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成功連任

據新華社報道,伊朗內政部20日宣布,現任總統魯哈尼在伊朗第12屆總統選舉中獲勝。

伊朗內政部當天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魯哈尼得票率為57%,此前被視為魯哈尼最大對手的保守派宗教人士萊希得票率為38.5%,剩余選票為其他2名候選人獲得。

此次總統選舉投票於19日舉行,共有4000多萬選民參加投票,投票率超過70%。由於投票人數超出預期,投票截止時間3次更改,從原定的18時延至24時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036

全球頭條丨特朗普喊話伊朗遭回嗆 業績不佳福特忙換帥

——CNBC——

【美沙軍售大單來襲 軍工股齊創歷史新高】受上周末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沙特簽訂1100億美元軍售協議,未來十年將可能達到3500億美元規模消息提振,周一美股軍工板塊集體走強。洛克希德馬丁上漲2%,雷神上漲近1.4%,諾斯洛普·格魯門上漲1%,通用動力上漲0.5%,均刷新歷史新高。波音也在特朗普此次出訪中收獲頗豐,拿下不少軍事和民用飛機合同。

——金融時報——

【魯哈尼:伊朗不會放棄導彈項目】成功競選連任的伊朗總統魯哈尼周一表示,伊朗不會放棄自己的導彈項目。上周末美國總統特朗普到訪沙特利雅得,指責伊朗助長“教派沖突和恐怖的火焰”,呼籲所有國家共同努力,孤立伊朗,“直到伊朗政權願意成為和平的夥伴”。對此魯哈尼表示,特朗普在沙特開的首腦會議“只是作秀”,伊朗會繼續進行導彈試驗。伊朗的導彈是為了自我防禦和維護國家和平,並不是為了進攻。當有需要進行導彈試驗時,伊朗就會去做,不會征得任何人的同意。美國(對伊)政策一直是失敗的,包括施壓和制裁,在對伊關系上,除了考慮雙贏策略,美國別無其他選擇。

——BBC——

【歐盟:葡萄牙恢複財政健康】去年將預算赤字控制在GDP2%後,葡萄牙成為最新一個受歐盟救助後恢複財政健康的國家。由於低於3%的歐盟標準線,葡萄牙可以退出歐盟委員會的負債審查程序。歐盟經濟事務專員莫斯科維奇表示這對葡萄牙是“非常好的消息”,葡萄牙財政部則將歐盟的決定稱為“轉折點”。不過法國和西班牙將繼續面臨審查,去年法國財政赤字占GDP3.4%,西班牙則是4.5%。

【特朗普:不允許伊朗成為核國家】結束了沙特之行,周一美國總統特朗普前往以色列開始海外首訪第二站。除了努力推動巴以和談外,回應以方在伊朗問題上的關切也是重要任務。特朗普在講話中表示,伊朗與奧巴馬政府簽署了核協議,但背地里卻支持恐怖主義(敘利亞)。對伊朗的擔憂使以色列和很多阿拉伯國家走得更近,希望德黑蘭立刻停止提供相關軍事及財政支持。特朗普隨後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承諾,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成為核國家。

——華爾街日報——

【弗林拒絕接受參議院涉俄調查傳票】美國參議院調查俄羅斯介入去年美國大選遭遇嚴峻挑戰,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表示將行使“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的權力並拒絕接受美國參議院渉俄調查組的傳訊。“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規定“不得被強迫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自證其罪”。周一晚些時候他將把相關決定通過代表正式遞交參議院司法委員會。

——Reuters——

【壓力山大福特任命新CEO直面困境】為了回應投資者對福特股價及前景的擔憂,福特汽車周一宣布車CEO馬克菲爾茲將離開福特,由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子公司特智能移動有限公司總裁James P. Hackett繼任。此次人事大範圍的變的主要是福特執行主席比爾福特(Bill Ford)及董事會其他成員對菲爾茲的領導力失去信心。菲爾茲於2014年接任艾倫穆拉力(Alan Mulally)的職位,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菲爾茲或因未能團結員工實現福特的既定目標且對福特未來戰略無法做出果斷決定而遭到“炒魷魚”。從菲爾茲三年前擔任福特總裁起,公司股價下滑了近40%,且市場份額也遭遇滑坡,市值也被特斯拉超越。

——Bloomberg——

【特朗普:從未在與俄羅斯特使會談中談及以色列】正在以色列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再次為自己的行為辯護。在特朗普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談前,有記者問內塔尼亞胡如何看待與美國分享敏感情報。以色列總理回應稱兩國間的情報合作從未像現在這麽好。隨後特朗普表示,我從未在與俄羅斯特使的會談中提到以色列,從未提及,他們都報道是我說的,你們又弄錯了。

——印度經濟時報——

【4月印企海外投資驟降44%】根據印度央行的最新數據。印度企業海外投資今年4月同比驟降44%至31.5億美元,去年同期為56.1億美元。這些直接投資中有14.3億美元流入了海外股票市場,10.1億美元是債券,剩余的7.1億美元則以保證保險的形式存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321

伊朗機齡超20年客機墜毀 兩年前已開始著手更新換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19/1193225.html

每經記者 張曉慶 每經編輯 陳俊傑

據新華社18日消息,伊朗新聞電視臺18日援引伊朗官方消息證實,一架從伊朗首都德黑蘭飛往該國西南部城市亞蘇季的客機當天在塞米羅姆市附近墜毀,機上66人無一生還。

不過據最新消息,阿塞曼航空公司稱,一名乘客當天誤機,遇難人數由此前的66人更改為65人。另據央視新聞,中國駐伊朗使館與伊朗方面初步核實到,乘客名單中沒有中國公民。

據悉,失事飛機隸屬於伊朗阿塞曼航空公司,是一架ATR-72型渦輪螺旋槳支線客機,目前伊朗當局已經展開搜救和調查。

此次事故是2月以來全球發生的第二起重大客機墜毀事故。2月11日,俄羅斯薩拉托夫航空公司一架載有71人的安-148型客機11日在莫斯科附近墜毀,機上人員全部罹難。

搜救遭惡劣天氣

據悉,失事飛機機上共載有59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伊朗媒體已公布機上人員名單。

2月18日,伊朗阿塞曼航空公司新聞發言人Mohammad Taghi Tabatabai表示:“搜索那個地區後,很不幸我們被告知飛機已經墜毀。令人難過的是,這次事件機上所有的人都喪失性命。”

但他稍後接受伊朗學生通訊社采訪時收回先前說法,說由於搜救人員還沒有到達墜機地點,因此並不能確定所有人已遇難。

據航班信息數據網站Flightradar24消息顯示,失事航班No.EP3704格林尼治標準時間(GMT)4:33分從德黑蘭Mehrabad機場起飛,最後一個信號收到時間為GMT5:55,飛機所在高度為16975英尺,當時正在下降。

新華社援引伊朗國家電視臺最新消息,客機失事地點在塞米羅姆市附近,距目的地亞蘇季約23公里。據彭博社報道,Tabatabai稱飛機墜毀在薩格洛斯山區的迪納山。

根據新華網18日報道,伊朗緊急情況部門地區主管賈拉勒·普蘭發在接受伊朗學生通訊社采訪時稱,多支搜救隊正由陸路前往可能的失事地點。受暴風雪天氣影響,直升機無法靠近其中一些地點。“目前5組搜救人員在這一地區,但他們還沒有報告任何發現。”普蘭發說。

而據中新網19日報道,受到暴風雪天氣影響,搜尋伊朗失事客機的行動18日暫停。伊朗當局表示,將待19日天亮後再視天候狀況恢複搜救。

有伊朗分析人士認為,事發地附近天氣惡劣,而ATR-72型渦槳飛機對嚴寒天氣適應能力有限,飛行員可能不得不降低飛行高度,不幸造成飛機撞山。

事故原因目前尚未確認,不過據美聯社報道,失事飛機幾個月前剛重新被投入運營,此前已經停飛7年。

失事飛機機齡超20年

伊朗民用航空組織發布的消息顯示,失事的ATR-72客機於1993年服役,機齡達25年。

據了解,ATR-72型飛機是法國空中客車集團與意大利萊昂納多公司合資的飛機制造商ATR公司制造的ATR-42支線客機的改進型,為雙螺旋槳民航機,可載客50-74座。該型號客機於1988年進行首航,1989年投入商業服務,目前運營於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大陸已經淘汰該機型。

ATR-72機型主要客戶是支線航空公司,憑其低運營成本和低排放量獲得了短途運營商的青睞。

對於此次伊朗墜機事件,ATR公司發言人告訴法新社記者,正在調查細節。

今日(2月19日),民航業內專家林智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ATR-72機型本身問題不大,是世界最主流的螺旋槳支線客機之一,目前全球範圍已交付約1000架。

林智傑告訴記者,我國客機一般飛不到20年,在20年內就會退出,賣掉或者改成貨機進行運輸。老飛機,尤其是機齡20年以上的,要保證安全運行的狀態,對維護保養能力的要求比較高,運行成本也相對較高。

據“Flightradar24”消息,阿塞曼航空共有29架飛機,包括6架ATR-72客機,其中3架正在運營。從機隊規模來看,阿塞曼航空是伊朗第三大航空公司,僅次於伊朗航空和馬漢航空。

據了解,阿塞曼航空是一家總部設在德黑蘭的航空公司,專門從事飛往伊朗各地偏遠機場的航班,同時也運營一些國際航班。

伊朗著手更新客機

由於國際環境等原因,伊朗民航飛機普遍出現老化現象,過去數十年伊朗發生多起空難。其上一起人員傷亡嚴重的飛機失事發生在2014年8月,一架小型客機在德黑蘭附近墜毀,造成至少39人死亡。

林智傑表示,伊朗受國際環境影響,飛機在維修和購買上都存在問題,老舊機隊急需更新換代。

2016年初,伊朗國際環境改善後,開始著手引進新客機。

據了解,2016年12月,波音與伊朗航空簽訂了一個價值166億美元的訂單,訂單包括30架波音777和50架737Max8,最早將從2018年開始交付。同月,空客與伊朗航空簽訂了價值180億美元的訂單,訂單包括空客A320、A330和A350共100架飛機。

2017年4月,伊朗航空與ATR飛機制造商簽訂合同,采購20架新型的ATR-72-600渦槳支線客機,預計今年內全部交付。

2017年4月,波音與伊朗阿塞曼航空簽署備忘諒解錄,阿塞曼航空公司有意以30億美元的標價購買30架737-MAX飛機。不過,該交易尚未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098

美國調查華為是否違反向伊朗禁運有關制裁

美國東部時間4月25日,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公司是否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報道稱目前尚不清楚司法部的調查進展到多遠,以及正在就哪些具體的指控調查。

這篇報道稱消息來自於“熟悉此事的人士”,並稱華為發言人對此事不予置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150

里亞爾再創歷史新低,伊朗央行行長被撤職

對於本幣里亞爾匯率跌跌不休再創歷史新低,周三伊朗總統魯哈尼“忍無可忍”,宣布免去伊朗央行行長賽義夫(Valiollah Seif)的職務。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RNA)報道,魯哈尼決定任命現伊朗中央保險公司總經理赫馬提(Abdolnasser Hemmati)擔任央行行長,接替賽義夫的職務。今年5月,美國財政部宣布因支持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賽義夫已經被列入美國制裁名單。

隨著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此前與伊朗保持石油貿易關系的海外銀行迫於美國制裁壓力選擇逐步撤離,伊朗經濟遭遇重創。五月以來,里亞爾貶值開始加速,目前1美元可以兌換43800里亞爾,再創歷史新低,較年初下跌25%。匯率貶值加上通脹高企,令民眾苦不堪言,上月首都德黑蘭大巴紮(Grand Bazaar)一度因抗議臨時關閉。 貨幣政策效果不佳成為了賽義夫“下課”的直接導火索。

另據伊朗國營報刊伊朗日報報道稱,面對國內外匯儲備快速下滑的局面,周三伊朗央行放松了外匯入境的限制。入境人員可以自由攜帶外幣現鈔入關,只需提前報備海關即可,此舉旨在打擊黑市外匯交易。

責編:樊誌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530

美國宣布將於7日起重啟對伊朗非能源領域制裁

美國政府高級官員6日宣布,美國將於7日起重啟對伊朗金融、金屬、礦產、汽車等一系列非能源領域制裁。

責編: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83

針鋒相對不買美國賬,俄羅斯尋求與伊朗擴大經貿合作

在美國公布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決定之際,俄羅斯選擇繼續擴大與伊朗的經貿合作,並呼籲更多國家可以加入進來。

俄羅斯外交部周二發表聲明稱,在國家層面正采取合適手段保護與伊朗的經貿關系。同時將繼續與《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即伊核協議)各方一道尋求旨在維持並擴大伊朗與世界經貿交流的解決辦法,這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在此之前,美國針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生效,涉及伊朗政府購買美元;黃金等貴金屬交易;工業用石墨、鋼、鋁、煤炭和軟件;與伊朗貨幣相關交易;與伊朗政府發行主權債務相關活動;伊朗汽車行業等。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二再次在社交媒體發聲,警告11月5日以後制裁力度將前所未有,“任何與伊朗做生意的人將不再允許與美國做生意,這是為了世界和平,僅此而已。”

俄羅斯自身現在就是美國的制裁目標,一直以來他們強烈抨擊美國利用本國法律“越界”制裁他國的行為。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自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後,俄羅斯就多次表達了挽救的態度,但又擔心英、法、德背後的歐盟方面礙於美國壓力可能會要求企業切斷與伊朗的聯系,使得局面無法挽回。

歐盟方面的最新回應或許令俄羅斯送了一口氣,反而將美國陷入孤立。歐盟委員會日前在網站上宣布,在美國重啟對伊朗非能源領域制裁之際,歐盟將於7日啟動“阻斷法令”(Blocking Statute),以保護歐盟居民和公司在伊朗的利益。這也是歐盟對美國制裁伊朗的最新“反制裁措施”。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俄羅斯和歐盟不約而同對美國的行為定性,“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俄羅斯指責美國違反國際法,試圖以與伊核問題不相關的理由破壞各方此前的努力。而歐盟則警告潛在的不良後果,“如果伊朗看不到實施伊核協議帶來的經濟利益,他們可能不再遵守放棄核試驗的承諾。”

責編:樊誌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19

貿易摩擦疊加制裁伊朗,油價有望“破百”嗎?

近期,原油走勢令投資者頗感糾結——一方面,上周一美國宣布重啟對伊朗的制裁,其中包括11月將對伊朗的命脈油氣產業進行制裁,油價短線跳漲;另一方面,貿易摩擦、土耳其危機提振美元,打擊能源需求前景。未來油價究竟何去何從?“破百”真的可能實現嗎?

8月10日,油價升逾1%,因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看似將令供應收緊,但隨後本周持續回落,因投資者擔心全球貿易爭端可能使經濟增長放緩,損及能源需求。截至北京時間8月13日WTI報67.31美元/桶,布倫特報72.72美元/桶。“三季度油價仍然大概率區間震蕩,主要因為美國三季度下遊集中檢修,需求比較疲弱。四季度看漲,但如果制裁伊朗因素消除、供應上沒有中斷,從需求來看,油價仍然難以上漲。”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分析師預計,一旦制裁落實,那麽到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市場上每日將減少供給100萬桶原油。以高盛為代表的機構認為,即使OPEC成員國及其他國家能填上伊朗斷供留出的供給缺口,全球油市也會因為富余產能的被占用而變得更脆弱。因此,油價在年底之前回升到80美元仍是大概率事件,升破90美元恐怕也並非不可能。甚至有機構預測未來石油價格將漲至每桶100美元。

就中國而言,今年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是連續9次上調,7月份汽油和柴油價格同比上漲22.7%和25.1%,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42個百分點。

制裁伊朗或推升油價

早前,美國宣布重啟對伊朗的制裁,WTI原油期貨價格一度上漲0.8%,至69.01美元/桶,布倫特原油周二上漲約0.35%,報74.01美元/桶。

不過在制裁消息落地後,上周油價整體小幅下跌。截至8月10日,布倫特油價收報於72.81美元/桶,一周跌幅約0.5%;WTI油價收報於67.63美元/桶,一周跌幅約1.3%。不過,各界預計,一旦四季度制裁正式落實,油價仍有望較大幅攀升。

美國政府對伊朗的制裁分兩輪,第一輪制裁針對的目標包括伊朗人購買美元、金屬交易、煤炭、工業軟件及伊朗的汽車產業。

第二輪制裁則會是致命一擊,劍指伊朗石油業。2015年伊核協議以來,伊朗經濟正是依靠石油出口起死回生,石油占出口的80%、總收入的60%。美國抓住經濟對伊朗施壓正中總統魯哈尼的痛處:伊朗國內青年失業率超過25%,每年還會有超100萬青年加入勞動力市場,如果經濟壓力超出可控範圍,魯哈尼將面臨巨大的政治和社會動蕩。

也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呼籲所有國家向伊朗政府傳遞一個信息:要麽改變威脅、危害世界經濟的行為,重新融入到全球經濟當中,要麽就面臨經濟孤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特敦促伊朗接受建議、與美國展開談判,否則將遭受更多經濟制裁的苦痛。在美國恢複制裁的威脅下,伊朗貨幣里亞爾自4月來已經貶值五成。里亞爾的暴跌加上通脹攀升,已引發伊朗國內零星的示威活動。

也不乏期貨交易員對記者表示,伊朗原油出口量約每日270萬桶,占全球供應量的近3%,一旦出口受阻,將會出現浮倉堆積。其他包括敘利亞危機、也門胡塞武裝等,都將對油價形成一定支撐,一旦地緣政治危機爆發,油價上漲一觸即發。

供應端來看,歐佩克和俄羅斯雖然將限產率調整至100%,約60萬~70萬桶/天的增產量,但對全球供需影響不大。而且 OPEC 方面存在委內瑞拉及伊朗可能造成的86萬桶/天的缺失,使得供應端仍然處於偏緊狀態。美國方面,雖然產量突破1090 萬桶/天,但從運力、出口及鉆井數量都暗示產量增速將放緩。

三季度原油多頭駐足觀望

然而,制裁尚未正式落地。三季度前後,原油多頭仍在駐足觀望。

一方面,三季度為原油需求淡季,另一方面,雖然美對伊朗的制裁看似令供應收緊,但投資者目前更擔心全球貿易爭端可能使經濟增長放緩,損及能源需求。

“三季度油價仍將承壓,因進入秋季美國汽油需求將放緩,煉廠將關閉進行維護,令原油庫存增加。” 某上海大型期貨商原油交易員對記者表示,“其實,7月10日油價就出現閃崩,跌幅高達近6%,之前做空情緒就很重,加上三季度需求比較疲弱,早前油價漲幅太大,而且受貿易摩擦再升溫的影響,利空因素就被大大放大,導致了閃崩。”

最新一周美國原油供應降幅小於預期。上周五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能源公司本周增加的活躍鉆機數為5月以來最多。通用電氣旗下能源服務公司貝克休斯稱,截至8月10日當周,鉆探商新增10座鉆機,總鉆機數達到869座,為2015年3月以來最多。貿易爭端升級削弱了經濟增長前景,提振美元,令石油對持有其他貨幣消費者來說更貴。

同時, 11月美國將如期對伊朗的命脈油氣產業進行制裁,但美國已經最新放出口風,不排除美會考慮豁免一些國家,美方也表示申請豁免的國家要證明自己已經“顯著”減少了進口伊朗原油。對此,原油多頭也持謹慎觀望態度。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吳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37

多國抵制之下,美國單邊制裁伊朗恐打折扣

近日,美國政府重啟對伊朗制裁,主要針對非石油貿易與金融領域;按照原定計劃,第二階段的制裁將於11月4日重啟,打擊目標指向伊朗的石油產業。為了保障制裁效果,美國政府不再輕易給予與伊朗做生意的國家和企業豁免權,甚至對傳統盟友歐洲國家也不心慈手軟,因此被視為可能是史上最嚴厲的制裁。

但是,盡管美國制裁來勢洶洶,國際社會卻似乎正在形成一種默契,紛紛強調維護伊核協議的成果。歐盟、俄羅斯、中國都表態要繼續與伊朗保持正常的經貿關系,並正在研究對抗美國次級制裁的措施和方案。

歐盟推出並更新了1996年就出臺的《阻斷法案》。按此法令,如美國對別國的制裁殃及歐盟企業,涉事企業無需遵守相關制裁法案,還可索賠損失及沖銷外國法院基於制裁法案所做判決的影響。俄羅斯則表示將繼續擴大與伊朗所有領域的貿易,包括7月中旬與伊朗簽訂的價值500億美元的石油天然氣合同。而中國多次表示在不違反國際義務的前提下與伊朗保持正常的經貿往來。除了伊核協議的主要簽字國都反對美國單邊退出伊核協議及制裁伊朗之外,土耳其也公開反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並聲稱不會終止與伊朗的經貿合作。與此同時,盡管其他一些國家,如日本、印度、韓國迫於美國壓力做出了讓步,削減了從伊朗進口石油,轉而以沙特及美國石油取而代之,但是並非沒有怨言。

國際社會雖然沒有正式聲明結成抵抗美國制裁伊朗的聯盟,但事實上已經站在同一立場,尤其是歐盟也反對美國的情況過去並不多見。這只能說明特朗普主張退出伊核協議,完全不考慮他國利益、濫用制裁大棒的行為,從根本上危及了別國的利益。

面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歐洲國家異常堅決地表態要與伊朗繼續保持貿易活動;甚至聲明如果歐洲企業懼怕美國制裁、退出伊朗,這些企業有可能面臨歐盟的懲罰。除了經濟利益外,歐洲也擔心伊朗一旦局勢不穩會加劇中東局勢的進一步動蕩。歐洲尤其擔心難民潮會加劇自身的壓力。而特朗普不顧盟友利益,口不擇言、胡亂制裁的任性粗暴行為,是導致歐盟反感以至於集體抵制美國的不可忽視因素。

但是,歐洲的政治立場與現實利益存在巨大的落差,大批歐洲企業不顧歐盟反對仍然在不斷撤離伊朗,使得歐洲在維護伊核協議方面顯得蒼白無力。歐洲也同時減少了從伊朗進口原油。歐洲抵制美國制裁伊朗的效果存在不確定性,但無論如何,歐洲道義及政治上支持伊核協議的立場不太可能改變。

俄羅斯支持伊朗是出於對自身的利益考量。近三年來,憑靠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主導權,俄羅斯能夠重返中東,擴大影響力並擡高與美談判價碼。而伊朗是支持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幫助俄羅斯實現戰略目標的主要力量,伊朗與俄羅斯在政治、經濟與軍事領域的合作也在不斷增強,兩國成為事實上的盟友。俄羅斯也是中東地區伊朗主導的什葉派陣營背後的域外大國勢力。伊朗如果發生動蕩,勢必會使俄羅斯在中東的力量大受削弱。因此,俄羅斯絕對不會坐視伊朗被美國擊垮,會想方設法幫助伊朗渡過難關。俄羅斯本身與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矛盾尖銳,也多次並正在遭受美國的制裁和封鎖,兩國勢必會進一步協同行動,共同應對美國的制裁。

土耳其與伊朗存在密切的經濟聯系,尤其是土耳其高度依賴從伊朗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兩國在油氣及其他方面的經濟合作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毗鄰優勢及成本低廉的特點。因此,美國強制所有國家不與伊朗發生經濟聯系甚至不從伊朗進口石油的要求,對土耳其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埃爾多安政府近年來與美國矛盾不斷,甚至有從北約退出的可能。土耳其未來會進一步加強與中東鄰國及亞洲各國的關系。因此,土耳其反對美國制裁伊朗也在情理之中。

中國是伊朗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伊朗是中國重要的石油供應國。美國制裁伊朗的禁令勢必會嚴重威脅到我國的經濟與能源安全。

因此,美國的制裁行動看似洶湧,但在眾多國家的抵制之下,能否取得預期效果令人懷疑。

(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46

伊朗: OPEC應對成員國的產油份額施加限制

伊朗敦促歐佩克,在任何情況下,任何國家都不得接管其他成員國在石油生產和出口方面的份額,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尚未發布此類行動許可證。

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與伊朗的國際核協議,並將在11月對伊朗石油銷售實施新一輪制裁。特朗普呼籲歐佩克增加石油以降低價格。沙特和俄羅斯能源部長表示,他們準備逐步退出減產,以平息消費者對供應的擔憂。

伊朗副總統Eshaq Jahangiri周日表示,“盡管美國受到新的制裁,伊朗政府仍在尋求出售石油和轉移收入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歐洲國家能夠履行承諾,但即使他們做不到,我們也在尋求出售石油和轉移收入的解決方案。美國對伊朗的打擊終將失敗。”

責編:黃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