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NONO,我肯定投反對票,這些政客都是為了他們自己,我們對他們徹底失去了信心,意大利都是被這些政客和‘黑手黨’控制著的。”
抵達羅馬機場,坐上開往酒店的出租車,《第一財經日報》特派記者就開始和女司機聊起了意大利公投。這位出生成長在羅馬的中年女性,一談到意大利政治就直搖頭,她用有限的英文一個勁兒地數落意大利政府和政客們,宣泄長期以來的失望情緒。“(總理)倫齊不行,政府不行。”她說。
當地時間12月4日7時,意大利修憲公投在全國正式開投。最新民調顯示,贊成和反對的人數比例分別為55%和45%,但其中仍有13%的投票者表示猶豫不決。
羅馬部分市民近日集會遊行,對倫齊的主張表示抗議。
歐洲今年第二場,以政客不惜斷送個人政治命運、不惜攪動全球金融市場敏感神經、不惜造成歐盟不穩定情緒為代價的全民公投,將會給意大利帶來經濟增長機遇,還是會給跌宕的2016年再添一“黑天鵝”?全球正拭目以待。
這是倫齊的豪賭
“我們議會里的議員太多了,他們不僅現在拿高薪,退休後養老金也非常豐厚。這些都是納稅人的錢,很昂貴,通過憲法改革減少一些很好。如果我去投票的話,我會投支持改革票。” 健談的酒店前臺米凱拉一打開話題,就滔滔不絕起來,“我還沒有想好要不要去投,因為實在是對這些事情失去興趣和信心了。意大利的政治搞不好了。”
“我在這里持續抗議已經兩年了,自從倫齊上臺後,由於銀行違約事件,我的退休金損失了85%。我肯定要投否決票。”在意大利議會大廈門前,本報記者遇到一位老人,他情緒激動。他拿出他的華為手機,向記者展示一些網站上的報道,其中一條說的是:“過去15個月里,全意大利有3萬多家公司倒閉,導致4100多人自殺”。“我希望倫齊下臺,重新大選。”
羅馬的華人律師楊迪熙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問到他對公投的態度時說:“我是支持倫齊的民主黨的,是支持改革的。據我了解,那些公投中投反對票的人,大多是擔心修憲損害個人政治利益,或認為改革可能會造成極權,損害民主的本質;當然也有人只是對現任政府不滿,想倫齊下臺,因此投否決票。”
“意大利希望對選舉體系進行修正已經有些年頭了,其核心是要限制上議院(參議院)過分強大的權力,他們常常使得一些政治經濟改革法案無法通過。” 英國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聯合主席大衛·馬什(David Marsh)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解釋道。
事實上,倫齊的修憲法案已經於今年4月在議會兩院得以通過,具體措施包括將參議員人數從315人減至100人、立法只需要眾議院(下議院)通過,以及限制參議員解散政府的權力等,只是未能達到三分之二得票率,不符合意大利憲法,必須走公投程序來做出最後決定。
倫齊和英國前首相卡梅倫一樣年輕氣盛自信十足,“在這件事情上是非常不明智的,是以自己的政治生涯為籌碼來賭上一局,也給歐洲註入了不穩定因素。”馬什說。
那麽,為什麽一場原本意大利本土的政治事件,會在整個歐洲和全球引來如此多的關註?
首先是政治上,英國退歐、特朗普當選,全球化倒退,政治上極右勢力盛行,民粹風潮在英美法等國際上有影響力的經濟體掀起的時刻,人們驚愕地發現,意大利“反建制”勢力也在迅速壯大。意大利的“五星運動”黨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從一個“運動”組織,成長為意大利最大反對黨。以反歐洲一體化、反移民為核心政治理念的民粹主義政黨在2016年的地方選舉中,再現2013年在議會取得的勝利成果,在羅馬、都靈等城市迅速聚集人氣。
羅馬首位女市長拉吉,也是“五星運動”黨的幹將。
一心要對意大利進行各種改革的倫齊,顯然是受到了社會上保守派以及反對黨的極大阻力。支持率一直向好的他,以“丟掉政治生命”為籌碼,對是否修憲孤註一擲。坊間紛紛猜測,他如辭職,很可能引發提前大選,給反對黨以可乘之機,一旦“五星運動”黨在大選中獲勝,接下來的一步很可能會煽動退歐。
再來看一下經濟方面。複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讓莫內講席教授丁純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意大利人均GDP仍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水平,勞動力市場僵化,銀行不良貸款比率近年來持續上升至18%高位,僅次於希臘,位居歐洲第二;其債務對GDP占比高達133%,在歐元區中位列第二。
“今年大約有0.8%的GDP 增長,明年則有1%的增長,因此可以說,表現不是最差,這多少有助於整治銀行系統壞賬。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恢複進程。”曾經在意大利財政部工作的羅倫佐·柯道尼奧(Lorenzo Codogno)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由於盈利能力低下與市場動蕩,意大利銀行業今年以來市值蒸發超過40%。目前,解決意大利銀行總計3600億歐元(約合2.64萬億元人民幣)壞賬危機問題走入兩難境地,一方面意大利政府增發400億歐元國債計劃遭歐盟反對;另一方面,歐盟規定的“自我紓困”又使得意大利投資人遭受重大損失。
“銀行問題很危險,因為會相互傳染迅速蔓延,一旦信心受到打擊,問題就會爆發。不僅是那些已經被關註到的銀行,其他銀行也會受到傳染。“柯道尼奧說。
意大利公投影響力被誇大
需要明確的是,雖然稱為“公投”,但修憲公投不等於脫歐。英國在6月25日舉行的全民公投則是直接決定脫歐與否。不過,一旦修憲公投失敗,且民粹政黨上臺,則可能會觸發脫歐公投。
“此次公投其實並非人們想象的那樣會對外部世界和金融市場有很大沖擊,應該還是屬於意大利國內的問題。”英國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魯奇·斯卡澤瑞(Luigi Scazzieri)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強調說。
“所謂意大利退歐這個‘歐’,指的是歐元區。但目前來看,意大利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很小,因為目前只有一個政黨公開表示反對歐洲一體化,而這個政黨完全沒有實力在議會中獲得多數而組閣。而且,意大利憲法禁止以公投結果為由改變國際條約。如果確實要通過公投來決定是否留歐,那麽首先需要修改憲法,這勢必需要得到絕大多數議員的支持,因此目前來看意大利退出歐元區是極小概率的事情。” 斯卡澤瑞表示。
柯道尼奧也表達了非常類似的觀點。他表示,提前大選的可能性很小。無論倫齊是否在位,其所在的民主黨都會確認是否保持多數黨地位而繼續執政,如果不能保持多數黨,則會尋求聯合貝盧斯科尼的自由人民黨等其他黨派組建新政府;“‘五星運動’黨篡黨奪權的可能性也完全不存在,因為在下一次大選之前,其支持率遠不足以使其獲得組閣權。”
“前不久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意大利人表示不願意脫離歐元區。”柯道尼奧說。
脫歐?成本巨大
按照計票程序,公投最終結果將於北京時間12月5日10時宣布。
本報記者請斯卡澤瑞做出預測。他認為,根據最後的民調,否決票以4到6個百分點領先,因此不支持修憲力量勝出的幾率還是相當高的。“如果是NO,倫齊不可避免地將要辭去總理一職,由非選舉產生的一位人士接任,而這個人選很大可能是經濟部長帕多安(Pier Carlo Padoan),他會繼續推進希望進行的改革,促進經濟發展並清理壞賬,盡管挑戰依然。”
而如果倫齊在修憲公投中獲勝,那麽他的支持率會得到大大鞏固,“不過即使如此,改革也不是一時三刻就會進行。這會給予意大利政府政治資本,在國內推進改革,在歐盟拿到更多籌碼,獲得放緩經濟緊縮的立場。近來,倫齊在國內打的牌是反對過度經濟緊縮,如公投勝出,會使得他有更大的政治資本與歐盟成員國的實際領袖默克爾進行討價還價。”斯卡澤瑞做出了如上判斷。
“目前來看,公投落敗的可能性不小。”丁純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首先,就民主本身而言,倫齊可以說修憲公投是為了集中權力、易於改革推行,但外界也可能將其理解為‘搞獨裁’;第二,歷來公投本身都是變了味的,變成了百姓對當前政治、經濟狀況的反對。此外,不少意大利人認為,盡管倫齊是堅定的改革派,但似乎缺乏實質。”
“英國走了之後,意大利就是歐元區三巨頭之一。”丁純表示,歐洲一體化走過了幾十年,政治、經濟、外交的一體化程度已經很深,利益仍大於弊端,且解體成本巨大。“歐盟就好比騎自行車,若不用力往前騎,就會自行倒退,因此這時極度考驗歐盟領導人的政治技巧。”
(本報記者周艾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北京時間12月5日,意大利開啟修憲公投,結果不出意料——早在北京時間8點,計票過半,反對票為59.6%,總理倫齊(Matteo Renzi)提出辭職。歐元短線大跌100多點至1.056,對美元跌至2015年3月來最低。
公投為何落敗? 複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讓莫內講席教授丁純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首先,就民主本身而言,倫齊可以說修憲公投是為了集中權利、易於改革推行,但外界也可能將其理解為‘搞獨裁’;第二,歷來公投本身都是變了味的,變成了百姓對當前政治、經濟狀況的反對。此外,不少意大利人認為,盡管倫奇是堅定的的改革派,但似乎缺乏實質。”
值得註意的是,歐元是美元指數中權重最大的貨幣(57.6%),交易員紛紛預計,美元上行動能將進一步強化。同時,摩根士丹利更是認為,高位做空歐元/英鎊將成最“吃香”策略,其預計英國未來可能已無新利空。
政治亂局箭指“弱歐元”
2017年,歐洲將迎來荷蘭、法國、意大利、德國大選,在民粹主義盛行、經濟疲軟的情況下,政治事件都可能紛紛演變成對金融市場的猛烈沖擊。正如此次的意大利修憲公投,歐元短期承壓,大跌逾百點。
宏觀外匯交易員冼敬棠(Ke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面對公投失敗,市場顯然對做空歐元有所抑制,否則跌幅將更大(英鎊當時因英國脫歐暴跌10%)。此次公投的宏觀經濟影響並不太大,因為倫齊辭職後即使民粹黨上臺、從而舉行脫歐公投,最終還是要參議院批準才行,而且當前民眾並不支持最終脫歐。”
不過冼敬棠也表示,目前意大利經濟萎靡不振,整體歐元區形勢不穩,歐元長期承壓。具體來看,意大利人均GDP仍定留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水平,勞動力市場僵化,銀行不良貸款比率近年來持續上升至18%高位,僅次於希臘,位居歐洲第二;其債務對GDP占比高達133%,在歐元區中位列第二。如果意大利債務違約,那麽將出現救助乏力的情況。此外,外界更是擔憂,意大利的銀行業是否可能成為“歐債危機2.0”的導火索。
“政治不確定性外加歐洲央行可能會進一步延長QE政策,歐元未來缺乏上行動能,”倫敦經濟商歐福市場董事總經理徐子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其實,不要看意大利曾經孕育出悠久燦爛的羅馬文明,但該國政府一直處於極其不穩定的狀態,70年間政府換屆竟然高達60多次,每屆政府任期幾乎均只有一年多。究其根本,在於其憲法制度。根據該國憲法,每屆政府的政黨都很難同時在參眾兩院中取得多數席位,一言不合,政府就被解散並提前舉行大選。在任執政黨派也是如履薄冰,因為參議院有權對政府進行信任投票、解散政府,因此意大利長期經濟政策、改革難以推行。
如果公投獲得通過,參議院將不再有權對政府進行信任投票,320名直選議員也直降至100人,其中74人將由總統直接任命,而非選舉產生。實質上,意大利的兩院制將告結束。然而,事與願違。
未來,究竟是意大利民主黨內部再推選出一個專家型臨時政府過渡(technocratic caretaker government),還是支持率居高不下、支持脫歐的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黨上臺,一切還懸而未決。
做空“歐元/英鎊”最吃香
既然“弱勢歐元”或成定局,外匯交易員自然開始摸索套利機會——歐元/英鎊。
一個月前,英國高等法院裁定,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款需要議會投票,並表示允許英國政府就今日裁決進行上訴。當時英鎊對美元暴漲;12月1日,歐元集團主席Dijsselbloem表示,歐盟可能找到讓英國獲得單一市場準入的方法;同一時間,英國退歐事務部長David Davis表示,若獲得單一市場準入的最佳協議需要,英國將考慮向歐盟繳納預算付款。兩位官員講話期間,英鎊大漲近80點,對美元升至1.259附近,英鎊至此已經反彈到了10月8日閃崩10%的起點。
“比起說議會阻撓英國脫歐,更可信的似乎是,英國政府正通過議會實現一個‘軟脫歐’,避免對本國經濟造成太大沖擊,且英國脫歐的進程仍然很長,因此英鎊可能短期內將重拾動能,”來自英國倫敦的歐福市場合夥人Stuart Cooke告訴記者。
因此,在歐元貶、英鎊漲的趨勢下,摩根士丹利也在2017年前瞻中預測,歐元/英鎊貨幣對(EUR/GBP)或呈現趨勢性套利機會。
“歐央行的持續寬松政策,以及歐洲政治不確定性將利空歐元。”該行表示。
在上一次議息會議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沒有人想要突然停止QE。”他稱,每月800億歐元的債券購買計劃將持續到2017年3月末,有必要的話,會將該計劃延期。
美元指數將節節攀升
與“弱歐元”相對應的是,美元指數也將大概率在2017年繼續走強。
上周五(12月2日),美國11月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增加17.8萬,升幅低於預期值18.0萬,但11月失業率為4.6%,創2007年8月以來最低點,大超預期。
“盡管略不及預期,但是並不影響12月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因此美元只是受到了短暫並且小幅的影響。不過從價格和趨勢上來看,持續走高一個月之後,美元存在利好兌現而走低的風險。”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對記者表示。
當然,一旦美元突破了阻力位(幾乎100%),未來的漲勢仍將繼續。截至北京時間12月5日12:00,美元指數報101.50。
“101.80是美元指數非常關鍵的阻力位,這一點位是美元2001年7月高點(121.02)到2008年3月低點(74.69)的黃金 61.8%的黃金分割位。如果美元指數無法收在101.80上方,美元將持續調整;但如果哪一天突破,美元將進一步打開上行空間。”資深外匯交易員崔榮稱。
就歷史周期來看,美元仍在強勢周期之中。整體看,美元指數每次貶值周期大概持續10年,而每次升值周期大概持續5~6年。本輪美元周期的升值起點應該是2013年年底,標誌性事件是美聯儲宣布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
周一意大利修憲公投結果出爐,選民用響亮的“不”回應了總理倫齊的改革方案,倫齊黯然宣布辭職,反對派和民粹主義者則興高采烈的慶祝勝利。
然而公投結果並不僅僅意味著把總理趕下臺這麽簡單。這對歐盟而言是重大挫折,歐洲一方面要應對英國退歐可能帶來的動蕩,另一方面,隨著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即將上臺,如何處理新形勢下的歐美關系也成為重大課題,如今政局帶來的動蕩風險同樣不容忽視,原本歐盟明年將進行大選的國家包括荷蘭、法國、德國,如今又多了一個。
另一方面,雖然全球金融市場周一並沒有受到意大利公投結果太多影響,公投結果可能加深外界對“負債累累”的意大利銀行業的擔憂,這或許將對本周四召開的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造成微妙影響,屆時歐央行將決定債券購買計劃的命運,到底是延期還是到明年3月結束。前歐洲央行官員馬策爾弗拉茨謝(Marcel Fratzscher)表示,意大利不會回到危機中,但這拖延了處理國內銀行業巨額債務、高企的失業率的時機,改革不能一鼓作氣就將面臨危險。
同是天涯淪落人
經歷了數十年的政局動蕩,倫齊曾經被視為給意大利帶來穩定的希望,然而投票結果顯示,支持修憲的選民剛剛超過40%,這結果比此前任何一份民意調查結果更差。倫齊的離開意味著意大利明年將提前大選,反建制的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將對權位發起沖擊,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
就在上周,法國現任總統奧朗德宣布不再謀求下一任任期,殘酷的現實及低迷的支持率讓他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首位選擇不連任的總統。而在英國公投結果出爐後,時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也黯然離職,並辭去議員職務。短短半年間,三個歐洲大國領導人因國內反歐勢力興起而選擇離開或者不再連任。
明年歐洲更危險
按計劃歐盟將在明年3月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集團會議,2017年是歐盟《羅馬協議》簽署60周年。1957年,在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基礎上,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政府首腦和外長在羅馬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後被統稱為《羅馬條約》。會上歐盟將商討英國退歐事宜,如今會議能否繼續在羅馬舉辦成為了疑問。
明年3月底也是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所前表示啟動退歐程序,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的最後期限,目前看來還要通過英國最高法院這一關。今年10月英國最高法院作出判決,英國政府必須得到議會的投票表決才能啟動退歐程序,英國政府隨後提起上訴。周一英國最高法院開庭聽取政府的上訴陳詞,最終判決結果可能在明年初揭曉。
4月法國大選將拉開戰幕,目前法國前總理菲永和極右翼“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是最大熱門。作為改革派領導人,菲永提出了5項改革建議,包括在憲法中列入預算平衡、改革地區組織、終結左翼堅持的特別養老金制度、為移民設立配額、減少議員人數。不知道倫齊的失敗是否會給菲永敲響警鐘。
22日消息,據外媒報道,法國總統候選人、極右翼領導人勒龐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她能在明年春季贏得總統大選,將與布魯塞爾進行談判,來恢複法國的主權;如果談判不成功,在這之後的六個月里將組織法國進行脫歐公投。
據外媒此前報道,勒龐表示,“英國公投退歐、奧地利右翼崛起和特朗普的獲勝,都表明國家權力正在從‘精英’手中滑落。如果法國人也希望重獲獨立,並再次掌控自己的國家,強化國家安全和法制等因素,我可能贏得明年的大選。”並指出,與特朗普主張相似,國民陣線排斥大規模移民的湧入、伊斯蘭國的崛起以及破壞法國和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
根據民調機構替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研究中心(Cevipof)和世界報(Le Monde)制作的民調結果,前總理菲永和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FN)主席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將在首輪投票中脫穎而出。
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的第一輪和第二輪將分別於4月23日、5月7日舉行。法國議會選舉則將在明年6月11日和18日舉行。按照規定,法國的選舉機制為兩輪選舉制,在第一輪選舉中獲得過半數選票的候選人即可當選總統,如果候選人在該輪的選票均不過半,則進行第二輪選舉,這一輪得票最多的候選人即可當選為總統。
左派初選要到明年一月底才會舉行,目前不知由誰參選,但這份調查預設不同的人選,得到的結果是,無論左派由誰參選,對大局都不會產生變動,幾乎肯定陪榜。
法興銀行分析師Kit Juckes仍然預期,從現在起到明年4、5月份法國大選之前,歐元兌美元將跌到平值1.00大關附近。但Juckes同時預期,一年之後,歐元兌美元匯率將高於現有水平。 Juckes指出,美國侯任總統特朗普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已經得到相當程度消化,美聯儲明年加快升息的步伐也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得到逐漸消化。 因此,Juckes認為,除非法國大選給我們帶來意外,如“極右翼上臺執政”,否則歐元不太可能長時間處於平值下方。
當地時間11日,在土耳其外交人員被禁止進入荷蘭為公投拉票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把荷蘭政府稱為“納粹殘部和法西斯分子”,外交沖突進一步升級。
由土耳其外交部長恰武什奧盧組織的一次在鹿特丹的遊行被因為安全問題而強制取消,他的飛機也被拒絕允許在荷蘭著陸,而家庭事務部長Fatma Betul Sayan Kaya特地選擇從陸路進入荷蘭,結果在距離土耳其駐鹿特丹領事館30米的地方遭到警方封路阻攔。荷蘭此舉引發了土耳其不滿。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土耳其隨即召回了荷蘭外交人員到土外交部對此做出解釋。而荷蘭首相馬克·呂特稱埃爾多安的這番言論“太過分”。
據報道,土耳其外交部長梅夫呂特·恰武什奧盧組織此次遊行的目的在於向在荷蘭的大約40萬土耳其人拉票。
4與16日,土耳其將舉行修憲公投,憲法修正案意義最重大的內容是將土耳其從“議會制”改為“總統制”,從憲法上賦予總統實權,即艾爾多安的權力將擴大。
實際上,在荷蘭之前,奧地利、德國和瑞士都禁止了土耳其方面的類似集會,阻攔土政府官員宣講,土耳其對此大為不滿。就在幾天前,埃爾多安還指責德國政府的行為是納粹主義,而有大約140萬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國。
當地時間11日晚,數百人聚集在領事館外揮舞土耳其國旗以示抗議。一些埃爾多安的支持者聚集在領事館入口附近,而警方架起拒馬。
對於外交部長入荷遭拒,埃爾多安表示:“禁止我們的外交部長飛過去,但是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看看你們的航班將如何在土耳其降落。”恰武什奧盧也警告稱土耳其將實施嚴厲制裁反制。
但是,荷蘭方面的聲明僅“對事態發展表示遺憾,同時將致力於同土耳其對話。”
土耳其和歐盟的關系在去年7月的土耳其政變後急轉直下,歐洲多國不滿土耳其在政變後進行“大清洗”,免職10萬公職人員。
13日據BBC報道,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證實,將於下周尋求英國政府就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的許可,並表示希望在公投時間在2018年秋季或2019年春季之間。
截至發稿,英國首相梅尚未就是否會同意公投進行表態。
英國首相發言人表示,證據表明大多數蘇格蘭民眾都不希望二次獨立公投,這不僅將造成分裂,還會在當前這個最不合適的時機導致重大經濟不確定性。蘇格蘭政府應專註於為民眾提供良好的政府管治與公共服務。
在英國議會上下兩院分別投票通過脫歐法案的當天,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Nicola Sturgeon)在愛丁堡發表講話,確認她將領導蘇格蘭地方議會向英國政府尋求發起第二次獨立公投的法律授權。
斯特金說,考慮到脫歐談判的進度,希望公投在2018年秋季到2019年春季之間舉行。按照英國目前的脫歐時間表,屆時脫歐相關條款應已明朗。
拒絕在脫歐前公投
斯特金在愛丁堡官邸發表講話稱,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是保護蘇格蘭利益的必要一步。蘇格蘭人民必須擁有在“硬脫歐”和成為獨立國家之間選擇的權利。
她說,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英國政府無視蘇格蘭人民的意見,不進行絲毫妥協。在脫歐公投中,蘇格蘭62%的選民投票支持英國留在歐盟,僅有38%的選民支持脫歐。
她將舉行公投的時間選在2018年秋到2019年春之間,因為根據英國脫歐時間表,預計將在2019年初完成脫歐。“到時候脫歐的條款已經明朗,我們不至於錯過選擇未來的時機。”她如此表示。
當地時間13日,英議會上下兩院分別投票通過了脫歐法案,為英國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啟動脫歐程序鋪平道路,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最快將在當地時間14日宣布正式啟動脫歐程序。
斯特金說,她將在下個星期要求蘇格蘭地方議會向英國政府和議會提出舉行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許可。有分析認為,目前在蘇格蘭議會中親獨立派占大多數,因此獨立公投申請在蘇格蘭議會通過應該不成問題。英國議會則可能會否決,但這很可能增加蘇格蘭人對獨立的支持。
對於斯特金吹響蘇格蘭獨立號角,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回應稱,第二次獨立公投會讓蘇格蘭在一個“不穩定和分裂”的道路上,並堅持稱大部分蘇格蘭人並不希望在該問題上再進行一次公投。
“蘇格蘭民主黨如今展現的狹隘視野讓人深感遺憾。”梅說,“蘇格蘭政府應該將精力集中在為蘇格蘭人民提供良好的政府和公共服務,而不是用我們國家的未來玩弄權術。政治不是遊戲。”
據英國《泰晤士報》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梅準備拒絕在英國脫歐前再次舉行蘇格蘭公投。“首相表示,這將意味著在進行脫歐談判的同時國內還要舉行投票,我認為意思相當明確,即不能接受本次公投的時間。”該知情人士稱,“同意此事是不負責任的,我們不會這麽做。”
另有觀察家認為,英國政府可能會盡量將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時間延遲到英國脫歐之後,如此,一方面英國可以集中精力在脫歐談判上,另一方面則向蘇格蘭選民展現脫歐已經成為既成事實。
歐盟:需重新申請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首次就“蘇格蘭是否應該成為獨立的國家”舉行公投,反對獨立派最終以55%:45%的結果取勝,蘇格蘭繼續留在英國。時任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薩蒙德隨後宣布辭職。
目前,蘇格蘭要求獨立公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旦英國脫歐,離開歐洲單一市場,那麽蘇格蘭也將被迫離開。自去年英國脫歐公投以來,蘇格蘭一直主張和歐盟維持緊密的經濟聯系。斯特金承諾如果英國或者蘇格蘭能夠繼續留在歐洲單一市場,短期內不會發起蘇格蘭獨立公投,然而這看起來已不太可能。
梅在1月17日的脫歐演講中明確表示,英國必須離開歐洲單一市場,英國繼續留在歐洲單一市場內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樣做等於英國根本沒有脫歐。她稱,英國政府會努力同歐洲國家達成盡可能自由的貿易協議,並且同世界各國簽訂新的貿易協議。
當時斯特金就表示:“既然所有妥協方案都被否決,那麽蘇格蘭應該有機會決定自己的未來。”她稱,硬脫歐將帶來經濟災難,蘇格蘭不能違反自己的意願退出歐洲單一市場,將研究下一步可能采取的方案。
然而,即便蘇格蘭獨立要想留在歐盟看起來也很難。按照目前的時間表,英國將在2019年離開歐盟,而歐盟在2020年前不會再接受新成員。歐盟委員會稱,根據《里斯本條約》第49條,蘇格蘭即使獨立也不會被自動授予歐盟成員身份,而是需要按照正常程序排隊申請。然而蘇格蘭的申請很可能被西班牙等歐盟成員否決,因為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地區也在要求獨立。
16日據CNN報道,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拒絕了蘇格蘭二次獨立公投的要求,稱在英國準備開啟脫歐談判之際,“現在並不是合適的時機”。
本周一,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要求在英國脫離歐盟前進行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
梅表示,英國應該“合作而不是分裂”。我認為目前我們應該集中所有精力確保在與歐盟的談判中為英國爭取合適的交易,為蘇格蘭爭取合適的交易,這是我作為首相的職責。”梅說。
英國首相梅預計將於本月底前觸發第50條,正式開啟英國與歐盟27國間的“脫歐”談判。
據新華社3月17日報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16日拒絕了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妮古拉·斯特金提出的舉行第二次蘇格蘭獨立公投的要求。
斯特金13日在愛丁堡對媒體表示,她希望蘇格蘭在2018年秋季至2019年春季期間就是否尋求獨立再次舉行公投。斯特金說,蘇格蘭正站在“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前”,亟須就是否跟隨英國“硬脫歐”,或成為獨立國家以尋求留在歐洲共同市場作出抉擇。
特雷莎·梅16日接受英國獨立電視臺采訪時表示,如果現在舉行蘇格蘭獨立公投,將會使英國在“脫歐”談判中難以達成有利的協議。這對蘇格蘭人民也不公平,因為他們在不了解未來與歐盟能達成何種夥伴關系或者獨立後的蘇格蘭何去何從的時候,就被要求作出這個關鍵的決定。
特雷莎·梅表示,蘇格蘭應該和英國的其他地方一起努力,為蘇格蘭和整個英國爭取最有利的“脫歐”協議。
斯特金隨後在推特上回應稱,蘇格蘭政府並沒有提議立即舉行獨立公投,而是提議等到“脫歐”協議條款明確後再舉行公投,但必須采取行動確定公投時間表。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6日簽署“脫歐”法案,授權特雷莎·梅正式啟動“脫歐”程序。根據相關規定,首相在獲得女王授權後即可啟動“脫歐”程序,開始與歐盟談判。
在2014年9月舉行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中,約55%的選民不支持蘇格蘭獨立。
周二,蘇格蘭首席大臣斯特金(Nicola Sturgeon)向議會發起了二次獨立公投請求,議會以69-59的票數通過了斯特金的提議。
英國政府迅即發表聲明,將不會與蘇格蘭就獨立公投展開任何談判,因為要求蘇格蘭人民在缺乏信息的狀態下做出關鍵性決定是不公平的,他們有權利了解英國與歐盟未來的關系將會如何發展 ,而不是草率地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