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遊慶生日 長者遇難

1 : GS(14)@2017-01-08 19:02:36

當局仍未公佈遇難者身份,惟美國傳媒已辨出其中兩名死者,分別是62歲、熱衷行善的老翁安德烈斯,以及已為人曾祖母的沃爾特林。他們原計劃分別與老伴侶到佛州度假慶祝生日,不料無辜慘死槍下。


死者曾於海軍基地工作

來自維珍尼亞州的安德烈斯本月底生日,原計劃與結婚40年的老妻飛往佛羅里達州度假,惟女兒確認父親在襲擊中身中多槍,當場遇害身亡,最終僅得妻子安全離開機場。根據安德烈斯facebook資料,他曾於諾福克海軍基地工作,並在維珍尼亞州海灘消防部門做義工。家人指安德烈斯一向深受社區鄰里愛戴,對突然失去父親感到非常悲痛。曾與安德烈斯共事的前消防義工哈勒爾憶述,他為人友善和樂於助人。維珍尼亞州州長麥考利夫亦表示對事件非常痛心,表示會為安德烈斯一家祈禱,並承諾當局將事件查個水落石出。至於來自喬治亞州的沃爾特林與丈夫拉爾夫,原定昨日到當地乘坐郵輪出海度假,慶祝丈夫的90歲大壽。惟沃爾特林所屬的天主教教會收到消息,指她在機場槍擊案中身中至少一槍,當場身亡。一名教友說:「教會痛失了一名善良和有愛心的信徒。我們會為沃爾特林和其家人祈禱,亦為這個瘋癲和殘酷的世界禱告。」美國《邁阿密信使報》/《紐約每日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8/198899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842

機構冒「平安鐘」 假免費上門體檢 呃長者醫療券

1 : GS(14)@2017-01-17 01:49:00

■梁淑儀強調協會不會進行電話推銷。



【本報訊】新一輪醫療券2,000元本月1日發放給合資格長者。有機構覷準機會,聯同醫療集團以電話向長者推銷,聲稱是「平安鐘打嚟」,可提供免費上門身體檢查,包括檢測癌細胞指數等,但實情是以醫療券扣除收費1,600元。擁有平安鐘註冊商標的長者安居協會懷疑遭冒名推銷,已報警備案。記者:王家文


合資格長者每年1月1日會獲發新年度的醫療券,金額2,000元自動存入長者醫療券戶口。何小姐(化名)年逾70歲的父親本月初收到來電,剛巧她在家,由她跟對方交談,「佢話係長者乜嘢協會,講得到我爸爸個姓同住邊度,話?家喺你附近個商場有身體檢查服務,又話明白長者要落街唔方便,可以安排上門身體檢查」。何說,對方聲稱與醫療集團合作,可安排護士上門替長者驗血、驗尿及檢測癌細胞指數,強調是免費,她追問下對方才改口,「話係政府畀錢,會透過長者醫療券畀,費用係1,600蚊」。她隨即婉拒「其實喺醫療券度扣,用咗長者個金額,即唔係免費」。她更質疑對方如何取得其父個人資料,「佢話(父親)登記過,會畀番啲關懷長者嘅資訊」。


「講得出名同住邊」


何父表明從沒登記任何資料,何小姐擔心私隱被盜用,因來電是非一般「cold call」(推銷電話),「有我哋資料、屋企電話,講得出個名同住邊度」。她坦言長者較易受騙,事後也曾試探年邁母親,「我話有電話打嚟有免費身體檢查,好唔好?我阿媽個答案係好呀」。事後她已提醒父母提防受騙,「記住話畀朋友聽,有呢啲電話打嚟,唔好信真係免費」。長者安居協會上月底至今收到7宗相關查詢,其中一名長者中招,醫療券被扣去1,600元,更首次有診所醫生向該會舉報,有病人收到同類的來電。協會行政總裁梁淑儀表示,過往協會曾被盜名行騙,但疑遭冒名推銷「免費」上門身體檢查則屬首次,「電話講係免費,其實係要收費,要屋企人追問先講,手法係有問題」。她指有長者及家屬反映,來電者會自稱是平安鐘職員或「平安鐘打嚟」,令長者誤以為是長者安居協會,減低戒心。她擔心長者誤以為免費,不但被騙去金錢,包括扣除長者券金額,更洩露個人資料如銀行戶口號碼和病歷等,「佢入咗門之後,會攞乜資料,做啲乜,真係冇人知」。她強調協會不會電話推銷,由於事態嚴重,協會上周一已報警備案,同時在網站發出聲明,並書面通知醫院管理局和長者中心等,提醒長者小心核實可疑來電。警方表示,本月9日接獲一女子報案,指有長者收到電話,聲稱她任職的機構可提供體檢服務,擔心有人受騙,故要求備案。衞生署表示,近日接獲一宗涉及一間醫療機構有關醫療券申報的投訴,現正跟進事件。發言人表示,如調查發現有違反計劃協議條文,相關的醫療券申報交易將不獲政府發還款項,如政府已支付也會討回,甚至會取消參與計劃資格及轉介執法機構跟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6/19898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728

騙徒屢扮長者安居協會

1 : GS(14)@2017-01-17 01:49:00

【本報訊】臨近歲晚,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長者安居協會在過去18個月,收到近800宗查詢及懷疑騙案紀錄,當中約100宗個案涉長者被套取個人資料,包括病歷和銀行戶口號碼等,部份被騙長者報警求助。


「入到屋好危險」


協會行政總裁梁淑儀透露,去年農曆新年期間,有騙徒假扮協會職員,直接上門騙取長者的平安鐘月費。梁強調,協會平安鐘收費是經銀行自動轉賬,絕不會派員上門交收現金。她指去年農曆新年期間,收到數宗長者求助個案,指被騙月費。騙徒假扮協會職員到公屋或私樓,向長者聲稱要收取平安鐘月費100元,長者不虞有詐真金奉上,事後始知被騙,「騙徒好大膽,因為佢入到屋,危險性高好多」。自2012年接任協會行政總裁,梁淑儀坦言騙徒手法變化多端,由訛稱家人有危險索取金錢,到送禮利誘騙取月費等,部份更借協會名義「過橋」,自稱是「平安鐘職員」混淆視聽。她指騙徒曾以送贈優惠券去套取長者個人資料,其後再演變成訛稱政府資助安裝平安鐘或送贈免費手機,再騙取月費。她指協會會定期致電平安鐘服務使用者作恒常慰問,「係關顧電話,一定唔會牽涉推銷服務」。她提醒長者及家屬要小心核實來電,不要外洩個人資料,若有懷疑可致電協會查詢或報警求助。■記者王家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6/198983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730

申長者綜援年齡60變65

1 : GS(14)@2017-01-19 08:03:57

【本報訊】現時有逾14.4萬人申領長者綜援,當中60歲至64歲人數多達2.5萬。施政報告建議把長者綜援申請年齡由60歲調高至65歲,料明年下半年推行。雖然政策實施前正領取綜援的60歲至64歲長者不受影響,但首年估計有2,000多人不合資格申領。


將取消「衰仔紙」

現年60歲的何先生(化名)因腰椎受傷喪失工作能力,打算申領綜援,但知悉調高申領年齡,頓感失落和氣憤,批評政府漠視這年齡層的長者。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直斥政策倒退,日後60歲至64歲有經濟需要長者,只能申領成人綜援,每月標準金額2,420元,較長者綜援少逾千元,還未計其他補助,等同削減收入。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調高長者綜援申請年齡下限,是因應人口政策延遲退休年齡的方向及鼓勵就業,非財政考量。但黃健偉反駁,數據顯示勞動參與人口在60歲或以上會迅速下降,60歲仍能找新工作「幾乎冇可能」。施政報告也建議取消沿用18年的「衰仔紙」,獨立申請綜援的長者,其子女毋須再簽署經濟援助聲明,證明無力供養父母,只需長者申報資料,最快今年首季取消。此外,繼廣東計劃後,政府將推出福建計劃,向移民福建省的合資格長者每月發放生果金,預計有5,900名長者受惠。■記者王家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9/199017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147

拒設退保 貧窮長者續增

1 : GS(14)@2017-01-19 08:04:12

專打基層牌的梁振英強調扶貧、安老、助弱是本屆施政重點,昨於最後施政報告中自誇扶貧工作「有理念、有方向、有成效」。然而梁尚有不少扶貧政綱尚未實現,梁在2012年參選時揚言處理老年貧窮問題,但他任內的長者貧窮人數不跌反升,由2012年的29.66萬人,至2015年已上升至30.8萬人,平均每三名長者就有一人活於貧窮線下。


低收入補貼反應差


梁振英參選時亦表明會研究引入短、中、長期措施,改善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制度,但今屆施政報告為全民退保「蓋棺」,消息更指本屆政府不再檢討全民退保。但港大榮休教授周永新的退保諮詢結果顯示,公眾廣泛支持全民退保,但政府卻至今不願落實,只肯在生果金及長者生活津貼之間,增加一層設經濟審查的現金援助。另外,梁在參選政綱中稱研究為低收入家庭提供生活補貼,並在2016年施政報告中落實「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去年5月起接受申請。梁當時揚言受惠家庭達20萬個、涉71萬人,包括17萬名兒童或青少年。但因申請表格繁複、部份條件嚴苛,反應並不理想,截至去年11月中,政府只接獲逾3.7萬宗申請,遠低預期;當局其後雖簡化部份申請程序,但成效仍不彰。■記者周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9/199019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166

長者最易床邊跌倒

1 : GS(14)@2017-01-26 07:43:48

【話你知】辜成允生前自認60出頭正值壯年,卻失足滾落樓梯,腦傷致死,事發突然得難以置信。本港老人科專科醫生葉衞民向《蘋果》表示,長者身體機能退化,跌倒意外普遍,輕則骨折,嚴重可致命。他又指最易跌倒的地方並非樓梯,而是醫院或家中床邊。醫管局數字顯示,每10名長者就有三人每年跌倒至少一次。中文大學曾有統計,每年約有3.2萬長者因跌倒就醫。葉衞民指,長者體格較弱、關節退化,較易跌倒,傷勢亦較重。青年跌倒會伸手支撐保護身體或頭部,但長者反應較慢,未必能及時保護自己。


準備三種高度椅子自救

長者跌倒後常出現骨折、內臟受損,腦部血管受震盪斷裂,形成腦部積血,嚴重可致命。葉醫生認為,長者最容易跌倒的地方,包括醫院或家中床邊、裝有門檻的門口,樓梯跌倒個案反較少:「樓梯級其實長者好小心行,同時多數會搭電梯。」他呼籲,長者在家應準備三種不同高度的椅子,一旦跌倒可逐步爬到高椅求救,還要定期體檢及避免家中太暗。《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4/199068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966

銀公研長者免購物提款

1 : GS(14)@2017-02-03 02:54:47

【本報訊】偏遠地區或舊型屋邨分行網絡不足,令弱勢社群未獲足夠銀行服務,一直受到批評。對於研究讓長者在不購物情況下,於便利店或超市提款,身兼銀行公會輪任主席行的中銀香港(2388),其發言人回覆時表示,銀行界一向致力為客戶提供便利的銀行服務,關於客戶可否於零售點在毋須購物情況下提款,銀公旗下專責小組正積極研究有關安排的可行性。


冀數月內提交報告

金管局發言人亦表示,最近有建議考慮如何通過合作安排,讓長者可在不購物情況下,透過21間商戶及其超過2,500個銷售據點提款,該局已要求銀公就有關建議進行可行性研究,目前仍在探討階段。她亦重申,該局非常重視公眾獲得基本銀行服務,並一直鼓勵銀行界在發展業務網絡時,顧及基層市民對基本銀行服務需要。《信報》昨引述消息謂,該局早前探討長者在超市或便利店,毋須購物亦可提款的構思,報道指銀公已於1月初成立專責小組,作可行性研究,冀數月內向金管局提交報告,分析可能涉及交易量、成本及提款方式等問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2/199153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69

【洛杉磯直擊】華裔長者不諳英文遭欺拒業主逼遷企硬抗議

1 : GS(14)@2017-02-12 13:52:31

試想想,身為不諳英文的你,有一天收到一封英文信叫你一個月之內搬走,你覺得如何?就算是年輕力壯的我們亦都會相當惆悵,更何況收信的是一班「80後」、英文都唔識多隻字的老人家。在不少低收入華人聚居的洛杉磯林肯崗(Lincoin Heights),就有一班長者正面對逼遷問題。幫助他們與業主周旋的義工表示,本週末將帶同公公婆婆抗議,表達反逼遷訴求。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88歲的周公公、83歲周婆婆以及86歲的楊婆婆,住在林肯崗約翰遜街(Johnson Street)1907號已經17個年頭,現時每月付租金約345至420美元(約2,690至3,280港元),主要靠政府提供每月750至890美元(約5,850至6,940港元)的老人金支付;雖然並不富裕,但交通方便,一街之距就有巴士來往唐人街。附近亦有公園消閒,老鄰居相住數十載感情深厚,生活過得簡單快樂。自從去年房子換了新業主,就為這群老人家帶來憂慮和恐懼,安享晚年的窩居遭受到驅趕,為他們平淡的生活帶來無限困擾。一棵房子10戶,現時只淨下5戶華裔老人家,以及一戶墨西哥工人。去年5月,業主向租客放風要求他們搬出,到10月21日業主發信給這一群老人家,要求他們於12月1日遷出。英文能力有限的老人家當然看不懂全英文信件,只好向社區中心求助,才得悉根本這封信並不是正式文件。更從社區中心得知,業主如果要65歲以上的租客遷出,最少要給予一年時間、賠償一定金額,並要交代物業未來用途。但一年內公公婆婆們能找到新租盤嗎?楊婆婆表示,有找過附近的房子,不過他們不想租給老人家,怕他們在屋內發生甚麼意外,「要600蚊(美元),仲唔肯租畀老人!」業主至今仍未發出過任何正式的文件要求他們搬走,也只有口頭講過會以現金作賠償。唯一一次雙方會面中,更一度要求長者簽文件,所幸最終他們並無妥協。業主行動進一步升級,揚言會斷水斷電,甚至將大門鎖換掉,限制他們出入;並於去年12月份將交租用的銀行戶口都關閉,讓他們無法交租。負責翻譯的華埠公平發展會義工Annie表示,已經幫公公婆婆入紙申請政府老人房屋,但其中一位婆婆問過,輪侯時間要四至八年時間,「業主(當初)的通知期只有一個月,根本就等不到。」亦有義工在幫他們物色新居,不過在林肯崗與唐人街這些方便老人居住的地區,一個「破爛小房間」都要索價650至800美元(約5,070至6,240港元),對於每月只靠微薄老人金生活的公公婆婆,實在無辦法負擔。除了約翰遜街1907號的一群老人家外,位於北百老匯街(N Broadway)2919號的一棟房子,一群拉丁裔老人亦正面對逼遷的問題,20戶人當中不少人在不了解自己權益下,簽下接受搬遷的文件,接受不合理的低額賠償。66歲住客龐茲(Matha Ponze)表示,去年10月不合作的租戶就開始受騷擾,例如狂打電話、發短訊叫他們搬走。義工Annie希望,可以與業主周旋到解決方案,最理想的結果是業主不要再恐嚇公公婆婆,讓他們在此安享晚年;就算業主要求他們遷出,亦要遵從法律途徑,給予清晰的文件、充裕的時間及賠償。她表示,過去在低收入華人聚居的地方不時有這些情況發生,長遠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政府在社區規劃中增加低收入房屋以及老人屋的供應,她表示,本周六下午2時,他們將連同一班長者在北百老匯街2919號門外舉行集會,表達反逼遷的訴求。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2/19926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526

【丟咗好嘥】退休漁民手藝勁 廢木重生益長者

1 : GS(14)@2017-02-18 00:51:53

石牛哥說:「有時喺垃圾房見到佢少咗一隻腳,你摷多一陣可能可以搵得番。要整番都好容易,要整門整櫃整傢俬都好容易,易過整隻船呀!」



之前都有過幾個關於木卡板重生的故事。回收用來做小木椅、衣櫃、書架、枱枱凳凳等等,今次訪問的石牛(牛哥),用來整漁船模型。牛哥四代是漁民,是否原居民?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從小在漁船上長大,廿年前上岸,童年日對夜對的漁船同港灣日漸消失。得閒就自己撿卡板,廢傢俬木「整船仔」。每隻船大概用一、兩塊卡板,牛哥逐片木板刨好,用火烘彎,再花二至四星期組合,為興趣,他不用圖則也不用太多計算,憑記憶與感覺造船,人們說他「入晒腦」。房仔內,廿四隻木漁船列陣,塞滿窗台,牛哥拆開船板,現出不同的船艙,「同真船一樣的有數格的,萬一這個船艙撞穿了,有船艙阻隔就不會全船入水,不怕沉了。」他指着綠色最小的船,「我小時候就住這種小艇的啊!」他還特意到澳門的博物館,拍下蝦艇模型,照造一隻,兩支桿伸展開去,是掛網捕蝦的地方,「現在香港沒有蝦艇了,我們是漁港嘛,看不到真的,有模型記錄都好。」牛哥的朋友專撿廢木,除了整模型船,還把那些支離破碎的舊家俬還原重組,柚木桌子少了兩隻腳,他找條木,按剩下兩腳的模樣刨條一模一樣的;跟足原有的入榫方式來還原,上好漆後,只有牛哥知道哪是新腳哪是舊腳。一整貨櫃的地腳線木板,他給慈善中心揼滿了櫃子、圍欄、木門、酒吧枱及桌椅,成屋都是他的作品。更多,是捐給了附近的佛堂、老人院舍,或有需要的地方。搵到源源不絕的廢木,靚靚中式傢俬已是奇,你有地方存放備用,都是難得啊。為人低調不願上鏡的Ada十年前退休後,開了家慈善中心想推廣環保與素食,三萬平方米的農地,種了菜分給附近的老人院一齊食,也想保護華夏文化。「而家地球空氣唔得、水唔得,資源全唔得,係因為我哋濫用。」那時她常路過西貢小村,見裝修的總丟下大堆大型傢俬垃圾,就撿回家,「現在的人屋細,像這種要配合空間的大型舊式傢俬,冇人要,亂丟的。而且百分之九十的傢俬都是拆散了的,連個樟木櫳都拆了個底部的,一來方便搬運,二來他不想你拿走。我就幫它補番,誰有用,就送誰。」認識牛哥前,Ada自己執,自己用膠漿把舊傢俬重修。確實修得幾核突(笑)。她以日薪請石牛師傅來幫忙維修,把廢卡板、廢木變做桌椅衣櫃等家品轉贈他人,所費話多唔多話少唔少,「慌死益你」vs「救得就救」,是門燒錢鬥法。她說香港廢品,塑膠、鐵、玻璃都有人處理,但木,政府都沒處理。「聖誕過後我看到好多松樹被丟到垃圾站,我看到甚麼?一條條屍體躺在那邊。」她頓了頓,「每樣東西都有生命的,雖然跟我們的生命不同,你就算把那聖誕樹、桃花拿到農地去燒,都可變成很好的天然肥料。就是用得其所。」訪問後路過垃圾房,看到那棵仍然茁壯,但已被鋸下橫躺垃圾堆中的聖誕樹,她惋惜:「你睇佢幾茁壯?」差點又叫架小貨車來搬它走。或者,當你像她一樣視一切為生命,你就會明:「呢個世界係唔係得我哋o架嘛。」記者:陳慧敏攝影: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石牛哥花四年時間,整了廿四隻船。沒人知,也沒博物館請他展覽甚麼的也沒所謂,他就想把小時候的漁港記憶重組出來。

綠色小船,小時候他一家十口就在這上面長大。

這桌子本來只剩兩隻腳,枱面都刮花了一撻撻色,他就跟着對方的入榫方法重做枱腳。


房裏的大堆儲物櫃,是石牛哥用被丟棄的地腳線製成的。他說:「啲木切好晒刨好晒,又實淨,揼起來好容易,最好用了。」這樣被丟棄實太浪費。

貴德樓還有好多這些大中小型的佛像,我以為這裏是佛堂,原來是:「好多人裝修就周街丟,我哋又搬番來囉!」

左邊是很多年前一位導演送Ada的木椅子,右邊卻是早年在垃圾房撿回的散件,牛哥又將之重組變成一對。


Ada說近年特別多這類型的古式傢俬被棄,「而家啲屋咁細,放唔落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17/199306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780

龍彩霞:長者終身保險 針對人口老化

1 : GS(14)@2017-03-24 15:55:34

【明報專訊】近年有報道揭露社會對人口老化問題支援不足問題。AXA安盛推出「愛護一生」終身保障,針對以上問題。AXA安盛推出這項保障計劃,該計劃包括每月現金津貼、家居改善建議及津貼、為照顧者提供培訓課程及糖尿病基因檢測,以及早期認知障礙症檢測。

涵蓋早期認知障礙症檢測

AXA安盛首席壽險產品總監呂鳳珠表示:「隨着年齡增長,我們的健康同時亦面臨多方考驗。突如其來的事件如嚴重疾病及意外,抑或年老需要家人照顧,都可能為客戶及其家人帶來無論財政或生活上的嚴重影響。有見及此,AXA安盛推出嶄新的『愛護一生』終身保障,協助客戶彌補於老齡化過程中的保障缺口,同時紓緩他們及其家人因長期護理所面對的各種壓力。」

若受保人不幸被證實喪失自理能力,計劃能提供持續的經濟支援以應付日常開支及長期醫療費用外,對於照顧者也獲賠償,金額相等於主要每月保險賠償的50%,為期6個月,而受保人的受養子女或父母所面對突發的財務壓力,也可獲每月保險賠償,金額相等於每月保險賠償的25%,為期36個月,而投保該計劃最低保障金額為每月8000元。

倘失去自理能力 獲賠長期理護費

當受保人一旦失去自理能力,該計劃會支付主要每月保險賠償,金額相等於保障金額的100%,協助應付日常開支及長期醫療費用。由受保人年滿71歲起,將獲支付高齡額外每月保險賠償,佔主要每月保險賠償之20%。由受保人年滿86歲起,賠償額將調高至主要每月保險賠償之50%。

[龍彩霞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28&issue=201703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5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