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內訌背後:玩客幣到底值多少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30/166235.shtml
迅雷內訌背後:玩客幣到底值多少錢?
界面
2017-11-30 11:06
迅雷與旗下子公司在北京時間周二發生的一系列紛爭,陷入股價飛升之後最大的一次漩渦。
來源 | 界 面(ID:wowjiemian)
作者 | 饒文怡
過去一個多月,迅雷(Nasdaq: XNET)被視為是美股市場上風頭最勁的一支中概股。股價一路從4美金最高漲到了27美金。
但是,它與旗下子公司在北京時間周二發生的一系列紛爭,卻讓這家公司陷入了股價飛升之後最大的一次漩渦之中。
11月28日午間,針對最近接到的一系列咨詢,迅雷方面發布了一份公告,對旗下的一些業務歸屬情況進行了澄清。
公告中稱,包括“迅雷金融”、“迅雷易貸”、“迅雷小遊戲”、“迅雷愛交易”在內的四項業務,是迅雷大數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稱“迅雷大數據公司”)及其子公司經營的業務,並非迅雷集團旗下業務。迅雷已正式撤銷相關的品牌和商標授權,並要求其全面停止對迅雷商標的任何使用。這些相關的冠名品牌露出、流量入口等,目前已經在迅雷官方的頁面或產品中下線。
迅雷還在公告中補充稱,迅雷大數據公司是迅雷在2016年8月投資的企業;但在2016年12月,迅雷方面的占股就已經下降至28.77%,並失去董事會席位;迅雷財報從未將迅雷大數據公司及其子公司業務納入財務結果,目前也無計劃將其納入財報結果。
界面新聞記者查閱企業信息發現,迅雷大數據公司成立於2016年8月,目前的企業法定代表人為Hu Jie。
信息顯示,目前迅雷大數據公司的最大股東為天津市相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占股比例為30%,迅雷持股排在第二。
今年6月,迅雷大數據公司的高管名單出現了一次變動。上面提到的Hu Jie取代了於菲,進入公司董事會名單。公開信息顯示,後者兼有迅雷高級副總裁這一身份。
此前,包括《中國經營報》在內的媒體曾經報道稱,迅雷大數據公司註冊了多個和網貸相關的商標,並開發了相關的借貸平臺;而“迅雷愛交易”旗下的業務更是涉及了外匯交易業務。
在最近的國內金融市場上,類似趣店這樣的網貸平臺正成為相關部門的重點監管對象。11月21日,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的申請被叫停;11月23日上午,央行、銀監會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會議也隨之召開。不少平臺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壓。
未經許可的外匯交易業務更是在此前就遭到了禁止。2006年3月,中國銀監會發布公告稱,“未經中國銀監會許可,任何外國機構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宣傳、推介外匯交易業務,或通過互聯網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自然人提供外匯交易服務。”
換言之,迅雷大數據公司旗下的這些業務,都有不合規之嫌。
迅雷方面出臺公告,撇清和迅雷大數據公司之間的關系,也許正是出於對潛在政策風險的擔憂。
而就在昨日晚間,迅雷大數據公司也對來自迅雷的表態進行了回應,言辭激烈。
迅雷大數據公司方面表示,自己的商標使用權和流量資源受協議保護;並未收到來自迅雷集團的任何違約通知,今後仍將以迅雷金融和迅雷大數據的標識開啟業務。
更重要的是,迅雷大數據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前述說法的源頭是迅雷公司現任CEO陳磊:“(上述說法的傳播)是陳磊以其同時擔任迅雷CEO之身份便利,打擊報複迅雷大數據公司不願在陳磊開展的玩客幣違法違規活動中同流合汙的單方面行為。”
迅雷大數據公司補充道,迅雷公司近期開展的玩客幣活動,沒有使用任何區塊鏈技術,是個頂風違反7部委文件,利用非法交易所,非法群體傳銷,變相ICO,非法集資的騙局。
這一說法,算是給近來在美股市場飛速上漲的迅雷砸下了當頭一棒。美國時間11月27日收盤,迅雷報每股20.97美元,下跌15.82%。而截至北京時間28日晚22:15,迅雷盤前下跌20.70%,報每股16.66美元。
之所以兩家公司之間的糾紛能夠引發迅雷股價的大幅下挫,很大原因在於迅雷大數據公司對於迅雷玩客幣業務的一番言論,後者正是迅雷能夠在近期的美股市場上所向披靡的主因。
玩客幣是迅雷在今年10月份推行的一個新產品,其伴隨著迅雷發布的硬件設備玩客雲而出現。在迅雷的官方說法中,玩客幣是一種基於玩客雲,依托共享經濟雲計算和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用戶通過玩客雲分享自己的閑置網絡帶寬,根據貢獻獲得雲存儲等功能以及玩客幣。玩客幣可以在迅雷生態中換取增值服務。
在迅雷的設計中,玩客幣的總產量為15億枚,其中12億枚公開流通;自10月12日起,每日產出164萬枚,每365天產出量減半。
隨著有關部門關停一系列比特幣交易所,以及停止ICO(首次代幣發行)後,玩客幣也在問世之後迅速走上了上行軌道。
“有不少炒家都把玩客幣看作是比特幣的替代品。”一位比特幣持有者小H(化名)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玩客幣的官方宣傳中,“區塊鏈”這個特性吸引了這些炒家們的目光。
在得到了這樣的“認可”後,玩客幣的交易價開始瘋漲。初發行時,每枚玩客幣的交易價為0.1元;但第三方平臺顯示,在本周早些時候,玩客幣的交易價一度去到了每枚8.5元左右。
不過,在迅雷大數據公司的指控出爐後,玩客幣的交易價格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滑。界面新聞記者查閱多個第三方交易平臺發現,截至11月29日0點,玩客幣的交易價格回落到了每個7元左右。
在玩客幣交易價格節節攀升的這段時間內,迅雷的股價也開始了同步的飛漲模式。10月13日,即玩客幣推出的第二天,迅雷的股價僅為每股4.3美元,不過到了11月24日,迅雷的股價一度達到了每股26.5美元的最高點,漲幅超過500%。
但事實上,玩客幣和比特幣之間還是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有分析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舉例稱,玩客幣可以被看作是由迅雷方面發行的,依賴於迅雷方面的服務,同時玩客幣的體系也並不開源,這些都能夠說明玩客幣和比特幣並不相同。
“唯一相似的地方就只能說它們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這位人士稱。
不過,即便玩客幣和比特幣之間的關系可以以“大相徑庭”來形容,有不少炒家依然看好前者的價值。他們所看到的,是玩客幣背後所代表的迅雷共享CDN(內容分發網絡)業務。
曾幾何時,迅雷在網民心目中的印象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下載工具,但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後,這個讓迅雷發展壯大的業務模式早已難以為繼。今年早些時候,和迅雷一度瑜亮的QQ旋風就宣布了停止運營的消息。
對於迅雷來說,尋找下一個業務增長點成為了這家互聯網公司不得不走的下一步,而被視為下一個互聯網熱點的雲服務就成為了它們的答案。
在分支諸多的雲服務中,迅雷的切入點是CDN服務。這一服務的作用在於,使用戶可就近取得所需內容,解決網絡擁擠的狀況,提高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
除了迅雷之外,包括阿里、騰訊在內的多家網絡巨頭也已經入局CDN。這些巨頭的優勢在於,它們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展開分發節點的鋪設。官方數據顯示,阿里雲是中國體量最大的CDN服務體,全球骨幹節點超1200個,帶寬能力超80TB;而騰訊雲的全球節點數量也達到了1000個左右。
相比之下,迅雷的骨幹節點鋪設能力要弱上許多。其星域CDN業務的官網顯示,目前的骨幹節點數量僅有超過400個。在CDN業務競爭越發激烈的當下,這個數字顯然無法讓迅雷脫穎而出。
為此,迅雷方面自2015年開始了利用用戶空余帶寬來鋪設分支節點的計劃。
當年,它們推出了“水晶計劃”,即利用用戶閑置的帶寬資源和未使用的存儲資源,再加上原來自有和租賃的網絡,把收集之後的帶寬用於自用或者銷售商用,得到的收益給予用戶分成返現。之後,迅雷還推出了硬件產品“賺錢寶”,進一步幫助用戶分享空閑帶寬。
不過,獎勵力度不夠是這些計劃未能取得明顯效果的主要原因。以最早推出的迅雷水晶為例,10000個“水晶”可以兌換1元。盡管官方計算的結果是,100Mbps的帶寬下,賺錢寶跑滿一個月可以賺取1500元人民幣。但各種因素的影響下,用戶的實際收入要遠遠低於這個數字。
因此,這些計劃都沒能吸引大批量用戶的加入。公開信息顯示,迅雷總共銷售出了30萬臺賺錢寶,這並不能讓它們建立起一個足夠強大的CDN分發網絡。
玩客幣和玩客雲的出現,可以被視作是迅雷對這項業務的一次重大改進。
在玩客雲的推動下,用戶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內,一天可以獲得過百個玩客幣。隨著入局玩家的逐漸增加,出幣的數量不斷下降,但即便如此,現在玩家一天還是能獲得超過10個玩客幣。小H透露,一些“大玩家”的手上已經有了100萬個玩客幣。
這意味著這些玩家已經能夠從玩客雲上獲得足夠豐厚的收入,起碼遠超“賺錢寶時代”。
從迅雷的角度來看,新業務的表現也足已讓它們欣喜。迅雷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包括雲計算在內的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達到2080萬美元,這個數字已經和迅雷主要的會員收入並駕齊驅。
不過,玩客幣的瘋狂一面也開始顯現,比如玩客雲硬件的價格也被炒高。在淘寶,玩客雲的眾籌預售價格是279元;但在不久前,在二手交易平臺閑魚上,同樣的一臺設備最高售價被炒到了超過3000元。
有鑒於此,迅雷方面也在刻意打壓著外來炒家們的熱情。在上周接受騰訊財經的采訪時,迅雷CEO陳磊就表示,針對玩客幣的炒作行為,已經采取了向第三方交易平臺發律師函、向工信部舉報查封其IP地址、取消發生交易行為用戶的玩客幣獎勵計劃等。
這些舉動引發了一部分用戶的反彈。11月22日,有玩客幣投資者來到迅雷公司門前,拉起橫幅要求維權,迅雷方面則表示,“這是一場有預謀、有目的抹黑迅雷的策劃和活動。”
但這並不妨礙另外的局內人們繼續看好玩客幣的上漲勢頭。
“看好玩客幣,本質上就是看好迅雷的共享CDN業務。”小H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推出玩客幣,迅雷已經初步吸引了一批用戶來參與到它們的CDN共享計劃之中,而現在看來,參與的人數還會不斷增加。
“有人也許是因為錯過了比特幣,所以看好類似的玩客幣;也有很多人是看好這個模式下,迅雷共享CDN業務的發展前景。”他說,“玩客幣的實際價值其實和迅雷共享CDN的價值無限趨同,只要參與的人足夠多,玩客幣的價值就會一直上升。”
小H向界面新聞記者估算稱,目前市面上的玩客雲數量大概在十萬數量級。但迅雷方面似乎正打算加快擴張的步伐。從下個月開始,迅雷方面將會逐步開放玩客雲的銷售,在緩解價格上漲的同時,這一舉動也能夠加快節點的鋪設。
對此,小H認為,迅雷最終將能夠鋪設下千萬級別的節點,這對於構建它們的CDN業務來說,將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然而,在這個美好設想的背後,一個關鍵問題引發的疑雲依舊存在。
有關“玩客幣的最終用途”這個問題,迅雷方面始終語焉不詳。官方的說法是:用戶可以通過玩客幣獲取包括網絡加速、雲儲存、共享內容等方面的眾多服務。
但具體到細節上,玩客幣到底能夠換取什麽樣的服務,換取每一項服務又需要用戶付出多少玩客幣,迅雷方面始終沒有給出明確的方案。
在TG(化名)看來,這正是玩客幣的命門所在。他因此一直看空玩客幣的發展前景。
“玩客幣本身不和人民幣掛鉤,迅雷方面也否決了第三方交易。”他說,這意味著玩客幣的市場價格,實際上和它們的真實價值發生了背離。
在TG眼中,玩客幣的真實價值依然是未知,“迅雷方面一直沒有公布玩客幣的具體用途,也就意味著現在還不清楚玩客幣的真實價值。”
事實上,迅雷已經在某些場合中暗示過玩客幣的“購買力”。在官方的一些抽獎活動中,1399枚玩客幣和iPhone X一道被列為了最高級別的獎品。這也被不少人解讀為,一枚玩客幣在這個情況下的價值約等於6元。但這始終並不算是迅雷方面給出的官方數據。
“迅雷方面需要很謹慎地制定玩客幣的‘定價’,所以玩客幣的用途遲遲沒有公布。”TG說。他指出,迅雷的CDN業務實際上依托的是廣大用戶的參與,然而一旦這個“定價”出現偏差,用戶的熱情將會受到影響,迅雷的CDN建設大計也將被殃及池魚。
他舉例稱,一旦玩客幣的“定價”出現了問題,那麽它的價值將會和Q幣沒有什麽差別,“誰還會去炒Q幣呢?”
“如果玩客幣泡沫提前炒爆的話,遊戲就提前結束了。”他如此評價。
無論是看空派還是看多派,他們至少在一點上達成了共識,那就是玩客幣實際上是迅雷共享CDN業務的化身。
11月29日淩晨,迅雷董事會發布了《全體迅雷董事會成員致迅雷股東的公開信》。公開信里首次明確給玩客幣定性:玩客幣是一種類似Q幣的虛擬資產,在迅雷生態體系內消費和使用,迅雷公司堅決反對玩客幣在所謂交易平臺的交易行為。
迅雷方面還表示,玩客幣錢包將於12月中旬采用實名制,後續還將有更多控制措施,遏制非法交易;對掌握明確證據證明通過人民幣交易玩客幣的錢包賬戶和對應的玩客雲賬戶,進行封禁處理。
[本文系界面(ID:wowjiemian)授權i黑馬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讓創業不再孤獨,提升普通創業者的成功率,歡迎關註i黑馬]
玩客幣
迅雷
贊(...)
分享到:
迅雷官方公告:原高級副總裁於菲涉嫌利益輸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30/166231.shtml
迅雷官方公告:原高級副總裁於菲涉嫌利益輸送
迅雷
2017-11-30 10:40
迅雷集團與迅雷大數據公司的協議內容包括:迅雷的義務包含需要每天、無償的、免費的提供3000萬的迅雷UV流量給到迅雷大數據公司,按照每個UV20-30元的行業均價,3000萬UV 的價值相當於6-9億元,這意味著迅雷集團每天需要都要給迅雷大數據公司價值6億到9億的流量。
經迅雷公司內部調查,原迅雷高級副總裁於菲在任職期間,存在多項不當行為,涉嫌利益輸送。
其中包括,迅雷集團與迅雷大數據公司的協議並未經過公司正常審批流程,協議中也存在多處顯失公平和有損公司利益的條款。
迅雷集團與迅雷大數據公司的協議內容包括:迅雷的義務包含需要每天、無償的、免費的提供3000萬的迅雷UV流量給到迅雷大數據公司,按照每個UV20-30元的行業均價,3000萬UV 的價值相當於6-9億元,這意味著迅雷集團每天需要都要給迅雷大數據公司價值6億到9億的流量。
與此同時,迅雷集團對迅雷大數據公司給予單方面品牌授權,授權迅雷大數據公司及其關聯公司都免費的並且終身可使用迅雷公司的品牌,以迅雷名義從事任何事情,並且可以不通過迅雷的知曉、不給迅雷以董事會席位。與此同時,迅雷占股下降至28.77%,並失去董事會席位。
對於上述內容,迅雷都並不知曉,也未被告知。
需要指出的是,該不平等條款是在迅雷集團高級副總裁於菲在擔任迅雷法務部負責人過程中簽署。
根據目前迅雷大數據公司的股權結構可以看出,於菲當時為迅雷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迅雷法務負責人、迅雷政府關系負責人,卻同時對迅雷大數據公司有非常大的控制權和利益關系。
而根據公開資料,相關利益企業天津市相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最大股東是於菲,於菲個人持股達到66.67%,不只如此,該合夥企業的GP天津葆光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也是於菲100%控股的企業,即天津市相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的30%迅雷大數據公司投票權均由於菲實際控制。
而另外一家股東企業深圳市紫米谷網絡科技合夥企業的GP也是於菲百分百持股的天津葆光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即深圳市紫米谷網絡科技合夥企業持有的10%迅雷大數據公司股權的投票權也由於菲掌握;另外一家天津市瑞趣科技合夥企業的股東里有疑似於菲的親屬於蕾。因此,於菲至少掌握了迅雷大數據公司40%的投票權和決策權。
值得關註的是,於菲通過明顯不公平的協議獲得上述歸屬於菲的股權,卻並未在獲取股權時實際履行任何出資義務,也就是說,於菲未實際支付一分錢就獲得多家公司的股份和控制權。而迅雷支付1000萬元以及免費3000萬的迅雷UV流量和迅雷免費品牌授權,卻僅僅持有28.77%的股權,而且無任何董事會席位。
目前,對於事件相關人員是否涉嫌違規操作及利益輸送,迅雷表示會請相關執法、監督部門展開調查。
[本文為迅雷官方公告,文中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迅雷官方。]
迅雷
官方公告
贊(...)
分享到:
股價暴漲6倍之後,迅雷的冰與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29/166211.shtml
股價暴漲6倍之後,迅雷的冰與火
南七道
2017-11-29 10:10
1587年,萬歷皇帝接管大明王朝,將張居正的勢力清算完畢,滿心抱負,準備勵精圖治,大幹一番,重振大明王朝。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抵制他的卻是來自統治集團內部的人,一群道德婊,失去了鬥誌的文官們,對皇帝提出了各種要求,背地里卻又個個是貪贓枉法、碌碌無為。盡管有武將戚繼光,文官海瑞,都無力挽回明朝大廈傾覆。萬歷一氣之下,只能消極抵抗,不理朝政。
來源 | 南七道
文 | 南七道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已經很久沒有人關註迅雷了,它就像是個江湖傳說,只有在回溯互聯網發展史的時候,才會被提起。這家曾經讓馬化騰一度緊張的公司,為何落到這般田地?
但在近幾個月,迅雷再次引發關註。其股價在一年之內暴漲6倍,位居中概股之首。這個互聯網棄兒,為何又成了資本的寵兒?就在再度崛起時,迅雷旗下的迅雷金融發布公開信,指明迅雷CEO非法集資和技術騙局,迅雷股票大跌。
是什麽令迅雷內部撕逼至此?
令馬化騰緊張的迅雷
在PC時代,迅雷絕對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它發展速度之快,遠遠超乎想象。2007年前後,每個PC版的用戶除了安裝QQ,就是迅雷,其裝機量一點都不遜於QQ。
當時騰訊和迅雷都在南山科技園的飛亞達大廈。創始人鄒勝龍站在窗邊,經常憧憬的一件事,就是超越騰訊。所有迅雷人都相信這是一個觸手可及的夢想,公司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朝氣與自信。
迅雷歷年的業務合計(部分)
“中國互聯網再也難找出那麽有活力的公司了,這種時刻再也回不來了。”一位早期迅雷員工,談到當時的興盛,還充滿興奮,他進公司面試時,迅雷有100多號人,等過段時間入職已經200多人了。入職的時候迅雷才一百多臺服務器,幾年後接近兩萬臺。
來勢洶洶
一度來勢洶洶的迅雷,讓騰訊非常緊張。有大量騰訊員工,離職跳槽到迅雷,最後連馬化騰也坐不住了。
“Pony挺忌憚這個事,在內部開會,要搶占這個入口,在PC時代,大家都還在強調裝機量。” 8只小豬創始人Joeson黃卓生,2003年加入騰訊,在騰訊7年,先後擔任騰訊無線的商務拓展副總監和產品運營副總監職位,他見證了迅雷的崛起和沒落。
為了加強戰略防禦,騰訊推出了QQ旋風,作用只是去戰略防禦,而不是開拓,所以結局也是註定的——這個產品在今年正式下架。“在那個時代,迅雷在行業里面,確實是一家非常優秀,基礎很紮實,非常不錯的一家互聯網。騰訊當年的股票是5元港幣,如今最新收盤價是420元,市值超過5000億美金,股票中間還經歷了拆分,不知道當時跳槽的人作何感想。
迅雷錯過的機會
據公開資料,長期市值徘徊在2億美金左右的迅雷,旗下包括自我研發、收購的產品多達幾十款之多,這還不包括沒有發布胎死腹中的產品,包括下載、視頻、影音、遊戲、金融,圖片等等。
但迅雷也玩死了很多明星項目。譬如2008年收購的光影魔術手,2008年10月才成立的美圖,現在市值600多億港幣。 而光影魔術手的最後更新日期停留在了2014年4月28日,項目組也早早解散。
複盤之後,我們發現迅雷還是錯過了很多機會。
瀏覽器。這是一個用戶的沈澱平臺和流量入口。靠著輸入法起家的搜狗,用瀏覽器來沈澱用戶,最新的市值是50億美金。
作為一個下載工具,迅雷從產品形態上,用戶使用的頻率相對較低,更談不上用戶粘性。但是很容易讓用戶去下載並過渡到瀏覽器,因為瀏覽器的使用頻率和承載能力遠遠高於下載,從這個角度來說,瀏覽器作為戰略產品拿下之後,那麽迅雷在商業化上面會做得更加的順利,在這個布局上,如360之於360瀏覽器,騰訊之於騰訊瀏覽器。
當時的互聯網環境,下載和瀏覽是兩大剛需,本來很容易的去切換到瀏覽器,並實現商業化的,可惜就此錯過。
在黃卓生看來,迅雷的下載業務太多考慮如何賺錢。甚至為了追求利潤損害下載體驗,非會員的用戶下載速度很一般,甚至限速。這不是互聯網公司應有的做法,因為屬於產品的核心的競爭力,應該作為一個基礎服務提供給用戶,然後在其他的地方賺得到錢。
視頻。在整個互聯網視頻行業,迅雷看看是和暴風影音最早涉入視頻播放、並最有可能做大這個行業的一批先行者,優酷土豆等都要比他晚。但是很可惜,他也錯過了這個機會。如今優酷土豆最終以45億美元賣身阿里,即將上市的愛奇藝估值80億美元。
在黃卓生看來,迅雷積極地在布局視頻的這個節點,戰略決策上面是跟對了,隨著寬帶越來越足夠,下載、本地播放將會變為在線觀看為主。但鄒勝龍並不敢做投入,視頻是靠不斷的燒錢,來換取流量,最終占據用戶的絕對基數,這就是一個大玩家的遊戲。在之前的商業化不利、融資能力跟自己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自然不敢太多投入,於是變得“摳摳搜搜”的,視頻業務也沒有也沒有做起來。
這個說法也得到了劉飛驗證,“迅雷做的時候,一部電視劇版權才3000塊人民幣(現在可能是3000萬),最早還沒版權這種說法,迅雷雖然第一個提出先給版權費,最後做不好,就是因為摳,不敢燒錢。現在視頻平臺後面都有幹爹,迅雷只能靠自己。”
2015年4月,迅雷將旗下視頻業務“迅雷看看”賣給響巢國際,同年8月更名“響巢看看”,迅雷的視頻業務終於成為歷史。
遊戲。遊戲是離迅雷曾經最近的一個風口,也是投入最大的產業,可惜還是走了失敗的老路。
2008年,迅雷開始做遊戲聯合運營,整體都不錯。於是吸取了視頻教訓,2009年成立獨立的遊戲公司,聯合創始人程浩自己去投資,並親自去帶整個遊戲公司。他當時決心很大,把自己迅雷股份折成遊戲公司的股權,有破釜沈舟的氣魄。在當時迅雷薪資結構的體制下,遊戲事業部根本招不到人,於是獨立做一個公司,財務獨立核算,然後才能夠去用遊戲公司的激勵手法去招人。
迅雷遊戲進展並不順利,連續幾個項目效果都很差,打擊非常大。原本從不抽煙的程浩,因為壓力佷大也抽煙了。
迅雷遊戲最後沒做起來,有很大成分是基因問題,迅雷更擅長做工具,而遊戲是強運營。同時它在PC上得心應手,但是隨著網遊向手遊遷移,最後也是一敗塗地。這個經歷在程浩自己總結的迅雷錯過的“風口”時並沒有提及,估計也是一段傷心往事,不提也罷。
已經離職的程浩,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來回奔波在深圳、北京、矽谷三地,主要看人工智能方面還有B端的項目。
相比之下,在迅雷之後做遊戲加速的迅遊科技,市值已經是80億人民幣,而騰訊和網易,借助遊戲,一次次創下股價的新高,數百億甚至數千億美金市值。
移動互聯網風口:在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之際,迅雷內部很著急,為了學習先進技術,他們組織人員去移動互聯網公司學習。
UC就是其中一家。當時由騰訊已經跳槽到UC擔任高管黃卓生,親自接待迅雷的人員,他回憶說:
“我當時用了手機迅雷,外號叫手雷。我真的是被它雷得外焦里嫩啊,他們移動端產品,所有體驗都是按PC端生搬硬套來做的。當用戶從互聯網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之後,用戶其實還是有下載需求,包括圖片、鈴聲、APP軟件啊,這其實是一個軟件商店的原型,所以我覺得迅雷應該是最有機會去做軟件商店。如果做好了,市值擴大十倍都有可能。”
程浩在今年的複盤里,也承認“錯過軟件商店”是一個巨大失誤。僅僅91助手,就以高達19億美金的價格賣給百度,還不說360軟件商店、騰訊應用寶等核心入口的價值。
在屢屢錯過風口後,迫於內外壓力,屢次上市夭折的迅雷,再次沖擊上市。於是迅雷找到了雷軍,讓雷成為了迅雷第一大股東,替他們來背書,並企圖想依賴小米去發展迅雷移動端,彼時的小米已經賣了幾千萬部手機。
但是事後證明,這也只是美好的夢想。
誰造成了迅雷的沒落?
鄒勝龍是迅雷無可置疑的命門。
摳門的老板。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麽迅雷員工口中的創始人鄒勝龍就是——“摳”。劉飛的原話是“摳“,黃卓生則說“摳摳搜搜”。放不開,凡事都精打細算,過於計較。
對於一個創業公司,省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需要放手一搏、All in的時候,就必須果斷投入。可惜的是,鄒勝龍從沒有這樣做過,不管是視頻、瀏覽器、軟件商店、移動互聯網等等都是如此。迅雷賬面上的現金一度遠遠高於市值。
沈迷技術。由於創始人太沈迷於技術,而忽略了營銷、公關、傳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包括一向低調的馬化騰、雷軍都因為公司業務需要,紛紛站出來為公司代言,借助微博等社交媒體發聲,但是從沒有見過鄒勝龍程浩雷為自己的產品代言。
卸任後的程浩也對此有所反思。其實不管是視頻、瀏覽器、軟件商店,並不是高技術門檻的事,更多是要靠市場、公關、傳播,一系列組合拳才能有可能成就一家偉大的公司。
太過幹涉項目。在迅雷在職和離職的多位人士都提到一個事實:如果鄒老板盯上什麽產品,這個產品絕對會掛掉爛掉。在迅雷歷史上,有好幾個里程碑式的大版本,比如迅雷6,是鄒老板親自關心開發的,最後不了了之,用戶根本沒升級過這個版本。
已經自己創業做CEO的劉飛,曾經是迅雷早期的一位高管,和鄒勝龍、程浩走得很近。他的感觸特別深刻:“CEO很多時候,應該關註大方向,不要過度摳細節。CEO需要關註的東西太多了。一個公司一般都會有幾個甚至更多項目,如果他深入去參與這個項目的話,變成整個項目的阻礙,因為項目的所有人都在等著CEO做決定。最後,員工不敢負責,也不願意主動承擔,因為反正老板有他的想法和主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化騰。在互聯網界,馬化騰對產品的極致追求事出了名的。馬化騰會自己會去體驗很多小細節的功能,每個公司永遠是老板發現最多的bug,但馬化騰只把握在大的方向,提出需要修改的細節,但不會幹預具體執行,更不會出現具體功能等著他來決定的局面。
有趣的是,歷史上也曾有這樣的案例。在遵義會議上,總結紅軍失敗的教訓時,聶榮臻說:“毛澤東指出華夫同誌(德國人,當時的總指揮)是瞎指揮,我完全贊成,我深有所感。華夫同誌對部隊一個軍事哨應放在什麽位置,一門迫擊炮放在什麽位置,這一類連我們軍團指揮員一般都不過問的事,都橫加幹涉,這不是瞎指揮,是什麽?”
這麽一個摳門、沈迷技術且過度註重細枝末節的老板,最終成為迅雷發展的天花板,並且竟然到2017年才卸任。
迅雷的春天還是“萬歷十五年”?
11月28日,迅雷旗下的迅雷金融發布公開信,指明迅雷CEO非法集資和技術騙局,迅雷股票大跌。
這次迅雷金融控訴的現任CEO陳磊,原來是騰訊雲的負責人,目前同時負責迅雷和旗下的網心業務。他曾就職谷歌和微軟, 2010年加入騰訊,負責過騰訊雲計算,以及騰訊開放平臺等業務。他在一年時間,將幾乎一片空白的廣點通,日收入從零到破500萬。2014年11月,應迅雷大股東雷軍邀請,陳磊正式出任迅雷CTO,成為迅雷十余年來第一位正式任命的CTO,同時他還兼任迅雷旗下網心科技CEO。2017年6月底,正式出任迅雷CEO和董事。
目前在騰訊雲在職、曾經與陳磊合作過的人士透露,陳磊出身中產家庭,在清華大學和美國德州大學求學,在騰訊雲時,很受團隊的擁戴。“對於個人得失看得很淡,一直有著當領袖的想法。”離開騰訊,很大的原因是大公司受到很多掣肘,施展不開。“無法滿足自己的野心。”這個說法在迅雷內部的人也得到了驗證,“(陳磊)腦子靈活,思想很超前,格局很大,他最近反複交代我們,不要買迅雷股票,雖然在上漲,可能因為利益關聯說不清楚。他的目標是帶著網心獨立上市。”
以陳磊的資歷,出來創業融資過億並不是難事,但是在雷軍的力邀下進入迅雷,開始收拾殘局,目前據說只拿到了個位數的期權。在工商註冊登記記錄里,網心目前是迅雷的全資子公司。但陳磊並不是股東。陳磊看上的,正是迅雷多年的技術和用戶積累。但是,修複一座將傾的大廈,並不會比平地蓋樓更簡單,甚至要更費神。
讓一直擅於幹涉具體項目、毀項目不倦的鄒勝龍交出權杖,退出舞臺,是個艱難的決定。迅雷屢屢錯過風口,鄒勝龍在考驗陳磊兩年多後,破釜沈舟,最後一博。鄒勝龍也許正是對於自己一手帶大的公司和團隊,有著清醒的認識,於是特意將網心設立在南山科技園南區的威新軟件園。而迅雷本部的人在離騰訊總部不遠的科技園北區。兩者之間相互隔著三四公里。
據內部人士透露,陳磊多次對身邊人表示,迅雷本部積重難返,“太腐朽”,是一個“爛攤子”,迅雷技術團隊在多次配合中反應遲鈍,且工作效率低下。據說在這次19大會議期間,由於措施不當,致使政府在會議期間,完全禁止了迅雷的下載功能,會議結束後才恢複。
“分布式的雲其實是雷軍幾年前的構想,這是他幾年前大手筆投資迅雷的原因。迅雷的p2p技術和用戶其實是一座金山,但是迅雷的團隊能力太弱,內部管理混亂,人員流失嚴重,無論是技術還是商業能力都難當重任,因此雷軍才找來陳磊。”一位重倉迅雷股票的投資人士在論壇上寫到。
網心主要業務是“水晶計劃”,這是迅雷前CEO鄒勝龍親自負責的一個新業務。主要是利用迅雷現有的下載技術,收集用戶閑置的寬帶資源,出售給給視頻、直播等需要帶寬的公司,這就是分布式的CDN服務。與傳統的CDN服務(從電信租用帶寬)相比,雖然便宜,但不穩定。不出意外,像以往項目一樣,鄒勝龍幹涉的項目並不順利。
陳磊上任後,推出“賺錢寶”硬件盒子(後升級為玩客雲),每個盒子250元。用戶用它出售閑置的帶寬和存儲,迅雷支付現金補貼,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共享概念,然後迅雷將帶寬賣給客戶。一臺機器每月大概可以賺25元,10個月收回成本。
僅此一項,迅雷每個月補貼成本在1000萬左右。目前玩客雲出售30萬臺,盡管漲價到了399元,京東的獨家預約總數已經超過驚人的1000萬臺。在淘寶上,二手的玩客雲已經炒到3000元一臺,一機難求。
(京東上狂熱的迅雷玩客雲)
但這個模式弊端很明顯,迅雷的出售機器目前只有30萬個,也就是30萬CDN節點,規模有限。強調穩定性的視頻直播客戶,對分布式CDN有顧慮,盡管便宜,但銷售情況並不理想。一方面不斷補貼用戶,一方面收集的CDN賣不出去,這種情況下,賣的越多,迅雷賠得越多。 所以迅雷一直控制賺錢寶的銷售。
如何解開這個死結?
這時,新興的數字幣和區塊鏈技術,吸引了陳磊的註意。比特幣一路高漲,目前已經突破10000美元。迅雷參考了區塊鏈技術和虛擬幣的運作機制,升級水晶盒子。給用戶不發現金補貼,發一種名叫“玩客幣”的虛擬貨幣。玩客幣每天全網發放大約163萬個。全年是大約是5.9億個,然後逐漸減少。
這簡直是一個完美無缺的設計,虛擬貨幣來吸引用戶,免費產生的帶寬和存儲,可以解決原來成本過高的困境。發展更多用戶,最後形成一個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節點的分布式計算網,甚至可能顛覆傳統CDN和雲計算網絡。
虛擬貨幣由於通過區塊鏈,由於供應的稀缺性,易於儲存和交換,沒有任何制約。所以引發了各種投資人士的追捧。盡管迅雷玩客幣再三強調,不能用於交易,沒有實質性意義。但是投資者和投機者,就像是聞著血腥的鯊魚湧了過來。原定用於“玩客雲”用戶激勵的虛擬數字資產“玩客幣”,在眾多玩家和交易所的追捧下,漲幅超10倍。
由於正是政府打擊數字幣和ICO的風口期,為了避免自己和團隊的心血會毀於一旦,遏制更加瘋狂的玩客幣的炒作,陳磊采取了向第三方交易平臺發律師函、向工信部舉報查封其IP地址、取消發生交易行為用戶的玩客幣獎勵計劃等。
到11月22日,迅雷推出玩客幣錢包實名制認證,進一步鉗制投機玩家操作空間。陳磊表示,在這一制度下,目前活躍的大玩家將被迫現身。但是這一制度,引發了玩家的不滿,他們甚至有組織的去迅雷打橫幅抗議。
看著自家的股票蹭蹭的漲,誰能不動心?現在迅雷和網心在職員工,包括從迅雷離職的人,明里暗里都在買迅雷股票,有的人還曬出的朋友圈顯示,收益率高達101%。
自從股票漲起來後,迅雷本部的員工。原來都是按時準點下班,現在又開始有些加班的人了。“大家覺得看到希望了。”劉飛的前同事們告訴他。雖然很難恢複以前的鬥誌,“但是現在整體那些老同事都精神都不錯,因為手上的股票都比較值錢,很多人還在買玩客幣,信心都比較好,不再像以前沒什麽事做。現在有些人會比較晚走,甚至到晚上10點鐘。”
陳磊繼續推進著他的內部改革,11月28日,迅雷發布公告稱,迅雷已正式撤銷迅雷金融、迅雷易貸、迅雷小遊戲、迅雷愛交易等業務的品牌和商標授權,並要求其全面停止對迅雷商標的任何使用。在這幾家公司中,迅雷確實占有股份,但並非控股股東。
這些措施引發了內部員工和關聯公司的情緒反彈,很快迅雷大數據公司發布公告稱,玩客幣是騙局,並不是區塊鏈技術。矛頭直指陳磊,稱其擔任迅雷CEO之身份便利,打擊報複迅雷大數據公司,只因他們不願在陳磊開展的玩客幣違法違規活動中同流合汙的單方面行為。雙方各執一詞,都說會訴至法律。
是非對錯,尚且無法定論,但資本市場很快做出了回應:迅雷股票盤前暴跌20%。
作為外來者,陳磊操盤一家已經成立14年的公司,註定就不會一帆風順。此次整頓玩客幣,迅雷相關機構,毫無疑問會牽涉到內部的利益與糾紛。
這讓人想到了歷史上著名的萬歷十五年。1587年,萬歷皇帝接管大明王朝,將張居正的勢力清算完畢,滿心抱負,準備勵精圖治,大幹一番,重振大明王朝。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抵制他的卻是來自統治集團內部的人,一群道德婊,失去了鬥誌的文官們,對皇帝提出了各種要求,背地里卻又個個是貪贓枉法、碌碌無為。盡管有武將戚繼光,文官海瑞,都無力挽回明朝大廈傾覆。萬歷一氣之下,只能消極抵抗,不理朝政。
不過按照陳磊的性格,註定不甘心當第二個萬歷。
[本文系園區界(ID:nanqidao)授權i黑馬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讓創業不再孤獨,提升普通創業者的成功率,歡迎關註i黑馬。]
迅雷
陳磊
玩客幣
贊(...)
分享到:
內訌!迅雷與迅雷金融三發公告相互指責,股價盤前暴跌18%...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29/166208.shtml
內訌!迅雷與迅雷金融三發公告相互指責,股價盤前暴跌18%...
新浪科技
2017-11-29 10:02
來源 | 新浪科技
自推出玩客雲後,迅雷公司頻陷輿論漩渦。
不久前,有玩客幣“投資者”在迅雷總部拉橫幅維權,稱“玩客幣騙錢”。迅雷回應,警方已介入調查,這些不法分子是受人雇傭,蓄意抹黑。
今日,迅雷又與迅雷金融“起內訌”,一天內頻發公告相互指責,雙方爭執焦點在於品牌及商標授權。
迅雷稱,迅雷金融等非集團旗下業務,撤銷品牌和商標授權。迅雷金融則回應,公司經董事會批準設立,名稱受法律保護,並指出“玩客幣是騙局”。
迅雷於今晚再度發聲,稱大數據旗下的業務因其金融屬性帶來的風險和迅雷缺乏監管渠道,迅雷集團收回品牌授權是對用戶和股東的保護行為。此外,雙方的協議中存在多處顯失公平的項目,正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迅雷集團的權益。對迅雷CEO陳磊的誹謗和詆毀,將堅決通過法律手段追訴。
迅雷(NASDAQ:XNET)28日盤前大幅下跌,截至記者發稿跌幅逾18%。
第一回合
迅雷:金融非集團業務 撤銷品牌和商標授權
今天上午,迅雷發布公告,稱迅雷金融、迅雷易貸、迅雷小遊戲、迅雷愛交易系迅雷大數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經營的業務,並非迅雷集團旗下業務。迅雷已正式撤銷品牌和商標授權,並要求其全面停止對迅雷商標的任何使用。
迅雷稱,迅雷大數據公司及其子公司在“迅雷金融”、“迅雷易貸”、“迅雷小遊戲”等以“迅雷”品牌冠名的相關業務宣傳露出、流量入口等,目前已在迅雷產品、官方網站中全部下線。大數據公司及其子公司未納入迅雷戰略規劃和業務布局中,迅雷從未對其進行任何背書和擔保,經營產生的一切後果由大數據公司及其子公司承擔。
第二回合
迅雷金融:系董事會批準設立 名稱受法律保護名
針對此事,迅雷金融發布公告,稱迅雷大數據和迅雷金融,其字號名依法註冊,受法律保護,不存在撤回品牌一說,今後仍將以迅雷大數據和迅雷金融標識開展業務。
迅雷金融稱,迅雷大數據公司和子公司迅雷金融公司是經迅雷董事會批準設立,並由迅雷投資入股的子公司,其商標使用權和流量資源,受協議保護。
此外,迅雷金融還指出,迅雷CEO陳磊開展的非法發行玩客幣活動,沒有使用任何區塊鏈技術,是個頂風違反7部委文件,利用非法交易所,非法傳銷群體,變相ICO,非法集資的騙局。
第三回合
迅雷:對方金融屬性有風險 雙方協議多處顯失公平
迅雷再發公告,稱迅雷集團名義的所有行為是迅雷董事會指導下進行的公司行為,目的是為了維護股東和股民的權益不受侵害,保障迅雷品牌不受損害。目前已向迅雷大數據發送了律師函,並要求其全面停止對迅雷商標的任何使用。
迅雷指出,大數據旗下的業務因其金融屬性帶來的風險和迅雷缺乏監管渠道,迅雷集團收回品牌授權是對用戶和股東的保護行為,是為了維護迅雷股東和股民的權益不受侵害,阻止迅雷品牌被不負責使用做出的重要措施。
迅雷強調,所陳述的內容全部是事實。而迅雷集團經調查發現,迅雷集團與迅雷大數據公司的協議中存在多處顯失公平的項目,迅雷集團正在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迅雷集團的合法權益、保障股東及用戶利益,也請迅雷大數據公司尊重事實,對於大數據公司聲明中對迅雷CEO陳磊和迅雷集團毫無事實根據的誹謗和詆毀,會堅決通過法律手段包括但不限於民事、行政和刑事途徑進行追訴。
四
【延伸閱讀】
迅雷金融稱,玩客幣系非法集資的騙局。那麽,何為玩客幣?
今年下半年,迅雷新任CEO陳磊開展了區塊鏈試驗,推出玩客雲,即通過玩客雲硬件,將用戶的閑置帶寬充分利用,以極低代價擴充自身CDN(內容分發網絡),獲得雲儲備空間與帶寬。
而隨著這一區塊鏈技術的誕生原生數字資產和獎勵機制——玩客幣應運而生。據玩客雲的開發團隊網心科技介紹稱,玩客幣可以在迅雷整個生態中,換取更多增值服務,例如可用其擴充雲儲存空間、兌換其他用戶發布的獨有內容與網絡加速能力等。
玩客幣每天產量固定,第一年每天產量每天約164萬個,每365天減半一次。這種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通過挖礦獲取,總量有限且產量隨時間逐步遞減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與比特幣相似。
在迅雷推出玩客雲業務僅數周後,受限於中國監管叫停ICO和關停比特幣交易所,一些數字貨幣玩家將眼光盯上了剛剛推出的本應用於迅雷體系內的玩客幣,並試圖將交易比特幣的一系列玩法,複制到玩客幣上。
據新浪科技了解,玩客幣10月份中旬發行時,玩客幣非官方交易價格是0.1元,到如今不過40余天,價格已漲近80倍。此外,作為“挖礦機”的玩客雲硬件設備的價格水漲船高,原本定價399元的玩客雲在淘寶上也被炒至2000元,且一機難求。
陳磊怎麽說?
不久前,迅雷CEO陳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玩客雲產品上市前,其已預料到可能會吸引一些幣圈玩家,或者是投機者的註意。“所以我們在一開始就明確的在官方網站上表示不做ICO、不推出交易平臺、不鼓勵用戶交易玩客幣。”
陳磊稱,目前已給第三方交易平臺發了律師函、並向相關部門舉報了玩家IP。
11月22日,迅雷推出玩客幣錢包實名制認證,進一步打壓投機玩家操作空間。幾乎同一天,拉橫幅的照片開始在網上流傳。
真能賺到錢?
有玩家對玩客雲進行過測評。本月初,硬件掛機產物“玩客幣”從1元1幣升到10元1幣,目前穩定在8元1幣左右。而從本月5日開始,玩客幣呈明顯下降趨勢。
迅雷每天發放的164萬玩客幣是一個固定值,隨著接入區塊鏈設備的增加,每一臺玩客雲可以分得的玩客幣在不斷下降。如果迅雷發行了164萬玩客雲,此時平均每臺設備每天只能獲得一個玩客幣。
該如何治理?
業內認為,玩客幣的發布規則,與區塊鏈去中心化、共享公開賬簿有所區別。玩客幣並非沒有價值,但是,若一味鼓吹增值空間,既不合理,同時也隱藏了巨大風險。
由社科院撰寫的《金融監管藍皮書:中國金融監管報告(2017)》中指出,互聯網金融跨界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自伺服功能的特征對金融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對監管提出了挑戰。
對於目前互聯網金融監管呈現被動式監管格局,該報告給出的建議是,可嘗試采用“監管沙盒”機制,來促進金融創新並將金融風險限制在特定範疇之內。
[本文轉自新浪科技,文中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互聯網金融
贊(...)
分享到:
迅雷CEO陳磊:正研究借助CDR試點回歸A股的可能性
據外媒報道,針對投資者提起的多項集體訴訟,迅雷公司CEO陳磊回應稱,這些訴訟毫無依據,公司未進行過任何首次代幣發行(ICO)。他表示,迅雷沒有違反任何加密貨幣項目規則。
“我們沒有參與過代幣的公開發行,”陳磊今天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說,“公開發行的真正目的是融資。我們從未使用過代幣進行融資,這從來不是我們的目的。”
此前,投資者指控迅雷故意參與非法ICO,並針對這些活動發布虛假聲明。
此外,在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再談區塊鏈》上陳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在記賬的過程中,也可能是運氣,做了一個很多很多用戶參與的區塊鏈應用。我們去收集用戶計算資源的設備叫玩客雲,我們把這個設備賣給用戶,它其實是一個私人雲盤。我們賣了超過百萬臺的設備之後,就有百萬個這樣的設備在用戶的手里,有百萬的家庭參與了這個活動,就有百萬人用這個區塊鏈,對我們區塊鏈的要求就很高。”
陳磊指出,區塊鏈最核心的問題是每秒鐘能夠進行多少次我們認為是智能合約的執行,迅雷今天能夠做到100萬次,也是被逼出來的,所有的技術都是在使用的過程當中被逼出來的。我曾經在谷歌工作過,谷歌為什麽開創了互聯網技術新的時代,它也是被逼出來的。”
他認為,最好不要把區塊鏈放在實驗室里,而是把區塊鏈放到實際的應用當中去。當一個技術放到實用當中,每天必須面對使用的壓力,就會逼著提升技術。提升不了用戶就會罵,這是最有效的技術進步的方式。
陳磊表示,2018年迅雷將把重點放在構建區塊鏈生態和共享計算上。同時對於資本市場熱議的CDR試點回歸A股,他透露迅雷正在推進研究借助這一政策回歸A股的可能性。2017年四季度實現了扭虧為盈,2018年迅雷有兩個重點,一是繼續保持盈利和高速發展,另一個是實現海外市場成功落地。
李迅雷:居民收入結構改善對內需很重要
隨著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引發越來越多的關註。在4月15日召開的中泰證券2018年量化私募峰會上,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從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解讀和展望今年經濟形勢。
從出口來看,2017年GDP增速為6.9%,凈出口卻貢獻了0.6個百分點,根據日前公布的3月份數據,出口增速由正轉負。李迅雷認為,雖然這並不表明全年也會為負增長,但綜合中美貿易爭端來看,今年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影響偏負面。至於投資增速,2017年已有所回落,今年投資增速大概率會繼續回落。
出口、投資很難有大作為的2018年,消費就顯得尤為重要,也就是中國內需。內需與居民收入水平息息相關,不過近年居民收入增長開始出現值得註意的跡象。
從2016~2017年的數據看,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在下降,而且還存在一個結構性問題,中位數下降比平均數更為明顯。李迅雷認為,中位數代表著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比如說有800人,按照收入從高到低排序第400人是中位數,如果說中位數是10萬元,平均數是15萬元,那麽說明收入結構不甚合理,大部分人“被平均”。目前現狀就是,中位數要低於平均數,而低收入群體是消費主力,且邊際消費傾向比較強,高收入群體邊際消費傾向比較弱,往往盡管收入提高了,但消費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增加。
李迅雷稱,在這樣的收入格局下,提振內需顯得不那麽容易,簡單來講就是,貧富差距擴大對整體消費不利。數據顯示,2017年農民工收入增長6.4%,占全國人口20%的高收入群體收入增長是9.5%,相差3.1個百分點。以酒為例,去年白酒和啤酒的銷量增速下降,但紅酒銷量增速上升,紅酒對應的是中高收入群體,大部分白酒和啤酒對應的是中低收入群體。而在十年前,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速遠遠不如低收入群體,2007年左右,中國正處於大工業化時代,工人短缺,國家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水平,2010年白酒銷量增速創了歷史新高、達到37%,而同期茅臺酒的增速只有26%,這對應著收入結構分化。
目前中國處於收入結構分化階段,這與經濟轉型有關,當前中國產業發展在分化,傳統產業衰落、新興產業崛起。新興產業對應的勞動力素質較高,薪酬水平也較高,提升幅度較大;而傳統產業,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對高汙染企業的整治,這些行業的員工收入難免受到一定影響。
總體而言,中國經濟未來持續發展、居民收入整體提升和結構改善,提高勞動生產率十分重要。過去幾年,中國勞動生產率提升速度遠高於歐美和日本,但我們的勞動生產率水平還遠不如日本、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換言之,隨著中國勞動人口整體的技能、學歷水平不斷提升,勞動生產率提高,未來將給中國經濟增速提供源源不斷的內需動力。
李迅雷:從人口遷徙看投資機會
截至2018年4月中旬,全國大陸地區31個省市區中,除雲南外,30個省市區先後公布了2017年末常住人口的數據。其中有24個省市區常住人口增加,常住人口下降的省市分兩類,一類是京津滬三個直轄市,或是受人口總量控制等政策因素影響;另一類集中在東北,黑龍江、遼寧、吉林三省常住人口明顯下降,也沿襲了近年發展態勢。
長期以來,宏觀研究習慣按照東、中、西以及東北四大區域來劃分中國空間格局。在這樣劃分的背後,其實存在若幹原則,例如各個省份與東部海岸線的遠近距離,二是經濟發展的水平,三是完整的行政區劃。
例如東部地區主要是包含東部海岸線的省份,類似遼寧省,在出現“東北”區域劃分之前,是歸入東部區域的。再如中部六省,則是與東部海岸線中等距離的內陸省份。長期以來,“東中西”的劃分方式,能夠脫離出省的範圍,利用更加宏觀視角,比較中國區域發展水平。
但若以“東中西”的視角來觀察2017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增減,似乎能得出中國人口區域分布趨於均衡的論斷,例如中部的安徽、湖南,西部的廣西、四川、貴州人口增量排名靠前,增長勢頭更加迅猛。
但假使以“秦嶺-淮河”一線做中國“南北”區域的大致分隔(由於新疆、西藏兩區情況相對特殊,暫不考慮這兩區情況),則會發現一個較有意思的現象,常住人口增長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南部,常住人口增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別為廣東、浙江、安徽,均可算作是南方省份,而北方省份常住人口的增長明顯偏弱。
因此,換一個視角來看待中國區域格局就會發現,非均衡發展態勢仍然存在,只是表現形式或從“東西差距”轉變為“南北差異”。
更進一步,嘗試分解常住人口增量的結構,根據常規的計算公式,2017年常住人口=2016年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凈遷移人口(遷入-遷出),並對公式進行適當變形,2017年常住人口-2016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長人口+凈遷移人口(遷入-遷出)。由此可以發現,常住人口的增減,受自然增長與遷徙流動兩部分的共同作用。
計算結果表明,凈遷移人口較多的省份集中在南方,排名靠前的包括廣東、浙江、重慶、江蘇、安徽、四川,這些省份常住人口的增長,是自然增長和遷徙流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常住人口增量較多的河北、山東、河南等北方省份,人口增量則主要依賴自然增長,在人口總量增長的背後,卻面臨著人口的遷徙流出。而東北三省中,除吉林還有微弱的自然增長外,遼寧、黑龍江兩省都面臨自然增長和遷徙流動的人口數量同步下降的局面。
以山東為例,根據山東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7年出生人口174.98萬人,約占全國總數的1/10,年末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首次雙雙突破1億人。剔除掉死亡人口後,自然增長約101.2萬人,而2017年山東省常住人口僅增長約59.2萬人,也就是說2017年山東省流出人口的數量可能超過40萬。
其實山東人口流出很好理解,從地理區位上觀察,包括江蘇北部和山東全境的大片區域,被夾在北部京津冀城市群和南部長三角城市群的中間,西部則面臨鄭州、武漢、西安等國家中心城市的強勢崛起,對人才、資金、技術的爭奪已經趨於白熱化,都可能對山東和蘇北地區產生“虹吸”。
而反觀山東省內,濟南、青島對人口吸引的力度相較周邊省會城市明顯偏弱。這種情況下,山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或許要在“濟青煙”發展框架下,進一步明確重點,防止再撒“胡椒面”,引導人口向核心城市集中,實現新舊動能轉化或許才有人口的支撐。
城市演進——東南沿海省份“雙子星”的傳統與變異
一直以來,東南沿海省內都存在“雙子星”城市的基本格局,往往一個是省會城市,作為省內的行政中心,另一個則是省內的經濟中心。自北向南,例如山東省內的濟南與青島,江蘇省內的南京與蘇州,浙江省內的杭州與寧波,福建省內的福州與廈門,廣東省內的廣州與深圳,省內兩個核心城市共同支撐了省份發展。但就2017年人口數據來觀察,省內“雙子星”以及其他城市的發展並不一致。
福建可以說是最為傳統的“雙子星”省份。從2017年常住人口總量來看,盡管泉州是省內人口增長大城市,廈門常住人口總量不足泉州的一半。但從增量上觀察,福州和廈門的人口增量大幅度領先。如果拆分自然增長人口和遷徙流動人口,則可以發現福州和廈門的人口凈遷移極為明顯,泉州反而出現人口遷出,人口增量基本由自然增長貢獻。
廣東省內深圳和廣州構成的“雙子星”正開始“向外擴散”,形成區域高地。從常住人口增量以及遷徙流動數量來看,廣州與深圳都排名全國前列。
廣州常住人口總量略超深圳,但深圳常住人口增量遠超廣州,拆分自然增長與遷徙流動後,深圳人口流入跡象更加明顯。更值得關註的是,臨近廣深兩市的佛山、珠海、東莞等城市也呈現出明顯的人口流入跡象,而廣東省內遠離廣深的城市,人口遷徙流出的跡象則極為明顯。
江浙兩省的“雙子星”城市則出現了變異。在江蘇省內,南京與蘇州人口流動差別明顯,並且人口流向出現省內轉移。南京與蘇州常住人口增量排名前兩位,但拆分後發現,南京是自然增長少、遷徙流入多,而蘇州相反,自然增長多、遷徙流入相對較少。
另外,更值得關註的是,人口遷徙流入開始從前期的“蘇南區域”向“蘇中三市”轉移,揚州、南通、泰州三個城市遷徙流入人口大幅度增加。蘇中地區的崛起,將會帶來一系列機遇,尤其是南通作為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門戶,存在接受上海輻射的可能,或將呈現一定的成長性。蘇北地區的淮安、鹽城、徐州顯現出了人口小幅遷徙流入的跡象,但臨近山東地區的連雲港,則是江蘇省內唯一一個人口遷徙流出的城市。
浙江北部的杭州、寧波、嘉興三市,成為省內人口遷徙流入的主要城市。其中流入杭州的人口數量,要遠超流入其他城市的總和。嘉興作為上海大都市圈的南部門戶,也顯現出了外來人口遷徙流入的跡象。
金華、臺州、溫州是人口出生大市,但人口流入跡象相對偏弱。溫州也是浙江省內唯一一個人口遷徙流出的城市,受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溫州人口“大進大出”的現象較為明顯,2011年就已經出現了人口的凈遷出,在2014年甚至還出現了常住人口的負增長。
“向心流動”——內陸人口“向心集聚、外圍收縮”
內陸省份難以形成“雙子星”的城市格局,省會城市成為人口遷徙流入的主要目的地。通過把省會及省內大城市人口與全省人口的比例作為衡量省內人口集中度指標,可以發現,內陸腹地絕大多數省會及省內大城市的人口集中度較2016年提升。
西安、鄭州、長沙、武漢、貴陽和南昌等省會城市,人口增長的絕對數量較為明顯,再把自然增長和遷徙流動分解開,這六個城市表現出明顯的人口流入跡象,這或許與2017年各個城市上演的“搶人大戰”密切相關。
例如西安,陜西全省2017年遷徙流入的人口約4.2萬,而西安遷徙流入人口約4萬,除榆林外,省內其他城市均遷徙流出,表明西安在省內人口集中度的提升,主要是吸引外來人口的結果。
再如鄭州,是河南省內幾乎唯一一個人口大量凈流入的城市。此外如貴陽在各省會城市中的人口規模並非最大,但省會集聚效應極為明顯,常住人口增量和凈遷移量遠高於省內其他城市,也是省內極少數人口凈遷入的城市。
在內陸腹地省份常住人口向省會集中的過程中,省內其他城市則呈現出明顯的人口遷徙流出跡象。例如河南、湖南、陜西、貴州、湖北、安徽、甘肅分別有11個、8個、7個、7個、6個、5個、5個地級市呈現出人口遷徙流出跡象。
人口分化和集聚帶來投資機會
全球有不少城市在工業化過程中,由於過度依賴資源取得繁榮,但這類的繁榮最終還是不能持續。如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英格蘭小鎮因為棉花而出現繁榮,但隨著紡織技術的更新換代,後來就慢慢開始走下坡路。
鐵銹地帶(the Rust Belt)原指以制造業為經濟支柱的美國東北部,如底特律,匹茲堡,克利夫蘭和芝加哥等大工業城市所在的地區在上世紀70~80年代由於工業急劇衰落、工廠大量倒閉、失業率增加而使閑置的設備銹跡斑斑。
從近年來的數據看 ,不僅東北出現凈流動人口外遷的現象,西北和華北的不少省份也出現了人口凈流出的現象。
即便那些區域板塊的省會城市人口還在增長,但省內其他城市的人口卻出現了凈流出。例如河南、湖南、陜西、貴州、湖北、安徽、甘肅分別有11個、8個、7個、7個、6個、5個、5個地級市呈現出人口遷徙流出跡象。
綜合來看,浙江和江蘇下轄城市的人口凈流出現象比較少見,在可獲得的統計數據中,分別只有溫州和連雲港出現人口凈流出。
2017年,國內四個直轄市中有三個出現人口凈流出;而廣東、江蘇和山東這三個經濟大省中,除廣東外,山東人口凈流出規模居然排全國第一,江蘇的人口凈流入量也非常之小。
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在可獲得的19個城市人口統計數據中,居然有11個城市出現了人口凈流出,且肇慶、汕頭等這11個城市的人均GDP水平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可見廣東省的經濟差異化很大,其人均GDP水平也低於江蘇、浙江和福建。也就是說,只有靠近廣州和深圳兩大城市的城市,經濟受益於都市經濟的輻射。
因此,從人口凈流入的角度看,似乎更應該看好“灣區經濟”,如杭州灣灣區的上海、南通、嘉興、杭州和寧波,或者粵港澳灣區的深圳、東莞、廣州、珠海和佛山。即從過去認為支撐中國經濟的三大增長板塊: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把它們細化到“線”。
今後,我們或許應該再“從線到點”,如日本東京集聚了全國近三分之一人口,但上世紀70年代以後,東京的人口不增反降,但環東京都市圈的人口卻不斷增加,說明“點”作為發展極的輻射功能十分顯見。
根據研究人口的梁建章、黃文政兩位學者的研究結果,中國人口峰值將不超過14.2億人,中國人口負增長可能在2021到2025年之間出現。也就是說,在今後3至7年內,中國將面臨人口收縮或城市收縮的壓力,人口凈流出的城市數量會越來越多。即一方面少數城市的人口集中度會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隨著人口絕對數量的減少,大部分城市的人口數量都將減少。
有人統計,隨著中國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每天約有80個村莊消失。未來呢?不知有多少不知名的中小城市將變得荒涼。因此,的確沒有理由過於看好國內大部分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地產。房地產不同於普通商品,當前所謂的房地產去庫存順利,實質上只是房地產開發商去庫存而已,僅解決了“轉庫存”問題,卻為以後房產持有者的“去庫存”留下難題。
因此,在中國人口的分化和集聚大背景下,應該依據人口流向、產業和資金集聚的方向,依據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方向,配置一二線城市中未來有廣闊前景的中心城市房地產;或依據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前景,配置其他相關產業的股權。(李迅雷系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原標題:《步入分化與集聚的時代——從人口遷徙看投資機會》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lixunlei0722”微信公眾號
李迅雷:市場正在給“確定性”溢價
上周的中期策略會上,我所作的宏觀報告題目為《更加開放中國:分化和集聚帶來機會》,核心觀點是中國經濟已經步入存量主導階段,存量博弈的結果必然帶來產業、企業的分化,行業集中度的提升背後的格局就是此消彼長。那麽,宏觀經濟層面的這一變化會對資本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本文試作探討。
大市值戰勝中小創——2017是元年
記得從2016年第三季度開始,上證50指數的走勢就明顯強於創業板指數,並從第四季度出現了彼此背離的走勢,於是市場開始叫嚷“新價值投資時代”。因此,2017年是大部分機構投資者揚眉吐氣的一年,同時也是大部分散戶垂頭喪氣的一年,很多股民從此不再自信,甘願成為了基民。
事實上,幾乎所有成熟市場的發展歷程,都是一部絞殺散戶史,而當前散戶交易量占大頭的市場,都無一例外地被稱作新興市場。因此,從新興市場向成熟市場轉型的過程必然是痛苦的。如年初不少人預言2018年股市將出現“風格切換”,但時至今日,預期中的風切換並未出現。
從宏觀的角度看,似乎並不支持“風格切換”。通過對2017年上市公司年報的匯總統計,發現中小市值公司凈利潤增加的同時,凈現金流和經營性凈現金流均出現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的統計,發現國企的利潤增速從2015年10月份見底回升,而私營企業的盈利增速則在低位持續徘徊,並在一年以後開始回落。
規模以上國企與私企的利潤增速
數據來源:WIND, 中泰證券研究所楊暢供圖
如今,國企的利潤增速維持在30%以上,而私企只有10%左右。由於大型企業多屬於國企,中小創多屬於私企,因此,這張圖大致也可以反映大企業的利潤增速快於中小企業的企業。此外,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增幅看,2017年只有6.8%,低於名義GDP增速,而非私營企業的平均工資增幅為10%。
總體來看,產業上段的利潤要好於中下段,這從PPI和CPI的不同漲幅中也可以看出,產業上段的企業以大企業居多,如石化、鋼鐵、有色、電力等。這實際上反映了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大型企業,尤其是國企的優勢,因為它們既有資源的定價權,又可以獲得較低的融資成本。
相比之下,集中在產業中下段的中小民營企業要面臨環保成本提高、原料成本上升、融資難和貴等困難,自然就競爭不過大型國企。
從全球看,500強企業多屬於行業巨頭,並且在行業中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如沃爾瑪、殼牌、三星、西門子、大眾、豐田、亞馬遜、蘋果等。盡管中國不少企業在全球500強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絕大部分都是國家壟斷為特征的國企。大部分國內制造企業在國內對應行業份額不高,更不用說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了。
這說明兩點:第一,今後獨角獸類型的企業會不斷增加,贏家通吃的格局會越來越明顯,因此,大企業的發展空間比中小企業各大;第二,中國大企業目前市場份額不大,仍有提升空間。因此,在投資上應該“抓大放小”。
至於小標題提出2017年是“抓大放小”的元年,是因為從宏觀層面看,大企業的提速似乎剛剛開始,中小企業的降速及優勝劣汰也開始不久。下面會就此話題再深入討論。
存量博弈時代——給“確定性”溢價
一年前,我首次提出中國經濟步入存量主導時代,何謂存量主導呢?不是說沒有增量了,而是當存量足夠大了之後,增量對存量的影響越來越小。存量經濟的特征,可以從人口增速到貨幣增速,從周期品到非周期品的產量和銷量等多個方面體現出來。
前幾天國家民政部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社會服務報告,其中,結婚登記人口為301.7萬,去年一季度為319.8萬,同期減少了18萬人;火化遺體數為140.2萬,去年同期為122萬,增加了18萬。從短期看,這有點像“減量經濟”了。此外,流動人口數量從2015年開始下降,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開始下降,2017年,全國客流量也首次出現下降。
自2017年以來,M2增速出現了快速回落,過去20多年,M2增速平均達到18%,如今只有8%了。
如下面這張圖反映了鋼材、水泥、煤炭的產量都接近於零增長,甚至負增長。
數據來源:WIND, 中泰證券研究所楊暢供圖
能體現存量經濟特征的數據還很多,如二手車交易量的兩位數增長和新車銷量的接近零增長;存量經濟主導下,趨勢性機會必然減少,如2015年6月之後,A股市場波動幅度大幅收窄,無論是上證綜指還是創業板或上證50,基本都走L型。
數據來源:WIND, 中泰證券研究所楊暢供圖
在指數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個股的漲跌幅變化卻是巨大的,如醫藥、食品板塊中不少股票創出歷史新高,但還有不少小市值股票連續10個跌停板。在2016年之前,占總市值5%的小市值股票經常上演烏雞變鳳凰的故事,累計的年化漲幅遠超巴菲特的平均年收益率。如今,這樣的故事很難繼續下去了,因為存量博弈的特征就是此消彼長,增量博弈的結果往往是雞犬升天。
例如,10年前白酒銷量的增速超過30%,如今,白酒銷量增量接近於零。因此,10年前什麽酒廠都賺錢,10年後很多酒廠都經營不下去了;10年前高端消費群體都還習慣於濃香型白酒,10年後的今天,相信很一部分高端消費群體都只喝醬香型了。在低端白酒領域,牛欄山一枝獨秀,市場份額不斷提升,而其他白酒的份額就相應下降。
假如未來茅臺和牛欄山分別在高端和低端領域的市場銷售額將穩居第一,且份額不斷提高的話,那麽,就應該給它們更高的估值。類似的,如水泥行業、家電行業或者其他細分行業的龍頭已基本確定,假如未來還能繼續提升市場份額,則應該給予龍頭公司更高的溢價,因為它們的未來龍頭地位比較確定,作為理性的投資者,應該給確定性溢價。
那麽,何謂確定性呢?我所指的“確定性”應該包括以下幾種類型,但不限於這幾種類型:第一類,當然行業龍頭公司,如2002年國泰君安研究所曾出版《未來藍籌》,推出了30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即不管所處行業發展前景如何,龍頭公司可以憑借市場份額的提高來獲得超額收益。
第二類,長期維持較高ROE的公司,以證明這類公司可以跨越周期。如過去10年中至少有8年的ROE維持在10%甚至15%以上。我相信,大部分所謂高成長的企業都很難做到ROE長期維持在10%以上。能維持在15%以上ROE的,在美國基本上屬於全球知名品牌類上市公司,如煙酒食品、服裝及生活家居用品、國家管制的金融企業等,如銀行保險。估計中國也是大同小異,只是品牌類相對少,管制類相對多。
第三類,公司治理結構比較完善、主營業務很穩健的企業,不存在未來行業管制要放松、管理層發生大變動、補貼要取消等風險。
過去,散戶對A股市場的具有很強的定價權,大家都喜歡講故事,不喜歡講估值。如炒地圖時,號稱“東有深圳,西有喀什”,或“南有茅臺,北有皇臺”,越偏遠的上市公司,估值水平越高,因為越遙遠,越朦朧,越不確定,想象空間越大。
如今,隨著機構投資者規模的不斷增加,市場也漸漸趨於理性。過去認為上市公司改變主業是烏雞變鳳凰的機會,估值水平可以提高;如今則認為改變主業是風險,股價要打折。在交易所成立28年來,第一個五年會給從單一經營向多元化經營的公司股價給予大幅溢價,因為那時處在短缺經濟時代;第二個五年會對經營不下去的公司股價大幅溢價,因為這些公司必然會進行資產重組。
再之後呢,出現了網絡股泡沫,概念股、題材股長盛不衰。但是,這些沒有業績支撐的股票,最終都會顯露原形,股價回歸到合理的估值水平。比如,有些帶H股的中小市值A股,原先與對H股的溢價超過100%,但最終是A股向H股的股價靠攏,而非H股上漲。
烏雞變鳳凰或醜小鴨變天鵝,原本就是極小的成功概率,或幾乎不會成功,對於這類“不確定性”的小概率事件,應該給予折價而非溢價。令人奇怪的是,這樣淺顯的道理,在A股市場上卻要用27年的時間來領悟。因此,如今A股市場終於從“博傻”轉變為博弈,從給不確定性溢價,到給不確定性折價。
相信今後A股市場的估值理念會越來越接近於成熟市場,即給不確定性折價,給確定性溢價,給小公司相對低的PE和PB,給大公司的相對高的PE和PB。
相信趨勢的力量
過去,我研究並撰寫過不少報告來解釋為何小股票的估值水平可以更高,如分別從流動性溢價和信用溢價的角度來探討風險溢價的合理性。如《A股高估值如之謎》、《為何200倍市盈率的股票比20倍更有投資價值》等。但到了2017年,小市值股票高溢價的思維定勢不再延續了,代表價值投資的理性趨勢逐步形成。
或許你會質疑,大企業盈利增速的提高,是因為供給側改革、環保以及國家對國企的扶持,如果國家沒有給國有企業提供這些優厚條件,那麽,這些企業未必能經營好。此話有一定道理,但不可否認,所有的發達經濟體,都存在從社會資源到市場份額都向大企業集聚的結果或趨勢。
數據表明,2017年大部分行業的集中度都得到了提升。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意味著行業進入門檻的擡高。過去行業的進入壁壘都很低,以養豬產業為例,過去農民養豬很普遍,散養戶貢獻的豬產量要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如今,隨著環保成本、飼料成本及人工成本的上升,集約化養豬成為最經濟的方式。
數據來源:WIND, 中泰證券研究所
2014年以後,中國豬肉消費量開始下降,這也導致了養豬行業的產能過剩。因此,當存量經濟特征越來越顯現出來的時候,企業投資新行業的風險也越來越大,靠加杠桿賺錢的時代過去了——這與過去增量經濟時代的投資模式迥然不同。
上周研究所內部培訓,我對行業公司分析師說,大家今後要嘗試撰寫提出“賣出建議”公司研報。或者,分析師在推薦並看多所在行業的一組股票同時,也不妨推出一組“看空”的股票。因為既然存量經濟下會出現此消彼長的現象,那就應該對某個存量博弈行業的股票同時提出“多空建議”。
行業集中度提升是一大趨勢,監管制度更加完善、產業政策更加科學或是另一大趨勢。過去資本市場存在較多的“監管套利”機會,如“殼資源”價格居高不下,定向增發等再融資規模也十分可觀,套利空間很大,手段很多。這也是為何小市值A股估值水平長期偏高的客觀原因。
2016年之後,隨著監管制度的規範和嚴格執行,套利機會大大減少,殼價值大幅縮水。實際上,我國資本市場監管質量的提升,也是借鑒成熟市場的通常做法,未來監管理念與成熟市場的監管理念越來越接近,這是大勢所趨。
就產業政策而言,它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非常大,如過去就有過國有企業的優先上市現象,如今則是獨角獸企業優先上市現象。從未來看,註冊制必然會推行,優先上市現象必然會消失。最近,國務院有關部門發布文件,宣布不再對光伏設備制造企業進行補貼,引發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大幅下跌。今後,受補貼的行業一定會取消補貼,這意味著,補貼具有不確定性,對仍在接受補貼的上市公司而言,可能存在未來取消補貼的“不確定性折價”風險。
因此,從資本市場的發展軌跡看,我們正沿著成熟市場的發展軌跡,在曲折中潛行,趨勢的力量之所以強大,因為它合乎邏輯。(李迅雷系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lixunlei0722” 微信公眾號
邹胜龙:5年做到百亿市场 迅雷已找到方向
1 :
GS(14)@2010-10-30 14:43:01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29/160659.html
在迅雷的墙报上写着一个100亿的数字,这是公司计划未来5年内达到的市场规模。看起来不可思议,但邹胜龙说,他已经找到了方向。
迅雷CEO邹胜龙
温家宝8月底视察迅雷时,邹胜龙作为公司CEO汇报工作说中国在下载领域领先,而迅雷在下载行业领先,并向温家宝赠送了“001”的会员资格。
如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想在互联网上下载点什么资源,他一定会比普通网友快上很多,这不是因为他的政治局常委的身份,而是因为他的迅雷VIP资格。
在今天中国的互联网,下载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迅雷(占据八成市场份额),一如百度之于搜索,阿里巴巴之于电子商务。
在迅雷的墙报上写着一个100亿的数字,这是公司计划未来5年内达到的市场规模。看起来不可思议,而邹胜龙说:“5年百亿的市场是基于复合增长率分析,建立在对比百度和腾讯上市前同期的数据基础上,这也是迅雷这样一个用户数量级公司对资本市场的承诺。”
对于一个今年预计营收几亿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幻象还是一个梦想?
邹胜龙说,他已经找到了方向。
技术的力量
邹胜龙闷着头捣鼓他的笔记本电脑,一边回应我的提问。
突然安静下来,我停下提问,看着对面这个发福的家伙:白色衬衣和深色西裤、黑色皮鞋,办公室还挂着西装,一副CEO的范儿。
但是,没有领带,衬衣袖子撸到肘部,裤子已经没有裤缝,皮鞋也不闪亮,背后的玻璃板上写满了各种图标和指标。圆润的脸线条柔和,很有喜感,除了头上的白发,他和房间外的程序员们也实在没什么分别。
“我们的资讯确实还需要改进。”他把笔记本电脑转过来,似乎没有注意到之前的片刻沉静,指着屏幕说,“其实迅雷7已经不再有弹窗广告,我们的资讯栏目也已经开放平台与凤凰网合作。”
几分钟前,我以一个用户的身份向他抱怨迅雷的弹窗内容,他听到之后立刻打开电脑里的迅雷弹窗琢磨起来。
似乎工程师出身的创业者都会有这样的反弹,当别人提到自己产品问题时,他们的反应直接而激烈:在高速公路上,丁磊会喊停司机,只为展示3G网络下的网易;雷军不管手里的手机是否是自己的,直接悍然升级UCWEB;周鸿祎会马上喊产品经理解决记者的疑问……
邹胜龙和他们一样,都是从一行行代码开始写起的创业者。“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里,广东的公司产品都做得比较好,比如腾讯、网易和我们。北京的公司都善于走媒体方向,比如新浪、优酷。江浙沪的公司喜欢走服务路线,比如阿里、盛大。”这是他的总结。之前,对邮箱技术信心爆棚的丁磊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2002年,邹胜龙从美国回到深圳,和杜克大学研究生同学程浩一起创业。
邹胜龙和程浩的心气很足,给公司起名“三代”,意思是说作为海归创业者,张朝阳算是第一代,李彦宏是第二代,我们这年份回来,该算第三代了吧。
还有一层是他们的技术——三代分布式计算技术:通过算法给互联网上所有的电脑编号,实现电脑间的定向寻址,提高寻址速度,进而提升分布式计算的效率。这是邹胜龙和程浩的核武器。
他们最初的方向是做分布式电子邮件系统,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生意,邮箱是互联网上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应用,而当时中国互联网众多企业都在以大容量邮箱为吸引用户的武器。他们的技术听起来相当先进和配套:利用互联网分布性空间来存储邮件,结果是整个互联网最后都可能变成你的服务器。
中国的现实给他们上了一课:邮箱在中国是个普遍免费的业务,互联网公司似乎没兴趣为此买单,邹明白,该转型了。
邹胜龙在一次沐浴后想到可以做下载,因为这套系统的原理完全可以应用在下载上。说干就干,他们开始进军下载,在深圳留学生创业园弄了个房间,带着几个程序员白天写程序,晚上睡在防潮垫上。
他们的产品取名迅雷,这来自中国的成语“迅雷不及掩耳”,主打功能就是一个字“快”。
现在回想起来,邹胜龙说那时候还真是有点无知者无畏的架势,当时的下载市场,已经有一个占据80%市场份额的软件——网际快车。
“如果换到今天,让我进入一个别人都占了八成的市场,说什么我也不敢。”但当年邹胜龙就干了,他用以挑战的工具是“即用多媒体索引技术加速下载”(P2SP)技术。邹于1999年为P2SP申请了专利保护,2003年成功注册为全球专利。
这项技术简单说就是:当用户用迅雷下载时,可以从其他服务器或者PC上寻找到匹配的资源,同时下载,这就超过了当时网际快车和网络蚂蚁的单一服务器下载模式。
从硅谷回来的邹胜龙懂得互联网公司运作的基本规律,2003年底,在深圳举行的第五届高交会上,IDG VC合伙投资人杨飞决定投入第一笔风险投资。
迅雷是一款客户端软件,杨飞找了做客户端的周鸿祎帮忙看看。当时在3721获得成功的周看明白了迅雷,也看中了邹的团队,于是成了他们的天使投资人。
人的力量
“坦率地说,迅雷早期的技术并不是特别先进。他们的理念很好,但技术没有现在打磨得这么成熟。”
周鸿祎也是迅雷投资者,他投的是迅雷的团队和邹的领导力。
迅雷之前,周看好下载市场,并专门找过做网络蚂蚁的洪以容和网际快车的侯延堂,但是他发现很多中国个人软件制作者的通病——
“很多中国做个人软件的程序员,都很难沟通。有点用户量之后都觉得自己很牛,觉得自己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就想拿点钱,什么建议都听不进去。如果这公司只是缺钱那真太了不起了,因为世界钱多得很。我投你并不是因为我的钱就更了不起,只是我经验比你足,愿意和你唠叨唠叨如何从上百万的用户做到上亿的用户,并且建立一整套商业模式。”
邹胜龙愿意听周鸿祎的唠叨,他把周比作一个大哥。周评价邹:“邹胜龙毕竟是海归,在美国也有工作经验。说话做事都很正规,不是那么山寨和野路子。最重要的是他很open,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
在当时的情况下,网际快车的看似不可战胜,被迅雷的“快”干掉了。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但下载速度上的优势,产品的口碑效应,让迅雷市场份额迅速上升。
邹胜龙的解释是,我们当时对比了下和网际快车的差异,列出两百个需要做的事情,但时间不允许我们全做出来再推产品,只能先在速度上做到极致,然后再推出更新版本进行修正。迅雷从1.0升级到5.0,仅仅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在2006年一年间,迅雷5就发布了14个改进版本,平均25天改进1个版本。
这种“快速推出、快速修正”的模式已经成为今天互联网时代的法则,邹无意中暗合了这种做法。邹胜龙和程浩发现,每当他们推出新的版本,总能有效带动用户量的提升。
在起飞阶段,邹身上的硅谷DNA成了决胜的武器。从一开始,迅雷就是一个团队,用商业公司的模式在做软件,而他的竞争对手多是个人软件玩家,是极客。
迅雷起飞的2004年,侯延堂迷上了《魔兽争霸》,网际快车更新停滞,一个无厘头的机会给了迅雷发力的时机。
当极客无法升级为团队,胜负立判。邹胜龙问过同行、Bitcomet创始人冉宁煜,你怎么一年里都不更新,你干嘛呢?
冉很尴尬回答,我挺郁闷的,这软件一开始是我一个人写的,很多地方没那么讲究,组建公司后发现不重新编码,程序员没法跟进,我只好带着大家重写了一遍。
从一开创业,迅雷就以团队和公司的面目出现,程序一开始就是模块化操作。邹胜龙负责公司整体架构以及和投资人沟通,程浩醉心于技术,更偏向内部管理。“读研究生时,程浩晚半年入学,我相当于他的大哥,我们两个人的特点又正好互补。”
邹胜龙尽管走得晚,但赶上了好时机:2004年开始,中国的网游事业开始全面爆发,客户端动辄上G,如何让用户更快下载成为网游公司首先头疼的难题。
通过人脉,程浩专门跑到了北京见雷军。在金山的办公室里,雷军找了负责网游的一个副总裁演示迅雷的下载速度。让他吃惊的是迅雷的速度竟然比另一款下载工具快上20倍。程浩说,那天真是走运,因为网络环境特别好。
金山开始推介迅雷,很多网游公司也开始效仿,这让邹获得了最重要的推手。
迅雷在2006年6月遭遇了第一次挑战,邹胜龙发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著名下载网站华军软件园宣布停止提供迅雷软件下载,并指出服务器的直接下载地址被某些网站和下载程序引用。其他下载站马上跟进,各个论坛里负面帖子全面爆发。
这针对的是前一天迅雷推出的xunlei.com,一个被定义为下载资源门户的网站,直接动了下载站的奶酪。
邹胜龙懵了,他说:“以前从没经历过这种有预谋和组织性的恶性媒体报道,这对我们是一个新的课题,不知道该怎么做,什么招都想用,很乱,把大家叫到一起开会。其实当时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小范围地讨论。”
仔细分析后,邹胜龙发现,其实自己的下载量已是这些下载站加在一起的十几倍,他心里开始有底。之后的行为证明了他是一个理性的人,他并不想和下载站搞僵关系,而是想一起对流量进行分成。
周鸿祎把双方叫到一起吃饭,想出了一个双赢的方案,几天后,双方发表和解联合声明。
资本的力量
从邹胜龙的办公室望出去,一座高楼傲视四方——腾讯大厦。马化腾的企鹅帝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中国互联网里谁也绕不过去的标杆。用周鸿祎的话说,在中国做互联网绕不过去三样东西:生、死和腾讯。
邹胜龙可以聊以自慰的是,至少在下载领域,他战胜了腾讯——迅雷下载遥遥领先QQ旋风。
用一款软件吸引海量用户,进而在用户身上进行增值服务,获得长尾效应,这是腾讯成功的秘诀,也是邹胜龙决心要走的方向。
他的武器是视频和游戏,这是他的领地,而迅雷作为软件不过是圈地的工具。
邹胜龙的底气还是来自技术,他说:“我们能做视频是我们有技术积累。流媒体也是一种下载,它从一个点看到另一个点。只是放的时候,需要按顺序放。这个是我们做视频的出发点。”
迅雷软件目前积累的海量用户,已经构建了一个庞大的P2P网络,能让迅雷在视频方面做到尽可能流畅播放;“迅雷看看”定位是清晰度、主流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和内容的互动性;再加上gougou搜索,在视频方面,邹胜龙打造了一个全产业链。
邹胜龙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互联网视频业务能做到50亿的规模,迅雷将从中获取足够大的份额。
迅雷做视频的问题在哪里?一位互联网资深大佬告诉邹胜龙,你需要找一个懂门户懂新闻的总监,视频业某种意义上看就像是电视台,不论是优酷的制作新闻还是土豆的用户产生,都需要媒体人的把握,这是迅雷做视频的短板。
2009年,迅雷在南京成立游戏中心,迅雷COO罗为民解释说:迅雷可以从下载数据中分析什么游戏是客户需要的,具有信息优势,迅雷作为中间工具软件具备了传送上的优势,上中下游全打通。
邹胜龙对游戏并不感冒,他说:“对于我们来讲,做游戏对现金上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企业战略,并没有特殊的意义。”
在他的眼里,“技术就像我们的学识,是伴随你一辈子的竞争力。游戏也好视频也好,是一份工作,你并不会永远停留在这上面,你只是现在需要这份工作而已。”
他喜欢基于用户产生的营收。高速通道、离线下载这种用户基于下载而买单的模式很对他的胃口:“这些产品就好比是经济舱前面的头等舱。我们并没有承诺用户由于你坐了头等舱你的飞机会更快,但是你会获得更好的体验。”
要不要从用户身上收下载的钱,一位同样是做客户端的业界领袖有不同的见解:“要做大事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增值服务和免费服务不要在同一业务上。用下载能凝结用户,在别的地方挣钱。你做到极致,对手就没什么机会了。”
视频将会是迅雷重点主打方向,这是在资本市场可以讲明白的一个概念,但不可避免面临版权问题。之前几年,迅雷因为版权打过很多次官司。
他已经想好一套理论应对资本市场:“投资人看的是投资结果和风险控制。百度不是有MP3频道吗,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但百度还是一个大家认可的企业,还是有人在百度买广告。你要先向投资人把风险讲出来,其次要告诉风险怎样控制。我觉得现在是法律和市场不对称的问题。”
邹胜龙很羡慕腾讯,他觉得“腾讯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因为基于聊天而产生的社区是最牢靠的。他把腾讯比作“吸星大法”,做什么业务都比别人快。
他最欣赏的互联网领袖是马云,“从对互联网贡献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多还是在工具层面。阿里集团,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一种进步,给了众多中小企业以发展机会,中小企业的发展往往可以促进国家的竞争力。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马云走得更远一些。”
邹胜龙面临的问题是在宽带建设如此迅猛的今天,迅雷的价值何在?如果中国实现韩国一样的光纤入户,下载的速度实现每秒几M的传送,人们还会通过工具软件来下载么?
他的解释是,中国的宽带建设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给迅雷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宽带就像公路,公路越来越宽但依然拥堵,因为车越来越多;带宽越来越宽,但应用越来越多,迅雷也会推出更多的应用来适应用户的需求。
现在他的目标是把迅雷整合成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内容发行网络。COO罗为民说今年的迅雷要开放平台,一方面可以把用户和流量分享给其他公司(比如开放资讯平台给凤凰网),另外可以让用户在迅雷上购买视频。
后者是惊险的一跃,对视频业务的收费一直争论不休。罗为民的解释是这好比矿泉水理论:总有人想要更好的品质,如果通道顺畅,价格可以接受,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对于一家高速成长的互联网公司,到资本市场去是最终的选择。邹说以今天迅雷的实力,上市不是难事,关键是要看价格。
今年年初,盛大的陈天桥找过邹胜龙,愿意拿出数亿美元来收购迅雷,而且将迅雷置入到旗下的某个上市公司,借壳上市。这个价格被迅雷的一些投资人否决了,在他们看来,迅雷应该至少是一个10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一位离开迅雷的前中层则说,邹一直苦于无法在资本市场打造一个清晰的概念,因为迅雷没有国外的样板,而百度可以说我是世界最大新兴市场的Google,腾讯可以说是最大的社区。
拍照时,邹胜龙问我有没有买腾讯的股票,他说目前看还是值得持有的,我反问他有没有买。他笑了笑:“我买过,但现在有没有我不告诉你。”
十年前,刚从杜克大学毕业的他第一次到硅谷。在斯坦福大学外的大学街上有很多新兴的互联网公司。邹胜龙打了两份简历,给适合自己的两家公司各投了一份。这两家公司都在两层小楼上,隔街对望。一家刚刚拿到摩根斯坦利的投资,而且规模很大。另外一家只在二楼,小但很酷,每天晚上把各种搜索关键字用投影仪打到草坪上。
因为觉得金融加互联网是很好的模式,另外考虑到拿绿卡也需要稳定的工作,邹胜龙选择了那家大一些的公司,没有去另外一家叫做Google的小公司。
美国的经历给邹胜龙留下了很多印记,他试图在公司复制Google的文化。
去美国之前,他是深圳育才中学的高中生,准备去美国做交换生,但在那个春夏之交的年份里,交换计划被无限期推迟。他不甘于这个结果,干脆第二年考了托福直接去美国读书。
2008年是最困扰邹胜龙的一年,金融危机之下,公司上市被推迟。但更打击他的是他第一次有了恐惧感——对技术没有了感觉。他一直困惑于:迅雷下载都这个速度了,还能做什么。
只有技术才给他带来安全感,他说技术好肯定有饭吃,可以让自己有胆去拼一把。回国创业时,他对自己说:“怕什么,至少我还会剪头发。”
留学时他擅长理发,尤其男式短发。
迅雷
1 :
GS(14)@2011-03-06 14:37:30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9304
鄒勝龍:5年做到百億市場 迅雷已找到方向
2 :
GS(14)@2011-03-06 14:37:5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3/wMMDAwMDIyMzkwMg.html
據彭博社報導,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迅雷)計劃今年在美國上市,籌集約2億美元資金,並已聘請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銀行擔任其IPO承銷商。
去年9月份,迅雷COO羅為民曾透露,迅雷計劃今年年中或者下半年在海外上市,地點可能是香港或者美國。
迅雷目前廣告收入達2-3億元人民幣,總量約50億元人民幣。迅雷CEO鄒勝龍的目標是未來5年內可以做到100億美元市值。
迅雷成立於2003年1月底,其前身為深圳市三代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於2005年5月正式更名。
財務方面,迅雷2007年首次盈利,2009實現收入約3億元,毛利率約60%,淨利率在20%-30%之間,其中迅雷下載客戶端和迅雷看看的廣告大約8000萬元,狗狗搜索的廣告約在3000萬元,其餘的主要是聯合運營網遊的收入,還有對會員的服務收入。
此前,迅雷獲得三輪融資:包括2003年12月IDGVC投資的100萬美元。2005年10月晨興、IDGVC、奇虎公司董事長周鴻禕的共同投資。還有2007年1月,聯創策源、晨興、IDGVC、富達亞洲及戰略投資者Google投資迅雷,此次融資大概在2000萬美元,其中聯創策源投入約1000萬美元,Google戰略投資500萬美元。
迅雷目前一半的股權被5個戰略投資者控制,另一半則是兩個創始人和員工共同持有,員工持股已經佔15%。
因為版權問題,迅雷曾遭遇來自央視、優度、 優朋普樂、反盜版聯盟等的索賠起訴。美國電影協會2008年在上海浦東區法院對迅雷公司提交了民事訴訟狀,稱公司幫助了盜版電影的傳播,索賠數額高達700萬元人民幣。
同是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優酷網,已於去年12月8日在紐交所上市,募資金額為1.97億美元。
3 :
GS(14)@2011-03-06 14:39:00 鄒勝龍:上市對迅雷來說是一場成人禮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yMMDAwMDIwMzgyMw.html
38歲的鄒勝龍胖乎乎的,簡單的白襯衣、藍西褲,像個慢吞吞的程序員。他落在辦公室的黑沙發裡,不緊不慢地回答或重或輕的問題,好像永遠都不會發脾氣。他說,迅雷的員工一點都不怕他。「我跟他們說,你們想來上班就來,不想來就不來,不需要理由。」
他不寫微博,不寫博客,也很少網上聊天,多數時間都被公司內外的各種會議所佔據,經常加班到凌晨三四點。他12年前從杜克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畢業,但從不覺得自己聰明,自我評價:勤奮、正直、中庸。他最大的愛好,是週末陪兒子玩,但那樣的機會實在少得可憐。
即便到了迅雷一年賺幾個億的今天,他仍不覺得成功。「我並不完美,犧牲了不少東西,比如健康和家庭。」他承認是公司最大的自然人股東,若上市成功將成為億萬富翁,但不相信財富本身可以帶給他更多幸福。
「迅雷用技術創造的高速下載,為人類獲取數據節省了超過2000年時間,非常有意義,所以會繼續努力做下去。」事實上,為了「迅雷不及掩耳」,他一直超負荷運轉。兩個多小時的交流中,他好幾次提到希望3-5年以後退居二線,回杜克大學讀生物科技的博士,之後做一些相關的投資。
上市跟結婚一樣,是個成人禮
理財週報:聽說你最近頻繁地在跟一些投行的人接觸,是不是在探討有關迅雷上市的問題?你一個月前告訴我迅雷明年要登陸納斯達克,現在進展到什麼程度了?
鄒勝龍:越要上市的企業越不能談上市,因為世界上還是存在一種不好的情況叫惡性競爭,人家知道你要上市,可能會在關鍵的時點上給你搞出很多事來。
目前,迅雷資本運作很好,從投行那聽到的都是市場利好的正面消息。我給很多企業的建議是,如果覺得自己準備好了,那就好好把握時機,前提是大家都準備好了。
理財週報:新東方的俞敏洪說,上市是把雙刃劍,其實很多老闆上市之後都不習慣。你怎麼看待迅雷上市?
鄒勝龍:上市的確是一把很典型的雙刃劍。我的看法是這樣的:第一,上市跟結婚相似,有一個心理年齡問題,年齡到了,你老不結婚,自己覺得沒什麼,但別人卻會有看法,這是個很現實的壓力。
第二,上市對於迅雷來說可以算是一個成人禮,上市以後能去一些不一樣的場合。如果不上市,你算是一個非主流企業,但上市之後就有了成人的責任。上市不見得都是陽光,還需要去適應新環境,承擔新責任,是會帶來壓力的。
理財週報:我注意到迅雷7推出後廣告大幅減少,廣告收入開始更多地依賴迅雷看看在線視頻,增值服務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迅雷是做技術出身,服務應該不是你們擅長的事兒,會否考慮兼併收購相關的企業來強化這方面的實力?
鄒勝龍:對,服務不是我們所擅長的,卻是決定迅雷未來能走多遠的關鍵要素之一。需要注意的是,服務在互聯網領域是有成熟體系可以學習的,只要能找到合適的人,花足夠多的錢,我相信3-5年之後可以趕上淘寶等業務服務優秀的企業。
至於兼併收購,我一直認為這是企業快速發展的路徑之一,所以不斷在看一些項目,也有跟部分企業接觸,但未來怎麼做需要根據迅雷的發展狀況來決定。我現在只能說,不排除會兼併收購一些相關企業的可能性。
理財週報:做在線視頻業務需要前期在影視作品版權方面花費很多資金,迅雷上市後會否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在成本構成中,版權費用現在佔多少?有沒有上限?
鄒勝龍:從一個單一企業來說,現在迅雷看看所擁有的版權數量,在電影和電視劇方面算是行業裡最多的。十個衛視首映的電視劇、大製片公司出品的電影,一般你近期所能想起的影視劇,都能在迅雷看看上看到。
當然,花錢買版權的確佔了迅雷很大一部分成本,大約30%-40%。但我覺得,視頻廣告是個高成長性的市場,一年翻一倍,現在總量約50億元,未來可以做到100億元。所以,只要內容好,能賺錢,就可以買,沒有上限。
讓員工來上班就像進歡樂谷
理財週報:長遠一點看未來5-10年,迅雷發展的目標是什麼?
鄒勝龍:迅雷的目標很清楚,要做網絡數據內容提供商。要實現這個目標,現在技術方面的優勢已經非常超
前,但在增值服務方面希望未來3-5年可以超過行業最高水平。那需要不斷地學習,學習阿里巴巴淘寶網的客服,學習騰訊的數據營銷。我們希望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優秀的互聯網企業,這有很長的路要走。
理財週報:未來公司在員工等方面會快速擴張嗎?現在差不多800人,5年後會有多少人?
鄒勝龍:這要根據公司的發展來定。如果公司是在一個快速穩定的發展狀態上,如果明年是增長100%,那人員很可能增加50%-100%達到1000人以上。5年之後我們會發展到多少人,那是很難想像的。我們可能看到,百度2005年上市,五年之後從700多人增長到7000多人。如果按照百度的發展速度,我們5年後就會有8000多人。當然,百度畢竟成長性太好了,是特殊的案例。
理財週報:互聯網是個嚴重依靠人的行業,可以說,人才是迅雷最寶貴的財富。迅雷準備上市,有沒有從股權激勵方面體現員工的價值?
鄒勝龍:你說得很對,人才的確是我們最最核心的資產,所以我們也已經做了股權激勵方面的安排,員工持股大約15%。在這方面,我比李彥宏做得要好。
理財週報:據說迅雷多數員工都是工程師,我印象中軟件工程師大多是拖鞋、背心、大褲衩,這樣的一群人在一起會形成怎樣的企業文化?
鄒勝龍:迅雷的企業文化就是一個家的文化。在企業初創的時候,由於創始人都出身研發工程師,不希望管得太嚴。因為如果管得太死,他們會覺得每天上班很累,像上墳一樣,所以我們要給他們一個寬鬆的環境,公司有吃的喝的玩的,讓員工上班像進歡樂谷一樣。
在迅雷,沒有員工怕我的,我經常跟他們說,你想來上班就來,不想來就不來,不需要理由。我能這樣做,是因為大家的主人翁意識很強,都覺得自己在為這個大家庭做事,都希望能夠做好。現在迅雷人越來越多,工種很多很細,有些部門也開始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以保證業務的正常高效開展,我也會支持部門領導的管理。
理財週報:說到管理,你覺得迅雷目前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是否達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你知道的,民企總是很難避免一言堂或者說人治。
鄒勝龍:我一直覺得迅雷的管理團隊是很優秀的團隊。公司治理結構比較完善,基本上是行政和業務橫縱兩套管理體系。CEO管所有行政事務,各個部門有分管的總裁、副總裁、經理、區域總監;還有一個行政管理的結構治理,還有業務管理治理。從行政上來說,副總裁是向總裁負責,從公司業務來說,副總裁是向CEO負責的,CEO向董事會負責。董事會有7個成員,3個來自戰略投資方。
不要覺得李彥宏或我的路有多幸福
理財週報:你覺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哪些品質特別具有代表性?
鄒勝龍:第一,我是一個正直的人。你的品性會影響你周圍很多人,而每個人的成功需要很多人托你。我很幸運,並不是我給我的夥伴帶來多少經濟利益,而是他們很認可我這個人。這也是在公司內部很強調的一件事,就是需要有正直的品性,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上面最重要的上樑,不能在上面發生。外界送給我們迅雷的銷售團隊一個「廉潔」的稱號。
第二,我是個有責任心的、可以信任的人。我覺得很多企業出了事,都是因為股東之間缺乏安全感。第三,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比較中庸的人,不是特別聰明也不笨,但我很勤奮。我覺得我不完美,因為我失去了不少東西,比如沒有能力去兼顧健康、家庭。
理財週報:迅雷能有今天,你認為哪些關鍵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或者說,是什麼成就了今天的你?
鄒勝龍:首先,好的家教給了我很大的影響。我小時候跟別人打架,我媽總是先打我。她說:「如果我管錯了你,你要知道我是為你好,你不要怨我;如果我管對了,管你了下次就不會犯錯。」所以你一定要正直,不能犯錯。
另外,我父親對我的影響也很深,他的經歷很坎坷。他至少有三次跟我講他爺爺的一張照片:裡面一個坐著的是他爺爺,另外一個人跪著的也是他爺爺。他用那幅照片告訴我一個道理——求人不如求己。後來,在任何環境下,我都比較不求別人。
除了來自父母的因素之外,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天時地利。像馬化騰、丁磊等等,我們這群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尾巴上的人,很多都有過留學的經歷,如果都還留在美國的話,也不可能有現在的發展了。
理財週報:我已經瞭解了你的過去,知道你一路怎樣走來,不知道你未來打算去哪裡?
鄒勝龍:三五年內,我還是會繼續服務於這個行業,服務於我的股東,和我的兄弟們一起把這個企業做到我們想要的那個階段。之後如果我能成功到達那個階段的話,我希望自己能慢慢隱退。
我對生物科技很感興趣,對教育很感興趣,所以未來可能在這兩個方面做一些事。什麼時候我不做迅雷了,我就回杜克大學去讀生物科技的博士。我想再去學點東西,以便做相關的投資。我對那些能夠改變人類歷史的東西,比如基因技術,一直非常著迷。
理財週報:迅雷上市後你就要成億萬富翁了,你對財富的態度是怎樣的?
鄒勝龍:馬云說得特別好,財富分幾個級別,幾百萬算屬於你的錢,幾個億的時候那些錢就不是你的錢了,而是社會的錢。我對於財富的看法是,得想辦法把錢花掉。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能把錢花在教育上,可能會設一個留學基金。
理財週報:你白手起家做到現在,是很多創業者學習的榜樣,對年輕人創業有什麼建議嗎?
鄒勝龍:每個人的路是不一樣的。你並不要覺得李彥宏的路或者我的路就有多好就有多幸福,它有大家看到的陽光的那一面,也會有大家看不到的付出犧牲的那一面。也許這並不是你所想要的東西,要結合自己的性格和實際情況。
如果真覺得自己適合創業真想要創業,我覺得天地人這三個當中,天地雖然是不能選擇的,運氣很重要,但人是可以選擇的,你適合跟哪些人合作。還有就是,如果你走上了一條路,當處於逆境的時候,你不要變得太聰明,繞過彎逃出去了,那樣你無法走向成功。
4 :
GS(14)@2011-03-06 14:40:52 迅雷明年衝刺納市 5年目標百億美元市值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yOMDAwMDIwMzgyOQ.html
2010年8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迅雷,一向低調的CEO鄒勝龍闖入公眾視野。
這個靠下載業務起家的公司創辦已有7年,目前獨佔該領域8成市場份額,擁有過4億用戶,是僅次於騰訊QQ的第二大裝機軟件。
鄒勝龍對視頻廣告期望很高,預計到2012年,優酷、土豆、迅雷三家公司的廣告銷售空間可達100億元,佔整個視頻廣告市場75%。
2010年8月20日。鄒勝龍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永恆地定格在那個陽光燦爛的午後。「當時我代表迅雷700多名員工向溫家寶總理匯報情況,我們之間還有互動,榮譽感特別強烈,跟感動、成就感一起匯成了幸福的暖流。」
在那之前,全球已有193個國家的近4億網民在用迅雷終端下載,但軟件工程師出身的鄒勝龍低調地經營著公司,僅互聯網圈子裡少數人知曉他是背後的創始人和CEO。在那之後,他帶著「全球下載第一」的迅雷闖入公眾視野。
10月22日晌午,深圳南山高新區軟件園二期11棟7樓,鄒勝龍揉著佈滿血絲的雙眼,緩緩地向理財週報記者講述他10年創業怎樣風雨兼程一路走來,眼下的謀略以及明天的夢想。
2003年,他從美國回來與同學程浩一起各出5萬元創立「三代科技開發有限公司」,2005年更名「迅雷」,2007年首次盈利,2009年收入近3億,每年以7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跑步前行,經歷了以速度創流量、以服務留用戶等階段。如今,迅雷獨霸下載領域85%的份額,逐步構建起以下載、視頻、電子商務和遊戲等多點支撐的網絡平台。
「迅雷現在最大的對手是自己。我相信3到5年內可以做到100億美元的市值。」鄒勝龍躊躇滿志地說。
硅谷的流金歲月
12年前,26歲的鄒勝龍剛從杜克大學計算機碩士畢業,在美國著名的科技企業集中地北卡三角園區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他打算每個週末開車出去玩,每年度一到兩次假,住大房子,開好車,過上中產家庭的幸福生活。但這條平穩的軌道在一次旅行之後驟然改變。
1999年初夏,他和幾個同學一起到硅谷遊玩,被加州明媚的陽光和創業的空氣迷住。彼時,美國正經歷第一波網絡科技狂潮,斯坦福大學街兩邊被鱗次櫛比小公司和商舖擠滿。他想留在那兒,順手投遞了兩份簡歷。那兩家被他相中的公司臨街對望,一家有兩層樓,做國際結算業務;另一家只是二樓上的一個小房間,就是今天的谷歌。
正在申請綠卡的鄒勝龍選擇了大的一家,摩根士丹利剛為其投了四千萬美金,「金融加上互聯網的翅膀,感覺非常有前途」。「那裡所有的人都在談論創業與創業的可能性,卻一點也不浮躁,談的不是發財,談論創業的過程很腳踏實地。」當時,鄒勝龍就已經明白,科技加資本是最快的IT企業成功的秘訣。
2000年,他開始用業餘時間嘗試創業,和兩個同學一起參加斯坦福大學的創業大賽,獲勝者極可能獲得風險投資。他們用三個月時間試圖做一家與眼鏡相關的B2B公司,但那份超過五十頁的商業計劃書在第一輪就被淘汰出局。首戰折戟之後,他又著手籌劃一個企業內部大數據和私密數據傳輸的網絡公司。這一次,他堅持了一年,註冊了一個公司,但仍以失敗告終。
回想起那兩次失敗的硅谷創業經歷,鄒勝龍並沒覺得遺憾,恰恰相反,他十分懷念那段夾雜著懵懂與幻想的流金歲月。「天氣好時,我會去斯坦福校門前的花園呆著,晚上再去星巴克。到了週末,則和朋友們一起去郊外露營。」他在硅谷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其中包括百度的李彥宏夫婦、創辦chinaren和空中網的楊寧等等。
「我們是科技公司,只有擁有資本才算完整。」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鄒勝龍在硅谷創業期間結識了200多個中國最早期的做風險投資的人。「200多個人我都見過,2003年時,這些做風投的人,活下來的都是最成功的人。」這些人脈為迅雷後來的成長提供了關鍵性的資本支撐。
2002年,鄒勝龍和妻子在美國結婚,並且很快有了兒子,他開始慎重考慮回國創業。或許因為他父親在深圳白手起家經營著一間公司,他選擇了去深圳留學生創業園,而非互聯網企業扎堆的北京中關村。
以速度殺出一條血路
2003年4月15日,鄒勝龍與杜克大學計算機系的同學程浩各出資5萬元,註冊了「三代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他們租了一間很小的辦公室,起初只有四、五個人,創業思路很簡單——產品為王。鄒勝龍認為,一定要走技術路線,做一個「東西」出來。他最熟悉的技術是互聯網數據傳輸,這項技術當時在中國正發展到第二代,所以他給公司取名「三代」。
但下載並非最初的選擇,他們一開始想做電子郵件的分佈式存儲系統。當時國內的電子郵件曾有一股收費潮流,主要賣點是更大的存儲空間,他們認為是個機會。不過電子郵件本身是個成熟的技術,後來者即使有所創新要想進入也並非易事。2004年4月1日,谷歌推出了容量達1G的Gmail郵箱並且免費,顛覆了所有電子郵件收費的夢想。
2004年8月,鄒勝龍在洗澡時突然想到了另外一個點子:或許可以試試「下載」。由於在分佈式計算技術上已經有所積累,產品很快開發出來。與傳統下載軟件不同,他們的軟件可以自動搜索到離用戶最近和最快的多個資源同時下載,大大加快了下載速度。
當時,另一款下載軟件「網際快車」佔據著數據傳輸市場90%的份額,但它更新一個版本需要半年,而鄒勝龍的下載產品發佈一個新版本僅需兩週,且下載速度幾乎是對方的三倍。2004年恰逢國內網絡遊戲崛起,MMOG客戶端的體積往往高達數百兆甚至上G,對網遊公司而言,怎樣讓這些龐大的客戶端最快速地抵達玩家是一個大問題。鄒勝龍抓住了這個機會與金山合作,很快打開了局面。
2005年,鄒勝龍把公司名改為那款軟件的名字「迅雷」,取自「迅雷不及掩耳」。「迅雷嘗試用搜索引擎技術做下載,之前沒有人這樣做過,我們是真正的創新,下載速度很快。」鄒勝龍說,「人在等待下載的時候會很焦躁,突然給他一個很快的東西,他就一下子很容易記住你,所以我們根本沒花過市場費用它就起來了。」
短短一年半,迅雷就佔據了下載領域30%的市場,其間拿到了IDG資本的天使投資。到2006年8月底,迅雷的覆蓋用戶數超過1.1億戶,裝機量達到8000萬台,市場份額超過50%,已經成為繼QQ之後中國互聯網最大的客戶端軟件。
但之後的路並非像鄒勝龍所希望的那樣一帆風順。2006年市場格局陡然生變,BT(BitTorrent)多點下載的P2P軟件進入中國。「迅雷是封閉式的,而它是開放式的,建立在共同的協議基礎上,傳播速度非常快。」11月,下載市場上又擠進來一個大傢伙—騰訊。它推出的下載軟件「超級旋風」和迅雷很相似,「與QQ捆綁給用戶,一夜之間,所有的QQ用戶都有了超級旋風,這真是非常恐怖的事情。」鄒勝龍說,2007年底,超級旋風的市場覆蓋面飆升至30%,迅雷的市場份額是50%。
面對步步進逼的對手,鄒勝龍做出了一個決定,兼容BT。「從2007年開始到2009年底,在BT的全球市場份額中,迅雷佔了29%,第一名。在中國的BT市場中,迅雷佔了85%,幾乎通吃了BT市場。對手的產品是50K/秒,我們是150K/秒,整整快3倍,BT的用戶全部被我們洗過來了。」
從流量到用戶到收入
迅雷真正盈利,是從2007年開始的,當年小賺3000多萬元。當年,迅雷第三次融資成功,獲得Google、IDG、聯創策源等五家公司的上千萬美元投資,帶來更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更豐富的行業資源和國際化公司運作經驗。
但盈利的可持續性,成為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因為如果你足夠大,你怎麼弄都能賺錢,但這個錢的成長性不好。」鄒勝龍說。
廣告是最簡單的收入,但廣告的價值取決於能否吸引住受眾的眼球,迅雷下載終端在這方面有先天缺陷:當用戶啟動一個下載任務後,下載軟件就被置於後台,沒人會一直盯著界面。這成為迅雷後來主推在線視頻廣告的核心原因:只有將以下載為目的的用戶沉澱到自己的網站上,廣告才有空間。
2009年7月,迅雷在線與迅雷看看整合為如今的迅雷看看在線視頻網站xunlei.com,並推出播放器客戶端,從而與狗狗搜索、迅雷下載構成從視頻的搜索、獲取到播放的完整服務鏈,其收入形式為視頻廣告。12月,迅雷宣佈在南京成立網遊研發中心,計劃2年內投入1億元,先做休閒遊戲,再做大型網遊,不再侷限於聯合運營。總裁程浩開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網遊業務上。
去年,迅雷實現收入約3億元,毛利率約60%,淨利率在20%-30%之間,其中迅雷下載客戶端和迅雷看看的廣告大約8000萬元,狗狗搜索的廣告約在3000萬元,其餘的主要是聯合運營網遊的收入,還有對會員的服務收入。
鄒勝龍對視頻廣告期望很高,預計到2012年,優酷、土豆、迅雷三家公司的廣告銷售空間可達100億元,佔整個視頻廣告市場75%。「這是個需要巨大的投入的行業。一般的互聯網企業成本大多數是人工、版權、帶寬1︰1︰1,迅雷依靠技術優勢使得帶寬支出僅為同行的15%,龐大的工程師隊伍使得人工較高,而版權方面的支出一年幾個億。可以肯定地說,我們是互聯網行業中擁有版權最多的公司。」他承認,視頻廣告的確是未來收入的重中之重。
從今年8月發佈的迅雷7,亦可看出其收入模式的調整。相比迅雷5,迅雷7界面乾淨漂亮,只有右邊一處有廣告拉條,「廣告比原來少了95%,網遊的廣告多數已經不上了」。4億下載終端、一年上億的廣告收入就此捨棄,為什麼會這樣做?
「因為我在這裡舍下的,在別處可以賺回來。」鄒勝龍胸有成竹地說,「只要能提高用戶的體驗,我們會儘量為用戶滿意度讓路。目前,我們已經擁有近4億下載終端,圈了這麼大一塊地,到了該精耕細作的時候了。」
事實上,這也是對付騰訊超級旋風的策略之一,因為迅雷有效客戶的流失率目前仍高於25%這個行業最高水平。鄒勝龍說,「在飛行時代,如果以前大家坐的都是經濟艙,現在則是頭等艙的感受。11月初,我們馬上要推出數字商店,為客戶提供影視、遊戲、軟件、電子書或教育資料等數據內容。」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迅雷看看付費用戶已經近百萬。
「我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開會,一半是跟公司內部的人開,一半跟公司外部的人開。」他說,「公司外面,最近主要跟一些投行的朋友在聊。明年是上市很好的時點,我建議別的已經準備好的公司,也在明年上市。」
據瞭解,迅雷目前一半的股權被5個戰略投資者控制,另一半則是兩個創始人和員工共同持有。鄒勝龍告訴理財週報記者,「員工持股已經佔15%,這方面我比李彥宏做得要好。」他承認自己是最大的個人股東,持股約25%。
5 :
greatsoup38(830)@2011-06-09 23:08:40 http://news.imeigu.com/a/1307571567328.html
迅雷递交F-1上市申请 计划融资2亿美元
6 :
greatsoup38(830)@2011-06-11 17:40:48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0/wMMDAwMDI0MzcwMg.html
6月9日,迅雷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提交了IPO申请,计划登陆纳斯达克,交易代码为XNET。迅雷最多可融资2亿美元,其主承销商为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
这是一笔融资规模不大的IPO,但为实现此次上市,迅雷已经走了八年。2003年1月底,迅雷创办者邹胜龙和程浩从美国硅谷回国,创办了初名为“三代”的科技公司,2005年5月,该公司易名为“迅雷”。其间,迅雷主营业务亦不断调整。此次,迅雷上市主要得益于视频业务快速发展,不仅仅只是传统的下载客户端。
不过,与半年前中国企业蜂拥赴美上市的热潮不同,仅仅时隔几个月,资本市场迅速转冷。冰火两重天,“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黄金期已经过去。”6月9日,易凯资本CEO王冉告诉记者。
但是,这并不妨碍迅雷等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努力。“所有想上市公司都会比较纠结,准备期和真正上市时的实际情况容易有出入。能上的公司就会坚持上,如果不能上就另谋时机。”王冉说。
对于迅雷而言,坚持八年之久,如今终得“山花烂漫”,现金流趋稳、净利润稳步增加,必然不会放弃这次的“窗口期”。
迅雷最早被中国用户所熟悉和喜爱,缘于其有着性能优异的下载客户端。但是,上市路途中,仅仅依靠“下载客户端”一棵大树显然不够。
对于早已将上市作为目标的企业,迅雷在暗暗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四年前,中国视频业务一夜爆热之际,迅雷也悄然推出在线视频服务端“迅雷看看”。从日后的业务发展数据显示,视频让迅雷受益匪浅。
目前,在线广告是迅雷最大的营收来源。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自从2009年3月,迅雷对离线下载、高清观看特权、存储特权、加速特权等服务开始收费后,该业务也迅速从2009年Q2的3.1万美元迅速增长至2011年Q1的406万美元,超过游戏和其他业务的营收。
推出视频业务两年后,迅雷扭亏为盈。根据迅雷招股说明书披露,2008年-2010年迅雷总营收分别为1680万美元、2960万美元和4280万美元;这三年期间,迅雷净利润也分别为-458万美元、545万美元和847万美元。
至此,迅雷虽拥有中国最大用户量的软件下载公司,但它的形象和定位已变得更加丰满和充实。艾瑞2011年4月的数据显示,迅雷有超过1.2亿的独立访问量,按照每月独立访问量,迅雷是中国第三大视频服务商。
“目前,迅雷在视频下载、视频在线等细分市场都保持了领先优势。未来,迅雷在视频领域能否继续保持优势,关键在于他们能否将这些产品整合,保持协同优势。”华兴资本CEO包凡说。
另一方面,作为迅雷的优势产品,下载加速软件也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据艾瑞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2月,迅雷下载加速软件有2.91亿活跃用户,拥有中国下载加速软件市场78.7%的市场。
包凡表示:“迅雷上市后,将为其带来更丰厚的资金,有助于在投资、并购等领域开展领域。此外,上市也是对股东的重要交代。”
据了解,迅雷获得最早一笔机构投资是2004年初,来自IDG的投资。2005年5月,1DG又联合晨兴科技对迅雷投资1000万美元。2007年,迅雷在此获得谷歌、联创策源、晨兴创投和IDG等多家公司和风险机构的投资。
迅雷上市,能够给投资者有效的回报。有投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美国资本市场的‘窗口期’或许只剩下一年时间。”如果不能赶在“窗口期”关闭前上市,企业赴美上市或许又需等待几年时间。
近期,由于中国企业频繁在美被揭露出存在造假账等诚信问题,中国概念股跌幅严重。据imeigu统计,中概30指数已经从4月底最高的1289.78下跌到周四的956.02点,跌幅约34.9%。“现在的市场环境不好,对新上市的公司也将肯定造成影响。”包凡说。
7 :
greatsoup38(830)@2011-06-11 17:58:04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50617.html
迅
雷创始人邹胜龙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身影正在重叠。迅雷的商业模式正在紧随腾讯,笔者叫它“类腾讯”模式。
比如,腾讯是以QQ汇聚的海量用户群为依托,塑造出一个汇聚各种互联网赢利模式的商业平台;而迅雷则以下载服务为纽带,塑造一个集合互联网诸多服务模式的产业链。邹胜龙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整合下载链条的所有服务资源,聚拢人气,从中谋利。
正如腾讯一样,这一行动也是一种逆向整合,借此可以消除单一下载服务业务的风险。因为,带宽资源的丰富,使网民对下载工具的倚赖正在弱化。
而且,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云端服务的集成,也开始分化过去习惯下载服务的用户群,苹果模式与谷歌模式价值得以突显。苹果3天前已推出新的云服务,它甚至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个人远程存储空间,而其下载上传的工具都基于苹果自身的平台,它将吸走那些单一下载服务创造的流量。
迅雷确实也在适应这种危机。它也早已推出云计算订阅服务模式。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这一业务营收为406万美元,已占单季营收的1/3强。
但这一步,很可能为自身的下载业务埋下更深的危机。因为,这一布局,要求迅雷必须成为一个数字内容分发商,并拥有数据中心的支撑。迅雷确实这么做了。它早已建成视频平台,但与优酷、土豆、腾讯相比,差距巨大。而它的免费软件服务则远不敌奇虎360。
这一角色的转变,迫使迅雷隐入流媒体,成为一个简单的模块,商业价值进一步削弱了。
但迅雷看上去没有打算停歇。招股说明书显示,它打算将募集资金投向客户服务中心、云计算数据库,以及购买数字媒体内容等。
这可能是互联网商业的融合趋势。但笔者认为,当所有人都学习马化腾,互联网的创新精神将遭受压抑,事实上,腾讯模式的基础价值(QQ用户群)已被透支过度,并遭遇许多新的互联网沟通模式的挑战。迅雷的“类腾讯”模式,很可能成就无一而精的“高大全”形象。
当邹胜龙撞疼马化腾之时,迅雷的商业模式很可能同时遭遇瓶颈。
8 :
GS(14)@2011-06-12 14:35:19 http://news.imeigu.com/a/1307575038424.html
(i美股讯)北京时间6月9日消息,迅雷向美国SEC正式提交了IPO申请,计划赴纳斯达克上市,交易代码XNET。此次IPO,迅雷将最多融资2亿美元,主承销商为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
迅雷于2004年推出核心产品下载加速软件。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2010年通过迅雷下载软件完成的网络下载达到日均1.38亿次;截至2011年2月,有2.91亿活跃用户,拥有中国下载加速软件市场78.7%的份额;截至2011年3月31日,有超过100万个第三方服务器和超过3600个自有服务器。
2007年,迅雷推出在线视频服务端迅雷看看。艾瑞2011年4月的数据显示,有超过1.2亿的独立访问量,按照每月独立客户访问量,迅雷是中国第三大视频服务商。
迅雷目前的营收主要来自基于云计算的订阅服务、在线广告等。截至2011年3月底,迅雷发展了超过130万的订阅用户。
迅雷将其业务优势归纳为:
1. 拥有高扩展性、低成本的分布式计算网络和专利技术
迅雷认为自己拥有的高扩展性、低成本的分布式计算网络和专利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所在,使其能够提供优质的数字媒体下载和视频流服务;
截至2011年3月31日,迅雷创造并维护着一个庞大、专属且实时更新的数字媒体资源索引,有超过37亿个数字媒体文件,包括视频、在线游戏、软件等。
迅雷运行着一个巨大的在线资源搜寻网络,截至今年2月的艾瑞数据显示,该网络连接着2.91亿活跃用户、超过100万台的第三方服务器和3600台迅雷自有服务器。
2. 中国数字媒体下载和视频流服务的领先品牌
2010年通过迅雷下载软件完成的网络下载达到日均1.38亿次,截至2011年2月,占有中国下载加速软件78.7%的市场份额。
迅雷通过迅雷看看网站向用户提供在线视频服务,其中用相当部分的视频是高清格式(1280×720,比特率1M/秒)。截至今年3月31日,迅雷看看有超过48800小时的视频内容,包括2155部电影、1556部连续剧、100种综艺节目等。
3. 庞大并持续增长的用户数量
艾瑞的数据显示,2011年4月迅雷看看有超过1.2亿的独立访问量。
4. 快速增长的订阅业务
基于云计算的订阅服务和在线广告是迅雷重要的营收来源,而来自订阅服务的营收正在快速增长:2009年仅为70万美元,到2010年已增至720万美元,今年前三个月来自订阅服务的营收是410万美元,同比增长355%。然而,截至今年3月底的数据显示,仅有0.4%的用户是订阅用户,迅雷借此认为未来订阅业务的增长潜力巨大。
影响迅雷订阅服务营收的最直接因素是订阅用户数量,截至今年3月底,迅雷拥有超过130万的订阅用户。下表是最近8个季度迅雷的订阅用户增长情况:
5. 拥有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内容提供商和广告主
迅雷目前与超过120家的内容提供商保持合作,其中包括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和在线视频网站等。
2010年,迅雷通过提供在线广告服务从348家广告主那里获得了营收,其中包括三星、联合利华等知名品牌。
9 :
GS(14)@2011-07-02 11:53:31 http://news.imeigu.com/a/1309559642908.html
(i美股讯)北京时间7月2 日,迅雷递交了最新的IPO上市申请补充文件F-1/A,公布了IPO发行价区间为14-16美元,计划发行760万份ADS(此外,券商将有114万份超额认购权),其中公司发行667.5万股,献售股东出售92.5万股,按照发行价区间中间价位计算,迅雷IPO将融资1.125亿美元,迅雷总股本 6108万股,目前总估值为9.16亿美元。
迅雷6月9日向美国SEC递交了F-1上市申请,计划在纳斯达克IPO,交易代码XNET,最多可融资2亿美元,主承销商为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银行。
“迅雷”于2002年底由邹胜龙先生及程浩先生始创于美国硅谷,2003年1月底,创办者回国发展并正式成立深圳市三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三代),后由于发展的需要,2005年5月“三代”更名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暨“迅雷”在大中华区的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
迅雷旗舰产品为迅雷下载器,目前为中国最大下载服务提供商,占中国下载软件市场78.7%的份额。此外,迅雷拥有官网迅雷在线、客户端迅雷看看等产品。2008年迅雷高调进入网游市场,2010年宣布将网游作为支柱业务发展。
迅雷在IPO前迅雷已完成多轮融资,第一轮百万级融资来自IDG。2005年5月,IDG又联合晨兴科技(Morningside)对迅雷投资了 1000万美元。2007年1月5日谷歌成为迅雷的战略投资者,联创策源(Ceyuan Ventures),参与投资有晨兴创投(Morningside Ventures)、IDGVC等也参与了投资。
10 :
GS(14)@2011-07-02 11:53:41 http://news.imeigu.com/a/1309561018616.html
(i美股讯)北京时间7月2 日,迅雷递交了最新的IPO上市申请补充文件F-1/A,公布了IPO发行价区间为14-16美元,计划发行760万份ADS(此外,券商将有114万份超额认购权),其中公司发行667.5万股,献售股东出售92.5万股,按照发行价区间中间价位计算,迅雷IPO将融资1.125亿美元,迅雷总股本 6108万股,目前总估值为9.16亿美元。
除了公开发行以外,迅雷还将向搜狐私募发行价值1000万美元股票,迅雷递交的最新招股书显示,搜狐将以迅雷的发行价购买迅雷价值1000万美元的 A类普通股,按照最新公布的发行价区间中间价位15美元计算,搜狐将购买200万份A类迅雷普通股(1份ADS=3份普通股)。
本文提到的股票:$搜狐(SOHU)$,$迅雷(XNET)$
11 :
greatsoup38(830)@2011-07-10 17:28:25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6/xNMDcyXzM0OTExNA.html
迅雷IPO峰迴路轉 有望調高發行價
12 :
Sunny^_^(11601)@2011-07-10 17:36:46 呢隻野香港都有D知名度既,不過聽人講個個都係用來download一D三級野^_^
13 :
greatsoup38(830)@2011-07-10 17:37:43 12樓 提及 呢隻野香港都有D知名度既,不過聽人講個個都係用來download一D三級野^_^
我弟弟都用緊,那個迅雷看看其實是類似土豆的野的廣告,是賺錢來源
14 :
Sunny^_^(11601)@2011-07-10 17:39:31 好似比較難用囉
15 :
Sunny^_^(11601)@2011-07-10 17:40:18 我之前想用,但係整左成個鍾都未知邊到打邊到...所以取消左
16 :
greatsoup38(830)@2011-07-10 17:47:33 15樓 提及 我之前想用,但係整左成個鍾都未知邊到打邊到...所以取消左
不用理它,你一按下載就睇到
17 :
Sunny^_^(11601)@2011-07-10 17:49:32 唔係on-line咩??
18 :
Sunny^_^(11601)@2011-07-10 17:49:50 土豆on-line好似安全D咁喎
19 :
greatsoup38(830)@2011-07-10 17:52:52 不過有時好似睇唔到
20 :
greatsoup38(830)@2011-07-24 14:29:23 http://news.imeigu.com/a/1311064795006.html
迅雷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獨特的技術優勢使得迅雷後來居上,迅速拿下中國下載軟件市場的NO.1,但從營收構成來看,似乎很難給這家以下載業務起家的公司下一個明確定義;
通過提供高速下載服務獲取海量用戶後,迅雷在網絡廣告、視頻、遊戲、付費增值等各個領域尋找著適合自己的機會,終極目標卻是將自己打造成為數字內容發行商;
有人說云計算的大範圍實現將對迅雷傳統下載業務造成嚴重衝擊;有人說迅雷帶著版權詬病在美上市面臨諸多法律風險;也有人說迅雷IPO的時間節點選的不好......
鄒勝龍的目標是將迅雷打造成百億市值的公司,美國資本市場又將給這家仍在探索中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給予多高的估值呢?
下面我們將從迅雷發展歷程、業務模式、營收構成、財務狀況、行業地位及競爭、以及股權結構等方面對迅雷做以詳細解讀,以增進投資者瞭解。
一,歷程
1.2002-2005創業期:一款技術創新產品起家 獲得海量用戶
鄒勝龍畢業於美國杜克大學,獲計算機科學碩士。2002年,鄒勝龍與校友、前百度企業搜索高級技術經理程浩在美國硅谷創建迅雷,2003年回國發展,創辦三代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初期,選擇的項目並不是下載軟件,而是電子郵件的分佈式存儲系統,但伴隨著Google推出1G免費郵箱服務等舉措,大存儲電子郵件的商業空間被打破。於是兩人開始商議轉型,並發揮技術專長,研發出一款速度極快的下載軟件。而這款產品的迅速崛起,正趕上2004年國內網遊業爆發的契機,高達數百兆的MMOG客戶端下載需求量極高,與網遊廠商聯合運營,著實讓迅雷過了把癮。
正是憑藉著創新的技術手段,迅雷成功以「速度」取勝,在短時間內成功搶佔了當時已佔據中國下載市場90%份額的網際快車的地盤,成為下載領域的領跑者。2005年,正式將公司更名為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用戶,迅雷核心產品下載軟件用戶數呈現出爆髮式增長,截止2006年8月底,迅雷用戶數超過1.1億,裝機量達到8000萬台,市場份額超過50%,已經成為繼QQ之後中國互聯網最大的客戶端軟件。2008年的市場佔有率突破73%,累積裝機量超過2.6億。也正是這樣的爆髮式增長速度,迅雷吸引了VC的關注,2004-2007年間,先後獲得IDG VC、晨興、聯創策源、Google等多家機構千萬美元的投資。
2.2006年風波起:遭遇反迅雷聯盟封殺
一個後來者,憑藉一款產品迅速居上,迅雷的爆發,難免引來對手不悅。
2006年6月2日,迅雷遭遇反迅雷聯盟的封殺。原因是迅雷與6月1日推出的「資源下載引擎門戶」xunlei.com,直接激化了與對手的利益衝突。Xunlei.com自身並不儲存下載資源,而是通過技術聚合其他下載站點的資源,下載網站華軍軟件園、天空軟件先後宣佈停止提供迅雷軟件下載,並聲明稱迅雷該行為屬於「盜鏈」,原因是服務器直接下載地址未經資源提供方授權,被xunlei.com及其下載程序引用。
當天下午迅雷迅速做出回應,發表官方聲明稱該封殺事件屬於商業利益衝突,迅雷改採用的P2SP下載技術目的在於提高用戶下載速度,迅雷自身並未使用或者通過華軍軟件園等下載服務網站的資源獲取任何直接利益。雙方口水戰由此展開,並引發業界爭論。
6月8日華軍與迅雷聯合發表聲明宣佈達成合作。雖然這件事很快畫上句號,但背後顯示的卻是雙方的利益衝突。事實上,華軍與迅雷間的合作很早前就開始了,華軍需要迅雷的廣告投放獲得收入,迅雷則需要華軍這樣的下載站點推廣從而增加裝機數量。然而迅雷的高速成長,華軍的停滯不前,直接引發了二者間的利益之爭。雙方達成利益分成模式後,封殺事件也由此劇終。
3.2007-2011年探索期:摸索如何將龐大的用戶變現 並踏上上市之路
迅雷的核心技術和產品是下載,並認為自己擁有的高擴展性、低成本的分佈式計算網絡和專利技術是核心競爭力所在,使其能夠提供優質的數字媒體下載和視頻流服務,然而怎樣將龐大的用戶量變現,始終是迅雷的難題。
迅雷嘗試過下載客戶端上的貼片廣告和彈窗廣告模式,但為了不影響用戶體驗,取消彈窗,並於2007年推出迅雷看看,將廣告重點轉移至在線視頻網站。然而國內視頻網站普遍處在燒錢不盈利的狀況中,高成本支出則拖累迅雷整體利潤增長速度。
迅雷下載前期因為聯合運營網遊,獲得用戶和收入分成,讓迅雷獲益不淺。看到國內網遊業風生水起,迅雷也忍不住眼饞這塊利潤豐厚的市場,於是2008年高調進入網遊,並成立網遊研發中心,計劃2年投入1億元,從休閒遊戲入手,再進入大型網遊領域。但是近兩年來迅雷網遊業務增速並不快,並沒有幫助迅雷業績提升做出突出貢獻。
迅雷的探索並沒有間斷,也許,技術才是迅雷在每個階段取勝的利劍。2009年迅雷再次通過技術創新,開發出離線下載等功能,並通過特權向會員收費。付費增值用戶數及收入的增速,則增強了對這塊業務前景的信心。
2011年迅雷踏上上市之路。6月9日,迅雷公開向美國SEC遞交了F1上市申請,計劃在納斯達克IPO,最大擬融資規模為2億美元,主承銷商為摩根大通和德意志銀行。7月2 日,迅雷遞交的F-1/A,公佈了IPO發行價區間為14-16美元,計劃發行760萬份ADS(此外,券商將有114萬份超額認購權),其中公司發行667.5萬股,獻售股東出售92.5萬股,按照發行價區間中間價位計算,迅雷IPO將融資1.125億美元,迅雷總股本6108萬股,目前總估值為9.16億美元。
二,業務模式:迅雷離百億市值的目標究竟有多遠?
迅雷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憑藉技術研發手段得以迅速領先居上。具備龐大的用戶需求,並通過技術創新,拿下下載市場No.1之後,迅雷是不是錢景一片光明?迅雷離鄒勝龍百億市值的目標究竟有多遠?
1.迅雷模式前傳:以下載技術搶佔用戶
下載是互聯網用戶獲取音樂、視頻、軟件、遊戲等數字內容的必經之路,也是其上網核心需求之一,據艾瑞統計,中國74.4%的互聯網用戶下載過數字內容,用戶下載需求十分廣闊。
迅雷於2004年研發推出下載軟件時,「網際快車」已佔據了整個數據傳輸市場90%份額。迅雷憑藉著區別於傳統下載技術的P2SP(Peer to Server & Peer)技術,靠「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取勝。P2SP技術能夠將服務器資源和P2P資源整合在一起,用戶下載某一文件時,迅雷會根據用戶具體的網速去一個速度最快的服務器上面下載同一個文件,因此保證了下載的速度和穩定性。
隨著下載速度和產品的不斷升級,迅雷迅速搶佔市場,產品推出一年半已佔據下載領域30%的市場。根據艾瑞數據,截至2011年2月,迅雷擁有2.91億活躍用戶,佔據中國下載軟件市場78.7%的份額。2010年,迅雷下載工具日均下載量約為1.38億次。然而,如何將龐大的用戶需求轉化成巨大的商業價值一直是迅雷的一個難題。
事實上,迅雷一直在摸索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迅雷曾做過哪些方面的探索?哪條路的發展空間更大?下面將逐一分析:
2.迅雷模式中傳:網絡廣告+遊戲的權宜之計
國內版權環境一直不是很好,網上充斥著大量盜版音樂、視頻、軟件以及電子書,用戶早已習慣免費下載這些內容,迅雷想要通過提供這些資源下載服務收費的希望基本破滅。於是,最簡單的收入模式---廣告自然成了迅雷的權宜之計。而且廣告是迅雷目前主要的營收方式,2011年Q1為其貢獻51%的營收。
迅雷最初的主要廣告形式是迅雷下載器上的橫幅和彈窗廣告,2009年12月,迅雷為改善用戶體驗停止彈窗廣告形式。但是迅雷下載終端在廣告方面並不具備優勢,因為當用戶啟動下載任務後,下載軟件將被置於後台,用戶並不會一直盯著下載界面上的廣告,廣告投放價值大打折扣。於是,迅雷將廣告重點轉移到視頻網站迅雷看看上,加入視頻網站混戰隊列並不斷加大投入。據艾瑞數據統計,2011年Q1,視頻軟件軟件覆蓋用戶數方面,迅雷看看播放器位列第三,排在QVOD和暴風影音之後;在線視頻Web服務月均覆蓋人數排名第五,日均覆蓋人數排名第四,整體位於國內視頻行業第二梯隊。
但是,將視頻廣告作為主要營收途徑具有一定侷限性,首先目前市場上已有優酷等具備資金、入口等方面優勢的強大競爭對手,實難超越;而且視頻網站單一廣告營收模式,普遍未能幫助網站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在缺乏競爭優勢的基礎上,企圖通過視頻廣告取勝看來並不靠譜。
除視頻廣告外,迅雷還有過通過網遊業務掙錢的打算。2008年迅雷高調進入網遊市場,並宣佈將網遊作為支柱業務發展。但是,迅雷遊戲產品的受歡迎程度跟大型網遊公司相比差距還很大,網遊業務貢獻營收佔其總營收的比重也由2008年的29.3%,下降到2010年的24.7%。網遊之路看上去也並不輕鬆。
3.迅雷模式後傳:付費增值或成就百億市值
2009年,迅雷又將眼光伸向了另一個角落,通過提供離線下載、高清無廣告觀看特權、存儲特權、加速特權、數字商城等服務,開啟付費增值業務。目前,迅雷會員離線下載空間,已能夠最高向用戶提供高達PB級空間(1PB=100萬GB),以提升用戶存儲和加速體驗。
除了為用戶提供更快的下載服務和存儲空間等,基於內容傳輸途徑的收費服務之外,迅雷的終極目標是做數字內容發行商。通過與內容提供商的分成合作模式,提供付費點播、收費下載等更加廣闊的增值服務。目前,迅雷已推出迅雷數字商城,成為包括影視、遊戲、教育、雜誌等多種類型的數字內容收費觀看及下載渠道。今年4月,迅雷與微軟及中國校園門戶聯合發行正版Windows 7及 Office 2010系列軟件,並針對校園人群提供價格優惠。除此之外,迅雷已與包括華誼、迪士尼、中影等170多家影視內容機構建立版權合作關係,共同推動數字內容發行。
迅雷自2009年3月推出付費服務以來,付費用戶增長迅速(如下圖),目前,付費用戶數已達到130萬。同時,付費增值服務業務增速超過廣告和遊戲業務增速,佔總營收的比重也不斷加大,2011年Q1為迅雷貢獻營收406萬美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已達到26.4%。
隨著國內數字內容版權重視度越來越高,加上迅雷下載客戶端聚集的龐大用戶基礎,通過為用戶提供更快的下載服務、更大的存儲空間、更全面的數字內容,利用付費增值業務,搭建百億市值公司的路子,似乎更加令人期待。
4.迅雷模式展望:如何應對云計算殺手
云服務的未來是什麼?隨著帶寬的不斷加大,網絡逐漸走向「無限寬」,服務器和本地機之間的距離將不斷拉近,當大規模的計算過程取代終端,而由集中的服務器來完成時,計算速度和效果都要更好。而云計算的核心恰好是用戶資料儲存在服務器端,並且可以跨平台獲取數據,這麼一來,用戶對「傳統下載」的需求將大為減弱。雖然迅雷憑藉其技術手段在國內下載市場取得絕對領先地位,但未來云計算更大範圍的實現,將對「傳統下載」需求造成毀滅性打擊。
迅雷是如何應對未來下載的殺手---云計算呢?其實,迅雷已經開始佈局自己的「云服務」了,迅雷於2009年開發出離線下載服務(原稱為迅雷代理下載),通過購買大量服務器,建立起龐大的云端服務器,向迅雷會員提供「云服務」。迅雷F1文件顯示,截至2011年3月31日,迅雷擁有超過100萬台第三方服務器和超過3600台自有服務器。
迅雷云服務(例如離線下載等服務)過程是這樣完成的:當用戶通過提交下載請求後,迅雷服務器開始利用其特有的P2SP技術,多線程高速下載,並將下載好的數據文件存入用戶服務器端的在線空間,下載完成後,用戶通過在線登陸迅雷在線空間獲取文件。這樣一來,龐大的服務器和技術手段共同支撐著迅雷的離線下載「云服務」。
在未來,當云計算大範圍實現後,迅雷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對手,例如擁有更強實力的谷歌云、阿里云等,這些巨頭均有可能借用龐大的服務器資源,橫向切入「下載」市場,因此迅雷是否能繼續保持優勢,還取決於是否能通過技術創新及更多投入,為自己會員提供體驗更好的云下載等體驗。
三,營收構成:廣告+付費增值+遊戲
2008、2009、2010年迅雷總營收分別為1680萬美元、2960萬美元和4280萬美元;2009年較2008年營收增長率為76.5%,2010年較2009年的營收增長率為44.5%。
如上圖所示,迅雷營收來源包括付費增值,網絡廣告、遊戲及其他服務收入。其中廣告是其營收的主要營收來源,增速較為平緩,而付費增值業務營收增長較為迅猛,佔總營收比重不斷上升。下圖是迅雷2011年第一季度營收佔比情況: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迅雷在線廣告業務收入為784萬美元,佔比為51%;用戶付費增值業務收入為406萬美元,佔比為26.4%,遊戲及其他收入為346萬美元,佔比約為22.6%。
1.網絡廣告
廣告目前是迅雷的主要營收來源,但相比付費業務,增長較為緩慢。迅雷廣告營收主要來源於迅雷看看和迅雷下載上的廣告。2008、2009、2010年迅雷的廣告客戶數量依次為246、 334、 348,每廣告客戶花費分別為48,200 美元、61,000 美元、71,800 美元。2010年全年廣告營收為2497萬美元,佔總營收比重為58.4%;2011年第一季度廣告營收為783萬美元,佔總營收比重為51%。
2008、2009年迅雷主要廣告形式是迅雷下載上的橫幅廣告和彈窗廣告,2009年12月公司決定停止彈窗廣告形式,同時,將廣告重點轉到迅雷看看上。如上圖所示,迅雷下載上提供的廣告貢獻營收逐漸下降,2010年貢獻營收716萬美元,同比降37%。而視頻服務迅雷看看上廣告2010年貢獻營收1780萬美元,同比增100%。
2.付費增值(Subscription-related services)
迅雷2009年3月開始提供付費增值服務,這部分業務增速較快,佔總營收比重也不斷加大。2009、2010、2011年Q1付費增值業務分別貢獻營收71萬美元、723萬美元、406萬美元,分別佔總營收的2.4%、16.9%、26.4%。
迅雷目前擁有130萬的付費用戶。付費會員可選擇每月9.8元人民幣(1.51美元),或15元人民幣(2.31美元)兩種服務類型。同時還提供每次1.00元人民幣 (0.15美元) 到50.00元人民幣 (7.72美元)不等的服務。
3.遊戲及其他業務
2010年遊戲及其他業務貢獻營收1057萬美元,同比增24%,但在總營收中所佔的比例,從2008年的29.3%,到2010年已降至24.7%。
四,財務分析
1. 近三年總營收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9.7%
2008、2009、2010年迅雷總營收分別為1680萬美元、2960萬美元和4280萬美元,3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59.7%;除去營業稅和附加費,2010年淨營收為3999萬美元。
淨營收由2010年第一季度的780萬美元增加到2011年第一季度的1540萬美元,同比增98.1%,淨營收出現如此大的同比增幅,主要原因是付費增值業務的拉動。2011年Q1付費增值業務營收410萬美元,同比增357.72%,付費用戶數130萬(如下圖);廣告營收780萬美元,同比增69.5%;遊戲及其他業務營收350萬美元,同比增54.2%。
2.帶寬及內容成本增加 拖累利潤率
2008~2010營收成本分別為410萬、660萬、1430萬美元,成本佔總營收的比重由2009年的22.2%,增加到2010年的33.5%。2011年Q1營收成本55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0萬美元增加146.8%。
迅雷成本包括帶寬成本、內容成本、服務器及設備折舊、及其他,其中帶寬成本佔據大頭。2010年帶寬成本和內容成本分別為574萬、507萬美元;2011年Q1帶寬成本為232萬美元,同比增104.0%;內容成本為142萬美元,同比增142.9%。其中,帶寬成本的高速增加,主要是用來支撐付費增值業務的發展以及迅雷看看的高清播放,內容成本增加主要是用於擴充迅雷看看影視庫資源數量。
基於上述成本增加因素,2010年迅雷毛利率略有下降。2008~2010年迅雷毛利潤分別為1127萬、2047萬、2568萬美元,毛利率分別為67.2%、69.2%、60%;2011年Q1毛利潤為880萬美元,同比增76.2%,但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64.4%,下降到57.3%。
3. 2009年全面實現盈利 但利潤率下降
2008~2010年公司運營費用分別為1483萬、1610萬、1858萬美元,佔營收的比重逐年下降 ,分別為88.5%、54.4%、43.3%,費用控制較好。
2011年Q1運營費用為730萬美元,同比增107.0%,佔營收的比重為47.7%。其中,研發費用同比增74.7%至220萬美元;銷售及市場費用同比增138.1%,至220萬美元;管理費用同比增115.3%至290萬美元。
如上圖所示,迅雷運營利潤和淨利潤於2009年轉為正值,2010年全年運營利潤為710萬美元,淨利潤為847萬美元,運營利潤率為16.6% ,淨利率為19.8%。(淨利潤高於運營利潤,是因為計入利息收入等項目所致)
2011年Q1,迅雷毛利潤為880萬美元,毛利率為57.3%;運營利潤為147萬美元,運營利潤率為9.58%;淨利潤為177萬美元,淨利率為11.52%。上圖是迅雷2009年Q2至2011年Q1利潤變化情況曲線,如圖所示,迅雷毛利潤絕對值整體呈上升趨勢,運營利潤和淨利潤整體增長並不明顯,但毛利率、運營利潤率和淨利率近幾個季度均有所下滑。
帶寬成本和內容成本的增加是迅雷利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離線下載及儲存、迅雷看看高清播放都需要不斷加大帶寬,迅雷看看影視劇資源庫擴充及版權價格飆升,則共同導致迅雷內容成本的增加。
4. 截至2011年3月31日,迅雷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056萬美元
近三年迅雷均未進行融資活動,截至2011年3月31日,迅雷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056萬美元。2008年之前,迅雷曾進行過3輪融資,2004年獲得IDG資本的天使投資;2005年9月,獲得晨興創投(Morningside Ventures)領銜融資;2007年1月,聯創策源(Ceyuan Ventures)領銜投資迅雷,參與投資還有晨興創投、IDG、Fidelity Asia Ventures,另外 Google戰略投資迅雷500萬美元,並開始為迅雷用戶提供全面搜索支持。
下圖是迅雷近三年現金流變化情況:
五,迅雷各項業務所處行業地位及競爭
根據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12月,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達到4.57億。艾瑞進一步預測,中國互聯網用戶有望在2013年達到6.673億,從2010年開始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3.4%。根據艾瑞統計報告,2009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23億,2012年有望增長到5.62億,年複合增長率為34.1%。
搜索、下載、在線觀看數字媒體內容,是互聯網用戶的核心需求。根據艾瑞統計數據,中國74.4%的互聯網用戶下載過數字媒體內容,此外中國93.2%的互聯網用戶經常使用流媒體視頻或音樂,而搜索內容的互聯網用戶比例為77.8%。
隨著互聯網使用率進一步提高,在線數字媒體內容快速膨脹,大量數字內容通過互聯網進行流動。思科(Cisco Visual Networking Index)2010年6月統計數據顯示,數字媒體內容的寬帶需求和流量,將從2009年的307.7千萬億字節增長到2013年的1819.6千萬億字節,年複合增長率為55.9%。然而,由於中國只有三家網絡運營商,並且運營商相互之間的連接有一定限制,中國的數字媒體內容獲取仍然存在諸如反應時間慢遲滯和其它網絡性能問題,寬帶網絡架構與美國相比效率相對較低。
迅雷正是通過技術手段,不斷提高互聯網用戶獲取數字媒體的速度和質量,從而迅速搶佔用戶和市場份額。下面將逐一分析迅雷在下載、視頻、及數字發行渠道各個領域的地位及競爭。
1. 下載服務:迅雷PK電驢、快車、QQ旋風
迅雷目前在國內下載服務市場中穩坐老大寶座,根據艾瑞數據,截止2011年2月,迅雷下載佔據整個中國下載軟件市場78.7%的份額。2010年,迅雷下載工具平均每天的下載量為大約1.38億次,這些下載均向互聯網用戶免費提供。如下圖所示,中國網民下載最多的內容是音樂、視頻和非遊戲軟件。
除迅雷外,電驢(easyMule),網際快車以及QQ旋風等也佔據國內下載服務市場一定份額。
eMule在中國的發展則與中國大陸瀏覽量最大的資源分享網站之一VeryCD.com分不開。電騾eMule是一個開源免費的P2P文件共享軟件,作者是德國人Merkurc,2003年eD2k資源分享網站VeryCD.com開始將eMule引入中國。VeryCD公司在做資源分享網站的同時開發了eMule VeryCD Mod(03年起開發)和easyMule(07年起開發)兩款軟件,使國內用戶也可以通過VeryCD版eMule免費搜索、下載資源,內容涵蓋影視、音樂、遊戲、動漫、軟件、資料等。2007年開始成功開發easyMule後,則公開將easyMule命名為「電驢」。
網際快車FlashGet(原名:JetCar) 誕生於1999年,是多線程及續傳下載軟件,快車改採用的技術能夠把一個文件分割成幾個部分同時下載,從而成倍地提高下載速度,同時可以為下載文件創建不同的類別目錄,從而實現下載文件的分類管理,作者是加拿大華人侯延堂。2004年,趨勢媒體集團收購網際快車客戶端軟件,至此,快車從以前的單一客戶端軟件,逐漸發展成為集資源下載客戶端、資源門戶網站、資源搜索引擎、資源社區等多種服務在內的互聯網資源分享平台。在迅雷下載推出前,快車佔據中國主要下載市場。
但從下載速度上來看,電驢和快車與迅雷無法比拚,想要在短時間內撼動迅雷在傳統下載領域的地位,並不容易,迅雷在下載技術上的創新成為其抵擋外部競爭的有力法寶。
再來看離線下載市場。QQ旋風由騰訊公司於2008年年底推出, 2010年4月QQ旋風正式推出離線下載功能。與迅雷的會員制搞法不同,馬化騰於6月3日表示,將回饋用戶,不會在離線下載做收費。目前QQ離線下載已經全面免費,QQ旋風等級到達LV8的可獲得8G離線下載空間。QQ旋風「免費」提供離線下載這一策略,看上去會對迅雷「會員制」離線下載服務產生一定衝擊。然而,迅雷離線下載空間已能夠升級至1PB(100萬GB),而QQ旋風目前最大僅可支持50G的離線空間。由此來看,目前迅雷在離線下載市場的領先優勢也實難超越。
2. 視頻服務:迅雷看看PK優酷、土豆、搜狐高清、奇藝等眾敵
迅雷招股書上引用艾瑞數據顯示,國內網絡視頻用戶將從2009年的1.31億人,增長到2013年的4.83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0.2%;中國視頻市場規模將從2009年的18億人民幣,增加到2014年的160億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長率55.5%。下面將分別從廣告營收、影視劇資源數量、在線視頻網站、播放器客戶端、移動客戶端等方面具體來看:
品牌廣告營收:迅雷於2007年推出在線視頻網站迅雷看看,2008年推出迅雷播放器客戶端軟件。截至2011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迅雷看看在線廣告營收為537萬美元,與優酷土豆廣告營收規模尚有一定差距,優酷、土豆Q1在線廣告營收分別為1830萬美元、1123萬美元,如下圖:
影視劇資源數量:迅雷將廣告重點由迅雷下載器轉移至迅雷看看之後,不斷加大影視資源購買力度,全面加大網絡視頻領域的投入。截至2011年3月31日,迅雷看看有超過48800小時的視頻內容,影視劇資源數量與優酷不相上下,總計擁有電視劇1556集,電影2155部,綜藝節目100集(如下圖);同時招股書顯示,迅雷3600部服務器當中,有675部用於支撐迅雷看看高清播放。迅雷目前已與120家包括電視台、電影製作公司、其他視頻網站等內容提供商建立了版權合作關係,迅雷表示將繼續加大在影視劇內容的購買力度,以及與內容提供商建立長期版權合作關係。
在線視頻網站方面:迅雷招股書引用艾瑞數據稱,迅雷看看2011年4月月度獨立訪問量超過1.2億,是中國第三大視頻流媒體服務商,僅次於優酷土豆。優酷增發F1文件顯示,優酷3月獨立訪問量為2.81億;土豆IPO F1文件顯示,土豆4月獨立訪問量為1.85億。
此外,搜狐視頻、奇藝在正版高清長視頻領域的優勢也較為明顯,(如下圖)2011年Q1中國在線視頻web服務月均有效瀏覽時長中,迅雷看看位居第五,佔有4.2%的份額,位列優酷、土豆、搜狐、奇藝之後。
播放器客戶端方面:艾瑞數據顯示,2011年3月迅雷看看播放器活躍用戶數已達到8840萬人;覆蓋用戶數方面,2011年Q1迅雷看看播放器同樣位列前三,僅次於QVOD、暴風影音(如下圖)。
移動客戶端:迅雷已成功開發手機及iPad版迅雷看看播放軟件,佈局移動客戶端領域,希望通過移動終端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優酷在2011年Q1財報中指出,5月已有50%以上的3G移動終端內置了優酷的客戶端,「愛酷」的日均裝機量已經達到50萬。土豆目前已與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家電信運營商合作,提供視頻點播服務,招股書顯示2011年Q1,土豆手機端用戶數為730萬,視頻瀏覽次數為1220萬次。
但整體來看,國內視頻網站同質化競爭較為明顯,無法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前幾年,國內視頻網站大手筆大打資源戰,不僅未能形成用戶對單個網站的忠誠度,反而加劇同質競爭。當前版權價格正在繼續飆升,帶寬成本高昂,視頻網站普遍面臨著難以扭虧的難題。因此,各家處都正在探索盈利模式的階段。
3. 數字內容分發渠道
2010年9月,迅雷COO羅為民接受採訪時表示表示:「目前迅雷還是基於內容等的傳輸收費,未來我們的終極目標方向是做數字內容發行商。5年內,迅雷的總體累計收入力爭達到100億元。」
2010年12月,迅雷數字商城作為迅雷旗下互聯網正版內容發行平台正式上線,截至目前已開通影視、綜藝、遊戲、教育、電子雜誌等頻道。用戶可以通過銀行卡、支付寶和雷點賬戶三種支付方式購買商城數字內容,VIP用戶還可享受不同程度的優惠。
目前,迅雷商城中,付費點播的影視內容居多,為了進一步將影視網絡發行渠道做大,迅雷看看多採取和版權方合作,獲得獨家網絡版權資格的方式進行,今年,迅雷看看已成功獲得《武俠》、《關云長》、 以及奧斯卡獲獎影片《國王的演講》的網絡獨家版權,並表示為了籌備網絡視頻暑期檔,已經秘密簽署了三十多部海外大片的獨家網絡視頻版權。事實上,嘗試向用戶收費觀看視頻服務的網站遠不止迅雷看看一家,優酷、奇藝、搜狐高清等視頻網站,都已開始試水付費點播模式,而且多家視頻網站間通過電影網絡院線發行聯盟的形式,共同培養用戶付費收看習慣。搜狐視頻3000萬元人民幣購得新《還珠格格》獨家版權;樂視網近2000萬購得《後宮·甄嬛傳》獨家網絡版權;優酷與華納兄弟簽訂三年合約,向優酷提供超過400部新老電影,合作推出視頻點播服務,則顯示出優酷在付費點播業務上發力的決心。
除影視外,迅雷數字商城還提供遊戲、雜誌、軟件等其他數字內容商品,並將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和豐富商城頻道及內容。今年,微軟將迅雷數字商城作為其在中國大陸軟件銷售的獨家數字發行平台,微軟針對中國高校學生銷售的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已在迅雷數字商城上線,成功同微軟的合作發行,將成為迅雷進一步打造正版數字商城的重要突破口。
那麼,迅雷做數字內容發行渠道的優勢又有哪些?
首先,迅雷擁有客戶端,迅雷下載絕對領先的市場地位,為其聚攏了龐大的黏性用戶;其次,下載是用戶獲取視頻、音樂、遊戲等數字內容的重要需求,而其他視頻網站目前很少能夠提供這一服務;最後,迅雷離線下載功能,不僅能夠解決下載速度問題,還能夠提供PB級離線存儲空間。迅雷如能夠將上述優勢利用好,並在客戶端上更好的整合搜索、下載、播放、評論、推薦等全套服務,成功搭建國內數字內容發行渠道不無可能。
六,風險提示
國內視頻行業所面臨的訴訟風險問題同樣困擾著迅雷。迅雷招股書披露,目前仍有33個針對迅雷侵權的訴訟案件還未宣判,預計索賠總金額約2180萬元(340萬美元)。其中,11起訴訟與視頻網站迅雷看看相關,20起訴訟與迅雷旗下狗狗搜索相關。
為了規避版權訴訟風險,迅雷已於2010年12月,10000元人民幣(1,471美元)將與狗狗相關的域名、商標、以及軟件版權等全部資產,出售給非關聯第三方。1,471美元將計入報表中「其他利潤」中。
2009、2010和2011年第一季度,迅雷分別收到涉嫌侵權的訴訟108件、126件和10件。截止2011年3月31日,87.7%的相關案件已經解決或者被法院駁回。
附註1:迅雷IPO募集資金用途
按照發行價區間中間價位14.00-16.00美元計算,迅雷IPO將融資1.125億美元,此外,搜狐已同意購買1000萬美元的A類普通股,價格與IPO發行價相同。迅雷估計扣除融資費用後淨額為9980萬美元,其中私募融資淨額970萬美元。本次融資的用途主要如下:
2000萬美元用於建立客服中心和云計算數據中心,以便更好的提供付費增值服務體驗;
2000萬美元用於購買數字媒體內容和在線遊戲運營許可;
1000萬美元將被投入到技術、基礎設施、和產品開發;
剩餘資金將投入到公司其它的日常運營,包括運營資本、潛在的收購;
附註2:迅雷公司結構及股權
「迅雷」於2002年底由鄒勝龍先生及程浩先生始創於美國硅谷,2003年1月底,創辦者回國發展並正式成立深圳市三代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三代),後由於發展的需要,2005年5月「三代」更名為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迅雷),暨「迅雷」在大中華區的研發中心和運營中心。
根據F1文件顯示本次IPO上市的是在開曼群島註冊的迅雷有限公司,該公司100%控股迅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英屬維爾京群島)和Giganology(深圳)有限公司,其中Giganology(深圳)有限公司通過協議控制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開展業務。
深圳市迅雷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目前由創始人兼CEO鄒勝龍、聯合創始人程浩、公司董事Jianming Shi先生、 廣州Shulian 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Fang Wang.女士共同擁有,該公司全資或部分控股155 網絡(深圳)有限公司、迅雷網絡(北京)有限公司、迅雷軟件(深圳)有限公司、迅雷軟件(南京)有限公司、深圳Fengdong網絡科技公司、迅雷遊戲開發(深圳)有限公司。其中鄒勝龍先生持有迅雷軟件(南京)有限公司剩餘0.1%的股權,程浩先生持有迅雷遊戲開發(深圳)有限公司剩餘30%的股權。
* 行政人員作為一個群體,截至招股書公告日每人擁有低於1%的流通在外普通股股票期權。
公司個人持股者中除三位代表機構持股外,其他主要股份集中在創始人鄒世龍和程浩控制下,兩人合計持股38.3%;另外作為公司獨立董事的前谷歌副總裁李開復先生和淘寶網CFO張勇先生均不單獨持有迅雷股份。公司首席運營官羅為民持股小於1%,首席財務官鄒鈞不單獨持有公司股份,但兩人合計持有1651980股行權價在2.75美元-0.125美元間的股票期權。截止上市前,迅雷共發放20864680股普通股股票期權。
迅雷獲得最早一筆機構投資是2004年初來自IDGVC。2005年5月,IDG又聯合晨興科技(Morningside)對迅雷投資了1000萬美元。2007年1月5日迅雷宣佈與谷歌達成戰略合作及完成第三次融資成功,領銜投資是聯創策源(Ceyuan Ventures),參與投資有晨興創投(Morningside Ventures)、IDGVC。谷歌向迅雷戰略投資500萬美元,持有迅雷4546244股B類普通股(即不能直接上市流通)。根據F1文件顯示計算迅雷上市前主要機構控股合計50.9%。
另外,在招股書不強制要求披露信息-最近出售未註冊部分中:
2008年3月5日,晨興科技執行其2005年9月簽署的認股權證獲得2100000股A-1類優先股,交易金額總計150萬美元;
2008年1月1日,按照創業計劃書約定,經協商一致總計向公司發行11983080股普通股期權;
2011年4月17日,向RW投資公司以及CRP控股發行5728264股C類優先股,交易金額總計3000萬美元;
2011年4月7日,分別向鄒勝龍控股的Vantage Point 和程浩控股的Aiden & Jasmine發行4205100股普通股指定期權。2011年4月,程浩控股的Aiden & Jasmine將12697653股普通股轉讓給鄒勝龍控股的Vantage Point。
(i美股 李妍 Sherry Ricky)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