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新地恒地齊稱 研參與首置上車盤
1 :
GS(14)@2017-10-15 15:17:17【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在觀塘安達臣道,將一幅可提供1000個單位的住宅用地,作為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的先導,三大發展商長實(1113)、新地(0016)、恒地(0012)均表示會積極研究參與。
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政府擬透過公私營混合發展計劃增加新供應,構思非常好,值得深入探究。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回應稱,政府透過推出首置上車盤,以完善目前的置業階梯,可促進社會穩定和諧,集團屆時會積極研究有關安達臣道的賣地條款。至於綠置居、「白居二」恒常化,雷霆認為上述計劃的客源,和私樓買家重叠不多,對私樓巿場影響不大。
恒地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稱,任何有益於民生的房屋計劃,集團都會積極研究。他認為,港人首置上車盤,是提供居所予市民安居之用,加上單位有嚴格轉售限制,從投資角度看,有關單位投資價值比私宅低,故客源不會與私宅重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634&issue=20171012
施政報告 林鄭明讀一小時濃縮版聚焦推首置盤 改革利得稅
1 :
GS(14)@2017-10-15 15:57:32■林鄭月娥明公佈施政報告,將破例只花一小時在立會讀出重點,並延長記者會。王心義攝
【施政報告前瞻】【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將於明日公佈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政府消息指,林鄭將破例不會照讀施政報告全文,只用約一小時在立法會讀出重點,並延長記者會、取消傳媒高層「吹風會」,報告以藍色為主調,封面簡約不會加入圖案。據了解,演辭重點由林鄭親自撰寫,內容圍繞土地、房屋及創新科技的3大主題,重點措施包括宣佈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同時亦會改革稅制,將利得稅分作兩級。記者:姚國雄
林鄭上任後,將施政報告發表日期回復至10月,公佈方法亦有新猷。綜合政府及傳媒消息指,以藍色為主調的施政報告,重點圍繞土地、房屋及創新科技3大主題,由於全文篇幅很長,若林鄭要宣讀,可能需要三小時,行會成員建議她只讀撮要重點,林鄭因而親自操刀撰寫這份「重點演詞」,將會在立法會發言約一小時。行會召集人陳智思接受有線訪問時指,盼透過只宣讀施政報告重點,令重點措施得以聚焦,讓市民聽得入耳,了解這屆政府未來5年工作,盼報告回復市民對政府信心。
延長記者會 准網媒採訪
除打破慣例不會逐字宣讀報告全文,施政報告公佈後的安排亦有改動,包括延長記者會,由30分鐘加時至75分鐘,亦容許網媒採訪。林鄭又取消與傳媒高層的「吹風會」,翌日一早出席電台烽煙節目,時間亦會較以往增加半小時。內容方面,施政報告將有多個新猷,市民和市場關心的焦點,一定是林鄭競選時承諾協助中產置業的「港人首置上車盤」,預料樓盤會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推行,申請人的家庭月入息限制設在約5.2萬至7萬元,並會交由房協推售,上車盤定位是居屋之上、私樓之下,並附有嚴格的轉售限制。為了增加單位供應,林鄭選舉時亦曾承諾將現時25萬個未補價居屋單位出租,增加居屋市場流通性,料施政報告亦會觸及。
增醫管局撥款 公院加床
另一項商界關心的是林鄭承諾推出兩級制利得稅,減輕中小企負擔,企業首200萬元盈利繳交的稅率,由現時16.5%,大削一半至8%至8.5%,這較早前她承諾的10%更低,200萬元或以上的盈利則按現時16.5%稅率繳交。有傳媒引述消息指,林鄭亦擬增加侍產假至5日和增加產假至14周。另一個同樣是林鄭的競選承諾是動用政府每年收取港鐵的巨額股息,補貼市民的長途車費。施政報告亦擬大幅着墨加強基層醫療,包括增加醫管局經常撥款,讓公立醫院增加病床,同時會宣佈成立專責統籌基層醫療的委員會,如加強社區中心的醫護服務,令長者不用經常到醫院排隊求醫、覆診,而長者牙科資助計劃的受助年齡降至65歲或以上,林鄭亦擬增加對罕見病藥物的資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10/20177759
亮說亮話:首置上車靠一招
1 :
GS(14)@2017-10-15 16:33:59■首置上車盤其實無處不在,地產商的高成數按揭早已協助不少人首置上車。 資料圖片
上星期日被邀請上港台《城市論壇》,論壇主題當然是施政報告內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主要講及首置上車盤方案。香港政府為了照顧有需要港人,曾經推出夾屋、綠置居、白居易、港人港地,最後都不了了之,不少人認為首置上車盤只不過是另外一個不了了之方案。那些概念非常好的方案點解會不了了之?理由很簡單,那些方案是實說實行的方案,政府連基本土地都不足夠,公屋輪候時間連年上升,根本沒有多餘土地來完成那些方案,不了了之是最好的方法。不過,今次只要政府從首置上車盤這五個字減去一個,我覺得是絕對可以完成,減少的就是「盤」字,首置上車只是一個方案,政府毋須提供實質單位來滿足合資格的人,只需要為他們提供一個方案,協助他們置業上車便功德圓滿。市場上有不少人每月有能力供款,但沒有能力付三四成首期,政府的首置上車盤計劃就是協助那些人上車,辦法非常複雜,從與地產商合作、定價、合資格人士收入,以至出售時的限制都有很大困難,搞不好就會變成官商勾結。就算成功,所得到的單位數量始終有限,絕對不能夠滿足有需要的人。其實,首置上車盤無處不在,只要政府放寬合資格首置上車人士買樓的按揭貸款成數,使到他們不用付那麼多首期便可以上車,毋須為那些人提供實質的單位,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地產商的高成數按揭早已協助不少人首置上車,現在,政府只要放棄一個「盤」字便海闊天空。湯文亮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0/20178201
90後財經KOL睇首置:雷聲大、雨點小
1 :
GS(14)@2017-10-15 18:21:23明年中公佈與發展商合作發展「港人首置上車盤」,選址觀塘安達臣道地皮,可提供約1,000個單位,「首置盤」出售對象是居港滿七年的香港居民,從來沒有在香港置業,月入上限為單身人士34,000元,二人或以上家庭則為68,000元。「首置盤」售價和面積參考合資格人士的負擔能力,轉讓限制較居屋嚴緊,轉讓補價安排須進一步研究。90後專欄作家渾水聞言後即以「雷聲大、雨點小」來回應。在此入息限制下,他直言自己已經「爆額」,雖然認為先導計劃位置可接受,不過他認為身邊符合條件的朋友寧選「白居二」的置業階梯,加上現階段未有其他轉售細節,反而更擔心會是95年推出的夾屋翻版。他補充,一旦遇上樓市跌市,小業主難免會擔憂轉售問題。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認為入息「有上限、冇下限」的設定,提供誘因予公屋戶走來購買首置盤,變相令沒有資格申請公屋、居屋,而又未置業的人士多了競爭;另外首期是現時置業最大的困難,麥萃才認為允許承造高成數按揭或已可解決問題。不過首置盤要求發展商興建私人住宅時作混合發展時,需耍考慮因素眾多,例如整體規劃、定價以及居民素質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2/20179953
首置盤被疑官商勾結 林鄭:陰謀論
1 :
GS(14)@2017-10-15 18:40:10【本報訊】政府計劃明年底推出觀塘安達臣道用地作興建約1,000個港人首置上車盤單位,特首林鄭月娥昨在電台節目上被聽眾質疑用公共資源去補貼地產商,林反駁指是陰謀論,強調首置盤不急於推出,否則「怕好事變壞事」。運房局局長陳帆亦未有透露首置盤詳細定價,指會考慮申請人負擔能力及支出,強調會與民共議。
稱不急於推出
林鄭昨日出席電台聯播節目,有聽眾質疑首置盤偏幫地產商,「借幫香港人增加幾千房屋供應,用公共資源去補貼地產商」。林鄭指香港出現了「事事陰謀論」令她感擔心,稱完全沒有偏幫地產商,「發展商有好多地,唔需要政府幫手日日申請轉做屋地」,她強調整個首置盤計劃要在社會討論,不急於推出,「怕好事變壞事」。林鄭月娥亦被問到政府房屋政策有沒有考慮市道逆轉時,市民置業意欲減低的問題,林鄭指政府政策需要按社會和經濟市場變化調整,目前本港對房屋剛性需求大,供應短期未必追得上需求,而滿足市民置業盼望,有助增加歸屬感。林鄭又稱不會再訂立置業比率目標,強調政府並非有強力指引鼓勵或者促成置業,政策只為滿足需求,而市民置業需量力而為,但毋須太擔心香港經濟走下坡。運房局局長陳帆在昨日的施政報告簡介記者會上表示,政府會透過地契條款,要求發展商作混合發展,將首置單位售予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包括必須居港滿7年及從未置業,二人或以上家庭月入上限為6.8萬元,單位規格將與私人樓宇非常接近,要確保發展商做好工作,使單位質素不會因為商業原因與市民期望不符。至於首置盤的售價,陳帆表示會參考合資格人士的負擔能力及支出,轉售條款會比居屋更嚴謹。■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13/20181408
首置上車盤定價 料影響居屋折扣
1 :
GS(14)@2017-10-15 18:53:25【本報訊】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施政報告提出將更多公屋轉為綠置居出售,是房屋政策在方向角度上轉移,在滿足住屋需要外,更照顧置業需求,公屋輪候時間不會因此延誤,因更多公屋住戶會購買綠置居,就可騰出更多公屋單位供輪候人士選擇。
預計面積200至500方呎
陳帆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出,未來會將更大比例的公屋單位劃作綠置居出售,是公屋政策方向角度轉移。綠置居與出租公屋比例要視乎社會反應,有可能高於三成,但會保留彈性,若反應不理想,綠置居亦可以撥回作公屋出租。他表示,綠置居計劃恒常化不會延誤輪候公屋人士的上樓時間,因為購買綠置居人士主要是公屋住戶以及公屋輪候冊上一年內可上樓人士,因此每賣出一個綠置居單位,便同時間會騰空一個公屋單位,一舉兩得。單位需翻新才可重新編配,但一般只需要6星期,當局會研究盡量縮短翻新時間。若每年有千或萬計綠置居單位推出,等如有同樣數目公屋單位騰空,當中不少位於市區,輪候公屋人士選擇會更多。政府計劃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與發展商合作發展,售價會考慮合資格人士的負擔能力。但有意見認為,發展商或會因價就貨,將首置盤變成「納米樓」。陳帆指出,首置盤單位面積會有指引,二至三人家庭來說,400至500平方呎是合理面積,單身單位則200多平方呎較適當。他又指首置上車盤的首期是重要因素,希望讓市民享受較低首期的金額,實際操作仍有待聽取各方意見。而推出首置上車盤後,相信或多或少會影響居屋和綠置居項目的折扣。■記者麥志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1014/20182736
MPF作首置明年交研究報告
1 :
GS(14)@2017-11-13 03:31:02【本報訊】積金局正研究容許打工仔提早提取部份強積金(MPF)用作首次置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圖)預計,明年第二季可提交報告予政府,但對於適用於計劃的樓宇種類仍未有定案。
政府需研究對樓價影響
早前劉怡翔於立法會回答議員提問時透露,積金局正在研究將強積金用作首次置業。劉怡翔日前出席活動表示,預計明年第二季可提交研究報告,但對於計劃是否適用於私樓、居屋,抑或首置上車盤等,則仍未有定案,相信政府要謹慎研究對樓價的影響。他又指,目前本港強積金戶口平均結餘約18萬元,若可做九成按揭並用以支付居屋等資助房屋首期,或許較貼近強積金的戶口結餘;反觀對於用作支付私樓的首期,則幫助有限。事實上,積金局早於2015年已明言可以討論相關方案,積金局主席黃友嘉早前接受本報查詢時就指,該局近日已大致完成撰寫相關研究報告,詳述該局對方案的想法及理據,但就未有透露方向或詳情,指最終要社會深入討論,並由政府表態決定是否進行諮詢。財庫局局長劉怡翔又強調,當局要確保強積金用作首次置業不違反強積金作為退休保障的目的。積金局亦指,由於強積金制度旨在協助就業人口為其退休作儲蓄,任何容許計劃成員提早提取強積金的安排,將可能令計劃成員退休時可得的強積金權益減少,故此會慎重考慮方作出建議。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6/20205935
施永青:首置盤定位與私樓有衝突
1 :
GS(14)@2017-11-13 03:33:40■施永青相信未來樓價最大機會是緩緩上升;旁為其兒子施俊嶸。李潤芳攝
【本報訊】雖然樓價升勢放緩,但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堅稱香港按揭借貸泡沫不大,預期港人將繼續捱貴樓。不過,首置上車盤定位與私樓市場客源重叠並存在衝突,他覺得有限的社會資源該優先照顧最有需要的一群,即輪候公屋人士。按其分析,特首林鄭月娥房屋政策側重協助港人置業,提供明確置業階梯,由綠置居延伸至首置盤,「如果你話施政報告後期望樓價大跌,個個買到樓,我覺得呢個寄望就不切實際。」當中綠置居同發展商衝突不大,但首置上車盤針對月入介乎5.2萬元到6.8萬元的家庭,卻屬發展商欲爭取的客源,「如果真係大力推動,同私人市場有重叠及衝突。」同時,施永青覺得首置上車盤所惠及的階層相對富裕,急切性不及未有公屋人士的住屋需要。
堅稱按揭借貸泡沫不大
施永青又形容樓市辣招無助解決港人置業問題,反而令細單位樓價及租金飆升,並窒礙市民換樓,令二手住宅物業流通量低於2003年經濟低谷時,「好少人賣樓令到香港人改善生活嘅速度慢咗」,而業主長期持有物業「供吓、供吓就供甩層樓」,至今有多達六成業主已供滿樓,反映香港借貸泡沫不大。「金管局成日話有泡沫,人地都供甩樓喇,鬼怕你加息咩。人地全資產,點會變負資產?」提及金管局近期言論時施永青份外勞氣,反指隨住經濟增長帶動借貸規模,分析數據時不能片面解讀借款多寡,卻忽視市民擁有更加龐大的資產,實際上,本港家庭借貸比率仍處於低水平。再將空置率低、政經穩定等因素納入考量,施永青相信樓價最大機會是緩緩上升,「我響市場咁耐,都未見過咁低空置率嘅情況下,樓市會爆煲!」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7/20206900
李志成:支持積金助首置人士買樓
1 :
GS(14)@2017-11-19 15:38:38【明報專訊】人人都想退休後有個安樂窩,事實上,近年本港樓價節節攀升,細價物業出現短缺,加上金管局收緊按揭,上車門檻亦日漸提高,置業首期不足成為上車族的障礙,一般市民收入實在難以企及。最近,市場再度熱論「強積金助首置」議題,研究是否可放寬提取供款限制,幫補有置業需求的首置人士支付首期。市民能夠多一個渠道籌措資金上車固然好,不過有意見認為,新政策或與強積金作為「退休保障」的原意相違背,概念可行性仍有待商榷。但筆者認為,強積金只要用得其所,其實「置業防老」亦不失為理財良策,日後市民亦可將物業透過逆按揭(又稱安老按揭)作為「退休保障」,安享晚年。
不少人說,「供樓唔難,但首期儲極都唔夠」,尤其是二手樓按揭成數較低,首期動輒過百萬元,市民一時間未必有足夠資金。事實上,早年已有社會聲音要求放寬強積金用途,當中包括用作首置資金,兩年前時任積金局主席的黃友嘉明言,有關做法同樣是累積財富的方法,與強積金推行原意相符,初步構思料獲市民支持。至本月初,當局表示正準備向政府提交研究報告,將由政府決定會否展開諮詢。
正所謂「安居而樂業」,居住問題是退休計劃重要的一環,目前社會上有許多聲音認為,落實放寬強積金用途措施前,需認真研究樓市周期轉折的憂慮,以及是否可以一筆過取用款項及年齡限制等等。有關討論雖仍處於起步階段,有見近年樓價走勢持續向上,增添市民置業難度,筆者認同有關提議具可行性。畢竟樓市長遠有升有跌,政府可制定條款,限制使用強積金置業的市民轉售物業,或轉售物業後,需回撥資金入強積金戶口。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31&issue=2017111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