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後數據顯示,6月11日龍虎榜中,共11只個股出現了機構的身影,有3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買入,8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賣出。
當天機構凈買入前三的股票分別是翰宇藥業、常山北明、電工合金,凈買入金額分別為4604萬元、1116萬元、1061萬元。
當天機構凈賣出前三的股票分別是好想你、賽意信息、威創股份,機構資金流出金額分別是6950萬元、4962萬元、2619萬元。
同時,備受關註的獨角獸寧德時代今日上市無懸念漲停,但數據顯示有3家合計機構賣出50萬元。
詳見下表:
從詳細數據看,機構今日買入最多的翰宇藥業有3家機構買入,1家機構賣出,凈買入金額4604萬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今日低開低走,早盤便重挫超過5%,午後跌停。
在賣出排行榜上,機構賣出最多的好想你有3家機構賣出,同時有2家機構買入,凈賣出金額6950萬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今日低開低走,一路震蕩走低,尾盤跌停收盤。
消息面,今日食品飲料、醫藥、白酒等前期白馬板塊紛紛重挫。
鄭女士的女兒愛吃獼猴桃,最近陜西老家的親戚老崔給帶來好幾斤自家種的獼猴桃。然而,一直吃進口獼猴桃的女兒卻對老崔帶來的獼猴桃提不起興趣:個頭小、味道還酸甜不一,女兒不愛吃。“跟平時在超市里買來的不一樣,那是進口的。”女兒說。
過去幾年,進口的新西蘭獼猴桃在中國銷量高速增長,這為新西蘭的獼猴桃果農提供了可觀的回報。生活在新西蘭的海倫·漢金是一位獼猴桃果農,每年靠著賣獼猴桃有200萬元(以人民幣計)的收入。而在陜西省寶雞市眉縣,作為獼猴桃果農的老崔卻為自己種的獼猴桃的銷路發愁。
令很多人不解的是,為什麽獼猴桃這一原產自中國的水果,漂洋過海到了新西蘭,改名奇異果後卻成為了當地的支柱產業,並成功俘獲了中國、日本等世界多個國家挑剔的消費者?更令人不解的是,作為西方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的新西蘭,竟然采用了類似“計劃經濟”模式來生產獼猴桃。
“計劃經濟”產物
這幾年,隨著城市居民生活和消費水平提高,更關註健康飲食,全球最大的奇異果銷售商佳沛公司(Zespri,下稱“佳沛”)在中國不斷“攻城略地”。
2015年,佳沛在中國的銷售額達到1800萬箱;2016年,更達到2400萬箱,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其最大出口國。
在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2017財年,佳沛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5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22.5億元),同比增長17.4%。
佳沛是全球最大的獼猴桃生產、經銷商,其成交量約占全球獼猴桃成交量的三分之一。而中國已經成為佳沛最大的市場,占據其全球銷售總額的近20%。據此推算,佳沛一年在全球賣出逾100億元。
獼猴桃(奇異果)各品牌在全球市場的銷售占比
很多人認為佳沛的成功是其育種、營銷、品控等做得好,但這些都沒有觸及佳沛成功的根本,即新西蘭獨特的獼猴桃產業發展模式。
就拿海倫來說,種了數十年的獼猴桃,收入也並非一直如此可觀。就在數年前,一場獼猴桃潰瘍病險些讓新西蘭奇異果全軍覆沒。
靠著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及企業的幫助才控制住病菌的擴散和蔓延,同時佳沛和政府合作培育了抗病新品種,讓海倫等絕大多數果農都種上了新品種,最終將當地獼猴桃產業拯救回來。回顧這次經歷,海倫覺得,是佳沛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協助農戶抵抗病蟲害,還積極投入資金、技術等資源,與研究機構合作研發新品種。
事實上,佳沛做的並不限於此。作為新西蘭奇異果唯一出口品牌,其擁有龐大的規模優勢,這使佳沛有足夠的實力進行產品改造、品牌營銷、質量管控等。
為何是佳沛?因為新西蘭法律規定,全國只有佳沛一家企業能做獼猴桃出口。
反觀國際公認的獼猴桃故鄉中國,獼猴桃產業一直不溫不火——不僅沒有大的企業或品牌,出口更是寥寥無幾。為何中國獼猴桃甚至整個水果品類,都難以超越佳沛這個靠“計劃經濟”手段扶持起來的企業?
中新獼猴桃產業差異
新西蘭獼猴桃產業也曾經歷過弱小或一盤散沙的困境。1988年,新西蘭的奇異果產業遭遇寒冬。為整合原本各自出口的經營模式,抱團取暖,數百個果農發起成立了新西蘭奇異果營銷局(New Zealand Kiwifruit Marketing Board)。隨後,2000多個果農悉數加入。
營銷局以擁有土地作為果農加入的資格,按照土地多少折算為股份,而擁有股份的多少,則決定了果農在營銷局組建過程中資金的投入以及年終的分紅。營銷局後來更名為新西蘭奇異果國際行銷公司,並決定推出“ZESPRI”作為唯一的品牌,負責新西蘭奇異果在全球的營銷。
佳沛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成立營銷局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統一的管理。這也是新西蘭奇異果成功的關鍵,讓水果脫離自然經營的模式,專門成立一家公司,把奇異果當做一件普普通通的商品來進行操作。按照一件商品,對其進行質量控制、品牌宣傳、渠道建設等,並註重產品的研發和創新。
不過,相比之下,中國的獼猴桃產業卻困境重重。“目前看來,中國水果生產技術、營銷手段滯後於產業發展需求。”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趙曉馬向第一財經表示。
“比如,產地的農民外出打工,加大農村勞動力成本,獼猴桃田間管理難保障,導致獼猴桃生產效益差,制約了獼猴桃產業的發展。此外,果實生產與銷售脫節現象嚴重。生產大多分布在偏遠山區及丘陵地帶,運輸倉儲條件不成熟;品牌打造宣傳力度不夠,種植分散,大型產業區少,品種多且雜,好產品難以推廣。“他說。
趙曉馬認為,在水果行業,佳沛的計劃經濟模式可以戰勝市場經濟。主要原因在於水果也是商品,尤其是高端水果,需要建立和引入質量標準、統一行銷、樹立專有品牌和有效的商業運作等規模化生產的模式,為果農帶去紅利,驅動行業的快速發展。
可見,要從根本上提升中國水果行業競爭力,推動行業整合、實現規模化發展是根本。
貴州的修文縣獼猴桃種植基地及“貴長”獼猴桃。
佳沛模式能否入華
規模化向來是中國農業效率提升的掣肘。在水果等經濟類作物產業領域,中國能否效仿由政府主導整合的模式?例如,由大量果農入股成立一家專門公司,建立相應品牌、規模化運作,並限定市場準入資格,僅允許一到兩家能夠從事經營或出口,以減少不必要的競爭和內耗,最終實現與海外水果品牌抗衡的目的?
學者對此並不樂觀。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研究學者欒玲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具體到實際落地過程中,佳沛的‘計劃經濟’模式在中國會遇到諸多變數。一方面,農產品的育種、種植、物流、品牌等的完善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至少十年。不過各地政府的政策從落地到持續都存在變數,各級政府能否堅持不移地支持,對培養期的農產品是有很大影響的。其次,在具體生產中,由於我國農民整體素質還不夠高,能否準確落實相關生產計劃和要求,也存在一定的變數。”
事實上,中國一直在嘗試推動水果乃至農產品行業整合。此前提出農產品的三個品牌策略,即先構建一個區域品牌,區域品牌下面再構建一個企業品牌,企業品牌下面再構建一個產品品牌。這樣層層遞進,最終達到水果產品品牌化的目的。然而到了具體落實上,並不順暢。
人人都知道煙臺蘋果,但煙臺蘋果盛名之下有哪些企業或產品品牌,就沒人知道了。
“這是由於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欒玲表示,“由於政府、企業對接等問題,區域品牌沒有及時落實到產品品牌,另一方面缺乏優質的企業或個人來做這件事。做農業是很辛苦的,不僅要大量時間、資金投入,還要企業家真正懂農業,政府、政策也要充分配合。即便如此,最終產品利潤也很低。”
欒玲總結說,在現階段,一般有實力的企業都去做房地產、金融等來錢快的行業,農業很難吸引真正懂行、有資金又肯奉獻的企業家進入。
中國政府也意識到農業和農產品面臨的問題。去年8月,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帶動更多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在欒玲看來,佳沛模式固然誘人,但目前來看並不適合中國國情。不過,佳沛推動行業整合的行為值得借鑒。“我們應該有更多懂農業、肯投入的企業家,加入到農業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中去,輔以良好的政府扶持和監管,通過市場去檢驗去淘汰,推動行業整合”。
盤後數據顯示,6月12日龍虎榜中,共9只個股出現了機構的身影,有1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買入,8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賣出。
當天機構凈唯一買入的股票是古井貢酒,凈買入金額334萬元。
當天機構凈賣出前三的股票分別是泰格醫藥、順鑫農業、長園集團,機構資金流出金額分別是9201萬元、2264萬元、1707萬元。
詳見下表:
從詳細數據看,機構今日唯一買入的古井貢酒有1家機構買入,1家機構賣出,凈買入金額334萬元。同時,深股通席位凈賣出約1050萬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今日高開高走,一路震蕩攀升,最終收盤大漲8.96%,股價創出歷史新高。
消息面,水井坊董事長、總經理範祥福日前在“高管面對面”活動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續向前的勢頭是不變的,所以對整個白酒行業的高端化,是持一個比較樂觀的看法,尤其我們看到農村的消費,以前農村婚宴或其他接待,用的酒都是在100元以下的,但現在慢慢看見,有些地方的婚宴已經慢慢開始消費300元左右的白酒,很明顯可以看見,整個消費升級對白酒行業帶來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
在賣出排行榜上,機構賣出最多的泰格醫藥有3家機構賣出,凈賣出金額9201萬元。同時,深股通席位凈賣出約690萬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今日高開高走一路震蕩攀升,午後封死漲停直至收盤。
消息面,泰格醫藥6月11日晚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葉小平當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1.9993%,減持均價為55.15元/股,與公司當日收盤價持平。
盤後數據顯示,6月13日龍虎榜中,共18只個股出現了機構的身影,有5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買入,13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賣出。
當天機構凈買入前三的股票分別是青島金王、眾信旅遊、冀凱股股份,凈買入金額分別為2131萬元、2033萬元、1338萬元。
當天機構凈賣出前三分別是工業富聯、科銳國際、中興通訊,機構資金流出凈額分別是6.6億元、1952萬元、1844萬元。
詳見下表:
從詳細數據看,機構買入最多的青島金王有2家機構買入,1家機構賣出,凈買入金額2131萬元。
青島金王今日跌停,收盤報10.88元/股。最新的一季報顯示,該股於2018年3月31日實現攤薄每股收益0.1152元,投資收益50.12萬元,每股收益0.1220元,市盈率175.25。
分析指出,化工板塊在5月中下旬經歷了深幅調整,但是前期上漲邏輯並未破壞:化工品價格上漲、新增產能不足且環保趨嚴淘汰落後產能、下遊需求增長顯示出韌性。行業供需格局顯著改善,從而帶動化工企業收入和盈利持續擴張。
在賣出排行榜上,機構賣出最多的工業富聯有5家機構賣出,凈賣出金額6.6億元。
從工業富聯周三的走勢來看,在開盤連續漲停之勢被打破之後,中簽投資者集中兌現籌碼的舉動使得股價一度快速翻綠,但是很快就有資金抄底收集籌碼,並一度推動股價快速回升。
對於工業富聯周三可能開板,應該說市場人士早有預期。根據申萬宏源證券的估算,2018年25倍的市盈率也就意味著約4875億元的總市值,折合每股股價24.75元。而周三其結束連續漲停的開盤價為24.55元,誤差僅為0.20元,可謂相當的接近。
單日成交158億元,超過滬市全天總成交額的十分之一,這就是獨角獸新股工業富聯(601138.SH)在開板之後的成交回報!而其5065億元的總市值也使其躋身A股總市值第十一位的寶座。
從工業富聯周三的走勢來看,在開盤連續漲停之勢被打破之後,中簽投資者集中兌現籌碼的舉動使得股價一度快速翻綠,但是很快就有資金抄底收集籌碼,並一度推動股價快速回升。在經過早市的持續震蕩換手之後,午後工業富聯的股價一度被快速拉升至接近漲停的26.36元,並隨後維持高位震蕩走勢,報收於25.72元,漲幅7.21%,成交額達到158億元,占據滬市全天成交1559億元的十分之一有余。
對於工業富聯周三可能開板,應該說市場人士早有預期。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駱思遠此前就預測,工業富聯2018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3879/4265/4697億元,凈利潤為195/236/287億元,增速分別為22.7%/21.5%/21.2%。工業富聯有望成為智能制造典範,帶動國內制造業升級。工業富聯發行市值2712億元,A股電子制造業龍頭企業2018年平均估值23X,考慮公司稀缺性及成長潛力,給予6個月目標估值25X。根據申萬宏源證券的估算,2018年25倍的市盈率也就意味著約4875億元的總市值,折合每股股價24.75元。而周三其結束連續漲停的開盤價為24.55元,誤差僅為0.20元,可謂相當的接近。
如果說工業富聯周三的開板是在市場人士的預期之中,那麽開板之後的天量成交以及午後的再度拉升或許就出乎了很多投資者的預料了,但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其實對於A股市場而言,從來不缺少資金,缺少的只是能吸引資金的標的。而對於目前市場上數量不少的大遊資而言,一些小盤新股買個一兩千萬元股價可能就被打飛了,進出都不是很方便,只有流通市值足夠大,才方便那些過億元的大遊資進行閃展騰挪,而工業富聯無疑就是這樣稀缺的標的。
當然,僅僅流通市值夠大還不是被大遊資相中的充分條件,股價在開板時並未被過分高估也是遊資敢於大量介入的一個重要條件。正如前文所述,在25倍市盈率附近工業富聯就打開了連續漲停板,這正好滿足了遊資大量介入的一大先決條件,而開板首日逢低收集籌碼又是最方便的時刻,嗅覺敏銳的大遊資們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嗎?
而從盤後交易所的成交數據來看,買入金額前五名的席位全部超過了1億元,分別為海通證券杭州解放路營業部18019萬元、平安證券廣西分公司12620.40萬元、中金公司上海黃浦區湖濱路營業部12254.53萬元、方正證券北京安定門外大街營業部12088.30萬元、國泰君安證券深圳深南大道京基一百營業部11326.91萬元。而賣出前五名則為清一色的機構席位。
盤後數據顯示,6月14日龍虎榜中,共9只個股出現了機構的身影,有2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買入,7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賣出。
當天機構凈買入的2只股票是分別安陽鋼鐵、宇環數控,凈買入金額分別為4479萬元、695萬元。
當天機構凈賣出前三的股票分別是人人樂、國光電器、康拓紅外,機構資金流出金額分別是1966萬元、1574萬元、1233萬元。
另外,備受關註的中興通訊今日繼續一字板跌停,盤後數據顯示有3家機構買入,1家機構賣出,合計凈賣出金額879萬元。
詳見下表:
從詳細數據看,機構今日買入最多的安陽鋼鐵有2家機構買入,凈買入金額4479萬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今日高開高走,一路震蕩攀升,臨近收盤漲勢加速,快速封死漲停直至收盤。
消息面,4月份以來,鋼材盈利維持較高水平,鋼企二季度盈利好於一季度確定性較高,機構認為鋼企中報發布在即疊加前期市場悲觀情緒修複,板塊或將迎來階段性反彈。
在賣出排行榜上,機構賣出最多的人人樂有2家機構賣出,凈賣出金額1966萬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今日大幅低開,早盤便觸及跌停,之後一直在跌停板附近運行,最終以跌停價收盤。
消息面,人人樂13日晚間發布《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2017年年報問詢函的回複公告》,報告顯示,人人樂因近年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呈現盈虧交替、連續四年扣非後凈利潤均為負數、2017年度凈利潤大幅下滑等問題於5月24日接到深圳證券交易所問詢。
盤後數據顯示,7月27日龍虎榜中,共7只個股出現了機構的身影,有0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買入,7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賣出。
當天機構凈賣出前三的股票分別是泰勝風能、中葡股份、沃森生物,凈流出金額分別是4161萬元、3592萬元、2000萬元。
詳見下表:
從詳細數據看,在賣出排行榜上,機構賣出最多的泰勝風能有3家機構賣出,凈賣出金額4161萬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今日大幅高開並快速漲停,隨即直線下跌翻綠,最終收跌5.95%,全天換手率達13%。
消息面,今日風電板塊盤中表現亮眼。據經濟參考報報道,2017年以來,江蘇、浙江、廣東等多個東部沿海省市相繼公布了新的海上風電發展規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年初,各地規劃的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已經超過一億千瓦。
盤後數據顯示,8月1日龍虎榜中,共10只個股出現了機構的身影,有4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買入,6只個股呈現機構凈賣出。
當天機構凈買入前三的股票分別是湯臣倍健、建研院、科創新源,凈買入金額分別為3.89億元、1702萬元、248萬元。
當天機構凈賣出前三的股票分別是宏發股份、美錦能源、江中藥業,凈流出金額分別是7276萬元、4526萬元、2410萬元。
詳見下表:
從詳細數據看,機構今日凈買入最多的湯臣倍健有5家機構買入,凈買入金額3.89億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今日延續昨日漲停勢頭繼續高開,之後一路震蕩上行,早盤收盤便封死漲停直至下午收盤。
消息面上,7月31日湯臣倍健發布2018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7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1%。
在賣出排行榜上,機構賣出最多的宏發股份有3家機構賣出,同時有3家機構買入,凈賣出金額7276萬元。另外,滬股通席位凈買入約800萬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今日繼續大幅低開,尾盤跌幅進一步擴大,最終收跌8.33%。
消息面,宏發股份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3.55億元,同比增長10.8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67億元,同比下降9.0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7753.00萬元,同比下降127.29%。
盤後數據顯示,8月10日龍虎榜中,共8只個股出現了機構的身影,有1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買入,7只個股呈現機構凈賣出。
當天機構凈買入的唯一一只股票是捷佳偉創,凈買入金額分別為35萬元。
當天機構凈賣出前三的股票分別是安琪酵母、康達新材、東方環宇,凈流出金額分別是1.57億元、1856萬元、1133萬元。
詳見下表:
從詳細數據看,機構今日凈買入唯一的股票捷佳偉創有1家機構買入,凈買入金額分別為35萬元。
盤面上,作為新股上市第一天,公司股價今日毫無懸念一字板漲停。
在賣出排行榜上,機構賣出最多的安琪酵母有2家機構賣出,1家機構買入,凈賣出金額1.57億元。同時,滬股通席位凈賣出約8000萬元。
盤面上,公司股價今日小幅低開,之後一路震蕩下行,午後跌幅擴大,最終收跌7.43%,創出近一年來日內最大跌幅。
2018年過去一半,廣州老牌房企越秀地產的合同銷售目標剛好也完成一半,280億元,同比上升39.5%。
淡市之下,取得四成的增幅實屬不易,不刻意去和龍頭房企對比,但同等規模並且同樣主力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龍光上半年的銷售增幅超過了八成。
國企的身份給越秀地產帶來了極大融資和通過非市場化手段拿地的便利,越秀本有一手好牌,但近年公司在布局擴張、拿地和規模上的小步慢走,給外界留下保守的標簽。
越秀地產下半年或有更好的銷售表現,管理層稱對完成全年550億元的銷售目標有信心,上半年公司只有8個項目在售,但下半年有14個。
下半年的營收和利潤數據也更被期待。越秀地產2018年中期業績表現中規中矩,收入下滑15%至101.6億元,核心凈利潤11.2億元,同比上升7.8%。
財報中最亮眼的數據來自投資物業重估公平值凈增值和其他收益凈額兩項,前者同比增長402.2%,後者是850.5%。5月,越秀地產發揮高超財技,趕在中報前,通過收購一家公司股權來增厚持有廣州星匯雲城的權益以達到入表的條件,使公司營收多了7億元的進賬,這兩項指標也錄得巨大增幅。
管理層希望通過軌道加物業的模式發展和對新的多元化業務投放為公司爭得更多發展空間,不過在全行業多元化、盈利模式未明的情況下,越秀地產能不能給出驚喜仍待觀察。
運用財技增厚收益
8月13日,越秀地產發布2018年中報。董事長張招興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從我們董事會的角度,我們非常肯定。”他把越秀地產上半年的經營業績總結為穩步增長。
中報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合同銷售金額約為280億元,同比上升39.5%。其中大灣區、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總計實現合同銷售約253.8億元,占總銷售的90.7%。
越秀地產今年的合同銷售目標是550億元,上半年完成了50.9%,剛好過半,公司並無調高或調低銷售目標的打算。
按照越秀地產副董事長、總經理林昭遠此前說法,公司計劃每年增長目標在35%以上,力爭2020年突破1000億銷售規模。
過去五年的銷售數據顯示,2013~2017年,越秀地產銷售額分別為146億元、220億元、248.5億元、302.5億元、408.7億元,去年全年的增幅也就是35%,雖然與自身對比,增幅不俗,但近兩年,借助資金寬松、去庫存等政策,在規模上狂飆突進的民營房企更多。
下降的營收數據成為越秀中報的關註焦點。上半年,越秀地產的營業收入為101.6億元,較2017年同期下降14.9%,這還是在越秀地產通過財務技巧,把此前出表但本期能確認收入的項目重新並表的基礎上錄得的。
5月末,越秀地產收購雲秀公司100%股權,而雲秀公司持有廣州星匯雲城2%的股權,也就是說越秀間接收購廣州星匯雲城2%股權。通過此舉,越秀地產在星匯雲城的實際權益由49%增加至近51%,達到財務入表要求。
林昭遠告訴第一財經,之所以選擇在5月末進行股權收購,是此前與交易方約定的時間,而這個項目的入表,直接為營收帶來7億元。
在項目還在建設投入階段,通過股權的轉讓實現項目出表,不至於拖累財報,至項目接近交樓能確認收入時,重新收購權益使項目入表,增厚收益,這種操作能起到修飾財報的作用。越秀這種手法也體現在其他項目上,公司掛牌了海南白馬建設開發有限公司15%股權,來減少海南一個項目權益達到出表。
放緩拿地
報告期內,越秀核心凈利潤11.2億元,同比上升7.8%。而毛利率約為25.8%,同比上升0.9%。
毛利率未達30%,不算出彩。近年重倉大灣區的房企,多數能收獲不錯的回報,毛利率超過30%並不罕見,更有甚者能達到40%以上。越秀地產的開發業務,主要分布在大灣區、長三角、環渤海和中部地區。今年入賬的銷售額中,有32%來自大灣區。不過,上半年的合同銷售中,有65%來自大灣區。
根據中報數據,截至6月30日,越秀地產有561億已售未入賬銷售,較年初上升41.3%,平均售價為19700元/平方米,均價雖低於今年上半年的合同銷售額20300元/平方米,但高於入賬銷售額均價17300元/平方米。
這些未入賬銷售額將構成下半年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相比上半年,越秀地產下半年的毛利率有繼續上升的可能。
限價之下,房企的利潤空間受到限制。張招興在針對投資者的業績會上透露,因為限價的問題,部分達到入市條件的項目往後推遲,“有些地產公司資金周轉緊張,有多少賣多少,但越秀不想隨便便宜賣掉,要看時機。”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在銀行按揭貸款放款速度放緩、網簽限制的影響下,越秀地產現金回款率走低,在資金使用效率上仍存提升空間。
林昭遠透露,上半年的銷售回款率只有64%,比年初制定的80%目標低,不過林昭遠解釋,是因為6月的90.92億元銷售金額還未到回款期,如果剔除6月份銷售金額的回款情況,公司整體回款率上升到74%。
受調控政策影響以及回款速度下降等因素影響,越秀地產放緩了拿地步伐。
2017年上半年,越秀地產新增12宗地,新增土地儲備達308萬平方米,而今年上半年,越秀地產在江門、武漢、蘇州等城市新增9宗地,新增土地儲備為249萬平方米,張招興指出其中8宗幾乎沒有溢價。越秀地產欲穩健過冬,對拿地提出了更高的投資要求,尤其是溢價率方面。
資金方面,上半年越秀地產發行8億美元3年期和4億美元5.5年期公司債,票息率分別為4.875%和 5.375%,至期末賬上現金還趴著258.3億元,較年初上升24.2%。凈借貸比率為64.3%,較年初下降8.5%。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