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銅價再刷四年半新低 投資者質疑中國央行刺激力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41

QQ圖片20141229113847

銅價今日再度刷新近四年半來低點,盡管周末中國政府出臺了類似降準效果的刺激措施,但投資者似乎對此存在質疑。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連續月高級銅(HGZ4)今日早盤一度下跌2%至2.7965美元/磅,創下2010年6月8日以來最低點。

中國央行周末發文確認非銀同業存款納入存貸比暫不繳納準備金,印證了上周三的市場傳言,此舉將令銀行的存款大大增加,使其有條件發放更多貸款。市場普遍認為這一舉措相當於變相降準。中國的銅消費量占全球40%。

在中國經濟增速不斷下滑的背景下,全球投資者聚焦中國是否能出臺更多強力的刺激措施,而本次的這一“變相刺激”似乎未能達到投資者預期。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全球期貨(RBC Capital Markets Global Futures)的高級副總裁George Gero說:“盡管投資者一直在等待中國釋放更多刺激措施的消息,但周三市場行情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Gero說到:“投資者認為過去的刺激措施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因此這一次他們略微產生質疑。”

他繼續說:“總的來說,銅市人氣相當消極,此次下跌不是個好兆頭。”

中國經濟降速和供給過剩是2014年籠罩在銅市的最大陰雲。

Linn Group策略師Ira Epstein表示:“部分賣盤是由於基金等大型投資者在年底前出脫虧損的倉位。”

“價格越低會導致更低的價格出現,”Esptein說:“原以為中國消息會極度利好銅價,但事與願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78

南北車回應高管內幕交易質疑:是投資價值判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79

南北車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高管在各自公司重大重組停牌前,頻繁買入自己公司以及對方公司股票並不存在內幕交易。北車表示高管投資是根據股票投資價值的分析和判斷進行的;南車則表示公司人員買賣行為“純屬個人投資行為”。

中國南車、中國北車1月13日晚間發布公告,表示公司部分高管買賣中國南車或中國北車股票是出於對投資價值的判斷,相關人員並未知悉或探知有關兩家公司重組的內幕信息。

111

南北車高管此前均在自查報告中承諾,未參與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的制訂及決策,停牌前並不知悉合並事項,買賣股票純屬“個人投資行為”。

123

但是從2014年全年發布的公告來看,南北車合並前未披露任何高管增持計劃。不僅如此,在2014年9月期間,中國北車還曾發公告對外專門“辟謠”,表示方案還在制定之中,未上報合並方案給國資委。

中國北車董事長崔殿國曾買賣中國南車的股票1.5萬股,從買入和賣出價推算,其買入與賣出部分股票的時機分別在7月28日之後和10月22日之後,也就是國資委正式決定對南北車進行合並重組,以及南北車雙方正式停牌前兩天。

而中國北車副總裁兼財務總監高誌及其家屬在此期間大量購入中國南車,並於其後拋出部分股票,獲利7.8萬元,但至今高誌及其家屬仍有19萬股中國南車,該部分股票浮盈約90萬元。21世紀經濟報道稱,高誌早於2014年4月便提出辭職,但辭職報告遲遲未獲批,導致最終巨資操作被公開。

2014年12月30日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晚間發布公告,公布合並預案稱:合並技術上采取中國南車吸收合並中國北車的方式進行合並,中國北車的A股股票和H股股票相應予以註銷。

隨後A股南北車股價瘋狂上揚,連續出現六個漲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65

希臘質疑歐盟延長對俄制裁 轉抱俄羅斯大腿?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63

Sanctions-on-Russia

歐盟外長周四同意將現有的對俄制裁延長六個月,但仍然在爭論是否采取新的制裁措施,因希臘新政府對此持質疑態度。而俄羅斯外長當天表示,俄羅斯將考慮對希臘提供融資。

路透社報道,歐盟外長周四召開緊急會議,多位歐盟首腦表示同意延長現有對俄制裁,並采取新的更嚴厲的制裁措施。

但上周剛履新的希臘新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卻一直在抱怨歐盟不聽希臘政府的意見。希臘政府在歐盟對俄制裁問題上反對進一步制裁措施。

路透稱,一位歐盟外交官表示,歐盟外長們就對俄制裁延長6個月達成了協議,包括對俄羅斯個人和企業凍結資產和旅行禁令,但討論仍在繼續,包括增加制裁名單和新措施。

齊普拉斯在大選後會火速會見了俄羅斯大使,這向歐洲傳遞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希臘將在歐盟未來考慮進一步對俄制裁的計劃上擁有“一票否決權”。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因為歐盟制裁要求獲得一致同意才能執行,這意味著希臘的反對實際上擁有“一票否決權”,如此一來,歐盟將無法在希臘反對的情況下對俄羅斯采取進一步制裁。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分析師Greg Gibbs表示,目前市場擔憂“希臘政府可能用威脅否決歐盟對俄進一步制裁來換取債務減記。”

那麽同理,希臘政府也可以用否決歐盟對俄進一步制裁來換取俄羅斯的金融救助。

CNBC周四報道,俄羅斯已向希臘拋出了“橄欖枝”。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在采訪中表示,如果希臘提出要求,俄羅斯將考慮對其提供融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18

六成是假貨?淘寶網公開信質疑 工商總局反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489

國家工商總局1月23日公布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此次監測共完成92個批次的樣品采樣,其中有54個批次的樣品為正品,正品率為58.7%。監測結果顯示,手機行業正品率僅為28.57%;淘寶網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 (cfp/圖)

1月23日,工商總局發布了一份《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檢測結果顯示,淘寶網的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約六成商品為非正品。

此外,樣本數量較小(3個)的聚美優品均為正品,正品率達到了100%;另ZOL商城(中關村電子商城)購買了1件非正品,正品率為0%;三大知名B2C平臺中,京東的正品率為90%,略高於天貓的85.71%和1號店的80%,同時京東和1號店的非正品均來源於非自營的商家。

根據工商總局的介紹,此次監測統一將假冒偽劣產品、翻新產品、非授權正規渠道,含量與宣傳不符產品、無3C認證,非中國內地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要求的產品列為非正品。

經過幾天的發酵,1月27日晚間,淘寶網微博發布了一封作者為“一位80後淘寶網運營小二”的公開信。這篇題為《劉紅亮司長:您違規了,別吹黑哨!》直接點名國家工商總局網絡監管司劉紅亮司長,稱其在網絡查假貨問題上違規、吹黑哨,暗諷工商總局多次抽檢“標準不同和神一樣的邏輯”。

文章稱:“貴司此次共抽檢了92批次商品。某電商只抽查了1件,得出了正品率為0的結論。另一家電商只抽查了3件,得出正品率100%的結論。而在淘寶網上一共抽檢了51件商品,得出了淘寶僅37%的正品率,也就是63%的售假率。可是,淘寶日均在線商品總量超過10億件。何況,淘寶是擁有數百萬商家經營的大平臺,居然是和自營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緯度比較,如果不是疏忽,那麽必定是故意。”

此外,公開信還表示,此次抽檢結果與一個月前工商總局網公布的2014年“雙十一”網購抽檢結果有很大差異。在“雙十一”抽檢的207批次樣品中,假冒商品僅占3.6%,遠遠低於23日公布的高達41.3%的非正品率。

對於為何一個月前後數據相差如此之大,淘寶公關部門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出質疑:“所以工商總局這次做的幾個抽樣,因為樣本量過小,我們認為和之前的報告以及結果都是沒有可比性的。”

淘寶公關部表示:“如果是我們自己打假,因為數據量非常大,所以都會根據數據模型,包括圖像類的數據處理,來做打假的事情,包括對曾經售假的賬號的管理,這是我們自己打假的方式。”

《東方早報》報道,昨日下午,在國家工商總局召開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該局網絡商品交易監管司副司長楊洪豐回應了淘寶網的質疑:本次抽檢與此前雙十一、雙十二的抽查委托的是不同的第三方,抽檢的目的就是要發現違法線索,目的就是要找問題,要通過抽檢,維護消費者權益。本次抽查的數據並不是為了反映整個市場、網購領域的質量有多差,而僅僅是一個抽檢結果,不能過度解讀。

對於違反程序、一些商家未收到違法通知的質疑,楊洪豐稱,發現違法線索後,當然先要聯系屬地公安部門去立案調查,工商總局不會去通知商家。

關於不同電商平臺抽檢商品不同,楊洪豐解釋,只是向第三方提出工商總局需要幾個門類,這幾類商品是社會比較關註的、問題比較多的,第三方去抽檢幾家,抽檢什麽,他們有他們的工作方案。

目前,淘寶網微博已刪除了這份公開信。

工商總局回擊:阿里傲慢情緒、假冒偽劣商品不少

1月28日,工商總局網站發布專門針對阿里巴巴集團網絡交易平臺的《關於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行政指導工作情況的白皮書》。

白皮書稱,鑒於目前監管情勢,為廓清種種認知,將一場行政指導座談會有關情況如實披露。這場行政座談會召開於半年前,之前為了不影響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進展,以內部封閉的形式進行。

據透露,為進一步促使阿里巴巴集團正視和解決阿里系網絡交易平臺長期大量存在的違法經營問題,2014年7月16日,工商總局網監司行政指導工作小組聯合浙江省工商局、杭州市工商局(市場監管局)召開了行政指導座談會,阿里巴巴集團主要負責人員及核心部門管理團隊與會。

據白皮書,網監司司長劉紅亮當時在座談會上稱,阿里巴巴集團對阿里系網絡交易平臺存在的違法經營行為,長期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長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不僅使自身面臨成立以來的最大誠信危機,也對其他網絡經營者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產生不良示範影響,致使近期受到社會輿論的集中批評,也給市場監管部門帶來巨大監管壓力。

網監司指出,阿里系網絡交易平臺存在主體準入把關不嚴、對商品信息審查不力、銷售行為管理混亂、信用評價存有缺陷、內部工作人員管控不嚴等5大突出問題,並對阿里巴巴集團提出“要守住底線,克服傲慢情緒”等工作要求。

《白皮書》稱,“淘寶網工作人員涉嫌提前向違法網店泄露相關信息,造成工商部門查處工作被動。”“信用評價體系不完善,評價工具被惡意利用。部分商品在質量保證期內出現問題時消費者的自身權益難以得到維護。”“假冒偽劣商品不少,違禁品屢除不盡,違法行為疏於管理,存在有選擇性規避傾向,為不正當競爭行為提供成長空間,履行義務時亂用平臺優勢地位,存在店大欺客現象。”

購物網站監測情況 (工商總局網站截圖/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23

首富專訪:李河君首度回應諸多質疑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36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2-6 11:27 編輯

首富專訪:李河君首度回應諸多質疑

今天早上在漢能集團總部采訪了首富李河君。漢能總部位於奧林匹克公園內,李河君的辦公室很大,中式裝修,連會議室也是中式木制座椅,很沈。在近1小時的采訪中,李河君很喜歡說“踩點”、“順勢而為”,並且強調企業家精神和他的工科生思維。他說希望大家不要太關註首富這個事,而要關註移動能源,掙大錢的訣竅在於為理想而幹,重大成功都是間接獲得。他也說地面電站的概念是錯誤的,光伏的本質是離網,是分布式。當然這些話信不信還要取決於你自己。

       首富自有自己的一套話語體系和磁場,他很自信,應對自如,即使是應付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他說他和他的26位來自全球的高管都相信薄膜發電和移動能源能改變世界,盡管這在外人看來可能會認為這是神經病。

       首富自信的回答和表述,不禁讓人想起一個詞,即“現實扭曲立場”,只是這些想法或是判斷究竟能否實現還有待時間檢驗。



一、 回應關聯交易是因薄膜需要呵護


無所不能:對於媒體質疑漢能的關聯交易您怎麽看?例如上市公司自己賣設備給母公司以維持良好業績。
李河君:前兩天我們出了一個公告。我是這樣看,前兩年漢能確實是困難的,因為沒有人知道什麽叫薄膜。作為母公司當然會把項目作為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培養他,他就死了,所以我們要扶持他。漢能在2015、2016年將有重大突破,但現在我還不能說。
【備註】1月28日,《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質疑漢能,該文表示自2010年以來漢能薄膜發電合計實現148億港元(合19億美元)營收,幾乎全部為向母公司漢能集團銷售設備所得。而漢能集團持有漢能薄膜發電73%股權。《金融時報》稱之為“不尋常操作”。

二、 稱薄膜光伏重點在民用 比較成本意義不大


無所不能:目前薄膜跟晶矽相比,在轉化率上並沒有優勢,市場上的產品也非常少,短期不太具有競爭力,漢能的薄膜市場要怎麽來做? 漢能薄膜電池的度電成本是多少?

李河君:你說現在市場上的量很少,沒錯,這是事實。為什麽少?那是因為薄膜行業的門檻非常高,產能難度非常大,導致投入的成本太高。但是未來的方向還是薄膜,我們現在轉化率每年保證提高1%,意味著成本降低5-8% 。漢能現在的布局是以民用為主,工業為輔。因為在工業屋頂上,我們還沒有那麽大的產能。

如果是民用,就不需要太考慮這個成本,因為這已經沒有意義了,例如太陽能汽車,我們比的是油,太陽能汽車的成本只是燃油的六到八分之一。比如手機充電,你可能也不在乎成本, 電充滿就好了。

【備註】“關於度電成本”:漢能的“技術第一”,指的其收購的Miasole的銅銦鎵硒(CIGS)組件量產轉化率已達15.7%,並獲得獲得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認證的最高轉化率達到20.5%。但是漢能並沒有公開此技術的度電成本。但在太陽能行業,真正重要的是度電成本這個指標,假使某項技術轉換率很高,但成本也高,那消費者並不會因為轉換率買單。
上周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查爾斯·永茨(Charles Yonts)指出, 假如漢能集團全力生產,其太陽能板產量“大致足夠一個歐洲小國使用”,然而“市面上一個漢能太陽能板也看不到”。

不過,1月底,漢能在廣汽本田廠房上建設的光伏薄膜屋頂項目正式並網,該項目規模17MW,占用屋頂總面積約為24 萬平方米,年平均發電量1900萬千瓦時,發電可滿足該工廠20%的用電需求。目前,這個項目是國內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工程。不過漢能及廣本方面並沒有公布改項目的成本數據。

無所不能: BIPV(即光伏建築一體化)是漢能“一基兩翼”的重要方向,但現在投資回報並不好,您怎為什麽還要做BIPV市場?

【備註】:“一基兩翼”具體指,基礎為水電,左翼為太陽能研發和生產,右翼為太陽能光伏應用。

李河君: BIPV你看它是虧錢,但是我們掙了很多錢。為什麽呢?因為它不是完全靠發電來回報,發電回報可能需要十到二十年。它還有很多其他的節能效果,所以一般來講,我們做BIPV平均七到八年,或者十年,就可以盈利了。我們現在訂單非常多,這是一個新興市場。【李河君的這個回答,讓能豆君依然很困惑,據了解,BIPV由於成本較高,目前市場前景並不好,求達人指點。】

         


三、 漢能不會輕易並購別的產業


無所不能: 漢能有個“121計劃”,計劃2020年銷售收入1萬億,市值2萬億,盈利1000億元,這個計劃怎麽達成?
李河君:我們希望是穩步發展,比如說今年銷售多少、明年多少、後年多少,那麽到2020年我們就做到了。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產能,產能上來了,市場消費就不會有問題。關鍵是怎麽把產能提上來。產能計劃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這個回答同樣依然讓能豆君很困惑。】

無所不能:漢能未來是否還會有什麽並購計劃?

李河君:漢能的並購目的在於全球技術整合,對於技術並購,漢能永遠都在整裝待發。我們的目標是未來5-10年,在全球都沒有對手。因為最核心的薄膜技術都是十幾年的積累。因為我們的整合能力很強,所以也有很多新技術主動找到漢能。漢能不會輕易並購別的產業,只會涉足技術或者下遊新材料領域。

四、 做水電是機緣巧合


無所不能:你的第一桶金究竟是怎麽來的?怎麽想到做水電?

李河君:當初做生意借的5萬塊錢是學校老師的錢。其實我父親當時有錢,但是他不借給我,他說:“你做生意能做的過我嗎?”我父親是中國最早的個體戶,1972年就自己做生意,那時候我是六七歲。當時鎮里的領導不讓他幹,我父親就說:“我掙了錢就跟你分”。所以他當時掙的錢是跟鎮里三七分。可能是做生意,有遺傳基因。之後我就是賣些電子產品。最後投資水電也是機緣巧合,通過一個高中同學的介紹,我們去樂山看了一圈上市公司,發現水電很不錯。我父親現在80歲了,還在從商做事,解決了河源很多人的就業問題。

無所不能:你建水電站時告發改委是怎麽一回事?

李河君:做完水電後就是感覺要堅持,當時金山橋水電站,所以人都不相信這是真的。當初我們的教科書寫建葛洲壩是傾全國之力,但我們建的金安橋水電站比葛洲壩還大,誰能相信民營企業可以做。 告政府是不得已,我們當時拿了6個電站,但是國家發改委領導不相信我們,把我們電站全部給央企了,所以把我們逼急了。(來自ChinaPV)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23

桑德國際被沽空機構質疑 桑德環境股價暴跌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5/0205/272196.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彭友 昨日下午,桑德環境(000826.SZ)股價突然暴跌,收盤跌幅9.44%,名列兩市跌幅第一。究其原因,公司關聯企業、港股公司桑德國際(00967.HK)被沽空機構質疑,認為收入被誇大。

昨日有報道稱,沽空機構Emerson Analytics發布報告內指出,桑德國際收入有被誇大之嫌。從2011至2013年期間,一項名為“工程科技服務”的項目為桑德提供約40%收入,但是桑德一直並無與股東商討。同時該沽空機構卻無法找到相關工程項目以證明有關收入,並且尋找到一間不知名的子公司,而有關公司在內地水務行業並無足跡,因此,其認為這證明有關收入是不存在。2013年真實盈利能力只有公布的三分之一,將其目標價大幅下調70%至2.4元。

從昨天10:37開始,桑德國際緊急停牌,但是桑德環境沒有停牌。

知情人士透露:“深交所已經針對此事向公司進行了問詢。”

去年9月,桑德環境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桑德環境(香港)認購及受讓桑德國際合計31.19%的股權。同時,同時,桑德環境擬將其所持湖北一弘水務有限公司的100%股權作價12億元轉讓給桑德國際或其指定方。

惠祥投資總裁殷佑嘉分析稱:“除了同屬同一個實際控制人旗下,桑德環境還與桑德國際發生直接的股權關系,這也導致了桑德環境股價大跌。”

昨日的成交回報顯示,機構對於桑德環境的情況產生了分歧。其中,4家機構席位分別買入3275萬元、2609萬元、1807萬元、1782萬元。

不過,賣出的力度更大,3家機構分別賣出5650萬元、3791萬元、3193萬元。

4日晚間,桑德環境發布公告稱,截止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近期公司主營業務經營進展以及外部經營環境不存在發生或預計將要發生重大變化的情形。預計公司2014年全年經營業績將維持穩定增速。

“桑德環境與桑德國際目前處於獨立自主各自經營環保行業不同細分業務的上市公眾公司,桑德國際目前在業務經營以及日常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與桑德環境不存在關聯。”公司方面如是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91

“天地俠影”PK廣匯能源案終局:四條網帖質疑上市公司,被判“損害商業信譽罪”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047

已投產的新疆廣匯新能源一期120萬噸煤制甲醇\85萬噸二甲醚及5億方液化天然氣項目。 (CFP/圖)

在押近一年半後,一個在互聯網上發帖質疑上市公司“造假”行為的個人投資者,終因“損害商業信譽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放棄上訴。“天地俠影”案步入終局。

南方周末多次跟蹤報道此案,蓋因隨著表達渠道的日益便利和民眾對資本市場參與度的提高,互聯網上正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天地俠影”們。而言論的邊界究竟應該在哪里,批評上市公司應持怎樣的尺度,成為一個新的話題。

新疆法院的本次判決,涉及了有關言論究竟是觀點還是捏造虛假信息,利益動機和定罪的關系等,留下了一個有關批評邊界的樣本,以待各界評說。

二十八下午,身在上海的嚴義明律師突然接到新疆烏魯木齊天山區法院書記員打來的電話,告訴他當天(2015年2月16日)法院已到看守所對他的當事人汪煒華進行了宣判:汪煒華犯損害商業信譽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

事情要追溯到一年半前,2013年10月初,汪煒華(網名“天地俠影”)在上海家中突被烏魯木齊市公安局經偵人員“帶走”。至宣判之日,汪已在押近一年半,接近宣判的刑期。

汪煒華是一位個人投資者,過去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從事網絡通信領域研究工作。他以網名活躍在新浪微博、股吧、雪球等社交網站上,不時對資本市場里各個主體發表尖銳言辭,是個小有名氣的“刺頭”。

新疆上市公司廣匯能源是當年汪煒華在網上重點抨擊的幾家上市公司之一。因廣匯能源報案,汪被新疆警方帶走。

廣匯能源所屬的廣匯集團,是新疆最大的民營企業,涉足能源、房地產、汽車服務和機械工業等產業。公司實際控制人孫廣信有“新疆首富”之稱,是《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常客,2014年以232.6億元的財富值排在第28位。

汪煒華被帶走後不久,便被烏魯木齊警方以“涉嫌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實施刑拘,一個月後,改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被批捕,並於2014年6月由新疆烏魯木齊天山區檢察院提起公訴,8月天山區法院進行審理。

當時在法庭上,汪煒華堅稱無罪。在此之前,他甚至拒絕了以“認罪”為前提的取保候審。

直到近半年後,此案才作出判決。

2015年3月3日,汪煒華的母親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盡管汪煒華要求上訴,但家里商量之後,最終決定放棄上訴,“我們太害怕了”。

目前該案上訴時效已過,這意味著曾震動資本市場的“天地俠影”案,終於如此收場,當然不排除仍有後續風波。

延期的審理加重的量刑

這個判決的下發時點,成為了一直堅稱自己無罪的汪煒華最終放棄上訴的關鍵因素。

2014年提起公訴時,天山區檢察院曾經提交給法院的一份《量刑建議書》稱,汪煒華“利用互聯網公開損害他人商業信譽”的行為,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充分,應以“損害商業信譽罪”追究刑事責任。

這個罪名的法定刑期是兩年以下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因為汪煒華歸案後“如實供述罪行”,“可以從輕處罰”,因此檢方建議法院判處汪煒華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案件在2014年8月開庭審理時,汪煒華已經羈押了10個月,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這意味著,如果法院按照檢方建議的判處一年以下刑期,汪煒華在案件宣判後就能恢複自由身。

不過,三個月到期後,天山區法院於2014年9月和12月兩度做出延期審理決定,理由包括“合議庭認為本案屬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複雜案件”等。

2014年12月末,汪煒華70歲的母親通過他的個人微博發表公開信,質疑“如此簡單明了的案件,為何司法程序走得這樣艱難,甚至蹊蹺”。

一個隨之而來的尷尬問題是,隨著案件審理的延期,汪煒華實際羈押時間一天天超過了檢方建議的量刑時間,嚴義明曾抗議稱這個做法“損害到汪煒華的人身合法權益”。

至2015年2月除夕之前宣判時,汪煒華已羈押了一年四個月,而一審判決給出的一年六個月刑期,恰好比這個羈押時間略長。

這個判決的下發時點,成為了一直堅稱自己無罪的汪煒華最終放棄上訴的關鍵因素。

汪煒華母親說,如果上訴,又需要經歷一套司法程序,參照之前的案件進程的“拖沓”,很可能一年六個月刑滿也不能完結案件,甚至會拖到兩年乃至更久,即便上訴,二審也還在烏魯木齊進行。

在和律師商量過後,汪家決定放棄上訴。在電話里,汪煒華的母親哽咽著反複向南方周末記者強調,放棄上訴不是汪煒華的意思,這是她這個做媽媽所提的要求,“人能盡快出來就是最大的幸福”。

汪煒華在澳大利亞的兩個孩子,每次與奶奶視頻通話時都問,爸爸還有多久才回來。過年時,兩個孩子分別給汪煒華寫了一封短信,家里請律師帶給汪,汪又通過律師回了一封短信給孩子。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認定為“捏造”的證據

汪煒華在QQ聊天時的一些言論,最終也被法庭確認為其犯罪證據。

從判決書來看,汪煒華最終被法院認定為“捏造”的網上言論,與檢方起訴指控內容一致。

這些言論來自汪煒華的三篇新浪博客和一條微博,這三篇博客總計近八千字,主要是汪煒華對廣匯能源公告信息、財務數據的分析和推測。而稱廣匯能源是黑幫企業的那條微博,是廣匯能源和一家運輸公司發生糾紛時,他寫下的一句感悟,那條微博至案發時被轉發了四次。

法院認為,這些信息在網上被多次點擊和轉載,損害了廣匯能源的商業信譽。

判決書上列舉了15份庭審舉證和質證後,法院予以確認證據,用以佐證上述判決。這些證據主要包括,廣匯能源提供給警方的報案材料和澄清公告、警方從汪煒華電腦調取的QQ聊天記錄等資料、對汪煒華的訊問筆錄,以及向幾位曾經與汪煒華在QQ上談到過廣匯的家人、朋友進行的證人取證。

值得註意的是,過去汪煒華在QQ聊天時的一些言論,最終都被法庭確認為其犯罪證據。

這些QQ聊天記錄,包括汪煒華對家人說的一句“廣匯能源將會成為我的成名作”,以及汪煒華和朋友、相熟的媒體編輯提到“廣匯早晚要崩盤”“我估計廣匯要走德隆的末路了”“以後還是要細致些,特別是對廣匯”“對廣匯,我一追到底”等字句。

而對汪煒華所重點指責的廣匯能源財務等問題本身,除了當事方廣匯能源的自陳,法庭認定的證據中並沒有針對相關問題的司法或其他第三方的獨立調查。

被法庭認定為捏造的這些內容,汪煒華被抓前曾經發郵件向證監會和新疆證監局舉報,他當時還高調地在網絡“直播”舉報過程和內容,並引來媒體的關註和報道。

汪煒華被警方帶走之後,曾有媒體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詢問過相關情況,當時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稱:目前不掌握此事具體情況……證監會一直以來都支持並且歡迎社會各界對資本市場參與各方加強監督,但這種監督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理性、客觀,避免誤導市場。

南方周末記者詢問了汪煒華的律師和家屬,他們均表示,汪被抓之後,舉報之事相關部門並沒有再給出新的反饋。

汪煒華所寫的這些內容,是分析與觀點,還是捏造事實,是此前庭審時控辯雙方爭論最為激烈的問題之一。

在法庭上,汪煒華的辯護律師曾經出具了多份汪煒華博客中推理所用的數據和資料,包括上市公司公告和地質勘探報告等公開資料。

但是檢方認為,汪煒華在這些事實性資料基礎上所做的結論——財務欺詐、操縱股價、曲線買賣自家股票和黑幫企業,屬於“捏造事實”。汪煒華的辯護律師則回應稱,這部分有的屬於汪煒華的分析和觀點,是他根據公開事實信息進行的個人判斷,不屬於捏造虛假事實。

這正是汪煒華一直以來的質疑缺環——他的文章結論,往往來自推理,一些涉及公司財務操作、資金流動等方面的情況,他作為局外人並無任何實質性“證據”。

早前在網絡上,也有網友向他提出了這一點,但汪煒華認為這應該交給證監會去調查,而不是自己來查。從他歸案後的筆錄內容來看,也依然是持這個觀點。

對於這個關鍵爭議,法院的認定是:汪煒華在博客文章中,捏造針對廣匯能源的虛假信息,並在互聯網上予以散布,符合損害商業信譽罪的客觀構成要件,已超越了發表觀點或分析結論的正常範疇,故對被告人和辯護人所持意見不予采納。

“資本市場是一個高度專業化市場,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投資者,依據公告等公開信息,經過合理推論發表觀點,對於監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幫助投資者做出理性判斷,具有積極意義。汪煒華不是專業新聞單位或機構,他是作為個人在網絡發布自己的觀點和評論,如果這樣的行為定義為犯罪,顯然會極大抑制社會公眾對上市公司輿論監督的熱情,與證券市場監管的基本理念、公民言論自由保護的思想相悖。”這是受辯護律師委托、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律研究院為該案出具給法院的法律咨詢意見書中所陳意見。顯然,並沒有“打動”法院。

“無經濟利益”不影響定罪

法院認為,是否具有經濟利益並非該罪成立的主觀要件,故不予采納。

在法庭上,汪煒華和其辯護律師另一個著重強調的點,是汪煒華對廣匯能源的公開質疑“沒有任何經濟利益,不存在損害廣匯能源商業信譽的主觀目的”。

這也是從汪煒華開始撰寫文章抨擊廣匯能源之初就反複強調的:“本人只看空,不做空”。

被抓之後,關於他持續質疑廣匯能源是否存在利益動機一度在網上引發猜測,甚至流傳出說法稱他“背後有團夥作案”。不過,從持續約半年的偵查及兩度補充偵查結果來看,雖然警方對此奔赴多個省市調查取證,調取了汪煒華及多位家屬的股票賬戶,對多位在QQ上與汪煒華聊過廣匯能源的朋友或記者進行筆錄,並未發現汪煒華存在牟利行為或動機。

根據筆錄,警方偵查階段,也曾多次問汪煒華,“誰讓你發的這些文章?”汪一直回答說,“沒有別人指示,是我自己發的東西。”

根據過往公開報道,南方周末記者梳理了部分最終被判“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的案例,主要包括競爭對手惡意作為、因個人恩怨報複和做空牟利等情況,尤以第一種為多,並未發現類似汪煒華的情況。

對於這個爭議,法院給出的結論是:汪煒華發表博客時,多次使用惡意貶損語言,並作出確定性論斷,應當明知自己在互聯網上的言論必然損害廣匯能源的商業信譽而故意為之,符合該罪主觀構成要件,而其是否具有經濟利益並非該罪成立的主觀要件,故不予采納。

值得一提的是,判決中,廣匯能源所強調的“公司對新疆貢獻巨大,廣匯崩盤,就會影響新疆的穩定;否定孫廣信,就會影響新疆的穩定”等意見,法院認為與指控事實沒有法律關聯。

廣匯能源方面還強調,汪煒華的行為導致公司市值蒸發十億元,股民虧損嚴重。檢方最早出具的起訴意見書里稱,已查證多位投資人因受汪煒華“虛假信息”影響,低價拋售廣匯能源股票,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共計1468萬元。

但在起訴書中,對這部分內容未做具體表述。法院判決書則認為,這部分“意見”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汪煒華希望家人把判決書貼在個人微博上供大家評說,但他的母親很猶豫,害怕在兒子平安歸來之前再惹出事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36

桑德國際被沽空機構質疑 桑德環境股價暴跌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5/0205/272196.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彭友 昨日下午,桑德環境(000826.SZ)股價突然暴跌,收盤跌幅9.44%,名列兩市跌幅第一。究其原因,公司關聯企業、港股公司桑德國際(00967.HK)被沽空機構質疑,認為收入被誇大。

昨日有報道稱,沽空機構Emerson Analytics發布報告內指出,桑德國際收入有被誇大之嫌。從2011至2013年期間,一項名為“工程科技服務”的項目為桑德提供約40%收入,但是桑德一直並無與股東商討。同時該沽空機構卻無法找到相關工程項目以證明有關收入,並且尋找到一間不知名的子公司,而有關公司在內地水務行業並無足跡,因此,其認為這證明有關收入是不存在。2013年真實盈利能力只有公布的三分之一,將其目標價大幅下調70%至2.4元。

從昨天10:37開始,桑德國際緊急停牌,但是桑德環境沒有停牌。

知情人士透露:“深交所已經針對此事向公司進行了問詢。”

去年9月,桑德環境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桑德環境(香港)認購及受讓桑德國際合計31.19%的股權。同時,同時,桑德環境擬將其所持湖北一弘水務有限公司的100%股權作價12億元轉讓給桑德國際或其指定方。

惠祥投資總裁殷佑嘉分析稱:“除了同屬同一個實際控制人旗下,桑德環境還與桑德國際發生直接的股權關系,這也導致了桑德環境股價大跌。”

昨日的成交回報顯示,機構對於桑德環境的情況產生了分歧。其中,4家機構席位分別買入3275萬元、2609萬元、1807萬元、1782萬元。

不過,賣出的力度更大,3家機構分別賣出5650萬元、3791萬元、3193萬元。

4日晚間,桑德環境發布公告稱,截止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近期公司主營業務經營進展以及外部經營環境不存在發生或預計將要發生重大變化的情形。預計公司2014年全年經營業績將維持穩定增速。

“桑德環境與桑德國際目前處於獨立自主各自經營環保行業不同細分業務的上市公眾公司,桑德國際目前在業務經營以及日常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與桑德環境不存在關聯。”公司方面如是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93

從宏觀經濟視角來看豬週期——對「供給週期論」的質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100

(本文作者為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俞平康)

1、判斷豬週期的走勢對於CPI的判斷非常重要,從歷史數據來看,CPI同比走勢和豬肉同比比較一致,豬肉價格對我國CPI的影響較大。2012-2015年,豬肉在CPI中所佔比重分別為3.27%、3.20%、3.17%和3.21%。當豬價上漲超過30%時,會拉動CPI指數1個百分點以上。

2、豬週期存在嗎?第一,豬週期確實存在,週期大概在3-4年;第二,每一輪豬週期的形態並不一致,波峰、波谷、週期長度都有一些差異;第三,此輪周週期顯然與之前的2輪豬週期差異較大,我們認為有必要對於這種差異找出原因。

3、傳統的觀點認為供給週期決定豬週期的形成。由於豬肉被認為是必需品,因此也被認為是需求零彈性,需求曲線因此更接近一條直線。那麼豬肉的價格唯一由供給決定。因此蛛網理論較好的描述了豬週期的形成。

4、傳統的供給週期論已經不能完全解釋目前這輪豬週期為什麼沒有騰飛,我們嘗試著對此進行理論上的解釋,我們認為這輪週期沒有騰飛的原因有以下幾個:(1)豬肉需求不旺盛、增速下滑;(2)居民消費習慣變遷制約豬肉需求;(3)進口豬肉替代國產豬肉;(4)規模化養殖降低生產成本;(5)玉米價格增速放緩避免了豬糧比迅速上升。

5、目前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已經低於2010年的低點。2014年1月以後,豬糧比一直處於盈虧平衡點6以下。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在價格走低的背景下還有下滑的趨勢。那麼新的一輪豬週期有可能起飛嗎?答案是肯定的。凡事都是物極必反。當價格繼續走低時,養豬戶一直處於盈虧平衡線以下,那麼就會降低存欄量,甚至會降低能繁母豬存欄量,當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產生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如果2015-2016年,中國經濟能進一步企穩,那麼需求面因素就會穩定,供給面因素重新佔據上風,這時候,新一輪豬週期很有可能騰飛。

6、那麼該如何理解豬週期呢?綜上所述,可見豬週期不僅僅是由供給週期決定,需求面也對豬肉週期有著很大的影響,近幾年這一影響正越發顯著。經濟增速下降後,會通過豬肉需求和生產成本兩個渠道影響豬肉價格。目前這輪豬週期沒有騰飛主要的原因在於需求的因素成了主角,雖然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一直在下降,但是需求下降的更多,才導致了價格的進一步走弱。

7、豬週期不會因為規模化養殖而消失,變化的只是波動的幅度和波峰、波谷的相對位置。隨著規模化養殖範圍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豬週期的波動幅度可能會變小,但不會消失。美國和中國一樣具有豬週期。

8、結合供需兩方面因素來看,我們認為,2015年上半年豬肉價格還將下行或者低位震盪,後半年隨著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進一步下降,供給因素在豬肉價格的決定當中重佔上風,配合政策層面的收儲,豬肉價格有望企穩回升,但由於需求面較弱,上升的幅度可能不會很高,豬肉價格可能正迎來史上最長的調整期。

9、在居民收入增速放緩,需求不振的條件下,對於今年物價的後期走勢,結合豬週期節奏和基數效應,我們認為大概率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其中豬價的反彈對下半年物價形成較大貢獻,全年CPI漲幅約1.4%左右,受制於債務週期的長期因素,仍將維持在較低的中樞水平。相比較PPI,CPI的滯後效應可能使得其相對PPI更慢出現反彈,即使經濟在第二或第三季度出現階段性企穩,CPI仍難以出現大幅度的反彈。

一、豬週期和CPI的關係

判斷豬週期的走勢對於CPI的判斷意義非凡,從歷史數據來看,CPI同比走勢和豬肉同比非常一致,豬肉價格對我國CPI的影響非常大。2012-2015年,豬肉在CPI中所佔比重分別為3.27%、3.20%、3.17%和3.21%。當豬價上漲超過30%時,會拉動CPI1個百分點以上。2007和2011年豬肉價格漲幅都超過了30%,2007年8月豬肉同比達到80.9%,拉動CPI2個百分點以上。豬肉在CPI中所佔比重比較大和波動比較大共同導致了豬肉對我國CPI有較大影響。事實上豬肉價格和CPI兩者擬合度非常高,2005至今兩者相關係數為0.88。

 

二、「豬週期」存在嗎

我們對於豬週期的研究以22省市豬肉平均價格為基礎,該數據最早追溯到2006年7月21日,從圖形上可以看出,06年至今共有3個明顯的豬週期,第一個豬週期是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共經歷48個月;第二個週期是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共經歷46個月;第三個豬週期起始於2014年4月底,我們至今就在這一週期中。

我們可以得出幾個觀點:第一,豬週期確實存在,週期大概在3-4年;第二,每一輪豬週期的形態並不一致,波峰、波谷、週期長度都有一些差異;第三,此輪周週期顯然與之前的2輪豬週期差異較大,我們認為有必要對於這種差異找出原因。

 

三、豬週期的供給週期論

(一)傳統供給週期論

傳統的觀點認為供給週期決定豬週期的形成。由於豬肉被認為是必需品,因此也被認為是需求零彈性,需求曲線因此更接近一條直線。那麼豬肉的價格唯一由供給決定。因此蛛網理論較好的描述了豬週期的形成。

當上一期價格為P1時,農戶根據簡單價格預期,即認為這一期價格還會為上一期價格,來決定這一期的豬肉供給量,由於豬肉價格較低,農戶會降低存欄量,減少豬肉供給,體現在供給曲線S上,即供給量為Q1。當供給量為Q1時,由於豬肉市場供小於求,豬肉價格會出現上漲,根據需求曲線,價格會上漲到P2。到下一期,這時候上期豬肉價格上漲會重新帶來農戶飼養肉豬的熱情,仔豬價格會上漲,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會進一步上升,帶來豬肉供給的增加,這時候豬肉市場重新出現供大於求,豬肉價格再次下跌。這種現象不斷重複出現,就產生了規律的豬週期。

(二)傳統供給週期論下判斷豬肉價格走勢的指標

在傳統的供給週期論下,價格是信號,養豬戶根據價格來調整養豬數量,即生豬存欄量。因此,我們可以根據生豬存欄量估計市場的供求情況,當生豬存欄量下降到歷史低位時,很有可能進入一個新的上升通道。但是僅僅根據生豬存欄量判斷是不夠的,即使生豬存欄量下降到一個歷史低位,但是如果母豬存欄量還維持高位的話,說明養豬戶還看好未來市場,較高的母豬存欄量可以保證短時間繁育大量的仔豬,從而使得這一輪豬週期繼續延長,或者只是一個波段。因此,根據蛛網理論,僅僅從供給面來判斷的話,我們建議緊密觀察生豬和能繁母豬兩個指標,當兩個指標都見底或見頂時,一般意味著豬週期的開始和結束,此外,近兩年豬肉逐漸實現機構化養殖後,企業供給決策對市場有了更多的影響,因此出欄率也成為豬週期所處位置重要的考量。

 

四、對傳統供給週期論的質疑

(一)傳統供給週期論的幾個推論

如果傳統供給週期論完全成立,那麼我們可以得出幾個推論:

1、豬肉價格走勢與非食品價格走勢應該完全獨立,如果豬肉價格完全由供給週期決定,非食品價格短期由需求決定,不同的週期決定力量意味著兩者應當有不同的價格走勢;

2、豬肉價格不受到貨幣供給量和GDP增速的影響,貨幣供給量增速和GDP增速代表了經濟的需求面,如果供給週期理論完全成立,那麼理論上豬肉價格不應該受到需求面的影響,因為在供給週期論中,需求短期是缺乏彈性貨幣供給量和GDP增速應該與豬肉價格無關;

3、當生豬存欄量和豬糧比下降到低點時,市場供給應該減少,豬肉價格一定會回升。生豬存欄量下降意味著豬肉供給減少,豬糧比下降意味著利潤空間下降,一些養豬戶會退出,這些會導致供給減少,當供給下降到一定程度時,豬肉價格會反彈。

但經我們觀察,這幾個推論都不成立。

(二)質疑一:豬肉價格走勢與非食品價格走勢密切相關

下圖是豬肉價格與非食品價格的對比,可以看出,豬肉價格與非食品價格並非完全獨立,二者密切相關,很多情況下,兩者走勢一致,二者的相關係數約在0.5左右,並通過顯著性檢驗。

 

(三)質疑二:工業增加值、M2增速能解釋豬肉價格變動的三分之一

我們用工業增加值增速和M2增速作為解釋變量,豬肉價格同比作為因變量來進行回歸。結果顯示,工業增加值增速、M2增速高度顯著,能解釋豬肉價格變動的三分之一。這說明,豬肉價格走勢會受到經濟增速和貨幣供給量的影響。至少說明,豬肉價格僅僅受供給週期的影響不太全面,豬肉價格同時受到供給和需求面的影響,近幾年以來需求面的因素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圖中也可以直觀看出,豬肉價格走勢與工業增加值走勢很多期間是一致的,而貨幣供給量與豬肉價格走勢很多期間是相反的。

(三)質疑三: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能作為豬週期指示器的說法不準確

我們發現,2014年9月份以來,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直線下降,甚至低於2010年的低點,但是生豬價格依然跌跌不休。這說明,僅僅根據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來判斷豬週期是不夠的。


 

五、這輪豬週期沒有騰飛的原因

傳統的供給週期論已經不能完全解釋目前這輪豬週期為什麼沒有騰飛,我們嘗試著對此進行理論上的解釋,我們認為這輪週期沒有騰飛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需求不旺盛、增速下滑

讀者可能會有疑問:豬肉不是必需品嗎,怎麼會受到需求影響。我們對此的解釋是豬肉不僅僅是必需品。當經濟增速下滑,居民收入水平增速減緩的背景下,市場對於豬肉的需求也會下降。經濟增速會影響豬肉需求的路徑在於餐飲消費,這部分消費是在家庭外進行,會受到經濟增速的影響。當經濟減速時,收入水平增速也會下降,居民會減少外出用餐,而外出用餐往往對肉類的需求都比較大,浪費也要比家庭內部更多,而家庭內部用餐比較節儉。

「八項規定」也是這次豬肉需求不旺盛的一個原因。「八項規定」之後,各種外出就餐減少很多,餐飲消費也受到很大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豬肉的需求。八項規定是2012年12月4日推出的,2013年餐費收入增速只有2.3%,比2012年大幅下降。

 

我們在圖中繪製了限額以上餐飲業餐費收入實際同比增速(名義增速減去食品CPI同比)和豬產量同比,發現兩者高度相關,在很多年份走勢一致,這進一步證明了我們的說法是正確的。

(二)居民消費習慣變遷制約豬肉需求

羊肉、牛肉、魚肉等肉類對豬肉有一定的替代作用。1985年後,豬肉產量在所有肉類中的比重不斷下降,而羊牛肉和其他肉類比重不斷上升,這說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於肉類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的變化趨勢,這種其他肉類對豬肉的替代作用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愈發明顯,這也是豬肉需求增速減緩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豬肉價格下降時,有可能變成吉芬商品。居民實際收入提高,大家更多的去消費牛羊魚肉等其他價格更高的肉類,這也是豬肉需求增速減緩的原因。

(三)進口豬肉替代國產豬肉

2008年開始,中國由豬肉的淨出口國轉變為淨進口國,豬肉的淨出口量不斷增加,豬肉的對外依存度也有升高的趨勢。雖然對外依存度還比較小,但是進口豬肉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國內豬肉。由於國外豬週期和國內豬週期並不同步,當國內豬肉價格處於波峰時,國外豬肉價格有可能處於波谷,這時候進口豬肉將變得有利可圖,進口豬肉會提高國內供給量,進而使豬肉價格下行。在這一輪豬週期中,2013-2014年,豬肉進口都保持一個歷史上比較高的水平,這增加了中國豬肉市場的供給量。

(四)規模化養殖降低生產成本

規模化養殖是中國肉豬養殖行業的一個趨勢。隨著規模化養殖程度的提高,生豬養殖成本有了系統的下降,而且規模化養殖的優勢愈加明顯,2013年,規模化養殖成本為1616.9元/頭,散養養殖成本為1853.0元/頭,相差236元,差距還是非常明顯。規模化養殖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中國整體生豬養殖的成本。養殖成本下降後,養殖戶的盈虧平衡線進一步下降,使養殖戶降低存欄量的價格信號中樞進一步下降,這會使這一輪豬週期的調整時間更長。

(五)玉米價格增速放緩避免了豬糧比迅速上升

2014年9月以後,玉米價格同比增速不斷下降,而玉米是豬飼料的主要原料,玉米價格增速的放緩使得雖然豬肉價格下降,但避免了相對養殖成本迅速上升的局面,豬糧比一直保持穩定,養殖戶的虧損程度並沒有進一步擴大,降低存欄量的迫切性沒有進一步增強,減緩了存欄量的下降速度,這也是這輪豬週期沒有騰飛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新一輪豬週期會起飛嗎

目前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已經低於2010年的低點。2014年1月以後,豬糧比一直處於盈虧平衡點6以下。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在價格走低的背景下還有下滑的趨勢。那麼新的一輪豬週期有可能起飛嗎?

答案是肯定的。凡事都是物極必反。當價格繼續走低時,養豬戶一直處於盈虧平衡線以下,那麼就會降低存欄量,甚至會降低能繁母豬存欄量,當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產生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如果2015-2016年,中國經濟能進一步企穩,那麼需求面因素就會穩定,供給面因素重新佔據上風,這時候,新一輪豬週期很有可能騰飛,進入1-2年的價格飛速增長期。但是,如果中國經濟繼續下台階,GDP增速進一步下滑,而貨幣政策維持中性,那麼豬週期上漲的動力將會不足。

七、該如何理解豬週期

那麼該如何理解豬週期呢?綜上所述,可見豬週期不僅僅是由供給週期決定,需求面也對豬肉週期有著很大的影響,近幾年這一影響正越發顯著。經濟增速下降後,會通過豬肉需求和生產成本兩個渠道影響豬肉價格。

首先,當經濟增速和貨幣供應量增速減緩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也會放緩,那麼對於外出就餐的需求大大減少,餐營業增速就會放緩,由於外出就餐對肉類的需求比較大,而且浪費嚴重,就會無形中會減少對豬肉的需求;

其次,當經濟增速減緩時,社會對於玉米的非食用需求也會減少,比如,經濟減緩會導致石油需求下降,由於替代效應,原油價格的下降導致生物燃料需求的減少,從而會導致玉米需求的減少,從而會降低玉米的價格,而玉米作為豬飼料的主要原料,進而會降低養殖成本,會減緩豬肉價格的上漲或者加快豬肉價格的下跌。

那麼如何把握豬週期變化規律呢?要綜合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因素。從供給面來說,要綜合看母豬和生豬存欄量,而能繁母豬存欄量更加具有指示價值,當能繁母豬存欄量下降到歷史低點時,往往意味著一個舊週期的結束和一個新週期的開始。從需求面來說,就要看GDP增速和貨幣供給量,當然貨幣供給量對於需求的形成有一個7-8個月的滯後期,當經濟過熱時,如果再疊加供給短缺,那麼會容易到達一個豬週期的波峰。目前這輪豬週期沒有騰飛主要的原因在於需求的因素成了主角,雖然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一直在下降,但是需求下降的更多,才導致了價格的進一步走弱。

八、豬週期會因為規模養殖而消失嗎

很多人認為,豬週期會因為規模化養殖而消失。理由主要為:第一,規模化養殖後,可以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可以有效的預見豬週期的波峰和波谷,可以逆週期而為之,這樣豬週期就會逐漸平緩,甚至消失;第二,規模化養殖後,養殖人比較理性,不會因為價格高而降低存欄量,而價格低而提高存欄量,保持一個比較理性的養殖規模,如果所有養殖人都這樣做,那麼豬週期肯定消失。那麼現實真的如此嗎?

美國是公認的肉豬規模化養殖國家。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出,美國同樣存在著豬週期,豬週期的時間跨度同樣為3-4年。與中國存在差別是,豬週期的波峰波谷之間的距離沒有中國大,也就是波動幅度小於中國。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豬週期不會因為規模化養殖而消失,變化的只是波動的幅度和波峰、波谷的相對位置。隨著規模化養殖範圍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豬週期的波動幅度可能會變小,但不會消失。美國和中國一樣具有豬週期。

九、對2015年豬週期及物價的判

從供給面來看,2015年1月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分別為40555、4190萬頭,已經低於2010年的低點;2月13日22省市豬糧比價為5.08,低於6的盈虧平衡線。2014年9月份至今豬肉價格還處於下行通道中,受豬肉價格下降的影響,預計2015年上半年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還將繼續下降。

從需求面來看,中國經濟基本面還偏弱,經濟增速較2014年4季度還將進一步下行,八項規定和反腐的影響還存在,根據USDA的預測,2015年我國豬肉消費量增速低於2014年。

結合供需兩方面因素來看,我們認為,2015年上半年豬肉價格還將下行或者低位震盪,後半年隨著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進一步下降,供給因素在豬肉價格的決定當中重佔上風,配合政策層面的收儲,豬肉價格有望企穩回升,但由於需求面較弱,上升的幅度可能不會很高,豬肉價格可能正迎來史上最長的調整期。

結合對於豬週期節奏的判斷我們可以對今年的物價走勢做一些前瞻。由於國內企業部門產能和庫存過剩以及人口紅利拐點的到來,國內經濟在下行期面臨債務及人口的拐點,供需層面結構失衡給了中期物價持續低迷一個合理的解釋。

由於居民收入和就業往往是增長的滯後指標,收入和就業的下滑可能逐漸影響到居民消費和物價水平的提升,消費和物價也因此體現滯後的特點。目前來看就業似乎還沒有出現明顯的問題,其中貢獻較大的是服務業對於就業的吸納,但是低端服務業對就業吸納仍然面對較低收入的現實,因此要警惕居民收入下滑的風險,目前城鄉居民已顯著放緩。

在居民收入增速放緩,需求不振的條件下,對於今年物價的後期走勢,結合豬週期節奏和基數效應,我們認為大概率將呈現前低後高的走勢,其中豬價的反彈對下半年物價形成較大貢獻,全年CPI漲幅約1.4%左右,受制於債務週期的長期因素,仍將維持在較低的中樞水平。相比較PPI,CPI的滯後效應可能使得其相對PPI更慢出現反彈,即使經濟在第二或第三季度出現階段性企穩,CPI仍難以出現大幅度的反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408

印度GDP計算方式遭質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7486.html

印度GDP計算方式遭質疑

一財網 申敏雅 2015-04-17 17:47:00

印度GDP新算法使其一夜之間成為世界最快增速的主要經濟體。印度統計局局長(India statistics office )阿什•庫馬爾(Ashish Kumar)已連續兩個月面對外界的質疑,而且質疑聲不會很快消失。

印度GDP新算法使其一夜之間成為世界最快增速的主要經濟體。印度統計局局長(India statistics office )阿什•庫馬爾(Ashish Kumar)已連續兩個月面對外界的質疑,而且質疑聲不會很快消失。

印度自1980年中期以來一直處於經濟低迷狀態,直至2月初,庫馬爾辦公室調整計算經濟活動的方法,這一情況才有所改變。如今,印度經濟增長已超過中國,去年第四季度達到7.5%的年增長率。

決策者對新算法的統計轉換感到非常困惑,尤其是修正後的數據並沒有歷史數據庫可追溯,為此很難讓人將調整後的數據內容同從前的數據關聯起來,或讓人理解新數據對經濟的意義所在。

庫馬爾說,“每天我們都面對大量的問題,幾乎每周都會從央行及財政部得到有關數據的質詢。我們也正嘗試著匯編一個時間連續的數據庫,期望在12月底能完成。”

由於困惑的持久化使得金融風險市場以及政策調整者方寸大亂。印度統計局已設立了一個內部小組審查數據,並邀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團隊進行複審。評估工作將於4月22日展開。

上周,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指出了新數據的部分空白所在,並認為這些空白掩蓋了對印度經濟的精確評估,這可能導致糟糕的政策決策。

外界有著對此更為嚴厲的批評。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盧舍•夏爾馬(Ruchir Sharma)稱新數據就是是個“冷笑話”,旨在“一次性全部重寫歷史”。

印度央行以及財政部達成協議,將不質疑新算法的調整決定,但他們並不能將數據與其他顯示經濟增長緩慢的指標相調和。例如,新的、強勁的擴張並不能很好地體現企業盈利能力的減弱以及工業生產的疲軟,其他統計學家們也不同意使用新數據集的方式。

而統計局將分歧歸咎於采用了一種包含成千上萬私營企業的改進數據庫。以前他們是采用大公司的小樣本作為數據。

庫馬爾說,“我們並未有任何政治議程存在。不管未來出現什麽問題,我們都會直接面對。”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