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死華裔翁兇手僅被控襲擊長者走上街頭怒討公義

1 : GS(14)@2016-09-03 23:28:46

只不過是個停車糾紛,68歲的謝姓老翁竟然因此喪命,讓憤怒的華人再度走上美國紐約街頭示威遊行!逾百名華裔長者嚮應號召,抗議皇后區檢察署處理一宗致命華人遇襲案時,手法不公。多名紐約民選議員,以及市政府官員亦親身參與遊行,沿途高呼「我們要公義」口號。死者兒子表示,希望檢察官加重控罪,嚴懲非裔兇手,讓父親早日安息。駐紐約記者:鄭柏齡、丁維莉68歲死者、來自香港的謝俊文,今年7月22日在皇后區泊車時,與44歲非裔壯漢安德森(Cleamon Anderson)的車輛發生輕微碰撞。謝俊文欲索取對方保險資料時,卻被打倒在地上當場昏迷,過程被附近閉路電視拍下。謝俊文送院後被診斷出腦震盪及腦出血,八日後離世。皇后區檢察官調查後,提出檢控疑犯安德森襲擊罪,而非兇殺罪。逾百名不滿皇后區檢察署決定的華人,今日中午在謝俊文經常參與義工服務的王子街老人中心外起步,遊行至其受襲地點科爾登街(Colden St.),沿途高呼「我們要公義」的口號。遊行人士絕大部份為謝俊文生前服務過的長者,並有多名民選議員,以及紐約市審計長斯特林格(Scott Stringer)等。死者兒子在遊行後表示,其代表律師及檢察官多次見面,惟後者不願改控兇殺罪,「成日話諗緊(更改控罪),理由係兇手動機不在殺人,而是襲擊,(檢察官)強調不會看結果」。有份跟進案件的紐約州眾議員金兌錫則指,在遊行當日上午再次與檢察官會面,「促請他們盡快加重控罪,否則要指望下月大陪審團決定」。與謝俊文在同一老人中心當義工的陳先生也有參與遊行。他指,謝俊文為人熱心,「每日都見到他」,意外發生後,很多長者感到非常心痛,「只是普通交通意外,為甚麼疑犯要這麼兇殘呢?」居住在老人中心的廖先生則指,參與遊行目的為譴責暴力,為死者求公義。目擊案發經過、疑犯姊姊斯科特(Robin Anderson Scott),同樣捲入案件。起初她對警察供稱,死者只是下車時跌倒在地上,惟警察翻查閉路電視後發現,死者受襲後始倒地,口供與事實有出入。由於斯科特在紐約市警校任職,警方指已就事件作內部調查。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3/197588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324

《紐時》華裔編輯街頭被斥「滾回中國」

1 : GS(14)@2016-10-12 07:52:23

繼美國霍士新聞(Fox News)早前播出一段被指辱華的街頭訪問,引發全美各界尤其是華裔的聲討後,美國《紐約時報》一名華裔編輯,最近也在街頭被人大吼:「滾回中國去!」他於是透過《紐時》網站發表公開信,希望所有美國人都能正視少數族群遭歧視的問題。



■Michael Luo上載公開信表達不滿。

美土生土長 自覺外人

Michael Luo先在社交網站Twitter描述本月9日的遭遇,當日他和親友在紐約曼哈頓上東區時,被一名穿着光鮮的女子指摘擋路,對着他們大喊:「滾回中國去!滾回你們他媽的國家去!」而他不甘受辱也喊回去:「我生在這個國家!」他的7歲小女兒看到這一幕後相當不解地問他:「她為甚麼要說『滾回中國去』?我們不是從中國來的呀。」事後,他在一封刊登在《紐時》網站的公開信中說,這不是他首次遇到種族歧視,「我們來自美國……但有時候人們並不理解這一點」。Michael Luo是《紐時》都市版副主編,也是種族相關議題的編輯。父母來自台灣,生於美國的他,1998年畢業於哈佛大學,先後任職美聯社等媒體,並自2003開始任職《紐約》至今,帶領的記者團隊今年入圍三項普立茲獎。即使如此,Michael Luo和很多亞裔一樣,他們「算是人們口中的模範少數族裔」,但他「依然常常覺得自己像個外人」。《紐約時報》/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2/197984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670

當兵其實唔難陸軍圓美國夢號召華裔入伍

1 : GS(14)@2016-10-15 12:11:43

「當兵圓了我的美國夢,也圓了我的人生夢!」參加美國陸軍19年的韓裔陸軍上士Chong Baik人生中第一次接受訪問,但提到他的入伍經歷,卻自信又自豪。移民美國二十多年的他,曾經一度破產,「是部隊讓我重生,不僅幫我拿到公民身份,更讓我接受了好的教育,從各方面提升我自己。」他周四(13日)與美國陸軍皇后區分部的幾位上士來到紐約法拉盛華商會,暢談入伍經歷。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
Chong Baik說,剛來美國時沒有讀過太多書,跟著父母在布魯克林區開一家雜貨店。但紐約競爭激烈,不到六年店鋪便關門,被迫申請破產。「我那時候真是對前途一片迷茫,簡直絕望了。」後來聽到朋友提到美國陸軍募兵的消息,突然點燃了他的希望。「我家人強烈反對我參軍,說部隊裏很危險,士兵之間打架、吸大麻,影響也不好。」但懷抱軍人夢想的他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入伍,在部隊裏一待就是19年。他笑說:「後來才發現部隊紀律嚴明,士兵之間互相很尊重,吸大麻更是被嚴格禁止的,因為要定期尿檢,你想偷偷吸都不行。」談到最苦的訓練,他說給他印象最深的是每周有兩天他要背著45磅(約20公斤)走10英里(約16公里),「但習慣後就覺得不算甚麼,甚至女生的訓練量和我們是一樣的!在訓練強度上沒有男女區別,進了部隊就沒有性別概念了(no-gender difference)」。即將退役的他已經開始準備自己的履歷表,着手進行未來的規劃:「當兵讓我更強壯,更聰明,我現在已經拿到了我的學士學位。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當兵的經歷可以大大加分,獲得很多其他行業沒有的福利和優待。」既然覺得在美國當兵這麼好,會不會很難申請?陸軍上士陳彥豪是台灣移民,他介紹說:「只要身體健康,年齡在18到42歲之間,在美國生活超過兩年(中間離開不超過連續90天),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參軍,通過基本測試,十周就可以拿到公民身份(citizenship),不管你現在是甚麼身份,學生(F1)、學者(J1)、工作簽證(H1B),我們全都接受!」除此之外,軍人們表示參軍的待遇非常有吸引力。陳彥豪說,現在美國軍人的收入相當可觀,超出平均水平很多,「當兵不再只是一個工作(job),更是一種職業了(career),現在軍官的學歷和能力可都不容小覷!」當日一同與會的軍官中,就有就讀博士、轉而入伍的軍人。對此,紐約市議員顧雅明鼓勵更多華裔青少年參軍,「現在華裔在美國軍隊中的比例還非常小,但參軍是非常好的鍛煉,不論是團隊精神還是綜合素質,既能服務國家、服務人民,也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人生理想,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了解軍人,加入他們的行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5/198017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123

出債劵翻新百年舊校?華裔校長:華人歷史不應忘記

1 : GS(14)@2016-10-20 08:05:31

三藩市聯合校區(SFUSD)正盡最後努力推動發行學校公債的選舉提案通過,但有市民質疑,當局增加負債是否真的能否推動公校進步。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A議案」(Prop.A)即《修理和加強三藩市學校提案》(Fix and Strengthen San Francisco Schools)若通過,將授權校區透過發行普通義務公債(general obligation bonds)7.4億美元(約57.7億港元),籌募資金大幅度翻新三藩市老化的校園設施、學習配套及興建供教職員住的津貼房屋等。首要建設包括加強學校的防震工程,補貼過往靠發行地震公債仍能未完成的工程,保障學童安全;其次是計劃創新課堂和鋪設Wi-fi等。約1億美元(約7.8億港元)則會用來將著名的阿薩瓦藝術高校(SOTA)遷校至市中心,以讓學童上學更方便。曾於加州最老學校,擁有160年歷史的春谷小學(Spring Valley Science School)任校長30多年的華裔校長陳娉蘭,周二出席「A議案」拉票活動後對《蘋果》表示,「三藩市歷史悠久,約在1884年時,他們不讓華人小孩讀書,那時對中國人的歧視很嚴重,到二戰時才開始讓華人小孩讀書,這段歷史不應該被忘記」。她續指,學校迫切地需要靠債券來募集校區資金,「三藩市很多學校設施均已老化,比如春谷的操場圍欄、地面都需修繕。很多像春谷這樣注重科學和電腦的學校,設備都不足。」她認為,每間學校都有不同「疑難雜症」和資源短缺,希望能獲優先處理,是這個校區的難處。提案亦要求校區成立獨立的市民監督委員會,監察這筆公債是否運用得宜。三藩市有多達25項提案,眼花撩亂的選擇讓選民面臨「選擇困難」。雖然「A議案」已被視為是爭議較小的「開心提案」,更獲全體市議員一致表明贊成,不過也有反對人士。三藩市自由論黨(The Libertarian Party of San Francisco)向選舉事務處提交反對論據,認為提案並無「建樹」。他們舉例指,阿薩瓦藝術高校分配到的資金,連建設新校的預估費用三份一也涵蓋不到,並質疑該校近市政廳的新選址,是否真的能便利學生和家長。這項提案要取得55%的贊成票才能通過。緊貼選情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0/198068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69

不安於傳統成功!華裔企業家:創業先發揮到實力

1 : GS(14)@2016-10-26 08:03:00

要看到希望才去堅持,還是堅持了才會有希望?有華裔企業家創立非牟利公司,決心將有創業夢的青年人送到美國新興城市的新創公司學習,培訓「為創意而不只為賺錢而活」的企業新一代。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全球Startup(新創公司)「搖籃」矽谷舉辦的新創大會上,不難看到衣着亮麗的八十、九十後滿場飛推廣,名片上顯示他們已是老闆級的CEO、COO「青年才俊」,但光鮮亮麗背後,創業的箇中辛酸也令很多人卻步。40出頭的楊安澤(Andrew Yang)同樣有個Startup夢,但比起只顧自己的公司大展鴻圖,他更想成就初出社會茅廬的創業年輕人,一圓他們的Startup夢。2011年,他在紐約成立非牟利機構「為美國創業」(Venture For America,VFA),專門開拓夥伴計劃(Fellowship),安排缺乏經驗的大學畢業生到新創公司鍛練兩年,還主張要他們到新興城市如底特律(Detroit)等工作,從資源較少的地方「撞板成長」,向新一代企業家之路邁進。楊安澤的計劃更得到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的支持。於美國土生土長的楊安澤曾任研究生入學試(GMAT)曼哈頓主席,也曾於25歲之齡成立自己公司,但失敗告終。如今他接受《蘋果》訪問時,尤其鼓勵亞裔青年,如有好構思不要畏懼創業:「我的父母從台灣移民來美後成為專業人士,在知名大學和IBM等工作,對我寄望很大,希望我可以更上一層樓,但我的選擇是創業!我曾到香港接觸想創業的青年人,問他們最大的阻力是甚麼,得到最多的回應是『家長』。」已為人父的楊安澤說:「作為新一代亞裔父母,我會給予他們自由、做想做的事,但同時我鼓勵年輕人做有意義(significant)的事,我覺得亞裔太容易為投入(前途)較實在的專業行業而滿足,但這些工作根本不能測試他們實際能力能走到多遠。」楊安澤最近以VFA執行長(CEO)的身份,參演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的大導韋迪(Cynthia Wade)聯合執導的紀錄片《Generation Startup》(新創世代)。影片紀錄了數個真實青年的創業路,道出非常艱辛的過程,但只要堅持,每個人都能找到出頭天和自我價值。除鼓勵創業,憂國憂民的楊安澤也相當關心政治。他在7月時,曾聯同其他140多名科創界領袖,包括Facebook聯合創辦人莫斯科維茨(Dustin Moskovitz)等,聯署由Twitter前副主席Katie Stanton發起的公開信,表明反對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擔心特朗普當選總統的話會「意圖阻止開放的意念交流、人民自由流動,及參與對經濟重要的外界活動」。大選前夕,楊安澤重申他的立場不變,認為希拉莉(Hillary Clinton)對新創公司和小企業的支持會較多。話你知:「新創世代」(Generation Startup)電影上映日期:9月23日片長:93分鐘語言:英語上映地點:紐約、洛杉磯、底特律、三藩市*等*三藩市場次將在11月3日6:30p.m.於AMC Van Ness12上映,購票:http://www.generationstartupthefilm.com/「為美國創業」(Venture For America)網址:http://ventureforamerica.org/緊貼選情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6/198127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516

針對華人?華裔接連遭襲擊前市長保證治安無虞

1 : GS(14)@2016-10-27 06:02:31

美國華人社會不安寧!本月短短5天內,連續發生了洛杉磯近郊的台裔雙屍命案,以及拉斯維加斯華裔導遊遭殺害案,引發不少華裔民眾對自身安全的疑慮。對此,洛杉磯東部蒙特利公園市(Monterey Park)前市長陳贊新(Peter Chan)透過蘋果向民眾信心表示,認為只要學習基本自保方法,華人社區安全仍相對無虞。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在許多以華裔居民為主的城市中,蒙特利公園市具指標性的意義。蒙市不但是美國首個華裔居民過半的城市,近年來也多半由華人擔任市長一職。陳贊新表示,蒙市一直以來都是屬於治安良好的區域,居民以華裔為主,因此組成相對單純。此外,蒙市有非常好的警察部門以及通報系統,不管轄區內發生任何事情,警方都會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立刻趕到現場。因此,他呼籲民眾不用害羞,不論情節大小,「看到任何事,快打911通報警方就對了。」。而當記者問到陳前市長是否該教育民眾如何自保,他回應說:「蒙市每季都會透過課程,教導民眾如何提升自身安全」,認為課程「絕對做到充分教育」的目的,希望大家要對治安有信心。記者也上街詢問民眾的想法。雖然陳前市長顯得信心滿滿,但是民眾的反應似乎有點不給面子,大部分人都表示對防犯罪課程沒有興趣。已經居住在蒙市20年的劉先生說,他前兩天才發現有墨西哥裔青少年翻進他家院子偷檸檬,他對此感到有點憂心,因為這種事「從來沒有發生過」。但有趣的是,當記者進一步告訴他市府有舉辦家居安全課程時,劉先生卻立刻表示不會想參加,因為他認為「沒有用也沒有必要」、「反正這邊都住中國人,還是很安全啦!」。而另一位受訪的民眾也顯得興致缺缺,對於記者的詢問,他僅淡淡的回應:「我不知道,也不想了解,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去」。雖然民眾都不買帳,陳前市長還是貼心呼籲:「對居家安全能夠多一分瞭解,就減少一分機會成為歹徒眼中的肥羊」。如果你有興趣參與這些活動,可上蒙市官網: http://www.montereypark.ca.gov/查詢相關訊息。緊貼選情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7/19813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677

脫下軍袍回鄉參選華裔外交官:改變全國從地方做起

1 : GS(14)@2016-10-30 14:35:51

選舉將至,但美國三藩市第七區市議員(District7 Supervisor)參選人楊浩然(Mike Young)的名字,選民也許仍感到陌生。捨棄鋪天蓋地造勢,這名華人移民後代低調拍宣傳片期望「靠實力」,用在軍隊服役和任美國外交官的多年非凡公職經驗,展示欲回歸社區服務市民的決心。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於競選宣傳片中,楊浩然(43歲)以一身破格「爆肌」運動look示人,擔起大旗在街上疾走。他接受《蘋果》專訪表示:「我整個人生都貢獻於公職中,所以想回來回饋這個培育我的地方。」楊浩然父母生於中國,戰時走難到台灣生活及讀書,後來移居美國。楊於市內的公立學校成長,碩士畢業於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公職生涯起點是於三藩市市長辦公室(San Francisco Mayor's Office)任財政分析師,自稱在兩年內幫政府預算省掉逾3億美元(約23.4億港元)。細數為人民服務的難忘片段,他收起笑容:「2001年9月7日,我正式簽約加入美國陸軍後備役。四天後(即「911」),兩架遭恐怖分子騎劫的客機撞向紐約世貿雙子塔,我們隨即被送到奧克拉荷馬州(Oklahoma)的基地受訓,那一刻有預感自己要上戰場打仗了。」後來楊浩然雖然繼續在市長辦公室做內勤的安穩工作,但由於意識到911對美國的打擊重大,很想進一步為國效力,故再申請任美國國務院屬下外交官,10年來派駐過南韓、越南、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美國領事館,負責管理、交換雙邊安全情報,及審批簽證等工作。他憶述:「在首爾時,我每次抉擇應不應該批出簽證給當地的中學生來美讀書時,都(感到)很兩難,因為他們來到美國,體會自由的學習氣氛後,很多都不會回來。情況與越南、中國這些保守國家的小孩一樣。」楊浩然說,今次回來三藩市參選地區議員,全因覺得「美國制度有很多進步空間,但體會到要改變全國性的制度,需由地區做起」。楊浩然表示,在外保家衞國的經歷,令他更有信心能妥善保護三藩市市民的福祉,「我的政綱主要想打擊這裡與日俱增的罪案率,尤其財產犯罪案(property crime),會要求增派執法人手到這區」。他的終極目標是發揮「老本行」經驗,監察庫房務求謹慎運用預算,「今天市政府的財政預算較10多年前大幅上升,但我覺得(納稅的)市民根本未能享用到高質的公共服務。」楊浩然已獲本地的警察協會(Police Officers Association)、華人民主黨協會(Chinese American Democratic Club)及共和黨分部(San Francisco Republican Party)等的跨黨派背書。緊貼選情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30/198171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00

採訪手記:為濫權降溫 華裔警祭旗

1 : GS(14)@2016-11-06 15:48:52

不滿中共全面接管香港、不滿自由被踐踏,移民美國未必是選項。美國警權問題遠較香港複雜,不單白人警員針對非裔亞裔,華人即使當上警察,也可能受到不公平對待。2014年華裔警員梁彼得在布魯克林公共住宅樓梯間開槍,子彈打中手無寸鐵的非裔人士葛利(Akai Gurley),葛利其後死亡,梁彼得今年2月一度被裁定二級過失殺人罪有罪,面臨15年有期徒刑。


10萬華人遊行「撐梁」


事件引發全國10萬人遊行「撐梁」,記者在當地接觸的華人,每當談到選舉都會提起此案,認為當局過去從不重判白人開槍警員,今次是刻意找人「祭旗」。有人甚至指不少黑人確是犯罪分子,但當局礙於政治正確,從不正視,華人不得不發聲。歧視原來無分種族國界。有華人永遠留在唐人街,過中國人的生活,有人全力融入當地社會,視自己是美國人,即使是這兩種人之間也互相敵視,這種狀態比在香港面對大中華膠本土左右翼,可能更令人疲累。■記者張嘉雯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6/198242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202

【美國大選】年少殺人囚廿年悔改華裔更生者籲投票改變敗壞監獄制度

1 : GS(14)@2016-11-10 07:39:36

美國大選前夕,一名出獄僅半年的年輕華裔更生人士,在為謀殺罪行經歷大半生鐵窗後,趁選舉透過《蘋果》專訪發出最後的呼喊,盼望選民明天能利用手上一票,改寫美國的司法制度和他口中「敗壞的監獄懲教體制」。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我可以告訴你,你在電影和電視劇看過美國的監獄可怕情節都是近乎現實。我在獄中看過好友投缸自殺,自己也幾次輕生。」40歲的林繼業(Ke Lam)道出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生於越南,父母是中國人,越戰後不到幾歲就跟母親逃難到香港,再以難民身份來到美國。他於17歲時因謀殺一名拉丁裔少年被判囚終生,服刑23年後於今年4月獲假釋出獄,立即馬不停蹄在加州到處現身說法,鼓勵選民公投支持「提案57」(Proposition57)。這項反對聲不絕、但由州長布朗(Jerry Brown)背書的憲法修正案「非暴力罪犯假釋及少年法庭程序與量刑」(Parole for Non-Violent Criminals and Juvenile Court Trial Requirements)動議,擬加強整個懲教系統的感化和教育面。並增加已服完一定刑期,並在獄中表現良好的非暴力重罪犯的假釋機會(Parole);另外在14至17歲少年量刑層面上,提倡將這些年輕被告集中在青少年法庭審理,讓他們有更大機會得到法官的感化和復康(如戒毒治療)處理,若所涉罪行嚴重(謀殺及特定性侵犯),也須加開聽證會來檢視是否呈交成人法庭。州長相信,監獄人口的減少可節省納稅人每年數千萬美元的營運開支,亦加大司法體制的感化作用;但社區人士就擔心會危害公眾安全。有執法人員估計,這將導致加州每年約5,000名監獄人口提早獲釋。
Ke表示,母親是來自傳統社會的中國人,與他關係疏離,因為她在戰亂中喪親,來到美國後又飽受新移民貧窮等苦況。Ke說:「我和其他小孩一樣,渴望被愛,也因為這樣,我在這些少年黑幫中找到自己價值。如我在家中母親總教我「不要還擊」(never fight back),但我在田德隆(Tenderloin)和唐人街被人打時還手,旁邊的『朋友』竟讚我和擁抱我,令我很迷妄,我最終相信暴力可以解決問題,直到我殺人一刻也這樣想。」
Ke在16歲成為小混混,17歲在東灣的列治文市行刺「幹掉」一名敵對的15歲少年,在同黨被捕後自首。在獄中篤信基督教,努力讀書,他稱自己已痛改前非,「我較好運,所處的(在東灣)監獄每年義工達3,000人,對我們不斷輔導、不放棄,令我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痛苦,最終我得到一個假釋機會」。不過Ke說:「美國的監獄懲教體制仍很『敗壞』(broken),很多監獄興建在荒漠中,缺乏支援,令想改過自新的罪犯感到很絕望,不斷有人輕生。」
Ke又提到,現在年輕人雖然物質和教育水平都較以前豐富,但「不代表享受更多,很多創傷(trauma)仍在」。他們受上一代和不同的社會造成的問題困擾,導致誤入歧途,他說:「若將他們交到地區檢察署手上,是判監居多,因他們的工作就是囚禁人,很着重數字(判監人數),(青少年法庭)法官才可以發揮(感化)工作。」像Ke一樣的罪犯,值得擁有更多更生機會嗎?且看在周二選民如何抉擇。緊貼選情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9/198280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686

華裔候選人大豐收!齊進議會法院為亞裔發聲

1 : GS(14)@2016-11-11 08:07:18

被認為對華較不友善的特朗普(Donald Trump)超出眾多民調預測,當選第45屆美國總統,不過相對於奧克蘭等地學生激動上街暴動,三藩市一群華裔老街坊心情似乎沒受大影響,因為他們的選票有份讓心儀的地區華裔候選人報捷。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截至周三下午,三藩市共收到277,331張選票,選舉事務處大概還有11萬張選票尚未點算,最終結果預計最快下周才出爐,但多名華裔候選人均呈領先狀態,有人甚至已確定勝出。一眾新紥民選官員成功爭取到華裔及非華裔選民的大多數支持,周三旋即到唐人街謝票。其中民權律師兼警察委員黃正凱(Victor Hwang)如無意外,將成為新的市高等法院法官,打破26年來沒有民選華裔高等法官的魔咒。他在選前已是大熱,坐擁民主、共和及綠黨加上逾百跨界別代表及機構背書,取得至少六成四得票率領先非裔同志市長顧問韓德新(Paul Henderson)。他向本報形容:「當選法官後不會像以前可自由對地區議題直抒己見了,但我不會離棄華裔社群,會轉而在法律改革和法庭內努力。」上一位民選的華裔市高等法院法官是26年前上任的鄧孟詩(Julie Tang),其後官員均由州長任命。市議會將改朝換代,教育委員李麗嫦(Sandra Lee Fewer)料擊敗九名對手成第1區市議員,目前得票率為38.65%,僅僅領先第二位的菲律賓裔候選人邁珍(Marjan Philhour)。第7區市議員余鼎昂(Norman Yee)預料連任成功,同區履歷強勁、曾為國務院駐阿富汗等地任外交官多年的楊浩然票數則大落後,「挑戰」失敗。非華裔但耕耘唐人街多年的「鬍鬚佬」佩斯金(Aaron Peskin)也預料能繼續於此市議會服務。李麗嫦表示「當選後,會在列治文區籌組另一個類似唐人街散房戶組成的社區住客聯會」,壯大當地居民發聲權,讓她繼續在可負擔房屋等議題上,對抗大地產商。她的丈夫、白人退休警官John Fewer對《蘋果》提到於太太選舉期間遭到莫名惡意傳單攻擊,包括散佈她用假姓扮華裔「但不是華人(not Chinese)」、曾重婚及丈夫歧視黑人等,「一切都是不實謠言,背後黑手可能來自地產界」。而州眾議會方面,兩名華裔加州民主黨眾議員丁右立(Phil Ting)及邱信福(David Chiu),均取下逾八成票數,鐵定連任。詳盡報道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1/198304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