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Yahoo速食電視:觀眾平均看6分鐘

1 : GS(14)@2017-10-22 17:44:41

【本報訊】雅虎香港6月推出Yahoo速食電視,主打數分鐘的簡短網上節目。Oath香港網絡媒體內容總監張慧儀指,目前接觸約420萬名用戶,平均觀看6分鐘。未來期望推出更多娛樂及本地體育節目,並與美國雅虎聯合做財經直播,加強跨區域、跨品牌合作。張慧儀表示,速食電視反應不錯,影音串流每日平均達250萬次,自家製節目每集平均觀看人數超出60萬。根據用戶數據,不同時段觀眾有所不同,她指日間多為女性、夜晚則年輕人為主,故有意增加親子及扮靚元素。
Oath香港市場及傳訊部高級總監劉淑芬指,速食電視並非與YouTube、Viu OTT或TVB平台比較,雅虎會利用數據平台的優勢,針對用戶習慣會播放不同節目,未必硬性規定時間表。
Yahoo拍賣方面,Oath香港及東南亞印度地區董事總經理陳啟滔指,平台已推出18年,11月將會大幅更新,改變介面和設計,但拍賣功能仍會保留。早前Verizon收購雅虎後,成立Oath,注入Yahoo體育、Yahoo財經、赫芬頓報、TechCrunch、Tumblr等50個媒體或廣告品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20/201887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122

【果籽人話】警訊奸人堅:試過做好人,觀眾接受唔到!

1 : GS(14)@2018-03-06 03:54:23

堅哥與《警訊》演員及警察公共關係科一同探望老人院。(受訪者提供)

一click免費下載《籽想去東京》旅遊指南:http://bit.ly/2rSv4c4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他「犯案」廿載,偷呃拐騙,一直逍遙法外。在街上遇到警務人員,不但不逃走,還從容自在地打招呼聊天,這個光明正大的「壞人」叫吳良榮,堅哥,現代奸人堅。吳良榮是香港電台的演員,主要在《警訊》出鏡,由1997年至今,他在《警訊》模擬騙案片段中多飾演壞人,如性交轉運案的道士及虐兒父親等,當中以「堅哥」一角最深入民心。演出廿載,堅哥表示不介意形象受影響,做「壞人」其實想幫助更多人,防範罪案。

堅哥的入行經過

堅哥之所以入行原來全因一位傳奇的「的士明星」。多年前,堅哥有朋友經營的士車行,他偶爾幫朋友替更。其後認識了一名的士行內同鄉,當時同鄉已做了二十多年特約演員,別名叫「的士明星」,會在的士內掛上與成龍等明星的合照,「他覺得我口齒伶俐,不害羞,想介紹我入行做演員。有天,這位同鄉說要帶我吃飯,上了車後,卻載我到製作公司試鏡。」當時是香港電影正值輝煌的時代,堅哥對於拍攝行業十分好奇,於是抱着去見識的心態試試。第一次演出是香港電台的《鐵窗邊緣》,由於是新面孔,漸漸得到飾演小角色的機會。不過,演出數次後,他發覺自己對演戲的興趣不太,想暫停演出。後來,同鄉建議介紹他去亞洲電視演出,「在電視台可能可以見識多一點,機會亦較多,所以在同鄉穿針引線下,去了藝員調配組試鏡,開始了在電視台的拍攝生涯。作為新人,沒甚麼對白,後來有些劇組人員覺得我表現不錯,於是多了演出機會,不過多數都只演出一集而已。」後來輾轉回到香港電台當特約演員拍攝《警訊》,「特約演員的待遇會好一點,劇組會給你上班時間,不用通宵等候。而且有對白或鏡頭特寫,可以發揮多一點,對演戲的興趣也多了。」


堅哥最欣賞的奸角是鄭子誠,曾學習對方的表情及語氣。(受訪者提供)

堅哥也曾做過「好人」,卻被投訴,原因是有些觀眾看不慣。(受訪者提供)


拍攝警訊 最深刻的事

拍攝《警訊》廿年,堅哥坦言以前為了收入而加入拍攝行業,而現在卻多了一份使命感,可以令大眾提防罪行。問到拍攝多年有何深刻事情?「有一個伯伯,收到騙徒的電話,他跟着模擬騙案片段的步驟去做,先打給家人確認,然後靜靜報警,終於成功把犯人繩之於法,他在事後多謝我。」不少人覺得模擬騙案片段很惹笑,對受害者指指點點,「其實當局者迷,例如性交轉運案的女受害人,事主想盡辦法只是想挽回感情,無計可施才被壞人利用,其實是悲哀的。」堅哥說模擬片段亦曾幫助性交轉運案的受害人,「當時模擬性交轉運案的片段剛播出後,就有一名中年女士報警,懷疑自己被騙財騙色,損失了十多萬。我們拍了片段後,可能令她醒覺,也算是幫了人。」

見證警訊 由死板到輕鬆

《警訊》近來的劇情越來越精采,如以愛情電影的拍攝手法,配上流行曲《好好戀愛》去呼籲市民提防爆竊,成功引起網民熱烈討論。有些人卻覺得這樣的轉型不當,不應把認真事娛樂化。堅哥則認為:「我見證着《警訊》由以往的死板沉悶,變成現在的輕鬆有趣,以前收視低,甚至有人看完模擬片段後會害怕。現在反而有觀眾追看,他們想知道葫蘆裏賣的是甚麼藥。其實觀眾對劇情深刻是好事,看完後有訊息可以帶走,能有助大眾提防罪案。」模擬騙案片段的劇情也許太戲劇化,但荒謬早就存在,藏於日常。我們可視片段為一塊放大鏡,顯露荒謬,把埋於日常下的真實曝光,加深大眾對罪案的認知,也屬功德。採訪:何佩欣攝影:陳文樺、彭希文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2/203195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401

好電影觸動觀眾 程小東 2018-03-02

1 : GS(14)@2018-03-12 02:38:31

https://www.am730.com.hk/news/%E ... %8f%e6%9d%b1-117611
武俠片是華語電影的獨有類型,在八、九十年代港產片的黃金時期,不同武打風格的古裝片各有市場,其中的《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將武打動作拍得唯美浪漫,正是動作導演兼武術指導程小東的招牌風格。適逢今屆亞洲電影大獎以「武動亞洲」為主題,大會找來程小東作評審主席,在影視圈打滾四十多年的他,見證武俠片的變化,他直言,現時的武俠片的發展已到了樽頸位,需要嶄新手法尋求突破;談到華語動作片的前景,他寄語守住中國武術本位,勿忘動作特技皆是輔助,大場面堆砌不了觀眾的共鳴感。

news-images

今屆亞洲電影大獎踏入第12年,共有32齣來自10個地區及國家的作品入圍,新增「最佳新導演」及「最佳動作電影」兩大獎項,先問問評審主席可有心水選擇?以為程小東會選擇動作電影,他卻另有意屬,「看了大部分作品,無論大小製作,質素都很高,最深印象是《嘉年華》(文晏導演),以低製作成本,兩個年輕新演員(13歲的文淇和14歲的周美君)能演出生活實感,觸動觀眾。」武打動作是輔助劇情推進,絕不能喧賓奪主,要讓觀眾看到傷心處同流淚,開心一齊笑,最重要還是看劇本、題材和演員表現。他不諱言,隨著中國開放電影市場,豐裕的資金催生很多大製作,「其實,只需配合大時大節,每年一、兩齣大製作已足夠,始終共鳴感不能單靠資金去堆砌,錢是花多了,觀眾睇完『媽媽聲』,拍齣爛片便沒用。」好大喜功,錢都花在「小鮮肉」演員或浮誇特技,未必能提升電影質素,若為了保本止蝕,更會交行貨了事,他補充說:「別忘記投資愈大,風險愈高便壓力愈大,自然會傾向保守創作。」


獨門 飄逸風格
自幼習武的程小東從武師做起,1976年開始擔任電視台武指,他憶述:「當年拍電視劇,缺乏資源又時間不足,卻能激發創意想像,大家覺得好笑好睇,才吸引電影公司來找我合作。」80年代初投身影圈,執起導演筒兼任武指,《倩女幽魂》、《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等作品均大獲好評,先後憑《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英雄》等武俠片,在港台兩地的電影頒獎禮贏得動作指導獎。他認為,要成為獨當一面的武指,必須具備個人風格,「假如袁和平與洪金寶所拍的《倩女》或《東方》,必會有不一樣的武打設計,因為各有自己的思考模式,形成獨特風格。」而他設計「高來高去」的凌空蹈虛動作,飄逸中帶瀟灑,充滿詩意的畫面,已成為「程小東」式的武打風格,「自那階段開始,不少武俠片都略帶我的影子。」現年65歲的程導說得直白。


創新 難免失手
自2011年的《白蛇傳說》後,多年未有執導的程小東,計劃於5、6月開拍新武俠片,希望能另闢蹊徑,他有感而發地說:「現時武俠片已到了樽頸位,觀眾覺得來來去去都是類似的拍法,是時候改革動作設計,不創新還有誰會看?」他自言,每部戲都想有新構思,「不過,創意很難說,永遠像走鋼線,行得好便可以繼續,隨時觀眾不接受,便失足從高處墮下!」即使是資深電影人,或多或少能估計市場接受程度,也難保永失手,他續說:「點解大導演都失準?往往是想創新,我不開名,有時花了幾十億,效果仍差強人意。」他坦言,曾試過想了新點子,自以為很好,結果卻不似預期,他半說笑道:「不成功唯有躲在家裡哭!」然後才認真說:「當時對批評聽不入耳,多年後重看,才發覺自己拍得很老套,緊記下次要避免。」

news-images

突圍 武術作主位
縱然,程小東看近年的武俠片發展停滯不前,他對華語動作片的前景仍感樂觀,「動作片是電影市場的永恆必需品,因為動作易明,不太需要對白輔助,去到非洲都看得懂。」面對荷李活出神入化的CG特技,程導坦言華語片難以追上,唯有以真功夫突圍,「從黃飛鴻的黑白片年代至今,西方不斷學習的,正是我們最擅長的武術,好應該發揮所長,現時內地有很多武術賽,招式打法不斷更新變化,何不好好增進自己?」他語重心長地說:「單靠特技,容易變得一式一樣,始終要靠武打演員的身手和體能,才能產生獨特效果,近年大家經常看特技大片,漸漸又會反璞歸真,謹記特技只是輔助,絕不能放棄自己的主位。」受大勢所趨,不少香港電影工作者已北上發展,程小東也不例外,主要留在北京籌拍電影,他解釋,「不少內地投資者會選用香港導演,覺得他們的態度專業,時代觸覺敏銳,相對較有保障。」他看是優勢機遇,也是對香港電影人的認同。


創新意 把握時機
程小東最期望是看見新一代電影人冒起,為電影注入新視點和想法,「若能發掘更多新題材,可讓電影百花齊放,就像近年的韓國電影,劇本題材和思維都很夠膽創新。」1979年,他與徐克導演初次合拍麗的劇集《俠盜風流》,已見飄逸風格的雛形,突破劇集慣用的武打方式,「那時仍是新人,反正名氣不大,何不大膽一搏?正所謂語不驚人誓不休,最起碼要讓現場的人驚嘆,假如大家都說行貨便無癮;尤其跟張藝謀和徐克等大導合作,他們必然有自己的想法,怎讓他們聽你講?一定要想出令他們叫好的想法,他們才會佩服你!」問到有何拍戲心得跟後輩分享?他笑言,最例牌的答案是努力,「要自問是否真心喜歡拍戲,甚至有所犧牲也可以?別要想著賺大錢,很多個新人才有一個跑出。」其次是要把握時機,「這行要鬥轉數高,大家要鬥快,你先說先拍,橋段便屬於你,總言之,要想得快、夠膽、有新意!」創新是必殺技,講求天分,卻不代表「隨口噏」,他不忘補充說:「必須做足事前準備工夫,武打設計要合邏輯,我也會時常留意電影新趨勢,看到出色的作品,驚嘆對方的想法,也會思考自己又會怎樣拍。」


找定位 走下一步
談到香港電影的發展,每年只有幾個月留港的程小東,直言不太留意影圈新晉的名字,「感覺是有點老化,因為我們這批導演仍在拍戲,演員都是以前熟悉的一批,類型亦很相似。」程導認為,電影大致分兩種,一種是純粹商業片,另一種是較有藝術價值,能夠代表香港的本土電影,受市場所限,資金緊絀,卻不失為新導演的機會。至於主流大片,無疑資源充足,但要在競爭劇烈的市場分杯羮,便要精準的商業計算,「甚麼是觀眾喜歡看又可賣錢的元素?每隔幾多分鐘要出現?就像拍動作片,也要捉觀眾心理,務求帶來驚喜,否則怎可生存?」最緊要知所定位,才能確定下一步怎樣走,他直言,「香港市場不大,要靠外來資金,最快捷方便是連繫內地的投資。」話說回來,近年亞洲地區的電影節,搞得有聲有色,促進各地區的電影交流,「或者跟日本或印度等亞洲國家合作,也可拓展市場。」程小東如是說。


文:許惠敏    圖:莊振邦 髮型:Daniel Cheng@PRIVATE I SALON at ifc mall 化妝:M.A.C Cosmetic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6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