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年爆紅的Lily無人機失敗,是又一個“矽谷謊言”,還是行業即將洗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4/160852.shtml

當年爆紅的Lily無人機失敗,是又一個“矽谷謊言”,還是行業即將洗牌?
常皓靖 常皓靖

當年爆紅的Lily無人機失敗,是又一個“矽谷謊言”,還是行業即將洗牌?

這個行業里的創業者,若要脫穎而出,需要具備突破的能力。

據外媒theverge 1月12日晚消息,自拍無人機Lily項目正式宣告失敗。Lily無人機創始人發出一份郵件,宣布將向所有支持者退款,並對項目的失敗深表遺憾。同時公司也將關門大吉。

而就在兩年前,這家公司的無人機炫酷的演示視頻,迅速風靡一時,吸引了大批預訂者。這也成為使得它成為近年來最受期待的一款無人機產品,但是,可惜的是,該產品一直處於難產狀態,三次跳票後,Lily最終還是走向了失敗的結局。

df292d4aa9a30fd7509b93b981c7f8dd

這不禁令人唏噓。曾一夜爆紅的Lily究竟為何倒下?是又一個“矽谷謊言”的破滅,還是技術難度太高?聯想到最近無人機領域頻傳的壞消息,是否又是市場尚未迎來成熟期?無人機領域在2017年經歷了這樣的開局後,究竟又將迎來什麽?

從一夜爆紅到黯然退場

故事的開頭很矽谷。2013年, 年輕人Antoine Balaresque在一次家庭旅行中發現,所有的家庭照里都沒有母親的影像,這讓他萌生了做個人專屬相機的想法。於是,剛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的他效仿年輕的喬布斯,做起了高端科技,在車庫里成立了Lily Robotics無人機公司。他的願景很簡單:做出一個“飛行的相機”,不用複雜的操作技巧就能在空中為人們照相。

起初,由於是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再加上是軟硬件結合,Lily無人機一開始並沒有受到投資人的青睞。直到2014 年春天,Lily無人機才得到了一筆可觀的投資,投資人是紐約潛力股風頭大牛Shana Fisher。

Lily無人機的一夜爆紅是在2015年6月。當時,Lily無人機的概念視頻的確讓消費者們興奮了一把。在視頻中,堪稱“傻瓜式”的自我航拍神器的Lily無人機展示了三個特性:一是操作簡單,無需操控臺,無需按鈕,亦無需APP控制;二是可以自動跟蹤拍攝,以及根據算法更精確地拍攝;三是在硬件性能方面,Lily無人機將照相機內置在無人機內部,省掉了雲臺和照相機支架,額定防水等級還達到了IP67。

在兩年前,這樣“隨時隨地,隨手一拋”的無人機無疑令所有人都大大驚艷了一把。而且,消費級無人機在航拍的應用場景中的“傻瓜”式操作,也讓很多人心動。在視頻刷遍朋友圈時,也得到了一批網友的盛贊:“太創新了,空中機器人的時代越來越近了!”“傳統無人機其實是物理在飛機上無人,但飛行員操控者總是存在。Lily實現了真正的無人,讓所有人變成參與者!”

被吊足了胃口的消費者們,開始以每個499美元的價格眾籌Lily無人機。資料顯示,眾籌數據非常可觀,Lily無人機在預訂期間共獲得不少於6000名付費支持者,以及不少於3400萬美元的預定金額。

在接受眾籌時,Lily和用戶約定的是2016年2月發貨。但Lily本身並不給力。7個月後的2015年12月,Lily無人機向眾籌用戶發送郵件,確認跳票,將發貨時間改為2016年夏季,他的理由是:為了完成部分的軟件優化、硬件提升一級測試工作。

之後,Lily推出500個成品給了測試用戶,但這並沒能讓Lily的產品面世。2016年8月,Lily在此推遲發貨,這次Lily給出了詳細的時間規劃表,並表示將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發貨。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17年1月12日,Lily無人機確認流產,關閉公司,開始給眾籌支持者退還預定資金。

Lily錯在哪里?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另一家知名矽谷創業公司也傳出了原型產品無法商品化、驚艷業界的視頻是造假的消息。不斷跳票的Lily,盡管因為其新穎的設計和功能上的顛覆性讓消費者狂熱,但它主打功能的實現效果之前也遭到不少業內人士的質疑,甚至哪款風靡一時的視頻也被人懷疑過真實度。

那麽,這是不是一款新的“矽谷謊言”呢?

關於Lily緣何失敗,有一種說法是技術尚未成熟。攝影網站Photoblog曾舉了這樣一個例子:Lily無人機的並沒有外置防抖措施,而是用了類似Instagram Hyperlapse的數碼修正技術,相機則用了Sony iMX 117模塊,可拍攝1200萬像素照片或1080P 60 fps影片,而鏡頭視角為94°。

《開源雜誌》稱,在宣傳片中的Lily在空中飛行自如,用戶可以為所欲為,但外媒The Guardian做測試時要順利啟動無人機卻十分困難,還撞到記者身上並“咬了一口”。

星圖智控CEO張慶旗認為,Lily就是倒在了超前的創意上,目前整個行業的供應鏈水平都達不到生產Lily的條件。“在深圳,無人機行業最前沿的一個地方,在Lily出來之後,都沒有哪個團隊能完全克隆他們的產品。因為無人機產品不像手機行業或者其他電子行業那麽成熟。此外,Lily資金鏈和產品設計上也有一些因素制約了產品的量產。”張慶旗對i黑馬說道。

此前,在Lily無人機概念視頻剛出現時,張慶旗就曾公開表示Lily無人機量產化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他告訴i黑馬,當時他曾提出Lily無人機有三個硬傷,“第一,拋飛是個技術活,拋不好就掉;第二,降落到手掌根本不可實現,他所謂的攝像頭定位降落,只要出現任何誤差,槳就會傷人;第三,沒有雲臺的攝像頭,拍出來不可看,大疆都做不到。”

臻雲創投合夥人祝曉成則表示,“Lily無人機的爆紅是因為解決了用戶的痛點,但是至於緣何失敗,我們只是看到了結果,一切都只是猜測。其中的原因很可能包括核心產品能力和供應鏈能力的不足。”

看來,技術和產品能力不足是非常根本的原因。無人機,並不是可以一夜成名、一蹴而就的領域。長期的技術積累、對市場的把握、量產的能力,才是根本所在。正如Lily的投資方之一創源投資(InnoSpring)  CEO 王笑在其宣布失敗後對外所表示的:“一個公司能成功,只有決心,只有創意是不夠的,最終要回歸商業的本質,那些所謂的兩年百億市值三年要上市的新聞,只是忽悠吃瓜群眾而已。”

無人機行業怎麽了?

最近無人機行業,壞消息不斷:除了Lily無人機宣告失敗,還有Zano無人機在kikstarter眾籌失敗,法國Parrot、國內的零度智控、億航無人機也經歷了裁員風波。目前看起來,仍然是大疆引領風騷。

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一現象?祝曉成認為,Lily的失敗是有代表意義的個例。“一些博眼球的無人機公司,如果不能落實到技術、產品、市場的能力上,都會失敗。”此外,他認為,現在無人機行業的確發展過快,才會導致近期負面消息的出現。

那麽,2017年無人機市場走向將如何,無人機創業公司們,又將如何才能在其中勝出?祝曉成對i黑馬做出了以下預測:

首先,大疆因為具有先發優勢和很強的創新能力,在國內一枝獨秀。但是,市場是會一直往前走的,競爭格局很可能在2-3年後發生改變。

其次,2017年,我預測可能會有幾家2B無人機公司冒出來。2B類公司的利潤會比2C類的要高,但是前者並不那麽抓消費者的眼球,而量也不會在短期內很快爆發。所以,對於2B類的公司,接下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量做大。

第三,目前無人機的使用,遠遠沒有到遍地開花的程度。因此,這個行業里的創業者,若要脫穎而出,需要具備突破的能力。

無人機 創業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56

無人機市場觸碰“天花板”

火熱無比的無人機行業正在經受著行業井噴以來的第一股寒意。

2016年12月30日,零度人員調整,實際離職人數為134人,而僅僅在三個月之前,零度智控剛剛宣布獲得B輪1.5億元融資;2017年1月10日,法國無人機制造商Parrot表示,公司經營沒有達到預期之後,宣布辭退無人機部門的1/3雇員;而就在兩天之後的1月12日,自拍無人機制造商Lily更是宣布倒閉。在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接連有多家國內外知名無人機公司宣布大幅度裁員。一盆冷水仿佛要澆滅無人機近來的“虛火”。

觸碰“天花板”

不可否認,大疆的出現讓“每個人都能飛行”、“一體化設計,到手即飛”成為現實,曾經高高在上的無人機被大疆用低成本、易操作拉入了個人消費。無人機的門檻被拉低,讓無人機進入了廣大的個人消費市場,於是我們看到了汪峰的無人機求婚,同樣我們也在眾多的諸如《神盾局特工》等美劇和綜藝節目中看到了無人機的身影,大家都開始幻想無人機的美好未來。

也正因如此,無人機被認為繼智能手機之後,最被看好的終端市場。不過作為消費級產品,用戶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市場的規模。恒豐銀行商業銀行研究中心負責人吳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消費級無人機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功能單一。除非骨灰級發燒友,顯然拍攝並非一般受眾人群所必需,從這個角度來看,無人機並非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功能的多樣性上目前更是無法與手機相提並論,這無疑限制了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規模的擴增。

此外,消費級無人機往往面臨著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比如近日網絡上出現一段用戶近距離拍攝民航客機飛行的視頻。虹橋機場空管中心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樣的拍攝行為無疑會對民航客機和塔臺造成很大的影響。第一財經記者就此從大疆內部了解到,大疆對此類高度危險的使用行為表示強烈譴責。但是風險好像並不只有這些,小米無人機甚至在直播的時候發生過炸機。2015年12月底的滑雪比賽中,無人機墜落在雪道上導致國際滑雪聯合會禁止無人機出現在其舉辦的高山滑雪世界杯各站比賽的現場。

隨著消費級無人機在普通消費者用戶中的日益火爆,資本開始介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介入這一行業,資本與技術開始聯袂上演狂歡。對此,大疆創新副總裁徐華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近兩年無人機行業處於風口之上,但是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容量有限,技術和市場門檻又比較高。有些企業只是做了一個原型機,或者連原型機都沒有,僅憑一個視頻或者PPT就進行融資或者眾籌,但其實產品設計、量產、售後服務等方面並沒有做好準備。吳琦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很多無人機企業生產的無人機距離期望中的高大上的智能無人機還有較大差距。

本來並不算大的市場規模,加之一些不太好的飛行體驗和技術支撐服務,消費人群規模的“天花板”對於生產消費級無人機的企業來說無疑很低。受制於消費級無人機的市場規模,“有些企業退出或者轉型也是正常的,最終行業的發展還是會回歸到產品為主的正常軌道上。”徐華濱對記者表示。吳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無人機行業的洗牌已經開始,未來行業集中度將會向優質無人機企業傾斜。

突圍之路

市場規模的受限卻並未妨礙無人機領域技術的叠代更新。雖然在2017年CES上,無人機並未帶來諸如2016年那樣的驚艷亮相,卻也不乏亮點。比如,大疆帶來的靈眸Osmo手機雲臺銀色版和CrystalSky 高亮顯示屏都在提升著用戶的使用體驗。

可以說,無人機航拍技術正在日臻化境。但目前無人機領域尚未出現“從0到1”的突破,大疆也並非無人機的創造者。而更要命的是,在無人機技術尋求突破最需要資本推動的當口,隨著無人機發展進入瓶頸期,資本熱潮正在快速“退燒”。

畢馬威和CB Insights共同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無人機行業在2016年第三季度只獲得了13筆共計5500萬美元的投資,而上一季度,13筆融資總計約1.06億美元,橫向對比來說,投資規模縮水近半成。而在2015年,無人機領域共出現74筆融資案例,融資達4.54億美元。

整個融資環境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常年觀察智能制造領域的徠斯機器人原高級經理屠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5年對於無人機企業來說還是大筆資金唾手可得、拒絕送錢上門的基金,現在卻不得不主動去找風投要錢,絞盡腦汁獲取融資。事實就是,作為曾經矽谷的寵兒Lily在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時候,傲嬌地只是接受了14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但是在遲遲無法按時交貨之後,大基金不再青睞Lily,企業在進行B輪融資時出現了巨大的困難。

在技術大變革時代,很難想象一項技術在缺乏資本推動下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在自身功能局限尚難破局的當下,找尋新的技術合作者在工業領域站穩腳跟正成為目前無人機企業發展的一個方向。事實上,無人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都比較清晰。“消費級主要以個人航拍為主,而各個行業的應用都是根據行業需求來設計的。”徐華濱補充道。

記者早前走訪大疆在上海的旗艦店時發現,雖然消費領域酷炫的科技產品可以立即圈粉無數,但情感的審美疲勞讓客戶的興趣點很容易轉移。正打算購買無人機用於攝影的陳先生在上海旗艦店向記者表示,無人機酷炫的科技確實吸引眼球,但相較於一店之隔的特斯拉展廳,陳先生表示,特斯拉首先作為汽車可以是生活的必需品,而在這方面他對於無人機的依賴程度就沒有那麽強烈了。

與之相比,工業領域應用無人機的地方無疑更多也會更加常態化,而這個市場規模同樣巨大。PwC(普華永道)的“無人機技術商業使用報告”顯示,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24億美元,而在基礎設施領域也有452億美元的市場空間。

比如,針對傳統燃氣安全檢測解決方案的弊端,大疆聯手國內的禾賽科技共同研發了HS-5000無人機載燃氣安檢解決方案,將獨創的超高精度激光甲烷遙測儀搭載於大疆飛行平臺上,用於各種複雜工業場景下的燃氣泄漏巡檢。

在禾賽科技CEO李一帆看來,大疆飛行平臺可擴展性強,性能穩定。“如果是人工上門安檢,每戶耗時約30分鐘,現在利用無人機,僅需數秒便可完成燃氣泄漏安檢,檢測效率可達1000戶/天,安檢效率大幅提高。”李一帆向記者補充道。

此外,無人機在物流領域同樣有大量的市場空間等待挖掘。2016年,吸睛無數的亞馬遜送貨無人機終獲政策支持,成功試飛。

在吳琦看來,短期內工業應用將是無人機未來的發展方向,但也不能忽視個人消費層面的潛力和市場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44

春節租女友生意火爆;大疆無人機險撞客機;首創前董事長劉曉光去世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7/160887.shtml

春節租女友生意火爆;大疆無人機險撞客機;首創前董事長劉曉光去世 | 黑馬早報
i黑馬 i黑馬

春節租女友生意火爆;大疆無人機險撞客機;首創前董事長劉曉光去世 | 黑馬早報

韓獨檢組提請批捕李在镕 三星聲明“無法接受”

1、大疆無人機航拍險撞民航客機

15日,網曝“杭州疑似有人用無人機近距離拍攝飛行中的客機,距離百米,嚴重威脅航空安全。”視頻最後說明:“該視頻拍攝使用Mavic PRO(大疆一款無人機航拍設備)”。公安廳有關部門表示該視頻屬實,已找到嫌疑人,案件正在調查中。

@_syj: 可怕,為恐怖襲擊制造了一個新方向

2、樂視複牌後股價高開低走:開盤大漲 收盤下跌1.12%

昨日,停牌一個月之久的樂視網,開盤上漲3.02%,在增長至38.98元/股後,開始逐漸下跌。最終,樂視網當日以35.40元/股收盤,相比上個交易日下跌1.12%。1月16日當日,樂視網成交9694.88萬股,交易額為28.31億元,換手率7.68%。同時,這也跟創業板整體行情不好的大背景有一定關系。當天,創業板指數整體下跌3.64%。

@竹子: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分析稱,樂視網上午股價拉升是為了出貨,放量破位後下跌

3、婚介所春節出租女友生意火爆 兩天一夜要價三千

沈陽皇姑區的一家婚介所,臨近過年“租女朋友”回家過年的業務十分火爆,價格也是明碼標價,讓父母見一見,不過夜的幾百塊錢,2天1夜2000元-3000元不等。但過夜的話,婚介所的人得跟著。據悉,被“出租”的女孩是在改婚介所征婚的,也就過年才配合他們借這個業務。律師:“租女友”不受法律保護,發生意外難維權。

@菲菲:論單身狗的求生指南

4、北京首張網約車資格證出爐

昨日上午,北京第一張網約車資格證出爐,來自首汽約車的孟濤,駕齡近20年,是位老北京,網約車駕駛證編號為001。據悉,北京已經有將近2萬人申請參加了考試,超過1200名司機已經完成了考試,合格率超八成。

@defendergti: 考試、發證、到之後的培訓、黃牛一條龍,都是錢,都是利

5、史玉柱清倉中民投 準備重回民生銀行任董事

1月15日傍晚,史玉柱發微博稱:“中民投與民生銀行沒有關系。因我準備回民生銀行擔任董事,防止大家誤解二者有關聯,我已賣掉了全部中民投股份,辭去全部職務。”民生銀行最新公告顯示,第七屆董事會成員選舉將於2017年2月20日舉行。

6、北京首創前董事長劉曉光去世

1月16日晚間消息,經王巍,劉春等多位微博大V今日在微博證實,原首創集團董事長劉曉光去世。劉曉光曾被業界稱為“地產行業的金融學家”。1982年至1995年期間,劉曉光先後擔任過北京市計劃委員會處長、委員、總經濟師、副主任、北京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等職務。

@西園鐵騎負羽矢: 學者型官僚,做了不少實事。

7、關於三星的兩則消息

韓獨檢組提請批捕李在镕 三星聲明無法接受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總統親信門”獨立檢察組16日針對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向法院提請逮捕令。獨檢組指控李在镕涉嫌介入三星向總統樸槿惠的親信崔順實提供資金援助。據悉指控還包括,李在镕去年12月在國會舉行的“樸槿惠政府親信弄權幹政案國政調查特別委員會”聽證會上作虛假陳述。對此,三星昨日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稱:“不能理解特檢組的決定。”三星承認向崔順實方面捐贈,但並沒有期待回報。三星還稱:“無法接受特別檢察官指控李在镕行賄是為了自己順利接班,或者是為了讓政府批準三星兩家關聯企業的合並。”

@Wonathan: 簡直就是一部韓劇

@超哥超實惠: 三星頂半個韓國,皇太子不會有事的

傳三星已調查出Note7起火原因:問題出在電池上

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稱三星電子已調查出Galaxy Note7起火原因,問題主要出在電池上。知情人士稱,三星可能會在1月23日宣布調查結果,公司還將宣布新措施,避免未來再次出現此類產品安全事故。

@瘋了個無痕: 不是出在中國人使用不當上?

8、特朗普:就任總統後繼續用個人Twitter帳號

特朗普近日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采訪時表示,他不會使用美國總統的官方Twitter帳號“POTUS”,而是會繼續使用他的個人帳號。特朗普解釋道,由於他的社交媒體帳號有很多粉絲,所以他將繼續使用這個帳號,以便對抗那些對其展開“不實”報道的媒體。

@Keith: 推特治國 不跟你玩虛的

9、麥肯錫:機器人替代人類工作的速度沒預想的那麽快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最近發布報告稱,自動化對勞動力的影響可能沒有想像的那樣大。麥肯錫預測,到2055年全球大約一半的工作活動會實現自動化。而此前牛津大學的報告預測,在未來20年里,美國約47%的工作都會面臨自動化威脅。

@蔡_YiChen: 本來解決就業問題就是民生大計,一方面提高勞動提素質,把產業向高端轉型,一方面留住低端崗位,保持就業平衡,如果直接把所有產業向高端轉型,高端崗位誰來做?低素質勞動力如何安撫?

10、20億美元收購的Oculus被指控剽竊 紮克伯格將親自出庭作證

據國外媒體報道,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將在1月17日上法庭作證,他早在2014年收購的初創公司Oculus的VR(虛擬現實)技術被指控剽竊。遊戲制作商Zenimax在兩年前就發起對Facebook訴訟,現在公審階段,於1月9日在達拉斯法院開始。

11、傳Android之父魯賓將成立新公司 開發高端手機

新浪科技訊 2年前,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離開了谷歌。現在魯賓組建了一個40人團隊,一些人來自蘋果和谷歌。雖然還處在原型階段,但從現有信息來看,魯賓的手機瞄準高端市場,與蘋果iPhone、谷歌Pixel對峙。

@菲觀: 從無到有容易,從優到新難。

今日思想

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什麽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麽富士康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里。 

——於宙

黑馬早報 黑馬早報神點評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20

價格戰擊落一批無人機

在今年拉斯維加斯的CES消費電子展上,無人機展館繼續成為大熱門。各展商展示了最新的無人機拍攝技術,包括能夠自拍的無人機以及帶有夜間模式拍攝功能的無人機,甚至有能夠幫助捕魚者追捕魚類的水下無人機。

根據研究機構ABI的數據,未來十年內,無人機市場將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長,並最終達到300億美元規模。然而看似熱鬧的展臺背後,無人機市場正在遭遇寒冬。

就在上周,曾一度成為明星公司的自拍無人機公司Lily宣布倒閉。兩年前,這家由兩位加州伯克利大學畢業生創立的公司曾經吸引了全球科技媒體的目光。來自法國的創始人CEO Antoine Balaresque經過兩年研發,在2015年公布了一段當時令他一夜成名的原機型視頻:掌上起飛降落、揮手就能拍照、跟隨拍攝視頻、輕巧防水設計等。他們甚至拒絕了GoPro拋出的繡球,放棄被收購。

2016年1月,Lily的自拍無人機在拉斯維加斯的CES展上一經亮相,就被評為最具創新產品獎,且被《華爾街日報》評為當年最受期待的科技產品。2015年Lily無人機開始預售,預售價從499美元一路漲到800美元。截至2015年底,預售訂單已經超過了6萬多架,營收更達到3400萬美元。兩位自信的創始人曾拒絕了多家風投,但也錯過了融資的最佳時機。

2016年上半年,從矽谷到中國,融資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無人機市場也在悄然而動,呈現出大公司一統天下的局面。中國的大疆憑借雄厚的研發實力和資金以及供應鏈方面的優勢,牢牢把握著市場的主導地位,讓其它競爭對手陷入困境。就連全球第二大無人機生產商,法國公司Parrot也宣布裁員三分之一。

Parrot在一份聲明中稱:“消費級無人機的利潤已經不足以支撐公司有盈利的增長。”這個表態對於Parrot這家從2009年起就研發低價無人機(售價在100~500美元之間)的公司意義重大。Parrot收入的60%都來自於無人機銷售,在蘋果商店的貨架上也能找到Parrot無人機。根據Parrot最新公布的季度營收報告,四季度銷售9000萬美元,低於預期目標1.06億美元,未來公司將把戰略重心從消費級無人機轉向商用無人機。

讓Parrot悲觀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大疆。大疆已經成為無人機行業的霸主,其高端無人機已經從消費級延伸到工業級,從農作物檢查到建築工地視察,幾乎無所不能。大疆的估值已經超過80億美元,市場份額占比高達70%。由於資金雄厚,大疆能夠掌控整條產業鏈,從設計到制造,這令它比其他外包設計或者制造的競爭對手要更具優勢。且大疆近期也正在采取更加激進的價格策略擴大銷售。

除了大疆以外,越來越多不知名的無人機品牌在亞洲誕生,這些參與者的進入把無人機市場的價格拉得更低。即便是GoPro這樣的公司,都感到市場環境遠比他們想象的還要艱難。GoPro的無人機Karma在續航里程上面臨挑戰,更有無人機因電池續航能力不足從空中跌落而被召回。

另一方面,由於硬件技術成熟度高,無人機的商業化周期變得非常短。相比品牌而言,規模效應似乎更為重要,比如大疆就通過巨大的出貨量把成本壓得更低。價格戰也讓企業利潤變得更加微薄。這與平板電視、智能手機等硬件的競爭格局有了相似之處。

市場的環境變化之快也超出了投資人的預期。2016年第三季度,無人機領域的融資相比二季度下降了一大半,這種趨勢預計仍將持續。

在這樣的背景下,零度無人機去年12月宣布裁員四分之一;Zano無人機宣布清算;而另一家無人機制造商3D Robotics則宣布終止無人機的生產,轉而研發助力無人機的軟件,並為無人機企業提供服務。該公司稱,大疆無人機的降價幅度高達70%。

風投也正在適應這種變化,他們的投資變得更加理性。他們的目光開始從無人機硬件投資轉向挖掘軟件領域投資的空間。華山資本創始合夥人楊鐳就表示,3D Robotics的轉型非常及時,“在感受到中國競爭對手大疆的巨大壓力後,他們試探了消費者市場,驗證自己的性能指標後,及時轉向更有前景的差異化市場,這是明智之舉。”

風投公司Scale Venture Partners投資人Alex Niehenke表示:“2015年,每個人都在狂熱地追捧無人機,現在我們希望看到該行業的領導者能夠在角逐中誕生,同時風投開始把目光投向軟件公司,它們能夠用更少的資金完成既定的目標。”Niehenke去年8月參投了無人機繪圖軟件公司Drone Deploy 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Drone Deploy的繪圖軟件也應用於大疆無人機。但從另一種角度來看,無人機行業洗牌整合也並非全然是壞事。畢竟僅僅為了滿足新鮮感的話,人們不需要幾百架功能相似的無人機,需要的是有用的、安全可靠的無人機來實現更多功能。

當然,任何創新都會有失敗的先驅,Lily就是一個典型。公司雖然最後沒能堅持下來,但它創造了自拍無人機這樣一個新的領域,讓後來者繼續探索。受益的企業包括中國折疊自拍無人機Hover。而大疆也在今年年初的拉斯維加斯CES上展出了折疊便攜式無人機Mavic,同樣具備自拍功能。

不僅是在無人機行業,過去一年,矽谷其他科技領域的熱門公司也有不少因業務不濟而被收購。典型的案例包括可穿戴健康智能設備Misfit出售給Fossil,智能手表先驅Pebble出售給Fitbit。即使是曾經的互聯網巨頭,也難改被收購的命運,雅虎是這樣,領英是這樣,Twitter也是這樣。

新技術的探索道路是漫長的,但最終總能讓人看到希望。即便是投資人也有90%的項目也同樣以失敗告終,寶貴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教訓。正如矽谷創業導師Steve Blank所言:“這里比任何地方都包容,我們把創業失敗者稱為‘有經驗的人’。有過失敗經驗的創業者,甚至更受投資者青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28

如何用無人機來販毒?


@StartupBeat及信報專欄「俺俺占占

去年十月,白宮發表關鍵性報告《為未來人工智能作好準備》,這是第一次華盛頓的政治人物討論人工智能。報告中指出A.I.不僅改變醫藥、交通、教育等等各個領域,甚至將會出現人工智能的新型武器,單單是無人機,未來十年就可以為美國創造八百億美元以上的收入和十萬個工作機會。

去年十一月,哥倫比亞當局就發現。有人通過無人機運輸毒品,並且在哥倫比亞索蘭諾灣附近搜到一百三十公斤可卡因。用無人機送到巴拿馬,一次能飛一百公里,攜帶十公斤毒品。這些毒品和一個叫做Gulf Clan的犯罪組織有關。該組織有五千名黑幫分子,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運毒。


到目前為止,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還是非常少,因為大部分企業都以為只有GoogleAmazon這些大公司才能提供人工智能服務,其實這是大錯特錯,只要能夠打進各式各樣的用戶市場,這股爆發力就會顯現。例如美國矽谷一間電腦視覺影像公司,能夠用微小電力就可以讓電子產品具備識別影像的能力,這樣的裝置就可以用在汽車上,就可以預防車禍,或者裝在無人機上,教無人機自動繞過障礙物飛行,甚至警方的阻截。

為什麼人工智能市場愈來愈犀利?因為雲端軟件應用愈來愈多、愈來愈可靠;第二,網絡速度加快,5G時代的降臨,不單令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將會成為全球網絡基礎架構。過去科技產業是由PC、手機、互聯網等單一趨勢推動,現在卻有三四種力量共同推進,發展每個領域都是又有競爭,又有合作,而黑幫犯罪分子往往是站在市場上的最前沿。

禁止使用Apple Watch

《時代周刊》最近蒐集了本世紀最偉大的一百張照片,其中一張是奧巴馬連同整個內閣及軍頭,在密室觀看拉登被擊殺的一幕直播。在美軍突擊隊突襲拉登藏身處當晚,隱形無人機傳回了現場影像。奧巴馬、副總統拜登和時任國務卿的希拉莉等高官聚在一個房間,神情專注,觀看刺殺拉登的行動視頻。

情報,或者說超常規的資料獲取和處理能力,對於企業和國家都是最重要的武器。沒有這些做支撐,美國無法對擊殺拉登做現場直播,而且僅用三十二分鐘就結束了戰鬥。

二〇一六年美國大選,駭客、社交媒體和情報分析以一種公開的方式,改變了歷史進程,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那麼,駭客如何通過互聯網獲取情報呢?其實,使用帶有GPS定位功能的手機意味着,情報機構就能摸清你的日常行為軌跡,進而從中挑出不尋常、可疑的路徑。CIA更可以追蹤正在海外執勤的美國情報人員的手機,通過分析其周圍出現的手機訊號,從而判斷情報人員是否被反跟蹤。即使使用一次性手機也無濟於事,因為這些一次性手機往往伴隨着已知手機一起行動,CIA順藤摸瓜便可鎖定一次性手機的主人。

真正讓美國走向全面監聽這條路、將冷戰情報行為擴大化的,還得歸因於九一一。小布殊當時通過一些司法程式手段,成功繞開了公民隱私等法律困境,使監聽合法化,為情報機構一路開綠燈,作為反恐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英國政府已經全面禁止在內閣會議時使用Apple Watch,不是怕它會爆炸,而是擔心這會給俄羅斯駭客及中國情報組織提供可乘之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81

lily宣布倒閉,無人機泡沫破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491

2016年12月27日,技術人員在調試一款無人機。(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圖)

英國《衛報》1月16日的報道稱,美國無人機制造公司Lily Robotics(以下簡稱lily公司)停業倒閉,公司將在未來60天內退還消費者購買無人機的費用。

Lily公司由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兩個畢業生創辦。2013年,lily創始人在畢業旅行時發現,自拍桿很不給力、不解渴,於是想到要研發一款具備“跟飛”功能的自拍無人機。

兩年後,他們做出了原型機,並制作了一個宣傳視頻。在視頻中,lily能實現掌上起降和防水。最大亮點是拋飛功能。用戶可以跟放鴿子一樣,把lily無人機往外一拋,無人機就會自動起飛。用戶只需要揮揮手,無人機就會跟著你拍照和錄視頻。

這個視頻很快讓lily走紅。大量風險投資找上門來,lily挑挑揀揀,選了幾個老牌知名VC。他們自信滿滿,所以早期不願意多融資,只拿了少量資金。

Lily選擇在網上預售,一開始定價是499美元,很快就漲價到800美元,預定量超過6萬臺,但卻在三次推遲交付後倒閉。外媒報道稱,第一次是因為供應鏈的技術跟不上,第二次是因為產品技術和軟件細節需要完善,比如拋飛功能。第三次是lily推遲交付的同時,資本市場變冷,中國的大疆等廠商快速發展,lily的融資遇到問題,最終導致項目流產。

就在lily倒閉的同時,多個國內外無人機公司也被爆裁員。

在lily之前,歐洲迷你無人機Zano就已宣布破產清算。Zano曾在國外主流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打破眾籌金額紀錄。美國無人機公司3DRobotics也進行了裁員,並退出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向企業市場轉型。

投資了多個無人機項目的英諾天使合夥人李竹認為,低端消費級無人機將類似手機市場,出現手機設計公司這樣的階段性機會,高端消費級無人機對資本要求門檻提高,天使投資的窗口期即將過去。

迄今,無人機的應用主要是在航拍、農林漁牧、電力巡檢、安防和物流等領域。其中,無人機對航拍市場影響很大。幾年前,航拍從業者一天的收入能有兩三萬元,現在航拍市場的服務價格基本是一天5000元。

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國無人機公司高管。他所在的這家無人機公司正在尋找一條差異化道路,來試圖避開大疆的競爭。

以下是他的口述,由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整理。

這個行業有一些結構性的難度,導致大家一個個敗下陣來。比如Lily 在宣傳視頻里提到的拋飛功能。

拋飛需要飛機在螺旋槳沒有啟動的時候進行操作,要不然容易傷到手。飛機拋出去之後,你要保證飛機反應速度比飛機因重力下降的速度要快。這很考驗計算能力。

而且,如果你拋出去的時候,飛機是反過來的怎麽辦?就算你拋出去是正面的,但一遇到大風,飛機翻轉過來怎麽辦?這些都是需要技術攻關的。

就算這些技術你都能實現,你如何把這個功能以一個比較可控的成本來實現標準化量產?這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我猜Lily 一定是在拋飛技術上遇到了一些不可逾越的難題。Lily 的研發團隊實力並不強,這也是中國無人機玩家們的集體短板。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發團隊數量超過200人的公司不會超過3家。

現在出問題的中國無人機公司,主要是冒進造成的。

很多公司盲目樂觀,看到大疆的產品賣得好,市場被證明了,就認為市場要爆發了,擔心自己的貨不夠賣,很不冷靜地儲備了很多貨,導致庫存積壓。我知道有人儲備了幾萬臺庫存,但現在只賣了幾千臺。這樣一來,資金壓力就很大,裁員也就難以避免。

現在市場上大部分產品都在複制大疆,缺乏差異化,很容易被大疆同價位的產品打壓。

大疆產品的工具屬性已經很強了,但市場上很多產品停留在玩具階段。雖然價格便宜,但飛不了多高。尤其是在冬天,最多飛個兩三分鐘,但大疆能飛幾公里。可能你的第一批產品有人買,買回去之後被吐槽,然後影響第二批用戶的購買熱情。

大家沒有在自己的創新領域進行突破,反而是在大疆的主航道上去競爭,而且用的是大疆擅長的招數去作戰,這是大家失敗的主要原因。

要麽跟行業主流產品完全差異化,要麽有足夠產品競爭力,兩個都沒有,肯定走不下去。

現在無人機行業發生了很大變化。初創企業的風口期已經過了,市場進入到冷靜期,變成了一個有門檻的市場。資本也開始聚焦到C輪以後的項目,早期無人機團隊拿到投資的可能性很小了。

不裁員就要倒閉,裁員不管用的話,可能就要賣身了。現在很多無人機公司的投資人已經急了,開始往被投項目里派人,很多無人機團隊失去了對業務方向的控制,行業很快會洗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63

京東將在陜西建無人機飛行基地 載貨數噸飛行半徑300多公里

陜西省政府和京東集團21日在西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基於智慧物流體系、無人機通航物流體系、傳統物流體系升級等方面的全面戰略合作,並將在陜西打造低空無人機通用航空物流網絡。

據新華社報道,根據協議,京東將在陜西省政府的支持下在陜建設無人機飛行基地、參與陜西省通航物流機場建設運營。雙方將利用載重量數噸、飛行半徑300公里以上的中大型無人機,合力打造低空無人機通用航空物流網絡,實現陜西省全域覆蓋。利用幹線支線無人機的空運能力,不但可以將大量優質商品運輸到偏遠和貧困地區,還能夠將當地的生鮮特產迅速運輸出來,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雙方還將攜手打造全域無人機物流平臺、無人機工程技術中心、智慧物流數據中心、全國低空空域綜合管控平臺、陜西省農產品電商供應鏈體系、京東智慧物流通航小鎮等六大平臺。預期在2020年左右,實現千億級產業聚集,帶動萬人級就業,推進陜西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為“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455

電商巨頭動作頻出,無人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前景光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2/161623.shtml

電商巨頭動作頻出,無人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前景光明?
矽谷密探 矽谷密探

電商巨頭動作頻出,無人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前景光明?

中國無人機快遞:農村居民有福了

本文由矽谷密探(微信ID: SVS-007)授權i黑馬發布。

最近,無人機鬧出了不少事兒,首先是又一架發燒友操縱的無人機勇闖了昆明機場,險些危害到了正常航班的起降;另外,UPS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個草莓農場測試無人機送貨。第一架成功了,用了13分鐘將一個包裹從貨車上送到了農場深處的房子頂上;而第二架,不幸的,一頭栽了下來,原因是受到了信號幹擾。

1

不管怎樣,也許,明天一睜眼,無人機把熱咖啡熱牛奶送到你的窗前,就已經從科幻變成了現實。畢竟,不僅是矽谷的大佬們例如谷歌,亞馬遜,UPS等在大力投入無人機送貨;國內的巨頭們,比如京東、順豐等,也熱火朝天地推進著自己的無人機服務。

今天,密探就從矽谷大佬們的無人機試驗講起,看看無人機這塊香餑餑,對中美快遞行業現有的商業模式,會帶來哪些革新?並且,從技術的角度,還有哪些釘子,是吃螃蟹的大佬們必須要碰的?

先看看美國快遞業老大UPS剛完成了這個測試,了解一下無人機送貨是什麽畫風吧。正如視頻[1]中,UPS的司機將貨車開到了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Tampa的一個草莓農場邊上。往常,司機必須要開著貨車,深入農場的崎嶇小路,遞送包裹。但這次,她將車停下,把包裹放入無人機的置物架上,點擊自己的操作臺上的觸屏,發出向目的地起飛的命令。

無人機自動飛出,將包裹送到位於農場內部一所房屋的房頂上。釋放包裹後,無人機自動飛回貨車,降落在車頂的充電設備上,開始充電為下一次飛行做準備。

UPS測試用的無人來自其合作夥伴Workhorse Group,名叫HorseFly,機重9.5磅,有8個旋翼,可以連續飛行30分鐘,最大載重量為10磅。

2

國內的朋友可能覺得,無人機送快遞肯定既貴又不方便。快遞小哥們開著摩托呼呼沖過,去一個小區能送好多件,便宜又方便,不是很好嗎?

但是,在美國情況可不是這樣的。大部分的地區與大農村無異,人口密度和住宅密度都大大小於中國,送貨路途遠,人工成本也高。

雖然無人機送快遞乍一聽很高大上,但是對於大型電商來說,規模效應還是存在的。

無人機送貨,成本或可低於1美元/單

基於2015年的數據,美國ARK投資咨詢公司對於亞馬遜在美國用無人機送貨的成本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平攤到每一單無人機送貨,亞馬遜的成本甚至不到1美元。

3

這個商業模式的重點之一就是規模。ARK估算,亞馬遜每年有大約4億件包裹是符合無人機派送要求的(估算方法請看註釋)。

什麽要求呢?簡單來說,第一是輕,不超過5磅;第二是,離亞馬遜的倉庫或站點不超過10英里(約16公里),畢竟目前無人機的飛行距離有限。

亞馬遜的CEO Jeff Bezos曾表示,86%的亞馬遜包括都在5磅以下。同時,ARK估算,有約為25%的包括,遞送距離都在無人機可處理的範圍內。

這樣,假設一臺無人機每天可以遞送約30件十英里內的包裹,如果所有這些符合要求的包裹都用無人機遞送,則需要大約3萬至4萬臺無人機。

而亞馬遜使用的Prime Air 無人機每臺成本在1000到3000美元之間。這樣,將無人機的硬件成本電池、軟件、基礎設施、燃料、人工管理成本等分攤到每架次無人家包裹遞送上,成本只有0.88美元。

那麽美國人民對於無人機派送費的心理預期是多少呢?

美國公司Walker Sands Communications 2016年做的“未來零售業”調查顯示[5],79%的美國消費者願意讓無人機遞送他們的包裹,只要這能使他們在一個小時內收到包裹;而73%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願意付費10美元給這樣快速的無人機送貨服務。

可以說,如果政策允許,技術足夠靠譜,亞馬遜的基於派送站往外派無人機的模式,是大大的有利可圖啊!

當然,目前這個模式還是有很多挑戰的。政策方面最大的挑戰來自於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美國的監管是出了名的嚴格。FAA規定,無人機不可以飛出操作員的視線外!也就是,目前亞馬遜還不能將無人機直接從倉庫中放出去,而是要像UPS的實驗中的模式那樣,從開到遞送地點的卡車上起飛無人機。

但是政策是會變的,隨著技術的成熟,總會有放開的一天。

不過,對於缺乏規模的小型電商或者私人用戶來說,使用無人機送貨的成本和風險還是太高。畢竟,要準確的完成送貨,並不只放飛無人機這麽簡單,還需要實時的數據采集,設計飛行線路,以及精準的追蹤和操控等。

舉個例子,UPS的HorseFly在實際送貨中將會用采用自己的在路整合優化導航系統(ORION)規劃路線;這個導航系統,會結合不僅是空域,地形,天氣,風速風向等數據,也會整合無人機上的感應裝置傳輸來的數據,例如來自GPS指南針,光學雷達(LIDAR)和用於降落的紅外攝像機的數據,對飛行路線進行規劃。

5

這種系統非常複雜和昂貴,是普通民用無人機的系統所無法比擬的。此外,運送快遞時,對無人機的可靠性和避開障礙的能力的要求很高,也需要傳感器等昂貴的配件來捕捉和傳遞數據。

因此,為了攤低將無人機用於快遞服務的成本,也許未來會出現專門的無人機快遞服務提供商,來為眾多中小電商、快遞公司甚至個人提供包裹遞送服務。

甚至,另一種可能的商業模式,是亞馬遜這樣的巨頭將自己的無人機服務體系以付費的形式提供給商業用戶用戶,就像亞馬遜現在將雲計算平臺作為服務租用給客戶一樣。

這樣的未來可不是不可能,誰知道這些大佬們會玩多大呢?

2016年底,亞馬遜就申請了一項“飛行倉庫”的專利。基本的概念就是,一個像飛船一樣的“倉庫”將飛行在空中,並從空中發送無人機,給地面的地址送貨。

6

(圖片:來自supplychain247的概念圖)

“飛行倉庫”的飛行高度是大約1400米。可以設想,有了這個可以移動的飛行倉庫,將解決無人機飛行距離不遠的問題。

屆時,亞馬遜可以用無人機遞送的包裹,將遠超4億件;經濟規模大了,成本便還會下降。

中國無人機快遞:農村居民有福了

在美國,預估無人機可遞送包裹的規模時,主要考慮的因素一個是包裹重量,一個是遞送地址離倉庫站點的距離;而在中國,恐怕還要考慮一個因素,那就是將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的包裹先排除。

不同於美國,大多數的家庭都有獨棟的House,還有院子,對於無人機來說,目標好辨認,包裹一次扔到位。在咱們中國,城里的居民大部分都居住在公寓樓里,陽臺還是封閉的,這對現有的無人機技術來說,挑戰還真不是一點點。

此外,中國快遞小哥的熱情高效,以及人力成本之低也是有目共睹的。國內媒體近日就報道了,江蘇省蘇州市的快遞小哥每派送一個包裹,勞務費是1塊人民幣!

7

但中國的電商和快遞業大佬們在無人機用於快遞服務方面的腳步是領先於全球的。因為中國不僅有城市,還有廣大的農村。在美國的電商們還在羞答答做測試的時候,中國的無人機送貨已經在農村地區成功運營了。

電商大佬京東的無人機戰略首先打的就是農村市場。去年6月,京東在江蘇宿遷農村送出了無人機配送試運營的第一單。

而到了雙十一,京東無人機在宿遷、西安、北京等多地就開始正式送貨了。根據國內媒體[4]的現場描述,京東M系列機型的無人機飛到某村上空,在1米高的位置懸停,拋下一件包裹後升空離去。而鄉村配送員打開包裹,將里面的商品送給訂貨的村民。

京東的無人機與亞馬遜所用的只能載重5磅的無人機不同。京東的M系列無人機的載重達到最大30公斤。而飛行距離則為亞馬遜無人機的2倍左右,能達到30公里。

這樣的“體質”,使京東的無人機可以一次運送多個貨品。

京東做過調研,發現在農村地區,快遞配送站到村莊的直線距離往往不超過10公里,但如果快遞員去送,需要翻山越嶺,耗去半天以上時間才能完成一次配送,時間成本很高。而這些貨物通常都是中小型貨物,無人機完全載得動。

與京東不謀而合的,快遞大佬順豐也將無人機速遞服務的服務範圍首選圈定在山區和農村偏遠地方,通過無人機,解決農村和山區存在的、最後一段路的配送難題。

無人機的技術挑戰

當然,現實中的問題還很多。

在UPS的無人機測試里,第二次的試飛,無人機可能收到了攝影師的器械的信號幹擾,起飛失敗,並在試圖回到UPS卡車車頂時,摔了下去。

另外,UPS也透露,無人機的回收是一個挑戰。在UPS的車頂,有一個小型的端口,在那里的機器系統可將飛回的無人機接住,並幫它開始充電。但是,這個步驟的精確性並不容易掌握。

可以說,技術方面的挑戰還很多。如果一個攝像機的信號都可以幹擾到它們,那誰又能保證我們走在路上不被失控的無人機砸到呢?

此外,由於是在室外飛行,環境帶來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刮大風、下大雨時,無人機還能出去送包裹嗎? 即使風和日麗,萬里無風,空中的原住民,例如鳥類,蝙蝠呢對於無人機也是路途中的威脅。

8

這些技術難題,對於講求時效性的無人機送快遞業務,是尤為重要的挑戰,還有待行業大佬和各個創新企業,在無人機障礙感知和規避、自動導航、自助航跡規劃、多機協同等技術方面的研究,來應對和解決。

無人機 派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09

曾經火爆的無人機公司 Lily 申請破產 承諾向客戶退款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1/161594.shtml

曾經火爆的無人機公司 Lily 申請破產 承諾向客戶退款
黑智 黑智

曾經火爆的無人機公司 Lily 申請破產 承諾向客戶退款

長期的技術積累、對市場的把握、量產的能力,才是根本所在。

3 月 1 日消息,無人機初創公司 Lily Robotics 已經提交了申請,根據破產法第 11 章(Chapter 11)申請破產保護。

早在今年1月,美國舊金山市檢察部門對Lily提起了公訴,指控該公司存在商業誤導行為,另外聯邦執法機構也對Lily進行了突擊搜查。

再在之前的1月12日,Lily無人機創始人發出一份郵件,宣布將向所有支持者退款,承認項目失敗。

Lily無人機的一夜爆紅是在2015年6月。這款“隨時隨地,隨手一拋”的無人機,吸引了大量用戶參與了眾籌。2015年12月,Lily無人機向眾籌用戶發送郵件,確認跳票,將發貨時間改為2016年夏季,他的理由是:為了完成部分的軟件優化、硬件提升一級測試工作。

之後,Lily推出500個成品給了測試用戶,但這並沒能讓Lily的產品面世。2016年8月,Lily在此推遲發貨,這次Lily給出了詳細的時間規劃表,並表示將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發貨。而在2017年1月12日,Lily無人機確認流產,關閉公司,開始給眾籌支持者退還預定資金。直到今天,lily無人機申請破產。

黑智也在Lily項目失敗時進行了報道。以下為黑智最初發布的內容:

從一夜爆紅到黯然退場

故事的開頭很矽谷。2013年, 年輕人Antoine Balaresque在一次家庭旅行中發現,所有的家庭照里都沒有母親的影像,這讓他萌生了做個人專屬相機的想法。於是,剛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的他效仿年輕的喬布斯,做起了高端科技,在車庫里成立了Lily Robotics無人機公司。他的願景很簡單:做出一個“飛行的相機”,不用複雜的操作技巧就能在空中為人們照相。

起初,由於是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再加上是軟硬件結合,Lily無人機一開始並沒有受到投資人的青睞。直到2014 年春天,Lily無人機才得到了一筆可觀的投資,投資人是紐約潛力股風頭大牛Shana Fisher。

Lily無人機的一夜爆紅是在2015年6月。當時,Lily無人機的概念視頻的確讓消費者們興奮了一把。在視頻中,堪稱“傻瓜式”的自我航拍神器的Lily無人機展示了三個特性:一是操作簡單,無需操控臺,無需按鈕,亦無需APP控制;二是可以自動跟蹤拍攝,以及根據算法更精確地拍攝;三是在硬件性能方面,Lily無人機將照相機內置在無人機內部,省掉了雲臺和照相機支架,額定防水等級還達到了IP67。

在兩年前,這樣“隨時隨地,隨手一拋”的無人機無疑令所有人都大大驚艷了一把。而且,消費級無人機在航拍的應用場景中的“傻瓜”式操作,也讓很多人心動。在視頻刷遍朋友圈時,也得到了一批網友的盛贊:“太創新了,空中機器人的時代越來越近了!”“傳統無人機其實是物理在飛機上無人,但飛行員操控者總是存在。Lily實現了真正的無人,讓所有人變成參與者!”

被吊足了胃口的消費者們,開始以每個499美元的價格眾籌Lily無人機。資料顯示,眾籌數據非常可觀,Lily無人機在預訂期間共獲得不少於6000名付費支持者,以及不少於3400萬美元的預定金額。

在接受眾籌時,Lily和用戶約定的是2016年2月發貨。但Lily本身並不給力。7個月後的2015年12月,Lily無人機向眾籌用戶發送郵件,確認跳票,將發貨時間改為2016年夏季,他的理由是:為了完成部分的軟件優化、硬件提升一級測試工作。

之後,Lily推出500個成品給了測試用戶,但這並沒能讓Lily的產品面世。2016年8月,Lily在此推遲發貨,這次Lily給出了詳細的時間規劃表,並表示將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發貨。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17年1月12日,Lily無人機確認流產,關閉公司,開始給眾籌支持者退還預定資金。

8b0d2929ac8188ec03ca3716baae9e2c

Lily錯在哪里?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另一家知名矽谷創業公司也傳出了原型產品無法商品化、驚艷業界的視頻是造假的消息。不斷跳票的Lily,盡管因為其新穎的設計和功能上的顛覆性讓消費者狂熱,但它主打功能的實現效果之前也遭到不少業內人士的質疑,風靡一時的視頻也被人懷疑真實度。

我們是見證了一款新的“矽谷謊言”的誕生和破滅嗎?

關於Lily緣何失敗,有一種說法是技術尚未成熟。攝影網站Photoblog曾舉了這樣一個例子:Lily無人機的並沒有外置防抖措施,而是用了類似Instagram Hyperlapse的數碼修正技術,相機則用了Sony iMX 117模塊,可拍攝1200萬像素照片或1080P 60 fps影片,而鏡頭視角為94°。

《開源雜誌》稱,在宣傳片中的Lily在空中飛行自如,用戶可以為所欲為,但外媒The Guardian做測試時要順利啟動無人機卻十分困難,還撞到記者身上並“咬了一口”。

星圖智控CEO張慶旗認為,Lily就是倒在了超前的創意上,目前整個行業的供應鏈水平都達不到生產Lily的條件。“在深圳,無人機行業最前沿的一個地方,在Lily出來之後,都沒有哪個團隊能完全克隆他們的產品。因為無人機產品不像手機行業或者其他電子行業那麽成熟。此外,Lily資金鏈和產品設計上也有一些因素制約了產品的量產。”張慶旗對黑智說道。

0

此前,在Lily無人機概念視頻剛出現時,張慶旗就曾公開表示Lily無人機量產化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他告訴黑智,當時他曾提出Lily無人機有三個硬傷,“第一,拋飛是個技術活,拋不好就掉;第二,降落到手掌根本不可實現,他所謂的攝像頭定位降落,只要出現任何誤差,槳就會傷人;第三,沒有雲臺的攝像頭,拍出來不可看,大疆都做不到。”

臻雲創投合夥人祝曉成則對黑智表示,“Lily無人機的爆紅是因為解決了用戶的痛點,但是至於緣何失敗,我們只是看到了結果,一切都只是猜測。其中的原因很可能包括核心產品能力和供應鏈能力的不足。”

看來,技術和產品能力不足是非常根本的原因。無人機,並不是可以一夜成名、一蹴而就的領域。長期的技術積累、對市場的把握、量產的能力,才是根本所在。正如Lily的投資方之一創源投資(InnoSpring)  CEO 王笑在其宣布失敗後對外所表示的:“一個公司能成功,只有決心,只有創意是不夠的,最終要回歸商業的本質,那些所謂的兩年百億市值三年要上市的新聞,只是忽悠吃瓜群眾而已。”

Lily 申請破產 無人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28

電商巨頭動作頻出,無人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前景光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2/161623.shtml

電商巨頭動作頻出,無人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前景光明?
矽谷密探 矽谷密探

電商巨頭動作頻出,無人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前景光明?

中國無人機快遞:農村居民有福了

本文由矽谷密探(微信ID: SVS-007)授權i黑馬發布。

最近,無人機鬧出了不少事兒,首先是又一架發燒友操縱的無人機勇闖了昆明機場,險些危害到了正常航班的起降;另外,UPS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個草莓農場測試無人機送貨。第一架成功了,用了13分鐘將一個包裹從貨車上送到了農場深處的房子頂上;而第二架,不幸的,一頭栽了下來,原因是受到了信號幹擾。

1

不管怎樣,也許,明天一睜眼,無人機把熱咖啡熱牛奶送到你的窗前,就已經從科幻變成了現實。畢竟,不僅是矽谷的大佬們例如谷歌,亞馬遜,UPS等在大力投入無人機送貨;國內的巨頭們,比如京東、順豐等,也熱火朝天地推進著自己的無人機服務。

今天,密探就從矽谷大佬們的無人機試驗講起,看看無人機這塊香餑餑,對中美快遞行業現有的商業模式,會帶來哪些革新?並且,從技術的角度,還有哪些釘子,是吃螃蟹的大佬們必須要碰的?

先看看美國快遞業老大UPS剛完成了這個測試,了解一下無人機送貨是什麽畫風吧。正如視頻[1]中,UPS的司機將貨車開到了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Tampa的一個草莓農場邊上。往常,司機必須要開著貨車,深入農場的崎嶇小路,遞送包裹。但這次,她將車停下,把包裹放入無人機的置物架上,點擊自己的操作臺上的觸屏,發出向目的地起飛的命令。

無人機自動飛出,將包裹送到位於農場內部一所房屋的房頂上。釋放包裹後,無人機自動飛回貨車,降落在車頂的充電設備上,開始充電為下一次飛行做準備。

UPS測試用的無人來自其合作夥伴Workhorse Group,名叫HorseFly,機重9.5磅,有8個旋翼,可以連續飛行30分鐘,最大載重量為10磅。

2

國內的朋友可能覺得,無人機送快遞肯定既貴又不方便。快遞小哥們開著摩托呼呼沖過,去一個小區能送好多件,便宜又方便,不是很好嗎?

但是,在美國情況可不是這樣的。大部分的地區與大農村無異,人口密度和住宅密度都大大小於中國,送貨路途遠,人工成本也高。

雖然無人機送快遞乍一聽很高大上,但是對於大型電商來說,規模效應還是存在的。

無人機送貨,成本或可低於1美元/單

基於2015年的數據,美國ARK投資咨詢公司對於亞馬遜在美國用無人機送貨的成本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平攤到每一單無人機送貨,亞馬遜的成本甚至不到1美元。

3

這個商業模式的重點之一就是規模。ARK估算,亞馬遜每年有大約4億件包裹是符合無人機派送要求的(估算方法請看註釋)。

什麽要求呢?簡單來說,第一是輕,不超過5磅;第二是,離亞馬遜的倉庫或站點不超過10英里(約16公里),畢竟目前無人機的飛行距離有限。

亞馬遜的CEO Jeff Bezos曾表示,86%的亞馬遜包括都在5磅以下。同時,ARK估算,有約為25%的包括,遞送距離都在無人機可處理的範圍內。

這樣,假設一臺無人機每天可以遞送約30件十英里內的包裹,如果所有這些符合要求的包裹都用無人機遞送,則需要大約3萬至4萬臺無人機。

而亞馬遜使用的Prime Air 無人機每臺成本在1000到3000美元之間。這樣,將無人機的硬件成本電池、軟件、基礎設施、燃料、人工管理成本等分攤到每架次無人家包裹遞送上,成本只有0.88美元。

那麽美國人民對於無人機派送費的心理預期是多少呢?

美國公司Walker Sands Communications 2016年做的“未來零售業”調查顯示[5],79%的美國消費者願意讓無人機遞送他們的包裹,只要這能使他們在一個小時內收到包裹;而73%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願意付費10美元給這樣快速的無人機送貨服務。

可以說,如果政策允許,技術足夠靠譜,亞馬遜的基於派送站往外派無人機的模式,是大大的有利可圖啊!

當然,目前這個模式還是有很多挑戰的。政策方面最大的挑戰來自於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美國的監管是出了名的嚴格。FAA規定,無人機不可以飛出操作員的視線外!也就是,目前亞馬遜還不能將無人機直接從倉庫中放出去,而是要像UPS的實驗中的模式那樣,從開到遞送地點的卡車上起飛無人機。

但是政策是會變的,隨著技術的成熟,總會有放開的一天。

不過,對於缺乏規模的小型電商或者私人用戶來說,使用無人機送貨的成本和風險還是太高。畢竟,要準確的完成送貨,並不只放飛無人機這麽簡單,還需要實時的數據采集,設計飛行線路,以及精準的追蹤和操控等。

舉個例子,UPS的HorseFly在實際送貨中將會用采用自己的在路整合優化導航系統(ORION)規劃路線;這個導航系統,會結合不僅是空域,地形,天氣,風速風向等數據,也會整合無人機上的感應裝置傳輸來的數據,例如來自GPS指南針,光學雷達(LIDAR)和用於降落的紅外攝像機的數據,對飛行路線進行規劃。

5

這種系統非常複雜和昂貴,是普通民用無人機的系統所無法比擬的。此外,運送快遞時,對無人機的可靠性和避開障礙的能力的要求很高,也需要傳感器等昂貴的配件來捕捉和傳遞數據。

因此,為了攤低將無人機用於快遞服務的成本,也許未來會出現專門的無人機快遞服務提供商,來為眾多中小電商、快遞公司甚至個人提供包裹遞送服務。

甚至,另一種可能的商業模式,是亞馬遜這樣的巨頭將自己的無人機服務體系以付費的形式提供給商業用戶用戶,就像亞馬遜現在將雲計算平臺作為服務租用給客戶一樣。

這樣的未來可不是不可能,誰知道這些大佬們會玩多大呢?

2016年底,亞馬遜就申請了一項“飛行倉庫”的專利。基本的概念就是,一個像飛船一樣的“倉庫”將飛行在空中,並從空中發送無人機,給地面的地址送貨。

6

(圖片:來自supplychain247的概念圖)

“飛行倉庫”的飛行高度是大約1400米。可以設想,有了這個可以移動的飛行倉庫,將解決無人機飛行距離不遠的問題。

屆時,亞馬遜可以用無人機遞送的包裹,將遠超4億件;經濟規模大了,成本便還會下降。

中國無人機快遞:農村居民有福了

在美國,預估無人機可遞送包裹的規模時,主要考慮的因素一個是包裹重量,一個是遞送地址離倉庫站點的距離;而在中國,恐怕還要考慮一個因素,那就是將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的包裹先排除。

不同於美國,大多數的家庭都有獨棟的House,還有院子,對於無人機來說,目標好辨認,包裹一次扔到位。在咱們中國,城里的居民大部分都居住在公寓樓里,陽臺還是封閉的,這對現有的無人機技術來說,挑戰還真不是一點點。

此外,中國快遞小哥的熱情高效,以及人力成本之低也是有目共睹的。國內媒體近日就報道了,江蘇省蘇州市的快遞小哥每派送一個包裹,勞務費是1塊人民幣!

7

但中國的電商和快遞業大佬們在無人機用於快遞服務方面的腳步是領先於全球的。因為中國不僅有城市,還有廣大的農村。在美國的電商們還在羞答答做測試的時候,中國的無人機送貨已經在農村地區成功運營了。

電商大佬京東的無人機戰略首先打的就是農村市場。去年6月,京東在江蘇宿遷農村送出了無人機配送試運營的第一單。

而到了雙十一,京東無人機在宿遷、西安、北京等多地就開始正式送貨了。根據國內媒體[4]的現場描述,京東M系列機型的無人機飛到某村上空,在1米高的位置懸停,拋下一件包裹後升空離去。而鄉村配送員打開包裹,將里面的商品送給訂貨的村民。

京東的無人機與亞馬遜所用的只能載重5磅的無人機不同。京東的M系列無人機的載重達到最大30公斤。而飛行距離則為亞馬遜無人機的2倍左右,能達到30公里。

這樣的“體質”,使京東的無人機可以一次運送多個貨品。

京東做過調研,發現在農村地區,快遞配送站到村莊的直線距離往往不超過10公里,但如果快遞員去送,需要翻山越嶺,耗去半天以上時間才能完成一次配送,時間成本很高。而這些貨物通常都是中小型貨物,無人機完全載得動。

與京東不謀而合的,快遞大佬順豐也將無人機速遞服務的服務範圍首選圈定在山區和農村偏遠地方,通過無人機,解決農村和山區存在的、最後一段路的配送難題。

無人機的技術挑戰

當然,現實中的問題還很多。

在UPS的無人機測試里,第二次的試飛,無人機可能收到了攝影師的器械的信號幹擾,起飛失敗,並在試圖回到UPS卡車車頂時,摔了下去。

另外,UPS也透露,無人機的回收是一個挑戰。在UPS的車頂,有一個小型的端口,在那里的機器系統可將飛回的無人機接住,並幫它開始充電。但是,這個步驟的精確性並不容易掌握。

可以說,技術方面的挑戰還很多。如果一個攝像機的信號都可以幹擾到它們,那誰又能保證我們走在路上不被失控的無人機砸到呢?

此外,由於是在室外飛行,環境帶來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刮大風、下大雨時,無人機還能出去送包裹嗎? 即使風和日麗,萬里無風,空中的原住民,例如鳥類,蝙蝠呢對於無人機也是路途中的威脅。

8

這些技術難題,對於講求時效性的無人機送快遞業務,是尤為重要的挑戰,還有待行業大佬和各個創新企業,在無人機障礙感知和規避、自動導航、自助航跡規劃、多機協同等技術方面的研究,來應對和解決。

無人機 派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1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