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股冷靜期8.22出籠涉81隻恒指H指成份股不包括細價股

1 : GS(14)@2016-06-06 02:50:42

■李國強表示,由於二三線股波動不會影響大市,所以未納入冷靜期機制。



【本報訊】俗稱「冷靜期」的市場調節機制確定將於8月22日推出,只涵蓋81隻恒指、國指成份股,而8隻期貨的「冷靜期」則會在第4季推出。細價股、創業板股份不在其列,港交所(388)市場科主管李國強指是為防範系統性風險。記者:黃翹恩


自去年7月拍板推行的「冷靜期」機制,昨日終公佈在8月22日於現貨市場推出。若個股股價與5分鐘前相比,升跌10%(衍生品升跌5%),這口價的買賣盤會被拒絕,而股份亦即時進入為時5分鐘的冷靜期。其間股份可以買賣,但價格限制於參考價的上下10%以內。




若升跌一成 限價5分鐘

5分鐘後股份恢復不限價自由買賣。早、午市各最多觸發1次冷靜期。值得留意的是,即使某指數成份股升跌幅度誇張(例如比昨日收市價高低30%),如果走勢漸進,而非5分鐘之內「閃升」或「閃跌」,亦不會觸發冷靜期。港交所回溯過去9年數據,只有2007年港股直通車、2008年次按危機時,每月觸發一次。反而去年的大時代、今年初環球股市暴跌,亦未有觸發機制。被問到為何機制沒納入波幅最厲害的細價股、創業板股份,李國強表示,二三線股波動不會影響大市。反而指數成份股及相關衍生產品中,逾半成交來自程式交易。由於指數之間互相追蹤,波動可產生雪球效應。據他所知,程式交易不時有短暫錯盤,「雖然波幅唔及美國閃崩」,更應利用冷靜期,決定是否需取消某些買賣指示,「5分鐘之內恒指成份股郁10%,對程式買賣的人,都應該諗一諗」。



港交所對首次演習滿意

他重申交易所絕無強制停牌、停市的意圖,亦不希望過份干預市場。交易所會向券商及資訊供應商提供系統要求,若股份進入5分鐘冷靜期,系統會自動產生標示以供識別,但不會如停牌般刊發公告。對於上月28日的首次市場演習,他形容「情況滿意」,而有傳媒發現由觸發至進入冷靜期時,交易曾短暫停止,李澄清電腦系統可即時進入冷靜期,「可能係買、賣爭持,雙方唔願意用呢個限價區間內買入賣出」,市場亦需時消化資訊。至於下次演習將在下周六(11日)進行。君陽證券行政總裁鄧聲興認同不納入交投少、股價波幅大的細價股,「吓吓都5%停,咁咪好混亂?可能幾十隻股份同一時間停……散戶最驚冇得交易、驚不明朗」。只冷靜5分鐘其實「冇乜嘢做到」。李國強又表示,現階段無意加入其他股份,若實施後市場有要求,屆時會考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03/196388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734

細價股一周:新股披露水平提升

1 : GS(14)@2016-07-06 08:09:58

最近新股市場話題多多,先有證監會及港交所(388)聯合發表有關上市監管諮詢文件,有意改革上市監管架構,聯交所亦出招,早前發指引信阻撓啤殼公司上市,最近多間創業板新股罕有公開發售,而一些主板掛牌公司,分配結果披露水平亦提升。主板集資分為「香港公開發售」及「國際配售」。配發結果通告內詳細列出公開發售部份認購倍數及股份分派情況,國際配售部份與公開部份不同,以往不會以數字形式公佈確實超購倍數,而是以實質描述形式披露超購水平,如「非常大幅超購」、「大幅超購」、「踴躍超購」等,外人無從得知分派情況。細閱最近多家掛牌新股的配發結果,情況已有改變。HSSP(3626)國際配售共114名承配人獲分共2,300萬股,六成人僅獲配四手股份或以下。川控股(1420)根據國際發售向103名承配人分配,八成獲發五手或以下。該批大戶人頭主要用於充數,因數字上餘下廿名投資者,已佔國際配售部分約99%股份。明天掛牌的永豐集團(1549)更出現一手黨,近60人僅獲分一手股份。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6/196827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59

周顯﹕細價股未來3趨勢

1 : GS(14)@2016-07-14 07:27:47

【明報專訊】對於未來細價股的走勢,我看的並不是深港通,而是另外幾個基本因素。

第一,如果收緊了上市要求,即是減少了啤殼,意即貨源減少了,這會令到現時的殼更加值錢,如果殼價升了,細價股的市值和價格也會隨之上升。

第二,如果嚴格限制了新股的發行,供股和大比例發新股都被嚴格限制了,那麼,莊家只有向上炒得更高,以及跌得更慘,製造大波幅,才能夠有足夠的利潤。反之,現時的莊家只要賣股票、賣完了便再印,對於股價反而更加不利。

多了內地莊家 自有內地散戶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這一年多,雖然股市疲不能興,但是仍然有大量的證券公司新開張,把行內responsible officer的薪水都炒得高了。這些新開的證券公司,主要是內地人當老闆,一部分是內地莊家,另一部分則是內地的上市公司老闆,以作為他們在香港炒股票的橋頭堡。這叫做「供應創造需求」,當有了這麼多的內地證券行,還怕沒有炒股的內地散戶嗎?

那天我和朋友說起了以上的分析,他說﹕「我都不擔心細價股的未來,只是擔心被大陸莊玩晒,我哋啲香港人無定企啫。」

我說﹕「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我們香港人要與時並進,再不,就是索性把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大陸人!」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90&issue=201607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598

細價股一周:殼價殘未必蝕硬

1 : GS(14)@2016-08-04 04:02:08

紡織股廣豪國際(844)控股權易手,公司大股東兼主席王建陵出售58.7%股權,每股定價1.59元,涉及3.85億,買方是永泰控股董事長王廣西。永泰控股業務廣泛,其為永泰能源控股股東,後者主營煤炭開採,A股市值達500億元人民幣。是次交易反映廣豪殼價僅值3億元,較正常水平5億至6億元為低。主要歸因於廣豪股權較為分散,公司第二大股東何堅、執董王韶及非執董衛金龍合共持股15.9%,卻沒有簽訂售股協議。其中何堅於賣盤消息公佈後,隨即按市價減持股份。以往亦曾有不少低價賣殼例子,例如前年易主的安域亞洲(645)、去年順龍控股(361)及至卓國際(2323)。其中安域交易涉及現金1.3億元,作價輕微高於公司每股資產淨值。買方是華彬集團主席、泰國華藉富豪嚴彬。事件曾引起傳媒廣泛報道,據傳更有小股東寫信予監管部門投訴。無論背後原因如何,低價易手至股價升不起,難免令小股東大失所望,但其實中線來看相關公司股價未見受影響,仍能錄得可觀升幅。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3/197201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52

細價樓及豪宅領大市反彈

1 : GS(14)@2016-08-08 00:12:59

【拆局】上車客在淡旺市也是樓市中流砥柱,過去多個上車新盤賣個滿堂紅當中,以紅磡有「劏房之城」之稱的環海.東岸為表表者,1,000伙買家之中超過九成買家採用發展商提供的九成半按揭,當時平均賣價約300萬元,要上車盤反彈便要按揭上配合。



換樓客市場受制辣招

近月各大小銀行把低息門檻降至借貸額100萬元以上,同樣可以獲得拆息+1.5厘息口,連同發展商提供的八至九成一手按揭,過去三個月已使細價樓止跌回穩。從兩個新界區上車二手屋苑天水圍嘉湖山莊和沙田第一城止瀉急彈可見,細價樓市場可以極速回穩。現時除了細價樓之外,今年初率先反彈的豪宅市場,多番出現大額成交,重演樓市火車頭角色,搶回過去數年被上車盤遮蓋的風頭,同時英國脫歐公投後資金流向亞洲,其中豪宅和商廈將是最搶手物業,連同中資加入搶貨潮,這兩類市場可以看高一線,與上車樓分庭抗禮,成為樓市反彈「雙箭頭」。反之,換樓客市場大受辣招所累,銀碼過大只能做六成按揭,換樓鏈未能接合,令樓市未能長驅直進。何況二手成交受制於業主反價趕走買家,使這股購買力流向一手市場,益了近月即將開售的新盤市場,向來一手優惠和按揭均較二手市場多,況且兩者溢價拉近,相信準買家會被花多眼亂的優惠條件所吸引,中了一手毒,年底前被發展商爭取出貨的機會。記者:劉兆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7/197261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770

內地富豪不熟悉條例 亂炒細價股 違例拒提全購 萬亞暴挫43%

1 : GS(14)@2016-08-10 07:40:04

【本報訊】新晉內地炒家南下亂炒港股。去年底開始投資本地細價股的深圳地產商楊榮義,上月中掃入萬亞企業(8173),短短半個月增至逾30%,但表明無意按例提全購,或遭證監會紀律處分,拖累該股復牌後曾插逾50%,收市挫43%。市場指,缺乏實戰經驗兼不熟條例的內地投資者,除易成為大鱷點心,更會令細價股添波動。記者:黃翹恩 余倩敏 石永樂



翻查紀錄,前稱寰亞礦業的萬亞企業,去年底由太陽國際(8029)主席鄭丁港及大股東周焯華於場外大手增持至24.66%成為大股東,但今年5月起開始減持至零,與此同時,楊榮義於7月12日首次披露持有7.66%萬亞,於8月1日申報持股增至31.13%,並於兩日後增至32.87%,涉資逾6,700萬元。



證監或罰萬亞大股東

周一晚集團公佈,楊氏之法律顧問確認無意提全購,對此證監會正考慮採取合適行動,可能包括對楊氏作出紀律處分。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承認事件罕見,一般散戶難以避免買中這類股份,不排除證監會對涉事人士施加一些較有阻嚇力的懲罰,包括罰款,以防類似事件重演。有證券業人士認為,內地客增持過界又不打算全購,或因他們「好多時未必熟條例,以為買51%就係老闆」,缺乏專業顧問指導,逐步增持至超過30%而觸發全購。事實上,楊榮義早於去年底突然增持滙友科技(8088)至5.34%,當時滙友科技主席胡景邵曾表示,僅與楊氏見過面,並不認識他,不知他買賣滙友股份的原因。至今年初,他沾手南華金融(619)及寰宇國際(1046)兩隻細價股,一度增持前者至15.05%,僅次於主席吳鴻生成為第二大股東,最後需要吳鴻生使出供股才令楊氏「知難而退」。券商高層指,A股疲弱加上人民幣大幅貶值,迫使北水大舉南下分散投資,除了專業的私募基金,不少實業起家的商人因過去內地經濟急促彈起而身家暴漲,「佢哋唔識財技,又唔信人,以為股價低就抵買,呢類投資越來越多,亦令個市無路捉」。除了楊榮義,今年3、4月,內地投資者龍松之與胡榮突然增持永義實業(616、現稱高山企業),亦叫市場意外。



殼股掀炒風 散戶宜迴避

另昨日港股三連升後回吐,收市跌29點或0.1%,報22465點,全日波幅僅94點,主板成交532億元。在今年最悶局市況下,昨除萬亞企業暴跌外,多隻細價股亦見大異動,時尚環球(1520)洗倉式下跌49%,躋身跌幅王,兩隻飲食業創板半新股飲食概念(8056)及皇璽(8300),亦急跌逾兩成,前兩者成交更逾億元計。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認為,在證監會有意收緊上市審批的前提下,近月細價殼股的炒作明顯,估計是細股大波動原因之一,但強調成功賣殼例子極少,散戶宜避之則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0/197301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207

細價股一周:創仔轉板有秘訣

1 : GS(14)@2016-08-10 07:53:27

主板殼價較創業板高一倍,創業板公司只要轉板成功,投機價值即時水漲船高。不知何故,部份投資者認為創業板公司掛牌滿一年便可以申請轉往主板上市。《上市規則》其實沒有列明任何時限,惟擬轉板公司先決條件,包括向股東送交上市後首個完整財政年度的財務報表。首個完整財政年度是關鍵,最早可以在哪一日申請轉板?視乎每間公司的上市日及年度結算日期有所不同。例如均安控股(8305)財務年度結算日期是每年3月31日,公司去年3月27日掛牌,剛好於年結日前,今年3月公佈業績,隨後極速於5月向股東送交上市後首個完整財政年度的年報,即時遞交轉主板申請並已獲得批准,將於下周一轉主板,新股份代號1559。若去年均安控股上市日期推遲至4月初,截至今年3月31日止年度業績便不符合「完整財政年度」的要求,最快要待明年3月,公佈2017年度業績後才能申請轉板,可見上市時間相差數天,便要推遲一年轉板。無論是掛牌上市,或遞交轉板申請,時間上均掌握得恰到好處,均安應該是逗留於創業板時間最短的公司之一。公司股價近期亦越升越有,半年內累漲三倍。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0/197297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226

投資一周:細價股乃市場需求

1 : GS(14)@2016-08-10 07:53:28

這幾年來,股市最大的問題是甚麼?又或者說,大家不停批評股市瘋狂,企圖用幻想出來的方法來改革股市,但如果不明白股市問題所在,又怎去侈談改革呢?股市最大問題,就是市場問題。這幾年來,買入中型股的長線投資者,已經越來越少,股民只有興趣於三種股票:第一,藍籌股;第二,高增長的當炒股票;第三,垃圾級的細價股。簡單點說,那些幾十億元市值至幾百億元市值的股票,買家越來越少。大家買藍籌股,優點是有需要時,可以快速沽出套現,要不就是買當炒股或細價股,貪其快上快落,滿足賭博心理。為甚麼中型股的長線投資者會放棄市場呢?原因很簡單,難得吼中一隻超值的「新世界中國」或「奧普」,卻發現了其股價長期低於其價值,等了好多年,犧牲了無數機會成本,原來它們是想私有化!市場的信息就是:在十年前,還有很多莊家,是炒那些有實業、有盈利的中型股,也曾經成功賺了不少錢。可是,如今這個市場已經大幅萎縮了,莊家們無啖好食,也已經放棄了這個市場。近來多間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正是因為,這種股票已經無可作為了。所以說,細價股的盛行,是因為市場有此需要,如果政府大力打壓細價股,資金會流回中型股嗎?哈哈,大家說呢?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0/197297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228

手機設備 細價股沽壓大

1 : GS(14)@2016-08-16 06:24:12

【本報訊】資金大換馬,手機設備股信利國際(732)昨日午後一度急插水21%,至一個半月新低,最後收市跌幅仍達15.2%,報3.73元,成交額高達2.97億元,按日增6.6倍。信利今年一度累積上升1.4倍,令市值衝上至逾百億元,昨日洗倉後今年升幅仍有一倍。除信利之外,近期受投資者鍾情的手機設備板塊昨均見疲態,舜宇光學(2382)昨再闖新高後即腳軟,收市跌3%;藍籌新貴瑞聲科技(2018)一度大漲近8%、市值破千億元後,收市升幅收窄至3.8%。另外,在深港通憧憬下細價股洗倉仍未止息,創板股創新電子控股(8346)昨大瀉七成,由2.21元跌至0.62元收市,成交額1.2億元。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董事沈慶洪則表示,現時市況氣氛轉佳下,市場資金開始換馬,早前強勢的股份因而出現沽壓,轉向中資概念入手,但相信細價股洗倉潮過後,只要人氣願意配合,便會再捲土重來繼續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6/197379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24

細價股一周:勿忽視萬科漣漪

1 : GS(14)@2016-08-17 07:56:55

萬科A(滬:000002)股價攀升,昨表演漲停,中國恒大(3333)斥資145億人民幣掃萬科股份,平均每股成本19.4元,萬科A股價昨高見27.57元,恒大回報已達四成,賬面利潤逾50億元,公司去年股東應佔溢利僅100億元。萬科A是內地權重股,股價急升間接帶旺內地股市。萬科所產生的漣漪效應不容忽視,寶能及恒大正親身示範狙擊上市企業如何能帶來巨大回報。類似事件在港股密密上演,國際精密(929)及神州控股(861)分別被中國寶安(深:000009)及廣州廣電運通敵意收購。對沖基金Elliott更向東亞銀行(023)董事局逼宮,對東亞及李國寶及其他董事提出訴訟,姿態強硬,撐起東亞股價,今年以來大幅跑贏大市。細價股如萬亞企業(8173)獲深圳市榮超房地產董事長楊榮義掃貨,一個月內累計買入三成股份。富譽控股(8269)獲董波提出收購要約,早前多項議案被高票否決,近四名董事下馬。相信今年餘下時間,更多公司將改朝換代。證監會持牌人士,沒持有以上股份梁杰文財技學人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7/197391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