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評民生銀行員工持股計劃 坐關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2v8l5.html

民生銀行在A股上市公司里是一家很特別的企業:唯一的民營上市銀行,股權分散,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力明顯強過幾家大股東。正因為如此,這次拿出來的員工持股計劃不如萬科和中國平安的方案,但終究還是不錯:二級市場股價基礎上打九折,但鎖定三年,還有,胃口不小,80億元不是小數,管理層是沖著幾年後要成為民生銀行最大股東來的。對於小股東來說,這是好事,不然,如現在這種治理結構,管理層短視,幾家大股東心懷叵測,民生銀行股價僵屍狀還會持續。

中國股市有幾個奇葩的現象:新股爆炒,監管手軟,上市公司高管拿著高薪卻不買自家公司股票……最近議論比較多的國企改革到頭來幹貨應該就是員工持股。相信藍籌股上市公司尤其是上市銀行將紛紛效仿民生銀行定向增發的做法實現員工持股,而不是萬科和中國平安直接從二級市場購買股票的做法。

員工持股浪潮已經到來,這股浪潮與滬港通疊加,將夯實藍籌股的底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58

核心持股大跌 巴菲特心法哪錯了?

2014-11-03  TCW  
 

 

最近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運氣有點背,他口中的四大核心持股「Big Four」,都在第三季財報發布後首日大跌,讓他損失二十多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一十億元)。華爾街紛紛揶揄:股神難道寶刀已老了嗎?

巴菲特掌舵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以下簡稱波克夏)前四大核心持股,分別是富國銀行、可口可樂、美國運通、IBM,近期都因財報不如預期,表現落後大盤,尤其IBM一個月就跌了近一五%,一檔股票就讓波克夏帳面上損失超過二十億美元。

不止這四檔,稍早波克夏重壓持股的特易購(Tesco),九月爆出會計醜聞,承認上半年財報造假,讓巴菲特公開承認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而波克夏第五、第六大持股沃爾瑪(Wal-Mart)、寶鹼(P&G),雖然近來表現不錯,但拉長時間看,這幾年累計漲幅都落後大盤。股神的投資邏輯難道過時了?

來複習一下巴菲特知名的投資心法:只選擇具有龍頭、獨占地位、且定期配息的公司。類股中,不愛看不懂的科技股(IBM除外),偏好傳統的消費與金融產業。一旦選定,就集中持股、長期持有。到底,是哪一部分出錯了?

美國最愛公開與巴菲特唱反調的對沖基金負責人卡斯(Doug Kass),曾因為放空波克夏,被熱愛挑戰的巴菲特請到股東會上當提問人。這次巴菲特核心持股表現落漆,卡斯也成了媒體紅人。他公開「補刀」表示,自己今年初早早就放空可口可樂和IBM大賺了一票,卡斯分析,越來越多健康飲料問世,正侵蝕碳酸飲料龍頭可口可樂的市占;而被他嘲笑是「I need Buffett's Money(我需要巴菲特的錢)」縮寫的IBM,正面臨短期內不易解決的成長困境。

選龍頭,難敵風向轉變:健康抬頭,阻可口可樂成長

巴菲特心法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當市場風向改變,龍頭有可能不再是龍頭。

「巴菲特的確忽略掉消費市場的結構性改變。」群益投信基金經理人陳培文說,他操盤的群益工業國入息基金,就是專門用與巴菲特觀念相似的價值投資法選股。他分析,巴菲特不看短期,著重龍頭穩定性,但可口可樂、IBM的確出現營收、獲利成長率漸減問題。

現在健康意識抬頭,美國部分州甚至禁止學校販售碳酸飲料。特易購、沃爾瑪等傳統商場,則遭到網路業者瓜分市場。科技業已遭逢的變遷迅速衝擊,正蔓延到金融、消費等原本相對穩定的產業。但巴菲特的核心持股並未對這些變化做出反應。

而且,這些公司規模龐大,無法快速轉型。IBM繼賣出伺服器部門後,最近又售出晶片部門,還要附上十五億美元嫁妝才能順利出售,顯示大企業轉型的陣痛期非常長。可口可樂也開始販售水、果汁、茶等健康飲料,但想複製碳酸飲料的輝煌表現並不容易。

選配息,難敵本業走衰:IBM美化帳面,負債暴增

巴菲特心法的第二個挑戰是:只看配息,恐怕忽略了長期問題。IBM就是被眾家投資大腕點名批評的持股。

美國超級富豪、NBA職籃達拉斯小牛隊老闆庫班(Mark Cuban)就說,IBM把精力放在買回庫藏股等財務工程,無願景可言,已經不算是科技公司,自己絕對不會投資IBM。曾放空英鎊為索羅斯大賺十億美元的知名操盤人朱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也分析指出,IBM營收下滑,透過實施庫藏股提升每股稅後盈餘(EPS)美化帳面,但負債金額卻因此暴增為三倍。

知名投資專家「獵豹財務長」郭恭克指出,透過買回庫藏股來提高每股價值,若無圖利特定人嫌疑,其實是好事,但前提是,不能因此增加負債。

在此同時,可口可樂也有類似作為,今年初大幅提高每季配息金額,創十三年來新高。但如果未來獲利無法改善,再龐大的現金水位也無法一直支撐高額配息。

選權值股,重壓難落跑:集中持股多,不易分散風險

那如果巴菲特發現苗頭不對,想要落跑出場呢?這時面臨心法的第三個挑戰:集中持股部位太大,轉移不易。

波克夏持有IBM七%股權、持有可口可樂九.一%股份,想想要是他開始賣出可口可樂、IBM等美國大型權值股,還可能引發全球股災。其實,巴菲特並非沒注意到新趨勢,他已透過轉投資公司小額布局新能源類股,但這些持股並無法替代資產占比龐大的核心持股。

還好,巴菲特的口袋很深。在波克夏約五千億美元資產中,波動個幾十億美元,只是九牛一毛。波克夏公開市場上的股票投資,近年只占一千三百到一千七百多億美元不等,現金約四、五百億美元,近年持有的債券不多,主要資產都是透過購併得來。包括美國最大的住房建築商Clayton Homes、糖果巧克力商See’s、汽車保險商Geico都讓他今年賺得缽滿盆盈。也因此,波克夏的股價並未隨著四大核心持股表現不佳而大跌,今年以來甚至跑贏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

「龍頭企業不會倒,這只是一時股價下跌。巴菲特口袋很深,可以等。」人稱「基金教母」的蕭碧燕分析,巴菲特忍功一流,能等到股價跌深時加碼,這就是小股民做不到的重點。

是的,巴菲特諄諄教誨要長期投資、別注意短期波動,也許,他很快就能用績效證明寶刀未老,其他人的揶揄終會自己打臉。這也是為什麼他忠實的反對者卡斯,認清鬥不過股神,早早放棄作空波克夏股價,成功避開虧損的原因了。

【延伸閱讀】股神4大持股,近期走勢都輸大盤

■投資標的1個月來跌幅

1.富國銀行:-1.08%2.可口可樂:-3.41%3.美國運通:-1.68%4.IBM:-14.83%

》S&P500 指數:-1.07%一檔就讓股神損失超過20億美元

註: 統計至10/27,個股漲跌以還原權息股價計算,依據巴菲特持股多寡做標的排序

資料來源:雅虎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72

民營銀行發起人協議曝光:持股5%以上股東要兜底50萬元以下個人存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98

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風險自擔細則終於明確。持有5%以上股份並簽署《主發起人風險自擔機制的相關承諾》的發起人必須支持華瑞銀行資本管理工作,承擔持續註資義務,確保華瑞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達到監管要求。

上海華瑞銀行發起人股東之一的美邦服飾11月13日發布公告稱,華瑞銀行已初步擬定發起人協議,註冊資本為35億元,均瑤集團出資10.5億元,持股30%,美邦服飾出資5.25億元,持股15%,其他一般發起人出資19.25億元,持股55%。

根據披露的信息,華瑞銀行將註冊在上海自貿區基隆路6號外高橋大廈,經營範圍與目前的普通銀行基本一致: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辦理票據承兌和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代理買賣外匯;從事銀行卡業務;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經國務院銀行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結匯、售匯業務和其他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美邦服飾在公告中比較詳細的披露了擬定的華瑞銀行發起人協議的主要條款,基本將銀監會對民營銀行的監管要求披露清楚。

以下為《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發起人協議》的主要條款:

(一)設立方式、經營期限、管理形式

發起人一致同意,根據《公司法》、《商業銀行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按照本協議規定的條款與條件共同發起設立華瑞銀行。

華瑞銀行為永久存續的股份有限公司。華瑞銀行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發起人以其認購股份對華瑞銀行承擔責任,分享利潤和分擔風險及虧損。

華瑞銀行享有由發起人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所有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並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華瑞銀行實行權責分明、管理科學、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內部管理體制。

(二)名稱、住所

公司名稱: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最終以工商行政管理部分核準的名稱為準),簡稱:上海華瑞銀行(或華瑞銀行);英文名稱:Shanghai Hua Rui Bank Co.,LTD. 簡稱SHRB;住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基隆路6號外高橋大廈。

(三)發起人的權利和義務

1、發起人享有按照本協議確定的持股數量和比例認購華瑞銀行股份的權利。

2、華瑞銀行依法成立後,完全履行本協議約定義務的發起人即成為華瑞銀行的普通股股東,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華瑞銀行章程的規定,依其在華瑞銀行的持股比例享有股東權利、權益及承擔股東義務。

3、均瑤集團等持有5%以上股份並簽署《主發起人風險自擔機制的相關承諾》的發起人應承擔下列義務:

(1)支持華瑞銀行資本管理工作,承擔持續註資義務,確保華瑞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達到監管要求。如果無法正常履行上述承諾,則自願放棄優先認股權,支持其他股東註資或引入新股東等;

(2)支持華瑞銀行內生資本積累,開業三年內如果華瑞銀行監管指標不達標,則不分紅。華瑞銀行進入持續發展期後實行審慎的分紅政策,控制分紅比例和現金分紅;

(3)長期持有華瑞銀行股份,設定五年的最短入股鎖定期;

(4)依法合規經營,遠離破產風險,持續符合華瑞銀行股東資格要求,配合華瑞銀行的股權管理工作;

(5)按照監管部門相關規定和華瑞銀行章程實施股權質押和轉讓;

(6)尊重華瑞銀行經營自主權,在公司治理框架內規範行使股東權利,不向華瑞銀行施加不當的業績考核壓力,不幹預華瑞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不與華瑞銀行開展不當的關聯交易;

(7)支持華瑞銀行引入適當比例的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支持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依法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其在董事高管提名、薪酬管理、關聯交易管理、財務監督方面的作用;

(8)按照監管部門相關規定實施關聯授信管理;

(9)在流動性救助、不良資產處置、資產重組、小額儲蓄存款兌付等方面提供支持,配合華瑞銀行制定和實施恢複與處置計劃(RRPs),配合監管部門開展風險處置工作;

10)在國家頒布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破產法規之前,以自有資金,在出資額一倍範圍內,對五十萬元以下個人儲蓄存款承擔因華瑞銀行經營失敗而導致的剩余風險賠付責任,並以書面形式約定具體操作程序。在國家頒布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破產法規之後,將按照屆時有效的法律法規要求承擔相應的保證責任;

(11)向監管當局報送影響股東履行本條第(1)項至第(10)項承諾的重大不利事項和應對措施,並接受監管部門現場詢問、查閱資料等延伸監管方式;

(12)違反本條第(1)項至第(11)項承諾事項時,接受監管當局依法采取的處理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對股東采取責令控股股東轉讓股權、限制有關股東的權利等強制性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75

金融企業員工持股新政

2014-11-17  NCW
 
 

 

財政部擬定的有關《金融企業員工持股股權計劃管理辦法》已上交國務院,有望于年底前推出。核心是用薪酬中的部分獎金從二級市場買入本公司股票◎ 財新記者 張宇哲 文zhangyuzhe.blog.caixin.com 11月7日 晚 間, 民 生 銀 行(600016.SH/01988.HK)發佈公告宣佈,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以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方案,這是首家宣佈推出員工持股計劃的上市銀行。

與此同時,財新記者獲悉,財政部擬定的有關《金融企業員工持股股權計 劃管理辦法》 (下稱《管理辦法》 )已上交國務院,有望于年底前推出。這也是自2009年財政部暫停金融企業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後,重啓對金融企業的股權激勵制度。

《管理辦法》旨在把高管和員工利益與企業經營狀況綑綁。據一位參加過徵求意見稿討論的人士透露, 《管理辦法》的核心是,金融企業員工可以用薪酬中的部分獎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股票。高管和一般員工的申購比例不同,員工持股限售期一年,高管限售期二年。

該辦法按照自願原則,並非強制執行。

中國員工持股制度的演進十分曲折,曾經掀起了多次高潮,但是每一次都由於各種問題而被緊急“叫停” 。尤其是國有金融類企業實施股權激勵,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

與國外的員工持股計劃立足分享增量利益、通常給予員工打折價或獎勵相比,在中國員工持股計劃中,員工購買 的公司股份既不能打折,也並非公司獎勵,而是員工用自己的存量薪酬購買。

一位銀行高管表示,積極的意義是建立了一個機制,但“半自願半強迫,職工大會要半數通過,高管和中層必須參加” 。

員工持股重啓

員工持股,即通過員工購買公司股票的方式,使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解決所有者和經營者利益衝突的問題,是解決中長期激勵機制的主要辦法。

民生銀行的公告稱,擬發行不超過140846萬股 A 股普通股,募集資金不超過8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民生銀行員工持股計劃的對象為核心員工,以現金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票,定價基準日為前述公告日,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5.68元/ 股) ,員工持股期限不低於36個月。該計劃有待通過銀監會和證監會的批復。

自2005年以來,中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出了員工持股制度。2006年,由於寧波銀行(002142.SZ) 、北京銀行(601169.SH)上市中披露的股權激勵事件,引發了市場對商業銀行尤其是城商行員工持股問題的關注。當時寧波銀行的管理層和員工持股比例高達近20%;北京銀行員工持股人數占比達全行員工的95.51%,持股占總股本的3.62%。這兩家銀行的員工閃電晉身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高管身價均超過億元,甚至北京銀行出現了上千名的“娃娃”股東。

一時間,員工持股成為監管和市場爭議的焦點。寧波銀行和北京銀行的問題並非個案,全國100多家城商行普遍存在前述問題,絕大部分是歷史形成的。

2007年底,銀監會將城商行內部員工持股上限從20% 削減至10%,除持股比例外,持股額度也進行控制。此前,2000年央行關於城商行吸收自然人入股的規定中要求,內部員工持股比例不得超過20%,財政部和國資委在2006年頒佈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試行辦法中要求,向激勵對象授予的股份總量累計不得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0%。

與此同時,隨著2008年非國有背景的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6600萬元“天價”薪酬、上市國企期權問題、各大機構上市後工資水平明顯上升、多家保險公司和銀行實行股票增值權計劃等出現,掀起一波又一波爭議。政策隨之進入密集期和冰凍期,員工持股迅速“降溫”——2008年10月,國資委和財政部聯合頒佈《關於規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制度相關問題的通知》;2009年春節前夕,財政部下發《關於金融類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明確表示“各國有及國有控股金融企業根據有關規定暫時停止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 。

直至四年後政策才開始解凍。2013 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其中“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

2014年5月初,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被業界稱為“新國九條” ,其中提到“加快推進市值管理、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 。

為響應“新國九條” ,2014年6月20 日,證監會頒佈了《關於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 (下稱《指導意見》 。此前《指導意見》已起草兩年,徵求數輪意見,遲遲未曾出台。

2014年9月,國資委改革局處長郭子麗在“2014中國上市公司員工持股與股權激勵高峰論壇”上亦表示,國資委正會同證監會、財政部制定推進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指導意見,預計明年出台。

持股方式可以員工直接持股,也可以通過平台公司等方式 ;股權來源是增資擴 股而非存量股轉讓 ;實施要以試點先行的原則,防止一哄而上。

證監 “意見”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缺乏各方面的配套制度做支撐,已經出台的《指導意見》有頗多爭議之處,對員工持股實踐的促進作用非常有限。

證監會《指導意見》要求,遵循依法合規、自願參與和風險自擔的原則,上市公司可以根據員工意願實施員工持股計劃,通過合法方式使員工獲得本公司股票並長期持有,股份權益按約定分配給員工。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相關資金可以來自員工薪酬或以其他合法方式籌集。所需本公司股票可以來自上市公司回購、直接從二級市場購買、認購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股東自願贈予等合法方式。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持股期限不得低於12個月,非公開發行股份不得低於36個月。

自今年6月證監會發佈《指導意見》 ,截至10月15日,共有15家上市公司推出“員工持股計劃” ,均為民企上市公司。

國有背景上市公司還需要等待國資委的有關制度,金融類國企則還需要財政部的有關規範制度。

榮正咨詢董事長鄭培敏認為,在目前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像交通銀行(601328.SH/03328.HK)這類國有上市公司,只能推行非規範類員工持股計劃。

不過有學者認為,根據目前證監會《指導意見》的條款看, “這15家公司的員工持股方案都是在二級市場買股票,《指導意見》毫無新意,只是為了響應‘新國九條’ ,為了‘員工持股而持股’ 。 ”“員工持股計劃若沒有融資和兜底條款,其激勵的成分相對有限,需要員工掏足真金白銀。 ”鄭培敏表示。

鄭培敏分析指出,員工持股計劃不同于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激勵模式,其更偏向于“投資股” ,股票定價基於市價,參與方需要承擔二級市場波動的風險,缺乏安全邊際。所以,員工持股計劃在某種程度上就需要控股股東或相關合作方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員工融資和收益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和保障。表現在具體案例中,就是股東對優先級份額的收益進行擔保或者對銀行融資進行擔保。大北農(002385.SZ)控股股東邵根伙曾經直接將公司6% 的股份贈予員工。

對於國有背景的上市公司而言,由於國有資產的監管規定,國有股東不可能提供類似民營股東的資助,員工持股計劃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社科院工經所名為“新時期中國企業員工持股制度研究”的研究報告亦認為, 《指導意見》有一定的進步意義,給實踐留出了較大的空間,但在有爭議的重要問題上,仍然需要有更加明確的政策導向 :比如,資金來源除員工合法薪酬外,還包括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規允許的方式。由於對後者所言不詳,對實踐中的矛盾的政策指引作用相對有限。

再如,對股權管理機構的規定(既可以上市公司自行管理,也可以委托給金融機構管理) ,對員工持股計劃的參加對象(公司員工,包括管理層人員) 、對員工享有標的股權的權益規定,都論述得比較籠統。

新規創新

在證監會《指導意見》中,員工用存量工資購買公司股票,市場對此認為毫無正向激勵 ;而員工用自己的存量工資購 買公司股票後放在自己的賬戶上,是個人負責管理。據財新記者瞭解,與證監 會《指導意見》相比,財政部擬出台的《管理辦法》之創新在於,薪酬結構中的部分獎金可以公司股票置換,有一定正向激勵作用;同時建立了員工持股的第三方委托管理制度,委托第三方信托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統一管理員工持股計劃的申購資金。

不過,在前述學者看來,此次財政部《管理辦法》和證監會《指導意見》差不多, “基本相當于提前以公司股票的形式發了年終獎,意義不大” 。

據韜睿咨詢前合伙人柴敏剛介紹,國際上成熟的員工持股制度有三種方式: 一、通過增發股份來解決員工持股,而且員工可以打折購買公司股票 ;二、公司購買股份獎勵給員工 ;三、如果工資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公司可以把員工增長的部分年薪集中起來去購買公司股份,對員工激勵構成相當于工資+股票。

在前述銀行高管看來,近年經濟下行,金融機構工資快速上漲的階段已經過去了,且中國的薪酬管理制度對國有金融機構的工資總額是控制的,每年最多增長1%-2%。 “目前經濟下滑勢頭明顯,假設員工年薪10萬元,沒有增長還扣下來1萬元買公司股票,顯然不現實,不具有操作性。 ”鄭培敏表示,國外的員工持股制度盛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公司發錢給員工買股票,而這部分獎勵有稅收優惠或者退休之後遞延交稅,以鼓勵員工投資本企業; 國內目前沒有稅收優惠制度。 “需要部門協調,目前股市低迷,中國此時特別需要刺激消費或再投資。 ”“關鍵在於是否給予員工折扣,如果既沒有獎勵也沒有折扣,為什麼員工要買公司股票?”一位市場人士對此質疑, “多重約束條件下的員工持股計劃,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能有效果嗎?”此前交行部分董事和高管於今年5月和9月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購入本公司 A 股股票,並設定三年鎖定期。而第二次購買的價格已處於去年底以來的高位。在業內看來,這和自己拿工資在二級市場購買股票是一樣的, “更多是政治任務” 。

在市場人士看來,財政部這一制度仍相當于允許員工以存量工資買公司股票,而不是“分享增量利益” 。

關於員工持股,監管層一直有擔心,員工持股會變相地將國有股轉化到一小部分人手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之前暫停的高管持股計劃,就是相當于額外發獎金,不是用存量買的,國家不可能給員工個人股份。 ”一位接近財政部人士稱。

社科院工經所所長黃群慧對此表示,如何界定國有資產流失,國有股在企業股權占比下降,就叫國有資產流失?還是看國有資產總量是否淨損失?

在他看來,員工持股制度,要著眼于“分享增量利益” ,而不是“瓜分存量利益” 。堅持增量分享原則,不但可以避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還能夠實現國有資產增值。

黃群慧認為,中國的員工持股的制度往往是走在實踐後面,並且大多屬於“問題補救型” ,缺乏對制度體系的整體考量。從地方來看,各地的企業實踐和制度建設走在了全國的前面,這就導致中國員工持股制度處於“分而治之”的混亂局面,有些規定間甚至存在矛盾,這種現象明顯增加了制度的運行成本。

而中央政府作為最核心的制度設計者,甚至連當前企業實踐的真實進展和具體問題都無法摸清,這使得針對職工持股制度的長遠規劃和頂層設計遲遲未出。

黃群慧指出,究其根源,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 :一個是制度設計層面,包括制度設計的目標、理念、原則和規範等內容,以及員工持股制度與其他相關制度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另一個是制度執行層面,包括企業對制度的理解、企業操作與制度的差異、企業實踐的外部監督機制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69

蘇寧2.4億美元再度增持PPTV 持股比例增至64%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1/148303.html

12月10日晚,蘇寧發布公告宣布以2.4億美元增持PPTV的股份,持股比例增至64%。今年10月,蘇寧曾以2.5億美元投資PPTV,持股44%。

\近期,PPTV高管進行了重大調整,原PPTV CEO呂巖離職,蘇寧任命華東二區執行總裁範誌軍先生出任PPTV聚力管理委員會主席,代行PPTV CEO之職。

此外,蘇寧還宣布將大力發展和布局移動、家庭和PC視頻終端。範誌軍透露,2015年PPTV將繼續在視頻內容方面加大投入,重點針對影視劇、體育賽事和自制欄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40

【頻繁交易與持股不動的利潤比較】 耐力投資

來源: http://xueqiu.com/7096399426/34419179

【頻繁交易與持股不動的利潤比較】
通常來說,在一只股票上來回做波段,所獲得利潤,不如持股不動所獲得利潤。因為你很難每個點位都踩對。不會每次都:“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很多時候反而是“追高進入,割肉賣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34

賈躍亭:2015樂視目標收入230億 實現全員持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59147.html

2014年樂視生態總收入接近百億,2015年的總收入目標將達到230億,並實施人人持有樂視生態原始股的合夥人制計劃。

1月4日上午消息,樂視創始人兼CEO賈躍亭向全體樂視員工發送新年內部郵件透露,2014年樂視生態總收入接近百億,2015年的總收入目標將達到230億,並實施人人持有樂視生態原始股的合夥人制計劃。

內部信中提到了樂視即將推出的“重磅智能終端產品”,或將是樂視超級手機即將發布的重要信號。此外,賈躍亭還首次提到了前不久公布的“See計劃”樂視造車的基本思想,他稱,超級汽車的亮相之日將是傳統汽車產業顛覆之始。

同時,賈躍亭認為,未來十年,也將是中國產業互聯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戰勝美日韓企業的歷史性機遇,樂視生態的垂直整合模式將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成功探索出一條道路。(愛文)

以下為賈躍亭新年內部信全文內容:

不畏浮雲遮望眼 只緣心在最顛覆

——2015,生態夢想新征程

親愛的樂視同學們:

2014年結束了。這個冬天很冷,像必先的磨難;這個冬天也很暖,有樂迷、股民和團隊風雨同舟、不離不棄。

變革之路從來就不會一帆風順。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也拉開了樂視生態下一個征程的序幕。樂視生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在下一個征程里,希望樂視能夠成為垂直整合的互聯網產業革命的領導者,全球化世界級的生態型公司,引領中國汽車產業彎道顛覆歐美日韓傳統巨頭,有效解決城市霧霾及交通擁堵,給用戶帶來極致的產品、藍天和新鮮的空氣,真正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實現互聯網、科技、文化、生態融合的中國夢。

回憶激蕩歲月,往事歷歷在目,令人感慨萬千。

剛剛過去的一年可以說是樂視歷史上最為艱難的一年,在相關政策影響下,盒子銷售暫停,關於我們的各種流言層出不窮,這些都讓樂視的發展腳步受到了一些影響。

越大的磨難,才是越好的錘煉。有時候,你必須跌到你從未經歷的谷底,才能站在你從未到達的高峰。

過去的一年也是我們捷報頻傳的一年, 樂視生態業務各條線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超級電視銷量提前完成了150萬的年度目標,成為無可爭議的智能電視第一品牌。海外戰略初顯成效,超級電視三個月搶占了將近一成的香港電視市場,單型號超越了三星、索尼等日韓品牌。我們在美國成立了兩個子公司,分別位於洛杉磯和矽谷,我們前不久公布的“SEE計劃”中涉及的超級汽車研發設計也放在矽谷。北京、洛杉磯、矽谷將會成為一條“北洛矽”線,支撐樂視生態全球化的布局和落地。全球化的垂直整合的互聯網體育產業公司樂視體育獨立不久就已經成為行業第一。樂視影業大片不斷,有望沖擊年度票房第一;樂視網繼續保持前三強的行業地位,廣告營收持續高速增長,整個樂視生態年度營收近百億。

很多的樂迷和股民在樂視最低迷的時候,不離不棄,依然真切地為我為樂視加油鼓勁。看到微博上樂迷“只要你一個眼神肯定,樂迷的支持就有意義”這樣的留言,讓我非常感恩、感動,禁不住淚流滿面。這些可愛的樂迷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們才是樂視最大的財富,他們的贊美和支持是多少市值都換不到的。

我也為所有的樂視人感到驕傲,正因為你們的努力,才讓用戶體驗到了極致的產品和我們的價值觀。

過去的一年中,我因樂視生態海外布局和超級汽車“SEE計劃”以及手術住院,很長時間不在公司。但讓我欣慰和感恩的是,在這段時間里,樂視人面對諸多困難負重前行,不辱使命,全力推動各項業務急速前進,用業績證明了樂視擁有一支跨產業、多能力、全協同的產生生態聚變效應的團隊,建立起全球獨有的、打破組織邊界、高效協同運作的生態型組織管理體系,為樂視生態建立了顯著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樹立了極高的生態競爭門檻。

2015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里程碑的開始。

今年,超級電視的銷售量將要達到300-400萬臺,保有量超500萬臺;樂視生態的全球拓展將突飛猛進;樂視影業在適當時機註入到樂視網;樂視網也將實現用戶和收入的高速增長,沖擊全行業第一;樂視體育、樂視雲計算將會帶來更大的驚喜。

我們將繼續秉承奢侈科技、完整生態、兩倍性能、一半價格的理念,在不久推出希望能夠推動產業進步的重磅智能終端產品,完善樂視生態的核心一環,為風雨同舟不離不棄的樂迷、股東奉獻更為極致的用戶體驗、創造最大的用戶價值!

樂視生態全年總收入將再次高速增長,力爭突破230億。這也更需要繼續提升樂視生態自身供血機能,抵禦外來風險,並適時地引入外部資本,為整個生態高速健康運營提供資金保障。

關鍵一年,更加考驗我們同時打響幾場戰役的能力,更需要全體樂視人踐行“用戶、前瞻、快速、協同、極致、創新、分享”的企業文化,全情投入,給所有默默加油吶喊的樂迷們帶來更多榮耀。

與員工分享公司成長收益是樂視的核心理念之一,今年上半年,將會全力推行合夥人制計劃,讓每一位正式員工將來都能擁有整個樂視生態原始股份,並且達到同崗位全行業最高比例,讓每一位合夥人都要能夠獨擋一面並密切協同,讓每一位樂視人都能後顧無憂的全情投入到大家的共同夢想中來。

垂直整合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模式逐漸成型,正在發揮其強大的核聚變能力,下一個階段,樂視將力爭邁向千億美元收入,成為偉大的全球生態型公司。未來十年也將是中國產業互聯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戰勝美日韓企業的歷史性機遇,樂視生態的垂直整合模式將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成功探索出一條道路。

樂視模式從最初被質疑、被嘲笑,到現在變為被很多企業所效仿,很多企業也開始向“生態型”企業轉型擴張。我們不懼模仿,也歡迎大家來模仿,因為樂視的理念是,不僅希望自己成功,更希望能夠推動整個行業的成功和社會的進步。

互聯網時代下,衡量企業價值的核心指標,並不是其盈利能力,而是創造了多大的用戶價值以及對行業的貢獻,對社會的貢獻,對人類的貢獻。

這也是我們“SEE計劃”的夢想所在。

我堅信,超級汽車不僅僅將帶來一場產業革命,而且最終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多藍天和新鮮純凈的空氣,這本不該是生活的奢侈品。

我認為,從現在去定義未來,是不可能做出顛覆性產品,成為一個偉大公司的。而我主張的是從未來定義未來,再從未來定義現在。超級汽車戰略正是從未來定義未來的汽車、從未來定義我們制造汽車的模式。

我相信,超級汽車亮相之時,汽車會被重新定義,就像我們重新定義電視一樣。

樂視造車也可能會失敗。2013年,針對是否造汽車,樂視高管有一個投票,結果大部分高管都表示堅決反對,因為難度極高、風險極大,甚至有可能會拖垮整個樂視。我當時說,即使樂視造車會萬劫不複,如果能點燃更多人的夢想,我們也會義無反顧。

我對樂視造車充滿信心,而且也仍然認為,即使樂視不成功,樂視生態整合的模式也會成功,而“樂視造車”也必然會帶動更多同行加入到互聯網電動汽車產業當中,必然會大大縮短互聯網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時間,就如我們引領及改變了電視行業一樣。

在宇宙當中,人的一生只是瞬間而已,有幸能來到這個世界,做一些真正能夠改變社會、改變人類的事情,這是真正有夢想人的一種追求。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心在最顛覆。樂樂們,讓這句話照亮我們夢想的新征程吧!

新年快樂!

賈躍亭

2015年1月4日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62

歐版QE方案浮現 購債額度或按成員國在ECB持股比例劃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25

CNBC援引一位接近央行人士的話稱,歐洲央行可能已經準備好宣布一項量化寬松(QE)計劃,其中關鍵的購債額度分配方法是按照歐元區各成員國在歐洲央行的持股比例劃分。

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實際上屬於各成員國,歐元區各國的央行對歐洲央行都支付過特定數量的資本,例如德國繳納的數額在總量中占17.9%,法國占14.2%,而塞浦路斯這種較小的國家份額也會相應較少,只有0.15%。

據知情人士表示,歐洲央行會按照上述比例來決定購買每個國家主權債券的數額。但目前為止,該計劃還未制定完成。

市場廣泛預期歐洲央行將會在1月22日的會議上宣布全面的量化寬松計劃,以刺激經濟增長和防止歐元區陷入通縮。

歐洲央行發言人Michael Steen拒絕對這一消息置評。 

上周五(1月9日)路透曾報道,目前擺在歐洲央行面前的選項大致有三個QE選項:

1,按照歐元區各成員國在央行的持股比例購買各國國債。

2,由歐元區成員國央行買入本國國債,因此風險仍局限於有問題的國家。

3,歐洲央行只購買評級為AAA的政府國債,寄望此舉能促使投資者買進風險更高、收益率也更高但評級較低的歐元區政府國債。

而本次CNBC援引的消息人士的說法正是第一種選項。該選項與美國、日本等國的QE計劃類似,但鑒於德國央行對歐洲央行承擔主權信用風險做法的反對態度,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普雷特在近期提出了後兩個折衷方案。

該選項的最大問題在於德國這樣不需要央行幫助的國家在歐洲央行內持股比例最大,會被迫接受更多“救助”,而希臘、西班牙這樣需要救助但持股比例較小國家受到的救助將非常少。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已數次表示推行廣泛QE會產生道德風險,弱國會依賴救助,而暗示德國等核心國家將會吃虧。

德國智庫Ifo研究所的負責人Hans-Werner Sinn本周一(1月12日)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歐洲央行的官員們只是用通縮的借口來實施QE,歐洲通脹下滑是因為油價走低,QE實際上是想幫助那些弱國。

此外,同樣是在上周五,據彭博援引歐央行內部人士消息,歐洲央行成員在1月7日的會議上向政策制定者們提出了至多5000億歐元的投資級債券購買計劃。對此,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在接受CNBC的采訪時表示5000億歐元(約6000億美元)的規模不是個小數目,相比之下,美國的QE2(2010年晚期美聯儲實行的第二輪量化寬松)也不過6000億美元。

Hatzius稱,歐洲央行在QE一事上行動太過遲緩,現在應該更加激進一些,以便該計劃盡早出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30

伊藤忠、正大斥資800億港元 持股中信超2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52

AI-BL292_ITOCHU_G_20110616131454

正大集團與伊藤忠合資設立的正大光明斥資逾800億港元,獲得了中信股份逾20%股權。

中信股份1月20日午間在港交所發布公告表示,公司與正大光明簽訂認購協議,同意以約459.2億港元的總對價向正大光明配發及發行約33.28億股全額付清的公司可轉換優先股。與此同時,公司控股股東之一、中信集團全資附屬公司中信盛星也已與正大光明簽訂認購協議,同意以約343.66億港元的總對價向正大光明出售中信股份約24.9億股股份,占公告之日中信股份全部已發行股本的10%。

上述交易完成後,正大光明將直接持有中信股份20.61%股權,而中信集團將間接持有公司59.9%股權。公司稱,優先股可以以轉換價轉換為本公司普通股,該初始轉換價為普通股每股13.80港元。

正大光明為正大與伊藤忠設立的合營企業,各持有其50%股權。此次,伊藤忠出資超過5000億日元,創下日本企業對中國投資的最高紀錄。

中信、伊藤忠以及正大集團都是三國最大的企業之一,也都有在亞洲市場積極擴展的野心,同時在不同領域有極其專業的知識。中信的核心優勢在於金融服務,伊藤忠的強項是自然資源和能源,正大集團在東南亞以及中國市場的食品和零售領域有很大市場份額。三家企業都在尋求擴大投資視野,並且對其他領域有極大興趣。

中國中信是中信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擁有銀行、證券、房地產、鋼鐵和資源開發等20家企業。中信的業務大部分在中國國內,進駐海外步伐較晚。中信將借助伊藤忠和正大的網絡,在糧食的流通和資源開發等領域開拓非洲和中南美等新興市場,並通過引入海外資本,改善國有企業效率。

中信與中國領導層之間關系緊密。在對外資限制較多的房地產開發、物流網建設和資源開發等領域,通過與中信合作,伊藤忠將能夠參與此前無法參與的項目。

伊藤忠商事的歷史則是可以追溯到1858年,創始人伊藤忠兵衛從亞麻交易起家,其家族數百年的經營使它成為自然資源和能源的全球性大投資者。隨著日本人口的老齡化,伊藤忠商事也積極擴展亞洲市場,並建立了零售業務。

正大集團則是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個外國投資者。公司還在2013年出價94億美元從匯豐金控手中購買了中國第二大保險商平安保險集團的15%股權。創立於1921年的正大集團從飼料和食品起家,隨後進軍零售,電信和房地產,2013年時候集團有410億美元的收入。 

消息公布後,中信股價一度上漲近4%。

QQ圖片20150120140437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60

投資第一課(18)持股集中度與排雷 那一水的魚

來源: http://xueqiu.com/2074020838/36337366

註:本文純屬個人投資觀點表達,不針對任何個人或群體。

我的倉位全部集中在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之上,可以說算是集中持股。許多人以為我是“銀粉”,或者說只了解銀行。其實並非如此,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有挖掘新的投資標的的沖動,但每次都收獲甚少。

如果你像我一樣的投資風格,我想最終也會形成像我一樣的持股情況,而且最終持股極有可能是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之中的一支或幾支。

我的投資可以說非常謹慎。為何說謹慎?我之前哪怕買入一只債券,都要把他的財務報表找出來,挖了又挖看有沒有雷(償債風險);又把評級報告挖出來,挖了又挖。最後,甚至連抵押品的盈利能力,如果變賣是否能覆蓋債券總額,都要摸一遍。

我的投資首先是抱著樂觀的態度,去積極尋找標的。然後在拿到標的後,卻又非常謹慎地排雷。前半段必須樂觀,才能有動力去挖掘研究標的,後半段必須謹慎,這樣才能避免掉入投資的陷阱。

前段時間我研究了不少港股的地產標的。相比A股的地產股,港股確實便宜不少。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很難找到合適的標的。港股的會計制度和A股有所不同,也沒有此類的書籍可以參考。報表看多了,也逐漸習慣了港股會計制度,明白是怎麽一回事。
曾經有一只還比較合適的研究標的,最近5年合同銷售額增長接近4倍,按2014年的合同銷售額乘以現在的凈利潤率,算出的合同包含利潤,只有現在總市值的1/4。按PB計算,只有0.5PB左右(當然,凈資產里有一些投資物業的增值。)。可是研究的後期,卻發現了雷。

旗下的商業地產,可以打包註入旗下的基金,剛好這只基金也在港股上市,這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商業地產資金回流慢的問題。

一切看起來都非常美好。

那麽問題來了,雷在哪里呢?我想這個雷即使是地產專業人士,甚至是專業的分析師也未必看得出來。公司2010至2012年的拿地資金,大約在50億至80億之間,但是2013年卻大規模拿地。公司2013年拿地,涉及價款超過200億,但實際支付的金額只有60億元左右。這是怎麽一回事呢?原來拿地有規定,資金來源必須是自有資金。於是,地產界的大型上市公司,有一種借貸的拿地模式——例如,某地塊價值100億,開發商沒有這麽多資金,只有10個億,怎麽辦?於是七拐八拐成立一支基金,在市場上籌集資金,約定給市場的利率為13%,共籌集90億資金。然後地產公司和基金共同註冊一家新的地產公司,原開發商占10%的股份,基金公司占90%的股份,並約定,按股份比例盈虧共享,原開發商有權在3年後按每年15%的資金成本,回購基金公司所占的股份。但是,說好的前三年盈虧共享,其實並非如此,只是為了能繞開拿地時資金來源的監管規定。到第三年,原開發商必定會回購,因為基金的資金來源有一定的剛兌性質,而基金本身有何開發商的控股股東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就是這樣,資產負債表看上去很美麗,卻沒有計算這140億對基金的負債。而13年拿的幾塊地,有幾塊還是地王,至今一年多了仍未開售,與這家地產公司“當年拿地,當年開發,當年開售”的經營理念相左。

往後的事情,就是只要這塊地不開發,上市公司也不計提減值準備,就不會產生虧損。但是要還基金公司的錢呀,怎麽辦呢?低價供股……本身市值才100億多一點,要還100多億的錢,如果按現在0.5PB的價格大量供股,後果……

再反觀一下,許多人連港股的永續債(永久性資本工具)是算作權益資本的都不知道,按照網站和軟件的數據去看每股凈資產和市凈率,以為這個就是普通股的凈資產和市凈率,踩中低階地雷……就更不要說避開高階地雷了!

許多投資者研究了很多只股票,都很看好,對盈利前景很樂觀,卻沒發現過一顆地雷,那麽有可能需要正視自己的排雷能力。許多人分散,是為了避免踩中地雷。如果沒有發現地雷的能力,那麽分散確實能夠均攤踩中地雷的概率。如果具備發現地雷的能力,則建議集中。因為分散投資會分散投資者挖雷的精力,確實許多地雷隱藏都很深,行業中的潛規則你也未必都知道,精力分散後反而容易反而更容易踩中地雷。

在地雷陣之中,烏龜和兔子賽跑。那麽問題來了,誰先到達終點?

許多人熱衷於找出N只十倍股。但遺憾的是,投資者無法把同一時間的兩只十倍股漲幅疊加,變成了一只百倍股。

不管雞蛋有多少,籃子有多少,最終須把雞蛋放在看得見的地方。

更多好文請關註我,我的目標是:只發幹貨!
我的主頁地址:http://xueqiu.com/nysdy [笑]

本系列可在我的主頁上搜索“第一課”,不再單獨發鏈接了。(連找都懶得找的人,把鏈接放這里也是無用的。)

@今日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