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平台融資 藉槓桿連環收購
1 :
GS(14)@2017-01-26 07:47:17【明報專訊】海航近年來港連環高價掃地,甚至連續購入上市公司,以至衝出海外,以巨額資金收購更多大型企業,來勢比其他中資機構來得活躍迅猛。這或多或少與該系公司善於利用資本市場進行高槓桿操作,運用境內外公司的資產及資源去進行購併有關,這樣比傳統全部由母公司名義出資及進行買賣去操作,來得省力及快捷。
港地皮有價 較易爭取銀行融資
海航系將在內地及香港的多家上市公司,即包括在上海上市的海航基礎、在深圳上市的西安民生及海航投資,取得「子彈」,到來港買入多家上市公司後,索性將在香港上市的海航實業(0521)大部分持股即相當於56.11%抵押,藉此取得融資。同時另一邊又在港買地,在地皮有價下,亦會較易爭取銀行的按揭及項目融資。與此同時,由於海航在港有多個上市平台,最新動作便是由旗下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國際建投(0687)名義投地,索性運用上市公司融資平台,再取資金增加土地儲備。
事實上,海航在大舉進軍香港前,同一操作早已在內地及海外運用多時。該集團在2015年便借其控制34.56%權益的內地上市公司渤海租賃,收購世界排名20以內的飛機租賃公司Avolon,令海航集團在世界飛機租賃市場的排名推前至頭5位,然後再借Avolon之力,出資100億美元收購美國競爭對手CIT Group,實行以另一海外平台槓桿融資收購,減少由內地母公司直接「上身」,最終令海航的生意在短短10年內倍大增長,成為千億級企業。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58&issue=20170126
陸振球:低槓桿債券ETF 港應拓展
1 :
GS(14)@2017-03-20 10:16:51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472&issue=20170320
【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大閉幕記者會中提出,準備今年在內地和香港試行債券通,過去香港人的主要投資項目,一直離不開股票和磚頭,近年在低息環境下,更是側重於地產,如果債券通能搞活香港的債巿,讓巿民有更多穩健的收息工具可以選擇,實在是大大的好事。
香港巿民之所以熱中買樓,重要原因是存款息口近零,令到雖然住宅租金回報偏低,不少人仍認為收租好過將錢存在銀行,港人雖也可買高息股,但股價確較波動,若香港能提供較穩建的債券,比如孳息率能貼近現時美國10年債息約2.5厘或更高的債券,市民便不一定要高追買樓,因為大家經歷過1997年後的大跌巿,也應知道買錯樓可以10年也翻不到身,更不排除可能變成負資產的風險。
說實在的,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至近日才有恒指和國指的槓桿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和逆向ETF產品出現,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如日後香港能有一些低槓桿的債券ETF,比方說能有包括新地(0016)、領展(0823)等難以倒閉或違約風險極低的債券打包成ETF,加上約一倍左右的低槓桿,巿民便可透過買入這些ETF,收4、5厘息,相對下買樓收租,如計入按揭,其實也是有槓桿成分,有關ETF涉及的風險未必會比買樓高,卻可以用更少資金參與,投資更靈活。
明報投資及地產版資深主編
湯文亮﹕低槓桿長揸 如慢煮順德菜
1 :
GS(14)@2017-04-06 07:31:03【明報專訊】在清明節小長假前,小病初癒,有老友組團去順德探索飲食文化,問我有沒有興趣一起去,全團15人都是知名人士,沒有特別要求,全部飲食由酒店安排,我沒有考慮就立刻答應,因為我亦想了解順德飲食文化,過往與現在有什麼不同。我所認識的順德飲食文化是鮮料細作,基本上順德人早上去街市買料做午飯,下午又去街市買料做晚飯,午晚的餸菜是即製即食,冰箱只是放飲料。
星期日出發,三日兩夜,唔計早餐,沒有夜宵,一共食了5餐,3餐在同一酒店,1餐農家菜,1餐私房菜,在酒店的三餐比外面的好,除了用料有保證之外,在服務方面亦有足夠人手,在外面所食的兩餐只能說普通,而酒店的3餐雖然總共出了40個餸,但未見突出。當中有一味均安蒸豬,經理話是大熱菜式,幾乎每枱必點,但我跟經理說,這個菜式摧毁順德飲食文化,經理表示同意。
炆牛雜熱賣 何需高超廚藝
均安蒸豬其實是用香港現時大熱煮法──慢煮,原隻中豬在調味之後蒸上8至10個小時,豬的任何部位都會很軟,很容易食,基本上與傳統的順德飲食文化不同,而我亦發現在順德市面上大熱的小食是炆牛雜,這是另外一道不需要高超廚藝的慢煮菜式。這兩道慢煮菜式雖然有違順德飲食文化原則,但竟然熱賣,順德大廚又何需鮮料細作,最後,亦會導致順德飲食文化沒落,我亂講亂作,竟然又得到其他人認同,只能用宅心仁厚來形容他們。
長揸必勝 毋須短炒
在以往物業投資市場,不少投資者喜歡快買快賣,摩出摩入賺快錢,但自從政府出招之後,已經唔見了那些投資者;現在,任何人都會發覺,投資物業只要借貸比率不高,長揸可以說是必勝,所以,現在即使政府取消辣招,炒賣情况亦不會在物業市場再次出現,長揸亦是慢煮,既然長揸必勝,又何必短炒。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194&issue=20170406
銀監查金融機構隱形槓桿 郭樹清上台 即限制同業存單
1 :
GS(14)@2017-04-12 07:46:03【明報專訊】郭樹清上任銀監會主席後,內地金融業去槓桿提速。銀監會本周連環處罰17家金融機構,並公布風險防控指導意見,昨日,路透社報道各地銀監局正開展專項調查。分析指檢查目標之一是為同業去槓桿,主要包括限制同業存單的發行,與指導意見一致。
明報記者 顧冷冰
周一晚間,銀監會罕見地一次過公布25項行政處罰,涉及17家金融機構,共計罰款4290萬元(人民幣‧下同)。平保(2318)旗下平安銀行被罰金額最高,達1670萬元,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包括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非真實轉讓信貸資產等。招行(3968)、交行(3328)、民生銀行(1988)均因批量轉讓個人貸款等原因,分別被罰50萬、20萬和70萬元。
罰17機構 平安銀行罰1670萬最多
路透社昨日報道,各地銀監局正在開展「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三套利現場專項檢查,檢查業務範圍均為2016年底有餘額的各類業務,可以追溯或者延續檢查,十分細緻且嚴格。周一公布的25項處罰的違規事實均在檢查範圍內。業內人士表示,三套利檢查對銀行可謂招招致命,當前銀行隱形槓桿高,去槓桿勢在必行。三套利專項治理主要是針對當前銀行同業業務、投資業務和理財業務。
此前一日,銀監會發布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華泰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陳姝瑾表示,最值得留意的條款是,要求降低對同業存單的依賴度,將同業業務、投資業務、理財業務等納入流動性風險監測範圍。同業存單類似於銀行向金融機構發行的短期債券,主要發行期限為3到6個月,依據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報價。今年前3個月銀行間市場同業存單發行量大增,Wind資料顯示,3月下旬中國同業存單餘額已達7.53萬億元,佔整體債市餘額規模的11.4%,僅次於政策銀行債、國債和地方債。今年3月發行量突破2萬億元,達歷史新高。陳續稱,央行此前並無嚴控同業存單,主要是考慮到其對於短期融資的替代性。
7.5萬億同業存單繞過監管
資料顯示,人行首季對內銀的宏觀審慎評估(MPA)並未對同業存單進行規模考核。同業存單不計入同業負債,銀行投資同業存單也不計入廣義信貸,等同成為表外業務。今次銀監會再收緊同業存單發行,進一步加快同業去槓桿,對整體金融去槓桿有水到渠成的意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047&issue=20170412
郭樹清料着手除金融槓桿
1 :
GS(14)@2017-04-17 07:05:38【明報專訊】中國山東省長郭樹清今年2月赴京就任銀監會主席。然而,他剛離開,山東民企就連環爆煲。這邊廂,據報銀監會密集發文,短短一周內,發布7個文件,懲處17家機構,更着手檢查各地銀行,掀起監管風暴。市場人士相信,去除金融業,尤其是同業槓桿是郭樹清重要使命之一。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表示,郭樹清被稱為金融省長,此次山東民企連環爆煲,相信他對此會十分敏感,因而更加會大刀闊斧,整治亂象。
銀監會上周連環處罰17家金融機構,共計罰款4290萬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各地銀監局開始「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調查。據內地傳媒報道,銀監會上周共發布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等7份文件,要求降低對同業存單的依賴度,將同業業務、投資業務、理財業務等納入流動性風險監測範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764&issue=20170417
張兆聰:內地去槓桿 資金轉投價值股
1 :
GS(14)@2017-04-29 22:55:46【明報專訊】恒指昨收報24,698點,升120點,成交金額763億元。港股先跌後回升,但市寬偏窄,升跌比近乎1:2,國指表現尤其弱勢,40隻成份股中32隻下跌。國家主席習近平將防範金融風險提升至最高層級,市場解讀為整頓股市、影子銀行的行動陸續有來,亦愈來愈嚴,上證曾失守3100點,最終出現V形反彈。筆者仍傾向A股可於5月份見底,但實體經濟板塊如資源、機械設備等都幾大機會已轉勢,策略還是堅持持有優質股。
內地監管不斷升級,若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等的表外業務被封堵,金融市場的槓桿將急劇收緊,昨日交易所隔夜回購利率一度急升至18厘水平,市場感到恐慌亦在所難免。但筆者還是認為當大家都悲觀時,還是應該樂觀一點。事實上,中央的目標是要防範金融風險,若加強監管反而引發流動性過度緊縮、甚至系統性風險時,力度一定會有所調節。早前前財政部長樓繼偉也強調,去槓桿的速度不應該太快。節奏上,市場風平浪靜時,中央便會收得緊一些,全城風聲鶴唳時,又會放慢步伐,經過4月份的一輪整頓,5月份情况應該會好一點。
內銀沽空盤似開始平倉
另外,雖然沒有很具體的數字,但一些沽空比率持續高企的內銀股,例如民行(1988),股價昨日急挫後由低位反彈,全日成交量也顯著增加,筆者的經驗是淡倉正趁股價大跌而開始平倉,說明這些聰明錢也認為加強監管已反映在股價上,短期不會繼續拖累大市。
但中長期來看,金融市場去槓桿的影響力卻不容低估。中信銀行(0998)3月底止總資產按年下跌3%,同業存款更大減28%,已明顯受到去槓桿的波及;招行(3968)及民行總資產按年亦只升約1%。總資產增長乏力,但業績卻不差,招行盈利升9%,民行在收入大跌近10%下,盈利仍有3.6%增長,主要是經營費用下降,以及撥備減少所致。人行推出的MPA考核已開始收效,這3家主力的中型銀行已無力大舉擴張資產規模,一旦四大行亦面對相同情况,資產價格上升動力就會大幅減弱。
去槓桿影響四大行 資產價格動力大減
當然,現在是主動去槓桿,並非是銀行資本金受損而被迫拋售資產,一時三刻不會對股市、樓市帶來太大壓力,但在游資減少下,純炒作的主題概念就很難成功,大家都傾向具備實質增長、價值型的對象。因此,當A股受壓時,茅台仍貼近420元水平,昨日A股V彈,亦順利再創出新高。港股這邊騰訊(0700)、友邦(1299)繼續強勢。
友邦中線可看60元
友邦截至2月28日止第一季業績,新業務價值8.84億元美元,按固定匯率計按年增長55%,實質匯率計增長53%,創2010年上市以來季度新高。集團股價前日已率先裂口向上突破,昨日甫開市已裂口升至54.05元。由於兩日累計已升達7%、8%,也已反映了業績因素,短線料會轉趨反覆,但業績動力更為強勁卻是不爭的事實,待市場消化掉獲利盤後,股價勢將更上一層樓,可逢低吸納,料中線有力突破60元大關。
[張兆聰 還看今朝]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521&issue=20170428
供求放緩 中國PMI回落分析:遏房產去槓桿 經濟恐受壓
1 :
GS(14)@2017-05-01 11:40:55【本報訊】4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五年高位回落,報51.2,較3月份降0.6,官方解釋為供需雙雙放緩。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則為54,按月回落1.1。分析認為,在嚴管房地產行業、槓桿太高受關注等因素下,4月份數據或預示全年增長先高後低,難敵放緩。記者:黃翹恩
反映中國商務活動的PMI最近兩年屢在榮枯分界線上下徘徊,繼三月份創下51.8的五年新高之後,四月份後勁不繼,回落至51.2,仍高於50,意即生產力仍在擴張。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釋,PMI按月下跌是由於市場供需增速雙雙放緩,而高耗能行業生產力跌破50,僅為49.3,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PMI為45.1,按月大幅跌6.9,重回榮枯分界線以下,亦創今年最低點。
出廠價9個月新低
另外,進出口擴張同樣輕微回落、以及受國內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及部份行業供求等影響,4月份PMI明顯回落,例如主要原材料買入及出廠價格指數均單月下跌數個百分點,創9個月新低,後者更跌至50以下,意味開始收縮。彭博經濟師Tom Orlik認為,內地四月份PMI轉勢,意味首季的強勁經濟增長或已成強弩之末,加上房地產面對政府嚴管、首季銷售疲弱,加上國內槓桿過高惹監管關注,預期全年經濟增長難敵放緩之勢。儘管四月份生產數據轉弱,裝備、高技術、消費品製造業PMI高於平均,帶動升勢,而小型企業PMI企穩50,為近兩年來高位,顯示外貿有改善,大中型企業更分別報52及50.2,顯示全國企業均處於擴張水平。
非製造業指數下跌
非製造業方面,4月份指數報54,比3月份跌1.1,但按年微升0.5,統計局指主由是服務業擴張速度放緩,其中道路運輸、房地產、居民服務及修理業跌至50以下,業務重回收縮水平。金融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6,比3月份大跌7.1。內媒報道,人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指,內地債務槓桿率惹關注,主要國企及產能過剩行業高槓桿、增長快,金融機構槓桿上升及潛在風險,反而未受應有重視。他認為在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同時,應淡化經濟增長目標,以免令短期宏觀經濟政策受過度刺激,「百害而無一利」,去槓桿要循序漸進。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則認為,近期金融機構致力去槓桿,令短期經濟受壓,但隨着供求復蘇、新政治周期開始,經濟增長料短期呈W形、中期呈L形,而企業資產負債表持續修復,將為中期經濟增長帶來動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01/20007109
銀監出手 加快鋼企去槓桿
1 :
GS(14)@2017-05-07 15:22:56【本報訊】內媒報道,中國繼「去產能」後,今年「去槓桿」被提上鋼鐵供給側改革的重點議程。日前在銀監會派員出席的情況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於安徽馬鞍山召開典型鋼鐵企業去槓桿交流座談會,討論下一步去槓桿及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工作的措施與方法。據《上海證券報》引述中鋼協常務副會長顧建國表示,目前銀監會正進一步收集企業意見,以考慮下一步去槓桿等具體操作應該如何推進,之後還再有相關溝通會議。顧建國指,鋼企正常的資產負債比率應控制在50%至60%水平。
國有鋼企負債比率偏高
報道指高資產負債率是目前內地鋼企面臨的困境之一,據報道的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內地36間鋼鐵上市公司資產負債比率約為66.27%,遠高於汽車、化工及機械等其他工業板塊的負債水平。按中鋼協統計資料顯示,截至3月底,會員企業負債比率高達69.97%。其中內地上市的中滬科及重鋼,資產負債比率分別達104.5%及101.9%。值得注意的是,負債比率偏高的多是國有企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07/20013373
Money Walker:內地去槓桿猶如detox
1 :
GS(14)@2017-05-13 01:29:44A股五連跌後終於喘定,外界暫時似乎唔太擔心大陸去槓桿去出火,但有唔少人開始競猜去槓桿負面影響要發酵到幾大,當局至肯收手。有人話滬綜指跌至3000點心理關口,就係去槓桿終結嘅指標,因為維穩同去槓桿對中央而言一樣重要。亦有人相信人仔匯價受牽連時當局自會褪軚,畢竟中央唔想見到人仔日日跌、資金日日走。有人就覺得事件升級至全球性恐慌,累埋外圍股、匯、債,先係調控尾聲之時。無論如何,筆者傾向相信大陸汲取去年教訓後,對於掌握調控與增長兩者間平衡已有進步,今次調控亦會適時抽身,畢竟最快9月就係十九大,到時中國股、匯、債一齊震盪,成何體統?其實內地去槓桿有啲似時下追求健康嘅人,間唔中斷食幾日純飲果汁排毒一樣。當體內毒素(槓桿)積聚太多,久唔久detox(去槓桿)一輪,理論上對身體(金融體系)健康有幫助,但療程時間又不能太長,因為餓(流動性減)得太耐會反過來傷身。更重要嘅係,排毒(去槓桿)不需急於一時,可以視之為長期作戰,久不久清理體內毒素(槓桿)一輪。不過問題在於,就算當時人識得控制力度,唔會排毒排到傷埋身,不時斷食相信都幾難累積到脂肪。同理,當去槓桿成為反覆恒常習慣,亦意味中國經濟增長以至相關投資升勢都傾向短癮,長期難有睇頭。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0/20016515
張兆聰﹕去槓桿影響小 中資金融股可突破
1 :
GS(14)@2017-05-13 01:49:02【明報專訊】恒指昨升126點,收報25,015點,成交金額936億元。港股向上突破後繼續尋頂,最高升至25,164點,相當接近周線圖通道頂部,重磅股輪流發力,但騰訊(0700)新高後大幅回落並倒跌收市。港股短期累積升幅不小,指數暫時反覆波動機會較大,惟中資金融股有陸續向上突破的可能。
內險股破位後買盤湧現 平保急升
港股破位後持續強勢,騰訊高見255.4元後大幅回落,但匯控(0005)、友邦(1299)平穩向好,本欄日前推介的長和(0001)重返紅底股之列,升2.3%報100.7元。昨日建議的中資券商股一度升2%,惟A股午後再次急跌並創近期新低,最終無功而回,但內險股破位後買盤湧現,平保(2318)升破44.8元後果然直線上揚,最高見46.1元,收報45.5元升3.8%。
高盛、花旗等大行都對VIX指數持續下跌感到不安,雖然暫未有很明顯的利淡因素,但波動性如此之低,往後一定會有反彈,只是遲早的問題。另外,違約掉期(CDS)價差亦不斷下滑,即使人行全力去槓桿,內地金融市場流動性非常緊張,但中國CDS價差仍跌至不足80點子。悲觀的可以說市場盲目樂觀,金融海潚前的情况和今天一模一樣,但單以亞洲日本以外的投資級別CDS來看,2007年10月曾低見30點子,現時尚有89點子,遠不及當年亢奮。當然,現水平放在過去10年也是低位,往後肯定會有上升的可能,但正如股市升得多總有調整,短期升跌不影響大局,而當有真正的危機到來,CDS一定會有反應,暫時不用太擔心。
內地債息愈升愈急 一帶一路概念受壓
內地去槓桿流動性緊張,股債商品繼續全面下跌。中國2013年發生錢荒,其後進入貨幣寬鬆期,加上習李配高舉金融創新,中小型金融機構便積極套利,方法離不開借短放長,借入同業資金,買入低流動性但高息的債券。現在流動性偏緊,當短期資金到期,要麼不問價搶資金來續命,要麼即使虧損(因流動性不足)也在市場拋售。
內地10年期債息在1個月前是3.3厘,上星期是3.5厘,現在已是3.7厘,上升速度有愈來愈快之勢,已近乎直線上升。內地債災正進入白熱化階段,作為流動性最高的債券,國債也被爭相拋售,反映銀行持有的企業債,就連不問價亦拋售不到,惟有向國債埋手。情况就如當日股災,大量股份停牌,便唯有拋售其他仍有流動性的資產。此外,現在就連城投債亦達到7厘以上,試問有多少工程項目可承受這種利率水平。因此,即使舉行一帶一路峰會,基建股還是衝高回落,資源商品、建材全都受壓。
四大行高位徘徊 瑞信上調農行「跑贏大市」
去槓桿已不只是股債下跌那麼簡單,實體經濟也會受到影響。筆者不認為政策就會因而轉向寬鬆,但緊縮力度料會有所調節。另外,銀行資產急劇膨脹一直是外資看淡中國的原因之一,若人行主動去槓桿,既初步收效又能不爆發系統性風險,中資金融股是否亦有條件獲得重估?事實上,當前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財政狀况相當不錯,呆壞帳風險不大,四大行的同業負債又極少,不太受去槓桿的影響,加上估值遠低於海外金融股,若內險能破位向上,內銀其實也有機會,四大行亦一直在高位徘徊,瑞信亦上調農行(1288)評級至跑贏大市。
[張兆聰 還看今朝]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98&issue=2017051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