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過程中有輸家也有贏家;中美元首是時候會面了;少了中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是不完整的……
在23日舉行的博鰲論壇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系學院東亞項目主任肯特·凱爾德(Kent Calder)教授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采訪時,表達了自己對中美關系的上述觀點。
肯特·凱爾德(Kent Calder)
中美關系好過特朗普所述
“我們不要被特朗普總統在競選中的說辭迷惑,中美關系肯定要好過他描述的那樣。”肯特反複強調,中美之間的關系不僅是兩國關系,還是全球經濟重要的穩定器,兩國需要找到穩定的方式進行合作。
近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剛剛結束訪華之旅,中美雙方對兩國間“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系達成了清晰共識。
與此同時,外界也對中美高層互動有了新的討論。
中美領導人見面時機剛好
美國國務院在一份聲明中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不久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
中國外交部20日稱,中美雙方都十分重視加強兩國高層及各個級別的交往。蒂勒森訪華期間,中美雙方就近期安排兩國元首會晤事進行了深入討論,啟動了相關準備工作。
對此,肯特教授認為,中美是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是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因此兩國元首會面宜早。
“現在會面的時機剛好,或許還比我預期更遲了一些。為什麽我的預期這麽‘著急’?因為在特朗普上任之前,人們會對中美之間的關系緊張產生猜疑,而這種緊張和沖突會損害兩國的金融和貿易。”肯特稱。
“缺少中國的TPP不完整”
肯特表示歡迎中國納入TPP框架的這種想法。“TPP談判的一個關鍵談判代表是我的學生,我跟他聊天時提到了TPP的總體設計,最後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缺少了中國的TPP將是不完整的。”
關於全球化,肯特認為,加強美國與亞太地區的經濟互動將會減少保護主義動能。如何應對不平等問題,才是中美在全球化過程中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為了達到全球穩定器的作用,美國必須在經濟上保持相對開放的狀態,美國也需要采取一些舉措,比如解決中西部地區以及其他一些地區的經濟問題。”肯特舉例,像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到的,通過電子商務合作促進美國出口、增加就業。“這樣的做法會加深美國與亞太的相互依賴,減少貿易保護主義。”
美俄關系在特朗普時代將改善
肯特同時談到,全球經濟處在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其中一個重要趨勢就是亞歐大陸的轉型。
肯特認為,在現在這樣的歐亞格局下,尤其是在亞投行成立之後,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包括連接中國、東歐乃至西歐的“一帶一路”倡議,長期來看都將具有全球意義。
肯特還提到,美國的基礎設施計劃以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政府幫助融資的角色也將發揮很大作用。
特朗普的經濟團隊正在完善他所提出的1萬億美元投資計劃,意在改善包括機場和道路等在內的美國基礎設施現狀,還要求各州簡化審批流程,優先考慮公路和高速路翻新。
肯特還認為,特朗普時代的美俄關系會比奧巴馬時代有所改善。“美國的國內政治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美俄之間相互猜疑沒有以前那麽嚴重了。”
21日,有媒體援引美國政府代表的話稱,蒂勒森計劃4月12日訪問俄羅斯。但是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卻表示俄方迄今並不知情。
盡管美國已經退出,但日本對“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的熱情和期待不滅。
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最新表態稱,把美國排除在外的11國框架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討論可能在5月下旬展開。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麻生19日在紐約發表演講,就美國退出的TPP表示,“會在5月出現在(除美國外的)11國框架推進TPP這一討論”。
在宣布退出TPP後,美國方面一直表示有意與日本展開雙邊貿易磋商,且要求日本進一步開放市場。
美國財政部稱,去年日本和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690億美元,並對“持續”的不平衡表示擔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則在3月31日發布了特朗普政府的首個《貿易壁壘報告》,要求日本進一步開放市場。報告指出日本的農產品市場“存在重大壁壘”,還批評汽車市場“各種非關稅壁壘阻礙美國汽車銷售”,再次展示了削減對日貿易逆差的強烈願望。
美國副總統彭斯則在日美兩國政府的經濟對話後表示,希望將來與日本啟動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
而日本顯然對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熱情不高。麻生對此態度謹慎,他說對兩國而言的利益“很明顯達不到TPP的水平”。
去年2月,美國、日本等亞太12國簽署了TPP,在美國之後退出後,其余11國曾在3月於智利召開TPP部長會議等,探索保住TPP的方法,日本政府是其中的主要推動者。近來,日本政府推動由美國以外的11個國家促成協議的力度加大,日本高層官員也開始放風。本月15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說:“我們抱有希望珍惜11國框架的想法”,他表示有意在獲得美國理解的基礎上正式推進相關討論。
本月18日日本經濟再生擔當相石原伸晃和在日本訪問的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長喬博舉行會談,圍繞美國退出後的TPP,石原表示雙方達成共識,認為“若(不含美國的)11國不團結起來敲定TPP的方向性,可能會變得七零八落”。他透露雙方還就主導今後的討論達成了一致。
石原稱,雙方同意借河內會議等的機會,為TPP不夭折而努力。TPP部長級會議將在5月下旬於越南召開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部長會議之際舉行。
日本媒體分析稱,特朗普政府使世界範圍內保護主義擡頭,越來越多的意見認為日本應該為使TPP在11個國家生效而帶頭展開磋商,維護自由貿易勢頭。不過,日本國內有不少聲音認為缺少美國這一龐大市場的TPP對日本企業吸引力不大。
而有關11國框架討論的前景,麻生僅稱“以何種形式談妥,還要看對方,所以現在不知道”。
本周六下午,在主題為“共擔時代責任”的哈佛中國論壇上,美國小布什時代前財務部長、高盛前總裁亨利·保爾森表示:“我肯定不認為中美之間會打仗。我真正最擔憂的不是戰爭,而是雙方傷元氣的競爭。”
建立經濟對話
保爾森提到,當一個不斷強大的實體出現時,他肯定會受到發達實體的對抗。當年美國崛起的時候,英國也是多方阻撓,但最後美國還是超越了英國。中美有很多不同之處,以後還會有更多。一旦中國變得更有競爭力,就會和美國以外的許多國家形成聯盟,制定經濟議程。
“這是非常自然的。” 保爾森說,“關鍵是雙方領導要認識到不同點,解決問題。中美的關系非常重要。兩國應該用有建設意義的方法來實現自我的利益。”
保爾森認為,中美關系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之後,就已經有了正面的效果。尤其是在訪美之後不久,習近平主動和特朗普通電話,商討朝鮮問題的對策,這在歷史上很少見。
另外,他還表示,中美雙方並沒有馬上試圖解決那些複雜艱難的經濟問題,但制定了解決問題的流程,這對中美關系是非常正面的信號。把全面的經濟對話建立起來,讓中美有機會處理貿易、國土安全、投資等問題,“當然,明確塑造這樣的關系需要一段時間”。過去,奧巴馬政府曾經把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合在一起舉行。 保爾森認為,這樣反而顯得太笨重了,重點不突出。每次談判都應該圍繞一點進行。
新政府退出TPP令人失望
雖然保爾森是共和黨小布什時期的財長,但他卻在去年美國大選中為希拉里背書,並且多次表示支持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這次也不例外。
“你可以想象我對美國新一屆政府不再繼續TPP有多不高興,多失望。” 保爾森說。
他認為,TPP涉及到貿易和關稅,而且還涉及到如何去除非關稅壁壘,對各方都是有利的。他還同時鼓勵政府繼續開放競爭性的行業。
保爾森還說,雖然沒有TPP,但他估計特朗普政府會在不同工業板塊上有各自的貿易協定。他鼓勵中美雙方完成雙邊投資協定(BIT),因為,該協定跟TPP中的部分內容是相關的。
中國加入TPP也可以推動BIT的談判進程。保爾森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BIT是美國應該做的重點工作,中美之間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他希望特朗普政府執政期間能夠完成BIT的談判,並深信特朗普政府會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
本次論壇期間,眾多中美兩國政、商、學界人士將齊聚一堂,回顧中美關系發展歷程,展望兩國合作前景,並圍繞兩國貿易、青年創新創業、文化交流等問題展開討論。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那一刻,“TPP已死”這樣的標題就出現在全球媒體的頭條上,也存在於諸多TPP相關人士和觀察家的文章中。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在去年11月稱“沒有美國的TPP沒有意義”;時任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弗里蘭(Chrystia Freeland)去年秋天則警告稱,沒有美國TPP無法繼續下去。但現在事實證明,或許可以。
美國退出後的首次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於當地時間2日下午在加拿大多倫多低調舉行。日本媒體報道稱,日本政府將提議讓不包括美國的協定盡快生效,力爭在計劃召開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的11月上半月前後大致談妥。
加速進程
日本共同社報道稱,11國中經濟規模最大的日本打算主導不包括美國的TPP談判。關於TPP談判進程,日本方面的具體設想是:在本月20日、2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部長會議召開之際,敲定邁向協議生效的具體步驟和辦法。
去年2月,美國、日本等亞太12國簽署了TPP協議。在美國退出後,其余11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文萊、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曾在今年3月於智利召開TPP部長會議等,探索保住TPP的方法,日本政府是其中的主要推動者。日本政府推動由美國以外的11個國家促成協議的力度也在逐漸加大。
日本媒體評論稱,這有制衡尋求雙邊協定談判的美國之意。
在宣布退出TPP後,美國方面一直表示有意與日本展開雙邊貿易磋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3月31日發布了特朗普政府的首個《貿易壁壘報告》,要求日本進一步開放市場。美國副總統彭斯則在日美兩國政府的經濟對話後表示,希望將來與日本啟動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而日本顯然對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熱情不高。
和日本一樣,面臨特朗普政府貿易“施壓”的還有加拿大。上月下旬,先是美國商務部作出反補貼調查初步裁決,對從加拿大進口的軟木材加征平均20%的關稅;接著特朗普威脅要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盡管最終沒退,但特朗普表示要對NAFTA進行調整,若不滿意還要退出。
一位加拿大外交官的發言人透露,加拿大提議主持召開這次TPP首席談判代表會議。該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稱:“加拿大是先進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對我們政府來說,亞太仍然是重要的地區和優先市場。”
有美國媒體稱,此次會議也是加拿大尋求將貿易重心部分從最大的貿易夥伴美國轉移的最新跡象。
美國《赫芬頓郵報》則報道稱,加拿大本周正“悄悄地”舉辦TPP會議,旨在探討TPP“潛在的後續步驟”。
此次TPP11國會談在多倫多的地址並未對外公開。
多種選項同時推進
沒有美國的TPP最終協議會是什麽樣子?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目前日本正在努力確保排除美國在外的協定盡量保持原來的版本。
共同社亦報道稱,日本力爭以盡量不修改包括美國在內的12國達成共識的內容這一形式盡快生效。日方談判工作第一把手的首席談判代表片上慶一1日下午與澳大利亞、新西蘭談判代表以及加拿大談判代表舉行了會談。
不過,目前各國想法、立場都存在差異,能否如日本所願加快推進談判尚是未知數。有報道稱,由於美國退出使得面向美國市場擴大出口變得困難,越南和馬來西亞可能對日本的提議態度較為消極。
據報道,各國貿易官員們還在探討雙邊貿易的可能性。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部長尚帕涅(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說,加拿大正在推動和日本的貿易談判。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在上月表示,看來加拿大處於一個“後TPP世界”。
“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在越南繼續會談的原因。”尚帕涅說。
日方還將提議,若通過不含美國的11國 TPP,需制定一個讓美國容易返回的機制。日本還在期待TPP生效後,美國意識到不利關稅等局面後,能回歸TPP。不過,目前看來,特朗普政府還無意回歸。
5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希望美國能重回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
今年1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剛上任之際,就簽署了行政命令,宣布美國正式退出TPP。本月初,除美國外的11個TPP成員國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會談,討論剩下的成員國如何繼續展開協定內容。
在節目中,安倍表示11個成員國已經在自由公平貿易規則上達成一致;對於美國年初退出TPP,他也深表遺憾,同時表示日本將肩負領導責任,推動談話繼續。在他看來,確保日美間的亞太地區能有一個自由公平的貿易制度是至關重要的。
對於之後TPP的發展,安倍稱11個成員國的決定都是基於美國將重返TPP的條件下作出的。因為美國了解自由公平貿易規則的重要性,所以各成員國都希望美國能重返T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