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江蘇“吸才”殺手鐧:多招彌補“個稅扣除”,到手工資等於稅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7884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此前,江蘇曾出臺政策,對人才個稅扣除部分可給予“最高三年、最多30萬”的補貼。而此次《意見》給出了具體突破性的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近日,先有杭州擬出臺“租購同分”,為“杭漂”安居打下基礎;後有武漢市委書記高調宣布大學生八折購房;再之後是江蘇提出部分人才可以補貼扣稅收入。可以看到,各種政策既有針對高端人才,也有專門吸引畢業生。而地方人才大戰的打法,也開始向更“貼心”的方向轉變。

經過近半年的調研匯總,8月28日,江蘇省政府對外公布了《關於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的意見》(下稱《意見》),試圖持續減輕企業負擔,切實提升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的獲得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這已是近兩年來,江蘇第三次下文減輕企業負擔。據江蘇省“減負辦”(掛靠省經信委)統計,預計到2017年底可累計為省域內企業減負超過2310億元。

《意見》由17條具體的政策組成,包含“完善營改增、確保稅負只減不增”,規範中介和協會收費,減少省級涉企收費,加大對職工培訓補貼力度的措施以及在用電、融資、人才引進獎補“等方面。

尤其值得關註的是,此次《意見》在吸引人才方面使出“殺手鐧”: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在這背後,體現了江蘇的發展思路:通過引進人才,減輕企業負擔,帶動整個江蘇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王誌忠表示,江蘇自1997年開始根據中央規定減輕企業負擔。在本次《意見》出臺後,省級政府為企業減輕負擔的政策操作空間已很有限。

補貼人才扣稅收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江蘇減輕企業負擔工作此前大致經歷了治亂減負、清費減負階段,共為企業減負約150億元。2016年,隨著江蘇省政府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意見的出臺,正式進入“降本減負”階段。

2016年,江蘇直接降低企業成本1070億元。當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7萬億元,同比增長7.5%;實現利潤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0%;收入、利潤均居全國第一,分別占全國的13.7%、15.3%。這意味著,江蘇前兩輪降成本意見的深入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自2017年以來,江蘇減輕企業負擔工作不斷推出新的措施,包括精準落實國家政策,停止征收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進一步下調工業企業電價等。2017年1-6月,江蘇直接降低企業成本590億元以上。其中,降低企業人工、物流成本約65.4億元;降低用能、用地成本約13.5億元;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約507億元。

而此次印發的《意見》,是江蘇近兩年來第三次由省政府直接下文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這與之前的有何不同?

王誌忠對此解釋,從精準貫徹中央精神和省級開展的“大走訪”活動反饋看,企業對“稅費”負擔的問題反映仍然較為強烈,這主要是因為當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市場風險點增多。因此,在企業負擔重、成本高問題凸顯的背景下,不斷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尤為重要。

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高清也認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發生了新變化,需要更大力度地釋放降本減負政策紅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此次“降本減負”,很多政策圍繞著企業用人方面。據了解,有企業通過“高薪”招納高級人才,但在繳納個稅之後,其收入會打折扣,與高級人才的預期有差距。

此前,江蘇曾出臺政策,對人才個稅扣除部分可給予“最高三年、最多30萬”的補貼。而此次《意見》給出了具體突破性的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地方政府可在租房補貼、項目資助等方面加大力度,彌補“個稅扣除部分”。

另一條創新性的政策在於,可將“地方教育附加”這部分的費用,用於職工技能培訓補助。該政策為江蘇在第一輪降成本意見中的全國首創,但因為缺乏操作細則難以落地。

本次《意見》則要求在2017年9月底之前發布具體的實施細則,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傾斜力度。

江蘇省財政廳副巡視員徐洪林對此表示,“地方教育附加”在江蘇提取的規模已達到約130億元的,這將為企業在轉型升級中提供“人”的支撐,防止人才流失。

多措施“減負”

針對企業減負,《意見》還提出了其他的措施。

比如,作為國家的重要財稅政策,“營改增”減稅效果明顯,但一些行業由於進項抵扣不足,上繳稅收不降反增。《意見》提出進一步幫助納稅人用足各項過渡安排和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繼續按簡易方式繳納增值稅。王誌忠指出,必須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而在減少省級涉企收費上,企業普遍反映的一項為“工會收費”。對此,王誌忠表示,收取比例由國家工會法規定,地方沒有調整的權限。因此,《意見》提出對按規定免征增值稅的小微企業,暫緩收繳工會經費,盡最大可能地減少制度羈絆。目前,江蘇省級涉企收費在政府收費清單中占比已低於25%。

高清進一步表示,《意見》明確審批部門在審批過程中委托開展的技術性服務活動,必須通過競爭方式選擇服務機構,並由審批部門支付相關費用,並按規定納入部門預算。“過去靠收費養的人由財政保證,並逐步進行精簡。”

同時,針對企業反映的金融機構存在的轉嫁貸款評估成本、已承兌匯票代替貸款等問題,依據現有相關政策,《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對金融機構行為的監管舉措,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挖掘為企業減費讓利空間,努力實現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雙降”。

就過去電費只收“現金”的問題,高清指出,江蘇已獲批售電側改革試點,《意見》提出堅持市場化方向,對信用評價為良好的企業,由供用電雙方協商,選擇靈活的電費結算方式。

此外,考慮到目前全國至少有23個省市頒布了減輕企業負擔的法規或規章,《意見》就此明確,2017年9月底之前對原有《進一步改善企業發展環境規定的通知》(2004年)進行修改完善,確保減負“依法”進行,不走“回頭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意見》還要求加強對壟斷商品及服務的價格管理,嚴肅查處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低價購買商品的行為,堅決制止和依法查處通過壟斷協議等方式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50

江蘇“吸才”殺手鐧:多招彌補“個稅扣除”,到手工資等於稅前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7884

(21世紀經濟報道/圖)

此前,江蘇曾出臺政策,對人才個稅扣除部分可給予“最高三年、最多30萬”的補貼。而此次《意見》給出了具體突破性的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近日,先有杭州擬出臺“租購同分”,為“杭漂”安居打下基礎;後有武漢市委書記高調宣布大學生八折購房;再之後是江蘇提出部分人才可以補貼扣稅收入。可以看到,各種政策既有針對高端人才,也有專門吸引畢業生。而地方人才大戰的打法,也開始向更“貼心”的方向轉變。

經過近半年的調研匯總,8月28日,江蘇省政府對外公布了《關於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的意見》(下稱《意見》),試圖持續減輕企業負擔,切實提升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的獲得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這已是近兩年來,江蘇第三次下文減輕企業負擔。據江蘇省“減負辦”(掛靠省經信委)統計,預計到2017年底可累計為省域內企業減負超過2310億元。

《意見》由17條具體的政策組成,包含“完善營改增、確保稅負只減不增”,規範中介和協會收費,減少省級涉企收費,加大對職工培訓補貼力度的措施以及在用電、融資、人才引進獎補“等方面。

尤其值得關註的是,此次《意見》在吸引人才方面使出“殺手鐧”: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在這背後,體現了江蘇的發展思路:通過引進人才,減輕企業負擔,帶動整個江蘇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王誌忠表示,江蘇自1997年開始根據中央規定減輕企業負擔。在本次《意見》出臺後,省級政府為企業減輕負擔的政策操作空間已很有限。

補貼人才扣稅收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江蘇減輕企業負擔工作此前大致經歷了治亂減負、清費減負階段,共為企業減負約150億元。2016年,隨著江蘇省政府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意見的出臺,正式進入“降本減負”階段。

2016年,江蘇直接降低企業成本1070億元。當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7萬億元,同比增長7.5%;實現利潤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0%;收入、利潤均居全國第一,分別占全國的13.7%、15.3%。這意味著,江蘇前兩輪降成本意見的深入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自2017年以來,江蘇減輕企業負擔工作不斷推出新的措施,包括精準落實國家政策,停止征收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進一步下調工業企業電價等。2017年1-6月,江蘇直接降低企業成本590億元以上。其中,降低企業人工、物流成本約65.4億元;降低用能、用地成本約13.5億元;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約507億元。

而此次印發的《意見》,是江蘇近兩年來第三次由省政府直接下文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這與之前的有何不同?

王誌忠對此解釋,從精準貫徹中央精神和省級開展的“大走訪”活動反饋看,企業對“稅費”負擔的問題反映仍然較為強烈,這主要是因為當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市場風險點增多。因此,在企業負擔重、成本高問題凸顯的背景下,不斷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尤為重要。

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高清也認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發生了新變化,需要更大力度地釋放降本減負政策紅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此次“降本減負”,很多政策圍繞著企業用人方面。據了解,有企業通過“高薪”招納高級人才,但在繳納個稅之後,其收入會打折扣,與高級人才的預期有差距。

此前,江蘇曾出臺政策,對人才個稅扣除部分可給予“最高三年、最多30萬”的補貼。而此次《意見》給出了具體突破性的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創新人才政策,使引進人才的實際收入等於其工資薪金的稅前收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地方政府可在租房補貼、項目資助等方面加大力度,彌補“個稅扣除部分”。

另一條創新性的政策在於,可將“地方教育附加”這部分的費用,用於職工技能培訓補助。該政策為江蘇在第一輪降成本意見中的全國首創,但因為缺乏操作細則難以落地。

本次《意見》則要求在2017年9月底之前發布具體的實施細則,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傾斜力度。

江蘇省財政廳副巡視員徐洪林對此表示,“地方教育附加”在江蘇提取的規模已達到約130億元的,這將為企業在轉型升級中提供“人”的支撐,防止人才流失。

多措施“減負”

針對企業減負,《意見》還提出了其他的措施。

比如,作為國家的重要財稅政策,“營改增”減稅效果明顯,但一些行業由於進項抵扣不足,上繳稅收不降反增。《意見》提出進一步幫助納稅人用足各項過渡安排和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繼續按簡易方式繳納增值稅。王誌忠指出,必須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而在減少省級涉企收費上,企業普遍反映的一項為“工會收費”。對此,王誌忠表示,收取比例由國家工會法規定,地方沒有調整的權限。因此,《意見》提出對按規定免征增值稅的小微企業,暫緩收繳工會經費,盡最大可能地減少制度羈絆。目前,江蘇省級涉企收費在政府收費清單中占比已低於25%。

高清進一步表示,《意見》明確審批部門在審批過程中委托開展的技術性服務活動,必須通過競爭方式選擇服務機構,並由審批部門支付相關費用,並按規定納入部門預算。“過去靠收費養的人由財政保證,並逐步進行精簡。”

同時,針對企業反映的金融機構存在的轉嫁貸款評估成本、已承兌匯票代替貸款等問題,依據現有相關政策,《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對金融機構行為的監管舉措,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挖掘為企業減費讓利空間,努力實現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雙降”。

就過去電費只收“現金”的問題,高清指出,江蘇已獲批售電側改革試點,《意見》提出堅持市場化方向,對信用評價為良好的企業,由供用電雙方協商,選擇靈活的電費結算方式。

此外,考慮到目前全國至少有23個省市頒布了減輕企業負擔的法規或規章,《意見》就此明確,2017年9月底之前對原有《進一步改善企業發展環境規定的通知》(2004年)進行修改完善,確保減負“依法”進行,不走“回頭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意見》還要求加強對壟斷商品及服務的價格管理,嚴肅查處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低價購買商品的行為,堅決制止和依法查處通過壟斷協議等方式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51

如何成為新零售創業“品類殺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14/165117.shtml

如何成為新零售創業“品類殺手”?
野草新消費 野草新消費

如何成為新零售創業“品類殺手”?

很多人講中國的零售有很多商業模式的創新,其實,在美國這些模式已經演繹了很多次。

“新零售”是最近大家關註的重點領域之一,阿里、小米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商務部也發布萬字報告對其進行詳細闡述。近日,熊貓資本董事總經理谷承文(Bonnie)借著《品類殺手》的分享,梳理了自己對零售變遷、新零售創業的一些觀點看法。

谷承文認為,做零售很殘酷,要隨時更叠,自我變革。而令人唏噓的是,就在上周,“品類殺手”的鼻祖——玩具反鬥城(Toys“R”Us)也傳出了面臨破產的消息。“新零售”的本質逃不開“零售”二字,而關於新零售領域的創業與投資,或許我們可以以史為鑒,從“品類殺手”的數十年成長中獲取一些啟發。

特約作者 | 谷承文(熊貓資本董事總經理)

和很多新零售從業者交流的時候,他們經常提及亞馬遜這樣的公司。確實,亞馬遜是零售領域標桿性的公司。

但如果我們回看零售發展的幾百年歷史,在亞馬遜這個“線上超級物種”誕生之前,“品類殺手”也曾在線下零售大戰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特的競爭力。它們是某一個細分品類的“代言人”,往往能獲取規模用戶,具有良好的性價比及美譽度,自帶流量和品牌屬性。

品類殺手的核心是什麽?

我認為,品類殺手的第一核心是性價比,這是永恒的消費價值觀。即便是今天流行的“消費升級”概念,也是讓用戶用同樣的價格能購買更高品質的商品,或者以2倍的價格購買到5倍甚至10倍品質的商品,其本質就是性價比。如果非要說有例外,那就是奢侈品,這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範疇以內。

“降低價格使得大部分商品都能被一般意義上的消費者接觸到,這就是消費者文化的民族進程。——《品類殺手》”

新零售的概念可能很新穎,模式可能很獨特,但在我看來,新零售的本質還是零售,而零售就需要持續的優化效率與提升用戶體驗,且永遠都要不斷地演進,不斷地自我革新,極具魅力又充滿挑戰。

如何成為新零售創業大潮的獨角獸,很難有簡單標準的答案。但如果我們回看“品類殺手”從誕生到輝煌,到在巨大的市場挑戰中不斷調整的幾十年歷史,相信能給大家一些啟發。這是想和大家分享《品類殺手》的初衷,當然也結合了很多我自己的心得和體會。

“零售創新”是過去模式的演繹和重複

很多人都講中國的零售有很多商業模式的創新,其實不然,在美國幾百年的零售歷史里面,這些模式已經演繹了很多次。

比如說會員折扣模式。亞馬遜被一致認為是該偉大商業模式的開創者,事實上早在1948年,E.J.Korvette公司就向其會員用戶提供33%的折扣;Price Club則在1976年開始向會員收取25美元的年度會員費,並向其會員提供獨家折扣的商品,其背後反映出的是超高庫存周轉率(每年16次)的效率優勢。

比如說免費送貨。早在1850年,百貨公司鼻祖之一Bon Marche就為其巴黎市區及超過一定購買金額的顧客提供免費送貨上門服務,亞馬遜則是在2009年之後才開始學習的。

比如說自助服務。現在火得不得了的無人便利店也並不是什麽新鮮概念。1921年,金伯利推出衛生棉條產品時,就開始嘗試自助式購買。因為女性比較害羞,不太希望別人看到我在挑棉條,所以在這個品類的購買場景中,無人售貨的體驗要更好一些。

另外,在上世紀90年代,有非常多的公司嘗試自助結算體系,但是當時沒有推廣下去的原因是技術不夠成熟。一方面成本高昂,每一臺機器要8萬美金,另一方面,它的出錯率很高,且容易發生偷盜等問題。最終自助結算系統變成了一個“錦上添花”的解決方案,主要用途是在聖誕等購物狂歡節作為補充的結算工具。

還有現在大熱的消費金融。Circuit City在03年時,其信用卡收入就占了總利潤的100%(後賣給第一銀行);西爾斯,其信用卡收入則占總利潤54%(後出售給了花旗銀行)。延展開去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是否專業的金融機構才能擁有更低的資金成本和更強的風控能力?

包括零售渠道的自有品牌產品。今天,自有品牌產品是所有渠道型電商BP中未來戰略方向的標配,而實際上,線下的零售巨頭們早已驗證這一模式的可行性。如西爾斯的自主品牌Allstate(輪胎及汽車保險品牌)銷售額超過其零售業務;美國超市渠道自有品牌銷量占比20%,英國則為45%左右,德國這一數據可能更高。

所以我認為,今天很多所謂的商業模式的創新,包括微商等等,其實也並不是真的創新,之前在線下已經有多次驗證,只是現在搬到了線上而已,本質是沒有變的。

零售的變和不變

今天的“新零售”和以前的零售有什麽不同?或許從零售的變遷來看會更有啟發。

今年以來,熊貓資本也在看無人便利、無人box等項目,討論過這是否進一步滿足了用戶“極度便利、極度懶”的人性需求。同時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比如北京的連鎖便利店沒有上海發達,有人解釋說,北京因為交通原因,只能做半條街的生意。

實際上,零售和消費文化與城市化進程、品味、本地文化都有著休戚相關的聯系。

零售的變遷首先圍繞著消費者人流的變遷。比如城市的生態,交通網絡的建設,甚至交通工具的普及,這些因素決定著消費半徑是3公里還是30公里,甚至更大。其次,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與品位、人口結構與社會分工等,都是推動零售變遷的重要因素。

微信圖片_20170914104241

不同時代美國零售業的變遷(總結圖)

比如,在二戰以前,百貨商店是消費核心,因為在那個階段對應的是城市人口的快速擴張。二戰結束之後,1945年到1980年代開始出現了專賣店,也就是品類殺手店。在80年代之後,在城市中心外開始出現很多大型的購物中心,背後都與二戰以後美國的新興富裕階層轉向郊區生活這一歷史背景相關。而繁盛於日本的便利店,其背景則是日本老年化及全職工作的女性持續增加——相對價格,新一代日本消費者更追求極致的“便利”。

我們不禁要想,零售的持續演進會不會走向更極端的兩級分化?比如一端是郊區的超級購物中心,一端是城市中心的小店,而互聯網則能解決“小店”展示效率的問題。

在這場充滿未知的演進中,一方面意味著持續的“機會”,另一方面則意味著“高不確定性”。我認為,在持續變化的市場中,“變異”很難捕捉,把握“不變”則相對可行。

“ 如果你想要一份成功可持續的事業,不要問自己在未來將發生什麽或影響你的公司的改變。相反,你應該問自己,什麽不會改變,然後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些事上。——亞馬遜CEO 傑夫•貝索斯 Jeff Bezos”

總結來看,不變的東西有哪些?我認為有三點:第一,要為用戶創造價值;第二,你要跟當時的環境結合,正好在勢能上;第三點,為產業鏈上下遊創造價值,各方共贏。

1. 為用戶提供價值

在零售領域,消費者永遠都希望擁有更豐富的產品選擇、更便捷的服務、更高的性價比、更好的體驗,這是永恒的“消費需求”,而這背後則意味著效率的持續優化。(下圖為亞馬遜戰略圖)

2. 順勢而為

所有大成的公司都需要一點“天時地利人和”。簡單來說,公司要站在一個正確的勢能上。

比如說亞馬遜的崛起可以說是借了兩個勢能:

第一,亞馬遜站在了美國線下成熟的零售巨頭肩膀上。在創立之初,亞馬遜就與玩具反鬥城(Toys "R" Us)、史泰博(Staples)、歐迪辦公(Office Depot)、電路城(Circuit City)等都建立強關系,為它們經營其網上業務,後期才開始自己對接品牌商,建立自有供應鏈。

第二,亞馬遜早期享受了美國對網絡消費稅收的減免政策。

3. 為產業鏈上下遊創造價值

還有一個不變的邏輯,你的存在一定是為整個產業鏈的上下遊創造價值。比如說曾經很火的比價網站,站在用戶的角度是沒有問題的,用戶都想要最便宜的東西,但是站在供應鏈的角度,它會損害商家的利益。最終這些比價網站沒有一家能大成。

品類殺手的遊戲叫做“效率”

整個零售的發展,是一部血腥的兼並收購史。我們看到過往的那些百貨公司多如牛毛,不斷叠代,不斷地有公司死去,不斷地有新公司出現。

而這場遊戲的名字叫作效率。

效率其實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規模效應,規模效應主要體現在上遊價格的談判,以及運營效率上(規模對運營成本的攤銷);二是其科技軟實力,比如說沃爾瑪的庫存跟蹤系統以及它的定價系統都遠遠領先於其他公司。

所以亞馬遜創業的時候做了一件很對的事情,他的兩個核心的系統——庫存系統和定價系統——的人才全部是來自沃爾瑪的VP,相當於直接站在了線下零售巨頭的肩旁上。在變與不變中,它很好地把握了“不變”,同時又發揮了“變”帶來的優勢。

成為品類殺手與隨後的挑戰

《品類殺手》一書中有一個重點案例,叫玩具反鬥城。它是品類殺手的鼻祖,它開創了這個模式。

微信圖片_20170914104403

如果說零售渠道有四個核心要素:性價比、品類豐富、便利、體驗好,不同的渠道品類則會在這四個要素中進行組合,往往會以某一點或者兩點作為核心,但在其他的要素上打折扣。

比如說便利店,便利店顯然不滿足低價、種類多,體驗也不夠好,但是突出了便利這一核心特點。

比如今天大家熱議的Costco、山姆會員店等所謂“消費升級”零售商,它們主打有特色產品的“性價比”,而其實現方式並不是通過深庫存來實現,而是通過窄SKU來實現。因為這類渠道往往是切某一個垂直人群,而不是大眾人群,需要將相對有限的購買力集中到更加有限的SKU中去,從而打造出相對的規模優勢(如Costco的SKU在數千量級,僅是其它綜合零售商的1/10),同時還幫助用戶簡化了購買決策流程,優化其體驗。

而品類殺手的核心是便宜和選擇多,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它的便利性和體驗不夠好。比如到遠郊的超市要開車前往,而最早的“品類殺手”甚至都是水泥地,體驗相當差。

所以這樣一個“2+2”的組合:2個很好(便宜、選擇多)、2個不好(便利性和體驗差),能切的品類是會有其局限性的。

從結果來看,品類殺手成為了兒童服裝和兒童玩具的引導者,體育用品、電器、園藝品、家庭生活用品等品類的第二大銷售渠道,健康美容、珠寶、婦女服飾、鞋子及家具等品類的第三大銷售渠道。

而在後續不斷的演進中,由於電商的崛起,帶給品類殺手巨大的壓力。其賴以生存的“低價”和“選擇豐富”,與電商這一渠道新物種的核心競爭力正面相撞,而電商還能給用戶更優質的體驗,比如更豐富的SKU、更便捷的發現效率(通過算法及社交網絡推薦)。

品類殺手的生存技能

渠道難以溢價,這是品類殺手如今痛苦掙紮的原因。它們會遇到規模優勢更明顯,選擇更豐富的綜合零售巨頭如沃爾瑪、亞馬遜的競爭。如何能生存並更好的發展,看起來只有兩條可行的路:

第一點就是做線下,比如說寵物品類殺手,推出寵物餵養咨詢、洗浴中心、醫療服務等;玩具品類殺手,推出兒童夏令營、線下比賽等。這類體驗是極難標準化的,也是線上平臺難以簡單複制的。

第二點就是貨品的差異化。而貨品差異化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自己去推出自有品牌,第二種是跟上遊品牌合作推出自己渠道專賣的品牌。如Petsmart公司,其近10000種產品中,只有40種與沃爾瑪重複,其余均來自獨家合作or自主品牌。

而關於自有品牌的共性,我的總結是:

1. 該品類對用戶的重要度一般(比如奶粉、護膚品渠道品牌比較難切,屈臣氏也只能以相對不那麽重要的護手霜為切入口);

2. 用戶對該品類的產品感知能力較強,好與壞能判斷出來;

3. 用戶不願意付溢價,“性價比”是較為核心的因素。

也就是說,自有品牌切的是對用戶而言重要程度一般,同時又比較能夠判斷商品的好壞、註重性價比的品類。比如家居百貨,雜貨等等,網易嚴選也算是主打這些品類。

反之而言,用戶覺得對自己很重要,同時又不太具備差異感知能力的領域,最有可能出現超級品牌公司,因為在這些品類中用戶願意為品牌付溢價。較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女性護膚品,護膚品對女性用戶而言很重要,但是她們卻很難判斷產品的品質,從而依賴“品牌”來進行購買決策。

對當今新零售的思考

今天的流量已經轉到微信上來了,微信目前是9億多的日活躍用戶,每天的用戶使用時長還在不斷地增加。我們已經進入了微信註意力時代。

上世紀20年代,電視媒體的誕生催生了寶潔這樣的品牌公司,以及後續的美泰公司(當時的數據顯示,2/3的有電視家庭的用戶都有12歲以下的孩子,他們就是美泰的核心用戶群)。

那麽今天,在微信這個新型的“Branding(品牌)+Distribution(分銷)”融合為一體且還有社交屬性的平臺,能否成長出新型的品牌公司及渠道公司?我覺得這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今天我們在看微信平臺的時候,基本原則也是去遵循那些不變的規律,然後去把握變化的部分。

以微商為例。早在微信出現之前,就有一種被全世界都驗證的模式叫做“直銷”,美國的康寶萊、韓國的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為諸多女性消費者熟知的“雪花秀”就是愛茉莉集團下屬品牌,以直銷起家,且直銷目前仍是其第一銷售渠道),中國的無限極等等。

這些存活下來的“直銷品牌”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產品品質要好,效果能感知,最終將“用戶變為自己的銷售代理”(比如無限極300億的年銷售額,近100億是其底部的直銷大軍自消費的)。

而在我們拜訪微商行業從業者時,大家都在強調的一個詞是“裂變”。裂變的本質在於你把你的用戶變成了粉絲,把粉絲變成代言人,把代言人變成你的銷售。這與“直銷”何其一致。

但同時我們又在思考未來可能的“變異點”,不管直銷還是微商,它的“鏈條”都是相對比較長的,這與零售追求極致的效率似乎相矛盾,而從現狀來看,真正能支撐這種“低效”模式的都是毛利極高的品類。那麽未來,微商能減少流通環節,甚至把信息流與物流分開(信息流多層,而物流則從品牌商或者工廠直接到達終端用戶),進一步提升效率,從而切入更多的品類嗎?或者它可能會變成品牌最低門檻最快叠代的“試驗田”嗎?抑或是“branding”和“distribution”的組合拳?

歷史總在輪番重演,當我們身處其中,越希望看得清楚明白,卻又越覺得模糊搖擺。但不管怎樣,時時翻讀歷史,總能給我們啟發和引導。而關於“新”零售的探索,我們還在路上,歡迎一起交流探討。

* 本文作者為野草新消費特約作者谷承文。加入消費升級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18710037601)。

微信圖片_20170628201529

野草新消費 新零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26

《銀翼殺手2049》為何叫好不叫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30/165753.shtml

《銀翼殺手2049》為何叫好不叫座?
娛樂獨角獸 娛樂獨角獸

《銀翼殺手2049》為何叫好不叫座?

2D轉3D,是為票房不佳尋找的保底特效藥?

來源 | 娛樂獨角獸

由華納兄弟影業和索尼哥倫比亞影業聯合發行的經典科幻續作《銀翼殺手2049》昨日(10月27日)起正式在中國內地上映,首日排片21.1%,不及同日上映的由吳彥祖主演的另一部好萊塢災難片《全球風暴》的33.1%,預計首日綜合票房在2000萬上下。     

影片是1982年《銀翼殺手》的續作,由大師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該片在科幻電影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其故事核心和電影美學風格也直接影響了後續諸多科幻作品,盡管褒貶不一,但在影迷心中仍舊被奉為影史科幻電影的第一名。 

《銀翼殺手2049》由《降臨》、《囚徒》的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攝影師是好萊塢的“無冕之王”羅傑·迪金斯,配樂之一請到了漢斯·季默,這樣的陣容雖不能說超越本就完美和偉大的前作,但在時隔35年後,還能將其續作完整且非常驚喜地打磨出來,也實屬難得。

微信圖片_20171030133114

影片10月6日在北美率先上映,媒體和觀眾評分非常理想,爛番茄88%,MTC81分,IMDB8.5分,這和前作的評分近乎相同,不過這個成績卻沒能轉化為票房,北美上映20天,票房僅7673.8萬美元,在海外其他地區目前也只有1.2億美元票房,對成本1.5億美元的本片來說,全球至少要在5億美元才能回本。

盡管中國內地今天剛剛上映,不過根據首日的票房表現,影片將會和上半年《攻殼機動隊》的最終走勢大致相同,因此在擁有較高口碑下的本片,卻沒能獲得預期中理想的市場表現,好萊塢片商們對重啟陳舊IP的制作意圖和思路,也許會由此被貼上“高風險”的標簽。 

導演的文藝屬性令影片風格並非市場主流 

《銀翼殺手》的導演是雷德利·斯科特,在好萊塢是少有的能夠駕馭多種類型且都有較高品質保證的導演之一,科幻片《異形》、《銀翼殺手》、《火星救援》等,史詩片《角鬥士》、《天國王朝》等,戰爭片《黑鷹墜落》,劇情片《末路狂花》、《謊言之軀》等,是標準的好萊塢創作體制里誕生出的導演,即有著清晰準確地商業判斷和工業模式化的制造,若是要延續《銀翼殺手》系列,要想推陳出新,再找如雷德利·斯科特一般的好萊塢系導演,註定很難勝任。

丹尼斯·維倫紐瓦是加拿大導演,最早以執導外語片出身,令他聲名鵲起的作品《焦土之城》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從而打開了好萊塢之門。之後進入好萊塢執導的第一部作品《囚徒》大受好評,羅傑·迪金斯的攝影和維倫紐瓦在這部影片里揮灑自如地敘事技巧完美契合,盡管片長近乎160分鐘,但卻始終引人入勝。緊接著的《宿敵》雖然有些過於作者化,但強烈的懸疑氣氛營造同樣贏得了不少的贊譽,而這兩部影片也讓他在好萊塢逐漸站穩腳跟。

微信圖片_20171030133125

有別於如雷德利·斯科特一樣的好萊塢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這種“外來系”導演完全是靠作品才能闖入長久被美國人“占領”的電影殿堂,而往往是這種類似於不同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外國導演,能用專屬於自己的風格和語法詮釋出電影之美,對於華人導演,李安如此、吳宇森如此、張藝謀也是如此。

真正讓維倫紐瓦在好萊塢被重視的作品應該是《邊境風雲》,在這部影片中他用獨到對節奏地掌控、懸疑感的鋪陳和營造,加上與羅傑·迪金斯擅用的低光鏡頭匹配的凜冽敘事,讓維倫紐瓦的作者性和商業性在影片中融合在了一起。

今年1月在中國內地上映的《降臨》也是其作品,憑借這部電影維倫紐瓦也成功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緩慢地敘事一直是他電影里特點,在《銀翼殺手2049》里依舊如此,原本前作《銀翼殺手》就有些過於緩慢,甚至被詬病敘事拖沓無聊,而在這部影片中維倫紐瓦的特點延續了前作的慢和平。 

這其實對觀眾是有一定的考驗的,像上文提到的《攻殼機動隊》,上映時評價不高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敘事緩慢拖沓。對去影院為享受兩個小時純娛樂或為放松的普通觀眾,這樣慢節奏且對故事本身沒有非常強核心敘事性的影片,就是一個挑戰。 

《銀翼殺手2049》的片長為163分鐘,在院線影片中算時間很長的,而在敘事緩慢的前提下片長還將近三小時,普通觀眾是鮮有耐心的,盡管在網絡上評價非常好,但大多來自於影迷或是《銀翼殺手》的粉絲,而看完豆瓣的評分也會顯而易見地出現評價兩極。

微信圖片_20171030133136

維倫紐瓦是拍文藝片出身的導演,在進入好萊塢商業領域後,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商業大制作,他在前幾部作用里的過人之處和鮮明特征卻成為《銀翼殺手2049》票房不佳的原因之一,對比《降臨》全球2.03億美元,《邊境殺手》全球8487萬美元的票房,就可見文藝屬性過重且帶著個人作者化的導演,在面對商業市場挑戰時,會出現的這種分裂式結局。 

2D轉3D,是為票房不佳尋找的保底特效藥? 

相信在《銀翼殺手2049》上映之前,許多中國觀眾都被影片“中國特供3D”的消息激怒過,在上映前該片海外的發行方索尼哥倫比亞公司還在微博公開表示“影片3D並非中國特供”,以此來消除觀眾的疑惑。 

在微博上也有諸多網友紛紛發聲希望影院都排2D場次,保證最佳的觀影效果,之後便有多家影院公布了影片上映後的2D排片,以此來換取大眾的關註和觀眾的支持。 

觀眾此次對影片2D版本的渴求,原因是來自該片攝影師羅傑·迪金斯的親自推薦,他稱觀看本片最佳的方式就是普通2D,而不是3D,也不是IMAX。在言論擴散後,在被長久“中國特供3D”欺騙下的中國觀眾就有了理由和信心向院線方索取2D排片。

微信圖片_20171030133148

此次事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去年暑期,“中國特供3D”的《諜影重重5》,在影片上映伊始全國基本都是3D排片,但原本為2D制式的影片以及保羅·格林格拉斯代表性的手持鏡頭根本不適合3D觀看,令網友大為憤怒,在一些微博大V的帶動下,網友也紛紛聲援影片的2D排片,最終在觀眾的支持下全國陸續加開了2D場次。 

目前的好萊塢影片大多會用3D、IMAX3D、2D這樣的格式上映,而在除中國內地之外全球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確是能夠同時有這三個版本上映的,但在中國內地,3D影片幾乎看不到2D排片,無外乎是3D的票價略高於2D,而據索尼哥倫比亞官微聲稱這並不是中國特供,屬於全球範圍共有的制式,也就說明發行方在對影片做全球發行時,就加開了3D版本。

在近些年的中國市場,除好萊塢大片慣用的3D格式外,許多國產片也紛紛加入“轉制3D”的陣營,因為票價高於2D版本,許多制片公司都會選用3D發行影片。但在目前中國影院3D設備建設還並沒有完全達標的情況下,導致這種臨時轉制3D的影片所呈現效果非常差,尤其是警匪片、喜劇片等完全沒有必要用3D制式的影片,“暗、看不清”是觀眾唯一的感受。 

在這樣的狀態下,中國觀眾也就不得不接受去影院觀看本來是2D格式的3D影片,由於沒有渠道申訴這種“霸王條款”,觀眾也就習慣了這樣的情況,因而對許多好萊塢2D影片來說,在中國就會選擇用觀眾“不得不接受”的3D格式放映,且對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無法獲知影片在北美的原始放映版本,所以就達到了賺取高於2D價格的3D票房。 

《銀翼殺手2049》之所以能夠如此,也許是發行方對影片票房前景的不夠樂觀,像上文所陳述的觀點以及維倫紐瓦過去幾部影片的全球票房並不高,導致發行方對影片的全球發行也沒有足夠的信心,從而會選擇3D格式提高票價,能從中多賺取一些收益。

而影片目前的全球票房證實了發行方的擔憂,不過3D也沒能挽救影片糟糕的市場表現,在過去較容易“蒙混過關”的中國市場,此次也在觀眾的聲討中加上了2D排片,發行方的算盤也許是打錯了。 

無論是在好萊塢還是中國,讓觀眾看到一部影片本應該有的原始樣貌和版本是觀眾應得的基本權利,不管是哪一方為賺取利益從中更改電影的格式或版本,都是對影片的不尊重、觀眾的不負責任。中國觀眾此次能夠第一時間爭取2D排片,是中國市場對外界的一個信號,中國觀眾不再是能夠被輕易欺騙的初級觀眾了。

《銀翼殺手2049》從影片質量上講無可厚非,是能夠和35年前的《銀翼殺手》相媲美的續作,但因為導演個人風格的強烈和影片受眾的限制,導致影片並沒能獲得理想的票房收益,且在中國被“特供3D”風波侵襲後,輿論評價受到影響。

好萊塢片商如何在保證商業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加入像維倫紐瓦這樣與“舊好萊塢”格格不入的標新立異在影片中,是之後要考慮的面對的。 

好萊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56

大眾CEO赫伯特·迪斯:微笑的“成本殺手”

個人的角色轉換是如此的迅速。2018年4月24日,出席北京車展的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在北京酒仙橋帶著他巴伐利亞紳士的微笑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而此刻相距記者3月13日在德國沃爾夫斯堡大眾年度發布會上見到迪斯不過一個多月時間,彼時迪斯還只是大眾集團隸屬的大眾汽車品牌的CEO。

2018年4月12日,大眾汽車集團正式發表聲明,宣布其公司管理架構的大幅度調整,大眾品牌原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接替馬蒂亞斯·穆倫(MatthiasMueller),出任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該人事變動立即生效。

“我非常喜歡大眾汽車的同事們以及整體的工作氛圍。我期待著在未來五年乃至十年中能與大家一起把大眾汽車集團打造得更加成功。”現年59歲的迪斯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剛接替穆倫,履新僅一個月的迪斯就已經提出了多項改革新政,包括成立六大事業板塊,對旗下多個品牌進行整合,並加大北美業務投放以及專門設立中國的業務板塊,迪斯希望通過變革為大眾集團註入新的發展動力。

“成本殺手”

“就我個人而言,對於這一份工作可以說是準備充足。我是學機械工程出身的,也學過制造科學。”迪斯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了他的工科背景。1958年10月24日迪斯出生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首府慕尼黑。1977年他進入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主修車輛技術,1978年到1983年在著名學府慕尼黑工業大學學習機械工程專業,從1987年起,迪斯在Milberg教授門下做博士生。

“我的職業生涯始於汽車行業,也一直在汽車行業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曾經在德國一家電子零部件跨國企業工作過十多年,從供應商的角度對汽車產業有了很好的了解。”迪斯這樣回顧自己職業生涯的開端。1989年,迪斯在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德國博世公司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1990年,他被任命為博世位於西班牙Treto工廠的技術總監,三年後迪斯就升任了總經理。

“後來我進入了德國一家全球知名汽車品牌,並在那里工作了約20年,其間我管理過工廠、采購,也管理過公司在全球的摩托車業務及其零售網絡,後期我也負責過研發業務。”迪斯這樣低調概括他1996年進入全球著名車企德國寶馬集團的工作經歷,但事實上,正是在寶馬的20年,迪斯不僅快速提升、獨當一面,更展示了其變革的大膽、鮮明的個性。

技術出身的迪斯,剛進入寶馬擔任的是寶馬英國伯明翰及牛津工廠的廠長。工作中,迪斯喜歡大膽變革,總喜歡用個性去觸碰大企業繁瑣的流程,與他共事過的人形容,這是一個不知道什麽是韜光養晦的人,從不給犯錯誤的人保留機會:“他不希望別人浪費他哪怕一分鐘的時間。”

2007年,迪斯成為寶馬集團董事會成員,負責采購和供應商網絡業務。從技術中層到擔任寶馬銷售董事,迪斯為寶馬的發展帶來了兩大變化,在他的帶領下,寶馬整體產品朝著年輕化高效率轉型,而在成本把控上工科出身的迪斯比一般銷售出身的業內同行更是不惜痛下狠手,執行到位。他曾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寶馬制定的高達50億歐元成本削減的目標,甚至寶馬內部至今都稱他為“成本殺手”。

2014年,伴隨著時任寶馬集團CEO羅伯特·雷瑟夫(NorbertReithofer)的離任,誰來接任這一職務成為當時討論的熱點話題。而在熱門人選中,迪斯就是CEO候選接班人中呼聲頗高的一位,當時德國當地媒體都援引各方面消息推斷,在寶馬年輕化與財務管理兩大方面,沒有人比迪斯做得更好。

令人意外的是,在年輕化的發展思路下,寶馬監事會與匡特家族最終選擇了年齡不到50的集團董事拉爾德·克魯格擔任CEO,時年55歲的迪斯與這一職位失之交臂。了解寶馬集團的相關人士透露,在寶馬集團,55歲以上的高層已經被認定為年齡偏大,不再適合領導寶馬年輕化戰略,因此寶馬選擇更加年輕的克魯格。

出乎不少人意料,個性十足的迪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提出離職,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改換東家,加盟到寶馬的同胞競爭對手德國大眾集團。與寶馬不同,大眾的人事關系更加複雜,當時進入大眾董事會的多為成熟、經驗豐富的高管,55歲的迪斯在這里成為“成熟積極”的人才,年齡與閱歷成了他的優勢。

調整大眾

不同於迪斯的前任大眾前CEO穆倫的憂郁氣質,迪斯的臉上常常洋溢著巴伐利亞陽光般“無法言表”的笑容,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的談話中語氣平緩。在不少接觸過他的中國人眼里,迪斯沒有德國人固有的“刻板”,是一位“非典型”的德國人。

“大眾汽車集團擁有非常優秀的品牌和強大的技術組合,更重要的是它擁有巨大的發展和提升空間。因為這個原因,我於兩年多前加入大眾汽車。”迪斯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時間倒回兩年多前,2015年7月1日,離開寶馬的迪斯成為大眾乘用車品牌管理委員會主席。

彼時的迪斯說:“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一個令人振奮的願景,做出一番影響巨大的事業。”

但是事實上,迪斯在2015年接任大眾乘用車品牌CEO時,卻正值大眾品牌全球銷量下跌之時,而他上任的首要任務也變成執行當時大眾集團CEO馬丁·文德恩(MartinWinterkorn)提出的減支計劃,以幫助大眾品牌實現2018年6%以上的利潤率目標。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大眾品牌的利潤率只有2.5%,同時,在當時的減支計劃中,存有一半的措施尚未確定,實施更是困難重重。

龐大的大眾集團當時定下了縮減50億歐元運營成本的目標,而時任大眾集團CEO的文德恩則把迪斯稱為“業界最強”的職業經理人。在他看來,迪斯“最大的能力”之一就在於他有能力將大眾不景氣的核心業務變成利潤機器。畢竟,曾在寶馬任職近20年之久的迪斯擁有“成本殺手”的稱號。2008年經濟危機時,雷曼兄弟倒閉,而迪斯卻在正確的時間及時實施正確的決策,圓滿完成了寶馬削減開支計劃,及時地降低了成本。

但是,躊躇滿誌又被寄予期望的迪斯沒有預料到,在他就任後僅兩個多月,大眾集團這艘全球汽車業的巨輪就觸到了“冰山”,遭遇了自成立78年以來最大的醜聞——柴油車排放造假的“排放門”事件。這一事件影響之深遠令大眾集團上下以及全球汽車業界人士都始料未及,目前還在全球範圍內不斷發酵,大眾集團仍在為其付出代價——包括截至目前已經支付出的共計200億歐元的費用,還有包括文德恩、穆倫在內的兩任大眾集團CEO。

“由於柴油發動機排放事件,我們在過去兩年經歷了非常艱難的時刻,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來處理這個問題,後來我們逐漸從這一事件中走出來。”迪斯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不過,即便是在“排放門”陰影籠罩的大眾集團,迪斯依然保持了其“硬派”作用,貫徹落實集團的減支計劃。在“排放門”危機後,迪斯攜手文德恩的繼任者穆倫與工會進行了8個多月的談判,最終達成了全球裁撤3萬名員工的協議,在就任大眾品牌CEO不久,迪斯就毅然停掉了輝騰業務。2016年3月15日,伴隨著最後一輛輝騰下線,位於德累斯頓的玻璃工廠正式停產輝騰,輝騰曾被認為代表了大眾汽車最高的造車工藝。

但是,作為歷史遺留產物,輝騰之前持續銷售多年都未盈利,雖然大眾集團內部多數意見也認為這款車型的存在不再有實質性的意義,但無人敢提出叫停。而在2016年當時,即便新一代的輝騰已經研發並將推出,但迪斯仍舊選擇關停輝騰。

迪斯還不懼勢力強大的德國工會,大力推動廣泛的改革和緊縮計劃,和其同僚一起推進在大眾汽車縮減了3萬個工作崗位,節省了37億歐元的成本。

在迪斯的帶領下,大眾汽車品牌銷售穩步上升,長期陷入困境的大眾汽車品牌2017年的利潤率從上年同期的1.8%上升至4.1%。2018年一季度,大眾汽車品牌在全球的銷量達到了創紀錄的152萬輛,在中國市場實現同比增長了8.3%。

“在大眾品牌重新調整的過程中,迪斯快速實現本質轉變的和嚴謹性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這一成就使得他註定將成為大眾集團2025戰略接下來的執行者。”大眾汽車集團監事會主席潘師(HansDieterPtsch)這樣評價迪斯。

開啟改革計劃

“我肩負的這項新職責中最重要的任務是與我們的品牌以及您——我們的員工一起,我們需要加快並明確道路,特別是在電動汽車,數字化和新的移動服務方面。這正是我們將要做的!”迪斯在就職大眾集團CEO後寫給大眾員工的內部郵件中說。

大眾汽車集團4月12日正式發表的聲明宣布其公司管理架構的大幅度調整,迪斯接替穆倫出任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該人事變動立即生效。根據這份聲明,迪斯將負責主持集團的開發和研究工作,同時還要親自主抓大眾汽車集團的汽車IT板塊。

“工作業績上的突出表現也許是我被選中來做這份工作的原因。”迪斯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事實上,今年64歲的大眾集團前CEO穆倫合同原本到2020年才到期。雖然在穆倫的領導下,大眾汽車集團2016年和2017年的汽車銷量仍然奪得了全球冠軍,但在長達兩年時間里,大眾集團始終為“排放門”這一陰影所籠罩,“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穆倫失去了保時捷家族的信任。”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

贏得了大眾主要股東保時捷家族信任,剛剛履新的迪斯就公布了改革計劃。據大眾集團4月13日的公告,該集團管理和監督委員會已經決定大面積整改集團的管理結構,未來將成立六大事業板塊,對旗下多個品牌進行整合,並加大北美業務投放以及專門設立中國的業務板塊。“我們並不是要改變已經制定的戰略,此次機構調整的目的是要加快實施既定戰略,競爭的加劇和改變促使我們必須跑得更快。”迪斯在給大眾員工的內部郵件中寫道。

對於改革措施,迪斯對第一財經記者進一步解釋說,大眾汽車集團是全球性的集團,活躍在全球所有重要的地區市場當中。集團旗下有12個品牌,整個產品的範圍從兩個輪子的摩托車到重型卡車,無論是產品組合還是技術組合都是多樣性極高而且極其寬廣。現在汽車市場的變化不斷加速,特別是技術上的變化可以說是瞬息萬變,例如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的發展、各種新型動力系統的出現、監管規則的變化、非傳統競爭對手的出現等等,這一切都要求大眾建立一個更加敏捷、反應速度更快的管理架構,而不是將所有議題和決策都拿到董事會進行討論的模式。

根據迪斯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的改革構想,未來根據客戶的需求以及市場的細分,大眾將把乘用車領域的業務分成三個品牌組合。首先,量產品牌組合。這一組合以大眾汽車品牌為核心,包括斯柯達、西雅特、大眾汽車輕型商用車以及與之相關的服務,放在量產品牌組合的業務中。

其次是高端品牌組合。高端品牌的核心就是奧迪,奧迪在市場中的競爭對手是非常清晰的,例如其他的德系品牌和部分日系品牌。

在迪斯看來,在高端品牌當中的奧迪,它的技術和其他品牌之間也有很多進一步發揮協同效應、挖掘潛力的空間,比如奧迪和大眾汽車品牌之間,在電動汽車方面就有共享的空間,奧迪也可以部分地利用大眾目前MQB平臺當中的生產和技術。在各項工作的分工之上,整個集團也以各個品牌見長的領域作為考慮出發點,制定了更加清晰的規劃。比如在銷售計劃方面,會由奧迪牽頭;在生產計劃,特別是精細化生產方面,會由保時捷牽頭;在技術前期研發方面則會由大眾汽車品牌來牽頭。

此外,迪斯表示,大眾將把更高端的幾個品牌組合成為豪華品牌組合,主要有蘭博基尼、布加迪、賓利、保時捷。在他看來,這幾個品牌組合下的品牌和產品之間能夠進一步發揮更大合力和協同效應。比如以大眾汽車品牌為代表的量產品牌追求的是高質量、高效率以及量產所帶來的規模效益。這個品牌組合的客戶群的購車價位在相對統一的區間,而且這個品牌組合的車型在技術上可以通過共享來發揮協同效應。

2018北京車展是迪斯的中國首秀,但卻是有備而來。大眾在北京車展期間發布了一系列重要信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布局未來:到2021年,大眾至少將在中國的6家工廠啟動電動汽車的本土化生產;到2022年,攜手合資企業夥伴,大眾汽車集團預計將有約150億歐元用於電動汽車;2020年前後,大眾將在中國掀起電動車攻勢,基於全新電動車平臺MEB平臺的多款電動車將在中國生產,成本有望大幅度下降。

作為履新後首次來到中國的迪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大眾的戰略架構重組中,中國會是一個單獨的業務區,中國市場對於大眾汽車集團來說是非常大而又非常特別的市場,對於集團全球業務來說具有最重要的意義。所以按照大眾的安排,在集團的管理架構中要有一名董事用百分之百的時間來負責中國的工作,指導和協調大眾在中國的各項業務活動,與大眾在中國所有的利益相關方,例如合作夥伴、供應商和政府有關部門繼續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關系。大眾汽車集團管理架構調整對大眾中國團隊帶來的實質性影響並不大。“此前,與中國市場相關的絕大部分重要決議均是由海茲曼(JochemHeizmann)教授及團隊提出方案的。當然,有很多議題也仍然需要在中國團隊提出方案之後由集團董事會層面進行討論,比如跨品牌合作與協調相關的議題。”迪斯說。

“企業的決策要更快、更靈活,我們需要一個行動迅速的聯合艦隊,而不是一艘航母。未來的大眾集團要在盈利能力、創造力以及可持續等幾個方面下大力氣。”迪斯說,在這位曾經的“成本殺手”,如今還未滿60周歲就坐上全球最大車企掌門交椅的德國人眼里,未來改革後的大眾汽車集團的定位是全球汽車業的一支艦隊而不僅是一艘航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34

诺奇:快时尚需要什么样的“杀手锏”

1 : GS(14)@2010-09-16 23:09:53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15/15057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70

“小好耶”聚胜万合:技术派路线行业“杀手”

1 : GS(14)@2010-11-10 00:04:15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08/163884.html

三个老“好耶”因为执着地相信技术成立了聚胜万合,他们能通过技术创造出互联网广告业的“杀手级”商业模式吗?

  三个老“好耶”因为执着地相信技术成立了聚胜万合,他们能通过技术创造出互联网广告业的“杀手级”商业模式吗?

  杨炯纬、郑晓东、郭海,互联网广告界的任何一个人都知道,三个名字加在一起就等于一亿元的广告收入。

  他们都来自好耶广告网络公司,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在好耶他们合作密切,杨炯纬任总裁,郑晓东任副总裁,郭海是好耶北京公司总经理。现在他们又聚在一起,琢磨做点儿不一样的事,他们的职位都没变,只是公司名称由好耶变成了聚胜万合。

  行业自然还是选择互联网广告代理,因为他们在业内的资源简直太资深了。但广告代理这个“搬砖头”的行业的确让人乏味,买来的是广告,卖出的还是广告。由于没什么技术含量,最后比拼的无非是人脉,大家竞相杀价,互联网广告尤其如此。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账面上的收入比较风光,但实际上谁也赚不到大钱。

  一个更要命的问题是,公司销售收入过亿后,增长只能靠人海战术,但好的销售人员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好耶CEO朱海龙也表示,公司基因以广告代理为主,如果不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很难有大作为”。

  “人不能复制,但我用技术复制技术应该很容易吧。加一台服务器,多算一算不就出来了吗?”杨炯纬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他如此相信技术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好耶,他尝试过无数方法,“别的路都行不通,看来只有技术这条路能走通。”

  杨炯纬说,他只是稍微挣扎了一下,就做了决定,但他知道做这件事儿,必须得有钱。他们打算找一两家VC,而且行动必须低调;要不以他的身份,公司还没做起来,就得在行业内弄得传闻四起。他找到了老朋友、光速创投董事总经理宓群,宓群曾任谷歌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为人低调但行业经验资源非常丰富的牛人。

  双方谈判过程简洁明快。宓群听了他们的想法说,“不错,你做我就投。”杨说:“你投我就做。”宓群略微想了几秒说,“行,你就做。”杨炯纬就回去筹备。

  当时,由于并入分众后毛利率逐年下降,好耶高管纷纷出走。郭海早在2008年末已离开好耶,成立了自己的互联网广告公司。听说杨炯纬和郑晓东要出来创业,他立即加入,将自己的公司并入新公司聚胜万合。

  这和那些在电梯里随便就能遇到投资人的创业故事背后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中国在互联网营销领域仍存在巨大商机,这样的创业团队在业内十分难得;而且宓群能看到聚胜万合的未来:经过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广告投放优化,谷歌的一个页面一天能获得1亿美元的广告收入。

  2009年10月,聚胜万合成立,定位于互联网营销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创立了一个叫MediaV的智能营销平台。MediaV以对海量用户的行为挖掘、广告效果评估及优化技术作为核心,为广告主提供个性化的营销管理及优化执行支持系统。他们说,聚胜万合首先是一家拥有技术背景的互联网公司,其次才是为客户做专业化的营销传播服务。

  在广告行业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知道有50%以上的钱浪费了,但我不知道他们浪费在哪里。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按天计算,广告主会按照目标人群的大致分布买下若干网页广告位,可登录这些网页的并非都是目标人群。MediaV的100台服务器就是用来寻找被浪费掉的部分,通过精准投放,让一个广告位能承载更多的广告主。

  说白了,他们做的就是互联网精准营销,但精准营销在互联网广告界已经是个“用烂了”的概念,打着技术旗号的公司不计其数,广告投放却还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郭海经常解释得不厌其烦,干脆用数字对比,“你见过有哪家广告公司有用于计算的100台服务器吗?中国服务器最多的公司是淘宝,有1000台服务器,参照一下淘宝的交易量,就知道我们的数据处理量。”

郭海经常给客户做现场演示,“你们看到的广告是不一样的。”女客户的电脑上会出现兰蔻等品牌的广告,男客户的电脑上更容易出现京东商城等适合男性消费者的品牌。MediaV的投放甚至可以精准到类别,同样是京东商城的广告页面,有的人看到的是3C产品,有的人看到的是家电。

  做到这些十分不易,此前很多公司尝试过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精准投放,但都因为太难中途放弃了。首先,MediaV要根据cookie的访问习惯将用户分类,分类指标不仅包括性别、年龄、地域还包括使用习惯。MediaV将网页内容分成400个门类,淘宝上有8000种产品分类,客户和产品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cookie访问明星页面,不经过复杂匹配你能知道他是否需要硬盘吗?”郑晓东说。其次,用户打开网页的时间很短,网页一打开就得将最适合的广告推送给用户,所需要的时间不能超过30毫秒。三位创始人非常执着,“要不惜一切代价迈过这条技术门槛儿。”

  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能帮他们迈过技术门槛的人,现任CTO胡宁。胡宁在美国读博士的方向就是机器学习、大规模的数据挖掘和信息检索,毕业就去了谷歌,离职前任谷歌技术总监。她知道技术可以把一个产品开发到什么程度,也见过谷歌一个页面一天卖1亿美元广告。

  拉胡宁加入聚胜万合一点儿都不容易,许多大公司都对胡宁抛出橄榄枝,有的甚至开出百万美元的年薪。相比之下,杨炯纬他们除了能给胡宁一个通过技术改造产业的梦想之外,什么都给不了。胡宁知道技术可以实现MediaV的理念,但创业团队必须经验丰富又非常坚持。杨炯纬、郑晓东、郭海“被面试”了四个月,每个人都和胡宁面谈过好几次,最终胡宁被打动了。

  2010年9月,成立一年的聚胜万合年销售收入超过一亿元。对新公司来说,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但他们更愿意为MediaV惊人的效率骄傲。聚胜万合的一个客户此前在某门户买了某一广告位的50%做投放,投资回报率为0.5%,通过 MediaV的精准投放,同一网页更差位置的投资回报率却达到了3%,效率是原有的6倍,MediaV却只用了该广告位不到10%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数据库运算能力更强,这个位置还能再卖给9个客户。

  “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增长主要依靠涨价,但广告位价格涨了广告主真的就得到更多利益了吗?”杨炯纬说,聚胜万合要为互联网广告行业提供一种新的模式——按广告效果付费。

  郭海毫不客气,“成立聚胜万合之前我一个人开家公司半年就有几千万收入,我们三个人一起开足马力第一年收入就超过2亿元没问题。”但他们不仅没有争夺客户,还不断拒绝客户,因为剩下的资源要留下为MediaV平台做投放实验,公司的利润也几乎都投入到进一步的研发中。”2010年8月,他们进行了第二轮融资,由光速创投和纪源资本联合注资。

  MediaV要改变行业的付费习惯。他们更愿意主动选择的客户多是电子商务网站。因为电子商务网站投放广告的目的就是销售,销售额可以直观地呈现广告效果,客户再按照一定比例将销售额付给聚胜万合。由于缺乏被广泛应用的投放效率指标,他们目前只能采取传统模式为品牌广告主进行投放。

  显然,即便“三剑客”再厉害,改变市场也不是一家公司就能轻易完成的。杨炯纬说,自己做梦都盼着中国互联广告界市场内能出现一家像AC尼尔森那样权威的第三方机构。

  2011年度聚胜万合的收入将达到4亿元(行业老大好耶公司目前年收入约10亿元人民币),他们一点也不觉得激动。因为以他们的行业经验和资源,每年完成100%的增长直至进入行业前五不是什么难事。

  杨炯纬说,聚胜万合的目标不是过安稳日子,而是希望能成为行业内的“杀手级”公司。

  “如果有一天坚持不下去了,会考虑回归传统模式吗?”

  “不行,我们必须坚持,否则对不起胡宁,也对不起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05

毀容二萬攞命六萬大陸殺手曝光

1 : GS(14)@2011-09-30 20:18:11

2011-9-29 NM
          
  
一名派駐上海分公司工作的香港女
財務總監陳翠如,在租住單位門外,被亂刀殺死,走廊上留下大量血漬,殺手竟然是一名年僅十九歲的少年。

上海警方調查後,拘捕了六人,發現買兇殺人的主謀是被女死者降職的大陸男下屬,因懷恨在心,加上怕被揭發早前侵吞七百五十多萬人民幣公款,遂通過網絡買兇
殺人,以十五萬酬金,在網上找來少年當殺手。

在內地網站上,相關的自稱殺手或殺手代理留言比比皆是,他們表示可替僱主殺人,並強調絕對保密,不會留下任何不利的線索。

過去半個月,本刊在網上聯繫了多名自稱殺手的網民,當中大部分是騙財,但也有殺手真的相約見面,即場展示刀疤戰績,以證兇悍。

毀容二萬、重傷四萬、攞命六萬……
被殺害的香港女死者陳翠如,今年四十八歲,為跨國船務公司邊行代理公司(Ben Line
Agencies)高層,事發後記者到過該公司位於上環的辦公室,唯所有職員均對此事三緘其口。

陳被派駐上海分公司任財務總監,今次前往上海分公司查數,殊不知惹禍上身。

上月廿六日晚上,陳被鄰居發現倒臥於出租單位外的走廊,身上傷痕纍纍,現場遺下斑斑血漬。數十名民警及法醫事後到場調查,初步檢查發現,陳身上有多處刀
傷,懷疑流血過多失救致死,警方列作蓄意殺人案處理。本刊記者上月尾抵達上海案發現場時,地上血漬雖已清除,但牆角仍見抹不去的血痕。

北上查數喪命

案發後,上海警方成立專案組展開偵查,七十二小時後閃電破案,拘捕買兇殺人案主謀沈駿,他是死者的下屬,而另外五名參與策劃、行兇、協助作案的疑犯也相繼
落網。沈駿在被捕後供稱,在擔任上海分公司財務主管期間,利用職務便利,侵佔公司資金七百五十餘萬元人民幣。女死者由香港來上海擔任財務總監後,因對沈日
常工作表現十分不滿,於去年六月將沈降職。沈懷恨在心,同時也擔心陳發現自己虧空公款的證據,於是決定通過網絡,策劃買兇殺人。沈供稱在網上認識了一名姓
杜男子,向對方提出願意用十五萬元人民幣,買兇殺死陳翠如。杜隨後透過互聯網,物色了以殺手集團自居,姓高及牟的兩名男子。後來,兩人再「判上判」通過互
聯網物色到有意殺人的費及崔姓少年,分別只有十六及十九歲,因崇尚電影殺手文化,故也有意模仿。專做合併、上市前審查工作的顧問公司老闆Steve
Vickers,在接受會計師公會官方雜誌《A Plus》訪問時,曾形容內地是「Wild
East」,表示其手下會計師,在北上查公司賬目時步步驚心,曾經有會計師被困房內,被人用槍指頭。
殺手公開賣廣告

而一些內地港商也表示,隨着近年互聯網流行,各種自稱殺手的訊息也經常出現,表明可幫人尋仇追數,甚至買兇殺人。記者在內地搜尋器輸入「僱殺手」,即有百
多個相關結果彈出,包括明目張膽地列明殺手或中介人的名字、聯絡電話及QQ號(內地流行的交友網)。聲稱能為委託人「出氣報仇、製造意外、意外死亡」,甚
至可以「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無形中、受傷或消失(死亡)」,情節比電影橋段更誇張,他們更保證客戶資料絕對保密,不會留下任何對委託人不利的線索。過去
半個月,記者不斷嘗試在網上與多名所謂殺手聯繫,發現大部分都要先以銀行過戶入數,方肯見面;有的甚至以「雙方保密」為由,堅拒見面,卻不停叫人先以銀行
賬戶入錢。據知情的港商透露,所謂殺手廣告訊息,當中十居其九是騙局,收了錢之後便去如黃鶴,買家也無從追討,但當中偶然也有真的殺手混雜其中,為了更高
報酬殺人。買家只能碰運氣,看能不能遇上真殺手。
毀容二萬死亡六萬

其後記者透過QQ及電話,與自稱是殺手中介人小馬取得聯繫,小馬比較實在的列出價目清單,例如目標人物只要背景不複雜,出入簡單的話,收費只需六萬,買家
提供目標人物的照片,事前一天通知,便能作出安排,一星期內可成事。記者要求見面詳談,小馬以怕被公安發現、怕是記者放蛇等理由,諸多推搪,還要求記者用
webcam鏡頭拍出手頭上的六萬現金,在網上給他看以示誠意,至最後才答應安排其「殺手組織」成員小李在深圳見面。上週三,記者與小李相約在深圳一餐廳
見面,小李年約三十歲,一頭短金髮,身形瘦削,他穿着恤衫西褲,在腋下夾着一個長形銀包,甫坐下便說︰「小李不是我的真名,我也不想知道你的名字,你只須
講一下你的情況。」記者訛稱想先跟蹤一名女子,後再作打算。小李點起國產香煙,壓低聲線地說︰「一般來講,基本上有三種可做,一是毀容,二是癱瘓,三是死
亡,當然有其他要求也可以,收費另議。」

小李表示毀容的收費是兩萬元人民幣,可直接用硫酸潑在目標人物的臉上;癱瘓一般是用車去撞或是打斷其脊椎或四肢;死亡的話就製造意外,甚至直接挖洞活埋,
收費六萬至廿萬人民幣不等,視乎難度。小李坦言︰「我們是收錢做事的人,與目標人物不認識,你想做到什麼地步也可以。」小李表示在確定行事後,要先付一半
訂金,完事後會發相片及短片給委託人,收了餘款後,雙方便互不相干。他續說︰「一般來說,三、四天便可成事。我們這行靠信譽的,你放心,我收了你錢一定會
做事,否則我們也不會做了那麼久。」他更自稱其「殺手集團」自○二年起成立,共有二十多名成員。
晒手槍子彈相

小李見記者有所猶疑,便拉起衣袖,向記者展示左上臂約四吋長的疤痕,更說︰「你看,這就是兩年前開工造成的,你看多大條,可想而知我的實力吧。」為了博取
記者的信任,小李拿起iPhone,向記者展示了槍、手榴彈及子彈的相片,聲稱他們擁有該等殺人工具。小李邊指着相片邊說︰「我給你看是要展示我的誠意,
一般槍、刀之類的,因安全關係,我們不會帶在身上,到用的時候,才叫專人運送過來。」小李再詳細介紹他們下手的方法,包括在接到生意後,會去目標人物常去
的地方,先作跟蹤踩線,視察周圍環境及附近是否有監控(閉路電視),然後找偏僻的地方下手。小李表示如要製造意外死亡,一般都會用上汽車,直接撞死目標人
物;如客人要求活埋目標人物,事前會先調查哪個地方確實杳無人煙,先把洞準備好,再直接活埋。「最殘忍一次,用車撞向那目標,卡住他拖行了幾十米,然後將
他活埋。」小李抽着煙說。
殺手有多個身份

他繼續落力游說,表示集團內每人都有十多張身份證,以方便行事,「都是有專人辦的,出門做事時,從來都只帶一張假的,加上我們與公安有聯繫,要找一個人,
很方便,要是我們裡面有人被通緝了,也會預先知道,換個身份,便逃得過去,找不到我們便不會找上你。」小李指在內地,只要不是死了人,公安不會查得很徹底
︰「把人活埋了,就只是人口失蹤,中國一天有那麼多人失蹤,要查也查不到那麼多吧。」小李鉅細無遺地解釋殺人過程後,繼續表示找他辦事的,很多也是三、四
十歲的女人,大都是對付二奶及小三(第三者),通常也是把二奶小三毀容或是致傷殘的任務最普遍。臨走時,小李催促說︰「你快點決定吧,我還有兩個兄弟跟我
一起來,三人用了五千多塊,剛從蒙古『做完事』回來,若你不決定,我可能要去其他地方……」記者表示欲與另外兩人見面時,小李斷然拒絕,稱為了雙方的安
全,不想委託人與其兄弟見面。之後一連數日,記者暗中跟蹤小李,發現他行蹤飄忽,有時獨自一人,有時又會與妙齡少女結伴拍拖,但行路總是小心翼翼,經常無
故回頭張望,每晚他會回到羅湖火車站大酒店的房間,看來居無定所。
為了錢什麼都肯做

小李這段時間內也不停催促記者答覆是否辦事,否則他要離開深圳,他更聲言已與一名深圳公安聯繫上,付了訂金後,便可託公安開始「起底」。記者為了測試他,
表示可先支付二千元訂金,着他先把目標人物的資料找出,才決定怎樣處理,小李不情願地答應了。記者胡亂給了一個名字和地址後,上週六開始跟蹤他,發現他離
開羅湖火車站大酒店後,並沒有前往目標地方「踩線」,而是與一名妙齡少女會合逛街。記者於是致電小李,假稱看到目標人物在深圳一餐廳出現,小李見電話響
起,即不耐煩地回答說已派兄弟過去查看,有消息會立刻匯報。其後,小李見記者沒有進一步付錢的意思,也沒有主動聯絡記者,最後更索性關了手機,記者最後也
無法證實,小李會不會為了錢真的下手。不過,據在內地設廠的港商阿聰表示,在內地找殺手或打手來辦事並不難,就算不上網找,一般保安員甚至街上古惑仔,都
可以為錢幹任何事,包括殺人,「窮人多,自然有人肯為錢賣命,依家個社會貧富不均,大部分民工一個月搵兩千人民幣,但買部iPhone都要五、六千,好多
人為了錢乜都肯做,喺大陸搵殺手或打手易過借火,難係難在點唔會上到身啫。」
內地查數要小心

有十多年在內地會計查數經驗的普華永道諮詢服務合夥人莊日傑透露,有同業曾在內地查數被打,而住了一個月醫院。莊指查數時說話用語要溫和,有時甚至要出動
同行保安人員,見勢色不對便要火速離開,莊直言查數時會穿波鞋,可盡快離開。另據資深核數師Peter表示,到內地做核數工作必須謹慎處理,遇到賬目有問
題,最好先回香港再處理,「行內人都知道,返內地核數,一係大家事前已『傾好偈』,即條數夾得靚靚,唔見有破綻,一係就返內地核數嘅香港員工得過且過,因
唔係我哋唔想做嘢,實情係根本做唔到嘢,想問有關人員攞實質data,根本無人會理你,咁咪做大路嘅analytical
review囉(核數其中一項工序),返到香港交到嘢,而老細又明我哋苦衷,咁咪OK囉。」Peter還說,內地公司管理層,愛以「國情」或「國家機密」
來將核數師提出的問題帶到虛無邊際的境界,如呆賬不用撥備或銷售額的加減,甚至一名普通管理層人員,每月都可大花公費吃喝玩樂,都是用「國情」或「國家機
密」來解釋,「核數師都係打份工啫,對方交唔出合理解釋或資料,再加上兇吓你,咪照樣向上級或客戶報告囉,無謂逼得人家太緊而自招麻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19

三星熱推「 iPhone殺手」

1 : GS(14)@2012-05-05 14:36: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309272

正當各界盛傳蘋果今年稍後會推出 iPhone 5之際,南韓三星電子前天(周四)先發制人,在英國倫敦公佈了新一代智能手機 Galaxy SIII,除了比 iPhone 4S的屏幕更大和機身更輕薄外,先進的眼球追蹤、面孔辨識以及聲控系統更是搶鏡,大有可能成為「 iPhone殺手」,強化三星成為全球最暢銷智能手機的一哥地位。
2 : GS(14)@2012-05-05 14:36:41

輕薄手感佳 勝在人性化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309273
Galaxy SIII作為三星最新的旗艦手機,初登場給大家的印象不俗,有記者試玩後甚至認為它已令三星超越 iPhone,成為智能手機業界龍頭。
SIII一現身,巨大的 4.8吋屏幕先聲奪人,比 3.5吋屏幕的 iPhone還要輕和薄,英國廣播公司( BBC)記者認為上手感覺舒適,但對手掌較小的人,不易一手掌握。
《每日電訊報》記者最欣賞透過臉容辨識與相中人分享照片的功能,指雖非甚麼革命性,但勝在夠人性化,方便好用,有可能成為今後手機基本功能。
有用家認為相機只得 800萬像素,只是很一般,但連環快拍 20張照片以及作出篩選是不錯的升級功能。四核心處理器令播片等各種操作極流暢,得各方讚賞。
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認為, SIII不是革命性的新手機,稱不上「 iPhone殺手」,定位是以較平價格提供良好手機,由此搶走部份 iPhone客源。
據悉 iPhone 5將會採用強化玻璃外殼,令機身厚度由現時的 9毫米減至 7.4毫米,螢幕會擴闊至 4吋,但不知有沒有革命性功能。分析家指,假如 iPhone 5沒有驚人的改進,未能出奇制勝的話,三星就有可能闖出新天地。
事實上三星今年首季已賣付運 4,450萬部手機,遠遠超過蘋果的 3,510萬部 iPhone,同時也已超越諾基亞成為全球最大手機生產商。
英國廣播公司/《每日電訊報》
3 : 鱷不群(1248)@2012-05-05 15:22:46

我想問這些新功能,有幾多是Samsung獨家,有幾多是最新Android功能?

外型欠特色,四核無多大實用價值,除無線充電外,大多新功能欠缺實用價值,亦可以想像個別新功能會令電池極速消耗
4 : 雪貓(1200)@2012-05-05 19:03:34

IPHONE沒出新機,所以三星無得抄,部機好醜。
主要功能來自ANDROID4.0,相機同NEXUS一樣,連拍好多APP都OK
5 : mr_dlm(19486)@2012-05-06 00:47:37

個角位彎得幾核突下.....
6 : 普通會員(10409)@2012-05-06 01:05:32

每次聽到有人話三星抄乜抄乜,總令我想起這圖~


7 : 雪貓(1200)@2012-05-06 03:28:11

無留意邊個抄先喎,但係IPHONE和三星依兩家都係互抄啦
用過一排G2,快無電又有少少燒印,最後轉用MOTO,起碼唔會撞機
8 : 普通會員(10409)@2012-05-06 08:39:22

其實 Motorola 個 "CrystalTalk" 降噪 真係好堅~~
9 : idsdown(1658)@2012-05-06 10:13:40

8樓提及
其實 Motorola 個 "CrystalTalk" 降噪 真係好堅~~


新機唔提呢樣了, 最多都係雙mic之類
10 : idsdown(1658)@2012-05-06 10:15:19

早兩個星期***有關保養問題已經够好玩啦.
泡菜國, 打死都唔入
11 : 雪貓(1200)@2012-05-06 17:04:56

8樓提及
其實 Motorola 個 "CrystalTalk" 降噪 真係好堅~~

同意,這個亦係我推薦人用佢嘅原因,好勁
12 : 雪貓(1200)@2012-05-06 17:07:56

9樓提及
8樓提及
其實 Motorola 個 "CrystalTalk" 降噪 真係好堅~~


新機唔提呢樣了, 最多都係雙mic之類

好似一dd有,我宜家部雙mic都好堅,地鐵講野人地仲以為我喺公司
三防嗰部仲有Crystal talk
13 : idsdown(1658)@2012-05-06 19:09:27

12樓提及
9樓提及
8樓提及
其實 Motorola 個 "CrystalTalk" 降噪 真係好堅~~


新機唔提呢樣了, 最多都係雙mic之類

好似一dd有,我宜家部雙mic都好堅,地鐵講野人地仲以為我喺公司
三防嗰部仲有Crystal talk


我等緊某部跌多D再買黎flash個rom
14 : 雪貓(1200)@2012-05-07 07:19:53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9樓提及
8樓提及
其實 Motorola 個 "CrystalTalk" 降噪 真係好堅~~


新機唔提呢樣了, 最多都係雙mic之類

好似一dd有,我宜家部雙mic都好堅,地鐵講野人地仲以為我喺公司
三防嗰部仲有Crystal talk


我等緊某部跌多D再買黎flash個rom

如果可以,買上一代三防嚟FLASH,好似兩者機能相若,但平好多。
FLASH CM7?
15 : idsdown(1658)@2012-05-07 19:27:46

14樓提及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9樓提及
8樓提及
其實 Motorola 個 "CrystalTalk" 降噪 真係好堅~~


新機唔提呢樣了, 最多都係雙mic之類

好似一dd有,我宜家部雙mic都好堅,地鐵講野人地仲以為我喺公司
三防嗰部仲有Crystal talk


我等緊某部跌多D再買黎flash個rom

如果可以,買上一代三防嚟FLASH,好似兩者機能相若,但平好多。
FLASH CM7?


三防個mon細左D喎.
CM7嘛, 舊左D喎, CM9啦
16 : 自動波人(1313)@2012-05-07 19:32:52

部機有幾勁都無用
我由IOS轉去ANDROID,部TAB+而家用到慶慶地

成Q日HANG機,又要REBOOT,LAG........
有時連PHONEBOOK都LOAD唔到!
17 : idsdown(1658)@2012-05-07 19:59:48

16樓提及
部機有幾勁都無用
我由IOS轉去ANDROID,部TAB+而家用到慶慶地

成Q日HANG機,又要REBOOT,LAG........
有時連PHONEBOOK都LOAD唔到!


你講緊***?
18 : 自動波人(1313)@2012-05-07 20:30:20

17樓提及
16樓提及
部機有幾勁都無用
我由IOS轉去ANDROID,部TAB+而家用到慶慶地

成Q日HANG機,又要REBOOT,LAG........
有時連PHONEBOOK都LOAD唔到!


你講緊***?


YES
19 : 雪貓(1200)@2012-05-07 20:53:46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16樓提及
部機有幾勁都無用
我由IOS轉去ANDROID,部TAB+而家用到慶慶地

成Q日HANG機,又要REBOOT,LAG........
有時連PHONEBOOK都LOAD唔到!


你講緊***?


YES

好彩依度無乜佢FANS,佢地同I記FANS一樣,咩都話好嫁
20 : 雪貓(1200)@2012-05-07 20:55:25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9樓提及
8樓提及
其實 Motorola 個 "CrystalTalk" 降噪 真係好堅~~


新機唔提呢樣了, 最多都係雙mic之類

好似一dd有,我宜家部雙mic都好堅,地鐵講野人地仲以為我喺公司
三防嗰部仲有Crystal talk


我等緊某部跌多D再買黎flash個rom

如果可以,買上一代三防嚟FLASH,好似兩者機能相若,但平好多。
FLASH CM7?


三防個mon細左D喎.
CM7嘛, 舊左D喎, CM9啦

咁邊度可以玩FLASH?ATRIX好似LOCK BOOTLOADER,不過一定有高手搞到

CM9未出喎,我部平板都係用CM7咋
21 : idsdown(1658)@2012-05-07 20:58:12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16樓提及
部機有幾勁都無用
我由IOS轉去ANDROID,部TAB+而家用到慶慶地

成Q日HANG機,又要REBOOT,LAG........
有時連PHONEBOOK都LOAD唔到!


你講緊***?


YES


10樓提及
早兩個星期***有關保養問題已經够好玩啦.
泡菜國, 打死都唔入

22 : idsdown(1658)@2012-05-07 20:59:06

20樓提及
15樓提及
14樓提及
13樓提及
12樓提及
9樓提及
8樓提及
其實 Motorola 個 "CrystalTalk" 降噪 真係好堅~~


新機唔提呢樣了, 最多都係雙mic之類

好似一dd有,我宜家部雙mic都好堅,地鐵講野人地仲以為我喺公司
三防嗰部仲有Crystal talk


我等緊某部跌多D再買黎flash個rom

如果可以,買上一代三防嚟FLASH,好似兩者機能相若,但平好多。
FLASH CM7?


三防個mon細左D喎.
CM7嘛, 舊左D喎, CM9啦

咁邊度可以玩FLASH?ATRIX好似LOCK BOOTLOADER,不過一定有高手搞到

CM9未出喎,我部平板都係用CM7咋


上網搵啦, phonehk有人討論
23 : GS(14)@2012-05-07 21:09:43

http://baike.baidu.com/view/644183.htm
我無用開智能電話,所以唔知他講乜
24 : idsdown(1658)@2012-05-07 21:14:39

23樓提及
http://baike.baidu.com/view/644183.htm
我無用開智能電話,所以唔知他講乜


換機啦, defy凶宅1200ja
25 : 雪貓(1200)@2012-05-07 21:19:22

好似限賣20部,無晒啦。
要ATRIX2啦,平靚正!
26 : idsdown(1658)@2012-05-07 21:24:11

25樓提及
好似限賣20部,無晒啦。
要ATRIX2啦,平靚正!


你D料仲比我update喎..

ATRIX2依家唔好買住, 要買等6月後啦, ATRIX3應該出了
27 : GS(14)@2012-05-07 21:40:38

http://www.eprice.com.tw/mobile/intro/4383/
This?
28 : pars(2406)@2012-05-07 21:46:55

我用galaxy s都ok喎,因為返到公司就插usb差電,無留意食唔食電。反而朋友用iphone4用到「興興」地,部機用唔夠1年壞過2次,每次拎去整都換部舊機比佢,家下問題仍在打算賣左佢換HTC ONE。不過三星部s2又真係好食電,公司有同事一日帶2舊電都唔夠用。無得撈啦個crystal talk真係好勁,未興智能手機時有個舊同事買左部2G手機(定2.5g? 我唔熟:)有d個function,傾電話對方都聽唔出佢起機鋪。

PS: iphone有個強項係其他牌字追唔到佢架,就係保值(相對其他牌字),就算過左一段時間個價都有番咁上下。
29 : GS(14)@2012-05-07 21:50:31

咁真是睇下你點用
30 : 雪貓(1200)@2012-05-07 21:52:22

28樓提及
我用galaxy s都ok喎,因為返到公司就插usb差電,無留意食唔食電。反而朋友用iphone4用到「興興」地,部機用唔夠1年壞過2次,每次拎去整都換部舊機比佢,家下問題仍在打算賣左佢換HTC ONE。不過三星部s2又真係好食電,公司有同事一日帶2舊電都唔夠用。無得撈啦個crystal talk真係好勁,未興智能手機時有個舊同事買左部2G手機(定2.5g? 我唔熟:)有d個function,傾電話對方都聽唔出佢起機鋪。

PS: iphone有個強項係其他牌字追唔到佢架,就係保值(相對其他牌字),就算過左一段時間個價都有番咁上下。


哈哈,嗰時阿媽唔俾去機鋪打機,我喺機鋪打俾佢佢都聽唔出

我唔鍾意成日差電啦,所以我買機至少要用到一日
***TUNE機太盡,個電根本SUPPORT唔到
31 : 雪貓(1200)@2012-05-07 21:56:48

26樓提及
25樓提及
好似限賣20部,無晒啦。
要ATRIX2啦,平靚正!


你D料仲比我update喎..

ATRIX2依家唔好買住, 要買等6月後啦, ATRIX3應該出了

唔係,最近幫個FD買機,睇過D資料
佢由FEATURE PHONE轉智能機,又係粗用嗰D人,又唔追最勁機能,咪叫佢買三防囉。

我用緊ATRIX2,好OK,又可以升4.0(等Q3)
ATRIX3出,到香港可能係下年既事,MOTO香港個MARKETING真係廢到無倫
RAZR同RAZR MAXX兩部咁正既機到香港可以完全無影!
32 : GS(14)@2012-05-07 22:10:16

點正法?
33 : idsdown(1658)@2012-05-07 22:11:28

31樓提及
26樓提及
25樓提及
好似限賣20部,無晒啦。
要ATRIX2啦,平靚正!


你D料仲比我update喎..

ATRIX2依家唔好買住, 要買等6月後啦, ATRIX3應該出了

唔係,最近幫個FD買機,睇過D資料
佢由FEATURE PHONE轉智能機,又係粗用嗰D人,又唔追最勁機能,咪叫佢買三防囉。

我用緊ATRIX2,好OK,又可以升4.0(等Q3)
ATRIX3出,到香港可能係下年既事,MOTO香港個MARKETING真係廢到無倫
RAZR同RAZR MAXX兩部咁正既機到香港可以完全無影!


ATRIX3估下半年出呢, defy2仲未有聲氣
34 : idsdown(1658)@2012-05-07 22:12:33

32樓提及
點正法?


經常係街要睇市, 呢個比較重要,
但我要等到依家個plan完
35 : GS(14)@2012-05-07 22:13:40

34樓提及
32樓提及
點正法?


經常係街要睇市, 呢個比較重要,
但我要等到依家個plan完


我好少睇
36 : 雪貓(1200)@2012-05-07 22:18:29

32樓提及
點正法?

RAZR出嗰時賣點係「最薄」,佢個機能同當時頂級機相若,個MON係***個MON,電又多少少,但平其他品牌1000到,抵用。

RAZR MAXX同RAZR機能一樣,不過佢舊電容量好大,正常可以用到兩日,但部機都KEEP到咁上下薄

BTW,MOTO 機外形唔係個個啱,佢個價亦跌得快,不過用落就覺得佢好。我推介過幾個FD用之後,好多都用返MOTO。
37 : GS(14)@2012-05-07 22:25:37

我老豆在我細細個用Moto 的 StarTec...
38 : 自動波人(1313)@2012-05-07 22:29:41

我原本買Atrix2,去到試三部個MON都係入塵,QC同手工麻麻....
39 : 自動波人(1313)@2012-05-07 22:30:42

21樓提及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16樓提及
部機有幾勁都無用
我由IOS轉去ANDROID,部TAB+而家用到慶慶地

成Q日HANG機,又要REBOOT,LAG........
有時連PHONEBOOK都LOAD唔到!


你講緊***?


YES


10樓提及
早兩個星期***有關保養問題已經够好玩啦.
泡菜國, 打死都唔入


泡菜電器最大問題係保養判左俾人做,咁多PRODUCT得兩個CENTER,細到死
40 : idsdown(1658)@2012-05-07 22:31:08

38樓提及
我原本買Atrix2,去到試三部個MON都係入塵,QC同手工麻麻....


想問下點樣check機?
41 : 自動波人(1313)@2012-05-07 22:33:45

40樓提及
38樓提及
我原本買Atrix2,去到試三部個MON都係入塵,QC同手工麻麻....


想問下點樣check機?


OFF SCREEN見到有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56

俄連環女殺手 8年劫12000元

1 : GS(14)@2012-06-08 00:28:02

香港好似都有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607/16404968

落網後,蓋達馬楚克被帶到案發現場重組案情。互聯網

她出手那麼狠毒,殺人那麼多次,一直以來只有一名老婦避過一死,給警方兇手是女人的重要線索。即使目擊者說兇手是女人,警方也一度以為是男扮女裝,警方消息說:「我們最初相信只有男人才會殘忍下手屠殺。畢竟一個女人怎麼有力氣對受害者的腦袋鎚擊24次?」這次緝兇一波三折,警方曾拉錯人,逼無辜女子招認,最後向3,000人問話後,終於前年才抓到真兇。
蓋達馬楚克最後一次犯案時,搞搞新意思,不扮社工,扮義工,向81歲目標老婦提出為她翻修單位。她照舊成功得手,但被老婦鄰居記着樣子,向警方提供繪圖,最終令她落網。
蓋達馬楚克殺了17人,總共只劫了約12,000港元,最少的一次更只得約240港元。她落網後向警方供認:「我是為了錢犯案。我都想過做正常媽媽,但我有酒癮,老公又不給我錢買伏特加酒。」
2 : Sunny^_^(11601)@2012-06-08 16:20:13

俄羅斯真係咁poor???
3 : 肥B(18468)@2012-06-08 18:11:06

窮係一件事, 心狠手辣係另一回事(你可以一刀界去條頸度, 了斷左佢), 但佢似變態多D.....
4 : 亞力士(1473)@2012-06-08 22:17:14

她落網後向警方供認:「我是為了錢犯案。我都想過做正常媽媽,但我有酒癮,老公又不給我錢買伏特加酒。」

<-------

可以做"北"嫂啫 幾十蚊幫d阿伯出火
5 : GS(14)@2012-06-09 14:19:11

2樓提及
俄羅斯真係咁poor???


人工好低,搶幾舊可能1個月人工?
6 : GS(14)@2012-06-09 14:19:37

3樓提及
窮係一件事, 心狠手辣係另一回事(你可以一刀界去條頸度, 了斷左佢), 但佢似變態多D.....


他真是狠D,香港都有,但都是1、2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