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形勢逆轉 利買家鋤價

1 : GS(14)@2015-10-09 01:51:17

【樓市向淡】近日樓市頻頻現二手冧價、租金插水個案,加上多項利淡因素下,多家大行及專家吹淡風,令昔日賣方強勢的情況不復見。若準買家近期有意置業,議價時可借勢向業主大膽還價。



普遍業主仍大賺

市場人士指,現時二手市場上放售的單位,大部份業主經已持貨超過三年鬆綁辣招。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經歷金融海嘯的陣痛後,近年香港樓價持續向上,整體樓價指數由2012年6月205.1點升至今年最新公佈的7月303.6點,升幅達48%,當中實用面積430方呎以下的細戶期間更升55%。換言之,目前放售單位的業主普遍賬面錄得極大升幅。即使業主將單位以輕微低市價出售,仍穩獲可觀回報,獲利金額仍以十萬、百萬元計,蝕讓個案佔整體成交比例仍屬低水平。同時間,市場預期加息周期臨近、本港經濟前景未明、零售業及進出口數據表現欠佳、海量新盤供應以貼市價兼買家免佣等不利因素籠罩二手業主,亦有利買家議價。另外,大型屋苑租金出現跌勢,拖累物業收租回報率,亦令樓價受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08/193246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97

金融形勢不樂觀 歐日央行焗放水美今年加息有變數

1 : GS(14)@2016-02-09 12:11:11

【本報綜合報道】環球金融形勢今年不容樂觀,經濟與通脹復蘇步履不穩下,央行利率決策對投資佈局的影響至關重要。美國聯儲局已步入加息周期,今年內能否加息四次恐難兌現。加息之後,投資美國樓市回報如何?歐、英、日央行又與美國聯儲局貨幣背道而馳,日本央行更向市場擲下震撼彈,推出負利率措施,無限量寬措施是否繼續為市場靈丹妙藥?今次環球央行政策透視,將摸清貨幣政策方向,了解各國央行佈局。



■美國聯儲局

經濟前景未明 美收水料須放慢

去年12月份,美國聯儲局正式啟動加息周期,主席耶倫當時預期,2016年將加息四次。不過,油價暴挫及環球市場波動,對美國經濟前景構成威脅,聯儲局今年加息四次的算盤恐難打得響。市場預計,美國今年可能僅會加一次息,並且至少延遲到9月份。美元今年難以維持強勢。據美國利率期貨市場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份加息的機會率為27%,9月份加息的機會率為60%,而12月份加息的機會率為71%。另外,債市亦對加息抱有懷疑態度,美國10年期國債孶息率近期持續徘徊於2厘左右。保誠金融市場策略師Quincy Krosby表示,根據債市近期的表現,上次加息可能是個錯誤政策。



美元料難維持強勢

由於早前憧憬聯儲局加息,美滙指數去年反覆上漲,更多次突破百關,惟12月加息之後,美滙走勢才稍為平穩。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今年1月時表示,絕大部份的加息預期已透過美元升值顯現出來,預計美元再難錄得大幅度的上漲。他再指出,美元日後能否繼續上揚,取決於聯儲局未來的加息步伐,以及美國的最新經濟狀況。今年首五周,美滙指數已累跌2%。


■歐洲央行

通脹未達預期 歐隨時加碼量寬

歐洲央行實施量寬措施近四年,19個歐元區經濟體無論通脹和復蘇均不似預期,該行連環出招放水,而且實施負利率措施,更不排除下月進一步加碼量寬。歐元區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0.4%,跟歐央行設定2%通脹目標仍存差距。歐央行行長德拉吉睇淡歐元區經濟前景,預告今年3月進一步減息。



基金業界飽受衝擊

歐央行奉行極寬鬆措施,該行存款利率處於負利率區間至負0.03厘。而主要再融資利率和邊際貸款利率分別報0.05厘和0.30厘。歐央行量寬期限由今年9月延長半年至明年3月。而每月購債範圍擴大至地方政府債,買債規模維持每月600億歐元,把到期債券回籠資金用於買新債。歐央行表明不買孳息率低於負0.2厘債券,惟歐洲近四成債券負利率,令該行可買債券範圍收窄。路透統計資料,截至上月22日,歐央行和19個歐元區銀行資產負債表合共規模擴大163億歐元至2.795萬億歐元。而歐央行量寬措施已扭曲市場操作,加上歐元貶值,令歐洲基金業界受衝擊。歐洲對沖基金業界出現萎縮,去年近300間歐洲基金,佔七成半基金結業收場。


■英倫銀行

復蘇再添陰霾 英料年底始加息

環球股市動盪、中國與新興市場經濟放緩和油價下滑等多項不利因素,打亂了英倫銀行利率正常化進程。市場預期英倫銀行將維持低利率0.5厘一段時間,最快或要今年底才能起步加息。英倫銀行行長卡尼上周議息後指環球金融市場轉差,油價下瀉和主要貿易夥伴包括中國與新興經濟增長減慢,預期低利率將持續一段時間,通脹今年底才回升至1%。



脫歐風險不容低估

卡尼向市場大派定心丸,指英倫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下一步動作是加息非減息。惟有分析報告預測英倫銀行最快2016年尾才能加息,估計加息幅度為0.25厘至0.75厘。英國去年全年經濟增長按年僅升1.9%,為2013年首季最慢增長。生產與建築業去年第四季均呈現收縮,分別錄得負0.03%及負0.01%,反映製造和基建等活動疲軟。與此同時,英國今夏或舉行獨立公投決定該國會否脫歐(Brexit),較市場預期2017年來得早,其政治風險不容低估。若英國脫離歐盟,不僅震盪英國經濟,甚至牽連歐盟區國家。消息進一步削弱投資者對英國前景信心、暫緩在英國投資計劃外,還陸續沽出英鎊計價資產。


■日本央行

意外推負利率 日量寬效用成疑

日本核心通脹水平依然在零附近徘徊,加上工業產出、家庭支出等數據亦大幅低於預期;而且油價下跌、股匯市場連日波動,市場高漲的避險情緒更推高日圓匯價重回116水平,種種因素都令日本央行加碼寬鬆的壓力增大。不過,市場萬萬也想不到,日本央行竟會於1月議息會議走上「負利率」之旅。日本央行推出負利率令市場嘩然之餘,亦令部份市場質疑日本央行量寬政策是否已失去原來威力。投資者對日本央行措施不賣賬,日本央行宣佈負利率對股市刺激短癮,日經平均指數當日曾升5%,但升勢迅速消散。



若有必要將再減息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首席經濟師尾形和彥表示,日本央行實施負利率暴露了量化寬鬆政策的局限性。他續指由於負利率政策,日本國債收益率將進一步下降,但目前對股市的長期影響暫不明朗。對於日本央行未來動向,行長黑田東彥表示日本央行將採取行動實現2%通脹目標,如有必要將再度降息,故日美央行政策背馳未來或將持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209/194816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10

Tesla稱形勢危急 促員工降成本

1 : GS(14)@2016-09-04 15:45:39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上月底向員工發電郵指,公司今季形勢危急,促員工降低成本和新車準時出貨,為公司實現正現金流。彭博取得由馬斯克撰寫的電郵,指公司第三季需要轉虧為盈,實現正現金流。Tesla面臨資金短缺而計劃發股或債集資,以應付太陽能服務商SolarCity收購及Model3 Sedan生產。馬斯克指今次是公司向市場集資前,最後機會提升業績,希望增強潛在投資者對公司信心。馬斯克又希望公司洗脫「蝕錢」和「燒銀紙」等形象,認為公司具備賺錢能力。Tesla今年首半年錄得5.68億美元(約44億港元)虧損,資金消耗金額達6.11億美元。此外,Tesla今年首兩季電動車銷售無法達標,並放棄公佈第三季新車出貨量預測,只預期今年下半年將有5萬輛新車出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4/197592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400

湯文亮﹕認清形勢 跟紅首條件

1 : GS(14)@2017-02-08 21:37:41

【明報專訊】在過年時,幾個老友敘舊,其中有一個老友同我講,雖然我們做得不錯,但並不算成功,只不過是我們買了些物業,長揸不放,形成今日的局面,任何人有多少運氣都可以做到。

有智慧不如趁勢

葡萄是酸的這個道理我當然明白,但不會有太多人講到出口,於是我對他說,非常同意他的說法,但他有所不知,我們在澳門長大的人,最叻就是跟紅頂白,在賭場裏,因為有限紅,想跟紅也不可以,但投資則不同,可以無限大,但跟紅亦有學問,贏面最大的就是跟着形勢,香港人亦經常說,有智慧不如趁勢,這亦是跟紅的最高學問,不過,講易行難。

政府在2009年推出壓抑樓市的特別印花稅,有不少人認為樓價會急速下跌三成以上,因而將他們的自住單位賣走,我當時撰文請大家三思而後行,因為樓市形勢大好,政府才會出招壓樓市,賣樓即是逆形勢而行,與形勢對着幹,想唔輸都唔得,但當時我收到的回應就是因為我們持有不少物業,不得不替樓市講好說話,他們認為政府出招,形勢逆轉,樓市怎可能不跌,賣樓才是跟紅,各人對形勢的判斷不同,結果是很難分得出是跟紅抑或是頂白。

官員不懂形勢 倘撤辣可買樓

有老友話,如果政府撤招,即是樓市向下調整,是不是要跟着形勢,將手上物業賣走,理論上的確如此。不過,理論還理論,官員們是不認識形勢,非到樓市大壞,遍地負資產,他們是不敢撤招,我估計當政府撤招時,樓市已經壞無可壞,反而是入市良機。千祈唔好笑我不懂得形勢,事實上,是政府官員不懂得形勢,跟着他們撤招而賣樓反而是逆其道而行。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65&issue=201702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908

中國商業形勢內聯網化 盧志威

1 : GS(14)@2017-02-12 00:13:25

2017-01-17 Metro

最近市傳中國將實施域名管理法,所有外國網站,日後都要在內地登記,VPN翻牆的應用將大減,甚至完全消失,互聯網變內聯網會是大趨勢。對於國內巨頭騰訊(700)、阿里巴巴(BABA)、百度(BIDU)都是好消息,因為其壟斷地位進一步加強。想進入內地市場的外企,相信可以死心,因為監管將有增無減,不會放行。

除了科技股外,整個商業形勢相信會內聯網化,美國在特朗普上台後,必定常常提起人民幣操控匯率問題,試問誰人有力量可炒高人民幣?所以中國一定會硬食操控匯率的名聲,同時貿易摩擦也會增加,種種因素都會從政治及經濟面上,加速內聯網化之勢。

2017年的投資市場將仍然艱辛,首先要避開國際貿易比重高的公司,例如利豐(494)或部分工業股可能受害;部分品牌股擁有全球分店,都可能在徵收關稅時受害。作為投資者當然可趁價殘,博一轉反彈。不過,從生意人的角度,今年不會是一個容易經營的年份。

選股方面,可用長短倉操作,避重就輕,盡量買本土股,如中國的品牌股多數會受到扶持,且由於還未走到全球化,在保護主義下,反而是利好。至於「最本土」的地產股就不宜看好,因為加息潮今年殺到,美國新政府似乎將會動真章,若果真的加息三次,整個氣氛會有轉向,所以目前所謂的小陽春,可能真的十分之小而短。

盧志威(逢周二見報)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448

【香港20年】2003年政治醒覺從政 今形勢更惡劣梁家傑:再立23條後果堪虞

1 : GS(14)@2017-06-10 13:04:24

【本報訊】2003年,香港人仍在沙士陰影下生活,時任特首董建華卻要硬推《基本法》23條立法,結果觸發回歸以來香港社會最大規模抗爭運動,而這場在2003年7.1爆發的50萬人遊行,不但令23條立法撤回,也改變香港社會、政治面貌、改變北京對港政策及香港民主發展。時任大律師公會主席梁家傑是反對立法靈魂人物,他形容23條一役是港人逼中共露出真面目的首仗,又指現時香港滿地「火水」,23條再立法勢成「噴火器」,後果堪虞。記者:陳雪玲



■當年「23條關注組」核心成員有余若薇、湯家驊等大律師公會前主席。

在2002年9月24日,政府公佈《基本法》第23條諮詢文件,除修訂法律已涵蓋但過時的法例外,亦就法例沒有的分裂國家行為與顛覆國家罪提案。時任大律師公會主席梁家傑憶述:「2001年1月我上任,已經有啲感覺好似山雨欲來。」上任後不久已着手研究,公會對23條的立場書比政府首份文件更早出台,「我哋將立法要留意、重要嘅事,最易出問題以及點影響香港法治,放下咗地標」。23條由諮詢到提交立法會,短短9個月,如何喚起市民關注,甚至7.1有50萬人上街反對?梁自言當年「23條關注組」功不可沒,當時關注組核心成員有余若薇、湯家驊等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我好記得第一次去旺角行人專用區派第一款七色小冊,嗰日落雨……當時幾個資深大律師,而且係大律師公會現任同前任主席,去女人街喎……係幾有新聞價值嘅一件事」。訪問當天在梁家傑的律師樓進行,房門外正掛着當年的七色小冊。當年23條立法幾大爭議點,包括若組織被中央定性為「危害國家安全」可被禁制,港府有權查禁該組織的香港分支;警察入屋搜查權;煽動、管有煽動、知情不報等罪行或影響新聞和言論自由等。梁家傑說,當時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說法令他印象深刻:「佢話立法嚴執法寬,『你信局長啦』,指(法例)備而不用。」梁說一聽「就知道係大陸嘢」。


當日若政府讓步或已通過

特首選舉時曾俊華提出白紙草案推23條諮詢,梁當年亦曾向董建華提出類似建議,他坦言若政府當日願意讓步,開放與民間共議,或許23條已經通過了。不過,當時他約見葉劉、時任律政司長梁愛詩均不得要領,最後只有時任律政司法律政策專員區義國接見,「我見佢講咗7個半鐘」,但最後政府依舊抱着數夠票就過的心態,「?家睇番轉頭,23條處理得好啲,根本好似我咁嘅人係唔會從政」。梁形容2003年是香港公民社會、專業界別政治醒覺的分水嶺,「23條一役係香港逼中央政府同中國共產黨露出真面目」。對於近年中方、左派要求香港盡快為23條立法,他說,14年下來港人見到是更赤裸的背信棄義,一國兩制被蠶食,大小事中央都要管,「?家(香港)滿地火水,任何火種都可以燎原,而23條更加唔係一支普通火柴,可能係噴火器,你唔處理香港民情,谷住嘅怨氣,而去做咁大動作,後果必定堪虞」。他反問回歸以來侃侃而談先一國後兩制及23條立法的中方官員、親共人士,「夠唔夠膽喺1990年《基本法》頒佈時用今日饒戈平、王振民嘅說話,取代當時姬鵬飛主任嘅說話?如果係,97又能唔能夠好似當年咁過渡?」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08/200485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8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