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FORTUNE(Oct.28th,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a89p.html

Oct.28th,1985

封面文章:Toppling the Dollar Could Cost a Lot

顛覆美元將付出代價

財政部長James Baker終於針對美國的貿易赤字採取了措施,五個主要工業化國家攜手促成了美元的貶值,商人、投資者、議員們對此報以一致好評,然而作者認為,他們忽略了這項策略的長期成本,當前的益處其實都是轉瞬即逝的。

廣場協議顯然達到了Baker的主要目標——降低議會的保護主義狂熱,最為艱難的汽車業、造紙業、化學工業等行業將明顯受益於美元的貶值,但它們中的一些實際上在美元升值前就暴露出了問題,這次貶值反而使它們得以苟延殘喘下去。Alan Greenspan 則擔心政府用通脹換取短期的發展。此外,美元的貶值也意味著美國財富的縮水,外國人現在可以以低廉的價格購買美國的農場和公司,而不僅僅是出口商品,而本國人民為獲得國外的東西卻需要付出更多勞動和儲蓄。

Baker本希望勸說其他四個國家(日本、西德、法國、英國)通過採取新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然而日本和德國均不予理睬。因此,唯一可取的行動就是干預外匯市場了。美聯儲在外匯市場上賣出美元,這增加了貨幣供給,但中央銀行有確定的貨幣供給量目標,因此在國內市場需要反向操作,賣出國庫券並增加銀行系統的準備金。這種沖銷式干預並不會對貨幣價值有長期作用,因此,廣場協議的實施有賴於聯儲是否允許美國貨幣量的增長。市場的短期反應似乎表示,人們相信聯儲會配合這一行動。但長期來看,通脹壓力已開始顯現。

五國集團似乎在貨幣政策上還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日元不僅僅相對於美元,還應相對於歐洲國家貨幣升值,因此,日本在外匯市場進行的是非沖銷式干預。

美元自去年春天以來一直保持弱勢,似乎不需要聯儲在外匯市場進行過多操作。然而,貶值是基於「美元價值被高估」這一論斷的,而貨幣是否高估是很難衡量的。因此,美元很可能在未來反彈,如果這樣,聯儲則不得不超發貨幣,因為這事關美國的威信。同時,聯儲應嚴密控制短期利率的攀升,因為它是匯率的關鍵決定因素。

實際上,無論聯儲是否發行貨幣,通脹都將上升,因為進口品價格的上漲會引來本國製造商們的追隨。對通脹的預期又將推高工資和製造商們的其他成本,從而減弱其競爭優勢。Allan Meltzer指出,處理美國的貿易難題只有兩條路:一是通過降低本國商品價格、抬高進口商品價格,降低美國工人和消費者的實際收入;二是繼續在提高生產率上進行投資,以保住當前的實際收入。通過美元貶值的方法縮小貿易赤字是前者,代價則是更低的收入和更差的生活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77

FORTUNE(Dec.9th,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acuv.html
Dec.9th,1985

封面文章:France's Pentagon Connection

法國與五角大樓的關係

作為Thomson SA(法國最大的國家企業集團,位居全球第四大的消費類電子生產商,當時正處於經營困難時期)公司的CEOAlainGomez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因為美國軍方選擇了它們,作為GTE的合作夥伴,建設一個價值43億美元的戰場通訊系統。這是美國軍方基於非美國技術的最大軍事項目合同,且獲得者是一家虧損的、曾由強硬的社會黨運營的法國國有企業,五角大樓瘋了嗎?

1982年,密特朗的社會黨政府國有化了Thomson公司,由Gomez執掌帥印,RITA(法國和比利時使用的軍事通訊系統,美國的系統正是基於它的一個變體)的勝利反映了Gomez短期內的巨大成就。1982年,公司虧損達2.75億美元,Gomez賣掉了一些落後的業務,最後集中於四個領域:軍事系統、消費品、醫療設備和電子元件,去年公司僅虧損了400萬美元,銷售收入達72億美元,預計今年將扭虧為盈。

GomezRITA視作其開拓美國市場的第一步,他還期待與五角大樓的更進一步合作,比如與Raytheon合作,開發一個聲納掃雷系統。

平頭、健碩,Gomez全身上下都散發出精英傘兵的清新領袖氣質。他的前妻是法國最著名的商場女性——Waterman鋼筆公司的總裁,他的祖父是一名西班牙無政府主義者,一戰時期移民至法國,在20世紀60年代,他本人是一名徹頭徹尾的社會主義者,而今他堅稱自己不關心政治。在加入Thomson之前,他曾是一名政府審計師,然後又去了Saint-Gobain(一家玻璃纖維和燒瓶製造商)工作,那時經歷的混亂局面比起Thomson的情況,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1968年,Thomson-Brandt(一家消費品製造商,現改名為Thomson SA)買下了CSF(一家大型軍事合約商),前者本是母公司,但其對CSF的控制力一直很弱,兩家公司的總裁甚至頻繁爭吵。政府國有化母公司後,這一問題被忽略,Gomez則堅持一山不能容二虎,迫使CSF總裁退出。1983年他有一項妙舉,用自身的電話交換業務換取CGE的軍事和電子消費品業務,這對後來RITA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比軍事產品業務,Thomson的消費品業務則顯得暗淡無光。在歐洲它以26億美元的銷售收入排名第二,僅次於飛利浦,但在日本的激烈競爭下收到重挫,日系產品佔據了25%的歐洲電視機市場和接近100%的錄影機市場。

Gomez正致力於削減成本和開發新產品,Thomson是數字信號處理領域的先鋒,收入暴增指日可待。此外,Gomez在半導體業務上下了重注,爭取走在技術的最前沿。這並非易事,因為半導體行業迎來了一場嚴重的衰退,但Gomez認為這正好提供了一個撿便宜貨的好時機,他以遠低於賬面價值的價格收購了Mostek,雖然它不賺錢,但Gomez看重的是它的技術和生產線,他的策略是在低谷時進行生產,在市場反彈時清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45

FORTUNE(Dec.23rd,1985)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acuz.html

Dec.23rd,1985

封面文章:FordIs Back on The Track

福特重回正軌

80年代早期,分析師們本以為福特只能在GM的影子下生存,當時的福特有上百萬赤字,生產戰略毫無邏輯,設計老舊過時,質量也毫無優勢。而今,福特已從「過去時」蛻變成了「現在時」,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利潤創出新高,消費者對其滿意程度也迅速提升。

福特的再次繁榮部分源於汽車市場的強勢復甦和美國對日本進口品的限制,輕型卡車市場的收益彌補了福特在小型車市場的低盈利,並且這是以擴大市場份額為回報的。福特復甦的主要動力是大膽的設計,它勇敢地轉向更平滑的流線型車身設計,其代表作是TaurusMercurySable車型,做到了與歐系車設計風格的完美融合。媒體對這兩款車的評價很高,但這與福特之前棱角分明的LTDMercuryMarquis車型風格迥異,分析師們認為這是一次高風險的賭博,福特高官們並不以為然,他們的自信有三大理由:

一、TaurusSable的市場已經打開了,歐洲進口汽車在美國國內日益提高的人氣和福特之前對流線型車型的探索都是例證。一些設計師擔心,流線型的設計會使得汽車品牌識別度不高,福特承認外觀上的相似度,但堅稱已通過獨特的配件和裝飾解決了這一問題。此外,喜歡箱式車型的消費者依然可以購買Lincoln Town系列。

二、在最終生產計劃確定之前,福特已經對這兩種車型進行了範圍廣泛的消費者調查,且謹慎度高於福特之前推出的任何車型。因此,在預售階段,消費者訂單就已高達10萬輛。

三、新車的發布反映了福特汽車公司內部的深刻變革。面對日系車的激烈競爭,美國汽車業似乎前景黯淡,福特率先啟動Alpha計劃,削減員工數、關停多餘工廠、轉向更加自動化及高效的生產。計劃的目標是達到日本汽車生產商的質量和效率,目前一部分目標已經達到,在追趕競爭對手方面,福特走在了通用和克萊斯勒的前面。

質量的改善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福特和通用都遇到了合格軟件短缺的問題,這進一步導致了TaurusSable的推遲交貨。福特市場份額的上升在近幾個星期戛然而止,前述是原因之一,而更主要的原因是通用發起的融資利率戰,在高達7.7%的利率面前,福特不得不保持銷量,而將新車推介放在了次要位置。

福特仍有其自身的問題。其一,除非美國人民開始購買更少的大中型汽車,更多的小型汽車,否則,在聯邦燃油經濟性標準背景下,福特在與通用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其二,如果美國人民的汽車消費習慣真的改變了,那麼福特在大型車銷售上的很大利潤將消失,更迫切的問題是,如何戰勝日本製造商的成本優勢。

比起五年前,福特現在的表現已經令人刮目相看了:成本維持低位,管理風格扁平化,盈利取代虧損,更重要的是,在新產品上的進取表明,它願意為成為行業領導者、而非跟隨者而承擔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46

Probus Ltd v Treble & Triple Ltd, Fortune Asset Development Ltd v De Monsa Investments Ltd

1 : GS(14)@2010-11-26 16:31:56

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 ... IS=73880&currpage=T

The judge says Lauw Siang Liong (Amir Soemedi) was not demented when he bought 140 properties for over HK$6.5bn in a binge between Mar-2007 and Sep-2008, and his companies which defaulted on some of the purchases owe damages to the vendors.    

判官指劉常仁於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間於酒會購入140個物業時,共計65億時,並無腦退化,另外,他的公司和賣方在破壞交易時,則有違約之嫌。
2 : GS(14)@2010-11-26 16:32:45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01118/00202_041.html

劉常仁公司判賠4500萬

印尼財團De Monsa股東劉常仁○七年十月至○八年一月,代表旗下兩公司簽訂三份買賣協議,斥資共逾3億元購入貝沙灣、荊威廣場及力寶中心物業,但全部沒有成交。買方堅持劉常仁涉案時患了癡呆症(現稱腦退化症),現要求取消交易。

不過,高院經審訊後,昨認為劉常仁簽訂買賣合約時並沒有癡呆症,裁定劉的公司須賠償共4,400多萬元差價損失予三賣方,另賠償地產代理美聯131萬元。

買方指年逾80歲的劉常仁○七年三、四月在家中跌倒,經診斷發現有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同年七月進醫院接受腦手術,八月恢復上班。案中買方公司De Monsa Investments Ltd.及加寶有限公司的高層指,意外後劉常仁「變了另一個人」,大手購買物業,劉常仁「容易埋手」的消息在地產圈傳得火熱,大批經紀聞風而至,結果○七年三月至○八年九月,劉的公司斥資超過65億元,買入約140項物業。

買方並傳召精神科醫生曾淑鈞作證,她指劉常仁涉案時患了血管性癡呆症,頭部創傷及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特別容易引致該症;但出任賣方專家證人的港大精神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麥列菲菲卻認為,劉常仁只是一般年老記憶衰退,並沒有癡呆症,又指劉常仁在臨床測試中故意表現不濟。
無證據劉患癡呆症

綜觀全部證據後,法官裁定並無有力證據證明劉常仁涉案時患了癡呆症,並認為曾淑鈞醫生的意見有偏頗,不可靠。法官表示,如果劉常仁明顯患了癡呆症,其他在○七及○八年照顧過劉常仁的醫生,亦會轉介劉至精神科,但並沒有醫生這樣做;而劉大手囤積物業,可能只是愚蠢,而非精神失常。至於劉的公司員工指,劉常仁會把自己的司機當作的士司機、談話期間突然「轉台」說印尼話等,法官認為這些都不是有力證據,故裁定劉常仁的公司敗訴。

原訴人﹕運潤發展

答辯人﹕De Monsa Investments Ltd.、中原地產代理

案件編號﹕HCA167/2009

原訴人﹕Probus Ltd.

答辯人﹕加寶有限公司、美聯物業代理

案件編號﹕HCA2723/2008

原訴人﹕Multi Star Investment (Group) Ltd.

答辯人﹕De Monsa Investments Ltd.

案件編號﹕HCA1004/2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