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走資 收緊內保外貸勸銀行減少開出擔保函 審批趨嚴格
1 :
GS(14)@2016-12-28 08:10:39【本報訊】為防走資,上月底市傳國務院對境內企業海外投資併購及滙款落閘嚴控。消息稱,內保外貸近期亦加強收緊,雖然這種曾在港活躍的擔保融資模式近年已大減,但當局為免企業於當下「水緊」,重新以此操作拐過管制引發潛在資產外流,監管機構最近數周與海外有分行或附屬機構的中外資銀行接觸,「口頭勸喻盡量唔好做咁多內保外貸」。記者:劉美儀
多間大行高層透露,近數周內保外貸進一步從嚴,當局除口頭不鼓勵外,支持境外投資項目開立的擔保函或備用信用證,一貫須向外管局登記申請及審批,批准過程將更趨嚴格,但暫時未聞收緊每間銀行可提供的擔保及信用證額度;不過,當局亦重申,不是禁止擔保融資操作,關鍵是內地正嚴控資金外逃及違規跨境,無必要及非正常內保外貸,就會阻止。
境外借貸成本料升
分析認為,資本外流及內保外貸同時收緊,企業的財務及擴展能力必然受到影響,境外借貸成本亦會因企業整體風險增加而上升,具體影響視乎各個企業及項目而定。內保外貸,曾是內地企業到港借貸融資的主要方式,2013及2014年間,因內地收緊貨幣政策及港息較內地平,大量中資企業藉此南下撲水,但隨着中港利率環境掉轉及人民幣貶值,有關活動去年起已大減。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以往內保外貸亦非「齋擔保」,很多時借款人最終會通過不同渠道,甚至假貿易單據,將內地資金調出境外償還外幣欠款,故實際上牽涉跨境資金流動。他相信當局對內保外貸從嚴,是憂慮跨境資金操作「又死灰復燃」。
正常投資不會落閘
對於境外真實投資項目,他預期當局不會落閘,關鍵是項目由本身產生的現金流支持還款,或透過境外借貸「在外邊搞掂佢」;監管雖非一網打盡,惟所有措施都指向收緊,「總會有人受影響」,企業會否出現償還困難甚或違約,暫難評估。另一大行主管亦稱,內保外貸是以境內資產作擔保在境外貸款,倘公司無力還錢,最終要變賣內地資產,故潛在境內資產流走及外幣化,當局亦不希望企業外債太多。金管局發言人回應說,不評論有關境外監管機構的傳聞,該局有留意到香港銀行內保外貸業務,年內輕微下降,在本港與內地貸款息差收窄及人幣滙率下調等環境下,這情況可以理解。對於明年銀行貸款及發債融資規模前景,該局不作出預測,又指貸款息率受利率滙率及資金流向、企業融資需求、信貸風險等因素影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8/19878759
外管局擬收緊外滙兌換防走資
1 :
GS(14)@2017-01-02 01:04:02【本報訊】中國政府進一步收緊外滙管制,若中國居民在境內將人民幣兌換為其他貨幣時,由今年1月1日起,需要提供額外文件。《彭博》昨晚引述消息人士稱,外管局要求個人在出售人民幣時,提交更多證明文件,但未有詳述需要何種文件。同時,個人每年5萬美元的兌換額則不變,銀行會開始加強審查交易。
需提交額外證明文件
外管局回覆《彭博》時稱,現行每年5萬美元個人兌換額不變,惟個人兌換外幣時,需要提供身份證。若他們所買入外幣高於限額時,更一定要提供文件以證明交易價值。每年1月1日時,個人外幣兌換額將會重新開始,由於人民幣不斷貶值,市場曾擔心1月份會有大量人民幣兌換成其他貨幣,令資金急速流走。外管局需實行更多管制措施,限制資金流出,據《彭博》估計2016年首10個月,有6,890億美元從中國流出。2016年全年在岸人幣貶值約6.5%,每百港元約兌89.92人幣。另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表新年賀辭,提到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年,指今年挑戰異常嚴峻,人行會繼續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調節好貨幣閘門,維持其流動性基本穩定。周小川稱,今年重點要做好「三去一降一補」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將防控金融風險置於重要之位,以避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外滙局亦公佈,截至9月底,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為95,627億元(人民幣.下同),中長期外債餘額佔38%,為35,900億元;短期外債餘額為59,727億元,佔62%。短期外債餘額中,與貿易有關的信貸佔44%。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1/19882971
嚴防走資 漏夜發文出招外管局:加強查購滙
1 :
GS(14)@2017-01-02 11:47:58【本報訊】為防走資,中央再出招,在踏入新一年購滙額度重設前夕,外滙管理局漏夜發文,明言會加強監測個人購滙活動,並進行事中、事後抽查,加大懲處力度,惟強調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購滙額度仍然不變。記者:陳洛嘉
每年1月1日,內地居民每人5萬美元的年度購滙額度將更新,由於人民幣不斷貶值,市場擔心踏入1月份將有大量人民幣兌換外幣的需求,早前更有傳新一年內地將取消購滙額度。外管局趕於12月31日晚發文闢謠,再度強調購滙額度沒有變化,但措辭嚴厲表明會打擊違規走資。
加大懲處 促如實申報
外管局指,過去個人購滙中的確存在漏洞,令部份違規、欺詐、洗錢等行為時有發生,助長地下錢莊等違法行為,故當局將會加大懲處力度,進行事中、事後抽查,提醒個人購滙必須如實、完整申報。若出現虛假申報等違法違規行為,將被列入「關注名單」,限制或者禁止購滙。違規銀行亦會依法通報,甚至責令停業整頓,並予以負責員工紀律處分及罰款。外管局又表明「我國資本帳戶尚未實現完全兌換」,提醒個人對外投資只能通過合規渠道,如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等;個人購滙亦只限於經常賬下的對外支付,包括因私旅遊、境外留學、購買非投資類保險等,且同樣要進行完整申報,包括提供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學費證明或生活費用證明等。人民幣自從前年「811滙改」後持續貶值,走資狂潮不斷發酵。去年11月內地外滙儲備跌至3.0516萬億美元,較2014年近4萬億美元高位縮水24%。
外儲恐失守3萬億美元
據彭博統計,市場預期上月外滙儲備將進一步跌至3.01萬億美元,瀕臨失守3萬億美元關口。去年12月底外滙儲備數據將於1月7日(本周六)公佈。內地走資不斷,人行亦頻頻出招應對,以往金融機構處理達20萬元人民幣交易需按規定申報,但人行剛於上周作出修訂,今年7月起大額現金交易報告標準將降至僅5萬元人民幣,有分析形容該措施形同收緊個人購滙政策。不過,人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昨日澄清,新規定是針對洗錢、恐怖活動融資及偷逃稅等犯罪活動,不涉及個人外滙業務政策調整。恒生銀行(011)署理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認為,近半年中央雖不斷表態出招,但主要針對非法走資漏洞,將已有的規定「執正」,內地若要收緊資本管制,無必要推行滬港通、深港通等措施,故相信政策方向仍只希望減輕資本非法外逃的壓力,將活動置於可監控的範圍及原定時間表之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2/19883780
羅兵咸:防走資無礙新股資金
1 :
GS(14)@2017-01-05 08:05:39【本報訊】港交所(388)去年表示擬在主板、創業板之外,新設「三板」吸引新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署理財政司司長陳家強出席立法會會議時,表示對此持開放態度,吸引新企業未必需要新設板塊,但設新板可加強制度化及宣傳。人民幣貶值,加上內地嚴管資金外流,去年曾傳大型新股的基礎投資者因此未能調動資金來港,令新股上市計劃有變。羅兵咸永道企業客戶主管合夥人黃煒邦指,以他了解,新股資金調動並無受特別限制。黃煒邦又指,相對過往人民幣升值時,中資新股在港集資後將資金調回內地,反而虧蝕滙價,現時更多新股選擇集資後將資金留港,或預備作海外併購之用。該行資本市場服務合夥人黃金錢補充,假若大圍市況改善,散戶認購新股的情緒升溫,新股可以不必依靠基礎投資者認購。
鍾絳虹籲引入星級企業
羅兵咸估計,去年的中小企上市熱潮將延續至今年,金融服務業仍是主要新股行業。去年香港膺全球集資王,該行預期今年有約130家新股、共集資2,200億港元,但若內地加快審批新股速度,則成香港最主要對手。內地去年因股災拖慢改革步伐,「新股女王」中央證券董事總經理鍾絳虹亦認同,若今年A股重啟戰略板,內地新股市場極可能超越香港,籲香港引入明星級國際企業撐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4/19885873
上海總部約見交易平台負責人 人行遏走資 比特幣曾挫17%
1 :
GS(14)@2017-01-07 06:48:26【明報專訊】因應人民幣持續貶值,內地監管機構近期收緊多種存在漏洞的走資渠道。其中,人行上海總部日前便約見了比特幣(Bitcoin)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主要負責人,就新年伊始比特幣價格出現的大上大落進行了解。官方昨晚公布約談消息後,比特幣價格曾挫逾17%,但跌幅隨後收窄。
明報記者 陳子凌
人行上海總部昨日傍晚發出公告表示,就近期比特幣價格異常波動,為防範風險,維護金融穩定,與上海市金融辦及相關監管部門日前約見了「比特幣中國」主要負責人,了解平台運行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的風險。同時要求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依法合規經營,並敦促該平台對照相關法律法規,展開自查並進行相應清理整頓。
提醒非法定貨幣 應注重風險
人行又重申,比特幣是特定虛擬商品,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呼籲機構及個人投資者理性投資、自擔風險、維護自身財產安全。
公告發布之後,比特幣價格隨即插水,比特幣中國的比特幣報價一口氣跌破6100元(人民幣‧下同)及6000元關口,另一內地交易平台火幣網的報價更一度從6100元跌至5720元,海外的交易平台blockchain.info的比特幣價格亦最高跌逾17%,但截至晚上9時跌勢已逐步收窄。
不排除春節前夕投資者套現
香港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通」行政總裁梁永熹表示,因人民幣貶值,部分內地投資者轉持比特幣作為保值或分散投資選項,故價格持續上升,但日前升穿歷史高位後,不排除有投機者趁機沽幣獲利,另外也不排除有部分內地投資者因春節臨近而賣幣套現。由於比特幣供應變動不大,故單一因素造成的需求變動會令價格出現大上大落。
港平台負責人﹕官方沒法禁止
對於人行召見內地比特幣交易平台負責人,梁永熹認為會令比特幣價格短期受壓,但並非官方要禁止比特幣交易,且也沒法禁止,相信是有關部門見近期比特幣價格波動大,為免交易平台良莠不齊而有意加強規範,以防出現平台「爆煲」造成市民損失,他亦認為,在加強監管及對投資者教育之下,避免投機者瘋炒,長遠對比特幣市場成熟發展有正面作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16&issue=20170107
中資繞道CEPA設「港資券商」 業界:證券行成可靠走資或資本運作渠道
1 :
GS(14)@2017-01-09 08:05:05【明報專訊】根據2013年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補充協議十(CEPA 10),放寬中港合資申領內地券商牌照,近期陸續獲批,惟翻查資料,不少申請以至獲批券商,實際上是中資繞道包裝而成的「假港資」。有證券界人士估計,在各類互聯互通架構下,券商已成可靠走資或資本運作渠道,在內地對券商發牌轉趨謹慎下,CEPA 10正好提供渠道取得發牌。有港資券商亦坦承純港資內地發展困難,與內企「拍檔」,有不少文化差異的問題。
明報記者 徐寶文
自中證監去年8月啟動審批工作以來,已接到逾10宗申請,至今獲批開業的兩家,分別為申港證券及華菁證券。不過,申港及華菁的股東組成中,所謂港資股東,實際上只是戴上港資面具的中資。
至今兩家券商獲批開業
根據中證監的資料顯示,已於10月份開業、首家獲批的申港證券,港資權益分別為民信金控(0273)、民眾金服(0279)旗下民眾證券及嘉泰新興資本,合股佔股35%,惟三間公司是香港註冊或上市,而民信及民眾實際大股東更具有民生銀行背景。
華菁「港資」股東為內企收購
至於另一間已開業的華菁證券,持股49%的「港資」股東萬誠證券,更是由內地基金華興資本在今年2月藉收購得來。還有由「三馬」合資籌建的眾安保險、恒大 ( 3333)及眾安保險董事長歐亞平、持股逾三成半的所謂港資股東、威華達(0622)子公司萬贏證券,合組恒贏證券,同樣亦是中資商人背景。
一通集團行政總裁宓光輝認為,近期情况愈趨踴躍,或許是與中證監放慢批出證券業務牌照有關。根據中證監網站顯示,今年目前為止中證監只批出了5宗證券或相關業務的許可,惟2015年全年卻有24宗。
宓光輝又稱,要在內地購買證券行成本高昂,動輒億元,繞道香港、利用CEPA 10或能更易成事,因為CEPA的政策層面更為廣闊,當中涉及中港兩地經濟關係。另亦有人士估計或與內地券商牌照擁有資本運作功能有關,稱「滬港通資金雖然係原路來原路走,但起碼已經不是人民幣」。
本港券商:文化差異難合作
事實上,本報亦曾向部分「真港資」查詢其意向。今年4月宣布終止與嘉實透過CEPA構建合資證券行的英皇證券(0717)行政總裁楊玳詩表示,公司對此方向的發展感興趣,惟在與嘉實展開詳談後,發現諸多方面出現差異,故決定終止,惟未來仍會繼續探索此方面的可能性。耀才證券(1428)主席葉茂林更多次表明,兩地文化存有巨大差異,兩地機構合作會有許多問題,故除非能放寬至100%股權,否則不會考慮。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701&issue=20170109
中港股基金續走資
1 :
GS(14)@2017-01-09 08:09:35【本報訊】資金續撤離中資股!按富瑞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股票基金去年走資73.44億美元(約573億港元),為亞洲主要地區中最勁;港股基金累計去年亦錄17.98億美元贖回。截至上周三止,中國股票基金已連續9周錄贖回,累計走資53.49億美元;香港股票基金連續10周累計走資5.87億美元。除中國外,德國及美國股市亦是走資重災區,去年分別錄203.76億美元及284.09億美元贖回,惟後者贖回額按年已減少80%;亞洲新興市場的吸資情況在去年10月起冷卻,資金並轉向日本股市,去年錄136.81億美元吸資。互惠基金受資金摒棄,A股ETF(指數買賣基金)亦未脫困。按彭博數據,安碩A50(2823)及南方A50(2822)去年分別走資91.7億元及2.8億元,走資額雖按年減八至九成,但今年甫開局再遇逆流,分別再錄4.4億元及8.3億元走資;至於華夏滬深300(3188)去年則吸資3.4億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9/19890837
外媒:內地要求銀行對防走資指令保密中央促分析員 勿唱淡人幣
1 :
GS(14)@2017-01-12 08:05:35【本報訊】外電指中國監管部門對貶值走資的控制進一步升級,《路透社》引述多間銀行消息謂,當局要求中外資行對限制資本外流指令必須保密,並確保分析員「封口」不向外發表對人民幣負面看法。記者:劉美儀
本報亦從外資行得悉,有集團年初在內部發出內容相若的「溫馨提示」,着同事對人幣作分析展望時,不要過於負面,惹來恐慌;而銀行在購買外滙時,亦要有心理準備所需審批的時間將會倍增。不過,外管局上海分局傍晚否認相關報道,指有媒體就當局管制資本外流,「要求銀行對相關指令保密的不實消息,誤導輿論,擾亂外滙市場正常運行秩序」,當局保留法律追究權利。該局又重申,未對兌換和跨境收付採取新的管制措施,但要求各商銀辦理外滙業務時,加強真實合規審核。
盼鼓勵客戶買人幣
有業界則形容,從內地對控制資本外流做法,以至管束訊息披露及高調反擊傳聞看,當局確實「動了真格」,反映監管高度關注市場對人幣信心的動搖,未來政策端視外滙儲備跌勢作指標。《路透》昨引述多達6位銀行界人士說,外滙監管機構向銀行業下達指令保密,及不准對人幣前景觀點負面的通知。報道列出不少口頭規勸例子及現象,包括(1)銀行研究員不應散播對人幣負面看法,要管理情緒防止公眾恐慌;(2)當銀行超出外管局設定的1個月外滙交易上限時,須拒絕受理業務勸客戶轉往他行,不能披露與結售滙暫停有關;(3)希望銀行盡量鼓勵客戶買人幣售美元,惟業界指此舉可能使客戶受損難以執行;(4)機構投資者即使已獲海外投資額度,但實際人幣換滙時亦要排隊,需時多久無法確定。一外資行交易主管表示,未覺外管局近期有新的控制資本外流措施,但駐內地同事與包括中銀監及外管局等監管機構,保持頻密接觸,就外滙管理作窗口指導或口頭規勸,則屬事實。
信銀:未收過相關指令
有銀行高層亦說,集團內部於今年初,已傳遞溫馨提示,與《路透》所述內容相若,包括提醒同事對人幣評論要小心審慎,有根有據,不要過於負面或煽動民情造成跌勢很急的恐慌;若必須售滙(買美元沽人幣),要嚴格申報及具備文件單據,惟即或如此仍要有心理準備,程序會較以往大幅拖慢。另一中資行交易主管說,內部指引一直不可公開評論人幣在岸價,離岸價則屬灰色地帶,惟現時已全不評論。不過,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則強調,自己從來無收過相關指令,他預測倘中美不發生貿易戰,今年人幣將降至兌每美元7.1至7.15水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2/19894131
海外套回美元 成走資渠道
1 :
GS(14)@2017-01-12 08:10:13【明報專訊】比特幣(Bitcoin)並非實體貨幣,其交易是透過比特幣錢包進行,比特幣錢包是由一串複雜無意義的混合字母組成。由於交易只在錢包之間進行,錢包擁有者資料並不公開,交易極為隱秘。
目前比特幣的交易可透過私人電郵,或者利用比特幣交易平台進行。要達到走資目的,先決條件是有一個海外比特幣交易平台帳戶及一個海外銀行戶口,先在內地交易平台或私人方式以人民幣購買比特幣,再將比特幣售予海外平台的帳戶,然後利用海外平台的提現功能以美元賣出比特幣,賣幣所得轉帳到指定銀行帳戶,便能在不出境和不受匯兌金額限制下完成資金匯出。雖然比特幣交易平台會收取手續費用,但多數只相當於0.001比特幣左右,在內地限制「螞蟻搬家」式走資之下,以比特幣交易便是其中一個匯出資金的折衷辦法。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734&issue=20170112
招行收緊一卡通 抗走資風暴 3個月內存5萬人幣 開戶至少待至8月
1 :
GS(14)@2017-01-24 00:09:09【明報專訊】進入2017年,內地資金出逃渠道逐一收緊。在內地「深受歡迎」的招商銀行(3968)香港「一卡通」近日也大幅提高門檻,據本報記者查詢,該行已要求客戶開戶滿3個月,且日均資產高於5萬元(人民幣‧下同)才可申請,惟即使門檻大幅提高,申請開戶的內地居民仍然大排長龍,部分分行預約排期亦已排到今年8月。
明報記者 顧冷冰
內地人在香港刷卡買保險已被嚴格限制:銀聯卡被禁,萬事達和Visa卡最高刷卡限額5000美元,在香港銀行開戶成為內地客走資少數仍然可行的渠道之一。招行「一卡通」以同時開通內地和香港的銀行帳戶為招徠,客戶不必親身來到香港,已經可以開戶,因而格外受到歡迎。
現時申請或明年才可開戶
不過,據招行官方微信公眾號,「一卡通」門檻已靜靜提升,包括「客戶連續3個月日均資產達到5萬元人民幣或以上」方可辦理「香港一卡通」帳戶,「若客戶申請開戶當天,資產未能達到上述要求,不得申請開戶」。而實際執行上更為困難,本報致電北京、上海和深圳多間招行分行。工作人員均告知,滿足上列條件後,仍然預約才可開戶,而預約輪候隊伍之長也超出常理。比如上海徐匯區分行,該業務預約已經排隊排到8月14日,另外更需要4至6個星期審核時間;意味假設輪候時間不變,市民現在開始開立內地帳戶,滿足開戶條件及進行預約,加上審核時間,或要明年才能成功開設「一卡通」帳戶。
內地職員:審批由香港負責
有招行職員回覆本報記者時稱:「實際上要審核多久,我們也不清楚,我們這邊只負責把資料提供給香港分行,審批進度是由香港負責的,2到3個月也有可能。但一般一周左右會有是否通過的大致結果,你也可以在網上查到最新進展。」
上周,招行澄清「香港一卡通」只可提取或支取香港銀行帳戶內的資金,不能直接提取或支取內地銀行帳戶的資金。招行香港強調,內地客戶在內地辦理購匯並匯款至「香港一卡通」帳戶時,仍受到內地個人全年5萬美元購匯額度的限制。
招行香港:匯款仍受全年額度限制
有移民機構透露,雖然內地走資渠道一一落閘,但目前移民申請仍可進行。走資的方法也跟以往類似,只是要更加小心。比如以往向親戚朋友借額度,通常是一次過借滿5萬美元。「美國移民需要50萬美元,原本向10個人借就可以,現在則要分攤給更多人,每個人只能借2萬到3萬,而且盡量從不同城市借到這些額度,再匯集到香港的銀行帳戶。」她指客戶在香港會開立多個帳戶同時接受內地匯款。不少客戶是招行「一卡通」客戶,也有恒生和匯豐的客戶。
她透露,招行1月以來收緊「一卡通」,一些客戶只能去其他銀行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10&issue=2017012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