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暗色天堂》 有一種關係,叫學友和嘉欣 2016-03-07

1 : GS(14)@2016-03-13 02:56:07

http://www.skypost.com.hk/featur ... %89%E6%AC%A3/209275
【晴報專訊】 繼《男人四十》的師生戀,張學友與林嘉欣再挑戰道德禁忌,在新片《暗色天堂》演繹另一段曖昧關係。相隔14年二人仍默契十足,關係如家人般親切,學友打趣道:「嘉欣由天才型演員變成專業型演員,至於我沒甚麼改變,還是一嚿飯,哈哈!」二人笑聲響遍房間。
電影中,學友飾演慈善機構香港區總幹事兼牧師,因他與公司職員Michelle(林嘉欣飾)互生情愫而犯禁接吻,幾年後再碰面,二人各執一詞,演變成一場羅生門。學友說:「這部戲較有爭議性,人物各有衝突。到底誰對誰錯,導演想引起觀眾思考。」
多年來親密如昔
《暗色天堂》改編自莊梅岩的得獎舞台劇《法吻》,由林嘉欣丈夫袁劍偉執導兼編劇。起初嘉欣還未決定擔任女主角,但心裏已覺得應找學友來演牧師,誰知一次契機讓二人終於再合作。學友表示:「和嘉欣很久沒見,上次找她拍MV時閒聊,發現她老公有這個計劃,所以看看我能否幫上忙。」學友跟嘉欣私下碰面不多,卻十分照顧她。嘉欣感激地說:「學友看着我長大,久不久也會關心一下我的近況,所以十幾年後再一齊拍戲,那感情騙不了人。」
相隔多年,二人的身份、閱歷和心態都變得不一樣,嘉欣由當年的青澀女孩變成兩女之母,由演戲到待人處事都截然不同,她自言試過在現場直接告誡某對手做得很差。學友聞言滿臉驚訝,此時瞪大眼睛看着嘉欣,場面搞笑。嘉欣卻繼續一臉認真地說:「我覺得沒天份不緊要,但對方整天在談天,又不留意四周環境。不知道是否我做了媽媽後,有些事情看不過眼便要說出來;其實我都是出於關心,以前的我未必會這樣。」她頓了頓又問:「是不是很mean(刻薄)?」學友笑說:「我就不敢了,最多下次不再合作。」
從不安帶來警惕
學友今次飾演的杜牧師,在公司和教會備受尊重,卻為了名譽而產生虛榮心。現實中,眼前一位是歌神,一位去年憑《百日告別》獲封金馬影后。二人在娛樂圈相當有地位,卻難得沒半點自滿。學友坦言:「我常跟自己說,又不是只有你懂唱歌,為甚麼只有你唱才行?如果你不努力,隨時會有另一個人可將你擊落。我們這一行沒安全感,因為成功與否是基於別人的喜好,你惟有盡量做好,或者盡量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比人更先一步做好,讓人沒有藉口討厭你,這警惕都是從不安感而來。」
嘉欣則說:「除了努力外,在這一行要很清醒,保持awareness(警覺性)。例如我拍第一部戲《男人四十》已得獎,那時我說想去讀戲劇碩士課程,公司卻說妳是否太傻。但才華也會有耗盡的一天,不去進修、為自己增值,其實是很危險的。」娛樂圈俗稱「大染缸」,難得還有學友、嘉欣這種純粹得像親人的關係。相信在學友眼中,嘉欣永遠還是最初那個可愛的16歲女孩。
場地:馬可孛羅香港酒店
林嘉欣
服裝:I.T
張學友
撰文:鄧藹欣 
攝影:梁細權
編輯:陳禮恒
設計:鄧俊明
化粧:Will Wong
髮型:Hin Wan @ il Colpo
化粧:Julie Hui
髮型:Herman Law @ i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74

譚詠麟有一排唔見珊珊

1 : GS(14)@2016-06-06 03:03:18

譚詠麟(阿倫)、陳慧嫻連同AGA昨日到沙田,為專門照顧患重病小童而設的麥當勞叔叔之家出席義賣活動記者會,阿倫稱早在中心成立的第一年已經到來探訪。最近李珊珊被傳患腦瘤,當年珊珊跟錢嘉樂拍拖時經常會出席阿倫的聚會,問他可知對方患病?他反問:「邊個珊珊,玩蛇嗰個?」後來他解釋因識得很多人叫珊珊怕認錯,他說:「怪唔得一排唔見佢啦。」阿倫稱應給多點空間珊珊,如真的接受療程,需要支持和適當的空間。被委任為義賣大使的慧嫻說:「今年51歲生日我想大搞,但係如果一般歌迷聚會又好似冇乜意義,我希望歌迷參與做吓義工,賣吓獎券。」採訪、攝影:曹家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602/196369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965

【文化籽】當廢木 遇上小鮮肉 有一種少年如木碎

1 : GS(14)@2016-12-24 10:56:18

三位小鮮肉組成的「木碎好少年」(左起)江振邦、何濼聰和羅凱樂,從垃圾站撿拾的碎木塊、舊木板、紅酒箱,以及颱風後塌樹的樹幹成為他們的日常,再親手轉化為別有價值的藝術品。



【文化籽:藝術人語】少年,你太年輕了。So what?「少年不一定是指年紀,說的是一種意識,一種心態。少年蘊藏着一種不屈和熱血,是這時期的文化,對制度的反思、或者對約定俗成規矩突破的心。」藝術組合「木碎好少年」的社長羅凱樂,談起組合名字的源由,突然收起平日的搞笑鬼馬,文謅謅起來,說社會只有一套價值觀也太悶吧。



粗糙的木製人形雕塑、粗糙的生殖器型運動器、粗糙的鬆弛椅,只有青春的心思是細膩的。三位八、九十後遇上廢木,廢青不廢,棄木有用。他們手製的藝術品很粗糙,卻在體現青春年華的有稜有角,勢利、現實無添加,所以作品粗糙而真摯、老實而不修邊幅。粗糙卻不等於空洞,年輕人將他對鑽探世界的理解與想像,偷偷藏在作品裏,不一定黑色但幽默。「瘋狂對待文化與藝術,就算無聊都要認真做。」成為「木碎好少年」的發展宗旨。當我們每天用手指在數碼電子產品上滑來滑去,透過槌與電鑽等湊拼木塊,感受木的原始質感,創作出獨特的玩具,變得是奢侈與浪漫的玩意。「你們是走小鮮肉路線的木匠?」我笑問。「都有些市場考慮。」話未完,羅凱樂自己也忍不住笑。阿樂與何濼聰(Dave)和江振邦(阿帥)是中學同學,畢業後各自進修藝術,坦言彼此都沒有木工經驗。機緣巧合,他們2015年初在葵芳的工廠大廈開設工作坊,毗鄰是木工師傅,退休時將器材與木材相贈,他們不時行經工廈,又發現街上廢木隨手可得,遂開始嘗試以舊木創作,以翻新舊木材為靈感。「說是就地取材,其實是窮,木工對我們而言是非常新的嘗試。最早創作時我們都沒錢,街上的紙和鐵會有人爭,木頭則無人問津。順理成章所有作品都用木碎嚟做,慢慢養成一種好奇探究的精神。」別人眼中的垃圾,成為他們創作的資源,時勢做藝術,奉旨環保,特色就是作品結構均可移動,木碎變成手動機械運動組件。



Dave的傑作《鬆弛椅》用以證明正正得負。他製作一張為自己度身訂做的絕世hea凳,結果並不舒服。

《攀山雪球》特意將我們平時玩的遊戲或狀態簡化,啟發大家逆向思維。

手作市集是「木碎好少年」接觸大眾的機會,早前出席九龍城書節是他們第一次面對公眾,與大家吹水談每件作品的初衷,小鮮肉興奮得很。


「好少年」正在K11舉行展覽,展出由他們設計與手作的《攀山雪球》、《鬆弛椅》與《禮物打造器》等,每件都有雙語廣播的藝術影片導賞,從中可以感受他們的鮮肉幽默。


作品黑色幽默 訴說生活

在商場K11的藝術空間,有他們一系列的互動藝術展品展出,包括雕塑、機械裝置等藝術品,城市規劃團隊眾建築與木碎好少年crossover的展覽可用由香港五大寫app公司MADMAD於年初所研發的AR眼鏡欣賞,15件木碎好少年的展品皆各有獨立的短片作導賞。在速食時代,時裝、家具「買」與「棄」都太方便,隨手就扔。「木碎好少年」希望將廢物拯救,轉化為有價值的藝術品,像一件《開心雪球》裝置,彈珠機的身體用的是木地板改裝,凳腳則是舊的樓梯扶手。看似無聊的作品,創作過程都是少年的一場哲學思考,包括Dave的傑作《鬆弛椅》。「此椅用我身體比例來做,以我認為最舒服的狀態來設計,圓形陷位按我屁股形狀度身訂做,突出的把手部份用以承托我的手和蹺起的二郎腿,前面放了虛擬的雪景。這按我最hea狀態的設計,坐落去係咪最舒服呢?竟然不是。」實驗證明世事何曾是絕對?正正竟然得負。他的另一件作品《攀山雪球》,特意將我們平時玩的遊戲或狀態簡化,啟發大家逆向思維。他們作品的造型看似簡單,但細心領悟,不難發現蘊藏有趣的潛台詞。2014年於香港藝術學院雕塑系畢業的阿樂,喜歡在作品滲入人體概念,例如他曾創作了一個模仿人體的木書托,索性稱它為「替死鬼」,因書托替人拿着書。他的作品主要以雕塑與裝置為主,笑說自己的想法多徘徊於辭工邊緣,體驗於不同的身份之中,彷彿以享受來習慣工作的常態。他的作品《禮貌先生》,甚至帶點黑色幽默。裝睡的人我們叫不醒,應該清醒的人卻貪睡不起。他做了一個木製的保安員,並設計了繩子與滑輪裝置,當拉下手掣時保安員會彈起,鬆開時它就跌下,模擬保安員打瞌睡的情景,動作也似在行九十度鞠躬禮。「有人不斷叫醒他,他又再不斷打瞌睡。就是這樣,看觀眾是否想叫醒他。我們經常做事情,也不知自己做甚麼。」阿樂興致勃勃地解釋自己作品的理念。



三位木碎好少年都沒有木工背景,自學翻新舊木材為靈感,創作出雕塑、機械裝置等藝術品。

他們認為社會不能只有一套價值觀,希望在資源重整上傳遞這種生活態度。


「好少年」對三位小鮮肉而言,是一種生活態度。


回歸現實 正職幫補生計

「少年的心態,就是對每樣事物的看法都不會太緊,都有無限可能性。我們不斷提醒自己才有新發現,突破自己,包括對制度、對約定俗成規矩的突破。」強調自己的想法徘徊於向本質發問的Dave說。他是「木碎好少年」最遲加入的成員,2013年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翌年於英國倫敦藝術大學修畢碩士課程,作品以雕塑與繪畫為主,他說想干預常態及引發出更多想像,卻自謔還未沒找到甚麼頭緒。膀寬腰圓的阿帥,是「木碎好少年」最活潑的成員,在他們第一次面向公眾的九龍城書節、走塑市集見到他,都在喋喋不休。2010年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畢業的他,作品以雕塑和機械裝置為主,他說自己的想法多徘徊於自身生命極限,彷彿像馬拉松選手般無止境地跑步。那天在九龍城書節,他以急口令邊笑邊介紹自己創作的「阿姆斯特朗迴旋加速噴射阿姆斯特朗炮噴射機」,明顯就是用木雕出了一件有腳的陽具,逗得旁觀的人不知多開心。浪漫也要埋單,回歸現實,阿樂平日會接木工散工,阿帥則兼職西餐廳廚師幫補收入。他們希望嘗試在市集賣出作品、讓更多人認識外,也希望廣結同路人,並開班教授木工技巧,鼓勵人人都可以當起木匠,感受手製的溫度。「我們是一些小人物,大家結合一起建立、堆砌、累積,希望心態一直都是少年。」Dave說。電影《艋舺》中有一句對白很能形容青春:「你知道嗎?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我們原來都是草。」趁還未自覺是草的少年輕狂歲月,幾位木碎好少年坦言,希望透過瘋狂的藝術創作影響別人,做能打動人的風。

「好少年」喜歡做手動機械運動組件,轉動尾部手柄,帶動頭部搖動的作品。

15件集玩樂元素及藝術品於一身的手動機械裝置在K11展出,包括這件。


「好少年」為初學者而設計工作坊學習簡單機械結構,秉承環保信念,用盡身邊「木碎」製作精緻機械擺設。

《A WORLD IN A WELL》展覽與工作坊展期:即日至2017年1月15日地點:尖沙嘴K11中庭與藝術空間



記者:鄭天儀攝影:伍慶泉(部份圖片由受訪者和K11提供)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4/198749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22

【控制夢境】「清醒夢」改寫惡夢 醫生:好多次先有一次得

1 : GS(14)@2017-01-12 08:08:59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指,「清醒夢」即是在夢境中,人保持清醒並知道自己在做夢,甚至有局部能力控制自己做甚麼夢。



相信人人都試過發好恐怖好恐怖的惡夢,一套《Inception》更讓大家對控制夢境瘋狂起來。網上一直流傳「清醒夢」,更指只要幾個步驟,人即可發「清醒夢」控制夢境,真的這麼神奇?



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指,「清醒夢」即是在夢境中,人保持清醒並知道自己在做夢,甚至有局部能力控制自己做甚麼夢。他續稱事實上,的確有學者一直努力研究「清醒夢」。



發「清醒夢」困難,不過改變惡夢結局是可行的。歐陽醫生:「首先睡前要想像會發甚麼夢,然後盡量改變夢的延伸。」

發惡夢通常都因壓力或情緒問題,必須找出問題根源,解到結惡夢才會減少。

歐陽醫生表示,要做「清醒夢」理論上是有方法的。「例如你可多看看時鐘,因為夢裏時鐘會較模糊。又或多留意自己身體,只要一看到這些事物異常,便可意識到是夢境。」不過醫生就直言,這些方法只屬理論和研究階段,要練幾十次才可能成功一次,更指出此行為會打亂日常生活。「經常性要望鐘、經常檢查手腳,本來就是不正常的行為,根本擾亂了你的正常生活。」發「清醒夢」困難,不過改變惡夢結局是可行的。歐陽醫生:「首先睡前要想像會發甚麼夢,然後盡量改變夢的延伸。」他分享一個病人的例子,「有個病人晚晚夢見自己撞車,我要他每晚睡前幻想一些正面事物,例如駕車去旅行,好快他就沒再夢見撞車。」以上都屬心理治療方法,一般情況下,對於惡夢不嚴重者都會有效。歐陽醫生總結,發惡夢通常都因壓力或情緒問題,必須找出問題根源,解到結惡夢才會減少。記者:黃凱婷攝影:陳健邦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bit.ly/2gcDRuo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12/198938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360

林鄭:盼有一場君子之爭

1 : GS(14)@2017-01-21 03:32:50

【本報訊】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與另一參選人葉劉淑儀,昨日同場出席中聯辦新春酒會。林鄭酒會後稱,歡迎曾俊華正式公佈參選特首選舉,令特首選舉情況更明朗化,期望有一場公平公正、君子之爭的選舉,拒評自己比曾俊華有何優勝之處,只稱:「我諗最好由市民評價,最終亦要選舉時由選民決定。」同場的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透露,她已答應林鄭邀請,出任其競選資深顧問,表明支持林鄭參選。


張曉明拒評特首人選

中聯辦昨舉行新春酒會,主任張曉明拒評下屆特首人選,只在致辭時指希望香港新一年政通人和、穩中有進、增添正能量、提升和諧度。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昨日則封口拒評特首選舉。林鄭及葉劉淑儀均有出席酒會,而林鄭明顯較受賓客歡迎,索取合照人數比葉劉多,其餘兩名特首參選人曾俊華和胡國興未見現身。


范太任林鄭競選顧問

同場出席酒會的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表明支持林鄭月娥參選特首,透露自己已答應林鄭邀請,出任其競選資深顧問。問到為何在現時4名特首參選人中,選擇支持林鄭月娥,范太指因為林鄭是一個做事很投入、很有能力,亦對香港很有心的人,盡力去面對困難問題,「唔會因為嗰件事困難呢,佢就側側膊咁樣走」。問到曾俊華是否擁有上述條件時,范太指曾俊華在任時,或「未有機會」面對完全反對政府做法的人,又形容曾俊華是個好人,但下屆特首是個非常艱難的工作,指任何人若未能當選,可能是「塞翁失馬(a blessing in disguise)」。問到林鄭當選的機會有多大時,范太指:「我唔知喎,要香港市民決定。」■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0/199032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13

【要有一套】中大免費派Condom機 學生:冇人見到免尷尬

1 : GS(14)@2017-01-24 03:00:39

季節限定安全套,冬季有咬手指的聖誕老人。不過今日壞機,乜都攞唔到。



2014年中大新亞書院添置了一部自動販賣機,內含包裝精美的安全套,讓學生免費拿取,以備同學不時之需,宣揚安全性行為。如此Juicy的事,一直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搞了三年仍常被周年式報導,講天寒地凍校園安全套如何極速「搶」完,然後笑完就算。



「自助售賣機沒人見到,大家都方便的其實。始終宣傳安全性行為不是一時三刻嘛。」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生會福利幹事 JoJo說。其實這些年來,其他院校學生會其實都有向學校申請擺部免費安全套機,卻被學校駁回,反對意見大抵言明宿舍不是造愛地,擺部機喺度等如鼓吹性行為。關懷愛滋項目經理何冠雄(Jim):「其實根本唔合邏輯。部機唔會令你同人發生性行為的嘛。坦白講,大家都知道大學生是會發生性行為的,但大家都會把件事收埋,有點虛偽的。」據他們的研究資料,學生們不用安全套進行性行為,只係因為冇準備,果一刻冇喺手。事情不是掩住對眼就不會發生,何冠雄覺得,在預防愛滋的角度,最好就是多講多派,防範於未燃。於是,他們請大型安全套公司贊助,每季為各大專院校提供免費安全套。同時找同學做「拆家」,拿安全套回校分發。李德雄(Louis)就是嶺南大學去年的拆家,有時候,他會跟莊員在校園裏派安全套,同時宣揚安全性行為,一句:「送個安全套俾你傍身。」就算是男都拉拉扯扯掩面大喊:「我唔要唔駛0架啦!你俾佢啦!」一掌推旁邊同學去拿,彷彿Louis與套,都是禁忌。Louis笑:「我不懂形容那反應,這樣推來推去,其實我都會有受傷的感覺。」他們又會定期擺四、五百個安全套在學生會任攞,有人在的時候,那箱子無人問津像隱形似的,無人的時候,才會逐啲消失。「我覺得性就是人的所需,你沒可能迴避。有啲羨慕中大的自動售賣機,它把零食、杯麵都放在一起做掩護,看不出來你在襟甚麼,取甚麼,不怕尷尬。」為免同學尷尬,這些安全套還有精美包裝,做埋Marketing,有節日限定、潮流主題,包內附使用說明。存貨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免得過期。且內含超薄、持久等貴價款式等你去發掘。何冠維說,外國好多大學的洗手間,都會有安全套售賣機。偏偏身為國際城市的香港,對這仍然封閉:「不同大學的sex group page那麼盛行的原因是,他們太害羞去討論性了,正面地。常覺得討論性的,男生是色情,女生是淫盪,然後出事了就更加不懂處理,這也是我想不懂的。」記者:陳慧敏攝影:梁志永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Louis做了一年嶺南大學的安全套拆家。要找人接手也不是易事。

Jim(左)講了好多次「諗唔明拆唔掂。」覺得年輕人的需要擺在眼前,你視若無睹不等如事情不會發生。

多款精美包裝,讓人拿在手上不會尷尬。但其實外國大學不必這樣欲蓋彌彰,多談論才能正當面對。


裏面有關於安全性行為的資訊。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生會福利幹事 JoJo覺得,無論外界人怎麼談論「安全套售賣機」這件事,對他們而言都是種宣傳。要傳播安全性行為也是件好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3/199056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50

郭富城女友預告「我有一點小變化」 小美呼籲:大家用祝福嘅心去睇

1 : GS(14)@2017-02-11 18:58:04

郭富城同上海模特兒方媛(Moka)上年高調晒愛,昨日有傳Moka再下一「城」,疑似有喜,話Moka喺微博貼出單人相,佢身穿黑色連身傘裙,仲着高踭鞋,佢話假期後開工第三日,又話「望新的一年繼續努力加油,變成更好的自己,有沒有發現我有一點小變化呢」!就係因為佢一問有咩「小變化」,有人覺得佢肚微微隆起。城城經理人小美回應方媛疑似有孕,佢就話:「我其實並不太清楚,不過大家亦不用想像力太豐富,可能過年,人人都鍾意po吓靚相開心share而已。但是凡事大家都用祝福嘅心去睇係最美好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211/19925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87

利字當頭:有一種宗教叫磚頭

1 : GS(14)@2017-04-06 07:40:28

有種宗教,叫磚頭;in real estate we trust。「磚頭教」的「救贖」就是「買樓」,「原罪」就是「窮一世」,而「磚頭教徒」堅信「樓價永遠不跌」。最重要是,凡是宗教,都只會認定所有問題都出於原罪,而教徒相信的也是永恒真理,救贖也只有一種方法。不要誤會,我不反對任何人持有物業保值。我是業主,既沒有打算將手上物業沽出,更加不會排除在適當的時間和地方再增持物業。不過,我不會認為,不想窮一世就一定要買樓,更加不會盲目地相信樓價永遠不會跌。宗教是人類心靈必須的,但理財卻應該是客觀理性,兩者不可混淆。「磚頭教派」神學還有三點謬誤:一,所謂「剛性需求」,是胡扯。假如說空氣和食水有剛性需求,因為是生命攸關,那是主觀定義的問題,但是物業權益的剛性需求論,就如世間大多數神學概念一樣,基本上是定義含混不清的循環論證。二,地產其實也會折舊,只不過大多數時間資產價格膨脹抵消了折舊。三,住宅單位買下來之後,除非是改造成劏房,否則只會是價格上升,但價值不會增加;三百呎就是三百呎,不會變成八百。誤以為價格上升就是賺錢,皆因信徒看不見原來其他資產價格一樣有升有跌。買樓能保值,但那是長遠而言的事。正如凱恩斯所講,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在制度性貨幣貶值下,任何資產其實都有保存購買力功用,地產如是,黃金亦如是。但話雖如此,黃金在八、九十年代,也捱過了廿年的大熊市。假如有人在1980年摸頂買入黃金,並一直持有,2007年雖然他最終還是見到家鄉,但也錯過了四分一世紀的其他機會。已故股壇教父李福兆講過,不要跟股票談戀愛,我想這個道理應該推而廣之,對所有投機的事物,我們都絕情絕義。利世民
http://www.fb.com/leesimon.hk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6/199809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373

花見人生:有一種日本人,比我們更「香港」

1 : GS(14)@2017-08-04 06:35:51

我去過下呂溫泉三次。第一次是2015年11月楓紅之初,住了兩晚,但白天時去了高山。第二次是2016年6月新綠之時,到著名的上高地行山之後就去下呂泡溫泉。第三次是今年春天,因為下呂難得地又有溫泉又有「花見」而在那裏待了好幾天。下呂與草津、有馬,並列為「日本三名泉」,泉質是上乘的「美人湯」,每次泡後,我都覺得肌膚特別地柔滑。相比起附近那人氣鼎盛但就十分喧鬧的高山、白川鄉,下呂較為少人去,也因而氣氛寧靜,格外地溫柔敦厚。在櫻花滿開的時候,緋紅的垂枝櫻映襯著飛驒川的清流,那種極至的美艷,就像是在說着著:「在我最好的時侯碰見你,是我的運氣,可惜我快沒時間了……」然而,櫻花再美,也不足以讓我一訪再訪。旅行除了觀光之外,能夠溫暖人心的,始終是人的因素。也只有「人」,才能夠叫人念念不忘。我喜歡住日式的溫泉旅館,尤其是規模不大、不接團客那種。可以靜靜地泡溫泉、吃料理。在下呂站附近,有一家溫泉旅館,像日本許多的溫泉旅館那樣,管理人齊藤先生年輕時先到大城市去讀書及工作,多年後父母年紀大了,便結婚並帶着妻子回到父母的旅館,準備傳承祖業。我首次入住「睦館」時,齊藤先生就告訴我,他很歡迎我作為香港人入住,他本人很喜歡香港,已經到過香港十幾次了,也因此很想接待多些來自香港的旅客。後來閒聊多了,我發覺日本人其實也是很喜歡香港的。齊藤先生在年輕時,瘋狂地迷上了香港及台灣的電影,因此在大學時有修讀中文及英文,他最愛看許氏三兄弟、杜琪峰、王家衛的電影。因為鍾愛《重慶森林》,那些年的他,曾經多次專誠來香港,待在尖沙嘴的「重慶大廈」裏,尋找電影裏的埸景、體驗電影裏的感覺。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的手機鈴聲,用的是許氏三兄弟的《半斤八兩》!還有的是,他甚至懂得去深水埗尋找香滑腸粉,享用香港的地道美食,真的是比我這個香港人更「貼地」、更「香港」……作為香港人,我雖然也是最喜歡王家衛的電影,但就一次也未入去過「重慶大廈」。對許氏三兄弟的《半斤八兩》,我從不熱衷。深水埗嘛,至今我也只是跟着銀行界的朋友們去過兩次咁多……在異鄉,遇到的日式旅館管理人,是這樣地熱愛着香港的文化,身為香港人的我,真是深受感動。相比起聘用中國人來接待講中文的遊客,我更喜歡這種超越語言的、不同層次的親切感。我第二次入住時,齊藤先生把一向主意多多的我帶到下呂市政府的觀光課,在那裏我拜訪了主責觀光業務英文流利的西川先生以及他的同事。那個時候我還職業病發,禁不住運用我推廣IPO的經驗,向日本朋友們分享起旅遊推廣的點子來……到了今年四月,我第三次入住。齊藤夫婦一貫地親切待人,而且還投資了在硬件上──新建了露天風呂。春天微寒的晚上,洗澡後泡在溫泉裏,抬頭會得見到天上的月亮。旅館前面,一株巨大的櫻樹,已經有一定的歲數了。走的那天,一樹的櫻花滿開,在陽光下燦爛耀目。是的,只要還活着,人生總會有滿開的時候。雖然「花見」只是短短的一周間,但美好的事物,總能為人生帶來希望。不如意事常八九,從今以後,每個星期五看看我的小文,或許能夠令心情變好些。祝周末愉快。新股女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4/201108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