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劉鴻飛 每經編輯 吳永久
股市風雲變幻,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高手一展身手的機會!
4月份,雄安概念一飛沖天,誕生了最牛私募成泉資本,最牛營業部華泰證券北京西三環北路營業部。
這幾天,超跌次新股和成長股剛有起色後又落入平靜,不過白馬股卻獨自一路高歌!
在這些白馬股不斷創出新高記錄中,火山君發現一家神秘的營業部,從去年三季度以來耗巨資20次買入美的集團,若是其一直持有至今,其盈利可達到60%多,足以秒殺很多機構。
今日,火山君(微信號:huoshan5188)就為大家揭曉這家抓住白馬股行情的神秘營業部!
火山君有個小想法,如果以後這家營業部再買入美的,火山君是不是也要緊跟這賺錢的節奏?
港資狂買美的金額超100億
自去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以來,美的集團深受港資的親睞。火山君發現,截止本周四,在這115個交易日里,美的集團有112個交易日登上深股通十大活躍股排行榜,累計凈買入資金達106.94億元,位列第二。
深港通開通以來深股通凈買入靠前的個股一覽
(時間截止本周四,數據來源:wind資訊)
如下圖所示,深股通資金凈買入美的集團的交易日達96天,而凈賣出美的集團的交易日僅有16天。並且,單日凈賣出美的集團的資金量不超過1億元,而單日凈買入美的集團的資金量最多則超過5億元。
這此期間,美的集團的股價則是呈現出持續震蕩上漲的趨勢,並且近日還在加速上漲。
深股通凈買入美的集團情況
(時間截止本周四,數據來源:wind資訊)
截止本周四,6月以來的這6個交易日深股通凈買入該股的資金量已經高達16億元,可謂是在加碼買入。
深股通6月以來買入美的集團情況
(時間截止本周四,數據來源:wind資訊)
可見,在美的集團股價大漲的背後,深股通資金是重要的做多力量之一。
機構控制人都在出貨
相較深股通資金和不少中小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追漲買入美的集團。火山君發現,另一股資金力量同樣不可小覷。
這就是大宗交易資金。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最近1年以來,美的集團股價大漲將近1倍的時間里,該股共發生大宗交易515起,總成交金額高達238.31億元;成交量高達6.98億股,占到美的集團總股本的10%以上。
火山君對比數據發現,中金公司旗下營業部通過大宗交易賣出184.87億元,占美的集團這一年以來大宗交易資金總額的77.57%。與之相對應的是,美的集團年報、季報顯示多家外資機構股東陸續退出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同時,美的集團實際控制人何享健也在5月12日通過大宗交易套現11.21億元,出貨量為3232.84萬股,僅約為中金公司旗下營業部這一年來通過大宗交易賣出美的集團股份數量的1/20。
這家神秘營業部連續出手20次
在實際控制人和多家機構陸續逢漲套現之際,火山君發現有一家神秘的證券營業部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更是連續20次強勢買入美的集團,並且每次買入時機都很不錯。
火山君發現,與美的集團公司總部同在一個城市的海通證券佛山順德新寧路營業部在去年9月26日、9月27日、9月28日連續3天通過大宗交易首次大舉買入美的集團,大宗交易價格分別為23.63元、23.42元、23.54元,3日累計買入1300萬股,耗資3.05億元。這個買入點恰好是股價從去年7月股價調整完畢之後的一周左右,並且股價短期漲幅也不大。
然後在去年10月里的8個交易日,在23-24元附近通過大宗交易買入3328萬股,耗資7.93億元,其中在10月24日-10月28日,連續5個交易日均在買入,可見其買入時信心十足,一幅穩超勝券的氣魄!
在12月2日和12月5日,股價連續兩日大跌累計下跌7.47%之後,這家營業部又抓住了千窄難逢的加倉機會。從12月6日開始通過大宗交易買入,一直連續買到12月9日,共4個交易日,買入1212萬股,耗資3.14億元。在12月15日,股價跌穿12月5日的價格後,在12月16日,通過大宗交易,其大膽加倉276萬股,耗資6913.8萬元,胸有成竹的感覺!
由此可見其抄底時機拿捏得相當精準!
再來一張整體圖,讓大家一覽無余!
從去年12月16日一直到今年5月18日,其一直沒有現身美的集團的大宗交易買方。
在5月18日、5月19日、6月6日,又買入了3筆大宗交易。
看到這樣的買入節奏,火山君不佩服都不行啊!
統計發現,從去年9月26日以來,通過大宗交易,其共買入6876萬股,耗資17.25億元,平均買入成本僅為25.09元/股。
相較今日美的集團40.30元/股的收盤價,該營業部這連續20次高折價買入美的集團之後,若是一直持有至今,那麽浮盈高達60.62%。
海通證券佛山順德新寧路營業部大宗交易買入美的集團情況
這樣的收益率足以秒殺很多機構和投資者啊!
大宗交易高手:離美的10公里神秘營業部現身
作為如此牛逼的營業部,充滿好奇心的火山君去百度地圖上看了一下,其與美的集團總部有10多公里路程。
圖片來自:百度地圖
從這家營業部的外表來看,在一個小巷里面,位置口岸並不好。
火山君發現,這家營業部上過龍虎榜,不過上榜次數不多,從去年8月以來,僅有8次,並且成交量也不多。
那麽其買賣過其他個股的大宗交易沒有呢?
火山君發現,剔除美的集團,從去年初以來,這家營業部通過大宗交易買了7只個股,不過買入金額僅有2億元左右,並且買入的位置都還算精準。
其首單大宗交易是1月18日的國星光電,其在股價底部附近介入。
為了大家直觀的看到其大宗交易介入的位置,火山君直接上圖,大宗交易的實際成交價相較收盤價還有一些折扣。
去年初以來海通證券佛山順德新寧路營業部大宗交易個股一覽:
(註:上表扣除了美的集團)
作為這樣的大宗交易高手,其背後是何方大佬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前段時間,證監會公布了股東減持新規,其中要求大宗交易接盤方6個月後才能夠轉讓,那麽這家營業部的神秘大佬能否繼續玩得轉大宗交易呢?我們拭目以待!
或許每一個投資人,都需要理性地盤問下自己。
來源 | 一本財經
作者 | 墨菲
今日(9月15日),一張“北京地區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治工作要求”文件截圖流出,要求各交易所在20日前,制定詳細的“無風險清理清退工作方案”。
持續一周的交易所關停風波,終於塵埃落定。
確定消息後,比特幣價格更是跳水腰斬,最低跌至16906元。
自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後,從項目眾籌平臺,到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從各種“創新幣”,到比特幣等“主流幣種”,步步淪陷。
這場暴富神話和韭菜遊戲,戛然而止……
一
關停
幣圈資深玩家羅心雨像往常一樣,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幣價。結果讓他大跌眼鏡。比特幣居然跌破2萬大關,最低價到了1.8萬。
誰都沒有料到,一輪瘋狂的ICO,讓一切化為雲煙,甚至殃及了比特幣。
持續一年的癲狂戲碼,在灰燼中緩緩落幕。
一切早有預兆。
年初,央行先後兩次約談國內主要比特幣交易平臺負責人,除了要求平臺自查,又組成聯合檢查組開展現場調查。
比特幣的價格在幾次約談消息放出後,出現大跌,卻幾經波折,又沖上了3萬高峰。
而在今年5月份,湧出了一批新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他們加速了ICO市場的瘋狂與混亂,讓幣圈內外的人,都開始意識到,監管到來的腳步加速了。
據自媒體“互金咖”報道,對於是否取締比特幣交易平臺,監管部門內部分歧一直存在,各方力量也在博弈之中。
沒有料到,ICO的瘋狂,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稱代幣發行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本以為這次監管只針對ICO,萬萬不會波及到核心的幾大幣種,但監管風暴卻愈演愈烈。
“不可能關,你想吧,比特幣在國際上都得到認可了,這是個國際化的產品”,羅心雨稱。
9月8日,財新發表《虛擬貨幣交易所時代結束》文章:監管當局決定關閉中國境內虛擬貨幣的交易所,這涉及“OKCoin”“火幣網”和“比特幣中國”等為代表的,所有虛擬貨幣與法幣之間的交易所。
被點名的三家交易所紛紛發表聲明,表示“未接到通知”。
其中,比特幣中國團隊回應稱,“沒有接到監管機構的通知,也無法證實該新聞的真實性”。但他同時表示,“如果該報道屬實,比特幣中國將停止目前的比特幣對人民幣的交易,轉型為數字資產點對點交易的信息平臺”。
三方的回答,都無比圓潤而妥帖,留下無盡想象。
此後的一周內,交易所是否一刀切關停,成為懸在幣圈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有些投資人認為是ICO團隊故意放出消息,幣價大跌後,他們方便按照政策要求“退幣”,激動的情緒甚至上升到對記者的人身攻擊上。
“不可能,肯定是有人故意放假消息,試圖操縱幣價”,直到此時,羅心雨還是執拗地拒絕相信。
財經專欄作家、財經評論員肖磊,在接受一本財經專訪時表示,一些投資人會把各種政策解讀成“莊家”“幕後”,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財富刺激下,根本聽不進去任何勸解。
利益面前,不要妄談任何理性。
直到昨日,第一財經報道稱,監管已對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下定論:“全部關停,並於近期退出市場。”
隨後,有媒體跟進,上海已下口頭通知,關停比特幣交易平臺,時間結點在9月底。
而傍晚比特幣中國的公告也驗證了關停消息:
1. 比特幣中國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今日(9月14日)起停止新用戶註冊;
2. 2017年9月30日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將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今日(9月15日),一張“北京地區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治工作要求”文件截圖流出,要求各交易所在今日24:00點前發布“明確停止所有虛擬貨幣交易的最終時間”的公告,在20日前制定詳細的“無風險清理清退工作方案”。
羅心雨最後一刻的幻想泡沫被擊破,一切塵埃落定。
二
洗錢案
為什麽說停就停,如此決絕?業內思考猜測不斷。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昨日央行天津分行發布了《洗錢案例——比特幣交易平臺人間蒸發》:某比特幣交易平臺,以10倍杠桿高額回報為誘餌吸引4000多名會員加入,平臺管理者打著賺取手續費的名義,實際上,將會員的錢通過多張銀行卡轉賬取現,購買房產、店面、並用於消費、賭博等。
這起洗錢大案,可能是行業的最後致命一箭。
雖然比特幣已在跨國支付、線下商場消費,亞馬遜、steam等網站上大展拳腳,但因為其匿名特性,依然與洗錢等非法活動接近。
相比在陽光下的交易,這種黑暗屬性,更讓監管警惕。
尤其是在近期,完善反洗錢機制,被監管多次提及。
“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日益成為洗錢、販毒、走私、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工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風險提示稱,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臺在我國並無合法設立的依據。
國際上,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也不同。
比特幣,中國、俄羅斯政策嚴苛,日本、瑞士、新加坡等國家態度相對開放。
尤其是在日本,今年承認了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支付手段合法,免除數字貨幣交易稅,等等利好政策,促使日本取代中國,成為比特幣交易第一大國。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原因,“因為比特幣之父‘中本聰’的發音像是一個日本名字,所以他們有一種自豪感”,業內人士表示。
不過,在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同時,日本政府也要求比特幣交易所實施更加嚴格的KYC(Know Your Customer)政策,交易所必須開始核查開戶用戶的身份,保管交易記錄,向監管機構報告可疑交易,預防反洗錢等非法行為。
目前來看,國內虛擬貨幣交易所的KYC技術並沒有達到監管要求。
在今年1月18日晚,央行公布調查的結果顯示,幾大交易平臺都不同程度存在違規行為。
三大比特幣交易平臺均未按規定建立相關反洗錢內控制度,其中比特幣中國存在超範圍經營、違規開展配資業務、投資者資金未實行第三方存管等問題;“幣行”(OKCoin)、“火幣網”違規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導致市場異常波動。
三
未來?
比特幣中國發布停止交易公告後,命運已定。
而火幣網、OKCoin未來會如何?
火幣網回複一本財經,表示“沒有收到明確的文件或通知”;OKCoin幣行表示,“目前幣行正常運營,一切以我們官網最新公告為準”。
兩家均表示,會遵守監管政策,同時也會保護投資人的權益。但不得不提的細節是,某交易平臺已將一個媒體公關群解散。
比特中國的公告中也曾提到,“監管機構並沒有宣布比特幣本身非法,也沒有禁止用戶和用戶之間的點對點交易”。
目前,投資人已在各大群里開始討論,如何自建比特幣錢包,如何場外點對點交易,甚至如何上國外交易所繼續炒幣。
“交易所的幣能不能提,還要看交易所的後續政策。”業內人士向一本財經表示,“否則只能提現,或者賣掉了”。
“現在不止ICO項目要去國外,連交易所也要開在國外了。”有投資人這樣感慨。
而比特幣OTC,又是一個更混亂的江湖。抄底還是離開?投資人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已到了拋售的時候。
“我昨天離場的,這段時間不打算做了。”一位投資人對一本財經表示,他認可比特幣的收藏價值,但是對於使用價值,“要看從哪個角度出發了”。
時至今日,關於“比特幣是不是泡沫”的觀點還在爭論不休。
近日,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稱數字貨幣是“騙局”,比特幣“比郁金香泡沫更糟糕”。
肖磊認為,比特幣泡沫和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都不一樣,比特幣不是實體,持有的成本和郁金香不一樣。背後也沒有一家公司,不會出現業務造假的問題。
“比特幣事實上已經是一個‘超主權的貨幣’,價格的漲跌已經有‘貨幣’的特征。”肖磊稱,“如果真的要類比,比特幣泡沫和黃金、美元泡沫類似,漲到一定程度會崩盤,但價格泡沫不是系統性泡沫,也不會消失”。
另一派,是經歷了2013年暴跌的老玩家,他們作為比特幣的“死忠粉”,面對各種政策對幣價的影響,巋然不動。
他們還堅持著,每次腰斬之時,就是上車之刻,還有不少籌備資金,開始了“抄底”大戰。
“1.8萬了,肯定見底了”,羅心雨僥幸地以為,不可能再跌了,結果,在晚上7點半,比特幣再度跌至16906元。
不過,比特幣投資人中,投機者占了絕大多數。
“5月份幣圈聚會,只有400人持有比特幣錢包,”業內人士透露,這意味著,大多數人,在交易所“炒幣”。
他們被財富神話誘惑而來,又被暴富欲望淹沒。
擁有“比特信仰”的那群人,在這輪腰斬之中,真的可以一如既往地堅守?
“當天下掉餡餅的時,記得拿桶去接”,有玩家引用了股神巴菲特的話。
曾有投資人告誡新入場的韭菜:“在投資比特幣前,問自己幾個問題:
一,我真的了解比特幣嗎?
二,我真的有金融操盤能力嗎?
三,我真的有時間一直耗在盯盤上嗎?
四,萬一虧損我能夠承受住這麽大的壓力嗎?”
或許每一個投資人,都需要理性地盤問下自己。
對於周三A股市場的走勢而言,央行降準的消息無疑成為了重磅利好,這也使得滬深兩市股指雙雙出現見底回升走勢,兩市成交量也回升至近5000億元的水平,股指就此止跌回升的概率開始大增,但具體還需後續走勢的驗證。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降準消息的刺激滬深兩市股指早盤一度大幅高開,但市場持續下跌帶來的影響使得部分資金還是選擇逢高減磅離場,這也使得股指早盤呈現震蕩下行走勢,上證指數盤中還是如預期的再創年內新低。
不過隨著抄底資金的開始入場,股指於10點45分左右開始見底回升,芯片、半導體、國產軟件等數字中國概念股開始發力上漲,鋼鐵、證券、煤炭、銀行等權重股也開始震蕩回升,帶動股指持續反彈,滬深兩市股指最後均留下了長長的下引線。
其實就A股市場自身的走勢而言,如果沒有央行突然降準的利好消息,股指繼續走低是題中應有之意,上證指數再創年內新低也是預期之中。不過周三上證指數再創新低的走勢卻意味迥然不同,在股指高開後資金仍然大幅出逃的背景下,此時敢於入場接貨的資金顯然是有備而來,穩定股指運行的需求以及市場情緒的極端宣泄共振,使得股指具備了短線反彈的動能,至於後續能夠有多高的反彈空間,則還需觀察市場成交量的變化。
不過就央行周二降準的時點來看,顯然是看到了短期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監管層的意圖,股指持續大幅下跌顯然不是其所希望看到的,適度維穩、不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是其底線,這也是筆者此前判斷3000點整數位不會輕易跌破的原因所在。
而從板塊走勢來看,受到中興通訊(000063.SZ)事件的影響,以芯片為代表的數字中國概念板塊值得投資者重點關註,中國想要強大起來,最大的短板部分必須自力更生有所突破,這需要社會各方面加大研發投入,盡管可能短期盈利能力不會太強,但這是經濟命脈所系,需要有戰略眼光。股市短期固然炒作的只是熱點事件,但其利在長遠。
細看“國家隊”在一季度的持倉,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其對券商股的大舉增持,然而多數券商股在4月繼續築底,也就是說投資者有機會以比“國家隊”更便宜的價錢買入券商股,投資者到底要不要跟著“國家隊”走?
A股人氣在“五一”前就到達了一個階段性低位,4月底上證50甚至創出今年調整行情的新低。不過盤面卻顯示,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部分龍頭券商已經呈現了“跌不動”的狀態。
一季度招商證券、華泰證券、東方證券都被證金公司大手筆增持一個百分點左右。從華泰證券來看,證金公司持股比例由去年四季末的4.02%上升至4.88%;從招商證券來看,證金公司持股比例由去年四季末的3.37%上升至4.51%;證金公司一季度增持東方證券,3月末持股比例由去年四季末的3.89%上升至4.90%。
另外,國泰君安、廣發證券等大券商也被證金公司增持,中小券商當中,國海證券、國元證券、東北證券、東興證券等情況也是如此。實際上,在去年第四季度證金公司已經開始加大了對於券商股的配置,對部分券商持股比例已經達到4.9%左右。
而由於大部分券商股在4月份繼續下跌,經過三年的下跌後是否處於築底階段依然很大爭議,目前從市場價位來看很可能比證金公司增持的價格還要低;另一方面,國元證券、興業證券這兩家有員工持股的券商,近期交易價格也已經低於員工持股計劃買入價。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對券商而言也有更多的騰挪空間。資管新規對證券行業而言,主要是資管的通道類業務受到較為明顯的影響,在“降杠桿、去通道”的背景下,資管業務也在積極轉型主動管理。政策面來看,盡管證券行業對外商投資逐步放開,但本質上難以改變國內大券商主導,行業集中度逐步上升的格局。
另一方面,券商的傭金下滑幅度也得到了控制,目前傭金水平已經遠遠低於千分之一的單邊交易印花稅。2014年的時候,投資者開戶傭金就是萬分之三左右,而現在一般的新開戶傭金是萬分之二點五,進一步下滑空間已經很有限,價格戰已經不再那麽激烈。
2007年到2015年兩輪牛市期間,龍頭股中信證券複權價曾經創出新高,而部分券商複權價並未高於2007年,主要是因為近10年來行業傭金整體水平的下滑,從千分之三下滑到萬分之三左右;2015年之後下一次牛市何時到來暫時不好預計,但傭金下滑幅度肯定不會這麽大,傭金下滑的邊際影響已經大大減少。
中短期來看,無論是CDR的回歸,A股被納入MSCI,都可能是A股券商的催化劑,大型券商受益於自營、資管、投行業務全面提升。長期來看,2007年的牛市,市場最高單日成交達到5000億元左右,而2015年5月底逼近了2.5萬億元,數量級增長來看,下一次牛市很可能達到6萬億元到10萬億元,甚至更高的水平,很可能是近期市場單日成交額的10倍以上,這對傭金率下滑空間很有限的券商股來說,都會是非常積極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