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決戰日】特朗普反超加州共和黨人開party
1 :
GS(14)@2016-11-10 07:57:46隨着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於關鍵搖擺州陸續報捷,在「藍營票倉」加州的共和黨人原本選舉氣氛不太熾熱,於三藩市twitter總部的觀戰派對氣氛後來陷入一片興奮高漲,完全無視希拉莉(Hillary Clinton)在加州拿下55張選舉人票。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現場人數約兩百人,不乏華人和年輕人,部份人一身紅色戰衣、美國國旗打扮、頭戴特朗普出品的招牌「讓美國再次強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帽子。各人緊盯着「大會指定電視」親共和黨的霍士電視台,原本屏息以待,但到晚上8、9時後,電視陸續開出特朗普連奪俄亥俄、北卡州及佛州等關鍵搖擺州,取下逾254選舉人票(CNN同時段計算為238張)的消息,現場已經陷入超high狀態。有人到樓下超市「補給」香檳,預備在場內慶祝;也有人眼泛淚光,不斷與旁人擁抱。每當電視播出希拉莉在一些州分贏時,在場人士即狂噓。台灣移民王慶齡表示他到場是「撐人不撐黨」,認同特朗普「加強限制移民和難民的政綱」。大學「首投族」少女Nicole,稱受共和黨父母影響,支持共和黨反墮胎等取向。眾人均表示,對目前特朗普走勢大好喜出望外。不過,在場的加州華裔前黨代表張啟智(Albert Chang)則未敢興奮過早,對《蘋果》分析指預計要到西岸晚上約凌晨更多州份有結果,特朗普仍領先才叫有大勝算。緊貼選情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0/19829305
加州脫美獨立話題爆紅
1 :
GS(14)@2016-11-11 08:07:11特朗普入主白宮,被指將撕裂美國,而率先尋求「撕開」的,是西岸的加州,加州昨更有反特朗普示威者佔據公路,並與警方衝突。特朗普當選消息傳出後,在社交網Twitter上「加州脫美」(#Calexit)的話題極速爆紅,更有矽谷創投家出面表示願斥資搞合法的立國運動。加州是深藍州分,想到未來4年國家由特朗普領導,民眾就充滿藍色憂鬱。有人不甘「坐以待斃」,決定「自救」。家在三藩市的創業資本家皮謝瓦爾(Shervin Pishevar)前日在Twitter宣告:「假如特朗普勝出,我將出資設立合法的加利福尼亞立國運動。」加州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2.46萬億美元(約19萬億港元),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謝瓦爾認為獨立後的「加利福尼亞國」在世界舞台會是要角之一。
Calexit、也有稱之為「Caleavefornia」的想法不乏支持者。「低智商的蠢才紅州連累我們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笨蛋國家。#Calexit時候到了」。亦有網民連獨立後在國際的角色都考慮了:「歐盟剛好有個空缺,面積形狀也相近!讓我們把加利福尼亞放入去。」
■加州奧克蘭有示威者與防暴警察推撞。路透社
紐約德州有離心
除了加州想走,紐約、德州都有離心,#NYexit、#Texit亦是Twitter話題。但說走就走是不可能的。4年前總統奧巴馬連任成功後,德州亦有人發起網上請願,要求白宮還德州自由,但當然沒成事。事實上,《美國憲法》只有新州分加入聯邦的條例,卻無提及退出的方法。加州在1850年成為美國第31個州,白紙黑字,必須留低。不過「Yes California」運動認為,憲法沒說清楚反而有利他們爭取獨立,尤其是最高法院在1869年「德州訴懷特」案裁決打開了一扇門,裁決說美國是「不可摧毀的聯盟……除非通過革命或得到各州同意」。該組織正推動明年在加州舉行獨立公投,假如通過會由加州的聯邦議員在國會提出修憲,只要兩院都有3分之2議員贊成,草案就要交各州表決,50州中至少有38州贊成就可成事。美國《時代》網站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1/19830143
【選後美國】地區民主黨主席認「離地太遠」 冀加州帶頭收復失地
1 :
GS(14)@2016-11-12 05:54:48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Hillary Clinton)敗給對家共和黨「狂人」特朗普(Donald Trump),震驚全球。加州三藩市民主黨主席吳心維(Cindy Wu)接受《蘋果》專訪,承認整個民主黨上了沉痛一課:「我們太離地了!」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自由主義深植的加州,希拉莉固然以約六成對特朗普三成得票率輕易保住陣地,但除了傳統的深紅陣營,她於搖擺州和數個曾票投奧巴馬(Barack Obama)的「鐵鏽地帶」(Rust Belt)都節節失利。特朗普成功將俄亥俄、賓州和密歇根州這些告別工業光輝年代的州份「染紅」,收歸共和黨。吳心維說,這是對民主黨很大的警示,顯示它無法代表勞動階層的聲音:「未能切合民眾日常生活的真正需要,與他們『同步』。這些『鐵鏽州』的人正在沉溺在困境中(people are drowning),面對失業和史無前例的欠債。」吳心維被視為是民主黨內較年輕的「進步派」領軍人物,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IT)城市規劃碩士後,於市政府的規劃委員會及社區的華協中心,主力負責可負擔房屋項目工作。在體制內、外都待過,她深明與民同步在政治的重要。「不只是在都市,民主黨要開始回到遠郊地區,了解每一個種族和階層的需要。」雖然這樣,吳心維難掩失望情緒,表示特朗普勝選的整個晚上都無法入睡,還需要時間消化(process),所以未正式開始相關的檢討工作。作為一名在美國的華裔小眾女性「希拉莉參選代表了太多事情(支持少數族裔等價值),她是女性,這點對我而言已很重要。」她又說,奧巴馬和希拉莉在翌日發表叫人以寬懷的心接受選舉結果的講話,令她很感動。被問到「What's next?」,吳心維說:「今次選舉,我對加州人的付出很自豪,他們願意花時間到內華達州(搖擺州)拉票,總算沒有失掉希拉莉在那裡的6張選舉人票。」但這不足夠,稱加州人應帶領整個美國的民主黨收復失地。她又指,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需改革,變得更貼地,加大與選民的連結,吸納青年一代進到「體制內」(任黨代表)參與將來的總統提名。她沒反對坊間讓桑德斯(Bernie Sanders)出任黨委主席的建議,期待與全國的民主黨人研究可行性。詳盡報道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2/19831416
加州大麻合法化華裔媽媽心掛掛
1 :
GS(14)@2016-11-12 05:54:56美國大選結果震驚全球不少人,但同時加州剛通過的「休閒用大麻合法化」,讓不少想逃離特朗普上任總統這個「惡夢」的加州人,笑言未來多了一個逃避現實的新選擇。然而這個「娛樂」卻不是人人收貨,華人社區的警長與官員坦言「收到很多市民投訴」,認為此法案不妥。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Ivy住在洛杉磯已經將近20年,身為三個孩子的媽媽,她覺得非常擔心。Ivy深怕這個法案會讓孩子更容易接觸大麻,因為「孩子缺乏判斷力,可能會因為同儕的影響,而就被誘惑去吸食大麻」。但被問到可能如何規範孩子時,開明的Ivy卻說她不會去干涉,因為她「不想成為孩子的敵人」,只希望他們能夠有自制力抗拒誘惑。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警長史密斯(Jim Smith)身為執法人員,了解很多市民都擔心大麻合法化會引發更嚴重的公共安全問題。他強調,「即使現在大麻合法了,但就像酒駕一樣,警方一樣有權力攔下被大麻所影響的駕駛」。史密斯不忘重申,雖然目前並沒有儀器可以客觀測量大麻影響的程度,但是「警方不論你是否清醒或自制,也不管你是否能夠正常駕駛,我們都有主觀的權力來判斷是否要吊銷你的駕照!」。前市長、現任政務委員的陳贊新(Peter Chan)則表示,「大麻合法化已經是既定的事實,所以我們就會尊重它,遵守它」。他也對擔憂的市民保證,「雖然法案通過了,市府仍然有權力決定是否給予販賣大麻的商家營業執照」,「我們聽到華人家長的考量……我保證未來幾年內,蒙市都不會發出任何一張執照給販賣大麻的商家」。據悉,目前加州採取類似措施的還有聖荷塞(San Jose)、帕羅奧圖(Palo Alto)、坎貝爾(Campbell)以及戴維斯(Davis)幾個城市。限制大麻商家的執照可以有效減低公眾取得大麻的便利性,另一方面,陳贊新也「眼神堅定」呼籲市民主動避免吸食大麻。他高呼:「即使合法,不代表你就得試一試……愛惜健康,遠離大麻」。相對於華人媽媽與前市長的擔憂,從小在洛杉磯長大的馬科斯(Marcos)覺得使用大麻沒甚麼大不了。他不諱言自己「高中時就已經吸食過大麻」,馬科斯表示,「吸大麻就像是喝酒,如果喝酒合法,那吸食大麻也應該要合法,因為它們本質上沒有不同」。他認為「每個人對大麻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雖然大麻有可能讓人成癮,但酒精一樣也會」,所以不應該一味禁止。馬科斯指大麻讓他「很放鬆」,強調不用太大驚小怪,「重點是如何自制,控制自己的使用行為!」。話你知:這個正式名稱為「64號法案」的提案通過後,年滿21歲的成人將可合法使用大麻:每人可持有28.5克大麻,也可以在家種植六棵以下的大麻葉,但必須栽種在能上鎖、並且不能被人看到的私人空間。此次除了加州之外,麻州、緬因州、內華達州也通過同類法案。將來州政府會針對大麻行業進行許可及監控,預計可以增加不少稅收。詳盡報道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2/19831417
加州獨立嚟真?「加獨」組織或2018年提公投
1 :
GS(14)@2016-12-01 08:06:40美國總統大選已經塵埃落定,但對於深藍的加州人而言,有些人正醞釀另一個抗爭。11月8日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勝出選舉,並將會成為下一任的美國總統,加州人至今仍然難以接受結果。大選過後,主張「加州獨立」的小火點一下子燃點起來,越來越多人關注以及支持加州獨立脫離美國。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特朗普當選後,除了移民加拿大的查詢人數直線上升外,在社交網Twitter上「加州脫美(#Calexit)」的話題亦極速爆紅。主張加州獨立的組織Yes California亦平地一聲響,獲不少支持加州獨立的選民加入。現時Yes California的facebook已經有近3萬個讚好,Twitter上亦有1.6萬個追隨者;未計其他有相同意向的組織及其支持者,一股「加獨」的勢力儼然逐漸蘊釀起來。蘋果訪問最新加入組織、Yes California的副總裁兼洛杉磯代表Juan Pablo Alban,他表示在大選前,已經一直留意「加州獨立」的議題,大選結果出爐後更是感到無力,雖然加州是一面倒支持希拉莉,但龐大的民意往往影響不到結果,眼白白看着特朗普將會入主白宮,以及控制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任命,他覺得加州獨立或會是另一條出路,可以更反映到民意所向。「加州有悠久的民主歷史,加州人可以隨自己意願去投票,而無論在州政府、聯邦政府,甚至國際法而言,加州申請獨立是都循合法而可行的途徑去進行。」他認為,現時加州人對於提案仍然未清晰,例如對於加州經濟上、或者國家安全的考量,所以需要更多推廣去解釋整個概念,去掃除民眾的疑慮。經濟實力上,加州脫離美國後仍會是世界上第六大經濟體。Juan表示,自80年代中後期,加州向聯邦政府支付的稅項,絕對多過所得到的福利及支持,所以加州政府「絕對不如想像中依賴聯邦政府」。過去加州「長期養其他49州」,所以獨立可能會變得更好。「就好似英國脫歐一樣,起初大家都會很惶恐,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任何事,但到現在已經穩定下來。」但Juan亦不否認,不少加州的大企業對於獨立提案未必支持,因為他們會害怕根本上改變。「有諗頭」亦都要有方法才可以實行,Juan表示,第一步已經實行了,Yes California已經向加州總檢察長提議,就加州脫離美國獨立建國作出提案,一旦獲當局首肯,就要在6個月內收集50萬個民眾簽名,然後就可以列入2018年公投選票。到底在普遍加州人心目中,獨立是否一條新出路呢?據KPIX5和 Survey USA最新發布的一項聯合民調,民調訪問了800名加州選民中,只有23%的受訪者支持加州脫離美國,而有57%選民不認同這項提議,有兩成受訪者未決定如何表態。記者在洛杉磯街頭嘗試訪問了20個途人,一提及「Calexit」這個議題,不少人都表示「不了解」、「沒想法」、「沒可能發生」拒絕訪問。有途人坦白地表示,就算受訪都不知可以說甚麼,因為對此議題完全沒有概念。唯一一位肯接受訪問的Thomas表示,雖然加州是世界上其中一個大的經濟體,但他不贊成加州獨立,因為美國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只有二百年歷史,所以需要團結,特朗普上台的影響亦未必如想像中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1/19851666
「藝術村」貨倉燒通頂加州派對火恐40死
1 :
GS(14)@2016-12-06 03:56:04■火燄和濃煙籠罩倉庫。路透社
美國加州北部奧克蘭市一座「藝術村」貨倉,上周五深夜無牌舉行音樂會派對期間發生奪命大火,至少9人喪生,而事發逾一天後仍有20多人生死未卜,死亡人數或多達40人。倉庫存放大量雜物,亂如迷宮,全無消防設備,被指是「死亡陷阱」。
起火的兩層高倉庫,在奧克蘭東部一個工廠和住宅混合的地區,據報由十多個藝術家合租,他們在倉庫內各自設立工作室甚至居住,亦不時在場內舉行音樂會派對。當晚的派對未按規定事先申請,或有上百人參加,多是20至30多歲。大火發生於深夜11時多,火勢猛烈,橙色火舌和滾滾濃煙迅速從屋頂和窗戶噴出。70多名消防員出動,但大火迅速延燒,消防一度要撤退。火勢約在五小時後受控。起火原因尚待調查。
欠灑水系統 出口無標示
由於倉庫屋頂和二樓地板都局部塌下,通往二樓的木樓梯亦嚴重燒毀,建築物結構遭破壞,搜索行動前日一度中斷,要對建築先進行加固才可繼續。而且面積上萬呎的倉庫滿佈燒毀的雜物,行動勢必更困難。消防初步發現9具遺體,多數在二樓;估計之後會發現更多遺體。消防局長里德指,倉庫內的煙霧感應器似乎沒啟動,更無自動灑水系統;全座倉庫只有兩個出入口,但都沒有明顯的標誌。里德說:「倉庫無真正出入口通道。到處堆滿家具和雜物,有如迷宮般。」加上倉庫部份結構曾變更,間隔多如「兔窟」,逃生加倍困難。這場大火被形容是奧克蘭27年來最嚴重火警,消防人員及各級政府執法部門人員聯手調查。但對民眾來說,最關心的還是生死未卜的親友。在火災現場警戒線外不少人聚集等消息,亦有人含淚放下鮮花弔唁。有人坦言「已作最壞打算」。韋加只想知道弟弟下落:「就算他死了……我也要找到他。」亦有人希望家人「只是丟失了手機」。許多人用facebook和Twitter尋親。有人僥幸逃出火海。住在該倉庫的畫家米爾正準備作畫,聞到煙味發現起火,立即高聲示警和逃跑,但濃煙密佈,他一時間也找不到出路,結果也燒傷了,還吸入許多濃煙。逃生期間他試圖向一名扭傷腳的「倉友」伸出援手,「但太多雜物擋路了……」他小聲說:「希望他沒事吧……」法新社/美聯社
■「藝術村」貨倉嚴重損毀。
■倉庫內充滿木材間隔和雜物。
■不少人在倉庫附近放置鮮花吊唁。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5/19855602
加州「幽靈船」派對大火增至36死
1 :
GS(14)@2016-12-07 07:41:06■事後3日,貨倉內一半範圍仍有待搜索。路透社
美國加州奧克蘭倉庫派對大火死亡人數增至36人,但事隔兩日搜索工作才完成一半,相信會有更多死者。當局至今辨出8名死者身份,當中有來自歐亞的遊客。被稱為「幽靈船」的貨倉上周五晚無牌舉行音樂派對,有約50至100人參與,其間發生大火。警方發言人指部份建築物倒塌,搜救人員須掘挖瓦礫搜索,目前僅搜索了建築物一半範圍,預料需時數日才能完成,「死亡數字會上升」。當局早前估計恐多達40人死亡。已辨明身份的8名死者年齡介乎17至35歲,部份來自歐洲與亞洲國家,警方正與有關國家聯絡,但未有公佈死者國籍。由於屍體燒至難以辨認,當局呼籲家屬提供失蹤者的梳子與牙刷等作基因鑑定,以加快辨認工作。大批民眾到貨倉外獻花與點燃燭光,向死難者致意。涉事貨倉無消防設備,又堆滿大量雜物,傳媒追查責任誰屬,發現貨倉由相信是華裔的吳姓女子(Chor N. Ng)擁有,其女兒稱將倉庫租給藝術家團體作工作室,對方稱有人會在內徹夜工作,但沒有違規用作居住用途。市建局上月曾到貨倉審查非法建築,但未獲內進後沒有跟進。法新社/美聯社/美國《洛杉磯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6/19856315
揸車唔好再玩手機喇!加州駕駛新法明年執行
1 :
GS(14)@2016-12-31 01:06:32交通繁忙的加州,公路上總有一大堆不專心的司機,往往是交通意外的原因。明年1月1日開始,加州機動車輛(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簡稱DMV)新定了10條新法,其中第一條亦是重中之重的,就是禁止駕駛時使用無線電子設備,加州的司機們要認真睇路不要再玩手機了!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明年的新法規定,車輛行駛中禁止使用任何無線的手機或者通訊設備。DMV發言人Jaime Garza表示,在美國因不專心駕駛而死亡的每日就有8人,受傷的都有1,100人,所以要立新例禁止司機手持電子儀器開車,除非該裝置是被安裝在不會擋住駕駛視線的擋風玻璃上,或是控制面板前。但對於常常要使用電話接單的Uber司機怎辦呢? Garza指駕駛時可以用手指觸控或掃一下,但手持裝置就會違規,違者首次會被罰20美元(約156港元),第二次50美元(約390港元),如果要進入司法程序的話,罰單有機會高達200美元(約1,560港元)。另一個具爭議性的新法例就是電單車可以在安全情況下可以在兩排汽車之間穿過,該例亦賦予加州高速公路巡邏隊(California Highway Patrol)就此提供指示,例如在穿過兩排汽車時的最高行車速度等。Garza表示,不少駕駛者都不知道,一旦遇上交通意外時,其實要向DMV報告,而新法規定,如果在意外中,你的財物損失申報最低門檻將變高,由原先的750美元(約5,850港元)漲至1,000美元(約7,800港元)。其他法例包括車輛註冊費及環保車牌將於明年4月1日漲費,由原先43美元(約335港元)加至53美元(413港元);針對接連有汽車品牌因品質問題而召回車輛,新法亦保障乘客的安全,禁止經銷商或租賃汽車公司在接到車輛召回通知後48小時內出租或借出車輛,必須等到車輛修理完畢才可出租,若有違法有機會暫停或撤銷經營執照。此外對於安全氣囊的規定亦更加嚴格了,禁止製造、進口、安裝、重新安裝、分銷或銷售任何假冒或不具功能的安全氣囊,並禁止不符合聯邦安全要求的安全氣囊,違者將涉及刑法輕罪,可處5,000元(約3.9萬港元)罰款或長達一年的監禁。最後,對於網路運輸公司如Uber或Lyft的司機的背景調查亦有更嚴格的規定,例如司機不可以在性罪犯名單上,而過去七年亦無關於毆打、傷人或暴力的案底,駕駛紀錄中亦不可涉及醉駕、藥駕。如果任何網路運輸公司沒有對司機進行徹底審查,每宗案件將會被罰款最少1,000美元(約7,800港元),最高罰款為5,000美元(約3.9萬港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30/19881613
【洛杉磯直擊】加州大學加學費為幫學生?學生:唔覺有幫到我
1 :
GS(14)@2017-01-07 07:08:06美國寒假已近尾聲,許多學生將在下週開始陸續返回學校。不過對於加州大學系統的學生來說,2017年來自學校的第一個消息卻很難讓人期待,因為他們的學費可能將要調高。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校方表示,從2011年起,加大系統的學費已經連續6年「凍結」;因此,他們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做出這樣的提議。加大發言人克萊因(Dianne Klein)強調,學生也許不喜歡這樣的決議,但他們其實會是加學費最大的受惠者。她表示,校方將會把三成的經費用來補助學生貸款、食宿以及交通,「另外,我們也會聘請更多的教職員、導師、以及助教,這對維持小班制度很有幫助。另外我們也會加強心理輔導的相關措施......這些其實一直都是學生們希望加強的部份。」雖然加大校方強調加學費後的盈餘都會回饋在學生身上,而且會盡量照顧到所有族群;但是在《蘋果》記者實際走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後,發現多數學生並不支持這樣的說法。「他們不是每年都在加學費嗎?我一直以為是這樣。」就讀大四的Rachel Jones對於校方六年沒加學費的說法顯得十分疑惑,也感到很無奈。針對校方強調將把錢放在學費補助上,她覺得根本無法減輕學生的負擔:「洛杉磯的房租很貴,把這些經費用在學貸上並無法真正解決學生的經濟困境......我朋友在附近就讀比較小的學校,她的房租只要我的一半,但是空間卻是兩倍大。」Rachel認為,這樣的學費補助可能可以幫助某些貧困學生,但是對她這種來自中產家庭的學生來說,根本沒有任何實質益處。
Jessica Tsui在UCLA擔任研究員,她的看法則是和Rachel十分類似。「如果要加學費,那每個學生都應該要能享有更多的資源......但是怎麼分配這些資源卻是一個大問題,因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都不一樣,校方很難去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她認為,就算學校可能希望利用這些經費來幫助學生,但是「滿足了一個族群,卻無法照顧了另一個族群」。
Charlotte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戲劇研究所已經5年,她好不容易在2011年時取得繳付「州內學生學費」(in-state tuition)(in-state tuition)的資格,替自己的荷包省下不少錢。她表示,自己並不反對校方加學費,但前提是自己的部門應該要受惠,而且學生應有權利知道這些錢都花在哪裏。「學校過去總說他們會把經費用在學生身上,但從我部門的情況卻完全感受不到,有時候不得不質疑錢到底都拿來做甚麼」。Charlotte表示,自己所就讀的戲劇部門一直都面臨嚴重的經費短缺,「很多我認識的學生都擔心自己畢不了業,因為不是每個學生都像我一樣付『州內學生學費』,所以他們根本付不出學費」。她強調,除非加學費能夠回饋到他們自己身上,否則資源分配不均的經費根本無益,只是在增加學生的負擔。即使學生多半不領情,但是加學費似乎已經無可避免。發言人克萊因強調:「為了維持教學品質,我們不得不這樣做。」這項決議將在本月的加大校務會議上表決,屆時就可以知道結果。如果通過,「州內學生學費」將加2.5%,學生每年大約需要多繳282元美元(約2,199港元);而州外學生的學費則會加5%,每年需要多繳1,332元美元(約1萬港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7/1988942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