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財長努欽:評估完成前不會對中國匯率做任何判斷

23日,美國財政部長努欽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在評估結果出來之前,他不會對中國的匯率做任何判斷。

“財政部內部有一套流程,我們會走這個流程進行評估,過去都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也會這樣做,在評估還在走流程的時候,我們不會做任何判斷。”

努欽對彭博社表示,在有關匯率的半年度報告於4月出爐前,他不會做出任何決定。

特朗普曾表示,將在自己就任總統的第一天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但在就職典禮前數天,他的態度卻有所轉變,他表示會首先和中國政府“談一談”。

努欽表示,他和其他國家的財政部長討論過匯率問題。“財長職責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要確保和他國財長溝通,確保我們都專註於有助於全球經濟維持可持續增長的目標,”努欽說,“匯率是各國財長都關註的一個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78

中科雲網:難以判斷哪一方可作為孟凱股東權利行使人

中科雲網(002306)3日晚間在回複深交所關註函時表示,對到底哪一方可以作為孟凱合法有效的股東權利行使人難以做出判斷。

孟凱是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因其將自己擁有的股東權利對多方進行重複授權,該行為使相關當事方之間產生了分歧與爭議,造成目前無法確定相關各方能否合法有效地行使孟凱先生的股東權利的情況,在此情況下,公司對到底哪一方可以作為合法有效的股東權利行使人難以做出判斷,與孟凱先生股東權利對應的董事候選人、監事候選人提名權,股東大會的提案權,股東大會的請求、召集及表決權等重要權利也難以正常行使。

此前,孟凱先後將股東權利授權給王禹皓、陸鎮林、肖兵等3人行使,將董監事提名權授權給陳繼行使。深交所於2月8日晚間就下發了一份對中科雲網的關註函,連發八問,要求中科雲網說明監事會審議重複議案的原因及合法規性等。深交所 24日再次向中科雲網發去關註函,控股股東孟凱所持股份的股東權利存在被授權給多方、重複授權的情況,要求公司核查並說明實際授權方其合法合規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21

吳世春:一個創業者是否值得投資,我用這三個邏輯來判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2/162050.shtml

吳世春:一個創業者是否值得投資,我用這三個邏輯來判斷
吳世春 吳世春

吳世春:一個創業者是否值得投資,我用這三個邏輯來判斷

投資人思考項目時都有一個由價值判斷和人生經歷所支撐的多維坐標系。

醬紫君發現,很多人認為,天使投資是個比較隨性的過程,除了看人,就是依靠投資人自身的性格與喜好。其實這些只是表象,因為投資人思考時都有一個由價值判斷和人生經歷所支撐的多維坐標系。

對吳世春而言,這個坐標系由三個維度構成,第一個維度是由不可知論構成的底層邏輯;第二個維度是據德州撲克演化而來的戰略手法,第三個維度是遵循精益創業的戰術法則。

註:由於保護創業實驗室學員利益,本文關鍵細節省略813字,暫不對外公布,但以最大誠意與創業家讀者分享幹貨。

口述 ✎ 吳世春

底層邏輯:不可知論

i黑馬&創業家註:底層邏輯一般較深澀,讀者朋友們耐下心來慢慢讀,相信會有很大收獲)

互聯網時代不可知才是常態,確定的結論往往是不靠譜的。原來最重要的假設是:我知道用戶的問題是什麽,我知道解決方案和產品是什麽,然後去解決之前認定的需求。這在當下是最危險的,因為大部分情況只是自以為知道,所謂的了解全部是錯的。所以承認不可知論是創業的前提。

為什麽是不可知論?這不僅僅是根據近10年互聯網發展得出的結論,實際上,它在近代文明與科技的三次變革中都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1.牛頓三定律的發現。工業時代由牛頓開啟,因為它的世界觀基於牛頓的三大定律。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對三大定律的一個應用。泰勒提出科學管理的理論,也是對三大定律的一個應用。

這時候,人們認為,一切都是由人類當前能理解、能論證的因果關系聯系起來的,知道了原因以後就一定知道結果。認為世界像鐘表一樣精確的走動,可以預知未來的一切。在商業上,石油巨頭、鋼鐵巨頭、煤炭巨頭、汽車巨頭,也都是靠泰勒的科學管理指導生產的。

在愛因斯坦之前,這些理論被當作真理,能解釋世界上所有的現象。甚至認為物理學已沒需要再補充新東西了,包括哲學層面。

2.相對論的發現。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牛頓的定律僅適用於低速的物體。牛頓認為,質量和能量無關,愛因斯坦用E=MC²,把能量和質量統一起來了,引入時間這個維度。

3.概率波的發現。同牛頓一樣,愛因斯坦的理論也有bug。他的理論無法解釋波粒二象性,光是粒子還是波,這差不多持續了三百年的一個討論。最後認為光既是波又是粒子,玻恩提出了概率波來解釋。

所以在近代科學世界里,占主導地位的是不可知論。而從工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就同科學的發展一樣。

工業時代是相對穩定的環境,挖出多少鐵礦石就一定能生產出多少鐵或鋼材,有相對足夠的數據,能對未來進行準確的分析。而現在,市場變化速度超過企業的變化速度,專家的預測全部是錯的。

所以,很多創業者按照工業時代的路徑,計算市場容量,投入多少錢去研發,什麽時候產出,可以賣出多少,產生多少利潤。但按這樣的方式去做往往是產能過剩的。現在來看,不是說足夠多的產能、價格降的足夠低就一定能賣的出去。諾基亞產能最高,肯定可以成本最低,銷售網絡最廣泛,但最終崛起的是蘋果。

把這些抽象成哲學,就是康德的不可知論(複雜因果論)。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兩個深厚的認知基礎上:承認無知和包容不確定性。不可知論不是消極,而是要求我們的視野從客體變為主體,態度從傲慢變成謙虛。需要我們從計劃變成認知,從規劃變成演化。這就需要我們承認這世界是不可預測的,不能預言每次結果,但可以確定不同結果出現的概率。

那麽創業者該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不可知的環境呢?

1.不被傳統的管理模型所禁錮。原來的科學管理流程是,我們已知用戶需求,然後制定一個解決辦法,中間靠計劃、執行、評估做推進。現在,不知道終點在哪里,每天都是起點。對於一個團體,最重要不是制定執行計劃,而是制定認知計劃、學習計劃,對當天每一種新的情況產生新的認知,這才是最關鍵的。

2.不被最初的方向所禁錮。只要創新在加速,市場就不可知,原來的商業計劃常常是錯的。阿里一開始目標是一個企業黃頁,接下來做了一個B2B,再孵化出支付寶,現在構成一個大生態。360想做一個論壇搜索,靠這個融到錢,做不下去時,一個小團隊摸索出了安全衛士,再衍生到瀏覽器、導航、360助手。

像我投的很多創業者,模式一直在變。一開始投的模式是A,做著做著到B上去了,但優秀的人總能把公司帶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上。羅敏(i黑馬&創業家註:趣店創始人)開始想做團購汽車的生意,做了團車網,發現生意不行,又轉做家教生意,最後轉成做分期。陳華(i黑馬&創業家註:唱吧創始人),一開始想做團購導航或者團購搜索生意,最後做到了唱吧。張一鳴一開始想做內涵段子,後來做成了資訊平臺。

3.不被自己的成就和經驗所禁錮。創始人過去的成功往往會成為以後做事的障礙。很多傳統的企業老板為什麽轉型難?過去十幾年的做事的方式和經驗告訴他,他是優秀的、成功的,他做事的思路是對的!經驗主義是創業和投資的大敵,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理論現在依然適用,能夠活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大、最智能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

[ ▇▇▇▇▇▇ 此段省略220字,暫不對外公布 ]

投資邏輯:德州撲克

第二點,我要說的是德州撲克。我從2006年開始玩德州撲克,那時還在酷訊創業,聯創策源的馮波教會了我。玩兒了10多年,我享受著每一局博弈。無論是德州撲克還是投資,我總是不斷地問自己:我的牌力如何?我的對手怎樣?我的狀態如何?我的籌碼是什麽?想清楚這些問題,看待事物總會更加清晰。

作為德州撲克高手,我從里面收獲了很多錢,很多朋友,很多LP,很多人生道理。玩好德州撲克和創業是相通的。

1.選擇適合你的牌局。德州撲克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選桌,如果你選的桌很小,會覺得不過癮或者贏得錢自己也達不到滿意度;超過自己的資金儲備去玩,會玩的很緊張。創業者也是一樣的,比如現在做微信、搜索引擎肯定不是好的桌,一個桌是馬化騰,一個桌上是李彥宏,非常難贏。

當然,選桌的過程要有商業嗅覺,知道錢在什麽地方,電商是有大錢的生意,互聯網金融、遊戲是有大錢的生意,校園的打印、洗車、路邊攤等,我們定義為乞丐生意,跟乞丐搶飯碗,這種生意賺不到錢。

2.保持玩好牌。創業起點就如同起手牌,拿46進去也贏了,拿22也贏了,就覺得什麽牌都可以贏。養成這種印象會使你長期價值觀混亂,認為什麽項目都能做一樣的,什麽領域都能上手。

但只有長期打好牌才能贏錢, 創業也是這樣的。如果隨便選擇一個項目,你的時間、金錢就很容易消耗掉,等到快40歲的時候,連續創業了10幾個項目,每個項目都沒有賺到錢。

3.建立合理預期。基本上在國內我是第一個提出這個概念的,對於預期的管理非常關鍵,上桌的時候就應該知道自己贏多少錢該守、輸多少錢該走。

創業也是這樣子的,要知道自己的預期是什麽,有些項目是能夠去納斯達克的,有些項目只能被賣掉。如果賺點小錢的項目非要做到納斯達克上市的話一定做到死也完不成的。有些項目能賺點錢賣掉就挺好,比如域名這種生意;以及有些廣告推廣的生意,抓住一波微博微信紅利賺點錢挺好的,結束之後再進行下一波創業。

通過管理好自己的預期,你會獲得很多階段性成功,讓每個投你的人不會虧錢,慢慢就會建立行業的信譽,你自己也會從勝利走向勝利。你的人生幸福感會比較高,你的朋友圈也會認為你是一個容易做成事的人。

4.正確看待沈沒成本。很多人為了追輸掉的錢而損失了更多的錢。

創業也是一樣的,走到一年半兩年的時候發現像雞肋一樣,放棄又舍不得,做下去又沒有勢如破竹的感覺。這時候很多人選擇熬下去,這是最糟糕的。有句話叫“樹挪死人挪活”,如果你在一個方向上已經陷入比較疲憊、只是為了熬而熬的狀態就應該早死早超生,這句話是高領資本的張磊說的,不要用錢去救錢。

當然,作為投資人,我其實也很怕創業者先放棄,聽到放棄,我心里肯定會一涼。如果他說還有希望,還要撐下去,那麽還是要考慮繼續拉一把的。

5.情緒管理和自律。打德州撲克的自律性是非常重要的,少犯錯誤和避免將自己陷入困境才是長久的辦法,這不是一個運氣的遊戲,創業也不是。沒有自控能力的人在一局里面可以把錢全部輸光。所以不要為錯誤的牌後悔、不要為損失的錢去後悔,既往不戀、迅速放下。

要在幾分鐘甚至幾十秒內就要把自己的情緒平複下來,就要告訴自己生氣和憤怒是沒有任何用的,生氣和憤怒只會使自己犯的錯誤更加多。當你情緒變壞的時候,做的決定大部分都是錯誤的,而且這種錯誤永遠使得損失是雙倍的。

6.要有持續的認知。持續在牌局里面學習對這個局、對手、自己的認知。要知道這是多大的局,是緊局還是松局,這個局是對自己有利的還是對對手有利,甚至要了解每一把的對手最近一段時間是輸錢還是贏錢的,他的信心怎麽樣,他對錢敏不敏感,他是不是比你更在乎錢。

我見過的創業者中,至少85%的人是認知不清楚或者不夠深刻的,不清楚自身優勢,競爭對手情況,目標市場是什麽樣子的,切入點是怎樣的,怎麽才能贏。這樣的話,投資人認為你打不過競爭對手,是不會投資這個項目的。

7.還有要跟牌桌上所有人友好,不要針對誰、看不慣誰,要廣泛的合作,與所有人都保持友好。別人輸了錢安慰兩句,別人贏了錢誇贊兩句,整個牌桌氛圍會比較好。這利於營造一個贏錢的良好局面,如果被很多人討厭是很難成為優秀牌手的。

[ ▇▇▇▇▇▇ 此段省略198字,暫不對外公布 ]

創業邏輯:精益創業

最後一點,我要說的是精益創業。從火箭式到精益式創業,這是商業的一個重大變化。

火箭式會投入幾千人搞一個產品出來。就像曾經的微軟,每一個版本都投入大量人力去做,每一個版本都做銷售計劃。它有最多的錢,最多的工程師,占據了桌面,但在互聯網時代一無所獲。

而精益創業,就如同谷歌,它不是去計劃做一個什麽東西,而是有一個實驗室,推出一些小玩意讓用戶試。公司里20%的時間可以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是一個漸進式的發展。

精益創業不是為省錢,是為了速度,這個觀點很重要。《精益創業》這本書里一個叫MVP的概念,最小可執行單位,任何一個大的想法都可以拆分出一個最小的可執行單元,去驗證它打磨它,直到可以複制推廣。

為什麽Uber的逼格比其它打車軟件高。它是沒計劃的,靈活的。它拓展一個市場需要三個人,產品經理、市場經理、運營經理。到那個城市做調研,做出一個報告,發給總部,批完就實施。它因地制宜,會制造驚喜感。因為市場永遠比你想象中快,把眼前的事做到極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會呈現。不用去憂慮和規劃明天是什麽樣。

iPhone剛出來時網速極慢,容易丟包,沒任何app,沒導航,攝象頭200萬像素,那時諾基亞是500萬。它沒橫向鍵盤,沒剪切複制,只有黑色背景壁紙。當時諾基亞的副總裁參加發布會,興奮的給總部說,iPhone完全沒戲,他們完全不懂手機。但很快它叠代到了iPhone3就成熟了。而諾基亞從2000多億美金變到70多億出售給微軟。

精益創業不僅適合小公司,也適合大公司,可以分為兩種方式:

1.大公司有沒有能力把自己變的更扁平,就讓精幹的團隊去創業。微信其實也是精益創業出來的產品。它每一步都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麽發展。當時騰訊至少四個團隊同時做微信這樣的產品。在別的公司就做不到,好像是浪費資源。馬化騰有一句話,如果微信不是長在騰訊,他們根本擋不住。

2.大公司可以以項目為核心,建立新的管理模式。KAKAO是韓國的微信,500人的團隊,自上而下只有CEO、部長、組員三個級別。組員和組長能上能下,組員可以越過組長給CEO匯報。它的產品分成很多小組,每個小組兩個工程師,一個產品經理,一個UI設計,探索各種機會。KAOKAO這個產品就是其中一個小組做出來的,後來覺得這個產品增長挺好,整個公司就把很多精力都投到這上面來。

當然,精益創業不是一個概念,有些創業者,一邊說是在精益創業,一邊照抄一份大公司的管理模型和KPI。

我看到很多創業計劃書,畫一個框框,董事長、CEO、幾個副總裁、多個總監,下面幾個部門,部門下面幾個小組。這些公司未老先衰,還沒有到很大,從普通員工到CEO、總裁、高級副總裁、副總裁、總監、高級經理、經理,應有盡有。

還有就是KPI。在不確定性的時代,KPI往往是害人的。業務如果非常穩定,沒人競爭,制定KPI就有意義;而全新的市場,制定KPI完全沒意義。創新沒法完成KPI,創新也不是靠KPI規劃出來的。而且,一些大公司,比如索尼,就是被KPI所累。

當然,能夠真正實踐精益創業的CEO,一定要具有足夠的包容心,有不斷擴充邊界的霸氣,是能夠做大哥的人。哪怕公司賬上的錢還不夠發下個月的工資,他還能夠跟公司的員工說,“我們沒有問題!我們的下筆錢馬上就到賬了!”

比如說蜜芽寶貝的創始人(劉楠),我是跟徐小平老師一起投的天使輪,她最開始是淘寶賣家,手下只有兩、三個客服人員,但組建團隊的時候,非常霸氣,把樂淘、好樂買、京東的人都挖了一遍,她有這樣的思維和執行力。

所以我看好這樣的創業者,畢竟,未來一個從A點直接到B點的直線不會存在了。一條不斷往複、螺旋前進的曲線才是新常態。

[ ▇▇▇▇▇▇ 此段省略395字,暫不對外公布 ]

問答

1.在德州撲克部分您講了選桌,能具體說說您怎麽選桌的嗎?

吳世春:第一個層面的選桌是對創業者,如果能夠較早進入馬雲和馬化騰的圈子,才有機會成為他們的投資人。如果好項目不在眼前,資金再足,眼光再好也無濟於事。在這層意義上,融入頂級的創業圈非常重要。我個人頻繁接觸的商業圈包括百老匯、南極圈、華友匯等。(百老匯是百度人的小社群,南極圈則匯集了許多有過騰訊經歷的前員工,而華友會是由華為的離職人員構成)。

第二個層面是投資的選桌。如果來到一個超越自己能力和資金的平臺上,結果可能是輸不起。在這層意義上,投資人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玩兒不起的牌局我從不參與。如果對手的實力能夠完全碾壓我,玩兒起來也沒有樂趣。作為一個早期投資人,太後期的項目我不會去碰。

2.創業者該如何選擇投資人呢?

吳世春:要選擇有耐心的投資基金,一定要詢問清楚基金的年限和目前所在的年份,比如一個七年為周期的資金,在第四年投了項目,必然要求在三年內見到回報,留給創業者的時間就不夠充裕。耐心很重要。

吳世春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73

時隔9年!日本央行對日經濟再作“增長”判斷

據新華社報道,日本央行27日發布《經濟和物價形勢展望》報告,將對國內經濟現狀的判斷上調至“正轉向緩慢增長”。這是日本央行自2008年3月以來,時隔9年再次使用“增長”這一表述。

日本央行在這份報告中將2017財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預期從此前的1.5%上調至1.6%,將2018財年實際GDP增長率預期從1.1%上調至1.3%。

央行表示,上調國內經濟現狀判斷主要是基於海外經濟持續緩慢增長,在此基礎上,出口呈增長趨勢,企業生產活動也更加活躍。

報告指出,由於消費者傾向於購買低價商品,大型零售企業頻繁降價,國際大宗商品行情反彈對物價的拉升作用減緩等原因,央行小幅下調了2017財年除生鮮食品外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CPI)增幅的預測值,從此前的1.5%下調至1.4%。

央行認為,基於收入和就業情況的改善,今後物價上升的勢頭將變強,因此將維持對2018財年核心CPI增幅1.7%的預期,而對2019財年這一增幅的預期則為1.9%。

此外,央行決定維持當前寬松的貨幣政策。央行在當天發布的另一份新聞公報中表示,繼續購入長期國債,將長期收益率目標控制在零左右,同時維持短期利率在負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96

【南方名記】快手機器算法如何判斷用戶的“上升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4327

2017年4月5日,北京中關村清華科技園,快手CEO宿華在快手總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2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快手的“無形之手”》)

為了讓機器更加公平和公正,快手的工程師們給機器定了一個“公理”,建立了一個數學里的規則社區。

跟大多數有智能分發功能的互聯網產品一樣,快手的產品模式是,把人和信息做精準匹配。

快手CEO宿華介紹,一個快手的新用戶,在冷啟動的時候,機器首先會根據用戶的註冊資料、手機機型、地理位置和周邊用戶等情況,對用戶做一個特征分析。當用戶有了使用行為,瀏覽了內容後,快手的機器會根據用戶的興趣和愛好,升級用戶特征庫,進而給用戶匹配更精準的內容。目前快手的用戶特征庫已經高達數百億條。

如果這個用戶開始發視頻,快手的機器會對內容進行識別,把這個內容匹配和分發給其他可能對這個內容感興趣的用戶。

機器要實現對用戶興趣的精準識別,需要一定時間。比如宿華從小喜歡二胡,這並不是一個大眾愛好,一開始系統並沒有發現他這個愛好,過了一段時間機器才開始給他推薦一些二胡視頻。宿華說,很難說機器用了多久發現這個興趣,沒有一個特別清晰的臨界點和邊界,像交朋友一樣。

由於去中心化定位,所以快手的算法機器的作用就更大,因為一切註意力資源,都交給了機器來分配。這只快手上的無形之手,決定了你的內容被推薦給誰,被推薦給多少用戶,也決定了是否給你直播權限。

這個機器是快手的人工智能技術和核心算法。它的作用是,理解用戶上傳的內容,然後把這個內容跟其他可能對這個內容感興趣的用戶進行匹配。

宿華介紹,快手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是三點。一是對內容屬性的理解,二是對人的屬性的理解,三是人與內容的互動。

內容屬性的理解主要是識別照片、文字和視頻內容。目前互聯網行業的技術,在識別文字和照片的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不僅能識別出一篇文章的類別(軍事、體育和娛樂等),還能識別出一篇文章的情感(高興、悲傷、貶低或贊揚)。但視頻內容的識別技術還有待突破,目前只能識別場景(市內室外、酒吧、操場)。

宿華舉例說,一段戀人擁抱的視頻,人能簡單分辨出來這是分別的擁抱。但機器識別不了這個擁抱是久別重逢還是短暫分別,是開心相聚還是悲傷離別。

“機器能識別是一只寵物,但是貓還是狗?是狗的話,什麽狗?這些是更需要突破的技術。”宿華舉例說,他發了一個自己小孩坐在玩具車上打瞌睡的視頻。機器能判斷視頻里有一個孩子和一輛車,但機器目前還識別不了這是真車還是玩具車。

這個視頻又不能簡單地推送給發過孩子視頻的用戶。因為那些用戶可能只喜歡自己的孩子。就算用戶喜歡別人的孩子,但到底喜歡胖孩子還是瘦孩子,這些細節的差異,都需要機器去學習。

為了精準匹配,機器會進一步發現這個視頻里其他細微的特征。

“每一個特征都是機器在猜測,然後做驗證,這是一種弱決策,但很多弱決策疊加在一起之後,就變成了強匹配。”宿華說,這些特征在快手是百億級存量。

對人的屬性理解,則分成短期屬性、中期屬性和長期屬性三塊。其中,長期屬性是出生年月和地區等。中期屬性是興趣愛好。最難識別的是短期屬性,比如一個人搜索“蘋果”,今天可能是想吃蘋果,明天可能是想買一個蘋果手機。這些屬性是瞬息萬變的,也最難識別和判斷。

判斷一個人的短期屬性很難,但也更有價值。曾光明舉例說,一個人是皇馬的球迷,他希望看到皇馬的消息,但可能不太想看到皇馬輸球的視頻,如果你在不恰當的時候把皇馬輸球視頻推送給他,他可能很不高興。

人與內容的互動則指的是用戶之間的點贊、關註和評論等行為。這些數據有助於機器預估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數據互動最難的是需要時間沈澱、用戶量積累和用戶活躍度。

曾光明說,為了讓機器更加公平和公正,快手的工程師們給機器定了一個“公理”,建立了一個規則社區。

在這個法治社會里,即便是宿華本人,如果沒有上升力的內容,也很難被自己開發的機器所認可。宿華透露說,他的粉絲只有九十多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79

消費金融判斷“好人”或是“壞人”,大數據說了算

傳統金融機構通常以央行征信記錄為標準,采用簡單線性邏輯回歸,建立信用判別評分來判斷貸款者是“好人”還是“壞人”。然而,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央行征信在數據時效性、全面性和層次性上已逐漸顯現出其不足之處。

“消費金融持牌機構除了直聯央行征信外,更多的數據獲得是與第三方合作,在用戶授權的情況下獲得其它維度的數據,然後進行數據解析。但是消費金融跟傳統金融機構用簡單線性邏輯回歸,建立信用判別評分不一樣,消費金融的數據大多數是用非線性的,這就導致了大數據交叉判斷之後,“好人”可能就成為了“壞人。”馬上消費金融高級數據決策總監李屆悅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雖然根據51信用卡近期發布的《2016年國內信用卡活躍用戶消費報告》顯示,中國2016年活躍信用卡在人均持卡量、活卡率和人均授信額度方面,較2015年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目前大部分人口仍然沒有被信用卡所覆蓋,當然也就不會有征信記錄。而這些人,已經成為了各大消費金融公司的主要服務對象。

一位消費金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對於沒有央行征信記錄的貸款人群,他們可能只有在互聯網上留下瀏覽、購物、社交等多維度的數據。這些數據其實都是可以用來判斷信用好壞的,並且有些數據,通過計算機對成千上萬個維度的風險變量進行分析後,以前大家覺得沒用的數據,現在反而有價值了。

類似“交易時間”這一類從前被忽略的數據維度,現在也可以被用來判斷信用情況。例如,一名客戶的網購的交易行為如果經常發生在半夜淩晨三四點,那這個客戶可能沒有固定的工作,或者沒有比較好的生活習慣,這樣的情況,信用評分就會差一些;相反,如果某客戶的交易時間十分規律,說明自律性較強,那他的信用評分則會相對較好。

而類似“擁有房產豪車價值”一類從前被重用的數據維度,如今可能用處不大。例如,如果一個能貸款買別墅的人,突然來消費金融平臺申請幾百或幾千元的貸款,那平臺會認為他存在身份被盜或者本人因重大變故而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等風險,從而無法審批小額消費金融貸款給他。

“在傳統金融眼里,通常會認為收入越高的人信用越好,但在消費金融這里,我們會把他的收入和年齡結合進行判斷,如果交叉之後的非線性數據顯示出年齡小但收入很高,則可能出現數據造假的風險,即便是因為炒股或買彩票而發了一筆橫財,那他的持續穩定性也有待商榷。”李屆悅稱。

此外,伴隨巨大的消費增量和消費結構的調整,消費金融實現了迅猛的發展,一些專營網絡詐騙、電信詐騙的黑中介也打起消費金融的主意。在近期爆發的醫美詐騙中,就是黑中介聯合醫療機構,大量從農村抓取“白戶”村民,大肆從平臺騙貸套現,造成整個行業十多億的虧損。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黑中介往往會在網上和一些借貸平臺留有手機號碼和個人信息,讓申請貸款的人聯系他們。因此平臺會通過互聯網上抓取一些黑中介信息,並會根據電話號碼、地址、姓名、性別等維度的數據形成一個數據收集網絡。如果其中有號碼跟已確認的黑中介經常有通信往來,那這些號碼就會被認定有欺詐嫌疑或者黑中介嫌疑,平臺會自動屏蔽這些號碼的申請。

消費金融騙貸與反騙貸之間的博弈,魔高、還是道高?這回得看大數據了。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77

宏義嘉華談舉牌成都路橋:獨立判斷,不選邊站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17/1139230.html

每經記者 靳水平 成都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文 多

成都路橋(002628,SZ)股東間圍繞公司控制權之爭一直備受外界關註。最新,另一公司四川宏義嘉華實業有限公司(下簡稱宏義嘉華)突宣布舉牌上市公司,再成市場關註焦點。

8月16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宏義嘉華位於成都的辦公場所,見到了其實控人劉峙宏。與此同時,受劉峙宏委托,宏義嘉華業務負責人李誌剛就舉牌成都路橋緣由,以及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兩大股東方之爭等問題,給記者做了回應。

 

 

舉牌成都路橋系自主行為

8月15日晚,成都路橋公告稱,截至8月14日,宏義嘉華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累計買入公司股份合計3723.35萬股,占本公司股份總額的5.05%。

舉牌成都路橋的宏義嘉華背後,是四川本土房地產商及其實控人劉峙宏。公開資料顯示,宏義嘉華的控股股東為四川宏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宏義集團),持股比例為50%,實際控制人為劉峙宏。宏義集團現已成以房地產投資為主導產業,同時涉足金融、旅遊、貿易、物業管理等多元化產業。

16日下午,記者來到宏義嘉華在成都的公司所在地,樓頂上宏義集團幾個大字格外醒目。隨後,也見到了宏義集團董事長劉峙宏。

宏義嘉華為何突然舉牌成都路橋?當記者提出采訪訴求時,劉峙宏表示,最近老是在出差,公司其他部門的同事在處理這個事情。

隨後宏義嘉華業務負責人李誌剛就此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李誌剛就舉牌本身的動機表示:成都路橋的股本比較小,加上所處的路橋和工程行業近幾年來比較火熱,而宏義嘉華也有做文化旅遊地產。

近年,中迪禾邦集團執行董事兼總裁李勤和成都路橋實控人鄭渝力方面的公司控制權之爭,一直引發關註。而劉峙宏和李勤均為達州商人,且兩人分別任成都達州商會會長、常務副會長。此番突然舉牌成都路橋,宏義嘉華自身的立場如何?這是外界關註的焦點。

對此,李誌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宏義嘉華舉牌成都路橋的行為,完全是企業獨自的行為,是基於自身的商業判斷,和誰曾經舉牌成都路橋沒有關系。

李誌剛說,宏義嘉華下一步還會擇機增持成都路橋,“在簡式權益報告書里面我們也明確了,下一步我們還會根據市場情況,擇機增持成都路橋股份。我們還是會按照承諾往下走”。

他還補充說,舉牌成都路橋是看好成都路橋所處行業,特別是對於PPP項目發展空間的樂觀。“我們希望公司做得更好,對我們來說才有價值,我們不去參與股權爭鬥。”李誌剛說。

“獨立判斷、我們不站隊”

當記者追問“宏義嘉華以後會不會與前兩大股東方面結成一致行動人關系”時,李誌剛表示:“跟哪方我們都不會,因為宏義嘉華所有的投資行為,都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我們是不站隊的,我們跟雙方都沒有一致行動關系。我們和現在大股東——包括李勤那邊,都是獨立的股東,未來我們還是獨立的股東。李勤和鄭渝力一方未來提的議案,我們都會基於宏義嘉華自身做出獨立判斷。對宏義嘉華來講,不會選邊站隊,會基於提案本身來判斷是否對宏義嘉華有影響,是否符合上市公司利益,是否符合作為股東我自身的利益。”

李誌剛同時稱,對於股東之爭,個人的理解還是希望上市公司有一個和諧的發展環境,“因為舉牌成都路橋又不能炒短線,股東和諧,上市公司才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面對突然舉牌的第三方,成都路橋公司管理層和李勤又如何看待呢?

16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到成都路橋證券事務代表張磊。張磊表示對宏義嘉華的情況“不是很了解”。張磊還稱:“我們了解的情況和你們一樣,昨天股東把簡式權益報告書送過來,其他的情況我就不清楚了。”

當記者以同樣問題采訪成都路橋董秘郭皓時,他也表示“不了解”。

16日下午,記者也多次致電李勤,但未能聯系上獲得置評。與此同時,一位接近李勤的知情人士16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他們並不知悉宏義嘉華舉牌的相應情況,也不清楚其舉牌緣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01

華映資本季薇:判斷企業關鍵看三方面,供需失衡導致募資難

對於中國的私募股權機構而言,如今的環境並不讓人樂觀,不管是面臨“BAT”等產業資本的競爭還是募資難、退出難的問題,都讓股權投資機構面臨考驗。

對於如何判斷一家企業是真成長還是偽概念,“無外乎三點,行業、模式與人。”近日,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季薇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關註成長性比較快的行業機會更大;模式方面則要看是否符合商業邏輯,或者未來的延展空間在哪里。對於投資機構來說,和企業溝通過程中,行業與模式的問題都能直接反映出來。

“關於‘人’的層面則相對複雜。”季薇認為,在巨頭競爭的環境當中,對於創始人和創始團隊的要求跟以往創業過程不太一樣,現在容許團隊犯錯、踩坑的機會很少,確實需要創始團隊有更好的學習能力,能夠迅速對變化的情況作出反應,完善綜合實力,帶領企業快速成長。

華映資本專註於TMT領域投資,主要布局文化娛樂、消費升級、科技金融、數據服務四大細分版塊。

以文娛領域來看,像騰訊、阿里巴巴等巨頭也有較多布局,而市場也有關於“AT”資本的產業威脅論之說。如此環境之下,華映資本又如何與上述兩大巨頭競爭?

“我認為更多是競合,我們很多被投企業同時獲得AT系的投資,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在內容產業鏈上下遊的投資越來越多地獲得了大公司的關註以及成為了他們布局的重點,這從大方向來說是好處。”季薇如是稱。

在季薇看來,如果是競爭,這個競爭是普遍性的,一個好項目跟一個好資本,對接過程中不管是哪一家出來,總歸有競爭,“並非所有的創業者在一開始就願意接受戰略投資。對於一些創業者來說,相對於戰略投資給予的資源,可能其他機構會從其他角度補給更多”。

“任何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要解決很多的問題,他所需要的資源並不是只有一項,這是一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過程,需要給他各種資源的幫助。”季薇表示。

就投資邏輯而言,即便在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漸消退的當前,華映資本依舊關註兩大核心問題。季薇介紹稱,一個是觀察技術的變遷,哪些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對於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提供更好的產品或者提升一些傳統產業的效率;另外一個是關註用戶需求和模式叠代。

在中國私募股權行業急劇擴張的背景下,募資難成了VC、PE機構當前所面臨較為棘手的問題,也成為股權投資界討論最多的話題。

“募資難是可以理解的。”季薇分析稱,因為從需求方來說,中國有一萬多家大機構和小機構,同行越來越多,需求更大;對供給端資金方來說,今年是金融監管的大年,這意味著在投入資金方面可能會有更加審慎的方法或者是節奏上的變化。

在季薇看來,這是一個傳導的過程,從銀行到大的國有、民營大型母基金,對有出資能力的其他大型機構或上市公司的影響,進而造成對GP的影響,從而帶來對創業項目的影響。但是,行業還要做下去,不能說這個事難就不做了,而是怎麽做的問題。

就華映資本而言,季薇表示,目前沒有調整融資計劃。目前的狀態下,有點類似於過往看整個被投企業,“過往看被投企業,會出現資金越來越往頭部企業集中的馬太效應。風險投資領域也是一樣的情況,風投在中國發展一二十年,前面階段是百花齊放,到現在則回歸理性”。

季薇同時稱,不管投資機構也好,還是企業也好,到最後都是守正出奇,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任何企業都要有自己的自留地,就是確實有比大家做得強的東西,這就是安家立命之本;機構也是,要在某些方面達到Top水準,當然還得有進化的動力和叠代的能力,要有信心做這件事情,要有再難也得做的決心。

除了募資難外,IPO監管趨嚴之下,股權投資機構在IPO的退出方面也受到一定影響。

“只要是投資機構都會受到影響,無非是大一點還是小一點,如果你的主策略就是IPO的項目,考慮上市前跟上市後的估值差異的話,那肯定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影響。”季薇表示,就華映資本而言,從結構來看,通過並購、整合渠道退出相較上市多一點,從案數來看,如果IPO趨緊肯定會有影響,但是影響不一定會很大,好的企業自有出路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00

嘉和一品:有精准判断力的连锁粥品牌

1 : GS(14)@2011-01-08 16:19:07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106/178582.html

  一位喜欢研究商业的朋友一直去一家品牌粥品店,至今已经去了三年,“方便,店多,想吃时就能找到它;虽是粥,但营养,且能吃饱;能多次去,选择性强,粥品、面点、菜品总计达上百种等餐品;每次人均消费20元左右,还能接受。”他表示,走进这家店能让你明显感觉到这是一家企业,一切都已经流程化,而不像小铺子,品质不让人放心。

  就在不久前,这家名叫“嘉和一品”的粥品店拿到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涌铧投资两家风险投资公司的近1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红杉资本2007年投资的中式快餐品牌乡村基2010年的9月27日登录纽交所。

  看来,中式快餐的春天,真来了。与重庆乡村基的餐品由洋快餐变更为中式快餐不同,嘉和一品仅仅是不断升级粥品、面点和菜品等;与小肥羊上市前夕才强行推进信息化不同,嘉和一品从第一家店开始就在每家门店的前厅和后厨安装摄像探头,每天每份点单都被录入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据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预测。自2004 年的第一家店,到现在北京城60多家直营店仅仅用了6年,从现在往过去历数,嘉和一品走得顺风顺水,从未出现重大变革,这在中国刚开始的商业史上不得不算是个小奇迹,且来看看奇迹的背后。

  精准判断力

  现风险投资公司纪源资本投资合伙人,前任光明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佳芬表示,领导力集中表现在前瞻力上,这从根子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

  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早在创立“嘉和一品”品牌前就已经具备了极为丰富的企业运作经验:在1992年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贸易经济系大学一年级时刘开始创业,至1996年毕业前夕,已拥有七八个礼品专卖店;紧接着在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基金部担任了三年交易员,在这三年里,她磨练了非常强的抗压能力,经常过手上千万元人民币资金,并具备了良好的宏观大势判断力;而直至创立嘉和一品品牌前夕的2004年前的4年时间里,刘京京曾经营过海鲜自助餐、杭帮菜、火锅、老北京炸酱面,水煮鱼,茶餐厅等,在2003年遭遇非典打击之时,刘京京感觉到健康餐饮的机会到来了,她说,“在创办‘嘉和一品’之初,我对餐饮市场进行了深度分析,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快餐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生活品质提高了,会更加注重营养健康。而这块市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没有一家品牌连锁店。而之所以选择粥品,是因为它富有中国特色,且是中国历史上最营养健康的餐品。”

  事实很快就证明了刘京京判断的正确性,在开出第一家店的一个月后,在同一条街上仅相隔1000米的第二家店照样火爆;紧接着,在五道口开出第三家店后,火爆依然。

  刘京京不仅把商业机会看准了,而且从开第一家店始,就奔着把“嘉和一品”做成一个中餐行业的连锁品牌。开店前,刘卖掉了之前经营的各种形态的餐饮业务,专心经营“嘉和一品”,花去大量时间在餐品研发上,并且从第一家店就形成统一的VI标识,包括店内布置、餐具等等。

  超级信息化

  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在几家店内实现标准化、物流、翻台率等快餐行业三大指标漂亮并不难,但如果超过10家,要做到这些恐怕就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候,信息化在连锁企业实现商业模式的标准化复制中的重要作用便显现出来。刘京京早在开出第一家店就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所以在信息化上不遗余力,无论是店面内的电子化监控,还是餐品的消费者偏好和成本分析的数据化。

  自开第一家门店起,嘉和一品就在前厅和后厨安装了摄像探头,进行24小时监控。“我们每一个店都至少有八个摄像探头,这首先保证了客人安全,知道有监控,小偷就不会来这边;另外,员工也会更加提高自觉性。在我们办公室可以全面了解到各店实时的经营现状,一方面你可以看到各种食料当天消耗多少;另一方面,如五道口店36号台的客人他现在吃的是什么,点了多少,而且是几分钟上了几道菜,这在监控中心都可以实时看到。”

 这样一个小小动作,显现了“嘉和一品”吸收高科技的学习能力,这一技术手段大大降低人力督导成本,在餐品和服务标准化上功勋卓著。但这一个大大的管理创新,仅仅源于刘京京曾经帮助其弟经营一个大型网吧,而网吧是因为政府的强制要求才安装上摄像探头,可一旦装上就让经营者意识到其之妙用。

  小细节,以窥全豹。从创业直到现在,嘉和一品一切人财物都实现了信息化。“比如:当天营业结束后,我们就可以打出当天销售排行,哪个菜品客人最喜欢,哪些不喜欢。因为你做经营决策,包括对员工整体业绩和店面经营好坏,凭经验肯定不客观,但数字不会说谎,根据实时记录,通过数据挖掘工具,我们既能对成本进行分析,也能对未来消费者偏好进行预测。”刘京京非常有把握地向《新领军》表示,嘉和一品现在的信息化水平至少领先中式快餐行业两三年,各种信息化工具多数由该公司自主研发,“即使自己出国半月,只要能上网登录OA系统,我就能查到分店整体运营情况,进行重要文件的网签即可。”

  现在员工们使用起信息化工具起来得心应手,然而当初推行信息化并不容易。当时业内流行着一句话,“在嘉和一品工作,简直无法忍受。”的确,“在这,每道餐品都要称重,半成品上下精确到10%标准克数,成品精确到2%标准克数。如果不能精确到此种程度,成本分析就不精确。”

  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不容易,改变一个团队的习惯更不容易。最开始,刘京京总是亲自给员工发现金工资,考虑到集体宿舍中个人现金的安全性和企业长远发展,刘琢磨着把工资发到银行卡上。“这点小事,就遭遇了不少操作阻力,有些员工没有身份证,得回家照相办身份证;有些员工虽有身份证,但就因为错了一个字,也得回去重新办身份证,障碍不计其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69

證監會提醒保薦人在進行盡職審查時應作出合理判斷

1 : GS(14)@2011-08-06 14:20:03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ervlet?docno=11PR90


今期《雙重存檔簡訊》提到,多宗上市申請的保薦人並沒有在提交申請前嚴謹地評估上市申請人業務的穩健性及可持續性。其中兩宗個案,申請人經營核心業務的手法顯然值得商榷,除可能會引起法律申索、監管行動外,甚至可能會令業務中止。另有兩宗個案的申請人在提交申請前不久已失去主要的收入來源,或要面臨即將失去主要收入來源的重大風險。儘管監管機構多次提出查詢,上述個案的保薦人仍未能就有關事宜提供客觀持平的分析。

今期簡訊亦提到,多宗個案的上市文件初稿並沒有妥善披露在成本架構上出現的重大變動,直至監管機構作出查詢,申請人才予以修正。這情況令人質疑,保薦人在提交上市申請前有否細心審閱上市文件初稿,以確保申請人已充分披露適當的資料。
2 : GS(14)@2011-08-06 14:20:39

http://www.sfc.hk/sfc/doc/TC/speeches/public/dual/Aug11.pdf
有幾宗個案的申請人經營核心業務的手法顯然值得商榷,該等經營手法合法與否對業務穩健性有著關鍵影響。然而,申請人的上市文件初稿卻顯示保薦人未有妥善查明有關經營手法的合法性,亦沒有妥善評估有關經營手法對申請人的業務可能帶來的影響。

其中一宗個案的上市申請人經營網上交易平台,藉此讓客戶買賣由第三方經營的網站的虛擬產品。網站經營商一般會在用戶協議訂明,用戶不可買賣虛擬產品或利用網站經營商的專利軟件作商業用途。在提供交易服務的過程中,申請人下載第三方所開發的有關軟件並利用該軟件代客戶轉讓虛擬產品。雖然申請人下載軟件前已承諾遵守網站用戶協議,並完全知道上述交易服務有可能違反用戶協議,但仍然提供該等服務。此經營模式可能會導致有關網站的經營商向上市申請人提出申索,同時令人質疑為何申請人的管理層在無意遵守協議的情況下,仍然認為適宜訂立該等協議及承擔違約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經過逾一年的審查過程,在監管機構作出多番查詢後,申請人才更改經營模式以期減低公然違反用戶協議所引致的法律風險。在我們就新經營模式的合法性作出進一步的查詢前,這項申請因處理期限已過而失效。
3 : GS(14)@2011-08-06 14:20:53

在另一宗涉及地產發展商的申請,上市申請人在業務紀錄期內唯一的發展項目是一棟結合住宅單位及辦公室的商品貿易中心綜合大樓,但用作興建該綜合大樓的土地僅獲准作倉庫及貯物用途。由於申請人已將綜合大樓部分單位出售或出租,有關買家及租戶可能會向申請人提出申索。雖然監管機構作出多番查詢,但上市文件草擬本始終未能證明該物業的實際用途符合有關土地的許可用途,亦未有說明物業實際用途與土地使用權的許可用途不符可能會帶來甚麼後果。保薦人一直未能充分解釋申請人業務的合法性,該上市申請最終因處理期限已過而失效。
4 : GS(14)@2011-08-06 14:21:17

已失去或可能失去主要收入來源
另有若干個案的上市申請人在呈交上市申請前失去主要收入來源,或面臨即將失去主要收入來源的重大風險,但保薦人未能證明申請人的業務不會因此而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某宗個案的上市申請人於業務紀錄期的所有收入均來自分租及管理三個租賃物業,但這三個物業的收益及盈利卻持續下跌,原因是其中一個為申請人帶來大部分收入的物業正被分階段清拆。直至業務紀錄期結束時,該物業已完全拆毀,申請人若非就一個近期落成的物業確認重估收益,便會在最近的財政年度錄得虧損。這令人懷疑申請人能否符合 《上市規則》下對基本財務表現的要求。監管機構向保薦人提出關注後,該申請因處理期限已過而失效。

另一宗個案的上市申請人是某主要電訊經營商眾多增值服務供應商之一。該申請人的業務完全依賴該電訊經營商的流動通訊平
台,而雙方就此簽訂的合作協議在預計上市日後不久便將會屆滿。在業務紀錄期將近結束時,該電訊經營商大幅調低申請人分佔的費用收益百分比,理由據稱是為了更積極地參與提供有關服務。儘管監管機構多次提出查詢,保薦人仍未能提供充分實據,以證明該合作協議相當可能會按類似或合理的條款續訂,或證明假如該協議未獲續訂,申請人在失去營運平台的情況下仍可繼續經營業務。在保薦人未能釐清上述事宜之前,這宗上市申請已因處理期限已過而失效。
5 : GS(14)@2011-08-06 14:22:04

呢個好明顯造數啦...
另一宗個案的上市申請人本來按成本價向單一供應商購買主要原材料,而該供應商本由關連人士擁有。在申請人將近呈交上市申請時,該供應商被獨立的第三方收購,向申請人出售原材料的定價機制亦因而改變,但申請人在上市文件初稿中僅籠統地表示原材料價格將會改為按第三方的價格定價,不過可能經由磋商而取得折扣。上市文件草擬本沒有適當地說明定價機制的改變將會對申請人的成本架構產生甚麼影響,直到監管機構提出要求,申請人才作進一步披露。
6 : GS(14)@2011-08-06 14:22:1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806/News/ea_eaa3.htm
證監轟保薦人 沒嚴謹評估新股
  2011年8月6日
7 : GS(14)@2011-08-06 14:39: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499197

證監轟保薦人多宗罪
2011年08月06日
8 : reference(1610)@2011-08-06 15:45:30

投行班友抵打,但守門口嘅quality又如何?佢地問問題的準乘度有時比核數班友重差,50步笑百步
9 : reference(1610)@2011-08-06 15:47:41

點解間公司得單一水源、單一客戶、單一產品佢地又批上市?
10 : GS(14)@2011-08-06 17:02:16

9樓提及
點解間公司得單一水源、單一客戶、單一產品佢地又批上市?


有政府幫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6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