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料年底入伙 受惠南港島綫通車鴨脷洲南區.左岸飽覽遊艇會海景

1 : GS(14)@2016-11-26 13:47:10

■戶戶向東南,享深灣遊艇會至大樹灣海景,賣點鮮明。



【新盤巡禮】預期今年底前入伙的鴨脷洲南區.左岸,料可受惠於即將通車的港鐵南港島綫,屆時約10分鐘車程抵金鐘站,賣點更強。物業矗立海旁,擁覽深灣遊艇會至大樹灣海景,提供區內罕有的四房大戶型,身價高一線。記者:溫潤潔攝影:李錦鏵



南區.左岸兩座相連大廈呈一字排開,戶戶向東南方,前臨香港仔南避風塘、著名海上食府珍寶海鮮舫及深灣遊艇會,遠眺大樹灣及海洋公園。從屋苑徒步約10分鐘到達最近的港鐵利東站,距離可接受,但以斜路為主,上落耗不少腳骨力,沿路無瓦遮頭。物業基座地庫1及2層為停車場,設有119個住客停車位,與住宅114伙,做到1比1的要求,為近年新盤罕見。



■標準樓層設70餘方呎大露台,盡覽海景。

■主人套房地方闊落,輕易容納大家具。

■單邊2座A室,主人套廁與海為伴。



■另一套房約100方呎,做到三邊落床。

■偌大的廚房選用德國品牌家電,感覺得體。

■從南區.左岸行10分鐘抵港鐵利東站。


每層2伙 最細面積1,681方呎

兩座大廈每層2伙,面積1,681至1,907方呎,兩座頂層各設1伙,面積分別2,659方呎及2,728方呎,全數114伙,10月初開售,迄今尚餘三成多貨尾待售,已售出逾六成單位中,折實最平超過4,000萬元,呎價約2.29萬元,較毗鄰深灣軒近期成交呎價約1.59萬元,高約44%。不過,全新及二手市場難直接比較,南區.左岸採用特大戶型間隔有分別,各戶備私家電梯大堂,歸入單位面積內。標準分層附70餘方呎露台,最低層2樓單位連平台,平台面積320至650餘方呎,頂層戶連2,100餘方呎平台及天台。單位格局工整,客飯廳約400方呎,間隔四房雙套,合多代家庭同住,兩間套房寢區約100至180方呎,主人套房靠邊有位造櫃或衣帽間。另外兩間細房約65至130方呎,可自行打通,又或者揀單邊2座A室,兩間細房空間分配平均,約90至100餘方呎。四間睡房景觀有別,兩間套房與客廳享海景,兩間細房望深灣軒樓景為主。單邊2座A室,兩間細房設曲尺窗,有一邊向東北望海景,主人套廁有大窗享海景,惟其他浴室均屬無窗黑廁。頂層單位間隔四房三套,客廳及套房享海景,但主人套廁及細房望樓景。







現在進入《蘋果》360°有得網上參觀南區.左岸現樓,網址為http://apple360.nxtdig.com.hk/marina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6/198456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039

財經評論:南港島綫開通憂慮

1 : GS(14)@2016-12-01 08:01:48

住港島南區嘅朋友,對香港仔(時光)隧道唔會陌生,呢一條香港仔隧道神奇之處,絕大部份嘅時間都係處於擠塞嘅狀態,由黃竹坑到跑馬地嘅時間,最誇張可以由香港飛轉台灣,不過嚟緊呢個問題就會解決。「等,寂寞到夜深」,住係鴨脷洲、黃竹坑嘅居民,等咗十幾廿年,終於等到啦。港鐵早前聲稱南港島綫可以喺年底通車,可以紓緩香港仔隧道嘅塞車狀況。之不過問題又嚟啦。首先,港鐵能唔能夠如期通車呢?其次,南港島綫只有三卡列車,係咪能夠滿足全世界人口密度數一數二嘅島嶼、鴨脷洲居民嘅需要呢?再者,呢條南港島綫列車嘅車廂由全自動列車控制系統操作,而呢批列車都係中國製,港鐵本身都成日壞車、訊號出現問題,再配上中國製列車,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真係隨時塞香港仔隧道,都快過搭港鐵都唔出奇。南港島綫除咗金鐘站同海洋公園站之外,其他站係唔會有票務處,有問題時,只可以詢問站內職員流動協助,即係隨時有問題都無人幫到你。再講下車資,使用成人八達通,總括而言價錢尚算合理,只係來往港島綫嘅車資略高。但係港鐵嘅野,就當然會年年壞車、年年加價。而且通車之後,巴士、小巴嘅路線將會重整,其實變相少咗選擇,到時港鐵加價,南港島綫嘅居民咪一樣要硬食。有咗南港島綫,雖然有部份人會覺得方便咗,但其實呢條綫又係咪真係咁好呢?就要留番開通後再睇睇。記者:何紫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1/198509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90

【飲食籽】趁南港島線通車前 搶先食遊黃竹坑

1 : GS(14)@2016-12-17 23:55:23

徐遠華在黃竹坑當了逾十年區議員,獨愛在熟食中心吃飯。



【飲食籽:邊走邊吃】黃竹坑像是一個天隔一方的名字,我沒甚麼事不會特意來訪,頂多是乘巴士去海洋公園時順道經過而已。籌備近八年的南港島線,卻似要將這區重新和市中心連結,「其實南區人爭取港鐵已近二十年,現在通車在即,他們都很開心。」徐遠華當黃竹坑區議員逾十年,親眼見證黃竹坑的變遷。然而黃竹坑一帶的商戶,卻未必有同感,「我們經常說黃竹坑港鐵通車後,也不會變成銅鑼灣。」感味工匠的老闆許孝榮說。趁港鐵通車前,我們還是捉緊機會細味這區獨有的味道。



「我們平日都會過來吃早餐或午飯。」徐遠華帶我們走上南朗山道熟食中心一樓,說:「很多住附近屋苑如逸港居、雅濤閣的居民也會過來吃飯,我也可趁機和他們聊聊天。」一個簡陋的熟食市場卻成了黃竹坑人的聚腳地。他自然的在「珍珠奶茶美食坊」找了個位子。「老闆,今天有麥皮嗎?」他說,「麥皮賣光了。」老闆回答。他像是早預料到似的,點了另一個平日常吃的沙律餐。他解釋,老闆每天只會煮一大鍋麥皮,賣完就不再做了,所以晚來多半吃不到。我的攝影師才剛架好器材,老闆已遞上兩碟早餐。這裏的早餐可以自由配搭,配料炸龍脷柳用上冷藏的魚肉,卻沒甚麼雪味,也不會油膩,魚肉沾上沙律醬還算可口。黑松露炒蛋倒是令人驚喜,「很少茶餐廳會做這款菜式呢。」徐遠華說。黑松露只是松露醬,上碟時卻有一陣強烈的松露香,稍稍蓋過蛋香。我這才瞄到店名下方的橫額,寫着「沒味精、沒鬆肉粉」,似是標榜健康飲食。我只見老闆默默在前枱削蘋果,忙着準備鮮果沙律。「其實我平日很少吃早餐的。」徐遠華微笑道:「不過有時候早上七時至九時派完傳單,或是辦完活動後,體力透支後都會來這邊吃早餐。」身形瘦削的他,每天從慈雲山乘一個多小時巴士來黃竹坑上班。「區內的餐廳我都吃過,這幾年卻獨愛在這裏吃早餐,或是中午叫外賣。」他補充。



炸魚柳配吞拿魚沙律三文治 $27(a)炸魚香脆不油膩,還包一杯$14飲品。

蘋果沙律配黑松露炒蛋三文治 $27(a)沙律醬不會蓋過蘋果的清甜,黑松露味炒蛋挺好吃。

珍珠奶茶隨早餐附送,茶味香濃卻不會太甜。


區議員推介:泰式海南雞飯

中午時分,熟食市場變得人來人往,不少隱身於工廠大廈的上班族,或是在港鐵地盤工作的工人都來吃午飯。他領我們到「珍珠奶茶美食坊」對面,只見有好幾間泰國菜館營業。他走向「青咖哩屋」,「這個熟食中心有五間泰國餐廳,這是第一間。」他說。自己最愛這裏的泰式海南雞飯,因為雞油飯不像其他餐廳的油膩,卻有一種淡淡的香氣。和海南版的三色醬汁不同,這裏只有一小碟秘製醬汁,味道鹹鹹辣辣,感覺醒胃又能突出雞的鮮味。「這醬汁是用泰國老抽、辣麵豉醬和薑蓉調成的。」老闆娘是正宗泰國人,難怪海南雞飯也是用上地道的泰式醬汁。如果等到晚市,這裏還有不同的海鮮小炒,「偶爾我們同事聚會也會來吃晚飯。大家和店主有說有笑,也吃得比較開心。」徐遠華微笑道。我走向餐廳的小廚房,只見廚師將大蝦沾滿麵粉再放入油鍋炸香,同時在燒熱的鐵鑊放入咖喱和椰汁,不一會就煮好一道泰式咖喱炒蝦。蝦還算彈牙,卻稍欠鮮味,咖喱微辣香甜,用來拌飯一流。老闆娘又奉上一道泰式辣椒膏炒蜆,說蜆仔是每早到街市購入,保證新鮮。我吃下只覺蜆仔比大蝦鮮甜,蜆仔掛上辣汁很惹味,好吃得可以拌兩碗飯。吃過午飯,徐遠華帶我們走上剛建好的行人天橋,遠眺快將落成的黃竹坑站。南港島線預定本月二十八日通車,港鐵通車,巴士卻因乘客減少而刪減班次,「其實刪減和港鐵線重複的巴士路線,無可厚非。但刪減71號巴士完全不合理。」他憤然說,這架是唯一由黃竹坑去薄扶林的巴士,不少南區居民,尤其是長者都靠它到瑪麗醫院看病覆診。「刪減後你叫這班老人家怎麼去醫院呢?」他無奈的說。



泰式海南雞飯 $48(b)地道的泰式醬汁突出雞肉的鮮味,雞皮香滑油份夠。

泰式咖喱炒蝦 $158(b)蝦還算彈牙,卻稍欠鮮味。

泰式辣椒膏炒蜆 $78(b)蜆仔掛着惹味的辣汁,拌飯一流。


泰式鮮蝦炒金邊粉 $48(b)鮮蝦彈牙,味道酸酸甜甜很開胃。

椰青沙冰 $42(b)沙冰有濃郁的椰汁味,椰青清新解渴。

黃竹坑港鐵站將於本月28日通車。

(a)珍珠奶茶美食坊 黃竹坑南朗山道熟食中心1樓11號舖(b)青咖哩屋 黃竹坑南朗山道熟食中心1樓5號舖記者:黃映嫚攝影:周芝瑩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17/198676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389

【旅遊籽】港鐵南港島綫通車 遊鴨脷洲後花園

1 : GS(14)@2016-12-17 23:57:27

玉桂山曾發生山火,燒掉大半個山頭,Alan勸喻山友避免在山上生火,珍惜鴨脷洲原始風景。



【旅遊籽:假日散心】南港島綫12月28日通車,由金鐘伸延至鴨脷洲海怡半島,途經海洋公園、黃竹坑、利東,我家住南區,本期望可紓緩無定向塞車時間的香港仔隧道,但塞車問題未解決,已帶來更多豪宅和小店捱貴租消息。在鴨脷洲土生土長的陳毅豪(Alan),近年發現街坊、老店慢慢消失,連接駁香港仔及大街的街渡也怕做不下去,於是在區內四圍拍攝,用鏡頭留着街巷風景,今次便帶大家登上玉桂山,來個360度鳥瞰鴨脷洲的後花園──鴨脷排。

家住鴨脷洲28年的Alan,現職社福界,服務南區的弱勢社群,2007年開始攝影,主題圍繞街頭風景,「開始留意到這個社會的變化,香港好像好富裕,其實很多人從事低微職業,經常拍攝到婆婆執紙皮,為何社會富裕,還仍然有婆婆執紙皮?」鏡頭下的反思,令他更關心自己生活的社區,賣蛋老伯、漁民、街頭巷尾、良辰美景也成為拍攝對象,「原來自己的家好美,不必去大嶼山、大東山,玉桂山也可以看到奇景。即使不上山,避風塘日落美景也一直在身邊,只是太多人生活營營役役,未必留意到。」在香港仔工業學校對出的鳳凰木,是南區居民從香港仔隧道回家的必經之樹,今年暑假不幸被政府砍掉,Alan六月拍下的照片,成為鳳凰木的遺照,「有居民在網上留言,說坐巴士時一見到這棵鳳凰木,便知道回到南區。甚至有香港仔工業學校的校友說,每年見到紅花開,就知道考試期到了。不能小看一棵樹,它連結到不同居民的回憶。」


作品奪冠 用鏡頭記錄社區風貌

自成一角的南區,主要靠香港仔隧道接通銅鑼灣、灣仔、中環,但飄忽的塞車問題,令居民非常頭痕,早年出現南港島綫港鐵通車時間表,Alan卻由期望變成擔憂,「第一個反應當然是好,但地鐵只有三卡,通車同時又刪減巴士線,最後可能變成另一個金鐘站,塞地鐵。另外,鴨脷洲、黃竹坑沿海越來越多豪宅,修建地鐵的本意好像已變質。」地鐵月底即將通車,帶來方便還是不便言之過早,但肯肯定帶走了街坊幾十年情,「鴨脷洲大街好多老字號店舖,大家街坊見到會打招呼,自從地鐵開始興建,有舖頭好快消失了,例如我樓下有間陳舊藥房已轉手賣天然食品,有間藥房在地鐵出口位置,已經變成地產舖,連接香港仔及大街的舢舨都怕做不下去。」
Alan從小在鴨脷洲四圍跑,當然熟悉這裏的大小山頭,其中他在鴨脷洲玉桂山的拍攝作品《神光下旅航》,年初還得到「南區文化遊蹤情味沙龍攝影比賽」冠軍,今日他與女友帶我重遊拍攝作品的後山。鴨脷洲利東邨背靠的玉桂山(Mount Johnston),分主峯及副峯,副峯高143米,鄰近鴨脷洲街坊學校,在配水庫公園之上,南區區議會在早年修建成晨運行山徑,沿途設石級,備有觀景亭,保留40年代英軍遺下的炮台遺蹟,是街坊熱門的晨運徑,「副峯勝在方便,行十多分鐘石級便到達觀景亭,可遠眺南丫島及駕駛學院,但風景可能會大變,因為駕駛學院地段將要起樓。」而玉桂山的主峯,高196米,與另一個小島鴨脷排形成連島沙洲,山路基本上是由居民開闢,全程碎石路,難度甚高,也是今日挑戰的目的地,地膽Alan說登主峯有三個入口,但普遍由利東巴士總站旁的小路穿越欄杆而上,經過配水庫後,在分岔路口地下設有山友自製的路牌,列明三條上山小路,「路牌簡單分舒服、有繩和驚險三條路徑上山頂,但其實三條路也非常陡峭,下山較上山險峻,回程建議選擇中間有繩的小路較為安全。」記者一行人選擇靠右的「驚險」小路上山,全程約30分鐘上坡,沒有大樹借力,部份石級需要手腳攀爬,中段回頭一看腳下的利東邨,頓然有一種壓迫感,「這裏最特別是近民居,全南區最近樓群的山應該是玉桂山主峯,山頂可以鳥瞰整個利東邨,看到珍寶海鮮舫,遠一點有黃竹坑的南朗山、深灣、黃竹坑車廠,東望海洋公園大樹灣,南邊有一望無際的東博寮海峽、南丫島,360度景觀一流。」



a.港鐵利東站「利東邨巴士總站」出口,穿越巴士站旁邊欄杆,沿配水庫直上。

b.經過30分鐘上坡山路,Alan便到達玉桂山山頂。

c.沿山脊前往連島沙洲的下坡路,也遇到有不少回程山友,一條繩索確實不足以讓多人借力。


d.連島沙洲有不少情侶打卡,但暗藏垃圾。

e.鴨脷排的198號燈塔位於島的盡頭,如同置身天涯海角。(綠洲 Oasistrek提供圖片)

人在山頂可以飽覽鴨脷洲東邨、香港仔避風塘及黃竹坑深灣一帶景色。


登玉桂山 過鴨脷排留意潮汐漲退

在山頂標高柱迎着海風,記者認為最壯觀的,還是山下似遠亦近的鴨脷排及連島沙洲,Alan:「下山的路需要手腳並用,雖然有繩索借力,但也不能過份依賴,要衡量自己的體力,全程沒有補給點,建議帶備行山杖或手套方便攀爬。」向連島沙洲進發,山脊的泥路比上山時更原始,斜度更大,不小心差錯腳幾乎可以跌落山,步步為營,終於安全到達連島沙洲,眼利的山友沿路會看見山墳墓地,「聽說從前這裏有不少鴨脷洲老居民的山墳,但大部份移走了。」前往鴨脷排需留意潮汐漲退時間,以免沙堤被海水浸沒,沿大石登上鴨脷排便可以到達198號燈塔,可惜沙灘上發現不少發泡膠及垃圾,大殺風景,「雖然垃圾可能從海面沖上岸,但也希望山友不要留下垃圾,才可以保留玉桂山的原始風貌。」來回約三小時的玉桂山,經常吸引山友挑戰,但不時被低估難度,甚至需出動救援,基於安全考慮,早前曾有區議員計劃在山路鋪設石屎徑,反對聲音不絕,「加設堅固的柱接駁繩索,比改做石屎地更好,我行山就是不想行石屎地。」


Alan作品

Alan在玉桂山山頂拍攝的《神光下旅航》,今年一月奪「南區文化遊蹤情味沙龍攝影比賽」冠軍。

香港仔工業學校對出盛開的鳳凰木,是南區居民的集體回憶,可惜已經被政府劈去了。



1980年第一條鴨脷洲大橋開通,成為進出鴨脷洲的主要橋樑,地鐵將在大橋旁邊經過。

香港仔水塘排洪,也是南區另一奇景。


鴨脷洲歷史

鴨脷洲曾經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小島,「脷」有舌頭的意思,因為島形狹長像鴨舌而得名,與對岸的香港仔有一避風塘之隔,從前居民靠舢舨出入。80年代鴨脷洲大橋通車,成為主要的交通樞紐,島上有利東邨、鴨脷洲邨(西邨)、海怡半島等大型住宅區,近避風塘的大街是島上最早有人聚居的地段,有二百多年歷史的法定古蹟洪聖古廟,近年沿海地區優化成公園,增添不少富漁民特色的休憩設施。



全港最短程的小輪航線,來回只需約三分鐘,鴨脷洲大橋通車前,居民只靠舢舨往返香港仔。

鴨脷洲大街的洪聖廟在1773年建成,每年也會舉辦洪聖誕盛會,是香港法定古蹟。



有好心街坊在大街後巷設瓦頂收容區內流浪貓,Alan說每朝七點也有好心人餵飼。

40年代英軍在玉桂山副峯修建鴨巴甸炮台,鎮守香港南面海岸,香港保衞戰期間遭破壞。

記者:王佩兒攝影:梁志永(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陳漢榮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17/198676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397

舊區重建滅樹港島西、觀塘重災

1 : GS(14)@2016-12-18 10:48:52

【本報訊】擠迫的都市剝削了人類的生存空間,更何況生長在舊樓的樹木?「樹博士」詹志勇早年於港島西區、油麻地及旺角,和觀塘一帶進行統計,發現約有近700棵生長在大廈間的樹木,但隨着大廈重建、翻新,相信至少兩至三成樹木已被移走,他直言除舊區重建加速了樹木衰亡,政府漠視的態度亦是幫兇。


專家斥政府「唔識嘢」


詹志勇約6、7年前曾在全港3個舊區進行統計,逐一記下生長在舊樓天台或大廈旁的樹木,發現以油麻地及旺角的舊樓樹較多,有約358棵,其次為西區,共有248棵,觀塘則有87棵,3區合共有693棵,當中細葉榕最多,約有300多棵,亦有長春花、黃葛樹及筆管榕等,但西區隨着西港島線進駐加速舊樓重建,而觀塘市中心的重建項目亦令大量樹木隨唐樓拆卸而倒下,相信兩區是「滅樹」的重災區。詹志勇批評政府不懂欣賞此類樹木,如早年高街「鬼屋」、即舊精神病院外牆長滿不少石牆樹,「其實生得好靚,可以好好保育,點知畀政府一下子剪晒,真係唔識嘢!」他指出,即使生長在大廈天台的樹木亦不一定會影響結構,若有適當修剪,加上定期檢查,亦可好好保存。■記者鍾雅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18/198690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418

恒地明年港島東西區雙線出擊 林達民:兩盤涉千伙 多戶型吸年輕客

1 : GS(14)@2016-12-19 06:30:14

【明報專訊】美國落實加息後,雖令近日整體二手成交急挫,惟恒地(0012)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接受專訪時表示,加息只對買家構成心理影響,無礙集團推盤大計,集團部署明年在港島東、西兩區左右開弓,旗下西環大樓重建項目、鰂魚涌民新街項目,合共提供逾千伙,將打造成針對年輕客戶群的時尚精品盤。林認為港府加辣反有利首置客入市,料樓價600萬元上下的中小型單位,會成明年較受歡迎的物業類別。

明報記者 林可為

「四叔」李兆基的恒地,近年都將系內的高檔市區新住宅項目歸納入「The H Collection」系列,由林達民領軍的營業(一)部,明年將在港島雙線出擊,旗下皇后大道西西環大樓重建項目、鰂魚涌民新街項目,單位總數分別約600伙及460伙,將打造成一對精品式住宅,並以「姐妹盤」形式登場以發揮協同效應。

「姐妹盤」形式登場 冀享協同效應

兩盤另一共通點,是坐落於港鐵沿線,享集體運輸系統的效益,亦分別毗鄰中上環和金鐘、鰂魚涌商業區,對在該區工作的潛在年輕買家,具一定吸引力。

有別西半山天匯、帝匯豪庭等同系港島豪宅,林達民表示,上述兩個新盤的目標均為年輕分支家庭客,但無透露兩盤的具體單位面積,強調提供的戶型,會切合這類人士的心水,預計明年上半年推出。

辣稅不影響首置客 中小戶贏面大

對港府加辣,林達民指加辣主要是針對投資客,首次置業人士不受影響,現時亦更加有利他們入市;他認為:「一般首置客不會購買1000萬至2000萬元的單位,估計樓價500萬至600萬元的中小型單位,明年在一手市場上的『贏面』甚大。」

對美國聯儲局上周落實加息0.25厘,市場更預期美國進入加息期、明年全年有機會3次加息,林回應稱:「明年加3次息只是市場推測,聯儲局會視乎市場實際情况再作行動,個人相信,美國2017年未必會真的加息3次。」

料美國明年未必加息3次

林續稱,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提出,明年正式上任後,會致力振興美國的製造業,以增加就業率,亦會大舉投資更新及建設如鐵路網等多項大型基建,換言之,是希望採取一系列財務政策(Financial Policy)、而非透過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來振興美國實體經濟。

在此情况下,美國工商企業機構均需借貸融資,以發展產業或進行工程,如聯儲局多番加息,除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外,亦會影響美國整體經濟發展,故他認為美國明年加息3次的機會不太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53&issue=201612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543

【南港島線】湊熱鬧遊黃竹坑 中式修院與世隔絕最神秘

1 : GS(14)@2016-12-28 08:12:55

從城巴車廠可望到聖神修院的側面。



黃竹坑雖然工廈林立,但其實它就像一顆椰菜,你越往內剝,卻越能細味它的甜味。南港島線通車在即,你也許打算湊湊熱鬧來趟一日遊。但來以前,我倒想先告訴你,關於黃竹坑的三個小故事。

1.最古老的中式修院


從城巴車廠望向黃竹坑一段的港鐵,你會看見一幢中式建築,上面卻架着一個十字架。它在1931年建成,是香港最早出現的中式教會建築。它前身為華南總修院,原隸屬於天主教教廷傳訊部,至1964年,該修院停辦才轉交香港天主教區,並成為今天的聖神修院。現在院內住着不少神父、修女和修生(即接受天主教教會教育的學生),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待在修院內祈禱和學習,甚少和黃竹坑的居民接觸,幾乎與世隔絕。即使是教徒也只能到場參加分享會,而非教徒則只能等開放日才能入內參觀,為這裏添上一道神秘的色彩。不過他們的網頁(http://www.hss.org.hk/)倒是有不少修院和聖堂的相片,感興趣的讀者不妨去看看。


2.消失了的黃竹坑邨


走入黃竹坑港鐵站,兩旁都是新簇簇的連鎖店。然而你腳下的位置,當年卻是養活數千人的黃竹坑村。麗芳年少時在黃竹坑邨住了好幾年,眼見港鐵快落成卻只道「這裏改了很多,以前這裏有好幾顆榕樹,他們(港鐵)都斬掉了。」她指着港鐵身後的爛地說。我翻查黃竹坑邨的舊照,發現有不少有趣的店名,譬如光大電器行、天地人茶餐廳、竹林辦館和十九記等。然而隨着屋邨清拆,這些店舖大多也一去不返。金冠辦館早年雖然搬至華貴重開,卻也因領展收購而結業,現在僅剩西醫葉焯堅在香港仔重開診所。


3.被遺忘的法定古蹟


巴士穿過香港仔隧道,只要沿着南風道走約五分鐘就會見到黃竹坑的石刻。這塊石刻是史前遺物,早被納入為法定古蹟。然而這裏就連黃竹坑人也甚少到來,只因這裏地點偏僻,又無清晰指示。早年石刻更滿佈蜘蛛網,至年中才進行維修,預定2017年1月尾重開。記者:黃映嫚攝影:周芝瑩


修院平日不會對外開放,外人需等開放日才能參觀。

黃竹坑邨如今已蕩然無存,圖右為南朗山道熟食市場。(相片由徐遠華議員提供)

黃竹坑石刻。


石刻長年人跡罕至,只因位置偏僻且日久失修。(相片由徐遠華議員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8/198785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367

未受惠南港島綫黃竹坑商廈蝕讓

1 : GS(14)@2016-12-30 02:04:54

【本報訊】港鐵(066)南港島綫昨日正式通車,但黃竹坑樓齡最新的商廈W50則錄蝕讓成交,一個銀主盤昨日經拍賣場以610萬元沽出,原業主持貨兩年多慘輸59.7萬元。上述黃竹坑商廈W50單位為12樓5室,建築面積518方呎,已淪為銀主盤,昨日拍賣,開價590萬元,獲買家承價至610萬元售出,呎價11,776元。原業主於2014年以669.7萬元向新地(016)一手購入,虧損59.7萬元,貶值8.9%。


下季賣地聚焦黃竹坑站上蓋

另外,黃竹坑站上蓋項目一期,料為下季賣地計劃(2017年1月至3月)焦點地皮,涉約1,000伙。港鐵早前表示,黃竹坑站上蓋首期項目將於南港島綫一通車便會招標,整個項目規模大,有4,700個住宅單位,總樓面400萬方呎。市場人士估計,涉約1,000伙的首期項目,估計每呎樓面補地價可接近1萬元,很大機會被納入下一季賣地計劃鐵路上蓋地皮。至於另一個受惠的區域為鴨脷洲,已納入本財年賣地計劃的利南道前駕駛學校地皮,可建樓面達76萬呎,每呎樓面地價料由8,000至10,000元,市值約60億至76億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9/198798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445

海怡升呢港島龍頭盤

1 : GS(14)@2017-01-18 08:10:52

【本報訊】幾時都會有人話,買近地鐵站物業或地鐵上蓋物業最保值,無論收租潛力及樓價升幅,鐵路盤也屬跑贏大市的指標。鴨脷洲海怡半島自從變成「鐵路盤」後,樓價竟貴過太古城,挑戰港島龍頭屋苑地位。代理表示,自港鐵海怡半島站上月底通車後,海怡半島交投相當暢旺,即使業主反價,買家仍照追,本月至今暫錄得約10宗成交,屬港島成交量最多的大型屋苑,比鰂魚涌兩大藍籌屋苑還要多;同期太古城只有7宗,康怡花園僅1宗。海怡半島本月平均呎價錄得約1.62萬元,創屋苑歷史新高,甚至首度超越太古城。美聯吳肇基稱,太古城本月平均呎價暫錄1.59萬元。不過,太古城本月暫未出現海景戶成交,海怡半島則有海景成交而拖高呎價,只能說暫時領先。


呎價媲美太古城

海怡半島近期錄得的三房成交已媲美太古城。最新13座低層H室海景戶,實用755方呎,以1,390萬元易手,呎價18,410元屬同類新高。中原張光耀稱,太古城恒星閣高層C室,實用809方呎,以1,480萬元成交,呎價18,294元。另同區悅海華庭1座高層H室售830萬元,貴絕港島夾屋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8/199004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003

【LongD遷徙】港島東搬入新界西 「本地移民」後悔搬得太遲

1 : GS(14)@2017-01-23 07:45:55

Carrie結婚後成了港島人,在柴灣一住就是八年,她認同港島交通是方便,但日常用品和水電煤都貴得多。



曾經聽過一個來自朋友的朋友的例子,一個在港島東長大的女仔,結識了住在新界北的男友,二人結婚後,決定搬到租金相對較平的上水居住,由港島東搬去新界北,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幻想每日落街見到的環境、居民、文化完全不同,聽上來好有移民feel。曾任職記者,現職自由工作者的張家蕙(Carrie),自小在旺角波鞋街一帶長大,出來工作後搬過好多次屋,先後住過葵涌、九龍灣,她的丈夫在港島區長大,所以她出嫁後順理成章做了港島人,搬了去柴灣,一住就八年。她以前住柴灣的屋苑,樓下就是各大銀行超市便利店、餐廳酒樓,巴士小巴,應有盡有,「整體上生活網絡是方便的,兩公婆悶悶地想去銅鑼灣吃東西,坐巴士15分鐘就去到,所有事都在咫尺之間。」距離屋苑三分鐘路程還有郵政局,對於工作上經常有文件往來,需要收發速遞件的Carrie來說,最為方便。不過方便背後,其實有代價的,「以前常聽人說香港人和九龍人,原來香港人真的甚麼都貴啲,買餸、電費、煤氣都貴啲。」三年前,因為業主收樓,她決定由港島東搬去新界西,搬到元朗八鄉居住,「移民」去咁遠,平租是主因,「我這裏的租金(八千多元),只可在港島租劏房。」由港鐵路線圖的右下角搬到左上角,她用了很多理由去說服自己,「之前好驚暈車浪,睇屋時都特登揀巴士坐,原來冇事喎,我好鍾意睇日劇,見好多日本人在東京返工,但住喺橫濱,仲遠過我由八鄉出中環返工啦,但佢地日日都咁做,點解我哋唔得呢?」她現時住村屋連天台,實用之餘,總面積比以前大近一倍,住得更舒服,「住過村屋真係返唔到轉頭,交通好容易克服,但屋細咗好難習慣,原來屋大咗,多嘢做咗會好開心,都開始更鍾意陽光,會上天台食早餐、做運動,又會種吓花草,連隻貓都會開心啲。」她還覺得這裏比市區有人情味,起碼鄰居不會各家自掃門前雪,「早幾日我同老公不在家,返來後見到門下有一封掛號信和字條,原來係樓下鄰居幫我收件,那刻會覺得好感動。」不過搬來郊區,附近沒有超市、便利店,買日用品都要坐村內惟一的小巴去錦田或市中心,「以前落街咩都有得食,但而家八鄉,叫個pizza要等兩個鐘,除非好似我咁好鍾意煮嘢食,否則要預咗會好痛苦,同埋租金係平咗,但交通費一定係貴,所以而家坐多咗Uber,因為我唔可以叫部紅色的士入來八鄉接我出市區,又唔可能坐綠的出去再轉紅的嘛。」搬來後,連夜街都去少了,「始終冇咁多車,返到來又黑媽媽,的確係冇咁方便。」她更稱,如果當初有小朋友的話,一定不會搬入來,「除左校網外仲有好多唔方便,要小朋友日日長途拔涉返學,會影響學習成長質素,加上有病痛出入會好麻煩,始終配套冇咁理想。」港九新界都住勻的她,最鍾意又是住哪裏呢?「一定是八鄉,環境真的很好很舒服,我好鍾意山山水水,好後悔遲咗搬入來呀。」



搬入郊區後,生活節奏也慢了下來,Carrie閒時都會上天台食早餐、做運動,甚至睇星星,好寫意。

住在元朗八鄉,最麻煩是交通,如果沒有私家車的話,就只能村內惟一的小巴線或的士出入市區了。

記者:黃子配攝影:陳健邦、劉永發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2/199047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