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前輩不教、 同事不懂 但你一定要知道 老闆 默默觀察你的33件事

2012-6-18  TCW




業績一流、口才外表俱佳,升官的不是你;默默辦事、總是躲在人群中,加薪的卻是他。

老闆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我連吃飯夾菜也會出事?!

特搜550位主管最在意的33個關鍵要點,抓住這些眉角,讓你由黑翻紅,不再當職場冤大頭!

製作人‧周啟東 撰文‧燕珍宜、林讓均

插畫‧kuan

經濟動盪不安,你是否擔心飯碗不保、加不了薪水?事實上,經濟不景氣,企業更需要好人才!

景氣好的時候,公司賺錢容易,人才好壞差異反而不明顯;景氣不好時,企業掙扎求生存,主管更迫切需要能夠幫他化危機為轉機的將才,現在正是好人才出頭天的時刻!

「好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而且會到處被搶著要。」台積電前人力資源副總經理、現為北大、清華、政大EMBA教授的李瑞華說道。企業求良才若渴,如何才能成為主管眼中的好人才?你如果是千里馬,要如何才能被主管看見與賞識?

一個很流行的觀念「有錢人與你想的不一樣」,同樣的道理,「主管與你想的也不一樣」。有人業績一流、口才外表俱佳,但是升官總是沒有他的份;有人默默辦事、總是躲在人群中,卻是乘著直升機升官,這世界到底怎麼了?

看日常習性

選座位、開會小動作 反映參與熱忱業績、專業早就已經不是選才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在危機時刻,專業型人才已無法符合需要。現在好人才除了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豐富的 「Supporting Knowledge」(輔助知識),亞洲最大電子通路商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指出,輔助知識是指態度、積極度與正面思考能力等的人格特質,這些輔助知識可能 比專業技能更重要。

「績效只是一時,態度才是一輩子,」杜書伍明白指出。因此,每位主管都會想盡辦法從各個面向判斷你的態度:是否為一位認真努力的人,是否為正面思考、主動學習的人,以及是否為有責任感、有紀律的人。

專業技能、業績可以用證照、數字來衡量,但是態度、人格特質又該如何量化?只能從日常的行為中檢視。儘管主管類型各有不同,他們仍然會藉由一些「看得到」 的事情,來判斷你這個人是否為值得栽培的千里馬。如果你常常哀嘆:「為什麼升官加薪的不是我?」那麼,你就更必須了解,主管平常不說,卻默默在觀察哪些事 情?

星巴克總經理徐光宇之所以能成為兩岸三地咖啡王國的推手,就是因為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在默默觀察後,給了讓他發光的舞台。

當時徐光宇原本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主管,有一次幫統一超商拍廣告,他為了把廣告做得更好,常常跑去找客戶,因而老是出現在統一超商的辦公室。

他認真努力的態度,被當時擔任超商部主管的徐重仁看在眼裡,這個「被看見」的機緣,讓徐光宇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除了在工作上展現的態度外,主管還會從員工的日常習性、作為,來判斷你是否夠認真努力。其中,開會就是主管常默默觀察員工的重要時候。

開會、上課時選座位的小動作,就會決定你在主管心中的位子。一般開會、上課、聽演講時,多數人都是搶最後面的座位。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則透露,他這時最注意的是,誰會坐在第一排。

「會坐第一排、且勤於做筆記的人,一定是認真努力、學習動機比較強的人。」薛明玲分析。即使貴為事務所所長,他自己每次去聽演講或開會時,都還是會選擇第一排的位子,並且一定做筆記。任何會議或聚會場合,他也都比預定時間更早到達。

此外,開會時,常常人在、心不在「放空」的人也要留心了!你可能因此錯失被提拔的機會,甚至在主管心中留下壞印象。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表示,開會時,他 最怕那種「沒意見」、只是「形式參與」的人。「這種人對工作肯定不用心,所以才會完全沒想法。」台灣最大餐飲集團王品副董事長王國雄,同樣也會留意員工對 會議的參與度。「開會時,就算講到與自己不相關的事,仍會積極參與的員工,就表示此人有開放心態,未來成長潛力較大。」開會正是主管最常默默觀察員工的時 候,想要破繭而出,千萬別再當沒有「聲音」的人。

當你開始受到注意之後,接著就要審視主管是否信任自己。同樣的錯,你犯了,主管就會暴跳如雷;別人犯了,主管卻「雲淡風輕」,為什麼?

看回覆速度

休假也要聯繫得上 檢視向心力指標「主管與部屬的關係好不好,其實就是一句『信不信得過』。有些事情,主管信得過就不以為意,信不過就會開始懷疑。」曾經擔任信義房屋人資長的黃慧珠一針見血指出。

「信賴非常重要!」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與杜書伍異口同聲地說出大老闆的心聲。信任感是需要長時間、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員工不僅要多做一些讓主管放心的事情,也要避開那些會讓主管不放心的地雷。究竟主管們會默默觀察哪些事情,來建立他對員工的信任感呢?

首先,別讓主管老是找不到你。因為當主管主動找你時,一定是他最需要你的時候。長期印象累積下來,主管心裡會有個底,當他需要時,哪些員工總是能夠隨時待命,並由此建立他的信任名單。

根據《今周刊》與一○四人力銀行針對五五○位主管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有高達六二%的主管希望,即使是假日也最好在五分鐘之內就能夠聯繫上員工。

「這是一種考驗,如果你休假中還會接公司電話或回簡訊,表示你很有責任心,老闆第一個想升的一定是這種人!」一○四人力銀行事業群資深副總洪廣禮解讀,如果常找不到人,那麼老闆恐怕會認為你向心力太差,容易把你列在不可靠的黑名單上。

看主動性

向上溝通 隨時回報進度大大加分其次,別等主管找上門,應化被動為主動,去敲主管的門。根據問卷調查,高達八八%的主管,希望員工主動回報工作進度。

黃慧珠分享,當她還是基層業務人員時,就運用「五分鐘報告法」,常常主動抓住主管,簡短報告工作進度。「大部分員工都很害怕與主管講話,以為躲得愈遠愈 好。」她說,事實上,如果被動等到主管來追問進度時,主管沒說出口的心裡話其實是:「你怎麼讓我這麼不放心,還要追著你問進度?」認真工作,卻因為沒有主 動回報而被扣了分數,實在得不償失。

任何主管都不會喜歡自己處在狀況外的感覺,因此,即使主管沒要求,還是應該每個星期定期匯報工作進度。這時主管的觀察會是:「可見他都有在工作,真是個認真的員工。」主動回報,不但可以增加你在主管心中的可靠度,還可以讓主管更認識你。

向上溝通,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也是決定員工能否被賞識的關鍵。透過溝通,主管觀察的並不是語言技巧,而是員工是否值得信賴。

看邏輯思考

先確認輕重緩急 勝過埋頭瞎忙那麼,老闆最愛透過哪一種情況,來觀察員工表現?答案是「是否完善處理臨時交辦事項」,有高達五七%的老闆會這麼做!洪廣禮說,在老闆心中,「救援投手型」的員工加分最多,因為臨危受命還能把事情做好,表示能力禁得起考驗。

很多人以為,主管喜歡有自信的人,因此總是信心滿滿地說「沒問題」。這份問卷則顯示,超過八六%的老闆希望你接到任務時,可以先向他確認工作順序與重點之 後,再著手進行。如果你滿口答應、逕自去做,他反而默默擔心:「真的沒問題嗎?」也有人以為,將五十分的事情說成一百分,「說得比做得好」,就是成功地行 銷自己。立源投資顧問執行董事王財貴指出,其實正好相反,這是非常失敗的向上溝通。他解釋,說得太好,主管的期待值被大幅提高,當結果出來,即使還有八十 分,主管卻會覺得只有六十分,因為還要扣掉期待的二十分。

此外,「說得比做得好」,往往會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反而更容易壞事。王財貴解釋,當成果不如預期或遇到困難時,員工往往會因為心虛與面子問題,而不敢向上報告或對外求援,直到最後任務搞砸了,才被主管發現,此時,已經造成公司的巨大損失。

看可塑性

舉一反三、做別人不做的 潛力無限所謂「向上溝通」,黃慧珠認為,應該是「承諾少一點,行動多一點」,抱持「事做十分滿,話只說八分」的溝通哲學。話只說八分,是給自己留後路,有轉圜空間;事做十分滿,則是讓主管驚豔,也是建立信任度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積極任事是主管很重視,而且會特別觀察的面向。把分內工作做好的人,只是盡到基本責任,其實,主管會默默觀察哪些員工能夠舉一反三,以及會再多做一些事情的人。

曾擔任群創光電人力資源處處長、現為全元科技顧問公司總經理的陳培光,就遇過一位員工已經辭職了,但離職後的一個星期,他還是每天到公司上班。一問之下,原來是因為交接工作沒完成,這位員工不放心,只好繼續來公司。

這種多做一些、不計較的心態,讓陳培光印象深刻,所以當他自己創業時,甚至會想到要挖角那位員工。這「多做一個禮拜」的付出,比工作一整年的效果都還大。

杜書伍還在基層時,原本只負責技術部門,老闆因為人手不夠,要他轉調業務。他看到技術部門沒補人,老闆也沒要求他,自己就主動多承擔一份工作,也沒要求加薪。這種多做一點的態度,也成為他日後觀察員工的指標之一。

台灣IBM系統暨科技事業處總經理黃維德說,有企圖心的員工,應該主動去承擔自己有能力和體力所能及的更多工作,這種積極任事的員工,沒有主管不搶著要的。

當員工只會「一個指令,一個動作」,主管沒說出口的評論是:「其他的不用講,你應該也要知道。」當員工能夠「舉一反三」,那麼主管的內心話就是:「我想到 的,你都已經幫我做好了;我沒想到的,你也先幫我想到了。事情交給你辦,真讓我放心。」嚴長壽著名的「垃圾桶哲學」,則比「多做一點」的境界更高,連「別 人不做」的工作他都樂於擔下來做,如此勇於任事的優秀員工,主管看在眼裡,不重用也難。

看格局

站在他人立場思考者 具前瞻遠見再者,員工站在哪個角度想事情,也是主管默默觀察的重點之一。從員工能否「換位思考」,可評斷此人是否有擔任主管的條件。若員工只能從個人或自己部門的角度想事情,可能就不是主管的候選人。

大部分員工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因此常常覺得主管很機車。蘇英孝表示,如果員工總覺得主管在找麻煩,又怎麼能期待主管信任他?向上溝通之所以失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無法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想事情。

站在主管的肩膀上看事情,會讓人看到不同的視野。李瑞華說,對主管而言,這種視野正是一種團隊思考與更高的格局。對公司、對主管只會抱怨,卻無法提供更好建議的人,其格局也就永遠只能停留在由下往上看的基層。

三十四歲就當上寶來證券香港資產管理處董事總經理的歐宏杰曾經表示:「我和同儕相比的最大不同地方,是我比較會站在主管立場想事情,從勞資雙方取得一個平衡點。另外,我也常從未來角度思考工作方向,這樣主管就會覺得你比其他人更具有前瞻性。」

看自制力

遲到是職場大忌 私生活表露人格特質彼得.杜拉克說:「向上管理祕訣,在於幫助上司發揮所長。」如果你能想主管之所想,急主管之所急,幫主管解決問題,老闆成功就是我的成功,那麼你的成功,也就不遠了。

最後,紀律也是主管們會默默觀察的基本項目。「景氣愈不好時,紀律這種價值更被老闆重視,而且這也是職場上比較顯性的價值。」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韓志翔表示。

紀律可大可小,大自貪汙、收受廠商賄賂,小至上班、開會是否準時。如果以為遲到是「惡小而為之」,看在主管眼裡,他沒說出口的是:「此人紀律不佳,去見客戶也可能遲到,不知哪一天會帶來『意外』的損失。」︽ItHome︾電腦報技術主筆及職場暢銷書作家吳俊瑩表示。

統一超人資部長曲鴻昌表示,不同公司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主管也會默默觀察員工的生活面,以便更了解這個人的人格特質。例如員工搞婚外情,雖然屬於私領域,但是從主管的角度,會認為這代表此人無法拒絕誘惑,因此不適合當主管。

有些企業文化強調要熱愛運動,喜歡泡夜店的員工,則有可能會被認為是負面的特質。又或者,月薪只有三萬元,也沒有富爸爸,卻開著雙B跑車,看在主管眼裡,也會認為此人浮誇不實在。

多多觀察、了解老闆、公司的價值觀,對於想要在職場中更上一層樓的人,是不可忽略的。

「人力」隨處都有,「將才」卻是老闆搶著要,要成為「將才」,還是「人力」?關鍵就在自己。除了埋頭打拚外,充分了解現在這個大環境不佳的危機時刻,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將讓你在職場舞台上更如魚得水。

550位主管選才關鍵大調查能力強卻脾氣差,超過九成的老闆受不了你!

Q某員工能力強,工作也很認真,卻常對上司大小聲,你會怎麼做?

52.4% EQ不好會影響團隊合作,若屢勸不聽,寧可開除他。

40.5% 還是會留用他,但EQ不好,所以不會重用。

5.5% 能力強,脾氣差一點沒關係,不影響他的升遷。

1.6% 其他

想升官,老闆最重視跨部門協調能力!

Q有四位部屬執行力都不錯,但只能晉升一位,你會選誰?

75.3% 部屬A,很會調動資源,擅長跨部門協調、整合。

15.8% 部屬B,擁有無人能敵的專業素養與經驗。

4.9% 部屬C,創意十足,常有超越格局的傑作。

3.1% 部屬D,幹勁一百分,經常身先士卒帶頭衝。

0.9% 其他

事情無分大小,隨時回報才上道!

Q當下屬工作遇到困難時,你希望他如何處理?

60.1% 問題不分大小,都要第一時間告知,讓主管掌握狀況。

27.6% 出大問題再稟報,小問題就自己處理。

9.7% 不必事事通報,因為會增加主管的負擔。

2.2% 去請教別的同事。

0.4% 其他

老闆不要你瞎衝,要你想清楚再做!

Q臨時口頭交辦任務,你最欣賞哪一種員工?

86.6% 當場確認重點,並請示手邊事項優先順序。

6.4% 滿口答應,並放下手邊工作,立刻去做。

6.1% 立刻反映任務的難度,讓你認知可行性很低。

0.5% 他另有要務在身,請你改派別人。

0.4% 其他

醒醒吧!沒進度就是沒進度,不能有藉口!

Q臨時抽問員工一個月前交辦事項的進度,他卻答不出來,這時你怎麼想?

68.5% 沒主動回報已經很糟了,問你又答不上來。

14.7% A案答不出來,但給B案進度,也還算認真。

10.4% 我給他太大壓力嗎?趕快問他最近是否太忙了,才沒有進度。

5.9% 不以為意,因為是臨時詢問,沒準備也是應該的。

0.5% 其他

就算在休假,老闆還是希望5分鐘內找到你!

Q因為有緊急公事,你打電話給正在休假的員工,發現他沒接電話,你會怎樣?

47.6% 不再奪命連環call,但會觀察他是否在5分鐘內回覆。

36.8% 體恤員工休假,等他上班再找他就好。

11.7% 一直重撥到他接電話為止。

2.9% 沒接就算了,但會認為他不敬業,沒隨時待命。

1.0% 其他

執行單位:104資訊科技集團調查期間:2012年5月24日~6月1日調查對象:104人力銀行會員,具主管職者有效樣本:546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 4.19%

整理:林讓均

老闆最重視員工的 5大面向

溝通力

1. 打電話老是找不到人。

老闆OS:我需要你的關鍵時刻,怎麼老是不在?此人真是不可靠,對公司向心力太差。

2. 開會時,總是回答:「沒意見」。

老闆OS:對工作肯定不用心,所以才會完全沒想法。

3. 簡報了一個小時,卻講不出重點。

老闆OS:邏輯能力不好,搞不清楚公司的目標與需求。

4.上級指派工作,不懂裝懂,結果出來,根本不是老闆要的。

老闆OS:一味悶著頭做,也不主動問,做白工,反而增加我麻煩,哪敢交付更重要的任務。

5.對公司不滿意,又不找主管溝通,老是背後抱怨。

老闆OS:這種人會破壞團隊士氣,背後說主管壞話,更不值得信任。

6.你在辦公室,怎麼老是跟人吵架?

老闆OS:如果你是「孤鳥」,沒有同事願意幫忙,怎麼推動我交辦給你的任務。

7.主管沒要求,還是每個星期固定報告工作進度。

老闆OS:主動讓我掌握進度,真讓我放心。

態度力

8.他怎麼老是換工作?

老闆OS:此人穩定性差,經驗累積值也不會好。

9.交辦任務,他總是有藉口、理由一大堆。

老闆OS:不懂變通、不會尋求協助,真是個負面思考的人。

10.一個指令,才做一個動作,只會完成交辦事項。

老闆OS:他都不會舉一反三、主動學習。

11.常把「要不是有老婆小孩要養,我早就離職了」這類話掛在嘴邊。

老闆OS:那就趕快走啊!這種破壞工作氣氛的員工,我才不想留。

12.開會時,就算講到與他不相關的事,仍積極參與。

老闆OS:此人有開放心態,未來有無限成長潛力。

13.開會、上課時,他總是坐第一排,又勤於做筆記。

老闆OS:他工作一定很認真、積極。

14.經常願意順手幫同事做雜事,且不求回報。

老闆OS:此人熱心、樂於助人,容易有好人緣,適合當團隊領導者。

承擔力

15.自己裝無辜、扮白臉、討好同事,把壞消息留給老闆宣布。

老闆OS:花錢請你當主管,是要你監督、管人;總是讓我當壞人,那還要你做什麼?

16.只挑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做,不喜歡的便推給同事。

老闆OS:自我為中心的人,根本無法領導團隊。

17.檢討會議追究責任時,竟然把過錯都推給部屬。

老闆OS:沒有「肩膀」與責任感,不適合當主管。

18.他自己的團隊績效是不錯,但是卻得罪其他部門。

老闆OS:格局太小,不懂人和,無法承擔更高的職務。

19.派他去任何部門,哪怕再辛苦,他都欣然答應。

老闆OS:願意冒險犯難,有大將之風。

20.這個爛攤子,他竟然願意主動扛起,並成功逆轉勝。

老闆OS:危機化解高手,難得的好人才,要好好重用。

21.第一時間主動坦承錯誤。

老闆OS:雖然別人來告你的狀,其實這件壞消息,你早就向我報告、道歉過了,勇於認錯是加分的行為。

執行力

22.一個月前就交辦的任務,連個消息也沒有,一追問,竟然沒有進度。

老闆OS:他工作一定常偷懶。

23.只是填個報表,卻錯誤連連。

老闆OS:這麼粗心大意,我怎麼能放心交給他重要任務。

24.客戶明天就要企畫書,到下班時間他還沒完成,竟向客戶要求延後。

老闆OS:完全沒有為公司犧牲奉獻的精神,還得罪這麼重要的客戶。

25.只會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的創意多好多好,卻不見執行成果。

老闆OS:公司根本不缺有想法的人,缺的是去執行的人。

26.老是嫌預算不夠,無法做事。

老闆OS:只會開口要資源,不知幫公司省錢,不適合當主管。

27.規定的時間還沒到,他竟然提前完成工作。

老闆OS:他很有時間管理能力,效率奇高。

紀律力

28.他上班老是遲到。

老闆OS:自我管理能力差,去見客戶時,他可能也會遲到,不認真也不可靠。

29.都10點了,他還在吃早餐。

老闆OS:利用上班時間做自己的事,敬業度差。

30.月薪只有3萬元,卻開雙B名車。

老闆OS:可能是不務實、愛慕虛榮的人。

31.吃飯時,菜肴還未轉到他面前,就急著伸手去夾。

老闆OS:此人太過躁進,對眼前利益容易有非分之想。

32.他老是穿著邋遢、蓬頭垢面!

老闆OS:太過隨便,以為在自己家裡,不把上班當成一回事。

33.他總是早到晚退,也不要求加班費。

老闆OS:真是個願意多付出的人,可承擔大任。

別再NG!老闆最討厭你??常拖延、愛抱怨、藉口多名次 比率(%) Q:老闆最討厭哪些職場NG行為?

1 53 常拖延,對工作進度掌握能力很差。

2 48 愛抱怨,什麼事情都能發牢騷。

3 46 藉口多,對交辦的任務,總是有藉口推託。

4 43 沒效率,做事抓不到重點、不俐落。

5 33 太自大,以為公司沒有他不行。

5 33 愛打混,逮到機會就想溜班、摸魚。

7 27 超暴躁,彷彿是一顆不定時的情緒炸彈。

8 25 很計較,一有小功勞,就要求升官加薪。

資料來源:《550位主管選才關鍵大調查 》註:共16個選項,可複選5項。 整理: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6

華昱高速老闆的港股歷程(4)

上個星期有一位無名網友叫筆者繼續寫下去,所以這故事停止了兩年半後,又繼續了。

由於注入後配售新股有困難,故由認購新股變成配售同額可換股票據加較低價的新股,為更徹底轉型,更出售在1997年向深圳上市的世紀星源以貨易貨製造盈利換回來的深圳清龍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予在當年1月代表當年珀麗酒店擔任董事陳洋南。

但是這計劃配售還是泡了湯。因當年SARS發生,故股價大幅下跌,配限時限不斷在延長,最終因在期限後以7.2仙向獨立第三方出售2.65億股,而違反了上市規則,但最終好像沒有公開譴責。而這出售應該是為未來退出做準備。

2003年7月,珀麗酒店先宣佈10合1,然後再分派其酒店業務股息予各股東,退出酒店業務,隨即辰達永安隨即提出以26仙收購,取回酒店業,財務顧問為金利豐金融(1031,前錶準時、邁特科技、黃金集團)旗下的金利豐證券。

在退出酒店業務後,剩下少量地產業務,其實可說是一隻空殼。在此之後,陳洋南提出以以64.4仙購入這公司的136,666,666股,即49.3%股權,合計8,800萬,成為該公司的大股東,但根據其後公告稱,有型資產值1.73元,好像他是拾了個大便宜,但估計仍有一些附帶條件。

而當日就發生一點小風波。因當日東方日報發在華昱網站中,老闆雖然是另一人,但是名稱卻變了是陳陽南,故聲稱公司發佈不實資料,其後公司已澄清,這使事件更為奇怪。

其後,在接納及增持後,再以64.4仙購入10,276,752股,使持股增至146,943,418股,因計及中策的股份使公眾持股量少於25%,故陳洋南以1.5元出售400萬股予兩位獨立第三方,取回這部分的成本,名稱改為中國高速。

最初,他或者希望想把公司搞成一間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在2004年2月購入北京項目的發展權,但其後失敗。另外,根據華昱高速招股書,湖南的項目在當年年也花了他不少心力,所以也應該力不從心,又面對殼王的要求,也售回了一個地產項目給他們的保華德祥(498,現保華集團),以及一個爛尾的項目予獨立第三方

在2005年,中國高速也分一次兩次在售出值錢的項目保華中心,剩下只是一些物業,為維持業務經營,故購回一些垃圾資產例如空殼地皮及從事深圳酒樓經營中華金龍騰健康飲食(集團)有限公司(Zhong Hua Jin Long Teng Health Food (Holdings) Limited)。同年水官高速公路通車,並開始產生現金流,何況股權東也受財技人制肘,所以已經作用不大。估計在2007年決定改以自建上市方式,把自己的高速公路放入新上市公司,為了退出這公司,一個重大計劃開始展開。


延伸閱讀:
1. 轉型經濟中的會計與財務問題: 基於中國上市公司的案例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Nwxo4rgg5K0C&pg=PA135&lpg=PA135&dq=%E9%A6%99%E6%B8%AF%E4%B8%B0%E7%AB%8B%2B%E4%B8%96%E7%B4%80%E6%98%9F%E6%BA%90&source=bl&ots=ELclyN07cW&sig=po_dJonq0MPCeJ-Sh2nOmnfeGws&hl=zh-TW&sa=X&ei=pxHnT7WSO-iuiQfLnKlY&ved=0CFMQ6AEwAA#v=onepage&q=%E9%A6%99%E6%B8%AF%E4%B8%B0%E7%AB%8B%2B%E4%B8%96%E7%B4%80%E6%98%9F%E6%BA%90&f=false

2. 深高速購入水官高速的業務公告
http://www.sz-expressway.com/UploadFiles/2010/12/09095224930630B4.pdf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3

十幾年一直無老闆的Valve公司是如何運作的?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yunying/229152.html

Valve Corp.是美國華盛頓州貝爾維市(Bellevue)的一家遊戲開發商。和許多科技企業一樣,Valve公司也經常宣揚辦公環境的優越性,如高品質的濃縮咖啡,免費的按摩和洗衣服務等。

在Valve公司,只有一樣東西是不配備的:老闆。

Valve在網站上稱,公司自1996年成立以來就保持著「無老闆」狀態,也沒有經理和公司點名指定的項目。300名員工自己負責招聘同事,從事自認為值得投入的項目。公司十分強調辦公的移動性,連辦公桌都裝上輪子,可以很方便地滾動到選定的地方,形成一個工作區。

歡迎來到「無老闆」公司,這裡沒有上下級關係,收入由同事決定,工作時間由員工自己說了算。

那麼,工作是如何完成的呢?

特拉華州紐瓦克市(Newark)生產Gore-Tex運動面料和其他材料的戈爾公司(W.L. Gore)首席執行長泰瑞•凱莉(Terri Kelly)說,「起初,這種方式的效率不太高。」除她之外,公司的其他員工很少有頭銜。

凱莉說,「不過,一旦理順這種組織架構……工作的配合和執行都能流暢運行。」

近年來,許多公司一直在致力於將管理架構扁平化,壓縮可能造成溝通瓶頸和降低產能的管理中間層。有幾家公司更進一步,取消絕大多數的管理崗位,並表示這種組織架構的設計有利於激勵員工,讓他們工作起來更靈活,即使這意味著有些事情(如決策和招聘)花的時間會更長一些。

在Valve公司,沒有職位陞遷的說法,只有新項目的出現。為決定薪酬水平,員工給其他同事排名──不給自己打分──把票投給他們認為能夠創造最大價值的人。Valve公司謝絕說明員工收入是如何分配的。

每個員工都可以參與人員招聘的過程,並由團隊集體做出決策。解聘發生的情形相對較少,但流程是一樣的:由團隊共同決定是否將表現不好的成員解聘掉。

格萊格•庫默(Greg Coomer)是一名在Valve公司工作了16年的老員工,主要從事產品設計工作。他說每個項目一般都會出現一個沒有名分的項目經理;如果沒人站出來挑頭,那通常意味著這個項目不值得繼續做下去。

庫默說,當小組成員無法就是否保留某個產品達成共識,那麼就由市場來決定。「如果我們真的誰也說服不了誰──當然這種情況很少見──我們就把產品放到市場上,看看到底誰是對的。」

在一個無老闆的組織系統中,招聘主動性強的員工是關鍵所在。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庫默說,大多數員工要花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來適應,也有些人會離開公司,去更傳統一些的企業工作。

無老闆的公司也有一些弊端。由於缺乏傳統意義上的管理者,把表現欠佳的員工找出來會更困難。Valve有一本解釋公司經營理念和工作流程的員工手冊,上面明確寫著:用人不當「可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被發現」。

近期對扁平化組織價值所在的研究結果可謂好壞參半。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和德克薩斯A&M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在工廠裡,自我管理的工人小組往往要比實施傳統上下級管理的小組表現更好,前提是小組成員的關係融洽。該研究 報告的作者之一史蒂芬•考特萊特(Stephen Courtright)說,「組員自己承擔了絕大多數的管理職能,他們共同扮演了一個好經理的角色。」

然而,另一些研究發現,上下級管理有時能提高團隊的有效性,團隊中有一個清晰的管理者職位有助於提升團隊成員的工作效率。

多年來,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一直在一些航空部件生產工廠推行無工頭或無場內經理的制度。這家製造業巨頭表示,通過這種制度,一些生產小批量部件的工廠能用較少的工人發揮出較大產能,每個工人都會從事好幾樣工作。

工廠只有一個領導,即廠長,負責制定生產任務,協助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但不直接干預日常的生產過程。工人小組的每個組員自主承擔各項職責,在每次換班前和換班後開會討論工作,解決出現的問題。

將近20年前,通用電氣公司的自我管理團隊首次在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市(Durham)的一家工廠出現,但過去五年來,這種形式已經擴散到通用電氣的其他很多工廠,包括GE航空集團(GE Aviation)的83個供應鏈工廠,員工數量達到26,000人。

如果沒有管理層級,職業陞遷可能會變得有些困難。然而,舊金山協同軟件開發公司GitHub的首席執行長克里斯•萬斯特拉斯(Chris Wanstrath)表示,很多員工覺得,沒有多層級的管理台階,自己的職業成長反而會更容易一些。GitHub有89名員工,其推出的產品致力於讓一個 團隊攜手共同開發軟件,而且往往是在沒有管理者支持的情況下。萬斯特拉斯堅稱,自己在公司的頭銜也只是個掛名。

在GitHub,有幾個高管負責處理公司整體層面的問題以及對外溝通工作,但他們不對員工直接發號施令。每個項目的優先次序由團隊來決定,每個員工都能自主選擇想參與的項目以及所負責的職能。萬斯特拉斯說,「你有權把自己放在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

30歲的提姆•克萊姆(Tim Clem)去年加入GitHub公司,從事後端編程工作。幹了幾個月後,他說服其他員工,認為公司需要為微軟Windows用戶開發一款產品。克萊姆作為發起人,聘請同事加入項目小組,並於近期推出了這款應用。

以前在大型科技企業和較小規模初創公司都工作過的克萊姆表示,這種無老闆的組織架構有時候會顯得有些雜亂,但「你能感到成員彼此之間的信任,以及自己當家作主的自由感,這種感覺讓你情不自禁地想去做更多的事情。」

自1958年創立伊始,戈爾公司就一直秉承「點陣式」(lattice)的管理結構,依靠團隊而非老闆及傳統的上下級管理鏈條來運營公司。馬爾科姆 •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其2000年出版的《引爆流行》(The Tipping Point)一書中專門討論過戈爾公司的這種運營模式。

戈爾公司擁有10,000名員工,主要從事工程及製造工作。公司首席執行長凱莉說,團隊中的領頭人角色是根據員工「獲取他人尊重」的能力來決定的。即使不當領頭人,員工的價值依然得到認可,因為公司強調的是員工的「追隨品質」(followership)。

這並不是說員工應該像綿羊一樣任人驅使。馬里蘭州索爾茲伯裡市(Salisbury)索爾茲伯裡大學(Salisbury University)的管理學教授弗蘭克•西普爾(Frank Shipper)已經研究戈爾公司長達20多年,他說該公司的扁平化管理結構讓公司能夠持續創新,因為每個員工的新想法都能自由表達出來,不受職位或任職 時間長短的限制。

戈爾的員工被稱為「夥伴」(associate),每個新員工都有一名導師,以協助他們在公司成長,幫他們理解公司的文化。吉姆•格里斯比(Jim Grigsby)於13年前加入戈爾,之前在包括國防項目分包商在內的一些傳統企業工作過。他說開始時導師督促自己花幾天時間接觸同事,甚至給他列了一個 名單。

一開始,格里斯比覺得有點彆扭。他承認自己迷惑過:「公司給我開工資,只是讓我來認識同事的嗎?」但過了幾個月,他說,「我明白了一件事,我需要這些同事的協助來共同完成一個項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92

電價太便宜 大陸老闆聞香搶進


2012-7-16  TWM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一座座掛五星旗的工廠大量進駐中。

二○○五年以來,中國企業在南卡羅來納的投資領域遍及家電、機械製造、塑化等產業,總投資額超過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億元),其中有九○%的投資是中國民間企業,而不是國企,也就是說,這裡是中國中小企業家的投資新天堂。

斯巴坦堡(Spartanburg),是南卡羅來納州的「外商投資之城」,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工廠,中國是一股崛起的新勢力。

我們走進一家製版工廠,它來自中國山西省,他們投資不大,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二千萬元)、三萬平方英尺廠房(約台灣八百四十五坪),但其背後是山西運城製版集團,在中國有五十九家子公司、海外二十九家子公司,在凹版印刷製版稱霸全球。

「運城集團是全球第一大,能夠在全球做好,沒有理由不到美國。」美國分公司副總裁要輝對我們說。轉戰海外第一站是墨西哥,這裡,是他的第二站。

全球凹版龍頭:州政府會介紹客戶

運城集團的產品很特殊,它替彩色印刷工廠製版,例如在不?袗?材的圓形滾軸刻上圖案或是商標,這些工廠再用這些圖案或商標,印在汽水瓶身等產品上。美國客戶可能是可口可樂、寶僑家品(P&G),貼近客戶是他們在美國蓋廠的原因之一。

要輝說,南卡有招商的項目經理替企業辦手續,還介紹潛在客戶,他們就有兩家客戶是這樣來的。

但企業最重要的是利潤。在這裡,高級技術工人時薪達三十美元,一般工人也要十二美元,跟中國工人時薪兩美元相比,美國是天價。

走一圈發現,機器數量遠比工人多,所以電費才重要。在這裡,電費僅中國的三分之一,要輝強調,這裡不亂拉電(任意斷電),也不限電。

然而,人工還是貴了六倍。南卡州政府用退稅消弭差距,他們規定,企業每雇滿十人後,每多雇一個工人,可減免一千五百美元的所得稅稅收優惠;跟中國用出口(金額)退稅的方式補貼出口產業,中美思維大不同。

但要輝坦承,目前運城在美國的成績還沒墨西哥好,一樣的工廠、設備,製造條件相同,問題出在哪?答案是,只有初期客戶沒用,要真正打開美國市場才能生存。

聯合製膜:想學王永慶當塑膠大王

一樣是南卡,更大筆的投資進來了,是來自廣東佛山的聯合製膜(Uniscite)。聯合製膜總經理汪芳,對在美國製造很有信心,因為她要走的是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的模式。

二十三年前,王永慶帶領南亞塑膠投資南卡,是當時南卡最大外商投資者,因而成為美國塑膠大王,汪芳也在南卡投資七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一億元)設廠, 生產BOPP薄膜(雙軸延伸聚丙烯薄膜),也就是保鮮膜、膠帶等材料。她對台塑南卡廠瞭若指掌,引進更新的設備,生產速度、單位產量都比台塑大,自動化程 度更高。

「美國對招商(製造業投資)很飢餓,稅、土地都給你優惠。」汪芳說,二○一一年以前,在中國做工廠的,說要來美國蓋工廠,很多人直覺是你瘋了,但來美國, 「我們第一不是盲目,第二不是拍著腦袋(硬著頭皮逞強)硬幹,第三是大勢所趨。」現在每個月,都有中國商人跑來跟汪芳問路,準備投資蓋工廠。

所謂的大勢所趨,一是中國製造的產品,盲目擴廠、殺價競爭,被世界各國告傾銷。第二是,「在中國,眼睛一睜開成本就上漲了,沒有什麼不漲的;大家都認為美國貴,但除了人工貴外,美國好的房子才二、三十萬美元,BMW X5才六萬美元不到,」汪芳說,美國太便宜了。

汪芳也談起了台商,她說,台商過去二十年享盡了中國各種投資的好處,但那種日子是投機不是投資,賺到的是投機財,那種日子不可能再有了。

不過,她也提醒,美國工人沒有中國工人手巧,美國是遙控器文化,工人只會按按鍵,所以只能用自動化的生產方式,依然需要大量廉價勞力、低附加價值的工廠,還是別來美國,去墨西哥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47

兩岸老闆爭著要 台灣小店長大翻身 搶當中國超級店長


2012-7-16  TWM




雖然中國經濟成長陷入停頓,前景不明,但是內需市場依然是中國的救星。

不僅中國企業轉型搶入內需通路,台商也積極布局中國消費市場,兩岸老闆紛紛祭出高薪搶通路店長人才,台灣小店長要如何才能變身中國超級店長?

製作人‧周啟東 撰文‧林讓均剛到江蘇地區巡視完六家店,經過一個禮拜的風塵僕僕,卡通尼營運總監熊振揚好不容易回到上海辦公室喘口氣,但隔天一早,上海還有十家店等著他巡查。

四十二歲、身形高大的熊振揚,原本在桃園住家附近的台茂購物中心,擔任室內遊樂場品牌卡通尼的台茂店分店長,只管一家店就讓他忙得不可開交;二○○八年, 他跨海到中國自我挑戰,四年後,職涯另創高峰變身為「超級店長」,舞台也放大十四倍,他在中國管的店,年底就會達到十四家。

熊振揚本來是航空公司地勤人員,換跑道後不僅成了管理多店的「超級店長」,身價也比當地勤時翻漲了二倍!「還好當初做了西進的大膽決定。」他說。

熊振揚不是特例,像他一樣從台灣「小店長」到中國找到舞台,升級「超級店長」的案例,近幾年愈來愈多。

「現在開始,就是台灣通路人才進軍對岸的紅火十年!」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說,最近甚至有中國地產商找他「要人」,一要就是一百人!

原來,對岸的地產商受到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影響,紛紛從蓋房子轉型為蓋大型購物中心,亟需懂通路的人才來幫忙策畫與開發商場,而通路經驗豐富的台灣人才,這時就特別搶手。

由於目前全球經濟陷入不景氣,中國官方正試圖由製造導向經濟「轉軌」為服務導向,在對岸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台灣的角色顯得特別重要!

不只中國企業搶人,台商也開始嗅到商機,大舉招募赴大陸工作的人才,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祕書長李培芬也常受託幫忙尋找赴中國的儲備幹部。

「錄取率高達八、九成,因為太缺人了!」李培芬說,四月時她面試了近六十個人,錄取超過五十人。可惜現在年輕人太缺乏「登陸」勇氣,確定要到中國上班的人只剩下十多位。

然而人力需求一波一波湧來,怎麼解決?近日,李培芬甚至找退輔會談合作,希望讓退役的軍職人員過了登陸禁止年限後,再到對岸幫台商管理分店。「這些人的抗壓性比年輕人高,又有管理經驗,雖然得從頭培養服務觀念,卻是穩定的人才來源!」她說。

中國通路業鬧人才荒

拚內需市場 消費力大爆發五月中,一○四人力銀行的調查「大陸工作機會前十大職缺」指出,儲備幹部(MA)首次擠進前十名,而且前三名的業態就是餐飲、連鎖服務與零 售。「這表示台商服務業的人才缺口正在擴大中,而且他們要的,就是與店務經營有關的管理人才!」一○四人力銀行協理陳力孑觀察。

一九九三年,中國開放台灣服務業赴陸,當時台灣第一波登陸試水溫的服務業尚且不多,規模也不大。一直到近十年,諸如王品、八十五度C等餐飲連鎖品牌才紛紛赴陸卡位,可說是服務業西進的第二波。

去年,中國啟動十二五規畫,定調為「內需黃金五年」,重點就是發展內需市場,要把服務業從目前占GDP(國內生產毛額)只約二五%的比率,在五年內拉抬至四成以上!為了刺激內需,也包括讓中產階級所得翻倍,全面提升消費力。

在十二五規畫的帶動下,中國的內需市場規模已經超越出口,這也造就了第三波服務業西進風潮。

不只服務業搶著到中國市場插旗,在這新一波西進潮中,仔細看也會發現,還有不少主動到中國冒險找機會的台灣通路人才。

四十二歲的張智永就是一例。「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八十五度C在台灣可以開三百店,那在中國至少能多出十倍吧!」在上海擔任八十五度C店長的張智永,之前在台灣擔任過近十年的速食業主管,這幾年和老同事聚會時,總是常把中國市場規模換算為職涯機會。

去年,他終於採取行動前進中國,就算現在只是一家店的店長,但光是去年,八十五度C就開了一百家店,今年還將拓展一百家店。展望未來,張智永的管理位階至少有三級跳的潛力。

魔法一:組織團隊

不是當店長 而是超級店長到中國冒險,不只舞台放大,志氣也要放大。「不要只想來中國當一家小店的店長,應該要有當區域主管的能耐與企圖心!而且這個『區』可不是『大安區』這種規模,而可能是『華東區』,一管好幾個省!」兩岸咖啡副總李國彥說。

因為工資成本考量,對岸的店長大多已是當地人,但企業在不斷展店的同時,更亟需可以管理幾十家店的區域級主管。

一○四人力銀行副總晉麗明也表示,如果要前進中國,管理難度較複雜的「加值型」通路人才較受歡迎。「什麼是『加值』?就是要麼管理一個大區,成為一個區域主管;要麼就管「百貨」這種大店,變成總經理級的店長,這兩種都堪稱是『超級店長』!」他指出。

「在中國,人手好找,但人才難尋!為了補足管理know-how與人才缺口,敢砸錢的大陸老闆乾脆整批挖角,像粽子一樣整串拔走!」在中國十年,熟悉兩岸服務業動態的一勢企管諮詢資深顧問洪家宜觀察。

為了鞏固管理階層,不少台商企業開始自己養才,而且速度比在台灣快上兩、三倍。

魔法二:快速融入

大陸受訓 用在地頭腦管店旗下擁有特力屋、和樂等家居量販品牌的特力集團,就在去年啟動「特力特快車」百人精英培訓計畫,在台灣面試了一批千人生力軍,再從中挑選出二十多位儲備幹部,「整批輸出到中國」,目前他們正在中國各地受訓,將在一年半內培訓為種子店長。

剛退伍的范敦宇與放棄中華電信安穩工作的歐徽諭,就是其中的兩位儲幹,不到一年,他們都已經升上「課長」職位。「我本來已考上研究所,但為了來中國而辦休學,不回去念也沒關係!」范敦宇說,既然要做服務業,就要趁早了解中國的消費者在想些什麼。

「讓這些年輕人在中國學到第一樁銷售經驗、第一堂管理課,他們才能用在地的頭腦去管店!」兼任上海區經理的特力和樂副總翁斯建指出,搭著台商的儲備幹部計畫「快車」去中國,「陣亡率」會低很多。

魔法三:系統管理

從招商到賣場規畫都要整合正式上陣後,中國超級店長不只要能衝到第一線,隨機應變調兵遣將,更要懂得站上制高點,具備整合化的管理能力。因此,凡是招商、行銷、賣場規畫,甚至是導入新的商業模式,樣樣都要會。

去年才到任的百腦匯上海浦東店總經理魏嘉均,就是這樣的加值型超級店長。十年前,他為潤泰集團旗下的便利商店「喜士多」到上海規畫超商體系,四年前回台,則曾到三立電視擔任管理部副總,管理經驗豐富。

「3C加上Sports(運動)的創新模式,將能牢牢綁住十六到三十歲的男性族群!」四月底走在百腦匯浦東店,魏嘉均興奮地介紹即將入住的「房客」:日系的運動休閒品牌專門店「XEBIO」,這也是他花了半年時間才招商進來的心血。

「想來中國當超級店長,先問問自己管不管得動?有沒有執行力?畢竟所有的細節,到這裡難度都放大好幾十倍!」目前督導三家店的百腦匯華東區總經理柯慶陽提醒。

魔法四:彈性移動

保持機動性 入內地開疆拓土場景轉到中國大西南、有「天府之國」稱號的四川成都市,站在豎立著毛澤東巨大銅像的天府廣場,環顧四周,盡是一座座正在大興土木的購物中心建築工地。

「今年成都正在蓋的購物中心約有三十個,附近就有一座總面積達十萬平米(約三萬坪)的賣場,比遠百天府店大了將近一倍!」站在去年底開幕的遠東百貨天府店門口,遠百成都地區總店長陳中信指向遠方一處工地,密切注意著未來敵人的動態。

十年前到中國的他,一直是遠百體系中的一級戰將,去年締造年營收超過六十億新台幣的遠百中國「店王」──重慶江北店,就是他創下的紀錄。

魔法五:因地制宜

跨省如跨國 定SOP建共識「在這裡跨省如跨國,風俗民情大不同,你光是用說的會造成許多誤解,你要實地做給他看!」陳中信說,來到中國有許多經驗必須改寫,像是他每 到一個地方,必定先站在路口觀察人群、發掘商機;而對內,他每到一處先做兩件事,一是凝聚團隊默契,二是制定標準。

「訂定制度、導入SOP(標準作業流程),往往是在大陸管通路一開始最重要的任務,而這也正是對岸服務業現在最缺乏的!」李培芬觀察。

到中國發展近二十年的孫景生,原本擔任企管顧問,後來在輔導中國足浴大王家富富僑籌備上市的機緣下,被延攬到集團擔任總經理。初期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制定出十二大本的服務SOP,以制度補足掌握四、五百家店的系統管理能力。

魔法六:臨場決斷

速度至上 績效強才能存活然而中國機會多、舞台大,但是挑戰也很大,今日的戰將,可能明天就淪為敗將!

「中國老闆或許很敢給,卻也很現實!」「台幹經常完成階段性任務,就被用完即丟!」「人脈、經驗都在中國,想回台灣反而變得不可能!」上半年,一○四人力銀行舉辦台商聚會,擠上三十多位台幹的現場,傳出不少嘆息聲。

「在對岸,臨場決斷能力很重要,隨時要調整管理、行銷戰略,不夠快,績效就出不來。這是做通路管理最現實,也是老闆最關切的問題!」晉麗明觀察,如何組織團隊、因地制宜,是台幹最直接的挑戰。

「台灣人才很敬業、挺專業,但我可沒有非台灣人不用喔!現在在中國,要哪一國的人才沒有?」擁有「果留仙」等多個餐飲品牌的陸商「巴貝拉」董事長陳韋興說,畢竟現在中國餐飲服務業最重要的就是拓點、卡位,誰能以最快的速度幫他打天下,誰就是好人才。

此外,一勢企管創辦人、一○四人力銀行前任中國總監黃至堯也提醒,中國現在工資上漲、薪資在地化,台幹切勿再抱持「西進淘金」的錯誤認知,「有能力以及想 證明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在中國存活下來!」做好準備再動身,在中國這個舞台放大、機會加倍的市場,也許你就是下一位超級店長!

修煉6大魔法,

登陸當大咖店長

1.組織團隊

2.快速融入

3.系統管理

4.彈性移動

5.因地制宜

6.臨場決斷

當超級店長,小心誤觸5地雷!

1. 以為台灣領先中國,處處表現優越感。

2. 就任前,沒搞清楚工作角色與職涯路徑。

3. 以為台灣的管理經驗就夠了,未能因地制宜。

4. 以為同文同種,低估各地的民情差異性。

5. 以為中國錢好賺,抱持「撈一票」心態。

三大超級教練現身說法

百腦匯華東區總經理 柯慶陽在中國帶人謹記,「但求用心,別奢求交心」。一定要讓自己有被利用的價值,否則容易被「用過就丟」!

一勢企管創辦人 黃至堯

西進之前,最好先找到自己的角色是什麼,否則「這個市場再大,都不關你的事!」最後回台灣也找不到位置了。

家富富僑足浴總經理 孫景生空降中國企業、有改革任務的人,目標要明確,但動作勿激進,並先得到老闆支持,避免被保守勢力吞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58

亞曼尼中國店銷售天后林奕辰 收服煤老闆的心 二年拚出天下第一店

2012-7-16  TWM




原本抗拒到中國任職的林奕辰,來到山西省後,管理亞曼尼服飾的太原、鄭州區市場;她勤於學習方言,又以流行的通訊平台和員工積極互動,成功抓住同仁的心,也讓煤老闆們樂意買單,西進兩年,就讓太原店的業績稱霸中國亞曼尼。

撰文‧周岐原

要價二千萬新台幣一輛的賓利汽車、美國豪華休旅悍馬車、歐洲精品名牌亞曼尼(Emporio Armani)服飾,在中國哪個城市賣得最好?答案不是上海、北京,而是偏遠的煤鄉——山西太原!

走在太原的街上,各國名牌林立,這座離台北一千七百公里遠的城市蘊藏極可觀的消費實力,早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頂級精品專櫃競爭激烈,這其中賣得最好的就是亞曼尼。

太原亞曼尼專櫃曾經創造單月四六六萬元人民幣(約二千二百萬元新台幣)營收 ,這項由太原店保持的紀錄,至今兩岸的亞曼尼旗下沒有任何單店能突破,因此太原店可說是「天下第一店」。這家店的店長是誰?為何能創下紀錄?

「你 用微信APP(手機即時通訊)嗎?去年我加入微博,最近又迷上了微信!」手上拿著iPhone的凱納爾國貿業務經理林奕辰活力十足地說:「年輕同事們流行 用這個軟體,加入微信就可以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比較容易和他們溝通。」她就是「天下第一店」的女店長,最會賣高檔服飾的台灣銷售天后。

學方言融入在地

用手機APP溝通 加強互動林奕辰從學習發貨、促銷的基層員工做起,前後在嘉裕任職長達二十五年,轉戰中國前,她已經是DIESEL品牌主管。

林奕辰坦言,其實自己是個不容易適應變化的人,本來對於外派中國興趣缺缺,「當初我跟主管講,無論如何都請不要派我過來!」她笑說,後來眼見同事、好友一一到中國工作,感受到這股趨勢的威力,才決心在二○一○年八月也嘗試跟進。

儘 管上級主管一開始就明言:「到中國,你不會負責一線城市!」但林奕辰仍決心一搏,果然闖出成績。一個台灣女子在中國工作,管理鄭州、太原兩座省會的服飾銷 售,在她管理的專櫃兩旁,林立著各國名牌專櫃,對單槍匹馬上任的她而言,絕不是容易任務,她是如何辦到的?林奕辰的答案是:柔軟身段和絕對在地化。

一位太原店的員工私下透露:「在這裡很少見到Jessica(林奕辰)生氣,她的管理原則都說得非常清楚,和她溝通沒什麼問題。」接下來,她積極學習在地方言,強迫自己貼近顧客,主動了解客戶的需求和想法。

「適 應每個地方的口音和用語,我認為是(來中國擔任店長)最需要優先學習的,這樣才能觀察客人細微的反應,改善互動過程。」林奕辰舉太原為例,她聽懂方言後, 發現當地煤老闆較少研究穿著,常以價格衡量產品品質,有時還聽到客人質疑:「一件衣服六千元(人民幣)這麼便宜?會不會是假的亞曼尼啊?」

主動當服裝顧問

服 務貼心 滿足專屬尊貴感了解煤老闆的心態後,林奕辰化被動為主動,從教育煤老闆著手,提高他們的品味。她要求業務員多強調款式搭配的重要,讓他們對穿著方式更有概 念,她不僅賣衣服,還成為煤老闆的服裝顧問,消費者選購意願自然提高,因此在太原的奢侈品牌市場形成獨到優勢。

林奕辰分析,太原的消費者特 別希望得到「尊貴感」,她便要求同事對帶隨從上門的客人一律稱呼為「領導」;對服務過的客戶,店員要清楚記得上次賣出哪些衣物,建立自己的客戶名單;如果 遇到老客人上門,也很快能為他搭配新的穿著組合。這種專屬尊榮服務,就是林奕辰鞏固市場的關鍵。

「現在很多客人過來之前,會打個電話給同 事,我們就提前討論,為他設計專屬造形,」林奕辰微笑地說,「目前我們是這個購物中心業績最好的專櫃,也是同類型專櫃賣最好的一個。」「她做事非常到 位,」凱納爾國貿經理孫家邦觀察,「在開發新市場時,她總是能為公司找到最好的機會。」林奕辰細心比較鄭州和太原兩地的消費行為,也發現了改進經營的契 機。

她指出,鄭州消費者雖然也有以價格衡量品質的傾向,但相對更注重衣物質感,例如涼爽的麻料褲子在當地就賣得比較好。至於太原煤老闆們,則喜歡乾淨俐落的服務流程,不喜歡等待。由於煤老闆常帶著多位隨從上門,即使只有一組客戶,也讓整個專櫃人滿為患。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林奕辰決定將更衣室改建置在整個專櫃的最後端,「這樣就不至於讓空間塞爆,更能提供快速服務。」曾經抗拒改變的林奕辰,如今稱霸中國內地市場,林奕辰滿足地說:「來中國之前,我就決定要擁抱改變,未來五年,我還是會繼續留在這裡發展!」

林奕辰

現職:凱納爾國貿業務經理

經歷:嘉裕西服品牌經理

學歷:開南商工

林奕辰超級店長必殺技

1. 透過流行的手機通訊軟體與員工對話,降低階級管理時的難度。

2. 盡快學會各區域用語和口音,了解客戶與店員的對話,融入當地社會。

3. 觀察各城市消費行為差異,適時調整店面動線,有效提高銷售額。

職級:跳1級 從「區域主任」→成為「區域經理」管店:多7倍 在台單店20人→目前管中國7家店薪水:多40% 底薪45萬元╱年→目前底薪63萬元╱年 (未計入業績獎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64

《壹盤生意》記者做完訪問做老闆

2012-7-26  NM




做《壹盤生意》記者,每期接觸不同生意,有成功、也有失敗例子。在訪問過程中,學到不少做生意的理論。但當要實踐起來,卻是另一回事。

今期主角,正是《壹盤生意》的前記者陳希(Cyrus)。○八年,他加入本刊做記者,一年間報導過近三十篇壹盤生意,包括獨家代理小樽音樂盒的 http://musicboxDIY.com老闆蔡學文(Man)。其後他離開本刊,到非牟利機構打工期間,Man跟他表示想以七萬元賣盤。Cyrus 回想當時還是大學生的Man以兼職形式營運,每月可賺三萬元,於是膽粗粗答應。

買入生意後,才發現經營起來不如想像中簡單,利潤只有數千元,獨家代理要從頭傾過,大陸廠坐地起價……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一切由當年Cyrus與Man的一句戲言「我都有興趣做生意喎」講起。兩年前Man大學畢業,想專注做貿易生意,便聯絡Cyrus,問他有否興趣以七萬元 頂手其音樂盒生意。Man○八年創辦http://musicboxDIY.com,在網上售賣香港獨家代理、日本小樽出品的音樂盒,另與內地廠商合作, 為客人代訂音樂盒,售價由數百元至上萬元不等,Man受訪時月賺三萬元。Cyrus分析道:「Man同日本傾好多次先爭取到獨家代理,又打通內地廠商網 絡,如果要我從頭開始一盤生意,好困難。」那時Cyrus在義務工作發展局任職,但合約即將完結,「唔知公司會唔會同我續約,有盤賺緊嘅生意做吓,都叫有 後路吖!」

他相約Man出來會面,並運用做記者時「問到篤」的技巧,預設好三十條問題:「例如佢同邊啲供應商合作,每月賺幾多錢,邊個音樂盒最好賣。」Man向 Cyrus出示過去三至四個月PayPal及銀行戶口,表示平均每月約有萬五元盈利。Cyrus說:「嗰幾個月嘅數包埋情人節嘅旺季收入,仲夾雜咗佢嘅其 他生意,睇唔到係唔係真係賺到萬五蚊。」於是Cyrus反建議,先付四萬元作首期,再根據往後半年的業績分期繳付尾數。「假如一個月有一萬蚊盈利,我就會 俾五千蚊佢;唔夠一萬就會將淨利潤除以二,一人分一半。半年之後,我賺幾多都唔使再分俾Man。」

難題一:內地廠商加價

接手後的生意額果然差強人意,只有數千元,於是他施展採訪《壹盤生意》學到的宣傳手法,連續兩個月的週末都在西貢海濱公園跳蚤市場擺檔,但扣除所有成本, 亦只賺得一千三百元;為降低成本及增加產品種類,他走到廣州入貨;又聯絡雜誌賣廣告,如送出音樂盒贊助《U Magazine》舉辦的作曲比賽。Cyrus起初以為買入生意後「印印腳」有錢收,但原來是「辛苦錢」,「整日喺西貢暴曬,要狂食菠蘿冰降溫。」頭半年 有五個月的利潤都不足一萬元,有一個月更要蝕錢。幸好Cyrus當初與Man討價還價,最終花四萬多元買了這盤生意,他自我安慰說:「無計啦,嗰時七、八 月,屬於淡季。」屋漏兼逢連夜雨,寧波的廠商知道公司易手,獅子開大口要求加價,一加便加六成,「簡直嚇咗一跳!即時問吓喺內地做生意嘅朋友,佢哋話成本 上升緊,但最多咪加半成到一成。」於是Cyrus以電郵向廠方「呻窮」:「我哋啱啱接手,真係冇資金,接受唔到加幅。」但內地廠商仍堅持加價五成。雙方拉 鋸多時,Cyrus唯有孤注一擲。「我同廠商講有客想訂二百個音樂盒,但聽到加價咁多,即刻唔肯訂。我話最多加一成o架咋,否則合作唔到囉!」廠商最後妥 協只加價一成,但已令本來只有三至四成毛利的音樂盒,成本更高。Cyrus知道與內地人做生意要特別小心,故此每次與廠商以電郵聯繫時,都用列點形式,清 楚提出要求,但始終防不勝防。他憶述:「有件貨要由內地廠直接寄去澳洲。我計過運費約四百蚊,寫明會俾番四百蚊佢哋,以為做熟咗,於是冇標明港幣兩個字 啦!點知內地廠事後要求我俾四百蚊美金。」最終又要花時間與廠商「討價還價」才力保不失。

難題二:重傾日本代理

化解加價危機後,又要處理與日本小樽音樂盒廠商的合作關係。Cyrus知道日本方面未必會如常跟他合作,已作好心理準備要花心機表達誠意,「我主動同小樽 廠商講,Man賣咗盤俾我,希望佢哋正式將個獨家代理權授權俾我。」怎料對方愛理不理,但「識做」的Cyrus每逢過時過節都會郵寄一些禮盒給廠商籠絡人 心。可惜用電郵洽談了三、四個月,進度仍如一潭死水。「幾個月來嘅回覆都係話要等。」Cyrus買入這盤生意,這個獨家代理權是最值錢的資產。假如合作拉 倒,頂手費等於掉了大半入鹹水海。在等待過程中,Cyrus心情如「被蟻咬」。直至去年日本三一一大地震,他主動發電郵慰問小樽廠商。「我隻字不提代理 權,純粹關心他們有沒有受地震影響,親屬是否安全。」這封電郵扭轉局勢,有關方面其後與Cyrus進行電話會議。過關後,日本廠商有一次應當地政府要求來 港推廣小樽,順道與Cyrus見面,Cyrus預先準備好建議書與對方詳談,去年四月正式得到香港獨家代理,他才鬆一口氣。

無悔買入生意

為免再被廠商蹺起,Cyrus開始尋找其他內地廠商提供不同價位的音樂盒,現已增添至有近四間廠商提供貨源。「啲音樂盒,賣幾百蚊至幾千蚊,有好多人見到 個價錢咁貴,諗都唔諗。」於是Cyrus在廣州搜羅一些非手動平價音樂盒,如仿電話亭和衣車造型的音樂盒,百多元便有交易。他亦為團體客提供價錢較平的批 發服務,每個九十元,不過量要多。「之前幫一間學校做過二百個自訂音樂盒當畢業禮物,度身訂造佢哋首校歌。」Cyrus為提升生意額,扭盡六壬。曾學習六 年小提琴的他,接到沒有提供曲譜的音樂盒訂單時,會親自翻聽客人提供的樂曲,再填上五線譜供廠商做音樂盒,確保與原曲的旋律和音階相符。現時,公司只靠網 站作買賣,他會隨身攜帶音樂盒,以防有客人想隨時看貨辦,「有次我喺澳門接到個客電話,話自己住喺澳門想睇現貨。咁啱我喺澳門,又帶住個音樂盒,即刻約佢 睇貨兼收錢。」Cyrus與以往多位《壹盤生意》的受訪者仍然保持友好關係,更準備光顧他曾訪問、位於始創中心的格仔鋪寄賣貨品,讓客人可隨時睇辦。多重 努力下,今年四月開始,利潤終於達兩萬元。雖然困難重重,但Cyrus無悔買入這盤生意,「佢個網站好完善,如果要我自己上載一個產品資料上網,每件需時 八分鐘,我根本冇可能有咁多時間由零開始。仲要同啲廠商建立關係,由無到有,要花好多時間。所以我覺得直接買佢盤生意係抵!」

一位舊同事眼中的老闆

Cyrus當年初出茅廬,被委派採訪《壹盤生意》,上班都是穿T-Shirt短褲,加對Birkenstock的涼鞋。在本集團的飯堂吃飯,來來去去都是 吃星洲炒米及一罐可樂。同事眼中的他,有點「少爺仔」脾氣,甚少主動與人傾談。怎料這位小子,不但由打工仔變成老闆,還轉職做財務策劃師,西裝骨骨,一見 人不是叫你買音樂盒,便是買保險。有如此改變,他認為:「以前採訪《壹盤生意》,每次只面對一個受訪者,之前做義工局,每次面對幾百人,唔可以再咁靜。 」

開業資料

(07/2010)頂手費$47,000商業登記$450網頁$6,000總投資$53,450

營業資料

(06/2012)

營業額$63,000

廣告費$2,000

雜費$500

入貨$40,000

運費$1,000

盈利$19,5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21

炸物店一變二老闆成輸家


2012-8-2  NM




故事的開端原本很簡單,兩個二十 六歲的年輕人李漢國(Country)和鍾焯榮(Wing)合作創業,在紅磡開設台式炸物店「暖粒粒」,曾月賺四萬,股東卻意見不合,分家收場。 Country找來台灣食品公司八度半注資,怎料又鬧翻,還被對方上門追數,業主怕麻煩,不再續約,店鋪被迫結業,這是故事上集。之後,八度半員工陳宗偉 (Ray,三十八歲)主動搭上Country,今年初在西灣河太安樓東山再起,並將店名改為「暖笠笠」。不久,Country再度被踢走。這時,舊拍檔 Wing又在灣仔另起爐灶。由一間變兩間,現在輸贏仍難下定論,但最大的輸家,一定是無鋪在手的舊老闆Country。

相約西灣河暖笠笠老闆Ray訪問前,記者翻查暖粒粒的訪問,發現負責人是兩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豈料致電Ray時,他在電話另一端道:「兩個後生仔嘅故事,去到我呢度,已經完咗啦!」

老闆被踢出局

暖笠笠的前身正是暖粒粒,創辦人Wing和Country是中學好友,○九年大學畢業後,向家人籌借共四十萬,合作創業,更專程到台中學藝及走訪夜市,在 消費力不俗的紅磡黃埔區開設台式炸物店暖粒粒。新鮮感加上傳媒報導,小店開業首月已收支平衡,第三個月已賺四萬元。但新鮮感過後,生意逐漸變差,難捱每月 四萬元貴租,雖推出新品應市,仍只能收支平衡,即「白做」。一○年底,Wing決定退股,亦令小店故事正式改寫。當時,Country找來專營台灣食品的 八度半注資,用十多萬買下Wing的股份,成為公司新股東。Country亦因此認識不時下來巡鋪、在八度半做經理的Ray。記者找上八度半辦公室,才知 道公司由曾經接受「壹盤生意」訪問的台式飲品批發商盈豐持有,老闆黃麗靜(Candy)表示曾和Country簽訂半年合約,店內所有支出都由盈豐支付, 並和Country以六四形式分紅,「但未夠半年,李生(Country)話唔做,Ray又話辭職,我都估到佢哋想自己做。」約滿前一個多 月,Country不肯交盤數予八度半,改為自負盈虧,Candy指Country違約,遂找人上門追數,「我想追番十幾萬投資額,作為違約賠償。」 Candy不忿道。終於,業主怕麻煩,不再續約,店鋪被迫關門。錢當然沒得追了,Candy後來亦知道Country和Ray在西灣河再開鋪,她不慍不火 道﹕「李生走時仲拎走晒我新添置的爐具,不過我睇佢兩個一定做唔長,李生固執,Ray就未大透,實嘈。」一直想創業的Ray坦承找Country合作,為 的是他整炸物的技術,為免八度半再上門追數,他們將店名改為暖笠笠。二人商量後,由Ray先拿出約五十萬元開鋪,Country隨後付了十七萬予Ray, 股份一人一半,「做生意嘅嘢,都係各取所需啫!」Ray說。今年初,Ray以五萬元頂下現時太安樓鋪位。新店跟足舊店,原材料全由台灣入口,讀平面設計出 身的他亦自行拍攝產品照、設計價目表及優惠券等。倒模黃埔店的暖笠笠果然一開即賺,首月營業額更達十一萬,扣除營運開支和二人薪酬,仍淨賺三萬。

分家後大執位

可惜新店同樣後勁不繼,熱潮過後,第三個月營業額跌至起初一半。同時,Ray收到八度半委託的財務公司收數電話,指Country 欠債十五萬元,至今仍未還清。「佢一直都話自己找清咗條數,又話人地屈佢。」Ray表示,事件令二人關係惡化,Ray為防收數公司找上門破壞店鋪形象,要 求Country要不盡快還債,要不退股。最後,Ray以約十五萬元購入Country的股份,「佢完全無得俾意見,錢係我出,地方又係我嘅,咁嘅人都無 謂再擺佢喺鋪,反正炸嘢好簡單,我自己一個都做得嚟。」Ray不屑說。之後,Ray 開始「大執」暖笠笠,重新設定店鋪格局,讓客人可看到廚房,還為菜單多加花款,並將舊有六款調味粉增至九款。六月初,因天氣熱生意下降,Ray便在飲食優 惠網Baby Bamboo推出優惠券,又聽取廚師朋友意見改良炸漿,減低油膩感。早前,再加入近十款飯類,終於吸引到一班學生午市來撐場。一連串改革,扭轉生意跌勢, 六月份營業額回升至七萬,淨賺兩萬。但踏入暑假,少了學生客,鋪面又再水盡鵝飛,於是在上兩個星期開始,他推出滷水鴨舌、大腸、雞翼等食品吸引年長客人, 但反應仍是不夠快,上月只夠出糧,「我都預咗暑假要守。」Ray無奈道。

店名:暖笠笠

開業日期:12年2月地址:西灣河太安樓股東:陳宗偉 (前八度半員工)

開業成本(02/2012)

租金*$51,000頂手$50,000裝修$400,000入貨$1,000出牌$20,000雜項$2,000總投資$524,000*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07/2012)

營業額$50,000租金$17,000入貨$15,000雜項$200盈利$17,800

店名:暖粒粒

開業日期:12年6月地址:灣仔柯布連道3號股東:鍾焯榮(紅磡暖粒粒前股東)

Wing自退股後,便幫叔叔往馬來西亞洽談代理一個麵包品牌,去年九月在將軍澳開設貝克男孩麵包店,專賣墨西哥包。半年前,他打算在灣仔開分店,知道灣仔 柯布連道的台式飲品店COME BUY有意分租鋪位,Wing寫計劃書向COME BUY提議賣炸物或麵包,傾足三個月才成事。兩個多月前正式開鋪,Wing先以麵包店試水溫,但做了一個月,生意都未如理想,於是改為自己有份創辦的暖粒 粒。

與台式飲品互惠互利

「一來係自己搞的,有感情,二來當時喺黃埔都有少少名氣,接受過唔少傳媒訪問。」不過,Wing雖同是創辦人,但暖粒粒的商標卻由Country註冊。因 此,開鋪前Wing亦事先取得Country同意。「當時只係因為售賣食品嘅種類爭拗,過後仲係朋友。」Wing表示,但問到Country被追數的事, 他即「耍手擰頭」,稱只知道黃埔店因錢銀問題結業,「我唔知李生點同你哋講呀,我退咗股就無再過問嗰邊的事啦。」Wing說。灣仔鋪人流旺,即使分租出來 的鋪位只有數十呎,月租仍要三萬元,「你話貴呀?佢成個鋪要十二萬呀!」個多月前,Wing只用十萬元添置爐具,便可立即開鋪。灣仔店所售的食物和黃埔舊 店相去不遠,連調味料亦向以前的供應商取貨,但價錢由最初在黃埔時兩款炸物十五元升至每款炸物二十二元,並取消了雙拼優惠。Wing更決定和旁邊的 COME BUY做套餐,「幫襯」暖粒粒後再買飲料便可減四元。六月開鋪時,天氣已轉熱,但暖粒粒首月已有八萬元營業額,收支平衡,「根據我之前經驗,賣炸物的生意 冬天會好過夏天,預咗要守啦,但係我都覺得幾滿意。」樂觀的Wing笑說。

開業成本(02/2012)

租金 $30,000器材$100,000入貨$30,000總投資$160,000

營業資料(07/2012)

營業額$80,000租金$30,000入貨$30,000人工*$15,000雜費$5000盈利$0*連老闆在內,共兩名全職

Country回應

前後開暖粒粒和暖笠笠的Country,現在反而一無所有。對於被追數,他顯得十分勞氣:「我哋只係簽到個租約完,完咗我咪走,反而我仲有錢未拎返,我可 以講我法律上無欠八度半任何嘢,佢追我數都唔係用法律途徑去追!」問到兩次開鋪,先是結業,再被踢出局,會否覺得可惜,他卻說:「我覺得仲有得做,又點會 可惜?」Country表示雖然黃埔店已結業,但大家還是爭著用暖粒粒的名義開店,證明仍有市場,他指已在內地物色鋪位開鋪,「我依家全力搵鋪,起碼暖粒 粒個名仲係我的。」Country說。對於Ray的指控,Country回應:「我同佢筆數到宜家仲未搞掂,不過合則來不合則去,我都唔想講太多。」雖說 不想講太多,但Country都忍不住寸道:「整炸物就算我肯教,佢都未必做得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37

法律幫老闆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5.html
記得還未看富爸爸的書籍之前, 止凡對理財觀念還是努力儲蓄, 量入為出而已。當看到富爸爸一書中談論有關生意人納稅的方法時, 突然眼前一亮, 茅室頓開。同時, 多少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

相信一直有看小弟文章的 blog友對財務知識都有一定水平, 對生意納稅的著數應該都略知一二。主要因素是打工仔是收入部份被納稅, 而生意就是盈利部份 (即收入減支出)被納稅, 因計及支出, 稅額多少變數就大了, 即律師及會計師就可以很值錢了。

身邊曾有朋友得知這個分別後, 亦與我當年初初知道的反應一樣 :「為何那樣不公平? 我買架車就自己真金白銀, 老闆公司出架車就計成支出扣稅, 連油錢都可以扣稅?! 香港大多數都是打工仔, 為何法律及稅制偏偏要幫一小撮老闆呢?」

記得富爸爸中其中有一本書提過一個讀者問題, 這位讀者指出他並不是在美國, 當地的稅制應該不會一樣吧。而富爸爸作者很有自信地請這位讀者找會計師或律師檢查一下, 但他相信世界上這個對生意人有利的稅制佔去九成以上的國家採用, 為何呢?

首先是歷史問題, 大英帝國過去到世界各地統治過, 其法律及稅制早已深深影響世界各地的制度。另一個關鍵就是一個國家的發展, 是需要國民安居樂業, 樂業即要失業率低, 失業率低即要有足夠的工作, 能製造出工作單位的人, 在稅制上, 政府不介意給他們一點著數。

一個工廠, 有多少工人? 有多少老闆? 今日的民主社會, 遊戲規則是為選票去討好千百個工人, 打壓那一名老闆。但如果根本性制度對老闆不利的話, 誰來當老闆? 如果社會少一個老闆, 工作單位就少幾百上千個。如果人人都不願做老闆, 哪裡還有工作給打工仔呢? 所以制度上必要對老闆有利, 才能吸引人創業及製造就業職位。

所以, 工會又好, 立法會議員又好, 多會為工人爭取利益, 但都只是在既有遊戲規則上爭取而已, 最基本的遊戲規則不會變, 因為他們都知道改變遊戲規則可能更亂, 後果嚴重, 又或者這些議員根本不明白自己所身處的遊戲規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28

如何輔助老闆處理危機? 自言自語 - WYJimmy

http://wyjimmy.blogspot.hk/2012/08/blog-post.html
上海正在刮颱風, 在酒店沒事做, 可以打發文章了; 最近網上版友對發展局長陳茂波能力質疑, 在此我不作多評論, 反正每個人看法不同, 但想就這件事, 與大家討論日常我們做管理或輔導首長工作, 以及危機管理, 或當我事後孔明吧。


我立場是: 仍然覺佢公關團隊問題較多, 或者佢身邊的人能力不夠。


冷靜是成功決策的根源


我立論是, 我與您之間智慧不會真是差太遠, 世上有幾多個愛因斯坦? 往往做決定或危機管理, 在乎決策人夠唔夠冷靜。


用我工作環境為例, 我們輔助老板做決定, 都有少少心理輔導, 不是要你挑釁老細權力與智慧, 人在危急, 總有糊塗的時候, 我們當「阿二位」, 除管理眾多下屬, 如何設立分層問責外, 最重要係老細面臨危機時, 如何安撫他, 令他放輕鬆, 再用下屬角度導向他作出一個理性決定, 這一點是很重要。


如果一個常人在理性冷靜時, 通常會採取一個全盤及有理智的應變方法, 明顯我見到今次事有點「見招拆招」感覺, 甚至出現"前後不一致", 明顯係被迫急跳牆, 其實都跟過一些大人物工作, 他們一樣有這個情況, 只是他們團隊能力強, 處理得宜, 怎樣處理, 其實便是"處理"老闆的心理狀態。


應當「心理輔導員」


一年前, 在這家公司, 我的老闆有差不多同樣危機, 情況甚至更壞, 初時, 我其實並沒有向他具體提案, 只是第一時間安慰他, 引開他對事件注意一會, 談些不著邊際的事, 看到他心情稍好一點, 便將全盤建議, 圖文並茂向他解說, 最後及時拆解這個管理危機, 甚至做到比預測好的結果... 有時其實老闆自己是想到怎做是最好, 只不過未夠冷靜, 畢竟老闆也是人, 沒有完美, 我們做輔助的, 應主力幫他心理做調節, 最後讓他做一個明智的決定。


大家可以質疑陳茂波局長的能力, 因為他是問責高官, 向市民負責, 我們是他「老闆」, 有權向他批評, 但我在管理多年經驗, 只是覺得是他團隊出現問題, 可能政府那邊根本沒有人幫他, 他始終不是公務員出身, 入政府一定有"「人才之患」, 較其他政務官升任難做, 做市民有包容的心也不是太多人做到。


結論: 多聽不同人意見, 作最好的決定


大家日後做管理, 可以用此為借鏡, 任何事要保持鎮定, 如老闆表現焦急, 不要默不作聲, 甚至一起在急, 因為這對事情沒有幫助,應嘗試引導他。


當然也要老闆肯納言, 用人唯才是用, 人才不能分出身或階層, 我表哥梅老很清楚, 我什麼階層的朋友都會有, 我並不求他們對我有什麼「關照」及「助益」(梅老算過我只會當別人「貴人」, 我沒有「貴人」,哈! 命運!), 但有時與不同人做朋友及交流, 除拓闊眼界外, 也能發掘人才, 我有位朋友只有中三程度, 但他也是我「智慧型」朋友之一, 出身好如名牌, 有保證但未必實用, 應該每一樣人才用一些, 多聽一些, 才是職場致勝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