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關鍵報告 不是V型、U型 習近平走L型經濟

2016-06-13  TCW

台灣出口中國依存度達38%,在出口連「十五黑」後,還要黑多久?一份匿名文章可見端倪。

五月中旬,我前往位於上海金山區採訪,台商三汰包裝材料工廠位於楓涇古鎮附近,古鎮過去是吳國、越國的交界處,三汰董事長簡國濠形容,兩隻腳張開,一隻會跨在吳國,一隻會跨在越國,顯示在當時兩國交鋒的緊張局面。

殺傷力究竟有多大?一篇「權威人士」文章定調中國下重手去庫存,台灣還得苦三年

然而,在我前往的同時,當地的氣氛已是雲淡風輕。簡國濠說,過去幾年,找土地難,要找人更難,現在廠房空了,人也不難找了。中國經濟整個「安靜」下來。

截至今年四月,中國的進口數字已連十八個月負成長,台灣的出口也是「連十五黑」,創下金融海嘯當時的紀錄,兩個數字像「連體嬰」一樣的緊緊相連。

就在四月數據公布的前夕,五月九日,從中國黨報《人民日報》刊出的一篇文章中點出:「綜合判斷,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這篇標題為「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的訪談文章,丟出了一個讓全球震驚的「超級原子彈」,我們在中國採訪的過程中,不管是台商、外商,一般的白領上班族,都對該文章內容琅琅上口,凸顯這篇文章的分量。

誰是「權威人士」?為什麼大家要相信他說的話?根據外媒和中國本地媒體的分析,這個人應該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親近的經濟智囊劉鶴,而文章的內容就是習近平的意志。

「L型經濟」立即的殺傷力有多大?上海台商協會會長、冠龍閥門機械董事長李政宏表示,之前他去參加一場台商例行會議時碰到同樣來自台灣的故鄉人,都在為近年的經濟情勢所苦,他形容一位電子業台商遇到的處境,到處聽到削價競爭,「日本電子廠商來削價,三?%就砍下去,三?%耶!」

結果那名台商也只好跟著砍下去。

李政宏表示,雖然以他的產業,一季度有些微成長,但訂單沒有很好,今年公共工程力度迫切性明顯沒這麼強,在需求不強勁情況下,都會造成殺價競爭,「現在(整體市場)有點在比氣長,活下來的人也只是『慘勝』,(就算)重新收回,那個市場價格(已經)被打壞了。」

衝擊下半年才顯現!僵屍企業該倒讓它倒、該關就關

這一場L型經濟的演變是從去年十一月開始的。去年十一月十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隔了一週,習近平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 P E C)上再提了「供給側改革」,他指出,要解決世界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下決心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

今年二月,根據中國歐盟商會關於產能過剩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的鋼鐵產量「與實際市場需求完全脫韁」,中國的產量是,排名在中國之後的前四大生產國日本、印度、美國、俄羅斯加總的兩倍多。

事實上,從中國開始棄守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七%的底線,中國經濟就已經逐步趨緩,這已經是個事實。為什麼這個時候要喊出L型經濟?

如果你只是把「權威人士」的看法當成「馬後炮」,就可能錯解習近平背後的意志。目前的現況是喊出「去產能、去庫存」已經半年過去了,實際的進度並不符合習近平的想法,甚至有很多地方官員及僵屍企業還在心存僥倖,不願積極配合,想測試中央政府是不是玩假的。

而權威人士這篇擲地有聲的報告,要傳達的有三件事:一、「去產能、去庫存」一定會做,這是習近平「輸不起的仗」。二、去庫存的重頭戲從今年下半年才會真正明顯感受到力度。三、僵屍企業不會再給它機會,該倒就倒,該關就關。

也就是說,對於進度落後的忍耐期已經過去了,一位廈門台商總經理把局勢看得很清楚,三年苦日子跑不了,甚至「中國現在告訴你的是,要有五年苦日子的準備。」

儘管懷疑的聲音不少,「(但)這次可能會有所不同,」倫敦皇家國際關係研究院(Chatham House)研究員麥登(MichalMeidan)對BBC記者說,「習近平是個十分強勢的領導人,他在過去幾年也已經證明,只要他想做,就能夠動用資源促成改革。」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地方政府處理很不到位,造成習近平在推動供給側改革上碰到很多阻力。

包括在中國兩會期間,中共官員說明「龍煤井下職工八萬人,到現在為止,沒有少發一個月工資,沒有減一分收入,」但實際上有很多人根本沒有拿到錢,引發龍煤集團下屬雙鴨山礦業集團數千名礦工罷工,同時圍堵鐵路。顯示出中央、地方不同調,引發被安置下崗的工人沒有安全感,而抗拒改革。

北京大學經濟學家姚洋接受媒體訪問時也說,中央政府一方面強調供給側改革,另一方面,仍鼓勵地方政府投資。這就是地方政府官員面臨的困惑,因為他們不知道方向。

甚至代表官方的發改委也承認,今年初中國喊出「去庫存、去產能」口號,國際原料價格出現一波強勁反彈,使得一些原本已停工的鋼鐵廠認為有利可圖,又開始復工,這都造成在推動改革上遲緩不前。

大媽們為何沒信心?

高層鬥爭最不可控!習李矛盾,外匯存底兩年少7,000億美元

不僅是中央、地方不同調,連同在中南海權力核心的習近平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有點不同調,甚至明顯到一般的小老百姓、商人、上班族都嗅出不尋常的味道。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李克強提出「債轉股」的政策,今年以來,李克強多次提到這樣的概念,主要做法就是將銀行業多達人民幣兆元的潛在不良債權轉為股權,幫助化解信用風險。在今年的博?亞洲論壇上,李克強又公開強調了一次。

這項李克強視為漂亮的解決方案,在「權威人士」的訪談中,卻馬上被打臉。「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

而權威人士的這段話,被外界解讀習近平、李克強路線不同調最白熱化的體現。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分析,李克強用銀行貸款解決問題,這的確會很危險,我們要解讀的是,權威人土釋放出的訊息是第幾次的警告,才可以知道習李之間的矛盾有多大。

經濟下行、高層路線矛盾,看在老百姓眼裡,早就用鈔票投票了。

從二?一四年六月以來,中國的外匯存底至最低點減少超過七千億美元,減少的金額,相當是外匯存底最高峰時的近五分之一,可說是中國史上最大一次的資金流失,甚至有人解讀為「大逃亡」。國泰世華投資研究團隊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指出,這還不包括在這段區間中國貿易順差約九千億美元,理論上這些錢應該會換成人民幣,帳上卻看不出來,顯示流失的錢應該更高。

這些流出去的錢,有些是資本帳上的支出,或是對外投資等不同項目,但是總歸來說,中國內部瀰漫著一股不安和看不清楚方向的氣氛。

改革太貪快,資金狂撤!官方為留錢解禁,房市期貨暴漲

為什麼今年大家特別看不懂中國?因為中國太貪心,幾乎所有需要改革的,都在今年上半年發生。而且一直處於搖擺不定,讓大家心生恐懼,擔心局面控制不住。

舉例來說,亂象之一,由於資金管不住,中國大媽拿人民幣繞著地球跑。

今年元旦過後,股市的第一個交易日,實施的第一個機制是熔斷機制,也就是模仿先進國家,有所謂的暫停交易,結果第一天,不到半個鐘頭,大盤就跌停板,第四個交易日,開盤一樣直接跌五%,休息十五分鐘過後,又跌至七%,熔斷機制的初登場,就在上海深圳股市千股跌停的慘劇下,證監會匆匆宣布暫停實施。

炒股炒崩了,中國大媽開始了集體大撤出,因為擔心中國可能要出大事,人民幣要大貶值,每個人在農曆年前後展開資金大逃亡,中國人一年的美元匯出額度為五萬美元,就在那兩個月,大媽擠上銀行等著換美元,把一年的額度都換掉。中國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表示,「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今年絕對不能超過五%,匯率這事,最重要的就是預期,如果大媽們都開始在銀行排隊換美元,那就真的是大麻煩了。」

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指出,中國政府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一千萬個中國大媽同時上銀行換美元,所以才會有後來中國政府外匯存底保衛戰,想透過各種辦法留住錢,甚至他所熟識的銀行行長自己的兒子在國外念書,換美元都得偷偷摸摸,手續申請一直下不來。

正因為如此,中國不得不使出狠招,讓房地產解禁,把錢留在國內。

今年二月,農曆年後出台的一連串房地產解禁的政策,原本是希望資金能投在二、三線城市,讓多餘的庫存能夠去化,以免二、三線城市開發商的爛尾樓無法去化而倒閉,拖累到地方銀行。這個訊息讓民眾嗅到了炒作的機會,造成深圳房市短短兩個月大漲三成,上海更在開發商門前造成徹夜排隊人潮,甚至有當天買、當天賣就賺五%的例子。

但是,到了四月,房地產政策一夕數變。上海連續出台「九道金牌」,要把這股投機之火撲滅,因為擔心類似美國的次貸風暴在中國上演。

接下來熱錢要往哪裡去?中國大媽這次看上了期貨。

期貨公司營業部表示,包括企業、投資機構也在瘋狂入市期貨市場,開戶潮跟去年股市日成交值人民幣兩兆元時期的熱潮一模一樣。

對期貨的瘋狂,市場大呼看不懂,以螺紋鋼為例,林啟超分析,數據顯示二?一四年中國螺紋鋼總產量為二億一千萬噸,但按照螺紋鋼一天合約交易量可達二億二千萬噸,相當於超過一整年生產量。

鄭州商品交易所一天的棉花期貨成交量,這些棉花足夠做近「九十億」條牛仔褲,以全世界約六十億人口計,即每人一條也綽綽有餘。這也推升了棉花價格短短四天內飄近一九%。

全民瘋期貨的熱潮,不僅促使鋼材現貨價格飛漲,也破壞正常的供給需求關係,讓中國官方急發十一道金牌降溫。把各項炒作期貨商品的保證金一路調高,要讓這股炒作之火熄滅。

就在這短短五個月,中國經歷了股市千股跌停、大媽排隊換美元、深圳房市大漲三?%,上海大媽連夜排隊買房,接著又炒作期貨,豬價一年大漲五?%,炒到貨源不足,中國的一些賣家跑到越南搶豬。

最壞時間點出現了?

中國L型等於台灣的L型未來三年不樂觀,長期想像空間大

在這樣資金外逃、經濟趨緩的背景下,唱衰中國的言論從沒有停過,中國就像一個大的「圍城」,有人想進來,但也有人迫不及待想出去。一家上海房地產基金的台灣裔經理人:「客戶今年要我們想盡辦法把錢匯出去。」主要是看不懂接下來會怎麼走,所以先退出觀望。

林中斌表示,「問我主觀意見,它(指中國)會過這關,還有很長、很長的路可以走,第一,它經濟體非常大,這是人類歷史上沒有的,這麼快速、連續成長,這是教科書是沒有的;第二,不是它一個在成長,周邊的經濟(指東協、印度等國)都在起飛,即使中國跌下來,還有很多國家幫它撐住。」林中斌分析,從中國十三五計畫中,一百個項目中就有十二、十三項跟人才培育有關,中國的競爭力,長期看是不容低估的。

林啟超則是用貨幣的角度來分析,他認為中國現在在顛覆的一件事,就是戳破美元做為世界貨幣的神話。目前全世界貿易交易中每一百元有四十元是用美元交易、二點多元用日圓、兩元用人民幣,短短五年就追上日本,預估明年就會超越日本,而中國目前的大動作就是要讓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目前已和超過三十五個國家簽約,雙方貿易往來直接繞過美元,用人民幣交易。

最明顯的是,中國跟俄羅斯買低價的原油,用的就是人民幣,上個世紀以來石油、美元掛鉤的局面,正在被中國打破,甚至會有越來越多想要跟中國做生意的國家,不得不答應用人民幣當作清算的貨幣。

從中國內部看,這次調整結構,中國寧可犧牲成長,也要強力干預無效益的產能,而台灣依賴中國出口比重達三八%,幾乎可說,中國的L型正等於台灣的L型,未來三年很難樂觀,但從中國海外擴張默默在改變遊戲規則,看好浴火鳳凰後的中國論調並不在少數。林啟超認為,此時看中國,獨眼或斜眼,都不可能有正確的認識。

此刻的中國大家覺得很陌生,它不再呼風喚雨了,開始閉門修內功;下一個中國,是威脅還是機會,可以各自解讀,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撰文者張毅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17

救經濟,新思惟?黑田與習近平大不相同

2016-05-23  TWM

印鈔票救經濟無效,去化產能是消極卻正確的一大步,接下來就要創造新經濟動能。 若能把新經濟成果讓大眾共享,財富更能公平分配,這才是未來政府最重要的重責大任。

全球經濟陷入困局,到底怎麼救?從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由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柏南克催生的QE(貨幣量化寬鬆)一直成為救市主流。從此以後,搶救疲弱經濟成了全球央行的重責大任。但是,有效嗎?

全球最大債券投資公司PIMCO的前執行長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最近跳槽到安聯集團擔任首席經濟顧問,而他最新出版的一本書《The Only Game in Town: Central Banks, Instability, and Avoiding the Next Collapse》強烈批評當前純靠央行救市的貨幣政策。他認為,央行獨沽一味地放水,沒有財政政策和經濟改革的配合,依然無力救起實體經濟。

作者認為,目前全球經濟最大困局是企業不敢投資,消費者不敢花錢,大家滿手現金,不只是未雨綢繆,而是擔心未來爆發更大危機。央行拚命放錢,民眾對未來前景卻愈悲觀,於是央行動作愈大,後座力也愈大。

打錯如意算盤!

負利率政策失效 日本經濟雪上加霜今年最具體的兩個案例擺在眼前,一個是日銀總裁黑田東彥突然在元月二十九日宣布日本實施負利率,結果日本經濟不但沒有爬起來,反而重重摔了一跤。對照組是《人民日報》發表「權威人士」談話,預告未來中國經濟不會是U型,也不會是V型,而是L型。這個「權威人士」有人直指,就是代表習近平的觀點,這代表了中國今後不再打腫臉充胖子,嚴肅面對未來經濟走下坡的調整。這兩個對照,也給了大家對未來經濟調整兩種不同路線的參考。

先看看黑田的奇襲戰略,日銀總裁黑田東彥,過去在亞洲開發銀行,首相安倍上台後,回到日本擔任日銀總裁。他一向擅長出其不意的政策,今年的負利率政策原是他最得意的代表作,他認為日銀採取負利率將逼出銀行寬鬆貨幣,推升日本股市,壓低日圓匯價,但是這個如意算盤卻敲不響。

黑田祭出負利率後,情況卻完全沒有按照劇本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日圓不貶反升,最高一度升值到一○五.五五,日圓從去年五月六日的一二五.八四突然升值到一○五.五五日圓兌一美元,一年之內暴升一六%,這讓日本企業措手不及。例如日本最大汽車廠豐田汽車一六年會計年度財測的平均匯價是一二○日圓兌一美元,豐田公布四月一日起的下一個會計年度財測目標是一.五兆日圓,比前一年度下滑三五%,預計今年度的營業利益將減少九三五○億日圓。

匯價吃掉了獲利,造成豐田股價從八七八三日圓慘跌到五二五六日圓,股價掉了四成。還有更慘的是優衣庫(Fast Retailing,迅銷集團),因為日圓暴升,今年第一季出現二二八億日圓匯兌損失,結果股價從六一九七○日圓跌到二六三二○日圓,股價一下子暴跌五七.五%。匯率升值吃掉了企業獲利,造成日本股市重挫。從黑田祭出負利率之後,日經指數從二○九五二.七一點跌到一四八六五.七七點,一次跌掉了六千點,若從去年收盤指數一七九五○.二七點來看,也下跌超過三千點。

按照黑田的如意算盤,祭出負利率之後,應可讓日圓進一步貶值,沒想到負利率讓日本民眾對未來經濟前景更悲觀,日本民眾寧可把錢從銀行搬回家,這是日本金庫(保險箱)銷售暴增的主因。

日本老齡化問題已經很嚴重,日本財富又集中在老年人口手上,過去日本退休老人把錢存在郵局,靠著微薄的利率度日,如今負利率衝擊,大家寧可把老本搬回家,更不敢消費,日本經濟當然更加雪上加霜。

而且後遺症不止如此,日圓成了全球主要避險貨幣,全球炒家蜂擁而至,日圓加速升值,這一升當然又重創出口產業,於是日圓升值、日股大跌的戲碼反覆上演。更慘的是,過去三年安倍把政府退休基金拿來投資像豐田、優衣庫這些超級績優股,日本前三十大市值企業,日本政府退休基金都成了大股東,這次日股大跌,政府基金全遭套牢,安倍把日本權值股變成「國營事業」,這是當初黑田祭出負利率時,完全沒有想到的事。

救市三招失效!

讓經濟自然調整 才是上上之策從黑田的失算來看,全球央行的救市,先是降低利率,把利率壓低到接近零;第二招是貨幣量化寬鬆(QE),也就是央行印鈔票,對市場注入銀根,這種量化寬鬆手段幾乎是金融海嘯以來的主流;第三招是歐洲央行及日本銀行的負利率,《經濟學人》已暗示,最後一招是知名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直升機撒錢。但純粹靠央行撒錢,從日本到歐洲央行負利率政策都無法奏效來看,也許返璞歸真,讓經濟自然調整,才是上上之策。

日本經濟從一九九○年泡沫經濟吹破,一直調整到今天,已經長達二十六年之久,日本政府一直卯足全力救經濟;但是用力太猛,不但收不到效益,而且每次都帶來後遺症。這次黑田祭出負利率慘遭滑鐵盧,已證明用強大的貨幣手段救市是徒勞無功的。

五月初,中國《人民日報》連續三天以「權威人士」名義大談中國經濟大勢,能在《人民日報》以匿名方式大談中國經濟,且是偏空的言論,這樣的人物,除了最高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恐怕不作第二人想。因為在此不久,中共中央才號令經濟分析人員、經濟專家及股市、匯市專家不許發出偏空言論,不許看淡中國經濟,此時,《人民日報》卻大談中國經濟,且言論偏向保守,這當然是中央放出來的新風向。

對於股匯樓市,「權威人士」也有定見,暗示將來股匯樓市將各自回歸功能定位,不能簡單作為保成長的手段。也就是說,對過去人民幣調整中間匯價拉抬股市,到今年全力拉抬股市房地產,保住GDP(國內生產毛額)六.七%的手段,將來全都不宜。去年中國傾舉國之力拉抬股市,後來才發現,股市不是國家控制得住的;今年房地產再掀泡沫,看起來習近平已有了警戒!

撒錢救市嘗惡果!

鋼鐵產能極度擴張 現今竟半數面臨重組「權威人士」也暗示,中國的經濟改革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殭屍企業該斷奶的就要斷奶,該退場的就要退場。「權威人士」對中國經濟發出的五大訊號,完全不是過去衝刺經濟的主流想法。這個在《人民日報》連續三天發文的「權威人士」,當然代表中央最高層領導人最深層的想法,可以看出習近平已充分感受到○八年溫家寶當總理四兆元人民幣救市,大開產能留下的沉重後遺症,鋼鐵業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八年的四兆元救市計畫,讓中國的鋼鐵業產能極度擴張,如今留下沉重後遺症,去年寶鋼淨利仍有十.一億元人民幣,但是三、四季都出現虧損,第四季虧損更擴大到十二.四一億元人民幣;除了寶鋼外,絕大多數的中國鋼企都出現虧損,像新疆的八一鋼鐵,去年虧損二十五億元人民幣,廣東的韶鋼松山也虧二十一億元人民幣,三十四家鋼企,將近半數面臨重組狀態。

按照國際標準,產能利用率超過九○%,是產能不足,七九至九○%是正常水準,低於七九%則是產能過剩,七五%以下則是嚴重產能過剩。根據中國工信部及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一五年產能利用率低於七五%的產業,有粗鋼六七%、燃煤六四.九%、水泥七三.八%、平板玻璃六七.九九%及造船七○%。從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投資一直是帶動中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能,但鋼鐵等產業都出現生產過剩的問題,供需失衡,也讓中國經濟失去活力。

現在中國被迫要調整自己的經濟體質,只能自力救濟,今年中央政府最大的動作是先整頓鋼鐵及煤產業這兩個產能失衡最大的產業,國家發改委宣布,未來五年內將壓縮粗鋼產能一億至一.五億噸,退出煤炭產能五億噸,另減量重組五億噸。這兩個大動作,至少一度讓鋼價回穩,螺紋鋼鐵一度暴漲,跌了很多年的鐵礦石價格,今年一度反彈大漲六成,可見產能收縮有助紓解供需失衡,看來國家發改委下一步將對中國神華及寶鋼委以重任,放手讓龍頭企業擴大整併。

先解決了產業問題,最後一把刀要面對過剩最嚴重的房地產業。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簡稱住建部)統計,到去年底止,中國房地產庫存總量達七.一八億平方米,比前一年度又成長五.六%,今年第一季更增加一五.七%,以現有庫存量,至少要五至六年才可能去化,去年房地產投資只成長一%,今年第一季為了拉抬GDP,又去衝一線城市房地產,造成深圳、上海、北京樓市暴漲,但是四.八兆元新增貸款,有三兆元人民幣流入房市,這也是警訊。

產業過剩無解!

地產泡沫拉警報 鬼城不斷浮現中另外,像水泥等產業過剩產能問題仍無法解決,像台灣亞泥有意併山水水泥,投入新台幣一二一.六七億元收購二○.九%股權,但是山水水泥去年大虧六十六.九億元人民幣,亞泥獲利幾乎被山水水泥吃掉了,逼得亞泥趕緊喊暫停,現在中國要面臨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中國的鬼城現象在三、四線城市不斷浮現,這是下一個中國必須面對的經濟問題。

現在習近平祭出殭屍企業該斷就要斷,等於對國企改革發出強烈訊號,很多國企效能低落,卻坐享超額信貸額度,養了一大堆生產力低落的工人,對習近平的改革,這也是路障一部分,習近平透過「權威人士」發出強烈的改革訊息,這是十分正確的第一步。

顯然印鈔票救經濟無效,去化產能是消極卻正確的一大步,下一步就要創造新經濟動能,像新能源產業、共享經濟、醫療保健及生物科技及互聯網的創新,未來政府在面對新時代及新科技,若能把新經濟成果讓大眾共享,財富更能公平分配,這才是未來政府最重要的重責大任。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94

習近平波蘭行前瞻:1:11的貿易失衡如何改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663.html

中東歐最大的國家波蘭正在靜候中國領導人的到訪。

在6月15日外交部舉行的中外媒體吹風會上,外交部部長助理劉海星介紹了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對波蘭進行的國事訪問。

劉海星表示,波蘭是中東歐大國,也是歐盟重要成員國。2011年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以來,中波關系發展勢頭良好。習近平主席此訪對深化雙邊關系,推動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促進中歐關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波蘭方面,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都期盼習近平此行使得中波之間有更多花開落地的成果。波蘭副外長卡塔日娜·卡茨佩爾契克(Katarzyna Kacperczyk)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回顧了雙邊關系發展的歷程。在她看來,自2011年後中波雙方高層互訪頻繁。尤其是波蘭去年新上任的總統杜達將中國選為第一個非歐洲地區的國家出訪,再加上今年來,波蘭外長訪問中國,中波雙方的政治關系日漸火熱。因此,很期待此次習主席的訪問。

生活在波蘭首都華沙的居民畢達(Piotr Karpinski)告訴本報記者,波蘭全國性的綜合日報《共和國報》(Rzeczpospolita)已準備了多達20頁的特刊,為習近平主席此訪造勢。6月17日,習近平也在《共和國報》上發表題為《推動中波友誼航船全速前進》的署名文章。

加大地方互動

據劉海星介紹,訪問波蘭期間,習近平主席將出席總統夫婦小範圍晚宴、歡迎儀式、會談、簽字儀式、共見記者、歡迎宴會、音樂會等活動。此外,還將出席參、眾兩院議長共同舉行的歡迎午宴,會見總理,並將出席有關經貿、人文活動。

卡茨佩爾契克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中波雙方除了建立戰略夥伴關系這一在政治層面取得的成就外,雙方在大學、非政府組織、地方政府之間的交流也日漸頻繁,後者對中波雙方關系的整體發展也很重要。

卡茨佩爾契克介紹,此次習近平主席到訪波蘭有兩大看點。一個是圍繞經貿關系的絲綢之路論壇,另一個則是第四次中波地方政府合作論壇。

卡茨佩爾契克強調,波蘭特別看重中波雙方在地方層面的合作。“地方政府合作論壇是從2013年開始的,中國是波蘭按照穩定的頻率每年與地方政府舉行對話的唯一的亞洲國家。”據她介紹,目前,已有40多個波蘭的城市和地方與中國的合作夥伴簽了相關協議。

其中,以中歐班列帶動的波蘭城市羅茲與中國成都之間的合作被視為中波地方層面合作的縮影。自2013年蓉歐班列開通以來,成都與羅茲的經貿往來飛速提升。目前,每周有2趟班列從各自站點始發。2014年,波蘭羅茲省及羅茲市政府已在成都設立代表處。2015年,成都市與羅茲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

羅茲與成都的互動模式也讓其他波蘭地方政府羨慕不已。以波茲南為省府的大波蘭省也希望借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波蘭之際,開拓更多中國市場,歡迎更多的中國企業家到該省投資發展。第一次帶著物流企業到訪中國上海的大波蘭省副省長沃伊切赫(Wojciech Jankowiak)告訴本報記者,希望借此次習主席對波蘭的訪問,提升波蘭在中國企業家中的知名度。

1:11的貿易逆差

對於此次習近平主席的訪問,波蘭各界還有個心願,就是加大對中國的出口,使得波中雙邊貿易能更為平衡。《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接觸到的幾乎所有的波蘭經貿人士,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對雙邊貿易失衡的擔憂。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2015年,中波貿易額170.9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143.5億美元;進口27.4億美元。2016年1~4月,兩國貿易額54.4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波出口45.6億美元%;自波進口8.6億美元。

波蘭信息與外國投資局局長馬伊曼(Slawomir Majman)開門見山地表示,中波經濟關系遠不如政治關系那麽火熱。他以中波當前的貿易結構為例說,目前貿易結構的比例為1:11,也就是波蘭自中國進口為11,而出口至中國的只有1,“當然,我們不能奢望這個比例在短時間能達到1:1,但是,希望這個比例維持在1:5或1:6。”

卡茨佩爾契克也提到了貿易結構失衡這一問題。在她看來,目前,雙方的貿易比例不完全符合波方的希望,波蘭希望能在未來逆轉當前的貿易逆差。大波蘭省坐擁通往德國門戶的物流中心,沃伊切赫副省長表示,也不希望看到從西歐經停波茲南,再回到中國的集裝箱是空的。

那麽,為了平衡中波貿易結構,波蘭將會給中國提供什麽?馬伊曼舉例道,電力、ICT、電子產品、白色家電、物流中心等,都會是雙方感興趣的領域。卡茨佩爾契克相信,基建領域的新項目會幫助中波雙方平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沃伊切赫則指出,波蘭在高科技領域有很好的研發技術,能為中國提供相關產品。

當然,相對於貿易,波蘭人更喜歡中國的直接投資。沃伊切赫表示,由於大波蘭省距離德國邊境較近,因此吸引了很多德國資金來到省內發展。他希望,除了德國的投資,外資在大波蘭省能更趨多元化、更平衡,因此,非常期待中國資金的到來。他同時強調,大波蘭省與中國的合作不會受到行業限制。他相信中國資金的到來能為大波蘭省的經濟提升一個臺階。

波蘭北部波美拉尼亞省投資促進局項目經理特魯寧(Mikolaj Trunin)對本報記者表示,相對於並購,波蘭更喜歡“綠地投資”(Green Investment)。他透露,盡管已有2家中企在當地投資,但遺憾的是,都不是綠地投資的形式,因此,希望能在未來看到這一形式的投資。當然,他也指出,鑒於波蘭屬於歐盟國家,對中國投資者是參照歐盟標準的,沒有特殊的優待措施,享受的政策與美國、加拿大是一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00

習近平指示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大力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救災工作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支持地方防汛救災作出重要指示。

習近平指出,近期,全國多地汛情嚴峻,防汛救災任務艱巨,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央軍委要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根據新的汛情和救災需要,指揮人民解放軍和武警相關部隊迅即奔赴防汛救災第一線,發揚我軍能打硬仗的光榮傳統,發揮突擊隊作用,大力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恢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作出貢獻。

中央軍委就貫徹落實習近平重要指示,對軍隊進一步做好支持地方防汛救災工作作出了部署。目前,人民解放軍和武警相關部隊正奮戰在防汛救災第一線。有關部隊正積極準備,確保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一聲令下,迅即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73

習近平: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7月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和建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座談會。

座談會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謝地、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戰、湖北省發改委主任李樂成、深圳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等結合各自的研究領域、各自地區或各自企業的實際先後發言。他們分別就金融改革與防控金融風險、宏觀經濟運行與趨勢判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東北經濟振興與國企改革、國際經濟形勢、中部地區經濟形勢、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鋼鐵行業去過剩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民企發展等擺情況、講問題、提建議。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單位的其他專家學者,也就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

習近平認真聽取專家學者們的發言,不時就有關問題與專家學者進行討論。專家學者們發言後,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當前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符合預期和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經濟基本面和社會大局基本穩定,金融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的進展,但經濟走勢仍然分化,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需要一個過程,新動力的成長勢頭正在加快。從趨勢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從經濟運行看,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更加明顯,必須堅定信心、增強定力,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經濟結構,強化新的發展動力。

習近平強調,宏觀經濟政策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度擴大總需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有力、有度、有效落實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引導好發展預期,用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社會預期,用重大改革舉措落地增強發展信心。

習近平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總結和提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經驗,同時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只能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又要經受實踐的檢驗,進而指導實踐。要加強研究和探索,加強對規律性認識的總結,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推進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科建設。

習近平指出,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下,要實現更好發展,必須更好分析形勢和環境,更好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變化,更好把握宏觀經濟大勢,更好應對挑戰。為此,要加快培養造就國際一流的經濟學家、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養成問計於專家學者的習慣,調動專家學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好、用活智力資源。對專家學者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對的要積極采納。專家學者要立足國情、深入調研,著力研究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註重從客觀經濟事實出發,揭示經濟現象背後的本質及規律,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研究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

王滬寧、栗戰書、萬鋼、周小川和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參加座談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51

習近平: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據人民日報微博,12日,習近平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出席第十八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時強調: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所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的影響。中國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案裁決的主張和行動。中國一貫維護國際法治以及公平和正義,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我們堅定致力於維護南海和平穩定,致力於同直接有關的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0

習近平致電奧朗德:願同法方深化反恐合作

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就法國尼斯恐怖襲擊事件向法國總統奧朗德致慰問電,對這一駭人聽聞的野蠻行徑表示強烈譴責,向不幸遇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

習近平指出,恐怖主義是世界各國人民面臨的共同威脅。中方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堅定支持法國政府維護國家安全,願同法方深化反恐合作,共同維護中法兩國和世界安全和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99

習近平:科學確定脫貧時間 不搞層層加碼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日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必須認清形勢、聚焦精準、深化幫扶、確保實效,切實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習近平在寧夏調研期間專門召開這次座談會。參加座談會的有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大連、蘇州、杭州、寧波、廈門、青島、廣州、深圳、珠海等有幫扶任務的東部9個省市和9個城市的黨委書記,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接受幫扶的西部12個省區市的黨委書記,京津冀協同發展對口幫扶的河北省委書記,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誌。

座談會上,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介紹閩寧扶貧協作情況,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先後發言。他們結合實際,就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介紹了情況,談了意見和建議。

習近平邊聽邊記,不時同他們討論交流。在聽取大家發言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組織東部地區支援西部地區20年來,黨中央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格局,使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逐步扭轉,西部貧困地區、革命老區扶貧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在西部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的同時,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得到有效實施,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開創了優勢互補、長期合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良好局面。這在世界上只有我們黨和國家能夠做到,充分彰顯了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必須長期堅持下去。

習近平強調,西部地區特別是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程度深、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是脫貧攻堅的短板,進一步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必須采取系統的政策和措施。他為此提出4點要求。

第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西部地區要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不以事艱而不為,不以任重而畏縮,倒排工期、落實責任,抓緊施工、強力推進。東部地區要增強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下更大氣力幫助西部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雙方黨政主要負責同誌要親力親為推動工作,把實現西部地區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作為主要目標,加大組織實施力度。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幫扶資金和項目重點向貧困村、貧困群眾傾斜,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要加大投入力度,東部地區根據財力增長情況,逐步增加對口幫扶財政投入;西部地區整合用好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等各類資源,聚焦脫貧攻堅。

第二,完善結對,深化幫扶。要著眼於任務的適當平衡,完善省際結對關系。在此基礎上,實施“攜手奔小康”行動,著力推動縣與縣精準對接,還可以探索鄉鎮、行政村之間結對幫扶。要動員東部地區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界人士等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要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要把握好供需關系,讓市場說話,實現互利雙贏、共同發展。要把東西部產業合作、優勢互補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課題,大膽探索新路。在科技創新上,西部地區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東部地區要舍得拿出真技術支持西部地區。

第三,明確重點,精準聚焦。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都要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精準發力。要著眼於增加就業,建立和完善勞務輸出對接機制,提高勞務輸出脫貧的組織化程度。要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向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領域合作拓展。要繼續發揮互派幹部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促進觀念互通、思路互動、技術互學、作風互鑒。要加大對西部地區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貧困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力度,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第四,加強考核,確保成效。要用嚴格的制度來要求和監督,抓緊制定考核評價指標。要突出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不僅要看出了多少錢、派了多少人、給了多少支持,更要看脫貧的實際成效。西部地區是脫貧攻堅的責任主體,也要納入考核範圍。

習近平指出,扶貧開發到了攻克最後堡壘的階段,所面對的多數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抓工作。要堅持時間服從質量,科學確定脫貧時間,不搞層層加碼。要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習近平強調,抓工作,要有雄心壯誌,更要有科學態度。一是領導工作要實,做到謀劃實、推進實、作風實,求真務實,真抓實幹。二是任務責任要實,做到分工實、責任實、追責實,分工明確,責任明確,履責激勵,失責追究。三是資金保障要實,做到投入實、資金實、到位實,精打細算,用活用好,用在關鍵,用出效益。四是督查驗收要實,做到制度實、規則實、監督實,加強檢查,嚴格驗收,既不拖延,也不虛報。

習近平指出,脫貧攻堅是幹出來的,靠的是廣大幹部群眾齊心幹。貧困地區要激發走出貧困的誌向和內生動力,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凝聚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力量。要組織和動員有誌於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做一番作為的幹部到西部地區來,努力在艱苦條件下、在攻堅克難中使自己成長為可以擔當重任、能打硬仗的高素質幹部。

會前,與會同誌分組現場考察了閩寧扶貧協作的情況。1996年,中央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20年來,閩寧雙方建立聯席推進、結對幫扶、產業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的扶貧協作機制。雙方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心,把產業協作扶貧作為關鍵,把生態環境改造作為基礎,把激發內生動力作為根本,一年一度的對口扶貧協作聯席會議從未間斷,一批又一批援寧幹部真心奉獻,數以萬計的閩商在寧創新創業,幾萬寧夏貧困群眾在福建穩定就業,為推動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滬寧、汪洋、栗戰書以及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參加座談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304

習近平:以更大的決心和氣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

7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組第26次會議,要求抓好改革督查工作,確保改革任務不落空。會議通過貧困地區水電礦產資源開發收益扶貧改革方案。決定開展省以下環保監督檢查機構垂直管理試點。

央視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7月22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六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改革是一場革命,必須有堅忍不拔的毅力,以真抓促落實、以實幹求實效。各地區各部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氣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既要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也要察認識、察責任、察作風,確保黨中央確定的改革方向不偏離、黨中央明確的改革任務不落空,使改革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審議通過了《貧困地區水電礦產資源開發資產收益扶貧改革試點方案》、《關於加強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關於建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的意見(試行)》、《關於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各地區各部門開展改革督察情況的報告》。

會議指出,開展貧困地區水電礦產資源開發資產收益扶貧改革試點,是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制度創新。要以增加貧困人口資產性收益為目標,創新貧困地區水電礦產資源開發占用農村集體土地補償方式,圍繞界定入股資產範圍、明確入股受益主體、合理設置股權、完善收益分配、加強股權管理和風險防控等重點任務,探索建立集體股權參與項目分紅的資產收益扶貧長效機制,走出一條資源開發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的新路子。

會議強調,加強文化領域行業組織建設,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積極引導發展和嚴格依法管理並重,通過明確職能定位、做好培育發展、完善內部治理、強化規範管理等,健全黨委統一領導、政府有效監管、分級負責、協調配合的行業組織管理體制機制,引導行業組織在服務文化企事業單位、服務廣大文化工作者、服務行業發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等方面,更好發揮自身功能和獨特優勢,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

會議指出,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涉及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等各個訴訟環節,要明確法律依據、適用條件,明確撤案和不起訴程序,規範審前和庭審程序,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選擇部分地區依法有序穩步推進試點工作。

會議強調,建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對落實法官、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促進法官、檢察官依法行使職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要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尊重司法規律,體現司法職業特點,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堅持責任和過錯相結合,堅持懲戒和教育相結合,規範法官、檢察官懲戒的範圍、組織機構、工作程序、權利保障等,發揮懲戒委員會在審查認定方面的作用。

會議指出,開展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目的是建立健全條塊結合、各司其職、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地方環保管理體制,確保環境監測監察執法的獨立性、權威性、有效性。要強化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環境保護責任,註重協調處理好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和屬地主體責任、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關系,規範和加強地方環保機構和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高效協調的運行機制。

會議強調,開展改革督察工作,要明確工作重點、盯住關鍵環節。督任務,就是要督促地方和部門按照黨中央要求謀劃改革任務,既看方向準不準,又看任務實不實,是不是能夠結合實際,真正解決問題。督進度,就是要根據改革的階段性目標和時間表、路線圖,既督促改革方案及時出臺、抓緊落實,又督察相關改革任務配套跟進,抓好進度統籌,加強政策銜接。督成效,就是要把改革舉措放到實踐中去檢驗,讓基層來評判,讓群眾來打分,看改革是否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是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獲得感。察認識,就是要看思想工作有沒有做深入,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有沒有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認識和理解改革、關心和支持改革,是不是自覺站在改革全局高度正確看待局部利益關系調整,形成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察責任,就是要看改革主體責任是不是劃分清楚,有沒有理解到位、落實到位,是不是做到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相互協作。察作風,就是要對照“三嚴三實”要求,督察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是不是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是不是以改革促進派、實幹家的標準要求自己,以嚴和實的作風謀劃改革、落實改革。

會議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按照把改革主體框架搭建起來這一階段性目標,排出督察優先順序,聚焦重點難點。要抓問題要害,做到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既要發現實施中的共性問題,也要關註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找出癥結,提出對策。要抓整改落實,督促真抓真改,對改革抓得實、有效果的要表揚,對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要問責追責。要抓統籌聯動,完善督察職能,發揮社會和群眾監督作用,做到上下貫通、內外結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出席,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列席會議。

(綜合央視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29

習近平:下半年要實施組合政策 加快結構性改革步伐

7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出席座談會。李克強通報了上半年經濟工作有關情況,介紹了中共中央關於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考慮。

座談會上,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民盟中央主席張寶文、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致公黨中央主席萬鋼、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無黨派人士代表林毅夫先後發言。他們贊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的分析和下半年經濟工作的考慮,並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脫貧攻堅關鍵問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穩定民間投資、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完善地方財稅體系、建設養老體系、完善現代農業支持服務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夯實農村基層基礎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在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後,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他表示,剛才,大家在發言中充分肯定了上半年經濟工作取得的成績,並就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對我們更好把握整體經濟運行狀況、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很有幫助,我們將認真研究、積極吸納。

習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也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十分重要。上半年,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新型城鎮化兩個主題,由主要負責同誌親自帶隊,分赴11個省市開展實地調研。大家還就能源結構改革、開發區創新轉型、農村扶貧開發、中西部地區臺資企業發展、制造業民營企業發展等問題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見和建議,為中共中央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參考。習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習近平強調,總的看,上半年經濟形勢同我們作出的判斷是一致的,仍然是總體平穩、走勢分化。今年以來,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共中央部署,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新動力成長趨勢正在加快。

習近平指出,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通過實施組合政策,引導發展預期,加快結構性改革步伐,努力保持經濟平穩發展態勢。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財稅體制改革,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要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通過有效的市場競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要努力創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

習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一個標誌性指標。現在,扶貧開發到了攻克最後堡壘的階段。中共中央已經就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總體部署,並請各民主黨派與8個省份對接,對脫貧攻堅開展民主監督工作。這是中共中央賦予各民主黨派的一項新任務,是民主黨派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新領域。大家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所對口地方一線調查研究,通過意見、批評、建議等方式,對脫貧攻堅落實情況進行監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貢獻。

馬凱、王滬寧、劉延東、孫春蘭、汪洋、栗戰書、楊晶、王勇、周小川,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座談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2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