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全國股轉公司新聞發言人在例行答記者問時表示,對於新三板企業瑞智華勝(872382.OC)非法竊取個人信息案,將查清公司違規行為,若存在擾亂證券市場秩序行為,將采取自律監管措施。
近日,瑞智華勝被爆竊取互聯網個人用戶的cookie等信息30億條,cookie信息記錄了用戶賬號密碼、瀏覽痕跡等等,涉及平臺騰訊、阿里、百度、京東、新浪、美團等幾乎所有國內主要的互聯網平臺。
今年7月,紹興警方以涉嫌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將瑞智華勝法定代表人、董事周嘉林及監事黃健、梁修軍等5人刑事拘留。目前,黃健、梁修軍已被紹興檢方批捕,周嘉林已取保候審。
為配合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瑞智華勝基本存款賬戶已被凍結。
公開資料顯示,瑞智華勝是一家互聯網新媒體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3年5月,最初經營技術開發、技術轉讓等業務。2016年起轉型做自媒體等互聯網營銷,2017年12月1日在新三板掛牌,到如今出現風險還不到9個月。
瑞智華勝去年營業收入2002萬元,較2016年同比下滑33%,歸母凈利潤332萬元,同比減少68%。
事件曝光後,8月21日,股轉公司對瑞智華勝實施緊急停牌,同時要求主辦券商安信證券盡快開展現場核查,查清瑞智華勝未及時披露法定代表人等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的違規行為,以及公司在持續經營能力、商業模式合法合規性等問題。
股轉公司周五表示,“如該公司確實存在擾亂證券市場秩序、違反新三板市場業務規則的情形,全國股轉公司將切實履行對掛牌公司的自律管理職責,及時采取相應監管措施。”
安信證券於8月14日發布風險提示,瑞智華勝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受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涉嫌犯罪事件牽連,公司大量員工已經離職。截至目前,公司職工僅剩9人,不能滿足正常經營需要。
瑞智華勝官網顯示,其曾為聯想、酷派、雀巢、佳能、天貓、京東、攜程、美圖手機等眾多知名企業提供過產品營銷服務。
公司主要的新浪微博賬號包括“踏馬行者”、“鮮衣美食君”、“女神小課堂”等,不少賬號粉絲數都在百萬級;公司主要微信公眾號有“娛姐來了”、“松子電影”、“鮮衣美食君”等,一些賬號粉絲眾多,且每天閱讀流量都超過10萬。
警方提供的資料顯示,瑞智華勝旗下大部分微博、微信公眾號賬號都在2016年1月以後註冊,粉絲數在十幾萬至幾百萬不等,單個賬號粉絲最多的有600多萬。
根據粉絲數不同,瑞智華勝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廣告收費在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其中“娛姐來了”微信公號的頭條廣告發布費為2.18萬元,次條為1.8萬元。
據媒體報道,瑞智華勝在與正規運營商合作時,會加入一些非法軟件用於清洗流量、獲取用戶的cookie,從中提取公民個人信息、相關賬號密碼、搜索的關鍵詞等內容,並強行操控用戶關註自己管理的營銷賬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中美分別對160億美元商品開始征稅
8月23日12:01,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約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中方對美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正式實施。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表示,美方一意孤行,於8月23日在301調查項下對自中國進口的160億美元產品加征25%關稅,明顯涉嫌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對此,中方堅決反對,並不得不繼續作出必要回擊。同時,為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中方將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就此征稅措施提起訴訟。
澳大利亞禁止華為提供5G技術
8月23日,華為澳洲分公司發布推文稱,華為和中興已被禁止向澳大利亞提供5G技術。對此,華為官方回應稱,澳大利亞政府發布的5G安全指導書,以安全為借口是出於政治因素的考慮,而忽視了澳大利亞人民的利益,使澳大利亞的企業和消費者承受緩慢而昂貴的網絡連接,政府的錯誤決定卻由企業和消費者來承擔。
23日晚間,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澳政府作出此錯誤決定,將對中澳企業的商業利益造成負面影響。中國政府鼓勵企業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開展對外經貿合作。希望澳政府秉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為中國企業在澳開展業務創造良好的商業環境。澳方應從雙邊經貿合作大局出發,不應動輒以國家安全為由,幹預和限制中國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
杭州長租公寓運營商鼎家倒閉
8月20日,杭州長租公寓運營商鼎家(公寓品牌為“鼎寓”)貼出一紙公告宣布倒閉,“因經營不善導致資金斷裂,已停止運營”。鼎家表示,將引入上海寓團公寓管理公司作為鼎家業務承接方,並將於近日陸續主動與業主和租客聯系承接事宜。
鼎家對業主和租客的處置方式簡單粗暴,在公告中指出,業主和住戶如果不能和寓團合作,可以自行協商解決,有租金或押金的損失,可以通過訴訟或等到鼎家清算後,再由相關部門統籌解決。
租客們通過租金分期方式,與鼎家及第三方公司簽訂分期貸合同,而鼎家則從第三方公司一次性獲得租金。事情的結局就是租客們面臨著繼續交房租給第三方金融機構,又要被房東收回房子無家可歸的尷尬局面。
【點評】:鼎家倒閉把紅極一時的長租公寓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鼎家的運營模式是從貸款平臺一次性拿到一整年的房租,再按季度付給房東(租客則按月分期向平臺歸還貸款),鼎家從而沈澱出一筆資金進行資本運作。而這已經超出了租賃平臺信息和信用中介的定位,更和租賃公司要提供租賃管理和服務無關,有違租賃公司的本質。從而造成了如今資金鏈斷裂、給租客造成損失和不應有的麻煩。
北京10家住房租賃企業承諾不漲租金
8月20日,北京市房地產中介協會召開座談會,自如、相寓、蛋殼公寓等10家主要住房租賃企業負責人參加,共同承諾落實“三不得”要求:不利用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獲取的資金惡性競爭搶占房源;不以高於市場水平的租金或哄擡租金搶占房源;不通過提高租金誘導房東提前解除租賃合同等方式搶占房源。明確承諾全面加強對業務人員的管理,並且承諾不漲租金且拿出手中共計超過12萬套的全部存量房源投向市場。
北京市開通打擊“黑中介”熱線
北京市住建委官方微信公眾號8月22日晚間通報,北京市開通打擊“黑中介”12345投訴舉報熱線首日,共接到投訴舉報52條,曝光23家中介機構,並將其中12家企業列入異常名錄,10家由工商部門進一步查處。公安部門對3件涉及強迫交易或軟暴力威脅租戶的“黑中介”線索正在調查處理。
北京市住建委執法部門會同多部門組成兩個聯合檢查組,對自如、相寓兩家住房租賃企業進行現場執法。通過檢查營業執照、抽查租賃合同、比對系統數據、詢查資金往來、核查租收價差等情況,嚴控壟斷房源、哄擡房租行為,確保住房租賃企業遵守公開承諾,維護租賃市場秩序。
8月23日,自如發布關於堅決配合政府調查的說明稱,北京市監管部門日前發布對租賃市場調查情況,自如作為被調查的房屋租賃企業之一,高度重視、認真配合政府部門的調查,全面接受相關查處結果,並將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度自查、堅決整改。
【點評】:資金鏈斷裂、房租漲價、高價競爭房源……長租公寓最近曝出的“雷”可真不少。經過相關部門介入排查,及時查出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有利於維護租客利益。長租公寓被寄予了向在城市中打拼的年輕人提供美好生活的厚望,我們也要註意不要把它一棒子打死,市場上那些合法合規經營的長租公寓應該受到鼓勵。
北京12家房產中介因克扣租金被約談
8月24日,北京市住建委就美澳、金華愛家等12家房地產經紀公司克扣租金、押金、打隔斷出租、提前清退租戶等問題,市區兩級住建、公安、工商等部門聯合行動,對其集中約談,提出四項要求:一是安排專人第一時間聯系投訴人,完成押金退款事宜;二是梳理在途的合同,主動回訪,滿足客戶合理需求;三是加強公司人員管理教育,依法依規經營,杜絕出現新增投訴舉報;四是不得違規哄擡房租價格。
部分區塊鏈公眾號被封
8月21日,部分微信公眾號涉嫌發布ICO(首次代幣發行)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違反《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並被永久封停賬號。
22日,北京朝陽區金融社會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通知,要求各商場、酒店、賓館、寫字樓等地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
【點評】:我國早就明令禁止ICO,可在“幣圈”炒作現象依然屢禁不止。宣傳虛擬貨幣的微信公眾號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可宣揚一種被禁止了的東西,你說它們居心何在呢?對此投資者一定要抱有一份警惕。
銀保監會: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
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等5部委發布了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提示稱,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點評】:這一輪利用虛擬貨幣和區塊鏈集資的特征是:網絡化、跨境化、欺騙性、誘惑性、隱蔽性、強蠱惑性等。虛擬貨幣和區塊鏈的宣傳聲勢浩大,多利用名人大V“站臺”宣傳,以空投“糖果”等為誘惑,宣稱“幣值只漲不跌”“投資周期短、收益高、風險低”,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為特征。
外資正式享有“國民待遇”
8月23日,銀保監會正式發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下稱《決定》)。《決定》從四方面入手廢止了此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股比限制的規定,標誌著外資正式享有“國民待遇”。
【點評】:進一步對外開放,將有利於進一步提高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水平,以及資源配置效率。
阿里巴巴一季度營收大漲61%
8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19財年第一季度(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財報。當季,阿里巴巴收入同比增長61%達到809.20億元。其中,核心電商業務收入達691.88億元,同比增長61%。經調整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為265.02億元,核心電商業務經調整EBITA為327.97億元,同比增長22%。阿里雲營收達到46.98億元,單季營收超過2017上半年的45.94億元,快速增長動力來自高附加值產品、服務的收入組合以及付費客戶的強勁增長。阿里凈利潤為人民幣86.85億元(約合13.13億美元),同比下滑41%。調整後,阿里巴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8.04元人民幣,市場預估8.19元人民幣。
阿里巴巴集團CFO武衛表示:“很高興在如此巨大的規模體量下,我們的業務依然能夠展現優勢、快速成長。集團各個主要業務板塊,包括核心電商、雲計算及數字媒體和娛樂的卓越增長,均印證了我們面向未來的客戶體驗、產品、技術及基礎設施的投資戰略。”
【點評】:阿里巴巴季報表現強勁,不僅收入增長超過了50%,國外市場普遍更加看重的EBITA數據也同比增長22%。這證明阿里巴巴加碼投資新零售、全球化、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不錯效果。而財報中凈利潤下降主要是因為最近阿里在新零售等領域迅速擴張,比如和星巴克結盟以及旗下盒馬鮮生、餓了麽等品牌的業務整合,這些都需要大量成本支出。
小米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68.3%
8月22日,小米集團公布了2018年二季報。財報顯示,小米2018年第二季度收入452.36億元,同比增長68.3%,環比增長31.5%,經調整利潤21.17億元,同比增長25.1%,環比增長24.6%。今年上半年,小米收入796.48億元,同比增長75.4%;經調整利潤38.16億元,同比增長62.2%。
其中, 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達3200萬部,同比增長43.9%,大陸地區手機平均售價同比增長超25%。在銷量和平均售價的共同帶動下,小米手機業務收入為305.01億元,同比增長58.7%。
值得註意的是,小米第二季行政費用高達104.57億元,同比暴增4469.6%。小米財報稱,這主要是由於2018年第二季度一次性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為99億元。
【點評】:小米交出上市後的首份財報,成績亮眼,銷量收入和利潤率都有很大的提高。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近期,北京等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租悄然上漲,房租“漲價”風刺激著在外漂泊的年輕人群。如果不采取應對措施,任由租金短期內非理性大幅上漲甚至暴漲,追不上房價的年輕人恐怕連房租也交不起了。
以8月6日至12日的整租租金為樣本,北京的整租平均租金同比增長了15.5%,部分小區從去年年末一路走高,截至7月30日漲幅已近40%。滬穗深等一線城市也同樣呈現這樣的態勢,截至2018年7月,住房租金同比分別上漲16.4%、21.6%和29.7%。二線城市中,南京與濟南的租金環比上漲更為明顯,分別為3.7%與2.4%。
我國房租房價比相對偏低是事實,“畢業季”租房市場需求增多也是事實,但這些都不是房租短期內暴漲的主要因素。實際上,房租短期內“漲價”風的一大主因或者說幕後推手,是各路資本瘋狂湧入房屋租賃領域。與長租公寓運營方推高房價,監管部門對房屋租賃產品金融化缺乏必要監管有關。
在國家倡導“租購並舉”之後,長租市場迅速成為一個被資本競相吹捧的風口。2016年以來,全國陸續誕生了2000多家長租公寓企業,僅深圳就有200~300家。魔方公寓、蛋殼公寓、自如等規模化租賃企業的“跑馬圈地”,也正式進入白熱化狀態。自如今年初宣布完成40億元A輪融資,其估值逾200億元。今年6月,蛋殼公寓也宣布完成7000萬美元B+輪融資。有媒體計算,當前北京約有17000套房源在出租,就算手持資本的巨頭全部以漲價50%掃貨吃下,月均價從5000元漲到7500元計算,年租金總額也不過15.7億元,單單是自如40億融資,就完全有能力推高房租了。
這種長租公寓互聯網運營下的“投資邏輯”,實質上與互聯網企業盛行的“燒錢”模式一脈相承,都是先投入巨資燒錢搶占份額,然後再以壟斷優勢獲取超額利潤。
與此同時,房企也加緊布局住房租賃市場,以萬科、碧桂園為代表的房企巨頭紛紛押註房屋租賃賽道,而互聯網巨頭包括阿里、京東早已沖進了賽場。行業龍頭萬科8月21日明確表示2018年把租賃住宅業務確定為核心。Wind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中有14家企業經營住宅租賃相關業務。
各路資本以其擅長的“燒錢模式”,在房屋租賃市場展開市場份額爭奪。因此,在資本悄然運作下,租房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就是資本爭搶租房房源,取得房屋後裝修升級運營再轉租出去,有的甚至哄擡價格。業內人士也自己揭短,“以自如、蛋殼公寓為代表的長租公寓運營商,為了擴大規模,以高於市場正常價格的20%到40%在爭搶房源,完全破壞了正常房屋租賃市場”。
資本的不斷湧入並未讓租戶從競爭中受益,反而使他們面臨租不起房的窘境。
筆者認為,資本加持下鼓吹的市場化並不應成為房租暴漲的借口,國家應該采取管制租金的辦法。管制租金是國際慣例:2015年,德國議會通過《限制房租法》,將3年內租金漲幅限制從15%降至10%;房東漲租超過指導價20%的算違法,租客有權將房東告上法庭;房東單方面漲租超50%的,被認為是賺取暴利,可判入獄3年。
長租公寓的興起,無疑契合了人們“美好租房”的需求升級。但這不應該建立在租金非理性上漲的基礎上,資本不應為了一己之利而成為房租大漲的幕後黑手。各路資本進入住房租賃市場,絕不能打著“美好生活”的旗號成為哄擡租金、搶占房源的推手。
(作者系資深市場觀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