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意大利修憲公投結果出爐,選民用響亮的“不”回應了總理倫齊的改革方案,倫齊黯然宣布辭職,反對派和民粹主義者則興高采烈的慶祝勝利。
然而公投結果並不僅僅意味著把總理趕下臺這麽簡單。這對歐盟而言是重大挫折,歐洲一方面要應對英國退歐可能帶來的動蕩,另一方面,隨著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即將上臺,如何處理新形勢下的歐美關系也成為重大課題,如今政局帶來的動蕩風險同樣不容忽視,原本歐盟明年將進行大選的國家包括荷蘭、法國、德國,如今又多了一個。
另一方面,雖然全球金融市場周一並沒有受到意大利公投結果太多影響,公投結果可能加深外界對“負債累累”的意大利銀行業的擔憂,這或許將對本周四召開的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造成微妙影響,屆時歐央行將決定債券購買計劃的命運,到底是延期還是到明年3月結束。前歐洲央行官員馬策爾弗拉茨謝(Marcel Fratzscher)表示,意大利不會回到危機中,但這拖延了處理國內銀行業巨額債務、高企的失業率的時機,改革不能一鼓作氣就將面臨危險。
同是天涯淪落人
經歷了數十年的政局動蕩,倫齊曾經被視為給意大利帶來穩定的希望,然而投票結果顯示,支持修憲的選民剛剛超過40%,這結果比此前任何一份民意調查結果更差。倫齊的離開意味著意大利明年將提前大選,反建制的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將對權位發起沖擊,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
就在上周,法國現任總統奧朗德宣布不再謀求下一任任期,殘酷的現實及低迷的支持率讓他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首位選擇不連任的總統。而在英國公投結果出爐後,時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也黯然離職,並辭去議員職務。短短半年間,三個歐洲大國領導人因國內反歐勢力興起而選擇離開或者不再連任。
明年歐洲更危險
按計劃歐盟將在明年3月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集團會議,2017年是歐盟《羅馬協議》簽署60周年。1957年,在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基礎上,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政府首腦和外長在羅馬簽署《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後被統稱為《羅馬條約》。會上歐盟將商討英國退歐事宜,如今會議能否繼續在羅馬舉辦成為了疑問。
明年3月底也是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所前表示啟動退歐程序,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的最後期限,目前看來還要通過英國最高法院這一關。今年10月英國最高法院作出判決,英國政府必須得到議會的投票表決才能啟動退歐程序,英國政府隨後提起上訴。周一英國最高法院開庭聽取政府的上訴陳詞,最終判決結果可能在明年初揭曉。
4月法國大選將拉開戰幕,目前法國前總理菲永和極右翼“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是最大熱門。作為改革派領導人,菲永提出了5項改革建議,包括在憲法中列入預算平衡、改革地區組織、終結左翼堅持的特別養老金制度、為移民設立配額、減少議員人數。不知道倫齊的失敗是否會給菲永敲響警鐘。
新地郭老太鄺肖卿上週五在她的「飯堂」ICC天龍軒搞生日會,筵開廿圍,以為三兄弟郭炳湘、郭炳江及郭炳聯冰釋前嫌,大團圓齊齊同「阿媽」慶生,此乃美麗的誤會;當晚新地公關的WhatsApp新聞稿已露玄機,只提及郭炳江、郭炳聯及不少部門經理齊齊出席;咁即係三缺一,郭炳湘無份參與? 但新地公關意謂郭炳湘並非新地董事,未能代他發布消息云云,只是不斷強調郭老太好高興;咁,其實阿媽生日屬家族嘅事抑或新地嘅事呢?還是直接向大少郭炳湘查詢,他回覆:「關於私人嘅活動,我唔評論。」郭炳江證實當晚大哥因事未有出席阿媽生日派對,又係嘅,席上除咗親戚,仲有新地經理級職員,見到大郭生點應對好呢?郭炳湘甩底,唔使難為員工之餘,更加唔使同細佬撞口撞面。 郭炳江得咗 曾經滿頭白髮的新地前聯席主席郭炳江出席母親生日派對前,特意到四季酒店「裝身」扮僆仔,最緊要嘅梗係個髮型啦,據知四季酒店六樓有間QG Private i Salon,剪髮造型八百八十蚊起至千五蚊,視乎師傅經驗,要好似郭炳江咁立即變黑,要成兩千銀,富豪裝身都唔想俾人目及到,此salon勝在有「私家房」,係咁意加多二百五十蚊啫! 中環寸嘴叫邱德根復活主持迪士尼 禮拜日去咗小西灣睇狗騷(警犬技能比賽),令我諗起香港啲官正一門口狗,政府家陣話要使五十八億擴建迪士尼,號稱要添置兩個全世界未有嘅attractions——Frozen同埋Marvel,兼要擴建埋睡公主城堡。香港啲官唔識同美國佬周旋,守唔到頭關,迪士尼搵你香港嚟「[!8AD8]價」咋,build up咗個價再喺上海、日本複製Frozen或者Marvel,咁個價咪唔低得過香港囉,到時累埋下家,啲官淨係識喺我哋納稅人面前狐假虎威,你估佢學得李小龍咁砌低洋鬼子咩?到時累民、累港、累國!唉!家陣仲沿用十幾廿年前老懵董嘅terms同迪士尼傾,好似割讓咗美租界咁,初初嘅定位已經衰咗,係全世界最細嘅迪士尼,四個attractions都係舊貨色,尤其嗰個唯一唔使排隊咖啡杯,咁就闔家坐喺度轉吓轉吓,呢啲幾廿年前邱德根嘅荔園老翻都做到啦,咁不如叫邱德根翻生主持迪士尼好過。迪士尼都蝕緊錢o架,你估佢有面咩?計我話,直頭要冚佢旗,叫佢自己困獸鬥,界佢牌,邪一邪佢,然後洗牌重新再講條件,唔係俾人鍊住條頸斬到一頸血,唔係我招積,我真真正正喺番邦搵過真銀,絕對有資格開班授徒,不過學生有冇「吉士」跟得到我就唔知! 楊國佳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八十年代往北美洲開山劈石,做一帶一路先頭部隊,自比為星仔變星爺前冇人懂欣賞其無厘頭文化,廿年後終於領略當中奧妙,與粉絲分享在北美洲各路人士交手經歷,絕不老點。 波叔炒古宅有水位 波叔(鄧成波)繼炒鋪、炒活化工廈,上週殺入元朗炒「鬼屋」,以六千三百萬買入七十五年歷史的「筱廬」,據知持有筱廬的陳氏後人,最近從多倫多返港,順便做埋呢單大買賣;呢幅地早前被政府規劃為GIC地,即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要轉住宅或商業用途都要有啲後台先掂,今鋪要睇吓佢嘅功力。但以此價掃入逾兩萬呎馬路邊地皮,都有唔少水位,事關「筱廬」這宗買賣涉及四幅地,只有一幅涉及住宅物業,其餘三幅即可免繳15%額外印花稅。筱廬原業主陳慕青為梅縣客家人,早年到印尼謀生,做火柴及貿易生意,經常香港、印尼兩邊走,二十年代選擇在元朗買入大量農地,日治時代,「筱廬」曾遭日軍佔用,至四九年印尼政治不穩,陳氏返回香港,族長陳慕青於五十年代離世;其後人散落多倫多、溫哥華及三藩市等地;陳氏重視教育,亦沒有傳統思想包袱,其女兒陳桂珍曾任拔萃小學校長;陳氏訂立遺囑時表示,即使是女兒亦有田有地分。 | ||||
UC有一號位的決策文化,是「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每個人都可以說NO,但是一定要有一個人說Yes,這個人是那個業務方向上的一號位。
本文系投資人說(微信ID:toua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從投資人到創業者
我是屬於比較少見的從投資人轉做了創業者。投資人為什麽很少創業呢?因為,在岸上的時候,你已經西裝革履了,沒有幾個人願意脫下來,跳到水里去遊泳。
我2006年辭職創業的時候,自己還是聯想投資(註:後改名君聯資本)的副總裁,年薪過百萬。而開始創業後,每個月我只有幾千塊錢的生活費了,所以試想有幾個投資人願意過這種苦日子?
反過來,很多創業者成功之後,去做了投資人,一方面因為他對企業有很深的理解,自己也有很多資金的積累;另一方面也說明創業是個苦日子,一旦能上了岸,也就不願意再下海。
但在美國互聯網行業,亞馬遜CEO貝索斯就是這樣一位「少數派」,從投資人轉做創業者,並且如今還做得很成功,甚至大家都已經忘記了他是做投資出身的,所以貝索斯是我個人學習的榜樣。
那我為什麽選擇了創業?
第一個原因,主要是源於30歲男人的躁動。到了這個階段,我就在想自己的下一個十年,我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是什麽。
第二個原因,我看到未來的中國是不缺投資人的,中國的未來缺兩種人:創業家和企業家。這個社會要進步,最重要的推動力是企業,企業強則國家強。所以我是希望去創業的。
找到合夥人
最開始見到何小鵬和梁捷是在聯想做投資的時候,他們那時候是兩個創始人。兩個人遞出來的名片,到今天我還將其作為自己的珍藏和紀念。
這個名片最有特點的是什麽?兩個人都是副總經理,你想投資這件事情肯定是跟老大談,你跟老二談沒用,所以我就問總經理是誰,他們的回答其實讓我對這個團隊有很深的看法。
第一段話很聰明,他說其實我們兩個人為什麽是副總經理呢,因為當有客戶問一些非常難的問題時,他們會說回去再跟老大商量商量。這很聰明,如果你印的名片是CEO,那客戶就說你是老大,你需要當場表個態。
第二段話,意思是他們兩位是產品技術研發出身,在企業經營管理、市場運作等方面並不擅長,所以未來他們需要再找一個合作夥伴。你想一想,我們中國的創業者天生有一個特點,都有官癮。當你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你的反應是什麽?我以後找一個副總,能力強就行了,沒有人會想給自己找個老大。這很現實。
所以當我看到他們的時候,我覺得小鵬、梁捷這叫有大智慧。而且公司只有十一二個人,這麽小的公司,就能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真不容易。技術型創業的團隊在中國發展明顯會有天花板,到一兩百人,收入發展到一兩千萬,再也做不大了,為什麽?企業的創始人本身成為了企業經營管理的瓶頸,而且突破不了。
建立決策文化
其實,從班子的決策機制、決策文化,就能看出來一家公司是不是真正的合夥制,並不是你的組織架構上說是合夥制就行了。
公司決策文化要避免兩種傾向:
第一種傾向是「Nobody Can Say No」,這是家族企業,就一個老板;
第二種傾向是「Everybody Can Say No,Nobody Can Say Yes」,看起來很民主,大家圍在一個桌子,所有人都討論問題,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但「Nobody Can Say Yes」其實是對公司最大的挑戰,因為創業公司在面對市場變化的時候,必須要快速做決定,不做決定就是在等死。
UC有一號位的決策文化,是「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每個人都可以說NO,但是一定要有一個人說Yes,這個人是那個業務方向上的一號位。
比如在整個UC里面,有關公司的戰略決策、企業文化方面,永福在一號位上,我的搭檔都可以給永福提建議、提意見,但最後一定要讓永福拍板做決定;產品方面小鵬在一號位上,所有人可以給他提意見,但是一定要讓他做決定。為什麽這樣做?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一號位的同誌是花了最長的時間在思考這個問題,他的信息量也是最全面的,所以應該由他做決定;
第二個原因,每次犯錯就是在交學費,交學費應該給誰交?也給一號位的同誌交學費,因為你不可能代理他的位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也應該讓一號位的同學去花費這個學習的成本。
當然一個企業里面光有決策文化還不夠,還要有成長文化:就是腦子必須跟身子一起成長。我們說企業在成長過程當中是頭、腳、腰三個重要環節,但是大部分情況是看到隊伍很大,但是高管還是那幾個人,身子長大了,頭沒有長大。
除此之外,還要有創新文化,大家經常講創新,創新的土壤是什麽?是平等。當沒有等級的時候,你就不會壓抑創新。反過來講永福當年為什麽在公司里禁止叫總呢?我說我也別裝,大家別給我構成很大的壓力,叫「俞總」那自己就不能犯錯誤,而且「俞總」說任何一句話都要對。其實我每天都在犯錯誤,創業如果怕犯錯誤就很難做決定了。
國際化心得
UC是一個非常註重國際化發展的公司,國際化的問題實際上是非常複雜的、要不斷嘗試。在國際化中,我們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產品放到本地發燒友最集中的地方,如果反饋不好,我們就會放棄那塊市場。如果產品不被接受,落地打品牌、要牌照、建渠道等工作都等於零。
此外,我們還重點研究一些標桿企業。中國的公司海外發展最成功的是華為。我們研究過華為的兩次國際化,第一次國際化是先向西打,先發展美國市場,最後輸了;第二次國際化是先向東打,先做發展中國家再做發達國家,最後贏了。
這是因為在發達國家,存在很多有色眼鏡的問題。所以中國的公司國際化第一步要把自己從一個Chinese company變成Global company,這一關非常重要。
所以當初我們的路徑是從印度開始的,當時我想著若能在中國有三億用戶,在印度再增加些用戶,那就太棒了。整個亞洲的移動互聯網比美國發達,所以我們先把人數撐大了,變成了Global company,再到美國去開拓市場。
創業者最常犯的錯
在這些年的觀察中,我發現創業者經常會犯這三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在選專業方向上缺乏長遠考慮。
我的搭檔梁捷關於這個說了一段話,我覺得極有道理:什麽是專家?你做了20年,你就是專家。在這個專業方向上,最怕的是你做的這個方向、產業,本身沒到10年就Game Over了。你和別人十年之後有巨大的差異,跟你本身所踩的那塊地,是在成長還是在下降有很大的關系。
第二個錯誤:把堅持當做創業者全部的光榮。
並購和獨立發展沒有對和錯,不代表你堅持就是光榮,賣掉公司就不是光榮,這沒有對和錯,這僅僅是一個選擇而已。
第三個錯誤:隨意創造用戶需求。
在過去太長時間里我跟很多創業夥伴一起交流時候,發現大家經常都非常興奮地討論一個話題,就是創造了一個新的用戶需求。但我每每聽到這樣的交流的時候,心里極其著急。為什麽?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人類發展了這麽長時間,需求是與生俱來的,越是原生的需求越強烈,創造價值的體量越大;而不是哪些人為創造出的需求。
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中國的創業者現在處於一個過渡階段。從動機上看,一半創業者的原動力還是改善生活、出人頭地。而在矽谷,創業者們更多是出於證明自己比別人厲害,要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
這是基礎問題,但我想隨著經濟發展到下一個階段,這些創業者完成第一次財富積累後,他們的心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可以看到,如今有越來越多的連續創業者。
投資人最常犯的錯
創業者往往將投資人的群體神話了,覺得他們有經驗,每一次談論都很有道理,其實不然。
首先,沒做過企業的投資人對企業的認知是比較膚淺的。舉個例子,2007年我們在投資武漢一家公司時,有人問我,怎麽證明它是中國最好的?我的回答是:我不能證明這一點,但我知道它是最適合我的。
再說招人,投資人總是希望你去招最好的人,創業者其實也想招,但是別人憑啥要來我的公司?實際上投資人可不會去管這些,所以兩者之間有時很難溝通。再簡單點講,比如分享股權,拿5%給員工,投資人願意出嗎?最後還得由公司出。
其次,不夠懂得尊重創業者。這里所說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創業,創業是極其辛苦和寂寞的工作,很多時候人都會犯錯誤,都會有低潮期,投資人也不能因為車的速度慢了一點,就去指責創業者,對他們指手畫腳。其實這很危險,副駕駛搶方向盤,容易車毀人亡。有的投資人甚至有換CEO的舉動,中國不比美國,換CEO基本意味著投資失敗了。
另外,投資人對創業者都比較「摳門」。很多創業者都想加薪,但大多數時候就是個夢想。投資人往往會說,你是創始人,你有那麽多股票,再等幾年上市就好了。
但作為創業者,我對所投公司創始人的加薪要求向來很爽快,因為創業者也是人,投資人都是百萬年薪,創始人月薪想從7000元加到12000元又怎麽了?當然,我也會看這個公司的工資結構。一般而言,創始人的薪水應該處於整個公司的第二梯段,而非最高。
從這些年創業和投資經歷,我特別想跟你分享的是,不同企業成功的原因80%以上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如果照樣畫葫蘆,80%以上的可能是不會成功的。
所以當你要真正想成功,必須走出一條不尋常的路,而不是沿著那些所謂成功企業、成功人士的路走一遍。反過來,那些失敗的企業或者它們遇到的問題,80%又是相似的。包括企業在經營、成長遇到的各種困惑,當你能夠突破這些問題和陷阱,可能就離成功就更近一步了。
No zuo no die,這是00後也耳熟能詳的“互聯網至理名言”。但是一位曾經在資本市場叱咤風雲的大佬,似乎不太明白這樣的道理。
早前,這位大佬通過操縱股價賺取了數以億計的非法所得,但他仍不滿足,將目光瞄準了另外一家上市公司。然而在爭奪新獵物的控制權時,遭遇對手狙擊,於是他主導上演了一場“1001項議案”的大戲,其中一些議案甚至拿國家憲法開玩笑。
股民憤怒,輿論嘩然,監管層忍無可忍。昨天,證監會對“1001項議案”給出了處罰決定,同時還“順帶”挖出了這位大佬早前操縱股價的事實,一記罰單擲下,他的34.7億巨款是保不住了。
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沒錯,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活生生的現實。下面就讓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慢慢為你道來。
拿國家憲法開玩笑的資本玩家
這位資本大佬名叫鮮言,他之所以被證監會盯上並狠狠處罰,源頭還得從2016年8月9日講起。彼時,上市公司慧球科技(600556,SH)之前的實際控制人顧國平陷入爆倉的困境當中,當天慧球科技發布的公告顯示,鮮言出任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
▲慧球科技彼時發布的聘用公告
鮮言的身份十分顯赫,他曾任多倫股份(後更名為匹凸匹,600696)董事、董事長職務。他之所以屈尊自己,做一家麻煩纏身的上市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顯然不是為了賺取微不足道的工資。
鮮言入職慧球科技後,奇葩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就連最資深的股民也被驚呆了。
2016年8月17日,慧球科技的公告在股吧中流出,而沒有通過規定的渠道披露,而且上交所也聯系不上公司董事長董文亮;
由於一直聯系不上董文亮,公司也未在限期內完成其本應主動落實的整改要求,2016年9月9日,上交所頒布對慧球科技股票進行ST處理的通報;
2016年11月1日,在被上交所通報批評以後,ST慧球決定“搬家”,而搬去的地點則是上交所辦公地點樓上,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於今年1月6日實地走訪發現,這處辦公地點仍在裝修,尚未投入使用;
▲每經記者現場拍攝
2016年11月24日,ST慧球公告,出於對證監會一項決定的不滿,起訴證監會;
故事的高潮很快到來。2017年1月6日,網上傳出一份1001項議案的股東大會通知,由於議案太過奇葩,以至於大家都以為是誰搞的笑話。這些議案包括《關於公司建立健全員工戀愛審批制度》、《關於公司堅決擁護共產黨領導的議案》、《關於堅持釣魚島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議案》、《關於調整雙休日至禮拜四禮拜五的議案》、《關於第一大股東每年捐贈上市公司不少於100億元現金的議案》、《關於成立婦女委員會的議案》、《關於申請變更交易所的議案》等。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議案並非什麽惡作劇,而確實是慧球科技的議案。對於這樣的挑釁,證監會怒了。為此,證監會黨委高度重視,統一部署,迅速查辦了慧球科技“1001項議案”等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證監會的調查結果顯示,該事件背後的始作俑者,正是鮮言。
證監會表示,經查明,在鮮言指使下,慧球科技在“1001項議案”信息披露申請未獲上交所批準的情況下,將議案的臨時公告通過域名為“www.600556.com.cn”的網站、東方財富股吧對社會公開,該行為違反了公司守法義務及董事會職權的相關法律規定,慧球科技的披露渠道違反法律規定,所披露信息的內容違反法律規定,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及重大遺漏。
證監會強調,“1001項議案”事件不是單純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涉案相關公司及實際控制人、上市公司董事等無視黨和政府權威,打著信息披露的幌子,將《憲法》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社會公序良俗矮化為董事會決議事項,挑戰黨和政府的權威,藐視法律規定,踐踏社會公德,性質惡劣、情節嚴重,必須依法嚴懲。對慧球科技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系列案件處以943萬元罰沒款。
一查到底,被罰沒34.7億元
鮮言為之付出的最慘痛的代價並不在慧球科技上。證監會索性一查到底,鮮言的一樁舊案,很快也大白於天下。下面這張圖截自證監會網站,請註意文中的紅線部分——這意味著,“1001項”議案也是這一案件得以迅速披露的催化劑。
經證監會查明,在匹凸匹這家公司身上,存在以下違法事實:
一是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鮮言持有的“多倫股份”比例變動兩次超過5%,鮮言未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報告並予披露。此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鮮言利用信息優勢、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連續交易,以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證券賬戶之間交易、虛假申報等手段,操縱“多倫股份”(“匹凸匹”)價格。
二是2014年12月,因相關《股權轉讓協議》失效使匹凸匹實際控制人變更事項出現較大變化,匹凸匹未按照相關規定及時披露。
三是2015年4月,匹凸匹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鮮言在未經上市公司董事會討論決策的情況下啟動上市公司名稱、公司經營範圍變更程序,後上市公司未立即召開董事會進行討論、決策,也未按照相關規定及時披露。
四是2015年5月,匹凸匹發布的更名公告、變更公司經營範圍等公告存在誤導性陳述。
為此,證監會對鮮言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及操縱股價案處以約34.7億元罰沒款;同時擬對鮮言等11名當事人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而這一罰單成為我國資本市場有史以來,通過行政處罰方式對自然人開出的最高額罰單。
34.7億元是什麽概念?鮮言此前掌控的匹凸匹目前市值僅37.39億元,ST慧球市值也僅47.1億元,難怪有網友戲稱“這是罰掉了一個ST公司的市值啊”。如果我們以慧球科技的總資產計算,截至2016年9月30日,該公司總資產為1.398億元,那麽證監會對鮮言的罰款則是慧球科技總資產的24.82倍。
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挑戰監管底線,挑戰商業道德,鮮言不但沒有撈取到任何好處,反倒被罰沒34億,還永遠被證券市場排除在外,不知此時的他作何感想。
每經編輯 杜恒峰
2樓提及
要訂先有得睇???
4樓提及
其實講緊邊個
9樓提及
lulu 係上海妹? , 我信 brother soup 頂到既, 龍生就
1樓提及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308810
父子情重,正值反叛期的八両仔仍願意父子裝上場,「設計幾好呀!有老竇個嘜頭。」身處 700幾方呎的城市花園,相比金融風暴前,手持十幾層樓,是小巫見大巫。「當時大部份樓喺北角,最遠喺中環,最貴係羅便臣道個 2000幾萬單位……」回想當初,沾沾自喜。
亞洲金融風暴,身家蒸發,「連八十年代喺廈門嘅單位賣晒都唔夠還,香港有四層樓,每層負資產 200幾萬,問銀行可唔可以分期還,佢叫我交咗鎖匙先,最後?冇理我,收晒我啲樓。」結果 85年至 98年累計十多個物業,「順利大廈、英皇道 xxx號、太古城、香港仔中心、羅便臣道……」賣清還債,老婆炒燶股走佬的事,就無謂多講,「當年有報道寫我逼佢去日本「陪客」,有冇搞錯?你亂寫都唔好咁離譜,你知唔知佢乜 size?」雙手比一比,像抱着大水桶。
一無所有,搵樓八個月才因八両仔在場,獲業主憐憫,租住北角舊樓,「當時喺香港可以話玩完,惟有帶住個仔返內地做 show,太遠又唔敢去,怕皮費高,最多去廣東省。人哋見我唔掂,明屈我,但我抵得諗,最多咪跑多幾場,人家跑兩趟,我跑足廿趟,每次千幾蚊車馬費,搭百零蚊火車,每次賺幾百蚊,逐蚊逐蚊咁慳。」死慳死抵,十年間,車馬費陸續加碼,至今升到三萬蚊,「當年一個月有兩至三場,家最多可以八至十場,叫做搵到餐晏仔啦!」
...
84年北角置業 賺第一桶金
首次置業是北角順利大廈,當時叫價 30萬元,八両金儲得 3萬元,膽粗粗問鄉里借夠 10萬元上車。時值 1984年,同年年底,趙紫陽與戴卓爾夫人在北京簽訂中英聯合聲明,香港前途問題得到解決,「層樓買唔夠一年就升值一倍,我即刻按樓問銀行借錢,喺附近買多兩個。」
「所以話我係炒樓起家,由八十年代開始買樓,買到 98年,頭幾層都喺北角,因為跟老竇由福建來港,第一個落腳地方就係北角,呢度親朋戚友多,乜都有個照應,所以買樓都買北角。後期先買太古城、香港仔、中環樓做投資。」炒樓賺到第一桶金,買舖、開餐廳、花檔,高峯期同時持有九層樓,豈料一場金融風暴,樓價下瀉,「全部輸晒!一無所有!」
很多年輕人想買樓,他覺得跟他當年想法一樣,「幾多百呎都好,層樓始終都係實質、係自己嘅。」不過現在似乎並非好時機,「樓價唔合理,起碼要跌兩至三成,打工仔先叫供得起。」他建議,政府應該出手,起樓讓中下階層置業。
3樓提及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188924§ion_name=wtt&kw=-1
不過,破產後遺症,令他無法向銀行借貸置業,結果錯失了年前買筍盤良機,目前唯有捱貴租,月租近二萬元租住北角一個723呎向海兩房單位。採訪:方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