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交易為什麽這麽難:自控力才是交易中最難練的功夫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689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12 09:06 編輯

交易為什麽這麽難:自控力才是交易中最難練的功夫


一、為什麽做交易95%的人被市場打敗出局

做趨勢的人多數死在震蕩里;(講趨勢就要講操作級別。小於5分鐘的級別比較容易死在震蕩里,因為當行情波動不大的時候,價格的變化經常會圍繞著操作邊界線上下舞動,造成止損不斷、操作頻繁、虧損累累!!!所以,操作級別要適當大一點,即把止損範圍適當擴大一些,但也不能太大。小於5分鐘的級別不是說不可以操作,這里就不加詳敘了。)

做盤整的人多數死在趨勢里;(這種操作方法就不加多敘了,根本沒有一點點常識!)

做短線的人多數死在暴拉里;(做短線的人大多沒有趨勢概念或者說心態不好。其實,任何事都是從當下開始的,即中長線也是從短線開始的,關鍵是你要有“做短看長”的心理準備,一旦短線走好了,不要為了一點點眼前的盈利而放棄讓利潤奔跑的機會,這就是大多數做短線的人死的道理,盈利的時候只有一點點,虧損的積累卻不少。)

沒方法的人多數死在亂做里;(這是必然的!胡亂操作是虧損的最根本原因,我之前說了,它包括進場和離場的胡亂操作以及倉位輕重的胡亂操作。)

有方法的人多數死在執行里;(這是絕對的真理!不是說有了方法就能盈利,我早就有了方法,但曾經還是虧多盈少,問題就出在不能嚴格執行上。不能嚴格執行是因為不明白舍與得之間的辯證關系,有點小利在行情回撤時不按照規則就獲利了結,如此就變成了有規則等於無規則!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原來的根深蒂固的錯誤理念怎麽也無法擺脫,再合理的方法也是等於沒有方法。簡言之,有了方法不執行,還是胡亂操作!)

靠主觀的人多數死在感覺里;(這個道理很明白,市場是客觀,主觀符合客觀就盈利,反之,就虧損。虧損是正常的,只要及時糾錯。但很多主觀的人是死不認錯!這樣的人不虧誰虧呢?)

靠消息的人多數死在新聞里;(這個就不用點評了。)

沒整死的就是勝者。

交易是一個學習型的學校,它的最熱門專業——行為學!!(準確地說,是心理行為學。任何行為都受到心理的支配。)

二、順勢為什麽這麽難?

第一是因為你不相信趨勢,趨勢不是不存在,只是你不相信。(不相信是有客觀原因的,大多數人都沒有學過心理學,就不知道心理定勢的概念。只要是一個正常人,心理的變化都是有節奏、有規律的,這就是定勢。他不會當下沈浸在幸福快樂之中,幾分鐘後即刻又處於極度的悲痛之中,除非有突發事件出現。我一直說股市本質上是由人的情緒控制的,而人的情緒會持續一段時間,反映在股市里就是不同級別的趨勢。明白了嗎?)

第二是因為你心里總想著回調,害怕回調,不知道如何處理回調。(不僅僅是幣市、任何事物的運行軌跡都是波浪型的而非直線型的,那麽回調就是正常的。你要考慮的問題是回調多少是不能接受的。這里不能用主觀的標準去決定回調的可接受幅度,社會上的教育大多是用主觀的標準來決定,所以你會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什麽5%、10%、20%或者黃金分割的38.2%等等。我個人認為都是錯的,這種標準反映了人的主觀和分析。不是說這種主觀和分析每次都會錯,一定有對的時候。關鍵是以這種方法決定回調的幅度沒有反映客觀事實,結果有的時候失去了讓利潤奔跑的機會。原則上,一個人不能讓利潤奔跑,在股市里基本上最終的結果是大賠小賺。我要給大家的理念是操作具有一致性,當你掌握了這種方法,我不看你的操作,只要你是嚴格執行的,我看著盤面就知道你今天在哪里介入或離場的。比如說20線是操作線,不就簡單了嗎,我看到今天9:59價格站上20線,我就知道你在這里介入做多了。到了14:23價格跌破20線,我也知道你在這里多翻空了。如此,你還用擔心回調嗎?)

第三是因為你沒有一套順勢的規則。(沒有規則就不用再多說什麽了,必死無疑!)

成功的比特幣投機,其原理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上:

人們在未來會重犯他們在過去犯過的錯誤;(不是重複過去的錯誤,準確地說是重複過去的心理過程。)

比特幣交易中少數的成功者在重複正確的方法;(即恪守規則。)

失敗者在重複各種錯誤;(堅持胡亂操作。)

市場就是靠大部分人的錯誤存在的;(這是市場存在的本質。)

有一個人能戰勝市場,市場就不存在了。(還是有人能戰勝市場的,但是我們進入市場時不能帶著要戰勝市場的主觀意願,這種意願會造成一廂情願的意識,面臨市場變化時會沒有應對變化的計劃。很多人就是因為固執己見,覺得只要樂觀、有信心就會成功,最後死得很慘!)

順勢的本質就是跟隨;(對,很簡單的道理。做起來一點也不簡單!)要順勢就要等待趨勢明確,不要走在趨勢前面;(關鍵是如何確認趨勢明朗!每個人的操作級別不一樣,趨勢的方向就不一樣。比如,小級別的下跌趨勢在較大級別里是上漲當趨勢。所以,要先確定自己的操作級別,再確定自己的操作邊界線,然後按規則確認趨勢。否則就是空談順勢。)

提前行動不是順勢,是想讓行情順你的想象;(有了規則,規則就是你行動的標準。)

正常的思維,正常的情感,正常的習慣都是不可能在市場成功的;(生活中的正確理念在幣市中基本上都是錯的。)

少數人成功的地方,必定是要超常的;(所謂超常,我個人認為就是悟性和性格。大多數人怎麽學也是學不到這種境界的,境界只能悟。而性格是與生俱來的。但一般人可以通過學習,知道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以力爭在交易中少犯錯誤、多做正確的事來達到從大虧到少虧、從少虧到不虧再到盈利的變化。雖然達不到大徹大悟的佛,也能成為人中高人。)總得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思維,方法,習慣;

對紀律執行的越是殘酷,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不遵循潛在的規則,無強烈的紀律意識,無疑,淘汰!

三、投資者賠錢的原因

根本原因:沒有正確的交易理念,沒有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沒有執行交易計劃,靠預測想象交易,通常掙一點就平倉,賠了遲遲不止損。掙小賠大,違背了成功的根本原則。(完全正確!)投資者常常是資金少,頭寸大;急於掙錢,入市越頻繁,賺錢越艱難。(頭寸大不是真正虧損的原因,關鍵是每次的頭寸大小不一。)

冒大風險去搶蠅頭小利,註定是要踏上虧損之路。(無所謂大風險蠅頭小利,這種說法不對。在開始的時候,介入就是身處風險之中,風險是大還是小,是靠一個人按照自己的交易規則去把握的。有了交易規則並嚴格執行,風險怎麽會大呢?如果不執行規則,原本一次小小的虧損變成了不可收拾的大風險,是自己造成的,而非市場造成的。至於是蠅頭小利還是豐厚大利,在開始的時候也是不知道的。知道了就是神仙了。很多朋友和我說,行情不大的時候不要做了,做幾把大的行情就可以了。呵呵,這個也是我的意願,但問題是每一把行情的起點,誰能知道這把行情能走多遠?沒有。人,都是以走出來的結果來說這樣的話,這就叫事後諸葛亮。所以,每當行情走到交易系統該介入的位置就要行動,做好糾錯的準備就可以了。)

追求完美,把自己當神仙,總想搶頂或者搶底,那是不可能的。抓到趨勢的一段足夠了。(貪婪終致虧損。)

許多投資人是用感覺和情緒交易,而不是用大腦去交易,用交易系統交易。(用眼睛不用腦筋交易。)滿倉操作,極小的波動,也可能損失很大,心理壓力大無法止損,最終被迫斬倉出局。(永遠不能滿倉交易。但可以50-80%的重倉。而且不管盈虧,每次的倉位要保持一致。把心理壓力交給大概率盈利的交易系統。否則,人總是處於擔憂、恐懼之中。)

一年中大的機會就幾次,一天中主要的波動幅度就在十幾分鐘內完成,交易太多本身就是風險。比特幣交易里沒有什麽新東西!遊戲規則沒有變;人性也沒有變。(對)

生活從來就不是一條直線。每一個成年人都知道這一點。可是,當我們在觀看圖表時太容易被引導得忘掉這一點。(正確!)警惕圖表制作者創造的幻覺。圖表的趨勢更是彎曲趨勢!

對市場寬容,市場也會寬容我們! 過分追求投資機會和價格的完美,只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非常正確!給市場留一點魚頭魚尾吧!)

幣市上能照顧你的只有趨勢。如果趨勢不照顧你了,那說明你錯了或趨勢變了。

最可恨的是波動。波動是個騙子,老是讓你看不清趨勢和趨勢的改變。(最可愛就是波動!沒有價格變動,我們何談有機會賺錢?問題是波動的大小和你操作的級別關系。波動相對於你的操作級別足夠大,就能獲利,反之就會虧損。寫到這里,大家可以明白,這個作者已經有相當的功力了,大多數理念都是對的,但還是有不明真相的認識。我也如此。大家要擦亮眼睛,如果我的評論有錯誤的地方,請不吝指正。)

所以區分清波動和趨勢,就是找到了朋友和敵人。(正確。)

通常情況下,市場不會朝任何方向直來直去。(完全不可能直來直去。)所謂市場趨勢,正是由波峰加波谷依次上升或下降的方向所構成的上升、下降、橫向延伸三種趨勢。

幣市市場上大多數時候,大多數投資者都是錯的,錯誤主要是被回調波動誘導。(不要把自己定位投資者,就是一個交易者,做差價賺錢而已。)

看對趨勢的人多,但是想到趨勢可能回調,而平倉或做反向操作,忽視趨勢的人更多。(還是沒有規則造成的。)要想抓住趨勢,就得放棄小的波動;找到趨勢的工具也很重要。相信感覺不如相信眼睛。(對,有了交易規則,用眼睛看交易規則操作就可以了。)大多數技術工具和系統在本質上都是順應趨勢的,其主要設計意圖在於追隨上升或下降的市場。

四、賠錢是一種懲罰

懲罰你的無知;懲罰你的貪婪;懲罰你的僥幸;懲罰你的違規,一萬個空洞的理論,還不如一個實際的行動規則;再多的行情分析,還不如一個實際的買賣計劃。(真知灼見!)天才就是把全部精力註於特定目標;交易天才就是把精力用於一種交易方法,形成交易習慣。(正確。)

真正的哲人,必然象大海一樣寬厚;對市場寬容,市場也會寬容我們,放棄一些機會,才能抓到更多機會。只有一分錢的胸懷,決不可能得到二分錢的收獲。天天盯著20點的機會,肯定會錯過翻翻的機會。(非常正確!)

一旦你改變了思維方式,你就改變了自己的信念;(顛倒了。信念是思想,思想決定思維方式。

一旦改變了信念,就改變了期望;(改變了思維方式,就改變了期望。)

一旦改變了期望,就會改態度;

一旦改變了態度,也就會改變行為;

一旦改變了行為,績效自然會隨之改變;

一旦績效改變了,你的生活將為之一新!

五、為什麽交易太多?為什麽滿倉操作?為什麽搶頂逆勢?為什麽不想止損?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急於求成,僥幸成功。(一切源於人性:貪!)

大部分投資者在止損和持漲上,止損要做得好得多。

止損可以控制風險,但是要成功最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做對看對時“持漲”。(正確,讓利潤奔跑才是真正的制勝之道。)

做不到持漲,也就無法實現以小博大,掙大賠小的原則。

大部分投資者都在做的是掙點就平,賠了等等的交易習慣,這是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正確!)

打開幣市的密碼是順勢?是時機?是止損?是資金管理?都不是!!!打開期市的密碼是執行--簡單的規則,長期的嚴格執行。(太對了!)

再好的地圖不行動無法把你帶到目的地,再好的法律不執行無法防止犯罪。幣市成功的方法,規則,大部分投資者都知道,長期做到了,執行了就成功了。成功與失敗的分界不在於你知道多少,在於你做到了多少。

六、反彈給你的禍害

就是因為心里想著反彈,所以過早平倉,錯過了更大的趨勢利潤;就是因為心里想著反彈,等待反彈開倉,結果反彈遲遲不來,錯過了一波趨勢;

就是因為心里想著反彈,本該止損也想等反彈止損,因而錯過了更好的止損時機;

就是因為心里想著反彈,去做反彈,才走上逆勢操作,巨大風險因此產生;

要做趨勢大行情,就要過濾次級小波動反彈;逆勢反彈是誘導投資者範錯的主要原因。(能明白舍與得之間的辯證關系,根源還是貪!)

七、在對客戶的觀察中發現,在一月內大賠50%以上的常是兩類人:

第一類是交易特別少,一月只做幾次,但是錯了不止損死扛,最後大賠的。(一根筋思維!)

第二類是交易特別多,一次賠得少,但是一直在持續的賠錢。當日的短線沒有多少空間,追求的就是成功的次數大於賠的次數;做不到這點就要重新尋找短線交易方法了,持續的賠錢還不停的交易幹嗎!急於掙回所賠的錢,急於交易,不按事實交易,常常賠得更多。(胡亂操作!)

常常有投資者說:“我知道那些是對的,能掙錢,可是我做不到。”

市場上沒有秘密,成功的原則人人皆知,成功者堅持讓自己做到,失敗者順應自己的心理感受。比如,掙一點就想跑,生怕到手的錢又飛了;賠了總想等回調,常常是掙小賠大,最終必敗。又比如,掙大錢的是做長線大趨勢,可是大部分投資者感覺當日短線是最安全的,安全嗎?天天做當日短線,一周,一月,一年下來帳戶上的資金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有句話叫:短線是銀,長線是金。不正確。短線做得好,收益必然比長線好。關鍵是你有這樣的交易系統嗎?而且,特別是做期貨交易,日內交易一定是比隔夜交易安全得多。現在世界上最流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交易方法是高頻交易,我們中國人還是坐井觀天,固步自封,理念上沒有與時俱進。)

順應可以掙錢正確的原則交易;不要順應自己感覺舒服的交易。

有人做過研究,如果不止損死扛,那麽80%的交易可以扛到掙錢平倉,但是就是這20%扛不回來,決定了最後必然暴倉!(都是一個資金量問題。如果理論上你有無窮的資金,死扛一定會把虧損的資金拉回來,不僅拉回來,還能賺錢。問題是實際上你沒有足夠的資金死扛,不到半路身先死。另外,還有一個資金有效利用的問題,即使有足夠的資金死扛,如果不死扛,順勢而為,資金的有效利用率要高得多。)

那麽,可以開倉小一點,止損幅度大一點,這樣即可以控制風險,也可以提高做單成功率。(還是一個風險應對和資金有效利用的平衡問題。這個問題最好解決方法就是通過統計概率找到一個平衡的交易系統。)

相對股市,幣市有了更大的權力和自由,可以做多,可以做空,可以今平也可以明天平,資金可以少用,也可以多用。哲人說過,有權力的人,沒有不被亂用的。

八、有所放棄才有所得(舍得原則,學會放棄一些,市場可能會給你更多。)

1、放棄自已的想象、預測、多空看法;才能按技術規則和行情實際交易;

2、放棄逆勢做回調、搶頂;才能順勢而為

3、放棄局部短線小波動機會;才能抓到長線大趨勢機會;

4、放棄僥幸心理;才能按規則交易;

5、放棄異常情況;才能抓到可以把握的行情;

6、放棄金錢的觀念;才能輕松交易。

九、做交易必須要過的5道關

1、換思維:來市場為了掙錢沒錯,但是市場不是提款機;先想著如何控制風險少賠。(風險不能被控制,只能被應對。)

2、做止損:沒有人不知道止損,但犯大錯還是沒有止損;把止損做到吃飯睡覺一樣輕松自然。

3、掙大賠小:不要掙一點就想跑,賠了不止損。掙的幅度是止損幅度三倍以上再交易。(錯,幾倍不是我們能事先規定的,又是主觀決定客觀。是否交易是按交易系統的指示。)

4、交易系統:要開火車,先修鐵路。要做交易,先做系統。

5、交易習慣:大部分投資者失敗,不是不知道,是沒做到;把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做成習慣。

做幾點的人是幣市農民,做幾十點的是幣市工人,做波段的人是幣市商人,做大趨勢的是幣市老板!(做波段的可能是最大的老板,看做什麽樣的波段。)

成功的交易者總是張著兩隻眼,一只望著市場,一只永遠望著自己。任何時候,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校正自己,永遠比觀察市場重要。

向控制自己下功夫!心理控制、行為控制的重要性怎麽強調都不過分,只要能過這一關,就成功一半了,這點做不到,其他部分做的再好都沒用。

要成功首先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為。做不到這一點,無人能幫你。也不可能邁出這最後半步。

知和行的問題。我話說重一點:實際上還是一知半解的原因。無知,無畏行;一知半解,難行;真知(跟市場盡量融為一體,以自己的視角讀懂市場),易行。

拿不住單,從市場的角度看,是對市場趨勢的發展過程細節波動理解不深刻造成的。如果中間趨勢的發展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那還有什麽拿不牢的?

在市場有利的時候,你必須學會習慣於獲利,這是區別交易者是否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假設你的成本是8元,市場價格現在是80元,但是仍然低於其本身的價值,你是否會堅定的持有?很多的交易者在獲利的時候惴惴不安,而虧損的時候卻心安理得,這樣如何能夠長期穩定的獲利?

向控制自己下功夫!對賠錢的恐慌常使人違背原則,具體表現是經常止損割肉,頻繁交易。追求做得正確比老想著賺錢賠錢更重要!(來自比特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27

為什麽阿里巴巴這麽牛?很快全球網購金額加起來都不及中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63

中國消費者正在慶祝雙11,截止今天下午1:30,中國消費者在阿里巴巴已經花了近60億美元。去年,中國消費者花了一整天來達到這個消費額。

這顯示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增速之快。

光棍節僅僅是個開始。中國電子商務將變得更大。摩根士丹利認為,到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將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

global-e-commerce-sales-china-usa-everyone-else-total_chartbuilder

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18年,中國人每消費5元,就有1元是網購。

e-commerce-share-of-consumption-in-china-online-consumption_chartbuilder

消費者信心幫助推動電子商務銷售增長。人們網購經驗越豐富,他們花得就越多。

average-spending-per-online-shopper-by-years-of-experience-average-spending-in-rmb_chartbuilder

另外,相比於發達國家,中國實體零售設施薄較為薄弱。

retail-space-per-capita-2013-space_chartbuilder

大城市以外的區域的實體店尤為落後,這就是為什麽大部分網購的增長來自小城鎮。近60%的活躍移動設備來自三線或更小的城市。而今年上半年,近四分之一的網絡銷售來自移動端。

active-mobile-devices-by-city-size-share_chartbuilder

阿里巴巴上市以來,股價一路飆升。昨日阿里巴巴上漲4.01%,至119.15美元,較68美元的IPO價格上漲75%。

QQ圖片201411112227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96

提議分拆谷歌 歐盟為啥這麽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72

download

據《金融時報》報道,歐洲議會正在考慮提起一個議案,要求谷歌在歐洲將其搜索引擎與其他產品解除捆綁,希望以此控制該公司在搜索業務上的主導地位。

歐洲政客們越來越擔心,谷歌和其他美國公司正在壟斷互聯網行業。公開呼籲分拆將是目前為止最激進的提議,並將對谷歌造成一定威脅。

歐洲的用戶、監管部門和政客對矽谷感到擔憂,而谷歌首當其沖。對於谷歌,他們提出的問題包括商業壟斷地位和隱私保護政策等。近期,谷歌不情願地接受了歐洲司法法院關於被遺忘權的判決。這一判決要求谷歌根據用戶請求從搜索結果中移除關於他們過往的記錄。

目前,谷歌占到歐洲搜索市場的90%。

2010年歐盟對谷歌的反壟斷調查啟動之時,時任歐盟委員會副主席Joaquin Almunia對以下方面表示擔憂:

-在“垂直搜索服務”領域,谷歌將Google Shopping、參觀評論、新聞以及YouTube等自己的服務鏈接置於其他競爭對手鏈接之上;

-谷歌從競爭對手處獲得內容,然後將其用於自己的服務中;

-谷歌在自己提供搜索廣告的網站極力排擠競爭對手的搜索廣告;

-對於廣告主來說,從谷歌關鍵詞競價廣告系統AdWords中移除它們的廣告很難。

不過,歐洲議會沒有權力啟動立法,也沒有權利分拆公司。雖然草案不具約束力,但將對歐盟委員會產生壓力,促使其對谷歌采取行動。

谷歌龐大的規模引發了許多的不信任,政界人士和企業高管都對谷歌進行公開批評。

來自德國的歐洲議會議員Andreas Schwab表示:“分拆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他是這一行動的支持者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11

明知降息無用 央行為什麽還要這麽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71

d283344

央行時隔兩年再次祭出降息的大旗,但是有人一眼就看出,這只是虛晃一招,存款利率下降配合浮動區間擴大,實際上保持不變,而貸款利率早就市場化,銀行買不買賬還很難說。

第二天的市場反應確實印證了這一點。多家銀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銀行將存款利率一浮到頂,降息成了加息,銀行負債成本反而上行。

在貸款端,部分銀行對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僅僅削減20個基點,低於央行降息的40個基點。最優質的客戶尚且如此,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恐怕不那麽容易下降。

由此看來,高層的政策可能再一次事與願違。但是,事情真的那麽簡單嗎?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鄧海清在研究報告中提到,央行在推出這個政策之前必然是知道商業銀行不會買賬。那麽,為何央行要采取這樣的政策呢?其實央行降息看似“昏招”,實則“妙棋”。這種扭捏的降息方式,正是不搞“強刺激”、不“大水漫灌”的政策指導下央行使出的“招式變換”。

在“一石五鳥”的背後,央行才是最大的贏家。他給出了五點理由:

1、預期管理的升級版——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之前我們的報告中,我們曾反複提及李克強總理可謂是“預期管理”的高手。顯然此次央行也學到了此中精髓。在貸款利率全面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實際不變的情況下,其實央行並沒有通過此次的降息政策大幅改變什麽,而預期引導作用卻非常強大。這就好比是敵軍大兵壓境,只用陳兵列陣,敵方自然不攻而退,完全無須再真正發動核武器。

2、最牛拆彈專家——“降低融資成本”炸彈的擊鼓傳花

我們認為這次降息最大的好處在於,央行把國務院拋過來的“降低融資成本”的炸彈巧妙的拋給了商業銀行。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內,央行一直承擔著降低融資成本的重任,但成效並不讓領導滿意。在邁大步轉向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央行捧著“降低融資成本”的炸彈根本走不快,但為了拆彈而全面降準降息,往後倒退到行政管制,又顯然十分不甘心。這是央行的心病。而這次,通過提高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增大存款彈性、提高銀行自主權的方式,央行巧妙的將這顆炸彈拋給了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接招之後,如何拆彈還是繼續擊鼓傳花,就是商業銀行自己的事情了。央行用這種方式完成了向上交差和向下傳達的重任,把自己從降低融資成本的難題里面解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央行可以稱為是史上最牛的“拆彈專家”。

3、從“擔保公司”到“居委會大媽”——局中人到旁觀者的角色轉換

有很多機構將此次的降息與之前的降息進行類比。但是這次的降息明顯有一個特點。在《答記者問》中,央行反複強調“社會責任”、“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采取的是“居委會大媽”似的道義勸告的方式。而之前的降息中,一般采取的都是發改委批項目+銀行放信貸的模式,央行作為局中人,發揮了“擔保公司”的角色,使得銀行對壞賬並不擔心,從而跟隨央行的腳步降低了融資成本。而此次,央行沒有為企業作背書,信用風險由商業銀行自行承擔,這是央行的重要的角色轉換。

4、“圍魏救趙”式的破局利器——利率市場化從“進退兩難”到“收放自如”

在今年複雜的經濟背景下,想要再推進利率市場化,可謂是山水迢迢,關山萬里。國務院降低融資成本的重任壓頂,市場普遍認為央行會推遲利率市場化。然而,央行先是以可以增加信貸資金投放為理由增加了存貸比彈性(當然這個至今還是坊間傳聞),向利率市場化邁進了一步。緊隨其後,它又以降低基準利率的方式提高了存款利率的彈性。這麽做,可謂是在國務院“降低融資成本”的大旗之下,悄無聲息的向自己的目標不斷悄然推進。而且,在經濟弱勢、壞賬高企、整體“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大方向下推進利率市場化是有道理的。

首先、當前壞賬高的情況下,存貸比口徑調整的影響較小,而相反若是在經濟好的時候推存貸比口徑的調整,銀行過度的追求信貸就有可能使得流動性短缺而突然爆發危機。在經濟弱和壞賬高的時候推出,提供了一個觀察期。

其次、在當前的整體“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大方向下,可以以降低基準利率的方式放開存款彈性。而若是在整體經濟條件好的情況下,下調利率來增大彈性有可能帶來經濟過熱,而不下調利率增大彈性則有可能突然逆轉經濟形勢,後果不可預料。

從以上的兩個方面來看,在這個時間點推出降低基準利率、提高彈性的政策,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央行巧妙的讓自己從利率市場化的“進退兩難”的局面中解脫出來,反而變得“收放自如”。圍繞降低融資成本的目標以實現利率市場化的目的,“圍魏救趙”式的政策思路可謂是技高一籌。

5、ABS的“臨門一腳”——吹動優質信貸出表的“東風”

在ABS的發展過程中,有兩大傾向是央行所不願意見到的。第一、商業銀行傾向於將資質較差的資產出表,而對於資質較好“金蛋蛋”,則更願意攬在自己懷中;第二、五大行由於其信貸資產優質、且信貸規模、存貸比都不是問題,更不願意出表,沒有大行參與的ABS市場註定難以做大。那麽,在這種情況下,降低基準利率就是央行促進優質信貸資產出表的“東風”。因為剛才在前面說過,優質企業信貸屬於買方市場,買方有絕對的定價權。在基準利率下調的背景下,若是優質資產停留表內,那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產價值必然會下降。而出表後則不受此限制。因此,基準利率的調整對ABS市場擴容的作用更大,借力降息東風“草船借箭”,真心“孔明在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28

債王:央行們怎麽敢這麽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21

債王格羅斯新一季的投資展望報告如期公布,圍繞全球央行競相寬松的現狀,格羅斯難掩自己的無奈:“央行們怎麽敢這麽幹?”

債王在投資報告的開始討論了一些社會問題,認為20世紀的社會及經濟常態已經被打破。而對於央行大量負債來刺激經濟的舉措,債王毫不掩飾的表示,作為“祖父輩”的投資者,他完全無法理解央行的邏輯。

格羅斯在報告中表示:

央行大量發債本身就是一個錯誤,而他們放任債務擴大則是更大的問題。他們怎麽可以認為通過印錢就能創造更多的財富(而非制造更多的債務)?而財政當局對此居然也坐視不理,並且想盡辦法來維持所謂的財政平衡。在我看來,這像是一個童話故事。但是我覺得這個故事不會有個童話般的結局

不過我認為在我有生之年可能沒法看到市場回到我所習慣的常態之中。

市場正在經歷收益越來越低、流動性越來越差的局面。投資者可能正在考慮鎖定利潤——降低持倉周期、提高資產質量,並等待至少一波小幅的回調。由貨幣寬松所帶來的虛假繁榮不可能永遠持續。當央行不再能夠拯救市場的時候,誰來拯救市場?(”Jack and Jill went up the hill,” that “Jack fell down, broke his crown, and Jill came tumbling after.”)

P.S:這是一個英語童謠和故事,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歌謠,Jack和Jill暗指路易16國王和他的皇後瑪麗,他們先後被送上斷頭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50

“沒想到來得這麽快”虛擬貨幣交易網站GTC關停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54

漫畫:追捧 (新華社 趙乃育/圖)

虛擬貨幣交易網站GTC關停 玩家土豪夢碎

最近又一家虛擬貨幣交易網站倒閉了,又有多少玩家被坑了?

12月3日,據南方都市報消息,一家取名為GTC的虛擬貨幣類交易網站突然停止訪問,且網站負責人失聯,引起全國成千上萬名網友擔憂。這些網友均高價購買有該網站提供的虛擬貨幣挖掘工具,且持有大批該網站設定的虛擬貨幣,網友們懷疑網站負責人卷款逃跑,相約在當地報警。

根據這些網友在各受害者維權QQ群登記的投資金額,估算這些玩家被卷走的金額至少超過五千萬元。

GTC平臺到底是什麽?據了解,GTC平臺於9月23日開始試行。GTC設定的網絡虛擬貨幣取名為時光幣,其運作原理與比特幣類似,玩家可購買由該網站提供的專用的時光幣挖掘工具,在點擊運算以後,通過一系列複雜算法所生成的特解,采集時光幣。

按照“采礦財富計劃”,GTC平臺有手套、礦鋤、挖掘機、海礦船、空運機、時光霸天虎等挖礦工具,購買工具的價格從50美元到750美元不等,日挖虛擬貨幣GTC數量從5個到50個不等。GTC滿40個即可提現,提現GTC數量為10的整數倍,且需收取3%的手續費。

這種提現機制產生了大量散幣,QQ群、貼吧、論壇都有玩家兜售時光幣,連淘寶商城也有人賣時光幣。按照挖礦平臺設定的規則,這些用現實世界的金錢購買的挖礦工具,一定時間後要麽損壞,要麽需繼續註入金錢升級。

此外,GTC網站上線實行推廣制度。每個玩家都可以獲得邀請碼,新人通過邀請碼進行註冊登記購買工具,推廣的玩家可以獲得5%的“傭金”。推廣制度之下,玩家會把親朋好友拉進來。

在這種看似“不要成本又能賺錢”的誘惑下,網友們瘋狂地加大資金投入,購買工具,在挖掘GTC,出售GTC,期盼著翻身變土豪。

然而,11月29日上午10點,GTC網站進入“系統維護”狀態,網站拒絕任何玩家進入。同時此前網站提供給玩家的“香港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網址也已關閉。

“沒想到關停來得這麽快”

2013年以來,比特幣在國際市場的迅速崛起誘發了國內投資者對虛擬貨幣的投資熱情,本次涉案的GTC網站正是在此背景下創建的網絡虛擬貨幣類交易網站。除了GTC外,近年以來國內外已經有不少虛擬交易平臺被爆出倒閉或關閉的消息。

南方周末此前報道,2013年10月26日,香港的比特幣交易平臺GBL關門跑路,受害者達450人,其中,主動登記的受害者約200人,登記損失五百多萬元人民幣。而不願意提供真實姓名、賬號和聯系方式的受害者尚未統計進來,估計卷款應該在1000萬元左右。

在GBL出事之前,一家創辦於2013年6月叫做眾贏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比特幣交易平臺,也在10月2日宣布“暫停運營”,並向客戶退款。

2012年10月,身在英國的全球比特幣股票交易所(GLBSE)突然關閉,其創辦人Nefario在英國《連線》雜誌解釋,選擇關閉原因在於有被指控洗錢、稅收、監督的風險。

2013年9月下旬,全球大型比特幣交易所之一BTC-TC宣布關閉,理由是“虛擬貨幣的監管環境變化”。

人民網消息,2014年2月底,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受理了“比特幣”大型交易平臺戈克斯山公司(Mt.Gox)的破產保護申請。據報道,Mt.Gox丟失了85萬枚比特幣,按比特幣最新市價計算,損失約465億日元。此外,最多高達28億日元的銀行賬戶客戶資金也有可能被盜。該平臺負債高達65億日元,嚴重資不抵債,已於2月25日停止交易。

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相關部門都對事件表示關註。但由於比特幣不是日本央行認定的流通貨幣,因此不是日本金融廳的監管對象。由於缺乏相關法律依據,也沒有監管機構的介入,案件的調查和投資者的損失如何保護都遇到困難。

其實,針對國內有商家開始接受比特幣購物,以及民眾瘋狂炒作比特幣等現象,2013年12月,央行聯合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四部委發出發出《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並提醒公眾不要參與炒作。

同時,央行在答記者問中指出了比特幣等虛擬幣對社會的巨大危害:各比特幣交易網站的狀況參差不齊,一些網站沒有經過合法註冊,涉嫌非法經營;一些網站安全防範和抗風險能力差,容易發生網站經營者卷款潛逃等事件。

隨後,2014年1月,淘寶又發布《淘寶新增比特幣等虛擬幣等禁售規則公示通知》,新增禁售比特幣、萊特幣等互聯網虛擬貨幣,同時被禁止銷售的還有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挖礦教程以及比特幣挖礦機等相關軟硬件。

在此背景下,為何虛擬貨幣交易還依舊發展火熱?

《杭州日報》報道,此前的GBL平臺詐騙案中,受害者普遍表示,他們中的大多數使用GBL平臺,是因為平臺里有一個對賭功能,而且是10倍杠桿效應。“就相當於是1000元當做1萬元來用,舉個例子,假如你有1000元,在10倍杠桿的情況下,你買漲的話可以買10000元的比特幣,如果比特幣在你買的基礎上漲了10%,那麽你就賺1000元,如果跌10%,你的1000元就沒了。”

而此次受害的GTC玩家幾乎無一例外都對南方都市報表示,他們預料網站遲早會關停乃至倒閉,“但是,沒想到關停來得這麽快”,一位匿名玩家說。“大家心態都是想進場賺快錢,回本獲利後及時收尾。”

與GTC類似的EAT平臺推廣信息或許解釋了部分答案:你只要有一臺電腦即可,不影響學習,不影響工作,不限地點。只要打開平臺登錄賬號,點擊“開始挖礦”,就可以開始自動挖礦獲得收益。每天穩定收益100-500美元,相當於600-3000人民幣,如果您推廣平臺,您還可以獲得更多的來自平臺的額外獎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98

iphone這麽貴 蘋果的員工能拿多少?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2-04/880956.html

騰訊科技訊  在蘋果,哪些人的年薪更高,設計師還是工程師?根據招聘網站Glassdoor收集到的數據,我們整理出了蘋果年薪最高的職位。Glassdoor獲得的薪資數據都是蘋果現員工和最近離職的員工自願匿名提交的。

iphone這麽貴 蘋果的員工能拿多少

工業設計師:年薪174140美元。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曾不止一次強調,蘋果是一家走在設計與技術交十字路口的公司。內心中擁有創新DNA,其產品令人嘖嘖稱奇,這是谷歌無法匹敵的。顯然,那些負責產品整體外觀以及與消費者進行視覺溝通的人在蘋果中起著重要作用,具有非凡的價值。蘋果設計主管艾維(Jony Ive)為此曾於2011年獲得公司最高年薪,超過3000萬美元的股票期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12

滅了美國頁巖油?沙特的石油戰略可能沒這麽簡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53

油價,石油,OPEC,沙特,伊朗,俄羅斯

上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出乎一些市場人士意料並未決定減產,此後國際油價繼續大跌。華爾街見聞此後文章援引西方分析人士觀點稱,沙特任由油價下跌是希望借市場之手將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巖油生產商趕走。近來一些西方觀察人士對這種觀點提出質疑,認為沙特石油戰略的目標不只是美國頁巖油,從政治層面考慮,更有可能是借此打擊伊朗和俄羅斯。

換言之,利用油價下跌迫使美國頁巖油企業減少市場供應只是這一戰略的冰山一角。油價暴跌的大輸家是伊朗這一沙特在中東的宿敵,以及俄羅斯這一沙特不可能視為密友的能源大國。這才是沙特期望得到的結果。

昨日舉行的研討會期間,全球風險咨詢機構Control Risk負責全球風險分析的董事總經理Michael Moran說,沖擊頁巖油可能只是“排擠伊朗人和俄羅斯人的絕佳副產品。”按兵不動其實才是沙特人的明智之舉。油價越跌,沙特的舉動就越受關註,其全球超級石油大國的地位就越穩固。

華爾街見聞本月上旬文章援引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稱,沙特及其海灣地區的盟友正在用油價作為政治武器,不只是針對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實質上目標還是伊朗。沙特的價格戰也應考慮到遜尼派與什葉派的仇恨。

眾所周知,沙特是伊斯蘭教遜尼派為主的國家,遜尼派被認為是主流正統派別。而在伊朗國內,伊斯蘭教另一大派系什葉派占多數。沙特政府坐擁7500多億美元的外儲,財力雄厚,即使油價暴跌,也有資本抵禦沖擊。而伊朗至今遭受西方制裁,其保本油價還要達到每桶100美元以上,現在的國際油價對伊朗的傷害就格外大。

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CFR)的高級研究員Michael Levi則認為,雖然油價大跌挫傷了伊朗和俄羅斯,但只要合理安排預算,這兩國都不可能因此奄奄一息。許多依靠油價上漲平衡政府財政預算的國家有龐大的國際儲備,這種儲備能幫助他們一段時間內抵禦油價偏低的沖擊。伊朗就屬於這類國家。而那些儲備還顯得不足的國家,就會面臨本幣大跌,所以過去幾天俄羅斯發生的是貨幣危機,並非政府預算危機。

油價,石油,OPEC,沙特,伊朗,俄羅斯

石油,油價,中東,沙特,OPEC,伊朗
至於低油價對美國頁巖油的影響,華爾街見聞五天前展示的下圖可見,以本月初的國際油價水平衡量,美國的18個頁巖油產區中,只有4個產區的頁巖油公司還能勉強保持不虧損。Levi認為,雖然市場已經確定了美國產油商的保本價,但科技會進步,這些企業抵禦低油價的能力會在兩年、或是五年內得到提高。

油價,石油,OPEC,頁巖油

Levi覺得應該警惕沙特的動向,作為全球能源業的主要影響力量,沙特下一步會采取什麽行動現在還無從知曉。他警告:

“不要低估OPEC的戰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60

俄羅斯最大銀行:如果央行再這麽幹 俄將面臨“全方位銀行危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75

俄羅斯最大銀行Sberbank投資銀行部門首席經濟學家Evgeny Gavrilenkov警告稱,俄羅斯央行采取的“拯救行動”可能會導致一個全面的銀行危機。

Gavrilenkov說,

如果俄羅斯央行繼續提供再融資,以換取不能上市流通的、銀行能幾乎無限量提供的證券,這將逐漸導致全面的銀行業危機。

俄羅斯央行向俄羅斯的銀行體系註入流動性,以防止大面積違約。而這可能最終會帶來更大的災難。本質上,他認為銀行可能無法償還央行的貸款而他們抵押品的質量也不足以抵債。目前,俄羅斯央行貸款利率為17%。

據他估計,目前超過7.3萬億盧布的債務意味著銀行將支付每年1.2-1.3萬億盧布的利息(200億美元)。

上周俄羅斯央行行長Elvira Nabiullina宣布,俄羅斯計劃引入針對不能上市流通資產的外匯貸款。該措施旨在平息投資者對該國銀行業健康狀況的擔憂。

然而,Gavrilenkov表明,此舉可能會增加系統性風險,而不是減輕他們。

他指出,隨著俄羅斯央行和俄羅斯財政部向經濟註入額外流動性,盧布今年已下跌超過40%。他還指出,與此同時,俄羅斯預算支出大幅增加。

目前,銀行業已經顯現出危機的跡象。銀行間拆借利率昨日升至27.3%,創下彭博社2006年收集該數據以來新高。這顯示出,市場對銀行業的信心正快速減弱,而銀行對彼此的資產負債表質量感到擔憂。

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上周五承認,俄羅斯的銀行業沒有足夠的資本達到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路透社報道,他講話之後,俄羅斯下議院推出草案,給予銀行業最多1萬億盧布的資本補充。此次草案在一日內通過了三次審核,而這在以往需要數周時間。這顯示出了政府對金融行業的擔憂。

上周四,摩根士丹利警告稱,俄羅斯的銀行業值得擔憂。

除了俄羅斯央行利率上升的壓力,公司違約對銀行業的利潤構成立刻的威脅。在過去9個月,公司組合的風險成本大幅上升。

外界對於俄羅斯銀行業的擔憂已經使得俄羅斯央行大幅寬松。周四,俄羅斯央行宣布,銀行不再需要按市場價格對資產計價,並允許銀行使用上季度匯率平均值來計算其需要多少外匯支付以外匯計價的債務。簡而言之,俄羅斯央行正放松對銀行業資產負債表的管理。

QQ圖片20141222101456

然而,問題的核心是,俄羅斯銀行現有資產負債表的壓力是主要來自盧布匯率下跌,還是有其它更為深層次的問題。如摩根士丹利所說,

俄羅斯的銀行業看起來像是實體經濟與俄羅斯央行之間的風險吸收緩沖區,其似乎承擔了利率上漲和盧布下跌所帶來的風險。

對俄羅斯當局來說,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區分受短期因素影響而流動性緊張的銀行以及那些基本面存在問題的銀行。對後者的支持可能意味著高昂的代價,並最終對俄羅斯經濟無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58

英媒大呼:這麽幹不行 中美把互聯網行業壟斷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31/148685.html

i黑馬:這個話題,黑馬哥有話說。在國內,有一個奇怪的商業邏輯:A與B企業要深度合作,一定要投點錢才放心。這種風俗非常不好,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聯盟,形成壟斷,凡是聯盟外的企業,就沒法競爭了。
 
比如小米搞的智能家居,需要雲平臺,那麽找金山雲,因為老板都是雷軍。需要雲基礎設施,那麽找世紀互聯,因為投過錢。還需要一系列終端,那麽找美的,因為已花12.66億元入過股。
 
小米把整個鏈條通吃了,這其實是一種壟斷。比如和美的結成關系,那格力肯定進入不了,和金山雲結成關系,那百度雲肯定進入不了。這不是壟斷是什麽?
 
這種方式不是小米一家在做,阿里、百度也是這麽幹,與日本的“經連體系”非常相似,後者是由利益相似或者互相控股的企業組成的聯盟。它們還迅速延展到線下行業,比如交通、旅遊、零售和銀行業。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31日報道,阿里巴巴9月在紐約上市,成為以市值衡量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僅次於谷歌。這並非偶然。在市值最高的全球十大互聯網公司中,3家來自中國,其他則來自美國。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到底是泡沫,還是一種穩定趨勢,還須拭目以待。然而,至少就目前來看,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合稱)已經成為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核心,而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已經開始與美國相匹敵,基本上形成了一種中美雙頭壟斷的格局。
 
BAT主宰了中國互聯網,它們的經營模式與日本的“經連體系”非常相似,後者是由利益相似或者互相控股的企業組成的聯盟。它們還迅速延展到線下行業,比如交通、旅遊、零售和銀行業。
 
然而,目前還沒有哪家中國互聯網企業跳出中國,成為一個全球品牌。目前來看,它們能在中國占據主導地位就足夠了。6月的數據顯示,中國有6.32億網民,其中5.27億網民使用移動設備上網。隨著中國經濟從投資驅動型轉為消費驅動型,預計將出現的消費熱潮蘊含的潛力,足以吸引大筆投資,比如阿里巴巴在首次公開募股(IPO)中籌得250億美元,這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次IPO。
 
私營互聯網企業非常靈活,能將低效的國企遠遠甩在後面。在並無事先謀劃的情況下,這些企業已經開始在一些領域掀起整個行業的自由化,比如金融服務業。阿里巴巴的基金公司余額寶是中國最大的在線貨幣市場基金,資產總值達到5740億元人民幣。
 
互聯網也制造了非凡的財富。根據追蹤富人的《胡潤中國百富榜,中國最富有的10人中,5名是IT業大亨,而3年前他們還未能進入榜單。9月,憑借在當時市值2300億美元的公司中7.8%的持股,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一躍登上榜單首位,也成為全球最富裕的人之一。
 
不過,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隨著整個互聯網行業從桌面設備轉至移動設備,對許多企業來說,如果他們沒有一款“殺手級應用”,作為移動用戶接入的通道的話,就有可能落在後面。
 
阿里巴巴一直在尋求推出這樣一款應用,來挑戰目前騰訊無可爭議的領導地位,騰訊的即時消息應用微信有3.5億月活躍用戶。根據北京互聯網咨詢公司艾瑞咨詢(iResearch)的數據,微信和騰訊旗下的另一款消息應用QQ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兩款移動應用。
 
6月份,阿里巴巴收購了人氣頗高的移動瀏覽器公司UC優視,兩家公司已聯手開發移動搜索引擎“神馬”。阿里巴巴還在與所投資的美國公司Quixey合作,擬利用Quixey的應用搜索引擎,設計一個類似的移動門戶應用。中國移動技術公司木瓜移動(PapayaMobile)的弗朗西斯?貝亞(Francis Bea)表示,阿里巴巴試圖複制騰訊在微信上取得的成功。他說:“在中國這樣高度競爭性的市場,如果當前已確立市場地位的互聯網企業不能處理好從桌面端到移動端的轉移,移動互聯網可能使它們陷入困境。”
 
在僅一年之中,據估計阿里巴巴已經花去60億到80億美元,對企業進行全資收購或者投資。這些企業包括移動運營商、連鎖店、網絡電視公司、電子設備制造商、影視制作公司、數字電視臺,甚至還有一支中國職業足球隊。
 
盡管人們的關註點集中在阿里巴巴的收購上,但騰訊和百度也進行了類似的大筆支出。百度投資了用戶數量最多的國內旅行網站去哪兒和移動應用商店91無線,希望二者能與其廣受歡迎的搜索引擎相互補充,將其帶入移動時代。騰訊則入股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京東,以及一些適應移動時代的企業,如餐館點評網站大眾點評網(Dianping)和韓國遊戲開發商CJ Game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