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風向變化 奧巴馬“同情”希臘新政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54

150131141327-exp-gps-obama-sot-terrorism-00003027-large-169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於希臘政府表示同情,稱在希臘經濟重組之際,歐洲債權人對希臘的施壓是有上限的。

“你不能對一個正處於蕭條之中的國家不斷施壓。某種意義上,應該有一個增長策略讓希臘能夠還清債務並減少財政赤字。”奧巴馬周日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

奧巴馬認為希臘需要對經濟進行重組以提高競爭力,“但在人們生活水平下降了25%的情況下很難開展這些改革。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政治系統和社會都無法維持運轉。”

奧巴馬希望歐洲各國早日達成協議,以便希臘留在歐元區內,奧巴馬稱,“我認為這需要各方都做出妥協。”

目前,希臘正與國際債權人就2400億歐元救援款債務的條款進行談判。希臘尋求債務減記,而德國明確表示反對。

“從更廣的角度來說,我擔心歐洲的經濟增長情況,”奧巴馬補充道。他認為財政緊縮和結構性改革對於歐元區許多國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從美國經驗來看,減少財政赤字並恢複財政健康最好的辦法便是經濟增長。當一國的經濟已經是自由落體了,你需要有一個增長策略,並不是對一群受傷越來越嚴重的人去施加更多的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387

奧巴馬“四萬億”方案出爐 主打“中產階級”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78

BN-GT109_0202bu_M_20150201234925

美國總統奧巴馬周一(2月2日)向國會提出了一項總額近4萬億美元的財政預算方案,旨在改善美國基建並改善美國中產階級生活,但要求對企業和富人增稅,並終止現有的開支上限。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預算案恐怕很難在共和黨占多數的國會通過。

這項總額達到4萬億美元的總統版預算圍繞奧巴馬所說的“中產階級經濟學”展開,希望為很多美國人提供稅務減免,但是對高收入階層,企業,特別是金融行業實施增稅。

隨著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的經濟狀況穩步改善,奧巴馬要求對美國公司的累積海外盈利一次性征收14%的稅,並對這些公司未來的海外盈利征收19%的最低稅額。

這筆稅收將用來支付修繕美國高速公路、狀況惡化的橋梁和其他基礎設施所需的5千億資金。與此同時,對富裕的納稅人提高稅收將用於支付給低收入和中等收入減稅所需的3千億美元。

四年前,為了應對預算危機,奧巴馬與國會達成協議,在未來數年里將強行削減聯邦政府開支。但白宮認為,自動削減聯邦政府開支阻礙了美國經濟增長,並對美國軍隊造成了損害。因此,奧巴馬要求共和黨控制的新國會從今年10月新的財政年度開始“全面扭轉”財政緊縮措施。

在預算案中,預計美國新財年GDP增速為3.1%,失業率為5.4%,通貨膨脹率為1.4%。

很多民主黨人對白宮提出的預算案表示全力支持,但共和黨議員已經表示強烈反對。共和黨人還再次拒絕了奧巴馬總統提出的對富人增稅的建議。與此同時,他們提出改革聯邦政府的養老金和醫保項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08

奧巴馬女兒紐約擇校 上哥大和父親當校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3631.html

奧巴馬女兒紐約擇校 上哥大和父親當校友?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2-08 15:46:00

美國高等教育在學生未來的意識形態傾向性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第一女兒”的擇校還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慮,其中就一條就是安全

當地時間6日,有媒體報道美國第一夫人夫人米歇爾·奧巴馬攜16歲的長女瑪莉亞在紐約的幾所大學參觀。外界紛紛揣測,瑪莉亞是否會循其父之軌跡,去上哥倫比亞大學呢?

除了哥大,米歇爾和瑪莉亞還參觀了紐約大學和哥大附屬的女子學院巴納德學院。見到如此“大腕”來臨,其所到學校的學生在訝異不已的同時,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驚喜。

母女低調參觀校園

一些網友信誓旦旦地調侃道,如果瑪莉亞來讀他的學校,一定要成為她的摯友。還有一些網友甚至不敢相信奧巴馬的女兒已經到了讀大學的年齡,似乎在很多人印象中,奧巴馬的女兒才剛剛10歲出頭。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援引巴納德學院學生考特妮·克雷格(Courtney Craig)的話稱,她在學校餐廳看見米歇爾、瑪莉亞和幾個成年人就在離她不遠處吃飯,同時還有大約10名特工坐在附近,外頭停了7輛黑色的大型SUV。並且,當米歇爾起身欲離開時,所有人都站起來為她鼓掌。

早在去年6月,就有媒體註意到瑪莉亞參觀了斯坦福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而當時瑪莉亞正在洛杉磯打一份“暑期工”——在斯皮爾伯格制作的科幻劇《Extant》劇組里當了一天的制片助理。奧巴馬夫婦曾經表示,瑪莉亞有誌於成為一名電影人。

和總統父親當校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美國歷史上總統及其子女的大學教育情況發現,44任總統中,除去7位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或自學成才外,有8名總統曾就讀哈佛大學,而耶魯大學誕生了5名總統,不少總統都曾轉學,也有部分肄業。

而不少美國總統的子女都會選擇就讀自己父親的母校。比如前總統吉米·卡特的四名子女中,長子約翰·卡特和次子詹姆斯·卡特都和其父一樣曾就讀佐治亞州的西南大學。

克林頓曾以“羅德學者”身份在牛津大學深造,女兒切爾西去年獲得牛津大學國際關系學博士學位;小布什的雙胞胎女兒之一芭芭拉和他一樣畢業於耶魯大學,該校同時也是老布什的母校,沿襲了保守主義價值觀。

2005年之前的12年,奧巴馬都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任憲法學講師。在獲得哈佛大學法學院法律博士學位之前,奧巴馬曾就讀於洛杉磯西方學院,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

不少評論稱,美國高等教育在學生未來的意識形態的傾向性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觀察一些政客和社會精英所出身的名校可以發現,大學的意識形態傾向可以成為預測未來政治版圖的重要因素。

以哥大為例,該校誕生過97名諾貝爾獎得主、3位美國總統、9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和29位美國州長,狂熱和激進的政治理念讓它成為自由派的重要堡壘。

美國歷史上,還有西奧多·羅斯福和富蘭克林·羅斯福兩位總統曾就讀哥大法學院,後者為前者的的遠房堂侄,但二者經歷極為相似,都由哈佛大學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後肄業。

“第一女兒”的選擇

不少人揣測,瑪莉亞這位從10來歲就開始走進公眾視線的“第一女兒”是否會因為奧巴馬希望她讀自己的母校而有壓力,她的大學選擇最終是否會有所突破?

“基於父母雙方的學識水平,我只能推測,她會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優等生,”美國國家大學招生咨詢協會的戴維·霍金斯(David Hawkins)在接受外媒采訪時稱,“如果再考慮到她的身份,我想很多大學都會爭先恐後地要她。”

除了瑪莉亞自身的入學資格外,“第一女兒”的擇校還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慮,其中就一條就是安全。為了不讓人覺得這是一場學校代言或者政治秀,瑪莉亞入學前的參觀已經精心安排並低調至極,可以想見入學後在安全考慮上仍會大費周章。

入主白宮之初,奧巴馬夫婦為兩個女兒在華盛頓張羅讀高中就費了不少功夫,最終因為良好的私密環境和高質量的教學而選擇了擁有130年歷史的著名私立中學西德威爾友誼中學(Sidwell Friends School)。明年,瑪莉亞將從該中學畢業,彼時也恰好是奧巴馬卸任之際。

奧巴馬去年曾在一所高中的公開講話中順帶提及女兒的升學:“今天我來這里的部分原因是為了練習一下,讓我在兩年後女兒畢業時不至於啜泣哽咽而讓她感到難為情。”

在美國,高中畢業生在向大學提交申請材料時,除了基本的個人信息、高中成績單、校園活動與工作經驗外,還會被問及選擇這所大學的原因以及是否參觀過校園。另外,大學也通過接待各地來訪的高中畢業生及其家長參觀學校設施和環境來拉近彼此距離,提高招生數量。所以,擇校時到處參觀心儀的大學是準大學生們的“標準流程”。此外,很多私立大學也將申請者的父母是否畢業於該校、是否有捐贈作為重要考慮因素。

 

編輯:應民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61

奧巴馬團隊提前開吃“散夥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3004.html

奧巴馬團隊提前開吃“散夥飯”

第一財經日報 盛媛 2015-02-06 06:00:00

據知情人士稱,即將離職的兩人是費福爾和帕爾米耶里。前者自奧巴馬第一個總統任期開始就跟隨其左右,是奧巴馬心腹圈成員之一;後者則是奧巴馬的通訊主管。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兩名高級助手計劃在未來數周內離開白宮,另謀他處。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只剩最後兩年之際,這樣的人事變動消息加深了外界對白宮西翼(辦公區)人才離職潮的印象。

據知情人士稱,即將離職的兩人是費福爾(DanPfeiffer)和帕爾米耶里(JenniferPalmieri)。前者自奧巴馬第一個總統任期開始就跟隨其左右,是奧巴馬心腹圈成員之一,計劃在下月初離開;後者則是奧巴馬的通訊主管,她將在今年春天離開,加入希拉里·克林頓新一輪總統競選的團隊。

奧巴馬和費福爾

白宮西翼失血

在此之前,奧巴馬頂級顧問波德斯塔(JohnD.Podesta)已經宣布將離職。有華盛頓觀察家認為,如果呼聲甚高的前國務卿希拉里準備參加2016年總統選舉,他將加入希拉里的團隊,成為其顧問。波德斯塔將在本月13日正式離職。

美國《紐約時報》稱,總體來看,隨著公眾註意力越來越從現總統轉向2016年大選,團隊成員的辭職對奧巴馬來說意味著一種過渡,而奧巴馬最後的總統任期也將在身邊人“缺胳膊少腿”的情況下繼續進行。

奧巴馬政府官員稱,誰將成為費福爾的繼任者,成為總統高級顧問的問題尚未有定論。目前在白宮里,同總統保持長期親密關系的知己越來越少,關於如何填補空缺也還沒有定論。

上個月,在奧巴馬乘“空軍一號”前往愛達荷州首府博伊西的途中,費福爾告訴了奧巴馬自己的計劃。那天剛好是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後的第一天。

據美媒報道稱,盡管奧巴馬那次旅行的目的是為了強調其在國情咨文中宣布的國內新計劃,費福爾辭職的決定卻將那次旅途變為奧巴馬和其他隨行高級助手的“懷舊之旅”,他們回憶著2008年大選期間的點點滴滴。

白宮辦公廳主任麥克多諾(DenisMcDonough)稱,費福爾幹勁十足,在白宮西翼的工作日大部分從早上7點就開始了,直到晚上8點才結束。不過即便是費福爾也會同意,在奧巴馬總統任期所剩無幾時,是時候引進一些“新鮮血液”了。

一名白宮官員於4日表示,奧巴馬已經解釋清楚未來兩年中他想要完成些什麽,一個生機勃勃的團隊對實現其願景至關重要。奧巴馬曾經的高級顧問之一阿克塞爾羅德(DavidAxelrod)說:“失去了很多人才,這是一個問題。”

奧巴馬的前演講撰稿人法夫羅(JonFavreau)則說,費福爾的離開“令人不安”,因為能有效勝任這個角色、足夠理解總統,並有才華的溝通者並不多見。

費福爾擔任的高級顧問的工作已經隨著在位者的性格,以及總統的需求發生了轉變。在阿克塞爾羅德在任時,他是奧巴馬形象的保護者,而其繼任者普魯夫(DavidPlouffe)則是一個內向嚴謹的“軍師”,將工作重點集中在確保奧巴馬的議程不會對其再次競選帶來負面影響。

費福爾長期擔任奧巴馬的通訊主管,2013年成為高級顧問,而自他上任以來一直近乎強迫癥似的專註於傳播奧巴馬的信息,並熱衷於利用新技術和新方法。據美國政治媒體報道,人們對他的印象是有些粗暴,有時候鬥誌旺盛。

帕爾米耶里計劃今年春天離開奧巴馬團隊,轉投希拉里陣營

希拉里挖角不留情

帕爾米耶里則是前總統克林頓政府的老將。2011年,她加入奧巴馬團隊擔任通訊主管,很快成為了奧巴馬核心圈子備受信任的成員。她曾幫助奧巴馬度過一連串危機,包括醫保計劃政府網站最開始的失敗以及退伍軍人醫療醜聞等。

另據知情人士稱,目前希拉里正在改進其通訊和媒體戰略。在2008年的那次選舉中,希拉里和媒體的關系一度非常緊張,有觀察家預計希拉里此次將雇用數位競選發言人,和媒體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一位支持希拉里的資深民主黨策略師稱,上個月帕爾米耶里出現在了希拉里競選團隊通訊主管的候選人名單上。希拉里作為女性候選人,團隊中很多要職均由男性擔任,團隊非常希望有一位廣受尊重的女性擔任這一職位。

在離職前,費福爾計劃完成奧巴馬去年秋天下達的任務:結合通訊運營,為整合白宮社交媒體戰略提出建議。

2009年,費福爾是奧巴馬團隊中第一個提議通過博客更新消息的人。在2012年的總統選舉中,他又大力倡導並推動了使用社交媒體發布總統的消息。最近,他又嘗試使用社交媒體平臺推動總統的提案計劃。

如今,奧巴馬團隊的“老兵”所剩不多,僅剩下幕僚長麥克唐納、高級顧問賈勒特(ValerieJarrett)、白宮辦公廳副主任布雷肯里奇(AnitaDeckerBreckenridge)等。

“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布雷肯里奇的前任馬斯特羅莫納克(AlyssaMastromonaco)回想起多年前奧巴馬的智囊擠在華盛頓市區一間破舊的辦公室謀劃著奧巴馬通向白宮之路的場景,其中就包括她自己和費福爾。

費福爾沒有向老朋友透露從白宮退休後生活的具體計劃,只是說正計劃到某個溫暖的地方休一個長假。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75

奧巴馬:可能考慮致命性武器等所有援助烏克蘭方式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68

奧巴馬,默克爾,普京,烏克蘭,制裁,俄羅斯

昨日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後,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若最近這次與俄羅斯達成以外交方式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努力失敗,美方將考慮包括提供致命性防禦武器在內援烏所有選擇。默克爾不同意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但承諾會同美方合作,尋求與俄羅斯達成外交方式的解決方案。

奧巴馬強調,為了向俄羅斯總統普京施壓,可能加大對俄經濟制裁的力度,還稱他尚未決定提供致命性武器援助,這是在考慮的一種選擇,在決定是否對烏提供致命性軍事援助以前,會做最後一次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奧巴馬並未透露何時會做決定,但又說期望看到本周普京決定支持德國與法國提出的和解方案。《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奧巴馬這麽說可能就在暗示他做決定的時間。奧巴馬昨日說:

軍事方式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景始終較低。

“有關這個問題,我不只征詢了安吉拉(默克爾),還會征詢其他盟友。這不是基於可能讓烏克蘭擊敗一支俄羅斯軍隊的堅定想法,而是了解是否我們可以多做些事,幫助烏克蘭在面對獨立分子進犯時增強自身防禦能力。”
“如果外交方式失敗,實際上我已要求我的團隊觀察所有的選擇方式,考察我們能讓普京改變計劃的其他方式,致命性防禦武器的可能性就是這些選擇方式中的一種。”

默克爾昨日並未詳細闡明立場,而是說:

“無論我們怎麽決定,美國與歐洲的聯盟會繼續存在,依然是堅實的同盟。”

“盡管碰到很多挫折,我們仍繼續尋求外交解決方式。我一直在說,我沒有發現解決這一沖突的軍事方式。”

本周三,默克爾與法國總統奧朗德將同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會晤。默克爾說,仍有可能達成停火協議。她還說:

“法國總統和我決定進一步行動,努力通過外交手段取得進展。”

昨日稍早,《華爾街日報》援引歐盟官員消息稱,歐盟國家外長在當天的會議上決定,將對俄羅斯的最新一輪制裁推遲一周,延至本月16日,希望為和平解決危機騰出時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11

奧巴馬警告普京:緩解烏克蘭局勢 否則承擔“後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28

1340154005_COhSn1

明斯克和平談判前夕,美國總統奧巴馬警告普京稱,必須抓住此次機會就不斷升級的烏克蘭危機達成一個外交解決方案,否則就冒險承擔後果。

奧巴馬周二致電普京,表達了對烏克蘭危機在深化的擔憂。就在前一天,奧巴馬還首次證實,已要求政府官員考慮為烏克蘭政府軍提供致命性武器對抗親俄武裝分子。

白宮周二在一份聲明中稱,“如果俄羅斯繼續在烏克蘭采取為反政府軍提供軍隊、武器和資金支持等激進行動,俄羅斯要付出的代價會增加。”不過,該聲明並未陳述具體的代價是什麽。

在奧巴馬致電普京之前,俄羅斯安全委員會秘書Nikolai Patrushev指責稱,通過潛在的為烏克蘭提供武器的計劃,美國試圖將俄羅斯直接拖入戰爭。

美國正試圖將俄羅斯拖入國家間的戰爭,通過烏克蘭事件達到其顛覆(俄)政權並最終瓦解我們國家的目的。

他補充道,開始提供武器這樣的援助將是“美國直接參與沖突的又一個證據”。他還警告稱,如果美國邁出這一步,沖突只會“進一步升級”。

據英國《金融時報》介紹,Patrushev 是普京最親密的夥伴之一。他曾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前局長,也是普京賴以治國的安全大員之一。

該報稱,Patrushev 言論加速敲響了好戰的鼓聲,讓許多俄羅斯人相信,俄領導人正在準備加入到一場更為廣泛的戰爭。

盡管語氣強硬,但俄羅斯仍在尋求與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本周三,普京將與烏克蘭、俄羅斯、法國和德國的領導人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的一個峰會上,試圖重新簽訂去年9月訂立的、名存實亡的停火協議。

根據聯合國本月3日發布的統計數字,烏克蘭危機爆發至今,已有5358人在沖突中喪生,生活在烏東部地區的520萬民眾面臨生存危機。

美國智庫分支——莫斯科卡耐基中心( Moscow carnegie centre) 主任Dmitri Trenin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俄羅斯政府將把美國為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視為“改變了整個遊戲”的行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51

奧巴馬尋求武力對抗IS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60

周三,多家媒體援引國會議員和助手報道,奧巴馬尋求國會批準對IS使用為期三年的軍事力量,稱持續時間不會如伊拉克戰爭那樣久,戰鬥不限定地理位置範圍。

obama

據路透社報道,奧巴馬向國會遞交了一份草案,提議對IS使用軍事力量,美國作戰部隊將有限參與。出於防禦性目的,美國將使用特種部隊和軍事顧問,但是會禁止地面部隊持久作戰。本次戰鬥不限定地理位置範圍,目的是為對抗活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極端恐怖分子IS。

奧巴馬在草案中指出,IS對美國和中東盟友構成嚴重威脅,IS殺害了四名被俘獲的美國公民James Foley,Steven Sotloff,Abdul-Rahman Peter Kassig和Kayla Mueller。其中,IS錄制了前三名受害者處死視頻,本周美國官方證實了第四名受害者死亡的消息。草案譴責IS使用暴力、大規模屠殺,稱其手段卑劣。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新的戰爭提案將廢除2002年時的法律,當時國會批準前總統布什在伊拉克使用軍事力量。奧巴馬提議“使用為期三年的軍事力量對抗IS”,取代原有2002年法律。

新戰爭提案已上交美國國會,將由參議院和眾議院審議。美國眾議院院長博納表示,奧巴馬提交的關於軍事打擊IS請求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不過不確定奧巴馬的策略是否將完成設定的目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83

奧巴馬簽署行政令 要求私企加快分享情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54

奧巴馬,網絡安全,黑客,美國

本周五出席位於矽谷斯坦福大學的“關於網絡安全與消費者保護的白宮峰會”期間,奧巴馬呼籲私營企業加強與美國政府在網絡安全領域的合作。會後他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私營部門加快與政府分享網絡威脅相關的情報。本月初,奧巴馬已提議在2016財年預算中撥款140億美元增強網絡安全。

中新網援引法新社報道稱,奧巴馬在上述峰會演講一開始就強調,網絡安全是對美國“最嚴峻的挑戰”。他警告高科技公司,索尼式黑客事件“可能成為常態”。奧巴馬呼籲矽谷將對政府的不信任拋在一邊,轉而成為政府保護網絡空間不受恐怖分子、黑客和間諜染指的盟友。他將互聯網比作“蠻荒時代的西部”,稱需要美國政府來充當警長。

新華社報道援引奧巴馬在上述峰會的講話稱,

防止網絡威脅是一項共同的任務,“政府單獨做不了,實際上私營部門自己同樣也做不了。”
“保護美國不受網絡威脅的唯一方式是政府與企業進行合作,作為真正的夥伴分享信息。”

根據白宮發表的聲明,奧巴馬上述行政命令鼓勵建立以私營部門為主導的“信息分享和分析機構”作為有關特定網絡威脅或某個地區的信息中心,而政府部門可以與信息中心分享網絡安全信息。

上述中新網報道援引路透評論稱,奧巴馬決定將應對網絡威脅作為2015年的施政重點。美國多個政府部門領導人都出席這次峰會,包括司法部、能源部、國家安全局(NSA)、國土安全部和聯邦調查局(FBI)等。

但該報道又提到,福克斯新聞網稱,對於奧巴馬親自到加州召開網絡安全峰會,矽谷巨頭們不太給面子。除了蘋果CEO庫克外,雅虎CEO梅耶爾、Facebook創始人兼CEO紮克伯格以及谷歌CEO佩奇等互聯網公司巨頭都沒有出席峰會,他們還拒絕了峰會後的奧巴馬私人午宴,僅派出公司普通高層出席峰會。

而據中國日報網援引路透本月初的報道,奧巴馬在2016財年預算案中提出將140億美元用於加強美國網絡安全,以便更好地保護聯邦政府和私有企業網絡免遭黑客威脅。該預算力爭在上財年用於網絡安全的125億美元的基礎上增加約15億美元。

上述報道稱,自2013年投入103億美元的網絡安全預算以來,美國投入網絡安全的資金近年來穩步增長。這反映出,美國政府機構和企業無論在國內外受到的網絡入侵威脅日益嚴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95

奧巴馬否決Keystone輸油管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44

4

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一如預期昨日否決了眾議院修建Keystone XL石油管道的立法提案,顯示共和黨與奧巴馬為首的民主黨之間的政治角力繼續升級。

Keystone XL石油管道項目本月11日在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以270票對152票獲得通過,授權加拿大石油公司(TransCanada)修建一條1179英里的輸油管連結加拿大及美國。奧巴馬之前便強烈暗示他將否決該法案,並於昨日最終否決該法案,令這項已爭論近七年的法案又再度陷入無限期擱置。

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稱,參議院很快就將進行投票推翻奧巴馬的否決。

“在國會批準是否讓TransCanada公司建設管道項目時,應先讓國務院對這一項目進行完審查,”奧巴馬在否決聲明中寫道,“國會現在想繞開這一決定跨境管道是否符合國家利益的審查程序。”

Keystone XL油管的投資額達80億美元,項目建成後每天可輸送80萬桶原油。共和黨認為有關項目可創造大量就業,且美國可從一個更可靠的同盟那里獲得原油,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但環保人士激烈反對,他們擔心輸油管會汙染美國的地下水。

這也是奧巴馬任內第三次使用否決權,美國政界人士預期,總統奧巴馬日後會繼續行使否決權,阻止共和黨通過一些有違他施政理念的法案,府院對抗局面升溫。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103

奧巴馬力推食品安全“大部制”先管雞還是先管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522

食品安全問題也讓美國人感到頭疼,當地時間2013年9月26日,食品安全活動家攜帶著超過50萬人的請願書,聚集在白宮外,反對美國農業部新頒布的監管規定。 (CFP/圖)

◉專題按

2013年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有內外兩個樣板:美國FDA和陜西渭南。現在兩個樣板都開始翻燒餅。

美國的食品監管體制100年沒動搖,但弊端已顯;渭南改革5年間四次大調整,卻塵埃未定。

治大國如翻燒餅。不翻不行,翻得太勤也不行。

中國在學美國“事後監管”,美國想學中國“統一監管”。渭南學深圳搞“市場監管”、深圳學渭南搞“食藥合一”。

這說明食品安全沒有最好的監管體制,只有在某時某地最適合自己的模式。

奧巴馬誓言組建一個獨立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這個議會提案已經持續16年。美國業內人士擔心,只有危機能驅動改革。

在美國,必勝客餐廳中的每一份比薩都可能是在不同的標準和監管模式之下制造出來的。比如意大利香腸比薩,如果香腸含量超過3%的,由美國農業部(以下稱USDA)下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以下稱FSIS)負責,而低於3%的那些比薩,則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稱FDA)管理。

面臨多頭管理的還有雞和雞蛋。美國所有的雞都歸FSIS管轄,但雞所下的蛋,歸FDA管,只有當這些蛋的殼被剝掉,雞的監管部門FSIS才有權過問。

多頭管理的食品監管體系,已讓美國人無法忍受:僅在聯邦級別,美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就涉及15個部門:FDA、FISIS、美國疾控中心甚至是環保部。

混亂的管理,帶來的是嚴重後果。早在2007年起,美國政府問責署(GAO)就已將食品安全管理列為國家危機之一。GAO統計,平均每年約8700萬美國人患上食源性疾病,5700人因此而死亡。

現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打算結束混亂的食品安全監管。2015年伊始,奧巴馬宣布,將從2016財年的990億美元的預算中,拿出16億,組建一個獨立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

這也讓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年度預算中提出食品安全改革的總統。

FDA和USDA均拒絕對南方周末記者闡述自己的立場。

美國“食品運動”領袖、被譽為米歇爾·奧巴馬之外“最有權勢美食家”的紐約大學食品安全系教授馬里恩·內瑟爾(Marion Nestle)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不知道為什麽總統會做這樣的預算。我很驚訝,但我知道FDA更加驚訝。”

從政治上看,現在的確不是奧巴馬提出食品安全改革的最好時機:共和黨正控制議會,這位民主黨總統的權限被擠壓到最低點,而他的任期只剩下不到兩年。盡管提升美國的食品安全管理質量,是奧巴馬在競選時期就做出的承諾。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喬治亞大學食品安全中心主任麥克·多伊爾(Mike Doyle)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如果食品安全機構改革要發生,那麽今年或許是個機會。”

這對現有美國食品安全管理體制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改變”。

“食品版”國土安全部?

奧巴馬2016年度預算中“建立獨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的內容,大多來自於參議員迪克·德賓(Dick Durbin)和眾議員羅莎·德勞拉(Rosa DeLaura)提出的“2015食品安全法案”。

在法案前加上“2015”這個時間點是為了做區分。1999年起,德賓和德勞拉就已經開始向議會提出關於獨立食品安全機構的提案,至今已16年。

“奧巴馬總統在談論到國家的時候,總是提到美國面臨的各種國家安全威脅,但有一件對每個美國人都很重要的事情常常被忽略,那就是食品安全。”德賓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回複中說。

在內瑟爾看來,德賓和德勞拉值得敬佩。“這些議員不斷嘗試,因為他們知道,政治風向的轉變隨時發生,並且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改變這個法案的命運。”

食品安全一直是總統競選時期的“寵兒”。畢竟,沒有人會反對更加健康的食物。不過,一旦當選總統,關鍵問題就變成:選擇在什麽時候、以什麽樣的方式改革。

奧巴馬選擇在距離自己任期結束兩年之際,在年度預算案中提出這個議題。

總統的年度預算,歷來是國會制定年度撥款預算的風向標。美國凱赫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表處科學顧問馮文熙承認,選擇在預算中提出食品安全機構改革,奧巴馬是“做了一點手腳的”:“耽誤總統預算案通過是一件大事,而國會一旦批準總統預算案,就等於批準獨立的食品安全機構改革。”

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困難將遠比想象中多。

預算案里,奧巴馬建議將美國衛生部(HHS)下的FDA和農業部(USDA)下的FSIS合並,歸到HHS下管轄,並把現有15個單位中涉及食品安全的一起合並。

FSIS的監管對象,是全美所有的肉類和家禽,而FDA的管轄範圍,是外國進口或者跨州流通的蔬菜、水果等其他所有種類,各州“自產自銷”的食物,則由州政府相關部門參考FDA標準監管。

隨著食品跨州貿易成為常態,在管轄範圍上,全美80%食品的監管權屬於FDA。

不過,FSIS的管轄強度遠大於FDA,二者的組織架構也大不相同:FSIS的檢查員,必須以聯邦機構雇員的身份,深入全美所有肉類屠宰場和二次加工廠實時監管,而FDA一度采取“事後監管”機制,檢查員也只通過與各州的健康管理部門密切合作來完成監管。

將這兩個上級部門、監管對象、管理方式都完全不同的部門合並到一起,困難可想而知。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食品法律與政策中心執行主席邁克爾·羅伯茨(Michael Roberts)不認為現在的政府能做好這個改革。“食品安全的一點小問題,就可能帶來大麻煩。合並政府機構要有一個非常完備的計劃,考慮非常多的問題。”他說。

更重要的是,幾個部門合為一個,看上去是在省錢,但建立一個新的部門,會花掉比想象中更多的錢。

多伊爾甚至認為,國會“並不一定願意做這樣的投資”。因為國會不認為美國食品安全是一個問題,他們覺得美國仍然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系統,美國仍然是其他國家膜拜的對象。

還有人擔心,奧巴馬用近乎“耍賴”的手段讓議會同意設立獨立食品安全機構,會讓其成為食品領域的“國土安全部”。後者因為議會遲遲不肯下撥經費,至今仍然沒有獨立的辦公樓。

美國食品管理體系打算如何“變身”? (李伯根/圖)

失衡的監管體系

多伊爾曾在FDA的科學委員會工作,這是FDA內部的專業質詢機構。他說,大約30年前,就已存在改革的呼聲。

“FDA和FSIS都清楚,自己的管理方式已經過時了。”塔夫茲大學食品政策和市場學教授威廉·馬斯特斯(William Masters)說。

與100年前相比,人們的飲食和消費習慣早已發生變化:二次包裝的食品,成為市場的主流,美國花在自己食物上的錢,少於全部收入的10%,每天他們花在準備食品上的時間,包括清洗碗筷在內,只有31分鐘。

而與之相應,FDA和FSIS的職能,在100年間卻沒有太大的改變。

奧巴馬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調整FDA和FSIS在食品安全監管上的失衡。這種失衡,體現在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賣比薩餅的廚師,如果將意大利臘腸多切了幾塊攤在面皮上,都可能將這張比薩的監管部門由FDA轉換到了FSIS——1938年的食品、藥品與化妝品草案設立FDA以來,FDA與FSIS的管轄劃分是:含肉量達到3%以上的食物,由FSIS監管。

界定3%是個複雜的問題:香腸本身應該是肉制品,但如果香腸中加了蛋白粉,應該如何計算肉類含量?若將這種加了蛋白粉的香腸,再放到比薩餅或者三明治中,又將怎麽計算?

3%的臨界點,並不是法律,它只是操作上兩個部門之間的“分權”方法——一種不那麽合理、亟須改進的“君子協定”。

但對企業來說,由誰監管區別巨大:FDA和FSIS的監管方法完全不同,FDA可能十年都不會檢查一次餐廳,但FSIS要求,企業在屠宰、生產所監管食品時,必須有檢查員在場。

“這種監管方式的差異,本身就很可笑。”羅伯茨出生在一個小農場,畢業後又曾經在大型食品公司供職,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他身邊上演:來自FSIS的聯邦政府官員,每天都窩在小鎮農場里的屠宰間檢查;而那些大型跨國的食品企業中,可能每五年才會有一個FDA官員過問。

“如果改革成功,至少肉類企業會非常開心,因為他們不用給FSIS官員安排辦公室了。”羅伯茨笑說。

和肉類一樣命運多舛的還有雞蛋。1970年,國會通過了蛋制品監管法令,將二次制作雞蛋制品的管轄權放到了USDA農業市場部家禽中心,後又在1995年轉移到了FSIS。與此同時,帶殼雞蛋的管轄權留在了FDA。

這樣吊詭的邏輯,在FDA和FSIS隨處可見。最典型的,還有對鯰魚的監管:2008年的農業法案規定,所有的魚類都歸FDA管轄——除了鯰魚。

“這完全是政治因素造成的。”多伊爾解釋說,美國90%以上的魚類都是進口,而鯰魚是唯一能夠由美國本土生產並且滿足市場需求的魚類。美國商人們發現,許多出口國都喜歡在鯰魚的箱子上貼上其他魚的名字,喬裝打扮進入美國市場:“代表鯰魚工業的議員就對國會說,應該將主管部門放到USDA去,避免傷害行業利益的事情發生。”

這個要求本身很合理:FDA“很少檢查”進口食品——它所檢查的進口食品只占所有的2%,FSIS則要求向美國進口肉類國家的監管體系等同或高於USDA標準——像中國一樣,他們需要有類似“檢驗檢疫證明”的相關證件。USDA的設立目的就是發展農業,與FDA相比,FSIS的確更能代表產業界利益。

不過,直到現在,鯰魚仍然處在沒人監管的窘境:面對忽然丟過來的燙手山芋,FSIS一沒錢、二沒經驗、三沒技術,根本搞不定。

“只給一個法令,沒錢沒人,事情怎麽會做好呢?”多伊爾問。

危機驅動改革

“至少,我們得指望政府,讓孩子們吃到安全的花生醬。每周三天,花生醬都是莎莎在學校的午餐之一,我不想擔心她會不會因為吃午餐而生病。”

這是奧巴馬在2009年的一次演講,那一年,9個孩子因為吃了含有沙門氏菌的花生醬死亡,700人受到感染。事件導致4000個產品被召回,為美國社會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也是那次事件,讓民主黨和共和黨在食品安全上取得暫時的一致。2009年夏天,眾議院通過了食品安全現代化草案,2010年聖誕節前夕,參議院也通過了他們的草案。

2011年,奧巴馬簽署了草案,使之成為法律——這部名為“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的法律,強化了FDA的監管、預防職能,被認為是美國政治歷史上最全面、最複雜的食品安全改革。

“政府和公眾都對食品安全好奇,但沒有臨近的危險,他們就不會明白為什麽得在這個事情上面花錢。”農業和食品法執業律師貝倫·林內肯(Baylen Linnekin)說。

食源性疾病,是現代美國食品安全主要危機。由食源性災難推動改革和立法的例子還有很多。1993年,美國速食店Jack in the Box售賣的漢堡導致上百人感染大腸桿菌,其中四個孩子死亡。

多伊爾當時就在FDA任職,他記得,時任總統克林頓曾大怒下令FDA專家們“立即解決這個問題”。迫於壓力,FDA在短時間內就改變了肉制品烹飪、檢查的諸多標準。

不過,任何傷痛都會平息,在食品安全法案簽署後五年里,FDA在有限的資金下,努力實施法案要求——但它再沒有得到白宮和議會的支持:FDA對於國內和進口食品的監管沒有進展,大規模食源性事件在美國人的生活中仍然存在。

食品安全作家比爾·馬勒(Bill Marler)做了一個比喻:一個不能就桌面的布置達成一致的總統和議會,怎麽有能力讓他們的孩子和家人吃的健康?

現在,議會通過奧巴馬2016年的預算草案,是建立一個獨立食品安全機構的前提。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刁大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總統預算只是議會年度預算的“參考”。

不過,共和黨所掌握的議會,很可能會給奧巴馬的預算案“找麻煩”。在國家安全等宏大話題下,食品安全越發顯得渺小。

“所有人都知道,食品安全體系急需改革,是政治讓這一切變得不可能。”紐約大學教授內瑟爾說,“其實,只要有一個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政府就會願意花錢。9·11之後,不是有了國土安全部嗎?”

令人意外的是,“一次食源性疾病爆發,才能推動政策進步”是大部分業內人士的共識。“我們有很多食源性危機,但並不足夠。”多伊爾說,“一個讓很多人死亡的食源性疾病大爆發,會引起華盛頓註意,使政治家會承受壓力,從而改變政策。”

與FDA首任局長韋利時代和里根執政時期,輿論排斥食品監管的風潮相比,至少,現在人們都覺得應該在食品安全領域,放把尺子。

“我們曾經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馬斯特斯說,“現在,我們知道不能將球隊放在球場卻不安排裁判。為了讓球隊比賽得更好,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只有這樣,球賽才不會結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