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二休學創業,21歲賣了流水過億公司,不到30歲創辦國內首個答疑APP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08/155087.shtml

導讀 : 張凱磊原本和姚勁波、張邦鑫同一批創業,角逐教育培訓市場;時隔8年後,他創辦的“學霸君”又與百度作業幫、猿題庫站在了同一條賽道上。

張凱磊原本和姚勁波、張邦鑫同一批創業,角逐教育培訓市場;時隔8年後,他創辦的“學霸君”又與百度作業幫、猿題庫站在了同一條賽道上。

學霸創業

張凱磊一笑起來總是不由自主地瞇著眼,雖長相不算出眾,人生軌跡卻充滿傳奇。

考入南開大學數學系後,天生桀驁不馴的張凱磊想幹點事情,剛上大二便不顧家人反對,休學辦培訓班,而後創辦問吧教育。

當時正值培訓市場的旺盛時期,“起來的這幾家都是這個年紀的人做出來,不是只有我,是我做得最失敗而已。”多年後,張凱磊回想起來,更多的是反思。當時包括學大教育的聯合創始人姚勁波,好未來的創始人張邦鑫都是和張凱磊同一批做教育的人,前兩者早已經功成名就。

張凱磊並非沒有機會,得益於培訓行業的蓬勃發展,張凱磊進入之後,規模迅速起來,投資緊隨其後。2006年,問吧教育拿到500萬元A輪融資,做到四個校區,一年流水接近一個億。時年21歲的張凱磊出現在當地媒體的報道中,被稱為“天津大學生中最年輕的CEO”。

在成為一個成功CEO之前,他是個學霸,數學和物理都是以滿分考入南開大學數學系;他也算得上半個名師,幾年培訓從業時間,教出三個清華北大,十幾個考上南開天大,140人的班級最後被一本高校錄取的人數占到了百分之六十多。直到後來把公司賣給安博,張凱磊也沒再教過學生。

一路順風順水的張凱磊中途跌倒在了公司B輪融資上,投資方在問吧教育和學大教育之間猶豫徘徊,兩者的模式相像。最終,問吧教育成了落敗一方。張凱磊有些難受,幹脆把公司賣給安博教育。

他決定回學校把書念完。由於在休學期間已經把學分修滿了,張凱磊回去交了論文,很快就順利畢業。

畢業後,他先是加入中金公司,負責消費品投資,後來轉道鼎暉。他投資了一堆消費品項目,包括古井貢和河套王,張凱磊稱自己大概做了超過三十億左右的交易,甚至還個人投資了三只松鼠的前身詹氏山核桃,把投資做得風生水起。

然而安博教育的發展卻沒有預想中順利。

2010年8月5日,安博教育實現了在紐交所上市。但很快就遇到了麻煩,形勢陡轉急下。

此時,張凱磊對於教育行業的發展窘境仍耿耿於懷。

“十年之前教育不平等的嚴重程度沒有今天這麽大,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它變得越來越嚴重,我很難接受這個事實。”他曾在知乎上提問,什麽東西毀了你的中學時代,上百萬人圍觀,最終來自老師和學校的因素排在了前列。

他喜歡拿醫療和教育類比,醫療經過多年的發展,盡管積怨頗多,總算取得很多突破,至少人們知道看病要先通過儀器、設備檢查之後,再對癥下藥。教育卻還依然處在原始粗放階段。

“沒有人來改變這種狀況,那我覺得如果你們不幹,那我來幹吧。”張凱磊比劃著手勢,臉上飄過一絲凝重。

再戰教育

當張凱磊決定再次做教育時,時間已經到了2012年。

與幾年前辦培訓班不同,這次創業的技術含量高了不少,公司兩百多號人,近一半是工程師。同樣與之前不同的是,競爭也激烈了不少。

他做的這款名為“學霸君”的產品是一款拍照搜題和答疑軟件,用戶通過手機把不懂的題目拍照上傳,幾秒之內,匹配題庫,返回結果,答案和解析一一呈現。由於被學生稱為“拍題神器”,曾一度令家長老師緊張兮兮,擔心學生們用於抄襲作業。

而為了這個“神器”,作為行業內最早做拍照搜題的一批人,張凱磊和他的團隊待在一間小黑屋子,做了18個月的基礎研發。他們將精力投入到包括圖像識別、圖像搜索、深度學習等技術上。

2014年8月30日——張凱磊對這個日期記憶深刻,學霸君實現了結果的快速自動化返回。

在此之前可不是這番場景,用戶把題目拍照上傳後,需要等幾分鐘,甚至長達20分鐘才能返回結果。如此糟糕的用戶體驗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難以想象,學霸君的用戶量也一直在百萬以下徘徊。在技術革新後,如今已基本實現在兩三秒之內返回答案。

技術突破帶來最直觀的效果是用戶井噴,2014年之前的一百萬用戶,一年之後漲到了三千萬,最新披露的數字是4200萬。“作為真正的剛需,如果你滿足了,用戶量馬上就起來了,這幾乎是不用置疑的。”張凱磊說。

與這種用戶階梯式增長相伴隨的是,拍照搜題領域吸引了大批入局者,包括百度作業幫、猿題庫的小猿搜題、學習寶、阿凡題等都拿到了融資,出現在同一跑道,競爭異常激烈。

進階答疑

2015年9月1日,中小學秋季開學的日子,學霸君對外公布在線答疑服務,正式由免費的拍照搜題進入付費的在線答疑階段,從工具轉向服務。

“這些事情可能是我們長期要做下去的事情。”坐在對面的張凱磊拿起手機,興致勃勃地演示。他選擇了一道高二幾何題,發出答疑需求,然後像一名學生一樣,配合著老師的問答,看著手機屏幕,耐心地等待講完。

根據學霸君的規則,系統會自動派單給老師,而通過學霸君搭建的一套手寫識別硬件加系統,老師在紙上寫,寫完之後實時傳輸給學生。為了節省流量,提高傳輸的效率,老師答疑的過程,只能聽到聲音,看不到老師本人。

而學生需要支付的成本是一塊錢一分鐘,299塊錢包月。

在搜題往答疑的轉變上面,張凱磊起初設想了幾個方案,包括學生之間互相教,後來發現不可行,很多問題學生沒法解答,專業度也有限,最終還得求助於老師。

事實上,在答疑之前,老師收到題目需要先自己解答,然後再教學生。這里存在等待期,這個時間段學生只有幹等,用戶體驗打折扣。

張凱磊希望未來對老師進行細分,每一位老師對應固定的知識點,看到學生的疑問能夠在幾秒鐘之內作答。“讓老師垂直化,他只會講這一塊東西,並且他只講這一塊東西。”

目前,學霸君的在線答疑有超過一萬名老師參與,每天解決四到五萬道題目。學霸君規定這些“在線老師”必須是公立學校的老師,有相應的職稱,然後進行一段時間的試講,讓學生評價打分,平均分低於一定水平,就沒有獎勵,張凱磊把這種模式形容為“滴滴打老師”。

張凱磊帶過培訓班,清楚家長的感受和體會。家長希望了解孩子詳細的學習情況,但憑經驗和印象的做法,決定了老師只能籠統地告訴家長大而泛的評價,譬如不夠上課認真、平時太粗心、作業完成不及時等等。

“我們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抓取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分析他們,了解他們,然後進而提升他們。”與十年前辦培訓班不同,張凱磊變得更加信奉數據和技術的作用。學生問過的所有題目,解決之後會被系統記錄下來了,整理成錯題本;或者學生自己拍下來上傳,輸出成文檔,打印成冊。

然而,K12產品存在天然缺陷,使用者和付費者分離,學生是教育產品的使用者,但付費的是家長。

說服家長並不容易。張凱磊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他經常遇到尷尬,當學生在試用產品時,學生那端傳來一個父母的聲音,責怪孩子又在玩手機。當發現孩子在聽老師講課時,家長瞬間沈默。

“你不創造出來一個足夠好的成績,你不創造出來一個讓家長滿意的東西,你是沒有辦法來吸引他們的。”張凱磊說服家長的方法是先打動學生。目前,拍照搜題轉化為付費答疑的用戶只有5%,“但是它的續費率很高。”

2016年1月11日,學霸君傍上了一條粗腿——中國移動。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數媒宣布與學霸君達成戰略合作,並推出基於學霸君開發的“咪咕學霸君”產品,以“拍照搜題+實時答疑”為核心功能。這次合作對於學霸君的意義,除了中國移動這個招牌,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移動背後掌握的渠道和三四線城市的線下資源。

當時,中移動在推“和”教育,但沒有應用,也沒有內容。便開始尋求外部合作,它把主要的產品跑了一遍,做了一個完整的測試。2015年下半年,中移動找到學霸君,年底,雙方正式達成協議,成立合資公司。

“從最有優勢的地方向下滲透,來獲得更廣範圍的用戶。”張凱磊說,“需求(用戶)能夠提升幾十倍以上的量級,讓‘滴滴打老師’模式在三四線城市獲得更大的規模。”

談起下一步的規劃,張凱磊說要利用學霸君獨一無二技術優勢,進一步在老師答疑服務上進行優化和深化,並持續尋求與有實力的機構進行合作,發掘更多在線教育類的新機會。他堅信未來幾年內K-12會繼續火下去,因為有用戶持續的投入和消費,以及平臺的技術優化。因此他對未來充滿信心,也準備迎接這個市場的巨大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731

前Uber上海總經理王曉峰首次亮相 聯合創辦自行車品牌“Mobike”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22/155368.shtml

導讀 : 2015年12月9日,王曉峰在微信朋友圈發布消息,宣布自己正式從Uber離職,“即將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和更大的冒險”,此後便一度沈寂。

i黑馬訊4月22日消息 前Uber上海總經理王曉峰今日首次以摩拜科技CEO的身份亮相,宣布將用共享模式讓Mobike(摩拜單車)回歸城市。

王曉峰自去年12月9日在微信朋友圈發布消息,宣布自己正式從Uber離職,“即將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和更大的冒險”,此後便一度沈寂。

在地球日當天,王曉峰帶著他的產品“Mobike”首次公開亮相。

Mobike是一款為人們提供共享服務的城市自行車。王曉峰表示,將通過Mobike,用人人都可以支付得起的價格,幫助每一位城市人更便捷地完成短途出行。人們只需要在App store或者Android 商店里免費下載摩拜單車,或者Mobike的App,並且通過註冊流程就可以非常便捷地租借到一輛單車。

據悉,人們通過下載摩拜App,可以了解到自己附近的單車分布,並且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單車;同時,通過掃描車身二維碼打開車鎖,到達目的地以後停在政府規定的白線停車區域,手動關鎖就會自動結算計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355

為何臉書、Google創辦人,都是猶太人? 換上猶太式腦袋 吵出超強思考力

2016-04-18  TCW

上一秒爭得面紅耳赤,下一秒融洽用餐,別覺得奇怪!對猶太人來說,意見不一致是理所當然,激烈爭辯是家常便飯,他們認為「舌尖上有幸福」,鍛鍊大腦、網住幸福就要大膽開口講!

金融、證券和好萊塢業界、IT業界,世界知名企業的創立者一半以上都是猶太人。如Google創立者賴利.佩吉(Larry Page)、Facebook創立者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Dell的麥可.戴爾(Michael Dell)、Microsoft的史蒂夫.巴爾默(Steven Ballmer)、Intel的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等,不可勝數。諾貝爾得獎者中,猶太人也占三到四成。

為什麼猶太人有如此傑出知性生產力?

只要和猶太人吃過一次飯,就能窺探出部分理由:只要猶太人聚在一起,就會突然爭論起來。

猶太人喜歡討論、爭辯,他們在激烈論辯、爭吵後,仍繼續一起用餐,氣氛融洽。

對猶太人來說,意見不一致是理所當然的事,也很歡迎他人提出異議或反駁。猶太人認為討論是一種藝術,爭論、討論正是鍛鍊大腦的智慧泉源。猶太教的本質一言以蔽之,就是「debating」(辯論)。

猶太人吃飯時間爭的可能是以下這樣的事:「神是全知全能的,才能創造出連自己也搬不動的岩石。因此神並非全知全能.」他們會認直(討論這種三段論法為何怪怪的,諸如此類的事。猶太人也很喜歡玩思考遊戲,用邏輯擾亂對手、用邏輯使對手認同自己的想法。

猶太是「議論、思考的民族」。更進一步說,是想盡辦法思考「為什麼」的民族。

腦袋這種東西,是在討論根本問題時運作得最好;不是在慼動時或生氣時,當然更不是在心不在焉或看電視時,也不是聽課、聽演講或想要背誦的時候。

全世界最愛議論的猶太人有強大的思考力,是理所當然的事.

以世界最佳大學自豪的哈佛大學與劍橋大學所開設的著名輔導課程(Tutoring),就是教授和一至兩名學生在教授室討論一個半小時的思考訓練。也就是說,思考力可經由討論訓練來鍛鍊。思考力的提高與討論訓練的量成正比。若想加強思考力,像猶太人一樣討論就可以。

猶太人認為,嘴只有一個,是因為嘴比手、腳等重要多了。有句猶太格言:「舌尖上有幸福。」這是因為經常說話、發言、提出主張,就能把幸福拉到身旁,沉默則會讓幸福溜走。因此,當有兩個人在爭論時,猶太人會滿不在乎地插嘴,立刻開始三個人的爭論。猶太人就像從嘴巴生出來的民族一般,非常喜歡議論、爭論。

「以色列」(Israel) 的語源就是發牢騷的人、爭論的人、頂嘴的人的意思。讀過希伯來聖經的人就會知道,猶太人會直接反抗上位者(摩西),提出不滿。摩西和其上位者(神)爭論、挑釁的場面也非常多。「對上位者提意見」是猶太人的特性,對上司、組織的長官也不放過。

經營組織理論所說的「搞定一百個美國人比搞定一萬個日本人還難,跟統率一百個美國人相比,指揮五個猶太人根本難如登天,」理由即在此。

為何出埃及?摩西花七天跟上帝辯論養成「跟上位者提意見」的習慣聖經中「出埃及記」的時代,猶太人在當埃及人的奴隸,被迫服辛苦的勞役。

某天,神怱然在逃出埃及的摩西眼前現身,說:「你去埃及把所有猶太人都救出來

吧!」

摩西不以為然:「這是不可能的,籍籍無名的我去那裡,對猶太人說要把他們救出來,沒有人會相信的。」神:「我必與你同在,安心吧!是我派你去埃及的。」摩西:「神,你開玩笑讓我很困擾。我到埃及在全體猶太人面前說,你們祖宗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我以神的使者的身分來解救你們,﹄猶太人會怎麼 想呢?他們一定會說:『神?沒聽過。祂叫什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什麼呢?」神:「我就是我。」摩西:「這個答案他們不會接受喔!他們會問,你看過神嗎?這樣我該如何回答

呢?」

神:「不要擔心。我會讓他們看見神蹟。」摩西:「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無法說服猶太人。」神:「誰造人的口呢?口、語言是我給予人類的。安心吧!我必與你同在。」神和摩西這樣討論了七天。

猶太人有許多和神談判、爭論或激烈反駁的故事。摩西對神說「即使說你是神,也沒有人會相信喔」,這種說話方式是相當不禮貌、傲慢的。不過,用連神的存在都懷疑的態度來議論,是猶太人思考的特徵。

「摩西的反駁」的故事教導我們,即使是神的啟示,也不可盲目相信.如果盲目相信,當下思考就停止了。思考若停止,不只不會有新覺察、新發現,也不會注意到認識上與解釋上的錯誤。若忽略了致命的錯誤,就可能發展成類似哥倫比亞號的悲慘事件。

例如,大家都說「奧運是體育運動的盛典」,真的是這樣嗎?

猶太人中,沒有人毫無保留的接受「奧運是體育運動的盛典」這種看法。在猶太教堂開讀書會的猶太人經常展開這樣的論戰:「那原本不是羅馬競技場中奴隸們被迫和獅子搏鬥的節目嗎?參加這種事,神聖經說「神說要有光」,他們問「為何神得出聲」沒論點,是最嚴重的問題

會喜悅嗎?」

學習猶太武思考法的第一步就是「把一切事物都當作議論對象」。不過,即使要把一切事物都當作議論對象,大概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要議論什麼」吧?

沒有論點就無法議論,找不到論點,是最嚴重的問題。

猶太人的論點來自兒童時期開始的教育、習慣的影響。讀希伯來聖經度過每週六的安息日,是虔誠猶太人的習慣。把整本聖經分成五十四次,花一年讀完。事先決定當週閱讀聖經的哪個部分,該讀的地方稱為「Palasya」是世界共通的,全世界的猶太人都讀同一個地方。

如果去猶太教堂,拉比(譯注:Rabbi,猶太合格律法教師的稱呼)就會問:「這禮拜Palasya的論點是什麼?」和猶太友人一起吃飯,很快就會開始討論「對這禮拜Palasya的論點有什麼想法」,也會在網頁、電子郵件上熱烈地交換意見。實際上,猶太各宗教團體向全世界發布的網站,多數都有動畫形式Palasya講義,掌握論點變得容易了。

要訓練掌握論點的能力,閱讀文章時一定要一字一句仔細、批判性的讀下去。猶太人像讀希伯來聖經一樣,一邊問「這是什麼」、「為何能這麼斷定」一邊讀。

最好二篇短文中至少拋出一個問題」。

那個疑問、問題意識就會形成論點。

例如看聖經創世紀第二早第三節:And the God said,Let there be light:and there was bght.(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這一段能想到什麼問題點呢?這一段中,常被猶太人討論的問題是「為什麼在這裡神必須出聲說話?」神應該是全知全能的.如果神全知全能,即使不一句句把話說出來,應該也能讓世界照自己的想法運作。為什麼要特意開口說話呢?

「要有光」是宇宙創造的目的嗎?「要有光」又是什麼意思呢?

也有人認為:「神給我們最初的教導,就是神只賦予人類語言的重要性,所以要特別開口發言。」於是,就會有別的學生拋出問題:「創造天地的時候,為什麼語

言這麼重要?」

如此,又花了整整一天討論語言的重要性,連全知全能的神在創造天地之初都需要語言,何況是在社會上……。

討論一下「美國投下原子彈是對的嗎?」

用人性難題培養領導者

青年走在廣大的沙漠中,他水壺裡的水只有到達下一個城鎮前所需的最小限度。

途中遇到一個因迷路而在沙漠中徘徊的旅人,他懇求青年:「我已經好幾天沒喝水了,喉嚨乾得要死,水壺的水分一半給我吧!」青年該把水壺的水分給他嗎?

如果分給他,青年也許沒辦法活著到下一個城鎮,但如果不分給他,就會造成旅人的生命危險。

猶太人會先這麼想:「神為什麼讓我誕生在這世上?」是為了在沙漠中幫助別人嗎?這裡沒有「對旅人見死不救,旅人很可憐」這種慼情用事的論調介入的餘地。

在美國的高中,上課時會有這樣的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在廣島投

下原子彈是對的嗎?」

把對投擲原子彈的立場分為兩組,一組認為是「正確」的,另一組認為是「大量虐殺」,雙方拿出所主張的根據,進行辯論。

以容易陷入情緒化,無法簡單得到答案的爭論、批評為主題進行議論,藉此培養領導者。因為成為領導者,就是會碰到決定是否使用原爆這種大量殺戮的兵器。

實戰演練》一篇小寓言,測測你的猶太思考力某天,狐狸恰巧路過葡萄田旁,看到看起來非常好吃的葡萄垂下來,就想進田裡拿來吃。

不過,葡萄田用密實的柵欄圍起來了,狐狸太胖,沒辦法從柵欄間隙進去。於是狐狸想道:「好,這樣的話,先暫停捕野兔,餓幾天肚子,瘦下來以後一定能通過柵欄的空隙。」狐狸停止狩獵,待在巢中奸幾天不出來,一動不動的忍受飢餓。好不容易瘦到約略可通過柵欄空隙的程度後,終於得到一心盼望的葡萄。因為葡萄太好吃了,狐狸不顧一切吃個不停,竟然把葡萄都吃光了。

狐狸發現,自己的肚子被葡萄撐得鼓起來,沒辦法穿過柵欄,牠想

到兩個方法:

A、把吃下的葡萄傘邵吐出來,

讓胃恢復到像原來

一樣扁的程度。

B、藏身在葡萄樹之間,等到像進來時一樣瘦為止。

《問題》

狐狸選擇哪種種万法?

猶太小孩的答案中,最多的是「為了隨時都可以從柵欄間隙出來,不要吃到把胃裝滿的程度」、「花幾天時間每天吃一點。」

撰文者孫秀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49

美團10號員工沈鵬創辦“水滴互助” ,獲騰訊等5000萬天使投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09/155704.shtml

美團10號員工沈鵬創辦“水滴互助” ,獲騰訊等5000萬天使投資
周路平 周路平

美團10號員工沈鵬創辦“水滴互助” ,獲騰訊等5000萬天使投資

美團離職創始員工沈鵬的創業項目“水滴互助”今日宣布獲得5000萬元天使投資,估值近3億元。

i黑馬訊 (周路平) 5月9日消息,美團離職創始員工沈鵬的創業項目“水滴互助”今日宣布獲得5000萬元天使投資,估值近3億元,投資方包括騰訊、新美大、IDG、高榕資本、點亮基金、真格基金和30多位知名互聯網公司創始人。

水滴互助是一個針對重大疾病推出的互助保障平臺。用戶花9元成為會員,180天觀察期之後,能夠享受相應的賠付權利。當加入平臺的用戶出現重大疾病時(目前全部針對癌癥),最高能獲得水滴互助的30萬元賠付。而賠付的資金由平臺的用戶平攤,原則上每次平攤費用不超過1元。這種方式旨在解決當下以癌癥為主的大病發生率持續上漲,而普通老百姓沒錢醫治、醫保沒有覆蓋的現實問題。

為了保證參與人的公平性,水滴互助根據不同年齡層次進行群體劃分,包括18至50歲的“關心自己抗癌互助計劃”,針對51至65周歲高發人群的“孝敬父母抗癌互助計劃”和針對出生滿30天至17周歲的青少兒 “關愛子女大病互助計劃”。每個層級都根據發病率等因素對賠付金額做了相應調整,從2萬到30萬不等。

這被看成是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之外的另一種保險方式。其特點是基於場景化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解決用戶在面對重大疾病時的醫療資金問題。目前,重大疾病賠付範圍涵蓋了五十種,全部為癌癥。

沈鵬對i黑馬表示,水滴互助作為一種新型的保險方式可能面臨著兩種風險:一是政策風險,互助保險既非社保體系,也不是商業保險體系。二是如何快速地教育和獲取用戶,做好風控,設計保障池的規則,減少騙保的行為等都是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

騰訊投資未設置排他條款

沈鵬是美團網第十號員工,第二名銷售員,也是美團外賣聯合創始人,曾負責美團外賣全國業務。2016年3月底,在美團待了6年的沈鵬正式宣布離職創業。

沈鵬告訴i黑馬,他在三月底公布了離職消息之後,新美大的投資人大佬都找他聊了一遍,這給他提供了相當高的話語權,他從創業的角度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否定了附帶業績的條款。最終選擇這個當前的投資組合,他認為,投資人需要對他的團隊和項目本身有耐心。

騰訊和新美大的戰略投資在5000萬中占了很高的比例,投資協議里包含了場景化銷售和流量支持、技術指導等條款,而同時沒有設置排他條款,其它巨頭也可以參與水滴互助的投資。

在商業模式方面,沈鵬認為,用戶花幾塊錢投保說明存在防治心理,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做上下遊產品,譬如肺癌相關的資訊,經驗分享,推送體檢產品,甚至包括基因測序等服務。而對於患病用戶,可以對接治療相關的平臺,對接醫院和名醫主刀等。

在資金的使用上,一方面用於團隊建設,尤其是技術團隊的建設。水滴互助涉及的區塊鏈技術在人才方面較為緊缺,“拿出很大一筆錢把理解區塊鏈技術的人都圈過來,這決定了我們的競爭力。”;二是保障池的投入。項目前期,用戶數量較少,從而導致每個互助保障池的用戶平攤的費用過高,影響公平性。沈鵬透露,他們現在設計的產品是每個用戶最高平攤資金將不超過1元,超過部分由平臺方承擔。

沈鵬 5000萬元 天使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327

海斯汀:想要偉大 就不能只是好 獨家專訪》Netflix創辦人給台灣年輕人的建言

2016-05-02  TWM

把小公司拉拔成全球串流影音龍頭,Netflix創辦人對創業有一套心得; 這次,他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大方分享成功思惟:要學會向「好的東西」說不。

「當你的愛超越恐懼時,你就會知道自己必須做這件事。」全球串流影音龍頭企業網飛(Netflix)創辦人暨執行長海斯汀(Reed Hastings)二十六日造訪新加坡,在十五小時的旋風式行程裡,他特別抽出時間接受《今周刊》的獨家專訪。

這是海斯汀第一次面對台灣媒體接受專訪,有別於他以往受訪時多半談論Netflix的未來發展策略,這一回,他要談的是過去;海斯汀要向正在尋求創新能量的台灣、向正在努力拚搏的台灣年輕創業家們,分享他過去二十五年來的創業心法,「愛超越恐懼」的開場白,正是他認定的創業原力。

「創業,就像是談一場戀愛!」海斯汀的這句注解,簡直比Netflix製作的戲劇更有張力與想像空間。他認為,創業就像愛情一樣,是不理性的,可能只是單純一個想法,就會讓你陷入愛裡。

他說,創業像戀愛

愛會幫助你克服恐懼

就像是他在二十五年前創辦第一家公司Pure Software時,當時心中所想的只是,「這是我很喜歡的產品,我希望這樣的產品可以走到全世界。」一種絕對純粹的信念,就像熱戀中的男女,總覺得世上沒有任何事物會比對方更美好一樣,而這正是創業者必須有的信念。

但創業也像婚姻一樣,「你無法確保每一件事(都能如你預期),你只能祈求、思考、傾聽。」他說,你無法確定自己的決定是不是正確的,而這樣的不確定性,總是伴隨著恐懼。海斯汀直言:「失敗會讓人感到痛苦,害怕是難免的。」他也會有害怕的時候,但他認為,當你有一個好的想法,覺得非得把這樣的想法帶進生活中不可時,你對這個想法的愛,就會幫你克服恐懼。

而若不是秉持這樣的信念,或許今天也不會有Netflix的存在。

他說,我沒想過放棄當你看到未來 就不會在意事實上,海斯汀在一九九七年創辦Netflix時,雖然是從郵寄DVD的服務開始,但在那個網路還只能靠撥接連線的年代,他已經對串流影音的未來有著強大的信念;當時他預期,串流影音將在五年後(也就是二○○二年)成為市場主流。然而事實是,五年過去、十年過去,直到○七年,Netflix的串流影音收入仍然掛零,根本和主流搭不上邊。

但他曾經有過放棄的打算嗎?海斯汀堅定地搖了搖頭,「對於網路電視這件事,我從沒想過要放棄。」因為在他眼裡,看到的是成長愈來愈快速的網路,「當你看到更長遠的未來,你就不會在意,它是不是花費了比你原本預期更長的時間才會發生。」而面對周遭的懷疑者,他也只想著一件事:「我要證明他們是錯的。」當然,他有的不只是理念,過去近二十年來,海斯汀帶領Netflix挺過一次又一次的存亡危機,「專注」是他最強大的武器。

「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做更少的事,卻做得更好。」就像是○四年,當時的DVD租賃巨人百視達,以比Netflix營收大逾百倍的規模優勢,瞄準Netflix郵寄DVD服務,用幾乎一半的價格,大打流血價格戰。為了應戰,海斯汀當時曾陸續推出網站廣告、二手DVD交易、社交網路等,希望這一個又一個新服務,可以和對手打出差異化,保住市占率,也保住獲利。

當下,海斯汀對自己能夠發動這麼多攻勢感到很滿意,然而最終他卻發現,研究對手並不會讓自己成功,推出這些新服務只是擴大戰線,卻無法改變戰局。

「你必須專注在消費者。」海斯汀最終選擇回過頭來,專注在核心業務的郵寄DVD服務上,將原本已經高達九八%的服務到達率更進一步優化,這才是他們勝出的真正關鍵。

但專注說來容易,做來困難,最具挑戰的,就是學會如何向「好的東西」說不。

「俗話說,『好』是『偉大』的敵人。(Good is the enemy of great.)」海斯汀直言,「如果你想要做偉大的事,你就不能只是好。(If you want to be great, you can't be good.)」這也是為什麼,多年來Netflix一直專注在串流影音的業務上,而且只做電視和電影的串流服務,卻從來不碰新聞和體育等傳統高收視率的節目。

曾經也有人問過海斯汀,為什麼不在網路服務較緩慢的地區提供下載服務,以達到更好的使用者體驗?他的回應很簡單:「我們認為消費者喜歡簡單的東西。」他相信就長期來看,網路速度一定會愈來愈快,而且網路將無所不在。所以即使當下某些市場存在著網路不夠順暢的障礙,他仍寧願投下賭注,也不要為了各式各樣的短期需求,不斷增加新功能,最終讓Netflix變成一個又複雜又笨重的平台。

「我喜歡把一件或兩件事情,做到極致的好。」海斯汀直言,這樣的方法對他很管用,但卻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而他可以確定的是,「不要勉強自己去做和本身性格不相符的選擇。」他鼓勵,勇敢走出去

要思考走向世界的可能

除了分享自身的創業經驗,言談間,海斯汀也鼓勵台灣創業家要勇敢走出去。

海斯汀表示,雖然台灣是一個小小的海島,沒有龐大的本地市場在背後支撐,但他認為,出身於瑞典的音樂串流公司Spotify已經證明,小國家一樣可以發展出成功的國際事業。重點是,「在小國家,你從(創業的)一開始就應思考,在這個國家之外的世界其他地方,有沒有發展的可能?」他說。

採訪末段,海斯汀也不忘對所有正在尋求機會的台灣年輕人提出最後建議:「這個世界很大,機會非常多,去找出人們的需要吧!」

串流龍頭Netflix

10年前就深耕台灣

全球串流影音龍頭Netflix自今年1月開始,服務正式在台灣上線,但你可能不知道,早在10年前,台灣就已經是Netflix的親密夥伴。

「我去過台灣不下百次。」負責Netflix全球夥伴關係的Netflix國際開發長格雷•彼得斯(Greg Peters)透露,為了確保能在手機、電視和電腦等各種終端,都提供消費者最流暢的服務體驗,他們很早就找上晨星、聯發科、宏達電、BenQ等台灣廠商,將Netflix的服務預先整合入晶片。

而Netflix創辦人暨執行長海斯汀這次受訪時也證實,Netflix工程師早已進駐台灣多年。據了解,Netflix和台灣廠商的合作關係已經長達近十年之久,後來隨著Netflix的業務在全球快速擴張成長,大約在5年前,Netflix已經正式在台灣組成工程團隊,並在新竹設立辦公室。

而今年配合Netflix啟動在全球190國的擴張計畫,台灣團隊扮演角色可能會更加吃重。

據了解,Netflix已在年初找到新的辦公室據點,預期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擴大台灣團隊規模。

關於企業經營,海斯汀這麼說…作為一個企業家,你必須要有這樣的自信:我可以跳下飛機,因為我一定能抓到一隻正好飛過的大鳥。

多數企業家的想法總是聽來瘋狂、愚蠢又不經濟;然後,他們會證明這些想法都是對的。

別害怕去改變那些習以為常的成功模式。

失敗時,你會從99種錯誤中學到其中一種,所以失敗的經驗並不實用;相較之下,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顯然有用多了。

當一個負責任的員工擁有更多自由,他會不斷自我提升,甚至以老闆的角度思考問題。

企業的問題就像身體疼痛,你要的是阿斯匹靈而非維他命。前者可以解決問題,後者只是「吃一顆也不錯」的市場。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59

曹大容發表公開信創辦雲九資本:沒有什麽比創造一個新東西更加令人激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774.html

6月6日,光速安振董事總經理曹大容發表公開信,正式回應了此前關於離職光速安振的傳聞。公開信表示,曹大容仍將作為董事總經理管理兩期基金的投資組合和剩余投資業務,同時他將創辦新的基金雲九資本。

2006年曹大容加入美國光速後回國創辦了光速中國,作為美國光速在中國的子基金,募集資金和管理決策都由美國光速決定。2008年,曹大容聘請曾為英特爾同事、時任谷歌大中華區投資並購總監的宓群加入光速中國。

兩人於2011年向美國光速提出獨立要求,簽訂了品牌授權協定,創辦光速安振中國創業投資基金,獨立管理、獨立運營、獨立投資。不過該授權只有三年兩期。2012年,光速安振一期基金成立,規模為1.68億美元,2014年募集完成2.6億美元二期基金。

“如今品牌授權已經到期,要決定是否繼續簽訂品牌授權協議。”曹大容向第一財經表示。從此前6月1日光速中國發布的消息來看,宓群選擇延續和美國光速的品牌合作,並著手籌備首個人民幣基金,跨入美元、人民幣雙幣基金。

而曹大容選擇獨立創辦新基金雲九資本,繼續關註早期TMT,特別是互聯網消費和企業服務領域投資。光速安振的郝瑋、王京將加入新的基金,前德迅投資董事總經理邱諄等也將加入合夥人團隊。

附公開信:

沒有什麽比創造一個新東西更加令人激動

感謝各位創業者、投資圈和媒體的朋友對我的關心。

針對近期媒體對於我個人和光速安振動向的報道,有一些需要解釋的地方,在此我做一個回應。

我仍是光速安振的董事總經理,繼續管理著兩期基金的投資業務和投資組合。

2006年,我從美國回來後將光速帶到了中國,使光速品牌跨進了中國的創業大潮。2011年,我和宓群一起成立安振管理公司,和美國光速簽訂了兩期基金的品牌授權協議。光速安振開始獨立運營投資業務。至今,光速品牌和我個人已經在一起走過了十年。

在此也向光速安振團隊的夥伴們多年來的努力、信任與支持表示感謝。

但我也經常會有一些困惑。雖然在中國,我感覺光速就是我,我就是光速。但實際上光速是一家美國品牌,並不屬於我。一個人,一家企業,他奮鬥的一切最終都將體現在他的品牌上。如果這個品牌你不能擁有,最終將無法完成你的使命。

在16年的投資生涯里,我見了無數的創業者。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類,是那些擁有舍我其誰的勇氣、宏大的格局和長遠眼光的人。有些人在能力上可能比他們還要優秀,但真正決定一個人所能達到何等高度,是看他在一開始就擁有怎樣的格局。

隨著光速安振兩期基金品牌授權到期,也是我人生過半時,我決定開啟一段新的征程,和我的團隊共同打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品牌——雲九資本。

雲九資本將關註早期TMT,特別是互聯網消費和企業服務領域。感謝諸多投資界的朋友、創業者、家族辦公室和機構投資人對雲九新團隊的支持與信任,讓我們能夠更專註地去尋找下一代獨角獸。

光速安振的夥伴郝瑋、王京,以及即將加入的幾位重量級合夥人——其中包括前德迅投資的董事總經理邱諄——將組成雲九資本新的合夥人團隊,在中國風投市場堅持我們的光榮與夢想,努力打造出我們心目中最好的創投品牌。

關於雲九資本的更多細節,我們將會在近期正式對外宣布,期待創業者和媒體朋友屆時的關註。

就像我身邊許多走在創業路上的朋友一樣,從零開始創造一個新的東西是多麽的令人激動,沒有什麽比這更能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偉大與神奇了。

我們將在這條路上反芻自新,砥礪前行。

曹大容

2016年6月6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14

「比聯準會更可靠」的橋水基金創辦人 達利歐用矩陣思考法 賺贏索羅斯

2016-06-06  TCW

相信投資99%皆有系統,投資標的遍及整個市場、從不預測漲跌,他獨特的投資哲學連美國前財長都推崇。

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日前在上海自貿區註冊成立分公司,該基金創辦人達利歐(Ray Dalio)是否看多中國,以及他獨特的投資哲學都引起關注。

重視邏輯

用兩變數思考投資策略

達利歐旗下的純粹阿爾發(Pure Alpha)基金,超越索羅斯的量子基金,是史上最賺錢的對沖基金。

他在行家間大名鼎鼎,聯準會前主席沃克(Paul Volcker)、前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都稱達利歐的經濟模型「比聯準會更可靠。」美國前財長桑默斯(Larry Summers)也推崇達利歐的經濟理論,邀他去哈佛大學授課;《經濟學人》亦稱達利歐的看法「須認真看待」。

達利歐的投資哲學有兩大特色,一是重視邏輯。「我會把做每筆交易的邏輯寫下,」他將其投資理念公開,鼓勵人人吐槽,即使下屬亦可和其當面辯論,「我不在乎結論,我重視的是思考邏輯」。他力行有話直說,公司任何人犯錯都須當面指出,背後議論者一律開除。一位經理曾直接寫信給達利歐,批評他在某次會議二毫無準備,你的表現只有D。」後來達利歐將信轉發給所有員工,讓己過大白於天下。

達利歐投資時慣用「炬陣思考」,用一個2 X 2矩陣,以「經濟成長率」與「通貨膨脹率」兩個變數,分為成長加速、成長減速、通膨率提高、通膨率下降四種情況,各自對應不同投資組合。例如當「成長減速、通膨率下降」,達利歐就增持黃金減持股票。他的投資組合在四種情況間平均分配,這意味著其投資有四分之一是壓在「成長減速、通膨率提高」的經濟體,這和一般人看好某國家前景的邏輯大不相同。

分散風險

每個組合至少15種資產

這就是達利歐投資哲學的第二大特色「分散風險」。他的每個投資組合至少有十五種資產,因為他認為這可將風險降低八成。他的「純粹阿爾發基金」,投資標的遍及整個市場,每次進行三十王四十種資產交易。他自稱無法預知哪項單一資產會漲或跌,「所以我不會在單一標的上孤注一擲。」這源自他初出道時做多豬肉、連續多日無量下跌的慘痛經驗,「我不想惡夢重演。」達利歐稱其投資「九九%都是有系統的」,他買進或賣出某檔股票,不是單純看好或看衰該公司,而是不同狀況下整體投資的調整。這就是為何達利歐用電腦交易:預先設定各種條件,由電腦程式買進或賣出。今年三月他選出橋水新任聯合首席執行長,乃是曾與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ne Jobs) 共事過十六年的魯賓斯坦(Jon Rubinstein),因為「他是科技專家,這正是我們需要的。」

不信明牌

「只看漲跌,必輸無疑」達利歐的系統化策略,不重視公司經營者素質,和股神巴菲特大異其趣。巴菲特曾說:「我們尋找的是那些擁有一流管理水準的公司。一家公司有優秀的經理人,最後必能取得輝煌成就。」

巴菲特和達利歐的差異有

二,一是巴菲特的策略更易讓一般人模仿。股神買進或賣出個股,反映的是他對該公司未來看法,這等於巴菲特挑出「明牌」,一般人只須「無腦照搬」即可。

但達利歐買賣個股,卻是其整體投資策略的一環。據美國證管會最新公布的報告,達利歐今年第一季賣掉亞馬遜,減持蘋果三分之二及臉書近半持股,買進「字母」(Alphabet,Google母公司)及麥當勞,這不能解釋為他看好或看衰這些公司,而是他整體投資策略的調整,他在上海自貿區設分公司亦是類似邏輯。一般人若無達利歐的整體策略,只仿效他買賣單一資產,是很難賺錢的。這也

是為何達利歐對所

謂「明牌」嗤之以

鼻,「如果投資只

想知道哪檔股票會

漲或跌,你必輸無疑。」

另一差別在於投

資的「藝術」與「科

學」之分。人人都想學巴菲特的策略,但他出過無數本書,

世上仍只有一個「股

神」。因巴菲特的投資眼光,就如畢卡

索等偉大藝術家天分一

樣,是無法複製的。

達利歐視投資為科學,他說:「宇宙萬物皆有規律,經濟也是一樣。」因此他重視投資邏輯而非經營者素質,他的投資策略就和科學一樣,理論上是可被複製的。

兩者立足點不同,卻都是投資大師。他們各自用其人格特質,為不同的投資理念做了最佳注解。

達利歐

出生:1949年

學歷:哈佛商學院

經歷:紐約證交所交易員、

橋水創辦人

現職:橋水首席聯合執行長地位:《富此世》全球富豪

榜48名’個人資產

156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82

東森國際資產賣不停 王令麟挑戰仍巨 五千億帝國崩解 創辦人王又曾在美驟逝

2016-06-06  TWM

隨著力霸集團創辦人王又曾在美國車禍身亡,他所剩餘的十五年通緝時間、被起訴的十四項刑事罪名、被求處的三十年刑期外加十七億元罰款,以及掏空力霸、東森媒體七三○億元所留下來的百億元起跳呆帳金額,恐怕也都跟著灰飛煙滅。從縱橫政商到客死異鄉,八十九歲的王又曾,最後的命運頗具警世意義;而家族事業版圖的今昔對比,同樣令人不勝唏噓。

全盛時期,王又曾掌控五家上市公司,集團橫跨金融、製造、電信業,最高市值五千億元。現在論及王家事業版圖,僅堪討論的是四子王令麟所掌控、市值四十億元的東森國際。而目前東森國際又正積極處分電視、土地與飯店等資產,事業版圖持續縮水。

為了專注電視購物與新媒體事業,近年東森國際不停變賣資產,其中最受矚目的待售資產為東森電視。持股二一.?三%的東森,去年搭上私募基金凱雷獲利了結便車,原本打算以交易金額一八三億元賣給私募基金美國DMG娛樂集團執行長丹密茨。不料,此樁交易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遲遲未審,原本預計今年第一季拍板定案,如今購併案能否通過仍充滿變數。

此外,原本打算興建媒體園區的關渡土地,去年本已談定以八十至八十五億元賣給外資,沒想到又因無法獲得金管會同意,導致交易案告吹。除了上述資產,列入待售名單的還有楊梅度假酒店與海洋溫泉酒店等旅館事業。

整體來說,扣除待售事業,東森國際未來版圖將僅留存散裝航運本業,以及零售購物、網路媒體等,對比當年家族盛世,景況的確落寞許多。

今年第一季東森國際每股稅後虧損○.?三九元,較去年同期的虧損○.?六三元有所改善;但公司營運能否隨著王又曾的離世擺脫此前種種陰霾,王令麟的挑戰仍然不小。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40

創辦之初擁有5萬創業者會員,方糖小鎮的擴張步伐過快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0/156720.shtml

創辦之初擁有5萬創業者會員,方糖小鎮的擴張步伐過快了嗎
甄不多 甄不多

創辦之初擁有5萬創業者會員,方糖小鎮的擴張步伐過快了嗎

方糖小鎮的盈利模式也具有了新的探索方向,他們開始從租金收入為主向服務收費轉變,希望未來服務費能占據盈利的三分之二。

方糖小鎮運營一年多以來,已經擁有18家社區門店、1萬個工位,總建築面積達到5萬平方米。這種擴張速度在聯合辦公市場很少見。而且,其創始人萬里江還在加速擴張步伐,他們計劃今年在北上廣深成都等城市開拓70個網點。

資本寒冬之說盛行之下,這種擴張速度是否過快?萬里江認為這個速度對方糖小鎮來說非常保守,“我們看十幾個地方才能定下一個網點,每開拓一個網點都要確保盈利。”

據萬里江透露,他們前期的擴張速度也是在行業內領先的,而這是因為他在做方糖小鎮之前,曾用7年時間做出了中國文化創意園區領域的領軍企業德必集團,積累了大量空間運營經驗。他認為,這種租賃型的辦公場所運營經驗和開發商開發大樓是完全不一樣的邏輯,“與那些開發商出身的創始人不同,我對這個行業非常熟悉,大概看一眼,我就能知道這塊網點能不能開拓,社區該怎麽運營,工位該怎麽銷售,這是一套非常成熟的打法。”

他進入聯合辦公市場的另一個底氣在於,在創辦方糖小鎮之前,萬里江參與創辦了WorkFace創業社群,這個社群在全球20多個城市擁有5萬以上的新興行業初創企業會員,為方糖小鎮早期獲客提供了良好的用戶基礎。目前,入駐方糖小鎮的企業大概有三分之一來自於WorkFace社群。

萬里江告訴i黑馬,最初創辦方糖小鎮也正是因為發現了這些社群會員的創業痛點:有很多會員經常為找到一個合適的辦公場所感到困擾,也有很多會員惺惺相惜,他們覺得除了需要每周的線上交流外,也需要線下的溝通。“我們做這個聯合辦公應該算是應運而生。”萬里江說。

在用戶的選擇層面,方糖小鎮面向的企業範圍更為廣泛,許多聯合辦公空間只吸納一些初創公司,而他們也會選擇一些大企業入駐,最高可以入駐一個500人的企業,對此,萬里江的解釋是,方糖小鎮想做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如果只針對最早的初創企業,那就像森林里只有小草一樣,不能稱為一個生態系統,只有當森林里同時擁有小草、灌木、小樹、大樹等等,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另外,針對大城市上班族租房困難,方糖小鎮與魔方公寓合作,希望打造一個樓上居住、樓下工作、工作與生活一體化的社區,入駐方糖的創業公司員工可以拿到八折優惠與魔方公寓簽約。

目前,方糖小鎮的盈利模式也具有了新的探索方向,他們開始從租金收入為主向服務收費轉變,希望未來服務費能占據盈利的三分之二。“我們降了租金,但是入駐企業必須要接受服務費,否則就不能進來。”被問及這種轉變是否困難時,萬里江表示,這是在探索期,是一個從0到1的過程,而且聯合辦公並不會局限於此,最終,方糖小鎮希望打造成一個相互信任、彼此扶持的“生態系統”。

以下是方糖小鎮創始人萬里江對聯合辦公市場的看法:

i黑馬:中國的聯合辦公市場規模有多大?

萬里江:我覺得只要我們能改變傳統辦公室里面的人的觀念,從傳統辦公市場上占有10%的份額,那就是一個上萬億的市場。

i黑馬:您是否認為做聯合辦公市場本質上是一個賺差價的生意?

萬里江: 我覺得完全忽視或者只註重房租差價都是不對的,這個市場的想象空間很大,否則WeWork也不可能估值到160億美金。房租盈利很重要,但它是第一步的事情,我們首先要將這個基礎打牢,然後再談提供服務和營造社區,但最終,方糖小鎮還是希望營造一個相互信任、彼此扶持的微生態環境,讓大家可以相互幫助和自由交易。

i黑馬:中國和美國的聯合辦公市場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

萬里江:中國和美國的客戶基礎不同。美國自由職業者已經占到職業群體的34%,正是因為自由職業者的蓬勃發展,才造就了WeWork這樣的企業,但是中國的自由職業者還是相對較少,租共享辦公室的客戶大多還是快速發展的新興互聯網公司。

而且,中國企業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誠信度低,交易成本高,而聯合辦公空間的模式正好能對此進行改善,我希望在方糖小鎮營造的環境里,只要同樣是會員,我和你之間就互相信任,能快速地達成交易與合作。

 

方糖小鎮 聯合辦公空間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182

獨家書摘》執掌耐吉52年,奈特自傳曝光 78歲創辦人最真誠告白:你越努力不懈,運氣就越強

2016-07-04  TCW

《一路玩到掛》到頭來根本就不是喜劇,而是一部談生命終點的電影。兩個人,尼可森和弗里曼,都是癌症末期,決定要在剩下的日子裡做遍好玩的事、瘋狂的事,自己一直想做卻沒做,以便在掛掉前充分利用時間。電影演了一小時,卻讓人笑不出來。

看《一路玩到掛》巧遇巴菲特、蓋茲我差點問:你們的遺願清單是?

那部片和我的人生還有很多奇怪、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首先,尼可森一直讓我聯想到《飛越杜鵑窩》,這又讓我想到了凱西(編按:《飛越杜鵑窩》作者),而把我拉回了在奧勒岡大學的日子。其次,尼可森的角色把看喜馬拉雅山排在遺願清單的前面,而這件事也把我帶去了尼泊爾。感覺起來是好久以前,卻又好近。

當電影演完、燈光亮起時,我和佩妮(編按:奈特夫人)都如釋重負的站起來,回到現實生活的明亮炫光下。

戲院是新的十六廳巨大場館,位在大教堂市(Cathedal City)的中心,就在棕櫚泉(Palm Springs)外面。如今在冬天時,我們有很多時候都會去那邊,以躲避奧勒岡冷颼颼的雨。在走過大廳,等待眼睛適應時,我們認出了兩張熟面孔。

起初我們想不起來是誰。我們在腦中看到的還是尼可森和弗里曼。但這些面孔同樣熟悉、同樣有名。此時我們想到了,是蓋茲和巴菲特。

我們晃了過去。

兩人都不是你會稱為死黨的人,但我們在社交活動和會議上見過他們奸幾次。我們有共通的志業、共通的興趣、幾位共同的舊識.「想不到會在這裡遇到你們!」我說。然後我就手足無措了。

我真的這麼說了嗎?我在名人面前還是會害羞又尷尬的情況下,這有可能嗎?

「我才剛想到你。」其中一位說。

我們輪番握了手,談的多半是棕櫚泉。

這個地方豈不是很美嗎?脫離寒冷豈不是很棒嗎?我們談了家庭、生意、運動。

我聽到背後有人在低聲說:「嘿,你看,是巴菲特和蓋茲耶。另外那個人是誰?」我笑了。應該的。

我忍不住在腦中很快算了一下。此刻我的身價是一百億美元,這兩位的身價則各是五、六倍以上。把我從不現實帶進了現實。

佩妮問他們覺得電影好不好看。兩人都說好看,並低頭看著自己的鞋,雖然這有點令人洩氣。「你們的遺願清單是什麼?」我差點就要問了,但並沒有。

蓋茲和巴菲特似乎這輩子所要的一切都做到了。他們肯定沒有遺願清單。

這使我不禁自問:我有嗎?

我回想,有一次詹姆斯跑來告訴我:他在表上刻「謝謝對對我賭一把」四十年後,我卸任耐吉的執行長,在我認為是後繼有人並相信是體質良好下離開了公司。在最後一年的二〇〇六年,營業額是一百六十億美元。(阿迪達斯則是一百億美元,但誰在算那個?)我們的鞋子和衣服進了世界各地的五千家店面,而且我們有一萬個員工。

在比佛頓的世界總部,五千個員工是安頓在伊丹尼克(Edenic)的大學校區。

它是兩百英畝的野外林地,有溪水潺潺流過和簡易的球場散布其中。

身為董事長,我多半還是會去辦公室。

我環顧所有的這些建物,看到的不是建物,而是殿堂。只要你用心打造,任何建物都是殿堂。

在校區建物之間,沿著校區走道,都掛有巨幅的旗幟:超級運動員、傳奇、巨星和巨頭的動態照,他們把耐吉提升為不只是品牌。

喬丹、柯比、老虎.伍茲。

我回想起二〇〇五年的七月。在某次活動的中場,雷霸龍.詹姆斯(LeBron James )要求私下談談。

「菲爾,我能不能耽誤你一下?」「當然好。」他說:「我當初跟你簽約時,對於耐吉的歷史並沒有了解得那麼多。所以我研究了一下。」

「喔?」

「你是創辦人。」「唔,共同創辦人。對,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且耐吉是誕生在一九七二年。」「唔,誕生——?對。我想是。」「那好,所以我去珠寶店請他們找了一只一九七二年的勞力士手表。」他把表拿給我,上面刻著:謝謝對我賭一把。

我不曉得該說什麼。我想要告訴他,那不太算是賭一把。他就跟打包票沒什麼兩樣。一如平常,我什麼話都沒說。

但對別人賭一把上說得對。你可以說一切就是這麼回事。

在溫布頓其中一屆,我看著彼特.山普拉斯(Pete Sampras)把每個對手打得落花流水。在拿下最後一分後,他把球拍扔進了觀眾席——要給我!(他扔過了頭,打中我後面的人,當然就挨告了。)我看到彼特的宿敵安德烈.阿格西(Andre Agassi)以非種子身分在最後一拍贏得美網後,流著淚跑到我的包廂前。

「我們做到了,菲爾!」我們?

我不斷想起那句台詞:

衡量自己時,要看用你衡量自己的人老虎.伍茲在奧古斯塔(Augusta)打進最後一記推桿時,我露出笑容——還是在聖安德魯斯(St.Andrews)?他擁抱了我,而且抱得比我預期中要久了好幾秒。

我把思緒拉回到許多私下、親密的時刻,與我共享的人有他、波.傑克森(B0 Jackson)和麥可.喬丹。住在喬丹的芝加哥住宅裡,我拿起客房床邊的電話,發現有聲音傳來。需要為您效勞嗎?是客房服務。如假包換、夜以繼曰、使命必達的客房服務。

他們全都像是兒子和兄弟,也就是家人。不折不扣。

我想起了那句話。「純粹是生意。」絕非純粹是生意,永遠都不是。假如有朝一日真的變成純粹是生意,那就代表那門生意非常糟糕。

我不斷想起《一路玩到掛》裡的一句台詞。「你在衡量自己時,要看的是用你來衡量自己的人。」我忘了那是尼可森還是弗里曼。這句台詞直(對,真是非常對。而且它帶我去了東京,去了日商的辦事處。我在不久前去那裡拜訪。電話響起。「找您的。」日本接待員說,並把話筒遞過來。「找我?」是麥可.強森,三屆金牌得主,兩百和四百公尺的世界紀錄保持人。他做到這一切時,所穿的都是我們的鞋子。他說他恰巧在東京,聽到我也在。「你要不要吃個飯?」他問說。

我受寵若驚。但我告訴他沒辦法。日商為我設了宴。我邀請他過來。幾個小時後,我們就一起坐在地板上,面前的桌上擺滿了涮涮鍋,並用一杯接一杯的清酒互相敬酒。我們談笑、歡呼、乾杯,彼此之間心有靈犀,就跟我和大部分合作的運動員之間一樣心有靈犀。是情慼交流,是肝膽相照,是某種聯繫。它梢縱即逝,但幾乎總是會發生,而且我知道,我在一九六二年跑逼世界時,有一部分要找的就是這個。

忘了自己才能真正認清自己。你我一家。

在某方面合而為一,樣子或外型,它就是我所認識的每個人所追尋的東西。

帶著遺憾,糟糕的決定有幾百個其一是說魔術強森「闖不出名堂」我睡不著。我止不住的想到那部該死的電影《一路玩到掛》。躺在黑暗中,我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你的清單上有什麼?

金字塔?去了。

喜馬拉雅山?去了。

恆河?去了。

所以……沒有了嗎?

說說耐吉的故事或許還不錯。其他每個人都說過這個故事,或者試著說過,但他們總是一知半解,所以搔不到癢處。

或者反之亦然。在開啟或結束這個故事時,我或許是帶著遺憾。糟糕的決定有幾百個,也許是幾千個。說魔術強森是「沒有位置的球員,在NBA永遠闖不出名堂」的人是我。

經理人當得不夠好,沒有避開資遣。

十年裡有三次,總共一千五百人。還是耿耿於懷。最重要的當然就是,遺憾沒有花更多的時間陪兒子。假如有的話,也許我就能解開馬修.奈特的密碼了。

然而,我知道這個遺憾和我最大的遺憾有所杆格,那就是我無法重來一遍。

我會告訴25歲的男女:

不要隨便找個工作,要找志業我則想要分享經驗、起落,使某個在某方面遇到同樣考驗與磨難的年輕男女,或許能得到啟發或安慰,或警覺,也許是某個年輕的企業家,某個運動員、畫家或小說家,或許能往前衝刺。

全都是同樣的心願。同樣的夢想。

我會告訴二十五歲左右的男女,不要隨便找個工作或行業,甚至是職業。要找的是志業。就算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去找就對了。假如跟著志業定,疲憊會比較容易熬過去,絆腳石會成為燃料,高牆則會像是你壓根就感覺不到。

我想要告訴其中的佼佼者、叛逆分子、創新分子、反動分子,他們總是會樹大招風。樹越大,風就越強。這不是一人主言,而是自然定律。

那些侈言企業家要永不放棄的人呢?

不懂裝懂。有時候你非放棄不可。知道什麼時候要放棄、什麼時候要另謀出路,有時候才是本事。放棄不代表停下來。

千萬別停下來。

運氣扮演了吃重的角色。我想要公開坦承運氣的威力。運動員要靠運氣,詩人要靠運氣,生意要靠運氣。努力不懈至關重要,好的團隊不可或缺,頭腦和決心無比珍貴,但決定結局的或許是運氣。有些人可能不把它稱為運氣,而是稱為道、原道、智或命。或是天意。或是靈。

這麼說吧。你越努力不懈,你的道就越強。而且由於從來沒有人好好定義過道,所以我現在都試著固定去望彌撒。

要對自己有信念,但也要對信念有信念。

不是別人所定義的信念。而是你定義的信念。是信念在你心中定義自己的信念。

我想要以什麼形武說出這一切?回憶錄?不,不是回憶錄。我無法想像它怎麼能全部套用在一套統一的敘事裡。也許是小說。或者演講。或者一系列的演講。也許只是給孫子的一封信。

我在黑暗中瞇著眼。所以也許我終歸還是有遺願清單?

有好多事要做。有好多事要學。我對自己的人生有好多事不知道。

現在我真的睡不著了。我起身把桌上的黃色拍紙簿拿過來。我走去客廳,坐在我的躺椅裡。

不動如山、平靜無比的感覺向我襲來.

我瞇起眼來看著窗外的月亮發光。同樣的月亮曾啟發古代的禪宗大師無所擔憂。在那顆月亮的亮光下,我開始列出清單。

整理者邱碧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