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大宗商品價格大跌,另一方面美聯儲可能加息令資本撤離新興市場,令南非債券收益率遭遇過去八個月最糟水平,且前景不容樂觀。
根據約翰內斯堡股票交易所指數顯示,本幣債務價格在九月出現年內首次下跌,跌幅達6.1%,是彭博社追蹤的31個發展中國家中繼巴西之後跌幅最大的。
在大量對於美聯儲或準備加快提高利率步伐的猜測下,外國投資者在九月成為南非債券連續三個月的凈賣出方,給蘭特(南非貨幣單位)施加了巨大壓力,期間兌美元匯率下跌了5%,包括鉑和金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對出口及經濟增長前景產生負面影響。
Nedbank集團首席策略研究員Mohammed Nalla 9月26日在約翰內斯堡接受的電話采訪中評論道:“南非既是一個新興市場同時也是大宗商品的出口國,可謂禍不單行。收益歸根到底取決於蘭特的走勢,且長期來看蘭特仍具有進一步貶值的空間。”
較高的利率水平
由於南非原材料最大的進口國——中國的需求萎縮,南非經常賬戶赤字可能由於出口下滑而進一步擴大,導致蘭特進一步貶值,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超過由相對較高的利率所帶來的好處。根據政府提供的數據,中國在2013年占南非總出口的14%。
根據一份針對彭博社分析師的調查顯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在今年可能實現7.3%的增長,和中國政府的目標增長率7.5%相比是近二十年來的最低增速。
收益率優勢
上周彭博社大宗商品指數(BCOM)下滑至五年低點,意味著大宗商品對南非貨幣的支撐越來越小,導致蘭特在9月25日下跌至八個月的最低點。根據Nedbank首席研究員Nalla所述,約翰內斯堡當地時間下午1點29分蘭特兌美元下跌0.6%至11.2955,且在未來若幹月內可能進一步下跌至11.6的水平。
JSE提供的數據顯示,由於持續貶值的蘭特將侵蝕投資收益,南非債務的外國投資者在繼八月拋售21億蘭特債券後,九月又繼續拋售了41億蘭特(約合3.65億美元)的債券。2016年12月到期的以蘭特計價的債券收益率上漲了8個基點(0.08%)至今天8.32%的的水平,和上月比上漲34個基點。
Du Plessis評論道:“較高的聯邦利率會降低蘭特相對美元的收益優勢,從而進一步導致投資者拋售南非債務。”
南非央行在9月18日維持其基準利率在5.75%水平不變以支撐疲弱的經濟。目前美國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處在0-0.25%的區間內。
美國利率可能上升的前景,正打壓巴西和香港的貨幣。根據彭博社的追蹤顯示,中國的人民幣是24個新興市場貨幣中唯一一個兌美元匯率上漲的貨幣。
Nalla評論道:“對於南非來說,大宗商品無疑是個重要因素。”
(實習生 丁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昨日大幅收跌後,香港恒生指數30日開盤進一步下挫,三個月來首次跌破23000點,可能創今年2月以來最大兩日跌幅。此前中國9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不及預期,且香港“占中”事件持續發酵。
香港恒生指數昨日收盤大跌1.9%。MSCI香港指數下跌0.8%,較8月20日高點已經累計下滑逾10%。港交所明天因國慶節休市,將在10月3日恢複交易。
Baring Asset Management香港-中國股票分析主管Laura Luo表示,面對這樣的事件,投資者獲利了結是自然的。不過市場大跌對長期投資者而言,可能是個好的入場點。
因市場擔心占中事件會影響到香港旅遊的遊客,遏制零售店收入。香港股市中消費股、地產股跌幅居前。尤其是較倚賴內地旅客的鐘表珠寶股,亨得利及六福珠寶分別跌6.06%及4.82%。地產股亦受影響,主要是收租股,新世界發展及信和跌逾4%,九倉跌3.75%,成為表現最差的3只恒指成分股。
稍早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為50.2,較初值的50.5略有下降,持平於8月50.2的終值,仍為三個月低位。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整體來看,9月數據表明中國制造業活動持續緩慢擴張。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考慮將持有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來寶集團股份出售三分之一左右,以此籌資最多4.05億坡元(約合人民幣19.5億元)。
中投公司是中國主權財富基金,該公司正計劃通過其獨資下屬企業出售3億股來寶股票,定價區間為1.32-1.35坡元。
2009年中投斥資8.50億美元收購了來寶集團的部分股份,目前持股接近14%(9.306億股)。此次出售可能使中投在該公司的持股降至10%左右。
來寶股份周二早盤下滑至逾四個月低點,跌幅一度達9%報1.27坡元,拖累新加坡海鮮指數下跌0.8%。(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儘管有蘇格蘭獨立公投的不確定因素,一些重要國家的股市,近來仍聯袂創下新高。然而,對於全球奢侈品產業的投資人來說,近期績效可說慘不忍睹。 所謂奢侈品產業,包括:高檔紅酒、精品、賭場、鑽石等,按照財富效應邏輯,股市上漲,這些產業應該最為受惠,但從數據來看卻不然。 超級名牌遭殃LV、古馳母公司財報難看 以全球最大精品集團LVMH為例,該集團最新出爐的半年報指出,今年上半年,集團上半年淨利率從去年同期的一九.八%萎縮至一八%。財報發布當天,LVMH股價收盤大跌六.八%,創下二○○九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其中LVMH旗下旗艦奢侈品牌︱︱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所屬的時尚皮具部門銷售年成長率,更從第一季的成長一○.七%,第二季掉到只剩下成長二.七%,大減超過七成。 另外,知名品牌卡地亞(Cartier)母公司、全球最大珠寶商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銷售額,也創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包括八月份在內的過去五個月中,公司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僅四%(未計入匯率變動),創二○○九年以來最慢速度,且截至九月十九日的過去一年中,股價下跌了約一二%。 至於古馳(Gucci)和Bottega Veneta的母公司開雲(Kering)集團,上半年業績同樣不理想。 開雲集團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只有成長一.五%,營業利益更比去年同期衰退四.七%。另外,義大利名牌Prada在香港掛牌的母公司Prada SpA,近一年股價也同樣大跌三三.一%,對比香港股市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新高,更顯得疲弱。 澳門賭場慘淡六大業者市值蒸發2.6兆元 被認為是奢侈象徵的賭場,業績也是黯淡到極點。今年前八個月,包含金沙中國等澳門六大博弈業者,股價重挫,從今年高點往下算,市值蒸發超過港幣六千七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兆六千億元)。其中,金沙中國和銀河娛樂集團股價,分別重挫三二.九%和二九.一%。 根據路透(Reuters)分析,賭場業績差的原因,在於中國官方反貪腐。今年八月,澳門賭場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六.一%,連續三個月年增率負成長。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日前發布報告,將今年澳門全年的賭場收入成長預期,從一二%下調到一○%。 不光是穿的、玩的奢侈品下滑,連號稱最不受景氣衝擊的紅酒指數,也同樣high不起來。 紅酒市場崩盤指數高點下滑,連跌兩年 而紅酒市場最具指標性的Liv-ex Fine Wine100指數,從二○一一年六月最高三百六十五點,連續大跌超過兩年。到今年八月底,已經來到二百三十六點,從高點往下算也跌了三五%。 這波奢侈品價格大崩盤,也與中國消費者有關。根據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的調查,二○一三年中國人奢侈品消費總額高達了一千零二十億美元,而當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總量為二千一百七十億美元,意味著中國人消費額占了全球四七%左右。 除了中國官方的禁奢令外,中國房地產泡沫化也是造成奢侈品崩盤的重要原因。 八月份中國七十個城市新屋平均房價,比七月下跌一.二%,創十年來最大跌幅。導致不少奢侈品飄洋過海後,在中國的銷售據點中,堆積成大量賣不出的庫存,許多品牌還罕見的打折銷售。 世界奢侈品協會(World Luxury Association)調查指出,今年農曆新年期間,全球奢侈品消費支出,較去年同期下降超過一半,多間奢侈品牌的中國旗艦店,在近一年左右被迫關門,包括:喬治亞曼尼(Giorgio Armani)、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 & Co.)、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都離開了上海外灘。路易威登也停止了在中國開新店的計畫,把資金用於裝飾歐洲旗艦店;東北第一家路易威登,隨著合約到期也宣布不再續約。 高消費稅嚇跑人奢侈財轉流往歐美市場 此外,奢侈品進口中國的高消費稅,也令富豪們轉戰海外血拼。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許多義大利名牌店的退稅金額中,中國旅客就占了四成,因為中國內地的奢侈品價格平均比法國高七成,比美國貴五成。 同樣情況也反映在歐美賭場上,相較於澳門的業績慘澹,美國拉斯維加斯、菲律賓馬尼拉和澳洲墨爾本的賭場,業績反倒亮眼。 以拉斯維加斯最大賭場米高梅來說,中國賭客特愛的賭桌百家樂(baccarat),生意可說是川流不息。這當然也和中國與澳門官方聯手查貪腐、打擊洗錢有關。 究竟這波中國消費模式調整要到何時才有盡頭?恐怕是許多國際奢侈品商眼前最想問的答案。 | ||||||
區域性調查顯示,香港今年國慶黃金周的零售銷售額大降40%,為2003年開放大陸遊客赴港“自由行”以來首次出現下跌。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昨日公布黃金周初步銷售數據,零售商銷售額平均較去年急跌30%至40%,部份如只有一、兩間分店的鐘表店,生意更大減80%。受“占中”行動影響,在傳統購物旺區尖沙咀、銅鑼灣及旺角,不少店鋪需暫停營業。在以往黃金周人頭湧湧的廣東道,至中午時分仍人潮疏落,以往出現排隊潮的名店前,基本不需排隊就能進入,有多次來港旅遊的遊客指,從未見過旅客如此疏落的廣東道,有現場保安人員稱,“即使有旅客經過,都幾乎不會進店購物,快步行過就算。”
該會主席麥瑞瓊稱,對黃金周表現感失望,不過她同意有部份在非“占中”地區開店的零售商,生意沒受太大影響。
麥瑞瓊表示,該會查詢了30間零售商,在黃金周假期前五日,百貨、超市及藥房等連鎖零售商,在中環、金鐘、銅鑼灣及旺角等受佔領運動影響的地區,生意大降10%至45%不等;服裝的銷售減少15%至50%;珠寶、手表則跌28%至45%;餐飲跌25%至40%。
麥瑞瓊補充,“占中”不會是唯一影響零售表現疲弱的原因:香港本來因為內地旅客組合轉變,1至8月的生意都是負增長。零售業泡沫嚴重,經營成本過高,如果生意持續不景氣,現金流會有問題。
數據顯示,大陸遊客為香港零售業貢獻了40%的份額,是該城市經濟的重要支柱。
不過根據香港入境事務處數據,黃金周前四日的旅客數目不跌反升,較去年增長近1.6%。麥瑞瓊表示,這數字對比8月時內地旅客數目仍增長15.9%,升勢已大幅放緩。對於是否有自由行已轉戰沙田、東湧等地,麥瑞瓊指有這個可能。
一名本港珠寶零售商管理層表示,運動的影響是短期的,相信銷售未來會慢慢恢複,全年計對收入打擊不會很大。他亦指出,非占領地區的生意,近日未見有很大變化。
受到銷售或出現萎縮的預期影響,香港零售類股票在上周也經歷了巨大波動,國際化妝品連鎖店SaSa上周由5.32港元/股跌至5.14港元,本周一又回到5.31港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知名投資者人阿克曼管理的潘興廣場控股周一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泛歐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受到全球股市下跌的影響,潘興廣場首日收盤重挫12%,收於22美元。
潘興廣場控股本次IPO價格為25美元,共募集30.7億美元,使其市值達到62億美元規模。歐洲股市在周一漲跌互相,不過美股出現連續下跌影響了投資者的熱情。潘興廣場當日下跌12%,收於22美元。
近一段時間以來,歐洲市場的IPO表現一直較為疲軟。德國線上網站Zalando首個交易日下跌13%,德國科技類公司則在IPO當天下跌超過17%。有鑒於此,一家法國工程制造公司Spie已經決定暫緩IPO。
阿克曼以其激進投資者的身份而聞名,如10億美元做空美國營養品公司康寶萊以及聯合制藥公司Valeant Pharmaceuticals對Allergan發起收購等。本次籌集到的資金則將為其帶來更大“火力支持”。
阿克曼對股價的下跌表示淡定,“下跌是一件好事,如果上漲的話,就說明我們的IPO價格過低了。成功上市是我過去三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長期來看,公司持續穩定的投資回報將幫助股價走高。”(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6月中旬迄今,國際油價跌幅已超20%。截至目前,贏家和輸家已經浮出水面。
英國《金融時報》文章稱,油價大跌的輸家是原油生產商、供應國及政府。
如果布倫特原油跌破每桶80美元,OPEC成員國目前的1萬億美元石油收入中,將出現2000億美元左右的損失。這不僅將影響他們賺取足夠的收入用以支付“阿拉伯之春”運動之後擴大的預算,而且對他們在不觸發違約的前提下償付債務的能力構成威脅。
對於美國來說,如果油價進一步下挫,用於擴大產能的資本支出可能將被削減,這可能導致美國頁巖革命進程放緩。
該報道寫道,油價下跌對某些領域是有利的。
世界整體經濟將樂於見到此事發生,因為這等同於一次數量龐大的QE(量化寬松項目),這會幫助刺激疲軟的經濟增速。油價下跌可能產生每天18億美元的意外之財,以此推算,一年就是6600億美元。
在美國汽油市場,這筆財富等於給每戶家庭退稅600美元。去年,美國人民每戶家庭的汽油開支在2900美元上下。全球汽油消費者可能將節省一些汽油費用。
與此同時,自2011年以來,全球出現了兩種趨勢。第一種是原油出口國發生了國家治理問題。在2011年2月以前,因供應中斷而沒有進入市場的原油約為每天40萬桶。但自那時起,被擾亂的供應一度增加到每天350萬桶。比如伊朗原油因遭受制裁而減少向國際市場的供應量,而尼日利亞、蘇丹、敘利亞和也門等產油國也曾因地緣政治危機而使得供應被打斷。
第二種是美國原油產量激增。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國際能源署(EIA)數據顯示,截止10月3日的一周中,美國日均產油888萬桶,創1986年以來新高。
EIA還預計,2015年美國原油產出將攀升至950萬桶/日,創1970以來新高。
原油產出成本年年都在下降,盈虧平衡價格大幅下滑至低位,甚至比通常認為的要低得多,應該在每桶75美元以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油價持續暴跌,沙特首富坐不住了。
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Alsaud)在Twitter上發布了對沙特政府的公開信,稱他被沙特石油部長歐那密弱化石油下降影響的言論“震驚”了。
阿爾瓦利德王子出生於1955年3月,是沙特已故國王法赫德的侄子,被譽為“沙特的比爾·蓋茨”,是除美國人以外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身家204億美元,在201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30名。
一個月前,在被問及對油價跌破100美元是否擔憂時,歐那密回應稱,“你有看過我擔心嗎?”
阿爾瓦利德王子指出,沙特2014年財政預算的90%都來自於石油收入,弱化油價下跌的影響是一場“難以忽視的災難”。
油價自6月來已累積下跌逾26%,昨天更是暴跌近4%,主要是三個因素所致:全球原油需求預估被下修、預計美國頁巖油產量將再次大幅上升,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不願意減產。
沙特官員本周表示,已準備好接受油價低於每桶90美元,甚至是80美元。可以忍受的時長大概是一兩年。
根據IMF的估計,2013年油價在89美元能夠讓沙特阿拉伯實現預算平衡,而這一數字在2012年只有78美元。而伊朗、伊拉克和委內瑞拉等國的平衡點要更高。
IMF區域負責人Masood Ahmed表示:“短期來看,各產油國的國庫還足以支撐。但如果油價長時間徘徊在低位,那麽各國就有必要調整財政政策了。”
上證指數本周走勢
因“滬港通”實施日期遲遲不宣布,這對早已受“滬港通”刺激而開始上漲的A股形成利空,滬指本周終結了三周連漲之勢出現下跌。
巿場此前普遍預期“滬港通”可以10月開通,而且10月27日開通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宣布的日期可能是在本周一,但是周一未有消息公布啟動日期,當日滬指盤中也出現明顯下跌。
隨後有分析指出,本周五成為最有可能,也是最後的公布滬港通啟動日期的日子,否則滬港通10月內將無法啟動。
因上交所、港交所等此前都表示,將在滬港通推出前兩周宣布開閘時間,所以本周五是最後的時間點,又正好是證監會每周新聞例會。這個星期五宣布,到27日推出,正好給券商留出了10天的準備時間,可以進行最後的測試,進行投資者教育、開戶等工作。
今日上午,香港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向媒體表示,滬港通的預備工作已經到位,目前也沒有開通的時間表,他稱兩地監管當局宣布的時間未必要在開車前一周或者兩周,市場不必過度解讀。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3點證監會將舉行例會,如果本周監管層未宣布“滬港通”開閘時間,則存在推遲到11月的可能性。
投資者對“滬港通”推遲的擔憂情緒或使得滬市承壓,本周五盤中,滬指最大跌幅達到了1.8%,使得全周最大跌幅達到了2.5%,最終全周收跌1.4%。而深市本周情況則要好一些,深成指本周五一度上漲0.88%,全周跌幅0.73%。
有券商表示,目前“滬港通”現場檢查已完成,技術系統已經全部準備就緒,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至今為止,券商已經進行了多次測試演練。繼10月11日第一次上線演練後,根據此前交易所下發的通知,各券商還將在10月16日繼續進行測試演練。(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