了安哥拉石油勘探熱潮。
編者按:鹽下油藏(pre-salt)是指比source rock比鹽層年代老。
Sonatrach在利比亞beleaguered 發現了新的油氣儲藏
Sonatrach在利比亞Ghadames盆地發現一塊新的油氣區域,據估計該區域原油產量可達8,200桶/天。天然氣產量大約可達170萬立方米/天。
Tullow 在肯尼亞開始商業運作
在今年2月第一週,Tullow宣佈其在肯尼亞北部的Twiga-South-1井測試生產達2,351桶/天。2012年3月26日,據英國《衛報》報導,肯尼亞總統Mwai Kibaki通過電視直播發表聲明稱英國Tullow公司在肯尼亞北部發現了石油,產油層厚約20米,他們將鑽更多油井,以評估此處石油的商業開發價值。齊貝吉說:「這是肯尼亞第一次發現石油,這是個好消息。但這只是肯尼亞成為產油國的漫長里程的開始。」
TAQA和Fairfield能源在北海發現兩處石油
編者按:TAQA的運油管道-布倫特管道是北海至關重要的石油輸送管道,TAQA通過該管道運送石油達8萬桶/天。
Karoon Gas 在巴西海域發現輕質原油儲藏
Karoon Gas在巴西海域Santos盆地發現輕質原油。
編者按:巴西輕質原油繼2011年11月以來逐漸被勘探發現。據彭博社消息,巴西國有石油巨頭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11月21日在這裡說,該公司日前在位於聖埃斯皮裡圖州海岸以外海域的2口井中發現了輕質原油。這2口海上井中可能擁有15億至20億桶輕質原油儲量。
Fossil石油公司在得克薩斯州發現新的天然氣/凝析油儲藏
在Cook山的Bandit-1井經過勘探估計大約天然氣產量可達200萬立方英呎/天(折合5億6千萬立方米/天),凝析油產量可達300桶/天。
或許還有一個驚喜?
伊朗政府聲稱自2012年3月起,他們發現了多達20億桶的原油儲藏。
本月17日美國加州舉行的年度蒙特雷汽車周上,一輛1957年款的法拉利250 GT 14-Louver Berlinetta拍賣估價高達900-1100萬美元。
這款車世界上僅存九輛,如果以此前的古董車拍賣價做指引,它的實拍價格會輕易超過這個幅度。
截至今年7月,英國研究機構國際歷史汽車集團(HAGI)根據法拉利、保時捷等50個最有價值汽車型號制定的指數兩年來上漲了53%。
古董車不是唯一價格高漲的藏品,窖藏葡萄酒、高檔藝術品、稀有郵票、珍稀鑄幣甚至古典吉他和小提琴價格指數也都是高增值一族的成員。
經濟學人收集了這些財產的相關指數,制定了一個綜合的「貴重品指數」。
該指數主要根據巴克萊財富管理部門報告的富有階層持有比重配置權重:藝術品佔36%,古董車佔25%,鑄幣佔17%,葡萄酒佔19%,郵票佔6%。
一些巴克萊沒有報告的藏品就平均分配,最後6%由吉他和小提琴均攤。
研究發現,2003年以來,這個指數名義增長了211%,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增長54%。
相比起來,含分紅在內,富有國家的股指MSCI全球指數2003年以來上漲147%。
以下可見經濟學人整理的各類奢侈品投資回報價格指數走勢。
| ||||||
□ 本刊實習記者 霍冰一 文壟斷國企一直是腐敗的滋生地。9月1日,新華網發佈消息稱,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在今年“兩會”後出任現職前,蔣潔敏曾任中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至此,蔣潔敏為中石油系列窩案中被捕獲的最大一頭“老虎”。此前,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兼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永春、副總經理李華林、副總裁兼長慶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冉新權、總地質師兼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王道富等4人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近年來發生在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系統的高官落馬事件頻發。此前落馬的最高級別官員是原中石化集團總經理陳同海,他于2009 年7月因巨額受賄2億元被判處死緩。 同樣坐擁移動通信壟 斷優勢的中國移動集團,自2009年末就一直密集爆發腐敗案件。2009年12月,中國移動原黨組書記、副總經理張春江接受紀委調查。其後,中國移動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施萬中,數據部原副總經理馬力,數據部原部長、卓望控股CEO葉兵以及集團原副總經理魯向東等人先後被調查。其中張春江和施萬中均已被判死緩。2012年2月,原中國移動副總經理魯向東被查。 2013年始,廣東移動重量級高管接連落馬。4月末,廣州移動總經理李欣澤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7月,廣東移動計劃規劃部總經理孫煉被 “雙規”。8月20日,中國移動廣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徐龍涉嫌嚴重違紀問 題被廣東紀委調查。 同樣被抖出系列腐敗窩 案的,還有“大部制”改革前政企合一的鐵道部。 2012年12月24日,原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羅 金保受賄和非法持有槍支彈藥案一審開庭。羅金保成為自2010年10月以來落馬的鐵道部高官中受審的第一人。 2011年6月,原哈大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杜厚智,因涉嫌在哈大線基建工程和物資投標方面存在違紀行為被免職接受調查。同月,原呼和浩特鐵路局局長林奮強、副局長馬俊飛被中紀委調查。8月,原昆明鐵路局局長聞清良,涉嫌在任太原鐵路局副局長期間存在違紀行為,被免職接受調查。2012年7月,原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劉瑞揚,因天價宣傳片而牽出嚴重違紀問題接受調查。 2011年2月,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被免職並接受調查,其後不久,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也被停職審查。2013年7月8日,劉志軍因受賄、濫用職權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劉 志軍“窩案”中落馬的原 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蘇順虎和張曙光也于近日被提起公訴。9月4日,法院審理了蘇順虎涉嫌受賄案,蘇被控在2003年至2011年間利用職務便利受賄2400萬余元。 |
5年前金融危機肆虐時,股神巴菲特又一次實踐了他那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名言,向危機期間急需「救命錢」的藍籌股公司放貸。
轉眼5年過去,巴菲特利用危機的「大好」時機投資6只股票回報目前已達100億美元左右。
據華爾街日報上週分析計算,以下按對相關公司的投資規模高低排序展示投入及迄今為止相應的回報:
2008年10月
為收購Wm. Wrigley Jr. Co.的瑪氏公司(Mars Inc. )投入65億美元 ,分紅及溢價收入38億美元
2008年9月
對高盛(Goldman Sachs)投資5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7.5億美元
2011年8月
對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投資5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9億美元
2008年10月
對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投資3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2億美元
2009年4月
對陶氏化工(Dow Chemical)投資30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0億美元
2009年2月
對瑞士再保險(Swiss Re)投資27億美元,分紅及溢價收入13億美元
以上6項投資合計252億美元,迄今為止分紅及溢價收入99.5億美元,回報約相當於投資額的40%。
對比同樣在危機期間入股企業的美國政府,美國政府5年前以問題救助計劃(TARP)投資約4200億美元,分紅等收入約500億美元,回報也不過12%。
當地時間10月8日,一位白宮官員向媒體透露,奧巴馬將在美國當地時間週三下午3點、也就是北京時間週四凌晨宣佈提名耶倫(Janet Yellen)出任下一屆美聯儲主席。
如消息屬實,耶倫將成為史上第一位女性美聯儲主席。
不過,投資管理公司Trend Macrolytics LLC首席歐洲策略師Lorcan Roche Kelly還提到了一點:
耶倫不但會是首位女性美聯儲主席,而且會是最年長的就任者。
當然,年輕年長不是主要問題。在新「掌門人」明年2月正式登場以前,有必要回顧下這段QE退出過渡期裡19位美聯儲的決策官員持何種立場。
通過公開信息,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評估:這些高官的師承學派可能對他們的一些觀點和立場產生影響。
以下可見美銀美林歸納的美聯儲貨幣政策決策組織FOMC成員教育背景:
美國銀行分析認為,許多FOMC成員的分歧體現出「淡水」與「鹹水」經濟學派的區別。
從地理位置上說,也就是美國內陸學府與沿海學府的觀點差別。
淡水派來自芝加哥、明尼蘇達、羅徹斯特等大學。鹹水派的觀點在東海岸的麻省理工、普林斯頓、耶魯和西岸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更普遍。
類似的地域分佈傾向也出現在美聯儲地方聯儲身上:那些沿海的地方聯儲傾向於鹹水派,那些內陸聯儲更傾向淡水派。
淡水經濟學家強調市場效率、理性預期和政策無效性,而鹹水經濟學家觀察市場失靈、多重均衡和管理傾週期性需求所發揮的作用。
兩派對貨幣政策的一些關鍵分歧如下:
歷史金融數據供應機構Global Financial Data的以下圖表展示了1850年以來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加拿大、瑞典和丹麥9個國家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走勢。
其中深紅色代表美國國債、比美國國債顏色略淺的紅色代表日本國債、最淡的紅色、接近淺紫色代表瑞典國債、深藍色代表德國國債、橙色代表法國國債。
這幅圖無疑展示了163年上述國家政府分別支付的利息規模。
Global Financial Data負責機構銷售的副總Ralph Dillon認為,無論環境怎麼來變化,有一個事實毋庸置疑:幾個世紀以來,政府都在發債,也都在為這樣的債務支付利息。
而如果查看更久遠的歷史記錄,比如追溯到距今700多年前,就可以追蹤金融中心更迭的軌跡。
過去8個世紀,西方經濟強國的桂冠從意大利轉移到西班牙、荷蘭、英國,最後落在美國手中。
佔據核心地位的國家發行的國債被視為最安全的債券。這類國家也就能以較低的成本發行更多的債券。
在16世紀以前,意大利佔據核心地位,地中海成為中西方貿易的橋樑,從亞平寧半島延伸到中東,再到印度和中國。
到了17世紀,經濟核心地位讓給了開拓大西洋貿易版圖的北歐國家代表——荷蘭。
全球首個金融泡沫就是荷蘭的鬱金香泡沫,這也佐證了荷蘭曾經擁有的地位。
但荷蘭的領土畢竟有限,還無法長期保住全球經濟核心的寶座。17世紀末,經濟核心轉移到日不落帝國——英國。
1688年的光榮革命整合了英格蘭的政治力量,為英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健全的平台。
英國將全球經濟與政治核心的地位一直保持到1914年。
一戰後,經濟核心顯然從倫敦轉移到紐約。
時至今日,紐約依然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經濟核心,美元還是儲備貨幣,美國政府仍然能以比其他國家同類國債更低的成本舉債。
Global Financial Data利用上述這些國家史上居於經濟核心地位時期發行債券的利率,編制了一種政府債券收益率指數。
從1285-1600年使用的是意大利債券為參照,其中1285-1303年和1408-1500年的數據來自威尼斯,1304-1407年用的是熱那亞債券的數據,1520-1598年則是使用意大利的數據。
1606-1699年使用荷蘭政府債券數據,1700-1914年數據來自英國債券,1919年至今使用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
最後完成的就是下面這幅1285年至今的長期政府國債收益率走勢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