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民日報評論員:堅決懲治腐敗嚴肅黨紀黨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40

最高人民檢察院經審查決定依法對周永康涉嫌犯罪立案偵查並予以逮捕。這一決定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定不移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的堅強意誌和鮮明態度,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堅持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反腐沒有禁區的原則。

renmin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56

分析財爺評論樓市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7.html

今天看了有線電視的樓盤傳真,很喜歡這個節目不時都做了很多數據分析,把發展商甚至政府所提出來的數字都研究一番,可能止凡是理科人,較重視數據分析,所以看到這些研究特別有感覺。


上星期財政司報告香港經濟實況時,提出了一個有點嚇人的數字,財爺話今天香港私樓的供款佔入息比率已經超過五成,達 57%,假設日後加息3厘的話,這個負擔比率更會颯升至74%。單看這組數字,反映現今香港樓市風險很高,但又有誰去細心研究下政府發表這組數字背後的計算及假設如何?

有線電視致電財爺辦公室詢問,得到的回應是原來這數字是基於一個484呎的單位,借70%按揭,供款20年,再比較住戶入息中位數來計算。即時的問題是484呎樓價是多少?按息是多少?住戶入息中位數是計算全港還是只計息私樓戶?

再追問之下,政府回覆484呎樓的樓價是按差估署的數據,就中小型樓價的估值,但還是沒有提供實際樓價,按息就是2.15厘,而住戶入息中位數是按私樓戶的,即平均入息為32,000元。

有線在節目中就針對這些數字作出研究,指政府數字有失實情況。首先,今天較大銀碼的物業都不能做70%按揭,同時舊有的業主供款多年,還欠的按揭亦不足70%,其實全港按揭成數是有數字的,大約五成多一點,不知道為何政府會假設70%來計算。而供款20年也已經過時了,今天供款30年甚至40年也有,而全港私樓按揭的平均供款年期亦是有數字的,大約是25年,又不知道政府的假設是為何。至於息率,最新造的2.15厘P按其實只佔市場上15%,其餘85%都是早幾年較低息率的H按,總體平均按息也是有數字的,大約不到2厘。


按有線電視的計算,樓按用334萬元,採用政府所講的私樓入息中位數,比率只是43%,日後加息3厘亦只是60%,比政府提出的數字都低很多。


還要註意一點,私樓入息中位數是計算所有私樓戶的入息,但實際上不少私樓戶是已經沒有工作的退休人士,層樓可能沒有按揭,又可能是子女代供之類,即如果只計算有經濟活動的私樓戶入息中位數,這數字就不只32,000元,而是37,200元。按這個計算的話,負擔比率進一步下降至很健康的水平,即37%,日後加息3厘也只是52%而已。


有線電視主持認為政府提出一個這樣的數字,並不是合適地反映香港的經濟實況,跟財爺當時的發布報告的主題有點不符,估計政府有機會替進一步推出樓市辣招而鋪路,因為樓價指數在這一年又升了一成。


這些年政府不斷出招,樓價升幅都沒有停過,反而搞得整個樓市亂七八糟,當樓市一天真的出事大跌時,小業主們想走都走不了。其實政府有否反思過這些招數是在幫倒忙的呢?出招增加交易成本,令成交大減,殺掉炒家,減少二手供應,令樓市只剩長線放租及用家,使樓價不跌反升,這道理已經被太多人說過了。

要出招就要有數據基礎,我也不反對,但如果在數據分析上也亂來,有血有肉的實際數字又不用,偏要用一想自己幻想出來的數字,這樣的水平又說不過去,高官沒有財商,這並非香港之福。

最擔心的是可能有不少市民,看完政府提出來的數字,都覺得樓市負債水平太高,極之高危,很大機會將會大跌,不敢入市之餘,甚至放售自住樓轉租。原來認真分析,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被誤導的投資行為而損失十分不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554

關於比亞迪暴跌的評論匯總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947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12-18 16:22 編輯

關於比亞迪暴跌的評論匯總

今日午後,比亞迪H股突然直線暴跌45%,A股也逼近跌停。有市場傳聞系巴菲特擬大舉減持。記者第一時間致電公司,比亞迪方面回應,公司現在一切正常,對巴菲特減持傳聞並不知曉。有市場人士推測,比亞迪港股暴跌或與油價下跌,港股做空機制有關。(中國證券網)


比亞迪電話會紀要,主要澄清市場傳言,同時也已經同步出了澄清公告:
1、俄羅斯不存在大額匯兌損失的情況,一年對俄羅斯的銷售額只有幾十萬美元
2、電動汽車的所有運行都正常
3、電池廠正常運營
4、對於主要投資者減持的傳言,經過和各位投資者溝通,也沒有了解到
5、巴菲特減持的可能性不大,最近還做過一次溝通
6、王總沒有出事情,昨天主持股東會,今天還見面

這是目前市場一些機構的快評,僅供參考:

招商證券汪劉勝團隊 我們堅定看好比亞迪
盤間傳言比亞迪新能源客車在俄羅斯遭遇匯兌風險。經與公司溝通,此項影響微弱,公司主要新能源客車市場還是在中國及北美地區。公司明年新能源汽車計劃產量將達到6萬臺,電動車新車型將陸續推出上量,預計明年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翻番以上增長)以上,請大家要有自己判斷,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強烈信心,我們堅定看好比亞迪!!

中金比亞迪快評:
半小時前比亞迪股價雪崩,可能的理由(傳言)有:
1) 比亞迪同樣在俄羅斯遭受數億元匯兌損失;
2) 電動客車訂單大幅萎縮;
3) 融資盤爆倉,重倉基金被觸發止損。
傳言甚多,公司IR亦尚不清楚,我們將繼續緊密跟蹤!

中金:建議抄底比亞迪!
中金今日發布報告稱,建議抄底比亞迪。中金表示目前市場流言甚多,估計收盤後公司會有公告做出澄清。任何基本面的變化都難以造成公司股價如此劇烈的波動,可能更多還是資金面的問題,特別是大幅下跌後止損盤帶出更多止損盤。今日如此大跌,短期抄底時點!

民生汽車於特-比亞迪港股大跌40%點評:
近期涉及公司謠言較多,本月早些時候有電動大巴不再補貼;今天又有插電混將被剔除新能源汽車補貼序列,公司秦是國內插電混銷售主力。插電混明確列為國家鼓勵方向,我們認為不會取消補貼。公司表示一切經營正常,我們後續再行跟蹤。

國元香港研究員李明剛與比亞迪溝通:
剛剛問了比亞迪,他們電動車訂單方面沒有問題,訂單沒有下降。盧布的傳言:今年出口俄羅斯一共就70萬美元,不存在匯兌損失的問題。

中信汽車許英博:
1) 比亞迪港股大幅下跌,引發市場關註。我們了解到,觸發因素或為某機構爆倉,引發殺跌。

2) 如此大幅下跌和恐慌,更核心的原因應該是香港機構投資人擔憂公司的“長期”商業模式,絕不只是短期的事件性影響。

3) 比亞迪港股長期存在估值溢價,主要由於其向政府銷售的純電動大巴及其高盈利能力。半個多月前,曾傳聞中國政府基於成本和效率考慮將取消對於純電動大巴的補貼,盡管消息證偽,但不排除對於海外機構投資人長期投資信心的打擊。

4) 所有渠道的反饋都是公司基本面無顯著變化,包括公司IR口徑。這也驗證了我們的判斷,是對“長期”的擔心,絕非“短期”基本面變化。

5) 公司第三大股東伯克希爾哈為撒能源(巴菲特)持股較多且成本極低,亦引發市場猜測。

6) 港股和A股邏輯不同,如果長期商業模式出現瑕疵,估值回升到原位的困難極大。

7)比亞迪港股未來走勢取決於核心管理層,尤其是王傳福王總對於公司未來發展和商業模式的前瞻和規劃。



(持續更新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30

MFI全球戰略評論:希臘肥皂劇和俄羅斯的上甘嶺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24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27 14:34 編輯

MFI全球戰略評論:希臘肥皂劇和俄羅斯的上甘嶺
作者:MFI 柯挺

MFI全球戰略評論(1.19-1.25):
——希臘肥皂劇和俄羅斯的上甘嶺
China Macrosystem Finance Institute  2015.01.26

歐洲:希臘的肥皂劇
希臘大選結束,激進左翼聯盟有望贏得議會300個席位中的149個,得票率為36.1%,約領先總理薩馬拉斯領導的新民主黨8%。

5年的緊縮政策使310萬希臘人(約占人口總數的33%)失去了他們的社會保險和健康保險,32%的希臘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同時也失去了作為歐洲人的尊嚴,民眾對此感到尤為的厭倦與反感。

齊普拉斯這位通過激進的承諾來駕馭民眾反抗浪潮的民粹主義社民黨人,雖然揚言瓦解歐盟—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三駕馬車的緊縮備忘錄、立即暫停償還所有債務、並就大幅削減剩余債務進行談判,但同時發誓要留在歐元區,這與其所宣稱的追求增長、創造就業的目標完全背道而馳。

究其根本,希臘陷入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於歐元。在喪失本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同時,意味著希臘無法以貨幣貶值來重獲對外市場的競爭力,只能選擇“對內降低工資水平”。對於依靠旅遊業和農產品出口,無任何工業基礎的希臘,緊縮帶來的是財政自殺,而非經濟複蘇。

選擇強硬措施,退出歐元區,似乎是解決希臘根本問題的途徑之一,但永遠沒有人會去嘗試。外部援助的停止會使希臘金融部門突然內爆,對於政府而言,要麽選擇讓整個銀行業崩潰,要麽把銀行國有化,而選擇後者就意味著希臘得重新引入德拉馬克,大規模印錢。

一旦邁出那一步,德拉克馬相對歐元的匯率將立刻大幅貶值,政府將不得不控制資本並限制提款,防止資金外逃。但這一政策很難不引發騷亂,人們會沖擊銀行和政府,屆時當齊普拉斯的支持者對抗他的銀行和政府時,他會站在哪一邊?

空空如也的國庫與沈甸甸的賬單,會讓進入總理府的齊普拉斯腦袋瞬間清醒,希臘無路可選。最終,老一套的歐洲政治模式將再次起作用,德國同意降低希臘政府基礎財政盈余目標,延長希臘救助貸款期限,隱性的豁免部分希臘債務;而齊普拉斯將不得不再次按照德國制定好的路徑繼續前行。

最終選民會認識到,雖然他們希望選擇徹底改變,但齊普拉斯能給予他們的只有面包。

希臘大選也標誌著,歐洲民眾正在接近他們所能接受的底線,社會凝聚力的削弱以及民粹政黨的崛起,正在損害歐洲一體化進程,並對其提出警告,緊縮政策將逐步告一段落。

未來歐洲將以財政刺激,配合內部加速整合,快速將波蘭納入歐元區範疇,借助波蘭的年輕勞動力和新型工業扶持政策,完成歐洲工業競爭力的重塑;而歐洲央行超預期的量化寬松政策,也在為這一整合提供緩沖時間。

我們也會發現,當歐洲目光轉向東歐時,英國的所有恐嚇也不會再起作用,屆時卡梅倫也將面臨齊普拉斯式的兩難,是為了民族自尊心,但卻搭上國家前途,而選擇退出歐盟;還是拿到好處,就坡下驢?


北美:奧巴馬國情咨文,民主黨的中期執政路線

1月21日,奧巴馬的國情咨文讓所有普通美國人為之一振。中產階級經濟學的提出,再工業化吸引崗位回流、創造就業,提高中產家庭收入,提高高收入家庭稅收、劫富濟中等相關政策框架的確定,表明美國或者說民主黨的治國理念已經完成了調整。

這份國情咨文與其說是奧巴馬未來兩年的執政策略,不如說是民主黨的未來中期執政綱領,與2016年總統大選,民主黨的競選綱領。

收入差距方面,2013年美國最富家庭的財富中值是中低收入家庭的70倍,貧富差距達到為30年最高水平;人口結構方面:拉丁裔的快速崛起,使得美國國內社會面臨巨大的沖擊。

為奧巴馬國情咨文叫好和叫差的選民一樣多,也是美國選民政治嚴重對立的一種表象,即:年老的富裕白人對其嗤之以鼻,認為他在破壞美國過往的傳統理念;而年輕一族及非美白人族群則將其認為是希望所在。

調整已經開始。當然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贊同此份國情咨文的希拉里一定會在2016年大選中獲勝,因為傑布.布什拉丁裔的老婆和他們混血的孩子是最大的變量。

隨著中國選擇資本輸出戰略,填補美國再工業化,美元回流的空缺,使得中美之間已有了政治互信的基礎。在貿易方面,奧巴馬不能允許中國主導亞洲貿易規則的宣言,表明未來中美之間貿易談判和博弈將會顯著增多。屆時,也許將會出現不同於TPP和上海自貿區的新型貿易平臺系統,而我們提出來的路徑是:BIT—BITT—中美FTA。


歐亞聯盟區:俄羅斯的上甘嶺
1月21日,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在出席冬季達沃斯論壇時指出,導致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之前關系惡化的烏克蘭東部局勢危機,或許在不久之後就將迎來峰回路轉的轉機。與此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及經濟部長加布里爾分別在瑞士達沃斯論壇表示,在烏克蘭危機和解的前提下,歐盟應與俄羅斯建立自由貿易區。

但在烏克蘭內部,烏克蘭東部的武裝沖突近期驟然加劇。烏克蘭政府軍和民間武裝在東部頓涅茨克機場激烈交火,交戰雙方動用了火箭炮和坦克等重武器,烏東部地區局勢急劇惡化。

普京的歐亞聯盟其實是融入北約目標被拒,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即以能源利益讓渡拉攏烏克蘭、白俄羅斯、亞美尼亞等國,以烏克蘭人口補充俄羅斯連續20年負增長的國內人口,借助歐洲技術和資本,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從而形成橫跨歐亞的自循環體系。
但這個構想最致命的弱點在:同樣意圖整合東歐波蘭、完成新型工業體系和競爭力重構的歐盟,是否會給俄羅斯的歐亞聯盟足夠成長的空間?答案是否定的。

當烏克蘭精英意識到這一核心問題時,在歐盟即將關閉擴張大門、開走列車時,是當俄羅斯的烏克蘭?還是當歐盟的波蘭第二?烏克蘭精英及民眾堅定的選擇了後者。

流水有情,落花無意,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夢想的俄羅斯不得不強行挽留,於是悲劇就發生了。在道義缺失、路徑被否的前提下,希望維持原有局面,就需支付高昂的成本,資本外逃、盧布貶值、外匯儲備驟降、通脹高企這一切都可以看做俄羅斯為其路徑所需支付的賬單支票;而國內民眾的淡定,也是成熟的表現,即大家認同為俄羅斯夢想和普京夢買單的必要性。

既然這是一份賬單,在主人支付完口袋里所有錢之前,談判必須開啟或完成,否則就演化成了打家劫舍。默克爾提出的建立歐盟-俄羅斯自貿區的提議,以換取俄羅斯的妥協;普京對軍備競賽不感冒的觀點,均可看做是為談判提供基礎。

作為歐美非核心利益的烏克蘭,強行擠上歐盟列車的目標短時期無法實現,於是提高自己在談判中的地位,以換取更多轉移支付,渡過經濟危機,借機改造國內工業體系,視為首選目標。頓涅茨克機場爭奪戰也亦如之前的上甘嶺。


東亞:路徑的選擇,秩序的回歸

1月23日,《國家安全戰略綱要》審議通過,綱要中稱:“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堅持正確義利觀,運籌好大國關系,塑造周邊安全環境,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積極參與地區和全球治理”。

這些觀點的披露,表明在上海及北京年會中,我們對中國未來將由外而內,回歸國際秩序,為國內提供國際合法性,解決精英的疑慮,並重建國內秩序和社會彌合的判斷是準確的。

烏克蘭事件給中國的警示在於,一旦所選路徑被精英與民眾否決,無論怎麽做都是錯。歐美全球治理體系仍然被大多數精英所認同的當下,提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單純與之對抗,不符合系統自身發展規律。

故,中國舉辦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其意義在於,中國將放棄過往受害人的身份,而以五大戰勝國的身份與姿態認同並介入到當前全球治理體系中,以維護自身權益。

屆時,國家利益將作為外交的基石,而非意識形態或兄弟之情,而民族主義等一切情緒訴求將作為工具為之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03

中石化對“兩桶油”合並傳聞不予評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7109.html

中石化對“兩桶油”合並傳聞不予評論

一財網 王佑 2015-02-18 10:19:00

外媒日前報道,中國正考慮整合大型國有石油公司,謀求創建足以匹敵埃克森美孚的國家冠軍公司,在油價處於低水平之際提高效率。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中國石化(600028.SH,0386.HK)獲悉,目前對外界所傳的兩大石油公司合並傳聞不做評論。

據《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中國正考慮整合大型國有石油公司,謀求創建足以匹敵埃克森美孚的國家冠軍公司,在油價處於低水平之際提高效率。

多位券商人士透露,合並傳聞早有聽說,但合並難度很大,源於兩家公司的業務結構和人員眾多,互補性似乎也不強。

外界報道稱,有知情人士表示,在中國領導層要求下,官方經濟顧問正研究整合大型國有石油公司的可行性。官員稱,一個方案涉及合並中石油和中石化,另一個方案包括合並中海油和中國化工。但該說法未得到上述企業的確認。

截至本報記者發稿時,在港股市場中國石化上漲5.46%,中國石油(00857.HK)上漲3.9%。

編輯:王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31

怎麼一個評論都沒有,宋城那麼冷門?那麼我就簡單的解讀一下。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37035102
2014年宋城營收9.35億,同比增長37.8%,淨利潤3.61億,同比增長17.11%。其中Q4營收2.18億,同比增長17.4%,淨利潤4484萬,同比減少25.7%。落在此前業績預告中值,但顯然和業績預告出來時一樣,公司四季度業績是低於預期的(其實也沒差,一直在停盤)。特意看了一下往年Q4的數據,發現2013年Q4的基數很高,我想可能是政府補貼的影響。查了一下數據,發現2013年前三季度的補貼為2980萬,Q4為821萬;相比之下,2014年前三季度的補貼1550萬,Q4補貼為110萬。非經常損益的差距在Q4還是略有影響,但相比較前三季度,2014年的政府補貼已經大幅減少,所以這並不是影響4季度利潤增速的主要因素。其實看營收數據就不難看出,四季度業績增速大幅放緩的原因就是異地項目的收入高增速階段過去(同時杭州本部的收入依然遇到瓶頸)。

2014年具體幾個項目的營收和利潤數據如下:1.杭州宋城景區收入3.723億,仍是佔比最高的項目,同比增長4.88%,不過成本上漲10%,導致營業利潤還出現了下滑;2.杭州樂園收入1.295億,同比減少12.64%,營業成本減少2.63%,毛利率減少5.34%。3.爛蘋果樂園體量相對較小,收入0.67億,同比減少18.5%,主要是2013年下半年「爛蘋果大促」(從2014年半年報數據中發現爛蘋果樂園營收還是同比增長的)。

簡單來說,杭州大本營收入明顯遭遇瓶頸(人口天花板),但從半年報對比不難發現,在杭州大本營項目上2014年下半年和上半年的營收增速是差不多的,所以個人推測杭州大本營的營收並不是拖累Q4營收增速的主要因素(因缺少三季度數據,只是大致推測)。

3.三亞千古情景區收入1.55億,超越行業樂園收入,同比大幅增長361.96%,而成本只增長了210%,毛利率大增15%(2014年正式進入收穫季)。不過上半年三亞的收入是7730萬,以此計算,下半年基本保持了營收增速。這也不是拖累Q4業績的因素。

4.麗江千古情景區收入7200萬,九寨千古情景區收入6240萬,兩者都沒有同比數據。環比上半年看,上半年,麗江收入2570萬,九寨溝收入1250萬,但要考慮麗江項目是3月21日正式開業的,九寨項目是5月1日開業的。也就是說麗江開業一個季度收入就有2570萬,全年應該超過1個億,而九寨溝2個月的收入是1250萬,全年應該超過7500萬,顯然麗江和九寨溝項目現實的數據是低於預期的,這也正是我之前擔憂的問題,異地項目的擴張並非那麼容易。文化植入需要時間,人氣聚集更需要時間(作為一個杭州人,深刻的明白杭州樂園和宋城是花了多少時間才建立起來的文化旅遊圈子的)。

公司的綜合毛利率為67.18,相比13年下滑了3.6個百分點,作為文化產業,公司依然保持了很低資產負債率,只有8.54%。雖然銷售淨利率從13年的45.5%下滑至39%,但ROE依然小幅提升,主要是資產周轉率大幅提升25.6%。資產負債表方面,公司依然保持了幾乎可以忽略的應收款+存貨,同樣,經營淨現金流繼續保持優秀,為5.28億,同比增長23%。

至於一季度淨利潤預計比去年同期增長幅度為40%-60%,這一點不用過分高興,畢竟2014年Q1很多異地項目根本沒開始運行,利潤基數非常低。

公司股東戶數相比2014三季度進一步增加,四季度基金幾乎清一色減倉,十大流通股東集中度大幅降低。

未來的幾個看點:1.武夷山項目(完成90%以上);2.泰安千古情(完成40%以上)。其實宋城管理層挺有意思的(聰明),麗江、泰安、杭州、武夷山這些地方都開展了千古情系列,而這些地方也都有張藝謀的印象系列(說實話我覺得印象系列的水平高多了);3.網絡銷售業績加速發展,獨木橋網絡銷售額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近10%。4.加速兼併進軍文化演藝界,14年上半年大規模收購入股合資成立演藝公司後,公司開始各種電視綜藝節目、電視劇、電影等。5.海外拓展,甚至比異地項目的力度更大。美國、澳門在重點推進,而宋城停盤至今仍不得而知任何消息,我估計就是海外項目的整合(收購、參股、併購)。

宋城的文化產業+旅遊地產的模式是一門好生意,只要模式一旦成型,那麼便可以快速異地擴張,而以一個杭州人對宋城的多年觀察以及對黃巧靈的瞭解,宋城毫無疑問是一家好公司;至於價格,公司現價對應2014年的PE在46倍左右,想起之前我說考慮上車問題的時候,宋城還沒停盤,PE也只有37倍……現在除了耐心等待,還能怎麼辦呢?反正這種估值我真的買不下手了(即便考慮未來仍能保持30-40%的增速,現在也是高估了,雖然相對其他創業板顯得很便宜,但我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497

人民網:如何看待《人民日報》股市評論文章?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12

人民網:如何看待《人民日報》股市評論文章?
作者:一土

昨日,滬指在交易時段內跌去4.06%,報收4298.71點,失守4300點關口。隨即,有媒體網站刊發《官方態度轉向致中國股市暴跌》一文,引用分析師觀點說“《人民日報》等官媒發表文章頻頻提示股市風險,預示著官方對此輪牛市行情應如何演繹的觀點已經發生轉向,這對市場上行構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

《牛市也別忘風險》是《人民日報》於5月4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文章的主旨在於倡導“理性投資、量力而行”。其中提到的主要兩個觀點,一是牛市並不意味著單邊上漲;二是牛市也不意味著所有股票在任何時候都是機會。通覽全文,作者僅是在提示風險,並未否定牛市。

然而近兩天來,這篇原本語氣平和的文章在轉載過程中被屢屢縮減、頻頻篡改,最終導致面目全非,並演繹出多個聳人聽聞的版本。有些文章受限於移動端有效傳播字數的限制,僅引用其中部分文字內容,片面定義文章主旨;有的在原文前後夾雜自己的觀點看法,篡改了作者的意願;有的則為了達到互聯網傳播的“轟動效應”,借題發揮誤導讀者。這些已經失真的文章依然冠以《人民日報》的名義進行傳播,既是對《人民日報》的傷害,也是對讀者、對大眾輿論的傷害。

本輪牛市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發展戰略的宏觀支撐以及經濟改革所激發的動力。有輿論將中國經濟的轉型調整和中國股市對立起來,認為牛市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持,或者實體經濟不好導致生產資金進入股市才造成牛市,這些觀點也都是有待商榷的。從國際經驗來看,資本市場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往往扮演重要作用,雙方的關系並不對立。從國家戰略出發,“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將使得中國藍籌公司具備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中國藍籌公司的估值尚存在提高的空間。而從國內實際情況出發,當前CPI穩定,貨幣政策具備適度寬松的條件。無論是從國家發展戰略還是從國內經濟運行情況考量,股市的長牛、慢牛都符合國家利益、產業利益、社會利益。而這樣的牛市需要市場的支持,也需要信心的支持和輿論的呵護。

不妨將5月5日的收跌看作是中國資本市場邁向成熟過程中經歷的一個插曲。收跌給市場的參與者上了一課:理性的市場離不開理性的輿論,理性的輿論離不開理性的媒體。(人民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449

蘋果發布四大新品 網友神評論“加量不加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559.html

蘋果發布四大新品 網友神評論“加量不加價”

一財網 寧佳彥 2015-09-10 08:45:00

想想科技圈為了蘋果三點鐘都得精神著,咱們也捧場看看蘋果都發布了些什麽新鮮玩意兒。

想想科技圈為了蘋果三點鐘都得精神著,咱們也捧場看看蘋果都發布了些什麽新鮮玩意兒。

1.Apple Watch

新增了土豪金、玫瑰金配色,嘖嘖,還有土豪表帶選配哦!

庫克表示Apple Watch的用戶滿意度高達97%,看來只要功能巧,賣出去多少都說好。

目前在Apple Watch上的專屬應用已經達到了1萬款以上。而全新的Watch OS 2也將會在9月16日起開始更新。除了系統和應用之外,Apple Watch在尺寸和售價方面與之前的產品保持了一致。

2.iPad Pro

蘋果副總裁 Phil Schiller稱這款產品是史上最強的iPad產品,其運行速度能秒殺過去半年出現的 80% 的電腦。

具體配置參見下圖:

還增加了一個小配件

與之前的產品定位不同,全新的iPad Pro將主要針對企業級和教育市場,生產力和功能性更強。為了證明其在辦公能力上的突出表現,蘋果還請到了微軟的副總裁Kirk Konigsbauer進行Office軟件的演示。不知道這是否有什麽其他深意……

3.Apple TV

這個TV不一般,已經可以語音交互了,該系統基於iOS,並將Siri融入其中。

用戶通過與Siri的語音互動操作,讓Apple TV快速便捷的實現自己需要的功能。除此之外,Apple TV還支持一些串流功能,比如當你在iPhone上玩一款遊戲時,暫停後可以在Apple TV上繼續玩。

售價方面,32GB版Apple TV為149美元,64GB版本為199美元。

4.iPhone 6S/6S Plus

最後大家不要忘記還有手機嘛!

為了新增加的玫瑰金色是不是又要引起一片彩色手機殼的旋風了?

不妨看看參數和報價,有評論說這次是“加量不加價”呢!

有木有註意到都支持3D Touch?我們新技能get一下:

售價似乎也沒有太大差異,這次中國也是首發地區哦~

中國區售價:

iPhone 6s 16GB/64GB/128GB售價分別為5288元/6088元/6888元

iPhone 6s Plus 16GB/64GB/128GB售價分別為6088元/6888元/7788元

而這一夜,我們的三大運營商註定有兩家沒有睡好。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小編也是夠拼,為了第一時間發布新品預售的微博強撐到了三點多啊!以下是他們發布的預約信息:

編輯:余佳瑩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29

【方舟評論】房產是資本品不是夜壺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095

房地產庫存之嚴峻,驚動了黨中央。那些“帥得驚動了黨中央”聽多了的同學別“切”了,這一次是真的,不是修辭。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11月11日,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家電等消費”。11月10日至11日,中央財辦主任劉鶴再提“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為了給房產去庫存,中央部委已操碎了心。3月27日,國土部與住建部聯合發文,提出住房供應明顯偏多的市、縣,或在建住宅用地規模過大的市、縣,應減少住宅用地供應量直至暫停計劃供應。3月30日,央行、住建部與銀監會聯合發文,把二套住房首付比例降至四成。同一日,財政部與國稅總局聯合發文,宣布買滿2年的住房轉讓,免征營業稅。這一輪政策松動給一些城市帶來了一波行情,深圳是個中翹楚。

此外,今年央行五次降息,降融資成本、保資產價格的意圖明顯。

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一些存量房轉為公租房和安置房。如果對棚改項目,今後改為以貨幣化安置為主,可望消化一部分房地產庫存。

這次提出的“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帶動住房消費”,被普遍解讀為買房送戶口,令人想起了上海與廣州當年買房送藍印戶口的政策。但時代不一樣了,有些城市限制落戶大家也想去,有些城市白送戶口也沒人來。現在一線城市還在搞限購,沒有本地戶口的還得苦攢買房資格,想這些城市買房還賺戶口是想多了。送小縣城的戶口你稀罕嗎?

為了讓房地產行業良性發展,除了考慮具體政策應對之外,我們有必要反思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應在哪里。2003-2013年間,政府對房地產十年九調,結果越調越漲。當市場上行的時候,調控反倒成了負薪救火。更大的後患是對市場規則的破壞,直到今天,種種非市場、反市場的行政調控措施還沒有完全退出。

2013年,在談到宏觀經濟與房地產之間的關系時,任誌強戲稱房地產一直為夜壺,需要的話拿出來,不需要的話放到床底下。

現在,房地產整體下行,但一線與非一線城市分化明顯,理應銘記過去的兩個教訓:房地產調控,不要低估市場的威力,不要高估政府的能力,順應市場的方向才能事半功倍;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修複被破壞被彎曲的市場規則才是第一位和最重要的。

房地產是什麽?當然不是夜壺。商品住房當然是商品,但不是消費品,而是資本品。在媒體界,一直有一股非理性的民粹情緒,認為“應消除住房的投資屬性”“讓住房回歸居住本質”“限制住房投資,打擊住房投機”,仿佛讓政府看得見的手摸過一道,房子就神奇地變成了消費品。市面上一種“自住型商品房”,仿佛加上“自住”,房子就沒有投資屬性了。

其實,不管買房是用來自住,還是用來投資投機,都不能改變買的房子是資本品這一事實。你在一個城市買房,讓你便利獲得該城市的就業機會與商業機會,便利獲得該城市及房子周邊教育、醫療、生活、娛樂與交通等服務的機會,這才是真正買到的東西,早知道你會說“租房也能做到”,這一部分的價值就表現為未來房租流的折現值。另外,你還買了該城市及房子周邊的看漲期權,表明你看好這個城市與房子周邊的未來發展,房價中高於未來房租流折現值的部分就是這個期權的價格。

事實上,住房已經成為大部分城市家庭最重要的資產/資本品,已經成為大部分城市家庭最主要的財富儲藏手段。如果理解了這一點,那麽就不難理解種種對住房投資投機打擊的政策都是有害無益的。

為了抑制對住房的投資投機,現行政策對二手房交易向買賣雙方征收很高的稅費,名目繁多,包括但不限於:契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土地增值稅與印花稅等,綜合稅率最高可達房價的百分之十幾。有人認為這樣才好,大家就去買稅率較低的一手房,剛好去庫存。

做一個思想實驗:對二手房賣家征收100%的稅,你一賣房就相當於把房子送給國家,那你顯然就不會賣了,不能轉賣的房子,還有人會買嗎?一手房市場也就萎縮了。同樣的道理,如果政府對二級市場股票交易征收很高的稅,難道股民會拿錢去打新嗎?如果法律規定不能離婚,那結婚率一定很低。

所以,對資本品來說,把二級市場的交易費用降低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可以提高資本品的流動性,這樣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入場來投資。

如果把二手房與一手房交易都只收一個1%-2%契稅,那住房的流動性會大大增加,這就會激勵投資者進入市場。一手房與二手房的交易活躍性都會大大提高,成交總額(稅基)會大很多,政府最終收到的稅即使下降也會下降有限,但由於土地出讓金收益增加了,從更繁榮的經濟中抽得的稅也增加了,政府收入才不會下降呢。這才是房產去庫存的妙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001

【方舟評論】深植根基,方有工匠精神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799

自李克強總理在向本次人大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提“工匠精神”,從德國制造到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從瑞士手表到中國航天,可圈可點的案例分析與文化自省,已經在以朋友圈為代表的輿論場上流行了一輪。

前些日,李總理提醒中國還“不具備生產磨具鋼的能力”與“圓珠筆頭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點出一個基本現實:中國制造中的粗制濫造仍觸目可見,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

其實,制造強國只是工匠精神的果,不是因,也不是終極目標。工匠精神的因與終極目標,都是人本身。

今日提倡工匠精神,首先是因為我們希望告別“圓珠筆老不出水”或“用一次就壞”的時代,與那些卓越之“物”共生共處。我們希望廠家制造的一口鍋,從出生到老年,都仍然好用;一塊表由奶奶傳下來,戴在腕上仍然滴答不止;城市的下水道於一百多年前建造,還是那麽通暢。

由此,很多生命記憶得到活生生的傳承,卓越之“物”里飽含著人的專註與深情,傳達給一直使用和保存的人。對天地間的各種產品,我們不是棄之如敝履,而是當做值得愛惜的果實。人與物之間,才會告別粗鄙,達到一種美好的狀態。

什麽樣的人做什麽樣的產品,如果靠地溝油與三聚氰胺就能賺大錢,工匠精神就只能是一句口號。只有當我們開始真正欣賞匠心獨運的人,當看到一位拿高工資的高級技工,不是因為其收入超過名校碩士而羨慕,而是因為他對手藝的專註去尊敬,追求精益求精的“職人”,才會成為一種精神標尺。人與人之間,也才能告別粗鄙,回歸到生命品性的相互砥礪與欣賞。

就像日本與德國一樣,告別粗鄙時代,要經歷管理與教育的雙重革新。

二戰後,日本企業界在美國質量管理之父愛德華茲·戴明的全心協助下,迅速提高了日本制造的質量,取得經濟奇跡。這種管理變革不會憑空誕生,源自人的意願、視野與學習能力,教育顯然更為根本。

德國的教育體系里,在接受覆蓋全民的基礎教育之後,學生很早即向職業教育與文科中學分流。這種分流的好處有兩個:其一是減少千軍萬馬共擠獨木橋的危害,避免了類似中國應試教育對學生興趣乃至人格的傷害;其二是較早使學生依照“性之所近”者,確定自己的職業主攻方向。

尤為重要的是,這種職業教育,不是在學校里做與社會無關的學習,而是在政府的宏觀制度設計下,直接與企業就業崗位對接。將一線實踐與課室里的研究融合在一起,琢磨產品的精度,理解市場的變化,從小鑄造出德國人的工匠精神。

反觀中國,職業教育不職業,精英教育不精英的狀況,廣泛存在。為了爭搶經費,各種中專和大專院校也追求大而全的學科設置,以提高學校行政等級。為了分數,除了極少數可以兼顧的學生,家長不得不讓孩子逐漸放棄手工與興趣,放棄生活教育與人格磨礪,進入刷題式學習。

這也是一種教育上的粗鄙狀態。樹大者根必深。只有改變這樣的現狀,工匠精神才能光而大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