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000002.SZ)10月27日發布的第三季度報顯示,證金公司出現在了最新的十大股東之列。截至今年9月30日,證金公司持有萬科股份3.3億股,占萬科總股本的2.99%,位列第六大股東。
若按6月以來萬科A最低股價12.3元計算,證金公司在萬科A的投資花費約為40.59億元。
在過去的第三季度,中國股市經歷了嚴峻的股災。萬科A股股價也出現了一定波動,但整體上沒有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國家隊”證金公司的增持或許原因之一。
第三季度也是萬科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寶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壽、鉅盛華在7月至8月間三度舉牌萬科,耗資逾200億元,持股15.04%,一度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此後,萬科原第一大股東華潤股份迅速反擊,於8月底、9月初兩次增持,奪回第一大股東位置。截至9月30日,華潤股份持股15.23%。
從10月22日萬科最新披露的信息來看,寶能系隨後沒有更新的增持動作,持股依然是15.04%。
最新的變化是,寶能系從證券公司手中回購了部分萬科A股。
萬科在10月21日晚間宣布,10月14日至10月20日期間,寶能系旗下的鉅盛華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回購了其享有收益權的萬科A股約3.32億股,占萬科總股本的3%。現在這部分股票將由此前的券商以收益互換形式持有,轉變為鉅盛華直接持有。
此前,鉅盛華於6月25日至8月26日通過華泰證券、銀河證券、中信證券、國信證券以收益互換形式買入了萬科A股8.89億股。
收益互換業務是證券公司權益衍生工具的業務,按照收益互換合約,鉅盛華是以現金形式的合格履約保障品轉入這些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按比例給予配資後買入萬科股票,該股份收益權歸鉅盛華所有,鉅盛華需按期支付利息,合同到期後,鉅盛華回購券商所持有股票或賣出股票獲得現金。
萬科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10月20日,寶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壽持有萬科A股的比例為6.66%;鉅盛華直接持有的比例為3%,通過融資融券持有的比例為0.34%,繼續以收益互換形式享有萬科A股權益的比例為5.04%。寶能系總計持有萬科A股約16.62億股,持股比例為15.04%。
寶能系在三度舉牌萬科後的兩個月內雖然毫無動作,但這並不代表其對萬科沒有進一步奪權的野心。
財務投資只是表象。對於萬科這樣的股權分散、資產優良、估值偏低、派息高、手握大量現金的優質標的,寶能系覬覦的或許更多。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深交所的大宗交易平臺查詢發現,10月27日,萬科A出現一筆大宗交易,以14.24元的價格成交了1.4億股,成交金額達20億元,買方營業部為銀河證券深圳深南大道證券營業部。如前文所述,銀河證券此前已與鉅盛華達成過收益互換業務。此次交易是否也涉及寶能系尚不得知。
10月30日晚,錦江股份(600754.SH、900934.SH)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該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方式向控股股東上海錦江國際酒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弘毅股權投資基金中心以及投資者上海國盛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華安未來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行約1.5億股A股股份,發行價格為29.93元/股,鎖定期3年。募集資金總額約45.18億元,用於歸還公司借款。
方案顯示,錦江股份近年來采用債務融資、現金購買的方式先後收購了時尚之旅、盧浮集團, 資產負債率上升較快。初步估計收購鉑濤集團後的資產負債率將達到72.86%。本次非公開發行的募集資金全部用於歸還借款,將有助於該公司明顯降低資產負債率,使該公司經營更加穩健。
值得註意的是,錦江股份在加快收購兼並,推動企業發展的同時,正貫徹國資國企改革的方針,勇於實踐,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先後引入了弘毅投資基金、國盛投資、長城資管、上海國際資管、華安資管等投資者,完善了公司治理結構,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此外,錦江股份同步發布了第三季度報告,其中盧浮集團業績尤為亮眼,今年第三季度,盧浮集團實現合並營業收入1.1918億歐元;實現扣除利息所得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2,749萬歐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303萬歐元。今年3-9月份盧浮集團實現合並營業收入2.7672億歐元,實現扣除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7,558萬歐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138萬歐元。
錦江股份表示,該公司將致力於打造全球布局,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跨國酒店管理控股集團。將借本次非公開發行進一步優化公司的資本結構,為該公司未來發展拓展空間,實現該公司業績的可持續增長。本次非公開發行預案,尚需該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並獲得相關政府部門批準及核準。
錦江股份指出,其此次定增是在其戰略投資鉑濤集團的基礎上,加速行業整合,深化“國企改革”,通過公開透明的上市公司平臺,推進國企改革。從收購盧浮到投資鉑濤,打造品牌多元化、區域差異化,這將有利於實現國有資本、國際資本、民營資本的深度融合,推動公司機制創新,激發企業發展動力,進一步助推該公司做強做優做大。
業內人士認為,錦江股份在國企改革大背景下,致力於打造全球有競爭力的酒店集團,做強做優做大酒店業務。以近期外延並購引入創新機制,達到品牌區域互補,加速構建產業生態圈,通過有效的整合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此次的非公開發行完成後,將會加速該公司近期收購後資源內部的整合,使該公司盈利能力得到再提升。
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同時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兩孩政策,並強調要通過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來打造一個“生育友好”的社會氛圍。
最得民心的改革
全面兩孩政策是中國生育政策的一次歷史性調整,實行了36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全面終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中國人口目前已經呈現老齡化加速和嚴重少子化並存的新常態,到2014年,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5.5%,並且還在快速增加。與此同時,0~14歲少兒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在快速減少,勞動年齡人口自2012年連續三年凈減少。
人口結構的變化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影響。全面兩孩政策的放松,不僅是政府將生育權還權於民的進步,更是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有利於中國人口可持續發展的應對之道。
10月29日,五中全會公報公布全面兩孩放開的消息後,在全社會引起廣泛關註和熱議。根據測算,這次全面兩孩政策的受益人群約在8600萬對。其中約60%是35歲以上的育齡婦女。
北京大學人口學者李建新分析,中國目前人口問題主要是結構失衡,年齡性別結構失衡且相互疊加,帶來了社會經濟不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問題。這是30多年獨生子女政策的後果。不可能放開全面兩孩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也不可能改變中國老齡化的趨勢,只能緩解未來的人口結構失衡問題。
生育意願走低
《第一財經日報》針對全面放開兩孩政策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盡管叫好聲很高,但是在確定要不要生育第二個孩子時,很多人憂慮重重。主要集中在擔心生育成本過高、經濟壓力太大、生養精力不夠、無人照看孩子、會影響女性事業發展等方面。
事實上,由於受益群體中育齡婦女的年齡整體偏高,其生育意願相對於育齡高峰期女性更低。國家統計局2014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在非農業已有一個孩子的育齡婦女中,35歲到39歲計劃要二孩的為2.95%,40歲到44歲這一數據就銳減到0.99%,45歲到49歲則又下降到0.63%。
不僅是大齡育齡婦女,中國人的總體生育意願目前都處於較低水平。根據多家機構所做的生育意願調查,中國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數僅在1.6~1.8,大大低於世代更替水平。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學者鄭真真認為,中國人生育意願的降低由多方面因素所致,其中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就業參與度的提高作用巨大。這說明,並不會因為生育政策放開,生育率就可以隨之提高。
打造“生育友好型”社會
人口學者的研究顯示,總和生育率的變化並不是像彈簧一樣隨生育政策的松緊而上下。將已經降低的總和生育率提上去比將其降下來還要困難。而在過去三四十年間,中國人的生育觀已經被大大改變,只生育一個孩子已經被很多人接受,而生育兩個孩子反倒被認為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當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後,更多的反應是“不敢生,生不起”。
鄭真真分析,要讓符合全面兩孩政策、有生育意願的人群真的敢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打造一個“生育友好型”的社會。
《建議》也提出,要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據《第一財經日報》了解,下一步全國的計生隊伍將由過去的偏重於管理轉向偏重於服務,努力提高生殖健康及婦幼保健服務,做好優生優育工作,全面提高人口質量。
人口學者姚美雄建議,可以考慮把幼兒園和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範疇,幫助願意再生育的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同時改變現在第一個孩子和第二個孩子產假時間不同的規定,統一延長產假時間到6個月,讓再生育的女性可以安心照顧孩子。
《建議》還特別強調要註重家庭發展。通過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增加現有家庭規模,也是家庭發展的重要含義。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目前中國的家庭規模平均為3.02人,傳統家庭在養老等方面的功能正在逐漸弱化。
鄭真真建議,各省各地應盡快修訂相關條例,使全面兩孩政策盡快落地,讓相關家庭可以實現再生育的意願。
隨著IPO重啟日期的正式確定,下周A股市場又將迎來新一輪的打新潮,其對市場資金面的擾動也無可避免。滬深兩市股指周一雙雙小幅下挫,上證指數險守3600點,但未能收複年線,這也使得市場人士對於後續走勢開始趨於謹慎。
從市場的全天走勢來看,股指在早盤小幅高開回落之後開始震蕩上行,券商板塊一度成為推動股指上行的主動力,不過市場對此響應度顯然不如此前,使得該板塊出現沖高回落。午後隨著創業板指數跌勢確立,主板指數也開始調頭向下,上證指數最後險守3600點,報收3610.31點,下跌20.19點,跌幅0.56%,成交4141億元;深成指報收12586.69點,下跌115.34點,跌幅0.91%,成交6589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770.58點,下跌29.57點,跌幅1.06%,成交1783億元。兩市全天資金凈流出241億元。
對於這樣的走勢,市場人士的觀點也開始趨於謹慎。
一位資深市場人士就表示,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題材股近來持續出現接近2000億元天量的成交,但股指並未能突破上行,這說明目前點位阻力不少,在增量資金入市不足的情況下,市場只能選擇回落整理蓄勢。再加上從下周一開始又將迎來新股發行,在此前配置股票市值基本完成的情況下,投資者本周的主要任務顯然是籌集打新所需的資金,因而預計本周市場整體的拋壓將會明顯增大,主力借機洗盤概率也較高。至於投資者如何選擇,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持倉以及風險偏好來決定了。
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魏偉也認為,短期市場的主要影響因素在於IPO重啟,資金流入和風險偏好調整。現在來看,市場的風險偏好已經很高,前期市場快速的上漲已經不利於短期風險偏好的進一步上升,但資金偏好權益的情況帶來新增資金流入依然利好市場,但尚無跡象顯示流動性過多和杠桿能夠快速上升而帶來的風格切換。另外,人民幣加入SDR和美聯儲加息也是年底前幹擾市場情緒的重要因素,市場短期仍將維持結構性行情。
渤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宋亦威認為,下周IPO即將重啟,盡管周末關於註冊制的傳言未得到官方證實,但政府和監管層恢複A股市場融資能力的初衷是明確的,為實現A股可持續的融資能力,維持A股適當的人氣及市場成交水平是必要的。而這次股災使監管層清晰認識到,市場的過快上漲或下跌都會對保持A股人氣和成交水平構成威脅,因而從監管層的態度來看,更希望市場處於震蕩或緩漲的格局。而目前伴隨指數前期壓力位的抑制,市場恰巧處於這一階段,指數的放緩腳步,為題材的活躍創造了契機。在這一背景下,建議投資者關註新能源、智能制造、國企改革板塊的投資機會,此外關註資金對年報高送轉、ST板塊以及新股影子股的炒作。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攝影/章軻
在出席11月28日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等機構舉辦的“綠色金融與治霾產業峰會”時,馬駿說,我國霧霾如此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經濟結構中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比重太高。
“昨天,北京的PM2.5指數200多微克/立方米,估計河北的霧霾指數也不在北京之下。11月8日,沈陽PM2.5的瞬間值到了1017,突破歷史記錄。而大家知道,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PM2.5第二階段標準為25,許多發達國家的PM2.5只有10左右。”馬駿說,我國空氣汙染如此嚴重,除了末端治理沒有到位之外,主要是因為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是汙染型的。
他表示,比如我國重工業占GDP的比重是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而重工業產生的空氣汙染是服務業的九倍;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消費占2/3,而給定當量,燃煤產生的空氣汙染是清潔能源的十倍;我國城市居民出行比例中90%以上是公里出行,而給定同樣運輸量,私家車產生的空氣汙染是地鐵的十倍。
馬駿認為,發展綠色金融可以幫助推動改變投資結構,從而改變汙染型的經濟結構。
“過去,太多的投資進入到了汙染性的產業、能源和交通項目,而投資於環境治理、節能、清潔能源、清潔交通、清潔建築等綠色產業的資金太少。”馬駿說,這是因為許多綠色項目的盈利不高,綠色項目的融資也面臨許多困難,即綠色項目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
“有人說,既然社會資本不太願意或難以進入綠色行業,政府就應該投資於綠色產業。但是,單靠財政來發展綠色產業是不現實的。”馬駿說,各種研究表明,未來每年綠色投資的需求達到2-4萬億元人民幣,而政府財政每年只能拿出3000億元左右投資於綠色產業。即使用保守估計的每年2萬億元綠色投資需求作為基數來計算,財政資金最多只能提供15%的綠色投資,即85%以上的綠色投資必須來自社會資本。因此,必須要發展一個綠色金融體系,來動員和激勵大量社會資金投入到綠色產業,才能有效地推動投資結構和經濟結構向綠色轉型。
馬駿說,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已經成為國家的戰略,這項戰略的具體內容也已經明確。今年9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其中第四十五條首次明確提出要建立我國的綠色金融體系。中共中央在對“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再次明確提出要發展綠色金融。
馬駿說,河北在結構調整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治理霧霾、發展綠色經濟方面任務仍然極為艱巨,因此更需要綠色金融的支持。與其他許多地區相比,河北的重工業占比更高,治理空氣汙染的壓力非常大。2014年,河北省為了節能減排、化解過剩產能,全年壓減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3900萬噸、平板玻璃2500萬箱。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來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而主要依靠限制性的手段來關停高汙染高耗能的企業,就可能造成很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乃至失業的壓力。
“在經濟下行、財政收入減速的背景下,如何通過發展綠色金融,讓更多的社會資本來投入到綠色產業,就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這個課題做好了,既可以達到穩增長的目的,同時也可以起到調結構的效果。”馬駿認為,在地方層面可以考慮從四個方面來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
建立對綠色信貸的貼息機制。貼息3%,可以撬動100%的貸款本金,用一塊錢的政府資金撬動33塊錢的社會資本投資於綠色產業。
建立對綠色項目的擔保機制。一般的銀行,由於對綠色項目的專業評估能力不足,會認為許多綠色項目的風險很大,但是專業的綠色擔保機構可能會發現這些綠色項目的風險實際上遠小於銀行的估計。對這些項目提供擔保,就可以保證在不良率可控的情況下,明顯降低綠色貸款的融資成本。
建立有政府參與的綠色產業基金。國內外經驗表明,政府背景的股權基金投資於綠色項目,可以大大提升民間資本對這些項目的風險偏好,有效吸引民間資金跟投。
通過發行綠色債券為當地的中長期、有穩定現金流的項目提供融資。許多地鐵、輕軌、新能源、汙水處理項目就很適合通過發行綠色債券融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2015年12月24日,午後刮起的陣陣北風吹散了兩日籠罩在廣州上空的灰霾,為中國南部這座歷史名城送來清涼的同時也帶來了雨水。
每一年“平安夜”,中國最大的石結構教堂——位於廣州市一德路的“石室”聖心大教堂——都會點亮教堂四壁的燈,慶祝這一西方傳統節日。前些日子,“石室”從空中俯視所顯現的巨大十字架造型的圖片,刷爆了廣州人的朋友圈。除了虔誠的教徒,一些出於好奇或者“追時髦”心態的市民,也借此機會到這座有數百年歷史的建築中,圍觀天主教的節日儀式。
落成於1888年的“石室”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亮燈的“石室”教堂及前來參加儀式的人們。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有“東方的巴黎聖母院”之美譽。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亮燈的“石室”教堂及前來參加儀式的人們。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有“東方的巴黎聖母院”之美譽。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亮燈的“石室”教堂及前來參加儀式的人們。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有“東方的巴黎聖母院”之美譽。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亮燈的“石室”教堂及前來參加儀式的人們。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有“東方的巴黎聖母院”之美譽。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亮燈的“石室”教堂及前來參加儀式的人們。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有“東方的巴黎聖母院”之美譽。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亮燈的“石室”教堂及前來參加儀式的人們。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有“東方的巴黎聖母院”之美譽。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2015年12月18日,中國廣州,“石室”教堂從空中俯視是躺下的巨大十字架造型。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2015年12月18日,中國廣州,“石室”教堂從空中俯視是躺下的巨大十字架造型。 (南方周末記者 馮飛/圖)
根據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767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分季度看,四個季度的GDP增長值分別為7.0%, 7.0%, 6.9%和6.8%。
統計局局長王保安在19日的發布會上表示,6.9%是一個不低的數字。從市場目前的反應來看,這一數據也符合預期,甚至高過許多國際投行此前的預測值。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經濟總體增長處於平滑的合理區間,但內部結構卻發生了較大變化。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0863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78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341567億元,增長8.3%。從占比看,第三產業占為比為50.5%,首次超過50%,經濟結構優化態勢明顯。
從分項數據來看,工業增加值、投資以及進出口幾大板塊不同程度的回落是造成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工業增加值和對經濟的貢獻率再次降低;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590億元,實際增速比上年回落2.9個百分點;全年進出口總額245849億元,比上年下降7.0%。
對於經濟是否觸底,第一財經采訪的多名人士在判斷上存在較大分歧,總體來看,在合理區間內震蕩調整被認為是大概率事件。此前《人民日報》刊發的權威人士解讀供給側的文章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和國內經濟形勢下,國民經濟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實現V形反彈,可能會經歷一個L形增長階段。
而有官方人士此前曾對本報表示,如果一定要說底,那就是6.5%,因為這是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所必要保持的增速。這名人士今天上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經濟還不敢輕言見底,但可以肯定的是,離底部已經不遠。
業內普遍認為,供給側改革思路提出後,中國經濟將經歷一個較長的轉型升級時期。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預計,2016年經濟會持續回落,並在年末出現觸底趨穩的跡象,本輪底部運行的長度將持續一年左右。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本月初發表前瞻研判認為,未來中國經濟是L形,L形會有三到五年,目前還沒到談複蘇的時候。
超過半數的受訪經濟學家也認為,中國的PPI和固定資產投資也會經歷一段低谷。有媒體發統計機構研報數據稱,已經連續45個月增長下滑的PPI要到2018年才能止跌回升,而固定資產投資到2018年或2019年才會恢複升勢。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經濟在中高速的平穩增長中,內部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例如,金融業表現亮眼,僅四季度對GDP的貢獻值從0.95%增加到1.13%。此外,M2以及社會融資規模都有穩定的增長。
在工業方面,新舊產業的分化繼續加大,采礦、制造等傳統產業回落明顯,但新興產業卻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全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民生和補短板方面的數據也有較好表現。就業方面整體呈現平穩,2015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51萬人,與上年度77253萬人相比,增加198萬。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農業生產和市場消費等數據都呈現出平穩上升的態勢。
有專家對本報分析稱,從日本等國家的發展軌跡來看,他們都曾經歷過經濟下行的結構調整區,但轉型實現後又迎來了新一輪增長。因此,中國只有牢牢把握好轉型升級窗口期的機會,才能實現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盡管2015年以來多次出臺樓市救市新政,央行也多次降息降準,樓市整體呈現複蘇的態勢。但商品房庫存仍繼續增加,創下歷史新高。
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2849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5%,增速比去年1-11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87281億元,增長14.4%,增速回落1.2個百分點。
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1853萬平方米,比去年11月末增加221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1155萬平方米。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以及住宅待售面積均再度攀升,且達到歷史峰值。可見雖然本輪市場回暖使得部分一二線城市的市場庫存有所回落,但全國範圍來看化解庫存壓力依然刻不容緩。
張大偉說,2015年以來一系列的政策刺激之下,樓市確實出現了明顯回暖,但樓市分化進一步加劇,特別是一二線的火熱掩蓋了三四線的低迷。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走勢依然堪憂。在庫存高企的壓力下,銷售回暖短期內未能帶動投資複蘇,全國開發投資持續走低。
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597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8%),增速比去年1-11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這也是該數據自2014年起連續24個月呈下滑趨勢。
與投資下滑相對應的是土地購置的下降。2015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281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7%,降幅比去年1-11月份收窄1.4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7622億元,下降23.9%,降幅收窄2.1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土地出讓之所以降幅還比較大,主要是三四線城市拖了後退。實際上目前一二線城市總體表現不錯,部分城市的高溢價率現象依然很突出。
日前,國土部下屬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發布了去年四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稱,縱觀全年,多層級各方面的政策累進加力,去庫存的明確指向促進了樓市年末回暖,但整體地價並未同步表現出明顯變化,去年四季度住宅地價的環比增速較上一季度微幅放緩,僅有局部熱點城市受限於供需狀態的長期緊張,表現為持續升溫態勢,主要體現在一線城市及個別二線城市。
張大偉說,投資及出口表現不佳成為拖累經濟下行的兩大主因。而固定資產投資之所以增長緩慢,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回落幅度較大是一大原因,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自2014年以來持續下滑。房地產業不僅對宏觀經濟造成較大負面影響,而且由於房企整體購地意願低迷,使得地方土地出讓收入大幅回落。
他認為,數據表明目前樓市依然在去庫存節奏中,但分化的市場給未來政策出臺設置了很大的問題,目前一二線已經出現明顯上漲,普遍性的刺激政策出臺會導致已經上漲的一二線市場繼續火熱,而對三四線來說,刺激政策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弱。
“畢竟一二線占全國房地產市場的比例很少,如果三四線不完成去庫存,中國房地產市場就難以繼續起到拉動經濟的作用。”張大偉認為,接下來樓市政策環境在繼續維持寬松格局的同時,需要在從促成交、緩供應、調結構等方面多管齊下來化解庫存。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歷時3年的準備期、接近1年的過渡期,中國保險業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正式切換為中國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體系(下稱“償二代”),與之相應的是經歷了過渡期之後的保險機構也在進行主動調整。
1月29日,記者由保監會新聞發布會獲悉,自2016年1季度起,保險公司將只向保監會報送償二代報告,停止報送償一代報告。這意味著,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體系的“雙軌並行”的過渡期狀態將結束。
保監會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主任任春生表示,自2015年一季度起,償二代進入實施過渡期,在歷時一年的過渡期中,保險公司從最初多達10多家不達標,到2015年4季度末時,尚有6家保險公司未在償二代下達標。
不過,任春生也表示,雖然目前尚有6家險企不達標,但“這也是正常的,因為在償一代時還有不達標的”。此外他還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產品結構和業務結構不合理的公司必然會受到影響,短期性業務占比較多的公司也會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目前來看,這些不達標公司有的已經開始行動,采取發行資本債、調整業務結構等措施,來滿足償二代下的要求。
承壓:業務、產品結構待調整
“從某種意義上講,償二代實際上是在倒逼保險機構全面的去重視風險”,一位業內人士在和記者交流時坦言。回顧償二代體系建成的過程,償二代建設於2012年啟動,經過三年努力,2015年2月,償二代正式發布並進入實施過渡期。保監會稱,從2015年開始,償二代順利完成了4個季度的試運行。試運行平穩、風險可控、成效顯現。從行業整體看,償二代下償付能力保持充足、平穩。從公司情況看,償二代能更好識別高風險公司,引導保險公司積極調整經營理念、市場策略和風險管理,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改善償付能力。
償付能力指保險公司償付債務的能力,保險公司在開展業務時,需要具備和其承受風險及規模相應的資本。在償一代過渡至償二代時,從規模導向轉換為風險導向,這將對產品結構高風險的保險公司,產生不利影響,加大其資本金要求。
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高現價產品占比較高的公司會否產生一定影響,任春生坦言,對於這些產品結構不好的公司,會受到償二代的影響,這些公司可以通過業務調整、補充資本等形式,來滿足償二代的要求。
事實上,此前前海人壽等新生代中小險企高度倚重高現價產品引發業內爭議。在保監會召開防範化解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工作會議上、2016年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等多個場合,相關風險亦屢屢被提及。
根據此前保監會公布的償二代試運行的首份季度報告結果顯示,償二代下,一季度末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的公司共有13家,其中財險公司有3家,壽險公司有7家,再保險公司有3家。據媒體披露,前海人壽等公司在列,而同時在列的還有幾家外資公司。
就外資公司是否會受到償二代實施的影響時,任春生還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對外資公司其實並沒有更多的新要求,即使有增加也都是國際通行的監管要求,並沒有比歐盟和發達國家增加更多額外的條款。”
投資:不斷跟蹤風險
任春生坦言:“償二代目前還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保監會稱,償二代的正式實施將進一步增強我國保險業抵禦風險的能力,促進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引導行業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同時,將進一步深化保險監管改革,通過管好後端,推動前端進一步放開,為人身保險費率和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等改革創新提供制度保障。
就去年以來備受關註的保險資金資產配置,尤其是保險公司對上市公司的頻頻舉牌,任春生也表示,目前保險相關監管規定要求,險企在權益類投資上面最高不超過上季度末總資產的30%,但整個行業最高也未超過14%,因此紅線並未被突破。任春生說道,目前來看,保險機構對風險的把控是有度的。
實際上,償二代對於投資管理的影響是,能夠讓保險機構更加註重資產負債影響,同時抑制非理性投資。償二代下,保險公司在大類資產配置的選擇上將更為審慎,據業內分析人士分析:“在險資可投資範圍中,長期債權投資可能屬於能夠為償付能力加分的投資項目。”
此外,就權益類投資而言,投資什麽樣的股票、投資多少比例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到償付能力。據申萬宏源報告分析,在償二代下,險資投資哪類股票以及資產都有講究。由於舉牌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超過20%後,險企在賬面上會將這筆投資記錄在“長期股權投資”項目,由原先的公允價值計量改為權益法計量,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
就償二代的發展規劃,保監會明確,將穩妥有序組織償二代實施,不斷完善保險監管,將跟蹤完善償二代標準,發布償二代配套標準,通過監管升級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將繼續做好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狀況的監測、分析、預警等工作,做好風險防範,守住風險底線。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