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網曲提「中華民國」強國玻璃心碎
1 :
GS(14)@2017-01-19 08:07:51新加坡網友近日再唱新歌,要追回被香港政府扣押的裝甲車。歌詞提及:「好兄弟,我們一直一直都在中華民國練兵,不行啊,別這麼做,我們還要去紮營訓練,為啥你要從我這拿走不是你的東西?」大陸網民聽到「中華民國」,提醒新加坡人「看來你們對『一個中國』的力量還是一無所知啊,唱的再好又有甚麼用呢?請重唱!」大陸網民意見:農村痴漢cc:我們只承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我們不承認的。
Jean訴始:香港:怪我嘍~新加坡:就怪你!香港:我喜歡的玩具就歸我~我哥寵我,你來搶啊~新加坡:我和你是兄弟,為甚麼可以這樣!香港:兄弟才這樣顯得愛你。方軍君:看這幫聖奴隸操心的樣子,還真以為自己姓李?楚天獵人肖鋒:新加坡:你們中國政府就愛推諉扯皮,上個訪咋就這麼難?我到底找誰?愛freedom的遙:九二共識本來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稱「一中各表」,我們表述中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方面表述為「中華民國」。新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9/19902168
中華穿山甲吃到絕種
1 :
GS(14)@2017-02-07 05:08:02【話你知】今年1月2日華盛頓公約(CITES)第17屆大會完全禁止穿山甲國際貿易的決議正式生效,中國是締約國之一。然而,對於中國的中華穿山甲來說,一切保護措施來得太遲,因早被吃光了。國內學界很少有人做穿山甲研究,因為即使是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都是舊洞,對上看到野生穿山甲是10年、20年以前的事。根據CITES資料,中國穿山甲早在1995年就已因兩種消費「商業性滅絕」:肉,被當野味吃;甲片,作為中藥材。雖然內地法律上穿山甲僅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實際上中華穿山甲這物種在國內已基本滅絕,目前也未有成熟的人工養殖場。內地現能吃到的穿山甲肉都是自外國走私而來。去年底,上海海關查獲3.1噸鱗片從非洲非法進口,超過5,000隻穿山甲因此被殺害。在內地非法捕殺販賣受保護野生動物可被追究5年以下刑責,嚴重的可被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對刑法的新解釋,食用受保護動物同樣違法。但內地有一個荒謬的許可證制度,允許食用人工養殖的受保護動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7/19920515
【加州直擊】哈佛博士鍾情中華文化賣華人古董書傳承歷史
1 :
GS(14)@2017-02-12 13:52:31時移勢易,昔日蓬勃的印刷工業光輝不再。取而代之是世界各地一間間紙媒倒閉,或轉行網上版的消息;還有環顧四周,就可見連數月大的嬰兒都懂手指篤篤平板電腦「閱讀」。但有人始終偏愛手執一張「紙」的質感,像一位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生,甚至放棄在學院當教授的安穩前途,投身古董紙品的買賣行業。駐美記者:唐芷瑩奧克蘭報道在三藩市經營「Bolerium Books」的艾德山(Alexander Akin)是土生土長美國人,卻是操一口流利普通話的哈佛博士,研究東亞語言和中國歷史等。2009年美國經濟不景氣,他本想到大學覓安穩教席但不果。熱愛歷史的他本已經常鑽研舊物,接觸到古董書籍(Antiquarian Book)和紙品的買賣行業後從此愛上,決定創辦專門賣最近一世紀的近代書、手稿和各式印刷品的書店,繼續他的另類「歷史研究」。艾德山除了娶了個中國老婆,對中國有關的革命和紙品都情有獨鍾。這次參展在奧克蘭(Oakland)舉行的「加州國際古董書展」(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Antiquarian Book Fair),他的攤位映入眼簾的是一大幅文革風格的女子海報,印着毛澤東的勸言「提高警惕,保衞祖國」,售450美元(約3,510港元)。艾德山說:「這種海報在中國不會太好賣,一來因為太多,二來他們覺得(文革)時期的東西不會有太多價值。」但他說在越戰時期起,多了反越戰的美國人會對中國色彩的物件感興趣。他曾在三藩市找到收藏這類風格海報的買家,把數百張全買下。艾德山也專營記載着美華裔移民史的印刷品,如1949年印製的《紐約中華公所章程》(75美元、約585港元),代表當地最早期的唐人街組織之一。他說:「這些通常最感興趣的是圖書館,佔了我們的買家五成,之後才是美國人,但現在有了網購平台,我們也有遠至亞洲的買家。」艾德山表示很多人愛丟東西,但不知它們的寶貴價值,「試過有一家人告訴我他剛棄置了一大堆『沒用的舊書』,我隨口問那些是甚麼書,一聽之下我估計價值也有1萬美元(約7.8萬港元),他們還要不是大富人家。」最重要是,艾德山對每一件的貨品的歷史都瞭如指掌。他表示,能傳承歷史、與知音人交流心得,比賺錢更重要。話你知:第50屆「加州國際古董書展」(California International Antiquarian Book Fair)日期:2月10-2月12日地點:Oakland Marriott City Center活動詳情:cabookfair.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2/19926004
【回帶廿年】小中華膠曾志豪:敵我矛盾無孔不入
1 :
GS(14)@2017-05-13 01:34:17兩個人最怕今日港式標籤潮,一貼,你就被分類,就是非我族類唔啱傾!
霎一聲就回歸廿年,電台節目主持人曾志豪,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陳嘉銘,相隔五年再辦棟篤笑,回帶這廿年香港荒誕事。常loop住子華神過去的棟篤笑預言,還有90年代廖偉雄胡大為《笑星救地球》中的《97前後》。好笑,但預言/戲言一個個成真,已經笑唔出,曾志豪:「為何要回帶呢?因為我們覺得現在笑不出。你會擔心,因為現在最適合形容的是沒有最嘟,只有更嘟。樓價沒有最貴,只有更貴;政府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所以你都好難有好傷心的心情,你明天還要哭的嘛。可能回到以前,會否你們勾起好些的回憶。」
棟篤笑裏還有舞蹈環節,陳嘉銘話:「要跳到郭富城咁型。」咁喎……
《回帶廿年棟篤笑》
廿年前……想像自由的歌不能唱
回想,廿年前,他倆一個是中學生,一個剛入大學,對回歸感覺不很濃。陳嘉銘念大學,那夜跟同學去舊立法局聽音樂會,討論將來會否沒得唱自由的歌,講輕鬆的笑話。曾志豪1995年在天安門「回歸倒數鐘」下還會擺V字手勢笑着影相,他知道大人們好驚,怕走不掉,他自己就:「回歸就回歸,都沒辦法。」或者影響更深的,是考新聞系面試時個個都告誡他:「記住問教授,九七後會否沒有言論自由。這樣大家會覺得你是個有憂患意識的學生,入讀的機會就大些了。」真正有感受的,是2000年鍾庭耀事件,當時香港大學校長鄭耀宗及副校長黃紹倫,為董建華傳話,要停止他對香港政府及行政長官的民望進行民意調查,陳嘉銘:「身邊好多前輩會講,『喂以前港英年代秘書不會咁做嘢的。』他就像現實地告訴你,細路,整個世界不同了,以前大家都勾心鬥角玩得叻好多,現在玩得很難看。既然大學都能干預,其他事又怎會收手呢?」現在,大家有眼見。
廿年後……唔啱channel即割席
睇住個世界變,對住沒有最嘟,只有更嘟,佢哋渴望玩回帶。但更讓人無奈的問題,卻來自民間分割力量。2015年陳嘉銘有《警犬自白》,竟有藍絲朋友同李偲嫣,走去中大校長室遞信說要辭了這老師,「當時同事給我看班叔叔拉大隊,好浩瀚的相片,我心諗唔係呀嘛!我使唔使走佬?我都唔係乜名人,又唔係笑警察,係用警犬角度看雨傘運動的警察箒?其實過去數年好多這種例子,令我覺得那力量不知哪來,純是民間,還是哪裏。但這感覺是越來越強了。」早有「大中華膠」稱號的曾志豪:「最明顯係最近的捐血啦!」紅十字會出文勸人捐血,「明明係勸人同和應,竟有人在紅十字會的帖文上出嬲嬲,話紅十字會咒佢。話唔會捐血畀私家醫院的大陸人。」佢朝早喺電台節目講完,勸人退一步看大局,不要諗埋一邊去捐血,熄咪就收到聽眾inbox說以後不聽他節目,割席咁話。「喂!使唔使矛盾位去到咁無孔不入呀!大佬連捐血都要本土優先,是很無奈。」一唔啱channel就即刻有條無形界線分清我是本土,你們不是。無時無刻都以立場說事。「所以好麻煩呀,我覺得現在社會一嚿嚿。」他們的演出中,其中一個點是說我們現在想事情好直線,直線得來有衝突,香港人對內地人,本土對外來者,「其實我哋有個共同敵人吖,咪係個政權!普通人其實不應該揹這罪名的嘛。這些很直線的仇恨,其實都是可以終結的。」回帶廿年棟篤笑日期:5月13日、14日地點:新光戲院記者:陳慧敏攝影: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0/20016098
清朝開始 與中華民國建交107年
1 :
GS(14)@2017-06-16 01:47:36【話你知】巴拿馬不但是台灣在中美洲最重要的邦交國,更是中國最早的邦交國,早在清朝宣統元年(1910年1月16日)即與大清國建交,後延至中華民國直至昨天,雙方建交已107年,即使國民黨敗退台灣,巴拿馬亦堅持相隨,拒不承認中共。但台巴情誼亦非堅不可摧。60年代末70年初中共在聯合國「爭位」要取代台灣,表決時巴國棄權不挺台。1997年巴國與中國互設辦事處;陳水扁、馬英九時代都曾傳與台斷交危機。中巴雖無邦交,但中國駐巴貿易處規模龐大,遠超台灣駐巴國大使館。近年台巴關係更陷危機。馬英九任內訪巴國專機不能在首都機場降落,亦無軍禮歡迎儀式。去年蔡英文上任後出訪首站即巴國,但巴總統竟在臉書上稱呼台灣為「中國台灣」。上月台灣剛援助巴國290萬美元(約2,261萬港元)金援,資助當地農業與安全計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4/20055183
陳增濤:遠征Saint Émilion的中華女兒
1 :
GS(14)@2017-09-25 04:08:44【明報專訊】第一次碰到嚴欣是幾年前在香港的國際酒展Vinexpo。喜歡紅酒的好友威爾遜與我結伴同行,他嚷着要我介紹波爾多一些特別的酒莊。湊巧我見到一個小攤位裏有中國女子用普通話交談,抬頭一看招牌,原來是波爾多右岸Saint Émilion甚有名氣的Valandraud酒莊。
「我們不久前在Saint Émilion買了兩公頃的葡萄園……」是否傳統的周公遺留下來的森嚴階級作祟就不去深究,中華兒女不屑居人之下的進取精神,不知不覺在嚴欣的語言中顯露無遺。
今年7月初去波爾多,怎會不登門拜訪這名遠征Saint Émilion的中華女兒呢?
富車房酒風格 百分百品麗珠釀造
「你們在波爾多的行程這麼急,湊巧這幾天我又要看孩子又要招呼客戶,只好去接孩子前趕到Chateau Ausone把我們2014年釀造的正牌酒給你嘗嘗。2013年是我們第一次生產,但這年份的紅酒不理想,因為土壤和葡萄藤還在調整中,質量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所以2013年只有副牌酒「小白貂」,2014年才是正牌酒的第一個年份。」
原來嚴欣MBA畢業之後就參加Chateau Valandraud的管銷工作,一幹就是10個年頭,還碰上了有20年酒商經驗的Christophe Le Bail,組織了一個家。但念念不忘創業自己釀酒,5年前終於碰上在Saint Émilion收購兩公頃葡萄園的機會。「我們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財力,對葡萄園進行了大量的改造工程,改善疏水系統、調整土壤營養結構等。我們也沒有考慮經濟效益,只是盡我們全力為釀造好酒製造條件。我的老師Denis Dubourdieu說過:『品其酒如見其人』,希望你品嘗我的酒也會有此體會。」
在嚴欣侃侃而談的話中可以感受到她創業的決心。在這家以車房酒(Vin de Garage)聞名的Chateau Valandraud磨練了10年,我估計這款2014年的Chateau Blanche Hermine必然有不少車房酒的風格。令我更感興趣的是這款酒用百分百的品麗珠釀造,在波爾多實屬罕見。車房酒的風格加上右岸的比盧瓦河谷更暖的氣候,可以想像是果香濃郁,單寧細膩而結構雄壯。
蘋果新iPhone上周末已上市,為紀念蘋果手機面世10周年,更推出iPhone X,這款有新增臉部識別解鎖、更好效果的攝影等功能。雖價格貴很多,我估計iPhone X相當受市場熱捧,其原因之一是對iPhone 7缺少技術突破的果迷這次有了更新換代的理由。
iPhone X技術突破 料獲熱捧
環球的流動性會繼續過剩以至銀行水浸,退水的日子遙遙無期。加息?會緩慢到沒人相信。唯一給市場帶來不確定性,是東北亞的朝核緊張局勢。美國總統特朗普將面臨的是美國的信用和核武的夜長夢多,抑或乾脆解決的抉擇。當炮聲隆隆雷響,趁機入市買蘋果。
投資及品酒專家/Délifrance創辦人
[陳增濤 品酒論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01&issue=20170918
【讀書好】中華帝國殖民城市
1 :
GS(14)@2018-01-07 15:46:49【文化籽:讀書好】一地兩檢的粗暴,共黨官員的傲慢,在顯示了香港作為中華帝國殖民地的本質。香港台灣是19世紀舊中華帝國覆滅過程中所誕生的兩個「異端」,一個成為英國殖民地、另一個成為日本殖民地,在21世紀中華帝國重建的過程中,必須要消滅異端,重歸一中帝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主旋律。
中共的偉大民族復興計劃,以一帶一路的名義作宣傳,重點在於建立全球港口城市,至於投資中亞國家合作發展計劃,早在江澤民年代經已開始,根本不是重點。由上海、香港,向西行經孟加拉、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穿過蘇彝士運河入地中海的希臘雅典,再到歐洲,這條海上絲路,是模仿19世紀大英帝國重商主義驅動下建立全球港口城市的做法。去年斯里蘭卡與中共簽署協議,以官方企業名義支付11.2億美元以獲得漢班托塔港70%的股權,並租用港口及周邊土地,租期為99年。這些新港口城市還有被稱為「巴基斯坦深圳」的瓜達爾港、進軍歐洲的門戶港口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帝國的脊骨
問題是當日由殖民城市串聯而成的大英帝國,只是純粹掠奪性質的經濟城市嗎?今天介紹英國城市史專家及V&A博物館館長Tristram Hunt的作品《Ten Cities that Made an Empire》;中譯本叫《帝國城市:成就大英帝國的十座殖民城市》。作者認為「帝國」與「殖民」既非全然的善,亦非全然的惡,他用十個大英殖民城市的物質文化發展軌迹,來呈現這些地方價值觀的變化、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互動、文化的融合與相互影響,以及世局的轉變。殖民城市豈止經濟及政治佔領,這是英國現代工業文明、資本主義市場體系、重商主義、新教、自由貿易等精神的具體呈現。作者通過十座城市,由北美洲波士頓、巴巴多斯橋鎮、愛爾蘭都柏林、南非開普敦、印度加爾各答、香港、孟買、澳洲墨爾本、新德里、最後回到英國利物浦,探討大英帝國意識形態如何化為現實。共黨一直從馬列帝國主義理論去理解殖民統治,認為只有奴役與被奴役、掠奪與被掠奪的關係,是萬惡之源。他們不會理解殖民城市是一個新社會的形塑過程,產生一種混合形態的多元文化。作者選擇每一座城市,代表不同時代大英帝國的形態及發展階段,而不同歷史脈絡影響了殖民城市的特色,如巴巴多斯的橋鎮,顯示奴隸貿易對大英帝國結構,以及後來17與18世紀間工業化過程所同時具備的重要性。都柏林則是說明了18世紀末,英國方面在展開全球化野心前,要一統不列顛群島的目標。
香港,新時代
至於從荷蘭人手上奪得開普敦,則是大英帝國崛起前期,荷、英兩大歐洲海上強權的鬥爭,此後英國東印度公司向東擴張有了安全保障,大舉投入在英屬印度的首都加爾各答。加爾各答這座城市的誕生,代表了英國重商思想全球化。而1841年香港這座殖民城市橫空出世,就是進入了世界自由貿易的證明,城市代表了19世紀中期新出現的自由放任價值。最先體現自由貿易時代開始是「藥物」鴉片,罌粟起先來自孟加拉,但等到印度摩臘婆鴉片到來,孟買也隨之進入了藥物經濟體系。作者認為香港最終並沒有實現英帝國的使命,敲開中國大陸自由貿易的大門,但卻留下了帝國的精神建設:法治私有產權、新聞自由、國會遺迹及賽馬。而1949年後毛澤東的鎖國政策,確保了香港作為遠東貿易轉口港的地位。今天中共意圖建立新港口城市,輸出的精神文明,即所謂「中國模式」,與大英帝國作類比,只不過是處於東印度公司重商主義階段,中企在官方支持下控制當地港口。還未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後,香港開埠,建立自由貿易體系的階段。這種中共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新殖民城市,會對當地帶來甚麼影響,中國模式可以形塑新社會,產生創造性改變嗎?猶如加爾各答、香港、孟買嗎?我們不需要水晶球,只要看看香港這廿年的改變,就會得到答案。
孟買英治時期建造宏偉的維多利亞火車站。
舊香港尖沙嘴火車站,造型風格有別於維多利亞時代。
撰文:劉細良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5/2026485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