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直擊》全球最大上市案法說會 與神祕馬雲90分鐘面對面(084-092)

 

2014-09-22 TCW  
 

 

--阿里巴巴帝國揭密

全球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將於9月19日在美國紐約掛牌,這是全球最大上市案。

上市前夕,阿里巴巴在香港舉辦最重要一場法說會,這是一場全球媒體不得其門而入的閉門會議,《今周刊》突破重重困難,獨家現場直擊,與馬雲90分鐘面對面,這位神祕創辦人的真情演說,首度曝光。

阿里巴巴上市,馬雲立刻變身中國首富,在他身邊14年的台灣囝仔蔡崇信也翻身成為台灣第六大富豪,身價超過1600億元。

我們為你揭開阿里巴巴帝國的創富傳奇。

製作人.劉俞青 撰文.梁任瑋 研究員.黃家慧、蔡曜蓮、吳沛璇 攝影.林育緯九月十五日中午,香港第一高樓環球貿易廣場裡的麗思卡爾頓(Ritz-Carlton)酒店裡,彌漫一股神祕的氣氛,一向王不見王的外商投資銀行大咖,罕見地群聚在大廳,他們都在等待一個重要的會議開始,一個即將寫下國際IPO(首次公開發行)市場最大規模的交易案。

這場閉門會議正是阿里巴巴赴紐約證交所上市前最重要的一場路演(Roadshow,巡迴法說會),雖然會議中午十二點三十分才開始,但在前一晚,麗思卡爾頓酒店工作人員,就已馬不停蹄開始布置八樓最大的宴會廳。

開演之前 戒備森嚴

四八六位投行「大腕」 入場須一一核對身分由於紐約證交所對掛牌公司規範嚴格,為了讓這場閉門會議順利進行,當天早上八點,酒店就開始門禁管制,宴會廳原本與辦公大樓連通的入口全部封住,空氣中嚴肅的氣氛立刻蔓延開來。

阿里巴巴從九月八日開始啟動全球一百場路演,為了逐一拜訪國際重量級投資法人等潛在買方,阿里巴巴一級主管分為橙、紅兩隊分頭進行。橙隊由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和首席執行官陸兆禧帶隊,紅隊則由首席財務官武衛和首席運營長張勇率領,馬雲只在重要場次現身。

以香港場為例,雖然在十五日中午才舉行大型法人餐會,但蔡崇信與陸兆禧從早上八點三十分就開始在中環一連拜會三家外資對沖基金公司,進行一對一的會談。《今周刊》採訪團隊還直擊會議結束後,蔡崇信為了節省時間,親率一線主管,直接步行到下一家公司,顯示他對外資法人的重視。

在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會場部分,上午十點多開始就陸續有賓士、勞斯萊斯等高級轎車載著重量級外資機構法人抵達會場,不到半小時,宴會廳門口就已擠滿兩百位外資操盤人。每一位受邀的法人,除了必須事先預約,工作人員還會核對身分證件,通過兩道審查後,手腕必須掛上橘色手環,才可進入宴會廳。

阿里巴巴香港法說會吸引四八六位機構法人報名,全程以午餐會形式進行,會場席開五十桌,坐滿手握逾百億美元資金的投行「大腕們」。為了讓後方的人也能看清楚,會場兩旁還架設多台液晶螢幕,讓每個角落都能清楚看到介紹影片與演講者的表情。

馬雲現身 全場轟動

身段超低 「我能成功 八成的年輕人就能成功」法說會一開始,先播放兩段介紹阿里巴巴的影片,當主持人介紹此次路演靈魂人物馬雲出場時,現場立刻響起如雷的掌聲,不少與會者彷彿見到超級明星般,紛紛拿出手機拍攝,立刻引來保全人員制止。

在馬雲率隊下,阿里巴巴六大巨頭皆親自出席,包括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首席執行官陸兆禧、首席財務長武衛、首席運營長張勇、總參謀長曾鳴一字排開坐在台上,直接接受法人詢問,凸顯阿里巴巴急欲與Google 、亞馬遜相提並論的企圖心。

兩年前,香港資本市場拒絕了阿里巴巴;但這一天,馬雲的姿態擺得非常低,不僅自稱阿里巴巴錯失了香港,也大讚香港證交所不應該為了一家公司改變原則。但在這場只針對投資大咖的閉門會議上,馬雲以流利的英語對台下手握上百億美元的機構投資人侃侃而談,他用一貫充滿自信的神情證明,港交所絕對是損失了一家可能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值的公司。

馬雲一開口就表示,「我們不是另一家來上市的中國公司,我們是一家剛好在中國的網路公司。」阿里巴巴和Google、亞馬遜、eBay沒有差別,阿里巴巴股票上市,證明網路除了可以幫助中國,也幫助了無數中小企業,更重要的是,證明如果馬雲和他的團隊可以成功,八成的年輕人同業也可以成功。過去十五年,很多人認為馬雲是個瘋狂的人,但他卻認為自己並不瘋狂,因為他始終相信網路可以改善世界。

接著馬雲分享了一則二○○七年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公司「阿里巴巴網路」,在香港掛牌上市前的幕後故事。

那天,馬雲和所有的銀行都被邀請到紐約,這是他人生第一次被要求定價。原本阿里巴巴只想籌資十四、十五億美元,最後卻募得一四○億美元的資金,一時之間市場變大,大家都很緊張。甚至有銀行家打給他說,「不要定得太高,十五、十八元都很好。」當時馬雲在房間踱步,看著銀行家以及團隊,大家非常興奮,「因為我們要的只是十四、十五億美元,但是卻有一四○億美元的現金。我問我的團隊,我們該怎麼定價?如果我定太低,我們是笨蛋,太高顯得我們太貪心。」

關鍵時刻 能下決策

不可能一直在位 要讓在乎未來的年輕人接手馬雲說:「我們必須要知道市場是很瘋狂的,我們不該跟著起舞,我們將會滿足港幣十三.五元的價值,超過這個數字,對投資者並不公平。所以我想我們值得一四○億美元,所以,最後我們維持原來的定價:港幣十三.五元。」馬雲說,上市之後,阿里巴巴沒有做任何事,價格就一路飆到港幣四十元;但幾個月過後,同樣沒做什麼事,價格又掉回港幣九到十三元,投資人們因此抱怨四起。

這件事,讓他深刻體認到,「當別人認為你很棒,你必須知道你沒有那麼好;當人家認為你不好,事實上你沒那麼爛。我是我,只有你把自己放心上,你知道你是誰、想要什麼、什麼是你需要放棄的。」接著話鋒一轉,馬雲談到「公司治理」。很多人質疑阿里巴巴為什麼堅持要用「合夥人制度」?馬雲認為,溝通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什麼是合夥人制度?對他來說,合夥人制度就是讓管理透明化。

馬雲記得很多年前在一個大型網路公司的會議上,他發現沒有一個人需要做決定,任何人要做決定的時候會說,「等一下,讓我先問我的律師。」在那個當下,馬雲發現這家公司是被律師管理,而被專業經理人管理的公司只在乎這一季、下一個月,沒有人真的在做艱難的決定。

因此他知道,阿里巴巴有一天也會這樣,不管他多有能力,因為馬雲會老、會生病,馬雲也會死;但這家公司要存在一○二年(編按:馬雲希望阿里巴巴可以成為跨越三個世紀的公司,從一九九九年必須生存到二一○一年,共一○二年),他不可能繼續工作另一個十五、二十年,他的體力會慢慢衰弱,應該要有接替的一群人,這些人考慮未來,且更在乎未來。

馬雲說,六年來,阿里巴巴努力經營商業「生態系統」(編按:讓成員可以彼此合作、獲益的平台),不依賴單一個人,雖然這個系統不是完美的,卻可以讓一家高科技公司持久,讓年輕人可以團結並永保熱情,他說,「我知道這很難讓人明白。」他認為,應該把機會留給年輕人,讓他們參與合夥人制度,如果這個系統有用,將能對世界帶來貢獻。

馬雲說,他當然需要錢,但找錢不是他來香港的唯一目的,而是他要尋求合夥人。接下來的十五年,他要更多的合夥人、投資人,十五年後,也許可以發揮改變世界的力量,讓更多小生意有機會存在。

面對質疑 毫不閃躲

自豪能將行動裝置使用者 都導入消費行為以下是香港機構投資人與阿里巴巴問答內容。

問:你如何確保阿里巴巴可以不斷成長?

答:我覺得最好的方法讓員工年輕化,有體力、熱情,確保他們能找到競爭對象。我們最擔心的是阿里巴巴越來越大,會有我們所厭惡的官僚化。因此我們做所有事來確保阿里巴巴是家小公司。例如三年前,我們將淘寶分成「淘寶」、「天貓」、「聚划算」,我們保持小而彈性,關鍵是找到優秀年輕人,讓合夥人制度延續。

問:你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未來兩、三年的發展?未來科技業的基石是什麼?因為我們注意到阿里巴巴投入很多資源到文化與內容產業。

答:我們一直努力建構一個數據平台,讓阿里巴巴成為一家數據公司,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從經營策略上思考,我們不從財務上判斷一家公司,而是看這家公司是否具備我們缺少的元素,或者能增廣使用者的量或改善顧客感受,這些是我們購併時考量的。我們不只是經營一家公司,而是在創造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的目標就是讓做生意更容易。

如果所有的動物都相同,那就是農場;如果所有的動物都不同,那就是動物園。我們想要的是動物園,這也是為什麼一般人沒辦法想像,阿里巴巴可以讓消費者買到任何想要的東西,裡面有好的東西,也有不好的東西。

問:阿里巴巴之前成功的經驗是建立在PC產業,占了約八成,阿里巴巴如何複製經驗到行動裝置市場?

答:如果你有仔細查過阿里巴巴,你會發現阿里巴巴已經在行動市場投資很多資源,阿里巴巴總交易額的三分之一都是來自手機,約七一○億美元。事實上,我們的市占率在手機市場,比在筆電的市占率還要高,我們在中國手機市場的市占率達到八六%。重點不是如何競爭行動裝置市場,而是如何讓其他行動裝置業者可以找到一條路進入電子商務,這其實是非常非常困難。例如騰訊經營微信(WeChat),從使用者那裡得不到任何商業購物動機,很難使微信的使用者轉換成行動商務,實際產生購買行為。

但阿里巴巴有一.八億名活躍的手機用戶,利用我們的App購物,他只要打開App,就代表他們的購買動機,是要在我們的平台上花錢,這就是其他廠商能夠在手機上面做得很好,卻無法進入電子商務最大的障礙。

政府關係 不能依賴

政策可能一夕轉變 可靠的是自己創造的價值問:阿里巴巴如何大量擴張?阿里巴巴能征服中國,但如何開發美國市場?

答:我有一個團隊,我負責說,他們專心做事。

我從來沒在想競爭者,蔡崇信十四年前加入阿里巴巴時第一年就問我,「競爭者在哪裡?」「你做生意怎麼可以沒有競爭者觀念?」我說,為什麼我們做生意要在意競爭,這是真的,這是我的經營哲學,翻譯成中文是「心中無敵,無敵於天下。」你想想看,市場這麼大,我把多數時間花在三件事上:人才、政府關係與交易紀錄資料庫量化。

阿里巴巴是一家年輕化的公司,員工平均年齡二十七、八歲,公司就像大學校園,他們在這裡可以真正嘗試沒有人嘗試過的事情,他們會犯下許多錯誤,這是為什麼團隊工作很重要。人是我擔心的,我們要如何維持這樣的文化,吸引、幫助更多的年輕人?我們要如何將員工訓練得比谷歌、亞馬遜還好?

第二,政府關係。政府關係不只是喝喝酒,很多人說,阿里巴巴背後有很強的後台。在中國當你成功的時候,人們總是說你一定有別人的幫忙,否則的話你不可能會成功。我成功了,而我說十五年前我們從來沒有靠政府幫忙。我們的支持者就是市場、製造商,還有人。

對商人而言,不可以過度依賴關係。如果你只是依賴關係,你永遠不會持久,因為政府可在五秒鐘之內就改變。關係是不值得依靠的,唯一可靠的就是你創造出來的價值。所以我對政府的想法是:聽政府的話、聽他們為什麼擔心、告訴他們你們在做什麼。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和來我公司參觀的政府官員溝通。

每天都有超過十五位官員來阿里巴巴參觀,我們的工作就是告訴他們網路可以幫助這個國家,創造工作、創造內需,這才是我說的「政府關係」。

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必須要解決這個國家的問題。有人會說中國許多東西都要審查,我認為網路對他們而言實在是太新了,身為第一家踏入這個產業的公司,你必須要去處理,你不能避免,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這些事情。

第三,交易紀錄資料庫量化。把交易紀錄資料庫量化,分析不同市場的數據,提供給供應商參考。阿里巴巴在俄羅斯、巴西沒有一個員工,然而我們已經是這兩個國家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了,我們每天送超過二十萬件包裹到俄羅斯,但必須要花二十五天的時間來運送貨物。我們應該去思考的是如何讓二十五天變成五天,幫助菲律賓人從紐西蘭買東西,幫助紐西蘭人購買挪威的魚。

我們要做一家可以生存一○二年的公司,現在已經過了十五年,還有八十七年在前頭,我沒有時間,但阿里巴巴有。我們知道自己要什麼、該放棄哪些事,從錯誤中學習,這就是我要說的,我常常思考這些問題。

阿里巴巴

成立:1999年

負責人:馬雲

執行官:陸兆禧

2013年獲利:新台幣1140億元一年網路下單數:145億筆

每人平均下單數:52筆

商品一年成交金額:新台幣8兆8千億元去年光棍節(11/11)當天成交金額:

新台幣1700億元

去年光棍節當天賣出:1.5億個包裹

阿里巴巴路演

創下四個紀錄

場次最多

為期10天的100場法說會,旋風式拜訪重量級機構投資人。

場場爆滿

紐約首場路演吸引近千名機構投資人入場,無法進場者只能在場外聆聽。

投行動員

六大投資銀行分工合作,為了讓路演順利進行,花旗銀行特別為阿里巴巴訓練300位工作人員籌辦路演。

募資最快

路演開始兩天後,即達到超額認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9

摩根士丹利:亞洲外債十年翻八倍 恐重演90年代債務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45

債務危機,新興市場,貸款,GDP

過去十年,亞洲新興國家的外債由3000億美元猛增至2.5萬億美元。摩根士丹利警告,若美元突破支撐位大漲,這些國家會遭遇債務沖擊。

美元向四年新高水平邁進,有突破關機那技術支撐位的威脅,摩根士丹利的外匯研究團隊在報告中指出:

“美元債務高企對新興市場不利,除日本外亞洲地區的信貸與GDP之比已經超過了1997年(10%)的水平。”

西方央行的大寬松帶來了大量廉價貸款。中國政府推動信貸與GDP比例升至15%,凸顯了國內生產率增長停滯和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失去活力的現狀。摩根士丹利警告,亞洲的貸款機構越來越依賴大額融資的資本市場,它們的貸款增長速度比存款增速快,如果流動性枯竭,就會身處險境。

摩根士丹利預計,除日本外亞洲地區可能面臨雙重打擊,一是美國利率上升導致全球借款成本增加,二是美元軋空頭引起亞洲地區貨幣下挫。這兩種打擊產生的影響會相互影響,讓問題更複雜。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認為,由於美聯儲的立場向鷹派轉變,美元將扭轉30年的下行趨勢。若美元指數突破87的支撐位,到明年將升破92。這樣的大波動堪比二十年前全球受到的美元升值沖擊。

上周亞洲開發銀行(ADB)也發出警告,稱今年10月美聯儲結束本輪QE時,本地區流動性會更緊張,亞洲國家應該接受這一事實,可能“資本外流”。ADB認為:

“今年本地區的債券市場風平浪靜,但風險在增加。風險包括美聯儲加息的日期會比預期的早。”

ADB監控數據顯示,新興亞洲市場今年第二季度發行了1.1萬億美元的本幣債券,規模創季度記錄,使總規模增至7.9萬億美元。大部分這類債券期限都不到三年,產生了展期的風險。

這些外債中還未計入1.5萬億美元的跨境銀行貸款,以及逾1.2萬億美元的外幣債券。這些貸款和債券大多為美元債務,由亞洲的公司持有。

去年越南和中國香港發債規模分別增長了36%和32%。而發債占比極大還是中國大陸。中國國家電網新增發債4150億美元,中國鐵路總公司新發人民幣9750億元債券。

考慮超級貨幣寬松導致大量熱錢流入新興市場,當地企業選擇利用全球的低利率借貸,大量增加海外發債,國際清算銀行(BIS)近來警告,在匯率和/或利率沖擊時,企業這樣的貸款偏好將產生更劇烈的連鎖反應。

與上世紀90年代末不同,當時亞洲國家主要是本幣債務,外債極少,且大多擁有龐大的外儲。可如今,BIS擔心亞洲國家可能面臨多種渠道的沖擊,比如私人部門的美元債務,而且本地債務對利率升值極為敏感。

去年5-6月美聯儲第一次透露縮減QE的信號時,新興市場還有時間調整。但此後大多數新興市場仍在迅速累積債務,實際借款利率平均1%,創最低紀錄。BIS擔心,一旦這類利率突然反彈,就會出現險情。

本月美聯儲FOMC會議透露,明年基準利率的升幅將超出市場預期,全球市場將因此震蕩。現在的一大疑問是,利率風暴會不會像美聯儲去年的縮減QE那麽短暫。(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元,美聯儲,QE,加息,新興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76

 【黑馬讀書】90後創業必看:怎樣寫一篇靠譜的商業計劃書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6/146818.html

i黑馬:昨天一篇《五大案例告訴你:90後怎樣玩轉“路邊攤”》引發瘋轉。激起90後們熱血沸騰:明天創業去!今天黑馬哥帶來一篇實用的幹貨文章,說一說怎樣寫商業計劃書才會被VC認可。

\商業計劃書是得到投資人垂青的敲門磚,怎麽寫才靠譜?

很多成功的創業者和投資人都分享過商業計劃書該怎麽寫,有周鴻祎版的“商業計劃書10條”,有查立版的“21條軍規”,等等。有些人說寫個10多頁就夠了,要精簡;有些人說要在計劃書里體現未來5年甚至10年的公司發展規劃。
設想,你按照網上的那些模板,花了幾個晚上挑燈夜戰,寫完商業計劃書,加上精美的封面,約好一個項目投資經理喝咖啡。實際上,可能那家夥連目錄都沒看,直接跳過你前面花了很多心血寫的項目介紹、市場分析等,找到財務規劃、風險分析這塊看起來。

VC的訴求點

創業者苦於融資無門,那邊VC著急銀行里的錢花不出去。創業者和VC互相找啊找也沒交集,也擦不出什麽火花來,關鍵在於各自的訴求點不一樣。
VC從來不在乎你的企業估值是怎麽樣的。投資人關心的和創業者討論的其實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資本的本性就是錢,你給錢就好了,整天整那麽多玄乎的一點兒意思都沒有。因為風險投資的制度就是如此,制度決定思考方向,跟法律一樣,沒有哪個人的主觀臆想能淩駕於制度和法律之上,所以投資人關心的就是風險分析,看你會不會把錢打水漂了;看財務規劃,看今天投你一塊錢,明天能不能賺兩塊錢,年底能不能賺一車金磚回來。

突出重點,內容為王

剛開始我和大多數創業朋友一樣,對商業計劃書沒有詳略得當的概念,即使有的話也是頭重腳輕,在項目介紹、公司戰略這些虛無的地方花費了太多的精力。然而往往自認為重要的東西反而是別人最不看重的,投資人重視的是數據這些比較實在的地方。 其實,投資人每天要看很多份商業計劃書,不可能每一份都去仔仔細細審查,對其中的每個條目都去認真研究,他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認為對項目比較關鍵的幾個問題認真看一下,通常看一份計劃書的時間也就兩三分鐘。
有些創業者為了能更加吸引投資人關註,把商業計劃書打扮得像新娘一樣,雖然這樣做可以在第一眼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內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項目不夠有前景,內容表述不夠清晰,光有一個華麗的外表很容易讓人把你理解為一個浮誇的創業者

切忌談平臺

現在“平臺”這個詞成了創業者口中一個高頻率詞匯。
很多投資人都非常討厭創業者在商業計劃書里談平臺這件事,原因很簡單,平臺不是煉出來的,不是搭出來,平臺得有上下遊各個行業的兄弟給你當柱子,他們憑什麽願意給你當柱子,讓你在臺上風光啊?給個理由先。平臺要穩,臺下的每個柱子都得有好處,不然今天你要唱戲了,某個柱子不爽了請個病假你的戲就沒法唱了。
很多投資人也是從創業者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他們有的也犯過建平臺的毛病,當你跟他們提建平臺的時候,他們腦袋就大了,你就等著受到他們的思想鞭撻吧。
平臺剛開始其實就是費力不討好的活兒,等於邀請人來家里開Party,結束了碗筷得自己洗,水電費得自己出。當你公司大了,你不說自己是平臺別人都會說你虛偽,都爭著喊著說要給創業者開放你們家的平臺。

切忌談只缺錢

錢!錢!錢!創業者的不可承受之輕。
VC,你若需要什麽要錢的理由,一萬個夠不夠?
這是你的角度,創業者忘同理心。融資也一樣,賣的是公司的股份,但這個不是定價來賣,而是溢價賣出去。你跟VC是一手交錢,一手拿股份,然後順帶來點兒贈品,期許一下未來,憧憬一下美好的明天。
同理,你在商業計劃書里談的都是錢,商業規則里雖然談錢不傷感情,但是錢也不是萬能的。如果你的項目就差錢,差多少,百度市值500億,給你500億能再造一個百度嗎?蘋果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你要多少錢能再造一個蘋果?
VC都是很精明的人,他們中有很多都是成功的創業者轉身成為VC的,他們的操盤能力一點也不亞於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如果項目有錢就可以幹,憑什麽溢價買你的股份?!
幹銷售之前得賣理念,理念賣好了,東西自然就賣出去了,對方也就把錢打到賬戶上來了。要錢自然不能這麽赤裸裸,得先講點有內涵的東西,比如說,你自身的能力多麽強,你的團隊里有技術多麽牛的人,你的客戶多麽忠誠。手里的“大學生創業標兵”之類的偽榮譽就別拿出來曬了,兩個字—丟人!言而總之,總而言之,要讓對方覺得這件事非你幹不可,給多少錢讓別人幹都夠懸,自己幹更是死路一條。

切忌談市場大

有幸看到某些商業計劃書的開頭都是這麽寫的: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行業必然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更牛的還會加上國務院×號文件表明,要加大力度發展此行業(這是國家的意思,你們VC看著辦吧),國家的支持加上中國龐大的市場,中國有13億人,每個人都會接觸這個行業,每個人都會使用這個服務和產品,我們公司只要取得其中哪怕萬分之一,也是躺著可以收錢的,你們VC估摸著看吧,機會就一次,然後再從網上找一堆艾瑞的、易觀的調查數據作為自己描述沒問題的證明。
其實當你明白每一個創業者都對自己的項目信心滿滿,都認為可以改變世界,改變人類社會,每個都會在商業計劃書里大書特書。但是你的目的是要告誡他們熱愛祖國呢,還是讓他們來投你項目的。
不管從哪方面看,說這些假大空的話都對創業者不利,創業是細節的較量,宏觀方面的留給那些經濟學家去預測。古往今來,在最不受人認可的行業走出一片康莊大道的不大有人在嗎?有些人身處時代浪潮尖端,形勢一片大好,摔的跟頭也不輕啊。馬雲說:“企業家聽經濟學家的話會死掉一半,創業的
人不要拿著望遠鏡看山的那頭,要低頭看自己腳下的路,沒有一條創業路是平坦的,別還沒走到山腳下還在憧憬山那頭的時候就死掉了。”

切忌談沒有對手

有些創業者認為自己做的東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己是全世界上獨一無二做這個生意的,那麽也當然是行業第一、規模最大了。要知道,當你想到一個Idea的時候可能全世界已經有1000個人同時想到了,有100個人會去實施,有那麽三五個做成的。沒看到不一定代表沒有。商業計劃書里要求的就是嚴謹 ,滿嘴跑火車的人要好好收斂一下了。
我曾經做的基於社區的網上超市項目也自認為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可能不是,但是模式我認為是。當我滿心歡喜做著的時候,發現竟然10年前已經有人開始做了,雖然做得不成功。頓時失落感巨大!自己做的項目本以為是10年後的產品,結果沒想到是10年前的老古董,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竟然陳腐到如此程度,簡直是晴天霹靂般的感覺。
所以大學生創業者朋友們,千萬別認為你的Idea牛得要死,沒人想到,更沒人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句話放在人口第一的中國絕對正確。
在你沒有弄清這個市場是否還有其他人在做的時候,要麽直接說沒看到,要麽不寫,投資人都見過各行各業各種奇葩的人,眼界比你廣得多,說的不對或者不夠準確,對你的商業計劃書來說是減分的。

別忘了提VC怎麽
退出

終於把商業計劃書給搞定了。等等,想想最後是怎麽華麗地收尾的……難道沒有嗎?這個結尾老掉牙或者很雞肋,但是是必須有的—怎麽處理 VC 退出的問題 。總得給人一個展望,這輪融資完,再有好幾輪融資,這時手里的股票早就溢價好幾十倍了,賺了這麽多錢怎麽拿回去好?VC被人認為是幹傻帽的事就是因為他不管你公司再怎麽好,時間一到都得把錢抽回去,即使下一個投的公司還不如你這家,他們也像火燒屁股一樣拼命催著你,把他們的錢套出來。其實他們也是有苦難言。
簡單說一下,VC就是風險投資基金,買過基金的朋友都知道他們是有回報年限的,有的7年,有的9年,年限一到他們就要按承諾把賺到的錢分給出資人。出資人一看這家VC管理人員有眼光,能把錢變成更多的錢,名聲好了給這家VC錢的人自然多了,下次募資就能募到更多的錢。VC錢多了,體量也大了,就能投更多、更大的項目。錢這個東西都希望往錢堆里跑,錢多好辦事。巴菲特為什麽能百投百中?就是因為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巴菲特的多年苦心經營下已經是一家體量巨大的投資公司,沒有什麽項目他拿不出錢投的,你只要跟他說明他能賺到錢就行。你的項目只要在地球上幹他都給得起錢。大錢投大項目更穩妥,比如即將上市的公司,比如一些百年老店—IBM、吉列公司等。刮胡子的首選品牌肯定是吉列,男人晚上都在長胡子,等於巴菲特投資了吉列公司連躺在床上睡覺都在掙錢,這樣的公司當然穩賺不賠了。而且巴菲特巴名聲在外,錢都是自己公司的,不存在短時間內套現的問題,投的公司又穩又長期持有,他賺錢多那是自然的了。
哪家VC都想像巴菲特那樣,做事大手筆,不用被各種資源限制。所以,小VC想變大,大VC想變得更大,更大的還想變得最大,貪婪目標的驅動下,資本就是貪婪的。
商業計劃書的結尾就是要寫明VC最關心的問題—如何退出。

一般有上市、公司並購和管理層回購3種退出方式。

上市

這個不用多說,肯定是大家最滿意的退出方式,是一種最最和平的分手,說明這段“姻緣”是完美的,大家出了證券交易所依依不舍,寒風中擎著淚花拼命揮動雙手,道一聲:“兄弟,保重!”
上市有在國外上市的,有在國內A股上市的,近年來又多了給高新技術企業設立的創業版上市,實在不行,跟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間接上市,俗稱借殼上市,反正只要不“上吊”,去哪“上”都沒問題。

公司並購

就是把公司賣了,賣給差不多大的公司就是並購,大家進行換股,舊股票變成新股票。這個時候VC就可以把自己的舊股票脫手給對方那家公司的投資人。被更大的公司買了就稱為被收購,連換股都省了,大公司直接丟下多少錢,你們幾家VC和創始團隊根據自己的股票比例大小分去吧。而且這其中最不公平的就是最晚進來的VC先分,之後前一輪的VC分,這樣依次下去,最後才輪到創業者。
公司並購或者被收購在VC看來勉強可以,雖然賺的不如上市多,但也不會黑著臉一無所獲。這筆買賣如果不算前期的各種調查以及各種談判消耗的人力和物力,總體來說還是值得的。臨別的時候沒有那麽依依不舍,隨便揮個手表示一下得了。VC上車後又跑下來順帶說一句:“以後有這種買賣,還找我。”

管理層回購

這條只當是負心漢對癡情女說我會對你好一輩子這樣的情話,聽聽舒服罷了,誰當真誰就輸了。
翻閱中國的企業史,受VC投資管理層再“贖身”的事一例也沒有。
其實你寫給VC的商業計劃書里的很多事都不可能發生,今年銷售額不會是你的預期,市場占有率是錯的,公司發展不是按著你的想法一步一步來的,競爭對手比你認為的成長更快……只有介紹團隊成員那一部分是對的。不,那也有可能變化。唯一不變的只有你本人。經歷失去找回再失去再找回後,明白了……哦,原來這就是生活。

寫一份商業計劃書,然後丟掉!

一份完整的商業計劃書代表著你已經準備好上路了。你的每一天都按照里面的規劃在行動著,你覺得十分有意義,相信成功會像計劃書里計劃的如期而至。
但是我勸你還是丟掉它,把它當作沒有出現在你生命中一樣。
周鴻祎在2005年寫的商業計劃書里面都是關於社區和搜索的,但他果斷放棄了商業計劃書里設想的業務,轉向流氓軟件查殺,繼而推出免費殺毒,成就了今天的奇虎360。今天的騰訊早已經不是當初馬化騰苦思冥想規劃的騰訊了。
最好的境界就是當你寫完商業計劃書的時候,你對你公司目前的現狀十分清楚,知道里面潛藏著的危機和機會,然後你就一甩手從你20樓的辦公室丟出去,或者你也可以把它用保險箱里三層外三層地鎖起來,等你哪天功成名就撬出來看看,看著自己的那些幼稚的想法會讓你快樂地度過一下午的時光。
武俠中的高手形容武學先是心中有劍,手中也有劍;之後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最高境界就是心中無劍,手中也無劍。商業計劃書就是你的“劍”,它是你打開VC大門最有效的道具,是前期在市場披荊斬棘的好工具,慢慢公司發展了,不能那麽蠻幹了,需要把你手中的劍化成水,無形的水,跟著市場靈動,沒有容器框架的水幻化無常,千變萬化,你只需在心里記住當初寫商業計劃書的目的是什麽,有這個念想,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 
 

油價神燈又對了!Morse預測90美元將成為油價頂部區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68

Ed Morse這位曾經成功預測油價見頂的大神又回來了!在華爾街分析師們還在研究原油下跌原因的時候,Morse早在2012年6月的一份報告中就作出預測:90美元/桶對於原油來說不會是價格底部,反而會成為未來幾年的頂部。

2008年夏季的時候Morse曾是雷曼兄弟的首席能源經濟學家。在當時油價140美元/桶的時候,市場幾乎全是看漲者。其中最有影響力的顯然是高盛的原油英雄Arjun Murti,此君以一直看漲油價大漲而名聲大噪。Murti在當時預測油價會觸及200美元/桶,而Morse則認為原油會跌至93美元/桶。隨後金融危機所引發的油價暴跌顯然證明誰才是原油市場價格判斷的真神。

時光荏苒,72歲高齡的Morse已經是花旗全球大宗商品部門的負責人。2011年以來將近三年的時間原油價格都保持在100美元/桶之上,但是這並沒有讓大神隨波逐流。在2012年6月一份報告中,Morse指出:產能過剩讓油價再度下跌,未來十年間的價格波動區間將在75-90美元之間,90美元/桶成為未來幾年的價格頂部。詳見請點擊。

在油價今年6月跌破90美元/桶之後,Morse的預測看來即將成為現實。越來越多的分析師加入了看空原油的大軍之中。

brent-crude-oil-price-rate_chartbuilder

Morse曾經認為地緣政治將是油價走低的因素之一,不過在俄羅斯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他有了新的見解。“油價下跌很有可能會推動俄羅斯逐漸向歐盟妥協。”對於他的油價預測,在接受Quartz采訪時,Morse表示,“我現在是不是有點幸災樂禍?是的,的確是那樣。”

在OPEC問題上,Morse相信OPEC現在基本上是在茍延殘喘。如果設立底價,那麽石油生產國的國際形象必將蕩然無存。但是石油生產國需要高油價來維持本國的財政負擔。要不他們就要加大石油產量,以此獲取油田伴生氣,以應對國內能源需求問題——這是一個悖論,所以OPEC可能很難繼續存活60年。(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VC裂變】曹允東:中國真正偉大的企業家會是90後甚至00後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17/146867.html

口述/基因創投創始人曹允東

整理/i黑馬 石海威
 

i黑馬:【VC裂變】是i黑馬的新欄目,每期介紹一位當下國內的新銳VC。如果你也是VC界的新鮮血液,並且打算在這里亮相,請加微信號“shallweyo”。
 

\創業的黃金時代來臨了

我總的體會是現在這個時代真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創業的黃金時代來臨了。

怎麽說呢,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大的技術變革,這甚至遠遠勝於互聯網帶來的變革。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享受到了技術革命的紅利和中國的人口紅利,這給了創業者非常好的機會去實現彎道超車。更重要的是現在有中國特色的創業項目也越來越多。比如我們投資的一個運營微信大號的公司就非常有意思,在國外就少見這種類型的公司。十幾年之前創業,大家習慣問創業者你和美國哪個公司比較像,但在現在這些小孩身上基本看不到可以和美國類比的東西了。這個態勢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

從風險投資的角度看,變化也是非常劇烈。也就是在2009年以前,風險投資總量還是不多,早期只有IDG、軟銀等為數不多的幾家機構。以往這些基金大部分都是美國人的錢,實際是舊錢,美國人配置在中國地區的風險投資資金規模總量還是不大。現在為啥項目估值非常貴,甚至有些項目貴地非常離譜,項目動輒估值上億美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出現了很多新錢。越來越多像我一樣的國內早期創業者願意把錢拿出來,也去做投資。從錢的角度看,這是創業的黃金時代。因為獲得資本比以前容易多了,以前總的來說是創業者追著錢,現在常常看到錢追著創業者。我們學而思創業的啟動資金只有10萬元,這10萬元還都是東拼西湊,向親戚朋友借錢才湊到的。現在有些創業者在天使階段就能拿到千萬的估值,幾百萬的融資。這和我們過去的時代比,簡直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此外,風險投資機構自身的變化也非常有利於創業者。很多老牌基金在歷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們目前還延續以前成功的做法。但還有很多新基金,比如我們,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比如LP認同長期投資的理念,而不是追求短期收益;比如把錢給創業者的速度更快,和創業者的關系更融洽等。這些變化都使得創業者非常受益。

從創業者的角度看,現在的創業者能從多種渠道獲得豐富的創業知識,這對大家創業還是有很大的幫助。舉個例子,我自己創業的時候,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公交車站、地鐵站忙碌地派發招生傳單,直到有人提醒我應該去學校門口發傳單更有效。雖然現在想想很簡單的道理,但當時就是不明白。現在各種創業媒體,各種創業孵化機構都能提供融資、營銷、團隊搭建、公司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識,創業者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第四個方面就是整個創業的基礎設施更完善了,這樣降低了創業的門檻。10幾年前我們做互聯網的時候,網站還是個技術活,門檻比較高。現在只需要十幾人的團隊,幾十萬就可以利用現成的模板和資源做個非常好的網站。移動互聯網項目三五個人幾個月能做到很好,又輕又快。這些變化都使得創業越來越容易了。這樣就帶來另外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就是這些小項目不見得做成百度阿里,但我們希望它未來會是一個大公司的補充,有朝一日賣個好價錢給大公司,現在這些創業者們也明白這個道理。對於任何投資而言,所要解決的終極問題就是退出的問題。在矽谷,很多年輕創業者的第一桶金都是通過賣掉公司實現的。他們中很少有人追求第一炮就走紅,上市。當然,也有像谷歌和facebook的這樣的天才公司,但他們總是有限的,機會總是有限的。中國未來也會呈現出這種業態,其實對早期投資者來說,是很大的機會。

尋找偉大的基因

因為我是北大生物系畢業,所以把我們基金命名為“基因創投”,我們的Slogan是“尋找偉大的基因”,含義就是我們要投的項目要有可能變成偉大事業的基因。在我看來,偉大基因里包含商業模式和創始人的素質兩個方面。有些商業模式生來就是能長成大象,而有些商業模式最多也就是長大後成了條大狗。更重要的就是創始人的素質。因為現在很多移動互聯網項目大家看不清楚,甚至創始人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麽樣,所以創始人就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他有沒有調整的能力,他的事業格局、人品、胸懷、素質怎麽樣等都決定了未來的成敗。

過去幾年,我們投資了一些還不錯的案子。想要做好投資,一定是要有很好的Business Sense。小馬過河其實在早期,不少業界大佬都與它失之交臂,但我聊了2個小時就決定投資,現在公司的發展情況也非常好。徐小平老師投資靠看人和感覺,我是依賴自己的商業感覺和在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積累。我和徐小平老師也聊過,我好奇為什麽他對人有這麽好的感覺?他說這可能和當年在新東方做出國咨詢有關系,一天有時候見幾百個人,那時候可能給他培養了一定對人的感覺。再舉個例子,當初投貝樂學科英語這個項目,也跟我自己的背景和經驗有很大關系。貝樂做的那塊東西我們之前也花過很多精力在做。我們在學而思的時候就做過外教英語,少兒英語的項目,但沒做起來,後來我和貝樂創始人王寧聊,你怎麽做起來的這個項目?他說他們有一個非常好的通道把美國的老師請到中國來,用一套機制穩定住他們。他這一點非常打動我,我知道他有這個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中國人對少兒英語渴求度非常高,但我們在學而思用的外教是在中國留學的外國學生,穩定度差,素質不高,所以王寧解決了我們當初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就知道他能成。

關於對創業者的要求,之前我們偏好名校畢業,有大公司工作背景的創業者,最近我的想法也有點變化。現在我更喜歡一些年輕的創業者,他們沒什麽背景但做項目的感覺非常好。比如前面說的做微信大號的團隊,團隊里基本都是88、89年的,10個人的團隊運營3000萬用戶。這些小孩背景也不強,但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也很賺錢,讓人難以置信。為什麽我比較喜歡90後?70後80後基本都在解決生活問題,但我們的下一代,90後甚至00後的孩子們基本沒有生活壓力,只要他們有愛好有興趣,會真正顛覆很多事情,中國真正偉大的企業家會出現在90後甚至00後。你要問我原因的話,現在這些90後小孩生長的環境,生活的背景真的不一樣,他們有情懷,希望做一些事情,改變一些東西。早期很多企業家,或者說和我們同時代的企業家缺少這些精神。比如創業動機更多是解決生活問題。對我而言,我自己的公司做得不錯,投資的項目回報也好,也許早就可以退休了,但我現在工作也非常拼。我們做學而思算是很早賺到錢,獲得了經濟上的回報。但學而思能做到今天,我們也並沒有把它單純的作為一家教育機構。總的來說,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項目,現在85年前出生的創業者的項目我們看的時候會非常慎重,同時也不怎麽看90後做的特別重的項目。像珍品網這種商業模式特別重,對庫存、物流、用戶體驗要求非常高,90後要想做好電商就非常難。

從投資行業上看,我們只投教育培訓業和移動互聯網。PC互聯網的紅利越來越少,PC互聯網各個領域的競爭已經白熱化,因此建議創業者選擇PC互聯網起步創業的話要非常慎重。移動互聯網等於是又給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BAT們也面臨入口分散的問題。因此我們現在主要就看移動互聯網相關的項目了。當然,我的老本行教育培訓業也在我們的投資範圍內。

和創業者共同創造價值

隨著市場上錢越來越多,如果一個投資機構能給創業者的只有錢,那這個投資機構難免越來越落伍。我一直有這麽個理念,投資是個和創業者團隊一起創造價值的過程。投資機構除了給錢,還要有創造價值的能力,即大家都經常談到的投後增值服務。我們的投後服務包括這幾個方面,理念、能力、體系化和協同。

理念指的是投資後怎麽處理和創業者團隊的關系。我們的理念是做好一個“被動”的投資人。“被動”投資人的一個形象比喻是創業者自己開車,投資人坐副駕駛。因為我自己做過企業也知道,不希望投資人對我的幹擾太多。因此,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很少去主動幹擾這些公司的運營,一年只參加兩次被投公司的董事會。但“被動”的原則不是說不主動關心被投公司的情況。我們還是通過一些日常的聯系機制了解企業運營的情況。一旦創業者表達了有問題需要協助的願望,我們會非常主動地幫助創業者。

能力指的是投資機構要有能真正幫到創業者的能力。所幸的是,我自己本身是個連續創業者,有互聯網經驗也有教育行業經驗,學而思從零到上市,我的這些經歷多少會對所投的項目們有幫助,無論從資本層面還是運營層面。除我之外,我們基金的合夥人團隊也各自具備不同的幫助創業者的能力。在企業上市的過程中,如果有一個自己的投行家能站在企業的立場上在term sheet條款、上市時機選擇、定價等方面真正為創業者考慮的話,那麽創業者通過上市能實現更大的價值,有時候這甚至是生死攸關的。比如說,北大青鳥先後沖擊納斯達克和紐交所都沒有成功。上市失敗再加上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這個公司目前的業務也受到很大的影響。我們基金還一位叫溫慧生的合夥人,他給國內上市公司提供過管理咨詢服務,後來又自己創業過,因此在公司經營和管理上能幫創業者解決很多實際的問題。甚至,在盡調這個階段,我們都可能會指出企業的管理問題以及備選的管理改進方案。

體系化指的是我們要有一個體系化的安排去幫助創業者。創業者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根據我們自己創業的經驗和這些年所投項目的經驗總結了創業者在各個方面、各個階段經常遇到的問題,並且準備好了問題解決方法。這樣,當創業者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能迅速有應對的辦法。比如在招聘高管這事上,我們一方面會引導創業者提前根據業務情況預判人員需求,還精選了一些獵頭公司,和他們建立好了業務聯系,建立好了移動互聯網各種核心崗位的人才儲備庫。一旦有招聘需求的時候,我們可以迅速啟動,免得臨時再托朋友,托獵頭去找,這樣能節約大量的時間。你知道,對創業公司來說,有時候一個關鍵高管缺位3個月就很可能失去一個生死攸關的機會。

最後,我們所投的各個項目間也能有協同效應。例如,前面提到的那個微信大號的項目就幫我們投的其他項目做了非常好的推廣工作。創始人們還定期聚會,這種閉門的創始人聚會幹貨非常多,含金量特別高。有時候大家所處的行業不同,但總有一些通用的管理心得體會。


【黑馬讀書】90後小鮮肉教你三句話讀懂周鴻祎的方法論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7/147220.html

i黑馬:“紅衣教主”的大作已經上市兩個月有余,市場反應這本書內容很好,但是整體結構散亂,重複的地方也有很多。今天黑馬哥看到一篇很不錯的書評,是一位90後自媒體人江流兒寫的,三句話講明白了周掌門的方法論。
 

\周鴻祎,中國互聯網安全之父,奇虎360公司董事長,互聯網新格局的締造者,顛覆式創新家、知名天使投資人。在他新書《周鴻祎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中,周鴻祎首次講述了自己的互聯網觀、產品觀和管理思想等內容,江流兒的讀書筆記選取了本書的重點,概括如下三方面:

1、免費是一種快速獲得用戶的方式,也是未來趨勢。

2、一切為了用戶,產品(體驗)是最重要的

3、做一款產品的思想為:顛覆式創新+精益創業+微創新
 

1、免費

1.1、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講,互聯網的盈利有三種:

a、利用互聯網賣東西;

b、廣告收入;

c、增值服務。

建立免費的商業模式海量的用戶基數非常重要。

1.2、免費是一種快速獲得用戶的方式。實現方式如下:

對於軟件:成本固定,用戶越多,攤到用戶的成本越低。

對於硬件:這里的免費目前理解為成本價銷售;更進一步的理解是0價銷售。亞馬遜做過統計,沒有Kindle的用戶每年購書平均300元利潤,購買kindle的用戶每年購買電子書平均1000元利潤,所以亞馬遜可以從購買kindle用戶那里賺到更多700元,而kindle成本只有500元。所以,亞馬遜免費送kindle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1.3、同時,要延長自己的價值鏈,遷移利潤的來源。比如獲得廣告收入或者增值服務的收入。舉個例子:360做安全衛士後做安全瀏覽器,在瀏覽器上做廣告盈利;QQ免費,但是QQ秀,紅鉆,會員等盈利;

一定要記住:盈利的是客戶,但是要先服務好用戶。
 

2、產品最重要

一切都是為了獲得用戶,所以用戶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沒有好的產品,怎麽可能獲得海量的用戶呢?!

一款好的產品一定要考慮清楚用戶為什麽非要用這款產品,它幫助用戶解決什麽問題,與對手有什麽不同。

好的體驗一定要從小白的角度去考慮,一定要讓用戶感知到,讓用戶尖叫。
 

3、打造一款好產品:要麽簡單,要麽便宜;一針捅破天

3.1、顛覆式創新

首先,顛覆式創新很難,周鴻祎解釋強調顛覆式創新“不是靈丹妙藥,但是能讓你知道,當你做的最好的時候,可能正是被一種看不見的力量顛覆的時候”,所以,不要忽略微小的力量。

對於小公司,一定不能學大公司,而是去做大公司不願意做的邊緣市場,這個過程大概5-10年,沒有人甚至顛覆者本人都很難意識到是否做的是顛覆式創新。

一定要放低姿態,以免被大公司發現進行碾壓。

找到大公司的關節,向其施壓,敵人越反抗,越痛苦。比如360免費,相當於重開戰場,當年瑞星,金山,卡巴斯基等靠賣軟件盈利,如果這些公司跟進免費,則相當於自殘。

小公司資源有限,尤其要單點切入,做到極致。

3.2、精益創業+微創新

微創新意思為在產品體驗中不斷的改善,關註細節;精益創業也強調小步快跑,通過市場的A/B法則來檢測假設的合理性。

我們都有一種心理,不鳴則已,一名驚人,想著十年磨出一個好產品,一出生就風華正茂。但是,這是工業時代的思維。互聯網的思路是一開始拿出一個初步的版本,根據自己認知的提升和用戶的反饋來不斷的改善產品。矽谷有一句話,如果你發布的產品很不錯,說明你發布的晚了。

商業模式包含:用戶模式、產品模式、推廣模式、盈利模式。

備註:書中推薦了以下幾本書:《創新者的窘境》、《創新者的解答》、《精益創業》、《柔道戰略》前兩本講顛覆式創新,後兩本講精益創業。感興趣的可以讀一下。

 

精彩語錄:

1、離用戶越近越有價值,否則粉絲經濟就是虛的。

2、前段時間手機廠商爭市場份額,都拿對自己有利的數據,周鴻祎認為搞笑,銷量份額不重要,用戶更重要,互聯網公司與傳統公司價值觀不一樣,雞同鴉講。

3、傳統的想法認為能賣就行,有用就好,互聯網要求超越功能與價值,做成娛樂業。

4、推薦書:《商業秀-所有行業都是服務業》。

5、互聯網與非互聯網區別:目標不一樣,體驗VS功能。

6、投資方面傳統思維與互聯網思維的PK:你掙錢嗎VS多少用戶,有用戶就有模式。

7、錯位免費,不一定核心業務免費。如農業產品廠商,做個免費養豬解答社區。

8、喬布斯微創新:iPhone最初只是喬布斯認為一手拿手機,一手拿iPod麻煩,將兩者合一。根本不是有人說iPhone的成功是喬布斯高瞻遠矚建APP store,那是3GS之後的事。

9、體驗、用戶至上這些東西很重要,傳統行業讓我們忘記了這些重要,我們太迷信廣告,營銷。

10、與用戶連接頻度要高。

11、互聯網進化:

(1)互聯網改變連接結構,如搜索,信息。

(2)去中介化 小豬短租+uber+人人送餐。

(3)IOT 萬物聯網,如安全手環變為安全兒童衣服。

12、要做爆品VS全做,想全做有個錯誤的內在假設:資源足夠。不可能每天都針對一個產品搞發布會。

13、中國創業者老提宏觀的商業模式VS應該學習美國關註微觀產品解決一個問題。
 

(本欄目歡迎出版社、自媒體人聯系,聯系微信:zzyyanan)
 


馬雲:阿里90天完勝亞馬遜20年業績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8/147264.html

i黑馬:10月28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今日在《華爾街日報》全球科技大會上表示,阿里巴巴在過去90天里賺的錢已經超過了亞馬遜在過去20年的收入
 
\談阿里業務問題:誌在擴大做生意的範圍
 
對於阿里上市問題,馬雲表示,上市時證監會(SEC)問了很多問題,這也讓他認為證監會並不了解阿里巴巴甚至中國。不過即便如此,阿里的國際化進程也不會停下,馬雲強調會加大在美國的投資。
 
在公司業務問題上,據介紹,阿里目前銷售產品其實是為了獲取數據,而這些數據是阿里的業務中最有價值的信息。事實上,谷歌是致力於擴大技術的邊界,而阿里則誌在擴大做生意的範圍。
 
而對於是否會收購eBay或其他公司,馬雲表示不需要把它們收入囊中,讓它們順其自然就行。同時馬雲也表達了對eBay的贊賞,並稱會建議阿里員工,不僅要努力工作,還要比eBay的人更聰明有效率地工作。
 
談及阿里巴巴的社會責任,馬雲表示,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如果想要做的長久,就需要去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如中國會面臨環境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這是阿里需要幫助解決的。
 
此外,馬雲在會上還表示,自己從不網購,而自己的妻子則是幾乎所有東西都網購。
 
談國內銀行:銀行不做改變,我們就去改變他們
 
對於支付寶,馬雲表示,其目的在於為個人和小公司建立信貸系統。而隨著阿里業務的發展,支付寶已成為僅次於Visa和Mastercard的全球第三大支付系統。這也讓國內銀行有些坐不住。
 
“國內的大型銀行曾表示,因為支付寶平臺聚集了太多資金,他們不得不封殺阿里。”馬雲透露。
 
他進一步強調,雖然改變中國的銀行可能是激進、危險的,但如果銀行不做出改變,阿里將改變他們。
 
談進軍娛樂:阿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娛樂公司
 
據了解,今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宣布,阿里巴巴對該公司的新股認購已完成。阿里以62.44億港元投資獲得59.32%股份,成為文化中國第一大股東。同時,文化中國更名為阿里影業。
 
談及為何進軍影視領域時,馬雲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此迅速,擔心人們雖然用著各種產品但仍然思想淺薄,而電影是改變中國文化最好的方法。
 
而對於為何要擴展阿里涉及的領域,馬雲稱,阿里巴巴的網站每天有1億訪客,但有8000萬人是只看不買的,阿里需要為這些人提供一些服務內容。

58同城姚勁波:把重要的崗位交給“鋒利”的90後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3/147438.html

 i黑馬:11月1日,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辦的一場主題為“創業年代秀,創業大對話”活動中,58同城姚勁波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此次活動。會上,他不僅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歷,也和清華創業協會的90後會長進行了一場70後與90後的創業對話。來看看姚勁波是如何看待90後創業者的。以下是姚勁波現場發言的速記整理。
 
\此前,58同城已經在全國10個城市、16所高校進行了為期45天的校園招聘活動,我們一共發出了10個職位,這期間我們收到了3萬多封簡歷,這里面都承載了大家對58同城的信任和支持。在整個校招的過程中,我們最深的感受是現在的90後對創業越來越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不雷同、也不盲從。
 
我特別不願意向大家暴露我的年齡,其實我的面相和心態還是很90後的。
   
有人問我,
58同城有一天會不會因為一個90後的顛覆式的創業想法而感到威脅?
 
我認為
這件事一定會發生,但我希望當它發生的時候,這個90後在我們公司。時代在顛覆,用戶的習慣、期待、外部的環境在變化,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整個社會基礎架構都得到了改善。而我們始終是一家有很高願景的企業,我們的目標很大,所以我們對各種國內外的新模式有專門的研究,我們內部也對有才的年輕人建立起了培養機制,如果真有90後要顛覆這個時代,我希望是他是在我們團隊里做出成績來的。 
 
現在世界變化很快,90後兩年前就開始進入公司就職。
 
我們公司兩年前就有90後了,這兩年,他們在公司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前兩天我見了一個VC,他看了一個項目打算不投了,問我的意見,他說這些公司是70後在創業,另外一個公司是90後創業者。我的建議是肯定要賭那個90後,不能賭70後。如果有兩三個差不多的案子擺在我面前,創始人一個是70後,一個是80後,一個是90後,我會投這個90後。對90後來說,這或許是個好消息。
   
我見過的90後
創業者他們做事情的方法,看事物的角度都是非常鋒利的,這是為什麽我最近老說有些重要的崗位不妨交給90後試試,我對這一代人確實是充滿了期待,我目前沒看到他們的任何缺點,他們做事的張揚、完全顛覆的想法,都是我們需要的。
其實創業者不可避免的有思想慣性,或者說思想包袱,尤其是70後,他們大部分是從小玩電腦長大的,PC的思維很重,很多固有的慣性在腦子里,90後不是這樣的,他們肯定更了解自己和整個群體,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麽不需要什麽,喜歡什麽不喜歡什麽。所以把這些人真正的重視起來,可能會使一個企業變的快起來,90後是企業必然的選擇。
   
90後,他們是更張揚、更鋒利的一代,很多時候他們講話沒有顧忌。有人問我,這樣的性格會給他們造成麻煩嗎?對於這一點,我是有發言權的,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基金的創始人,有時候我幫他們看一些案子。我的感覺是,現在不是說創業者要去適應VC,反過來是現在VC很有危機感,我們要再看不懂90後,我們就完了。

 
前面有一個故事,VC圈人人都說,“為了了解90後創業者,我也必須娶一個90後的老婆”。所以,年輕女孩的世界是很光明、很有希望的。現在這個社會不是缺錢,是缺好的、顛覆性的想法。所有的人會來順應90後,原來的商業計劃書怎麽寫不重要,全都拋棄、重來,90後喜歡直接見面談,就是一張紙、一個想法就可以搞定一切,這是這個年代的特征。
   
作為58,我們會給年輕人機會,很多90後進來58就是在負責重要的產品。互聯網的世界發展很快,會逼著你快速地學習,你們90後要順應用戶的需要,然後年對年翻倍地成長,你帶的人、你在行業的影響力、你的薪資在兩年之間都會翻倍地漲,將來不管是創業還是被挖跳槽,你的身價一定也有翻倍的變化。我前面遇到一個90後,去了華為,進去的時候是8000塊薪水,三年以後還是8000塊,互聯網公司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只要做出成績立馬肯定你,你的薪資會變化的非常的快。

逐漸地,我看到一個趨勢,大學里面優秀畢業的人不是出國、考研、或成為公務員,最厲害的人是進入到了互聯網公司。大家可以看一下最近互聯網公司的市值,阿里巴巴是其中的代表,其實整個傳統行業現在一塌糊塗,整個互聯網市場的攀升是建立在所有的傳統行業的焦慮,危機感,對未來的渺茫的基礎之上的,互聯網的機會會在未來十年把整個世界再翻一個底朝天,跟未來十年電子行業的發展一樣。我們現在跟十年前的淘寶很像,十年以後我們就是今天的阿里巴巴。

歡迎90後一起來創業,一起改變世界。

90後手遊創業者張鴻健:手遊市場的“後來者”打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1/147388.html

i黑馬註:都說做互聯網企業有先發優勢,而90後遊戲創業者張鴻健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打破了這個規律。

\成都有許多的手遊公司,而在這其中有一家名叫九越互動的公司特別引人註目,因為它的CEO張鴻健是一位真正的90後創業者。我們的陀螺將和這位90後的CEO一起聊聊他的經營觀,一個市場的後來者錯過了很多機遇期和風口,再切入到手遊這大浪潮中,該怎麽做,怎麽建立自己的公司形象,品牌,怎麽在這大浪中斬獲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得合作夥伴的認可。

普通家庭的90後 從互聯網到做手遊

從小就喜歡互聯網的張鴻健,早在786電腦的年代就已經在接觸互聯網。在整個創業經歷中,不止是遊戲,O2O、電商甚至在線教育都關註過。而在去年機緣巧合與一幫做遊戲的朋友一起合作開了這家公司。

張鴻健的愛好廣泛,對機械類的事物很著迷,喜歡火車,認為軌道交通是全世界最好的交通工具,還有各種不同型號的火車。這也可能造成了他性格中細致的一面,要求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都做好,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

而在平時,他又是一個隨和的人,喜歡和成都圈子的朋友打打麻將,唱唱歌,外出旅遊。

“後來者”的打法:穩做品牌不急賺錢

雖然是90後,但在做事風格上卻很難看出年輕人的影子。九越現在不僅研發遊戲,還在布局發行,同時投資了4個制作團隊,而最近又簽幾個大的IP。對於僅僅是創業一年的公司來說,真的很難想象。而張鴻健卻有著一套自己的打法。

“因為我們是後來者。不管是端遊,頁遊,還是手遊市場,我們都是後來者。我們缺少一些時機的幫助,那不如回過頭來深入的做一些品牌,做一些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真正的把產品做好,跟CP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我覺得這個比較重要。”

我們自己有一個觀點:一個好的遊戲公司,不止要有好的研發能力還要有好的運營能力。發行其實是一個業務,可以把發行看作是運營,不管是自己做的遊戲,還是投資團隊,再或者是代理的遊戲,怎麽把遊戲運營好?怎麽服務好玩家?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不一樣的想法:未來一年不通過發行掙錢

我們計劃至少在未來一年不通過發行掙錢。我們未來一年最大的目標還是讓更多的CP願意跟我們合作,接受我們的服務。前期會采用提供免費服務的方式,例如提供免費的用戶資源測試、幫他們提供一些修改意見,或是提供一些運營資料。不管是成都的還是國內的其它地方,也不管有沒有合作的可能。我們都會向他們提供服務。

一方面,做發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服務,現在很多發行公司是以純商人或純交易的態度的合作,而我們不是,我們想服務CP,讓他們覺得跟我們一起能賺到錢,這樣才能把產品更好的推起來,哪怕在分成讓CP多分一點,讓他們願意長期跟我們合作。另一方面,通過一年時間的團隊磨合與鍛煉,培養出一個良好的運營能力。用事例和成績告訴別人,我們能運營好一款遊戲。

依托IP研發 大量囤積

我們對IP的理解比較深,最近的遊戲包括代理和自研,甚至我們投的團隊正在研發的遊戲,都是基於IP。我們手上最近有3個比較火熱的IP。還儲備了一些動漫的IP,像《黑貓警長》《舒克和貝塔》這些IP我們也有部分授權,還有3--5個電影IP也會同步推出。

之前的市場出現過一些IP快餐做法,就是直接IP換皮和套用出手遊,但我們不會這麽做。直接去套或換皮是有可能掙到錢的,但是我們做為後來者要跟其他大的發行或遊戲公司去競爭,要把自己的品牌和壁壘樹立起來,那至少需要一段時間,需要付出錢,或時間或精力把自己的品牌樹立起來。

比如我們現在合作的《巴啦啦小魔仙》手遊,我會讓我們的遊戲策劃去和奧飛動漫的設計師,包括她們對8--18歲女孩的心理理解等,讓我們的策劃去和他們做深入溝通和理解,我們不會簡單的套用IP的美術和劇情,我們都是基於深度的,將IP的內容和文化在立項之初就把這些融入進去,然後把它做出來。

川外比川內好溝通: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麽

最近我去了一趟深圳和廈門,包括像上海,北京,見了不少團隊,他們相對成熟一些,成熟是指什麽呢?他們知道自己團隊需要錢,或者他們不止需要錢,需要運營,或者其他什麽。他們想得很明白了。並且他們很願意聽你的想法,比如我們做為資方或者做為發行方,他不會一股腦的都聽你的,他們會跟你溝通討論,有一個很成熟的溝通和合作機制。他們想得很明白,知道他們要什麽還是不要什麽。而川內的大多數團隊,不管是年齡因素還是創業經驗,再或者綜合因素,考慮問題還沒達到這樣的成熟度。比如一個十人的小團隊,他們想好自己做產品了,我跟他們聊了兩天下來,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對產品的把握有多少,或者這個產品他到底想做什麽,或者是需要錢還是需要什麽,他們都不知道了。在投資團隊方面,川內不好溝通,而川外會容易一些。

越來越好的成都市場但還是欠些火候

成都的CP市場越來越好了。雖然之前和北京上海有差距。從目前接到的測試遊戲包來看。在初評的時候就能看到A-的產品了,在之前二個月的時候連B+的產品都不容易見到。現在的情況好了很多,可能因為最近年底了,出產品的團隊比較多。有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包括我們最近在跟成都的團隊交流,包括我們剛才聊到的封閉的事情,有可能因為經歷了失敗,或者挫折,有可能因為參加的會更多了,接觸的人更多了,他們在改變。我還是覺得差火候,我講的火候不是單純的市場環境的火候,包括他會把成都所有團隊,做產品的人的心理因素囊括進去還欠火候,大家還沒這個底,成都的這個產品,這個創新,我們的市場模式一定會被市場接受 。他跟上海的不一樣,上海的團隊在立項之初就知道他的產品出來後會是什麽樣子,還欠火候。

從發行角度看待產品立項:想清楚、堅持住、不拼湊

我發現最近成都有的CP做了30%或40%了,都不知道產品最終出來會是什麽樣子的,就是我覺得有一些太草率了,有可能就是有一種沖勁,他們的策劃或制作人一定要想得明白一點。比如有的CP拿著他們30%的產品來給我們看,看的過程中,我們跟他們聊著聊著,問著問著,把他帶進去了,最後做成100%的時候他們的產品全變成我們的想法了,他們自己還沒想得太清楚。

包括最近有不少的CP錢快用完了,我希望他們有一個自己的堅持,就是產品已經完成了70%了,一定不要忘了他立項的時候產品他的目標是什麽,他對玩法的設計是什麽,不要因為70%的時候,為了迎合無數發行的想法,可能他會找5-6個發行,去迎合他們的想法,但實際他們不一定會真正合作,因為他們還沒談到那一步。我覺得如果產品中期的時候,你想得很清楚自己的產品玩法是什麽樣子,要實現的效果是什麽樣子,就堅持下來,不要去做太大改變。如果只是改一些市場方面或活動,運營方面的無所謂。但是你玩法或操作方面的東西,想明白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想法。

畢竟是遊戲,遊戲玩法很重要。你要給玩家一些你自己的東西,如果你只是單純的去做1+1+1的拼湊,我們也能做,而且有可能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美術團隊更強,執行能力更高。我們很快就能拼一個積木起來。我覺得這個對於小團隊,創業團隊已經沒有意義了,你要創業的團隊就不要跟大的公司拼資源,去拼美術,包括像《神仙道》就是手遊上很成功的案例,他重要的是策劃的想法,是玩法的想法,它不是一個綜合拼湊的東西。


【代言】90後創業做安全套紅遍中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1/147641.html

口述 大象安全套創始人 劉克楠

整理 i黑馬
 

i黑馬:今天是光棍節,有個90後創業者,做了一個可以治愈安全套抑郁癥的套套,會受到光棍們的歡迎嗎。

 

有一次,我們跟朋友一塊去打球,他就告訴我,他好不容易“搖了三年的號”,終於從備胎升級,約到了他的女神。但是在用安全套的時候軟了,為什麽呢?因為他在黑夜里打開安全套的時候,正反面傻傻分不清楚。你可以想象,一個壯漢,在他身下有一個風情萬種的女人,但是無計可施的時候是多麽的沮喪。

這還不算,與此同時湧上來的這種挫敗感、焦慮感,讓他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緊張。最終在他下定決心戴的時候,還是戴錯了,這讓他感覺到十分的崩潰,甚至想到了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們發現他得了一種病,這種病就叫做“安全套抑郁癥”。後來在我們的幫助下,他漸漸地恢複了。所以我就下定決心,要做一款讓他可以擡得起頭來的安全套。

十分有意思的是,我們的投資人陳亮先生,他也是我們這個安全套的潛在用戶。我們跟他,用了一頓飯的時間,就達成了投資意向。後來我們問他為什麽,他就說其實你做這個產品,我們也不太懂。因為你知道的,他們都是60後,跟我們80、90後不一樣。他說,你們到底要做成什麽樣我們也不管,但是我們就覺得你們做的這個點可能真的很痛,你們真的很懂這些年輕人需要什麽東西,所以我們就給你錢了。於是我們真正的安全套抑郁癥終結者大象誕生了!

我們做這個產品,還是要解決很多很多(用戶的)痛點。我們解決的第一個痛點叫單手打開。就是當你在黑夜里邊用傳統安全套的時候,你要兩個手都去撕這個安全套,你就沒法跟你的伴侶進行愛撫的動作。你用我們的安全套就可以一只手打開,另一只手可以去撫摸她,這期間沒有任何激情的流逝。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叫“春宵一刻值千金”,我覺得這怎麽也能值個十幾金吧,你們說是嗎?

還有一個點也是我剛才提到的,就是傳統的我們用這個安全套的時候,你要兩個手撕開,撕開以後要看一看這個東西的正反面。它就要耗費你的時間了。我具體的沒有統計過(需要耗費)多少時間,但是它一定會耗費你的時間,對嗎?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功能叫做秒分正反,就是從你撕開,到最後把這個東西拿出來,最後戴上,就是不用任何去看它的動作或者行為,在黑夜里邊,也可以輕松地操作。

過去用完安全套,你會發現清潔是一個問題。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大象的濕巾,就是你用完大象之後,你可以用大象的濕巾進行清潔。

我們眼中的安全套,應該是可以單手打開的,可以秒分正反的,可以有貼心配件創造完美體驗的,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只特立獨行的安全套,是其他家都做不到的。

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我們跑了各種各樣的地方,在日本和馬來西亞,去找了世界上最好的工廠。但是後來發現他們也達不到我們的要求,因為他們不理解,你一個中國人做產品幹嘛做這麽好呢?你就做普通的東西不就得了嗎?你設計幹嘛要這麽獨特呢?你跟它們一樣不就得了嗎?但是我們不一樣,我們發現它做不了的時候,我們就幹脆自己做好了。於是我們就自己去買機器,自己去買各種原材料,把這個工廠生產線和供應鏈全部重新打造,最終才把這個東西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後來就有人問我,你做這個產品是不是特別特別費精力,我說其實費精力倒是其次,就是特別費床。我們當時駐紮在這個工廠,睡壞了他們三四個鋼絲床,但是我覺得這是值得的。

我們之前做過兩個活動,第一個就是我們招募安全套體驗師。這個比較轟動。我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寫了一個文案,大概是我們公司能給出最好的福利。比如安全套免費用,這個是肯定的。每月過萬的薪水,然後帶著大象全世界旅行,甚至還有北京戶口。就是這麽有良心的一個條件發出去之後,反響特別強烈。當天鳳凰網、人民網都刊登了這條新聞,當做他們的頭版頭條,更不用說那些各大門戶網站了。所以以後大家要想讓自己的公司出現在頭版頭條的時候,就不要找什麽明星代言了,請我去幫你們策劃策劃就好了。

還有一個活動,就是我們安全套以舊換新的活動,其實很簡單,就是你如果有沒用完的一代(大象)產品,你可以給我們寄回來,我們免費幫你換二代產品。一盒也可以換,三個也可以換,甚至一個也可以換,來回的郵費我們全出,不讓用戶掏一分錢。

這兩個活動(效果)真的也是超出我們想象的好。一夜之間全國都知道了我們大象,我們幾乎沒有(花)任何廣告費就讓大家熟知,這也是我特別感動的一個地方。當你的產品,你的活動足夠吸引人的時候,你可以不去想這個東西怎麽傳播,因為我們相信好的產品它會說話,你們說是嗎?

說說我們大象基本的一些數據,購買的男女比例是7:3,男的居多。我覺得改革開放都這麽多年了,其實新時代的女性應該提高買套的主觀能動性,畢竟要保護自己,愛護他人。

我們最小的一個用戶,其實是16歲的一個女生,她自己買了兩盒安全套,她自己用一盒,給她男同學用一盒。傳統的觀點認為,這麽小,用這個東西是不是不太好。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勇敢的行為,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就是她在這麽小的時候,已經懂得保護自己,我覺得這是90後和00後,和之前的人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她不會把它當做一個特別羞於啟齒的事,她甚至願意跟她的好同學,好朋友去分享這個東西。

\其實(大象)大部分用戶還是20到28歲的人比較多,也就是在座的各位,或者是在看的各位。地域分布上,其實廣東是最多的,相信各位男人尤其理解這個背後的邏輯是怎麽樣的。

我們在做這個產品升級的時候,其實很多的意見來自用戶的反饋。我們在第一批產品賣出去之後,我們會主動地給用戶打電話,問一問他們用這個產品的情況。一開始我們還非常非常地擔心,他用這個產品是不是太私密,不太好意思跟你說他(她)的意見。但是讓我們特別感動的就是,我們本來計劃打15分鐘的電話,有的用戶甚至跟我們聊了40分鐘,一個小時,他們把他們的真知灼見都告訴了我們。甚至我有一個同事,還通過打電話交到了他的女朋友。這個故事就特別長,特別香艷,我就不展開講了。

其實我一直講,你要做一個自己想要,自己喜歡的產品。只要是一個正常人,你自己做出來的產品自己一定會特別熱愛它,無法離開它。並且我也偏執地相信,世界上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和你一樣,一樣會愛上它,除非你是一個變態。但就算你是一個變態,世界上也有會成千上萬的變態和你一樣喜歡上它。

所以我一直總結,我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要“變態”。你心態的改變,你狀態的改變,以及你態度的改變。我們做大象的初心其實跟我個人經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我特別喜歡互聯網,所以就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我去的第一天就想,我一定要當這家公司的CEO,但後來發現我們總監都是80年的,不太可能。所以幹脆我就出去自己幹一個好了。後來就有人問我們總監,為什麽劉克楠從你們這離開了,我們總監也特別逗樂地說,他遲遲等不到我們的公司成為世界500強,所以幹脆就自己出去幹一個。

我本人是一個90後,用我自己的話總結就是我是一個特別不靠譜的人,但是做了一件特別靠譜的事。這就是我,劉克楠,一只特立獨行的大象。謝謝大家!

關於“代言”:

"代言"是《創業家》傳媒新打造的旨在讓創始人講產品故事的新媒體產品。微信號:aidaiyan_founder,網站www.idaiyan.cn。

我們相信每個創始人都是產品經理,都是公司產品最好的代言人。每個企業集全公司之力嘔心瀝血鍛造的產品,都應該像雷軍和羅永浩一樣,通過創始人的精彩講述推廣出去。

我們相信,每個創始人對產品的真誠思考和投入,一定能打動更多的投資人、創業者和消費者。

愛產品,愛代言,就來《創業家》傳媒為自己的產品做“代言”,有興趣的創始人和市場總監趕緊撥打手機或者加微信15910687353。

歡迎掃“代言”二維碼: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