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選擇性「放水」 多釋400億 分析員﹕伺機加強操控內銀
1 :
GS(14)@2014-06-17 12:14:3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7/news/eb_eba1.htm
【明報專訊】中央出乎市場意料擴充流動性,昨天起正式實施的「定向降準」擴大至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招行(3968)、民行(1988)以及在內地上市的興業銀行和寧波銀行均已獲通知,調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預計可釋放資金400億元(人民幣‧下同),炒起內銀股。市場對人行是次做法頗有微言,批評其「選擇性」給內銀降準,缺乏透明度,且有加強操控之嫌。
人行上周一宣布「定向降準」細則,昨天,符合「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已正式實施降準0.5個百分點,然而至午間時分,內地傳出招行、民行、興業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以及浙江一家城市商業銀行寧波銀行均獲降準0.5個百分點,此後四家銀行發言人逐個對外證實傳言,招行和民行亦發通告證實。昨天,中小型內銀逆市炒起,招行、民行和上交所上市的興業銀行股價均升逾1.5%(見表)。
巴克萊:降準標準隨意 不合理
中金公司銀行業分析師黃潔和毛軍華在給客戶的郵件中稱,原來部分銀行和人行進行了接觸,對小微企業的定義進行了調整,民行和興業這才符合條件獲降準,招行亦然。不少券商獲悉後對人行的做法頗為不滿,批評其做法缺乏透明度,「找個藉口隨便放」,更有人諷刺人行「下定決心要偷偷放」。巴克萊資本中國銀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直言,這顯示人行任意對內銀降準,缺乏標準,亦不合理。
按人行上周公布,內銀須在去年新增涉農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比例超過50%,及餘額佔比逾30%,或新增小微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比例超過50%,餘額佔比超過30%,才符合降準的要求。但招行、民行及興業銀行,其涉農貸款和中小企貸款佔比並不多(見表),明顯未符合資格。
人行:並未擴大降準範圍
對於市場的質疑,人行在微博上反駁稱,並沒有擴大降準範圍,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這已包括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等多類機構。
有銀行界人士對本報表示,雖然貨幣政策整體呈現寬鬆的趨勢,但人行此次舉措難免被人懷疑是有意圖地去加大在內銀中的影響,加強操控力度。此外,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認為,儘管降準旨在刺激經濟,但不宜擴大,否則流動性仍將走入房地產市場,令樓市泡沫惡化。
他認為,內地廣義貨幣(M2)的增長率過去10年都在快速增加,貨幣擴張政策使得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率太高、槓桿率太高,他相信,現時中央採取的穩健貨幣政策,是趨向溫和緊縮而非擴張。
明報記者 張聞文
2 :
GS(14)@2014-06-17 12:16:43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7/news/eb_eba2.htm
【明報專訊】4月底至今,人行表面降準兩次,實際降準3次,範圍大致從農商行,擴大至城商行,再擴至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整體釋放流動性預計已逾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對經濟刺激作用將明顯,尤其對中小型實體經濟有較大幫助,市場預期,定向降準範圍還會繼續擴大。
累釋3200億流動性
根據海通國際的估算,招行、興業銀行、民行及寧波銀行的存款總額在截至今年首季末共計7.66萬億元,此次降准0.5個百分點,大約可釋放400億元流動性,而自4月下旬以來,人行共釋放流動性約3200億元。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策略師廖群對本報表示,若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大約釋放流動性5000億至6000億,其中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將約佔一半,此次放水近3000億,而人行已明言降準範圍已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那麼實際上,目前基本只有五大行在範圍之外了。
無論人行此次做法是否受到批評,但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不容小覷,尤其對中小企業、非產能過剩行業以及競爭性行業最為利好。民生證券就評論,從農商行到城商行再到昨天的四家銀行,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約1800億左右,均將投向中小企業和三農領域。海通國際預期,未來將有更多銀行會向人行申請降準,該行期待全面降準,以釋放更多流動性支持經濟。
中國出口跌25% 7年最差分析員:今年外貿料續弱 人幣看淡
1 :
GS(14)@2016-03-09 16:18:14【本報訊】中國海關昨日公佈2月進出口數據,跌幅遠遠超過市場預期。以美元計,2月出口按年跌25.4%,創下2009年以來、近7年最大降幅,遠超市場預期的跌14.5%,亦較1月時跌幅進一步擴大。分析員普遍預計,今年內地的外貿形勢將持續轉差,或對人民幣滙價造成壓力。記者:黃尹華
上月內地進出口總值按年大減,若以美元計,2月出口按年跌達25%,為2009年5月出口下跌26.5%之後最差的表現。
貿易順差縮水近一半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內地外貿表現極為失色。除出口外,2月進口亦跌13.8%,同樣超出市場預期的12%跌幅,由於2月商品價格已經企穩,按道理仍對進口表現有利,惟數據仍欠理想,反映中國內部需求相當疲弱。內地2月進出口總值為1.43萬億元人民幣,按年下降15.7%。至於2月貿易順差則由1月的633億美元,縮減到326億美元。而今年頭兩個月累計進出口額按年跌12.6%,其中出口按年跌17.8%,進口跌16.7%。今年頭兩個月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下降,其中最大貿易夥伴歐盟按年跌9.7%,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跌12.2%,至於第三大貿易夥伴東盟則跌14.9%。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指,2月出口錄得上次經濟危機後、單月最大跌幅,頭兩個月數據結合來看,出口仍按年大降,降幅深於去年底時,外需持續萎靡仍是出口下滑的主因。招商證券指出,2月出口大跌,可能是與春節因素有關,但仍低於市場預期,目前歐日製造業PMI繼續下滑,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盪也不利於市場穩定,因此第一季度外需轉弱,難以幫助中國出口帶來起色。
內需疲弱 進口跌14%
德國商業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周浩指,出口急降,貿易順差萎縮,顯示近期較強勢的人民幣滙率,已成為出口的阻礙,疲軟的貿易數據暗示人民幣滙率進一步貶值將難以避免。雖然人行可繼續通過入市、利用外滙儲備來穩定滙率和金融體系,但中國的貿易競爭力終被削弱。2月進口跌幅較之前一個月的18.8%有所收窄,但仍低於市場預期。招商證券指,跌幅收窄主要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有關。近日國際商品價格急升,在中國進口數據已有所預示。不過,國際商品價格自去年12月起已經開始低位反彈,在進口商品價格和數量都上升情況下,整體進口仍出現13.8%的跌幅,意味整體內需的疲弱遠超市場估計。
此外,民族證券指出,進口數據顯示內地需求恢復的速度比想像中更慢;除非下半年中國經濟切實企穩,目前商品價格企穩情況也可能難以維持,之後有機會再回落。中國外貿形勢嚴峻,總理李克強上周六發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預先暗示。去年工作報告將年度外貿增長目標設為6%,但實際外貿總額萎縮了7%。來到今年,中央在政府工作報告已經不敢設任何增長目標,只提及目標為「回穩向好」,籠統帶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9/19521830
星級分析員陸東:牛市重臨 成交可上萬億
1 :
GS(14)@2016-05-17 03:36:16【明報專訊】雖然以歷史市盈率看港交所(0388)股價看似偏貴,惟星級分析員、Look's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創辦人陸東表示,他相信中央推進人民幣與國際接軌的決心不變,料港交所長線可從中受惠,在下輪牛市重臨時港股單日成交額可望達萬億元水平,港交所勢必豬籠入水。惟港股短期可能仍要面對沽壓,故他部署在150至160元始低吸港交所。
明報記者 葉創成
陸東於《Money Monday》第23期(去年11月16日刊出)封面故事預測,港股要等到今年下半年始出現升浪,當時他分析,相信中央將推動人民幣與國際接軌的國策,而本港在此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港交所作為本港唯一的證券交易平台,將是最大受惠股。他更透露自己持有的港交所「由幾蚊買到百幾蚊從未沽過」,建議讀者亦可逢低吸納港交所。事隔半年後,恒指及港交所股價分別下跌12%及14.7%,而目前港交所歷史市盈率亦遠高於過去15年平均數(見圖)。陸東再次接受訪問,表示港交所向來「跌就跌得多過大市,升又升得多過大市」,對兩者近月走勢不感意外,並且強調自己仍然持有港交所。
港GDP按季跌 預期之中
張華峰及曾淵滄均關注「權威人士」的「L形經濟」論對港股的影響,陸東則分析,發表該評論者料屬黨中央高層,但他認為其此舉只是「將事實正正確確地剖白出來」,讓外界明白內地處於經濟轉型困難時期,並不影響他對港股及港交所後市的看法,「內地經濟呈L形走勢,其實個個都知,只不過是過去老細未講清楚而已。因為內地經濟正處於轉型階段,不再靠平貨幣及平勞工代工生產出口賺取收入,而是轉型發展具備科技含量及優質品牌的高增值製造業,過程中一定有人犧牲,大量過剩產能,甚至個別不夠競爭力的行業會被淘汰。這是中國經濟轉型遲早都要捱過的陣痛,可以選擇現在捱或將來捱,但將來捱會更痛苦而已,我並不懷疑領導人堅持改革的決心。」
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對本港經濟亦帶來負面影響。港府上周五公布首季GDP按季錄得0.4%負增長,為2011年第二季以來最差。陸東則分析,GDP屬滯後數據,而恒指由去年4月高位28588點至今大跌逾三成,其實早已預示本港經濟轉弱,他對此不感意外,「本港地產及銀行一向是支持經濟發展的兩大火車頭,目前該兩個行業均不濟,經濟又點會好!」
雖然負面消息接踵而來,仍無損陸東對港交所的長期信心,除了重申上次訪問中的觀點,指港交所將受惠人民幣與國際接軌的國策前途無可限量外,他補充另一觀點,指只要相信股市有牛熊周期,便應該趁熊市港交所股價低殘時買入該股,「在2003年4月的熊市後期,恒指曾跌至8000多點,每日成交額不足100億元,而在2007年10月的牛市高峰期,港股單日成交額曾突破2000億元,上升20倍。在是次低潮港股成交額曾低於500億元,若在下論牛市再出現20倍升幅,單日成交額將達1萬億元。港交所是獨市生意,可比喻為唯一上市的本港合法賭場,像荷官一樣派牌就有錢收,不需要冒任何風險,只要有人賭就可以賺錢;一旦牛市重臨,港交所股價又會飛升。」
恒指或重返18000點附近
綜合上述分析,陸東強調,假如恒指再次跌回18000點附近,料港交所股價亦會回落到150至160元,屆時他便會「瞌埋眼撲入去」買港交所,「其實市?愈低迷我便愈開心,讓我可以買多?矕銗璈牷A這是很長線的投資。」
[封面故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6/news/eb_ebc1.htm
中資外闖拓基建 近半遇阻滯分析員憂一帶一路淪口號
1 :
GS(14)@2016-06-01 11:27:35【財金大勢】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倡的「一帶一路」,屬近年財金界口頭禪,稱有萬億元商機待發掘,自2013年起不絕於耳。不過,觀乎近年中國走出去項目有近半「爛尾」或「快爛尾」的「彪炳戰績」,「一帶一路」這個近乎催眠式宣傳的政策,很大可能並非如坊間般所言正面。一帶一路真相,或未盡如人意。記者:周家誠
本報統計,近年中國11個海外大型基建項目中(見表),成功率只有一半半,緬甸水電站、委內瑞拉高鐵、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不是失敗告終,則是面對重重困難,而近年正在進行的項目,例如眾多的高鐵項目,因為動工至今時間尚短,暫未知最終結果。
泰國高鐵項目爛尾
分析認為,中國過去提出不少口號,例如鄧小平「走出去」、江澤民「西部大開發」,成果並非如當初想像般理想,2013年習近平提倡的一帶一路,縱然財金界大合唱商機逾萬億元,亦恐終淪為口號。大和資本(亞洲)首席經濟師賴志文坦言,不會認真對待一帶一路,「十幾年前好多大型政策,例如西部大開發,開拓新疆,之後都無人再講;城鎮化無似樣投資,反而起咗好多鬼城」。賴志文說:「你問任何一個專家,都講唔到一帶一路其實具體係乜,有咩項目呢?個程序呢?」他又表示,不少海外大型基建項目都受到挫折,「例如泰國高鐵中斷咗,佢哋覺得自己畀人昆,條件唔吸引;斯里蘭卡港口城項目都擱置過;中亞細亞亦無有意義嘅項目值得投資」。
港廠家拒貿然設廠
經濟學人企業組織發表報告指,大部份人對一帶一路政策感興奮,卻對沿路政治經濟複雜情形欠了解,無萬用營商方案套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報告亦強調,地緣政治結盟亦不保證項目能成功開展,例如中國及俄羅斯關係雖然良好,但中俄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計劃現仍未展開工程。擁護一帶一路的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永遠名譽會長謝湧海,雖多番稱讚一帶一路機遇,但坦言政治風險不能避免。工業總會副主席林宣武亦審慎樂觀,指一帶一路屬於數十年計劃,並非一夜完成,料「長遠係多贏局面」。又指例如非洲、中東等區域,有保安問題,伊朗則有政治問題,香港廠家不敢貿貿然設廠,目前傾向去熟悉的國家設廠,相信本港製造業須較長時間才能克服。有不願具名的出口業廠商謂,香港廠家、商家一直好聰明,「如果係好就一早衝咗入去做啦,使你政府牽頭?之前都無興趣,家陣點會有興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01/19635910
「請走」分析員 百富環球蒸發億六
1 :
GS(14)@2016-08-13 12:29:59【明報專訊】百富環球(0327)首席財務官兼聯席公司秘書李書沸,日前喺分析員會議「請走」麥格理分析員Timothy Lam片段熱爆中環,麥格理事後維持百富「跑輸大市」嘅評級,但係預期盈利較之前樂觀,鬆手少少將目標價由原來的6.3元提高至6.4元。不過,行家野村加入戰團,批評請客離場可能影響百富股價價值,加埋中國業務存在風險,下調評級至「減持」兼降目標價至6.3元,完全唔客氣。
野村踩多腳 下調至「減持」
事件鬧大後,李書沸罕見以個人名義回應番件事,聲稱就個人行為表示歉意,仲話唔係針對個別機構同人員去表達意見,並謂汲取教訓,繼續帶領團隊增加同資本市場溝通咁話。不過,字裏行間話,希望分析師就事實部分盡職、認真,佢仲話今次件事唔代表管理層立場。小琴唔知麥格理分析員睇到後收唔收貨,不過一次逐客公司股價跌逾2%,就算跌幅收窄,市值已唔見咗近1.6億,真係唔講得笑,兼且搞到一切芬佬分析員有意見,代價真唔少。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185&issue=20160812
怒趕分析員離場 百富李書沸離職
1 :
GS(14)@2016-08-17 07:31:39【明報專訊】因為在上周三分析員會議怒趕麥格理分析員的首席財務官兼聯席公司秘書李書沸,就算李君之後以個人名義發函表示過歉意,事件發生後,6日內公司股價冧足4日,市值唔見咗六億二,等於百富兩期中期盈利嘅總和,跌得認真厲害,睇來市場唔多收貨。
到咗尋日,李君終於宣布辭去公司所有職務,並為8月10日「表現出唔專業嘅行為誠懇道歉」。佢講明,過去5年為公司努力同創造股東價值,都覺得極度疲累,期望藉此好好休息同反省,佢期望大家將焦點放番係公司本業上。麥格理分析員同李君因為同一件事先後出局,搞到股價冧埋,分析員又唔畀面,都認真少見,其實又何必呢?李君最後答咗本報網站同事話「No comment. I appreciate it, give me some room.」(不予置評,很感謝你們,請給我一些空間),再致電佢已飛線去留言信箱。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小琴密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059&issue=20160817
【創意AirPods】果粉自製高仿版 先達分析員試戴:我接受唔到自己!
1 :
GS(14)@2016-09-14 05:53:22AirPods高仿耳機,其實是用原廠iPhone有線耳機,在剪斷電線後,加白色汽水筒,加長及加粗底部棍仔位所造成。
iPhone7會在好快的9月16日就有得玩!不過更具爭議性的AirPods要等到10月先派街。須知最近世界各地果粉都不斷用自己方法,以電動牙刷及耳挖等形容詞,揶揄AirPods的怪形怪相;Gadget Guy為深入了解用家對新AirPods的接受程度,我們找來模型達人度身訂做99%超高仿AirPods,再找來先達Apple分析員逐一試戴。
記者先後走訪了四位分析員,其中三位一言以蔽之會用「怪」來形容,而且各人都有馬上除下來的衝動!三禾電氣老闆Simon:「它是蘋果唯一原廠藍牙耳機,果粉沒有選擇,只可選它!至於為何在網上惹起熱烈的討論,我覺得原因是設計不太認真,有點似現在的iPhone有線耳機,剪了電線位就成AirPods,我相信如果教主還在生,應該不會批准這個設計吧!」
PhoneBook老闆阿然:「我相對更關心它的穩固度!雖然賣相有一點難以接受,不過試戴感覺尚算舒適,沒有了電線的設計,可能少了一點向下的拉力,我戴着高仿AirPods,感覺亦算相當穩固;不過當然還要看真品的重量配置,如果長桿位置重量較高,都有機會做成經常跌耳機的問題出現,須知AirPods並沒有耳棉及耳膠等設計,的確較現在市面同類藍牙耳機小了一點安全性。」流動帝國老闆阿基:「高仿版試戴的感覺相當古怪,我有點不能接受自己,其實設計上應去掉機身底部的桿子,只保留頂部圓形耳機位置會好一點;現在予人的感覺有如助聽器。不過估計這件產品有機會被一些有心人炒起,簡單舉一個例子,Smart Keyboard及Apple Pencil其實都只是一件普通配件,想當年推出時也被人炒起!以$788的Apple Pencil為例,最高更炒上逾$2,000,所以還看AirPods頭批的貨量多寡,如果真是表現缺貨,估計有機會炒上$1,800或以上。」訪問中,唯一表現較正面的是G.World老闆阿Lo:「我常戴藍牙耳機,所以戴落不覺有問題;或許不常配戴的人,會感覺問題較大,尤其看見機底的兩支小棍。」雖然只是99%的高仿機,裏面功能完全久奉,但阿Lo只配戴了數分鐘,阿Lo馬上有配戴上的心得:「AirPods底部的兩支小桿,如果向平或向下擺放,感覺會又怪又似戴耳環,其實如果能順着臉形的斜度作走向,馬上會看起來順眼得多。」記者:朱崇德攝影:劉永發
為了提高仿真度,還找來了模型店老闆為它鬆上最近似的白色。
三禾電氣老闆Simon認為,如果教主還在生,應該不會批准這個設計吧!
PhoneBook老闆阿然發現,原來AirPods穩固度可能會想當高,感覺有點期待。
流動帝國老闆阿基表示,如果AirPods頭批貨量較少,可能會被有心的炒家或果農炒起$1,800或以上。
G.World老闆阿Lo戴高仿AirPods好有心得,只要將兩支「棍仔」順着自己臉形斜度作走向,看起來會順好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4/19770029
由分析員轉任資本市場部主管 劉紹文如上「進修班」
1 :
GS(14)@2016-10-10 16:03:32【明報專訊】過往一直被稱為「細價股王」的劉紹文,兩年前離開工作了10年的瑞信,轉職匯豐,反而有意外收穫。他形容,在匯豐資本市場部的兩年猶如上「進修班」,現在再做分析員,眼光亦看得更闊。
之所以有「細價股王」之稱,是因為劉紹文過往在瑞信專門研究二三線工業股,而且「貼中」的機率甚高,例如2009年他曾經建議買入的建滔化工(0148)、 山水水泥(0691)同六福(0590),之後都有倍數升幅。
多接觸市場人士 更了解投資者角度
兩年前由瑞信轉往匯豐,由分析員變成資本市場部主管,他坦言獲益良多,因為以往專責寫報告、做研究,較少接觸市場人士,但轉到資本市場部後,更能從投資者的角度去了解。例如早前有大型內銀股發行新股上市,不少客戶都問他,會否因此鎖定了大量資金,影響二手市場,但以他經驗及與投資者接觸所得,了解到這隻新股並不特別受歡迎,故叫客戶毋須擔心。
重出江湖任投資策略主管 續「升呢」
現在劉紹文「重出江湖」,在前稱「獲多利」的匯豐金融任投資策略主管,又是另一場進修課,因為與以往分析個股不同,現在主要看宏觀經濟甚至政治事件,他相信將再度汲取經驗,繼續「升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64&issue=20161010
【Note7出事】先達分析員:做10年都未見過 現金回水最實際
1 :
GS(14)@2016-10-12 07:53:20先達分析員表示,三星今次Note7回收事件,當中可能涉及不少技術上問題。
三星電子剛公佈,Galaxy Note7已經在香港正式停售,而且建議用家馬上關閉手機電源,而且容後會公佈更換手機及退款的詳情況;現在先達的場內情況,基本是再不會收受二手Galaxy Note7,一般店員都表示此機可能存在爆炸風險,連廠商都叫熄機了,所以完全沒有二手價值,因此亦不會再買入二手機。據稱今次Galaxy Note7回收,可算是手機史上首例,其實當中可能涉及很多技術問題,就此次事件,Gadget Guy走訪了專營手機買賣的先達店主,他們都有不同的取態。
G.World Mobile老闆阿Lo:「正常方法,當然是最好是先收機、再退款,對三星的擁躉來說,相信是最好的方法,而且亦是最光明磊落的做法。而較次選的做法,是出一款更強的版本,以改善以往Note7所存在的問題,例如出一部加強版的Note7 Plus,這樣亦可解決換機的問題,由於不再是原身的Note7,這可能令用家使用上更安心。」流動帝國老闆阿基:「汽車回收我聽過,但手機需要回收,我做了10年手機生意,大鑊到需要做全球性回收,我都係第一次聽聞!Note7出問題,個人覺得相當離譜,如果一部手機用了2至3年,甚或4至5年出問題,這樣還情有可原,但Note7可是三星今年主打的旗艦機,竟然出現這樣的問題,實在令大眾嘩然!」三星現在願意回收,怎樣才是最佳的方法?「消費者較可接受的,就是用Note7換S7 Edge,而且三星還要補償當中的差價,這樣的做法會較合理;但如果有客人非Note7而不用的心態,我覺得只好全數退還手機機價!情況正如有客人買了iPhone7,假設地iPhone7突然宣佈有需要作回收,但更換的手機竟然是上一代的iPhone6s;其實客人想用iPhone6s,早在一年已經買了吧?為何到今時今日才買iPhone6s,所以當中存在不合理性。」三禾電氣Simon:「據我看美國的回收情況,其停售及退款,當中存在技術性的高難度!首先是退款,無理由現場數現金吧?如現場剛好散紙不足,難度要換機的客戶找錢?這樣做可能會出現頗尷尬的情況。用現金支票嗎?如果客人表示沒有銀行戶口又如何?又例如補償三星現金卷,這個方法亦不太可行,假如客人又表示除Note7之外,不想選購三星其它電子系列產品又如何?所以說當中難度頗高。」記者:朱崇德 攝影:徐振國
現時先達場內,基本已暫停Note7的二手買賣。
G.World Mobile老闆阿Lo
流動帝國老闆阿基
三禾電氣Simon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12/19797892
分析員料標普500續衝高
1 :
GS(14)@2016-11-21 23:54:32【本報綜合報道】「狂人」特朗普效應續發作,美股看高一線。市場憧憬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上台後推出擴張性財政政策,美股連升兩周,標普500指數上周累積漲0.8%至2181點,與歷史高位僅相距9點。德意志銀行首席證券策略師David Bianco表示,鑑於選舉結果,他更看好美股前景。Bianco將標指今年目標位由2150點上調至2200點。他又料標指明年或觸及2350點,2018年見2500點。「我認為標指很快跨越2200點水平,並於(總統)就職典禮升至2250點」。美元升至14年高位,利率期貨市場上周五顯示,美國下月加息機會率為98%。Wunderlich Securities首席市場策略師Art Hogan表示,縱使特朗普政策令美國經濟數據看起來更好,但聯儲局只提到明年加息兩次,且市場未擔心美元強勢,將損害其他國家收入,美股仍具上升條件。
儲局周三發表議息紀錄
儲局周三發表11月議息會議紀錄,該局副主席費希爾周一發表講話。上周多位儲局官員接連為下月加息「吹風」,該局主席耶倫在國會聽證會上透露,利率上調或來得更快,而紐約聯儲銀行主席杜德利認為市場通脹預期有利當局下月加息。美國本周公佈經濟數據包括10月二手樓銷售、耐用品定單及新屋銷售等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1/1984049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